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恩格斯论科学方法的原则

恩格斯论科学方法的原则

恩格斯论科学方法的原则
恩格斯论科学方法的原则

恩格斯论科学方法的原则

(发表于《哲学探讨》1986年第2期)

严公宝《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系统阐述科学方法论的重要著作,其中关于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和各种科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思想,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在恩格斯看来,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统一体,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中遵循着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因此,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恩格斯认为,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客观事实出发,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恩格斯说:“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过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了解,不附加以任何外来的成分。”(《自然辩证法》第117页,以下只注页码的均见此书。)恩格斯指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时空不过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从科学和哲学的结合点出发,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物质、运动、时空三位一体的自然界完整图景。它告诉我们,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时空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时空;没有离开运动的时空,也没有离开时空的运动。这三位一体的自然观,既是自然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也是自然

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所以,恩格斯在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后,强调指出:“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因而在自然科学中必须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因此,在理论自然科学中也不能虚构一些联系放到事实中,而是要从这些事实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之后,要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第31——32页)关于这一点,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著名狭义相对论,正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恩格斯的物质、运动、时空这三位一体的自然观思想,因而在科学上证实了恩格斯从科学和哲学的结合点概括出来的结论。所以,相对论的胜利,就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正是恩格斯三位一体自然观的胜利。

第二,辩证法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思维形式。”

自然界本身在辩证法地发展,辩证的规律在错综复杂的自然变化中起着作用,因此只有遵循自然辩证法,才能洞察自然的奥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这部光辉著作的《辩证法》一文中,论述了辩证法规律与自然界本身的辩证发展规律的一致性。他指出辩证法的规律“对于理论自然科学也是有效的。”(第42页)因此,恩格斯认为,辩证法的三条基本规律都毫不例外地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本身,它们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在自然规律中,恩格斯研究得最多是质量互变规律。他着重以物理学和化学中的许多实例进行分析,指出这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例如他认为,只有当电流强度达到一定的量,电灯才能发光。这说明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热点和熔解点。同样,每种液体都有自己的沸点和冰点,每种气体都有自己的熔点。这说明,对于任何物质来说,质都有它的确定性;但一旦量变达到一定的关节点时,也会引起物质的质的变化。所以恩格斯说:“物理学的所谓常数,大部分不外是这样的一些关节点的名称,在这些关节点上,运动的量的增加或减少引起该物体的状态的质的变化,所以在这些关节点上,量转化为质。”(第49页)在化学领域中,恩格斯认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本身就是辩证法所揭示的质量互变规律的胜利。

所以,他给化学下了这样一个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定义:“化学可以成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第49页)恩格斯认为,这一规律不仅仅表现在物理领域和化学领域,而且表现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现象中,因此它应当成为各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实验原则和思维方法。

恩格斯把对立统一规律称为对立的相互渗透规律。他认为,既然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其运动形式,而“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都是接近和分离,收缩和膨胀,

——一句话,是吸引和排斥这一古老的两级对立”(第55页)所以辩证法从包括自然界在内的客观世界发展中总结出来的对立的相互渗透规律,同样也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本身。

恩格斯通过引证力学、天文学、热学、电学、磁学、电磁学、化学中的各种运动形式,论证了这一规律的普遍性。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他提出了关于运动原因的“相互作用”理论,这是对运动的终极原因最本质的揭示和概括,因此,“相互作用”已成为打开各种运动形式奥秘的一把钥匙,成为愈来愈多的自然科学家掌握的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尽管物质的运动形式和原因千差万别,尽管在恩格斯逝世之后,科学家们又在发现引起运动的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的基础上发现现了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但无论是引力作用,还是电磁作用;也无论是强相互作用,还是弱相互作用,归根结蒂,都是“相互作用”。所不同的是,它们是相互作用的特殊表现形式。因此,“相互作用”的方法论原则,有可能正是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理论物理学家试图建立“统一场论”的方法论基础。

恩格斯认为,“否定之否定这个规律在自然界和历史中起着作用。”(《马恩全集》第20卷,第411页)他不仅以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例证以及全部地质学的成果论证了这

一规律的普遍性,而且指出每一种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马恩全集》第20卷,第154——155页)只有深入研究这些特殊的否定方式,才能使这一规律更好地用于自然科学方法论中。

此外,恩格斯还对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自然辩证法范畴如何在科学方法论中运用等问题也作过许多研究,他指出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割裂开来的方法论,封闭了科学前进的道路。

所以,恩格斯说,对于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掌握唯物辩证法,”这对于理论自然科学来说是必要的,这为理论自然科学本身所建立起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准则。”(28页)

第三,求得主客观的一致,“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是理论思维的前提。

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分析了历史上的方法,说明了“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这一命题。他指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须是互相一致的”(第200页)。“我们的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而两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统治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它是我们的理论思维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第243页)这就是说,科学家必须懂得“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的道理,在研究中采用一定的方法,以求得主观认识和客观自

然界的一致。直到十九世纪,自然科学还和哲学一样,不了解自然界和思维的辩证关系,忽视了人的活动对思维的影响,有时只知道自然界,静止地观察;有时只知道思想,离开客观自然作主观猜想,这种把主体和客体割裂开来的认识论的缺陷直接带来了方法论的错误。当近代自然科学采用实验方法,通过变革自然去认识自然以来,才开始把自然界和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导致科学方法论的革命。

到恩格斯时代,由于科学研究经验的长期积累,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努力,已经创造出许多研究方法。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和逻辑学原理,分析了这些方法,认为这些方法,决不是各自孤立、杂乱无章的,而有其内在联系和逻辑次序。

