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13号——财务报告编制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13号——财务报告编制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13号——财务报告编制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13号——财务报告编制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财务报告编制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指导企业规范财务报告编制,防范企业不当编制行为可能对财务报告产生的重大影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

第三条企业在对财务报告编制实施控制的过程中,至少应当强

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财务报告编制的岗位分工和职责安排应当明确;

(二)准备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有关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结账等流程控制要求应当明确;

(三)起草财务报告、校验、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审核批准等流程应当规范。

第二章岗位分工与职责安排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财务报告编制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在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审核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第五条企业董事长(或者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以下简称董事长)及全体董事对本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集体负责。

第六条企业财会部门是财务报告编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一般包括:制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收集并汇总有关会计信息;编制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财务报告等。

第七条企业内部参与财务报告编制的各单位、各部门应当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编制财务报告所需的信息,并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八条对授意、指使、强令企业编制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报告之情形,企业有关人员有权拒绝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

企业应当建立保密通报制度,确保有关人员在隐藏身份的情况下可以向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揭发造假行为。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应当制定一套处理这类事项的程序和制度。

第三章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及其控制

第九条企业财会部门应当制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明确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法、年度财务报告会计调整政策、披露政策及报告的时间要求等。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应当经企业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以下简称总会计师)核准后签发至各参与编制部门。

企业编制半年度、季度、月度财务报告,可以参照前款规定制定编制方案。

第十条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应当以真实的交易和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为依据,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进行。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业务需要设置和管理会计核算

科目和账簿。

对会计报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提交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审议。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对交易或事项所属的会计期间实施有效控制。对故意漏记或多记、提前确认或推迟确认报告期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情形,应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制定书面会计政策,并对本期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分析、评价,特别关注是否存在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不恰当调整会计估计所依据的假设及改变原先作出的判断等情形。

对会计报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当及时提交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审议。

第十三条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前,应当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有关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并将清查、核实结果及其处理方法向企业董事会及相应机构报告,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和资产的安全完整。

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年度中间对各项财产物资和结算款项进行重点抽查、轮流检查或者定期清查。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在日常会计处理过程中及时进行对账,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资产、会计凭证、往来单位或者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会计记录的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计算准确、依据充分、期间适当。

企业应当每月对所有会计科目进行总账和明细账之间的核对、调节。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应当定期检查明细科目之间的串户或使用错误,发现科目使用错误或串户,应当立即通知凭证处理人员或数据录入人员修改后审核,并根据实际差错原因及发生时间办理相应的调账手续。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账务调节制度。

企业有关人员在审核已录入但未复核过账的凭证过程中,一经发现串户、记账科目使用错误、借贷方向错误等差错时,应及时根据原始凭证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向有关制证人员等询问后办理调账。

企业有关人员在使用、审核已过账的会计记录时,一经发现串户、记账方向错误等问题,主管财务人员必须经过有相应授权的财会部门负责人和总会计师的书面批准后方可办理补充调账事宜。

第十六条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对有关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合并或拆分时,必须获得财会部门负责人或总会计师的书面批准并按照会计调账要求,编制科目调整对照表。

需要另外开设新的会计科目的,必须经过总会计师的书面批准。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结账日进行结账,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并将其余额结转下期或者转入新账。

企业必须在会计期末进行结账,不得为赶编会计报表而提前结账,更不得先编制会计报表后结账。

第四章财务报告编制及报送控制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不得漏报或者任意进行取舍。

属于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应当根据报告对象不同,分别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不同的财务报告,以满足中外董事和股东的需要。企业应当保证两个财务报告能够调节平衡互相换算,并定期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数,列示上报董事会。

第十九条企业可以通过人工分析或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检查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重点对以下项目进行校验:

(一)会计报表内有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二)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有关数字的衔接关系;

(三)会计报表与附表之间的平衡及勾稽关系。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对会计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作出真实、完整、清楚的说明。

