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准确无误地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3.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

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

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__大和_政权统一了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大王__”。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

2.背景:__中国文化__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3.时间及人物:从__646年__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__孝德天皇__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4.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__中央集权__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__赋税__。

5.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__中央集权制的封建__国家。

知识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6.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__武士__”。

7.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__征夷大将军__”称号,设__幕府__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8.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__武士阶层__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__武士道__。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__国家__,而是他的__主公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6世纪前的日本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探究二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外: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2.说说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谈谈大化改新的意义。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谈谈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探究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2.幕府统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3.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

[摘要]作为第一个非白人的工业化发达国家,日本能给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与其相似的东亚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怎样的激励和样板呢?很多 国人将日本的成功归功于外在因素。本文力图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的企业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展开论述,以探究日本崛起的奥秘。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人文价值 一、儒家思想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东西方的界定,主要在于文化的划分。尽管日本曾经历过全盘西化的维新,东方文化还是对他有深深影响。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人”的定位。西方文化,可以被归结为一种个人主义文化,而受儒家精神濡染的东亚诸社会的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社群文化。东亚的社群文化主张企业、经济和社会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的运作。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视角来看,东方文化下的人简直就是“无我”。与这种精神资源中的“无我”意识联系的是在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中的“克己”即“自我舍弃”。每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的个人“人格”,从而变成了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上的一个“结”。社会秩序已把人的“人格”甚至“人性”内涵于其中,从而变成了这些社会中注重人事关系、人互相牵制的秩序网络。这种“无我”在日本经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中强烈的团队本位主义。日本人重 视他人的评价、暗示、期待和赞许,即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中行善。这在企业中,就表现为鼓励员工之间的公开竞争,并把企业的诚信摆在首要位置。 正是这些日本特有的文化和制度特征保证了外在机制的成功运作。比如说,日本产品之所以能以“高质量、低价格”出口到国外,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竞争与日本的历史传统是相契的。这种竞争不同于西方以个人为单位的竞争,而以集团为本位,在整体上形成了“对外竞争、对内和谐”的格局。日本人公认的观点是:社会并非个人竞争的场所,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集体竞争的地方。一个公司的雇员组成的队伍应该像一个统一体那样行动,以便与另一个公司所建立的团队竞争。于是为了在一场无休止的集体竞争中击败所有对手,最重要的是保持企业内部的亲密和谐。这样,日本儒教中的忠诚精神就成为每个企业的绝对律令。企业在雇用雇员时,如同挑选夫婿一样,要估计他的性格、忠诚感和从长远看它对公司可能做出贡献的潜在能力,这些特征要比员工的“专业本领”更加重要。这种雇用就像结婚一样,是一种终身承担的义务。于是类似中世 纪那些超家族的封建集团,一种强烈的“家长式的”、“家族的”、“同事的”气氛弥漫于公司之中。 引申至国际竞争圈中,日本人觉得国家就像一个放大的企业,它作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参与世界贸易竞争。而企业对于政府犹如雇员对企业一样,信奉的仍是传统的儒教的忠诚原则。在日本的民主中,渗透着协调一致的集体传统。他们觉得,决定不应有任何个人做主,而应该通过协商由集体共同做出。开会的目的在于达成一致,其意义在于达到普遍统一和没有人持强烈的异议。等级制度和集体决策在日本的传统中相辅相承成为统一体。如果说中国的等级观念往往与官位的高低相联系、带有冷冰冰的行政隶属意味的话,日本的等级观念则染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家族色彩。这种纵向、横向间反反复复的协调商量、集体决策,对于日本的经济腾飞和企业的做大做强是十分有益的。日本通过自身顽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在积极引进外来管理文化的基础上,日本人对自己的传统进行了创造性地转化,进而获得了巨大实效。 二、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本因坊的四百年——日本古代围棋史简述

