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子生产学试卷及答案—重点必考

种子生产学试卷及答案—重点必考

种子生产学试卷及答案—重点必考
种子生产学试卷及答案—重点必考

种子生产学(试卷及答案)重点必考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2分)

1.种子

2.纯系:

3.顶交种

4杂交种品种

5.播始历期

6.种子认证

二、填空题(每空0.5分,计15分)

1、水稻三系配套杂交育种使用的三系分别是:、、。

2、栽培品种的三性分别是:、、。

3 、一般情况下,品种群体内包含有、、产生的后代个体的基因型是,群体是。

4 、玉米一生生活周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

5 、自交系的杂穗率指的杂穗占的百分比。

6 、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可分离出许多纯合的______。

7、甘薯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有、和。

8、根据种子质量级别分类,我国将种子划分为、和。

9 、棉花品种的混杂退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品种保留有较多的。

10、异花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一般大于。

11、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的基本程序是、、、。

12 、依据生育期长短分为、、。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计12分)

()1、繁殖不育系要力争高产量,更重视质量,是种子纯度大99.5%以上。()2、秋马铃薯当地日平均温度稳定在25℃以下为播种适期。

()3、玉米属须根系是自花授粉作。

()4、杂交水稻的三系是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总称。

()5、作物杂交制种时,一般情况下,母本多为晚熟品种。

()6、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时的杂穗率不得超过0.1%。

()7、按植物学分类,棉花中品质最好强度最高的品种是海岛棉。

()8、水稻杂交制种中喷施“920”一般可使亲本推迟抽穗2-3天。

() 9、不同性状代码数不一定是连续的。

()10、根据种子质量可将种子分为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

()11、玉米杂交种子生产中,若缺苗补种,父本行可补种或移栽。

()12、两系杂交小麦要求母本要整齐一致,所以花期调节的措施主要针对母本。

四、问答题(计38分)

1.纯系学说对种子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6分)

2.防止棉花混杂退化的措施。(3分)

3.杂交水稻的三系及其相互关系(6分)

4.简述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实施步骤。(4分)

5.甘薯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杂保纯措施。(4分)

6.白菜田间管理(5分)

7.栽培品种按品种遗传组成分类及含义。(4分)

8.栽培品种DUS三性及判别标准。(6分)

五、论述题(计23分)

1.试述作物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杂保纯措施。(11分)

2.以小麦为例试述常规种各原种生产技术(利用育种家种子、三圃制、株系循

环法)的程序及特点。(12分)

种子生产学(试卷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2分)

1.种子: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植物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都称为种子,亦称为“农业种子”。

2.纯系: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即自交系品种(小麦、水稻、玉米自交系等)。

3.顶交种: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产生。

4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F1植株群体。

5.播始历期:从播种到始穗所需要的天数。

6.种子认证:依据种子认证方案,由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来证明某一种子批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的活动。

三、填空题(每空0.5分,计15分)

3、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性。

4、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3、自交、姊妹交、杂交、杂合的、异质的。

4、完整生育期。

5、剔除杂穗前总穗数。

6、基因型、纯系。

7、病毒感染、突变、不当的繁殖和贮运方法。

8、育种家种子、原种、良种

9、剩余变异

10、50%

11、单粒点播、分株鉴定、整株去杂、混合收获

12、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计12分)

四、问答题(计38分)

1、纯系学说对种子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1)完全绝对的纯系不存在,因此在生产中,为了繁杂保纯,必须充分离,减少代数,提纯复壮;

(2)在若干个纯系组成的混杂群体内选择有效,因此,在种子生产中,通过单株选择、株行比较、株系比较来进行提纯复壮。

2.防止棉花混杂退化的措施。(3分)

答:①管理体系,制定一套防杂保纯制度和措施;;(1分)

②合理品种布局,实行“一地一种”制;(1分)

③技术体系,建立健全原种、良种繁育体系。(1分)

