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高中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高中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高中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1.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解析:选B A项,滴定管用水洗涤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润洗,否则将要引起误差,错误;B项,在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中性,溶液的pH由小变大,正确;C项,用酚酞作指示剂,锥形瓶中溶液应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才能停止滴定,错误;D项,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碱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大,错误。

2.H2S2O3是一种弱酸,实验室欲用0.01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

定I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合

理的是()

A.该滴定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Na2S2O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C.该滴定可选用如图所示装置

D.该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4 mol

解析:选B溶液中有单质碘,应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碘与硫代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反应终点时,单质碘消失,蓝色褪去,故A错误;Na2S2O3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B正确;Na2S2O3溶液显碱性,应该用碱式滴定管,故C错误;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2 mol,故D错误。

3.常温下,用0.5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某一元弱酸(HA)

的溶液中,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弱酸在滴定前的浓度大于0.001 mol·L-1

B.由滴定起点数据可计算该弱酸的K a(电离常数)为2×10-5

C.滴定过程为判断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

D.滴定终点时,c(Na+) >c(A-) >c(OH-) >c(H+)

解析:选B由图像可知,起始酸的pH为3,c(H+)=10-3 mol·L-1,因为HA是弱酸,则酸的浓度必大于0.001 mol·L-1,A项正确;HA是弱酸,HA的体积未知,无法由滴定起点数据计算该弱酸的K a,B项错误;此滴定终点溶液显碱性,而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故应选择酚酞作指示剂,C项正确;滴定终点时,酸碱恰好反应生成NaA,NaA是强碱弱

酸盐,A-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则滴定终点时离子浓度顺序为c(Na+)>c(A-)>c(OH-)>c(H+),D项正确。

4.常温下,用0.1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 mol·L-1HCl溶液和20.00 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2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a与b的关系是a<b

C.E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可能为

c(CH3COO-)>c(Na+)>c(H+)>c(OH-)

D.这两次滴定都可以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解析:选C如果酸为强酸,则0.10 mol·L-1酸的pH为1,根据酸的初始pH知,图1为盐酸的滴定曲线,故A错误;根据图1知,a点NaOH溶液的体积是20.00 mL,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醋酸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b点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a>b,故B错误;E点溶液的成分为醋酸钠和醋酸,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盐类水解程度较小,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为c(CH3COO-)>c(Na+)>c(H+)>c(OH-),故C正确;NaOH和盐酸恰好反应呈中性,可以选择甲基橙或酚酞;NaOH和醋酸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只能选择酚酞,故D错误。

5.(2018·牡丹江期中)现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量(g/100 mL)。

Ⅰ.实验步骤

(1)配制待测白醋溶液,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10.00 mL食用白醋,在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 mL_____(填仪器名称)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

(2)量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 mL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作指示剂。

(3)读取盛装0.100 0 mol·L-1 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

(4)滴定。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滴

定终点,停止滴定,并记录NaOH溶液的最终读数,重复滴定3次。

(5)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___mL。

Ⅱ.实验记录

Ⅲ.(6)甲同学在处理数据时计算得:平均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V =15.95+15.00+15.05+14.954

=15.24 mL 。 ①指出他计算的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正确数据处理,得出c (市售白醋)=________ mol·L -1,市售白醋总酸量=________ g/100 mL 。

解析:(1)配制待测白醋溶液,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10.00 mL 食用白醋,在烧杯中加蒸馏水稀释,再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进行定容。

(4)待测白醋中滴加酚酞作指示剂,开始时溶液无色,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图中滴定管1 mL 分成10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0.10 mL ,故图中滴定管中液面读数为22.60 mL 。

(6)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第1组实验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与其他三组相差较大,应舍去第1组数据,取其他三组数据进行计算。②第2~4组实验中消耗NaOH 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 (NaOH)=

15.00+15.05+14.95 3 mL =15.00 mL ,则有n (CH 3COOH)=n (NaOH)=15.00×10-3 L ×0.100 0 mol·L -1=1.5×10-3 mol ,c (CH 3COOH)=1.5×10-3 mol 0.02 L

=0.075 mol·L -1。100 mL 该醋酸中含有醋酸的量为0.075 mol·L -1×0.1 L =7.5×10-

3 mol ,因量取10.00 mL 食用白醋配制成100 mL 待测白醋溶液,故10.00 mL 食用白醋中c (CH 3COOH)

=7.5×10-

3 mol 0.01 L =0.75 mol·L -1,m (CH 3COOH)=7.5×10-3 mol ×60 g·mol -1=0.45 g ,故该市售白醋的总酸量为4.5 g/100 mL 。

