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医】临床检验免疫学

【重医】临床检验免疫学

【重医】临床检验免疫学
【重医】临床检验免疫学

临床检验免疫学

一.绪论

免疫学教学内容

1.基础免疫学(Basic immunology)

相关内容: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HLA、免疫系统、免疫应答。以免疫应答为中心。

2.临床免疫学(Clinical immunology)

1)抗感染免疫(Infection immunology)

2)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3)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4)肿瘤免疫(Tumor immunology)

5)移植免疫(Transplantation immunology)

3.免疫学实验技术(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即:免疫学检验,根据免疫学基本理论建立起来的试验方法

二.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是抗原和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这种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它既可以发生在体内,也可以发生在体外。

发生在体内的抗原抗体反应,是机体体液免疫效应的表现方式,具有溶菌、杀菌、中和毒素及调理吞噬的作用。

发生在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根据抗原的物理性状(可溶性Ag或颗粒性Ag)及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可分为:沉淀反应、凝集反应、中和试验及补体参与的反应等

由于抗体都来自于血清,因此,我们将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又称为血清学反应。

本章讲的抗原抗体反应就是指发生在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1.Ag、Ab能特异性结合(内因):

Ag、Ab能特异性结合,是由于Ag表位(抗原决定簇)和Ab V区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二者在空间结构上是严格互补的。

2.Ag、Ab结合的动力(外因):

静电引力(又称库仑引力):它是指抗原和抗体分子上带有相反电荷-NH3+或-COOˉ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例如Ab分子上赖氨酸离解层中含有-NH3+,Ag分子上天门冬氨酸离后含有-COOˉ,这两者之间就可相互吸引而产生静电引力。

该力的大小与两个电荷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近,静电引力就越强。

范得华力(又称电子云力):该力是原子与原子、分子与分子间所具有的一种吸引力。当Ag、Ab两分子外层轨道上的电子相互作用时,电子云由于偶极摆动而产生吸引力,从而促使Ag、Ab的结合。该力大小小于静电引力。

氢键:该力是由于分子中的H原子和电负性较大的O、N、S原子间的相互吸引而形成的。Ag(-NH2、-COOH 、-OH 、-SH)、Ab (-NH2、-COOH 、-OH 、-SH)可形成氢键桥梁,促使Ag、Ab的结合。

氢键对于维持生物大分子(AgAb)的形态和结构有重要作用。它的大小大于范得华力。

疏水作用力:Ab是蛋白质,Ag少数是多糖,多数也是蛋白质,那么它们就是胶体物质,在水溶液中就带有-NH3+或-COOˉ极性基团,从而带上正电或负电,成为亲水胶体。当Ag表位和Ab Fab段相互靠近时,亲水层消失,排斥掉两者间的H2O分子,促进Ag、Ab的结合。疏水作用力在整个Ag、Ab反应中提供的作用最大。

在高浓度电解质(如NaCl等)存在的条件下,NaCl可先与Ab分子结合(在Ab未与Ag相遇时),排斥H2O分子,从而使Ab蛋白质优先沉降,称为盐析现象

由于抗原抗体反应不含有共价键,因此抗原抗体反应不为化学反应,不产生新的物质。

Ag+Ab →AgAb

抗原抗体反应特点

1.特异性:

Ag、Ab的结合实质上是抗原表位和抗体可变区之间的结合。Ab 可变区可形成一个平穴槽,Ag则楔状嵌入,由于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上的互补,使得它们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这种结合如同钥匙与锁的关系,一把钥匙只能开相应的一把锁.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交叉反应并没有违背Ag、Ab特异性结合的原则,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不同抗原之间存在共同Ag表位。交叉反应的意义:

1. 帮助免疫学诊断:eg 外斐氏反应等:用变形杆菌OX19、OX2、OXk作抗原查血清抗体,诊断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感染所致)

2.可造成免疫病理损害:eg 链球菌感染后易导致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为链球菌与人体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Ag表位所致。

2.比例性:

Ag、Ab的结合并不是在任何比例下都进行得充分、完全的。要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反应(如沉淀、凝集现象等),就涉及到最适比例问题。

以沉淀反应为例:在一排试管中加入等量的Ab,然后依次向各管加入递增量的可溶性Ag,根据形成的沉淀物及抗原抗体比例可见:(图)

①:Ab过剩区,又称前带,此时,上清液中Ab过剩,大多出现的是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

②:Ag过剩区,又称后带,此时,上清液中Ag过剩,大多出现的也是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

③:是Ag、Ab合适比例范围,又称等价带。在这一带中,Ag、Ab反应充分,形成的沉淀物快而多;其中有一管Ag、Ab反应速度最快、形成的沉淀物最多,上清液中几乎没有游离的Ag或Ab存在。这时候,抗原抗体之间的比例称为最适比(顶点处)。

利用沉淀反应对不同来源的抗血清比较后,发现抗体根据等价带范围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R型抗体:它以家兔免疫血清为代表,具有较宽的抗原抗体合适比例范围,只有在Ag过剩时,才出现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大多数小动物的免疫血清属于该类型。

②H型抗体:它以马免疫血清为代表,抗原抗体合适比例范围较窄,在Ag、Ab过剩时,都可出现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人和多数大动物的免疫血清属于该类型。

3.可逆性:

Ag、Ab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是可逆的:Ag+Ab →AgAb,其主要原因为Ag、Ab结合是非共价键结合,不为化学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自身因素:

1.Ag:与Ag的理化性质、抗原表位的数目及种类有关;

2. Ab:与Ab的来源有关:是R型抗体或H型抗体;与Ab的特异性、亲合性有关;与Ab的浓度有关。外界环境条件:

1.电解质:一般实验室所用电解质都是生理盐水(0.9% NaCl),浓度不能过高。浓度过高,会使Ab蛋白质优先沉淀而出现盐析现象。

2.PH:一般为PH 6-8,当PH<3时,可出现颗粒性的非特异性凝集,称酸凝集;当PH过高,可造成碱变性。3.温度:抗原抗体反应的常用温度为37°C。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分5大类型:

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参与的溶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免疫标记技术。

思考题:

1.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2.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因素

4.抗原抗体反应分哪些种类?

5.什么是交叉反应,有无特异性,为什么?在临床工作中有何意义?

三.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概念: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存在,两者比例恰当时,可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

Ag 沉淀原Ab 沉淀素(precipitin)

实验中为使抗原抗体比例(数量)恰当,应稀释Ag

颗粒性抗原:光镜下可见,肉眼观呈浑浊悬液,如细菌、RBC等。---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光镜无形态,肉眼观呈澄清透明,如血清蛋白溶液、多糖抗原等。---沉淀反应

分类:

液相沉淀:絮状沉淀试验、环状沉淀试验、免疫比浊测定法

凝胶扩散: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等

凝胶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等

一.液相沉淀反应

(一)絮状沉淀试验(flocculation):抗原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出现絮状/块状沉淀。既可在试管内进行,也可在玻片上进行。

用于:玻片法常用于定性测定试管法:半定量测定

在沉淀反应前,应测试抗原、抗体最佳稀释度,一般采用方阵滴定法。

(二)环状沉淀反应

方法:在环沉管(0.233cm)中进行。先加抗体,后加抗原。静置30分钟后观察在Ag、Ab交界处是否有白色沉淀环,若有,为阳性)。

用途:多用于测抗原(法医学上血迹鉴定等)

(三)免疫浊度法(immunoturbidimetry)

原理:免疫比浊实验是在一定量的Ab中加入递增量的Ag ,反应一段时间后,形成可溶性AgAb复合物,此复合物在PEG作用下,自液相析出,形成微粒,使检测浊度发生改变,用浊度计检测相应浊度,浊度高低与复合物含量成正比。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浊度推算样品中Ag含量。

1. 免疫透射浊度测定法

原理:缓冲液中,先加入已知过量Ab,然后加入待测Ag,AgAb复合物的量随Ag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亦随之增加,与一系列标准品对照,即可算出未知Ag含量。

优点:

该法操作方便、检测快速。临床上多用于检测IgG、IgA、IgM、C3、C反应蛋白(CRP)等。

缺点:

反应时间长,加促聚剂PEG。所需Ag /Ab量大。

2. 免疫胶乳浊度测定法

原理:将已知Ab吸附在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粒上,当遇到相应Ag时,使胶乳颗粒发生凝集,减少透光度。透光度减少程度与胶乳凝聚成正比,当然也与Ag量成正比。

本法不易选择适用的乳胶,同时Ab与胶乳结合也困难。

二.凝胶扩散(agar immunodiffusion)

在凝胶中进行的沉淀反应

凝胶扩散试验: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电解质存在下,在琼脂基质中扩散,当两者相遇,比例恰当时结合,可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线。

(一)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简称双扩double immunodiffusion)

方法:制琼脂板(3ml 1.5%NS琼脂)

打孔(双孔型/三角孔型/梅花孔型)

加样(平孔沿加满)

扩散(37C、24 h观察结果)

优点:简单、易行,用途广

用途:

1.已知Ag或Ab测未知Ab或Ag:双孔型

2.抗原性质分析:三角孔型

3.测Ag有效稀释度:梅花孔型

缺点:敏感性低、出结果慢、只定性,不能定量

(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简称单扩single immunodiffusion)

方法:已知Ab+琼脂制板、打孔------在琼脂板小孔中加梯度Ag------Ag向四周扩散形成沉淀环------Ag浓度与沉淀环直径呈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并计算出待测标本含量

用途:定量测定,如测IgG、IgA、IgM、C3等含量

三. 凝胶免疫电泳(agar gel immunoelectrophoresis)

在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

电泳技术:带电胶体颗粒在电场中向相反电极泳动,利用电泳现象研究某些化学组分的分离技术。

免疫电泳技术的优点:

1.加快反应速度

2.规定了抗原、抗体扩散方向,提高反应敏感性

3.可将某些带电性不同的组分分开,再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影响电泳的因素:

1.与溶液的pH有关:常用pH8~9,蛋白质带负电

2.与溶液离子强度有关:愈高,泳动慢,一般0.02~0.2M

3.与电场强度有关:愈高,愈快,一般4~6v/cm(琼脂长),约40v左右

4.电渗作用的影响

电渗作用:电场中液体对于一固体的固定相对移动的现象。电渗方向与电泳方向相反。

(一)对流免疫电泳(counter-immunoelectrophoresis)

原理:定向加速的免疫双扩(双扩+电场,使抗原、抗体相对泳动)

方法:抗原、抗体分别在琼脂板上不同孔内,抗原在负极端,抗体在正极端,电泳。

电压:4~6v/cm(琼脂长度)

电泳时间:45分钟~1小时

优点、用途:耗时短,反应敏感性强。用于HBsAg、AFP等检测

(二)火箭免疫电泳(rocket immunoelectrophoresis)

原理:单扩+电场,为定量试验

方法:已知Ab+琼脂混合,制板------在玻板一端打孔、加梯度Ag------电泳------根据所知样品梯度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查出待测样品含量

优点与用途:与单扩相同,已知Ab定量测Ag,但出结果快。

(三)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

多用于分析复杂抗原组分

原理:Ag区带电泳+双扩结合

方法:

1.Ag电泳分出区带

2.Ag、Ab免疫双扩

用途:常用于分析复杂Ag的组分。(如人全血清组分的分析)

优点:用样品量小、特异性高、分辨力强

缺点:由于复杂抗原中各成分含量差异大,不能全部显出,敏感性不高。

用途:分析复杂抗原组分;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测定

思考题:

1.双扩、单扩、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实验的原理,方法,用途。

2.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哪些?

