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心理学课程作业

犯罪心理学课程作业

犯罪心理学课程作业
犯罪心理学课程作业

犯罪心理学课程作业

(一)、犯罪学的理解

犯罪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犯罪是人类发展中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出现的社会历史现象。

一般认为“犯罪学”一词首先为法国人类学家托皮纳尔于1879年首先使用,其后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于1885年出版了以“criminological”为书名的著作,从此犯罪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名词逐渐被学术界接纳和采用。

犯罪学自产生以来并不存在一个表述完全一致的犯罪学定义。从犯罪学的发展史上来看,犯罪学产生了很多个派别。对此我们可以用辨析法来理解犯罪学的概念。

一方面,犯罪学作为一门注重经验型研究的主要集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生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总是随着社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等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视野和研究内容,提升自己的研究层次和研究深度。这就自然的出现了对犯罪学理解上的差异。

另一个方面,犯罪作为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法律现象,它本身为人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之进行研究提供了可能,从而也使以它为研究对象的不同学科的建立成为可能,于是便形成了以犯罪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刑事学科群,如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刑罚学、刑事侦查学等要在这些以同一客体为研究对象,客观上又相互借鉴和促进的不同学科之间,既准确界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又避免相互交叉便自然成为有关学科的难点。这正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犯罪学研究的外延有不同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注意各种不同的犯罪学概念在表述方式上的差异性的同时,更应当看到,

不应当把各种界定犯罪学的观点看成是彼此孤立和相互排斥的。因为凡是可以被称为“犯罪学”的理论,由于其研究对象和学术职能决定了其性质内容上必定具有统一性。

为了方便学习和研究,我采用了广义犯罪学观点。具体而言,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对策的科学。研究犯罪原因和制定犯罪对策,是解决犯罪这一社会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其中,犯罪原因是犯罪现象得以发生的客观根据,而犯罪对策是预防和逐步减少犯罪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犯罪学必须同时注重对两者的研究而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总之,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发生发展的特点、原因和规律,以及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对策的科学。

(二)、刑事古典的主要观点

(一)自由意志论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犯罪是人自由意志的产物。它们的理论基础是人是理性上的动物,在意志上是自由的,人具有权衡利弊得失理性的能力,他们对做或不做有害于他人的行为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自由选择能力。犯罪人本可以不犯罪,不为恶,但他却选择了犯罪,选择了恶。犯罪人在意志自己情况下,选择了恶,从道德层面上看,他主观上有恶性,应受到谴责,所以对犯罪人施以刑罚是有道德上根据的,自由意志论申明两个观点:第一,意志是支配犯罪行为的内在力量,缺乏主观意思的身体动作所造成的危害,不是犯罪。第二,意志对行为的选择是自由的而不是被迫的,因此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道义责任论

道义责任论是关于刑事责任根据的解释论,它以自由意志论为基础,认为

犯罪是在主观意思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主观意志是犯罪内在的决定因素。当人们能够辨别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又能够选择合法、善的行为时,却做出相反的决定,实施了犯罪行为,这种行为必然要受到道义的责难,因而道义责任应当成为刑事责任的根据。道义责任论也提出两个主张,第一,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义责任是刑事责任的根据。第二,主观恶意和客观行为是构成犯罪的两个方面,所以刑事责任中也包含着对恶意志的否定。

(三)行为论

行为论认为,犯罪时危害社会利益的行为。犯罪的本质在于行为对法律所保护的利益造成了现实的危害或危险,行为人是因为行为构成犯罪才受到处罚的,而且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是刑罚裁量的尺度。所以,行为不但是认定犯罪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刑事责任的基础。行为论中含蕴的基本思想是,第一,只有行为才是法律规范的对象,法律不惩罚思想,法律规定的犯罪只能是行为。第二,只有通过行为及危害事实判定或推测主观罪过、目的等心理态度,才能使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

(四)报应论

报应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行为负责,犯罪人在明辨是非基础上,选择一种恶、选择一种犯罪行为,而犯罪行为是为主流社会所谴责的行为、否定的行为,并且他这种选择已对社会对他人构成了害,因而犯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和所选择的行为负责。刑罚之所以是正当的在于犯罪是不正当的。犯罪人明知国家通过刑法的方法规定犯罪和刑罚,对犯罪持否定态度,犯罪人仍然藐视法律实施犯罪,因而犯罪行为乃是挑战国家法律,挑战社会秩序的行为,国家为了树立法律的权威,整合社会秩序就必须对犯罪人采取报复的行为,国家之所以报复