本因坊的四百年——日本古代围棋史简述 围棋这项运动在日本的历史,有据可考的是始于平安时代,也有说是在更早时由中国流传过去的,但若要说弈棋真正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大约该算是公元700年左右,我国当时正是唐朝,那里还专门有为了学习棋艺而渡海前来大唐的日本留学生,可见弈棋之风在日本之兴盛。而围棋真正得到有序的发展,并在执政者认同下建立起正规的棋士体系,则应该说是在又过了700多年的战国时代,由当时的大英雄织田信长赐封围棋高手日海禅师为日本围棋史上首位名人时开始的。日海在中年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他所开创的本因坊家族,从那时起作为日本围棋界的核心,在历史上走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岁月。在今天,虽然古时的棋士家族门派体制已不复存在,但“本因坊”之名,仍然和“名人”头街一样,作为日本最高级别棋赛的冠军称号之一,成为顶尖棋士们角逐的目标。 ●初代本因坊算砂 本因坊家的开山祖师算砂,出生在动荡的战国时代。这位伟大人物童年时家庭相当贫困,因此和许多穷人家的小孩子一样自幼出家,法名寂光寺日海。 有时候对于所谓天才的说法是不能否认的。日海凭着绝顶聪明,从少年时代便在禅学上有着颇深的造诣,与此同时,在围棋方面的修为也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进步着,在日海二十岁时,便已成为全日本公认的围棋第一国手,其时天下诸侯中的风云儿织田信长也是酷爱弈棋且颇有心得之人,但与日海对局时受五子仍不是对手。出于钦佩,信长称日海为日本围棋界第一位“名人”。此后,名人这一头衔便成为日本围棋界最强棋士的称号,当时正是天正六年,即西历的1578年。 时隔四年的1582年,信长在与另一位诸侯毛利辉元的战争中行军至本能寺,为调剂心情请到日海和当时另一位棋道高手鹿盐利玄前来对局,弈至中盘时,竟下出了盘上出现三个劫的局面,当一方在其中一处提出劫时,另两处便成为对手的劫材,而因为三劫都关系到整盘棋势,谁也没法粘劫中断劫争,棋局只得以无胜负告终。 这盘棋诡异的终局竟似暗示着紧随其后重大变故的发生。就在三劫之局的当天夜里,织田家重臣明智光秀起兵叛乱,全无防备的信长无力与抗,在本能寺自尽而亡,就这样结束了他一代英雄的生涯,这便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本能寺之变。“三劫局乃不祥之兆”的说法,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命运之轮无情地不停转动着,在战乱的时代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明天的荣辱和生死。明智光秀虽然打倒了织田信长,但紧跟着便在和信长遗臣羽柴秀吉的对决中败北,又过了数年,羽柴秀吉最终得到了天下,成为太阁,改姓丰臣。战国时代的纷争也终于进入了尾声。 秀吉与信长一样也是好棋之人,在弈棋之道上更是寂光寺日海的弟子。掌握了天下权势的丰臣秀吉,为日海设立了名人棋所,领朝廷俸禄,日本职业棋士的历史,便是从这时正式开始的,而寂光寺日海也就是在这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建立了辉煌的本因坊一门。 如果说太阁丰臣秀吉的好弈还只是本因坊算砂的幸运,那么在秀吉之后得到天下并开始了三百年德川幕府时代的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好弈,则可以说是棋道在日本的幸运了。家康与算砂也是交情颇厚,在他得到天下之后。为以本因坊一门为首的职业棋士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福祉和权益,因此,职业棋士世界的许多体制,都在这里得以确立起来,比如对棋士段位的认定制度和御前棋赛(御城棋)制度等。执政者的支持和体系化的产生带来了棋士世界的繁荣,日本围棋四大家族正是在这时产生的,这便是本因坊家、安井家、井上家和林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四大派系的棋士们,将在棋坛上演出无数轰轰烈烈的故事。

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能力目标: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新课讲授。 (一)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①古代日本从我国古代学习了哪些先进制度与文化? ②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论日本集团主义的特点及其启示日本式经营的奥秘再探

第15 卷,第4 期1998 年8 月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Science ,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Vol . 15 , No . 4 Aug . , 1998 论日本集团主义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式经营的奥秘再探 刘友金 内容提要现在人们大多认为,以孺家文化为其精褪的集团主义是日本式经营的奥耘。才限铃作者的研究和作者在日本东京大学留学期间多次去企业“见学”和“研修”所浑的亲旁休验,认为,汉炸家丈化为其精髓的集团主义并仆日本一个国家所特有,日本集团主义本身所其育的书一称性即特.资,才多口本式经营的真正奥秘所在。 关键词集团主义特.点启示日本式经.: .奥秘 在探讨儒家文化传统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时,曾先后出现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以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儒家文化传统中存在着阻碍经济发展的内容,缺乏基督教新教伦理中的一些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的因素,儒家思想与现代化水火不容;另一种以H ·卡恩( Kahn )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儒教比西方社会更强调人与人的相互依赖,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地区)出现已证明,儒家文化在今天比西方文化更适合现代化的需要,并有学者提出了“儒家动力学”。认为以儒家文化为其精髓的集团主义就

