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15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15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15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15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选自,作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号任公,别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契.约讹诈

..斟酌

..

弄巧成拙.

3、解释下列词语。

契约恩惠悲天悯人卸却

4、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①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失意:__________

②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如释重负:_______

实用文档

6、下列词语中加划线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洗濯(zhuó)酝酿(n iànɡ)踉踉跄跄(liànɡ)获益匪浅(fěi)

B.霎时(shà)猝然(cuì)头晕目眩(xuàn)忍俊不禁(jìn)

C.贮满(chù)滑稽(jī)春华秋实(huá)随声附和(hé)

D.雏形(chú)磅礴(bó)玲珑剔透(tì)苦心孤诣(zhǐ)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B.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

C.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D.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茶,滚滚红尘中偶尔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荡漾不是而是歇息

B.环绕荡漾不是就是栖息

C.环绕飘扬不是而是歇息

D.缭绕飘扬不是就是栖息

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了。

A、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到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

....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

实用文档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

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

10、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11、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12、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实用文档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13、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14、给文段分一下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②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③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为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④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⑤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⑥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下面句子表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实用文档

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16、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少年智则中国智”是梁启超说的话。

17、“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使用修辞手法是()A反问B设问C排比D对比

二、问题理解

18、关于人生最苦,作者发表了什么观点?你上如何理解的?

19、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实用文档

20、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21、作者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22、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请你写出这类名言中的任意两句。

23、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三、课内阅读

2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实用文档

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四、拓展阅读

2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实用文档

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实用文档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四段中“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2)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实用文档

15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选自,作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号任公,别号。

答案:《饮冰室全集》|梁启超|卓如|饮冰室主人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结合课文注释的内容直接填答即可。

点评: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作品还有《少年中国说》,有关他的信息要有所了解。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契.约讹诈

..斟酌

..

弄巧成拙.

答案:huì|qì|ézhà|zhēnzhuó|zhuó

实用文档

解析:注意易错点,“诈”“斟酌”“拙”声母皆是卷舌音。

点评:给汉字注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解释下列词语。

契约恩惠悲天悯人卸却

答案: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好处,给人财物。|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解析:根据对词语的掌握直接解释即可。

点评:了解常用词的含义,学习会使用,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时要注意多积累词语。

4、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足|安分|达观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抓住题干中提示信息“贫而不苦”“失意而不苦”“老、病、死而不苦”梳理文中有关内容,概括原因作答。

点评:本文是议论文,学习时要注意作者发表观点的要点,理解记忆。

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①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实用文档

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失意:__________

②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如释重负:_______

答案:不得志。|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解析:两题中的词语在句子中意义没有改变,真接解释即可。

点评:理解句子中的词语,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本义,如果词义有变化,要根据语境来解释。

6、下列词语中加划线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洗濯(zhuó)酝酿(niànɡ)踉踉跄跄(liànɡ)获益匪浅(fěi)

B.霎时(shà)猝然(cuì)头晕目眩(xuàn)忍俊不禁(jìn)

C.贮满(chù)滑稽(jī)春华秋实(huá)随声附和(hé)

D.雏形(chú)磅礴(bó)玲珑剔透(tì)苦心孤诣(zhǐ)

答案:A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B项“猝”读cù,“禁”读jīn; C项“贮”读zhù,“和”读hè;,“剔”读tī,“诣”读yì。答案为A。

点评:用题有难度,拼音不好判断。汉字,不管是读音还是字义都是很复杂的,掌握汉字的读实用文档

与写,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时时注意辨识生字,抓住易错点,考此类题时要特别细心。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B.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

C.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D.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

答案:C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项“滥”为“烂”;B项“眩”为“炫”;D项“至”为“致”。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不难,错别字易于辨识,汉字出现错别字,原因在于汉字形似字、同音字太多,如果不细心就会出错。很多汉字是形声字,学习时要注意根据形旁和声旁判断字义,正确的使用汉字。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茶,滚滚红尘中偶尔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荡漾不是而是歇息

B.环绕荡漾不是就是栖息

C.环绕飘扬不是而是歇息

D.缭绕飘扬不是就是栖息

答案:A

实用文档

解析:第一空内容是形容一股香气,茶香如丝如缕,所以用“缭绕”,而“环绕”是指四周包围,不合语境。因此排除CB项。AD中第二空本句中将思绪比喻成在茶水中“涟漪”,应该用“荡漾”,此词指“水面上”,而“飘扬”是轻薄的东西在空中飘动,不合语境。