3.杂交水稻的三系及其相互关系(6分)

a、雄性不育系:雌蕊正常而雄蕊花粉败育(或无花粉),不能自交结实(简称不育系,常用“A”表示)。

b、雄性不育保持系:能够保持不育系不育性的品系(简称保持系,常用“B”表示)。

c、雄性不育系恢复系:能使不育系恢复正常结实的品系(简称恢复系,常用“R”表示)。

4.简述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实施步骤。(4分)

答:a提交参试品种; b.制定试验方案;c.安排区试;d.总结试验结果。

5.甘薯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杂保纯措施。(4分)

答:原因:病毒侵染;突变;不当的繁殖和储运方法

措施:1.提纯选优2.建立无病留种地3.建立健全甘薯种薯(苗)生产体系

6. 白菜田间管理(5分)

a、定植前施足基肥

b、用暗水定植,以保地温促返苗

c、开花结荚期要有充足的水肥供应

d、荚果成熟期要逐渐减少浇水,以免贪青晚熟

e、放蜂传粉保证纯度提高产量。

7、栽培品种按品种遗传组成分类及含义。(4分)

答:1)同质纯合型:品种群体的个体间基因型基本相同,个体内各个等位基因位点基本上均是高度纯合的,如自花授粉作物的纯育品种,异花作物的自交系。表现型整齐一致。

2)同质杂合型:品种群体的个体间基因型基本相同,但个体内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如异交作物自交系间的单交种,无性繁殖作物的优良无性系。

3)异质杂合型:品种群体中,个体间基因型不一致,个体内基因型也是杂合,但群体的主要性状,如生育期、株高等是基本一致的和稳定的。如异交作物的地方品种顶交种、双交种和综合种均属此类。

4)异质纯合型:异质纯型的品种群体是多个纯系的混合体,个体间基因型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个体的基因型属纯合型。如自交作物的地方品种及多系品种,属于这一类的品种。

8.栽培品种DUS三性及判别标准。(6分)

答:品种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三性。(3分)

特异性是指本品种具有1个或多个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形态、生理等特征;一致性是指同品种内个体间植株性状和产品主要经济性状的整齐一致程度;稳定性是指繁殖或再组成本品种时,品种的特异性和一致性能保持不变。(3分)

图示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方法穗行测交提纯法的程序。(6分)

单株选择自交,同时与测验种测交,对应编号

自交种子株(穗)行比较圃测交种产量比较

根据田间的特征特性及产量比较结果,入选株穗行,并自交

混系种子

原种繁殖

答:(每点1分)

五、论述题(计23分)

1、试述作物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杂保纯措施。(11分)

答题要点: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①机械混杂;②生物学混杂;③遗传变化和自然突变;④栽培技术不良和选择不当;⑤遗传漂移;⑥病毒感染(6分)

品种防杂保纯措施:

①严格种子繁育规则,防止机械混杂;②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③去杂去劣,正确选择;④选用或创造适合种性的生育条件;⑤用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5分)

2. 以小麦为例试述常规种各原种生产技术(利用育种家种子、三圃制、株系循环法)的程序及特点。(12分)

答题要点:

⑴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

程序:单粒点播、分株鉴定、整株去杂、混合收获。(2分)

特点:简单可靠,种源起点高,能有效的保证种子纯度;使育种者能获得一定的专利效益;但生产种子数量较少;在种子生产过程中材料易流失。(2分)

⑵三圃制程序:单株选择、株行鉴定、株系比较、混系繁殖。(2分)

特点:可以生产数量较多的种子;但不能较好的保护育种者的知识产权;种子生产周期长;品种易走样;种源起点不高;增加品种世代,易造成品种老化。(2分)

⑶株系循环法

程序:建立株系圃、株系循环生产原种。(2分)

