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学概论》专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专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专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专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为保证顺利地实施法学概论教学计划,科学地组织教学指导及教学质量评估,依据中央电大《关于制定广播电视大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若干意见》的规定,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法学概论》是一门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

在中央电大总教学计划中,《法学概论》属于文科类非法律专业公共基础课。即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专科阶段的必修课,

《法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法学的知识的基础。

为此,要求学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二、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法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学、民事法学、知识产权法、婚姻法和继承法、经济法、刑法和诉讼法九编,由于课时和公共课的特点,教学中主要讲解内容为法学基础理论、宪法、、民事法学、婚姻法和继承法、刑法和诉讼法。基本要求分为四个层面:掌握、理解、理解并掌握和了解。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要求正确对待。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法学概论》主编李显冬,21世纪高等学院非法学专业通用教材

2.音像教材:《法学概论》导学3课时张玉兰主讲。法律基础理论6课时刘旺洪主讲。

3.网上学习资源:江苏电大在线中(https://www.doczj.com/doc/ef18017010.html,)教学大纲、教学辅导、实施方案、自测练习、平时作业、在线测试、考核说明等;

四、教学环节

1.理论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安排具体有:(重要章节必须采用面授)

(1)自学

(2)面授辅导

(3)考核

2.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课程特点,安排4次实践教学,分别设定在不同的章节中,详细见正文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正文

第一编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法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法的基本概念、本质和特征;理解法的作用及分类;了解法的起源和发展;对奴隶制法、封建制法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对比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理解法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基本概念

一、法与法律

二、法的本质

三、法的特征

四、法的作用

五、法的分类

第二节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法的起源

二、法的发展

三、法系

四、社会主义法

第二章法的运行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掌握立法、执法、司法的基本概念、原则;结合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特点了解我国立法的原则、权限和程序;了解违法所要求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遭致的法律制裁;理解法律解释的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法

一、立法的概念

二、立法的基本形式

三、当代中国的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

五、

第二节法的实施

一、法的实施

二、执法

三、司法

四、守法与违法

第三节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一、律责任

二、律制裁

第三节法律解释

一、根据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不同,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二、根据法律解释的尺度不同,可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三、根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和历史解释

第三章法的渊源与法律部门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了解法律渊源、法律部门的概念;掌握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和法律部门;比较法律汇编与编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二、法的渊源的分类

三、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第二节法律部门

一、法律部门

二、我国的法律部门

第三节法律汇编与法典编纂

第四章法律关系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学习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客体、

内容;理解法律关系的产生、消灭、变更的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各类

第二节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法律关系主体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四、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五章法律与政策、道德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政策、道德的内涵;掌握法律与政策、道德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法律与政策

二、法律与道德

第二编宪法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宪法的概念、基本特征;掌握宪法的历史发展及分类;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宪法的历史发展、分类及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一、宪法的历史发展

二、宪法的分类

三、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

二、人民民主原则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四、民主集中制原则

五、法治原则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国家制度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规定的关于国家性质和形式的制度总称。国家制度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本章蝗学习,掌握我国的基本制度,尤其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

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

二、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三、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二、思想道德建设

第四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政体概述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内容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第五节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二、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二、我国是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七节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特别行政区的概念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公民、国籍等重要基本概念;同时,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公民与国籍

二、公民与人民

三、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

四、人身自由

五、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六、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

七、特定主体的权利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

会公德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

五、依法纳税

第四章国家机构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及构成;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我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及其职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

第二节国家主席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及任期

三、职权

第三节国务院

一、性质和地位

二、组成和任期

三、领导任期

四、国务院的职权

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性质和地位

二、组成和任期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六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三编行政法学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着重介绍了行政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渊源以及行政法律关系。通过本章学习应当加深对行政法相关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把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要求在学习本章内容时不能只停留在简单记忆的层次上,而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对基本概念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一、行政与行政法

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行政法的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五、国际条约和协定

第三节行政法的基本法则

一、行政合法原则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第四节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第二章行政主体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实际是行政组织法的内容,行政组织是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学习本章俚一定要正确区分行政主体和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主体只是行政主体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二节行政机关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和特征

