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系刚体运动与地球60年绕日公转一周的关联

太阳系刚体运动与地球60年绕日公转一周的关联

太阳系刚体运动与地球60年绕日公转一周的关联
太阳系刚体运动与地球60年绕日公转一周的关联

太阳系刚体运动与地球60年绕日公转一周的关联

河南徐朝宪

地球每60年绕太阳运行一圈是个事实,地球每一年绕太阳运行一周也是事实,两种矛盾的绕日公转都对,是地球绕日公转两种形势,两种运动方式,一种60年绕日一周是地球本动(地球独立运动),一种是随太阳刚体运动(随太阳系整体运动)。就好比你在地球上每天相对太阳转了一圈,但你并没动,是地球在自转,带着你相对太阳自转,而你相对地球跑一圈,就要600天。地球每年绕日一周,是太阳刚体带动,是太阳系在整体运动,在带动地球一起绕太阳转了一圈,地球并没有在原来的位置上移动,地球每绕日一周,都是跟随太阳系在整体运动,跟周围所有物质一起运动,包括看见的月亮,也包括看不见的原子、分子、暗物质,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在跟太阳系同步运动,而这种同步运动的结果在地球上方的恒星区可以测量出来,当地球开始随太阳系整体运动一周,就相对恒星做了一个回归年,而这种相对恒星年的证据经过科学家证实,成为证明地球每年绕太阳一周最有力的证明,也是这种证明让广大科学家在也不敢有其它的绕日理论出现,但是地球相对恒星跑了一个回归年,到底是地球自己跑的还是随太阳系整体运动的,因为两种运动结果都会相对于上方恒星会做一个回归年的现象,地球独立独行运动对于上方恒星,在运行一年后,就又回到原恒星的位置,

这是现代通行的认识,但是如果地球不动,太阳系在动,也会带着不动的地球还有月球,也会相对与上方恒星做一个回归年,而这种太阳系刚体运动带动系内行星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现象,只有地球随太阳系系整体运动,才能保护地球生命在低速下平稳演化,而不能自己独立独行地球每年运动9.42亿公里,比宇宙飞船的速度还快2倍多,如此超高的运动速度,运行于地球轨道之间会留下长长像彗星一样的彗尾,但在离地球很远的卫星照片显示,地球并没有任何运动的尾迹,这和地球巨大的速度运动而不留下任何尾迹是不合常理,还有地球和月亮是一体的,如果地球以29.7公里每秒运动,那月亮要跟上地球的运动速度,还得一边在围绕地球运动,还要于地球保持同步,那月亮必然以高于地球很多的速度才能于地球保持同步,但是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月球上的月尘平常细微,轻微的动量就能引起月尘四散逃逸,但这一切都没发生,地球上也没有出现彗尾。月球也没有月尘飞散,而这种平衡来源于地球和月球相对于周围位置只有轻微的运动,绝对不会有相对于周围物质有29.7公里的秒速,只有地月系统跟随周围看不见的物质跟太阳系在做同步运动,只有同步运动才能稳定地月系统存在,只有同步运动才能解释我们相对于上空恒星做的回归年现象。

有人说地球四季变化是地球绕日运动的结果,而事实上是地球一直在原来位置没动,地球和太阳距离没有在一年

中变化,而是保持稳定,如果仔细测量地日在不同季节的地日距离就会发现,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保持不变,绝对不会在一年当中有运日点和近日点的距离测量事实。地球四季变化是地球自转和地球轴心一年做一次摆动周期的结果,跟太阳距离无关。

在地月系统平衡运动下,地球没有远日点和近日点差别,地球事实上每年并没绕日运行一周,地球每年绕日一周是跟太阳刚体运动保持一致者现象,地球有着自己的运动方式。

地球有两种运动方式,一种是刚体运动,每年相对恒星做一次回归年,并不相对太阳做一次回归年,地球如果相对太阳做一次回归年,就是完整地绕太阳一圈,需要60多年,这里的60多年也是根据地球自转和地球轨道周长的关系因仔细计算得到的数据,是个约数,并不十分准确,实际数据大于60年,但考虑60年和中国古代天干地支历法相合,也和太阳黑子爆发周期相合,也和地球干旱气候周期巧合,也和角度表,时钟为60周期,所以60是个地球周期数,是个古代人都感知的周期数,只是不知根源。不知地球绕日一周要有60个年份才能完成一周绕日运动,地球每60年绕日一周,每60年就有一次近日点,每60年就有一个远日点,而近日点的时候地球气候将发生大的变化,而且是全球性大变化。

