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床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矿床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矿床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矿床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矿床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矿床地球化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矿床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学科。它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它为矿产的寻找、评价、开发利用服务。将矿床的形成和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结合起来,作为统一的成矿作用来研究。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编著的这本《矿床地球化学》详细的论述了关于矿床的各种成矿作用以及其他学科在矿床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此书总共包括二十余个章节,具体有矿床地球化学基本问题与任务,矿床地球化学的类型,板块运动与成矿作用,部分熔融结晶岩浆成矿作用,成矿流体,成矿作用与动力学,热水沉积成矿作用,风化成矿作用等以及生物成矿作用等。

在矿床勘查及其成因研究中,人们发现,属于同一成因类型的矿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经常表现出明显区别。许多研究者提出,在矿床成因类型的范围内应注入地球化学表征,以反映它们之间的差别。因此,有些人认为应对矿床地球化学类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中各地球化学类型的表征,从而指导矿床勘查与评价。

1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类型

浅成低温(epithermal)热液型矿床是一组涉及矿种繁多,类型复杂的矿床总称。Heald(1987)通过对16个典型矿床的系统研究,根据反映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标志,将火山岩为主岩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划分为两个亚类:酸性<硫酸盐型(也称为明矾石-高岭石型)金矿床和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床。

作为同一矿床成因类型,这两类矿床具有共同的成因标志,主要表现在:

(1)两类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相同,矿床产出的具体控矿构造类似。从全球范围看,这两类矿床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与俯冲带之间存在密切的空间联系,在矿床内最常见的控矿构造是破火山口。

(2)两类矿床形成的温压条件接近。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40~325℃,其中金属矿物的形成温度为200~300℃,晚阶段脉石矿物的形成温度为140~200℃。矿床形成的深度在地表以下

300~600℃。

两类矿床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反映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各种标志:

(1)矿石的矿物组成

酸性-硫酸盐型金矿床以普遍出现内生明矾石和硫砷铜矿为特点,还可以见及重晶石和较多的贱金属硫化物。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床则以冰长石、绢云母为特征,在矿床中,有时见到明矾石,但这种明矾

石是表生作用形成的或是与金矿化无关的后期热液作用形成的。当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床内出现较多的贱金属硫化物时,可见到菱锰矿和萤石与之共生。

(2)近矿热液蚀变作用产物及其分带特征是区别两类金矿床的判别标志。

酸性"硫酸盐型金矿床的近矿热液蚀变作用以内生泥化作用为特征,由明矾石、高岭石组成的泥化与硅化共生,它们与矿脉紧密相伴产出。蚀变岩石的分带性表现为:紧靠矿脉的内带蚀变形成的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远离矿脉的外带蚀变形成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泥化带的外侧是青磐岩化带。

发育于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床内的蚀变作用包括硅化、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紧靠矿脉的蚀变是含有浸染状细粒钾长石和绿泥石的硅化,向外是绢云母化,然后,渐变为最外带的青磐岩化。这类矿床有时也发育泥化,但是这种泥化的形成环境不同于酸性"硫酸盐型金矿床的泥化,它们是在低温和酸度较低的条件下形成的,交代过程按斜长石"蒙脱石"高岭石进行。

因此,高岭石出现在离脉体较远的部位。酸性-硫酸盐型金矿床的泥化一般是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而且,随着酸度增大,依次形成钾长石、绢云母、高岭石、明矾石。

(3)两类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是决定两类金矿床在矿物共生组合和蚀变作用及其分带性出现差别的决定性因素。酸性"硫酸盐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f(S2)和f(O2)较高,pH值较低,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f(S2)和f(O2)较低,pH值较高。

2岩浆期后高温热液型石英脉状钨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类型通过对华南地区石英脉状黑钨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笔者得出,这些矿床的成因类型相同,属于与燕山期壳源型岩浆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高温热液型石英脉状黑钨矿矿床(谭运金,1982)。但是,从矿床地球化学表征特征的各项标志判断,可以划分为两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即钨"铍"钼"铋型黑钨矿矿床和钨"锡"硫化物型黑钨矿矿床。

作为同一矿床成因类型,两类钨矿床具有类似的矿床成因判别标志。主要表现在:

(1)两类钨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构造环境一致,都属于华南后加里东期褶皱带。控矿构造主要是发育于成矿母岩内外接触带的断裂构造;成矿方式相同,即以含矿流体充填断裂构造为主,其次为交代作用。

(2)稳定同位素资料显示,两类钨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壳源型岩浆花岗岩类;成矿流体来自花岗岩浆分异演化成的高温流体;成矿作用的温度、围压条件接近。

(3)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两类钨矿床及其成矿母岩的形成时代相近,均属于燕山期。

两类钨矿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反映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各类判定标志。

(1)两类钨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特征不同。

钨-铍-钼-铋型黑钨矿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表现为:①矿石矿物主要由黑钨矿、绿柱石、辉钼矿、辉铋矿(或自然铋)组成,反映成矿流体富含钨、铍、钼、铋等成矿元素;②矿脉内特征矿物是硅铍石、似晶石、白云母和钾长石;③近矿蚀变岩中出现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和锰铝榴石(谭运金1986);④矿脉内出现较多的黄铁矿,很少见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

钨-锡-硫化物型黑钨矿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表现为:①矿石矿物主要由黑钨矿、锡石和(铜、铅、锌)硫化物组成,反映成矿流体富含钨、锡、铜、铅锌等成矿元素;②特征的共生矿物是氟磷酸铁锰矿、磷灰石、菱锰矿、自然砷、毒砂和黄玉;③矿床内的云母类矿物是含锂的黑鳞云母、黑鳞铁锂云母和铁锂云母;④常见磁黄铁矿,少见黄铁矿。

(2)两类钨矿床的标型矿物成分特征不同。

钨-铍-钼-铋型黑钨矿矿床的黑钨矿是富铁贫锰的钨锰铁矿床,其w(FeO)/w(MnO)比值为(1.20~1.89)(平均(1.43),云母类矿物是富铝(29.88%~30.53),贫铁〔w(FeO)3.76%~4.52%)〕、锂(0.41~0.46%)的白云母;钨-锡-硫化物型黑钨矿

矿床的黑钨矿是富锰贫铁的钨锰铁矿,其w(FeO)/w(MnO)比值为

0.49~1.14(平均0.90),云母类矿物是贫铝(23.28%~24.26%),富铁〔w(FeO)10.69~14.99)〕、锂(1.12%~1.74%)的黑鳞-