首先,恩格斯对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它按照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把许多科学方法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初等的方法”,即“普通逻辑所承认的一切科学研究手段”。(第201页)

第二类是辩证的思维。并指出“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合理的。”(第200页)

他指出,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初等的方法上,必须向高一级的辩证思维过渡。

其次,恩格斯指出了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交错、复杂的联系。

如观察、实验和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观察是取得感性材料,了解事实的基本方法,但是,“单凭观察所取得的经验,是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第207页)所以,观察的方法只有同实验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然而观察和实验又离不开思维的方法,因为实验是思维与自然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与实验密切相关的另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就是思维的原则。思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形而上学的思维,一种是辩证的思维。恩格斯认为,由于“自然科学现在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以至它再也不能逃避辩证的综合了。”(《马恩全集》第20卷,第16——17页)由于自然界本身的运动过程是辩证的运动过程,而自然科学本身也积累了大量的“辩证的综合”的材料,所以恩格斯指出,在科学研究中运用思维的这一原则指导实验时,应当坚持摒弃形而上学的思维而采用辩证思维。

又如,恩格斯指出了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推理方法的联系。恩格斯还根据人类认识由个别、特殊到普遍,又用普遍作指导再到特殊、个别,往复循环运动的秩序,指出了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推理方法的联系。他说:“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还说:“以分析为主要研究形式的化学,如果没有它的对极,即综合,就什么也不是了。”(第206页)他剖析了当时在

科学界存在的两种倾向:一种是以英国的穆勒等人为代表的“归纳万能论”;另一种则是以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等人为代表的“归纳和演绎对立论”之后,指出只有把归纳和演绎结合起来,它们才能在思维中发挥作用,才能成为自然科学方法论中的有用的思维方法。恩格斯剖析了卡诺研究蒸汽机的方法,指出他没有局限于归纳这一种方法,在研究中还使用了分析等方法,“发现了蒸汽机的基本过程并不是以纯粹的形式出现,而是被各种各样的次要过程掩盖住了;于是他撇开了这些对主要过程无关重要的次要情况而设计了一部

理想的蒸汽机。”(第207页)恩格斯认为,卡诺用这种抽象的模型表现了真正过程,接触到热的机械当量,揭露了热和机械运动的联系。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以及科学抽象、理想化、数学等方法间的内在联系。

再如,恩格斯还阐述了各种科学方法与辩证思维的密切关系。这方面主要有:

第一,假说与辩证思维结合。恩格斯认为,假说是推动科学真理发展的重要思维形式之一。他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第218页)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康德的星云假说和潮汐假说对整个自然科学

的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他指出:“没有这两个假说……,今天的理论自然科学便不能前进一步。”(《马恩全集》第20卷第386页)然而他认为假说方法又是与观察、

实验相结合的。因为人们提出假说总要以某些事实和观察材料为依据,而且假说本身不同于科学理论,只有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通过思维分析,使假说纯化,取消一些修正一些,才能构成定律,不把假设与辩证思维结合起来是永远认识不了自然规律的。

第二,科学方法也要与辩证思维结合。

恩格斯十分重视科学方法对科学方法论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数学方法对自然科学研究起两种主要作用。一种作用是作为计算工具和计算方法,并在计算中认识物质运动之间的本来的辩证关系;另一种作用是作为自然科学的辩证的“表现方式”,(《马恩全集》第20卷第357页)即给自然科学以数学语言,借以建立揭示自然规律的各种数学模型。但是,他在强调数学方法的重要性的同时,还提醒科学家们不要孤立地运用这种方法。为此,恩格斯还分析了科学史上延续几十年的关于运动两种量度的争论,指出著名科学家伽利略、笛尔卡、莱布尼茨、康德、达朗贝尔等人之间,从研究方法来说,不是因为事实材料不足,也不是没有运用数学计算,主要原因是“理论家们埋头于计算,变得非常不习惯于思维,以至多年来都没有认识到二者(即两种量度——引者注)的相互联系”。(第84页)因为,在“涉及概念的地方,辩证的思维至少可以和数学计算一样地得到有效的结果。”(第70页)

第三,觉察到科学方法向整体化发展的趋势。

恩格斯从揭示科学方法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已经觉察到科学方法向整体化发展的趋势。根据科学方法整体化的特点,他一再提醒科学家们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既要针对不同的认识对象和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又要在研究中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以取得实效。研究恩格斯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代科学方法的新特点。

心理调适方法完整版

心理调适方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发布时间:2013-10-21 浏览次数: 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会承受来自各方的精神压力,压力得不到缓解就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会承受来自各方的精神压力,压力得不到缓解就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人,不是对任何事情都能保持健康的心态,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因此心理保健的必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其实,冷静地处理心理问题也不是难事,那些在危机面前不惊不慌,保持冷静的人并非天生就有这份能耐,他们也都是在生活中逐渐学会的,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1.正视情绪问题 遭遇困境或受挫出现消极的情绪时,不要逃避,要正视消极情绪(要明白它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冷静下来,对受挫及不良情绪产生原因仔细地进行客观剖析和认真体验,以便有的放矢地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此外,要敢于表达或暴露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和有效地驾驭与控制它。否则盲目地压抑和掩饰有害于自身情绪系统的健康发展,又不利于良好人格的重塑。 2.暗示法 通过语言的刺激来纠正或改变人们某些行为或情绪状态的一种心理调适方法。自我暗示指通过有意识的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从而对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长期处于烦恼或压抑的人,可以经常告诫自己:“要想开一些快乐一些”、“这没什么”、“我能挺过去”、“我现在很好”。以上调节方法对于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能起到一定的缓解和调节作用,对于有中度以及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的人,建议到专门的机构找专业的咨询人员来一起解决问题。