犯罪人,是因为犯罪人首先报复社会、报复国家、国家对犯罪人的反报复是由犯罪人的行为所发动的,诱导的,犯罪人为了避免国家社会对其报复,只能不犯罪。

(三)、刑事实证学派的贡献

刑事古典学派强调罪刑法定,认为人是纯理性的,犯多大的罪就应该由多大的刑罚来处决,由于人是理性的只要刑罚很重人就不会再犯罪,刑事古典学派主要是通过思辨的方法分析什么是犯罪,主要研究犯罪行为,其主要依附于刑法学。然后19世纪时期这种办法并没有遏制犯罪,犯罪活动反而很猖狂,还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达尔文进化论、精神病学等其它科学)、方法论之转折-由思辨方法到实证方法、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等促使了刑事实证学派的发展。

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一部分人开始利用实验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犯罪学,他们开始对事实进行统计分析等进而得出一定的结论。他们主要运用实证方法分析犯罪原因主要针对犯罪人的分析与犯罪对策。对犯罪人的分析他们分析犯罪人为什么犯罪?犯罪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是心理原因?是否是生理原因?刑事实证学派的定罪方式与刑事古典学派也不同他们主要根据犯罪人来定罪的,犯罪人犯罪的原因是什么,犯罪人是不是累犯等等。刑事实证学派研究的结果其主要结论有:(一)人是天生的犯罪人其主要原因是遗传还有些犯罪人有一定的人格障碍。(二)社会控制过弱或者过强,社会控制过弱会让人们以为即使犯罪处罚也不重无所谓,社会控制过强也不好,社会失范,犯罪一般都与社会规范相联系若果社会失范那犯罪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政治制度等原因。(三)经济原因:贫穷时犯罪的根源在极度贫穷的情况下犯罪明显会增多,社会分配不公如果一个社会的分配是不公平的就会引起广大人民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犯罪也会增多,经

济危机等。(四)文化冲突、亚文化、学习模仿、家庭学校教育等等。(五)自然原因:地理环境、气候、居住情况等。

刑事实证学派在对数据大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其主要分析犯罪人建立了人们犯罪的主要因素,在对犯罪处罚上他们提倡根据犯罪原因定罪等。刑事实证学派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一)采纳了新的科学方法以犯罪人为研究对象为主客观的融合奠定了基础。(二)创立了新的学科即犯罪学,为犯罪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三)其强调社会原因为刑事犯罪的对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四)刑事实证学派还提出了保安处分这一新的处罚方式但保安处分给了法官更多的权利如果运用不当会造成社会不公平的出现,因此一定要使用保安处分时一定要慎重。(五)刑事实证学派还提出了缓刑这一处罚方式更加尊重生命,死刑一旦执行是不可再挽回的因此刑事实证学派提出了缓刑这一新的处罚方式。

30本犯罪心理学入门书籍

30本犯罪心理学入门书籍 很多学习心理学的人特别对犯罪心理学感兴趣,这里推荐30犯罪心理学入门书籍供大家学习参考。 1、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系列 (美)巴特尔等著,杨波,李林等译/2009年02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本书是一本从心理学观点来探讨犯罪问题的教科书,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综述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 书中作者引导读者全面正确地对待复杂的犯罪行为,以避免对犯罪问题作简单、片面和武断的结论。本书可供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2、犯罪心理学 梅传强主编/2010年07月/法律出版社 本书是本书是全国重点政法院校系列教材,自2003年出版以来,多次重印,广受赞誉。本次新版,汇集了本学科领域的优秀中青年作者,思想敏锐,知识体系完整。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了犯罪心理因主观、年龄、性别、组织形式等而出现的各种差异,反映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职务犯罪等不同的犯罪心理;此外,还在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矫正等方面都有精辟的阐述。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法学类本科生、专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司法实际部门的工作者研究和学习使用。 3、犯罪心理学(第五版) 罗大华主编/2007年07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本书是经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的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于1997年出版后,各政法院校和大学法律系、法学院广泛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广大读者也对本教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根据读者的意见,我们于1999年和2003年两次作了部分修订。由于近年来社会犯罪类型和与犯罪作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也由于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亟待对原有的教材做一些补充和修正,我们于近日再次对《犯罪心理学》教材作了修订,出版了2007年修订本。借修订本出版之机,我们也同时改正了原教材中由于校对不细和撰写疏漏所造成的一些瑕疵。 原教材为16章,为了较深入地研究刑罚惩罚的社会心理效应和对治理犯罪的功效,新增设了一章“刑罚心理”;同时,将“罪犯心理矫治”纳入犯罪心理学的视野,作为特殊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4、犯罪心理学 熊云武编著/2007年0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是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它以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犯罪心理学的相关问题,涵盖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机制、环境与犯罪、人格与犯罪、犯罪动机、犯罪心理情境、各种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预防、犯罪心理矫正等内容,具有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特点。本书所选取的案例,其素材大多取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懂得了更多有关犯罪的知识。我很高兴自己选择了这门课程,它让我收获很多。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通过观察如果对未知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进行尝试性或假设性的推测,也就是提出问题。 2.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据事实资料验证假设。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个案追踪法等。

