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心脏的过程原理及其历史

人工心脏的过程原理及其历史

人工心脏的过程原理及其历史
人工心脏的过程原理及其历史

人工心脏的过程原理及其历史

摘要

本文简介了医学界的新宠儿——人工心脏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现今人工心脏的分类,简洁了主流人工心脏的过程原理,并展望了未来人工心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心脏VAD TAH 原理

引言

谈到心脏,人们的脑中一定会浮现出一个扑通跳动的,充满动力的物体。没错,心脏好比一个打气筒,能将血液压到人体的各个部分。通过初中时期的知识,我们了解到心脏是两排并排的血泵,一台将缺氧血液经肺动脉压到肺部,另一台江新鲜血液经主动脉压到全身。心脏的搏动维持着动物全身的血液循环,而人类的心脏每天就要搏动十万次。可见心脏在人类的身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然而,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以及心肌病常常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和心力衰竭。内科对此类心脏疾病的效果极其有限,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方法仅能减轻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类在外科领域对此进行了积极而长久的探索,其中心脏移植算是比较成功的技术。然而,慢性排斥反应、感染以及供体的严重不足等等因素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广泛开展。在美国,每年等待心脏移植的病患多大50000以上,而有幸接受移植的人仅有200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心脏移植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寻求新的心脏来源,逐渐成为医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人工心脏应运而生。

人工心脏是以机械的方法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以代替心脏的功能。广义的人工心脏可分为暂时性,即部分取代心脏功能的辅助性人工心脏(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长期性,即完全取代心脏功能的全人工心脏(total artificial heart,TAH)。人工心脏无论作为治疗的辅助措施还是作为心脏移植的过渡支持都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许多产品已商品化,性能良好,使心力衰竭的病患得以提高生活质量。

VAD①

VAD是利用机械或生物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机能的方法,

其研究可以回溯到体外循环动脉泵开始。在1895年,雅各德曾试

制人工心脏泵对机体组织进行灌流。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亚历

山大·卡雷尔与其助手林德伯格共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VAD(图1

为VAD示意图),这是一种体外循环机。1953年Gibbons将体外

循环应用于临床。1966年,Debakey等人对心脏术后病患运用VAD

技术,取得显著成果。70年代后,得益于材料科学等学科的进步,

VAD的临床得到进一步的开展。Golding等人将离心泵用于临床,

世界各地运用各种辅助性装置开展心脏移植前的过渡辅助,取得了

一定成绩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现在应用于临床的VAD以隔膜泵和叶轮泵为主。隔膜泵又称容积式泵,其结构及工作原理是依照自然心脏设计的,核心部件为一个由柔韧性材料构成的腔囊。腔囊与自然心腔一

样,作用是容纳血液。腔两端连接进、出口导管,同时在两接口处分别放置单向阀门,保证血液单向流动以代替瓣膜功能。当对囊墙壁施以外力时,腔内容积被迫变化,容积减小时血液经出口流出,增加时则吸纳从进口流入的血液。如此周而复始,完成心脏功能。前已有几种隔膜泵可常规应用于心力衰竭病人临时左心室和右心室辅助。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植入式VAD是电动式隔膜泵。

叶轮泵是一种非仿生性的血泵, 分为离心泵、轴流泵及混流泵三种。无论何种形式均采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带动血液的单向流动, 从而不需要单向阀门来控制血流方向, 它克服了隔膜泵结构复杂、体积大、工作寿命短、能耗高等缺点, 适用于永久性植人体内时采用, 从而逐渐成为的主流。电动轴流泵是一种高速旋转的、可植入式、连续恒流血泵。离心泵通常仅能进行几天的心脏辅助, 其他几种血泵能提供几周至几个月的循环支持。

TAH②

全人工心脏完全取代自然心脏的功能,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早在1957年美国的Kolff 和Akutsn便使用一个聚乙烯基盐制成的人工心脏使一只犬生存了1.5小时,而世界上第一台严格意义上的全人工心脏是De Vries等人于1982年研发使用的JARVIK-7(见图2),它使其使用者存活率112天。到1993年世界范围内已有240个以上的全人工心脏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应用于临床, 并获得术后生存603天的成绩。2001年7月美国已经成功将TAH用于人体。2004年10月18日, 名为CardioWest的人工心脏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批准, 成为世界上首个正式应用于临床的人工心脏。

目前技术较为成熟并应用于临床的TAH分别为气动式和

电动式,而CardioWest TAH和AbioCor TAH为其中的佼佼

者。

CardioWest由气体驱动,能植入到心脏原位。它由一刚

性泵外罩组成, 具有两个球形的聚氨甲酸乙醋室腔。两个室腔

对接到心房袖口, 流出导管与大血管相连接。两根气体驱动线

经皮层穿出,与一外置的控制系统相连, 由外置控制系统监测

心脏的压力和运行。主要的不足是控制装置不便携带且需要抗

凝。

AbioCor是第一个完全独立的可永久性植入TAH。它由体内和体外两部分组成, 体内部分由一个胸部装置、一个可再次充电电池和一个微型电子箱构成, 体外部分是一个电池盒。胸部装置装有一个内置马达,重约1千克, 驱动血液流经肺和身体的其他部位。由于使用了经皮能量传送技术, AbioCor废除了经皮层穿出的驱动线管, 因此减少了感染率。2001年Jewish医院的医生首次将AbioCor成功应用于临床,。AbioCor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是:“心脏”可全部植入体内, 由体外电子控制系统调整其功能,它可根据人体需要来调节心跳的速度;其外接电池组不用植入身体, 而是通过安装在腹部表皮下的插座向置于体内的微型锂电池充电。微型锂电池可以自动工作30分钟, 且与人类心脏一样, 它在人体活动量增加时加快血流, 在休息时减缓血流。这一手术的成功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评价, 也标志着TAH 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人工心脏的最新设计③