3.宣泄法 就是通过适当的途径将压抑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它是心理调节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宣泄(因受社会道德和规范的限制)要选择合理的方式与适度。否则,不择方式与不顾后果的尽情倾泄,则可能如火上浇油,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增添新的烦恼。通常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合理宣泄。(1)高声唱歌:放开喉咙高声唱那些平时自己最喜欢唱的,且唱得最好而又有气势的歌曲。(2)大声呼喊:可以吼叫(在室内面壁)或呼喊(到操场、旷野、山顶),再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高声疾呼,吐出胸中的郁闷。(3)哭出声来:当痛苦悲伤时,流泪会使人内心感到舒畅一些,如低声饮泣不能减轻悲痛,则索性哭出声来。(4)文体活动:听音乐、读幽默故事、参加娱乐或体育活动均为宣泄的好方法,有时骂人也无妨(在无第三者的情况下,大声痛骂某一个使你倍受屈辱者)。再者,求助咨询师,通过向其倾诉,缓解来自不良情绪的压力,削减可能出现的侵犯动机。合理宣泄可使尽快地拨开迷雾。 4. 改变不良认知 助理性的思考方式,用纠正不正确或不合理的信念来对抗非理性思考方式,以消除情绪困扰和行为异常的一种自我心理调节法。合理信念则产生合理的情绪行为方式,不合理信念则产生不合理的情绪行为反应。艾里斯提出以下几种不合理信念:(1)对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我必须出色地完成所作的事情,赢得别人的赞赏。否则,我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在这种情况(给自己提出的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下,因失败(在所难免)而失望(感到受不了),由此产生情绪障碍。理性的人应当意识到,一件事没做好,并不说明其一无是处,而只说明其在这件事上办糟了。(2)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人们必须善意对待我,并以我所希望的方式来对待我。否则,社会应该对他们那种轻率之举给予严厉的谴责、诅咒和惩罚。”事实上,这种无理要求行不通。理性的人们是会尊重他人的,不要求别人做事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这样,就会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3)对

朱熹解释经典的方法论反思

朱熹解释经典的方法论反思 2014年3月黄河科技大学学报第16卷第2期 Mar(2014VoI(16 No(2OFHUANGHES&TUNIVERSn'YJOURNAL 朱熹解释经典的方法论反思木 王治伟 (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朱熹解释经典的过程有着自己的解释逻辑,从“探寻文本本义”到“体验圣人之心”,最终实现“通经以明理”的目的,这是朱熹的解经逻辑。通过意义的局限性与开放性、理解偏见的合理性等解释学视角来审视这一逻辑,对理解朱熹的解经过程具有方法论的启发意义。关键词:朱熹;经典;逻辑;解释学中图分类号:B24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424(2014)02-0067-04 朱熹解释经典的过程当然有自己的逻辑,可是释训诂名物及文义理致尤难明者,而其易明处,更不 如果用解释学的方法来看待这个解释过程和解释逻须贴句相续,乃为得体。盖如此,则读者看注,即知辑,将会得到更多的方法论启迪。 其非经外之文,却须将注再就经上体会,自然思虑归 一、解释经典的逻辑一,功力不分,而其玩索之味,亦益深长矣旧p刊1。朱熹解释经典的逻辑是:探寻文本本意,体验圣后世对经典的注解很多,可是,如果注释自成体 人之心,通经以明理。这三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系,自成文章,那么人们在读注的时候,就有可能追随注文的思想,忽视了经文的本意。所以,注解最好识过程,也是思想逐渐提升达到解释目的的必然逻 辑。是零散的,不具有连贯性的。这样才能使经文的表 1(探寻文本本义达不受影响。 在写给吕子约的书信中,朱子说: 在对待古代经典方面,朱熹主张探求文本的原意。他批评有读书如《论》、《孟》,是直说日用眼前事,文理无宋以来人们对经典的解释往往掺入自己的意思,背离了古人的原意。他说: 可疑。先儒说得虽浅,却别无穿凿坏了处。如今人观书,先自立了意后方观,尽率古人语言入《诗》、《易》之类,则为先儒所凿所坏,使人不见当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得自家意思,如何立言本意。此又是一种功夫,直是要人虚心平气,本见得古人意思。须得退步者,不要自作意思,只虚此文之下打叠,交空荡荡地,不要留一字先儒旧说,莫心将古人语言放前面,看他意思倒杀向何处

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网上培训(心理调适的原则与方法)

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网上培训 (心理调适的原则与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1.心理调适职能自我调适,不能帮助别人。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2.提高心理健康可以减少滥用毒品和酒精等行为。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3.心理健康的灰色理论认为,当人心理状态在在深灰色区域时,这个人是人格异常者,需要找精神科医生治疗。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4.心理健康的双连续模式认为A区域是人的理想状态。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5.根据心理健康的双连续模式,精神病患者的良好或者理想状态是在()区域。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D;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1.本讲认为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A.延长寿命 B.增进身体健康 C.提高生命质量

D.减少犯罪 E.提高收入 正确答案:ABCDE;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2.本讲提到,德国之翼一架从西班牙巴塞罗那飞往杜塞尔多夫的 飞起失事原因副驾驶故意为之,副驾驶这么做的原因是()。 A.患有抑郁症 B.饱受消化道疾病的困扰 C.与女友分手 D.心理不健康 E.仇恨社会 正确答案:ACD;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3.本讲提到,可以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下面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认知过程 B.情绪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 E.个性心理特征