是日本式经营的奥秘所在。但是,理性地思考一下,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疑问:集团主义在东方国家普遍存在,而作为其精髓的儒家文化又是来源于中华民族,那么以儒家文化为其精髓的集团主义为什么迟迟没能使“她”的“本土”产生经济起飞呢?这就要求我们从日本集团主义的特点上去寻找答案和启迪。 一日美学者认为集团主义是日本式经营的原点 美国研究日本式经营的经营学家詹姆斯·阿贝格林(JamesC · Abegglen )在1958 年出版的((日本企业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日本式经营”一 词,从此该词汇在经营学领域里变成了固定词汇,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化道路有三种模式:一是西欧工业化发展模式;二是苏联工业化发展模式;三是日本工业化发展模式。他认为,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管理虽然使日本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是其特有的经营手段和方法却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日本经济的成功是与日本式经营分不开的。詹姆斯在分析了日本企业特有的雇佣制度、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人事、劳动管理等诸方面以后指出,日本式的经营方法并不是今天才形成的,也并不是完全受外界的影响,而是受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日本式经营里具体表现出来的就是集团主义。曾执教于东京大学的着名学者岩田龙子在她的《日本式经营的编成原理》一书中指出,欧美式的经营方法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这种经营方针完全适合于欧美人的心理特点。可是日本的企业则是建立在集团主义基础之上的,这种集团主义的经营方针也正好完全适合于日本人的心理状态。因此,欧美人在工作中,仅限于自己的工作职务与职务的范畴以及自己所负有的贵任。而日本人则是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日本虽然国土面积狭小,追溯历史也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其统治形式几经改变,统治者也不断改变,和邻国中国、朝鲜、以及西方的荷兰、葡萄牙都有常年来往。从当初的弹丸之地发展成如今的世界强国,其历史进程也有可取之处。 一、古代 1.早期文明 绳文时代是迄今为止日本最早存在人类聚落的时代,约为九千年前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那时人们以狩猎为主,武器为弓箭,出现了早期陶器,因为陶器上的纹样以绳纹为主,故称绳文时代。社会形式以小聚落为主,居住方式为竖穴式。 弥生时代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结束于三世纪,已经形成较发达的农业文明。当时已经产生水稻农业,渔业也获得了初步发展,并且同时传入青铜器和铁器,开始大规模使用金属器具。日本已经进入了农耕文明,形成了早期的阶级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人财产。当时掌握权力的为一个聚落的首长,负责利用咒术祈祷丰收等,有神权的特点。 公元1世纪到2世纪左右,已经形成诸多小国,互相争斗。当时北日本存在两个政治中心,九州北部和京畿。2世纪后半期存在一个较为强大的倭国,为邪马台国,为女王卑弥呼以宗教权力统治,从侧面说明当时母系氏族的影响还未被彻底消灭。同时卑弥呼是利用中国

皇帝的权威来维护统治,在早期政权中极为常见。 2.大和时代 公元前3世纪至6世纪,日本进入大和时代,又因以古坟为特征,也称古坟时代。大和朝廷的统一已基本完成,已出现拥有强大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君主,因为出现了具有巨大坟丘的特定的个人的墓。与中国朝廷的邦交更加频繁,史书上出现了“倭之五王”,主要是他们朝贡以及除绶的记录。儒教、佛教、医术、历法和大陆先进的织造技术、建筑技术都传入日本。公元前5世纪,汉字传入日本,上层贵族以使用汉字为荣。日本最早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开始编纂。 当时的朝廷是以最大的豪族即大王为中心,和大和周围的豪族联合组成。最强的豪族的头领和大王组成权力核心,地方豪族头领也有头衔,受命统治地方。豪族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人民,也拥有一定数量奴隶。 5世纪后半期,各大豪族内部权力斗争愈发激烈,加上对朝鲜战争不力,王位继承人一度断绝。天皇为了稳定局面和当时最大的豪族苏我部合作,却也促进了苏我氏的壮大,使天皇的权力遭受威胁。3.飞鸟文化(538-710) 圣德太子上位,面对当前的局面,他和苏我氏合作,并开始学习中国改革。当时中国正处于隋朝,国力强盛,日本派遣遣隋使学习中国的经济文化。圣德太子进行改革,企图压制豪族的势力,形成以天皇为中心的大一统国家。从这时开始,正式使用天皇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名号。这一时期被称为飞鸟文化,因为当时首都为飞鸟。