关于VAD和TAH的各种研究始于50 年代, 最初只为了替代自然心脏的泵血功能。在近半个世纪的研制过程中, 血泵从材质、结构、功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血泵的驱动装置也出现了气动、电动和电液压等不同驱动方式。血泵的动力学设计则更加接近生理心脏。最新研制的人工心脏还可产生更多种的血流方式,如连续血流和振动血流,从而产生更符合生理需求的血流分布。最新设计的微型血泵已经可以植入主动脉, 从而显著改善人体的局部血流,辅助整体循环的效果。此外依照不同的功用需求,人类还早出各种新型心脏,如康复型左室辅助和小型植入式的右室辅助。以下是几种最新的人工心脏设计。

1.Cleveland clinic 连续血流泵

小型连续血流泵是未来第二代植入式人工心脏, 其优点为体积小, 结果简单, 可靠且廉价。新设计采用了反向电机、润滑轴颈轴承和残余轴力磁反应装置。其中润滑轴颈轴承是关键部件, 它帮助解决了轴密封的问题。

2.Vibrating Flow Pump,VFP 振动血流泵

VFP 的主要特点为可通过调节驱动频率,从而控制血液向各主要器官的分布, 并控制外周血管阻力和阻抗, 以达到对心、肺血管均产生有益作用的目的。

3.电液压TAH

涡轮驱动的电液压TAH解决了气动TAH的诸多技术难题, 其结构设计也相对简单。隔膜内置有电机和涡轮机,不与血液接触, 从而避免了对血液的损害。人工瓣膜的周围血流通道中存在一个瓦氏窦回流区, 它可防止血栓形成。为使T AH 的机械液体与生物成份完全隔离, 隔室内灌注了生理盐水,以防止液体渗漏。TAH的重量与天然心脏( 400~500g)十分接近, 使用寿命约为2 年。其泵血的压力、速度和流量均可调节,从而保持了心脏生理压力的平衡。

4.植入式微轴血泵

微轴血泵由单叶轮组成, 由整合微型电机驱动。为了长期使用之需, 血泵与电机之间采用物理隔离, 驱动力则通过磁耦合传导。微轴血泵被植在主动脉中, 整个血泵系统完全浸入血液中, 经外部的驱动控制器进行控制。

5.Intra-aortic cannula pump, IACP 主动脉内插管式血泵

IACP 经由外周血管插入, 可将血液从左心室排出, 在升主动脉内形成脉动血流。

6.Reco verydirected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RDLVAD康复型左心室辅助装置

RDLVAD由顺应性后负荷控制小室、带有瓣膜的尖端导管和血泵组成。与普通的LVAD 从心室吸取血液不同,RDLVAD 可使血液经过带有瓣膜的尖端导管射入控制小室, 在控制小室中血压可得到控制, 产生低于主动脉的压力。然后血泵再将控制小室中的血液排入主动脉。RDLVAD 可使左心室达到充分的松驰。

结语

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所长蓝方说:“Mechanical devices to completely replace the heart leads to some problems, which can not be answered from a small group of patients. An entirely alternative heart patients, faced with what quality of life? To

a patient, the clinical benefits have meaning? The public can accept this treatment cost?”连JARVIK-7的创造者也提出这样的顾虑:“人工心脏若要达成目标,必须让人忘了它的存在,也就是说,此装置应该要不引人注意并且可靠,这样病人才不会注意到它,但它真的达到这一标准了吗?这些都是人工心脏存在的问题。”

虽然人工心脏仍有许多棘手的问题等待解决,但我们并不应当就此对它叫停。从实际出发,人工现在是病患用以暂时维持生命的不二选择,至于长期的使用,目前看来只是梦想。但若是随时有人工心脏可用,外科医生便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渡过难关,不再有无米之炊的遗憾。人工心脏使医学与科技在这个时代的结晶,这项研究必将继续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①武文芳、吴兵,人工心脏的历史及其研究进展1672-8270(2008)03-0055-04