定性与定量分析

定性--用文字语言进行相关描述 定量--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 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相比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因此,本章以后几节所做的分析基本上以定性分析为主。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为作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 应用: 在证据法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各有长处,可以相辅相成。但是由于我国证据法学的研究人员比较熟悉定性分析方法,所以有必要特别强调定量分析方法的功能和重要性。例如,我们不仅要分析某个证据规则是好还是不好,而且要分析其利弊比例……等等 专利分析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定量分析即对专利文献的外部特征(专利文献的各种著录项目)按照一定的指标(如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并对有关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定性分析是以专利的内容为对象,按技术特征归并专利文献,使之有序化的分析过程。通常情况下需要将二者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相比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作为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数学的时候,才能称得上是一门科学。数学的时候,才能称得上是一门科学。 我所接触的稿件基本上都是运用科技统计数字作定量分析的。按常规推理,这种定量分析有扎实的统计数

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

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 第一章总汇 第一节序论 一.研究对象: 1.媒介本身①②各种媒介的关系 2.媒介的使用(和使用媒介的人) 3.媒介的社会效果 4.研究媒介的发展和新的传播技术和方法 二.研究的发展阶段 1.皮下注射论(魔弹论,一战时期):过分夸大传播的效果 2.有限传播:20世纪中期 3.使用与满足 4.趋势研究 唯实,实证人文唯名 定量(孔德)定性(狄尔泰) 社会规律:有规律无规律 如何认识社会现象:客观检验主管体验 如何分析解释客观解释主观理解 社会现象静态定量分析动态定性分析 三.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性 1.规律性 2.实践性 3.经验性 4.解释性 5.认知性 第二节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类型: 1.归纳推理: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客观现象描述,概括出现象的共同特征或一般属性,由此来坚定理论,来说明观察到的各种具体现象或 事物之间必然本质的联系 局限:①结论可能错误②很难建立起一种具有普遍意义高度概括的理论

2.演绎推理:从一般理论或普遍法则出发,依据这一理论,推导出一些具体的理论,然后将它们应用于具体的现象或事物,并在应用过程中对理论 进行检验 依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演绎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大前提:所有P,都是S;小前提:P;结论:所以S 局限:①大前提可能是错的,结论也可能是错的②由单纯的演绎推理,也不可能发现一般理论中的错误 结论:一般将演绎推理与观察相结合 作用:①可以一般原理或理论假设来指导科学研究 ②由抽象的理论推导具体的未知的现象 ③在理论建设中,演绎法可以论证或反驳某种理论 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1.假设演绎法(试错法):为解答问题而提出的尝试性假说或由该理论假说可以 推导出一些研究假设,然后通过大量观察来检验假说2.定量研究的基本步骤:①题材选择②研究目的和假设③研究的理论依据 ④研究的具体方法⑤样本和抽样设计⑥收集资料的方法 ⑦工具的确定和设计⑧资料的登陆和分配 ⑨资料的分拆方法过程⑩撰写研究报告 3.选题:①-⑥准备阶段:确定研究的类型和调查方式 研究具体化,操作化;制定调查方案 选题的基本原则:必要性:理论价值,社会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造性:创新性,独创性 可行性:解答这一课题已具备科学条件 提出的问题能够由科学来解答 研究已具备了很多社会条件和主观条件 研究的课题要与研究目的和所要解答的实际问题相 适应要与研究力量和能力相适应

朱熹谈如何读书时强调什么名言,朱熹谈读书怎么做的方法

朱熹谈如何读书时强调什么名言,朱熹谈读书怎么 做的方法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朱熹谈如何读书时强调什么名言,朱熹谈读书怎么做的方法”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朱熹以读书为乐,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朱熹谈如何读书时强调什么名言。 朱熹谈如何读书时强调什么名言介绍

胸中书传有余香辛弃疾《虞美人送赵达夫》 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柳氏二甥求笔迹》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思。朱熹《性理精义》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之要》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龚自珍《己亥杂诗》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全集开拓新诗歌的路》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 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华罗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我扑在书籍上,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朱熹读书方法论的精义 第一,循序渐进。朱熹认为读书要按照一定的次序,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他要求读书量力而行,打好基础,逐渐深入。 第二,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要从反复诵读入手,做到学与思结合,力求透彻理解与领悟,牢固记忆与掌握。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若读得熟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第三,虚心涵泳。朱熹认为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仔细认真,沉浸其中,周密思考,反复琢磨,多方验证,才能明辨是非,解决疑难。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以为有功耳。

自我心理调节的七种方法

自我心理调节的七种方法 1.倾诉倾诉可取得内心感情与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灾免病。当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心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赖。头脑冷静、善解人意的人倾诉,自言自语也行,对身边的动物讲也行。 2.旅游当一个人心理不平衡、有苦恼时,他应到大自然去。山区或海滨周围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阴离子。阴离子是人和动物生存必要的物质。空气中的阴离子越多,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所得到的氧气就愈充足,新陈代谢机能便盛,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增强,有利于促进机体的健康。愈健康,心理就愈容易平静。 3.读书读感兴趣书,读使人轻松愉快的书,读时漫不经心,随便翻翻。但抓住一本好书,则会爱不释手,那么,尘世间的一切烦恼都会抛到脑后。 4.听音乐音乐是人类足美好的语言。听好歌,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会使人心旷神怕,沉浸在幸福愉快之中而忘记烦恼。放声唱歌也是一种气度,一中潇洒,一种对长寿的呼唤。 5.求雅趣雅趣包括下棋、打牌、绘画、钓鱼等。从事你喜欢的活动时,不平衡的心理自然逐渐得到平衡。“不管面临何等样的目前的烦恼和未来的威胁,一旦画面开始展开,大脑屏幕上便没有它们的