特点:能保持种性,提高种子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繁殖系数;简化工序,提高经济效益。(2分)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题注:1.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全部做在答题纸上。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一、填空(20X1=20分) 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2、我国主要牧区和主要农区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而在东部,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乂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 3、前苏联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 4、农村土地调查以比例尺为主,高山区、高原等地区可采用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根据需要可采用或比例尺。 5>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园地为mm,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为mm,林地、草地等其它地类为mm。 6、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mm;山地不得超过mm。 7、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分为、、三级序列。二、名词解 释:(8X2=16 分) 1、土地类型 2、线状地物 3、土地自然适宜性 4、贴现系数 5、可持续土地利用 6、土地生产潜力 7、基本农田 8、土地退化三、、计算题:(2X5二10分) 1、根据最小上图图斑标准,求出比例尺1:10000的地形图及比例尺1:20000 的航片上最小上图耕地图斑对应的实地面积。(m2)

2、某调查区有一宅基地占地150m2,调查底图比例尺为1:5000,该宅基地能上图吗,如果能上图,图上面积为多大,(mm2)。 2 2 2 四、简答题(5X6分二30分) 1、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 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 4、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5、农业生态区法的工作程序 五、论述题:(24分) 1、某县即将开始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农村调查工作,他们应该怎样开展这 项工作,谈谈你的看法。(12分) 2、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适用专业年级: 一、填空(20X1=20 分) 1、光;温;水。 2、400 mm;800 mm 3、相、限区、地方 4、1:10000 , 1:50000, 1:2000 或1:5000。 5> 6 mm, 4 mm, 15 mnu 6、0? 5 mm; 1? 0 mm。 7、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系统解剖学考试大纲-国家医学教育题库院校联盟

系统解剖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 课程简介: 《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功能系统阐述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各系统重在描述所含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不同系统内各器官有关联的位置毗邻特点。系统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主干课程,也是医学知识学习的起始学科。掌握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区分人体器官的正常与异常,鉴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理解相关疾病发生的解剖学基础。系统解剖学含有大量的医学术语和医学名词,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石,也使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和记忆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学好系统解剖学,必须坚持形态与功能相一致、进化与发展相一致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解剖学知识学习与人体结构标本观察相结合,将教材的学习与图谱、挂图相结合使用,从而全面学习和记忆人体形态结构。 考评方式: 闭卷,百分制 使用教材: 《系统解剖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柏树令应大君主编,

2013年 第一章骨学 【考试要点】 1.总论:骨的概念;骨的分类;骨的表面形态(自学);骨的构造;骨的理化特性;骨的发生与发育;骨的可塑性与骨组织工程。 2.中轴骨骼 (1)躯干骨:躯干骨的构成;椎骨的分部,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的形态结构;肋的构成、分类和形态结构。 (2)颅:颅的组成和分类;脑颅骨的组成和分类,颅盖和颅底的构成,额骨、筛骨、蝶骨、颞骨、枕骨和顶骨的形态结构;面颅骨的组成和分类,鼻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下鼻甲、下颌骨、犁骨、腭骨和舌骨的形态结构;颅的整体观(颅顶面观、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和颅侧面观);眶、骨性鼻腔、鼻旁窦和骨性口腔;新生儿颅骨的特点及生后的变化。 3.附肢骨骼 (1)上肢骨:上肢带骨(锁骨和肩胛骨的形态结构),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的形态结构)。 (2)下肢骨:下肢带骨(髋骨、坐骨和耻骨的形态结构),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的形态结构)。 第二章关节学

秘书学考试试题

秘书学考试试题 秘书学考试试题 (说明:满分100分。第一至第四题为必答题,第五、六两题任选一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区别公务秘书与私人秘书的关键在于:秘书的服务对象是否为个人。() 2.“政务性工作”可以理解为各级各类单位中与决策密切相关的工作。() 3.为了达到会议的预期目的,有时可以对会议议题作出适当的调整或变动。() 4.为了节约开支,同时也是为了加强管理,我国的党政机关设置下属机关时往往采用综理制。() 5.秘书部门及秘书人员展开调研时,为了充分保证材料的新鲜、真实,只须向领导者提供原始的资料,不得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加工。() 二、知识技能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会务工作要求的有()。 a.会议发言时间必须一视同仁,统一标准 b.为了体现出对于所有与会代表的一视同仁,不论职务、性别、年龄、学历、民族等方面有多大的差异,统一安排食宿,绝对不搞特殊化 c.保密性要求较高的议题应当安排在会议的后半阶段