DeBakey ME.The odyssey of the artificial heart [J].Artif

Organs,2000,24:405-411

②武文芳、吴兵,人工心脏的历史及其研究进展1672-8270(2008)03-0055-04

Patrick M,McCarthy,William A.Smith.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a long

and winding road[J].Science,2002,295:998-999

③李津荣、翁铭庆,人工心脏研究进展1001-1110(2000)02-0103-04

全文部分参考:李佩纹,《人工心脏》研析——现代医学的进步

李国荣、朱晓东、彭远仪、陈海风、田步升,叶轮式全人工心脏的

结构设计及流体力学特性1009-7090(2008)03-0167-04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论文关键词: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现代性 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马克斯·韦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古典社会学家中第一个以合理性概念为工具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演进过程及其本质的理论家。他的合理性理论影响了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等几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曾坦言:“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韦伯描述了合理性的种种表现,阐明了合理性的概念,以合理性概念为解剖刀,对现代社会做出了精神文化特征上的诊断。 一、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 韦伯是一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一生兴趣广泛,在宗教、社会学、哲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都颇有建树。回顾韦伯一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穷其心力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欧洲之外,“科学、艺术、国家以及经济都没有走上西方所特有的发展道路”。韦伯认为,这是因为西方特有一种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在东方是没有的。韦伯列举了现代自然科学、面向市场的文学作品、科学的法律学说、现代国家机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等大量现象,来说明西方的理性主义。他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概括为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 关于社会的理性化,哈贝马斯曾指出,韦伯从理性化的角度所描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世俗化的过程,而且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结构的标志是,围绕着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僚国家机器这样的组织核心形成的、功能上互相结合的两大系统走向了分化。韦伯把这个分化过程理解为目的理性的经济行为和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这就是说,社会的理性化体现在新的社会结构的两大系统即经济和行政中。资本主义经济的组织核心是资本主义企业。资本主义企业的营运,突出地体现了以理性为根本,这就是经济的合理性。资本主义企业是一种合理的组织。其特点表现为:经营活动与家庭相分离;利用健全的会计制度精于计算;形式上有效安排自由劳动力;技术上利用科学知识,这些都离不开理性的作用,都是理性化的表现。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与现代国家既相分离,在职能上又相互补充。国家的组织核心是合理的国家机关,其特征在于:依据一种集中的和稳定的税赋体系;控制一种集中领导的军事权力;垄断立法和法律权力;通过一种专职官员的形式组织行政管理。在国家机器的构成部分中,官僚体制最集中地表现出理性化的特点。行政理性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官僚统治完全依照纯粹形式的法律制度而运行。充分发展的官僚制把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非人格化的庞大机器,现代国家机制被限定为合理的管理行动。 在韦伯那里,所谓文化的理性化,是指世界的祛魅,也即是宗教世界观图景的消除和世俗文化的产生形成过程,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领域。现代西方文化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西方出现的现代科学技术、自主的艺术以及以规范和普适性原则为核心的伦理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主要表现为:对待自然的客观化方法、数学的理论形态以及面对自然时的工具立场和经验方法等。韦伯认为,经验的科学技术知识使世界彻底祛魅。驱除巫魅只有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自主的艺术也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艺术从传统的伦理和宗教关系中解脱出来,不再承担宗教、政治和道德教化功能,演变成为表达个人主观性的文化形式。西欧音乐中的调式体系、乐队建制和绘画中应用透视的技法等的创

数学文化2018尔雅满分答案

数学文化(一) 1 【单选题】2002年,(C)为中国少年数学论坛活动题词“数学好玩”。 A、钱学森 B、齐民友 C、陈省身 D、邓东皋 2 【单选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B),“数学文化”一词最早进入的官方文件。 A、《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B、《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C、《大学数学课程标准》 D、《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 【判断题】数学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其广义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他们的形成和发展。(错误) 4 【判断题】与其他自然科学研究的共同点在于,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从众多物质形态种抽象出来的人脑的产物。(错误) 数学文化(二) 1 【单选题】1998年以来,教育部的专业目录里规定了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B)专业在内的数学学科。 A、数理统计学 B、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C、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D、统计学 2

【判断题】在经过数学学习后,将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即所谓数学素养的通俗说法。(正确) 3 【判断题】目前,数学仅仅是一种重要工具。若要上升至思维模式的高度,学者们仍需努力探索。(错误) 数学文化(三) 1 【判断题】解决数学难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反证法。(正确) 2 【判断题】“数学文化”课,是指以数学问题为载体,以教授数学系统知识及其应用为目的的课程。(错误) 数学文化(四) 1 【单选题】数学家为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第一步是(C)。 A、概括 B、推理 C、抽象 D、分析 2 【单选题】(B)曾指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A、欧拉 B、恩格斯 C、马克思 D、阿基米德 3 【单选题】最后是谁解决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A) A、欧拉 B、高斯 C、笛卡尔

历史概念的解读

浙江高考冲刺精讲——历史 第二讲历史概念的解读 高考的要求: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概括历史人物的活动。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例:2009年浙江省高考调测卷39题: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斯大林模式”,并分析其对苏德战争的影响。(12分)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产生了个人崇拜,出现大清洗这样的严重错误,使苏德战争爆发时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战争初期遭受了惨重损失。(3分)但是,在二战爆发前,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为苏德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4分)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举国一致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分) 解读:学生应该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时间、地点、主要特点以及影响。能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回顾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 知道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一、掌握历史概念的解读方法 第一步:明确内涵 历史概念的内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 例:斯大林模式(必修二P135课前提示) 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具体史实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两个五年计划)、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等。 第二步:关注外延 历史概念的外延: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 例:斯大林模式 背景:1925年的苏联……落后农业国,为了……民族独立,为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 评价:(一分为二) 作用: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经济实力快速增长,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成为制约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因素。 第三步:把握联系 新经济政策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