答案:(1)酸式滴定管 烧杯 容量瓶

(4)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22.60

(6)①第1组实验数据误差明显大,属异常值,应舍去

②0.75 4.5

6.Ⅰ.已知某温度下CH 3COOH 的电离常数K =1.6×10-

5。该温度下,向20 mL 0.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 -

1 KOH 溶液,其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

略温度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已知lg 4=0.6)

(1)a点溶液中c(H+)为________,pH约为________。

(2)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滴定过程中宜选用________

作指示剂,滴定终点在________(填“c点以上”或“c点以下”)。

Ⅱ.(3)若向20 mL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则下列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字母)。

解析:(1)电离消耗的醋酸在计算醋酸的电离平衡浓度时可以忽略不计。由K=

c2(H+)

得,c(H+)≈ 1.6×10-5×0.01 mol·L-1=4×10-4mol·L-1。(2)a点是醋酸溶c(CH3COOH)

液,b点是醋酸和少量CH3COOK的混合溶液,c点是CH3COOK和少量醋酸的混合溶液,

d点是CH3COOK和KOH的混合溶液,酸、碱均能抑制水的电离,CH3COOK水解促进

水的电离,所以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由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碱性,故

应该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滴定终点应在c点以上。(3)由于稀氨水显碱性,

首先排除选项A和C;两者恰好反应时溶液显酸性,排除选项D。

答案:(1)4×10-4 mol·L-1 3.4(2)c酚酞c点以上(3)B

7.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

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

入足量10% 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 mL c1 mol·L-1的

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

到终点时消耗V2 mL 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 ,配成溶液后用AgNO 3标准溶液滴定,K 2CrO 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 2CrO 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 时,应使用______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 (Ag +)=2.0×10-5 mol·L -1,c (CrO 2-4)为________mol·L -

1。[已知:K sp (Ag 2CrO 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 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________。制备X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当A 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 瓶中压力稳定。(2)盛装氢氧化钠溶液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强碱滴定强酸,可以使用酚酞,也可以使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3)总的盐酸的物质的量减去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即为氨气物质的量,所以氨的质量分数的

表达式为(c 1V 1-c 2V 2)×10-

3×17w ×100%。(4)气密性不好,会有一部分氨逸出,使测定结果偏低。(5)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使用棕色滴定管;由题意,c 2(Ag +)×c (CrO 2-4)=4.0× 10-10×c (CrO 2-4)=1.12×10-12,c (CrO 2-4)=2.8×10-3mol·L -

1。(6)由题给条件,可以写出X 的化学式为[Co(NH 3)6]Cl 3,所以Co 的化合价为+3,制备X 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 2+2NH 4Cl +10NH 3+H 2O 2===2[Co(NH 3)6]Cl 3+2H 2O ,反应物中有NH 3和H 2O 2,温度过高,会使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不利于X 的制备。

答案:(1)当A 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 瓶中压力稳定 (2)碱 酚酞(或

甲基红)

(3)(c 1V 1-c 2V 2)×10-

3×17w ×100% (4)偏低 (5)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 2.8×10-

3 (6)+3 2CoCl 2+2NH 4Cl +10NH 3+H 2O 2===2[Co(NH 3)6]Cl 3+2H 2O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

8.某实验室采用新型合成技术,以Cu(CH 3COO)·2H 2O 和K 2C 2O 4·H 2O 为原料在玛瑙研钵中研磨反应,经过后处理得到蓝色晶体。已知该蓝色晶体的化学式为K a [Cu b (C 2O 4)c ]·n H 2O ,在合成过程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为了测定其组成对草酸根与铜含量进行测定

①将蓝色晶体于研钵中研碎,取该固体粉末,加入1 mol·L -

1 H 2SO 4溶解,配制成250 mL 溶液。

②配制100 mL 0.100 0 mol·L -

1 KMnO 4溶液备用。 ③取所配溶液25.00 mL 于锥形瓶中,采用0.100 0 mol·L -

1 KMnO 4溶液滴定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共消耗KMnO 4溶液20.00 mL 。

④另取所配溶液25.00 mL 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KI 溶液,充分反应后用0.200 0 mol·L -1 Na 2S 2O 3溶液滴定,消耗12.50 mL 。(发生反应:2Cu 2++4I -

===2CuI ↓+I 2,2Na 2S 2O 3+I 2===Na 2S 4O 6 + 2NaI)

(1)后处理提纯该蓝色晶体时,除掉的杂质的主要成分(除原料外)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配制0.100 0 mol·L -

1 KMnO 4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

(3)用Na 2S 2O 3滴定时,应选用________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4)KMnO 4溶液滴定草酸根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以Cu(CH 3COO)·2H 2O 和K 2C 2O 4·H 2O 为原料在玛瑙研钵中研磨反应,经过处理得到蓝色晶体,已知该蓝色晶体的化学式为K a [Cu b (C 2O 4)c ]·n H 2O ,因在合成过程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根据原料和蓝色晶体的化学式可知,除去的杂质主要成分是CH 3COOK ;(2)配制100 mL 0.100 0 mol·L -