第二十一条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相应的财务报告。

第二十二条企业终止营业的,应当在终止营业时按照编制年度财务报告的要求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进行结账,并编制财务报告;在清算期间,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清算期间的

财务报告。

第二十三条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母公司除编制其个别会计报表外,还应当编制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其控制应当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对子公司的控制》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于规定日期前向董事会、集团财会部门提交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财务报告。通过电子邮件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事先在企业内部打印后送企业财会部门负责人、总会计师和经理(或者总裁、厂长,以下简称经理)审批签字后方可发出。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企业应当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及时提供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资料。对审计发现的处理程序,企业应当提出明确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聘用及其控制应当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中介机构聘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已经审计人员同意的财务报告草稿,经由企业总会计师和经理审核并签署真实性承诺后,应当及时提交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审议确认。

董事会正式批准财务报告后,注册会计师方可签发审计报告。

依法履行对外披露义务的企业,应当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避免出现虚假记载、误导性

陈述或重大遗漏。

第二十七条企业编制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并由企业经理、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 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 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根据基本规范制定,是对企业有效执行基本规范作出的具体规定和应用说明。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中小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一)企业战略; (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三)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四)资产的安全完整; (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具备条件的,还应同时实现其他控制目标。 第五条企业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但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基本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答案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一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 ·公元前36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付款清单上的“点、勾、圈”和我国公元前1100年周朝的“一家财富之出入、数人耳目之同焉”等财富管理手段,反映的理念是()。 A.内部控制B.财务管理 C.公司治理D.危机意识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公元前36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付款清单上的“点、勾、圈”;我国公元前1100年周朝的“一家财富之出入、数人耳目之同焉”等财富管理手段,闪耀着内部控制的火花。 二、判断题(请在各小题后面选择您认为正确的结果。)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发现问题后的防范和补救措施。() 对错 【正确答案】:错 【解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不仅仅是在事后修修补补,更应在事前建立防范体系,防患于未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二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召开发布会,以财会[2008]7号文件的形式联合发布了表明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是()。 A.《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B.《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 C.《企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D.《中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召开发布会,以财会[2008]7号文件的形式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判断题(请在各小题后面选择您认为正确的结果。)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强调围绕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并将内部控制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考试答案

试卷类型:限时测试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查看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是()。 A.内部监督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 A B C D 【答案错误】× 2.下列各项中,企业战略目标一般是()。 A.稳定的 B.动态的 C.具体的 D.详细的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企业战略目标一般是稳定的,但是它的具体目标却是动态的。具体目标会随着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重新调整,以便和战略目标相协调。 3.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是()。 A.内部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内部监督 A B C D 【答案错误】× 4.下列各项中,属于销售与收款业务的相关岗位及人员设置重点检查的内容是()。 A.是否存在销售与收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B.销售合同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全

C.信用政策、价格政策的执行是否合理合法D.坏账的确认、批准和坏账准备的计提情况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监督销售与收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应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销售与收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5.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风险中最常见的形态是()。 A. 财产风险 B. 人身风险 C. 责任损失风险 D. 财务风险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我们将企业的风险概括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损失风险等。财产损失是企业风险中最常见的形态。 6.下列各项中,属于授权批准控制要求的是()。 A.单位应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 B.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C.单位应明确账、证、表的处理程序 D.单位应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 A B C D 【答案错误】× 7.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一项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这项监督指的是()。 A.日常监督 B.专项监督 C.审计监督 D.所有权监督 A B C D 【答案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下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概述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措施。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单位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的预算安排。企业全面预算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 (一)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全面预算管理的下列风险: 1.缺乏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完整,可能导致企业盲目经营; 2.预算执行不力,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实现生产经营目标。 (二)应对措施 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的主要风险点,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有效控制。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预算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2.全面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评估与披露等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