铁锂云母。

(3)两类钨矿床的近矿热液蚀变岩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石英的杂质元素含量不同。

(4)两类钨矿床的近矿热液蚀变作用不同。钨-铍-钼-铋型黑钨矿矿床的近矿热液蚀变作用是黑云母化,由白云母与石英组成的云英岩化(有时富含辉钼矿),钾长石(红长石)化和锰铝榴石化(谭运金,1994);钨+锡+硫化物型黑钨矿矿床的近矿热液蚀变作用是黄玉化,由黄玉,含锂云母、石英组成的云英岩(有时富含锡石和毒砂)。

(5)两类钨矿床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同。钨-锡-硫化物型黑钨矿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pH值较低的弱酸性、Eh值较低的环境中进行的;钨-铍-钼-铋型黑钨矿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pH值较高的弱碱性、Eh值较高的环境中进行的。

(6)两类钨矿床的成矿母岩虽然都属于壳源型岩浆花岗岩类,但是,它们的云母类矿物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不同。

3沉积岩为主岩的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类型沉积岩为主岩的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属沉积改造(或层控)型低温热液金矿床。这类矿床在中国扬子地块西南缘和西北缘广泛分布,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效益。笔者根据对扬子地块西南缘(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的系统研究,将它们划分为.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即金-锑-黄铁矿型金矿床,金-汞-(铊)型金矿床和金-砷-(锑)型金

矿床。

作为同一矿床成因类型的矿床,他们具有类似的矿床成因标志:(1)3类金矿床的成矿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相同,均属于被动大陆边缘。

(2)矿体赋存在一定层位内,矿体的产状特征显示成矿作用晚于矿化主岩的成岩作用,同位素年龄资料也说明,这类矿床是后生矿床。因此,这类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属沉积改造型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沉积作用形成的矿源层,成矿流体来自改造后的大气降水或建造水。

(3)成矿作用具有相似的温度、压力条件。矿床都发育了一套代表低温环境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都遭受了近矿热液蚀变作用。金呈显微、次显微状赋存在黄铁矿、毒砂等载金矿物内。

不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金矿床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含金建造的岩性、岩性组合及其形成的沉积相不同。

金-锑-黄铁矿型金矿床的含金建造是在海陆交互相(滨岸潮坪相、滨海潮坪相)环境下形成的火山沉积建造,其岩性为火山+陆源碎屑岩和陆源碎屑岩;金-汞-(铊)型金矿床的含金建造是在局限-半局限台地浅海相环境下形成的碳酸盐岩+粘土岩建造,其岩性为不纯的碳酸盐岩和粘土岩;金+砷+(锑)型金矿床的含金建造是在广海盆地边缘斜坡(主要为下斜坡)相环境下形成的浊流沉积建造,其岩性为浊流沉积岩。

(2)卡林型金矿床与锑、汞、砷矿床之间在空间上表现出密切的伴生关系,不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金矿床,其赋存的矿带不同。金-锑-黄铁矿型金矿床常出现在锑矿带(田)内;金-汞-(铊)型金矿床产于汞(铊)矿带(田)内;金-砷-(锑)型金矿床产于雄黄-(锑)矿带(田)内。

(3)不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金矿床,其主要的载金矿物不同。金-锑-黄铁矿型金矿床的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是毒砂,且黄铁矿的金含量高,毒砂的金含量低;金-汞-(铊)型金矿床,其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铁矿,其次为方解石、白云石;金-砷-(锑)型金矿床的载金矿物主要是毒砂,其次是黄铁矿和粘土矿物,且毒砂的金含量高于黄铁矿的金含量。

(4)不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金矿床,在矿物共生组合方面也有差别。金-锑-黄铁矿型金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特点表现为:①除卡林型金矿床常见的矿物外,普遍见到萤石、磁铁矿和钛铁矿;②矿床的辉锑矿含量高,往往可构成工业矿体;③含砷矿物主要是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极少发现雄黄、雌黄,至今未找到自然砷。金-汞-(铊)型金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特点是:①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含量较高;②出现较多的辰砂,可能还存在红铊矿等含铊矿物;③雄黄、毒砂含量低,未发现自然砷。金-砷-(锑)型金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特征是:①矿床内出现较多的雄黄、雌黄和自然砷,自然砷是这类矿床的标型矿物,②富含有机碳(0.11%~0.20%),它们多呈干酪根形式存在。矿床中常常出现辉锑矿,但其含量低,未发现辰砂等含汞矿物。

(5)不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金矿床,其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来源不同。金-锑-黄铁矿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其pH值为

5.4~

6.77,Eh值较高,它们是改造后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演化成的流体混合形成的热液。金-汞-(铊)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其pH值为

5.0~7.5,Eh值较高,它们是改造后的大气降水与地层建造水混合形成的热液。金-砷-(锑)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其pH值为3.6~5.2,Eh值较低,它们是封存于地层内的建造水(为主)与改造后的大气降水(其次)混合形成的热液。

4 Sedex型铅锌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类型

Sedex型铅锌矿床是以沉积岩为围岩主岩的层状铅锌矿床,其储量超过全球铅锌储量的,50%(Cook et al.,2000),这类矿床的成因类型属喷流沉积型矿床。根据其成矿流体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两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即McArthur型矿床和Selwyn型矿床。

作为同一成因类型的矿床,它们具有共同的成因标志。主要表现为:

(1)矿体产状特征相同。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沉积岩系中,元古界和古生界沉积岩是矿化主岩。

(2)矿床的成矿流体是赋存在矿化主岩内的热卤水,成矿物质来自沉积作用形成的矿源层。因此,它们具有典型的层控型(沉积改造型)矿床的特征。

(3)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类似。矿石的矿物组成简单,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少量的黄铜矿和硫酸盐类矿物。闪锌矿含量明显高于方铅矿。

(4)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两类矿床的成矿温度接近,具中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温度(150~250℃);成矿流体的盐度相同,w(NaCleq)为10%~25%。