中华法系解体下的日本因素

legal family。作者认为中华法系是源于夏商时期,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独立发展,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以中国为中心,影响到东亚诸国,历经4000多年的刑事上的法律体系。当然,这样的定义还不能囊括中华法系的所有特征。中华法系作为五大法系之一,在19世纪以前都是独立发展的,未受到外来影响。古代中国的法律传统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影响颇为深刻,其中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传统的封闭性等特征都是其他四大法系 ,但我认为,中华法系解体的研究并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虽然变法修律彻底瓦解了中华法系,但是中华法系的解体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沈家本主持的变法修律并不是中华法系解体的开始,而是中华法系母法(本土法)解体的开始。中华法系是一个囊括了日本、朝鲜、越南等诸多东亚国家法律在内的法系。早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放弃了传承了1200多年的中国法律体制,转而大规模移植西方法律(先法后德)建成了典型的大陆法国家。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俄战争胜利后,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台湾、流球等岛被割让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后自然而然的也脱离了中华法系。至此,中华法系域外国家纷纷脱离中华法系的传统制度和法律,这时的中华法系已经在解体了。依上述论断,中华法系的解体其实是从域外国(越南、日本、朝鲜等东亚诸国)的解体到域内国(中国)。因此,许多学者分析中华法系解体下的日本因素仅仅从清末时期日本法律制度对腐朽的传统法律制度的冲击和中国爱国人士、改良人士对日本法律制度的吸收借鉴来分析,是不够全面的,是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自己大规模移植西方法律制度,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法律制度成为大陆法国家。 二、中华法系瓦解的日本因素 (一)为什么从日本大规模移植法律 1.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有相似的法律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据考古发现,日本列岛与大陆紧密相连,大约在1万年以前才逐渐形成目前这种一衣相隔的状态。

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影响

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影响 张 宇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海处在 两洋 两洲的十字路口,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关键所在。南海问题涉及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六国七方,争议由来已久,情况复杂多变。区域内外各方战略利益在南海地区重叠碰撞致使南海海域成为区域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日本因历来把东南亚地区看作其传统的战略势力范围和海上 生命线,所以,比其他域外大国,日本更加积极介入南海争端,这对中国试图解决南海争端的努力形成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日本因素;南海争端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53(2010)05!0145!02 [作者简介]张宇(1976!),女,河南永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二战后日本对南海争端的立场政策变化 1、冷战时期避免介入南海主权争端 日本为了实施在东亚的侵略扩张政策,早在晚清时期就开始染指南海,不断在南海及周边掠夺战略资源、侵占岛礁。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被迫放弃了其在战争期间侵占的一切领土。1951年9月?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的一切权利。1952年4月,日本在?日台和约#中宣布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1]鉴于上述原因,日本在此后承认南沙群岛属于中国。1952年日本全国教育图书株式会社出版的?标准世界地图集#,1964年由日本外相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中都标有 南沙(中国)的标注。1972年日本共同通讯社出版的?世界年鉴#第193页记载:中国 除大陆领土外,还有海南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南中国海上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各群岛。[2]1972年9月,日本在?中日联合声明#中表示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关于归还其侵占中国领土的规定,实际上是再次表明了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立场。 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和解后,美国并不公开反对南海主权属于中国。在这个时期,日本政府外交上追随美国,从日美战略关系出发,同美国一样承认南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另外,基于中日关系的大局考虑,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直至冷战结束前,日本对南沙争端也未作任何公开表态。 2、冷战后改变立场,极力介入南海争端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出现深刻变化,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也做了重大调整并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亚太地区事务。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日本把中国当成 潜在的对手,中日矛盾开始上升。这期间,南海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美国列为其要在世界上控制的16个海上咽喉要道之一,[3]美国逐渐介入对南海事务。在此背景下,日本开始关注南中国海争端,并采取各种方式插手南海。 首先,舆论炒作 中国威胁论。1992年2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岛屿的主权地位。日本以此为契机开始散布 中国威胁论。此后,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官员更是大肆炒作 中国威胁论。 其次,加强同东盟国家的军事安全交流。冷战结束后,日本出于其亚太安全战略的考虑,把南海争端与钓鱼岛争端、台海问题等紧密地联系起来。1999年5月日本通过?周边事态法#,将包括南海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地区划入所谓 周边事态范围。 9?11事件后,日本每年以各种借口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与东盟国家间的双边演习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军事演习,将军事触角伸向东南亚地区。 二、日本介入南中国海争端的战略意图 1、维护 生命线安全 众所周知,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特别是石油等各种战略资源极度短缺。日本的石油来源地主要是中东,日本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主要经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的航线运抵国内,进口东南亚的石油也要通过南海!!!台湾海峡航线运输。因此,横穿南海的这条海上通道就成为关乎日本存亡的 生命线。此外,日本的绝大部分的进出口贸易也主要经由南海航线,假如南海航线被封锁,就等于切断了日本经济的大动脉。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一个目的是为维护其 海上生命线安全,为日本进出口贸易保驾护航。 145 第16卷第5期 工会论坛 V ol.16No.5 2010年9月 T r ade Unions%T ribune Sep.2010