1 KMnO 4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1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等;(3)Na 2S 2O 3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所以应选用碱式滴定管;(4)KMnO 4溶液滴定草酸根离子过程中,MnO -

4作氧化剂,Mn 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Mn 2+,C 2O 2-4作还原剂,C 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CO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4+5C 2O 2-4+16H +===2Mn 2+

+10CO 2↑+8H 2O ,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 4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30 s 不褪色,

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答案:(1)CH3COOK(2)量筒100 mL容量瓶(3)碱式(4)2MnO-4+5C2O2-4+16H+===2Mn2++10CO2↑+8H2O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30 s不褪色

9.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已知:2CrO2-4+2H+===Cr2O2-7+H2O

Ba2++CrO2-4===BaCrO4↓

步骤1:移取x mL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

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V0 mL。

步骤2:移取y mL 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x mL与步骤1相同浓度的Na2CrO4溶液,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 mL。

则BaCl2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L-1。若步骤2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则Ba2+浓度的测量值将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由题意知,步骤1用于测定x mL Na2CrO4中的n(Na2CrO4),步骤2用于测定与Ba2+反应后剩余n(Na2CrO4),二者之差即为与Ba2+反应的n(Na2CrO4),由离子方程式知H+~CrO2-4~Ba2+,

1 1

(V0b-V1b)×10-3c(BaCl2)×y×10-3

所以c(BaCl2)=V0b-V1b

y mol·L

-1

若步骤2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V1减小,则Ba2+浓度测量值将偏大。

答案:V0b-V1b

y偏大

10.(2019·昆明测试)乙二酸(HOOC—COOH)俗名草酸,是一种有还原性的有机弱酸,在化学上有广泛应用。

(1)小刚在做“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往A、B两支试管中均加入4 mL 0.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和2 mL 0.1 mol·L-1 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B试管置于冷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褪色所需时间t A________t B(填“>”“=”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刚利用上述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为:

①配制250 mL溶液:准确称量5.000 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 mL溶液。配制溶液需

要的计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 0 mol·L-1 KMnO4标准溶液装入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

在滴定过程中发现,刚滴下少量KMnO4标准溶液时,溶液紫红色并没有马上褪去。将锥形瓶摇动一段时间后,紫红色才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去,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计算: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则消耗KMnO4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________ mL,此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

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未用KMnO4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内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解析:(1)其他条件相同,温度高时,反应速率快,则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短。酸性KMnO4溶液能将草酸氧化为CO2,MnO-4被还原为Mn2+。(2)①准确称量5.000 g样品需要电子天平,配制250 mL的溶液需要250 mL容量瓶。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应置于酸式滴定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加快,可能是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③第三次实验数据的误差太大,应舍去。前两次实验消耗KMnO4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 mL。25.00 mL

所配草酸溶液中,n(H2C2O4)=5

2n(MnO

4

)=2.5×0.100 0 mol·L-1×20.00×10-3L=0.005 000

mol,则250 mL溶液中含0.050 00 mol草酸,其质量为0.050 00 mol×90 g·mol-1=4.500 g,此

样品的纯度为4.500 g

5.000 g×100%=90.00%。④未用KMnO4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会使标准溶液浓

度偏低,耗用标准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高。滴定前锥形瓶内有少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气泡体积计入了标准溶液的体积,使标准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高。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使标准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低。

答案:(1)<2MnO-4+5H2C2O4+6H+===10CO2↑+2Mn2++8H2O

(2)①电子天平、250 mL容量瓶②酸式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滴入

最后一滴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③20.0090.00%④AC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 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 满反应液(如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

高中课外拓展训练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 正确的是( ) A .Na 2CO 3是碱 B .Na 2CO 3是盐 C .Na 2CO 3是钠盐 D .Na 2CO 3是碳酸盐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A .一定是一种单质 B .一定是纯净物 C .一定是化合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3.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 A .3Fe +2O 2=====点燃Fe 3O 4 B . C +CO 2=====△2CO C .NH 4HCO 3=====△NH 3↑+H 2O +CO 2↑ D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4.下列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A .CaCO 3、Cu(HCO 3)2、Cu 2(OH)2CO 3都属于碳酸盐 B .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 .蓝矾(CuSO 4·5H 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 D .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 5.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 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 、 B 、 C 、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四个反应类型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B .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C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D .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6.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7.Fe(OH)3胶体区别于FeCl 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 之间