地球每60年一个大灾周期,是地球60年运动的规律,也是人类改变不了的事实,只可做些预防,多多准备粮食,平安度过灾难,60年的灾害周期在1960年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中有体现,大部分中国人都有在1960年挨饿的经历,就连伟大的毛主席也饿得大脚浮肿,饥饿使我们难忘,但饥饿更使我们的祖先更加难忘,在每60年一个灾难周期的经历中,祖先们摸出了灾害周期的规律,知道了地球在每30年来一次小的饥饿年代,每60年的饥饿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俗语,30年一个小饥饿,60年一个大饥饿的传说。而这种60年的大年饥应该对应现在地球运动到近日点的天象,而30年的小年饥应该对应远日点,近日点以特大干旱而为认知,远日点以干旱和洪涝,则本人没有资料而不下结论。

地球60年周期和灾难周期相合,也和中国古代历法天干地支相合,中国古代的十天干配十二地支每60年一个回归周期,这种难道仅仅是巧合,还是古代中国先贤计算的结果。还是上古中国经外星人传下不得而知,上古历法和现代60年绕日一周相合说明一个问题,也引起更多的天文难题,其中就有如果在5000年前地球以60年绕日一周运行到今天60多年的周期运动,这期中的年数差别会含有大量的地球演化机密,而这种机密一但破解,将是中国古代文明给现代文明的一份大礼,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60年的绕日周期还于太阳黑子谜团有关,地球每大约

11个年份就会大量的黑子出现在太阳表面,而这种太阳黑子周期在科学上是个不解之谜,无人能对它做出合理解释,但是只要用地球每60年绕日一周的规律来看待太阳黑子周期,就能解决太阳黑子周期之谜。

地球每60年一个周期,太阳黑子每11年一周期,也有9年一周期。地球60年周期中会有6次与太阳黑子相遇时机,每当地球靠近黑子爆发区,我们就开始看见太阳表面的黑子,当地球越来越靠近黑子爆发区,我们就看到全部的黑子数量,当我们看到全部的黑子数量,我们地球也开始受黑子力量的影响,出现气候异常,气候异常程度跟太阳黑子成一种正比关系,就是黑子数量越多地球气候变化越大,随着地球以每小时1666公里的速度运行,太阳黑子的影像于我们的地球越来越远,直到黑子全部看不见为止。与我们科学家所说的,黑子消失是两种概念。是我们地球闯进了黑子区,然后又离开黑子区,不是黑子消失了,而是地球远离了太阳黑子区。在地球远离上个黑子区,将要到达下一个黑子区的中间。是地球气候平稳时期,而这个时期一般会风调雨顺,也是中国天干地支历法中的羊马年时期,有“羊马年,好收田”的传说,当地球过了羊马年就会慢慢就入下一个太阳黑子爆发区,又开始受黑子力量影响,进入气候异常的时期。在地球6个黑子爆发区以近日点的黑子爆发最严重,而近日点的黑子数量最多也最大,而这种黑子数量最多最大的黑子

记录在1960年达到峰值,而1960年也是中国3年大旱最严重时期,黑子的数量和地球气候改变是不可动摇的事实,有中国古代灾害周期的证明,地球每个周期会遇到6次太阳黑子爆发区,而黑子6个爆发区会在太阳形成一个影像,而这个影像应该以太阳为质点,突出6个喷发物轨迹,而这种太阳有6条轨迹的原像,在某个上古年代的中国的先民看到,而被印到脑海中一代一代传下去,从而给太阳起了个名字叫“金乌”,金乌就是象鸟的太阳,中国古代的太阳以金乌的命名,绝对是有根据的不会无的放矢,是在古代某时期太阳的6条物质运动轨迹显现,在中国先民看来很像个鸟儿,而给它起名叫金乌,因为鸟有头、尾、两翅、在加两条腿,刚好有6个突出物,跟太阳黑子的6条物质通道暗合,在形状上很像一只运动的大鸟,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中国叫太阳为金乌的原因。