二、行政机关的分类

第三节国家公务员

一、国家公务员的概念和国家公务员制度

二、国家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

三、公务员的分类

四、公务员的录用

五、公务员的考核和奖惩

六、公务员职务的任职和升降

七、公务员的培训、交流

八、公务员的回避

九、公务员的工资、保险和福利

十、公务员的辞职、辞退和退休

十一、申诉控告

第三章行政行为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是行政法的核心内容,着重介绍了行政行为的概述、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在行政行为的概述中,要着重区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立法行为中,要明确行政立法的程序和效力;在行政执法中,需要把握行政决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和行政合同的内容;在行政司法当中,应当着重掌握行政复议。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

三、行政行为的效力

第二节行政立法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和分类

二、行政立法的程序

第四节行政执法

一、行政执法概述

二、行政决定

三、行政许可

四、行政处罚

五、行政强制执行

六、行政合同

第四节行政司法

一、行政司法概述

二、行政复议

三、行政复议

第四章行政法制监督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行政法制监督是国家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保障国家的行政活动“依法行政”的一种监督制度。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制保障。在学习本章内容时,要着重掌握行政法制监督的种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法制监督概述

一、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二、行政法制监督的意义

第二节行政法制监督的种类

一、国有权力机关的监督

二、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三、人民政协的监督

四、司法机关的监督

五、行政机关的监督

六、社会监督

第四编民事法学

第一章民法概述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民法的概念、任务、基本原则和调整对象。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熟练掌握有关民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任务

一、我国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任务

第二节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事主体地位

二、民事权益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三、意思自治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第五节民事法律关系

一、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民事法律事实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所涉及的内容是民法最基本的理论,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习民法的基础。本章在上一章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两大类民事主体:自然人和法人。要全面理解这两类主体,必须对它们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作深刻的认识。本章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的民事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同学们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回发现名词和概念很多。这就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能配合案例学习,会举得更好的效果。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民(自然人)

一、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三、公民的住所

四、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

第二节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人的成立

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四、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住所

五、法人的变更、终止和清算

第三章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最主要的内容是民事法律行为制度。该制度从一般层次上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生活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基本的行为模式,因此本章涉及到一些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如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无效代理等。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记忆,学会用本章的内容在具体的民事生活中解决现实的法律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和有效要件

三、无效的和可撤消的民事法律行为

四、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

二、代理的法律特征

三、代理的种类

四、代理权的行使

五、代理的终止

第四章物权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物权法律制度是民法中最重要的内容。物权是民法最基本的一种财产权,它反映着财产所有及对财产的支配关系。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物权制度,我国的民事也初步形成了一个物权体系,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学习本章内容时,应注意物权的法律特征,这是学习物权法律制度的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权的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物权的分类

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财产所有权

一、财产所有权的概念

二、财产所有权的内容

三、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消灭

四、财产所有权的主要类型

五、财产所有权的民法保护

第三节财产共有和相邻关系

一、财产共有

二、相邻关系

第五章债权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债权也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债权和物权同为财产权,债法和物权法是财产法律中的两大基本制度。199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使我国现行的债权制度更加完善。本章着重介绍了债权法律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在学习本章知识时,要结合物权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再结合案例加以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债权的概述

一、债和债权

二、债的种类

四、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第二节合同之债、侵犯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犯行为

三、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第六章人身权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着重介绍了人身权、人格权和身份权三个问题。在学习本章内容时要注意:公民和法人都具有一定的人身权,但两者人身权的范围不同;另外公民的人格权和身份权,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学习时应当注意区分。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身权

一、人身权是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二、人身权与公民人身不可分离

三、人身权是绝对权

第三节人格权

一、生命权

二、健康权

三、姓名权和名称权

四、肖像权

五、名誉权

六、荣誉权

七、隐私权

第四节身份权

第七章诉讼时效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诉讼时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不仅能够稳定民事社会关系,还可以促进人民法院正确、高效的审理案件。诉讼时效是民事主体的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保障。学习本章内容时,要求正确区分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把握诉讼时效的阻却和延长。[教学内容]