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研读

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研读 ——中央党校哲学部第十九届奇思论坛综述 朱辉宇 2011年10月18日,哲学部第十九届奇思哲学论坛暨第八次“经典著作研读”活动于西四会议室举行。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王克迪教授结合精美的课件,作了“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研读”的主题报告,全面介绍了牛顿的生平和创作经历,系统阐述了《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一、《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以下称《原理》)的逻辑体系 王克迪教授指出,牛顿的《原理》大致上是仿照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来布局的。全书从基本的定义开始,再给出几条推理规则(运动定律),经过一系列的推理和演算,得到一些普适的结论,再把这些结论应用到实际中与实验或观测数据相对照。 《原理》一开始就是“定义”和“运动的公理或定律”。其中“定义”部分共有8条,在随后的附注中又补充了4对十分重要的定义。第一个定义是“物质的量”,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质量”。在当代物理学中,质量是一个最基本的物理概念,但在牛顿时代,这一点还没有得

到公认,也没有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和统一单位制,因此牛顿利用物体的密度和体积来决定物质的量,这与我们今天的做法正好相反,我们用质量和体积来定义密度。第二个是牛顿定义的“运动的量”,即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就是我们熟知的动量。第三个是物体的惯性,表述物体保持其已有运动的大小和方向的本领(当物体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伽利略已经知道物体的惯性,今天我们知道,物体的惯性与它的质量是相等的。随后牛顿定义了外力、向心力及其度量,然后是向心加速度和向心运动量的定义。 引起后世人们广泛讨论的是牛顿在附注中所作的4条补充定义,分别是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绝对处所和相对处所以及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等4对范畴,其中后两对是派生概念,而前两对十分重要。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牛顿力学的基本框架和标志性概念,由此引伸出后来的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概念。 这些概念总的来说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但在当时,正如牛顿所指出的,是“鲜为人知的术语”。应该说,牛顿写下的定义,是过去300年来所有大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们寻找灵感的地方,值得认真研读、思考。 紧接着定义部分,就是“运动的公理或定律”。在这里,牛顿给出了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倒背如流的极为著名的“力学三定律”。可以看到,牛顿对力学三定律的叙述与我们今天的表述几乎完全一样,反映出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 1. 国家和社会为什么要支持科学技术发展?大概有那些形式?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这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特定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够选择资源型或者依赖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要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的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探索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增加国民财富,像一些产油国家;还有一些国家主要依靠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像一些拉美国家;再有 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在科技产出方面,这些国家获得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发 2%以上。根据对国家的资料所做的分析,中国创新的综合指数大约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尽管我们国家距离创新型国家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但是中国的特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够选择资源型或者依赖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要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必须要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意味着我国必须保持从改革开放开始,直到2020年连续40年7%以上的经济高速 没有根本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仍旧保持目前39%左右的水平,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就要求我

水平,要达到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也必须要达到60%,也就是在目前的水平上,再增加20个百分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的目标。 重要资源的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的瓶颈约束。国际的经验表明,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是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的惟一可行的途径。 第三,保证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创新国家的发展道路。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我国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就很难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甚至有可能丧失我们的主动权。 2. 什么是科学中的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各有什么局限?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例如,人们在实践中接触瓜、豆这类个别事物,然后在反复实践中,就会逐步认识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性质,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经过分析、推理,结果得出一个一般性的认识;一切生物都有遗传现象。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原理考察某一特殊的对象,推演出有关这个对象的结论。例如,一切生物都有遗传现象。从这个原则出发,就可以引伸出:人也是生物,所以子女象父母,也是一种遗传现象。这是由演绎推理而得出的一个结论。归纳和演绎这两种方法既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它们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一方面,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没有归纳就没有演绎;另一方面,演绎是归纳的前导,没有演绎也就没有归纳。一切利学的真理都是归纳和演绎辩证统一的产物,离开演绎的归纳和离开归纳的演绎,都不能达到科学的真理。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体系详解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体系解读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把人上升到资源的角度进行配置和管理,如何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配置,构建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体系成为企业HR工作的重点。作为这个有效体系的构成部分,HR各大模块体系的完善和工作的展开显得尤为重要! 1、人力资源规划---HR工作的航标兼导航仪 航行出海的船只都需要确立一个航标以定位目的地,同时需要一个有效的导航系统以确保它航行在正确的路线之上。人力自资源管理也一样,需要确定HR工作目标定位和实现途径。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正如航行出海的船只的航标的导航仪,人力资源规划在HR工作中起到一个定位目标和把握路线的作用! 2、招聘与配置---“引”和“用”的结合艺术 人员任用讲求的是人岗匹配,适岗适人。找到合适的人却放到了不合适的岗位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一样会令招聘工作失去意义。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招聘与配置不能被视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两个环节,只有招聘合适的人员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证招聘意义的实现。 3、培训与开发---帮助员工胜任工作并发掘员工的最大潜能 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公司战略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这两个方面,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变得非常必要。就内容而言,培训工作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具有针对性,要考虑不同受训者群体的具体需求。对于新进员工来说,培训工作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并胜任工作,对于在岗员工来说,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能,而对于公司来说,培训工作会让企业工作顺利开展,业绩不断提高。培训与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4、薪酬与福利---员工激励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第6章 新古典经济学