d.为了方便与会者办理有关手续,发放会议通知时尽量考虑使用书面通知 e.余兴节目要适可而止,不可喧宾夺主 2.采取个别交谈的调研方式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a.选准调查对象 b.直接问明调查对象的个人资料 c.必要时邀请调查对象所在单位领导成员到场,对其施加适当的心理压力,以保证访谈内容的真实准确 d.态度要诚恳,方式方法要得当 e.将调研者的个人观点或见解向调查对象进行暗示,以期求得共鸣 3.美化办公室的意义在于:()。 a.树立所在单位的良好形象 b.提升领导者及秘书自身的社会知名度 c.提高工作效率 d.展示个人独特魅力 e.优化工作环境 4.优化群体的特点有()。 a.各有所长 b.各司其职 c.各得其所 d.动态平衡 e.比例适中 5.与一般的道德规范相比较,秘书规范具有()等特点。 a.系统性 b.社会性 c.实践性 d.综合性 e.强制性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腔称髓腔,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 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 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 有四对骶后孔,骶骨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 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口、耳门。 6.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完整版)《土地资源学》考试试卷(A卷)答案.docx

课程号:0107231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 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 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 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50 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 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 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 分) 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 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 5 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 2 分);稳 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 2 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 2 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 2 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 2 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 3 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3 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2 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椎间盘:连接上、下椎体之间的软骨垫(第1、2颈椎间除外)称椎间盘。它由周围部的纤维软骨环和中后部的髓核以及上下两表面的软骨板构成。 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所构成,能节律性地产生并传导冲动的一个系统。 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构造独立,而又必须同时进行运动的关节。 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骨单位:骨单位(osteon)为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由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突触:突触(synapse)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它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 真肋:第1-7对肋借助软骨与胸骨构成关节称为真肋 假肋:第8-10对肋接前端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左右肋弓,称为假肋。 浮肋 :又称浮动弓肋11~12肋的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不与胸骨相连,故称浮肋 肝门:肝脏面有H形三条沟,其中横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部位,称为肾门。 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 淋巴:血液经动脉运行到毛细血管动脉端时,其中一部分液体经毛细血管壁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和毛细血管后静脉处被吸入静脉,小部分则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 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依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最后又返流回心房,血液这种周而复始往返不止地流动现象称为血液循环。 中央凹:视网膜上黄斑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此区无血管,是感光最敏锐处,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中央凹可用眼底镜窥见。 胸骨角: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胸骨角的侧方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体表标志。 体循环 :体循环的途径是: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身各部毛细血管→静脉血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肺循环:肺循环的途径:静脉血从右心房→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动脉血经肺静脉→左心房 黄体: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残留在卵泡壁的细胞和内膜细胞开始向内侵入,胞体增大,逐渐演化成黄体细胞,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结缔组织同时侵入,周围仍有结缔组织的外膜包裹,这样就共同形成黄体。

文秘基础知识试题以及答案精选

( 秘书基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5118 文秘基础知识试题以及答案精Secretary basic knowledge test questions and answer selection

文秘基础知识试题以及答案精选 篇一 多项选择题 31.秘书学具有特点。 A.政治性B 综合性C 应用性D 稳定性 32.以个性特征与能力划分,秘书可分为等多种类型。 A.参谋型秘书B 秀才型秘书C 公关型秘书D 办事型秘书 33.秘书工作的政治性体现在等几个方面。 A.阶级性B 政策性C 思想性D 机要性 34.秘书人员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有等。 A.忠于职守B 廉洁奉公C 团结合作D 相关知识 35.秘书人员需有包括等几个面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A、基础知识 B、综合知识C 专业知识D 相关知识 36.人际关系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即。 A.个体性B 情感性C 易变性D 对应性 37.写作过程中的准备阶段包括几个方面。

