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学教案

植物学教案

植物学教案
植物学教案

绪论

1.本章重点:植物界的划分依据,植物界中包括的主要类群。

2.本章难点:让学生对什么是植物界和什么是植物有明确的认识。

3.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植物,植物和自然界有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是植物学,植物学的发展情况,如何学习植物学。

4.教学方法:多媒体

一、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一)、地球生命的起源

1-创世说;

2-自然发生说;

3-天外起源说。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通过“前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由非生命物质产生,并经长期进化延续至今,即“生命的进化起源说”。

(二)、生物界的划分

对于生物界划分出现如下系统:

1〉两界系统:

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Linnaeus)根据能运动还是固着生活、吞食还是自养把生物界划分为两界。

两界系统动物界(Animalis)(能运动,异养);

植物界(Plantae)(固着,具细胞壁,自养)。

2〉三界系统:

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有些生物兼具有动、植物的特征。据此1886年由赫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系统,把具色素体、眼点、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低等植物独立为一界,加入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菌类、低等藻类、水绵

三界系统植物界

动物界

3〉魏泰克的四、五界系统

1959年美国的魏泰克(whittaker)将真菌从植物界中分离出来,提出了四界系统,

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植物界

真菌界(Fungi)

动物界

1969年,美国的魏泰克(whittaker)将细菌和蓝藻从原生生物界中独立分出,而把生物界划分为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Monera)(蓝藻,细菌)

原生生物界

五界系统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4〉六界系统:

1979年陈世骧根据生命进化的主要阶段,将生物分成3个总界的六界的新系统。

病毒

细菌界

六界系统蓝藻界

植物界

动物界

真菌界

(三)、植物界的六大类群(二界系统)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是现今世界上种类最多,形态构造最复杂,和人类经济生活最密切、最进化的一类植物。全部树木和绝大多数经济植物都是种子植物,本课程的形态解剖部分将着重讨论种子植物的结构。

(四)、植物的多样性

(1)种类繁多,数量浩瀚

(2)分布广泛

(3)形态结构多种多样

(4)营养方式多样

光和自养植物、化学自养植物、寄生植物、腐生植物

(5)生命周期差别很大

细菌为20-30min;草本类型多为一年、两年生植物;多年生种子植物,其中木本树龄可达成百上千年。如非洲的龙血树树龄可达8000年。

(五)、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性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仅记载过的高等植物就约3万种,占世界高等植物的1/8,是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二、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一)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光合作用)

1)有物质生成 2)有能量积蓄 3)有O2放出:

(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植物的合成和矿化作用使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包括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从而得以循环往复。

例如碳素循环(Carbon cycle)中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平衡;通过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维持氮素循环(nitrogen cycle )。

总之,在物质循环中,只有通过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群体的共同参与才能使物质合成和分解、吸收和释放协调进行,维持生态上的平衡和正常发展。

(三)、植物界是植物种质保存的天然基因库

种质:决定植物“种性”并将其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总体。大到一个遗传原种的集合体,小到控制个别遗传性状的某一基因片段。

全世界现有植物50多万种,高等植物23万多种,经过人类驯化的约有2000多种。

值得一提的是种质资源的流失是很严重的。自地球形成至今90%以上的生物种类已经不存在了。

(四)、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1)植物具有净化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改善环境的作用

(2)植物对环境的监测作用(环保):通过利用某些植物对有毒气体的敏感性作为环境污染程度的指示。(3)植物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植被覆盖特别是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作用。

三、植物学的发展概况及分科

(一)、植物学发展简介

1、我国是研究植物最早的国家

a、早在四、五千年前就积累了有关植物的知识。春秋的《诗经》记载描述了200多种植物。

b、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植物志。

c、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1880种药物,其中一半以上是药用植物。

d、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记述了1714种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这些著作积累了丰富的植物学知识。

e、十九世纪中叶,李善兰(1811—1882)与外人合作编译《植物学》一书,该书是根据英国林德勒(J.Lindley 1799—1865)的《植物学纲要》中的重要篇章编译而成,共八卷,为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译本。

2、国外植物学的发展:

a、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首创欧洲的植物园和德奥弗拉斯(前370—前285)所著《植物的历史》和《植物本原》。

b、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53)发表了植物种志,创立了植物分类系统和双名法,为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c、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1808—1882)首次提出细胞学说,使生物学向微观世界推进。

d、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引导生物学向宏观世界发展。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以来,随着近代物理学、化学的发展,生物学正沿着微观和宏观的研究深入,形成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许多新的分枝学科。近20年来,生命科学突飞猛进,宏观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如遥感技术,进一步揭示植物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微观方面分子水平上对生命活动本质进行研究。(二)植物学研究内容及分科

1、植物学定义: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植物学研究内容: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

3、植物学分科

a、植物形态学 plant morphology

植物细胞学plant cytology

植物解剖学 plant anatomy

植物胚胎学plant embryology

b、植物分类学 plant taxonomy

c、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d、植物遗传学 plant Genetics

e、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和地植物学 geobotany

随着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学科的发展,电子显微镜、电子计算机、激光以及其他技术的应用,近年又形成许多新的分科。如,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植物发育生物学、分子植物学、分子遗传学。

(三)植物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描述、比较、实验

学习方法:预习—听讲—复习—实验—考试。

(四)植物学与专业的关系

植物学是一切以植物为生产或研究对象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林学、森保、园林、环境等专业以后还要学习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植物学是学好这些课程的基础。

思考题:

1. 什么是二界论

2. 植物具有什么特征

3. 什么是植物学

上篇---第一章植物细胞

第一章植物细胞

1.本章重点::是真核细胞的一般结构及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细胞壁和细胞后含物是植物细胞独有的构造,对

其结构和化学组成应重点掌握。

2.本章难点: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及植物体生长、发育概念的把握,以及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植物细胞所处分裂期的判断。

3.基本要求:

1)掌握真核植物细胞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的基本构造及化学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细胞质的结构及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正确辨别植物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细胞形态特征;搞清植物体生长、发育的内因。

3)了解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真核和原核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

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1、1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一、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的研究史

1、细胞学的创立时期

1665年,英国人虎克发现细胞(Cell)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38)和动物学家施旺(1839)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被称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1898)

受精现象(187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880)、动植物减数分裂(1883、1886)、植物受精现象(1888)、线粒体( 1894)、高尔基体( 1898)、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相继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1898—1953)

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1865)

1924年孚尔根等首次介绍了DNA反应的方法。

1934年本斯米等用超速离心机将细胞内线粒体分离出来。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发现,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4、分子/现代细胞学时期(1953—现在)

1961年,通过尼伦堡等人的研究,确立了每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使细胞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现代细胞学阶段,使细胞的研究从超微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阶段,并相应产生许多新兴分枝学科如细胞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学以及带有综合特点的细胞生物学等。分子水平的研究,目的是认识讨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单纯观察发展到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细胞,使人类进入有目的的改造细胞的阶段

三、细胞的多样性

1、形状多样(与其功能相适应)

游离的生长在疏松组织中的细胞---球形、椭圆形 (皮层细胞、髓);

起保护作用的细胞---多面体,彼此嵌合紧密(表皮细胞);

起支持和疏导作用的细胞---圆柱形、纺锤形(韧皮部、木质部细胞)。

2、细胞大小差异很大:

高等植物细胞直径:数μm—数十个μm,多数15—30μm。

最小细胞,如枝原体,直径0.1—0.15μm。

少数大细胞,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细胞直径可达1mm,肉眼可见,最长的棉花纤维细胞长可达650mm。四、原核细胞(procaryotic cell)

(1)无核膜,仅有些比较集中的核区;

(2)核区内分布环状DNA丝;

(3)细胞质内无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分化。

(4)细胞质内有游离的质粒(plasmid),是裸露的核外DNA,可遗传。

枝原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等低等植物由原核细胞构成。

五、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病毒(virus)

病毒:无细胞结构,有生命的特殊有机体

(1)大小:比细菌小,比Pr大,介于100—3000?之间。

(2)组成:Pr外壳包围着核酸芯子

(3)形状:在电镜下病毒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

(4)生活方式:不能在非生命物质上生长而需在活的有机体上生存,能感染细菌、动物和植物形成动植物病害。

因此,病毒是简单原始的生命形式,细胞是生物有机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2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一、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

(一)原生质protoplasm —泛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组成成分,名称)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1)、水和无机盐

A、水结合态(结构部分)

游离态(溶剂)

一般旺盛生长的幼苗及嫩叶中含水量较高,(60-90%),衰老的叶子含水量低,休眠种子含水量最低,只占鲜重的10—14 %。

B、无机盐---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Fe、Mg—与叶绿素形成有关

S、N、P—与Pr的合成有关

(2)、蛋白质(Protein)(三级结构)

组成:Pr是以氨基酸为单位构成的长链分子,分子量很大,可从五千到百万以上。

Pr占原生质干重60 %。

Pr按其功能分为三类:

①结合Pr:组成原生质的结构物质

②酶Pr:催化作用(专化性、高效性、多样性:植物中有2000多种)

③贮藏Pr:贮藏的营养物质

(3)核酸(nucleic acid)

组成:由小分子的单位一核苷酸相连形成的长链分子,

两种类型:脱氧核糖核酸 (DNA):分布于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 (RNA):分布于细胞质中

功能作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4)脂类(lipid):甘油+脂肪酸

包括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脂肪性物质,如油、脂肪、磷脂、蜡、角质、栓质和固醇等,它们都是长链化合物,但分子链比核酸短的多。

功能作用:

①结构物质(如磷脂与Pr结合构成生物膜系统)。

②形成角质、木栓质、蜡,参与细胞壁形成(脂类具疏水性,不透水)。

(5)糖类(saccharide)

组成:化学通式为(CH2O)n .

功能作用:

①是光和作用的产物,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能源。

②同时也是构成原生质、细胞壁的主要物质

③合成其它有机物的原料

类型:单糖:核糖(五碳糖)、脱氧核糖(五碳糖)、葡萄糖(六碳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

多糖:纤维素、淀粉、果胶物质

(6)其它生理活动物质: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素

总之,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C、H、O、N占植物鲜重大,约99%以上,另外还有K、P、Ca、S、Fe等

微量元素:B、Cu、Mn、Zn、Na、Cl等十几种

(三)原生质的物理性质:

(1)无色半透明半流动状态的粘稠液体,比重比水大。

(2)是一种亲水胶体。

(3)原生质胶粒带有电荷,它使原生质具很大的吸水力及对物质的吸附作用,如胶体破坏,原生质也就丧失活性,失去生命特性。

(四)原生质的生理特性:

具有生命现象,即具新陈代谢的能力(同化--光和;异化--呼吸)。

二、原生质体(protoplast)

——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结构名称)。

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明显区分为:细胞质+细胞核

(一)细胞质:(cytoplasm)

1、质膜(plasmalemma;plasma membrane)

细胞质紧帖细胞壁的膜状结构,也叫细胞膜。

A、主要成分:磷脂(55—57%)和蛋白质,厚约80?