第六章新古典经济学 一、新古典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及先驱 ?(一)背景 ?1、经济背景——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政治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学术背景——人本主义的产生与微积分应用 ?(二)戈森定律 ?1、戈森第一定律:效用递减定律 ?消费者在对同一物品的一次性持续消费中,随着需求的逐步满足,感觉的享乐程度会不断递减,直至饱和为止。 ?2、戈森第二定律:效用均等定律 ?如果消费者有多种可供消费的物品进行选择而无充足的时间全部享乐,要取得最大的享乐,就必须依次消费享乐量最大者,当消费行为结束时,应当使相同时间里取得的每一种物品的最后单位的效用相等。 二、边际效用革命 ?边际效用论是19世纪70年代由英国的杰文斯、瑞士的瓦尔拉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来的。 –门格尔是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他1871年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边际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杰文斯是英国数理经济学派创始人,他1871年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书中用数学说明价值决定于最后效用。 –瓦尔拉斯是数理学派中洛桑学派的创始人,他1874年《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一书中提出一般均衡论。 (一)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这个学派以欲望为出发点,以效用为中心,以所谓边际分析主观评价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 边际效用学派是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统称。奥地利学派则是这个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主要支流。 ?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尔·门格尔(1840-1921)、欧根·庞巴维克(1851-1914)等。他们都是奥地利人,所以,被称为奥地利学派或维也纳学派。 1、门格尔的经济学说 ?生平: ?卡尔·门格尔(1840-1921),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1859年进人维也纳大学学校法律与政治学,1867年获克拉科夫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872年任维也纳大学讲师,次年被聘为教授。1876-1878年任皇室家庭教师,1879年任维也纳大学法律与政治经济学教授,1903年退休。1921年去世。 ?著作: ?《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年出版,《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的研究的方法》1882年出版,《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历史主义的谬误》1884年出版。 ?1)“经济财货”及其所有权 ?物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财货。当财货需求量大于能支配的量时,这种财货就是“经济财货”。产权排他。 ?2)关于价值的性质及尺度 ?价值是经济人对财货在维持其生命与福利的重要性上所下的一种判断。因而,价值是主观的。财货的价值对于一个人来说,等于各种欲望满足总最小的欲望对这个人所有是意义。 ?3)关于价格形成的理论 ?价格形成的下限由需求者规定,即需求价格;价格形成的上限由供给者规定,即供给价格。?4)关于生产财货的价值 ?高一级财货的价值依存于它所生产的低一级财货的价值。 ?能直接满足人们欲望的财货是第一级财货,生产第一级财货所必须的东西是第二级财货,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

我主要与大家交流通过阅读《历史的观念》以及课堂讨论给我的一些启发。 第一,对历史学的认识。 以前上历史课,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把一张卷子写好。把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给填好。觉得历史,就是这样,只要记住一个一个名词解释。即使是论述题,也只要将背景、内容、原因填上去就可以了。 可是,这样的教与学,很有可能培养出失去思考能力,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人。他们不懂得怎样去思考,怎样去组织。曾经背过的名词解释,看过的书,在考完试以后,也就从大脑了消失了。想要写作论文,却不知如何思考,如何下笔;想要当一名历史老师,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讲解历史。学了那么久的历史学,最终却不知道收获了什么。我身边的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有这样的感受。 通过课堂的讨论学习以及自己的阅读。我对历史学有了些新的认识。 历史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历史本身,即过去人类生活的实在过程。一是指历史认识,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材料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历史。 在我的理解,历史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强调史料、史实的研究;一方面,则是对历史的认识。前者比较注重客观性,史料的考证,准确等方面。后者,比较注重主观性,历史学家对历史史实的思考,对历史的发展的见解。

柯林伍德是一个哲学家,他的书充满哲学色彩。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探究人的自我认识及其人性的现实的展开的科学。历史观念在历史上表现为古代人文的历史观念、近代理性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的”历史观念等三种基本形式。历史哲学就是要借助历史思维去认识历史、思想、理性和人性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籍以获得对人性的真正理解。 柯林伍德,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提出历史重演论,一切历史皆是思想史等,表明他注重历史学家自身的能动作用,注重对历史认识的研究。 历史哲学作为哲学的分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探讨人性。寻求人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自我理解。古希腊哲学就会影响着古希腊的历史编撰学。基督教哲学思想、理性主义、浪漫主义、自然科学等都哲学思想会对历史学产生很大影响,促使历史学的发展。同样的,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历史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辩证的思想。思考问题要多角度,更加全面。 二,对历史的两种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的方法。 看书的方法上有所改进。以前看书、看论文,就是直接去看。但是,效果很差,为了看完而看。而现在,我首先要看看作者,标题,然后我去思考,作者将会写哪几个方面,运用什么样的史料,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等。思考过后,再去阅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这可能与书中经常提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关系。也许这就是在培养自己的历史认识。