四.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概念: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悬液加入相应抗体,在电解质存在下,两者特异性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聚块。

凝集反应应稀释抗体。

Ag 凝集原agglutinogen

Ab 凝集素agglutinin

分类:

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or passive agglutination

一.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

细菌、螺旋体、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抗原是细胞表面结构)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直接凝集反应分类:

(一)玻片法: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玻片凝集试验(定性试验):

于玻片上先加已知抗体,再加入待测物(未知抗原),混匀。如发生凝聚,说明待测物中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

用途:ABO血型鉴定、菌种鉴定

(二)试管法: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的效价,属半定量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方法:1~9号试管分别加不同稀释度待检血清(容量相同,Ab),10号加NS(对照),各管再加定量(浓度、容量一样)的Ag。

结果:以出现明显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即可以判为++者)作为该血清(Ab)的凝集效价。

举例:

1.肥达氏反应(Widal test)

2.外斐氏试验(Weil-Felix test)

二.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or passive agglutination)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在某种载体(carrier)微球上,使之成为颗粒性抗原或抗体,然后再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出现载体微球的凝集现象。

(一)载体要求与种类

要求:不干预免疫反应、颗粒大小均匀

常用载体种类:红细胞(绵羊、家兔、人O 型)、活性炭粒、硅酸铝颗粒、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致敏微粒或致敏颗粒:吸附有抗原或抗体的载体颗粒

间接凝集试验命名:根据载体不同而命名。

血凝试验(以RBC为载体)

乳胶凝集试验(以胶乳颗粒为载体)

(二)间接凝集试验的分类:

1.(正向)间接(血、胶乳)凝集试验

原理:将已知的可溶性抗原吸附于颗粒性载体上,检测未知抗体。

2.反向间接(血、胶乳)凝集试验

原理:将已知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体上,检测未知抗原。

如:反向间接血凝检测HBsAg 、AFP等

3.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原理:待测样本(可溶性Ag?)+已知Ab →+已知致敏Ag颗粒(已成为颗粒性Ag)→观察是否有凝集现象。

不凝集为阳性,凝集为阴性。

如:用胶乳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尿液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4.协同凝集试验(coagglutination)

原理:实质为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 A, SPA)能非特异地与IgG的Fc段结合,当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IgG 的Fab段与抗原结合,出现金葡菌的凝集现象(属特殊间接凝集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实际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可用于多种抗原的检测

沉淀试验与凝集试验的比较

沉淀试验凝集试验

抗原性质可溶性Ag 颗粒性Ag

稀释对象抗原抗体

结果现象沉淀现象凝集现象

敏感性低高

思考题:

1.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区别

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的原理及实例

3.协同凝集试验的原理

4.比较沉淀试验和凝集试验的异同

五.免疫标记技术

用可以微量检测的标记物(示踪物质)标记抗原或抗体,作为试剂,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反应后,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标记物,从而推断所测抗体或抗原有无及量的多少。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技术(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标记技术(示踪物标记:灵敏性)

常用标记物:荧光素、酶、同位素、胶体金、可发光化学物质。

试验命名:根据标记物命名。如: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等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logical fluorescent technique,IF)

原理:用荧光素标记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通过检测荧光,确定标本中有无待测的抗体或抗原。

免疫荧光技术分类: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定性)

免疫荧光测定技术(定量)

一.荧光、荧光素及荧光显微镜

(一)荧光

一种光照射某种物质时,该物质可发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称为荧光。照射光:可见光、紫外光(二)荧光素

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可作为染料。

常用荧光素:

1.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可发出黄绿色荧光

2.四乙基罗丹明(RB200):发出橘红色荧光

3.藻红蛋白(PE):发出橙色荧光

(三)荧光显微镜

1.结构:主要组成

A.白炽光源(超高压汞灯):发射紫外光或兰紫光;

B.两组滤光板:激发滤板(选择合适的激发光谱);抑制滤板(抑制紫外光或兰紫光进入视野,只允许荧光通过。

C.显微镜:普通的光学显微镜。

光路程序:

白炽光源——发射紫外光or兰紫光——激发滤板——紫外光——被检物(荧光染色标本)——紫外光+荧光——抑制滤板——荧光(显微镜下可见)

荧光显微镜据光源路径分类:

透射式(光源从下面经聚光器会聚后到达样品,适用于观察对光可透的标本)

落射式(光源从上面到达样品,经标本反射进入物镜。适用于观察透明度不好的标本及各种活性组织等)2.使用注意事项:

染色后立即检查(荧光易猝灭)

准备好后开启白炽光源,不能随时启灭。打开后15分钟才能关闭

每次使用2小时

保持室内通风

3.荧光素可以标记(染色)抗原,也可以标记抗体,一般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均标记抗体

二.免疫荧光显微技术

(一)荧光抗体的制备:

纯化的一定量抗体------加一定量FITC(搅拌使结合)------去除游离荧光素------测抗体效价、测荧光素

与蛋白质(Ab)结合比(F/P)------小量分装保存备用

(二)片子的制作:

1.常做切片、涂片、印片,要求薄、均匀,并与玻片充分固定。固定后不能被洗脱。

2.注意保持抗原完整性

3.不同材料固定方法不同(无水已醇、丙醇、聚甲醛等)

(三)荧光抗体染色法

1.直接法

待测标本固定(Ag?)+ Ab---洗涤---AgAb

特点:快、直接、干扰因素少。

用于检测抗原。

每检测一种抗原需标记相应的荧光抗体,较麻烦

2.间接法

分两步:

第一步:荧光素标记抗抗体(如荧光标记的羊抗人IgG);

第二步:已知Ag固定+待测标本(Ab?)——洗涤,+荧光标记的抗抗体——洗涤,荧光显微镜镜检间接法用得最多

优点:制备一种荧光标记二抗(抗抗体)可用于多种Ab检测。

灵敏度高

3.补体法:

第一步:荧光素标记抗补体;

第二步:已知Ag固定+待测标本(Ab?)+补体——洗涤,+荧光标记的抗补体——洗涤,荧光显微镜镜检

特点:灵敏度高,制备一种荧光抗补体用于多种检测

干扰因素多,补体不稳定,易失活,

该法少用

4.双标记法

用两种荧光素(FITC、罗丹明)分别标记针对同一Ag上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对同一标本染色,当Ag 有两种相应抗原表位存在时,可同时见到黄绿和橙红两种荧光。

(四)免疫荧光显微技术优缺点

优点:

1.特异性、敏感性高

2.快速

3.可定位

4.既可测Ag又可测Ab

缺点:

1.需要荧光显微镜

2.存在非特异荧光干扰(产生原因:自发、抗体不纯、交叉反应、技术问题)

3.定性测定、判断结果不客观

4.制备的片子难以长期保存(荧光猝灭)

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液相检测)

原理:用铕(Eu)等具有较长荧光寿命的稀土金属作荧光标记物来标记Ab或Ag ,从而检测待测标本中相应Ag或Ab的新技术。

其特点是:利用时间分辨荧光仪延缓检测时间,排除非特异性干扰荧光。

灵敏度可达0.2 ~1 ng/ml。

思考题:

1.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

2.免疫荧光技术中最常用的荧光素是什么?

3.免疫荧光显微染色的各种方法及优缺点?

4.免疫荧光显微技术的优缺点?

5.荧光显微镜的光源分几种?