B、生理功能:

(1)使细胞与外环境隔离,保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

(2)具选择吸收的功能;

(3)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

(4)有大量的酶,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

(5)协调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与组装

2、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

A、定义: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称胞基质。

B、主要成分:水、无机盐等小分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中等分子;Pr、脂蛋白、RNA、多酶等生物大分子。

C、在生活的细胞中,胞基质做有规律的持续流动:1)转动式运动2)循环式运动

3、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基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

1)、质体(plastid):

绿色植物特有的一类合成或积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被双层膜,由前质体(ptoplastid )发育而来。A、白色体(leucoplast ):不含色素,多存在于幼嫩细胞、贮藏组织和一些植物表皮中,并根据贮藏物质的不同分为造粉体(amyloplast)造油体(elaioplast)和造蛋白体

(proteinoplast)。

B、有色体(chromoplast):内含大量胡萝卜素和叶绿素而呈现黄、红或橙色,这类质体常存在于花瓣、果

实或一些植物的根(胡萝卜)中。

C、叶绿体(chloroplast):存在于植物绿色的薄壁细胞中、主要是叶肉细胞中。所含数量因细胞而异,从十多个到数百枚不等。

色素:叶绿素A(蓝绿)、叶绿素B(黄绿)

胡萝卜素(橙黄)、叶绿素(黄)这些色素都分布在内部片层上。

结构:叶绿体呈球形、卵形,其内有基粒(granum)及基质(stroma或matrix)片层

功能:(1)光合作用 (2)合成自身的DNA、RNA、Pr (3)酶集中的场所

2)、线粒体(mitochondria)

形状:球形、棒形或细丝状颗粒。

结构特点:由双层膜包裹,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功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的“动力厂”,含自身的DNA,能独立合成Pr。

3)、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结构:以各种形状沿伸、扩展,形成各种管、泡、腔交织的复杂网状管道系统。

分类:光面内质网:与脂类、糖类的合成关系密切。

粗面内质网:膜表面附着许多核糖体小颗粒,合成Pr酶。

功能: (1)合成、包装和运输一切代谢产物、Pr酶、脂类、糖;

(2)是许多细胞器的来源;

(3)提供细胞空间的支持骨架、增加细胞的表面积;

(4)通过胞间连丝中内质网的活动,保持细胞间的联系。

4)、高尔基体(dictyosome或Golgi-body )

结构:由一叠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囊组成,扁囊边缘收缩形成膜质小泡,通过缢缩断裂,小泡从扁囊上脱离下来。

功能:多糖合成,糖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

5)、溶酶体(lysosome)

结构:由一单层膜组成,膜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以酸性磷酸酶为特有的酶。

功能:(1)消化作用;(2)自身吞噬;(3)自溶作用。

6)、圆球体(Spherosome)

结构:由一单层膜组成,膜内除含水解酶外,还有脂肪酶

功能:(1)同溶酶体

(2)起储存细胞器的作用

7)、微体(Microbody)

结构:也由单层膜包围而成。

类型:植物中含两种微体

(1)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与叶绿体、线粒体配合,参与乙醇酸循环,把乙醇酸转化为己糖(光呼吸)。

(2)乙醛酸循环体(glyoxysome):油粒种子萌发时,与圆球体、线粒体配合,把储存的脂肪转化为糖类。

8)、液泡(Vacuole)

结构:是被一层液泡膜包着,膜内充满着细胞液。

功能:①调节渗透压,控制水分出入细胞;

②维持一定的膨压,使细胞处于紧张状态,具坚实性;

③是各种养料的代谢产物的贮藏场所。

9)、核糖体(Ribosome)

结构:有两个半圆形的亚单位形成,无膜结构。

主要成分:约40%Pr+60%RNA。

功能:合成Pr的场所。

10)、细胞骨架系统

微管microtubule:微管Pr围成直径20-30nm的长管结构。

组微丝microfilaments:由肌动Pr和肌球Pr组成的直径约为5-6nm的细长丝。

成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ber:直径约10nm。

微梁microtrabeculae:直径3-5nm的很细很短的纤维。

功能:形成错综复杂的立体网络系统,共同起着细胞支架以及连接细胞内各种结构,使其能执行各自的功能。

(二)细胞核(nucleus)

核膜 (nuclear membrane):双层膜,上有核孔

核仁(nucleolus):呈小球体,折光性强,是RNA与某些Pr合成的基地,是装配核糖

的场所,

染色质chromatin:染色质丝

核质 (nucleoplasm)染色体(chromosome)

核液(nucleochylema):核内无明显结构的基质

功能:即控制细胞的遗传、生长和发育。

三、后含物(内含物)(ergastic substance)

定义:细胞生长过程中,原生质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活动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叫后含物。是一些非原生质、无生命的有机或无机物质。

类型: 就其存在的部位来讲:有的存在于细胞液(cell sap)中;

有的存在于细胞质(cytoplasm)中。

就其对细胞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来讲:贮藏的营养物质

生理活性物质

代谢中间产物

细胞内含物的种类和含量随植物种类、部位、生长发育时期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异。

1、贮藏的营养物质

A、淀粉粒(starch grain):一般由造粉体转化而成,围绕一至多个脐形成轮纹。不同植物淀粉粒形状不同,可作为商品检验和生药鉴定的依据。

B、蛋白质:非活性,较稳定,遇KI呈黄色

结晶状

糊粉粒(aleurone grain)(无定形)胡桃、花生、大豆、蓖麻种子中含量多。

C、脂类:高能量贮藏物质,以油滴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遇苏丹III滴染立即呈现橙黄或桔红色。

2、生理活动物质:酶、维生素(vitamin)、植物激素(Hormone)

功能:保证cell内一切生化反应正常进行,调节控制植物

生长、发育、繁殖等。

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生长发育)

脱落酸、乙烯(抑制)。

3、其它物质

A、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如甘蔗、甜菜

B、有机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如果实酸味。

C、酚类化合物:酚、单宁、黑素和木质素

单宁(tannin):一种缺 N的有机化合物,有涩味,遇铁盐呈现蓝色以至黑色,可用于制革、防腐、印染、医药、钻井等方面。

D、精油:挥发性芳香物质,是一种烃,具杀菌作用,可制香水。

E、类黄酮(flavonoid):花色素、黄酮醇和查耳酮与植物颜色有密切关系。花色素常见的有花青素(cyanidin)、花翠素、花葵素等。

花青素:植物体内普遍存在,通常溶解在细胞液中。花青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PH值有关,酸→红,中→紫,碱→蓝。

F、植物碱:一种含 N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6000),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咖啡、茶叶→咖啡碱;烟草→烟碱;罂粟→罂粟碱;黄莲素、三棵针牙膏→小檗碱,半夏、乌头→半夏碱(哑药),许多植物碱是重要的医药。

G、无机盐类和结晶体:有的呈溶解态,有的呈结晶体,如草酸钙结晶

H、其它:橡树→橡胶,松柏类植物→松脂

四、细胞壁cell wall: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一个坚韧的外壳

(一)细胞壁的功能

1)支持、保护作用。相当于动物的骨骼,称外骨骼;

2)还参与植物体吸收、分泌、蒸腾和细胞间运输等;

3)有Pr,参与细胞生长、调控,细胞识别等生理活动。

组成:1.纤维素2.半纤维素3.果胶多糖4.蛋白质:占细胞壁干重的5%-10%

5.细胞壁的其他化学成分:木质、角质、栓质、矿质等。

(二)细胞壁的发生与分层

1、胞间层(intercellular layer)(中层):主要成分为果胶质

2、初生壁(primary wall):

3、次生壁(secondary wall):分内、中、外三层

4、纹孔(pit):细胞壁增厚时,并非全面均匀增厚,其中常留有不增厚的部分称纹孔。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孔,而是一些薄壁的区域。

类型:具缘纹孔(bordered pit)、单纹孔(simple pit)、半具缘纹孔(half

bordered pit )

5、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分子的胞间运输功能。

(三)细胞壁的超微结构

微纤丝(microfibril)——电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纤维状细丝。

光镜下可见在次生壁的外、中、内三层中,微纤丝的排列方向互不一致,增加了细胞壁的坚固性。

(四)细胞壁的生长和特化

1、细胞壁的生长(面积、厚度)

2、细胞壁的特化:

A、木化(lignifacation):+木质(亲水性物质)加强机械支持作用,可透水。例:导管、管胞、木纤维。

B、角化(cutinication):+角质(脂类化合物)不易透水,多为表皮cell,防止水分过度蒸腾和微生物的侵袭。同时角质还在表皮细胞外堆积成层,叫角质层(cuticle)。

C、栓化(suberization):+栓质(脂类化合物)富于弹性,如软木塞。不透水透气,多为死细胞。一般分布在植物茎、秆、枝及老根的外层,以防止水分蒸腾,保护细胞受恶劣条件的侵袭。

D、矿化:+矿质(Ca、SiO2)多见于茎、叶的表皮细胞。矿化细胞硬度大,增加植物的支持力,并保护植物不受动物的侵害,如甜秆表皮细胞。

§1、3植物细胞的分裂

一、细胞周期(cell cycle)

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过程。

典型的细胞周期可包括间期和细胞分裂期(mitosis)两部分

间期包括一个DNA合成期(S期synthesis)及S期前后两个间隙期(G1期gap1,G2期gap2)。

二、有丝分裂(mitosis)

细胞分裂期则包括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主要过程。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根据染色体形态的变化特征可分为前期(prophase)、中期(metaphase)、后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

特点:在间期每个染色体复制成两条相同的染色单体,在分裂时有规律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中。

三、减数分裂(meiosis):高等植物中发生在大、小孢子形成时期(单核胚囊和单核花粉粒形成时期)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其中DNA只复制一次,染色体仅仅分裂一次,经过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少一半。

第一次分裂:

前期I:

1、细线期:diakinesis

2、偶线期:diplotene

3、粗线期:pachytene

4、双线期diplotene

5、终变期:diakinesis

中期I

后期I

末期I

第二次分裂

前期II、中期II、后期II、末期II: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四、无丝分裂(amitosis)

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时,核仁先行分裂,继而细胞核延长并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拉长并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整个过程看不到染色体的变化。无丝分裂还有出芽、碎裂等不同方式。

思考题:

1. 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何区别,在各种细胞是否都存在?