高考化学总复习考点题型专题讲解 高考化学总复习考点题型专题讲解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 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定量实验之一,近几年新课标高考侧重考查了该实验的原理及其拓展应用,问题设置主要集中在实验仪器的使用、滴定终点判断、误差的分析、数据的处理计算等方面。熟练掌握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并能将相关知识进行灵活迁移应用是解决此类实验问题的关键。 1.(2018·全国卷Ⅲ)用0.100 mol·L-1 AgNO 3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Cl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 sp(AgCl) 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 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解析:A对:由题图可知,当AgNO 3溶液的体积为50.0 mL时,溶液中的c(Cl-)略小于10-8 mol·L-1,此时混合溶液中c(Ag+)=

0.100 mol·L-1×50.0 mL-0.050 0 mol·L-1×50.0 mL 100 mL = 2.5×10-2 mol·L-1,故K sp=c(Ag+)·c(Cl-)≈2.5×10-2×10-8=2.5×10-10。B 对:因反应过程中有沉淀生成,溶液中必然存在平衡AgCl(s)Ag+(aq)+Cl-(aq), 故曲线上的各点均满足c(Ag+)·c(Cl-)=K sp(AgCl)。C错:根据Ag++Cl-===AgCl↓可 知,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AgNO 3溶液的体积为0.040 0 mol·L-1×50.0 mL 0.100 mol·L-1 =20.0 mL。 D对:相同实验条件下,沉淀相同量的Cl-和Br-消耗的AgNO 3的量相同,由于K sp(AgBr) <K sp(AgCl),当滴加相等量的Ag+时,溶液中c(Br-)<c(Cl-),故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答案:C 2.(2018·全国卷Ⅲ)硫代硫酸钠晶体(Na 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 影剂、还原剂。利用K 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1)溶液配制:称取1.200 0 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__________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 mL的__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_。 (2)滴定:取0.009 50 mol·L-1的K 2Cr2O7标准溶液20.00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 量KI,发生反应:Cr 2O2-7+6I-+14H+===3I2+2Cr3++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 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I 2+2S2O2-3===S4O2-6+2I-。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保留1位小数)。 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1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下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的

酸碱中和滴定拓展应用 1.沉淀滴定法 (1)概念:沉淀滴定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测量分析的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 + 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 - 、Br - 、I - 浓度。 (2)原理: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如用AgNO 3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 - 的含量时常以CrO 2- 4为指示剂,这是因为AgCl 比Ag 2CrO 4更难溶的缘故。 2.氧化还原滴定法(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 的物质。此类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是涉及有KMnO 4或I 2或I -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①5H 2C 2O 4+2MnO 4-+6H +=2Mn 2++10CO 2↑+8H 2O ②5Fe 2++MnO 4-+8H +=5Fe 3++Mn 2++4H 2O ③C 6H 8O 6(维生素C)+I 2→C 6H 6O 6+2H ++2I -④I 2+2S 2O 23-=2I -+S 4O 26- 指示剂选择:反应①、②不用指示剂, MnO 4-为紫红色, 颜色褪去或出现紫红色时为恰好反应。 反应③、④都有I 2,则用淀粉作指示剂。 (2)实例:①酸性KMnO 4溶液滴定H 2C 2O 4溶液 指示剂:酸性KMnO 4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 4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②Na 2S 2O 3溶液滴定碘液 原理:2Na 2S 2O 3+I 2===Na 2S 4O 6+2NaI 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 2S 2O 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达标练习:1、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 和Na2CO3的混含液中的NaOH 含量时,可先在 混合液中加过量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 作指示) (1)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 和NaOH 溶液中滴入盐酸,___________(填“会” 或“不会”)使BaCO3溶解而影响测定NaOH 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确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 (3)滴定时,若滴定这中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才到达滴定终点,_________(填“能”或“不 能”)由此得出准确的测定结果。 (4)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若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正确”)。 2.(1)图I 表示10mL 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 与B ,B 与C 刻度间相差1mL ,如果刻度A 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mL 。(2)图II 表示50mL 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 ,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_____________。 A 、是amL B 、是(50-a)mL C 、一定大于amL D 、一定大于(50-a)mL 3、某学生有0.1000mol/L KOH 溶液滴定未知尝试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 )移取20.00mL 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 )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 )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 )取标准KOH 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 )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 )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 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完成以下填空:(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B )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A )操作之前,如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_____。 (4)实验中用左手控制____________(填仪器及部位),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滴定终点。判断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称取一定量的KOH 固体(含少量NaOH )配制标准溶液并有来滴定上述盐酸,则对测 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 (6)滴定结束后如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 4、称取NaOH 、Na2CO3的混合物Wg ,溶于水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以Mmol/L 的盐酸滴定, 耗用V1L 时变为粉红色,此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最初以甲基橙 作指示剂,当耗用V2L 盐酸时变橙色,此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计算混合物中NaOH 和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多少? 5、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 性质。请填写下列空白: (1)移取10.00 mL 密度为p g/mL 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 mL_______ (填仪器名称)中,加水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通过图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pH与起始浓度的关系、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守恒关系的应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 等知识的题目是必考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 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知识和规 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解题方法: 1.要仔细分析所给图象,确定图象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 碱性,充分挖掘图象信息中的隐含条件,如图示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交汇点、突变点都是提供解题信息的关键点。 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 题。 (1)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②物料守恒,③质子守 恒。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 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 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需要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 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3.对于混合溶液的离子平衡图象题,解题思维必须触及:混合溶液有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电离与水解何者强、 溶液体积变化有无影响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等。若不发生反 应的混合溶液,则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若恰好完全反应的 混合溶液,生成的是酸或碱则考虑电离,生成的是盐则考虑 水解。若反应物过量,则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若 有定量计算,则要考虑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4.一定要理解透坐标用对数表示的含义。结合平衡移动 原理确定变化量到底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选择题中的曲线图通常有以下几种: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象。该类试题中,图象中 一般会同时涉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酸碱混合液的pH与离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图象。 (3)沉淀溶解平衡图象。 无论哪种图象题,主要的命题点都无外乎以下几方面: (1)水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判断。