六.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e technique)

概述:70年代初在免疫荧光技术基础上建立。较IF、RIA(radioimmunoassay)更优越,具有敏感、安全、稳定、易观察结果等优点。

原理:利用酶标记Ag或Ab后不改变Ag、Ab反应特异性,同时又不影响酶的活性,结合在AgAb上的酶催化底物,生成有色产物,根据产物颜色深浅推测出待测物中相应物质(Ab、Ag)有无及含量多少。

Ag + AbE---AgAbE+底物---呈色反应

免疫酶技术具有:

特异性—Ag、Ab反应

敏感性—酶的高效催化作用

两种方法:

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免疫组化)

酶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常用的酶:

(一)选择酶的要求

1.自然界存在广,易获得

2.易纯化、性稳、活力高

3.形成的酶结合物稳定,并保留酶、抗体或抗原的活性

4.底物来源方便并易保存

5.反应后有色产物能快速测定

6.酶分子量不能太大,太大不易进入组织细胞内,影响组化染色定位

(二)常用的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一种铁卟啉蛋白质,分子量4.4万,能进入细胞内。酶活性强,酶结合物可长期保存。最适pH为5.5左右。选用时注意酶纯度和活性

纯度:RZ表示,反映酶含量与蛋白含量之比,最好要RZ值为3.0左右

活性:每1mg酶中所具有的活性单位,应大于250u/mg

HRP的底物:邻苯二胺(OPD),四甲基联苯胺(TMB)------反应体系中作为供氢体

DH2+H2O2------D+2H2O

供氢体受氢体HRP 有色产物

OPD特点:

有色产物为黄色

空白对照接近无色

敏感度高,有致癌作用

TMB特点:

有色产物为蓝色

无致癌作用

底物系统(包括供氢体、受氢体)临用时配,配后避光保存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一.原理:将酶分子与Ab或Ag连接成一酶结合物(酶标记物),当它与固相载体中相应Ag或Ab相遇,形成酶标记的AgAb复合物,加入底物,酶催化底物,生成有色产物,根据颜色深浅可测出溶液中Ag或Ab 的量。

固相载体:聚苯乙烯

实验中所需酶标抗体的制备方法同荧光抗体制备:纯化后的抗体+酶------透析去除游离酶------测定酶标抗体工作浓度

试验中有关术语及试剂:

包被(coat):将Ag或Ab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过程,又称固相化或吸附。包被后,不能被洗脱。包被缓冲液:PH9.6 CB

洗涤(wash):PH7.2-7.4 PBS

酶结合物: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

终止液:2M H2SO4

OPD:HRP催化后其有色产物为黄色,H2SO4终止后变为橙色(棕色)

TMB:HRP催化后其有色产物为蓝色,H2SO4终止后变为黄色

二.方法类型和操作步骤

(一)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步骤:包被已知Ab------洗涤------加待测标本(测Ag?)------洗涤------加酶标Ab------洗涤------加底物-----加终止液------观察结果

特点:该法主要用于检测抗原

包被的抗体与酶标抗体属同一种类抗体

每检测一种抗原就需制备相应的酶标抗体,较麻烦

(二)间接法测抗体

步骤:包被已知Ag+待测标本(测Ab?)——反应一段时间后,洗涤——加酶标抗抗体(酶标羊抗人IgG)——洗涤——加底物——加终止液,观察结果。

特点:该法主要用于测抗体

酶标记一种抗抗体可以用于多种抗体的检测

间接法测抗原:包被抗体------加标本(抗原)------加抗体------加酶标抗抗体

(三)双位点一步法

步骤:包被抗体A+待测标本+酶标抗体B——洗涤,+底物——终止液,观察结果(检测Ag,Ag至少含A、B两个抗原表位)

特点:该法是一次性加入标本和酶标抗体,试验程序简单,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

用于检测Ag , 且Ag是具有至少2种抗原表位的多价抗原

反应系统中固相Ab与酶标Ab的量相对于待测Ag是过量的,因此复合物的形成量与待测Ag含量成正比(在方法可检测范围内)

(四)竞争法

步骤:

待测管:已知Ab包被+待测标本(Ag?)——洗涤,+酶标Ag——洗涤,+底物——显色

(五)应用亲和素和生物素的ELISA

亲和素(avidin):糖蛋白,一分子由四个亚基组成,每一亚基可以与一分子生物素结合

生物素(biotin):维生素H,可与蛋白质、糖类、酶类等结合,与亲和素特异结合后极稳定

三.ELISA结果的判定

(一)肉眼判定

与阳性、阴性对照颜色比较:

1.若待检孔显色深于或等于阳性对照孔则判定为阳性;

2.若待检孔显色介于阴性对照孔和阳性对照孔之间则判定为弱阳性。

3.若待检孔显色浅于阴性对照则判定为阴性;

(二)酶标光度仪检测A492值(吸光率):比色法

1.与阳性、阴性对照测定值比较

2.P/N比值:大于2.0为阳性,小于2.0为阴性

P: positive(待测吸光度值)N: negative

四.ELISA试验的影响因素

(一)固相载体

常用固相载体材料:聚苯乙烯。其特点为吸附Ag或Ab的能力强,一但吸附后,不能被洗脱。

固相载体:酶标板可分软、硬板。一次性使用,不可回收

酶标板要求:吸附性能好、空白值低、透明度高

板批间、孔间性能相近

(二)抗原、抗体

Ag:需纯化

Ab:需效价高、亲和力强、纯化

(三)试验条件

1.包被:一般用pH 9.6 CB(carbonate buffer),0.05M, 有利于蛋白质吸附

包被浓度:0.1~100ug/ml,一般常用10ug/ml

包被时间、温度:4 ℃过夜或37 ℃1-3h

包被量:100ul

封闭:用0.1~5% 牛血清白蛋白缓冲液浸泡0.5小时

2.抗原抗体反应的条件

(1)微碱性有利于抗原抗体结合,故用pH 7.4 PBS(phosphate buffer saline)洗涤

(2)去污剂有利于AgAb形成,洗液中加0.05% Tween-20

(3)Ag、Ab反应时间、温度:一般37℃、30~40min

3.洗涤:采用PH7.2-7.4PBS洗涤,规一化,每次浸泡1~2min,拍干,共洗涤3~4次

4.酶促反应条件:

温度:37℃时间:10min pH:5.5 底物量:一致

5.排除干扰:多设对照

ELISA试验应设对照:

应设对照操作应得结果

阳性对照同标本一样颜色深

阴性对照同标本一样颜色浅or无色

酶结合物对照加酶步加入无色

底物对照加底物步加入无色

空白对照只加终止液无色

(以间接法为例,每孔均已包被Ag)

血清100ul 酶标二抗100ul 底物100ul 终止液100ul 待测标本待测血清+ + +

阳性对照阳性血清+ + +

阴性对照阴性血清+ + +

酶结合物对照PBS100ul + + +

底物对照PBS100ul PBS100ul + +

空白对照PBS100ul PBS100ul PBS100ul + 五.ELISA试验优缺点

优点:1.既可测抗原又可测抗体

2.微量、定性、定量

3.特异性、敏感性高

4.操作简单,可不用特殊仪器

缺点:1.影响因素多,多方把关

2.偶有假阳性、假阴性

六.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一)斑点-ELISA

特点:1.固相载体为硝酸纤维素膜

2.酶促反应后在膜上形成有色沉淀物

(二)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test,IBT)

七.应用(包括所有标记技术)

(一)病原体的诊断及研究

1.病毒、细菌等传染病的诊断(测抗原或抗体)

2.病毒、细菌表面抗原的研究

(二)某些疾病的诊断

1.某些微量物质有关疾病的诊断

2.肿瘤的诊断及定位

3.自身抗体检测协助自身免疫病诊断

4.寄生虫疾病的诊断等

(三)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T、B 细胞的发生、演化、表面抗原改变等的研究

(四)微量物质的检测

体内:微量蛋白质、激素、酶等抗原;药物、糖等半抗原

工农业:微生物、微量物质等

思考题:

1.ELISA 的原理、方法(以间接法测抗体和双抗夹心法为例)及影响因素。

2. ELISA试验应设哪些对照,为什么?

3.判断ELISA试验结果的方法。

发光免疫技术

发光免疫技术是将发光系统与免疫反应相结合,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一.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hemiluminescent enzyme munoassay,CLEIA)

试验前部分与ELISA一样,改变所加底物,使产物能发光,用仪器检测发光强度,判断结果。如酶是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常用底物是鲁米诺或其衍生物。

二.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测定(chemiluminescent munoassay,CLIA)

是用化学发光剂作为标记物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测定方法。

金免疫技术

采用胶体金作为标记物

胶体金又称金溶胶,是金盐(氯金酸)被还原(还原剂:柠檬酸钠)成原子金后形成的金颗粒悬液

胶体金的特性:

1.胶体金性质:颗粒稳定均匀,分散悬浮,1~100nm

2.呈色性:颜色与颗粒大小有关

2~5nm:橙黄色10~20nm:酒红色30~80nm:紫红色

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

原理:采用胶体金标记抗体,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使抗原抗体反应和洗涤在同一渗滤膜上,反应后根据在膜中央形成的红色斑点(胶体金聚集)有无来判断结果。

技术类型:双抗体夹心法(测Ag);间接法(测Ab)

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dot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DICA)

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利用微孔膜毛细管作用,使膜一端的液体慢慢向另一端渗移,犹如层析。

HCG金标试纸:带条中均匀含有胶体金标记的鼠抗人HCG单抗

尿中HCG与金标记的鼠抗人HCG单抗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随层析作用向上移动,至检测线与鼠抗人HCG 抗体结合而聚集显色。

在检测线未结合的金标记鼠抗人HCG单抗(IgG)随着尿液上行,到达质控线与羊抗鼠IgG(二抗)结合而显色,作为质控对照。

思考题:

1.发光免疫技术、金免疫技术的原理

2.用金标记免疫法(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检测HCG的原理

七.免疫血清的制备

一.概述:

1.免疫血清:含有某种抗体的血清。它是免疫化学和细胞免疫的主要试剂,其质量的好坏由Ab的效价、特异性决定。

2.来源:由Ag免疫动物而来。Ag可以是纯Ag(如白蛋白),也可以是复杂Ag(如人全血清)

二.免疫血清的制备:

(一)动物的选择:

1.常用动物:哺乳类较多:马、羊、猪、猴、兔、豚鼠等;禽类:鸡

2.选择原则:

免疫的Ag与动物的种类要求越远越好(即免疫原性好);

与免疫血清的量有关:所需量大,用马、羊、猴等大动物;所需量小,用兔、豚鼠等小动物;

动物的个体状态:雄性、适龄、健康、无感染;

其它:根据实验的特殊要求。

(二)抗原的条件:

具有良好的抗原决定簇(表位):易被LC识别而产生Ab;

具有可靠的纯度;

具有足够大的分子量及相对复杂的空间结构;

注射量:严格掌握,宁可小,一般用25μg/kg动物;量大可出现免疫抑制

(三)佐剂的应用:

佐剂(adjuvant):同Ag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Ag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多用于可溶性Ag,颗粒性Ag一般不用佐剂。

使用佐剂的目的:增加Ag的免疫原性,从而提高抗血清的效价

佐剂的种类:

1.福氏不完全佐剂(FIA):

组成:羊毛脂+石腊油,二者比例为4:1

FIA的制备:将Ag溶液逐滴加入羊毛脂和石腊油中,不断研磨,使Ag溶液均匀混于佐剂中,形成“油包水”乳剂, “水包油”不行。

要形成“油包水”乳剂的原因为:

延缓Ag在体内的破坏和消失,并缓慢释放Ag;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

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2.福氏完全佐剂(FCA):

组成:羊毛脂+石腊油+卡介苗

免疫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加强了免疫反应,并使免疫反应发生质的改变。

表现:促进、诱发Ag产生强大、持久的细胞免疫反应;

促使机体合成新的Ig种类

FCA特点:

卡介苗同Ag一起加到羊毛脂和石腊油中,几滴即可;

免疫效果好;

注射局部易形成肉芽肿,溃烂,但对Ab生成无危害。

3.另外还有明矾佐剂、氢氧化铝佐剂等非免疫原性佐剂

4.细胞因子佐剂:与Ag合用可以有效地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反应。如IL-2、IFN-γ、IL-1等(四)免疫程序及采血:

1.注射途径:静脉、皮内、皮下、淋巴结、腹腔。采用一种途径多点注射

可溶性Ag:常选用皮内或皮下(皮内易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对产生Ab有利)

颗粒性Ag:常选用静脉或腹腔

若Ag量少,可直接注射淋巴结

2.注射间隔及次数:

单次注射:Ab生成慢、持续时间短、效价低,但特异性好;

再次注射:注射2次,Ab效价上升快,持续时间长;

间隔一定时间多次注射:Ab效价高、生成时间长,但特异性差。间隔时间一般为7-10天

一般采用后两种注射方法

3.注射量:蛋白质Ag一般注射1-4mg/次,注射量过大易形成免疫耐受

4.制定免疫程序

5.试血和放血:

试血:末次Ag注射后,测定血清中Ab的效价,叫试血。

若Ab达到所需效价,即可放血。若未达到,继续追加免疫Ag一次。

试血:可溶性Ag:用双扩(梅花孔型);颗粒性Ag:用直接凝集试验(试管法)

放血:直接颈动脉放血或直接心脏穿刺抽血。然后分离出血清,即可得到Ab

测抗体效价:双扩梅花孔型

试管凝集试验:

方法:1~9号试管分别加不同稀释度待检血清(容量相同,Ab),10号加NS(对照),各管再加定量(浓度、容量一样)的Ag。

Ab效价判定:以出现明显凝集现象的(记为:++ 凝集)抗体最高稀释度作为该抗体的效价。又称滴度Titer) 6.鉴定

Ab效价的鉴定:

可溶性Ag用双扩法(梅花孔型);

颗粒性Ag用直接凝集试验(试管法)

Ab特异性的鉴定:双扩法(双孔型)

方法:在琼脂上打两排孔,左边一侧一孔加粗Ag(Ag粗提物),一孔加纯Ag(特异性Ag),右边一侧两孔分别加免疫血清,放37oC、24h。

结果:若抗血清与粗Ag及纯Ag之间皆出现一条沉淀线,且两条线融合,则说明动物已产生单价特异

性Ab;若与纯Ag出现1条线,与粗Ag出现多条线,则说明血清中有杂Ab。

Ab纯度的鉴定: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若出现多条电泳带,即提示免疫血清中有杂蛋白,需进一步分离、纯化

7.保存:

小包装低温保存:将血清分成小包装-20oC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可保存5年,效价不下降;

冰冻干燥保存:用冰冻干燥器使免疫血清形成冻干粉,可保存5-10年;

4oC加防腐剂保存:可保存半年。如石炭酸、叠氮兰、硫柳汞等防腐剂

1.免疫血清制备的主要程序。

2.佐剂概念、作用机理、福氏不完全/完全佐剂的组成。

八.免疫球蛋白的分离提纯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immunoglobulin)

目的:有利于标记

减少非特异性反应

有利于Ig定量

一. 盐析法

(一)原理: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中蛋白质会脱水,降低带电电势,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分子间相互凝聚而沉淀(盐析作用)。

不同蛋白质盐析所需中性盐的浓度不同,故可分离不同蛋白质。

分离蛋白质所用硫酸胺的浓度:

纤维蛋白原20%饱和度

γ球蛋白、部分β、α球蛋白33%饱和度

白蛋白>50%饱和度

(二)常用的中性盐:硫酸胺

硫酸胺盐析的优点:

溶解度大(饱和700~800g/1000ml)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蛋白质不易变性

操作简便

缺点:

需除去NH4+,透析时间长

含氮,干扰蛋白质定量

不纯的硫酸胺含有金属,可与蛋白质结合,因此硫酸胺需用分析纯试剂

(三)方法:

1.配制饱和硫酸胺溶液

2.加入稀释血清

3.透析去除NH4+(奈氏试剂检测)

注意:

pH:硫酸胺pH应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才易形成沉淀(Ig的pI=7.3~8.2,pH应7.7左右)

蛋白质浓度:2.5~3%为宜,所以血清要稀释

温度:室温即可(除特殊要求者)

二.离子交换层析法

原理:利用不同的蛋白质在缓冲溶液中所带电荷不同,与某一载体上的具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基团进行吸附,然后进行解脱,达到纯化蛋白质目的。

常用载体是纤维素(DEAE)

例如在PH6.5的醋酸缓冲液中,侵泡DEAE,使DEAE带正电,因此它能吸附带负电的Alb、α、β球蛋白(其PI均<6,PH6.5>PI,带负电),仅γ球蛋白PI为7.3,带正电(PH6.5

方法:

1.用酸处理载体二乙氨乙基纤维素(DEAE),使其带正电荷

2.装柱

3.加入蛋白质溶液,过柱时带负电的蛋白质吸附于载体上,带正电的蛋白质流出

4.然后用碱性溶液洗脱

三. 凝胶过滤法

原理:凝胶颗粒是网格状结构,当分子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通过凝胶柱时,分子大的先下来,分子小的则嵌入凝胶颗粒的网状结构中后下来,从而将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即为分子筛的作用。

常用凝胶:

葡聚糖凝胶Sephadex、聚丙烯酰胺凝胶Sephacryl、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常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的型号:G10、25、50、75、100、150、200

蛋白质孔径愈小,选用型号愈小

不同型号分离蛋白质大小不同,分离Ig多用G150

方法:

1.用缓冲液浸泡凝胶干粉,使其充分膨胀

2.装柱

3.蛋白质溶液过柱,收集过柱后的蛋白质溶液,一般5ml/小时

凝胶过滤分离的优点:

1.使用单一缓冲液,不需梯度洗脱

2.用后凝胶不需要再生,可连续使用

3.重复性好,样品回收率高

4.不引起蛋白质变性和失去生物学活性

缺点:

1.网孔径大小有限,限制分离物

2.凝胶可吸附芳香类、脂蛋白等物质,影响分离效果

3.过滤速度慢(5ml/h),上样后要走1-2天

四. 亲和层析法

原理:利用抗原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可逆性,将纯化抗原先交联到载体上,制成亲和层析柱,当Ab (Ig)通过时,与抗原在柱上特异性结合,Ab中杂质流出。然后通过改变缓冲液pH、离子强度,使Ab 解脱下来。

方法:

1.亲和层析柱制备:Sepharose 4B-----(溴化氰)-----吸附特异Ag装柱

2.蛋白质溶液过柱(特异性Ag与相应Ab结合)

3.改变缓冲液pH冲洗柱子,使Ag、Ab分离,收集Ab

优点:分离的Ig很纯、柱子可反复使用

缺点:柱子制备较复杂

以上四种方法一般选用1~2~3种,或者一种方法反复进行2~3次

思考题:

1.分离提纯免疫球蛋白有哪些方法,其原理是什么?

九.单克隆抗体及应用(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or mAb)一.概述

克隆:无性繁殖的细胞株

单克隆:由一个细胞无性繁殖而来的一个细胞株(一团细胞),其中所有细胞特性完全相同

(一)单克隆抗体:

针对Ag分子表面某一抗原决定簇(表位)而产生的抗体分子,称McAb。

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

(二)产生

1. 1975年Kohler and Milstein首创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McAb

2.80年代初用基因工程成功制备McAb

(三)制备McAb的方法

1.杂交瘤技术

2.基因工程技术

二.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一)杂交瘤技术(hibrydoma)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

B细胞(浆)+瘤细胞---(杂交)---杂交瘤细胞---(分泌)---单克隆抗体

(B细胞:能产生抗体的小鼠B(浆)细胞瘤细胞:小鼠骨髓瘤细胞)

1.B细胞(浆细胞)特点:

1)能产生抗体

2)但不能在体外长期培养

3)细胞内含HGPRT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和TK酶(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可通过旁路途径合成DNA

2.骨髓瘤细胞特点:

1)能在体外长期培养

2)不含HGPRT和TK酶

3.杂交瘤细胞具有以上两种细胞的共性:

既能产生抗体、在体外能长期培养;

含有HGPRT和TK酶,可通过旁路途径合成DNA

4.HAT培养液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

氨基蝶呤是抗代谢的药物,能阻断内源性合成DNA(合成DNA的主要途径)。

氨甲蝶呤(叶酸拮抗剂)阻止合成DNA

杂交瘤细胞(含HGPRT、TK)经旁路途径合成DNA

5.B细胞、瘤细胞杂交,经HAT培养液培养数日后,五种细胞的存活情况:

(1)B细胞:自然死亡(不能在体外长期培养)

(2)瘤细胞:HAT培养液(氨甲蝶呤)阻止细胞合成DNA;同时无HGPRT、TK酶,不能通过旁路途径合成DNA,故死亡

(3)B/B杂交细胞:自然死亡

(4)瘤/瘤杂交细胞:死亡

(5)浆细胞/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可以生长(HAT培养液中氨甲蝶呤阻止DNA合成;但其含有HGPRT、TK 酶,可通过旁路途径合成DNA)

(二)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的简要步骤:

1.制备能产生单抗的杂交瘤细胞

2.克隆化杂交瘤细胞

3.筛选杂交瘤细胞

4.扩大培养单克隆杂交瘤细胞

5.收集单抗并鉴定

6.纯化单抗

1.制备杂交瘤细胞

(1)制备能产生McAb的小鼠脾(B)细胞:

Ag免疫Balb/c小鼠------测抗体------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计数

(2)细胞融合:脾细胞(B)+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

脾细胞(1-53107/ml)瘤细胞(107-8/ml)