点评:本题不难,常用词语,意义明确。判断语词语的使用,一要了解词语的含义,二要了解语境,两者一结合交为一点,便可准确的使用词语。

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了。

A、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到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

....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

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

....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

答案:D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项“栩栩如生”是形容艺术形象如活的一样,不能形容野生动物;B 项中“事倍功半”是指努力很大收效很小,用反了,应该是“事半功倍”;C项“锐不可当”指的是气势不可阻挡,不能形容水资源。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不难,句中错用成语比较明确。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10、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实用文档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答案:B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句“保护并了解”词序不当,应为“了解与保护”,只有选了解才能去保护;C句在“在”介词错用,就为“对”,引出对象;D句“从事……”之后缺少中心语“活动”,且“登岛”与“捕鱼”与事理不符。此句应改为“一直在岛上采药,在附近海域捕鱼。

点评:本题不难,都要细心,方可正确判断。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因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

11、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实用文档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答案:D

解析:首先根据病句类型来判断括号中病句类型的说明是否正确,再判断修改是否正确。D改为“足足”依然是病句,应该删去“左右”。

点评:本题不难,仔细判断即可,学习时对病句的类型要有所了解。

12、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⑤句是总提,提出描写对象,②句承接话题写雨丝如纱,④句写雨丝的来源:云端,是从上写起,①句从上写到下,写雨丝飘下来,③是由近写到远。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理清写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到句中相关的信息点。语句之间的关系,一表现在结构上,有关联词相连,一是暗含于文字间,有句子中相关的文字信息相联,要注意从这两方面判断。

13、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实用文档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答案:B

解析:B错,“正人君子”是反语,本义是指品德高尚的人,鲁迅是在说反话,讽刺为国民党政府粉饰太平的文人。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鲁迅这句话非常熟悉,学习中老师讲解过修辞手法,印象深刻。反语,即说反话,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与词义是相反的。运用反语,主要是起讽刺的作用。

14、给文段分一下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②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③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为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④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⑤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⑥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实用文档

答案:B

解析:阅读文段,根据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来判断,一二两句是提出论点,后面的句子都是在分析讲道理证明论点,所以答案为B。

点评:阅读文章,要善于把握作品的层次关系,了解内容的要点。

15、下面句子表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答案:B

解析: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回顾课文有关内容判断正误。B错,根据文中“又说”“还说”两词即可了解作者的引用都是做论据。

点评:议论文中,说理时作者引用的内容有时是作论点,但大多是做论据的,要概括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实用文档

16、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少年智则中国智”是梁启超说的话。

答案:C

解析:抓住各项知识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文章。

点评:本题不难,都是常识性的知识,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这些常识。

17、“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使用修辞手法是()A反问B设问C排比D对比

答案:BC

解析:本题要注意含有两种修辞手法,问答是设问,三个问题并列,是排比。

点评:此类题要注意没有提示选一项,要考虑选多项。

二、问题理解

18、关于人生最苦,作者发表了什么观点?你上如何理解的?

答案:“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一个人在人生要担负很多责任,没尽到责任,会良心不安,这是很苦恼的。

实用文档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摘录作者原话来回答,从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会有怎样的自我感受这点来谈。

点评:议论文是讲道理的,学习时不仅要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更要对此有所感想。

19、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答案:(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作者围绕“责任”发表的感慨,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表达的含义。

点评:议论文中作者的用语遣词,要仔细体会在讲道理方面所表达的含义。

20、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答案: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作者在文中所发表的观点,找到与“责任”一词有关的语句引用作答。根据作者发表的观点,围绕“责任”一词发表自己的看法。

点评:议论文是讲道理的,学习时不仅要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更要对此有所感想。

21、作者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答案:尽责任之后的快乐。

实用文档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同学们喜欢我上课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著作有《饮冰室合集》等。 三、课文朗读:《出示课件》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1.注音: 契(qì)约揽(lǎn)悲天悯(mǐn)人 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3.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分析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结构:《出示课件》 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如何?而不能如何? 进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A.(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B.(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C.(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分析课文: 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出示课件》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出示课件》 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最苦与最乐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5最苦与最乐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2.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知识,整体感知 1.解题。 明确: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3.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明确:第一、二、三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六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 目标导学二: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来的责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复习过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11.最苦与最乐 【学习任务】 1.掌握“恩惠、赔礼、契约、卸却”等词语的正确写法。 2.掌握“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辨析课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课文的论述层次和论述角度。 4.感悟课文整句的特点和作用,理解设问、反问在课文中的作用。 5.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的苦乐观点。 【知识储备】 1.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了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他的政治改革主张,宣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说。 2.整句和散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主要表现为排比句、对偶句、近似于对偶或者排比的两个句子等。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比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于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呢?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 3.对举和对比:对举和对比都是指内容安排方面的方法,而不是指句子的形式特点。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对比,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 【自主学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受了人家的恩慧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陪礼,这就连这个人地面也几乎不感见他。 B.凡嘱我自己打主意要作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锲约。 C.即然这苦是从付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御却,且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D.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拦在身上,肩头的担子重没有放下的时节。