3.分析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分类,是指系统化和简约化。 4.做出结论。即验证假设的过程,确定假设的正确与否。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2.犯罪心理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3.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目的 1.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 2.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 3 为让社会认识犯罪发生的机制,并使之配合有关人员帮助犯人走上正途。 犯罪心理学常用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心理测验法 5.案例分析法 6.经验总结法 7.数量统计分析法

犯罪心理学 读后感

读《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有感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犯罪人其犯罪的心理原因或心理背景能够被人理解。但是,也有一少部分人,其犯罪的心理状态与正常犯罪人有所不同,属于某种变态心理的犯罪。《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一书就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变态心理以及其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所谓变态心理,是指离开正常人健康的人际反应模式表现出来的异常心理与行为,包括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既有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的异常改变,又包括能够反映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整个特征的个性或人格的异常,即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体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一书着重从变态心理的角度探讨研究各类变态心理者的犯罪行为,关于变态心理,目前许多学者描述为:变态心理犯罪,可以理解为由于精神状态不正常而导致的犯罪行为或者行为人由于变态心理的驱使而导致的犯罪 行为。 《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着重研究了人格障碍、性行为变态、智力障碍、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这五类变态心理患者的犯罪类型、犯罪的变态心理原因以及犯罪行为特点,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介绍心境障碍与犯罪一章中抑郁症患者“扩大杀人”的杀人行为。“扩大自杀”是指患者在极端抑郁而萌发自杀念头的同时,可能出于“怜惜”动机而将自己的子女或配偶先杀死,呈现“利他性杀人”或“慈悲性杀人”。其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2002年3月10日下午,陈良将14岁的儿子铭铭从外婆家引诱至一栋高楼的顶层平台上,从塑料马甲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榔头、菜刀和围兜,趁儿子低头喝水时,先是用榔头猛砸儿子的头顶,后又用菜刀砍向儿子。儿子面对父亲的凶杀行为,一边躲闪一边问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并求爸爸不要杀死他。经过两人的激烈拼斗后,儿子终于倒在血泊中。 真的不敢相信亲生父亲怎么会如此残忍的杀死自己的儿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啊!后经司法鉴定:陈良意识清楚,接触行为被动,合作欠佳,动作言词缓慢,注意力不集中,面部表情愁苦,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有自责消极观念,无自制力,符合抑郁症的诊断。这不禁让我想起广东母亲溺死自己脑瘫儿子的新闻。那个母亲虽然没有抑郁症,但也是算是“慈悲性”杀人。母爱是世界上伟大的爱,但就是因为母爱让一个母亲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 韩群凤与丈夫黄卓林1996年结婚,1998年生下一对孪生儿子黄浩佳、黄汝佳,两个孩子经医院确诊均为脑性瘫痪,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韩群凤得知后没有放弃对两个儿子的治疗。她在东莞市石碣镇租下出租屋,请专人专职照顾两个儿子的日常生活,方便当地按摩师每天进行物理治疗。直至2010年11月,韩群凤因找不到护工便将儿子接回自己家中自行照顾,还辞去工作专职照料儿子。因见两个儿子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韩群凤为了不再拖累自己的丈夫及家人便产生杀害儿子然后再自杀的念头。2010年11月20日下午,韩群凤写下遗书,等待丈夫外出便实施计划。当天22时许,韩群凤趁黄卓林外出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姓名:学院: 专业:学号:班级:每个星期四的晚上的犯罪心理学选修课,每每总让同学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引发深思。老师总是向同学们问破案智力题,同学们也很积极的回答参与。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慢慢的,从《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可以深讨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可以分析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于是,通过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我相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所以,学习犯罪心理学很有必要。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新闻都报道过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些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现象。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很优秀,很出色,我们通过分析也可以发现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前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犯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对犯罪方面只是的学习也变得十分必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如此。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作出了贡献,并且也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犯罪的实践服务,它为让社会认识犯罪发生的机制,并使之配合有关人员帮助人走上正途。犯罪是一种特别危险的侵害法益的不法行为。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