2. 什么是胞间连丝,有何作用?

第二章植物组织

1.本章重点:是组织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组织种类的区别,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复合组织、组织系统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本章难点:维管束的种类及对不同维管束类型的判断,不同维管束的组织构成特点及空间排列形式。

3.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组织的分类和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搞清各类组织在植物体中的分布。

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2.1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形式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及脱分化

(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长。受遗传因子的控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二)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指同源cell逐渐变为结构、功能、生化特征相异的细胞的过程(功能上、结构上的特化)。

(三)细胞的“全能性”及细胞分化、脱分化的本质。

(1)cell全能性:在一个有机体内每个生活cell均具有同样的或基本相同的成套的遗传物质,而且具有发育成完整有机体或分化为任意细胞所必须的全部基因。

(2)细胞分化、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的本质

二、植物组织概念

1、组织(tissue):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群,称组织。不同的组织结合成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组织的形成

从个体发育讲是cell分化的结果。

从系统发育讲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3、组成植物组织的细胞,其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

4、组织具相互转化的能力。

§2.2 组织的类型

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形态构造的差异,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一、分生组织:meristematic tissue或meristem

特点:cell具很强的分裂能力。

功能: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分布:胚胎全部,成熟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根尖、茎尖)。

分类:

按来源、发展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按发生部位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二、薄壁组织(parenchyma )

特点:(1)都是活cell、壁薄、核小、形大、液泡大、细胞间隙大;

(2)cell分化程度浅,具潜在的转化能力,具较大的可塑性。

类型:

1、同化组织(assimilating tissue ):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贮藏组织(storage tissue):贮积大量营养物质

贮水组织(aqueous tissue ):贮积大量的水分。如旱生多汁植物:仙人掌、芦荟、景天;盐生肉质植物:猪毛菜

3、吸收组织(absorptive tissue):根毛cell、胚子叶表皮层

4、通气组织(aerenchyma ):贮存大量气体,细胞间隙特别发达,有的形成通气腔,通气道。如湿生、水生植物。

5、传递cell(transfer cell):具有内突生长的细胞壁和发达的胞间连丝,具短途运输功能。

三、保护组织(protective tissue)

分布:植物体表面,由一层和数层cell组成。

功能:保护作用,

分类:表皮—初生保护组织

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一)表皮(epidermis ):

(1)表皮cell:最主要的组成成分。都是活cell、壁薄、一般不含叶绿素,彼此嵌合紧密,除气孔外没有缝隙。外壁具有角质层,有的植物表皮具蜡被。

(2)气孔器(stomatal apparatus):调节水分平衡和气体交换的结构,有一对特化的保卫细胞和它们之间的空隙、孔下室以及与保卫细胞胞(guard cell)相连的副卫细胞共同组成。(3)表皮毛(epidermic hair):由表皮cell分化而来,具保护、分泌、吸收等功能。形态多种多样。

用途:有经济价值,如棉花和木棉的纤维;一些植物的表皮毛能分泌芳香油、树脂、樟脑

等物质。

(二)周皮(periderm ):仅存在于具次生增粗的器官。

木栓层(phellem)(数层cell壁栓化的死cell)

1)周皮木栓形成层(phellogen)(平周分裂)

栓内层(phelloderm) (生活的薄壁cell)

2)皮孔(lenticell):在气孔或气孔群下方产生。

木栓形成层→补充cell→唇形突起

不同植物皮孔不一样。

四、输导组织(conducting tissue)运输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特点:呈长管状,构成管道系统。

(一)管状分子-导管分子(vessel element )与管胞(tracheid):位于木质部

共同点(1)都是死 cell,成长管状,胞壁增厚,木质化。(2)侧壁增厚不均匀,呈现多种花纹。

不同点端壁分布效率导管分子具穿孔(perforation)被子植物高

管胞无穿孔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唯一

的输水组织

导管类型:环纹(annular)、螺纹(spiral)、梯纹(scalariform)网纹(reticulated)、纹孔(pitted)

导管的寿命:数年至十余年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侵填体(tylosis)

(二)筛分子--筛管分子(sieve element)和筛胞(sieve cell)(活细胞)

筛孔(sieve pore):在筛管形成过程中,相连两个cell的横壁上形成的许多小孔。

筛板(sieve plate):

伴胞(companion cell):核大,具丰富的细胞质和细胞器,与筛管由同一细胞分裂而来,其间胞间连丝发达。

筛管的寿命:一般为1—2年;竹类等单子叶常为多年。

胼胝体(callosity):在筛板上不断积累胼胝质(callose)形成的垫状物,使筛管失去疏导功能。有些植物可恢复疏导功能。

五、机械组织(mechanical tissue )

功能:机械支持作用

特点:细胞壁不同程度加厚(次生壁强烈加厚)

类型:(根据cell形状、加厚程度、方式)

(一)厚角组织(collenchyma)

(二)厚壁组织(sclerenchyma)

1、纤维(fiber):木纤维:分布于木质部;较短;木化程度高;脆、易断。

韧皮纤维(phloem fiber):分布于木质部以外;较长;木化程度低;韧性强。

2、石细胞(stone cell):常等径,源于薄壁cell木化程度高,细胞腔极小,壁上常出现同心层纹或形成分枝的纹孔道。石cell常成群聚生,梨果肉、坚果内果皮中含量丰富。

六、分泌组织(secretory structure )

(一)、外分泌结构

1、腺毛(glandular hair) :表皮毛的一种,分泌精油或粘液

2、蜜腺(nectary):分布于花、叶、茎的表皮cell或表皮及其内层cell中。

花蜜腺:位于花分泌蜜汁,吸引昆虫

花外蜜腺:位于茎、叶

现存有花植物中18.8%种属虫媒花植物,均具蜜腺,与植物传粉有关。

3、盐腺(salt gland):将过多的盐分以盐溶液状态排出体外。

常发生于盐生植物如柽柳、白花丹。

(二)、内分泌结构

4、分泌腔(secretory cavity):

溶生(lysigenous )分泌腔:具分泌能力的厚壁cell因细胞壁溶解形成的腔。如棉茎

裂生(schizogenous)分泌腔:具分泌能力的细胞群因胞间层溶解,细胞分离而形成的腔。桉树属

5、分泌道(secretory canal ):树脂道、漆树道属裂生分泌道。

6、乳汁管:分泌乳汁的管状结构。

无节乳汁管(nonarticulate laticifer):一个cell发育形成,后分枝。

如桑科、荚竹桃科、大戟科

有节乳汁管(articulate laticifer ):多个cell发育而成,端壁消失。

如菊科、罂粟科、芭蕉、旋花、橡树。

乳汁成份:橡胶、Pr、淀粉、糖、酶、植物碱、有机酸、盐、脂类、单宁等物质。

§ 2.3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

一、维管组织(vascular tissue):

在种子和蕨类植物的器官中,有一种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机械、薄壁等几种组织组成的复合组织,称为维管组织。

二、维管束(vascular bundle):

维管组织在器官中呈分离的束状结构存在时,称为维管束。如叶片上的叶脉、柑桔果皮的桔络、丝瓜的瓜络。

(一)组成:

韧皮部(phloem):筛管、伴胞、韧皮薄壁cell、韧皮纤维

束中形成层(fascicular cambium)

木质部(xylem):导管、管胞、木薄壁cell、木纤维

但不同类群植物所含组成分子不同,裸子植物中无导管、木纤维、筛管、伴胞而仅以管胞和筛胞行使其功能。

(二)分类

1、按有无形成层

有限维管束(closed bundle):无形成层

无限维管束(open bundle):有束中形成层,大多数双子叶植物

2、根据木质部与韧皮部排列情况,分为:

外韧维管束(collateral bundle):绝大多数植物

双韧维管束(bicollateral bundle):葫芦科、茄科植物

周木维管束(amphivasal bundle)某些单子叶植物

周韧维管束(amphicribral bundle)蕨类植物

辐射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成辐射状相间排列。 (初生根)

三、成熟组织可分为三个系统:

皮系统(dermal tissue system):表皮、周皮

维管系统(vascular tissue system):韧皮部、木质部

基本组织系统(fundamental/ ground tissue system :

薄壁组织、厚壁组织、厚角组织、分泌组织

思考题:

1. 植物包括几种组织,有什么特征?

2. 什么是组织系统?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3.1种子

一、种子(seed)的构造与类型

(一) 种子的构造

1、种皮(seed coat)

胚芽 (plumule )

2、胚(embryo)胚轴(hypocotyl )

胚根(radicle )

子叶(cotyledon )

3、胚乳(endosperm )(有或无)

假种皮(aril):种皮外包有一层肉质被套,与种皮来源不同。如荔枝、龙眼、卫矛。

外胚乳(endosperm)

(二)种子的类型

1无胚乳种子(exalbuminous seed):子叶提供营养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多数,如豆类。

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少数

2有胚乳种子(albuminous seed ):

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部分

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多数

裸子植物有胚乳种子:全部

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

裸子植物有胚乳种子

§3.2幼苗

一、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seed germination )及其条件:

具萌发力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由休眠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开始萌发形成幼苗(seedling),这个过程称为种子萌发。先生根,后抽茎长叶。

条件:1)充足的水分;

2)适宜的温度;

3)充足的氧气

2、种子休眠(dormancy):

大多数植物种子成熟后,即使在适宜的萌发的条件下,也不立即萌发,往往需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休眠,这种现象称为~。

3、影响休眠的因素:1)胚发育不良——后熟作用

2)种皮过厚——处理种皮

3)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

4、种子的寿命与贮藏:

寿命: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最大期限。一般几年—十几年,甚至百年以上。最短几天。

(二)、幼苗的形态和类型

胚轴上胚轴(epicotyl):子叶上方

下胚轴(hypocotyl):子叶下方

A、子叶出土幼苗(epigaeous seedling):下胚轴迅速生长,把子叶、上胚轴和胚芽推出土面。大多数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B、子叶留土幼苗(hypogaeous seedling):下胚轴不伸长,只上胚轴和胚芽迅速向上生长,形成幼苗的主茎,子叶留土(吸收、贮藏营养)。

思考题;

1. 种子包括几种类型?