不管有多少证明地球每60年绕日一周,也不管有多少中国古代事件说明60年周期的正确性,在当今科学领域想推翻地球每年绕日公转一周的基本理论。是困难重重,在60年绕日新理论事实下,绝对有一部分科学家拿出8大行星与地球运行规律来证明现在地球每年一次绕日公转的合理性。关于60年绕日与行星不合,是有些科学家不知道太阳有多个层面运行的方式,每个行星都在不同层面运行,不同层面的刚体运动就会和地球与行星的周期相合。关于大行星如何与

60年绕日周期相合的详细解释,在以后适当机会发表,在如此多的新观点,新理论,如果你有灵感,如果你有信心,以本文中的思路去研究,会有很多天文现象展现在你眼前,本文的观点,对读者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对天文物理研究是个方向性探索。

未完待续

2014年6月26日

大晴盼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 位置差异。 3、知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4、知道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了在模拟实验中,观察并做出恰当描述。 2、结合模拟实验进行推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 2、认识到科学家在获得证据的过程中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 步。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知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3、知道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 1、知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知道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两个蓝色圆片(星星)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在自转的同时是不是还围绕太阳公转呢? 思考:怎样知道地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小结:地球的确是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那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地球的公转。 新课讲解: 一、地球的公转 1、思考:在人们不能到天空中观察地球的运动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公转的呢? 2、提问:(在黑板上画一地球运行轨道图,在轨道外画两颗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转,在 公转的轨道上观察星星,会看到什么现象? 3、模拟实验。 (1)谈话: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离地球近,有的离地球远,如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2)模拟实验 ①讲解: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放一个红色小圆片,代表太阳;找两个竹竿,上 面分别贴上一个蓝色圆片,分别代表星星,其中一颗星星离地球近,一颗星星离地球远;在远处的星星顶竿上挂一木尺,每隔10厘米贴一个记号;然后找一位同学代表地球,背对着 圆圈做圆周运动(公转),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并做好记录 ②学生到操场模拟实验。 ③把两根竹竿放的更远一些,再次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变化,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1)当地球公转运动时,星星怎么运动? (2)当地球运动到A、B两点时,星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当星星离我们更远时,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4)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小结: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在公转的同时还围绕地轴自转, 24小时为一个周期;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是倾斜不变的。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棋标的影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绕日运动 练习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课堂追踪训练 1.地球公转是指地球 ( ) A.绕地轴旋转 B.绕月球运动 C.绕太阳运动 D.绕北极星运动 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地点是( ) A.一个点 B.一个面 C.一条线 D.整个地球 地球表面经度相同的地点是: ( ) A.日出时间相同的地点 B.地方时相同的地点 C.昼夜长短相同的地点 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 4.从8月1日到9月1日这段时期内,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A.北京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并且昼短夜长,夜越来越长

B.赤道处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并且昼夜长短相等 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并且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D.北半球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南半球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5.北半球夏至日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按由长至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武汉、乌鲁木齐、台北、兰州 B.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台北 C.乌鲁木齐、兰州、台北、武汉 D.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6.地球上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8.北京纬度是北纬40°,在五带中位于带,夏天正午杆影朝向,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一天是。 9.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纬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在北极圈内出现有现象。 10.在,终年都是昼夜等长。是半年极昼时间,半年极夜时间。 11.在日和日这两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2.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纬线上,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在北极圈内出现有现象。 13济南在放暑假和寒假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不同? 课后新知巩固 1.下列四地区中,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

1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详解

第一章 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数据,可在同一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动态情况,从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活动等一系列地球化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在探索和了解丰度这一课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近代地球化学。 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宇宙天 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中主要元素为什么与地幔中的不一样?生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规律。 1.1 基本概念 1.地球化学体系 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C 、T 、P 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这个体系可大可小。某个矿物包裹体,某矿物、某岩石可看作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某个地层、岩体、矿床(某个流域、某个城市)也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从更大范围来讲,某一个区域、地壳、地球直至太阳系、整个宇宙都可看作为一