犯罪心理学案例

犯罪心理学案例 一、案情介绍 陈威,男,40岁,著名心理学教授。1960年出生于一个幸福的家庭,1967年母亲因婚外恋自杀,1980年大学毕业,1990年,攻读完博士学位,成为一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2000年,因犯杀人罪被捕入狱,从1990年至2000年,共作案六起,死者都是女性且具有共同的特点:既受过高等教育又靠卖身为生。作案后还为死者穿好衣服,死者死后都是双腿并拢,双手抱在胸前。 家庭情况:父亲,在他7岁时与其母亲离异。母亲,白远,伟大的科学家,在他7岁的时候因婚外恋带着羞辱上吊自杀,而且是赤裸着身体,7岁的他亲眼目睹母亲的死。妹妹,白纯,在他的教育下进入大学,在大学里和自己的老师恋爱,毕业前(1990年)因怀孕大出血而死。 二、案例分析 1、犯罪心理结构 陈威是1989年开始作案,也就是他妹妹死的那一年。根据调查了解,他是在妹妹下葬的那一天杀了第一个受害者,在那一天他的愤怒到了极点要做点什么发泄一下,在他杀了第一个受害者后,他获得了巨大的心理释放,平衡的快感超乎他的意料,白纯的死压在胸口的一股气一下排泄而空,他获得了一种快乐的方式,从此就开始杀人。而妹妹白纯的死不是原始的诱因,根据阿德勒的观点,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在大约4、5岁时已经基本成型而且稳定,陈威第一次作案的时候已经30岁了,所以说妹妹白纯的死不是原始诱因。也是根据阿德勒的观点,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会影响其一生,早期的记忆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在陈威的童年里有着不好的记忆,这给他留下了阴影。在他7岁的时候,他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上吊自杀,而且是赤裸着身体,一个7岁的孩子怎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在他的心目中,母亲白远和妹妹白纯是近乎完美的,但是她们都因为堕落而死,他认为上了学怀孕就是堕落。母亲白远的死是原始诱因,而妹妹白纯的死是诱发事件,他认为要是早一点消灭堕落,母亲和妹妹就不会那样了,于是他就开始了消灭堕落的杀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六名受害者都是既受过高等教育又靠卖身为生,这就是他所谓的堕落。而对于为死者穿好衣服,死者死后都是双腿并拢,双手抱在胸前,是因为母亲白远死的时候是赤裸着身体,他为死者穿好衣服实际上是想为母亲遮羞,至于双腿并拢,双手抱在胸前,我认为是他想让死者保护好自己,不要堕落。综上所述,陈威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受他童年经历的影响,而妹妹白纯的死触碰到了他童年时想忘又忘不掉的经历。 2、犯罪心理状态 (1)犯罪前 陈威是在他妹妹白纯下葬的那一天杀了第一名受害者,因为他无法忍受妹妹的堕落,经过调查,在他妹妹住院到死亡期间,让他妹妹怀孕的男人从未出现过。这就使他的愤怒到了极点,产生了犯罪动机,开始寻找他的目标人物,做好充分的准备。 (2)犯罪中 陈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着较高的智商和能力。而且他所作的案是十年后才被破,从这些可以看出他在作案过程中应该是沉着冷静的,不会表现出惊慌失措,也许每个人第一次作案会表现出紧张和恐惧,而陈威第一次作案时是愤怒到了极点,他根本没想其他的。所以我认为在犯罪过程中他应该是沉着冷静的,他没有

犯罪心理学课程标准

《犯罪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课程代码: 学时/学分: 64/4 适用专业:空中安全保卫 先修课:无后续课:无 开课学院或教研室:航空学院执笔:陈凤 审核:(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年…… 月 审定:(学院院长签字)日期:…… 年……月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鲜明的实践性。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空中安全保卫人员揭露和惩戒犯罪以及预防、矫治犯罪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三、课程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犯罪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概念 (2)了解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3)了解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 (二)能力目标: (1)预防、揭露、矫治犯罪的心理对策和心理技术 (2)增强学生在犯罪对策方面的业务能力 (3)为预防和减少犯罪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三)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心。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 (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 (5)具有认识自身发展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建议学时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导论 8学时 教学内容: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实验或习题要求: 第二部分犯罪心理形成与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8学时 教学内容:西方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论 教学要求:海峡两岸学者的个体犯罪原因论 教学重点、难点:犯罪综合动因论 实验或习题要求: 第三部分犯罪心理机制 8学时 教学内容:犯罪心理机制的概念和理论 教学要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实验或习题要求: 第四部分犯罪心理结构 8学时 教学内容:结构和心理结构与犯罪心理结构 教学要求:犯罪心理结构的类型和要素 教学重点、难点: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 实验或习题要求:

犯罪心理学期末复习答案1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 简述题 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答:青少年时期为什么是犯罪的高峰期?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与青少年时期固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关的。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青少年生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缺乏抵御外界诱惑的生理机制。所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腐蚀作用。 (二)青少年的体能强壮、精力充沛。 从犯罪行为所需要的体能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体力最强壮的时期。有的青少年因精力过剩,便不顾对象和方式地发泄,甚至不惜以恶作剧的方式进行暴力犯罪。此外,青少年的感情易冲动,胆大妄为,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具有典型的重体力、重暴力、凶残等特征。 (三)青少年的欲求最多、最强烈。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欲求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当正常渠道不能满足欲求时,便可能采用非法的手段和方式去获取满足,从而诱发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青少年遇到的矛盾最多、最复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挫折和磨难最多的时期。由于生理的迅猛发育与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了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加大,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有的青少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企求不劳而获,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再加上不良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现象的存在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起到了激发作用。 2、简述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答:诈骗犯罪人使用欺骗的方法掩人耳目、以假乱真,使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与犯罪分子自身的心理条件和被害人的心理弱点的巧妙利用,是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两个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一)诈骗犯的认识特征 主要表现为:第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二,熟悉市场行情。第三,自我评价自以为手法高明,很难识破,具有较强的冒险侥幸心理。第四,对社会心理现象比较熟悉,其依据的社会心理是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状况有密切联系的。 (二)诈骗犯的情绪、意志特征 诈骗犯的情绪色彩和意志努力不明显。 (三)诈骗犯的个性特征 突出表现为:第一,具有冒险性。第二,诈骗犯给人的外部印象常常是诚实、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实际上具有极端自私的性格特点。第三,诈骗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诈骗犯的动机特征 诈骗犯的犯罪动机主要是获得财物。在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心理背景下,个人需要恶性膨胀,为实现个人的金钱欲、享乐欲、畸形的成就欲,而蒙生犯罪动机。

关于犯罪的心得体会

关于犯罪的心得体会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研究什么?这实质上是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围颇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⑴把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①犯罪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②一般违法人,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③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④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办案质量;⑤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成效。⑵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学(广义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主要有: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如个体犯罪的心理预防,犯罪侦查心理和审讯、审判心理以及罪犯矫治等问题)以及其它有关课题。 何谓犯罪及犯罪的社会关系: 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

犯罪心理学7个问题案例

请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回答以下问题(要分别说明得出每条结论的依据): 1、案件该怎样定性(预谋作案还是突发性作案、作案目标是否明确等)? 这是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刑事案件,事前选定明确目标。 依据:①被害人夫妇是在厂内宿舍被三名犯罪嫌疑人蹬门入室,蒙面、持刀,穿一身深色的衣服抢劫伤害的。一般而言厂内宿舍是比较安全的,作案时犯罪人蒙面、持刀、穿深色衣服,这说明犯罪嫌疑人事前已经有所准备,对犯罪对象以及地点已经有了充分了解。 ②犯罪嫌疑人作案将蒋妻的摩托车开走逃离现场,后因摩托车故障,将其丢弃在路边,但却能安全转移。这说明犯罪嫌疑人事前已经安排好逃离路线,并且对作案地点周边环境熟悉。 ③案犯进入现场控制住受害人后,直接向受害人索要钱财,由此可见案犯作案目标明确——抢劫钱财。 综上,该案件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入室抢劫案件。 2、犯罪动机、目的是什么? 犯罪嫌疑人的动机是为非法获取钱财。 依据:①作案人进入现场控制住受害人后,直接向受害人索要钱财。 ②受害人的伤情位置在左肩腋后四刀,其中一刀深达心脏,而非在其

头部、胸部、颈部等人体致命部位。 ③受害人蒋顺荣在打开保险柜取钱后,作案人没有对其加害。 据此,作案人带工具主要目的是用以制服受害人,加大受害人的恐惧心理,使其不敢反抗为目的。而造成受害人的死亡不是其目的,充其量只是一种放任行为。 3、作案人的居住地或落脚地可能在哪里? 作案人中至少有一人是住在本地或者在本地有落脚点。 依据:作案人作案后开走受害人的摩托车,而在逃离现场200米的不远处,因摩托车故障,将其丢弃在路边;而事后民警排查时未发现案发镇及周边镇在凌晨1时以后有送客的车辆。该镇位置偏僻,流动车辆、夜间送客的车辆极少,要逃到较远的地点必须有自备车辆。因此,作案者的居住地或落脚点离现场较近,因而将摩托车丢弃不用也能迅速到达安全地点。故至少有一作案人员在本地由居住地或者落脚点。 4、作案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怎样? 作案人中至少一人熟悉蒋家的情况,并且跟被害人有密切往来,熟悉厂区以及被害人情况。 依据:①作案人在现场蒙面,作案时尽可能少说话(只有其中一人说了三句话)或变着嗓子说话。其中一个作案人进入室内后立即退守到门外,一直到作案结束都未再进入现场。这些迹象反映出嫌疑人害怕被受害者认出的心理,故应是平时熟悉的人。