2. 什么是种子休眠,休眠的原因有哪些?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4.1 根

一、根(root)的功能

1、支持与固着

2、吸收与输导

3、合成

4、分泌

5、贮藏、呼吸、寄生、攀援、繁殖等

二、根系的类型及分布

(一)根的类型

定根:起源于胚根。

主根(main root):胚根向下生长

侧根(lateral root):主根形成的分枝:一级侧根、二级侧根…

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不是由根部发生,位置不定,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长的根。如玉米的支柱根。

(二)根系(root system)的类型

根系:植物个体全部根的总称。据起源与形态,分为:

1、直根系(tap root system):主根发达,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裸子植物、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如马尾松为直根系。

2、须根系(fibrous system):主根不发达,由茎的基部形成许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丛生状态。如大部分单子叶植物的根。

(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及环境的关系

1、深根性:主根发达,垂直向下生长,深入土层3—5米,甚至大于10米.

2、浅根性:主根不发达,侧根或不定根向四面扩张,长度超过主根,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

3、根系的形态具有适应性

4、根系与地上部分具有相关性

在自然条件下,根系的深度和宽度往往大于树冠面积5—15倍。

三、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构造

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组织(primary tissue)-→ 初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 )(一)根尖的分区

根尖(root tip):分四个区。

1、根冠(root cap):根尖的最先端,

功能:保护分生区

特点:(1)薄壁cell组成,具疏松的胞间隙,外层cell粘液化。

(2)保持一定的厚度和形状,内方分生组织的活动产生。

(3)中央细胞含有造粉体,其内含淀粉粒,控制向地生长。

2、分生区(meristematic zone )

功能:增加cell的数目

特点:(1)形小、壁薄、核大、质浓、排列整齐、无胞间隙。

(2)初生分生组织分为:

原表皮(表皮原)--――――→ 表皮

基本分生组织(皮层原)---→ 皮层

原形成层(中柱原)--――――→中柱

3、伸长区(elongation zone):位于分生区上方约几毫米

功能:使根伸长

特点:(1)cell分裂停止。

(2)cell纵向伸长成圆筒形,形成大液泡

(3)开始分化,形成多种组织。

4、成熟区 (maturation zone ):伸长区上方,由伸长区细胞分化成熟而来。

功能:吸收水肥

特点:(1)cell停止伸长。

(2)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种组织。

(3)密被根毛,由表皮cell外壁延伸而成,单cell,管状无分枝,壁不加厚,角质层极薄,数目多,扩大吸收面,寿命短,10—20天,但不断形成新的根毛区代替原有根毛区。一般水生植物及少数陆生植物如花生、洋葱不具根毛。

(二)、根的初生结构

1、表皮(epidermis )

功能:吸收水肥

特点:①一层生活cell,外壁不加厚,角质层薄,不具气孔。

②密被根毛,增强吸收与着功能。

2、皮层(cortex )

1)外皮层(exodermis):

功能:运输、保护

特点:① 1—多层薄壁cell,形小、无胞间隙、排列整齐。

②表皮cell死之后,壁加厚,且木栓化,起暂时保护功能。

2)皮层薄壁cell:所占比例大。

功能:运输、贮藏、通气。

特点:壁薄、胞间隙发达、cell大。

3)内皮层(endodermis):

功能:控制根内水分和物质运输

特点:排列紧密,部分cell径向壁、横向壁有栓化的带状加厚(木质化、栓质化),称凯氏带(Casparian band)。

双子叶、裸子植物——四面加厚

单子叶植物(毛竹)——五面加厚(马蹄形)

通道细胞(passage cell):单子叶植物或少数双子叶植物的内皮层细胞五面加厚,成为死细胞。但正对中柱木质部的细胞仍保留薄壁,不形成栓质增厚,称为通道细胞,水分和无机盐类可以通过通道细胞进入木质部导管。

3、中柱(维管柱)(vascular ):

1)中柱鞘(pericycle):1—多层cell

特点:薄壁cell组成,分化浅,具潜在的分裂能力,可转化为分生组织。

功能:产生侧根、木栓形成层、形成层(一部分)、不定芽、乳汁管、树脂道

2)初生维管束:辐射维管束

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

分化成熟方式为:外始式(exarch),原生木质部(protoxylem)位于外方,后生木质部(metaxylem)位于内方。

B、初生韧皮部(primary phloem):

分化成熟方式为:外始式,原生韧皮部(protophloem)位于外方,初生韧皮部(metaphloem)位于内方。

C、薄壁组织(结合组织):

D、髓(pith)(根的中心):有或无。

(三)、侧根的形成

(1)侧根的发生与形成

①起源:中柱鞘的一定部位(根尖的成熟区)。

②形成过程:中柱鞘cell脱分化→ 平周分裂(增加细胞层数)→各个方向分裂→ 新的生长点→ 突破皮层、表皮→形成侧根

③主根与侧根的生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根切断促进侧根生长。

(2)侧根的分布规律:

二原型———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两侧

三、四原型———正对初生木质部放射角

多原型———正对初生韧皮部

四、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少数草本双子叶植物——根只有初生构造。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次生生长(增粗生长):由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的活动产生。

(一)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

来源:结合组织形成层

中柱鞘(部分)

转化过程::片断--→ 波状环--→圆环

次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维管射线木射线

韧皮射线

(二)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

来源:中柱鞘细胞

(三)根的次生构造:

维管形成层次生维管组织根的次生构造

木栓形成层周皮

裸子植物根的特点:具树脂道、维管组织的简单性、原始性。

单子叶植物根的特点:以禾本科植物为例说明:

共同点:初生结构也分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

区别:(1)根只具初生结构,没有次生分生组织,因此无次生结构。

(2)内皮层细胞常呈五面加厚,横切面呈马蹄形,常具通道细胞。

(3)中柱鞘较双子叶植物不活跃,只能产生侧根等。初生木质部为多原型,维管柱中央具发达的髓。

五、根瘤与菌根

高等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共生(symbiosis)关系有两种类型:

(一)根瘤(root nodule):由固氮细菌,放线菌侵染宿主根部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物。

根瘤细菌由根毛侵入根的皮层→根瘤菌迅速繁殖、皮层薄壁cell增生形成

(二)菌根(mycorrhiza):高等植物根部与某些真菌形成的共生体,有三种类型:

A、外生菌根(ectotrophic mycorrhiza )

B、内生菌根(endotrophic mycorrhiza):

C、内外生菌根(ectendotrophic mycorrhiza ):

六、根的变态

(一)贮藏根:越冬植物的一种适应(贮藏物供来年生长发育用)。

根据来源分为:肉质直根(fleshy tap root):由主根发育而成。如萝卜、胡萝卜、甜菜。

块根(root tuber):由不定根或侧根膨大而形成。如甘薯

(二)支柱根(prop root):起支持作用的不定根。

红树、玉米,榕树,四树木的板根。

(三)呼吸根(respiratory root):暴露于空气中,起呼吸作用的根(支根)向上生长,根外有呼吸的孔,内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利于通气和贮存气体。如:红树、水松。

(四)气根(aerial root):生长在热带的兰科植物自茎部产生不定根悬垂在空气中称为气根。构造上缺乏根毛和表皮而由死cell构成的根被所代替。根被具吸水作用。

(五)攀援根(climbing root):常春藤、络石凌霄等的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茎上产生不定根,攀援上升。

(六)寄生根(parasitic root):有些寄生植物,如桑寄生属、槲寄生属、菟丝子属的植物,借助于茎上形成的不定根伸入寄主组织内,吸取寄主体内的养料和水分,这种根称为寄生根,也称吸器

§4、2 茎(stem)的功能与基本形态

(一)茎的功能:1)输导2)支持 3)贮藏 4)繁殖

(二)茎的基本形态和术语

(1)节(node)

(2)节间(internode)

(3)叶腋(leaf axil)

(4)顶芽(terminal bud)

(5)腋芽(axillary bud)

(6)叶痕(leaf scar)

(7)维管束痕(bundle scar)

(8)芽鳞痕(bud scale scar)

茎和根在外形上的区别主要有:茎有节和节间,在节上生叶,在叶腋和茎顶端有芽。有的茎上有皮孔。

二、芽的类型和分枝的关系

(一)芽—尚未展开的枝条、花或花序。(枝的原始体)

(二)芽的类型

1、按芽的着生位置分为:A、定芽(normal bud

B、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

2、按芽发育后所形成的器官分为:A、枝芽(branch bud):

B、花芽(flower bud):

C、混合芽(mixed bud):

3、按芽磷的有无分为:A、鳞芽(scaly bud):

B、裸芽(naked bud)

4、根据芽的生理活动状态分为活动芽和休眠芽:A、活动芽(active bud)

B、休眠芽(dormant bud)

(三)茎的生长习性

1、直立茎(erect stem):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如各种树木及玉米,水稻等。

2、平卧茎(prostrate stem):茎平卧地面生长,如蒺藜、地锦草等。

3、匍匐茎(repent stem):茎平卧地面生长,但节上生根,如甘薯、狗牙根、匍匐委陵菜等。

4、攀援茎(scandent stem):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缘器官,借助攀援器官使植物攀附于他物上,如葡萄、爬山虎、黄瓜等。

5、缠绕茎(voluble stem):茎缠绕于他物上,如牵牛、菟丝子等。

(四)分枝类型:

A、二叉分枝( dichotomous branching ):顶端生长点一分为二,较原始,常见于苔藓和蕨类植物。

B、单轴(总状)分枝(monopodial branching ):主茎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主干发达,各级侧枝生长不如主干,出材率高,裸子植物占优势。

C、合轴分枝(sympodial branching ):顶芽经过一段时间生长后停止生长或转化为花芽,由靠近顶芽的腋芽代替顶芽,发育成新枝,被子植物占优势。

D、假二叉分枝(false dichotomous branching ):

具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成分化为花芽后,由顶芽下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生长形成二叉状的侧枝。

三、茎尖的构造与发育

(一)芽的基本结构

生长锥(growing tip) 原生分生组织

叶原基幼叶叶

腋芽原基(幼叶腋间)侧枝

(二)茎尖分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无根冠结构)

1、分生区

原生分生组织(生长锥):具原套原体的分层结构基部四周产生叶原基、腋芽原基

初生分生组织:原表皮(protoderm )

基本分生组织(ground meristem)

原形成层 (procambium)

原生分原套(1—4层细胞)垂周分裂增大生长锥表面不加层数

生组织原体(多数细胞)平周、垂周各方向的分裂,增加体积

2、伸长区:与根相似,较根长

3、成熟区:各种组织已基本形成,形成茎的初生构造

四、茎的解剖构造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1表皮:排列紧密无胞隙,外壁角化形成角质层,有的具蜡被或表皮毛,具少数气孔。

