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临床对无形之痰的辨证施治

中医药临床对无形之痰的辨证施治

中医药临床对无形之痰的辨证施治
中医药临床对无形之痰的辨证施治

中医药临床对无形之痰的辨证施治
翟怡红 甘肃省中医学校 730050 [摘要] :痰是人体体液的一种,是由于人体水液输布运化失常而形成的一种病 理产物,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而产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1].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痰是诸痰饮疾病的总称,属无形之痰,其只表现出痰的特异症状而并无 实体表现,且由其生成原因不同在性质上有寒、热、燥、湿、风等多种类型,又 由于它所在脏腑部分不同而症状表现各具特点[2].狭义之痰是指排出体外的 有形之痰. [关键词]:痰证 有形之痰 无形之痰 中医药 辨证施治
中医将痰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 有形之痰是指咳嗽吐出的痰 涎, 所谓无形之痰, 是在人体之内, 不能直接看到, 但可以使人致病。 出于机体气机郁滞或阳气衰微,或情忘不畅不能正常运化津液,便华 液停留积聚。其病变由内向外,即先有痰气或痰瘀内结而出现一系列 症状,也有久病不愈生痰而演变为痰病痰证者,故也称内疾,是为广 义之疾。内痰可随气而行。随气滞而凝聚,王脏六腑皆有,从而产生 各式各样的病症,故中医有“百病兼痰” , “痰为百病母”之说。 一、狂病治以滌痰 狂病多因忿郁恼怒,不得宣泄,使肝阳气逆,郁而化火,郁火乘 胃,津液灼而成痰,痰蓄结于阳明则发为狂症。故病人面红目赤、两 目怒视、喧扰不宁、胡言乱语、歌笑不休、打人毁物、不避亲疏、不 食不眠、多有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例一少妇,因夫妻经常欧打不休,正遇邻舍一杀人案,不日即惊 恐万状,夜间突然冲出房门,弃衣而走,蹬高而歌,投之以礞石滚痰 丸,每日 2 次,每次 6 克,服后每日大便 4-5 次,皆有粘液,并少量 呕吐痰涎,可见无形之痰充实胃肠,方中青礞石攻陈积伏匿的老痰, 大黄荡除实结开下行之路,黄芩凉心肺而清上越之火,沉香调达气机
1

助诸药攻除积痰。服药 3 日后,精神萎靡,懒言无力,竟思眠入睡, 日渐好转。后用平胃二陈汤加减调治,以增过饮食,杜绝或减少痰症 发生。 二、眩晕从痰论治 我国医学对眩晕的研究内容丰富,机理明确。 《内经》指出: “诸 风掉眩皆属于肝” 。又说: “上虚则眩。 ” “肾虚则高摇,髓海不足则脑 转耳鸣, 胫酸眩胃……” 仲景论眩则以痰饮为先, 他首创以痰饮立论, 如《金匮要略》说: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 “……吐涎沫而颠眩,水也,五苓散主之。 ”刘河间治眩晕从风火立 论,而朱丹溪继承发展了河间学说,以痰火立论,他提出: “无痰不 眩,无火不晕”的入论点。 总之古代医贤将眩晕系由风、火、虚、痰所致,而风、火、虚可 以兼痰;肝风为病,木旺必克脾土,脾虚则湿聚成痰;相火旺者,热 灼津液而生痰;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热灼津液,肾阳虚易水湿上泛 皆能生痰,故“无痰不作眩” 。 例一中年男性, 频发眩晕, 发时头晕转旋, 目闭眼暗, 身转耳鸣, 如坐舟车,头昏如裹,胸闷恶心,欲吐而不出,纳呆口苦,舌质略红, 苔白腻。投之以半夏天麻白术汤加竹茹 5g、连进 3 剂而愈。此案乃 痰浊眩晕,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蕴而生热,灼津生痰,阻遏气 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眩晕。方中半夏燥湿化痰且降逆和中,天 麻平息虚风除眩, 白术健脾燥湿, 茯苓利尿除湿, 陈皮理气调胃除痰, 少许竹茹清热止呕口苦,合奏化痰降逆治眩晕。
2