2019高考前选择题专练之中国古代史(可编辑修改word版)

【题组24】 名校模拟题之中国古代史 1、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ft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 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巳经出现 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 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 2.对于秦始皇“焚书”事件,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为“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而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解》中则记述为“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据此可知 A.两种记述因差异过大均不足为信 B.历史记述会因依据不同而相异 C. 各种历史记述都需通过考古实证 D.时间性决定历史记述的真实度 3.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集权政治的趋向B.宗法观念的消亡 C.生产技术的进步D.礼乐制度的完善 4、《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5、白狄鲜虞建立的中ft国处于赵、燕、魏三国之间。在河北平ft中ft 1 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ft王方壶铭文中也说“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由此可知中ft 国文化 A.认为民生是影响统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B.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国 C.反映出分封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D.将教化民众作为治国的主要内容好 6、.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 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交融的加快B.宗法观念的增强 C.变法运动的推动D.自然科学的进步 7、《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 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 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 【题组25】 1.图4 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早期历史 (1) 2.封建社会 (1) 3.近代社会 (1) 4.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上古文学 (1) 2.中古文学 (2) 3.中世纪文学 (2) 4.近世文学 (2) 5.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记纪歌谣 (3) 2.《万叶集》 (3) 3.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物语文学 (4)

2.说话 (4) 3.日记文学 (4) 4.随笔 (4) 二、韵文 (5) 1.汉诗 (5) 2.和歌 (5) 3.歌谣 (5) 三、艺能 (5) 1.雅乐 (5) 2.田乐 (5) 3.猿乐 (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物语文学 (6) 2.说话 (6) 3.随笔 (6) 4.日记.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和歌 (7) 2.连歌 (7) 3.歌谣 (7) 4.汉诗文 (7) 第四章近世文学 (8) 一、诗歌 (8) 1.俳谐 (8) 2.狂歌 (8) 3.川柳 (8)

4.和歌 (8) 5.国学 (8) 二、戏曲 (8) 1.净琉璃 (8) 2.歌舞伎 (8) 三、小说 (8) 1.假名草子 (8) 2.浮世草子 (8) 3.读本 (9) 4.洒落本 (9) 5.人情本 (9) 6.滑稽本 (9)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一、日本历史分期 1.早期历史 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 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古坟时代(300——600) 2.封建社会 飞鸟时代(600——710)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0) 镰仓时代(1190——1334) 南北朝时代(1334——1392) 室町时代(1392——1573)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 江户时代(1603——1868) 3.近代社会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 4.战后社会 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 平成时代(1988——今)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上古文学 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1室町时代末期和安土桃山时代合称“战国时代”。