2皮层:厚角组织支持

皮层薄壁细含叶绿体—光合作用,

内皮层大多数不明显,无凯氏带

凯氏带益母草属

淀粉鞘 starch sheath 椴树(含淀粉粒)

3维管柱(中柱)

a初生维管束(环状排列)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束中形成层(双子叶、草本有,单子叶无)

初生木质部内始

b髓射线(pith ray):薄壁cell,横向排列,放射状,贮藏功能、横向运输通道。

大多数木本植物:髓射线窄 1-2行薄壁cell

大多数草本植物:髓射线宽

c髓(pith):中心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发达的木本植物具发达的次生构造。

1、维管形成层的来源及其活动

(1)来源:维管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原形成层cell(初生结构)

束间形成层:髓射线细胞

(2)维管形成层的细胞组成、分裂方式及衍生细胞的发育

A、细胞组成与衍生组织

纺锤状原始cell(fusiform initial) (长梭形长大于宽许多倍)

射线原始cell( ray initial) (近等径、个小)

B、分裂方式

平周分裂:增加茎的粗度

垂周分裂:使形成层的周径扩展

横裂、侧裂:增加射线数目

C、衍生细胞的发育

(1)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薄壁组织、木纤维。

(2)次生韧皮部(常随树木脱落):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韧皮纤维。

(3)维管射线(vascular ray):

(3)维管形成层的季节性活动

A、早材与晚材

早材(春材)(spring wood):

B、年轮(annual ring)(生长轮)(growth ring)

在一个生长季内,早材和晚材共同组成一显著的同心环层,代表着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称为年轮。可根据年轮判断树木的年龄。气候的异常,虫害的发生等也使植物产生多个年轮。

C、心材与边材

边材(sapwood):树干的横切面上靠茎周颜色较浅的生长轮。是具有生理活动功能的次生木质部。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复旦大学; 骆玉明;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f18098926.html,/jpkc/jpkcList.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f18098926.html,/jpkc;用户名:psjs;口令:psjs890;备注:无 钢琴; 首都师范大学; 黄瑂莹;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202.204.208.83/gangqin/;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电影摄影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 穆德远;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f18098926.html,/jpkc/dysycz/mdyl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图形创意》; 同济大学; 林家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f18098926.html,/txcy/;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艺术概论; 北京大学; 彭吉象;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f18098926.html,/jingpin/jingpin.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艺术概论》课程主页 中国传统器乐; 中央音乐学院; 袁静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f18098926.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f18098926.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交响音乐鉴赏; 上海交通大学; 胡企平;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202.120.11.53: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主机 链接:http://202.120.12.19: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副机 中国传统文化; 西北大学; 方光华;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f18098926.html,/ctwh/inde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大学语文; 东南大学; 王步高;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f18098926.html,;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大学语文网站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f18098926.html,/jpkc/declare;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教务处精品课程申报网页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清华大学; 彭林;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166.111.37.254;用户名:wwjp;口令:wwjp;备注:无

《植物学》电子教案 课程编号:B1013103 适用专业:园林专业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总学时:6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20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及植物基本类群的进化与分类的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现象及植物类群与分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详细介绍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类的基础知识。 3、总体要求:熟练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繁殖、分化。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分布。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重要科的特点,并能初步鉴定植物。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和《植物遗传学》等及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5、修订的依据:1996年学校《植物学》教学大纲。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植物解剖学学时:50 任课教师:

三、教学内容: 课目一: 细胞基本结构2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难点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的比较, 绪论 第一节植物与植物界 一、植物的多样性(10分钟) 二、植物界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 (二)生物界的划分 1.二界系统: 2. 三界系统: 3. 四界系统: 4. 五界系统: 5. 六界系统: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 一.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 光合作用: 矿化作用: 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碳循环 2、氮循环 第三节:植物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 一.研究对象: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建多种关系的科学。 二.分支科学: 1、植物形态学: 2、植物分类学: 3、植物生理学:

《观赏植物学》总复习题 一、术语解释 细胞;原生质;同功器官;单轴分枝;子叶出土幼苗;单雌蕊;聚花果;组织;直根系;同源器官;须根系;单雌蕊;子房上位;叶互生;子叶留土幼苗;叶对生;.胚;聚合果;无限花序;合轴分枝;复雌蕊;假果;原生质体;种子;有限花序;真果;成熟组织;复雌蕊;分生组织;子房下位;自然分类法;双受精现象;叶序;花序;单叶;复叶。 二、填空题 1.典型的单叶具有、和三部分,这样的叶又称;若缺少 任何一个部分的叶则称为。叶在枝条上的排列方式称叶序,观赏植物常见 的叶序有、、、和等五种。 2.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根据心皮的数目和各心皮结合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 和三种类型。 3.植物种子通常是由、和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和 两部分,则前者称种子,后者称种子。 4.根据子房与花托的连生情况以及与花的其他部分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和。 5.植物学名是世界范围通用的唯一正式名称,种的命名采用;其规定,每种植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文单词组成,第一个单词是,为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单词为,为形容词。 6.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成熟区的横切面,可看到根的初生构造由外而内明显地分为、 和等三部分。 7.植物繁殖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8.一个成熟的胚囊由7个细胞构成,即细胞,细胞,细胞和细胞。 9花被是花萼与花冠的总称。根据花的对称性将花分为、和三种类型。1.根据果实的来源与结构,果实可分为三大类,即、和。 2.肉质果成熟后肉质多汁。依果实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分为、、、和五种类型。 3.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原始体。胚包括、、和四部分。 4.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其主要功能是,而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主要功能是。 5.从顶端起,根尖可依次分为、、、四个区域。 6.在横切面上,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结构由、和三部分组成。 7.复叶依小叶排列的方式可分成、、和。 8.一个成熟的胚珠包括、、、和等几部分。 9.随着人们对植物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因而对植物的分类先后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

观赏植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主要内容 实验一、观赏植物种类调查及应用 4学时 实验二、观赏植物幼苗的移栽及栽培管理 4学时 实验三、观赏植物的整形修剪 4学时 实验四、观赏植物的扦插繁殖 4学时 实验一、观赏植物种类调查及应用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识别观赏植物150种 二、材料 在花卉基地、温室花房、植物园、校园、公园及广场观察识别盆花、切花及常见的园林树木、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 三、方法步骤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花卉基地、温室花房、植物园、校园、公园及广场内的观赏植物进行识别。要求学生认识各种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做好记录。进一步了解各种观赏植物的生长习性、繁殖方法及观赏用途。 四、作业 完成花卉基地、温室花房、植物园、校园、公园及广场观赏植物调查及统计分析及完整照片。 实验二、观赏植物幼苗的移栽及栽培管理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4种以上观赏植物幼苗的移栽及生长管理技术 二、材料 各种观赏植物、花盆、基质、肥料、铁锹等 三、主要内容 1、选盆、上盆与换盆 2、自制盆土 3、怎样给盆花浇水 4、盆花生理障碍诊断 5、花木修剪技术 6、中耕除草结合施肥 8、扦插繁殖技术

9、花卉与阳光和气温的关系 10、空气对花卉生长的影响 二.花卉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选盆、上盆与换盆 选盆 ⑴瓦盆(泥盆、素烧盆)粘烧制的花盆,好,价格低廉,规格齐全,较适合家庭. ⑵紫砂盆:制作精巧,古朴大方但透水气性不如瓦盆。 ⑶瓷盆:透气性不良。宜作套盆 ⑷水盆:盆底列透水孔,用来培养水仙等水培花卉。 ⑸塑料盆:轻巧排水透气性能差适宜种植吊兰、常春藤等。 *上盆 上盆是盆栽的第一步,是花卉生长的关键。做好盆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上盆时间:每次移植都会使根受不同的损伤,根的吸水功能会减弱上盆时间,时间选在11月到来年3月叶落未萌芽时期。常绿花木多选在10-11月,或3-4月,花木需水量少的时期。 ⑵正确的操作 A、花盆处理:新盆要用水浸泡二天才能使用,旧盆必须洗净. B、花木修剪:苗木上盆前,要剪断过长的根和受伤的根,如果损伤的根太多,还需剪掉些叶子以减少蒸腾,使之成活率高. C、栽植:用两片碎盆片把排水孔盖上,各盖一半,中间叠起,然后加入1-2厘米厚的河沙(或是粪煤屑、木屑)目的是于排水透气。这时,把苗木放在中间加入培养土到半盆,把花木捎上提,使根系伸展并用手轻轻压紧,最后加培养土到距盆边2-3厘米 ,并边加土边把土压实. D、浇水和施肥:上盆结束后,要立即浇水,一次浇透,直到盆底有不渗出。当时不要施肥,最好等苗木已发根,开始灰复生长后(一般15天),再补充肥力,使其更好生长. *换盆: 换盆是将盆栽的植株由原盆移入另一盆的技术,换盆的有两个原因。一是细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系布满盆内,而老根已无吸水吸肥和功能,只有新长的根毛区具有吸收水肥的功能。有时盆底排水孔也伸出幼根。这时须换入较大的盆,以扩大营养面积。二是植株生长基本成形,盆栽时间过长,培养土中营养欠缺,土质变劣,需要更新培养土,这种原因的换盆,主要是更新培养土,仍栽入原盆或稍大一点的盆均可. 换盆,先用小竹片将盆壁周围土拨松;较小的花盆,可先倒过来,用左手托住盆土,右手轻磕盆沿,或用手指从盆底孔用力顶住垫孔瓦片就可使土团