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

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 多媒体 教程: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

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页 1 第 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饮冰室合集》著作:课文朗读:(3)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①注音:) mǐn) 悲天悯人(揽契约(qì) (lǎn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③补充解释词语:莫若:

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页 2 第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性散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道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小组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勇于承担责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2)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发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著作大多收于《饮冰室合集》中。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契.约(qì)揽.(lǎn)循.环(xún) 卸.却(xiè)监督.(dū)悲天悯.人(mǐn)

最苦与最乐原文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1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2.体会文中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中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契.约()监督.()卸.却() 纵.然()揽.()悲天悯.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悲天悯人: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字,号,别号,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有《》。 【设问导读】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快乐?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的举例。请找出作者所举的事例。 3)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句式、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的变化使得文章语言凝重却不呆滞。请 找出相关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4)作者把苦乐观与人生的责任相联系。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 自己,应该尽到什么责任?请真诚的说出你的想法。 【自学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B.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C.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E.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拓展延伸】 1.收集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和谚语。 《最苦与最乐》答案 【温故互查】 1. 略 2. 略 3. 梁启超卓如任公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全集》 【设问导读】 1. 略 2. 1)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 略 3) 略 4)略 【自学检测】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篇议论性文章,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推而广之,去略读很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2.学习通过抓关键词句,理清论说文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 1

3.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1.学习通过抓关键词句,理清论说文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 2

收集资料,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态度。 一、作者介绍导入(布置预习,请学生介绍,老师点评):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3

《最苦与最乐》阅读练习与答案

15《最苦与最乐》练习与答案 一、基础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契.约()讹.诈()斟.酌()弄巧成拙.() (二)、解释下列成语。 (l)心安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悲天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号任公,别号。 (四)、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 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五)、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六)、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七)、有时,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这样抱怨自家的孩子:“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 说得节省又含蓄,不过,个中滋味也只好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 如果你是“自家的孩子”,定会知道父母想要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时达标 (一)阅读选段,完成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 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11.最苦与最乐 【学习任务】 1.掌握“恩惠、赔礼、契约、卸却”等词语的正确写法。 2.掌握“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辨析课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课文的论述层次和论述角度。 4.感悟课文整句的特点和作用,理解设问、反问在课文中的作用。 5.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的苦乐观点。 【知识储备】 1.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了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他的政治改革主张,宣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说。 2.整句和散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主要表现为排比句、对偶句、近似于对偶或者排比的两个句子等。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比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于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呢?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

3.对举和对比:对举和对比都是指内容安排方面的方法,而不是指句子的形式特点。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对比,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 【自主学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受了人家的恩慧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陪礼,这就连这个人地面也几乎不感见他。 B.凡嘱我自己打主意要作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锲约。 C.即然这苦是从付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御却,且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D.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拦在身上,肩头的担子重没有放下的时节。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3)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指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4)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 (1)人生什么是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最苦与最乐》公开 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同学们喜欢我上课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著作有《饮冰室合集》等。 三、课文朗读:《出示课件》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1.注音: 契(qì)约揽(lǎn)悲天悯(mǐn)人 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3.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分析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结构:《出示课件》

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如何?而不能如何? 进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A.(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B.(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C.(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分析课文: 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出示课件》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出示课件》 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出示课件》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15、《最苦与最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15、《最苦与最乐》(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略读文章,把握观点; 2. 理解“责任”,树立“责任感”; 3.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酌情取舍)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三要素; 2.略读文章,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责任”,树立“责任感”; 2.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

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8岁学为文,9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中国近代是一个中西交汇、新旧杂糅的历史转折时期,时代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新的要求。梁启超在政治、文学、思想、学术等领域的显著功绩,使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字词过关(详见课件) 四、初识“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据】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

最苦与最乐教案 (1)