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研究元素在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分布(丰度)、分配问题,也就是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量”的研究。 2.分布与丰度 所谓元素在体系中的分布,一般认为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以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示),即元素的“丰度”。其实“分布”比“丰度”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体系中元素的丰度值实际上只是对这个体系里元素真实含量的一种估计,它只反映了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方面,即元素在一个体系中分布的一种集中(平均)倾向。但是,元素在一个体系中,特别是在较大体系中的分布决不是均一的,还包含着元素在体系中的离散(不均一)特征,因此,元素的分布包括: ①元素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元素的“丰度”);②元素含量的不均一性(分布离散特征数、分布所服从的统计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化学对元素特征所积累的资料(包括太阳系、地球、地壳)都仅限于丰度的资料,关于元素分布的离散程度及元素分布统计特征研究,仅限于在少量范围不大的地球化学体系内做了一些工作。 3.分布与分配 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等)的整体总含量; 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或区段中的含量; 分布是整体,分配是局部,两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例如,地球作为整体,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地球中分配的表现,把某岩石作为一个整体,元素在某组成矿物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岩石中分配的表现。 4.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各地球体系中常用的含量单位有两类,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1.2太阳系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地球的绕日运动(附答案)

【练习与巩固】 一、填空题: 1、北京纬度是北纬40°,在五带中位于带,夏天正午杆影朝向,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一天是。 2、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纬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在北极圈内出现有现象。 3、在,终年都是昼夜等长。是半年极昼时间,半年极夜时间。 4、在日和日这两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5、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纬线上,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在北极圈内出现有现象。 二、选择题: 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地点是:() A、一个点 B、一个面 C、一条线 D、整个地球 2、地球表面经度相同的地点是:() A、日出时间相同的地点 B、地方时相同的地点 C、昼夜长短相同的地点 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 3、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每年重合两次 B、每年重合一次 C、永远重合 D、永远不重合 4、从8月1日到9月1日这段时期内,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京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并且昼短夜长,夜越来越长 B、赤道处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并且昼夜长短相等 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并且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D、北半球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南半球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5、北半球夏至日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按由长至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武汉、乌鲁木齐、台北、兰州 B、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台北 C、乌鲁木齐、兰州、台北、武汉 D、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三、分析填表题: 1、6月1日上海昼夜长短的情况如何?变化趋势如何?

2、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3、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北温带,北,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2、北回归线(北纬23.5°),长,极昼。 3、赤道上;北极点和南极点。 4、春分;秋分。 5、南回归线(南纬23.5°),长,极夜。 二、选择题: 1、A; 2、B; 3、A; 4、B; 5、B 三、分析填表题: 1、分析:6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长于黑夜时间,位于北半球的上海是昼长夜短。 因为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5°),北半球各地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所以在6月1日上海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白昼正朝增长的方向变化。 答案:上海是昼长夜短,白昼正朝增长的方向变化。 2、答:12月—次年1月。这个时期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白昼时间长,南极洲南极圈内是极昼时期,气温也相对暖和。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2.了解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了解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差异 4.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 5.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实验,简要解释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发现的地理现象。 6、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很多现象都非常熟悉。 ◆学习了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基础知识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知识储备。 ◆本节内容相对抽象、逻辑性强,且要求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学生已具备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迁移的水平有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难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一、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与周期 2、公转的方向

3、公转时地轴的姿态 4、公转产生的现象 5、地球公转与周期 提问: (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不断地绕着太阳运行。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公转运动。 (2)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长?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2、地球的公转方向 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描述地球的公转方向。 地球一边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同时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3、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姿态 提问:地球公转时,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姿态是怎样的? 答: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而且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4、公转产生的现象 提问: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 答: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 2、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一)、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简称为太阳高度。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4.3地球的绕日运动科学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4.3地球的绕日运动科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关于下图日历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一天的月相为满月 B.3月21日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依据确定的 C.农历二月十五是以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为依据确定的 D.春分这一天之后,白昼时间开始逐渐变长,正午杆影逐渐变短 2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依据() A.太阳活动强弱 B.地球自转 C.月球绕地公转 D.地球绕日公转 3 . 衢州,被称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地理位置位于(29°N、119°E),它属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南半球、中纬度 C.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4 . 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A.赤道B.本初子午线C.南回归线D.北极圈 5 . 从太阳看地球公转方向是() A.静止不变B.每半年换一次方向 C.自西向下D.自东向西 6 .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使得纬度位置成为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尤其是对温度的影响。下列关于海洋表层平均温度分布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温度)中,正确的是() A.B.