《观赏植物学》教案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学时:讲授30学时 实验20学时 任课教师:康永祥 开课时间:2005.3-2005.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目录 绪论 (2) 第一章观赏植物的形态及分类 (3) 第二章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繁殖 (5) 第三章观赏植物与环境 (7) 第四章观赏植物的装饰与应用 (9) 第五章观赏植物的配植 (11) 第六章木本观赏植物 (12) 第七章草本观赏植物 (15) 第八章草坪与地被植物 (18) 绪论 讲授学时:1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讲授过程,使学生对观赏植物学的教学内容、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了解观赏植物学与本专业联系,明确观赏植物的学习方法。通过观赏植物的应用举例,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二、主要讲解内容 1、观赏植物及观赏植物学的概念 2、中国的观赏植物资源(从野生观赏植物和栽培观赏植物来讲) 3、观赏植物的栽培历史 4、观赏植物的作用(讲五个方面) 5、观赏植物的学习方法介绍 三、讲授重点 着重介绍观赏植物的概念、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学习方法。 四、讲授难点 观赏植物资源,通过大量的野生观赏植物和栽培植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我国观赏植物的多样性,总结观赏植物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的规律性。 五、教学法 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大量的野生观赏植物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观赏植物资源。 六、参考书 ① 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陈俊愉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8 ② 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组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 ③ 中国名花与欣赏(栽培与欣赏),王莲英,朱秀珍、虞佩珍,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 ④ 观赏植物生物学,赵梁军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8 ⑤ 中国兰花,吴应祥编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5 七、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观赏植物?《观赏植物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观赏植物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3.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4.我国都有哪些有关记载和描述观赏植物的古籍? 5.如何学好《观赏植物学》? 第一章观赏植物的形态及分类

观赏植物学知识 ——园林树木和花卉 一、基本知识 学习要求 (1)掌握常见的树木种类及品种 (2)掌握常见园林花卉种类及品种 (3)熟悉常见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 (4)了解常见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重点内容 1、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园林植物资源等基本概念: (1)园林植物 一切适用于园林绿化(从室内装饰到风景名胜区绿化)的植物材料称为园林植物。 (2)园林树木 凡适合于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园林树木; (3)园林植物资源 是栽培和野生、半野生园林植物的总称,是植物造景基本素材。 2、园林树木的分类

1)植物分类学 (1)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是着眼于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的分类系统。是对各种植物进行描述、记载、鉴定、分类和命名的基础科学,是研究园林植物学科应具备的基础。 (2)植物分类系统单位,从大到小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分类等级; (3)种----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而使种族延续,他们在自然界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4)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变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5)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即称为该种植物的品种。 2)园林建设分类法 (1)园林建设分类法是按园林建设的要求,将树木进行分类的方法,是以树木在园林中的应用和利用为目的,以提高园林建设水平为主要任务的分类体系。 (2)园林植物根据各种用途可分为独赏树、庭荫树、行道树、

第一章藻类(Algae)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蓝藻门的原始特征,对其它特点作一般性了解;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其它门类的重要特征作一般了解;生活史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对各代表属的生活史等要有基本的了解。通过各门类的特征比较,建立植物的演化趋势的观念。 教学重点:蓝藻门的原始特征;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生活史的类型,及其各类的特点。 难点:众多的藻类门,要想分别记住很困难,由于藻类是个低等的庞杂类群,生活史、生殖方式、藻体类型等都多样化,需要讲述的代表植物也自然多,众多的代表属记起来非常困难。 教学方法、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看图片解说,图片附简要说明,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讲述之后,做简捷的总结,要求学生抄笔记,以加深印象。讲述过程中常采用对比法,回顾前面的内容要点。讲授一个段落之后,带领学生简要回顾。教学中拟采取系统树的方法归类,采取对重点门列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便于记忆。课后通过网络学堂留思考题和作业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藻类(Algae) 第一节藻类植物概述 (一)藻类植物特征: 1.光自养 2.原植体植物 3.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4.无胚 5.大多生活于水中,或生活于湿润的地方 (二)藻类的分布和生境 分布范围广泛

较耐贫瘠不需要很多有机营养 不抗干旱水生或潮湿环境 (三)藻类是古老的类群 现存藻类从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都表现得较原始。 原核蓝藻出现于距今大约35-33亿年前。 真核藻类出现于距今大约15亿年前。 参见P169 (四)藻类各门的重要程度分析 藻类起源于原核生物,共同祖先是具有叶绿素a、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在光系统Ⅱ出现了分化,分成三大支系,高等植物则是绿藻的衍生类群,各大支系还在鞭毛类型等方面有共同之处。 那些小短枝都是进化得较低,大多出于单细胞时期。 线条下方的类群是原核生物,上方的类群都是真核生物。 左侧大分支上的2个门有相同的方面:都具有叶绿素d和藻胆素,都没有游动细胞。 中间的大分支上的类群(包括高等植物)都具有叶绿素b, 除裸藻门句容鞭

《植物学》课程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植物学的意义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通过对植物学这门课程的介绍以及案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明白到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帮助。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植物在园林中不可或缺,现代园林中空间围合和景观创造,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由园林植物来营造。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或者是现代公园设计或是酒店设计,任何一处景观设计都少不了植物的配置这个部分,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1、课程的定位 《植物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方向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先导课程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美学、园林设计概论。 2、对应的行业岗位 主要岗位:园林绿化设计师、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拓展岗位:景观设计师、风景园林设计师 3、课程任务 1、对常见的植物识别、掌握其生态习性、园林用途、观赏价值。(认) 2、掌握植物配置的方法及在园林景观额运用。(用) 4、学时安排 5、推荐教材 (1)《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东南、中南地区 作者:陈月华、王晓红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2)《园林绿化设计、栽植与养护》 作者:谢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6、考核方式和纪律要求 旷课超过10%的取消考试资格,迟到超过3次无考勤成绩,请假也算缺勤、请假一节课平时成绩扣5分(共40分)。 考勤20分 平时作业30分 课程结束考试50分 二、设计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欣赏 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明白植物配合,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 1、巴厘岛君越大酒店---东南亚园林景观设计 2、Stormking雕塑公园---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 3、赛门铁克公司绿洲---高科技园林景观设计 4、苏州园林拙政园—中国古典山水园林 5、法国凡尔赛宫园林—法式古典园林 通过以上的两个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同样我们可以得出,植物的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没有植物的出现园林就缺少了生命、缺少了四季的变化、缺少了与建筑之间的衬托与呼应。通过以上五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得知,无论是公园、酒店、还是城市绿地、无论是现代园林还是古典园林的设计,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植物的运用。所以,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植物学是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对植物的运用不了解,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 三、植物学在园林景观中的意义 1、观赏及造景 (1)隐蔽园墙,扩展空间 沿园界墙种植乔、灌木或攀爬植物,以植物的自然形态代替装饰砖、石、灰等构筑起来的呆滞背景。在观赏上显得自然活泼,而且高低掩映的植物还可以造成含蓄莫测的景深幻觉,从而扩大了园子的空间感。 (2)分隔联系,含蓄景深 植物还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在不宜采用简直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以自然的植物材料,如乔、灌木高低搭配或竹丛进行空间分隔,可以达到完全隔断视线效果。在多数情况下,利用植物取

《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必修课 50学时(附加3天教学实习)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观赏植物学概念及含义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作用 第三节:学习方法及要求 第二章: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一节: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三节: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 第一节:植物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栽培品种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应用分类 第四章:观赏植物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节:观赏植物的美化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观赏植物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生产与经济作用 第五章:观赏植物栽培生态条件 第一节:温度与观赏植物生长 第二节:光照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三节:水份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四节:土壤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五节:矿质元素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节:气体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章:观赏植物的繁殖 第一节:有性繁殖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无性繁殖 第三节:组织培养: 第七章:观赏植物的栽培与管理 第一节: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第二节:温室花卉的栽培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 第四节:观赏树木的栽植 第八章:观赏植物应用

第一节:观赏树林的应用 第二节:草本花卉的应用 第三节:花卉装饰类型 第九章:观赏植物的拉丁名及发音基础 第一节:植物拉丁学名的发音、语法规则及其练习第二节:常见观赏植物读音及其练习 第十章:露地花卉(一二年生花卉) 第一节: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宿根花卉 第三节:球根花卉 第三节:水生花卉 第四节:岩生花卉 第十一章:温室花卉 第一节:温室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温室宿根花卉 第三节:温室球根花卉 第四节:温室水生花卉 第五节:高山花卉(冷室花卉) 第十二章:观赏落叶花灌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三节:长江流域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四节:华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五节:热带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十三章:观赏常绿花灌木 第一节:华东及华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二节:华南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十四章:观赏藤本植物 第一节:观赏藤本的类型 第二节:观赏草质藤本植物 第三节:观赏木质藤本植物 第十五章:观赏开花乔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二节:长江流域常见观花乔木 第三节:华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十六章:观赏棕榈类植物 第一节:观赏棕榈科植物概述 第二节:主要观赏棕榈科植物类型及应用 第十七章:观赏松柏类植物

一、名词解释 1、观赏植物:指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2、观赏植物学: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分类、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的学科。 3、营养器官:根、茎、叶的总称,是植物体的基本器官,吸收、制造、输送营养物质。 4、气生根:凡露出地面,生长在空气中的根。 5、节(node):枝条上着生叶的部位。 6、节间(internode):相邻两节之间的部分。 7、叶痕:落叶植物落叶后,在茎上留下的叶柄的痕迹。 8、叶迹:叶痕中的斑点(维管束断离后的痕迹)。 9、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 10、复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 11、叶序:叶在茎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12、花: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有性生殖器官,是适应于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13、花序:花在花轴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14、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的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 15、双名法:用两个拉丁单词作为一种植物的名称,第一个单词为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单词为种加词,在名称后还要附加命名人的姓名或姓名的缩写。 16、一年生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其生活史的花卉。 17、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其生活史的花卉。 18、宿根花卉:地下部分不发生变态肥大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19、球根花卉:地下部分肥大呈球状或块状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20、多浆植物:广义上指茎、叶特别粗大或肥厚,含水量高,并在干旱环境中有长期生存能力的一群植物。 21、水生花卉:生长在沼泽地或水中及耐水湿的花卉。 22、岩生植物:指抗逆性强、耐脊薄,适合在岩石园栽培的植物。 23、花相: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的整体表现形貌。 24、春色叶植物:春季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色(与其他季节相比)的植物。