A.明理B 储材C 辨体D 修改 38.杂文类是报刊上内容广泛、形式繁多、笔法灵活、风格多样、短小精悍,带有文学色彩的、战斗性极强的社会论文。包括日记、等各种短文。 A.通讯B 书信C 序跋D 随笔 39.传播文体的一般特点可以概括为公开性、、可读性。 A.真实性B 针对性C 事宜性D 说明性 40.通讯最常风的是人物通讯、。有时以“巡礼”、“侧记”、“见闻”、“报告”等形式写的报道也属于通讯范围。 A.事件通讯B 工作通讯C 旅游通讯D 小通讯 41.消息写作要领有以下几点:、要有立场、要让事实说话。 A.抒情B 客观C 公正D 全面 42.请示写作应注意:、不要事无大小,样样都请示。 A.内容要单一B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 C.避免多头请示D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43.批复写作应注意掌握等要领。 A.口气婉转B 态度明确C 内容简短D 紧扣请示 44.会议的作用,主要包括。 A.决策指挥作用B 组织协调作用C 动员教育作用D 信息交际作用 45.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调查法等。 A.问卷调查法B 访问调查法C 实地调查法D 电话调查法 篇二 现行公文的种类与用途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其两侧接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序数的体表标记。 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此处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 3、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连接相邻椎体,并起缓冲减震作用。 4、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起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左右方向的横弓。 足弓的存在,使足三点着地,增加足的弹性和稳定性。 5、盆骨: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1/3 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问答题 1、分别写出臂部前、后肌群和大腿前、后肌群及其主要功能。 答:臂部前肌群有: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后群肌有:肱三头肌,功能:伸肘。 大腿前肌群有:缝匠肌,股四头肌,主要功能: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股四头肌能伸膝关节。 大腿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功能:伸髋关节;半腱肌、半膜肌能屈膝关节。 2、写出隔的位置、作用及主要裂孔名称。 答:膈肌为向上呈穹窿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分部:胸骨部;肋部;腰部。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10胸椎前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第8胸椎高度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答: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 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盂唇,加深关节窝,肱骨头面积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后、外侧有肌、肌腱和韧带加强;关节囊下部薄弱易形成肱骨头从下部脱位。肩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4、颈、胸、腰椎的主要区别。 答:颈椎均具有横突孔。胸椎在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有小的关节面,即 肋凹。腰椎无上述特点。 第二部分内脏学 名词解释 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2、齿状线:各肛柱下端与肛瓣附着缘共同围成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3、肝蒂:肝门内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淋巴管和 神经出入,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中央,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 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5、肺根:肺门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系统解剖学期末试题大全

系统解剖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 A型题(每题备有5个答案,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在答题卡的相应部位涂黑。(每题1分,共36分) l、精索内不含有 A、睾丸动脉 B、蔓状静脉丛 C、射精管 D、神经 E、淋巴管 2、不参与脊柱构成的是() A、椎间盘 B、前纵韧带 C、后纵韧带 D、黄韧带 E 、齿状韧带 3、何者不是出入肝门的结构( ) A、肝静脉 B、门静脉 C、肝管 D、肝固有动脉 E、淋巴管 4.屈髋关节伸膝关节的肌是 A.缝匠肌 B.股直肌 C.股中间肌 D.股薄肌 E.股二头肌 5、掌深弓 A. 桡、尺两动脉终支构成 B.位于指浅、深屈肌腱之间 C. 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1~2cm处 D.发出三条指掌侧总动脉与掌浅弓吻合 E.以上都不对 6、腋淋巴结群中,直接引流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的是 A.外侧群 B.中央群 C.腋尖群 D.肩胛下群(后群) E.胸肌群(前群) 7、关于肘关节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由肱骨下端和尺骨上端构成 B.由肱骨下端和桡骨上端构成 C.由桡骨上端和尺骨上端构成 D.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构成