跟踪检测(四十)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1.下列仪器名称为“滴定管”的是( ) 解析:选D D为碱式滴定管。 2.用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时,下列仪器不能用所盛溶液润洗的是( )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D.移液管 解析:选C 酸式滴定管盛放标准酸溶液,需要润洗2~3次,若不润洗,消耗标准酸偏多,故A不选;碱式滴定管可量取碱溶液,若不润洗,消耗标准酸偏少,故B不选;锥形瓶不能润洗,若润洗,消耗标准酸偏多,且锥形瓶中有少量水对实验无影响,故C选;移液管可量取碱溶液,若不润洗,消耗标准酸偏少,故D不选。 3.(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 A.NaOH B.Na2CO3C.NaCl D.NH3 解析:选C A选项,NaOH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B选项,Na2CO3水溶液中CO2-3水解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C选项,NaCl水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D选项,氨气与水反应变为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4.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解析:选B A项,滴定管用水洗涤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润洗,否则将要引起误差,错误;B项,在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中性,溶液的pH由小变大,正确;C项,用酚酞作指示剂,锥形瓶中溶液应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才能停止滴定,错误;D项,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碱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大,错误。 5.H2S2O3是一种弱酸,实验室欲用0.01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水酸碱中和滴定与图像拓展(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洛阳质量检测)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必须干燥后才能加入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C.滴定时没有排出滴定管中的气泡 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已知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lg 4=0.6。该温度下,向20 mL 0.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 K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c(H+)为1×10-4 mol·L-1 B.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d点 C.滴定过程中宜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D.b点溶液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一定为c(CH3COO-)>c(H+)>c(K+)>c(OH-) 3.(2019·合肥六中模拟)用0.1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质用HA表示),利用电导率传感器绘制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Ⅰ为盐酸,曲线Ⅱ为醋酸溶液 B.a点、c点均为滴定终点 C.c点:c(Na+)>c(A-)>c(H+)>c(OH-) D.b点pH大于1

4.在一隔热系统中,向20.00 mL 0.100 0 mol·L -1 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 0 mol·L -1 的 NaOH 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点溶液呈酸性,此时:c (CH 3COO - )-c (CH 3COOH)=2c (H + )-2c (OH - ) B .从a 到b :c (CH 3COOH ) c (CH 3COO -)逐渐增大 C .水的电离程度:b 点<c 点 D .b 点和c 点对应的溶液中,K w 相同 5.(2020·镇江调研)已知:pOH =-lg c (OH - )。298 K 时,在20.00 mL 0.10 mol·L -1 盐酸中 滴入0.10 mol·L -1 的氨水,溶液中的pH 和pOH 与加入氨水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MJQ 表示溶液中pH 的变化 B .M 、P 两点的数值之和pH +pOH =14 C .N 点水的电离程度比P 点大 D .pH 与pOH 交叉点J 表示V (氨水)=20.00 mL 6.(2019·济宁模拟)室温下,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 溶液,分别滴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1 的三种碱(AOH 、BOH 和DOH)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滴定时,随着盐酸的滴入,水电离出的c (H + )始终增大 B .滴定至P 点时,溶液中:c (Cl - )>c (B + )>c (BOH)>c (OH - )>c (H + ) C .pH =7时,三种溶液中c (Cl - )相等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34、酸碱中和滴定 1.复习重点 1、 理解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滴定的正确步骤,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两种滴定管)。 3、 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和终点颜色变化判定。 4、 学会误差分析及成因 2.难点聚焦 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 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 如:①Hcl+NaOH===NaCl+H 2O ②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③N 3PO 4+3NaOH====Na 3PO 4+3H 2O 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 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2、中和滴定原理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 1mol 1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 ) HA () BOH ()BOH ()HA (V V .C C =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 定 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 2O 1mol n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则有关系:) HB () HA ()BOH ()HA (V .n V .C C = 3、滴定方法的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 (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 (2)操作: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 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③计算。