立足之地了。它们隐退到阴影黑暗中去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面。”伊丽莎白就是通过画画治好了忧郁症。 6.做好事做好事,获得快乐,平衡心理。做好事,内心得到安慰,感到踏实;别人做出反应,自己得到鼓励,心情愉快。从自己做起,与人为善,这样才会有朋友。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你的手,施一份关心给人。仁慈是最有价慎的品质,你不可能去爱每一个人,但你尽可能和每个人友好相处。要热情,缺乏热情,一事无成。7.忘却忘却也是保待心理平衡的好办法。忘记烦恼、忘记忧愁、忘记苦涩、忘记失意、忘记昨天、忘记自己、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忘记朋友对你的背叛、忘记脆弱的情怀。忘记你曾有的羞悔和耻辱…这样你便可乐观豁达起来。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对于荣辱、富贵、贫穷、诽谤、嫉妒、酸楚等社会附加物,一笑置之,那么你就得到解脱了,心理就平衡了。忘却有害无益的人和事吧,保持心理的平衡。

朱熹论读书

浅析朱熹论读书 胡泉雨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江西南昌330031)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在他七十年的生涯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从事着讲学活 动。兴书院、亲讲学,以此宣扬儒家学说和他的理学思想。并在长期的讲学及著书立说过程中形成和创立了具有儒家精神价值的读书学习方法。 一、为何读书与读何书朱熹强调读书是“为己之学”;认为“切己体察”、“虚心涵养”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并反复讲“读书乃学者第二 事”“读书已是第二义。”[1]161 按朱熹的意思就是要求不要只 为读书而去读书,只从自身上的切要处理解体会, 这是完全不够的;重点是还是要进行体察实践或是亲身经历,这才是第一位的读书要义。他还就此对当时的读书做过评论。他说: 今人读书,多不就切己上体察,但于纸上看,文义上说得玄便了。如此,济得甚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如恶夫佞者!”古人亦须读书始得。但古人读书,将以求道。不然,读作何用?今人不去这上理会道理,皆以涉猎该博为能,所以有道学、俗学之别。[1]181 朱熹认为,读书若只在文字上用工夫,是属于“俗学”一类;读书只有在切己体察上下工夫,并亲自去实行,去践履,才是“道学”,才是真正的读书。正如钱穆先生所说的那样,朱子之读书法,既是一种“涵养”,同时又是一种“践履”。[2]162 在读何书的问题上,朱熹强调要读“圣贤之书”。他认 为“圣人之言,即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即天下之理。”[1]2785 那 么,哪些是圣贤之书呢?首当推的是《四书》、《六经》。所谓《四书》即是众晓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朱熹 曾亲毕生之经历为此四书作注而成《四书章句集注》,并指 出:读《大学》是“定其规模”、读《论语》是“立其根本”、读《孟子》是“观其发越”、读《中庸》是“求古人之微妙处”。[1]249 所谓《六经》即指《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春秋》 ,对于这六本书,除《乐经》与《春秋》外,其它诸书朱熹都撰有专门注解,在记录朱熹语录的专书《朱子语类》中平时论述《六经》有二十八卷之多,这足见朱熹的重视程度,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朱熹将《六经》定为“圣贤之书”的意义所在。 二、读书之顺序在读书顺序上,朱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对读不同书说的;一种是对读同一本书说的。对于读不同种书,朱熹通过将读《四书》、《六经》与读史作比较来加以说明。朱子曰: 今人只为不曾读书,只是读得粗书。凡读书,先读《语》、《孟》。然后观史,则如明鉴在此,而妍丑不可逃。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感。又有一般人都不曾读书,便言我已悟得道理,如此便是羞恶之心,如此便是是非之心,浑是一个私意。如近时祧庙可见。[1]195 但就此种说法上,朱熹本人也有一个不同的看法,也就是他曾经给出过一个比较详细明确的读书顺次。他说:……盖《易》本卜巫之书,故先王设官,掌于太卜,而不列于学校。学校所教,《诗》、《书》、《礼》、《乐》而已。……然《大学》、《论》、《孟》、《中庸》又在四者之先,须都理会得透彻,方可略看《易》之大指,亦未为晚。……[3]3240 从这篇书札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读书的顺序, 即《大学》 —《论》—《孟》—《中庸》—《诗》—《书》—《礼》—《乐》—《易》。至于读同一本书,朱熹则强调循序渐进,先易 后难,由近及远,是从外到里。 【作者简介】胡泉雨(1979-),男,安徽绩溪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2010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 【摘要】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勤于讲学,特别注重读 书,主张读书不仅仅只是获取知识,更是“穷理之要”、“实践之志”、“存养之功”,对读何书及读书的顺次、态度、方法等 “读书法”有详尽精辟的阐述,并最终落在一个“敬”字上。他的论点至今仍有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影响。【关键词】朱熹;为学思想;读书法【中图分类号】 I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3)01-0043-02 黑河学刊Heihe Journal 2013年1月总第186期第1期Jan.2013Serial No.186No.1 43··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转载) 欧群慧 [摘要]在整个20世纪,定量研究处于研究方法的主流,定性研究处于研究方法的边缘。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不同。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教育研究需要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教育研究方法应从一元走向多元。 20世纪以来,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各种教育研究方法纷呈异争,让人目不暇接。综观教育研究的整个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瑞典教育学家胡森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教育研究中存在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科学推演而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通讯说明的方法”[1]。在整个20世纪中,定量研究处于研究方法中的主流,定性研究却 处于研究方法的边缘。 边缘与主流无所谓好坏之分,它只是说明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态势。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也无所谓孰好孰坏,它们只是一种研究方法。但在20世纪中由于过分偏重于定量研究,缺乏对定量研究局限性的了解和忽视对定性研究的关注,以致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有过偏之嫌。本文拟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理清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以使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两种研究方法,准确地把握其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从而使教育研究开始从迂执一种理论范式转向多元,促进教育研究方法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主流与边缘:简要的回顾 (一)主流中的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使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辉煌的成就面前,人们对科学的态度由喜爱而走上了崇拜,