E.其下界为十二指肠球部 8、肝门静脉 A.是出肝的静脉 B.从肝脏面的横沟处出肝 C.经过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D.借胃右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 E.以上都不是 9、关于阑尾,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阑尾的远端是盲端 B.其近端开口于回盲瓣下方2~3cm C.阑尾的位置可随盲肠位置的变异而变异 D.阑尾动脉为富有侧支吻合的动脉 E.阑尾根部是三条结肠带会聚处 10、下列哪项不是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 A.肾动脉 B.腰动脉 C.睾丸动脉 D.肾上腺中动脉 E.卵巢动脉 11、下列骨中哪块属于脑颅骨 A.犁骨 B.下颌骨 C.腭骨 D.蝶骨 E.颧骨 12、股四头肌不包括 A.股二头肌 B.股直肌 C.股中间肌 D.股外侧肌 E.股内侧肌 13、肩胛骨下角平对 A.第2肋 B.第4肋 C.第5肋 D.第6肋 E.第 7肋 14、关于胆囊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B.胆囊结石多停留于底部 C.胆囊底稍突出于肝下缘 D.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的交点为底的体表投影点 E.其毗邻左为幽门,右为结肠右曲 15、肱三头肌 A.伸前臂 B.屈前臂 C.伸小腿 D.屈小腿 E.伸腕

秘书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秘书学考试真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秘书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秘书”的涵义,有一个( )的演变过程。 A.由人到物 B.由小到大 C.由物及人 D.由上到下 2.秘书学,从学科大类来说,属于( )范畴。 A.社会科学 B.人文科学 C.管理科学 D.综合科学 3.( ),朝廷中出现了最早的秘书机构——太史寮。 A.东周 B.商末周初 C.秦末汉初 D.隋末唐初 4.秘书机构的设置,必须遵循( )、精简、高效的特点。 A.创新 B.适应 C.求实 D.综合 5.秘书工作的辅助性主要体现在地位的( )与工作的被动性两个方面。 A.被领导性 B.中介性 C.从属性 D.隐秘性 6.智能结构即( )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A.智力 B.智商 C.知力 D.知识 7.( )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A.性格 B.兴趣 C.意志 D.毅力 8.调查研究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在具体实践中,科学的调查研究活动必须遵循( )

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群众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A.客观 B.真实 C.谨慎 D.实事求是 9.按信息形式分,可分成( )信息和物化信息。 A.内化 B.内储 C.内存 D.内蓄 10.广义的公文,包括了通用公文、( )与公务常用文。 A.常用 B.专业 C.专用 D.业务 11.平行文,指( )机关之间往来的公文。 A.本 B.不相隶属 C.平级机关 D.领导 12.档案就其作用来说,可以概括为( )作用和参考作用。 A.凭证 B.查阅 C.史料 D.利用 13.协调工作的内容主要是( )协调、关系协调和事务协调。 A.组织 B.领导 C.政策 D.法律 14.督查工作的原则是:一、实事求是;二、突出重点;三、分流承办;四、( );五、坚持科学有序。 A.相信群众 B.坚持原则 C.注意协调 D.注重时效 15.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可以用四个“I”来概括:第一是信息服务;第二是人机对话;第三是智能化;第四是( )化。 A.大型 B.集合 C.集成 D.集约 二、是非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2.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 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3.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4.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 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 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 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5.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6.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7.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 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4.土地退化: 5.土地分级: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 略地分为、 、 、 、 和 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 、 、 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 、 、 、 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 之间的关系。 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

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 高原 和 盆地等五大类。 2.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2

