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汉文学总绪论

秦汉文学总绪论

秦汉文学总绪论
秦汉文学总绪论

总绪论

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

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所以文学本位就是强调文学创作这个主体及其两翼。

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

关于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一)首先要考虑到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各种文体都有一个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的过程。

2.朝代的不平衡: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代相对繁荣些,

有的朝代相对平庸些。

3.地域的不平衡:在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

此衰彼盛的状况;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

同的地方特色。

(二)其次,在中国文学的演进过程中有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它们的互动作用值得注意。

1.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主要是俗对雅的影响和推动以及由俗到

雅的转变。

2.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3.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

4.文与道的离合,这主要是指文学与儒家伦理道德,儒家政治思想的关系。

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

第一段:先秦。文学的创造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第二段:秦汉。创造主体以歌功颂德或讽喻橘谏为己任;汉代文学以大为美,铺张扬厉成

为风尚;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

多姿多彩,而形成了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古文运动,由唐宋八大家共同实现的革新,确定了此后的文学语言和文体模式,一直到“五四”才打破;由中晚唐诗人开始,注重日常生活的描写,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人文意象明显增多;开创了反映民生疾苦、积极参与政治的传统,以及深沉的忧患意识。

第五段:元初至元中叶(正德末)。从元代开始叙事文学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明末元初出现了《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这两部长篇白话小说,成为这个阶段的另一个标志,它们的出现预示着一个长篇小说的时代来了。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文学集团和派别的大量涌现以及它们之间的论争;戏曲方面,汤显祖的《牡丹亭》、洪生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共同达到传奇的顶峰;白话长篇小说的丰收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这个阶段的巅峰之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于异邦的观念,成为文学的基调,文学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小说的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五四”阖上了中国数千年古典文学的门,同时打开了文学的一片崭新天地。

三古七段是处理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的一种新视角,可以与朝代分期相结合,使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语言学?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 学概述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 秦汉文学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之后,又派大将王贲从燕地向南挥戈攻齐,生俘齐王建,六国遂平,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自称始皇帝,建立了秦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名符其实的大统一。这种大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统一,而且也表现为军事统一,经济统一,文化统一,即所谓车同轨,书同文.从此以后,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大陆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就对自己的祖国,表现出了一种无比强大的向心力,虽经多次内乱与外患,但仍然分久必合,保持了文化文明诸方面从未间断过的连续性,使华夏炎黄子孙始终得以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前所未有的大统一,不仅在更广阔的背景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且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由于秦始皇和先秦法家一样,过分迷信武功、法吏而轻视文治,完全接受了法家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偏颇的理论主张,尤其在他晚年(公元前213年)在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社会危机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又错误地接受了不懂得如何守成的法家人物李斯的焚书建议,严酷地推行旨在愚民的文化专制政策,妄图以此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结果更加剧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到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王朝自建立只短暂的十六个年头,就在公元前206年被刘邦、项羽的起义大军推翻了。

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只存在15年。这期间除皇帝的诏令和臣下的奏疏等实用文字外,没有散文名篇传于后世。而在文学发展中起过一定影响的是完成于秦统一前秦王政八年(公元前 239)的《吕氏春秋》和李斯作于秦王政十年的《谏逐客书》。前者由秦丞相吕不韦主持,由其门客集体编著,它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有不少地方借寓言故事说理,富于文学意味;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文遗闻,是后世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后者是李斯为谏阻秦王拟驱逐六国来客而作。文章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家说辞的气势;而在文辞的修饰整齐、音节的和谐流畅等方面,又是汉代政论文和辞赋的先声。 秦王朝覆灭后,又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重新统一中国,定都长安建立了汉王朝,史称西汉。 汉承秦制,是指汉王朝从本质上承继了秦王朝以郡县制为典型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一统国家政体,以及制定了与此相应的诸如律令、军法、历法、礼仪等一整套制度,而并非是说也继承了秦王朝极为酷虐的政治统治。 汉代逐渐繁荣起来的文学,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产生于战国后期的赋。因为赋才是两汉四百年间,从总体创作实况来看发展得最昌盛,最富于艺术的审美价值,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最先表现出堪称为自觉创作意识的文学品种。早在西汉初期,这种文学体裁就已经开始风靡,不仅有此时最杰出的文学家贾谊的传世名作《吊屈原赋》、《鵩鸟赋》等,而且甚至先后在吴楚地区的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的府中,集中枚乘、庄忌、枚皋、司马相如等一大批艺术风格各异的名家,形成了影响很大的创作中心。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它是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低级动物的根本特征。 言语:是个人对语言运用的行为和结果。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又称现代语言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看法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他首先区别了语言和言语。其次,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三,他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观点,建立了生成语言学。他认为,人脑有一种天赋的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它会加以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利用这套系统生成新的句子。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 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就是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主要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这里的语言指的是“人类语言”,或称“自然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动物语言”、“人工语言”等。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本体,但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又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语言,其他同语言相关的领域,也是语言学关心、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 2.语言学的任务 古代,书面语成了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只是给古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就是所谓传统的语文学。在我国,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自从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以来,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发