园林树木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观赏植学通常是指人工栽培的,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应的,适合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有木本、草本之分,其中木本者称观赏树木或园林树木,草本称花卉。 观赏植物学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分类、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的学科称为观赏植物学 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花卉除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花灌木、地被植物、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 聚花果若果实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果实的组成部分,成为聚花果或复果。 聚合果花中有多枚离心皮雌蕊,每一雌蕊形成一个果,一朵花内形成由多枚小果聚合而成的果实 自然群体(植物群落)是有生长在一定地区内,并适应与该区域环境综合因子的许多互有影响的植物个体所组成,有一定的组成结构和外貌,是依历史的发展而演变的。 人为群体(栽培群落)完全由人类的栽培活动创造,受人的栽培管理支配,如园林中的花坛绿篱等, 优势种对群落的环境和群落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 球根花卉球根花卉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部分变态肥大,有的是茎,有的是根在地下形成的球状物或块状物,这类花卉统称为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可以生活几年至多年而地上部分无木质茎,地下部分不发生变态的花卉植物。 水生花卉指生长在水中包含湿生、沼生、水生植物中有较高观赏价值或有一定公用的花卉。如睡莲、荷花等。 一年生花卉春播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即从播种到开花结实、枯死均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一般在春天播种,夏秋开花结实,然后枯死 填空题 1.绿篱树种:黄杨、女贞、红叶小檗、水蜡、龙柏、侧柏、木槿、黄刺梅、蔷薇、竹子等 2.五大行道树树种:银杏、鹅掌楸、椴树、悬铃木、七叶树 3.五大公园树种:金钱松、南洋杉、雪松、日本金松、巨杉 4.果实为红色的树种:火棘、垂丝海棠,无刺枸骨,金银木石楠山茱萸枸杞 5.果实为黄色的树种: 6. 中国十大传统名花: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茶花荷花桂花水仙 7.常见的球根花卉水仙花、郁金香、朱顶红、风信子、文殊兰、百子莲、石蒜等, 8.常绿阔叶树种;水仙花、郁金香、朱顶红、风信子、文殊兰、百子莲、石蒜等, 9. 秋色叶为黄色的树种银杏,黄山栾。鹅掌楸,无患子,水杉 10.秋色叶为红色的树种鸡爪槭,红瑞木。卫矛。重阳木,红枫 11.春色叶树种山麻杆、紫叶小檗、红花檵木、红叶石楠、朴树、臭椿 12.开白色花的树种:梨树,白玉兰,琼花,槐树,梅树 13.开红色花的树种桃花,一串红,梅花,樱花,合欢,木槿,紫薇,红花檵木,蔷薇,月季,石榴,山茶,杜鹃 14.开黄色花的树种栾树、蜡梅、染料木、连翘、迎春、金钟花、蜡瓣花、锦鸡儿、香茶藨子、山茱萸、金丝桃、金老梅、金缕梅 15.开兰紫色花的树种翠菊大葱花丁香二月兰凤眼莲蝴蝶花

1.一、二年生花卉:一年生花卉是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其全部生活史的花卉植物,一般在 春天播种,夏秋开花结实,然后枯死。一年生花卉也叫春播花卉。二年生花卉是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其全部生活史的花卉植物,一般在秋季播种,次年春霞开花。故常称之为秋播花卉。 2.宿根花卉:地下部分不发生变态肥大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3.球根花卉:地下部分发生变态肥大呈球状或块状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4.水生花卉:指生长于水中或沼泽地中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5.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是陆生植物中最早分化出维管系统的植物类群。 6.多肉多浆植物:指茎叶特别粗大或肥厚,含水量高并在干旱环境中有长期生殖能力的一 群植物。 7.十大传统名花: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山茶花、荷花、桂花、水仙。 世界四大切花:月季、菊花、香石竹、唐菖蒲。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花草四雅:兰花、菊花、水仙、菖蒲。园林三宝:树中银杏、花中牡丹、草中兰花。园林之母:中国。花卉王国:荷兰。 8.北方常见的水生观赏植物:荷花、睡莲、水葱、菖蒲、香蒲。 9.球根花卉分类:根据球根的来源和形态分:鳞茎类、块茎类、球茎类、根茎类、块根类。 根据适宜的栽植时间分:春植球根花卉、秋植球根花卉。 10.木犀科的特征:(1)灌木与乔木,单叶或复叶,对生,稀互生和轮生,无托叶。(2)花 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圆锥总状或聚伞花序,有时簇生或单生;花萼4裂,稀无萼,花冠合瓣,管状,漏斗状或高脚碟状,4裂,稀分离,或无花瓣,雄蕊2枚,子房上位,2心皮,2室。(3)核果,蒴果,浆果或翅果。 11.蔷薇科的特征:(1)叶多互生,通常有托叶。(2)花两性,整齐,花萼基部与花托愈合 或蝶状或坛状萼筒,萼片和花瓣常5枚,雄蕊多数(常5之倍数),着生于花托(或萼筒)的边缘。(3)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种子一般无胚乳。亚科:(1)绣线菊亚科:a.灌木,稀草本,单叶,稀复叶,常无托叶。b.心皮1~5(12),离生或基部合生,子房上位,蓇葖果,稀蒴果。c.22属,我国有8属。如珍珠梅属、绣线菊属、风箱果属。 (2)苹果亚科:a.乔木或灌木。b.心皮2~5,多数与杯状花托内壁结合,子房下位,半下位,稀上位。c.2~5室,每室2直立胚珠,稀1~多数。d.梨果,稀浆果状或小核果状。 e.20属,我国16属。如栒子属、火棘属、山楂属、枇杷属、石楠属、木瓜属、梨属。(3) 蔷薇亚科:a.灌木或草本,复叶或单叶,具托叶。b.心皮多数,离生,子房上位,稀下位。c.瘦果,稀小核果,着生于花托上或膨大肉质的花托内。d.35属,我国21属,其中木本6属。如蔷薇属、棣棠属。(4)李亚科:a.乔木或灌木,单叶,具托叶。b.花单生,稀2~3簇生,萼筒杯状,雄蕊多数,生于萼筒边缘。c.心皮1,稀2~5,子房上位,1室,2悬垂胚珠。d.核果,种子1,稀2,外果皮和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 12.木兰科的特征:(1)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2)单叶互生,全缘,稀有全裂,羽状 脉,托叶大,枝上具有环状托叶痕。(3)花单生,大而艳丽,花枝被片6~12,每轮3片,花托隆起呈圆锥状,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下部,离生心皮1,雄蕊7,多数,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上部,子房1室,边缘胎座,胚珠1~6。(4)聚合蓇葖果,翅果。 13.宿根花卉园林应用特点:(1)方便经济,一次种植,多年观赏。(2)栽培管理简单粗放。 (3)花境主材,可布置宿根专类园。(4)应用方式广泛。球根花卉园林应用特点:(1)可供选择的花卉品种多,易形成丰富景观。(2)花色艳丽,花型优美。(3)花期易控制,整齐一致。(4)是早春和春天的重要花卉。(5)香花多:百合、水仙、晚香玉、风信子等。(6)是各种花卉应用形式的优良材料:花丛、花坛、花境、地被、草坪、切花、盆花等。

1红花檵木金缕梅科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叶革质互生,卵圆 形,先端短尖,叶基偏斜,不对称,全缘,暗红色。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 2大叶黄杨 卫矛科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略为四棱形,单叶对生,倒卵形或椭圆形, 边缘具钝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聚伞花序腋生,具长梗,花绿白色。蒴果球形,淡红色, 假种皮桔红 色。 3小叶黄杨 黄杨科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叶对生, 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有短柔毛。花簇生 叶腋或枝端,花黄绿色,没有花瓣,有香气。葫果卵圆形。 4紫叶小檗小檗科 落叶多枝灌木。 叶深紫色或红色,幼枝紫红色,老枝灰褐色或紫褐 色,有槽,具刺。叶全缘,菱形或倒卵形,在短枝上簇生。短总状花序,黄色,下垂,花瓣 边缘有红色纹 晕。浆果红色,宿存。 5洒金桃叶珊瑚 山茱萸科 常绿灌木。小枝粗圆。叶对生,革质,暗绿色,有光泽,椭圆 形至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广楔形,叶缘疏生锯齿。叶面散生大小不等的黄色或 淡黄色斑点。雌雄异株,花紫色,圆锥花序顶生。核果短椭圆形,鲜红色。 6鸢尾鸢尾科 根状茎匍匐多节,粗而节间短,浅黄色。叶为渐尖状剑形,质薄,淡绿色, 呈二纵列交互排列,基部互相包叠。花蝶形,下垂;花出叶丛,有蓝、紫、黄、白、淡红等 色,花型大而美丽。蒴果长椭圆形,有 6稜。 7玉簪百合科 宿根草本。叶基生,卵形至心状卵形,基部心形,叶脉呈弧状。总状花序顶 生,高于叶丛,花为白色,管状漏斗形, 浓香。 8南天竹小檗科 革质,全缘,两面无毛。 9贴梗海棠蔷薇科 花簇 生,红色、粉红色、 10二月兰十字花科 叶缘有钝齿;上部茎生叶长圆形或窄卵形,叶基抱茎呈耳状,叶缘有不整齐的锯齿状结构。 总状花序顶生,花瓣 4枚,长卵形,花萼细长呈筒状,色蓝紫,果实为长角果圆柱形。 11杜鹃杜鹃花科 落叶灌木,分枝多,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单叶互生,叶纸质,卵状 椭圆形,两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较密。花簇生于枝端;花药紫色。蒴果密被糙伏毛。 12杜英杜英属 常绿乔木树皮深褐色、平滑,小枝红褐色,单叶互生,叶形为长椭圆状 披针形,钝锯齿缘,表面平滑无毛,羽状脉;总状花序为淡绿色、腋生,秋冬至早春部分树 叶转为绯红色。果实为椭圆形褐果,两端锐形,种子很坚硬。 13破铜钱草 伞形科 常绿多年生小草本,茎细弱,匍匐地面,节上生叶和根。叶肾圆形, 边缘有浅裂和圆齿,上面光亮。 14金盏菊菊科 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白色茸毛。单叶互生,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 形,全缘,基生叶有柄,上部叶基抱茎。头状花序单生茎顶,形大,舌状花一轮,或多轮平 展,金黄或桔黄色,筒状花,黄色或褐色。瘦果,呈船形、爪形。 15 一串红唇形科 总状花序顶生,唇形花冠, 16紫露 草鸭跖草科 于直立,叶互 生,披针形, 柄上。 17红瑞木山茱萸科 顶生,花乳白色。果实乳白或蓝白 色。 直立,少分枝。叶对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披针形,薄 圆锥花 序顶生;花小,白色;浆果球形,鲜红色。 落叶灌木,小枝无毛,有刺。叶互生,卵形至椭圆形。先花后叶, 淡红色或白色;萼筒钟状,无毛;梨果球形或长圆形。 茎直立且仅有单一茎。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羽状深裂,叶基心形, 多年生草本,方茎直立,光滑。叶对生,卵形,边缘有锯齿。轮伞状 花冠、花萼同色,花萼宿存。 茎多分枝,带肉质,紫红色,下部匍匐状,节上常生须根,上部近 全缘,基部抱茎而生叶鞘,下面紫红色,花密生在 2叉状的花序 落叶灌木。老干暗红色,枝桠血红色。叶对生,椭圆形。聚伞花序