朱熹论学习原则和方法

朱熹论学习原则和方法 追求至高至上的天理是程朱理学的修养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内省,明志养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也要外求,认真学习。他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万物之理的精华都体现在儒家经典中,所以学习的首要内容是儒家经典。读圣贤之书的关键则是要体认天理。朱熹将这一目标概括为读书穷理,他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欲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这是朱熹对自己“平生为学”的总结。 朱熹去世后,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见于《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六条的内容如下: 1.循序渐进 朱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他注解《论语》“譬如为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小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三,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在读书上,就是读通了一本书后再去读另一本书;体现在读一本书上,就是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来读。总而言之,“未明于前,勿求于后”。朱熹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主要是强调学习要有踏实的作风,追求扎扎实实的效果,但也有过于呆板的地方。 2. 熟读精思 熟读精思的目的,是深刻理解圣贤文章中有关性理的真谛。为此,朱熹指出,书必须熟读精思。他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在读书的遍数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一点不能偷工减料。书要读到不仅要能背熟,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而且在说出书中的内容时,就像自己发自内心所说的话那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读书时深入探求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作者的旨趣。产生疑问是“精思”的前提。朱熹特别强调读书须有疑,开始读书时只是理解而已,然后渐渐产生疑问,通过思考,疑问渐解,最后达到全然无疑,这个过程就是读书成功的体现。 3. 虚心涵泳 朱熹针对一般人读书往往存在的先入为主的毛病,强调读书必须有虚心的态度,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尤其是不能自己先有个意见,再“把圣贤言语来凑他的意思”,甚至穿凿附会地硬行联系。他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

漫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中国社会学网> 社会学研究方法 漫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谢宇 2009-09-09 09:28:17 马戎:今天我们请到了密歇根大学的谢宇教授,来跟我们的学生面对面,今天上午不是一个正式的讲座,是一个座谈。可能不需要太多介 绍谢宇教授的情况了吧?他是我们系的老朋友,在02年11月份,是咱 们系成立20周年搞的一个学术活动月,那个时候谢宇教授在我们这里待 了一个月,讲了六节课,给了我们的活动很大的支持。他长期以来在方 法论、中国研究,在各方面都有很多建树,他也希望进一步了解我们学 生的想法、学生对社会学方法的一些理解,以及未来学习的一些打算。 好,那我们开始,请。 谢宇:有方法方面的可以问,其他方面的也可以问,美国的教学,美国的学科发展啊,等等。随便吧。我先问一下,你们有多少人上过我 的网站?没人上过吧?我有一个网站,就是https://www.doczj.com/doc/ee259789.html,,不是什么地方都 可以上,好像安全部有的还没有全部开。国家安全部把以前一些网站, 密歇根的网站都封掉了。被封杀了,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上的。我自己的 一个domain,我的教学等一些情况都在网上。随便问吧,你们有什么问 题,要是没问题,你们也不会来了。 生:老师,我想问一下那个定量和定性这两种方法您怎么看。比如说现在社会学研究范围之内分成两派,一派就是在《社会学研究》这样 权威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基本上就是抽样、问卷,然后统计研究,这样 子的思路,就是定量的分析。另外一个就是出专著,他们通过一本本书 来说明自己偏向于根历史学的结合,通过对文本的一种叙述哇,就是叙 述性的一种,质的分析吧。我就是想问一下,在您的研究中或者在您的 取向中,您认为这两种方法,不说应该偏向于哪一个吧,就是说您怎么 评论这两种方法?怎么应用?怎么取舍? 据我所知,似乎就是在美国吧,应该是定量比较为主,您能评价一下吗? 谢宇:哦,这个呢,定量和定性的矛盾呢,自古就有,就是从19世纪开始就有,已经争论很多年了。我觉得呢,很多,争这个东西并不是 很有意义的东西。因为,我会讲到为什么。啊,社会科学很大的难度哇, 李建新知道,我讲过很多遍的,最大的难度在于异质性。就是说每个家 庭和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人和每个人不一样,每个地区和每个地区不 一样。你同样的人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团体,它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情况 的变化会变化。所以这个异质性非常强。那异质性强有很多困难。一个 困难就是说,sampling-ment,异质性这么强,比如说中国变化这么大, 这么快,地区之间这么差,作为人与人之间,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环境

定量研究论文

定量研究论文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论定量研究在社会研究中的运用 【摘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两种相对立的范式。尽管他们之间在哲学层面和技术层面都存在着区别,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所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工作中,只有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并用才是科学的做法。 【关键词】定量研究社会工作方法论 社会工作是是助人自助的专业行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案例,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之前,对于社工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全面的分析案主,帮助案主挖掘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即隐藏在某些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在寻找问题根源,最求真理的过程中,社工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地建立一打破一重新建立的循环中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真理。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工往往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失败,走入“绝境”。因此,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就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其中的两种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定量研究谈谈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一、概念的界定 定量研究也称量化研究,它的思想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使得民主思想深入人心;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工业的发展和物质进化的激发,哲学的自然主义兴起,对科学的内容和形式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对民主与科学的崇尚逐步取代了宗教和神权,更多的自然主义的科学家关心社会问题,间接地的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目前,社会科学界对““定性研究方法”并无明确的定义。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