《彼得原理》读书笔记

《彼得原理》读书笔记在西方管理学领域,彼得原理和墨菲法则一样声名显赫。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https://www.doczj.com/doc/ef12366063.html,urencePeter)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根据这个原理推导出的人力资源管理法则就是: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彼得通过对千百个组织中不胜任的失败实例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彼得原理》,被后人评为20世纪最敏锐的社会和心理学发现. 这本书中我认为有几个方面是值得反复感悟、深刻揣摩的. 首先,是彼得原理本身,“在层级组织里,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每个职位终将由不能尽责的不胜任员工所占据”.员工总是对自己胜任的级别感到不满意,工作缺乏挑战性是胜任者的标志性思维,因为他们能够胜任,所以就期待晋升,而只要组织的层级足够,他的主管也总要使能够胜任的员工晋升,一直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岗位上为止.根据这一理论,如果公司充满了不胜任者怎么办?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冲击式晋升、蔓藤式晋升等等,其中设置一些可有可无的职位就是常见的方法之一,因此如果一个公司突然冒出许多新的职位,那么多半是为了安置不胜任者,作为员工就有被淘汰的威胁了. 彼得按照员工的胜任力程度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超不胜任级、不胜任级、适度胜任级、胜任级、超胜任级.两个极端的员工——超胜任和超不胜任,一样都是被解雇的对象.他们经常在上任后不久就被解雇,理由相同:他们倾向于破坏层级组织.这种去除极端份子的措施,被称为“阶层淘汰”.普通不胜任者不至于被解雇:至多只是无法广晋升而已.而超胜任者却经常遭

IT人如何选择适合的职业发展平台

近年来,IT行业发展迅速,IT人才竞争激烈。除了已经投身奋战在IT工作岗位上人外,更有大批后备力量想投入其中。IT这一朝阳产业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相当广,同时也是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的行业。如何在这种频繁的流动中保持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呢?IT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什么样的平台对你的职业发展发展有利呢?这些是IT人与准IT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IT哪一领域适合你 李明今年毕业于浙江省某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当初报考这个专业也是看中IT 的好前景。在校期间,软件、硬件、网络等方面的课程都涉及了。李明也算比较努力上进的,成绩一直不错。但择业时却完全找不到方向了,只知道做专业相关的IT行业,但从来不知道原来IT中还有这么多的领域,就算相同的领域也包含众多不同性质的岗位。李明也不知道哪个适合自己,看到IT方面的差不多就投了简历。 适合做什么不是主观上的想当然,而必须由客观的因素来揭示。这里的客观因素指的就是内在个性。这里的内在个性与生活中的个性或性格是不同的,它指的是职业中的“个性”,它折射出来的是个人在工作中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等。通过内在个性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人擅长做什么工作,喜欢以何种方式工作,工作中待人处事的风格以及判断与决策能力的强弱。 众所周知,IT作为一个大的行业,其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极广,包括:软件、硬件、网络、通信以及其它的电子方向。IT人与准IT人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学读的计算机专业,虽然所学课程也有所侧重,但实际操作和理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了很多,但是进入哪一个领域最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及哪一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好,自己心里其实并不清楚。只是将就业的方向定位在了IT这样一个模糊的范围内。对于入行没多久的新人而言,这方面恐怕是颇有体会的。 二、解析自身能力架构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原理作业答案第六章-练习九

练习九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3.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这句话是 A.工人无祖国 B.一切革命的根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C.消灭私有制 D.消灭资本主义 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 A.组织性 B.纪律性 C.政治性 D.先进性 5.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C.共产党领导 D.消灭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7.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 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10.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 三、简答题 1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局限性? 12.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对社会主义本质有怎样的再认识? 四、辨析题 13.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14.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五、材料分析题 15.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所提问题,回答要紧扣题意,论述要合乎逻辑。 [材料1]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材料2]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

自然科学哲学思考题

自然科学哲学思考题 1.科学的涵与本质特征,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简答) 涵:科学就是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它的历史发展中表现为知识、方法、生产力和社会建制地等种种形象。 特征: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可重复性 关系:无论是从把握世界这一认识目标而言,还是从理性思维的现实运作而言,科学与哲学都相互关联。 ①科学和哲学具有相同的研究对象、研究之道、体系特点; ②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自然图景、思维方式、价值导向、路径指引; ③科学为哲学提供思维素材、思辨法的应用、普遍规律的检验。 2.如何理解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主客二分”传统?哲学给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哪些支持?(材料) 一、主客二分有两种含义: 1.在本体论意义上,是指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区分; 2.在认识论意义上,则是主观和客观的区分。 主客二分意味着视人类自身为具有意识和思维、能够从事主观认知活动的主体,视周围的世界为认知活动所指向与所作用的客观对象。这就强调了人作为主体运用各种手段去认识、把握、并施加作用于外部世界的独特能力,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定位为一种认知与被认知、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 二、哲学给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支持 近代哲学以启蒙主义为基本精神、以理性主义为基本特征、以主体性为基本原则,不但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而且也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给予了自然科学以支持。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形成的实验传统,成为方法论上的革命,为近代科学脱离自然哲学这一母体而独立,提供了工具性支撑。 3.近代自然科学区别于古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从传统文化来看约瑟难题如何解答(材、论) 一、近代科学区别于古代自然科学的特征 1.观察和实验是所有科学知识的最终基础。 2.数学是理解自然的唯一语言。 二、从传统文化方面对约瑟难题的解答 1.中国哲学以人生问题为中心,对真理问题关注不充分 中国古人在研究自然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以人为中心的习惯,而不是以追求关于自然的知识为中心,这跟现代科学的要求存在着一段不短的距离。 2.工具主义科学观对深入探索自然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古人对科学的看法,大体持一种工具主义的观点。中国古人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十分