C.D. 7 . 半夜看到月亮在东边天空,这一天是() A.农历上半月 B. 农历十 五 C. 农历下半月 8 . 关于右图日历中的信息,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4月23日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依据确定的 B.农历三月二十一是以月球公转周期为依据确定的 C.这一天的月相接近下弦月 D.这一天之后,白昼时间逐渐变长,正午杆影逐渐变短 9 . 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垂直的,并指向北极星 B.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D.地球自转时,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10 . 下面各种现象中,可能是由于太阳的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A.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暖冬”现象 B.两极地区出现磁暴和极光现象 C.山区的手机信号不好,出现通话中断现象 D.某山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 11 . 正午时,地球上垂直物体的影子只朝北不朝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B.赤道以北地区 C.赤道以南地区 D.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12 . 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冯·卡门环形山),并通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成为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的南半球 B.当天的月相接近上弦月 C.探测器降落时应及时打开降落伞以实现减速 D.环形山主要是由月球内部力量的作用形成 13 . 据CCTV报道:北京时间2006年8月24日晚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闭幕大会上,

天体运动复习题——开普勒三大定律

天体运动复习题(1)——开普勒三大定律 1.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与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小时速度小,距离大时速度大 B.所有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C.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都是相等的 D.行星之所以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是由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作用 2.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a3 T2=k,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 B.T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C.T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 D.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a地,周期为T地;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a月, 周期为T 月.则 a3地 T2地 = a3月 T2月 3.据报道,2009年4月29日,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天文观测机构发现一颗与太阳系其他行星逆向运行的小行星,代号为2009HC82.该小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T年,直径2~3千米,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R0.如果该行星与地球一样,绕太阳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半径约为() A.R03 T2B.R0 31 T C.R0 31 T2D.R0 3 T 4.长期以来“卡戎星(Charon)”被认为是冥王星唯一的卫星,它的公转轨道半径r1=19 600 km,公转周期T1=6.39天。2006年3月,天文学家新发现两颗冥王星的小卫星,其中一颗的公转轨道半径r2=48 000 km,则它的公转周期T2最接近于() A.15天 B.25天C.35天 D.45天 5. 如图所示是行星m绕恒星M运动情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最大点是B点 B.速度最小点是C点 C.m从A到B做减速运动

1127.地球的绕日运动2教案

每课必记 课题 4.32 地球的绕日运动日期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重点 难点分析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一、观测标影的发现(分3步探讨观测标影的启示) 1、探讨观测标影日变化的启示 【图4-9】用灯泡模拟太阳的观察过程。(纸上先确定东西南北方向)【图4-10】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标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思考P128】 2、探讨标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标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夏高冬低) 【讨论P128】 3、探讨标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标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实验可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标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二、地球的公转 1、棋标的影子: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一天里),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其根本原因是地球在作公转。 2、读图 (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PS】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以上仅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情况相反) 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实验P131】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与宇宙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_1

昼夜长短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能够用自制学具来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重难点】 昼夜长短变化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杭州夏天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冬天天亮大约是几点?不同季节天亮的时间相同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预设: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如北半球各地白昼的时间夏季比冬季长一些。 二、读图(北纬40°某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图),思考3个问题 1、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长,约多少时间?(6月份,16小时白昼) 2、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短,约多少时间?(12月份,10小时白昼) 3、该地白昼最长和最短月份和你居住的地方相同吗?(几乎相同) 三、用自制学具来解释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一)制作方法介绍 1、如图A,用纸板剪一个圆盘,画上经纬网。 2、如图B,剪一块透明薄膜,其中圆的半径与A中圆的半径一致,画上太阳平行光线,并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3、将透明薄膜覆盖在圆盘上,用图钉在圆心O处将它们固定串接起来,使透明薄膜可绕圆心O点转动。 (二)模拟实验探究成因 1、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转动透明薄膜,依次将阳光直射点对准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逐一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所在部分的纬线长短情况。 2、结合视频,研究分析当太阳直射点变化时,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3、规律: 1、北半球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1)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南极圈(南纬66.5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 (1)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南极圈(南纬66.5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学以致用】 将“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练习】 1.在下列地区中,一年四季昼夜都等长的是() A.两极地区B.回归线附近C.赤道附近D.极圈附近 2.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昼最长、黑夜最长的月份分别是() A.12月、6月B.6月、12月C.1月、7月D.7月、1月 3.从五一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白昼时间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4.3-地球的绕日运动(第2课时)教案和反思