第一节诉讼时效概述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民法上的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经珲一定的时间而导致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制度。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人以过法定期限不行合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期诉其胜诉权(即人民法院对其民事权益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我国民法上的诉讼时效具有如下特点:1.诉讼时效以权利人未在时效期限届满前行合其法定权利为前提2.诉讼时效届满只是丧失权利人的胜诉权,并不消灭其实体权利,时效届满后,人自愿履行的,权利人依然可以受领且受到法律的保护3.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和诉讼时效很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是除斥期间。所谓夜斥期间是某种权利的法定存续期间,权利人若在此期间内不行合权利,期间届满后,该项实体权利即千消灭。诉讼时诳和除斥期间都是因时间的经过而引起的权利变动,但是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1.诉讼时诳由权利不行合的事实状态和法定期间的经过两个要件构成,而除斥期间只需要一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的经过。

2.诉讼时效消灭的仅仅是胜诉权,其实体权利并未消灭,而除斥期间则导致实体权利的消灭。

3.诉讼时效自权利被侵害或树种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而除斥期间自权利成立时起计算。

4.诉讼时效可以延长也可以阻却,但除斥期间是固定不变的期间,不存在延长和阻却的问题。

二、诉讼时效的种类

第三节诉讼时效的阻却和延长

一、诉讼时效的阻却

二、诉讼时效的延长

第五编知识产权法

第一章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学习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要求在

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知识产权法的重要调整规范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二、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1、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

2、知识产权的双重性

3、知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

4、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5、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6、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第二节知识产权法

一、知识产权法的概念

二、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1、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方面的法律关系

2、知识产权权利行使方面的法律关系

3、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方面的法律关系

4、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关系

三、知识产权的渊源

第二章商标法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商标的概念、商标权的概念及内容∠际上的几种商权权取得制度、商标注册的条件、注册商标撤销与注册无效的联系和区别。同时要求掌握商标的分类、其他与商标有关的标记的概念及商标注册的原则等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标法概述

一、商标的概念和特征

1.商标的概念

2.商标的特征

二、商标的功能

1、识别功能

2、品质保证功能

3、宣传功能

三、商标的分类

四、商标法规范

第二节商标权及商标权的取得

一、商标权的主体

二、商标权的概念、内容和期限

三、商标权的取得

第三节商标注册

一、商标注册的概念及原则

二、商标注册的条件

三、商标注册的程序

第四节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和转让

一、注册商标使用许可

二、注册商标的转让

第五节注册商标的撤销和无效

一、注册商标的撤销

二、注册商标的无效

第三章著作权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要点为作品的概念、含义、法律要件及著作价格权和财产权等内容。要求了解著作权的基本原则,认识作品的分类及著作权的概念,理解作品的含义与作品法律要件,掌握著作价格权与财产权的内容、著作财产权的限制制度及著作邻接权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著作权法的概述

一、著作权的意义

二、著作权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作品

一、作品的概念

二、作品的法律要件

三、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四、作品的类型

第三节著作权

一、著作人格权

二、著作财产权

三、著作财产权在法律上的限制

四、著作权的取得

第四节邻接权

一、表演人权

二、音像制品制作人权

三、广播事业人权

四、图书装帧与版式设计人权

第五节著作权的保护

一、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其民事责任

二、其他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第四章专利权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从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和专利权人的权利、义务、内容三个方面概括阐述了专利权的概念和特征,简要介绍了专利权取得的(包括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及程序,并归纳了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对专利权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能够正确地判断一项发明侯选创造是否具备专利条件;大致了解专利的手续及审批程序人的各项具体权利内容和专利权强制许可制和专利侵权行为%解侵犯专利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教学内容]