秦汉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斥、 、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他的《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篇。此书原称《》,多用、、、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0、刘向的《》、《》、《》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集。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盐铁论》的作者是。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14、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的两部历史散文是《》与《》。 15、《论衡》一书的写作宗旨是。 16、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是。 17、汉赋可分为、和三类。最典型的汉赋是。 18、汉初的赋是从脱胎而来的,所以叫。 19、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的《》和《》。 20、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一类汉赋是。 21、以主客问答作为定型结构形式的一类汉赋是。 22、汉代新体赋的主要特征是,。 23、标志着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的《》。它的创作意图是。 24、枚乘《七发》依次所写的七件事是音乐、饮食、宫苑、、、、和。 25、写赋的目的不在主观抒情,而在讽谏,始于的《》。 26、汉代新体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和《》。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古代文学 秦汉文学史绪论 一、秦代:国盛而文微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李斯《谏逐客书》; 刻石文; 《仙真人诗》。 二、汉代:国盛而文昌 汉代在国力强盛的同时,也出现了文学昌盛的局面。 1、汉代文人群体的生成 战国时期,楚地出现了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一批文人,他们集于一地又前后相续,且创作内容相类,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征。 到了汉代,文人群体的存在更为突出,从西汉前期开始,一直到汉代结束,文人群体的存在成为一种明显的文学史现象,其中尤以西汉前期和东汉后期最为突出。 比较突出的文人群体: 西汉初期诸侯王招集的宾客; 汉武一朝汇集在中央的文人; 东汉前期外戚们的幕僚; 东汉后期洛阳东观以及鸿都门学聚集的文人; 东汉后期游学于都城及太学的文人。 汉代文人群体的生成与多方面的条件相关: A、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培养了文人的文学素养。 B、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录用人才方法中,注意及文学创作的才华。 C、诸侯王、天子、外戚等权贵对文人的招揽。 D、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等文化机构的设立。 E、游学游宦风气的盛行。 2、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A、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司马相如语,见《西京杂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B、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 汉代文人普遍具有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从而为汉代文学带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激扬高昂的格调。 C、“士不遇”的感慨 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 士人的人生与仕宦相关,仕宦是士人实现其理想的首要途径。 但是,士人们在仕途上往往成功者少而失败者多,这就引起他们“遇”与“不遇”的感慨。 由此形成汉代文学“士不遇”的主题。此种不遇的感慨,在汉代文学中呈现出由重视外在的情势、机遇,转向对自身命运关注的过程。 D、批判与赞颂的更迭 汉代文学经历西汉初期对历史的批判与反省,经由西汉昌盛期的歌功颂德,再到东汉兴起的对现实的批判与反省的历程。 E、士人的群体自觉与个体自觉 东汉中期之前,汉代士人对自己群体或个体独立性的自觉并不明显。 西汉初期秉承战国遗风,士人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但时间比较短,且自觉程度不甚突出。 西汉至东汉前期,士人整体上对权势阶层带有明显的依赖性。 东汉中期开始,士人的群体自觉和个体自觉的局面逐渐打开,其独立性明显增强。 汉代文学中的个体情思由弱而强,个性在文学中逐渐得以张扬。 F、从浪漫到现实