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关键内部控制 一、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全面预算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一)全面预算工作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 1.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 编制预算的人员与审批人员是不相容的。审批人应当根据预算工作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预算工作。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预算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 预算审批与执行工作也是不相容的,执行这两个工作的人员应该各司其职,具有明确的界限,跨过了这个界限,就属于违背了内部控制关于预算控制的基本规范。 3.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 预算执行人员与对预算进行考核的人员不能由一个人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目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4)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内部环境 (5) 第三章风险评估 (6) 第四章控制活动 (7) 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8) 第六章内部监督 (8) 第七章附则 (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9) 第一章总则 (9)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9) 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1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1) 第一章总则 (11) 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1) 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3) 第一章总则 (13) 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3) 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5) 第一章总则 (15) 第二章安全生产 (15) 第三章产品质量 (15)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6) 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17) 第一章总则 (17) 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培育 (17)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1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19) 第一章总则 (19) 第二章筹资 (19) 第三章投资 (20) 第四章营运 (2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2) 第一章总则 (22) 第二章购买 (2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4) 第一章总则 (24) 第二章存货管理 (24) 第三章固定资产管理 (25) 第四章无形资产管理 (2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27) 第一章总则 (27) 第二章销售 (27) 第三章收款 (2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29) 第一章总则 (29) 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29) 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3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31) 第一章总则 (31) 第二章工程立项 (31) 第三章工程招标 (32) 第四章工程造价 (32) 第五章工程建设 (33) 第六章工程验收 (3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35) 第一章总则 (35) 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35) 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3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37) 第一章总则 (37) 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37) 第三章外包业务实施 (3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39) 第一章总则 (39) 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39) 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40) 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4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42) 第一章总则 (42) 第二章预算编制 (42) 第三章预算执行 (42) 第四章预算考核 (4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44) 第一章总则 (44)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44) 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4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46)

内部控制具体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货币资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货币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第三条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三)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一)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二)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 (三)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五条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企业关键财会岗位,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在最长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货币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一)支付申请。企业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经授权的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二)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还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三)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企业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等相关负责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四)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第七条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第三章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 第八条企业应当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当及时存入开户银行。 第九条企业应当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的现金开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全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第一章总则4第二章内部环境6第三章风险评估7第四章控制活动8第五章信息与沟通9第六章内部监督10第七章附则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12第一章总则12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12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1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14第一章总则14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14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1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16第一章总则16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16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1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19第一章总则19第二章安全生产19第三章产品质量19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20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2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22第一章总则22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22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2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24第一章总则24第二章筹资24第三章投资26第四章营运2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29第一章总则29第二章购买29第三章付款3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32第一章总则32第二章存货32第三章固定资产33第四章无形资产3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36第一章总则36第二章销售36第

三章收款3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38第一章总则38第二章立项与研究38第三章开发与保护3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40第一章总则40第二章工程立项40第三章工程招标41第四章工程造价42第五章工程建设43第六章工程验收4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45第一章总则45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45第三章执行与监控4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47第一章总则47第二章承包方选择47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4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50第一章总则50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50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51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5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53第一章总则53第二章预算编制53第三章预算执行54第四章预算考核5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56第一章总则56第二章合同的订立56第三章合同的履行5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59第一章总则59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59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6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61第一章总则61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61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62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64第一章总则64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64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65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66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67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69第一章总则69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69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70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72第五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 (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财会便[2007]7号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起草说明 一、关于研究、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必要性 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2006年7月15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达成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国际资本市场大力强化内部控制。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为此,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通行证”,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纷纷花巨资聘请海外机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上市地的监管要求。 经济健康发展迫切呼唤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企业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资产流失、营私舞弊、损失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加强内部控制提出明确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内控要求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以便为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