第一节专利权概述

一、专利权的含义及制度价值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专利权的主体

一、概说

二、发明人或设计人

三、发明或设计人的工作单位

四、因合法受让而取得专利权的人

五、外国人和外国组织

第三节专利权的客体

一、概说

二、发明

三、实用新型

四、外观设计

五、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第四节专利权的内容及限制

一、专利权人的权利

二、专利权人的义务

三、专利权的限制

四、专利权的期限

第五节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一、授予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二、授予外观设计专利的实质要件

第五节授予专利要的形式条件

一、专利申请人的资格

二、专利申请文件

三、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要求

第六节授予专利权的原则

一、先申请原则

二、单一性原则

三、优先权原则

第八节专利权取得的程序

一、专利申请的提出、修改和撤回

二、专利审查程序

三、专利的复审程序

四、专利权的无效和终止

第九节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一、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二、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要件

三、专利侵权行为的种类

四、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编婚姻法和继承法

第一章婚姻法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离婚的条件及离婚的法律后果。要求重点掌握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一、婚姻法的概念

二、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结婚

一、结婚的实体性条件

二、结婚的程序性条件

三、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

第三节家庭关系

一、夫妻

二、父母与子女

三、祖孙和兄弟姐妹

第四节离婚

一、离婚的概念

二、离婚的法律程序

三、有关离婚的特别规定

四、离婚的法律后果

第二章继承法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继承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法定继承、代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

一、继承法的概念

二、法定继承

三、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

四、遗产处理和债务清偿

第七编经济法

第一章经济法概论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经济法这一法律部门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及经济法律关系等基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上述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原则

一、经济法的概念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三、经济法的原则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二章市场主体法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而对企业作相应调整,并规范其行为的法律制度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公司同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较有其特殊性,因此本章把公司法

律制度同调整其他类型企业的法律制度分开加以讲述,以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司法律制度

一、公司法概述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四、股份发行和转让

五、上市公司

六、公司债券

七、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二节企业法

一、企业法概述

二、个人独资企业法

三、合伙企业法

四、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第三节外商投资企业法

一、外商投资企业法的概述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四、外资企业法

第四节破产法

一、破产法的概念

二、破产案件的申请与受理

第三章市场运行法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合同法、反不竞争法、证券法、票据法等几部在市场运行中起重要作用的法律。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掌握合同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合同法

一、合同法概述

二、合同的订立

三、合同的效力

四、合同的履行

五、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

六、违约责任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二、限制竞争行为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三节证券法

一、证券法概述

二、证券市场的主体

三、证券发行

四、证券交易

第四节票据法

一、票据法的概念

二、票据行为

三、汇票

四、本票

第五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特征和适用范围

二、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三、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机构

四、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

第六节产品质量法

一、产品质量法的概念

二、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

三、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四、对消费者的损害赔偿

第四章宏观调控法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税法、会计法、审计法这三部在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法律。要求重点掌握税法中的有关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税法

一、税法概述

二、税收实体法

三、税收征管法

第二节会计法

一、会计法的概念

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三、会计核算制度

四、会计监督

第三节审计法

一、审计法的概念

二、审计机关

三、审计程序

第五章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劳动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要求重点掌握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二、过去者的权利和义务

三、劳动合同

四、劳动争议的处理

第二节社会保障法

一、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二、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三、社会保障基金制度

第八编刑法

第一章刑法概说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及刑法的适用范围等内容。要求重点掌握刑法在适用过程中的时间效力、空间效为及是否具有溯及力等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法的基本知识

一、刑法的概念

二、我国刑法的修订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罪责相适应原则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第三节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二章犯罪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阻却性行为及故意犯罪的几个形态等内容。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掌握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及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等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犯罪构成要件

一、犯罪的和特征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

三、犯罪构成要件

第二节排除犯罪性行为

一、正当防卫

二、紧急避险

第三节故意犯罪的形态

一、故意犯罪形态的概念

二、犯罪预备

三、犯罪未遂

四、犯罪既遂

五、犯罪中止

第四节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三、共同犯罪的形式

四、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和刑事责任

第三章刑罚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刑罚是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名言对罪犯实行惩罚的一种制裁方式。因此,刑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本章要求重点掌握我国刑罚的种类和体系以及刑罚的具体运用等问题。[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和体系