秦汉文学教案 -------------------------------------------------------------------------------- 【字号:大中小】【背景色】 《中国古代文学》(一)教案(讲义) 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专业课。 教学目标: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的规律,学习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方法:以讲授,作品阅读为主。 教学进程: 按总纲要求执行。 教学资源: 1.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作品选: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多媒体资源:自制PPT文件。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一、教学目的: 掌握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想状况;把握此时期文学的脉络;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1.知识目标:认识秦汉时期社会文化情况,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分析文学与社会、思想等因素互动的过程。 3.人文目标:秦汉时期文学与文化现象的得失。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讲授。计划课时:3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提要: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献纳辞赋的风气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游学游宦的兴盛[P131] 汉代对文学典籍的重视 武帝时独尊儒术与汉代经学(经学详第三节),汉人治经与整理典籍有很大功劳。 汉之君臣多好辞赋,“汉人实是楚之精神”(详第二节)。 养士的遗风与推崇文艺享受。如汉初诸侯楚元王刘交、淮南王刘安、河间献王刘德等处都形成了学术中心。门下聚士数千。 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礼乐治国的传统;上有所好和下必甚焉。 士子游学游宦之风,经过两汉积累,汉代士人进身之路多通过州郡举荐,厮身宫阙之下的愿望是很强烈的。中央政府太学聚集中大批士子,是官僚的后备梯队。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执政,士人断了正常的入仕之路,先有清议之论,又遭党锢之祸,清议转成清谈。士子之出路也只能是到各州郡“打秋风”、做幕僚,依附地方官僚或地方势力。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提要: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批判与赞颂的更迭文人的独立和依附从浪漫到现实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P134] 汉代文学主要样式——汉代主要文学样式有汉赋、散文、诗歌三大类。 汉代文人的大致情况——西汉初文人多有战国纵横家脾气;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文人大多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二、秦汉文学 概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文学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然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并没有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生机,相反,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秦王朝历时甚短而轻视文化,文学上可说的东西很少,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大致只有一部《吕氏春秋》和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也多出自李斯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

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秦朝迅速覆灭的历史教训,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加之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无论是作家的文学素养,还是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都很值得注意。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一、散文 西汉政论散文,最早可以推及陆贾的《新语》。 ★西汉前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出于贾谊的笔下。他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最为著名,被鲁迅称为“西汉宏文” ★西汉中期的散文,以司马迁的成就最高。这不仅表现在他写的鸿篇巨制《史记》,而且表现在他的仅存的一篇单篇文章《报任安书》。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

综合自测练习一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小学 3、专语语言学 4、共时语言学 5、历时语言学 6、普通语言学 7、语文学 8、应用语言学 9、历史比较语言学 二、填空题 1、、、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 3、、、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解码五个阶段。 6、专语语言学可以从和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语言学和语言学。 7、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8、布龙菲尔德的代表作,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 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9、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是德国的洪堡特和瑞士的(他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 作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0、乔姆斯基的标志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1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人物是,草创者是,奠基人物是。 12、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成三派。它们是、、。 三、问答题 1、ד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语联系。”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2、为什么说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综合自测练习二 一、名词解释 1、语言 2、言语 3、社会现象 4、思维 5、符号 6、符号的任意性 7、二层性(语言的层级性)8、组合关系9、聚合关系 二、填空 1、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生产工具进行劳动,而且人类有,这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 要标志之一。 2、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语言材料 和是十分有限的。 3、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 5、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6、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 7、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没有。 8、语言和说话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语言是,说话是个人的;语言是抽象的,说话是的。 9、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看,语言是。 10、文字是建立在基础上的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基础上的工具。 11、符号的种类有。语言是的符号。 12、语言的结构系统是由、、、四要素构成的。 13、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