专题05 物质的量分数曲线 1.25℃时,改变0.1mol/L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RCOO-的微粒分布分数a(X)= c(X)/[c(RCOOH) + c(RCOO-)];甲酸(HCOOH)与丙酸(CH3CH2COOH)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酸的酸性比甲酸强 B. CH3CH2COOH CH3CH2COO-+ H+的lgK=-4.88 C. 若0.1mol/L 甲酸溶液的pH=2.33,则0.01mol/L 甲酸溶液的pH=3.33 D. 将0.1mol/L 的HCOOH溶液与0.1mol/L 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HCOOH)>c (HCOO-)>c(OH-)>c(H+) 【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图像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大小进行判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越大,酸性越弱;B. 根据图像中给定的信息pH=4.88时,c(CH3CH2COOH)=c(CH3CH2COO-),并结合电离方程式进行解析;C.弱酸溶液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D.根据图示信息,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10-3.75,电离大于水解过程,所以HCOOH与HCOONa(1:1)的混合液显酸性。据此解答问题。 2.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 b2的数量级为10-8 B. X(OH)NO3水溶液显碱性 C. 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c[X(OH)+] D. 在X(OH)NO3水溶液中,c[X(OH)2]+c(OH-)= c(X2+)+ c(H+)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图形比较熟悉的题目,不过题目将一般使用的二元酸变为了二元碱,所以在分析图示时要随时注意考查的是多元碱的分步电离。 详解:A.选取图中左侧的交点数据,此时,pH=6.2,c[X(OH)+]=c(X2+),所以 K b2=,选项A正确。 B.X(OH)NO3水溶液中X的主要存在形式为X(OH)+,由图示X(OH)+占主导位置时,pH为7到8之间,溶液显碱性,选项B正确。 C.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和c[X(OH)+]近似相等,根据图示此时溶液的pH约为6,所以溶液显酸性X2+的水解占主导,所以此时c(X2+)<c[X(OH)+],选项C错误。 D.在X(OH)NO3水溶液中,有电荷守恒:c(NO3-)+c(OH-)=2c(X2+)+c(H+)+c[X(OH)]+,物料守恒:c(NO3-)=c(X2+)+c[X(OH)2]+c[X(OH)]+,将物料守恒带入电荷守恒,将硝酸根离子的浓度消去,得到该溶液的质子守恒式为:c[X(OH)2]+c(OH-)=c(X2+)+c(H+)。 3.25℃时,在“H2A―HA-―A2-”的水溶液体系中,H2A、HA-和A2-三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应用 1.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标准液润洗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用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C.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氯化钠溶液和蛋白质溶液 2.下列实验中,由于错误操作导致实验结果一定偏高的是 A.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浓度 B.滴定时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没有干燥,所测得待测液的浓度 C.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选甲基橙做指示剂,所测得醋酸溶液的浓度 D.滴定管(装标准溶液)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所测得待测液的浓度 3.下列是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25.00mL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mLNaOH溶液 B.用100mL量筒量取5.2mL盐酸 C.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氯化钠 D.用100mL容量瓶配制50mL0.1mol·L-1盐酸 4.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盐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0.1000mol·L-1盐酸pH=1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盐酸润洗 C.随着盐酸的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逐渐变小 D.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5.当用酸滴定碱时,下列操作中使测定结果(碱的浓度)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滴至终点后,俯视读数 B.碱液移入锥形瓶后,加入了10mL蒸馏水再滴定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操作液洗 D.酸式滴定管注入酸液后,尖嘴留有气泡,开始滴定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和10 mL 0.1mol?L-1醋酸与中和100 mL 0.01mol?L-1的醋酸所需同种碱溶液的用量不同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C.常温下,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增大