地球的绕日运动(第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 浙教版 二、教材准备 课件、地球仪 三、设计说明 从教材和学习内容来看:它对前1节课中的正午杆影长度为什么随不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正午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呢?在这节课中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因为地球绕日运动所造成的。接下来,教材以围绕地球的公转如何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为主线展开,层层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同时为下节课所学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学生已学的知识来看,已初步了解杆影会随季节发生变化是由于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所引起的,也知道了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有了进入此课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但此课的地球公转的一系列问题,具有一定的空间难度,学生难于理解,所以辅以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交流,师引导学生读图、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从教学策略来看,本节课采用复习上节课知识,然后采用设疑引入,很自然过渡到引起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的公转(多媒体flash动画地球公转姿态、周期和方向,引导学生读图,幻灯片展示地轴与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地球在公转轨道面不同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规律(多媒体课件太阳直射点变化,引导学生看图,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多媒体课件太阳高度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含义及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特点。 2、理解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3、使学生相信科学并利用科学,体验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存在生活中。 重点: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难点: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在季节与纬度上的变化情况。 五、教学过程 复习:1、一天的正午,杆影朝正南或正北方向时杆影最____,而晨昏时杆影最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___,晨昏时太阳高度最____。 2、太阳位置越高,太阳高度越____,影子越____。 3、某地(同一点)夏天正午太阳高度______,杆影______,冬天正午太阳高度______,杆影______。(点击返回,返回后点地球公转图标) 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浙教版课后练习十八.docx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浙教版课后练习十 八 第1题【单选题】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 C、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 D、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 【答案】: A 【解析】: 【分析】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r弓I起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V当中,太阳直射,百总是在北纬23°26‘和南纬23°26‘之间来回移动。【解答】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因此r热帝有太阳直射现象。 如龛为:A. 第2题【单选题】 读太阳光照图(赤道周长约为4万k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80* 太 阳 光 Btf A、此时节气是春分 B、B点看到日出时间比A点早6小时 C、假如AB的弧长为2cm z则该图的比例尺为1 : 250000000 D、P点关于地球的地心对称的点的地理坐标为(45M , 60°N ) 【答案】: C 【解析】: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r这一天称为餐至日r为12月22日r d洋球昼短夜长r d淞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 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r这一天称为夏至日r为6月22曰r 3洋球昼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 是自西向东的r在:!匕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r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本题考直太阳光照图r此题有一主的难度r分析后解答即可. 【解答】解:图中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r此图所示的是d评球图r淞圈以内是极昼现象r此图所示的是d泮球的夏至曰r 故A憩; B点看到日出时间比A点早3个小时f其经度差是45°,故B错误; 假如AB的弧长为2cm , AB的卖际长度是赤道长度的1/8即5000千米,则该图的比例尺=2 : 500000000=1 : 250000000 r故C 正确; P点的地理坐标是135°W r60°N , P点关于地球的地^对称的点的tt?坐标为45°E , 60°S ,故D错误. 瞬:C. 第3题【单选题】 2016年9月4日~5日(农历八月初四~初五)在杭州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O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关于会议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那天的月相是满月 B、北半球白天长,晚上短 C、地球正在从B向C运动 D、太阳直射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答案】: B 【解析】: 【分析】根据日期2016^9月4日?5曰(农历八月初四■初五)来答题,月招分为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f农历初四初五的是蛾眉月.公历九月4号太阳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f d泮球昼长夜短; 【解答】A、农历初四初五的月相为峨眉月r故A错误。 B、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r才泮球昼长彳 C、图中个位羞的时间为:D (春分).A (夏至).B (秋分).C (冬至)r 9月4日为夏至到春分之间r因此为A到B之间运 动r故C错误; D、公历九月4号太阳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f故D错误. 第4题【单选题】 地球公转时围绕的旋转中心是()

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地球绕日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绕日运动 诸暨市暨阳初中陈坚荥 一、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科学思考] 经历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能从自然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尝试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解决问题] 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了解一些地理现象,推测地球在不停的公转,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进而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地球公转的知识,激发对地球和宇宙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要点扫描 [课标解读]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地球仪模拟演示,简要解释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发现的地理现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通过教师课件及学生用地球仪模拟演示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进而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四季是如何形成的等地理现象。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科学第二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中第3节。教材主要介绍地球公转及由于地球运动而产生的现象,包括地球公转特征、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由于绕日运动比自转更为复杂、更为宏观和抽象,教材尽