日本古代货币小常识

日本古代货币小常识 金座:江户时期金币铸造所。有后藤四郎家世袭的大判金座与后藤庄三郎家世袭的小判金座。后藤庄三郎得德川家康信任,始创江户金座。同时期在京都、佐渡亦设有金座。关原之战后不久,江户小判金座成为主要金币铸造所,受勘定奉行直接管辖。内设“御金改役”、“金座”(造币所)、“吹所”三个部门,包揽除大判外的所有金币的铸造、监查。1869年废止。其旧址即今东京日本银行总行所在地。 银座:江户时期银币铸造所。最初由德川家康于1601年(庆长六年)设于伏见(今京都郊外),至1608年迁至京都。1606年在骏府另设银座,于1612年迁至江户,在幕府的保护下享有银币生产特权,并向幕府缴纳“运上”金。由大黑常是家世袭历代长官。为进行海外贸易,又曾于平户设银座,1614年迁至长崎。1772年(安永元年)幕府禁止设立新钱座后,与金座同时开始铸造铜钱。1869年废止。其旧址作为地名沿用至今。 钱座:也叫铸钱座。江户时期掌管铜钱制造、发行的机构。但不同于金座、银座,而属于非常设机构。1636年(宽永十三年)幕府任命银座年寄秋田宗古在江户芝及近江坂本开设钱座,铸“宽永通宝”。1736年(元文元年)又在大坂、长崎增设钱座。其后由于混杂和非法行为,幕府于安永年间(1772—1780年)陆续废止除金座后藤庄三郎所辖之外的一

切钱庄。1835年(天保六年)铸造“天保通宝”。各钱座均受金座、银座师傅统辖,而不任命专门官吏。 三货制度:江户时代实行的金、银、铜(钱)三种通货的货币制度。金货系定量货币,用四进位制(一两=四分=十六铢)。主要有小判(一两)和一分判;也有大判(十两),但主要作赠答礼品,不作一般货币流通。元禄以后又出现二铢判、二分判、五两判等。银货系秤量货币,用匁、分两单位,十进位制(一匁=十分)。流通的主要有丁银、豆板银,其分量没有一定,使用时需过秤。钱货按贯、文计算,千文称作一贯文,文以下有分厘,也使用中国钱货。三货的大致换算率是:金一两=银五十匁(后六十匁)=钱四贯文。实际上行情时有变动。 大判:亦称“板金”“判金”。流通于安土桃山至江户时期的一种金币。早期有长方、圆等形状,至丰臣秀吉时制造“天正大判”,定型为椭圆形。江户时期,由幕府的后藤四郎兵卫及其子孙开设的大判座于庆长、元禄、享保、天保、万延年间铸造五种大判。享保大判与天保大判的重量为44匁一分(1匁=3.759克),相当于十两砂金,故两面漆有墨色“拾两”字样。但含金量并不一定是小判的十倍。大判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而是多用于将军赏赐、大名进献或武士上流社会之间的赠答。 小判:江户时代通用金币之一种。薄圆形。为标准金币,一枚为一两。战国时期虽有铸造并未流通。1595年(文禄四年)德川家康征得丰臣秀吉的许可,延清京都的后藤光次(山崎庄三郎)于江户、骏河始铸,称为“武藏判”、“骏河判”,重量为4.7匁(1匁=3.759克)。关原之战