秘书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 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秘书”的涵义,有一个 (C)的演变过程。 A.由人到物 B. 由小到大 C.由物及人 D.由上到下 2.秘书学,从学科大类来说,属于(A )范畴。 A.社会科学 B. 人文科学 C.管理科学 D.综合科学 3.( B ),朝廷中出现了最早的秘书机构——太史寮。 A.东周 B.商末周初 C.秦末汉初 D.隋末唐初 4.秘书机构的设置,必须遵循(B)、精简、高效的特点。 A.创新 B.适应 C.求实 D.综合 5.秘书工作的辅助性主要体现在地位的(C)与工作的被动性两个方面。 A.被领导性 B. 中介性 C.从属性 D.隐秘性 6.智能结构即 (D ) 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A.智力 B.智商 C.知力 D.知识 7.( A)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A.性格 B.兴趣 C.意志 D.毅力 8.调查研究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在具体实践中,科学的调查研究活动必须遵循(A)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群众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A.客观 B.真实 C.谨慎 D.实事求是 9.按信息形式分,可分成(B )信息和物化信息。 A.内化 B.内储 C.内存 D.内蓄 10.广义的公文,包括了通用公文、(C )与公务常用文。 A.常用 B.专业 C.专用 D.业务 11.平行文,指 (B)机关之间往来的公文。 A.本 B.不相隶属 C.平级机关 D.领导 12.档案就其作用来说,可以概括为(A)作用和参考作用。 A.凭证 B.查阅 C.史料 D.利用 13.协调工作的内容主要是(C )协调、关系协调和事务协调。 A.组织 B.领导 C.政策 D.法律 14.督查工作的原则是:一、实事求是;二、突出重点;三、分流承办;四、(D);五、坚持科学有序。 A.相信群众 B. 坚持原则 C.注意协调 15.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可以用四个第四是 (C )化。D.注重时效 “ I来”概括:第一是信息服务;第二是人机对话;第三是智能化; A.大型 B.集合 C.集成 D.集约 二、是非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 1 分,共10 分) 1.秘书工作,是指协助领导决策与管理所进行的各项辅助性工作。(√) 2.曹丕对诏策、章表、议对、檄移等11 种公文体裁的起源、特色、写作技法作了研究与探索,可视为 中国秘书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公文写作理论的专家。(×) 3.广义的秘书机构,指承担办文办事、信息调研、综合协调、督促检查与事务管理等全部秘书工作 的部门,一般冠以“办公”字样。 (√) 4.以秘书的工作职责来划分,主要有机要秘书、行政秘书、文字秘书、信访秘书、公务秘书、外事秘 书等。 (√) 5.典型调查,是指在一定的总体范围内,根据调查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以推论总体,是深入了解社会情况的重要方法。(√)

系统解剖学重点考点与答案

基础医学概论(系统解剖学部分)复习要点 2016 口腔专业 出题老师: 崔庆霞 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组成。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 2.骨具有哪些基本的构造? 由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红骨髓、黄骨髓)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3.躯干骨包括哪三种骨?椎骨,胸骨,肋 4.颈椎、胸椎、腰椎各有什么特征? 颈椎:横突上有一个圆孔-横突孔 胸椎:棘突较长,伸向后下方,互相掩盖,呈叠瓦状 腰椎:椎骨中最大者,椎体肥厚,棘突呈板状,直伸向后,棘突间空隙较大 5.特殊颈椎名称(三个)。 第一颈椎:寰椎第二颈椎:枢椎第三颈椎:隆椎 6.椎体和椎弓各由哪些结构连结起来? 7.脑颅骨和面颅骨各有哪些? 脑颅骨:8块,额骨、顶骨、枕骨、蝶骨、筛骨、颞骨 面颅骨:15块,上颌骨、鼻骨、颧骨、泪骨、下鼻甲、颚骨、犁骨、下颌骨、舌骨 8.上、下肢骨各有哪些?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和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 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髋骨:髂骨,坐骨,耻骨)和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 9.关节有哪些基本的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10.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踝)关