可能从生活体验如手,引导学生探究抽象的空间问题。在编排结构上,教材将主要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公转特征及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材将观测杆影的启示作为切入口,从杆影的观测中发现,太阳高度不仅有日变化,而且还有季节的变化,从而探讨地球公转的特征。然后通过公转演示实验全面探讨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是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划分。其中五带知识学生已经学过,教材只作适当点拨。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原因和测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本节的难点内容是: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 [学情认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自转的知识,对于物体的空间运动情况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初一的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稳定的时间比较短,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知识的形成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应充分发挥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学法点拨] 由观察阳光照射下的物影长度的变化实验入手,探索物影长度变化产生的原因。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观观察能力,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以及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经验介绍] 1、本节的内容安排如果按照参考书的分配方法,第一课时的时间比较紧凑,第三课时又显得比较空闲。而且第一课时重点内容比较多。 2、关于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学生的理解存在困难,建议不必纳入课堂教学,只要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就可以了。 3、本节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都比较集中,学习对象属于宏观立体的天体运动,宜多安排模拟实验、挂图、课件演示等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 4、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关键,将有助于理解掌握本节的其他内容。 三、教学文档 [教学资源]

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绕着太阳转教案冀教版

地球绕着太阳转 【教学目的】 1.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2.能调查本地动植物受四季变化的影响情况,并进行记录。 3.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概念。 4.能用文字或图的形式把四季的显著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是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公转是引起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一、模拟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一科学事实。但是对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地球运动又引起了哪些自然现象等,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材用文字的形式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呈现了出来,要求学生通过科学阅读,分析整理资料,来加深对自转相公转的认识。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资料,培养学生从科学阅读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1.对于"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渡曟從麌從际上是一个验证实验。通过多次模拟演示、反复的观察,来分析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模拟实验的关键是要考虑用什么来模拟什么。本实验要引导学生考虑分别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和太阳、用什么来模拟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等。 2.可以按照教材上的图示来做模拟实验,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地球的公转。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要提醒学生地球的公转是自西向东逆时针的方向,千万不能转错方向。二是要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三是实验的条件最好选择室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灯光最好选择直线光源(如手电筒等),这样便于学生观察。 3.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由一个同学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重点要指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四个特殊位置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这个实验需要反复多次,学生需要反复观察、反复分析推理。重点研究地球公转过程的规律,如地轴的倾斜等。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引起了太阳在地球表面南北两半球直射点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是引起南北两半球四季交替变化的根本原因。 4.实验中要求学生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记录下来,并用自已的语言解释这种变化可能引起季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练习题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知识点:1.在地球上,一年四季昼夜等长的地方是_______,杭州昼夜等长时,只有在_____、______两天。 2.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_______.杆影的长度和_____有关,一天中____时的杆影最短,此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杆影朝向_____方 1.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附近;____前后(节气),是杭州一年中白昼最 长的时候。 练习(一):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2.太阳高度__________,地面接受太阳辐射越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的__________ 越多3.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__________ ,北极总指向__________附近。4.__________度纬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叫做__________线。 5.同样长度的杆子,在同一天里,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的影子长度也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不同的地方正午________也是不同的。 6.正午阳光垂直照射地面,称为__________。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称为__________。此时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__度,杆影的长度最__________(长或短)。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__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_________ 7.杆影的长度和__________有关,这个夹角叫做_________。杆影最短应为每天的_________时刻。 8.地轴的倾斜角度为__________度,北纬300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约为__________度,冬至日为__________度。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_________天。 9.杆影的长度与______有关,一天中_______的时候杆影最短,此时杆影朝__________方向10分别位于上海和北京的头样高度的两根旗杆,再同一时间里,影子较长的旗杆总是在______ 11.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 ) A.杆影朝着东西方向 B.杆影朝着南北方向 C.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小 D.太阳光与杆子的夹角最大。 12.北半球中纬某地冬天中午比夏天中午太阳高度角要 ( ) A.小 B.大 C.一样大 D.都为45° 13.一天中杆影最短的是() A北京时间12 时 B当地地方时12时 C日出时 D日落时 14.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轴 D.纬度 15.下列有关太阳高度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地点,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 B.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出现于正午C.太阳直射赤道时,各地太阳高度角相同 D.处南北半球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相同16.当杆影朝着南北方向时,此时杆影 ( ) A.最长B.最短 C.处于中间D.无法判断 17.右图表示的是某日太阳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H表示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夹角。