心理学课后感受和心得

《临床心理学》课后感受和心得 11级网络二班 这学期我选修了临床心理学这门课。上了这种选修课后,虽然没有课本,但我的感触也挺大的,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临床心理学更是让我感觉好奇,但是通过我们武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记得第一节课,老师课堂的授课方式我很喜欢,虽然我们非心理学专业的没有书,但老师依旧说,让我们好好学,学了有很大的好处,记得第一个问题好像是提问什么是健康,当时感觉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可仔细想想,要是换做我,又该如何回答呢,然后我悄悄的百度了下答案,原来健康分了很多,不仅有我自己狭隘的认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有幸福感。等等。那节课,我感觉很轻松,对这门选修课的印象很好。很认真的在听老师讲课。 回到宿舍,我上网百度了下心理学的定义,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心理学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并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个体进行分析,以支持其所得的有关结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去帮助那些存在心理困扰的人们,例如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就是临床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因而学习临床心理学之后,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时觉得自己学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总算是给了我一种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当时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心理学选修课,学校内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来帮助我们。那时,我就曾寄希望于心理学,希望能学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而到了大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于是选了临床心理这一门课。 老师还会在课堂上给我们举例子,如南工的学生写给他的信,从中让们进行启发,并且如何解决问题,那次记得是说的抑郁症,我有很大的感触,有时候认得生命不是说生老病死,而是被心理所做作弄。

犯罪心理学及常识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即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西汉初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可见,我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只是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休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同时,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犯罪率急剧上升。因此,具体提示犯罪行煌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犯罪心理学纲要》。这本著作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1889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犯罪心理学》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两本专著的问世,标志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比欧美国家晚。尽管我国历史上早就有关于犯罪思想的探讨,其历史比欧洲早得多,内容也更为丰富,但一直未能形成一门系统的独立学科。本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的犯罪心理学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我国有一些学者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犯罪心理学著作,也有学者撰写出版了自己的犯罪心理学著作。同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一样,从30年代到40年代,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缓慢地发展着。建国以后,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一度曾将心理学视为伪科学,50-70年代中期,犯罪心理学一直没有得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直到70年代末,犯罪心理学才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开始复苏,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学工作者、表少年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犯罪心理研究,翻译出版和撰写出版了几十种犯罪心理学教材和专著,以及不计其数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的学校从1979年的几所政法院校发展到全国各地的几百所院校。犯罪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各门支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82回复1楼2007-02-26 14:37举报| 我也说一句 小镇之月光 半推半倒9少年犯罪心理学第一讲(2003/9/25) 犯罪心理学范畴 狭义: 犯罪行为性质及心理历程 犯罪人之个人特质,环境与情境互动

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

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 引导语: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犯罪心理学心得(一)每个星期四的晚上的犯罪心理学选修课,每每总让同学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引发深思。老师总是向同学们问破案智力题,同学们也很积极的回答参与。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 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慢慢的,从《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可以深讨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 此外,还可以分析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于是,通过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 真实性所折服, 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 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 但配以实例, 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 感觉, 视野也开阔很 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我相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乐观的心态

; 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 能很 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同学们关系和谐, 很好的融于集体; 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所以,学习犯罪心理学很有必要。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新闻都报道过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些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现象。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很优秀,很出色,我们通过分析也可以发现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前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犯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对犯罪方面只是的学习也变得十分必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如此。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作出了贡献,并且也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犯罪的

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终结版)