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采购 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采购与付款,主要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价款的行为。企业外购劳务并支付价款的控制,可以参照本规范的规定执行。第三条企业在建立并实施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 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一)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请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请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三)采购与验收的管理流程及有关控制措施应当清晰,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购进商品的验收等应有明确规定; (四)付款方式、程序、审批权限和与客户的对账办法应当明确。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请购与审批; (二)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三)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 (四)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五)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有资源整合条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业务采购权应当尽量集中,实施集中或相对集中采购,或采取集中招标形式,以提高采购效率,堵塞管理漏洞,降低成本和费用。 第六条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范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上 一、内部控制概念 二、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 三、内控的内容 四、内控建设方法 第一节内控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2009 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COSO 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时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合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一)控制 什么是内控思想?过去强调的是牵制,比如,会计不能兼任出纳。过去强调的是会计控制。 现在,不是会计控制,而是风险为导向的控制,强调的是企业的管理层角度的管理控制,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管理 1. 企业方面 作为股东投资者,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而作为投资者,要求投资获得收益,终极目的就是获得利润。因此在加强企业管理和运作中,会在方方面面有内控的思想的覆盖和渗透。 内部控制不是牵制,不是会计内控。 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可以遵守规章制度。 内控是一种管理,是对风险的管理。 风险无处不再,国际风险,国家风险,政府风险,企业风险,家庭个人风险,无处不在。 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可能来自业务经营、合规、运营或财务方面,内部控制应当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辅助条件,使企业有能力对最爱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作出反应。 2. 事业方面 在事业单位,机关财务部门作为内控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做出科学投资、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安然、世通、银广夏、琼民源等财务丑闻事件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原因之一是由于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失或不健全所致。为了防范和化解企业法律责任,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提升企业治理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强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研究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以下简称“财务报告内控指引”),就是为了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防范财务报告风险。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一)规范企业财务报告控制流程,明晰各岗位职责 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财务报告编制、报送及分析利用等相关流程,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并确保全过程中财务报告的编制、披露和审核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企业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负责组织领导财务报告编制和分析利用工作,企业负责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企业财会部门负责财务报告编制和分析报告编写工作,企业内部参与财务报告编制的各部门应当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编制财务报告所需的信息,参与财务分析会议的部门应当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财务报告的有效利用,企业法律事务部门或外聘律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对外提供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

核。 (二)健全财务报告各环节授权批准制度 企业应当健全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各环节的授权批准制度,具体包括:编制方案的审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审批、重大交易和事项会计处理的审批,对财务报告内容的审核审批等。为此,企业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分级管理制度;第二,规范审核审批的手续和流程,确保报送和进行审核审批的级别符合所授的管理权限、申报材料翔实完整,签字盖章齐全、用印用章符合要求,切实履行检查审核义务而非流于形式等;第三,建立相关政策,限制对现有财务报告流程进行越权操作。任何越权操作行为,必须另行授权审批后方能进行,且授权审批文件应妥善归档。 (三)建立日常信息核对制度 企业应当从会计记录的源头做起,建立起日常信息定期核对制度,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防范出于主观故意的编造虚假交易,虚构收入、费用的风险,以及由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会计记录与实际业务发生的金额、内容不符的风险。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中应及时进行对账,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资产、会计凭证、往来单位或者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发现差异及时查明原因予以解决,并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以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会计记录的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计算准确、依据充分、期间适当。 (四)充分利用会计信息技术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