融合剂:40%聚乙二醇(PEG)

(3)筛选:培养过程中加入HAT培养液,培养14天,存活细胞为杂交瘤细胞。

2.鉴定:将筛选出的能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鉴定:

方法:采用ELISA、IF 间接法检测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无目的Ab,包被已知Ag+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Ab?)→洗涤,+酶标羊抗鼠IgG →洗涤,+底物→根据显色判断有无特异Ab

3.克隆化

(1)有限稀释法:特异杂交瘤细胞稀释:7-10个/ml,取0.1ml/孔,反复稀释培养、测相关抗体

(2)显微操作法:直接在显微镜下取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测相关抗体

※筛选和克隆化应反复交叉进行。

4.冻存或扩大培养

(1)在液氮中冻存经鉴定后的杂交瘤细胞备用,需要时复苏

(2)扩大培养(增殖),可得到大量单克隆抗体

体外法:将杂交瘤细胞在细胞培养瓶中进行培养、传代

体内法: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利用杂交瘤细胞能大量繁殖的特点,产生腹水,腹水中有大量的单抗

5.鉴定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纯度;

(2)用ELISA、免疫电泳法鉴定抗体特性

6.纯化:盐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凝胶过滤法、亲和层析法任选1-2种

(三)杂交瘤技术制单抗的优缺点

优点:

1.制备的单抗特异性高、效价高、产量高

缺点:

1.需特殊条件、无菌操作、难得到稳定细胞株;

2.抗体为抗鼠的IgG抗体,长期用于人体不利

三.人源单克隆抗体

(一)概念:单克隆抗体为人IgG

(二)制备目的:用于人

(三)杂交瘤技术制人源单抗的方法

1.人B细胞+鼠瘤细胞不稳定

2.人B细胞+人瘤细胞大多人瘤细胞含有HGPRT酶

3.人B细胞+人淋巴母细胞样细胞恶性、难以获得

4.EBV转化的能产生Ab的B细胞转化复杂

四.基因工程制备单克隆抗体

(一)概念:在基因水平上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人工合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表达而产生的抗体(单克隆抗体)。

人-鼠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

重构抗体(reshaped humanized antibody)

小分子抗体:Fab片段

Fc片段

Fv片段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Ig-融合蛋白,抗体导向酶等

(二)基因工程抗体种类

1.嵌合抗体

(1)概念:用DNA 重组技术将鼠源单抗基因的可变区(V区)基因与产生人Ig的恒定区(C区)基因相连接,构成嵌合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骨髓瘤细胞),表达出嵌合抗体。

嵌合基因:红色—鼠McAb可变区基因;绿色—人Ig的恒定区基因

嵌合抗体:可变区为鼠McAb部分,其它部分为人Ig部分

构建成功的嵌合抗体:

抗乳腺癌(1986)、抗结肠癌(1987)、抗肺癌(1987)抗CEA(癌胚抗原)(1989)、抗HBsAg(1990我国)抗T表面受体BMAO31-IgG(1991我国)

(2)嵌合抗体优点:

a.免疫原性低,有利于用于人体

b.在人体内半衰期较鼠单抗长

c.在人体内生物学作用(如CDC、ADCC)较鼠单抗强

d.与人/人杂交瘤比,体外传代更稳定

(3)嵌合抗体制备流程:(不用记)

a.提取能产生McAb杂交瘤细胞的DNA、RNA、mRNA

b.建立基因文库:分纯轻、重链V区基因

c.测轻、重链V区基因DNA序列

d.与人Ig轻、重链C区基因及表达载体连接,构成嵌合基因

e.导入受体细胞表达,并筛选

f.产物鉴定

2.重构抗体(Reshaped Antibody)

在嵌合抗体基础上发展而来,使嵌合抗体进一步“人化”

以人Ig基因为框架,去掉高变区部分,用鼠单抗高变区基因连接上,构成重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表达出的抗体。

研究表明,Ig的氨基酸序列在重、轻链各有三个高变区(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重链(共450 a a);N端31~37、51~68、84~91

轻链(共214 a a):N端26~32、48~55、90~95

重构基因:绿色为人Ig基因(框架),红色为鼠McAb基因(高变区部位基因)

重构抗体:所有绿色部分均为人源,红色部分为鼠源(CDR)

重构抗体在临床应用更优于嵌合抗体。

3.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gen-Binding Proteins:具有结合抗原活性的单链蛋白)

是一种新的重组多肽,由一个人工设计的短多肽接头(基因)将编码轻链V区基因的C末端与编码重链V区基因的N末端相连接,然后整合到大肠杆菌基因上,表达出具有结合抗原特性的融合蛋白。

1.1988年美国Bird首次成功构建并表达了牛生长激素(BGH)的单链抗体

2.1989年Chaudhary构建并表达成功IL-2受体的单链抗体

单链抗体优点:

1.分子小,在血清中比McAb或Fab段清除快

2.无Fc段,免疫原性低

3.较McAb更易进入实体瘤细胞周围微循环中

4.可将多肽接头设计为具有特殊功能的位点如:金属螯合物、毒素、药物,用于影像、治疗等。

五.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一)细菌学方面

1.用于诊断

用针对某一细菌的单抗检测细菌抗原

2.用于研究

(1)用单抗研究细菌表面抗原的成分:如用抗淋球菌脂多糖的单抗可以与脑膜炎双球菌反应,证明这两种菌的脂多糖有相同的成分

(2)抗结核某些菌株的单抗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

(二)病毒学方面

1.快速诊断

如肝炎、爱滋病、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等多种病毒感染疾病

2.病毒学研究

(1)如流感抗原的变异(神经氨酸酶改变),单抗更易确定抗原变异的部位,便于掌握变异规律,提前预

(2)疱疹病毒的快速分型

3.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1)治疗

单抗用于治疗,特异性高,需量小,减少变态反应发生。

(2)预防

用单抗选择出微生物有效部分,有利于亚单位疫苗制备,提高疫苗效果,减少其副作用

(三)肿瘤方面的应用

1.诊断

(1)用荧光标记的单抗对手术及体检标本作癌的诊断

(2)用于白血病分型

2.肿瘤的治疗

(1)抗肿瘤抗原的单抗直接治疗

(2)单抗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使药物准确达到靶细胞,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药物对其它细胞的副作用

3.单抗在肿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一种肿瘤要制备相应的单抗

(2)同一肿瘤细胞抗原有差异,使用单抗有局限性

(3)肿瘤细胞抗原有调变性,局限了单抗的使用

(4)治疗有一过性

(5)鼠源单抗多次使用效果不好,并可出现超敏反应

(四)在寄生虫学方面

1.抗血吸虫单抗可用于诊断

2.抗疟原虫单抗可作为抗疟的疫苗

(五)其他方面应用

1.在器官移植中,防止移植排斥,用单抗封闭淋巴细胞受体;抗Th 细胞单抗,可抑制免疫排斥

2.用于免疫方面研究,用不同的CD单抗研究免疫细胞发生、发展、演化

3.利用单抗测定激素

4.用单抗提纯抗原(亲和层析)

思考题:

1.单克隆抗体概念

2.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的原理及简要步骤

3.HAT培养基的作用

4.人源单克隆抗体

5.基因工程抗体、嵌合抗体概念,嵌合抗体优点

十.机体免疫功能检测

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组成

分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

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

(一)概念:人类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可遗传给后代的免疫力,它是天生具有的,不专门针对某种Ag物质。

(二)特点:

1.先天获得,人人皆有;比较稳定,并可遗传给下一代

2.不因同一抗原进入机体次数多少改变反应强弱

3.发挥作用迅速

(三)组成

1.皮肤、黏膜的机械阻挡作用及局部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

2.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NK(nature killer)细胞对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4.血液、体液中的抗菌分子:补体、溶菌酶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一)概念:具有特异性,即针对某一特定的Ag物质而发生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二)特点:

1.后天获得

2.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免疫发生强弱与抗原进入次数有关

(三)组成

细胞免疫:由TLC主导完成,其效应物质是致敏TLC(CTL/Th1)

体液免疫:由BLC主导完成,其效应物质是Ab

第二节人体免疫功能检测

人特异免疫功能的检测

一.T细胞数量的检测二.T细胞功能的检测三.B细胞数量的检测四.B细胞功能的检测

一.T细胞的计数(T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

(一)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淋巴细胞表面有一些特异的CD抗原,根据不同的CD抗原可鉴定出不同的细胞群体。

CD抗原:淋巴细胞群(簇)分化抗原:不同群淋巴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细胞表面出现或消失的抗原分子。

T细胞表面主要CD抗原及其特异性:

CD抗原特异性

CD2 E受体、全部T细胞和部分NK细胞

CD3 成熟T细胞

CD4 Th(辅助)细胞、M、HIV受体

CD8 Tc(杀伤)细胞、NK细胞的亚型

CD25 活化T细胞、IL-2受体

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CD抗原中:

CD3+的数量表示成熟的总T淋巴细胞的数量

CD4+的数量表示是Th细胞的数量

CD8+的数量表示是Ts/CTL细胞的数量

CD4+/CD8+≥1.5免疫功能差或者免疫功能紊乱,该比值往往小于1。

检测方法:

用已标记的抗CD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检测。

1.免疫荧光法:用荧光素标记的单抗作为试剂染色淋巴细胞,计算出染上荧光的淋巴细胞百分率。

如:荧光标记的抗CD4单抗---(染色)---淋巴细胞------染上荧光的为CD4+细胞

2.免疫细胞化学法:用酶标记的单抗检测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印片---(用酶标记的单抗染色)---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表面CD抗原与相应单抗结合------加底物------细胞上有颜色即为阳性细胞

(二)T细胞特异性受体(E受体)的检测

E花环形成试验(Erythrocyte Rosette forming test;E:erythrocyte, 红细胞)

原理:T淋巴细胞表面含有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CD2),当T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相遇时,T细胞通过该受体吸附绵羊红细胞而形成花环。

E花环形成试验据实验条件不同又分两种:

Et花环形成试验(total, 总E花环)Ea 花环形成试验(active,活性E花环)