一、刑罚的概念

二、刑罚的体系

第二节刑罚的裁量

一、量刑的概念和一般原则

二、量刑情节

三、数罪并罚

第三节刑罚的执行

一、缓刑

二、减刑

三、假释

第四节时效和赦免

一、时效

二、追诉时效的计算

三、赦免

第四章罪刑各论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本章介绍了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的分类和体系化及我国<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的罪条和罪名。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要求重点掌握几个常见罪名。

[教学内容]

第一节犯罪的分类和体系

第二节我国<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概述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四、侵犯公司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五、侵犯财产罪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八、贪污贿赂罪

九、渎职罪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九编诉讼法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概述

一、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主管与管辖

一、主管

二、管辖

第三节诉讼参加人

一、当事人

二、共同诉讼人

三、诉讼代表人

四、诉讼第三人

五、诉讼代理人

第四节证据

一、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二、待证事实

三、举证责任

第五节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一、财产保全

二、先予执行

第六节普通程序

一、普通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二、起诉和受理

三、审理前的准备

四、开庭审理

第七节简易程序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二、简易程序的特点

第八节第二审程序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及起诉条件

二、上诉案件的受理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

四、上诉案件的裁判

第九节审判监督程序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二、基于审判监督权再审的程序

三、基于检察监督权的抗诉再审

四、基于当事人诉权的申请再审

五、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

第十节督促程序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特点

二、督促和程序的适用范围

三、支付令的申请方式和受理

四、支付令的效力

第十一节公示催告程序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

二、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

三、公示催告的审理程序

第十二节执行程序

一、执行程序的概念

二、执行的原则

三、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

四、执行开始

五、执行措施

六、执行中止和终结

第十三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一、概述

二、涉外民事诉讼管辖

三、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送达与财产保全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贪污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分子的活动。本章方要介绍了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及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等内容。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安全,在理解的上重点掌握以上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概述

一、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管辖

一、立案管辖

二、审判管辖

第三节辩护

一、辩护的概念和种类

二、辩护人

第四节刑事证据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

二、刑事证据的意义

三、刑事证据的种类

四、刑事诉讼证明

第五节强制措施

一、拘传

二、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三、拘留

四、逮捕

第七节附带民事诉讼

第八节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

一、立案

二、侦查

三、提起公诉

四、第一审程序

五、第二审程序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216学时,1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个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 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5.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6.理解罗尔(Ro 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 r)定理。 7.会用洛必达(L’Ho sp 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9.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进线)。 10.了解有向弧与弧微分的概念。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11.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换元法和分步积分法。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及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2.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函数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

数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基本要求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常用基本的半导体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的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 .掌握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了解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技术。 2 .正确掌握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能够分析由几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小电子电路系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精神。 3 .具有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设计简单电子电路的能力,掌握用计算机分析电子电路的新方法。 4 .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会使用常规的电子仪器,会通过实验安装调试电子电路,具有进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5 .具有较强的查阅电子技术资料的能力和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中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多种教学活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在后续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各章节内容及其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半导体元器件、各种常用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等内容。 第 1 章逻辑代数( 4 学时) 数字信号的特点、双值逻辑系统的概念。数字电路描述的数学工具——逻辑代数的运算定理和规则,以及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变换等内容。 第 2 章集成逻辑门电路( 6 学时) TTL 和 COS 两大类型的逻辑门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参数指标,对常用的几个系列逻辑门,以及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和比较。 第 3 章组合数字电路( 10 学时) 组合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比较器等常用组合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每周 5 课时) ( 一) 数与计算 (1)数的整除 . 能被 2、5、3 整除的数的特征 . 奇数和偶数 . 质数和合数 .100 以内质数表 . 分解 质因数 . 约数和倍数 . 公约数和公倍数 . 求最大公约数 . 求最小公倍数 . (2)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 乘法和除法 . 积和商的近似值 . 循环小数 . 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 不超过三步 ). ( 3)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 分数的意义 . 分数单位 . 分数大小的比较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真分数和假分数. 带分数 . 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 . 通分 .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 分数加、减法运算(不含带分数). 加法 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 二 ) 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 简易方程 (ax ±b=c,ax ±bx=c). 列方程解应用题. ( 三) 量与计量 体积单位 . 单名数和复名数( 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 ( 四 ) 几何初步知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 组合图形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 体积的含义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 五 ) 统计初步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 简单的统计表 . 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 六 ) 应用题相遇问题.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 七) 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 , 例如调查某月 10 家住户水、电、燃气费和房租分 别交纳的钱数或 10 家农户各种农作物的年产量 , 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 教学要求