1.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常温下,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加NaOH溶液调节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 K a=-lg K 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a2HAsO4溶液显碱性 B. H3AsO4溶液p K a2为2.2 C. m点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 D. n点对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AsO42-)=c(H2AsO4-)>c(H+)=c(OH-) 【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Na2HAsO4溶液pH大于7判断; B.根据H3AsO4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说明是盐的水解的原因;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呈中性,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图象分析可知,HAsO42-溶液pH大于7,溶液显碱性,A正确; B.H3AsO4的K a2=,pH=7时c(HAsO42-)=c(H2AsO4-),K a2=c(H+)=10-7,pK a2=7,B错误; 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m 点溶液的pH=11.5,则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C正确; 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中c(Na+)>c(HAsO42-)=c(H2AsO4-)>c(H+)=c(OH-),D正确;答案选B。 2.25℃时,向10mL0.1mol·L-1H3AsO4水溶液滴加0.1 mol·L-1NaOH溶液,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及拓展应用专题六十题型一 单曲线图像分析 1.(2018·海南五校高三模拟)25 ℃时,20.00 mL 0.1 mol·L -1 HR 溶液中滴加0.1 mol·L - 1NaOH 溶液,混合液的pH 与所加入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E 点对应溶液的pH 一定等于1 B .F 点对应的V (NaOH 溶液)一定为20.00 mL C .F 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存在:c (Na +)=c (R -)>c (H +)=c (OH - ) D .在 E ~ F 段内某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存在c (OH -)=c (H +)+c (HR) 2.(2018·江西各校联盟高三质量检测)已知常温下CH 3COOH 的电离常数K =1.6×10-5,lg 4=0.6。该温度下,向20 mL 0.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 -1 KOH 溶液,其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溶液中c (H +)为1×10-4 mol·L -1 B .a 、b 、c 、d 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d 点 C .滴定过程中宜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D .b 点溶液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一定为c (CH 3COO -)>c (H +)>c (K +)>c (OH -) 3.在一隔热系统中,向20.00 mL 0.100 0 mol·L -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 0 mol·L -1的NaOH 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点溶液呈酸性,此时:c (CH 3COO -)-c (CH 3COOH)=2c (H +)-2c (OH - ) B .从a 到b :c (CH 3COOH )c (CH 3COO -) 逐渐增大 C .水的电离程度:b 点<c 点 D .溶液的pH :a 点<c 点<b 点

元素化学(部分通性省略) 一.非金属 I.氢(H ) 1.单质(H 2)无色,无味,有还原性,燃烧淡蓝色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氢气的)发生,储备(运输),利用 2.离子型氢化物LiH,NaH,KH,MgH 2,CaH 2 NaH +H 2O=NaOH +H 2 3.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II.卤素元素(F ,Cl ,Br ,I ) 1.单质 (熔点,沸点随周期增加而增加) 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苍白色火焰),光照条件下爆炸 1)与水反应 2F 2+2H 2O=4HF +O 2 Cl 2+H 2O 垐?噲?H + +Cl -+HClO (次卤酸都有强氧化性,漂白性) 2) 制备 MnO 2+4HCl(浓 ) MnCl 2+2H 2O +Cl 2 KMnO4+16HCl 2KCl +2MnCl 2+8H 2O +5Cl 2 2NaCl +2H 2O=H 2+Cl 2+2NaOH 2.氢化物 1)物理性质:均有刺激性气味,无色 (熔点,沸点随周期增加而升高,HF 熔沸点高的原因:形成了H 键) 2)制备(卤化物与高沸点酸) CaF 2+H 2SO 4(浓) CaSO 4+2HF △ △ △

NaCI +H 2SO 4(浓)=NaHSO 4+HCI ↑ NaBr +H 3PO 4NaH 2PO 4+HBr ↑ NaI +H 3PO 4NaH 2PO 4+HI ↑ 3.含氧酸及其盐 2HCIO O 2+2HCI CI 2+2NaOH=NaCI +NaClO +H 2O (冷水条件) (高氯酸是最强含氧酸) 注:上述物质sp 逐渐降低,2黑色不溶 III.氧族元素(O 与S) 1.单质 物理性质:O 2无色,无味 (同素异形体:O 3淡蓝色,有臭味) S 易溶于CS 2,微溶于酒精,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3S +6KOH 2K 2S +K 2SO 3+3H 2O O 2+4I -+4H +=2I 2+2H 2O (滴定反应,指示剂淀粉) 2.氢化物 实验室过氧化氢制碘单质 H 2S 臭鸡蛋气味,无色有毒气体(燃烧浅蓝色) FeS 23223 3.氧化物 2SO 2+O 225 t V O P 垐垎?噲垐?或2SO 3 SO 2能使品红(aq)褪色(可逆) △ 光照 △ △