节的构成。 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桡骨,尺骨上端构成 桡腕关节:由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和尺骨下方的关节盘形成的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共同构成 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与髌骨共同构成 距小腿(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构成 11.胸廓的构成。 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共同构成 12.骨盆的构成。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借骨连结构成的完整骨环 13.骨骼肌的基本构造。肌腹、肌腱 14.膈的三个孔裂的名称。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 15.主要的呼吸肌(膈、肋间内、外肌)。膈,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16.咀嚼肌包括哪些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17.主要面肌的名称和位置。颅顶肌,眼轮匝肌,口周围肌,鼻肌 18.胸锁乳突肌的位置。 位于颈部两侧,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两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是颈部最显著的肌性标志 19.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p64、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内脏学 1.消化系统组成。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2.上、下消化道各包括哪些器官? 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包括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3.咽的分部(三部)鼻咽、口咽、喉咽 4.食管的三个狭窄各位于何处? 第1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距上颌中切牙约15cm 第2狭窄:位于与左主支气管跨越处,相当于胸骨角或第4胸椎下缘平面,距上颌中切牙约25cm 第3狭窄:位于食管穿经膈的食管裂孔处,约平第10胸椎高度,距上颌中切牙约40cm 5.胃分为哪几部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胃溃疡好发何部?幽门窦(胃窦)是胃溃疡的好发部位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 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沙漠化防治(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分),土地污染防治(2分)。

重点!!《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问答题 1、列表说明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2、列表说明口腔的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 3、胃由哪些动脉供血?这些动脉来源于何处? 4、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依次经哪些途径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腔? 5、试述各心腔的出入口名称、心内瓣膜的名称及附着部位。 6、在哪些部位可摸到动脉的博动?摸到的分别是哪些动脉? 7、试说明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走行、收纳的淋巴干和收纳淋巴液的范围。 8、房水由何处产生?依次经哪些途径回流至静脉? 9、试述躯干、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三级纤维的名称和大致的走行、交叉的名称和位置、投射的部位) 1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11、试述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在胸、腹部的分布规律。 12、膈位于何处?其上有哪些孔裂?它们分别平对何处?有何结构通过? 13、试说明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通过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1、2、3略 4、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依次经哪些途径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腔?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入毛细胆管经肝内的各级胆管流入肝左、右管,出肝门后流入肝总管,未进食时则经胆囊管流入胆囊储存浓缩,当进食时,Oddi…s括约肌舒张,胆囊平滑肌收缩,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流入胆总管,经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流入十二指肠腔。 5、试述各心腔的出入口名称、心内瓣膜的名称及附着部位。 右心房的入口为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

右心室的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 左心房的入口为左肺上、下静脉口,右肺上、下静脉口;出口为左房室口。 左心室的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 三尖瓣附于右房室口;二尖瓣附于左房室口;肺动脉瓣附于肺动脉口;主动脉瓣附于主动脉口。(下腔静脉瓣附于下腔静脉口;冠状窦瓣附于冠状窦口) 6、在哪些部位可摸到动脉的博动?摸到的分别是哪些动脉? 外耳门前方可摸到颞浅动脉;下颌底、咬肌前缘可摸到面动脉;环状软骨弓后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或摸到颈总动脉;锁骨上大窝可摸到锁骨下动脉;股二头肌内侧沟或摸到肱动脉;肘窝内、股二头肌腱内侧可摸到肱动脉;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可摸到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摸到股动脉;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处可摸到足背动脉。 7、试说明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走行、收纳的淋巴干和收纳淋巴液的范围。 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主的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在食管后方沿脊柱右前方上行,至第5胸椎附近向左侧偏斜,向上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它收纳左右腰干、肠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它收纳下半身和上半身左侧部的淋巴。 8、房水由何处产生?依次经哪些途径回流至静脉? 由睫状体产生,从后房经瞳孔至前房,由虹膜角膜角入巩膜静脉窦,经睫前静脉回流至眼静脉。 9、试述躯干、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三级纤维的名称和大致的走行、交叉的名称和位置、投射的部位) 第1级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内,第1级纤维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索内上行称薄、楔束;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第2级纤维在延髓的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称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纤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上行投射至3、1、2区(中央后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1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至第三脑室,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流入小脑延髓池,由池流入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沿该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入上矢状窦,以后再经窦汇、直窦、乙状窦回流至颈内静脉。 11、试述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在胸、腹部的分布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