McArthur型矿床和Selwyn型矿床在反映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属性的某些地质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①虽然两类矿床的成矿流体均为产于沉积盆地内的热卤水,但形成热卤水的沉积建造不同。Selwyn型矿床的成矿热卤水产于开阔海盆或大陆斜坡的浊积岩建造,其主要的岩性和岩石组合为含黄铁矿和碳质的硅铝质碎屑岩和页岩,可能含有碎屑状或新生的云母和粘土McArthur型矿床的成矿热卤水为产于氧化的海底裂谷沉积建造,其岩性及岩性组合主要是碳酸盐岩、蒸发岩、赤铁矿砂岩和页岩。

②两类矿床蚀变矿物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不同。Selwyn型矿床都含有重晶石、磁黄铁矿和白铁矿,只在某些矿床中见到少量的菱铁矿和含铁的碳酸盐类矿物;McArthur型矿床则普遍出现菱铁矿和含铁的碳酸盐类矿物,它们产于矿体上盘和下盘的沉积岩内,构成矿体的蚀变晕。

Selwyn型矿床往往出现Au、Sn和Ba的高含量,有时可能出现矿石级的金,在磁黄铁矿富集部位,出现锡的高含量;McArthur型矿体不存在Au、Sn和Ba的高含量。

③Selwyn型矿床常常发育喷流孔和指状脉、喷流孔附近堆积了

与喷流作用有关的生物群,表明这类矿床普遍存在硫化物的供给系统;McArthur型矿床没有喷流孔和指状脉,缺失硫化物的供给系统。

④两类矿床的成矿热卤水的化学性质不同。Selwyn型矿床的成矿流体是酸性的还原型(以H2S为主)热卤水;McArthur型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弱酸性至弱碱性的氧化型(以硫酸根离子为主)热卤水。

⑤两类矿床的规模和矿石品位有区别。由于Pb、Zn等成矿元素容易在氧化型热卤水中进行搬运,Ba容易在酸性的还原型热卤水中进行搬运。因此,Selwyn型矿床普遍含有重晶石,McArthur型矿床可以形成大吨位高品位矿床

通过学习矿床地球化学这门课,我了解了矿床地球化学类型。通过分析矿床地球化学的类型,可以对矿床的勘察和评价进行指导。而矿床学的进展也可以推动矿床地球化学在成矿理论方面的进展。通过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将会在成矿理论和分析测试方面取得更多更好地成就。

地球化学读书报

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题目:地球化学理论及其实际指导意义学号: 20091004067 班级: 021091 姓名: 王国平 时间: 2011.11.27

一.地球系统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实际指导意义 1.地球系统元素丰度特征 (1)地壳内各种元素分布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元素丰度的差异基本上决定于原 子核的相对稳性。 (2)地壳化学组成与元素克拉克值: 大陆地壳是原始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将大 陆的元素丰度对原始地幔标准化后的比值课定量衡量微量元素的相容性。 (3)陨石:Ⅰ型碳质球粒陨石未经受热变质作用影响、形成于远离太阳的较低 温度区域,是最原始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质,保留着太阳星云中非挥发性的物质的初始丰度。 (4)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 (5)元素的原子丰度随元素原子序数增大而降低。 2.地球系统元素丰度实际指导意义 (1)陨石的研究意义 它是认识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烟花的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是认识地球的组成、内部构造和起源的主要资料来源,可以用陨石类比法,地球模型和陨石的类比来研究地球元素的丰度;陨石中的60多种有机化合物是非生物合成的“前生命物质”,对于探索生命的前期的化学演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可作为某些元素和同位素的标准元素,它消除了元素丰度偶奇规律造成的REE丰度随原子序数增长的锯齿变化,球粒陨石中轻重稀土元素不存在分馏,这样图示能使REE任何分离都能清楚的显示出来。(2)元素丰度不均一性指导迁移机理与成矿专属性 了解各个圈层,特别是岩石圈的平均含量,就可以把它作为标准,与地壳各个阶段进行比较,已确定元素的含量是增高了还是降低了,从而阐明元素迁移和及集中、分散的机理;亦可确定某一成矿区的特征元素和某一地质体的成矿专属性,为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一定的佐证。 (3)地壳化学成分和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 大陆地壳化学组成对壳幔分异的指示,大陆地壳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通过地幔部分熔融的岩浆向上侵入或喷出逐步形成的,部分熔融形成地壳残余的地幔部分就成了现今的贫化后亏损地幔;元素克拉克值影响着参加地壳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支配着地球化学行为,例如,化学性质相似的碱金属(Na、K、Rb、Cs)在地壳中呈现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丰度很低的阳离子和丰度很低的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Rb2SeO4、BeSeO4、SrSeO4)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 二.元素的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及其实际指导意义 1.元素的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理论知识 (1)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分类 1)亲硫元素(亲铜元素):有18或18+2的外电子层结构层,电负性较高,与硫形成高度共价键,亲硫元素和硫结合生成的硫化物、硫盐等常常和铜的硫化物共生,易熔于硫化铁熔体,主要集中硫化物-氧化物过渡带,代表型的有Cu、Pb、Zn、Au、Ag。 2)亲氧元素(亲石元素):有惰性气体的电子层结构,即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8电子惰