【精品】高三化学选修4二轮专题练——酸碱中和滴定的综 合应用与拓展【精编25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实验室使用pH 传感器来测定23Na CO 和3NaHCO 混合溶液中3NaHCO 的含量.取该混合溶液25.00mL ,用10.1mol L -?盐酸进行滴定,得到如下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样品中3NaHCO 的物质的量为()4 28.111.910mol --? B .整个滴定过程中,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始终不变 C .滴加稀盐酸的体积为11.90mL 时:()()()()2233 c H c H CO c OH c CO +- -+=+ D .该方法无法测定23Na CO 和NaOH 混合溶液中NaOH 的含量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a 中,曲线Ⅱ表示醋酸溶液加100 mL 水稀释的图像 B .图b 中,可能各投入的锌粒颗粒大小相同且质量均为0.65 g

C .图c 中,在①、②、③、④、⑤各点的溶液中所含阴离子种类不同 D .图d 中,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 时K sp (SrSO 4)最大;且283 K 时,图中a 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取5.0 mL 18 1mol L -?硫酸配制100 mL 0.9 1mol L -?的硫酸溶液,并用23Na CO 准 确标定稀硫酸浓度。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量取 B .转移 C .定容 D .标定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10.10mol L NaOH -?

化学知识复习 拓展精练(8) 1、(8分)⑴通常状况下,甲同学取1 mol H2O 加热到 100℃时,液态水会汽化为水蒸气(如图所示), 该过程属于变化。 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水蒸气的体积 22.4L 。 (填“>”、“<”或“=”) ⑵乙同学做H2在O2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过程属于变化, 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保持相等的是(填序号)。 A、反应物分子数目与生成物分子数目 B、反应物原子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原子总物质的量 C、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 D、反应物体积与生成物 体积 2.(6分)现有下列四种物质:Na2SO4、BaSO4、蔗糖(C12H22O11)、H2SO4,按照一定的依据,能找出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同,从而分成两类。请你试试看,一共能找出多少种分法,把分类的依据和结果写在下面(至少填三种) 与其它三种不同的物质分类依据 3. (12分)利用如下图的装置来做下面的实验:

(1)先在玻璃容器里盛半杯Ca(OH)2溶液,然后由导管向容器溶液里通入CO2气体。随着CO2的通入,电灯就渐渐变暗,通入一定量时,电灯几乎完全熄灭,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继续通入CO2气体,电灯又会逐渐亮起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通入CO2的同时,能观察到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用氯化氢气体代替CO2气体,则观察到灯泡亮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1分)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0.92 mol/L的稀硫酸。 ⑴甲:量取 mL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小心地倒入成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 ②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⑵乙: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的水,均匀搅拌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mL刻度线,再搅拌均匀。 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

2009届高考化学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 1.复习重点 1、 理解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滴定的正确步骤,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两种滴定管)。 3、 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和终点颜色变化判定。 4、 学会误差分析及成因 2.难点聚焦 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 。 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 如:①Hcl+NaOH===NaCl+H 2O ②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③N 3PO 4+3NaOH====Na 3PO 4+3H 2O 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 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应尽 量减少误差。 2、中和滴定原理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 1mol 1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 ) HA () BOH ()BOH ()HA (V V .C C =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 定 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 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 2O

1mol n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则有关系:) HB () HA ()BOH ()HA (V .n V .C C 3、滴定方法的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 (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 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 (2)操作: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③计算。 (3)滴定管“0”刻度在上。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随着标准液的滴入,溶液的PH 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何特征为何能用指示剂判定终点是否到达如何选用合适的指示剂 1、滴定曲线 请看两个实例 . 实例1:用L NaOH 溶液滴定L HCl 溶液

专题08 导电能力曲线 1.已知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10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①代表滴定盐酸的曲线 B. 滴定醋酸的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C. 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a>b D. b点溶液中:c(OH-)>c(H+)+c(CH3COO-)+c(CH3COOH) 【答案】D 【解析】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盐酸的导电能力强,所以曲线①代表醋酸、曲线②代表盐酸,故A错误;氢氧化钠滴定醋酸,终点时溶液呈碱性,所以应该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故B错误;a点表示醋酸钠溶液、c点表示氯化钠溶液、b点表示氢氧化钠与醋酸钠的混合液, b点水电离受到氢氧化钠的抑制,a点水电离受到醋酸钠的促进,c点氯化钠对水电离无影响,所以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c>b,故C错误;b点表示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钠的混合液,根据电荷守恒c(Na+)+ c(H+)= c(OH-)+c(CH3COO-);根据物料守恒c(Na+)= 2c(CH3COO-)+2c(CH3COOH);所以c(OH-)=c(H+)+c(CH3COO-)+2c(CH3COOH),故c(OH-)>c(H+)+c(CH3COO-)+c(CH3COOH),D正确。2.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100 mol/L盐酸分别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100mol/L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溶液(二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氨相似,常温下Kb=1.6×10-4)。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中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 (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 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Cl2+H2S===2HCl+S↓(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 Fe3O4O2+K===KO2 S+H2H2S 2S+C CS2S+Zn 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