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教学的中国模式

有效教学的中国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a17852447.html,

有效教学的中国模式

作者:彭奇林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11期

[摘要]目前,“有效教学”于教坛之火爆,真正是无以复加。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教研、教改,言必称“有效”,否则就没有市场,甚至没有听众、没有读者。人云:“有效教学理念产生于西方,上世纪80年代才传入我国。”确否?文章根据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和重大事件,厘清了中国教育史上“有效教学”的历程,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中国模式,即渊源——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包括战国后期的荀子、北宋的程颐、南宋的张敬夫和朱熹、晚清郑观应的拓展与归纳)、复兴——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理论、升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新枝——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它们不仅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是逐步递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教学”的系统理论。

[关键词]有效教学;中国模式;因材施教;传道授业解惑;生活教育;生本教育

目前,“有效教学”于教坛之火爆,真正是无以复加。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教研、教改,言必称“有效”,否则就没有市场,甚至没有听众、没有读者。人云:“有效教学理念产生于西方,上世纪80年代才传入我国。”实乃以偏概全,言不由衷。

为了厘清了中国教育史上“有效教学”的历程,本文根据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和重大事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中国模式——从因材施教到生本教育。它们不仅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是逐步递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教学”的系统理论。

一、渊源——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孔子是我国研究有效教学甚至身体力行实施有效教学的先驱,其首创的“因材施教”理论是有效教学的典型案例。“因材施教”作为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是由孔子提出来,其对于现代教育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首先出自《论语·雍也篇》一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就是:对于具有中等以上智力的学生,可以教给他们高深的学问;而对于只有中等以下智力的学生,却不可以教给他们高深的学问。显然,孔子认为,学生的学习心智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而对之进行的教育就必须相应的存在差异。孔子还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专长以及志向特点,将学问分为“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论语·先进篇》),予以侧重性培养。事实上,因材施教的例子在《论语》中随处可见,比较典型的篇目有《论语·学而篇》、《论语·为政篇》、《论语·雍也篇》、《论语·述而篇》、《论语·先进篇》、《论语·颜渊篇》、《论语·阳货篇》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