心理调适方法ABC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职业高中电子电器一年级学生 学科:《心理健康》 适用对象:职业高中学生 第四课心理调适方法ABC教学设计 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张玉林 一、教学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说谎、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焦虑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中职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职业教育带来巨大的困挠,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举措。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能够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主动进行自我调节,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掌握我们可以从行为和认知两个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四、教学难点 把改变认知变成一种思维习惯,遇事学会换个角度思考。 五、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心灵有约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它也哭。” 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

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心态改变,命运也就能随之改变。 ——萨克雷 欢迎走入心理健康课堂! (二)导入新课 了解刘淇奇同学的故事。 问:刘淇奇的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由对故事的分析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即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我们可以从行为和认知两个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三)心海导航 1、改变行为 人的消极心理状态有可能是环境导致的。 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1)合理宣泄:即尽情倾诉积郁心中的烦闷和内心矛盾,释放心头的重负,恢复心理平衡。例如:大哭、找人倾诉等。 (2)情绪转移:是指把注意力从产生消极否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转移到能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来。例如:音乐陶冶转移法、体育锻炼转移法等。 (3)心理暗示:是通过语言、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分为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 例如:富兰克林的自我行为疗法 富兰克林为了培养自己的品质,曾制作了一个表。表上列举了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检查每天执行的情况,看看哪些能够自觉做到,哪些提醒后才做到,哪些没有做到。然后将这个星期的情况与上个星期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如果进步了,就给自己一个奖励;如果退步了,就给自己一个惩罚。 2、改变认知 (1)请同学们欣赏双关图,自由地谈谈看法。 为什么同一张图能看到两种不同的事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朱熹的读书方法

朱熹的读书方法 朱熹的读书方法:第一,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第二,熟读精恩。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第三,虚心涵泳。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第四,切已体察。未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什么叫“体之于分”?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从

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第五,着紧用力。“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第六,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2015年公需科目《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答案)

1.非理性想法往往是自我打击,也称为(自我挫败)思想 2.根本讲,有助于幸福感的最高因素为(家庭生活) 3.心理健康的一些属性和特点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健康评估表量度和表达,不包括以下哪些 方面?悲观感 4.本讲提到,管理情绪的前提是(察觉自己的情绪) 5人际关系的发展,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内容(互相利用) 6. 情绪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7. 人和人之间引起冲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是(沟通不畅) 8.根据本讲,性格是人格的(核心特征) 9根据本讲,音乐发泄不包括以下哪方面的内容(控制类) 10.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1.在Peterson和Seligman开发的优点问卷中,提出人类有六大类美德,24 种优势。其中节制的优势包括(宽容) 12.人际吸引规律中最重要的是(人格吸引) 13.以下不属于人格障碍的一般特性的是(经常会会反思、自省和察觉) 14. 人格(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意指(面具、脸谱) 15.个体对环境的高效而满意的适应的状态不包括哪一方面?(人的性格得到改善) 16.化解冲突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方面?(平等相处) 17. 人际吸引的规律,不包括以下哪方面内容(交流吸引) 18根据本讲,悲先生的主要情绪反应表现为(以上都对) 19.情商是一个人对情绪的(认知、管理)能力 20. 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沙利文认为“精神疾病是由于人格障碍,而人格障碍则是(人际关系良好)造成的” 2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方面?(善待他人) 22. 人格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发展和成功的(先决条件) 23.人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独特性)即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 24. 黄帝内经中提到忧伤()、思伤()、怒深()、恐伤()肺、脾、肝、肾 25.心理调适的普遍性原则是指?(行为多一点理智) 26. 根据本讲,宣泄法不包括以下哪方面内容(自我消化)? 27.人际冲突指人与人之间情绪的对立以及公开的(行为对抗) 28.心身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些人格特征模式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维护)作用 29.根据本讲内容,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情商的能力?(健康管理能力) 30.根据通情达理训练的步骤不包括以下哪方面(控制) 31. 良好的人格特征包括了一系列的特点,其中不包括(羞怯) 32.抗逆力既是种能力,也是种(特质) 33.David.G.Myers提出:人与人之间终生的相互依赖性使得人际关系成为我们生存的(核心) 34.台湾专家柯永河给出的心理不健康公式中,SS表示的含义是(社会支持) 35. 心理调适是现代人生活与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常用方式)及其重要过程 36. 在Peterson和Seligman开发的优点问卷中,提出人类有六大类美德, 24种优势。下列不属于六大类美德的是(节约) 37. 美国研究发现,一百多家跨国企业的CEO之所以在事业上成功,最重要的是(情商高) 38. 费里德曼研究发现,和冠心病密切相关的是(A型)性格的人