1.Et花环形成试验

淋巴细胞+SRBC (1: 50~100)------37C、5min------低速离心------4°C、2 h------计数形成花环百分率

意义:代表T细胞总数(凡是T细胞均能形成花环),数量低于正常,说明细胞免疫功能差。

正常值:60%~80%

2.Ea花环形成试验

淋巴细胞+SRBC (1 : 8-20)------37C、5min------低速离心------4°C、10min------计数形成花环百分率

意义:能形成Ea花环的T 细胞是活性强的T细胞,Ea花环形成率更能反映细胞免疫功能。

正常值:20%~30%

二.T细胞功能的检测

检测T细胞功能的试验有:

(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二)细胞因子的检测(三)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检测

(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原理:淋巴细胞在某些物质刺激下,细胞增殖、分化(如细胞变大、胞浆增多、出现空泡)DNA合成增加(核染色质疏松,核仁出现),转化成为淋巴母细胞。

2.刺激物

一般分有丝分裂原(非抗原)和抗原两类:

(1)非抗原刺激物(有丝分裂原):可刺激相关淋巴细胞发生增殖转化,与机体是否曾受过某一抗原致敏无关。

非抗原刺激物能刺激发生转化的细胞

植物血凝素(PHA) T

刀豆素A (Con A) T

脂多糖(LPS) 、SPA B

商陆丝裂原(PWM) T、B

(2)抗原刺激物:只能使曾经被相应抗原刺激(致敏)过的淋巴细胞发生增殖转化。

3.试验方法

(1)形态学检测法

抽取待测者血,加入PHA进行培养,3天后涂片染色,计数100个LC中转化的淋巴细胞即淋巴母细胞(根据形态)百分率。

正常值60%~80%

操作过程:

试验管:抗凝血2-3ml

+PHA2mg +培养液---37 °C 5%co2培养3天---涂片染色---计数100个LC中转化淋巴细胞的百分率

对照管:抗凝血+培养液

优点:操作简便、不需特殊仪器,无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污染。

缺点:判断结果不客观,受主观因素影响,结果判断难以规范化。

(2)同位素掺入法(3H-TdR掺入法)

原理:T细胞受PHA刺激后,细胞进入增殖期发生有丝分裂合成DNA。实验中当细胞进入S期时,在培养液中加入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细胞摄入合成DNA,根据掺入细胞内的同位素量,可推测细胞增殖转化程度。

步骤:

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洗涤3次)------计数并配成13106/ml------0.1ml细胞+1640 0.1ml+PHA0.5mg/ml (37 °C 54-56h 5%co2)------加3H-TdR 1μci/孔(37 °C 16-18h 5%co2)------收集细胞于滤膜上(80~85 °C,30min)------置有闪烁液的闪烁瓶中------用γ闪烁计数仪测cpm(每分钟脉冲数)

结果:计算刺激指数

刺激指数(SI)=实验组cpm / 对照组cpm

正常值:SI=3.0

优点:结果客观准确,有取代形态学法的趋势

缺点:技术要求高,操作中每个因素的改变都可

影响实验结果;

需要特殊仪器检测;

存在同位素污染问题

(3)MTT比色法

MTT—四甲基偶氮唑盐

淋巴细胞受PHA刺激培养中,细胞增殖活跃,在细胞培养终止前4~6h(66-68h)加入MTT,继续培养。

原理:MTT在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还原成蓝黑色的MTT-甲瓒颗粒,形成的MTT-甲瓒量与细胞增殖程度呈正相关。终止培养后加入二甲亚砜,使其溶解。在酶标仪上测A570nm,可反映细胞增殖水平。

结果:以刺激指数SI判断淋巴细胞增殖程度。

SI = 试验孔A570nm/对照孔A570nm

本法敏感性不及3H-TdR掺入法,但操作简单,无放射性污染。

(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细胞毒性T细胞(CTL)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它是评价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指标。检测该杀伤作用的试

单选题: 1、人类中能引起强而迅速得,针对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得抗原就是( )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白细胞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人类HLA-I类抗原β链编码基因得染色体定位就是( ) A、第15号染色体短臂 B、第6号染色体长臂 C、第9号染色体长臂 D、第2号染色体短臂 E、第6号染色体短臂 3、TNF得编码基因位于( ) A、HLA-I区; B、HLA-B区 C、HLA-II区 D、HLA-III区 E、HLA-DR区 4、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 ) A、异种抗原 B、改变得自身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隐蔽抗原 E、异嗜性抗原 5、HLA-I 类抗原得主要功能就是( ) A、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B、向Tc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C、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D、向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E、向γδ+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6、APC细胞与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MHC-II类分子限制得就是( ) A、病毒感染细胞与TH细胞; B、病毒感染细胞与Tc细胞; C、单核-巨嗜细胞与TH细胞; D、肿瘤细胞与TH细胞; E、肿瘤细胞与Tc细胞 7、与TH细胞表面CD4 分子结合得部位就是( ) A、MHC-I类分子得β链; B、MHC-II类分子α1β1区 C、MHC-II类分子α2β2区; D、MHC-I类分子α链α1、α2区; E、MHC-I类分子α3区; 8、人HLA-DO基因位于( ) A、第6号染色体; B、第17号染色体; C、第2号染色体; D、第15号染色体; E、第22号染色体; 9、HLA抗原多态性得原因就是( ) A、HLA基因重组 B、HLA基因得突变; C、HLA得基因转换; D、HLA基因呈共显性 E.以上均对 10、乳糜泻病人与下列哪种HLA抗原呈关联( ) A、HLA-B17 B、HLA-B8 C、HLA-DR2 D、HLA-DR3 E、HLA-B35 11、肿瘤细胞表面( ) A、HLA-1类抗原显著减少; B、HLA-I类抗原显著增加; C、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 D、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 E、HLA- I与II类抗原表达均降低; 12、多次接纳同一血液供体输血得病人发生得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哪种抗体有关( ) A、ABO血型抗体; B、抗Ig抗体; C、Rh血型抗体; D、抗白细胞与血小板HLA抗体; E、抗核抗体; 13、单元型指得就是( ) A、控制一个HLA特异性得基因,如HLA-A或HLA-DP B、同一家族中细胞表面所有得同种异型特异性得一半 C、同一家族中在一个孩子而不就是其它孩子身上发现得基因 D、由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决定得一组抗原表现型得特异性 E、人类第六号染色体一串基因 14、下列哪一个HLA功能区在人类中具有相同得抗原性( ) A、胞浆区; B、HLA穿膜区; C、肽结合区 D、Ig样区; E、以上均不就是 15、HLA基因复合体中等位基因数最多得就是( )