《组合数学》课程简介 06191350 组合数学 3 Combinatorics 3-0 预修课程:数学分析(微积分)、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近世代数 面向对象:三、四年级本科生 内容简介: 《组合数学》是计算机出现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数学分支。组合数学不仅在基础数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它的学科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编码和密码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均有重要应用。本课程主要介绍组合数学中涉及组合计数、组合设计和编码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排列与组合、母函数与递推关系、容斥原理、反演公式、鸽巢原理、Pólya计数定理、区组设计与编码理论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合数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或科研活动中可能的应用作准备。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组合数学》(第三版)卢开澄,卢华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组合数学》教学大纲 06191350 组合数学 3 Combinatorics 3-0 预修课程:数学分析(微积分)、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近世代数 面向对象:三、四年级本科生 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组合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在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管理科学以及其它现代科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课程主要介绍组合数学中涉及组合计数、组合设计和编码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合数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或科研活动中可能的应用作准备。 二、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引言2学时 (2)排列与组合8学时 (3)母函数与递推关系12学时 (4)容斥原理3学时 (5)反演公式3学时 (6)鸽巢原理3学时 (7)Pólya计数定理5学时 (8)区组设计6学时 (9)编码理论6学时 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四、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五、考试方式及要求:笔试 六、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组合数学》(第三版)卢开澄,卢华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七、有关说明:

福建警察学院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 课程编号: 学分:4 适用对象: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地位 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理解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熟悉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掌握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积分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分 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证明方法、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3、理解函数极限和单侧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理解极限存在与 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 4、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证明方法。 5、掌握极限运算法则。 6、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7、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运算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0、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极限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难点是数列、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映射 1.映射概念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模块(128学时) 第1单元集合(10学时) 第2单元不等式(8学时) 第3单元函数(12学时)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将数学知识、实际问题与计算机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广泛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在大学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对较复杂的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软件或编程求解;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建立数学模型 内容: (1)初等建模示例:椅子能在不平地面上放稳吗,预报人口增长等; (2)有关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 目的和要求: 理解数学模型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二)初等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公平席位分配,双层玻璃窗的功效等; (2)讨论与交流:录音机计数器,商品的包装。 目的和要求: 由建模实例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建模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抽象过程,基本掌握用初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三)简单的优化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存储模型,森林救火,最优价格等; (2)讨论与交流:冰山运输 目的和要求: 基本掌握建立静态优化模型的一般方法,会利用微分法解决优化问题。 (四)数学规划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奶制品的生产与销售,汽车生产与原油采购,钢管和易拉罐下料等; (2)讨论与交流:自来水的输送,接力队员的选拔 目的和要求: 理解规划优化模型的思想与意义,掌握建立规划模型的一般方法,能够利用优化软件求解规划模型的解。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数的整除。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 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2)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 到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3)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 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分数加、减法运算(不含带分数)。 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b=c,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量与计量 体积单位。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 (四)几何初步知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统计初步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六)应用题相遇问题。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七)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调查某月10家住户水、电、燃气费和房租分别交纳的钱数或10家农户各种农作物的年产量,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 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不要求综合运用以上概念)。 2.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乘除法相同)和简单的 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 步)。 3.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 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 简易方程。 5.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6.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7.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8.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9.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0.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Research o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课程名称:初等数学研究英文名称: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4 学分: 64 理论学时: 64 总学时: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应使学生在掌握近、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初等数学研究是数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现做到初等与高等相结合。系统深入掌握中学数学内容有关的初等数学知识,代数学的基础上,以填补学生在中学数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尽量反映近、一方面,通过初等数学内容的研究,处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空白;另一方面,试图用近、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居高临下地分析、为当好一名使学生对中学数学内容有个高屋建建瓴的认识与理解,研究中学数学内容,理、使学生进行解题策略的训练,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中学数学教师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的解题能力。由于学生对初等数学内容并非一无所知,因此,必须突出与强调课程的研究性质。在每章、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索、研究,每节之后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便他们将来走向教学岗位后,能较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必要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适学生自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当的专题讨论。周,有32八学期开设,安排---初等数学研究是专业选修课,系主干课程。一般情况下第七课时。64共,周36条件时可安排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序