三、中风化痰为要 中风一症,重则中脏腑,轻则中经络。中脏腑尤其是闭症,患 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间痰鸣如拽锯,口噤气粗,半身不遂、口 眼歪斜;中经络常先有头晕、而后突然半身不遂或手足麻木,口眼歪 斜,言语塞涩。中风的病因,乃风、火、六欲与痰兼夹在一起:如情 志不遂忧郁恼怒者心肝气郁可以化火酿痰,素体肥胖,酒食不节者可 以积湿生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内热灼津液生痰。在治疗中不单 要清火、熄风、化痰,切莫忘记除痰。痰去则窍开,昏迷渐醒;痰去 则脉络通利,气血充盈,肢体活动正常。 四、癌肿之因亦寓痰 宋代《圣济总录》曰: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 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雍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 生,气行则血行,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气血凝滞日久必成包块; 况且痰在体内,亦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若气机失常,发生气滞,随 之也发生痰阻,痰既阻塞不通,日久亦必凝结成块,所以气滞加上痰 血痰瘀阻,构成肿瘤形成病因。 海藻玉壶汤原是《医宗金鉴》治瘿瘤的方剂,由海藻、昆布、海 带、半夏、陈皮、青皮、贝母、连翘、当归、川芎、独活组成,方能 化痰软坚。 五、末语 无形之痰致病的治疗原则,正如朱丹溪指出: “善治痰者,不治 痰而治气, 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次
3

之患.”又说: “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凡人身中有结核,不痛 不结,不作脓者,皆痰注也。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 ”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论温病中的痰证 - 新中医 - 2000, 32(7) [2]、李保良
中医痰证实质的现代研究 2005(06)
4

咳嗽的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另外,咳声响亮者多实,咳声低怯者多虚;脉有力者属实,脉无力者属虚。 二、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为邪气壅肺,多为实证,故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根据邪气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治疗。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为“痰”与“火”,祛邪分别采用砝痰、清火为治,正虚则养阴或益气为宜,又应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俟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注意调理脏腑,顾护正气。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三、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茯苓、厚朴燥湿化痰;若表证较甚,加防风、苏叶疏风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连翘、芦根清热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瓜壳、枇杷叶、浙贝母清宣肺气,化痰止咳;表热甚者,加银花、荆芥、防风疏风清热;咽喉疼痛,声音嘎哑,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板蓝根清热利咽;痰黄稠,肺热甚者,加黄芩、知母、石膏清肺泄热;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生地凉血止血;热伤肺津,咽燥口干,加沙参、麦冬清热生津;夏令暑湿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3、风燥伤肺

颜面望诊图 -

颜面望诊图- 颜面望诊歌 ­火星斑痔心压抑,两眼之间胸和乳。 ­眉宇中分外为肝,内侧心脑肺相连。 ­鼻梁中肝两侧胆,准头两翼脾和胃。 ­大肠本在颧骨外,内侧便是小肠区。 ­巧嘴一张生殖器,人中便是膀胱系。 ­水星地阁是肾区,尿毒症者耳发黑。 ­五脏六腑在脸上,综合观察细分析。 . . ­. ­ ­https://www.doczj.com/doc/ee363396.html,/215743977/blog/12449692 06 ­点击进入颜面望诊 ­ ­. ­ ­.

­ ­   浅谈养生(一)­ 首先声明,我是喜好中医养生,只知皮毛,仅就我所理解方面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请多指教。常言“闻过则喜”,您的点拨对我来说就是十全大补丸。­ 一、养生书目­ 答:我认为目前热销的曲黎敏教授的《养生的智慧》,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告诉我们十二时辰的养生法(充分讲解了五行与五脏的关系)。结合实际举例,简单明了的阐述了中医“良医治未病”的基本原理。“疾病 ”二字是人体的两种状态。“疾”是亚健康,是器官受损的开始表象,这时候西医指标往往正常,及早调理就很容易恢复健康。“病”是器官由损到毁的过程。这个阶段西医指标显示异常,治疗也很复杂甚至是艰难,一旦病入膏肓,任何治疗都无法逆转器官的功能。这也许是洪韶光教授为什常提倡预防为主的缘故吧。­ ??????养生最重要的书目是《黄帝内经》。但由于时间的推移,后人多重治疗而轻养生,以至于后来的医者都钻研《行医杂记》、《本草纲目》,到现代药店多于米店的城市比比皆是。我想老祖宗看到后人舍本逐末,一定顿足捶胸。