作业-矿床地球化学

包裹体 包裹体,有的简称为包体。包体是指矿物形成过程中被捕获的成矿介质。它相当完整地记录了矿物形成的条件和历史,是矿物最重要的标型特征之一,可作为译解成矿作用,特别是内生成矿作用的密码 主矿物 主矿物是圈闭流体包裹体的矿物,几乎与所包含的包裹体同时形成 子矿物 正矿物生长过程(或之后)捕获(或沿裂隙浸入)的成矿流体(或熔体)被圈闭在晶体缺陷、窝穴(或愈合裂隙)中与主矿物有相界的物质称为矿物中包裹体,其中的内含物随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出现的盐析物(固相)谓之子矿物。 负晶形包裹体 负晶形包裹体是矿物中常见的一种包裹体。即: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因晶格位错等缺陷产生的空穴被高温气液充填后又继续按原晶格方向生长,形成与宿主矿物晶体形状(宿主矿物:含有包裹体的宝石矿物)相似的孔洞,这种由气液充填的形态与宿主矿物晶体形状相似的孔洞称为负晶或空晶,所形成的包裹体称为负晶形包裹体。 充填度 指包裹体或者富气包裹体中,液相所占的整个包裹体的体积比即为充填度。 均一温度 室温下呈两相或多相的包裹体,经人工加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包裹体由两相或多相转变成原来的均匀的单相流体,此时的瞬间温度称为均一温度,一般认为代表矿物形成温度的下限,经压力校正后可获得近似的矿物形成温度(包裹体的捕获温度) 盐度 指包裹体中溶解于溶液中的卤化物的质量与液体质量百分比。 1、试述均一法测温的原理 均一温度:均一法(高温-低温)是流体包裹体测温的基本方法。其均一过程有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中液-气相的均一作用和不混溶的H2O-CO2 包裹体的均一状态。液相和气相的均一过程有三种模式: ①均一到液体状态(L+V→L)室温下加热时气相逐渐缩小至最后消失,均一到液相,此时的温度称为均一温度;当温度下降则气相又重新出现,说明包裹体内原先捕获的是较高密度的流体相。 ②均一到气体状态(L+V→V)加热时液相缩小,气相逐渐扩大至充满整个包裹体并均一为气相;当温度下降时则液相又重新出现,说明包裹体内原先捕获的是较低密度的流体相。 ③均一到临界状态(L+V→超临界流体)加热时气相既不收缩也不扩大,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气相之间的弯月面界线逐渐模糊至消失,均一到一个相,即均一到临界状态,说明这类包裹体是在临界状态下捕获的。 均一法测温的主要仪器是显微加热台,如德国莱兹厂生产的1350 显微加热台、Linkam1500 显微加热台及我国浑江光学仪器厂生产的T1350 显微加热台。近十年来又开发了冷热两用台,如法国南锡的Chaimeca 冷热两用台、英国的Linkam 冷热两用台和美国的Reynolds 冷热两用台。近年来,已发展到可将电视录象等设备与显微冷-热台连接进行包裹体研究,对小于1μm 的包裹体进行测定。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蒙亚啊铅锌矿床地处西藏自治区嘉黎县绒多乡南东18km处,构造上隶属于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一级构造单元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部隆格尔-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带东段,是本区较为重要和典型的一个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文章主要分析了矿区岩体及主要岩矿石稀土元素特征,结果显示所选取的岩矿石样品均呈现向右缓倾、负Ce异常的分布特征,与岩体一致,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其矽卡岩期矽卡岩及磁铁矿石稀土元素均出现正Eu异常,指示矽卡岩阶段为高温氧化环境;而铅锌矿石的负Eu异常与矽卡岩及磁铁矿的正Eu异常相对,暗示成矿过程从矽卡岩期到石英硫化物期成矿 1 矿区地质简述 矿区主要出露晚古生界地层,包括第四系(Q)、中二叠统洛巴堆组(P2l)、上石炭-下二叠统来姑组(C2P1l)。其中来姑组(C2P1l)为主要含矿地层,其分布于整个矿区,上部岩性段以灰黑色板岩为主,夹石英、长石石英晶屑凝灰岩及泥灰岩,下部岩性段以砂岩为主,夹板岩、少量砾岩、凝灰岩、灰岩。 矿区范围内目前共有20个大小不等的铅锌矿(化)体,沿矿区主断层带及其两侧展布,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以Pb-14 矿体规模最大,其次为Pb-12、Pb-13、Pb-20及Pb-21矿体,本次主要研究对象为Pb-21矿体。Pb-21矿体位于整个矿区西部,爬格西坡地段,矿体在平面上呈近南北向展布,形态上呈“蛇”形。矿体整体走向186°,倾向西,倾角54°~68°。矿体平均品位:Zn6.95×10-2、Ag19.78×10-6、Pb0.32×10-2。 矿区矿物组成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少量黄锡矿、辉钼矿、孔雀石;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石英、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等。矿石组构:矿石的结构主要见它形粒状结构,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乳浊状结构,残余结构,浸蚀结构。矿石的构造主要见块状构造,稠密浸染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斑点状构造,网脉状构造。 2 分析测试方法 选取18件样品送至西南冶金地质测试所进行全岩分析测试。常量元素使用Axios X荧光仪通过X荧光法、重量法、滴定法、原子吸收法等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标准参照GB/T14506.28-2010、DZG20-02、GB/T14353-2010,检测温度20℃,检测湿度60%;微量元素使用iCAP6300全谱仪、802W摄谱仪、NexION300xICP-MS质谱仪、AFS2202E原子荧光仪、Axios X荧光仪通过发射光谱法、质谱法、原子荧光法、X荧光法等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标准参照DZG20-05、DZG20-06,检测温度20℃,检测湿度60%。测试结果列于表1、表2中。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项目价格表(试行)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项目价格表(试行)文章来源: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时间:2011.08.16

一)理化检测 序号 检验方法 计量单位 收费标准 (元/个数据) 备 注 1 感观指标 每个数据 3 1、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 监测分析方法》的规定进 行水、气、土壤、底质等 理化检验。 2、分析需使用原子吸收、等离子色谱、原子荧光、测汞仪、离子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色-质联机、液相色谱、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法等大型仪器的,样品总数少于(不含)10个时加收30%,样品总数50个样(不含50个)以上时,按收费标准的70%收取,样品总数100个样(不含100个)以上时,按收费标准的50%收取。 2 温度计 每个数据 5 3 稀释、对比法 每个数据 15 4 pH 计 每个数据 15 5 电导仪 每个数据 15 6 溶氧仪 每个数据 15 7 酸碱滴定法 每个数据 35 8 络合滴定法 每个数据 50 9 碘量法 每个数据 50 10 电极法 每个数据 60 11 分光光度比色法 每个数据 60 12 重量法 每个数据 60(有机溶剂蒸发100元) 13 离子色谱法 每个数据 80 14 紫外光度法 每个数据 80 15 红外光度法 每个数据 80 16 荧光光度法 每个数据 80 17 火焰光度法 每个数据 80 18 测硫仪 每个数据 80 19 五日培养法 每个数据 100 20 原子吸收法 每个数据 100 15 气相色谱法 每个数据 100 21 高压液相色谱法 每个数据 250 22 色-质联机 每个数据 260 23 三点比较法(恶臭) 每个数据 500 24 气体专用分析仪 每个数据 80(不另收采 样费) 25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ICP ) 每个数据 180 26 高分辨气相色 一般有 每个数据 1000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报告题目:塑料降解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引言........................................................................................................ - 1 - 二、塑料简介................................................................................................... - 1 - 三、发展历程................................................................................................... - 2 - 3.1国外发展............................................................................................. - 2 - 3.2 国内发展............................................................................................ - 2 - 四、近期进展................................................................................................... - 2 - 4.1 光降解................................................................................................ - 3 - 4.1.1 光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 4.1.2 光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 4.2生物降解............................................................................................. - 3 - 4.2.1 生物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 4.2.2 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 4.3 光/生物双降解 .................................................................................. - 4 - 4.3.1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原理 .................................................... - 4 - 4.3.2 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发展 ................................................... - 4 - 4.4 其他可降解技术................................................................................ - 4 - 4.4.1 超临界降解技术..................................................................... - 4 - 4.4.2 CO2合成可降解塑料技术...................................................... - 5 - 五、发展展望................................................................................................... - 5 - 六、参考文献:............................................................................................... - 6 - I