第二编秦汉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赋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 ①楚国②齐国③鲁国④秦国 2、《两都赋》的作者是() ①扬雄②张衡③班固④司马相如 3、李斯《谏逐客书》写作时间是() ①战国末年②秦王朝已建立③秦王朝将亡之时④春秋未期 4、"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语出自() ①班昭《为兄上书》②司马迁《报任安书》 ③杨恽《报孙会宗书》④邹阳《狱中上梁上书》 5、称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的是() ①班固②班超③范晔④陈寿 6、汉代诗歌中,表现手法上喜用铺陈,多用对话的是() ①乐府民歌②《古诗十九首》③文人五言诗④民间歌谣 7、标志着五言诗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①《孔雀东南飞》②《陌上桑》③《古诗十九首》④《行行重行行》 8、开东汉后期抒情小赋先河的是() ①王粲的《登楼赋》②张衡的《归田赋》 ③赵壹的《刺世疾邪赋》④蔡邕的《述行赋》 9、辛延年的《羽林郎》是() ①文人五言诗②文人五言乐府诗③杂言乐府诗④乐府民歌 10、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式的是() ①贾谊的《吊屈原赋》②枚乘的《七发》 ③司马相如的《子虚赋》④扬雄的《甘泉赋》 二、多项选择题 1、赋作为一种文体的首创者是() ①屈原②宋玉③荀况④贾谊⑤枚乘 2、宋玉是屈原之后的辞赋作家,他的作品有() ①《高唐赋》②《神女赋》③《子虚赋》④《风赋》⑤《长门赋》 3、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成就的赋作家,他的作品有() ①《子虚赋》②《酒赋》③《长门赋》④《长杨赋》⑤《归田赋》 4、西汉的重要赋作家有() ①贾谊②枚乘③张衡④赵壹⑤扬雄 5东汉末年,抒情小赋的作表作品有() ①《归田赋》②《二京赋》③《刺世疾邪赋》④《两都赋》⑤《述行赋》 6、贾谊的政论散文除《过秦论》外,著名的还有() ①《陈政事疏》②《论贵粟疏》③《谏营昌陵疏》 ④《论积贮疏》⑤《谏猎疏》 7、《汉书》中由班昭、马续完成的部分是() ①纪②表③志④传⑤书 8、司马迁以"实录"的精神写作《史记》,表现了司马迁不以贵贱论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进步历史观的两篇作品是() ①《陈涉世家》②《留候世家》③《项羽本纪》 ④《高祖本纪》⑤《李将军列传》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的概念。 2、掌握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语言学的任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语言学的任务(重点) 2、识记“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 3、说明语言学的功用. 三、章节练习 (一)填空 1.“个别语言学”又叫()语言学。 2.“语言学概论”属于()语言学。 (二)判断题 1.共时语言学又叫描写语言学。 2.“古代汉语”属于历时语言学。 (三)简答题 1.简述语言学的任务。 第二章语言的功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语言的性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全民性。 2.掌握“语言、言语”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要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识记“语言、言语、言语行为、言语作品”的概念。(重点) 3.论述“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重点) 4.说明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的区别。(要点) 三、章节练习 (一)解词 1.语言 2.言语 3.言语作品 4.言语行为 (二)填空 1.言语有两种形式:()言语和()言语。 2.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三)问答题 1.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有什么区别? 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语言和思维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语言的结构本质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语言符号的性质。(要点) 2.掌握语言的特点。(重点) 2.掌握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要点)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两层性、生成性、系统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的概念。(重点) 2.掌握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要点) 3.了解人类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章节练习 (一)填空 1.语言符号具有下列特点任意性、()、()、()、()。 2.任意性可以解释语言符号下述三个特性:()、()、()。 3.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二)判断题 1.人类的语言能力是一种潜能。 2.黑猩猩也能掌握人类语言。 3.拟声词也有任意性。 (三)解词 1.任意性 2.两层性 3.组合关系 第四章语音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语音、音素、音位、音位变体、语流音变“等概念。 2.掌握发音原理和国际音标 3.具备初步的语音分析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语音、音节、音素、音位、音位变体”的概念。(重点) 2.掌握国际音标的特点和运用。(重点) 3.掌握基本发音原理。(重点) 4能初步分析语流音变现象。(要点) 三、章节练习 (一)填空 1.国际音标有三个特点:()、()、()。 2.主动发音器官是()。 3.元音音质的不同主要是由()形状的不同造成的。 (二)判断题 1.﹝u﹞的发音特征是“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 2.“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是﹝E﹞。 3.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音就是语音。 第五章词汇和词义