号章节名称学时分配 1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 章集合与逻辑 6 3 第三章数与式的理论 8 4 第四章函数的理论 8 5 第五章方程、不等式 8 6 公理化方法与演绎推理 6 7 第七章几何变换 8 8 第八章几何的向量结构及坐标 法 6 9 第九章排列、组合 6 10 第十章中学数学解题策略 6 合计学时数 64 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课时) 2第一章绪论(中学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关系,中学数学的特点,中学数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数学研究的对象,本课程的研究 对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等等本章重点:中学数学的 特点本章难点:无掌握中学数学的特点,中学数学的发展历程;要求学生了解数学研究的对象,本章教学要求:中学数 学与初等数学的关系,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本课程的 目的意义课时)6第二章集合与逻辑(集合集合的特性, 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用命题的逻辑演算命题的特征,简 单命题,复合命题的真值定义,等价命题,简单命题的演算 命题中的量词假言命题的四种形式,量词的否定,存在量词, 全称量词,开语句的复合,真值集,开语句,充分条件与必要 条件集合与逻辑的关系本章重点:复合命题的真值定义, 等价命题,假言命题的四种形式本章难点:假言命题的四种 形式,开语句的复合,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假言命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打车李小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设计教师:王建璐 设计日期:2015、3、4 授课教师:五年级数学教师 授课时间:大约70课时 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生 一、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从学习内容看: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册书的学习;你将能: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11.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坐姿端正、格式正确、积极回答问题等各种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内容标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内容标准: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内容标准:.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内容标准: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Combinatorics 执笔人:晁福刚编写日期:2010.7.9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07010132 2. 课程性质/类别:限选课/专业基础课 3. 学时/学分:48学时/ 2学分 4.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组合数学主要研究一组离散对象满足一定条件的安排的存在性,以及这种安排的构造、枚举计数及优化等问题,这是整个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组合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组合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了解和掌握并会应用鸽巢原理、排列与组合、容斥原理、递推关系、生成函数等组合数学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鸽巢原理(8学时) 1.主要内容: 鸽巢原理的简单形式,鸽巢原理的加强形式,Ramsey问题与Ramsey数,Ramsey 数的推广。 2.基本要求 1.了解鸽巢原理的简单形式和加强形式,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了解Ramsey问题的历史由来,会求简单的Ramsey数,Schur数。 3.自学内容:无 4.课外实践:无 (二)基本计数问题(10学时) 1.主要内容: 加法原则与乘法原则,排列与组合,多重集合的排列与组合,二项式系数,集合的分划与第二类Stirling数,正整数的分拆,分配问题。 2.基本要求 1.了解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会求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2.掌握多重集合的排列和组合技巧。 3.会证明组合恒等式。 4.了解集合的分划与第二类Stirling数,知道两类数之间的关系。 5.知道正整数分拆问题的递推关系及研究进展。 6.知道一些简单的分配问题的解法。 3.自学内容: 排列组合

浙江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层次学生进入本科层次阶段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浙江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①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统招专升本),选拔当年各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统招入学)的专科应届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高等学校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专升本的具体类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②统招专升本 即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性质的本科,指在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应届毕业生中选择优秀学生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层次进行两年制的深造学习,修完所需学分,毕业时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历证书,符合条件颁发学位证书。统招专升本属于国家计划内统一招录(统招),统考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