高等地球化学

高等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关键词: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同位素 摘要:主要介绍了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以及解决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同位素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它是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学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中的原子,研究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问题,元素的迁移和循环,地球的历史和演化。其学科特点是研究的主要物质系统是地球、地壳及地质作用体系。着重研究地球系统物质运动中物质的化学运动规律。研究原子的自然历史,必然联系到元素自身的性质及其所处的热动力学条件。与有关学科密切结合和相互渗透,使得地球化学的研究范畴不断扩大,并繁衍出众多分支学科。运用学科自身的知识、理论、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研究矿产资源、资源利用以及农田、畜牧、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我国地球化学工作主要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是进行大规模的土壤分散流和基岩地球化学测量。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我国地球化学专业队伍的迅速扩大,一批新的地球化学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相继建立,并建立了一批具有先进测试设备和技术的实验室和计算中心。成矿作用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微疾元素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以及陨石化学、宇宙化学、岩石圈地球化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已全面展开,目前我国地球化学研究已逐渐进入到与国际合作研究并同步发展的阶段。 一.基本内容 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地球和地质体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组成,定量地测定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球各个部分(如水圈、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地质体中的分布;研究地球表面和内部及某些天体中进行的化学作用,揭示元素及其同位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规律;研究地球乃至天体的化学演化,即研究地球各个部分,如

生态学读书报告

生态学读书报告 ——《生态学基础》姓名:学号: (一)、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首先,生态学是不断发展的,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定义也随着人们认知的变化而变化。 1866年,德国学者首先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他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后来随着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例如苏联学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将其定义为“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生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学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归纳不同时代不同的观点,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二)、生态学研究对象及发展历程、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生态系统 2.发展历程:萌芽时期(17世纪前)——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现代生态学(20世纪30年代至现在) 3.研究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三大类。其中,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并且是第一性的;实验研究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室理论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三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 (三)、生物与环境 1.环境:在生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生物是环境的主体。 2.生态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

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限制性作用及生物的耐受性。 3.生物与光因子:光因子主要指太阳光;其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归纳为太阳的光质、光照强度、日照长度三个方面。 生物与光质:不同单色光对动植物生长的作用。例如,红外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效应。 生物与光照强度:不同的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需要不同。 生物与日照长度:日照长度即光照时间,不同的生物每天生长生活所需要的光照时间不同。 4.生物与温度因子: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服从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三基点温度”。 5.生物与水因子: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水是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水是生物新陈代谢地介质,是很好的溶剂。动物按栖息地划分可分为水生和陆生两大类;其中水生动物对水的依赖性更大。 6.生物与土壤因子:土壤是陆生生态系统的基础,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由于土壤形成演化过程的不同,自然界的土壤多种多样,它们具有不同的土地构型、内在性质和肥力水平。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是指土壤质地、结构、密度和孔隙度等,土壤的质地、结构性质引起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变化,从而对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植物的营养状况及土壤动物生活状况产生明显的影响。 7.生物与大气因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很小一部分,但它们三者对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大范围的空气交换制约着不同地区的气候,小范围的空气交换制约着天气的变化;风对区域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的净化产生重要影响。动物的取食、迁徙等都跟风有莫大的关系。

矿床学研究方法

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研究方法开发矿产资源方面的成就, 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对地球化学异常实质的 认识, 地化异常表现为金属的局部富集, 即所谓的金属矿床。从这个公认的原则中可以看出, 必须解决三个基本的问题:金属及其伴生元素是从哪里来的, 它们是怎样、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迁移到地壳中来的多在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它们停止了迁移, 从而留下了有价值的东西。换言之, 需要重视一般成矿作用的三个部分: 成矿物质的来源, 这些物质的迁移以及这些物质的堆积。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其中包括地质学方法、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成岩成矿模拟实验等方法。 大多数学者都承认, 含矿接液原则上可能来自冷却了的岩浆, 或者来自沉积岩和火山 一沉积岩(这些岩石中分散的金属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得以富集), 或者来自地球的深部—上 地慢。在分析现有资料(包括作者在不同矿区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资料) 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对上述各种成矿物质来源作出评价。 一.成矿物质来源与含矿建造 现代矿床学研究表明,多数矿床,尤其是非成岩矿产矿床都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的特征,重视成矿物质多来源是矿床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趋势。成矿物质来源对探讨矿床成因、成矿规律以及指导地质找矿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同时研究发现,许多矿床成矿作用具有复合成矿的特点,常不是一次成矿作用完成的,而是经过了预富集到再富集成矿的多次地质作用完成的。我们把预富集阶段形成的成矿物质丰度较高的岩石组合称为含矿建造,含矿建造是包含一系列含矿岩石与非含矿岩石的岩石系列,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含矿建造中有一部分是成矿元素的富集岩,一部分是具有与矿化有关的矿化剂元素[2],如S、Cl、F、C等[1]。 而根据矿床学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分为直接来源与间接来源。直接由地幔岩浆、花岗岩浆或沉积介质提供成矿物质到矿床中的物质来源称为直接来源,由幔源、壳源固结岩石,即矿源层或矿源岩提供成矿物质所反映出的幔源或壳源来源特征,称为间接物质来源。 对于成岩矿产成矿物质来源可能更多地反映直接物质来源,而对于非成岩矿产,由于其经过多次富集成矿,其物质来源特征可能更多反映间接物质来源[4]。 1.成矿元素(“矿质”)的来源

关于稀土的读书报告(化学)