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规范

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 内部控制规范 实施工作方案 实施工作方案 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以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文)的精神,根据甘肃证监局《关于做好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甘证监函字【2012】29号)的要求,公司制定了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概况 (一)公司概况 股票简称:莫高股份 股票代码:600543 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公司注册地址:兰州市城关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号园区 注册资本:32112万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赵国柱 经营范围:莫高系列葡萄酒类生产、批发;葡萄原料、脱毒苗木、种条的繁育、销售;化学药品、原料药及制剂、中药制剂(仅限分支机构生产经营);啤酒原料、花卉林木、农作物种子、饲草的种植、加工,中草药种植,畜牧养殖及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开发、咨询服务、培训,农副产品(不含粮食批发)及加工机械的批发零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或禁止的除外)、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对口贸易、转口贸易。 公司主要产品为 “莫高”牌葡萄酒、啤酒大麦芽和甘草系列产品。 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建立起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公司内部控制架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分别行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为董事会提供专业服务。公司管理层在《公司章程》的规定和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执行董事会决议,行使公司经营管理权。公司设办公室、证券部、资产财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电子版_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电子版_企业内部控 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管理,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参与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实现内部管理的目标是: (1)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2)保障公司资产安全; (3)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5)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本制度遵循的原则有: (1)全面性原则。内部管理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部门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管理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管理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管理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管理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二章内部环境第五条董事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第六条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理层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七条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根据实际经营需要,对子公司实施预算管理和监控管理,子公司负责各自的具体经营管理工作。 第九条董事会负责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操纵,提升企业内部操纵与经营治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连续进展,爱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企业内部操纵规范包括差不多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 差不多规范规定企业内部操纵的差不多目标、差不多要素、差不多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差不多依据。 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按照差不多规范制定,是对企业有效执行差不多规范作出的具体规定和应用讲明。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中小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能够参照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操纵。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操纵,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治理层和全体职员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差不多目标的一系列操纵活动: (一)企业战略; (二)经营的效率和成效; (三)财务报告及治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四)资产的安全完整; (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报告及治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具备条件的,还应同时实现其他操纵目标。 第五条企业内部操纵涵盖企业经营治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能够结合实际情形,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内部操纵。然而,建立有效的内部操纵,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差不多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阻碍、制约企业内部操纵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操纵的基础。内部环境要紧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不、科学分析和评判阻碍企业内部操纵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计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操纵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要紧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不、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三)操纵措施。操纵措施是按照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计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操纵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操纵的具体方式。操纵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要紧包括职责分工操纵、授权操纵、审核批准操纵、预算操纵、财产爱护操纵、会计系统操纵、内部报告操纵、经济活动分析操纵、绩效考评操纵、信息技术操纵等。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治理有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操纵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要紧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五)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操纵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操纵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要紧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操纵的整体情形进行连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操纵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管理层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指引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管理层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指引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翻译 张宜霞译 目录 I 引言 II 解释指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1]与评估 A.评价过程 1.识别财务报告风险与控制 a.识别财务报告风险 b.识别充分应对财务报告风险的控制 c.对主体层面控制的考虑 d.信息技术一般控制(general control)的作用 e.支持评价结果的证明材料 2.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 a.确定支持评价结果所需要的证据 b.实施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运行证据的程序 c.支持评价结果的证明材料 3.多场所的考虑 B.报告的考虑 1.控制缺陷的评价 2.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果的表述 3.关于重大漏洞的披露 4.重述以前发布的财务报表对管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影响 5.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某些不能评价的方面 I 引言 管理层有责任保持一个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CFR”)系统,它要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对外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合理保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2003年6月通过的实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1](“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的规则要求管理层每年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提供合理保证方面是否有效,并将评价结果披露给投资者[2]。为了对其评价结果提供合理支持,管理层有责任保存包括文档记录在内的证明材料(evidential matter)。这种证据也为第三方(如公司的外部审计师)评价(consider)管理层实施的工作提供了可能。 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能提供绝对的保证;它是一个涉及人的勤勉和遵循性的过程,而且,常遭受判断失误以及因人为过失(failure)而导致失效的影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也可能被串通舞弊或不当的管理层凌驾(management override)所绕过。因为这些局限,无论是无意识的错误,还是舞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所有的错报。但是,这些固有局限是财务报告过程众所周知的特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设计防护措施以降低(尽管没有消除)这种风险是可能的。 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实施规则中提及的术语“合理保证”与《1997年反国外贿赂行为法》[3](FCPA)中的类似术语有关。《证券交易法》第13(b)(7)款把“合理保证”和“适当详细”定义为:“这样一种详细水平和保证程度,它使谨慎的官员在处理自己的事务时感到满