《犯罪心理学》课程案例 案例1【女性犯罪心理】 一、基本案情 小苏,某公司研发部小组长,年龄30岁。在校期间,她的成绩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喜爱。她和女同学的关系比较好,很少和男同学交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她很渴望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她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母亲是一名初中教师。父母在其小学四年级(10岁)时,因父亲外遇而离婚,此后由母亲一人独自抚养长大。她是父亲在其39岁时才得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前她过着公主般的生活,得到了全家人的关心和宠爱,性格比较外向、乐观开朗。但父母离婚后变得比较不爱和人交往,学习更加的刻苦希望给母亲一丝安慰。母亲在离婚后情绪比较低沉,常常对她面前埋怨她的父亲。父母离婚三年后小苏的父亲再婚,她母亲知道消息后吃安明药自杀,但因被邻居即时发现而送进医院。当时她很憎恨自己的父亲,他认为这一切的痛苦都是父亲对婚姻的不忠而带来的、痛恨破坏自己幸福家庭的第三者,同时也埋怨母亲的不坚强。母亲的自杀给她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和冲击。她暗下决心自己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女强人,不去依靠任何男人自己保护自己。在那之后在家中她变得特别的懂事和成熟,她体晾母亲、在家中尽量承担着家务。父亲在离婚后对她关心较少。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一直努力做让母亲骄傲的女儿不让她多担心。23岁大学毕业后回到昆明在一家公司做研发工作,因她工作认真努力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欢迎。 26岁时看着身边的女性朋友一个个的成家,而自己却还孤身一人,母亲也经常催促她。在好朋友的介绍下和一名公务员进行交往,但在交往半年后因性格不和而分手。在分手之后她把自己的时间都投到了工作中,她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升职为研发部的小组长。以此同时公司研发部引进了一名新的部长,在看到新部长(张宇)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父亲,她潜意识中对父亲压抑的爱被唤醒了。小苏对张宇产生了说不清的爱慕之情,从此她一直关注着张宇。她知道他已经结婚,自己和他是不可能的。但随着不断的交往,她发现自己对张宇的爱越来越深。小苏成了张宇的情人,她开始扮演起了自己最讨厌和不能认同的角色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犯罪心理学,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犯罪是指做出违反法律的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是一种特别危险的侵害法益的不法行为。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因素的总称。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支配力量,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从《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中,我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及其应用,学会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来看待、分析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用生动、直白的语言列举出各种典型案例,不避讳使用专业的敏感词汇,这对于我们详细理解、分析案例十分有帮助。 在老师所分析过的案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学校园的抢劫案件。一对情侣夜晚在校园的小树林里约会,遭遇四名歹徒抢劫,之后双双被杀害。当时的案发地点实在校内,并非没有机会呼救逃跑,但是二人却惨遭杀害,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在歹徒实施抢劫的过程中二人没有采取恰当的应对办法,比如过度惊慌,强烈反抗,又或者是呼救方式不当,导致歹徒起了杀心将其杀害。试想一下,歹徒有四人之多,很有可能是因为作案经验不足才结伴进行抢劫,对于这种情况两位同学应该保持冷静,用语言战术来试探歹徒的目的,尽量不要激怒对方,如果歹徒只是求财,那就自觉地将钱财交出以确保生命安全,如果有呼救的条件和机会一定要把握好,迅速想好对策并作出反应,根据实际情况使自己脱离危险。相信如果两位同学当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应对,这场悲剧的发生就能够避免。 针对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勇敢、机智地保护自己和他人。例如,女生应尽量避免独自在夜晚行走或到偏僻的地方,在路上遇见陌生人应该提高警觉,如果有人前来搭讪应该果断回避并且尽快到人多的地方以寻求帮助或保护。万一遇到比较危急的情况,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A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药家鑫撞人杀人案 09应用心理学(一)班 学号:100209059 姓名:程秋霞

案例梗概 1、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 2、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3、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罪犯资料 1、姓名:药家鑫。 2、出生日期:1989年11月7日。 3、去世日期:2011年6月7日。 4、籍贯:陕西西安。 5、学历:西安音乐学院2008级学生。 6、家境:家境是普通工薪阶层,母亲是西安北方华山机械有限公司职工,已经退休;其父亲药庆卫曾经是总后西安军事代表局驻该厂军代表,前些年离职自谋职业。 7、其他:在校表现很好,生活中也能与人为善。案件审理过程中学校为其出具了13份奖励证明,其校友、同学、朋友、邻居向法院递交了4份请愿书,其本人也交上了悔过书。 案件分析 1、案发前: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 2、案件过程:药家鑫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3、案发后: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

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

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 心理学心得体会(一): 学习这次课程之后,我对心理学有了必须的了解,以前觉得很神秘的一些心理现象虽不能透彻理解,但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感到茫然;培训过程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听他想说的,说他所想的。 经过这次培训,使我进一步学会了更好的审视自我、审视身边人,更好的去观察身边人的情绪,了解身边人的心理,理解身边人的需求;心理学不但让人更好的学会应对自我,也让人更好的学会与别人相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身处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工作环境变迁、身边人员流动变得习以为常,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与别人相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了解身边不断变换的人的心理,学会更好的方式与身边人交流;人与人相处、沟通,理解是融洽相处的前提。可是这些知识从前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被自我有意无意的忽视了,经过几次培训中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我的帮忙和触动十分大。不仅仅对此刻,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感触也会深远的影响到我的今后生活和工作。 今日的生活是昨日的延续,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心理学的文章和书籍必将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知识的积累、前人成功经验的总结、失败经验的教训的反思,都会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 人生学无止境,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几位教师的精彩讲解,不