注意,干咳的中医辨证论治

注意,干咳的中医辨证论治 干咳是临床肺系疾病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病情顽固,治疗颇为棘手。现就干咳因理证治探讨如下。一、燥邪犯肺肺失宣降此型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早期,每年多于秋季发病。盖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喜清肃而不耐寒热。秋季燥令,燥邪侵犯肺系,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并灼伤肺津,遂发是证。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伴咽干、喉痒、鼻燥、口渴,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解表清肺,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加减桑叶、桑白皮、杏仁、南沙参、炙杷叶、大贝母、山栀子、淡豆豉、薄荷、芦根若患者鼻塞、恶风、咽痒等症状突出者,可酌加苏叶、蝉衣、白僵蚕等疏风宣肺止咳。二、阴虚肺燥清肃失司此类证候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肺结核或肺癌等病,临床当作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亦可见于长期服用清热解毒或抗生素治疗后的病人,肺阴亏耗,津液不足,阴虚火旺,虚热内生。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昼轻夜重,持续不已;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挟血,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法宜养阴润肺,清燥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沙参、玄参、麦冬、玉竹、百合、五味子、炙杷叶、浙贝母、桑叶、桑白皮若见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者加知母、地骨皮;口干咽燥,痰中挟血者,

酌加芦根、白茅根。三、肝郁气滞津聚痰凝此类证候多见于喉源性咳嗽,证属肝气郁结,津聚痰凝,气机不利,上逆作咳。临床表现:以干咳为主,或呛咳少痰,伴有咽痒如蚁行及异物痰黏喉梗之不适感,咽痒即咳,咳声连连,迁延不愈,口干舌燥,胸胁胀满甚或隐隐作痛,情志不畅易诱发或加剧,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治以疏肝解郁,理气降逆。方选四逆散合泻白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厚朴、苏子、桑白皮、地骨皮、玉蝴蝶、浙贝母、桔梗若见胁肋隐痛明显者,酌加川楝子、元胡;咽干咽痛明显者,酌加黄芩、射干;抑郁不舒,烦躁不安者,酌加知母、丹皮、山栀子。四、肝胃不和气机上逆此类证候多与胃-食道反流有关,患者食道24小时pH监测阳性。析其病因病机,乃原发于胃,后传于肺,涉及肝气。证属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上逆。本病论治,当以肺为标,肝胃为本;止咳为标,降逆为本。临床表现:干咳少痰,呛咳不已,易于夜间发作,常伴烧心泛酸,进食后尤甚,两胁不舒,夜寐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咳。方选旋复代赭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旋复花、代赭石、清半夏、厚朴、苏子、郁金、炙杷叶、苦杏仁、黄连、吴茱萸、乌贼骨五、肝阴亏虚风摇钟鸣此型常见于咳嗽变异型哮喘,多于春季发病。辨证属于肝之阴血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内风上扰,摇钟而鸣。临床多表现:咳嗽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断,常在夜间或晨起发

中医望诊:在脸上可以看出的疾病

中医望诊:在脸上可以看出的疾病 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五行是:水木金火土 按大自然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 从而形成统一整体,人体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 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 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 脾属土,脾胃不和。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 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

肾是先天之本: 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 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 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 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 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 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 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 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 脾开窍于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 肺开窍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 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 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 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 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 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乃五色。 再就是五志:【人的情绪】 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 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 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 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 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 肝功能弱的人,喜酸; 心功能弱的人,喜苦; 脾功能弱的人,喜甜; 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这些都是学习颜面望诊的依据,有相生就有相克: 肾功能弱的人,首先影响心脏【肾是人的第二心脏】; 心功能弱的人,影响肺脏; 肺功能弱的人,影响肝脏; 肝功能弱的人,影响脾脏; 脾功能弱的人,影响肾脏,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这是相克,也是恶性循环。

咳嗽与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 一、概念: 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 《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 (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 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病机 (一)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肺主宣发肃降,宣降失常,肺脏为了祛除病邪外达,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 肝与肺的关系:有经络内在的络属关系,又有五行相克的内在联系,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同时从气机升降角度分析,肝主升,肺主降,肝气上逆,易致肺气肃降不及;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均可影响肺的功能。 脾与肺的关系:脾为肺之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的同时,运化水湿。脾的特点为喜燥恶湿,脾运不健,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导致痰浊内生,上

2020年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课件)

2020年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课件)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本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称“咳嗽”。古代关于本证的认识较为全面,从临床症状、病机、治则到方药均有详细记载。目前咳嗽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节及寒温不调之时尤为多见,多发生于幼儿。咳嗽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诸多疾病中,当咳嗽以突出主症出现时,方可称谓咳嗽,若是其他外感,内伤疾病中出现咳嗽症状,则不属于本病证。 病因病机 形成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肺脾虚弱是其内因.病位主要在肺脾。 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而致临床有风寒、风热之区别.