《最苦与最乐》教案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依 据这个言论,我们是否可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没有理想!”呢?当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那么我请两个同学来说说看,你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以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许都不同,故而认识也有不同。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二>整体把握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梁启超先生。(P87 课文注释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其最有名的事迹之一就是我们中学历史书上学过的“戊戌变法”,他也是著名的教育家,著有《饮冰室合集》。 现在,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把握重点字词及注释,熟悉课文内容,特别注意以下词语:失意莫若契约达观如释重负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 然后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并思考一个问题:本文为一篇议论文,那么议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检验听朗诵结果:1、注音:恩惠(huì)如释(shì)重负契(q ì)约?悲天悯(mǐn)人卸(xiè)却监督(dū)揽(lǎn) 2、释词连线:莫若:莫过于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熟悉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我们来看看,议论的基本要素究竟有哪些呢? 答:论题(射击)论点(子弹)论据(靶)论证(瞄准发射) 既然我们已经学过议论文,那么今天我们就暂时忽略掉“课文”这个“帽子”,把这篇文章当做一篇非常精美的议论文来学习。基本线索就是:论题---论点---论据---论证 <三> 探究课文 我们先来看看论题。论题呢顾名思义,很多时候就是议论文的标题,那么我们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呀?——最苦与最乐 从标题这个并列性短语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的有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呢? 1、人生什么事最苦? 2、什么事最快乐? 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三篇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三篇引导语: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而读完后相关的读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读了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课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责任。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本课的作者是梁启超,他的著作有《饮冰室合集》。作者在课文里写道:“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同主题阅读 (新版)语文版

敬业与乐业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我所说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7),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这天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甚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那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才能抓住知识的要点与关键。)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梁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精辟认识。本单元是议论文,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和特点。八年级学生初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议论文的体裁,大部分学生都只在平时的阅读中粗略了解过,对于它的的写作特点并未真正了解;要引导学生通过本文学会思考,做出判断,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知识,学会读写议论文;感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也将为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开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教材与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 培养学生多样性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3.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人生价值责任的思考。 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祥细) 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二、说教法 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三、说学法 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平衡性。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活动迁移等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1个课时完成。 (一)课前准备: 新课标要求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梁启超有关的资料,制成知识卡或幻灯片,作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 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一课时安排如下: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交流查找的相关资料。 2.多角度朗读课文、与学生合作疏通生字词。 3.理清课文结构与情节,拟定小标题。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 (二)(二)教学过程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环节有:情境导入——诵读品悟——活动迁移——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六个环节 1.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选取四川地震中不同的人的表现,阐述敢于承担责任对于社会、家庭、个人的重要意义。引出梁启超的责任观,导出课题。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11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教师版)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11、《最苦与最乐》 一、积累运用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 ) A、契约(q iè)如释重负(shì) B、揽在(lǎn )任重道远( zhòng ) C、卸却(xiè)悲天悯人(mǐn ) D、监督(dū)诸圣诸佛(zh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B ) A、失意海阔天空终身之忧 B、恩惠心安里得仁人志士 C、纵然圣贤豪杰自投苦海 D、循环死而后已忧民忧国 3、《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作者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州新会人。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D ) A、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了。 B、湖南电视台的几个娱乐节目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他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D ) A、通过实地考察后,专家们完善和提出了治理湘江的方案。

B、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C、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D、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中小学生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幅度) 材料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二十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据《湖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湖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 参考: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参考:表层含义是在阳光下;深层含义是体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2016秋语文版语文八上第11课《最苦与最乐》练习题

11、《最苦与最乐》 一、积累运用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 ) A、契约( q iè )如释重负( shì ) B、揽在( lǎn )任重道远( zhòng ) C、卸却( xiè )悲天悯人( mǐn ) D、监督( dū ) 诸圣诸佛( zhū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B ) A、失意海阔天空终身之忧 B、恩惠心安里得仁人志士 C、纵然圣贤豪杰自投苦海 D、循环死而后已忧民忧国 3、《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作者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州新会人。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D ) A、她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您们就不要再问了。 B、湖南电视台的几个娱乐节目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她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就是值得提倡的。 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与家长应接不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D ) A、通过实地考察后,专家们完善与提出了治理湘江的方案。 B、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C、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D、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是中小学生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面就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升降幅度监测项目升降幅度身高↑肺活量↓ 体重↑视力↓ 胸围↑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 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二十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据《湖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与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湖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您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 参考: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参考:表层含义就是在阳光下;深层含义就是体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参考:拥抱阳光,拥抱健康。或: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 (4)请将材料三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参考: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