但对自我是个提升,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也是很好的帮忙,感激公司为我们供给这样的培训机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二): 各位教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日有幸第一次能以这样的身份站在那里,与大家分享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首先要感激我们的李春红教师、黄崇教师,是他们的悉心教导和鼓励支持,才让我有这样的机会取得让自我满意的成绩。 回顾心理学的学习历程,最初与心理学结缘是因为复杂的夫妻关系和紧张的亲子关系。我们夫妻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而女儿的叛逆更让我不知所措,我陷入了持续焦虑而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接触到心理学,尝试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实践经验来帮忙自我解决问题。最初的效果并不明显,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生活中很多事物正悄然变化。 我感觉到夫妻关系变融洽了,因为我学会了用九型人格去剖析彼此。我了解到我是完美型,而我老公是和平型,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与女儿也开始正常沟通了。因为我明白了女儿在抱怨的时候,并不期望我一味地灌输所谓的成功经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只是需要我的倾听,而倾听作为心理学最普遍的咨询技能是我们平时应对亲人时最难做到的。正如孩子常常说到的:我们学校有心理课,我周围各种心灵鸡汤,我真的被你的唠叨烦死了……而倾听让女儿深切地感受到我对她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相信她有本事解决自身的问题。说到那里,我很想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学习心理学的动机是什

心理学心得体会1500字教案资料

心理学心得体会1500 字

精品文档 心理学心得体会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它很虚幻也很神秘,是研究人类学、社会学之外的学科。心理学不仅是研究人类,也是研究其他生物,它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少儿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恋爱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它的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应用性给我们很大的感触,也比较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荣幸参加刘老师的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他的课堂上总少不了幽默风趣和美好的遐想。他用他丰富的经验和精练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心理学的历史以及代表人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克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面对挫折,如何化心理压力为心理动力,如何提高记忆力考取优异的成绩,以及什么是心理感应等等。 对于我们这些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说,大学生活带给了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然而真实的象牙塔与我们想象中的乐园有着一定的差距,这里的生活充满着诱惑、紧张和忙碌,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压力包括与舍友之间的相处。老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和处理方法,这让我们受益匪浅,更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少了些许的茫然。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一个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才能从容的应对。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给予我们喜悦感,才能指导我们更好的完成学习和工作。通过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对自身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会了如何自我分析,接受自我,完善自我。包括对环境的分析,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对能力的分析,对挫折和困境的接受能力,对我们所处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人格的塑造,如何利用生活的各种资源,使我们成为更为优秀的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心理痕迹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所产生的生理固化物,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在犯罪现场形成的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犯罪心理活动的一切现象。这种痕迹一方面反映了犯罪分子作案行为轨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人的心理又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形成的。所以,一定的行为能反映出人特定的心理状态、个性乃至整个人的面貌。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因此总要造成一定的物质痕迹,而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物质痕迹,是其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及其它心理活动的外化表现。所以,犯罪心理一定隐含在犯罪现场痕迹中并表现为一定的心理痕迹。它是犯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事物发展联系内在逻辑的充分体现,也是现实的一种客观存在。美国新行为主义党派托乐曼认为,三个变量系统即犯罪环境——犯罪心理——犯罪行为之间既有因果联系,又彼此交互作用,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下,个体内在不良心理品德发生变化,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发生。通过案件及犯罪现场物质痕迹进行分析,不但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个性、行为动机、当时的情绪,而且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社会经历、生活环境、

遭遇、知识背景、经验、技术、习惯等。 犯罪心理痕迹的特点: 1.个性特征。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个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在其需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各方面产生与他人的差异,形成自己所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这种内在性的特征恰恰可能通过个体自身的行为表现出来,并会以一定的形式遗留下来,为我们所发现。同理,在他实施犯罪行为时,其个性特征也就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在整个犯罪过程中。 2.无意识特征。所谓无意识即“在完成行动时是不自觉的,在行为 的时间和地点方面完全失去定向能力”。这种无意识心理往往使罪犯不自觉的留下痕迹。例如,从对某盗窃案现场初步调查中得知,罪犯是带手套作案的,但后来在放钱的保险柜内侧发现了几枚手印,经分析判断是罪犯见到大量现金时,心情无比激动无意脱下手套而留下的。此手印经过鉴定成为破案的证据。在侦查工作中,了解、掌握心理痕迹的无意识特征以及它与物质痕迹的统一,往往对破案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定势心理特征。定势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 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定势心理现象也同样存在于犯罪心理痕迹中。罪犯在第一次作案成功后,其行为方式在大脑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作案时,成功的体验反馈到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