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进一步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 小儿咳嗽病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为肺脏受累,宣肃失司而成。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内伤咳嗽可因肺病迁延,也可由它脏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痰液滋生。内伤多为脾虚生痰,痰阻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致气逆作咳。若小JL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厂则痰湿更易滋生。若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出现痰热咳嗽。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感谢聆听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好发于冬春季节。 2、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3、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生。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干哕音。

颜面望诊

颜面望诊 颜面望诊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是中医“望、闻、问、切”之一,健康的人脸上应该是干干净净,人体健康受到伤害,面部就会逐步产生症状。 颜面望诊前的准备: 1.光线明亮、视线清楚。 2.相应的脏器部位出现的斑或痘等先要排除是否是胎里带出或是外伤所为 3.女性脸部出现的斑、痘、红肿还要排除是否因为外用化妆品形成。那么怎样看: 1. 凡是有痣或斑、疙瘩、红肿、发青、发紫、发黑、发暗、色素沉淀等所在位置的器官功能较差。 2. 有痣或痦子(指蓝痣和色素痣)表示这个位置器官功能先天弱,并不代表现在就有病。 3. 有疙瘩、红肿、发青、发紫、发黑、发暗,表示所在位置的器官功能正在有疾病发生或正在炎症病变。 4. 有斑或色素沉淀,表示所在位置器官功能有病已久。 5. 全脸青春痘、斑是内分泌失调或肝脏免疫功能下降。 6. 脸上是近期突然出现的斑、痣、痦子是深褐色或黑色的,很可能是癌或瘤! 7. 有斑或色素沉淀,表示所在位置器官功能有病已久。 8. 全脸青春痘、斑是内分泌失调或肝脏免疫功能下降。9. 脸上是近期突然出现的斑、痣、痦子是深褐色或黑色的,很可能是癌或瘤!

脸部反射区域 1. 额头靠近发际的三分之一处为心理压力区和心脑循环区 2. 眉毛二分之一处向印堂画直线以此为半径画圆为肺区;额头1/3以下的部位也为肺区 3. 眉毛二分之一处向太阳穴画直线以此为直径画圆为肝区;整个鼻子的二分之一处的中间 (即鼻梁最高处)为肝区的另一反射区 4. 整个鼻子二分之一处的鼻子两侧为胆区;两眼下方颧骨上方也代表胆 5. 两眉头之间叫脑区(又代表了血脂区) 6. 两眼中间的鼻梁处为心区 7. 左右两边眼窝为胸区 8.鼻山根两侧(两眼角与鼻梁之间)为胸乳区。左眼角及鼻梁处代表的是右侧胸乳;而右眼角及鼻梁处代表的是左侧胸乳 9. 鼻头是脾区 10. 左右两鼻翼是胃区 11. 人中或人中两侧靠鼻的部位是膀胱区 12. 人中下端及整个嘴巴周围是生殖区 , 13. 整个下巴到耳朵包括耳朵为肾区(在眼外角平线与耳中部垂起直线相交向下至下巴的部位) 14. 下巴也是全身疲劳及酸痛区 15. 两侧的颧骨下侧到两外眼角及鼻子下侧形成的大“U”区域为大肠区 16. 两侧的颧骨下侧到两侧的内眼角及鼻子下侧形成的小“U”区为小

咳嗽病的病因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咳嗽》 证候特征 风寒犯肺 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 风热犯肺 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 燥邪伤肺 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脉数 痰湿蕴肺 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郁肺 咯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腻,脉滑数 肝火犯肺 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弦数 肺阴亏耗 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 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正如《医学三字经》所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脏腑之病气,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1·外邪袭肺 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时生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

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2.内邪干肺 脏腑功能失于调节,影响及肺。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它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或由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熏灼肺胃,灼津生痰;过食肥甘厚味,致使牌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均可使肺气上逆而作咳。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主气的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而上逆作咳。 病机 论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故《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搏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若不能及时使邪外达,可进一步发生演变转化,表现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情况。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如肝火犯肺每见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痰湿犯肺者,多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窒塞,上逆为咳。若病久,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则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甚者病延及肾,由咳至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而引触,转从热化,则可表现为痰热咳嗽;若转从寒化,则可表现为寒痰咳嗽。至于肺脏自病的咳嗽则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还可相互影响为病,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转为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久则从实转虚,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 诊断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咯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咳嗽而伴见脏腑病变。 3.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4. 听诊可闻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吸音。 5.肺部X统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中医望诊之——颜面望斑