2018级 《免疫学》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1分/题,共计30分) 1、免疫对机体() A、有益 B、有害 C、无益也无害 D、有害无益 E、正常情况下有益,异常情况下有害 2 、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引起() A、反复感染 B、超敏反应疾病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免疫耐受性 3 、在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何种Ig 水平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 ) A、IgA B、IgM C、IgD D、IgE E、IgG 4、现代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B、机体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 5、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时,可引起()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肿瘤发生 C、免疫耐受性 D、超敏反应性疾病 E、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6、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变应原 B、完全抗原 C、半抗原 D、左剂 E、抑制剂 7、与外毒素有相同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抗毒素 B、细菌素 C、类毒素 D、抗生素 E、干扰素 8、关于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下述正确的是() A、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 C、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D、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无关 E、免疫球蛋白不是抗体 9、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部位是() A、Fab段 B、Fc段 C、CH2 D、CH3 E、VL和VH 10、破伤风紧急特异预防用() A、抗生素 B、细菌素 C、破伤风类毒素 D、破伤风抗毒素 E、干扰素 11、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 A、血清型IgA B、分泌型IgA C、IgM D、IgG E、IgD 12、不能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是() A、细菌内毒素 B、酵母多糖 C、葡聚糖 D、凝聚的IgA E、免疫复合物 13、人类MHC定位于() A、第17号染色体 B、第7号染色体 C、第16号染色体 D、第6号染色体 E、第2号染色体 14、胸腺发育不良,哪种细胞产生不足() 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单核细胞 E、红细胞 15、人类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 B、胰腺 C、脾脏 D、淋巴结 E、骨髓 16、发挥ADCC效应的细胞是() A、B细胞 B、Th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 E、Tc细胞 17、抗体和补体都具有的生物学作用() A、特异性结合抗原 B、ADCC作用 C、免疫粘附作用 D、调理作用 E、过敏毒素作用 18、具有免疫记忆的的细胞主要是() A、巨噬细胞 B、肥大细胞 C、T细胞、B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19、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IgM抗体显著升高 B、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长 C、潜伏期长 D、抗体浓度低,亲和力高 E、先产生IgG后产生IgM 20、妊初期母体被病毒感染后易发生胎儿畸形的原因是() A、胸腺发育未成熟 B、胎盘屏障发育未完善 C、皮肤屏障未发育完善 D、外周免疫器官发育未完善 E、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 21、灭活补体,血清标本需要加热() A、37℃30分钟 B、56℃30分钟 C、60℃30分钟 D、80℃30分钟 E、60℃20分钟 22、关于超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异常的免疫应答 B、均有补体参与 C、均有个体差异 D、均可导致组织损伤 E、不需抗原参与 23、不出现组织损伤的超敏反应类型是() A、I型超敏 B、Ⅱ型超敏 C、Ⅲ型超敏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均不是 24、IFN-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 A、巨噬细胞 B、Th1细胞 C、Th2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活化的T细胞 25、不属于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肾小球肾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血清病 D、过敏性鼻炎 E、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26、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错误的是() A、属于细胞免疫 B、无抗体参与 C、发敏迅速 D、T细胞介导 E、导致组织损伤 27、注射哪种物质属于人工自动免疫() A、破伤风抗毒素 B、青霉素 C、卡介苗 D、白喉抗毒素 E、人免疫球蛋白 28、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有( ) A、活疫苗 B、抗毒素 C、类毒素 D、外毒素 E、内毒素 29、ABO血型鉴定的试验属于() A、沉淀反应 B、免疫标记技术 C、凝集反应 D、中和反应 E、以上均不是 30、免疫活性细胞是指() A、NK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T、B淋巴细胞 E、组织细胞 二、填空题(2分/题,共计20分) 1、免疫系统由、、组成。 2、常用的活疫苗有、、等。 3、能通过胎盘的Ig是 ,有助于传染病早期诊断的Ig 。 4、补体的裂解产物C5a具有和作用。 5、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6、人类重要的血型抗原是、。 7、CTL的主要作用是。 8、B-2细胞的的主要功能是、、。 9、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病的治疗。 10、由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称。 三、名词解释(6分/题,共计30分) 1、抗体: 2、HLA: 3、补体: 4、干扰素: 5、人工被动免疫: 四、问答题(20分/题,共计20分) I型超敏反应有哪些特点?如何防止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临床免疫学检验题库 12-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有关胶体金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胶体金颗粒稳定、均匀地分散悬浮在液体中 B.电解质可使胶体金沉淀 C.较大颗粒的胶体金是橙黄色的 D.蛋白质有保护胶体金稳定性的作用 E.胶体金颗粒越小,其吸收波长越短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目前临床中hCG的快速定性检测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ELISA B.荧光免疫技术 C.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D.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E.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问题: [单选,A2型题]男性,22岁,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3年,再发1次入院,神经系统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此时,首选的检查是() A.磁共振 B.TCD C.体感诱发电位 D.肌电图 E.脑电图 该患者,年轻男性,存在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神经系统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发现明显异常,考虑癫癎诊断,脑电图对于癫癎的诊断、分类和定位有特殊的价值,故选择脑电图。故答案选择E。 (辽宁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e517606721.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胶体金对蛋白质的吸附主要取决于() A.蛋白质分子大小 B.胶体金颗粒大小 C.胶体金pH值 D.反应温度 E.反应时间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在免疫金(银)试验中,小颗粒胶体金比较大颗粒胶体金() A.能吸附较少银离子 B.能吸附更多银离子 C.不能提高标记物的敏感性 D.不能提高标记物的稳定性 E.以上叙述都不正确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与特异性细胞免疫有关: A.单核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2.下列哪项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关系最大: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补体 E.干扰素 3.有关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 A.IgG可以通过胎盘 B.母体IgM可进入胎儿血液中 C.IgE与变态反应有关 D.新生儿脐血中IgD含量极微 E.SIgA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子 4.下列哪项不属于特异性免疫成分: A.T细胞 B.B细胞 C.细胞因子 D.免疫球蛋白 E.补体系统 5.T细胞免疫功能测定不包括: A.T细胞亚群 B.T细胞功能 C.四唑氮蓝还原试验 D.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E.外周血象和淋巴细胞计数 6.关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下列哪项有误: A.细胞免疫缺陷患者比体液体免疫缺陷者的感染更为严重 B.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已知的病因有遗传因素和宫内感染两大因素 C.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以细胞免疫缺陷病发生率最高 D.体液缺陷病包括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和选择性Ig缺陷症 E.原发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包括补体缺陷和吞噬细胞缺陷 7.免疫功能的检测与评估应除外: A.血沉检测 B.补体检测 C.T细胞功能检测 D. B细胞功能检测 E.吞噬细胞功能检测 8.小儿免疫功能检测中的过筛实验项目应除外: A.NBT还原试验 B.B细胞功能检测 C.血清C3含量测定 D.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E.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9.关于免疫缺陷病的论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由于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份缺陷所致 B.抗感染能力低下 C.免疫监测功能异常 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E.可通过主动免疫来纠正 10.女,10个月,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就诊,疑为婴幼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以下检查中哪一项最有助于诊断: 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C.B细胞计数 D.T细胞亚群 E.血清IgG.IgM.IgA含量测定 1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 A.胸腺缺如 B.肝脾肿大 C.消瘦 D.反复感染 E.淋巴结肿大 12.患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时最易感染下列哪类病原体: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原虫 E.以上均易感 13.联合免疫缺陷病时对下列哪些病菌易感: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细菌、病毒、真菌、原虫 E.以上都不是 14.提示患原发性免疫缺陷的主要临床特征: A.腹泻 B.先天畸形 C.体格发育迟缓 D.反复和慢性感染 E.皮疹 15.关于选择性IgA缺陷症的描述中哪项不对: A.常伴自身免疫性疾病 B.常伴过敏性疾病 C.常伴有IgG亚类的缺陷 D.常有家族倾向 E.很少存活至壮年或老年 16.细胞免疫缺陷是指: A.B细胞功能缺陷 B.T细胞功能缺陷 C.单核细胞功能缺陷 D.粒细胞功能缺陷 E.单个核细胞的功能缺陷

五年制本科班《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 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或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或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初始淋巴细胞(naive lymphocyte);免疫细胞(immune cells or immunocytes);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2.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 3. 简述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与主要特点。 4. 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5. 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第三章抗原 1. 名词解释: 抗原(antigen,Ag);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与抗原性(antigenicity);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与半抗原(hapten) 或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抗原决定族(antigenic 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自身抗原(autoantigen);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佐剂(adjuvant)。 2. 简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3.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或: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 得高效价抗体? 4. 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的种类有哪些? 5. 简述TD-Ag和TI-Ag的主要区别。 6. SAg与常规Ag有何区别。简述超抗原的作用特点。 7. 能够活化T、B淋巴细胞的丝裂原分别有哪些? 8. 请列表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请问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主要区别 是什么? 第四章抗体 1. 名词解释: 抗体(antibody,Ab);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调理作用(opsonization);调理素(opsonin);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2.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3.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各功能区的主要功能。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概念 免疫原性、反应原性抗原抗体完全抗原半抗原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被动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母源抗体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APC ADCC 作用调理作用 二、问答题 1、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功能是什么? 2、免疫功能低下、过强、异常会发生那些疾病? 3 、构成抗原的条件是什么?4、如何理解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5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有何区别? 6、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7、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是什么? 8、抗体的功能有哪些? 9、什么是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10、什么是免疫系统? 11、哺乳动物、禽类免疫器官的组成。 12、T、B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13、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生物学活性。 14、细胞因子的种类有哪些? 15、干扰素概念与作用。 16、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17、细胞免疫的构成因素及作用。 18、体液免疫的作用。 19、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构成因素 20、机体如何抵抗病毒感染的? 21、被动免疫、主动免疫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22、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3、如何制备多克隆抗体? 24、如何制备单克隆抗体? 25、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关系,以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 抗体不等于免疫球蛋白 C. 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抗体 D. 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 E.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无关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 ) A. 2 条多肽链组成 B. 4 条多肽链组成 C. 由铰链区连接1条H链和L链 D. 二硫键相连的1条H链和1条L链组成 E. 二硫键相连的2条H链和2条L链组成 3、用木瓜蛋白酶处理IgG 后,能分解成为( ) A. 2个Fab片段和1个Fc片段 B. 2条H链和2条L链 C. 三个大小不等的片段 D. 2个F (ab') 2片段和1个Fc?片段 E. 2个Fab片段和1个Fc?片段 4、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 A. VL 和VH区 B. CH1 区 C. 铰链区 D. CH2 区 E. CH3 区 5、免疫球蛋白超变区的位置在( ) A. Fab 片段 B. Fc 片段 C. VL 区 D. VL 和VH区 E. CL和CH区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题 库3-2-10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25岁。多关节肿痛1年来诊,包括双腕、双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膝关节,伴晨僵2小时,查体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双腕关节肿。此患者的诊断最可能是()。 A.A.强直性脊柱炎 B.银屑病性关节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类风湿关节炎 E.反应性关节炎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25岁。多关节肿痛1年来诊,包括双腕、双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膝关节,伴晨僵2小时,查体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双腕关节肿。进一步检查提示RF3001Uml,抗CCP抗体阳性,ESR50mmh,为明确患者病情,还应该做何种检查()。 A.A.双手、双腕X线检查 B.补体检测 C.肝功能检测 D.肾功能检测 E.免疫球蛋白检测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17岁。因高热、口腔溃疡、多关节痛10天来诊,伴劳累后胸闷气短,查体见面部蝶形红斑,手指指端红色痛性结节,浅表淋巴结轻度增大,双肺无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齐,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抗核抗体1:1000阳性,抗dsDNA阳性。对该患者应首先进行的药物治疗是()。 A.A.免疫抑制剂 B.生物制剂 C.糖皮质激素 D.非甾体类抗炎药 E.丙种球蛋白 (天津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e517606721.html,)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17岁。因高热、口腔溃疡、多关节痛10天来诊,伴劳累后胸闷气短,查体见面部蝶形红斑,手指指端红色痛性结节,浅表淋巴结轻度增大,双肺无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齐,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抗核抗体1:1000阳性,抗dsDNA阳性。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3次尿蛋白定量结果1.0g天,首先应采取下列哪种治疗措施()。 A.A.加用丙种球蛋白 B.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C.血浆置换 D.加用生物制剂 E.加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 1.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中国 C英国 D 美国 E印度 2.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肿瘤 B 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 免疫耐受 E 自身免疫疾病 3.半抗原是指 A.有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B. 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D. 无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E.以上均不是 4. 以下哪种细胞因子是Th2产生的: A. IL-2 B.IFN-γ C. TNF-α D. IL-4 E.IL-1 5.在阴性选择中,发生凋亡的细胞是 A. 不能与MHC有效结合的双阳性细胞 B. 与MHC亲和力过高的双阳性细胞 C. 与MHC有效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D. 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E. 与MHC-自身肽有高亲和力的单阳性细胞

6.与HLA-B27阳性呈强相关的是 A. 类风湿性关节炎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强直性脊柱炎 D. 肾 小球性肾炎咳血综合症 E. 乳糜泻 7. 巨噬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 IgG Fc受体 B.C3b受体 C.细胞因子受体 D.甘露糖受体 E. 抗原识别受体 8. 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 Ig G B Ig M C Ig E D Ig D E IgA 9.免疫是指 A.机体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D.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 细胞的功能 10. NK细胞活化性受体胞内段带有 A. ITAM B. ITIM C. DD D. DED E. AICD 1.C 2.D 3.D 4.E 5.E 6.E 7.C 8.A 9.D 10E 11.C 12.A 13.D 14.B 15.C 16.B 17.C 18.C 19.B 20.D 11.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 破伤风抗毒素 B. 人免疫球蛋白 C.人胎盘免疫球蛋白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与胸腺 骨髓的功能: 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与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与淋巴结也就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就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与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就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与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与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她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与类型。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第六章 1、最常用的RIA标记物是? A.125I; B.131I; C.14C; D.3H; E.32P。 正确答案:2、与放射免疫分析相比,免疫放射分析最显著特点是: A.使用单克隆抗体 B.采用固相分离法 C.反应属于非竞争性结合 D.可以测定大分子和小分子抗原 E.灵敏度较高 正确答案:3、RIA中,关于双抗体分离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只需加入二抗 B.反应结束时只需加入一抗 C.反应结束时只需加入一抗同种动物的血清 D.反应结束时只需加入一抗同种动物的IgG E.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4、融合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B/F分离技术特点的方法是:A.活性炭吸附法