最新日本特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日本特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日本的终身雇佣制是日本社会发展的特有的产物,被称为日本特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这一管理模式在日本社会中开始动摇,有的企业表示不再坚持这一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则仍然相信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文章对其存在的价值进行了剖析。 abstract: japanese lifetime employment system is a unique produ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japan, and it is known as japan’s unique management model,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jap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postwar. in recent years, this management model has begun to shake in japanese society, some companies no longer adhere to this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me companies still believe that it can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for the enterprise. therefo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its existence. 关键词:终身雇佣制;企业管理;优势 key words: lifetime employment system;enterprise management;advantage 0 引言 终身雇佣制早在1918年就被提出来了,其创立者就是在松下公司被尊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他当时的理念就是只要是在松下公司踏实的工作,在年纪没有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的话是不必操心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原始社会 日本列岛原是亚洲大陆的一个半岛,由于地壳的变动,在距今约1万年前最终与大陆分离,形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大岛和几百个小岛连成的弧状列岛。早在旧石器时代,日本已有人类生存。①他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知道用火。距今1万年左右,日本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大量出土有草绳样花纹的陶器,称绳纹陶器,相应的时代称绳纹文化时代。当时的日本人,住在沿海、沿河者以捕捞为生,住在森林和山地者则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但弓矢已广泛使用。在绳纹时代晚期,西日本开始出现原始农业、生产稻、麦、粟等。绳纹时代的日本社会,大致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公元前3到2世纪,日本进入弥生文化时代。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中,大量出土可能用陶轮制作的高大陶器。由于它首先发现于东京都文京区的弥生町,故称弥生式陶器。弥生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汉代的水稻种植技术和铁制工具经朝鲜半岛或直接东渡传入日本,使农业和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分工,使父权制渐渐取代母权制,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邪马台国 公元前1世纪,日本出现许多小国。《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这些小国之间的关系不是和平的,通过兼并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国家。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公元57年(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倭奴国遣使来汉通好,①光武帝“赐以印绶”。② 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在九州北部兴起日本列岛第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政权邪马台,③统治附近20多个小国。邪马台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大人”享有种种特权,“下户”(平民)和奴婢地位低下。女王卑弥呼握有政教大权(“事鬼道,能惑众”),住在卫兵严密把守的宫室里,有成千奴婢侍候,死后修大冢,有百余奴婢殉葬。女王由男弟辅佐治国,下设大倭、大率、大夫等官,分掌贸易、监察和外交事务。可能有大将,统率全国军队。地方按大小和战略地位设置不同的官吏,个别的仍保有“王”的称号。邪马台国的军政开支主要靠下户交纳的贡赋维持。有法律和刑罚,“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宗族。” 邪马台以农业为主,“种禾稻、苎麻、蚕桑”。手工业中以酿酒、冶炼和纺织比较发达,产品有“细苎、缣、绵”、斑布(杂色麻布)、倭锦、绛青缣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贸易的繁荣:“国内有市,交易有无。”国内还有远距离的贸易,如对马国和一支国皆“南北市籴”。①

第二节中日合资企业的日本式经营方式

第二节中日合资企业的日本式经营方式 所谓日本式经营,是指在日本企业经营中所形成的不同于欧美各国和其它国家的企业的特殊的经营方式。由于日本式经营方式是日本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日本企业国际化和跨国经营的发展,日本式经营已从日本走向了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式经营如何同投资所在国的经营风土相结合并形成适合于当地经营的新的经营方式,就成了国际经营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1996年5月,日本国际东亚研究中心所长市村真一教授、滋贺大学经济学部富田光彦教授、大阪府立大学经济学部伊藤正一教授和大阪国际大学草薙信照讲师对北京、上海日资企业的经营方式进行了当地调查,并于1996年6月4日在东北财经大学进行了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以下谨根据上述调查和学术报告的内容并结合日本式经营的特点,来分析一下在华日资企业的日本式经营方式。 一、日本式经营方式在日本和东亚各国的实施 1、在日本企业的实施 日本式经营方式在日本的实施情况如表5—7所示。从5—6的统计可以看出,日本式经营方式并非在所有的企业中完全实施的。体现日本式经营特点的12项具体内容,其实施率的算术平均值只不过为52.5%。其中,实施率最高的是雇用稳定,为86.0%;其余实施率超过50%以上的是禀议制82.8%,强调经营理念69.7%,小集团活动63.9%,重视人际 表5—7 日本式经营方式在日本的实施率(%)