中医望诊之——颜面望斑 色斑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广州孙氏集团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264名女性朋友中80%的长斑原因是因半年以上的情绪不佳引起的,我们回顾一下长斑的几种原因: 一、内因 1、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色斑分为:雀斑、老年斑 2、偏食导致的营养不良黑变病和黄褐斑 3、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其中黄褐斑占80% 4、长期情绪不佳 二、外因 1、表皮中硫氢基的流失; 2、长期使用含重金属的护肤品会导致皮肤和粘膜组织色素沉着; 3、强刺激:因晒、药物、热辐射、强力磨擦等外界原因导致的酪氨酸酸活性增强。 形成斑的主要原因是因:血滞瘀结、血稠、性激素紊乱、半年情绪不佳。 斑1号 症状:脾虚血滞症(俗称:日晒斑) 成因:脾气不足,气血不能润泽于肤。 面部(望诊): 1、面色:黄而不润,状如尘污; 2、斑:色,黄褐色位置:唇颧多发形状,常在散在; 3、唇:唇干、唇裂、起皮、唇纹深、唇体有斑、嘴角有分泌物; 4、舌:舌淡苔腻,舌体有纹,发白。 身体(问诊): 1、月经:经期后延,经血稀薄,白带粘多; 2、身体:面色不润,肤色黄暗,肢体困倦、乏力,如手脚潮湿,面部敏感,脚气,怕蚊虫。 3、二便:便秘、便溏、纳呆; 4、饮食:脾胃亢进,脾胃虚弱,少言懒语。 斑2号 症状:肝郁血滞症 成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于面(肝火旺)。 面部(望诊): 1、面色:发暗,生气后面色铁青,青筋外露。 2、斑:色,深褐色,位置:面颊为主,片状。形状:中央鬲蛤,边缘散在弥漫分布。 3、目:眼发干发涩,有眼屎,眼不舒服。 4、舌:舌瘀苔黄,严重者舌尖发黑。 身体(问诊): 1、月经:经前乳胀,经血有块,经期错,易乱,60%左右的为常提前,小腹涨痛,肝胆湿热有的有妇科炎症,患乳腺病。 2、身体:胸肋胀闷,长行短叹,易郁闷,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易发火。 3、情绪:情绪不稳,爆燥易怒。 斑3号: 症状:阳虚血滞症(俗:蝴蝶斑)

咳嗽病的病因、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咳嗽》 风寒犯肺 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 风热犯肺 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 燥邪伤肺 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脉数 痰湿蕴肺 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郁肺 咯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腻,脉滑数 肝火犯肺 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弦数 肺阴亏耗

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正如《医学三字经》所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脏腑之病气,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1·外邪袭肺 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时生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2.内邪干肺 脏腑功能失于调节,影响及肺。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它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或由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熏灼肺胃,灼津生痰;过食肥甘厚味,致使牌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均可使肺气上逆而作咳。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

中医颜面望诊和背诊学的专业技巧

中医颜面望诊和背诊学的 专业技巧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医颜面望诊”和“背诊学”的专业技巧 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五行是:水木金火土 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的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 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 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 脾属土,脾胃不和。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 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成为喷雾器; 肾是先天之本: 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 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 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 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 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 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 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 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 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 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 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 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 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 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 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这是五色。 再就是五志:【人的情绪】 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 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 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 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 环‘ 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 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

“中医颜面望诊”和“背诊学”的专业技巧

“中医颜面望诊”和“背诊学”的专业技巧 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五行是:水木金火土 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 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的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 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 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 脾属土,脾胃不和。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 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成为喷雾器; 肾是先天之本: 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 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 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 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 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 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 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 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 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 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 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 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 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 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 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 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这是五色。 再就是五志:【人的情绪】 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 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 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 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 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 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 肝功能弱的人,喜酸;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咳嗽是怎样产生的? 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形成咳嗽的器官,有呼吸道、肺脏、呼吸肌、神经系统。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呼吸道炎症,如病毒、细菌和某些寄生虫侵入呼吸道后引起的发炎,可刺激粘膜而引起咳嗽;其次,多种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能刺激呼吸道粘膜,或压迫支气管,通过神经而刺激咳嗽中枢。其中,在儿童时期,最易遇到的是因呼吸道有异物而引起咳嗽:当小儿在哭、笑或喊叫时,可将口的食物或其他东西吸入呼吸道。此外,有些体质过敏的小儿,闻到油漆气味或吸入花粉、香烟、烟雾等也可引起咳嗽。咳嗽时,第一步是吸气肌收缩使胸腔增大,胸腔压力降低,大量空气进入肺泡;第二步是声门关闭,呼吸肌、肋间肌、膈肌、腹肌等同时迅速收缩,使胸腔压力突然升高;最后,声门打开,此时肺的气体在压力下迸发而出,并在喉头产生咳声。中医是怎样认识咳嗽的,询问痰的情况有什么意义? 中医认为,在外感或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都可有咳