先秦秦汉文学思考题 1、简述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2、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文学艺术是怎样起源的? 4、原始歌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什么叫神话?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6、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7、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 8、何谓“风”、“雅”、“颂”?它们是怎样划分的? 9、《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 10、举例说明《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 11、《诗经》中的“史诗”如何记述了周人发祥、创业、建国史? 12、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 13、《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影响? 14、分析《东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的思想、艺术特色。 15、试述我国古代书面文学是怎样萌芽和发展起来的? 16、《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它的文章有何特点。 17、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 18、《春秋》是怎样一部书?“《春秋》三传”是指哪三部书? 19、《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左传》在记述战争和描写人物时表 现了哪些思想、艺术特色? 20、《国语》是怎样一部书?以《召公谏弭谤》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特点。 21、《战国策》是怎样一部书?以《冯谖客孟尝君》为例,分析说明《战国策》 在刻划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22、简述《论语》语言特色。 23、简述《墨子》散文的特色。 24、试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5、《庄子》一书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庄子思想与其散文风格有何联系?试以 《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26、《荀子》和《韩非子》散文各有何艺术特色。 27、什么是寓言?试述先秦寓言发达的原因和思想艺术特色。 28、试述楚辞的来源和它的主要特点。 29、从《诗经》到楚辞我国诗歌表现出哪些发展变化? 30、屈原生平和思想概述。 31、试论屈原《离骚》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32、《九歌》和《九章》的名称是怎样来的?《九歌》和《九章》各包括哪些作品? 33、《九歌》性质如何?以《湘君》、《湘夫人》和《山鬼》等篇为例,说明 《九歌》的艺术特色。 34、概述屈原的《天问》、《招魂》的基本思想、艺术特点。 35、简述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36、简述宋玉《九辩》的艺术性。 37、简述秦汉时期的社会和文学概况。 38、简述乐府是怎样由一个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名称的。 39、举例说明汉代乐府民歌是如何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 40、汉代乐府民歌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巨大影响? 41、《东门行》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42、《陌上桑》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它有何艺术特色? 43、分析罗敷的形象。 44、《孔雀东南飞》取得了怎样的思想、艺术成就? 45、比较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形象。 46、简要说明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47、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和它在我国五言诗史中的地位。 48、试述《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和《迢迢牵牛星》 各有何艺术特色? 49、汉代政论散文和先秦政论散文有何不同之处?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思想是

秦汉文学绪论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1、欣赏巨丽之美,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司马相如:“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西京杂记》)。 2、批判与赞颂互相更迭 汉初,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瓴的反思 从武帝开始,文学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大赋是这种使命的得力承担者 从东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度涌动。和前期的历史批判相比,后期对现实的批判更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3、从浪漫到现实 汉代充分继承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特质。作为汉代文学的丰碑——汉赋,就更多地表现出南方文学《楚辞》的风韵,进入东汉以后,文学的浪漫色彩减弱。在辞赋创作中,出现了像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现实性很强的作品。文人诗歌创作也罕见虚幻成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诗发展到顶峰。 4、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互促进 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如五言歌谣大量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这对文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创作中加以模仿,于是出现了文人五言诗。而民间五言诗又在文人五言诗的影响下,日益走向成熟。 二、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 1、赋: 汉代文学的主流是辞赋,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2、散文: 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 班固的《汉书》继承《史记》的体例,并且使之更加完善。 《吴越春秋》进一步强化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汉代政论文承先秦诸子散文的余绪,在形式上没有大的突破。 3、诗歌: 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这种诗体西汉时期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文人五言诗在东汉大量出现,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 三、汉代文学的分期 1、自高祖至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文体基本上沿袭战国文学的余绪,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生。 2、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新体赋在此期间定型、成熟,出现了以司马相如为首的一大批辞赋作家。 3、从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掀起第二次高潮,相继涌现出扬雄、班固等著名的辞赋作家。 4、从安帝到灵帝是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

第二编秦汉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斥、 、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他的《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篇。此书原称《》,多用、、、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0、刘向的《》、《》、

《》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集。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盐铁论》的作者是。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14、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的两部历史散文是《》与《》。 15、《论衡》一书的写作宗旨是。 16、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是。 17、汉赋可分为、和三类。最典型的汉赋是。 18、汉初的赋是从脱胎而来的,所以叫。 19、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的《》和《》。 20、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一类汉赋是。 21、以主客问答作为定型结构形式的一类汉赋是。 22、汉代新体赋的主要特征是,。 23、标志着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的《》。它的创作意图是。 24、枚乘《七发》依次所写的七件事是音乐、饮食、宫苑、、、、和。 25、写赋的目的不在主观抒情,而在讽谏,始于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