B.双抗体法 C.固相分离法 D.PEG沉淀法 E.双抗体-PEG法 正确答案:5、关于IRMA双位点法说法正确的是 A.首先加入固相抗原与待测标本 B.然后加入标记抗原 C.测定固相免疫复合物的放射量 D.测定上清液的放射量 E.待测抗原含一个表位就可以 正确答案:第七章 1、荧光显微技术常用于检验血清中各种自身抗体和多种病原体抗体的方法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双抗体夹心法; D.补体法; E.双标记法。 正确答案:2、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与直接法相比,优点为.A.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 B.操作更简便; C.可用于抗原的定位检测; D.可用于抗原定性检测; E.检测不同的抗原,只需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正确答案:3、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 A.FITC; B.RB200; C.TRITC; D.PE; E.Eu3+。 正确答案:4、关于流式荧光免疫试验xMAP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流式荧光免疫试验使用了荧光微球技术; B.流式荧光免疫试验使用了双激光检测技术; C.红色激光信号可对微球进行定量; D.绿色激光信号可对微球进行定量; E.流式荧光免疫试验的优点在于可以进行高通量分析。 正确答案:5、FITC产生的荧光颜色为: A.橘红色; B.黄绿色; C.蓝紫色; D.天青色; E.褐黑色。 正确答案:第八章 1、HRP催化的反应式为DH2+H2O2→D+2H2O,何者习惯上被称为底物: A.DH2; B.H2O2;

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 B.肿瘤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A 【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 4.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B细胞 E. T细胞 【答案】B 【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 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 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答案】D 【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6.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 B.淋巴因子 C.生长因子 D.抗体 E.集落刺激因子 【答案】D 【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7.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3 C. C4 D. C5 E. C4Bp 【答案】B 【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A. IgM B. IgA C. IgG D. IgE E. IgD 【答案】C

本资料旨在帮助大家理清复习思路,把握重要概念,理解相关重要问题请忠实于《高级免疫学》教材。由于整理时间仓促,资料错误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在此,特别感谢2010级哈兽研同学为此付出的努力!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免疫学? 研究免疫系统构成和功能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的一门生物学学科;(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学学科)。  2.什么是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又称固有免疫,是机体早期阻止、抑制和杀灭病原的防御能力,是抵抗和消灭外来抗原的第一道防线.它包括四类防御屏障:①解剖屏障,如皮肤、黏膜等;②生理屏障,如温度、低PH环境等;③细胞吞噬屏障,如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④炎症反应屏障,如组织损伤释放的抗菌活性物质。  3.什么是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又称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抵抗力,主要有抗体和T淋巴细胞承担。它具备四个特征:①抗体特异性;②多样性; ③免疫记忆;④识别自我和非我。  4.我国民间出现免疫防控疫病最早是什么时候? 公元11世纪 宋代  5.巴斯德研究出的三种疫苗是哪些? ①禽霍乱疫苗②炭疽杆菌疫苗③狂犬病弱毒疫苗  6.抗体概念的由来  1939年Elvin Kabat用卵白蛋白(OVA)免疫家兔证明血清中的伽马球蛋白(gamma-globulin)现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决定免疫力的成分,由此将球蛋白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成分称为抗体(antibody)。  7.克隆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每个淋巴细胞都表达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受体,该受体的特异性在淋巴细胞接触抗原之前就形成了,②抗原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淋巴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成淋巴细胞克隆,该淋巴细胞克隆与原初的淋巴细胞就有相同的免疫特异性。  8.抗体多样性是怎样证实的?是谁证实的?其在免疫学发展中有何意义? 抗体多样性的证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它的证实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生源学说和体细胞突变学说的提出,生源学说认为,所有编码抗体的基因都是从亲本遗传下来而事先存在。但是这一学说很难解释免疫球蛋白在重链和轻链构成的可变区具有如此浩瀚的多样性,而在恒定区却保持不变;体细胞突变学说认为,基因组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基因数目较少,体细胞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了大量的特异性抗体。但它也同样很难解释可变区基因突变的同时而恒定区却保持不变。

临床免疫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每题1分) 1、下列疾病中临床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免疫学检验:() A. SLE B. 哮喘 D.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肿瘤 E. 以上都是 2、目前临床检测M蛋白的最有效免疫学检测方法是:() A.ELISA法 B.免疫固定电泳 C.补体结合试验 D.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E.以上都可以 3、下列与血清M蛋白增加的疾病是:() A.多发性骨髓瘤 B.重链病 C.轻链病 D.恶性淋巴瘤 E.以上都是 4、下列选择的肿瘤相关抗原标志中针对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的是:() A.AFP B.CEA C.PSA D.NEC E.上述都不是 5、下列疾病中其发病机制属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A.结核病 B.ABO溶血 C.肾小球肾炎 D.花粉症 E.以上都是 二、填空(每空格1分) 1、临床选择肿瘤标志物监测的两项主要原则是,相关性的指标()应用,针对出现的阳性指标可以()观察。

2、目前临床免疫学检测的主要自身抗体有(),()和()等。 3、机体的免疫学功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和()。 三、名词解释(第1题2分,第二题3分) 1、肿瘤标志物 2、M蛋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E 2. B 3. E 4. C 5. D 二、填空题:1、联合,动态/跟踪2、抗细胞核抗体,抗细胞浆成分抗体,类风湿因子或抗组织细胞抗体二、名词解释:1、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所产生或分泌的某种蛋白质,它们的出现与肿瘤的存在和发 展有密切的关系。 2、M蛋白是一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由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而产生的,它们 的结构或分子特性等与相应的免疫球蛋白相似,但不具有抗体活性功能。 1. 沉淀反应第一阶段: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 2. 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的实验有:肥达氏试验、外斐试验、输血交叉配血试验; 3.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已知抗原检测相应抗体、临床是主要用于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抗体; 4.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指标; 5. 待测孔最后显示的颜色深浅与标本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呈正相关的是: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间接法测抗体; 6. 凝集反应是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7. 用已知抗体检测抗原的方法有:ELISA(夹心法)、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和间接法); 8. 外斐试验原理:变形杆菌属中的某些特殊菌株如X19、X2、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可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病串者血清作凝集反应,以辅助诊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170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B )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2、测量细菌的常用单位是:( B ) A.mm B.μm C.nm D.pm 3、G+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 D )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肽聚糖 4、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5、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成分是蛋白质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细菌的繁殖形式是:( D ) A.接合 B.裂殖 C.胞子 D.二分裂 7、下列那种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D ) A.色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8、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C ) A.所有的G+菌 B.所有的性G-菌 C.大多数G+菌和少数性G-菌 D.大多数性G-菌和少数性G+菌 9、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 B.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C.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D.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制成 10、下列哪种方法能最有效杀死芽胞( C ) A.干热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 11、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和动物皮肤及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多不致病,其中致病的是:( A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黄色葡萄球菌 12、乙型链球菌所致疾病是:( D ) A、支气管炎 B、肺炎 C、疖 D、扁桃体炎 13、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 B ) A、透明质酸酶 B、凝固酶 C、耐热核酸酶 D、链道酶 14、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D ) A、蜂窝织炎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炎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中毒性疾病是( A ) A、猩红热 B、淋巴管炎 C、丹毒 D、咽峡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BCD ) A.支原体 B.螺旋体 C.立克次体 D.放线菌 E.真菌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BDE ) A.肽聚糖 B.荚膜 C.脂多糖 D.鞭毛 E.菌毛 3.G—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是:( ABCE ) A.脂多糖 B.外膜 C.脂蛋白 D.磷壁酸 E.肽聚糖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他们在获 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名词解释第1 章概论 1. 免疫学: 2. 免疫分子: 3.补体: 4.临床免疫学:第2 章抗原抗体反应 5.抗原抗体反应: 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7.可逆性 8.比例性 9. 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 zoneofequivalence ) 10.最适比( optimalratio ) 11.带现象( zonephenomenon) 第3 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2.免疫原(immunogen) 13.半抗原 14.免疫佐剂 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 第5 章凝集反应 16.凝集反应 17. 直接凝集反应 18. 间接凝集反应 19. 明胶凝集试验第6 章沉淀反应 20.沉淀反应 21. 絮状沉淀试验 22. 免疫浊度测定 23. 凝胶内沉淀试验

24. 单项扩散试验 25. 双向扩散试验 26. 免疫电泳技术 27. 对流免疫电泳 28. 火箭免疫电泳 29.免疫电泳 30. 免疫固定电泳第19 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31. 补体 32. 免疫溶血法 33. 补体结合试验第22 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34. 感染 第23 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5.超敏反应 36.I型超敏反应 37.U型超敏反应 38.川型超敏反应 39.W型超敏反应 第24 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0.自身耐受 41.自身免疫 42. 自身免疫病 43.自身抗体 44.抗核抗体 第25 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5. 免疫增殖性疾病 46. 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47. 本周蛋白

48. 血清区带电泳 49. 免疫电泳 50. 免疫固定电泳第26 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 51. 免疫缺陷病 5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 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53. 肿瘤免疫学 54. 肿瘤抗原 55. 肿瘤标志物第28 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56. 移植 57.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8. 移植排斥反应 59.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60. 血清学分型法 、填空题。 第1 章概论 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 2.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经验时期、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现 代免疫学时期 3.为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的三大生理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免疫 自稳、免疫监视。 4.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 5.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6.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旁路途 径。 第2 章抗原抗体反应 7.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结合力有: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