嗽的症状出现。“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咳嗽的发生,或因外邪犯肺,或因脏腑伤而涉及于肺,故有“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之说。治疗原则上,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咳嗽的分类,以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从脏腑分,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等;从咳嗽的时间和咳的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咳、五更嗽、干咳嗽、夜嗽、顿嗽等。 临床上,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色,对指导诊断、治疗有直接关系。如:有声无痰者责之于肺,多属阴虚肺燥;有痰无声者,责之于脾,多属脾虚不运,湿邪阻,痰浊上干于肺;有声有痰者,肺气初伤,继动脾湿,属肺脾两脏同病。所以,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白有泡沫者,多属风寒;痰黄稠浊者,多属肺热;痰白质稠量多者,多为脾湿;痰白清稀冷唾者,多为肺寒;痰质胶固,稠粘量少,不利咯出者,多为肺燥。 总之,炼液为痰者,痰多黄稠,多因邪火;聚湿为痰者,痰

颜面望诊的重要性

中华瑰宝——颜面望诊 她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是中医“望、闻、问、切”之一,健康的人脸上应该是干干净净,色泽红润有光泽。刚出生的婴儿脸上通常都是干干净净的;随着岁月的增长以及空气、水、食物添加剂、环境污染、基因变化、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体健康受到伤害,面部就会逐步产生症状。 怎样看呢?由脸部观察,凡是有痣或斑、疙瘩、红肿、发青、发紫、发黑、发暗、色素沉淀等所在位置的器官功能较差。如果有痣,则表示这个位置器官功能先天就弱,并不代表现在就有病;如果有疙瘩或红肿、发青、发紫、发黑、发暗,则表示所在位置的器官功能正在有疾病发生;如果有斑或色素沉淀,表示所在位置器官功能有病已久。中医理论认为“外有斑内有瘀”。如果是近期突然出现的斑、痣、痦子是深褐色或黑色,很可能是癌或瘤! 一般而言,通过面部查看五色: 黄色:脾胃,消化系统; 白色:肺,呼吸系统; 红色:心脑血管系统; 青色:肝胆,免疫系统; 黑色:肾脏、膀胱系统。 颜面望诊主要分为八大部分,即“心、肺、肝、肾、脾、小、大、生” 先是额头靠近发迹三分之一处, 如果有症状,代表心血管机能不良或精神压力大。 如果有痣,则表示心血管机能先天不良。 如果是疙瘩或红肿、发青、发紫、发黑、发暗,则表示现在或已有一段时间心血管机能不良或精神压力大。 如果是斑或色素沉淀,则表示心血管机能长期不良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两眉间及两眉二分之一处,靠中间画圈部分,代表呼吸系统肺、咽、喉。 两眉二分之一处靠外画圈部分包括太阳穴,代表肝脏。 两眼下方,颧骨上方代表胆。 两眼之间的鼻根处,代表心脑血管。 两眼与鼻根两侧间,男代表胸腔、女代表乳腺,男女都是交叉着看的。 肝脏的另外一个位置是在鼻梁中断,胆的位置在鼻梁中断两侧,所谓肝胆相连,肝胆相照。 鼻头代表脾,鼻翼代表胃。 颧骨下方至鼻头下端大U字平行处,偏外侧代表大肠。 偏内侧小U字处代表小肠。 颧骨至耳之间包括耳朵、脸颊区域,代表肾功能。人中代表膀胱。 嘴四周代表生殖系统。 下巴代表肾或身上有酸痛;全脸青春痘,代表精神压力大或体内机能失衡。 下巴有豆豆不一定是青春,眼圈儿发青可能不是熬夜,小姑娘怎么就脸色发黄?两颊上总是莫名其妙地红了两块,难道这是著名的高原红?抹保养品可未必都能解决这样的貌似皮肤问题的问题。所谓以内养外,有内忧才会显外患。让我们找个中医老大夫,好好看看那样这样的问题,是你身体里发出的何种警告? 额头 额上发黑:前脑叶的变化表现在额部,因此,该处发现紫黑色斑点是病情严重的表现。额部污浊有斑点:子宫有病,或肺有病变。 额头上部晦暗、无光泽:有可能是肾脏病的征兆。 额头皱纹突然增加:肝脏负担过重,要少吃动物脂肪,多吃清淡的食物。 太阳穴