植物学知识点

植物学复习题 一细胞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用他改进了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其内容:①一切动植物有机体由细胞发育而来。②每个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有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个生命而起着应有的作用。③新细胞来源于老细胞的分裂。 意义:揭示生物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的规律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所有生活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吗?所有细胞都是一个细胞核吗?不是不是 3.植物细胞由哪几部分构成? 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组成。 细胞壁----根据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不同,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部分。壁上有纹孔、胞间连丝等结构。次生壁分为外、中、内三层。 初生壁是填充方式次生壁是附着方式 细胞壁的特化①木化---木质素-----增加硬度②角化----脂肪酸-----降低透性防病菌③栓化----木栓质----降低透性④矿化----SiO2-----增加硬度保护 4.请解释“生物膜”、“胞质运动”、“核孔”、“胞间连丝”、“纹孔”、“胞间隙” 纹孔:指此生壁上的凹陷结构物。物质可通过纹孔在细胞间运转。(成熟细胞即有次生壁的细胞才有常成对着生。)根据纹孔加厚的方式不同,分为具缘纹孔、单纹孔、和半具缘纹孔三种类型。12页 生物膜:细胞内的各种膜如质膜、核膜、液泡膜以及组成某些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胞间隙: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有的细胞胞间层可局部消失而形成细胞间的空隙。功能:连接相邻细胞、缓冲细胞挤压。 核孔:内、外膜每隔一定距离便愈合成穿孔,叫核孔。(沟通核质与细胞质的通道。核孔的有效通道的直径是可以调节的,大分子通过核孔是变为细长形,消耗ATP.) 胞质运动:在生活细胞中,细胞质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规则的持续流动,这种运动称为胞质运动。[转动式运动(细胞质按照一个方向做定向流动)、循环式运动(细胞质有不同的流动方向)]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把相邻两个细胞连接起来的原生质丝。常存在于纹孔的部位。作用: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的物质和信息直接发生联系的桥梁。 5.细胞内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哪些? 1 双膜结构的细胞器(质体线粒体)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2 单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微体 3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 内质网(粗糙型光滑型)起细胞空间的支持骨架,增加细胞膜的表面积等 高尔基体:与有关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修饰有关。功能是收集、加工包装和传递细胞质内合成的物质,向细胞的一定方向运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液泡里的水溶液称细胞液,呈微酸性,是原生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产物的混合液。 圆球体是一种主要起贮存作用的细胞器。 微体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6.细胞核包括哪些结构? 包括核膜、核仁、核质(染色体和核液)组成。(除原核生物外,所有生活的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明显的细胞核) 7.质体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 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有色体:仅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质体 白色体:不含色素的质体(包括造粉体、蛋白体、造油体) 造粉体:贮藏淀粉的白色体蛋白体:贮藏蛋白质的质体造油体:贮藏脂肪的白色体 质体的发育和转化8.溶酶体的功能有哪些?溶酶体的酸性水解酶为特有酶。①正常分解②自体吞噬③自溶作用9.液泡是有生命活动的部分吗? 后含物主要有淀粉、蛋白质、脂类、无机晶体和多种植物次生物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裸子植物中,可以做秋季色叶树的有( C ) A、柳杉 B、侧柏 C、池杉 D、三尖杉 2、木兰科植物中,花生叶腋的有( D) A、广玉兰 B、白玉兰 C、紫玉兰 D、含笑 3、具有掌状复叶的有( B) A、紫藤 B、七叶树 C、青桐 D、爬山虎 4、下列植物中,花先叶开放的是( A ) A、紫荆 B、紫薇 C、紫叶李 D、紫穗槐 5、棕榈科植物中,叶羽状分裂的有(C ) A、棕榈 B、棕竹 C、散尾葵 D、蒲葵 6、石蒜地下的变态部分为(B) A、块根类 B、鳞茎类 C、块茎类 D、球茎类 7、下列属于中国兰的有( B ) A、文心兰 B、墨兰 C、蝴蝶兰 D、大花蕙兰 8、茎干绿色的植物有(D) A、光皮树 B、樱花 C、七叶树 D、梧桐 9、下列花卉中冬季开花的有(A) A、八角金盘 B、棣棠 C、八仙花 D、红花烟草 10、适合在碱性土壤上栽植的是(D) A、栀子花 B、杜鹃 C、油茶 D、柽柳 1、与被子植物相比,裸子植物( B ) A、具有子房 B、胚珠裸露 C、具双受精现象 D、具胚及胚乳 2、下列植物有长短枝之分的是( A ) A、金钱松 B、黑松 C、马尾松 D、垂柳 3、冬季开花的木本植物是( D ) A、海桐 B、含笑 C、石楠 D、茶梅 4、豆科植物中,为蝶形花冠的植物是(B ) A、紫荆 B、槐树 C、合欢 D、含羞草

5、竹类植物按地下茎可以分为4种类型,下列属于合轴丛生型的是(C) A、斑竹 B、紫竹 C、孝顺竹 D、毛竹 6、下列植物为宿根花卉的是( A ) A、鸢尾 B、石蒜 C、小苍兰 D、百合 8、草本植物中,开蓝花的是( A ) A、桔梗 B、忽地笑 C、葱兰 D、韭莲 9、适合在酸性土壤上栽植的植物是(C ) A、胡杨 B、沙枣 C、油茶 D、柽柳 10、在南京地区,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地下根系在土壤中越冬,次年又继续萌芽生长并开花的植物是(D ) A、蜀葵 B、海棠 C、萱草 D、美人蕉 1、裸子植物中,较耐水湿,可以在水边栽植的是(C ) A、杉木 B、水杉 C、落羽杉 D、三尖杉 2、木兰科植物中,先花后叶的树种是(C ) A、深山含笑 B、鹅掌楸 C、白玉兰 D、广玉兰 3、下列植物中,叶为互生的有(A ) A、迎夏 B、迎春 C、云南黄馨 D、金钟 5、下列棕榈科植物中,能够在南京地区露地安全过冬的是( D ) A、鱼尾葵 B、散尾葵 C、华盛顿棕 D、棕榈 6、下列植物果实不是翅果的是(C ) A、榔榆 B、鸡爪槭 C、海桐 D、杂交马褂木 7、百合地下的变态部分为( B ) A、块根类 B、鳞茎类 C、块茎类 D、球茎类 8、草本植物中,开白花的是( A ) A、玉簪 B、国槐 C、萱草 D、桔梗 9、下列植物中在南京不能露地越冬的是(C) A、郁金香 B、大花美人蕉 C、一品红 D、夹竹桃 10、下列植物中,夏季开花的是(C ) A、二月兰 B、风信子 C、玉簪 D、枇杷

《观赏植物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观赏植物?《观赏植物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观赏植物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3.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4.我国都有哪些有关记载和描述观赏植物的古籍? 5.如何学好《观赏植物学》? 第二章观赏植物分类 1.什么是《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2.观赏植物有哪几种分类方法? 3.观赏植物的栽培品种是如何命名的? 4.当前观赏植物中存在哪些命名上的错误? 第二章:观赏植物的功能与作用 1.观赏植物的美化功能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观赏植物是如何改善和保护环境的? 3.观赏植物的是如何发挥生产与经济作用的? 第三章:观赏植物栽培生态条件 1.按照对温度的要求把观赏植物分为哪些种类? 2.按照对光照强度要求把观赏植物分为几类?按照对光周期的要求把观赏植物分为几类? 3.按照对水分的要求把观赏植物分为几类? 4.按照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把观赏植物分为几类?哪些观赏植物特别喜欢微酸性土壤? 5.如何进行叶分析测定观赏植物的营养状况? 6.哪些观赏植物可以作为一些有害气体的指示植物?常见的抗空气污染的观赏植物有哪些,可以在厂矿企业配置? 第四章:观赏植物的繁殖 1.观赏植物有哪些常见的繁殖方法?简述其繁殖要点。 2.简述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列举常见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例子。 第五章:观赏植物的栽培与管理 1.哪些花卉适合露地栽培?栽培要点有哪些? 2.哪些花卉适合温室栽培?温室环境如何控制? 3.如何对花卉采取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举例说明。 4.如何选择观赏树木的最佳栽植时期?什么叫定植、假植、移植? 5.什么叫大树移植? 第六章:观赏植物应用

1 绪论 1.1 植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植物(plant)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大类。人类对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研究和认识有一个漫长的历史,人们为了建立一个能反映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其日臻完善。现将主要的几种分类系统作一简要介绍。 1.1.1 林奈的两界系统 人类观察自然,很早就注意到生物可区分为两大类群,即固着不动的植物和能行动的动物。200多年前,现代生物分类的奠基人,瑞典的博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1735)一书中明确地将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即植物界(Kingdom plant)和动物界(Kingdom animal)。他于1753年发表的巨著《植物种志》中将植物分成24纲,把动物分成6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生物分界的两界系统。这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是有重大科学意义的。至今,许多植物学和动物学教科书仍沿用两界系统。 1.1.2 海克尔的三界系统 19世纪后,由于显微镜的发现和广泛使用,人们发现有些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两种属性,如裸藻、甲藻等,它们既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又可运动。在探索和解释这些矛盾中,1866年德国的著名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提出成立一个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的意见。他把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硅藻、粘菌和海绵等,分别从植物界和动物界中分出,共同归入原生生物界。 1.1.3 魏泰克的四、五阶系统 1959年,魏泰克(Whittaker)提出了四界分类系统,他将不含叶绿素的真核菌类从植物界中分出,建立一个真菌界(Kingdom fungi)。而且和植物界一起并列于原生生物界之上。 十年后,魏泰克在他的四界系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五界系统(图1-1),他将四界系统中归于原生生物界中的细菌和蓝藻分出,建立一个原核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并放在原生生物界下。 魏泰克的五界系统影响较大,流传较广。但是对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界不少学者存在质疑和反对意见,因为它所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认为不能作为一个自然的分类群。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的优点是纵向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同时又从横向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的真菌和摄食方式的动物。 1.1.4 三原界系统 1978年Whittaker和Margulis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资料,提出一个新的三原界(Urkingdom)学说。他们认为生物进化的早期,各类生物都是由一类共同的祖先沿三条进化路线发展,形成了三个原界:古细菌原界(Archaebacteria),包括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真细菌原界(Eu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种原核生物(除古细菌外);真核生物原界(Eucaryotes),包括原生生物、真菌、动物和植物。三原界系统还吸收了真核起源的“内共生学说”的思想。三原界系统目前正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