23 种定量研究方法

23 种定量研究方法,你会几种? 量化研究方法2019-12-28 文章作者| 乔晓春 首先 我们对前面介绍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我们把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面,即方法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在一般方法层面又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而定量研究方法所涵盖的内容最多,也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规范的定性研究方法在中国使用得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学者对定性研究有自己的理解,甚至把理论研究、思辨研究都称为定性研究,这是错误的。 ?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 下面 给出23种具体定量研究方法的名称: 01. 社会科学应用统计学原理 02. 社会测量方法 03. 实验设计方法 04. 抽样调查方法 05. 应用线性回归模型 06. 分类数据分析 07. 生存分析(或事件史分析) 08. 空间数据分析 09. 多元数据分析 10. 分层分析 11. 纵向分析 12. 路径分析 13. 结构方程模型 14. 项目评估方法 15. 系统动态学 16. 贝叶斯方法 17. 队列分析 18. 随机过程或马尔科夫链 19. 系统仿真方法 20. 文献分析方法 21. 内容分析方法 22. 势分析方法 23. 复杂调查数据分析方法

在一般方法中的定性研究方法中,给出了下面几种方法: 1. 叙述研究 2. 现象学 3. 扎根理论 4. 民族志 5. 案例研究 6. 焦点组讨论 上面所列的研究方法课程,并不是可以随便想学哪一门课就可以学哪一门课的,它们之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要想系统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需要遵循这种内在的逻辑顺序,否则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 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第一门课应该是“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学习这门课,可以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原理、过程、各类方法等有基本的、全面的理解。在这门课中还会介绍一些简单的、与社会测量有关的内容,包括实验设计、问卷设计、抽样设计等。学完这门课以后,有人喜欢继续学习定量研究方法,也有人可能会喜欢学习定性研究方法,那么就可以开始学习第二个层次的课程。目前,国内社会科学领域均把定性研究方法作为独立的一门课。尽管这属于一类方法,其中还有很多具体的研究方法,但目前还很少有学校把每一种具体方法设置为一门课。学习定性研究方法,通常不需要任何前修课,但最好能够有过一些研究的经历,并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理论。 对从来没有学过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统计学方法的人来说,最好从统计学基础课开始学。“社会科学应用统计学原理”被称为应用统计学或定量研究方法的第一门课。它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针对单变量和双变量的描述、解释和推断方法。学完了解决单变量和双变量问题的方法以后,就将学习多变量问题的方法。针对多变量问题,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门课就是“应用线性回归模型”。这门课是所有多变量分析模型或回归分析模型的基础,换句话说,如果这门课没有学或没有学好,会影响后续很多定量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 我们通常认为,“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社会科学应用统计学”和“应用线性回归模型”这三门课是社会科学研究最基础性的课程。“基础”的含义是,它们是社会科学学者必备的常识性的知识和基本的方法,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方法的基础。说得严重一些就是,不掌握这些基础性知识就不具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资格。 然而,要想把研究做得更好,还需要掌握更多的研究方法,并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这些课程一方面介绍如何收集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数据,比如抽样调查方法。另一方面介绍不同类型、不同结构数据所使用的不同分析方法,比如针对分类变量用分类数据分析方法,针对纵向数据使用生存分析(也叫事件史分析)或纵向分析方法,针对空间数据使用空间分析方法或地理信息系统方法,针对多变量关系使用多变量分析方法,以及针对复杂因果关系结构通常使用路径分析或结构方程模型,等等。 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或学者尽管非常渴望学习研究方法,但经常会担心自己数学基础不好,怕学不懂。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并不是专门研究方法,而是要应用方法,所以学习的重点是如何使用现成的研究方法。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方法的某些原理,但通常在讲解原理时,教师不应该过多地纠缠数学推导,而是要讲思路。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学生的数学基础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既然其他国家的学生能学,中国人肯定能学而且会学得更好。

心理调适的原则与方法

心理调适的原则与方法 樊富珉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教授 二0一五年四月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来自清华大学心理系的樊富珉。本讲的题目是心理调适的原则。在这一讲里面,我们会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心理调适,第二个问题是心理调适的目标,第三个问题是心理调适的具体的原则。 一、什么是心理调适 首先我们先来讲一讲,什么是心理调适?顾名思义,调适调适,就是调整、调节和适应。心理调适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人的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的状态进行调整,改善人的适应,以提高心理健康为目的。 对现代人而言,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很生活的压力都非常大。心理调适是我们现代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它是我们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的方法,重要的过程。心理调适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作为一种心理健康的促进的手段,它贯穿人的一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那我们在讲心理调适的时候,首先请大家看这张图。这张图是清楚的概括了人的心理活动的全部内容,因为我们说心理调适是调适心理,那我们就要问了,心理到底是什么,人的心理活动到底都包括了一些什么方法的内容。可以这么讲,人的心理活动是世界上最美、最复杂的花朵,它非常得芬芳,非常得复杂,非常得多样。但是心理学的研究,把心理活动、心理的现象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而心理过程是指人心理活动的基本的内容,包括了认知的过程,情感的过程,意志的过程。另外一方面,心理现象包括的个性心理,这里面又涵盖个性倾向性,比如说人的需要,人的动机,人的价值观。还有就是个性心理特征,也就是说,我们区分于人和人之间差异的那些气质,性格和能力。那么我这边有一张表,也许大家一看就清楚了。 心理的调适就是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几个方面来作调整。那么调整的目标是让人的心理变得更健康,健康和不健康有什么区别?在这张表里面列的非常清楚,我们以行为是否协调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那么心理调适以后保持的一种状态,就是思维很清晰,符合逻辑,行为有序,语言有条理,行为符合人的活动,同时行为反应正常,这是我们讲的心理。 也许我们对心理是什么,心理现象是什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心理调适,它调适的是什么。那么心理调适,既可以自我调适,也可以帮助别人。 (一)自我心理调适 自我心理调适,就是根据自身的发展和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心理的控制和调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维护心理的平衡,消除心理的困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