科学习统一考试”,浙江省简称普通专升本。所颁发的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和本科四年全日制本科学生一样。 ③自考专升本 自考专升本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性质的本科,即独立本科段。自考专升本一般称为“专套本”,因为其学习形式自由,报考时间和专业不受限制,文凭认可率相比后2者认可度要高,所以很受学生欢迎。 ④成考专升本 成考专升本是成人高等教育性质的本科,参加国家统一的入学考试(成人高考),考试通过比较容易,录取率高。成人高考分为专科阶段和专升本阶段,每年一次报考机会。学习形式为函授或业余、每年八月报名,十月参加成人高考)。 ⑤网教专升本 网教专升本是网络教育性质的本科,也是国家一种高等教育制度,其性质大体和成人高考差不多,也是需要入学考试,但区别是学校自己命题和阅卷。分春、秋季招生。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2010年3月讨论稿) 全院专升本各专业适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高等数学》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基础理论课,它不仅为专业计划中多门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而且也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设置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使自学能力提高一个层次,为以后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与重点 专升本数学教学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教学形式,因学生是专科毕业生,已初步获得一元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因此,根据成人高等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基础理论教材“必需、够用”的原则,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加深掌握一元函数微分和积分两大基本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获得多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为:微分方程、二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无穷级数。(说明:曲线积分和无穷级数经管类不作要求)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性 (一)课程内容 1.初等函数与非初等函数; 2.函数的特性; 3.数列的极限; 4.函数的极限; 5.极限的运算法则; 6.两个重要极限; 7.无穷小量及其性质和无穷大量; 8.无穷小量的比较; 9.函数的连续性概念和连续函数的运算; 10.函数的间断点; 11.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理解函数记号的运用。 2.了解函数与其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画常用的简单的函数图像。 3.掌握求比较简单函数的反函数;掌握复合函数的分解;了解初等函数的构成; 了解分段函数的表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

数学系《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153学时学分:9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执笔人:储茂权审定人:殷晓斌 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的、严格的代数方法,以加深对初等数学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数域上一元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理论以及多元多项式和对称多项式的基本知识;掌握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实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数学方法。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数域和一元多项式的概念、整除的概念。对数域上一元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唯一定理及证明的思想有较深刻的认识。熟练掌握一元多项 式的带余除法和辗转相除法;多项式函数和重因式的基本知识;掌握有 关复数域、实数域和有理数域上的一元多项式的基本结果和基本方法; 掌握多元多项式的基本知识并能将对称多项式表为初等对称多项式的多 项式。 (2)掌握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和计算;线性方程组的基本理论;矩阵的概念、运算、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二次型和标准形、规范形和正定性,掌握 -矩阵的基本知识,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Jordan标准形的基本知识;线性空间中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空间的维数、基和向量的坐标,基变换和坐标变换,线性子空间的基本知识;掌握欧氏空间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线性变换的定义、运算和线性变换的矩阵;掌握线性变换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值域和核、不变子空间等基本知识。 3、课程教学改革 (1)注重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教学中,在讲授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用获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提高自学和创新能力。 (2)注重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高等代数》是数学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基础地位不仅表现在它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开课学期:第1、第2学期 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上)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0学时) 第二章导数和微分(12学时)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2学时) 第四章函数的积分(16学时) 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 第六章无穷级数(10学时) 高等数学(下) 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6学时)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4学时)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0学时) 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16学时) 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10学时) 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12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定理;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概念及性质;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隐函数定理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一元函数的泰勒定理;二元函数的极限;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13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136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具体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思想性强,与相关基础课及专业课联系较多,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概念的背景思想,理解重要概念的思想本质,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要善于将有关学科或生活中常遇到的名词概念与微积分学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新编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商埠街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适用年级:五年级 课时安排:总计51课时 设计者:五年级数学教研组 设计时间:2015年1月21日 一、课程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到的物体形状。

8、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坐姿端正、格式正确、积极回答问题等各种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 二、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内容标准: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到的物体形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内容标准: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内容标准: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