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合同

第13部分 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一一合同 13 . 1岗位责任与授权批准制度 13 . 1. 1 合同岗位责任制度 内控制度编号 制度受控状态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对合同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合同的拟定、审批与执行分开,并互相制约与监督,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中与合同管理有关的岗位及职责权限的设置。 第2章 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 第3条合同业务岗位的设置 合同业务岗位至少应该包括法务部经理、各部门负责人、法律顾问、业务经办人员、财物人员、合同 协议档案管理员及印章管理人员七个岗位。 第4条各岗位的主要职责 1 ?法务部经理的主要职责 (1 )审核公司合同管理制度。 (2 )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 (3) 审核公司格式合同和各部门合同文本。 (4) 审核公司合同台账和有关合同纠纷的法律诉讼文件。 2 ?各部门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1 )协助拟定主营业务格式合同。 (2 )监督本部门合同的签订及履行情况。 (3)负责超出业务经办人员权限的合同谈判。 内控制度名称 合同岗位责任制度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生效日期

第5条不相容岗位的职责 1.合同的拟定与审批。 2?合同的审批与执行。 第6条合同业务人员的基本要求 1?对外合同的签订应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人签章。 2?合同签订时,必须要加盖单位印章或合同专用章才能生效。 3?法定代表人也可以由公司章程等文件规定能够代表公司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4章附则 第7条本制度由财务部会同公司其他有关部门解释。 第8条本制度自年月日起实施。 13 . 1 . 2 合同订立权限分级授予制度

13 . 2合同编审管控规范 13 . 2 . 1 合同风险防范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上 一、内部控制概念 二、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 三、内控的内容 四、内控建设方法 第一节内控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2009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时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合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一)控制 什么是内控思想?过去强调的是牵制,比如,会计不能兼任出纳。过去强调的是会计控制。 现在,不是会计控制,而是风险为导向的控制,强调的是企业的管理层角度的管理控制,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管理 1.企业方面 作为股东投资者,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而作为投资者,要求投资获得收益,终极目的就是获得利润。因此在加强企业管理和运作中,会在方方面面有内控的思想的覆盖和渗透。 内部控制不是牵制,不是会计内控。 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可以遵守规章制度。 内控是一种管理,是对风险的管理。 风险无处不再,国际风险,国家风险,政府风险,企业风险,家庭个人风险,无处不在。 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可能来自业务经营、合规、运营或财务方面,内部控制应当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辅助条件,使企业有能力对最爱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作出反应。 2.事业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五是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六项工作 在基本规范发布会暨首届企业内部控制高层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和若干配套指引的公开征求意见,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审计准则正式颁布和顺利实施之后,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和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财政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着力抓好基本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他强调,下一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抓好实施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实施成本,稳步扩大基本规范实施范围; 二是着力加强宣传培训,为贯彻实施基本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是着力健全内控规范体系,逐步建立一套以基本规范为统领,以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和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等配套办法为补充的内控标准体系,并不断完善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的内控实施体系; 四是着力巩固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高质量的内控标准体系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五是着力推进内控国际趋同,通过促成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与国际内部控制框架的趋同乃至等效,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积极支持; 六是着力发挥体系联动效应,研究分析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控规范、会计教育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加强财务报告的编制、对外提供、分析利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管理,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和要求,落实责任制,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防范财务报告风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财务报告,是指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第三条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 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 (二)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 (三) 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第四条公司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对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和要求,落实责任制,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 第五条公司编制和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不得含有虚假的信息或者隐瞒重要事实。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保证提供的财务报告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应由具有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第七条公司财务总监负责组织领导报告的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等相关工作。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财务报告编制和分析报告编写工作,公司内部各部门应当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编制财务报告所需的信息,并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第八条财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财务报告。年度、半年度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