七年级科学下册4.3地球的绕日运动2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2

4.3地球的绕日运动(2) 1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 ?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B ?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 ?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 ?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2. 地球上一年四季昼夜等长的地方是() A .赤道上 B .北回归线上 C ?南回归线上 D .南北回归线之间 3.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在 当天的活动中,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城市是() A .北京 B .杭州 C.广州D .哈尔滨 4. 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 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 A .风力较小 B .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C .降水较多 D .南极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 5. 春分、秋分时全球昼夜分布情况是() A .北半球昼短夜长 B .南半球昼长夜短 C .全球昼夜等长 D .自赤道向两极,白昼越来越长 6. 如图所示,此时关于浙江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昼长于夜②昼为一年中最长③昼短于夜④昼夜平分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 .① B .①②

C .③⑤ D .④ 7. 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 (1) 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 当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时,地球公转处在位置。此时正是北半球的______ 节气。 (3) 当太阳光直射赤道时,晨昏线和经线的关系是_________ ,每年有_______ 次这种情况。 (4) 当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时,地球公转处在位置,此时浙江杭州的太阳高度是一年中 最______ 的。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列日期中白昼与黑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 A .国庆节 B.劳动节 C .儿童节 D .教师节 9?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间为_______ ,北半球的节气为 ______ 。 ⑵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 。 ⑶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 __________ ⑷此时A点昼长为_________ 小时,B点昼长为_______ 小时。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9-2020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4.3 地球的绕日运动(1)科学试卷A卷

2019-2020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4.3 地球的绕日运动(1)科学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十月一日国庆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C.位于南半球,向北移 D.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2 .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但周期变长 B.全球各地都是白天 C.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 D.地球上无昼夜之分 3 . 我国历法主要有公历和农历。其中公历设置的依据是() A.太阳自转周期B.地球自转周期 C.地球绕日公转周期D.月相变化周期 4 . 每年的秋分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 A.一直向北移 B.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C.一直向南移 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5 . 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B.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C.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并不断碰撞和张裂 D.火山和地震多发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 6 . 若此时,A旗杆的影子处于一年中最长,那么() A.纽约曙光初现 B.亚平宁半岛上和风细雨 C.圣地亚哥天气干热 D.孟买正受到西南气流的洗礼 二、填空题 7 .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如图为微信登录界面。若按界面中人所在角度去观察地球,能看到南极洲。则从此人所在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为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6月12日这一天,南极点附近为________(填“极昼”或“极夜”)。 8 . 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_____ (2)当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时,地球公转处在_____位置。此时正是北半球的______节气。 (3)当太阳光直射赤道时,晨昏线和经线的关系是_______,每年有________次这种情况。 (4)当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时,地球公转处在________位置,此时浙江杭州的太阳高度是一年中最________的。 9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情况如图中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____(填字母)处。 (2)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____(填字母)。 A儿童节B元旦C国庆节D教师节(3)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____(填“向南”或“向北”)。 10 . 如图为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 (1)①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2)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形成66.5夹角。 (3)公转的特点。 ①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不变,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一直倾斜的,但这种倾斜并不会发生变化,一直保持着指向宇宙空间中的同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指向北半球夜空中的小熊星座的北极星。 ②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地轴总是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的夹角(如下图),故地球的赤道面和黄道面总保持23.5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让地球仪绕日公转时,使北极始终朝向事先确定的某个遥远的方向。 过地球仪球心,与桌面平行的面为公转轨道面。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太阳直射点。 夏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称为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称为南回归线。直射和斜射: 从球面上而言,同一经线上某纬度正午太阳直射,该经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

从直射点向南北递减,也就是说热量分配也是从直射点向南北递减,当太阳主要直射在北半球时候,北半球获得的光热充足,北半球就处在夏季,而此时南半球主要是斜射为主,南半球就处于冬季,总而言之,南北半球日期相同,季节相反。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由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冬至日,由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夏季高,冬季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3)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夏季:昼长夜短 冬季:昼短夜长 北半球白昼最长的月份是6月,最短月份是12月;南半球相反。 ②北半球: 3月21日—9月23日昼长>夜长夏半年 9月23日—次年3月21日昼长<夜长冬半年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使各地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就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四季变化在中纬度地区最明显。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