-咳嗽中医诊疗指南

咳嗽中医诊疗指南 1概述 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症。它既是一个症状,又可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咳嗽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并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肝咳、心咳、脾咳等, 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明代朱棣《普济方·咳嗽门·诸咳嗽》则分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四种, 后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咳嗽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民健 康。近年来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认识上不断深入,丰富了咳嗽证治内容。咳嗽的病因已不局限于外感与内伤,目前更重视环境因素及鼻、咽喉疾病所致咳嗽。病理机制也有所创新, 重视风邪犯肺、邪热结咽、胃气上逆、肝火犯肺、诸脏先伤后传于肺和外感内伤互为因果等。尤其在“风咳”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咳嗽按时间通常分为3 类: 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在3 周以内,亚急性咳嗽为3~8 周,慢性咳嗽超过8周。急性咳嗽常见原因包括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亚急性咳嗽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上述咳嗽均可参考本专家共识治疗。 2诊断与鉴别诊断 2. 1诊断要点 咳而有声, 咯痰或无痰; 由外感引发者, 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 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 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 2鉴别诊断 2. 2. 1肺胀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迁延而致,除咳嗽症状外,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则肢体浮肿,面色晦暗。病机为肺脾肾功能失调,痰浊、水饮与瘀血互结。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2. 2. 2肺痈以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为特征,多伴有咳嗽、胸痛、发热等症。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痈。根据病变病理演变过程, 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 2. 2. 3肺痨以干咳, 或痰中带血、或咯血痰为特征,常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其发病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侵肺所致。 2. 2. 4肺癌咳嗽持续、顽固不愈,反复咯血痰, 或不明原因的胸痛、气急、发热, 伴消瘦、乏力等。其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外邪入侵, 痰、湿、气、瘀、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 3病因病机 咳嗽通常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 外感咳嗽为外感六淫、疫疠时邪及环境因素所致; 内伤咳嗽为饮食、情志、他脏疾患等内生病邪引起。内伤咳嗽又多因外感等迁延不愈、脏腑功能失调,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病势缠绵。目前临床上常见外感症状已消失,而尚无明显脏腑亏虚之象, 咳嗽频发, 遇刺激尤剧之证,为邪气留恋,肺气上逆所致。总之, 均是肺气不宣,失于肃降,而作咳嗽。 4辨证论治

咳嗽之辨证论治

咳嗽之辨证论治 咳嗽之辨证论治 第一章概说 第一节咳嗽之含义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托名黄帝所作之《内经》,虽笔之于书约在周代,而其内容则多上古口传心授所积累,弥足珍贵。其中《素问》咳论一篇,对于咳嗽一证已作比较系统之论述,虽未提及嗽字,但阴阳应象大论、五脏生成篇、诊要经终篇、示从容篇皆连言咳嗽。且相传为周公所作之《周礼》,其天官疾医条下,即有“冬时有嗽上气疾”之记载,足证咳与嗽自古即有单用,亦有连言,其词虽有单音双音之殊,其义实未见有何分别。汉张仲景作《伤寒论》,亦仅提咳而不及嗽,但其《金匮要略》则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及“痰饮咳嗽”两个专章并提咳嗽。历魏、晋、六朝、隋、唐、五代以至两宋诸家论咳嗽者,亦未细为分别。至金刘完素咳嗽论始谓:“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且嗽也。”其后元张洁古《活法机要》及明以后诸医家,大多依此立说。惟何柏斋说:《机要》所论咳嗽二证,盖倒说也。肺为气主而声出焉,肺伤寒饮,郁而为痰,声欲上出,为痰所隔,故相攻而作声,痰出声乃通利,斯谓之咳。外感风寒,肺管为寒气所束,声出不利,故亦相攻作声,然无物也,斯谓之嗽。”是咳为有声而有痰,嗽是有声而无痰,与刘说几全相反。赵献可《医贯》谓:“咳谓无痰而有声,嗽是有痰而有声,虽分六腑五脏之殊,而其要皆主于肺,盖肺为清虚之府,一物不容,毫毛必咳。”则论咳同于刘氏,而论嗽则三氏之说各异,其要俱在声痰有无之辨,与主脾主肺之别。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则谓:“有声无痰曰咳,非无痰,痰不易出也,病在肺,肺主声,故声先而痰后;有痰无声曰嗽,非无声,痰随声出,声不甚响也,病在脾,脾藏痰,故痰出而嗽止。”则咳嗽都是有声有痰,而咳则痰不易出,嗽则声不甚响,皆不过程度之差异,并非有截然分别。故刘完素立咳嗽分言之说不久,张子和《儒门事亲》即谓:“嗽与咳一证也,后人或以嗽为阳,咳为阴,亦无考据。……《素问》惟以四处连言咳酞其余篇中只言咳不言嗽,乃知咳嗽一证也。”综合众说,仍以咳嗽都是有声有痰,单言合言,其义无别为当。不过无痰之咳嗽,应称为干咳嗽,始不致发生歧义。经过诸家声痰有无,主肺主脾之详析,咳嗽之含义已愈辨而愈明,对于辨证论治,实有相当裨益,这是应当首先明确的。 第二节咳嗽之病因 对于咳嗽之病因,《素问》咳论早有所论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外邪从皮毛侵肺,内邪从胃上侵肺,为咳嗽形成之主因。他篇亦屡言肺受邪,肝木受邪,邪害心火,及热淫、燥淫、炎暑、伤湿、肺风皆能致咳逆,实已道及风、寒、热、暑、湿、燥六淫之邪为咳嗽之外因,故张子和在其所著“嗽有六气,毋拘以寒说”中,历举《内经》所述各淫引起之咳嗽证状以为证。喻嘉言亦谓:“六气主病,风、寒、热、暑、湿、燥皆能乘肺,皆能致咳。”至于咳嗽之内因,咳论除指出寒饮入肺为肺咳外,复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就五脏六腑十一种咳之传变证状,一一叙列,实力后此论内伤咳嗽之所本。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之《千金要方》俱谓咳有十种:即风咳、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肺咳、肾咳、胆咳及厥阴咳。清沈金鳌论嗽更分为十六种:即风嗽、寒嗽、热嗽、湿嗽、郁嗽、劳嗽、食积嗽、酒嗽、气嗽、痰嗽、干嗽、血嗽、久嗽、火嗽、夜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本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称“咳嗽”。古代关于本证的认识较为全面,从临床症状、病机、治则到方药均有详细记载。目前咳嗽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节及寒温不调之时尤为多见,多发生于幼儿。咳嗽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诸多疾病中,当咳嗽以突出主症出现时,方可称谓咳嗽,若是其他外感,内伤疾病中出现咳嗽症状,则不属于本病证。 病因病机 形成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肺脾虚弱是其内因。病位主要在肺脾。 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而致临床有风寒、风热之区别。 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进一步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