关于稀土的读书报告 ——读《稀土》有感 【引言】稀土被人们称为新材料的“宝库”,是国内外科学家最关注的一组元素,被美国、日本等国家列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元素。近些年来,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已经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稀土的出口,视稀土为战略储备物资。基于以上国情,我将从稀土的发展历程、稀土的具体分布及存在形式、稀土元素的无机化合物、稀土元素的具体用途以及我对中国稀土开发和贸易的思考这五方面具体阐述我的读后感。 一:稀土的发展历程 1.1稀土是什么? 稀土的英文名是Rare Earth,即“稀少的土”。其实这是18世纪遗留给人们的误会。局限于当时的探测水平和提炼技术,人们之发现了若干种稀土元素并只制得了不纯净、像土一样的氧化物,故取名Rare Earth。 1.2稀土元素的定义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对稀土元素的定义,稀土类元素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第三副族中原子序数从57至71的15个镧系元素,镧(57)、铈(58)、镨(59)、钕(60)、钷(61)、钐(62)、铕(63)、钆(64)、铽(65)、镝(66)、钬(67)、铒(68)、铥(69)、镱(70)、镥(71),再加上与其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相近的钪(21)和钇(39),共计17个元素。 根据稀土元素间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的某些差异和分离工艺的要求,通常将稀土元素分为轻、重两组。钆以前的镧、铈、镨、镝、钕、钷、钐、铕7个元素为轻稀土元素,亦称铈组稀土元素;钆、铽、钬、铒、铥、镱、镥,钪和钇等9个元素称为重稀土元,亦称钇组稀土元素。 1.3稀土元素发现及发展史 1787年,瑞士军官C.A.Arrhennius发现了一种新矿物。1794年,芬兰化学家J.Gadolin 分析这种矿物时,发现了新未知元素,因其氧化物形似泥土,因此成为“新土”。1797年,瑞典化学家A.G.Ekeberg确认了该“新土”,并将“新土”命名为“钇土”(Yttria)。 1843年,K.G.Mosander在研究“钇土”的时候发现了两种新元素,分别命名为铽(Terbium)和铒(Erbium)。 1878年,Jean Charles G.de Marignac又在“铒”中发现了新稀土元素,命名为镱(Ytterbium)。 1879年,Per Theodore Cleve在Marignac分离出镱中的“铒”后又发现了两个新元素,分别命名为钬(Holmium)和铥(Thulium)。 1886年,Lecog de Boisbaudran又将Cleve发现的“钬”分离为两个元素,一个仍称钬,另一个叫镝(Dysprosium)。 1907年,Auer von Welsbach和G.Urbain各自进行研究,用不同分离方法从1878年发现的“镱”中分离出一个新元素,并将这个新的稀土元素命名为镥。 从1794年发现钇土到1907年发现镥这8个稀土元素,共经历了113年。 轻稀土的发现晚于重稀土。 1803年,J.J.Berzelius、W.Hisinger和M.H.Klaproth一起发现了一种新“土”取名为“铈土”。 1839年,Mosander 发现“铈土”中还含有其它新元素,他取名为镧。 1841年,Mosander又在他发现的“镧”中发现了新元素。性质与镧相似,因此借希腊语中“双胞胎”之意将其命名为Didymium(吉基姆)。

矿床地球化学结课作业(原著-可直接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期末考试 作业

矿床地球化学作业(一) 根据下列给定的火山岩岩石化学数据计算火山岩的特征参数,并作出图解,分析火山岩岩石系列和形成环境(参考岩石矿床地球化学教材第三章计算方法)。 原数据中火山岩岩性有流纹斑岩、杏仁状流纹斑岩、角砾岩和硅化角砾岩。共有样品18个,数据包括样品全分析与部分微量元素。全析中大多样品SiO2含量大于63%,样品岩性以流纹岩为主。 根据样品全分析数据计算出的火山岩的各类特征参数如表1表示,先将样品数据进行CIPW 标准矿物计算,其中氧化铁调整方法为TFeO=FeO+0.8998Fe2O3,所计算出的标准矿物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则可得出各矿物分异指数(DI) = Qz + Or + Ab + Ne + Lc + Kp。其中固结指数为(SI) =MgO×100/(MgO+FeO+F2O3+Na2O +K2O) (Wt%)。里特曼指数算式为σ43=(Na2O+K2O)^2/(SiO2-43),据表里特曼指数多位于1.8-3.3显示为钙碱性,由于原岩多数SiO2含量较高,里特曼指数确定出的钙碱度准确度差。碱度率(AR) =[Al2O3+CaO+(Na2O+K2O)]/[Al2O3+CaO- (Na2O+K2O)] (Wt%),当SiO2>50%, K2O/Na2O大于1而小于 2.5时, Na2O+K2O=2*Na2O,本例以碱度率对样品碱度进行判别,由表可知,杏仁状流纹斑岩的碱度率都为1-3,显示钙碱性,流纹斑岩为3.3-5显示出弱碱性。 图1 样品SiO2-K2O+Na2O 图解 Pc-苦橄玄武岩;B-玄武岩;O1-玄武安山岩;O2-安山岩;O3-英安岩;R-流纹岩;S1-粗面玄武岩;S2-玄武质粗面安山岩;S3-粗面安山岩;T-粗面岩、粗面英安岩;F-副长石岩;U1-碱玄岩、碧玄岩;U2-响岩质碱玄岩;U3-碱玄质响岩;Ph-响岩;Ir-Irvine 分界线,上方为碱性,下方为亚碱性。

《地质统计学》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课程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包含经典统计学与空间统计学,按其基本原理可定义为:地质统计学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其为数学地质领域中一门发展迅速且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表明,地质统计学除了在异常评价、找矿勘探、矿体圈定、储量计算、采矿设计、矿山生产及地学科研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外,它在石油地质、第四纪地质、地层学、生物学、生态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地震地质、海洋地质、农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古气候、古地理、环境、林业、医学等许多方面都有成功应用的实例。地质统计学在不到5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 一、理论研究及进展 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2-3]。包括:①从初期二维平面分析到三维立体空间的静态估计,发展到今天在时空域内对研究对象进行四维乃至更高维空间的动态估计和模拟。Journel[4]将克立格法的估值问题,从一般矢量空间扩展到个原始数据的全部可测度函数所形成