中国传统忠孝观念的历史演进及现代转型

试论中国传统忠孝观念的历史演进及现代转型 摘要:我国传统忠孝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历代统治者及学者的推崇和完善,对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忠孝观念仍有必要存在。对忠孝观念加以合理的改造,即对其进行现代转型,忠孝观念就可以服务于现代社会,这对于现代化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忠;孝;忠孝观念;历史演进;现代转型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内容丰富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其中忠孝观念是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但是,我们总是犯着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未能理性地、全面地、辩证地、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我国传统忠孝观念,只是笼统地认为传统忠孝观念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而并不对其进行彻底地分析,到底哪些需要继承和发展、哪些需要抛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弄清这个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现代化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忠孝观念的历史演进 (一)、忠观念的历史演进 “忠”的本义。“忠”的上半部分是个“中”字,下半部分是个“心”字,顾名思义,“忠”就是不偏不倚,公正的意思。《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忠”:忠,敬也,尽心曰忠。①认为“忠”就是尊敬,尽心尽力的意思。故“忠”的本义可以作此理解:尊敬别人,做事尽心尽力,不偏不倚。 忠观念的起源和形成。一般认为,忠观念起源于春秋时期,此时忠观念就是评价臣下和国君关系的道德规范。在春秋时期的文献著作中,“忠”字才频繁出现。因此,忠观念起源和形成于春秋时期。 忠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随着朝代的更替,忠的含义越来越狭窄,最后走进了“死胡同”。“忠”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此时忠观念的含义仍是广泛的,甚至更广泛。作为一种普遍而广泛的伦理道德规范,忠观念对社会的稳定及发展有重要意义。秦朝后,皇帝制及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使得忠观念的含义开始萎缩。随着中国君主集权的不断加强,忠观念的含义不停地变窄,特指臣民服从于君主及国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宋代以后,“忠”成了臣民对君主的绝对服从,最后发展为“愚忠”。在明朝,愚忠表现地最为突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明朝涌现出了大批地“忠臣”。 (二)、孝观念的历史演进 “孝”的本义。《说文解字》对“孝”做出这样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②“孝”的基本含义就是善长并乐于服侍父母,赡养父母等意思。 孝观念的起源和形成。孝观念起源于具有宗教色彩的祖先崇拜,这种孝观念是以祭祀祖先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在原始社会,生存条件及其恶劣,人类为了生存,就要祈求上天和祖先的保佑,于是出现了图腾崇拜,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力

彼得原理读后感4篇

彼得原理读后感4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彼得原理读后感一:彼得原理读后感(1084字)10年前,下载了《彼得原理》,那时候只是知道这是一本畅销书,不知为何却被遗忘了,结果在角落上一趟就是10年,前几天整理资料,才偶然重现发现了这本书,稍一读,便发现了一个前所未闻的观点,心道:“这本书值得一读”。彼得原理的基本思想是:世上任何工作总有某个地方的某个人无法胜任,只要有足够时间和升迁机会,那个不能胜任的人终将得到那份工作!不胜任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了,例如公务员无公务处理上班打扑克;护士严格按照规定时间间隔把病人弄醒去吃安眠药;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再举一个书中详细的例子,和我们软件开发团队中遇到的

问题何其相似,十分值得注意:“服务业档案,第三号案例”丁克在李斯汽车维修公司是一名热忱又聪明的学徒,不久他被聘为正式的机械师。在这个职位上他表现杰出,不但能诊察汽车的疑难毛病,还能不厌其烦地加以修复。于是他又被擢升为该维修厂的领班。然而,在担任领班之后,他原先对机械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反而成为他的缺点。因为不管汽车厂的业务多么忙碌,他还是会承揽任何他觉得看起来有趣的工作;他总是说:“我们总得把事情做好嘛!”而一旦工作起来,不到完全满意他绝不轻易罢手。他事事干预,极少坐在他的位子上。他常常亲自动手修理拆卸下来的引擎,而让原本从事那件工作的人呆站一旁,并让其他工人枯等地指派新的任务。结果汽车厂里总是堆着做不完的工作、总是显得一团糟,交货的时间也经常被延误。丁克完全不了解,一般顾客并不在乎车于是否修得尽善尽美——他们只希望能如期取回车子。丁克也不

缠论总结 - 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

缠论总结- 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 缠论总结- 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为什么叫“缠中说禅”?1、以股市为基础。缠者,价格重叠区间也,买卖双方阵地战之区域也;禅者,破解之道也。以阵地战为中心,比较前后两段之力度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2、以现实存在为基础。缠者,人性之纠结,贪嗔疾慢疑也;禅者,觉悟、超脱者也。以禅破缠,上善若水,尤如空筒,随波而走,方入空门。 3、缠中说禅的哲学路线安排。由股市之解决之道,至论语之入世之道,至佛学之大至深大圆满境界。以静坐、心经、佛号,引入大超脱之路。然“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须渐除,依次第进”,有缘者得之,无缘者失之,而得并未得,失并未失,一颗明珠,总有粉碎虚空,照破山河之日。二、“缠中说禅”股市技术理论成立的前提1、所分析的交易品种,必须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能继续交易的。2、任何交易的钱,最好是无限期的,如果真有什么限期,也是足够长的,这是投资中极为关键的一点。两个前提:价格充分有效和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三、“缠中说禅”股市技术简解1、以走势中枢为中间点的力度比较,尤如拔河,力大者,持有原仓位,力小者,反向操作。 2、把走势全部同级别分解,关注新的走势之形成,以前一走势段为中间点与再前一走势段比大小,大者,留之,小者,