小儿咳嗽病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为肺脏受累,宣肃失司而成。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内伤咳嗽可因肺病迁延,也可由它脏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痰液滋生。内伤多为脾虚生痰,痰阻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致气逆作咳。若小JL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厂则痰湿更易滋生。若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出现痰热咳嗽。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好发于冬春季节。 2、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3、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生。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干哕音。 二、鉴别诊断

辩证中医治疗感冒咳嗽

肺为娇脏须慎养(1) 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世界中医联合会,呼吸病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史利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委员。 肺活量的大小直接体现了肺功能的强弱。如吹蜡烛根数的比赛,就可以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肺为娇脏的意思是:一是肺特别容易得病,如大冷天,在酒店吃火锅,吃了一身大汗,一般我们都是待汗干了再出去,如果汗未干出去,经寒风一吹,不到五分钟就感冒了;二是得病不爱好。“盖肺为清虚府,一物不容,毫毛必咳,又肺为娇脏,畏热畏寒。——《医贯》明代赵献可”。 人体的肺胞的面积相当大,大约有60-80平方米。 锻炼肺活量的方法,一口气说“我到河边去洗枣,一个枣、二个枣、……”,还能锻炼口齿玲利,锻炼大脑。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尤其肺气虚的人,感冒往往是死亡的始动因素。 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而风寒和风热是两种相反性质的感冒。 风寒感冒的症状:(厌)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手脚凉,无汗,头后面痛,鼻 塞,流清涕,咽痒,咽不干、不痛,咳嗽、痰稀白,全身酸楚等症为多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风寒感冒不一定是在寒冷的季节才会得的,它与病人本身的体质有关,如病人本身就有内火,感冒就容易是风热感冒。从西医学角度来说,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而病毒是不分寒热的,主要取决于人体的反应性,个人体质的因素,状态的因素。当然还跟现代人的饮食肥甘厚味有关系,或者吃的东西比较辛辣,或者有的人正在吃补药,吃一些热的药,这样容易起内火,这种的特别容易得风热症感冒。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下,体质虚寒的人就容易得风寒症的感冒。用药感冒清热颗粒(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通宣理肺丸通宣理肺口服液食疗方 1 带须葱白一段姜三片红糖适量煎服2 紫苏叶(药店有售)大人五指抓,小孩三指抓分量放水里,开锅2.3分钟,盖盖焖几分钟或开水加盖焖服,不要空腹喝。3苏叶粥粳米加水煮至快好时加入姜三片,大枣三枚拍破再煮,最后起锅再放入紫苏叶10克趁热喝掉可治疗风寒感冒及咳嗽4神仙粥10克糯米煮至快好时加带皮生姜3片葱白5段,煮熟后加米醋少许服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