的矢量空间(希尔伯特空间)进行考察;②在单变量区域化变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多变量的协同区域化理论[4];③发展了许多计算变异函数(或协方差函数)的方法;④线性地质统计学与非线性地质统计学共同发展;⑤参数地质统计学与非参数地质统计学相互补充。Matheron[5]为首的参数地质统计学派以正态假设为前提,在协同区域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多元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思想。Journel发展了无须对数据分布作任何假设的非参数地质统计学,提出了一些非参数地质统计学克立格方法;⑥由于时空多元地质统计学的研究得到重视,早期空间域静态建模技术的研究逐渐过渡到研究时空域多元动态条件模拟,各种模拟方法得到了发展;⑦早期的等因子模型的因子是埃尔米特多项式,它要求原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为了拓宽等因子模型的应用,Matheron提出了离散的等因子模型和连续的等因子模型,Rivoirard利用析取克立格技术建立了正交指标剩余模型,Lajauine和La ntuejoul等也提出了建立等因子模型的一些方法;⑧已有的地质统计学方法相互融合。如指示克立格法与协同克立格法相结合形成指示协同克立格法;指示克立格法与因子克立格法相结合形成主分量指示克立格法;协同克立格法与其它不同的线性地质统计技术相结合形成各种协同克立格技术等[6]。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多点地质统计学[7]。多点地质统计学是相对于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地质统计学而言的。在两点统计里,储集层相关性通过空间两点协方差( 变差函数) 进行描述。在多点统计里,则是利用空间多个点组合模式进行描述。空间多点组合样式称为数据样板,如果在空间点赋予了值,则为一个特定的空间多点组合模式,称为数据事件。在建模时,对每一个未知点,估计在其处满足给定条件的数据事件出现的概率,随后抽样获得未知点处值或者数

分析化学读书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分析化学读书报告 篇一:现代分析化学读书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分析化学读书报告课程名称现代 分析化学教师姓名李向军学生姓名吴远东学生学号 20XX28005314010专业地球化学所在院系地球科学学院培养 单位兰州地质所日期:20XX年3月"非稀释剂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磷灰石中铀钍钐同位素的含量”的读书报告作者的方法:准确测定235u,、232Th、147sm同位素含量是磷灰石(u-Th)/he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关键。文章中作者用非稀 释剂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磷灰石中235u,、232Th 的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流程。该方法假定样品中的235u,、 232Th、147sm同位素丰度与其自然丰度是一致的,根据235u,、232Th、147sm同位素的自然丰度和测得的样品中总的u、Th、和sm的含量得到样品中235u,、232Th、147sm同位素的含量。本文只截取其中样品处理的方法加以说明和讨论,其样品处理方法如下:磷灰石样品的样品处理方法。美国加州理工大学(u-Th)/he实验室采用浓hno3在90℃的温度下加热

1h,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Th)/he实验室采用20%的浓hno3在90℃的温度下加热2h,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u-Th)/he实验室采用5%的浓hno3在超声波中分解2h。 篇二:高等分析化学读书报告 高等分析化学读书报告 一、紫外/可见光谱多元校正来进行水杨酸电化学氧化的动态研究 nelsonmatyasovszky;minTian;Aichengchen.J.phys.chem. A.20XX,113,9348–9353传统水净化工艺的低效率问题,水杨酸和水杨醛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两种很常见的物质。因此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检测废水中水杨酸和水杨醛的含量以及处理方法。这篇文章,报道了一种在Ti/Iro2-sno2-sb2o5电极上以水杨酸和水杨醛作为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并探究了一些因素对电化学氧化过程的影响。紫外光谱法和多元校正被用来评估sA和sh氧化混合物在整个过程中的电化学竞争效果。 水杨酸和水杨醛是从sigma-Aldrich采购的且未经过任何纯化,所用的水经过了纳米水处理系统的纯化,电极是用热分解法制备的。 结果与讨论: (A)30ppms水杨酸在置于0.5摩尔40摄氏度硫酸中,电

湖南清水塘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第32卷第4期Vol.32,No.4 2018年8月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Y Au g.,2018??????????????????????????????????????????????????? 湖南清水塘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史国伟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217队,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通过对清水塘铅锌矿地层二岩体二围岩二矿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二硫同位素分析,结合成矿物 质二成矿流体二成矿温度二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探矿因素分析,认为本矿床类型为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中 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床,但成矿与出露印支期岩体关系不大三从卫片二重力资料二地表蚀变均推 测矿区南西深部存在隐伏岩体,且矿体深部向南西侧伏三本区岩浆热液可能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三 关键词:清水塘铅锌矿;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热液矿床;湖南 中图分类号:P618.42;P618.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18)04-0635-06 0 引言 清水塘铅锌矿开采近百年历史,矿区位于湖南省祁东县境内,是该地区发现的最大的脉状铅锌矿床三矿区发育寒武~志留系(?-S),为本区穹隆构造主要组成部分(图1)三由下往上为一套黑色炭质板岩夹碳酸盐岩二灰绿色浅变质粉砂质板岩和泥质二硅质板岩组成三矿区发育有走向NE二NNW为主的花岗岩脉,北东发育走向为NE的印支晚期周家岭花岗岩墙[1],南东有印支期关帝庙花岗岩,以及根据物探资料推测在南西边深部可能有隐伏岩体三矿体成脉状二透镜状充填于NE二NNE向的断裂构造带中三前人对该矿床成因分析,依据铅锌矿脉与周家岭岩墙二斑岩脉空间关系,来探讨成矿与岩墙二岩脉有关,缺乏足够的证据三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前后四年的野外实地工作,从围岩二蚀变二岩墙二岩脉二矿体微量元素化学特征入手,并结合同位素二成矿流体二成矿温度探讨了矿床成因三 1地层岩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1.1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本区寒武系二奥陶系的成矿元素,在各时代地层各种岩石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初始富集三区内成矿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地壳平均值:Pb为地壳平均值的5~10倍,Zn为地壳平均值的3~7倍,A g为地壳平 均值的3~10倍,Sb为地壳平均值的35~400倍, Au为地壳平均值的1~7倍三其中寒武系中的Pb二Zn等成矿元素值最高三区内成矿元素值高于湘中寒武二奥陶系元素平均含量,其中Pb二Zn和Sb分别为湘中寒武二奥陶系元素平均含量的1~2倍二2~8倍及2~5倍[3]三 1.2岩浆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花岗岩脉分布不均匀,分布于靠近关帝庙岩体矿区东部三矿区花岗岩脉微量元素含量比克拉克值高许多,比关帝岩体周围的花岗岩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三坑道内含矿破碎带对花岗岩脉进行了破坏,说明矿化对花岗岩脉有影响,导致其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高三周家岭花岗岩墙微量元素值,除Pb元素含量比克拉克值高出几倍,其余A g二Sb二Sn元素基本相当, Zn二Cu甚至低于克拉克值[4]三周家岭岩墙被20号脉组破坏,也说明岩墙生成在前,成矿发生作用在后三2 近矿围岩微量元素 破碎带厚度较大时,矿化体厚度达到数10m,交 收稿日期:2017-12-22;修回日期:2018-01-09 基金项目:湖南省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编号:20120359)资助三 作者简介:史国伟(1982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勘探与找矿工作三E-mail:313127704@https://www.doczj.com/doc/ef6822010.html, 引文格式:史国伟.湖南清水塘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J].矿产与地质,2018,32(4):635-640. 万方数据