注:1、实施率=实施企业数/调查企业数;2、平均实施率=各项实施率之和÷12 资料来源:市村真一教授、富田光彦教授等的调查报告:《中日合资企业的日本式经营调查》,1996年5月24日。 表5—8 亚洲各国家和地区日本式经营实施率的国际比较 (单位:%) 资料来源:同表5—7。 关系57.4%,企业内工作调动51.6%。从各产业的情况看,制造业的平均实施率为52.7%,高于非制造业的50.9%,特别是高于商业的47.7%。另外,除商业外,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中大企业的平均实施率都高于中小企业。从各项实施率看,雇用稳定、企业内工作调动、强调经营理念、弹性管理、集体决策、集体责任、重视人际关系、禀议制、上下级差别小和小集团活动的实施率,大企业大都明显地高于中小企业;而年功工资制、年功晋升制实施率大企业已明显地低于中小企业。由上述可见,日本式经营方式是以制造业和大企业为中心而形成的。不过,大企业虽然继续保持了终身雇用制,但随着工资制度的改革和职能工资的普及,已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年功工资制。 2、在亚洲日资企业的实施 在前述体现日本式经营方式的12项内容中,如果把雇用稳定和企业内工作调动归结为终身雇用制,把强调经营理念、重视人际关系和上下级差别小归结为人本主义,把弹性管理、集体决策、集体责任、禀议制和小集团活动归结为集团主义,把年功工资制和年功晋升制归结为年功制,则亚洲各国家和地区日资企业实施日本式经营的情况如表5—8所示。根据表5—8的统计,亚洲各国家和地区日本式经营方式的实施率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特别是韩国、台湾和新加坡,已接近或超过了日本的水平。另外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制方面的实施率,也接近或超过了日本的水平。这与日本向海外投资的企业都是大企业有很大的关系。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 早期历史 (1) 2. 封建社会 (1) 3. 近代社会 (1) 4. 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 上古文学 (1) 2. 中古文学 (2) 3. 中世纪文学 (2) 4. 近世文学 (2) 5. 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 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 记纪歌谣 (3) 2. 《万叶集》 (3) 3. 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 物语文学 (4) 2. .................................................................. 说话4 3. 日记文学 (4) 4. .................................................................. 随笔4 二、韵文. (5) 1. .................................................................. 汉诗5 2. .................................................................. 和歌5 3. .................................................................. 歌谣5 三、艺能. (5) 1. .................................................................. 雅乐5 2. .................................................................. 田乐5 3. .................................................................. 猿乐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 物语文学 (6) 2. .................................................................. 说话6 3. .................................................................. 随笔6 4. .......................................................................................................................... 日记 ?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 和歌 (7) 2. 连歌 (7)

中国古代史之夏朝

中国古代史之夏、商、西周 一、朝代更替 夏(前2070—前1600)禹---启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共天下----家天下末王夏桀 商前1600---前1045)汤建都亳(后屡迁)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 末王商纣 西周(前1046---前771)周武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前841年“国人暴动” 二、政治制度 1.夏、商:王位:王位世袭制(家族世袭父子相传兄终弟及神秘色彩) 行政管理:中央---相卿士 地方---侯伯 评价: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2.西周:A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有效治理新扩疆土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 分封内容:土地人口 特点受封者权利:相对独立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受封者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积极---天子对地方统治加强扩大统治区域拱卫王室 消极---相对独立实力渐大周王衰败分封破坏 B 宗法制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持续解决贵族间权利、财产、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提供分配方案 特点:依据父系血缘关系亲疏 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贵族特权维护内部稳定 把“国”与“家”结合在一起 随血缘关系的松弛而破坏影响深远 C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分封制是分配权力宗法制是分配权力的原则 宗法制是核心 D 礼乐制

三、经济 A农业: 1.土地制度---井田制 2.生产工具---木制石质骨质少量青铜工具 3.耕作方式---奴隶与庶民集体耕作 4.生产技术---开沟排水杂草沤肥 5.作物种类---粟稻 B 畜牧业: 占有重要地位饲养家畜多除食用外用于拉车和祭祀 C 手工业:(以青铜器为代表—官营) 1.青铜器---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夏朝较少商与西周鼎盛 2.玉器--- 商代精美 3.纺织业---最早养蚕缫丝商有织机西周有斜纹提花织物 D 城市与交通 1.交通工具车船橇 2.商周道路宽阔有旅舍邮驿传递制度 3.商朝--商民善经营以贝为货币商都繁华 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8分) 1.夏朝的建立使得禅让制被()所代替。 2.商朝时,中央设相、卿士,而地方则是封()和()。 3.分封制的目的是(),授予()、()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一定 的()和人民,让其建立王国,拱卫王室。 4.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随从作战、()和朝见述职的 义务;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国内继续()。 5.宗法制的目的是加强()、解决( )。 6.分封制用父系()的亲疏来维系,实行()继承制。()是天下的大 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7.商民之所以被称为商人是因为(),通用货币是()。 8.夏商西周时期的农具以()为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