去之。3、进行多重赋格性的同级别分解操作,尤如行船、尤如开车,以不同档位适应不同情况,则可一路欣赏风景矣。 4、其至高,则眼中有股,心中无股,当下于五浊纷缠之股市得大自在,亦于五浊纷缠之现世得大自在,即为“缠中说禅”。四、《缠论》的本质1、形态学。走势中枢、走势类型、笔、线段之类的东西。2、动力学。任何涉及背驰的、走势中枢、走势的能量结构之类的东西。3、两者的结合。五、学习《缠论》的线路图分型-笔-线段-走势中枢-走势趋势-背驰-区间套-转折及其力度六、学习《缠论》技术分析理论的关键技术分析的最终意义不是去预测市场要干什么,而是市场正在干什么,是一种当下的直观。在市场上所有的错误都是离开了这当下的直观,用想象、用情绪来代替。(原文第19、26、28、72、84、104课内容)七、《缠论》理论的学历标准1、精通找出各级别中枢的,是幼儿园毕业。2、精通辨别中枢的新生、延伸、扩展的,是学前班毕业。3、精通分辨盘整背驰与背驰,躲过盘整背驰转化为第三类买卖点的,是小学毕业。4、把握当下走势的最合理组合以及用不同组合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开始继续读初三了。 5、研究中枢前后合力的对比与关系,算是高中的课程了。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 I?】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 分论述观念史的一般问题, 第二部分论述艺术与观念史 的关系,原计划将两部分合 为上下篇发表在'美术史与 观念史'创刊号上,以辅助 阐明发起本年刊的旨意.记 得早在20世纪8o年代末,范 景中教授就提醒我们应当注 意西方观念史的成果.后来, 我有幸通过恩师弗朗西斯? 哈斯克尔教授【Professor FrancisHaskell】认识伯林 教授,在他逝世前不久曾与 他谈起过我们将在中国编辑 这部年刊的设想,他很赞同 我们的想法,认为世界上还 没有这种类型的艺术专刊, 值得一为.他也同意我当时 建议的英文名称TheIntel- lectualHistoryofArt.遗 憾的是我们的年刊直到伯林 逝世5周年后才问世,而令 我感到惭愧的是,我迄今尚 未完成论文的下篇.兹将上 篇文字付梓(第3至5部分

内容曾在本刊发表,现为论 述完整性而重复,敬请读者 谅解),谨以纪念伯林教授 逝世八周年.2o06年11月 3日记. f1】ChadesA.Beard在为John B.Bury的名着TheIdeoof Progress初版(1932年)所 写的导论中,开篇就说,"在 很大程度上,世界是受正确或错误的观念统治的."[The worldislargelyruledby rdeas,trueandfaIse.】其 实,此语是Bury的书之篇首引言的概括:"Whenwe saythatideasrulethewodd. orexerciseadecisive powerinhistory,weare generallythinkingofthose ideaswhichexpresshuman aimsanddependfortheir realizationonthehuman will,suchasliberty,tolera. tion,ecluardyofopportun什y, socialism."P.I.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 曹意强 一 ,

帕金森定律、墨菲法则、彼得原理-20世界三大发现

“墨菲法则”、“帕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1]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2]具体定律 定律一 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 帕金森定律中反映的官僚主义现象[7] 造成的。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如行政审批,工商、税务、审计、公安,既得利益驱使)。[8] 定律二

中间派决定原理:中间派是指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意志薄弱、耳朵不大灵光的人,他们在组织的“票决制”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8] 定律三 鸡毛蒜皮定律: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越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越花费很多时间。[8] 定律四 无效率系数:由于复杂的利益关系,决策性委员会多的非必要成员愈来愈多,以至于会议开始变质,变得效率低下。于是,不得不在委员会重新设立核心决策委员会或核心决策团体。[9] 定律五 认识遴选庸才:人们设计了许多的认识遴选方法,但大部分测试都是徒劳无功的,最终不得不靠偶然性标准遴选。[9] 定律六 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事业处于成长期的机关一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所以,“设计完美乃是凋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8] 定律七 鸡尾酒会公式:会议与鸡尾酒会(饭局)同在,不同重要性的人物参加鸡尾酒会,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并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把会场从左到右分为A-F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1-8八段,则可划分出48个区域;在假定酒会开始的时间为H,且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最初一名客人进场后2小时20分钟,则,重要人物都会在H+75至H+90的时间在E/7区域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中。[8] 定律八 嫉妒症(分三个时期):在嫉妒症流行的机关里,高级主管辛苦而迟钝,中层干部勾心斗角,底层人员垂头丧气而不务正业。 第一阶段,出现了既无能又好嫉妒的人物,即患上了“庸妒症(平庸而嫉妒)”; 第二阶段,这些庸妒症患者不幸进入或原本就在高层,尽一切可能手段排斥比自己强的人,拒绝提升能力强的人;“愚蠢比赛”; 第三阶段,机关仿佛被喷了DDT,凡才智者一概不得入内,机关病入膏肓,此时的机关已经无药可救了。[8] 定律九 财不外露。[9] 定律十 退休混乱(50岁现象):一般退休的年龄是R,在前3年(R-3)人的精力会开始减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