大地构造学读书报告

大地构造学读书报告 题目: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综述 目录 引言 (3) 地质背景 (4)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机制........... .6超高压变质作用力学模型. (7)

大陆地壳俯冲过程..................... 8... 大陆地壳的快速折返过程 (12) 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岩浆作用 (15) 参考文献............................... .16...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综述 引言 随着世界上22条变质带中的柯石英、金刚石和其他超高压变质矿物和矿物组合相继被发现,证明密度相对较小的大陆地壳曾俯冲到至少80 km深的地幔内部,然后折返回地表。这些发现在全球引发了超高压变质和大陆深俯冲研究的热潮。 在我国东部的大别山造山带榴辉岩矿物中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以来,国内外科学家针对大别一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证明 大别-苏鲁造山带由华南陆块俯冲进入华北陆块之下所形成的大陆碰撞型造山带(图1),出露有世界上规模最大(30000 km2)、保存最好的超高压变质地体之一。

深度 /km (据郑永飞等[1]) 地质背景 大别造山带(图2)位于扬子克拉通与中-朝克拉通之间,是秦岭造山带的东延部分。其中,大别地块主要由大别杂岩、红安(宿松)群、随县群及耀岭河群等不同的构造岩石单位组成,它们分别经历过区域麻粒岩相 -高角闪岩相、绿帘-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根据已有同位素年龄资料,原岩时代分别属于新太古-古元古、中-新元古及新元古代。大别地块南缘被扬子克拉通型上震旦系 -古生界沉积盖层覆盖, 北缘以晓天-磨子潭断裂与北淮阳构造带为界.超高压(UHP)变质岩石主要分布在大另U杂岩内,高压(HP)变质岩石分布于红安(宿松)群内,含青铝闪石、镁钠闪石、红帘石等矿物

仪器分析作业读书报告

有机质谱仪的组成及MS的发展与应用 化学工程专硕 S1560 宋佳雄 201531510028 1.质谱分析概述 1.1 质谱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就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获得物质分子量的一种分析方法。而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称为质谱。 1.2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 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出了离子的准确质量,就可以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这是由于核素的准确质量是一多位小数,决不会有两个核素的质量是一样的,而且决不会有一种核素的质量恰好是另一核素质量的整数倍。 1.3原理 待测化合物分子吸收能量(在离子源的电离室中)后产生电离,生成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会进一步按化合物自身特有的碎裂规律分裂,生成一系列确定组成的碎片离子,将所有不同质量的离子和各离子的多少按质荷比记录下来,就得到一张质谱图。由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确定的质谱图,因此将所得谱图与已知谱图对照,就可确定待测化合物。 1.4应用 质谱法特别是它与色谱仪及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有机化学、生化、药物代谢、临床、毒物学、农药测定、环境保护、石油化学、地球化学、食品化学、植物化学、宇宙化学和国防化学等领域。近年的仪器都具有单离子和多离子检测的功能,提高了灵敏度及专一性。用质谱计作多离子检测,可用于定性分析,例如,在药理生物学研究中能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气相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和相应质量碎片图为基础,确定药物和代谢产物的存在;也可用于定量分析,用被检化合物的稳定性同位素异构物作为内标,以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在无机化学和核化学方面,许多挥发性低的物质可采用高频火花源由质谱法测定。该电离方式需要一根纯样品电极。如果待测样品呈粉末状,可和镍粉混合压成电极。此法对合金、矿物、原子能和半导体等工艺中高纯物质的分析尤其有

矿床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矿床地球化学》 题目:《矿床地球化学》课程读书报告 教师:毛晓东教授 姓名: 张建军 学号:69 学院:核自学院 专业: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2011年12月15日

中国铜矿矿床类型 (一)中国铜矿床分类 矿床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聚集体。地质矿业工作者为了研究矿床的成因和开发利用则进行矿床分类。中国铜矿床分类有文献记载的最早是丁文江(1917)将我国铜矿床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将斑岩铜矿归入浸染型铜矿,并提出山西中条山铜矿产于“前寒武纪结晶岩中”,属“低品位浸染状矿石”。其后,朱熙人(1935)也讨论过我国铜矿类型和分布,并提出长江中下游和云南为我国铜矿有希望的产地。新中国成立后,对铜矿床的分类做了进一步地研究。1953年,孟宪民、宋叔和等研究了我国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布情况,提出普查勘探方向,并按工业类型将我国铜矿床分成斑岩铜矿型、黄铁矿型、层状交代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多金属含铜矿床、石英含铜矿脉、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自然铜矿型、钛钒矿脉、铜钴矿层等类型。1957年,谢家荣对中国铜矿床进行成因分类,划分为岩浆矿床、表生矿床、变质矿床等三大类,进而又分6类22式。1959年,郭文魁对我国铜矿工业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按各类型占有储量排列,提出中国铜矿工业类型划分为八大类:层状铜矿(东川式)、细脉浸染型铜矿、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铜矿、黄铁矿型铜矿、脉状及复脉带铜矿、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安山玄武岩中之铜矿等,八大类中又按矿石建造、金属组合、矿体形状及产状和矿化时代等又进一步划分若干亚类。 70年代以来,铜矿床的分类从单纯以产状、成因及工业类型划分,转向结合矿石商品价值、成岩成矿作用等综合研究进行铜矿床分类。其中有代表性的,郭文魁于1976年将我国铜矿床分为六大类:①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铜矿床,进一步分为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含铜黄铁矿型铜矿)及条带状浸染状铜矿两个亚类;②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③与中酸性火山-深成杂岩或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铜矿;④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⑤陆相沉积作用为主的铜矿床;⑥与海相沉积作用有关的铜矿(层状铜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