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浅谈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作者:————————————————————————————————日期:

2

浅谈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22年,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建立联盟,这就是苏联,二战之后,先后又有几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至此苏联成为了一个拥有15个加盟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大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国却在1991年解体了,分裂成15个国家,其中俄罗斯是这个社会主义大国遗产的最大继承者,苏联的解体对于俄罗斯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东欧剧变的结局,除苏联解体之外,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而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分为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后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五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实现了统一。而俄罗斯同样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苏联最终解体,与苏联的经济体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苏联解体前,俄罗斯是苏联的一部分,而苏联的情况是:在经济体制方面,她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共有制;在经济管理上,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完全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这样的话,就导致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国家执政者的指令性计划,而没有了市场自发调节的机制,而且都是国家直接经营企业,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经济上缺乏多元性,企业经营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分配体制上,全部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忽视农业,并压缩轻工业,这种战略与实践的结果是,苏联的国防工业的水平一度与美国较高下,而人民生活却苦不堪言,在艰难的时候一片面包,一杯牛奶也变得异常珍贵。

尽管苏联的经济曾以它的高增长率、充分就业、公平分配、全面的社会福利和迅猛发展的工业化而令世界刮目相看,但是随着经济规模日益扩大、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逐渐失去其合理性,很难适应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世界形势的发展。在这种境界体制下,不能够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以及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活力与生机;

难以及时地进行技术改造,不能够真正的提高经济效益;不能够正确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不能够全面对外开放,难以参与国际竞争促进自身发展。而这也正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于1992年1月2日起正式开始实施“休克疗法”式经济改革,所谓“休克疗法”式经济改革即为以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实现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俄罗斯当局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实行经济的自由化,转变整个经济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取消了经济管制,同时,迅速实现私有化,完成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转轨,对所有制进行一步到位的大规模私有化改造。

“休克疗法”虽迅速地打破了俄罗斯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且使得俄罗斯在1993年底就基本形成了市场价格体系,并且也基本完成了私有化,但也让俄罗斯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经济进一步滑坡,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失控,财政赤字更加严重,通货膨胀率高达875%,财政赤字也高达9500亿卢布。与此同时,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居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失业人口70余万,其中32%的人得不到的任何补助,国家队进出口额大幅下降,外汇严重短缺,还有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于1993年底放弃了“休克疗法”。

经过了“休克疗法”的经济调整,俄罗斯的经济走上了逐渐调整与复苏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当局开始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财政稳定政策,对经济结构进行改革,加强社会保障,积极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在此期间,俄罗斯的经济其那可逐渐好转,经过艰难的复苏阶段之后,俄罗斯迎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春天——普京政府的经济改革。

普京于2000年3月当选为俄罗斯新一届的总统,他提出“强国富民”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战略思想,并采取了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鼓励增加投资,大力整顿经济秩序等一系列措施,在新一届政府的努力下,俄罗斯的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直至此时,俄罗斯长达10年的经济危机终于结束,国家农业形势、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实际收入等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如今,我们可以知道,俄罗斯现今的经济发展良好,俄罗斯2010年按汇率计算,GDP总量为14769亿美元,人均GDP10000余美元。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非

常不合理,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资源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和木材等,受这类商品价格的波动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资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2000~2008年间,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2008年末2009年初,社会各界普遍认为,2009年俄罗斯经济会有所下降,但不至于剧烈滑坡。然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却出乎预料,由于石油价格暴跌,资源的国际需求减少,俄罗斯经济在2009年遭到重创,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下滑幅度超过了二十国集团及金砖四国。2009年1月至10月,GDP同比下降9.6%,2009年按照美元汇率计算的GDP,下降了25%左右;梅德韦杰夫估计,2009年降幅为7.5%;世界银行认为降幅可达8. 7%。俄罗斯甚至认为,其经济跻身于金砖四国已名不符实。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在大量出售资源的情况下得以迅速发展。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总量超过1990年解体前。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部门发达。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当然,普京时期的经济增长固然与国际能源加快上涨有关,但也是普京政府经济改革与政策成效的体现,现在,普京在退下总理之职后第二次就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他的目标是人均一万美元以上,假如没有充足的底气和实实在在的基础和数据,这个俄罗斯人心目中的救世主应该不会有如此的豪气,虽然目前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出现了短期的下滑,但是我们可以相信,俄罗斯一定会走向更好的发展方向。我们也期望普京能够带着俄罗斯在适合俄罗斯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苏联解体实质上是由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所导致的,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必然的结局,从客观上来说,苏联解体虽然确实给俄罗斯带来了如灾难般的一段过渡时期,却也给了俄罗斯最崇走向春天的机会,也用惨痛的代价告诉了世人经济建设是关系国家兴

亡的根本原因这样一个教训,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把经济建设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虽不是经济,但其最深刻的基础仍然在经济生活中,只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才能带领社会主义国家走向富强。

从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历史告诉我们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报告: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是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 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

2018年上半年全县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材料

2018年上半年全县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 材料 上周,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目的是对上半年经济工作进行“回头看”,找准找实存在的问题、定准定实下步工作措施,力争在下半年激流勇进、迎头赶上,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昨天上午,我们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对8个农业项目进行了实地观摩,今天上午,又对9个工业和服务业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通过观摩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很多问题。刚才,统计局、发改局、工业园区、农牧局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们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预判了三季度经济运行走势,并对下半年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待会,甲锋书记还要对做好下半年全县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县上半年经济工作进行简要总结,针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

上半年,经过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场的共同努力,全县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表现在:总体来看我县经济发展企稳回升,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当然,从各项指标增长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有很多指标在全市排名靠后,这说明我们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十分严峻,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另一方面,这也正是“三转一高”的阵痛期表现,我们要保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增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通过我们下半年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齐心协力度过困难时期,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任务。关于上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特点,刚才几个部门已经作了通报,我再简要地点一下: (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主要体现在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上,与去年同期相比,三产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应该说提高的幅度还是非常大的;环比一季度,三产占比提高 2.9个百分点。我们的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4:53.1:37.5,结构更趋合理,优化经济结构取得了初步

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苏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这种模式,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的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强国,但总的来说,它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年之久的红旗落地了,苏共亡党丧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自行解体。苏联解体近20年了,那么苏联的解体对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呢? 一、斯大林模式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和扭曲 在长期激烈残酷的党内斗争中,斯大林分别战胜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和新反对派后,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列宁开创的新经济政策道路,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1)纵观苏联发展的历史,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的迅速崛起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为苏联的最终解体埋下了永久的祸根,成为葬送苏联社会主义的终极原因。我们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的几个特征和弊病来看: 1. 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突出表现为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同时还包括消灭异己、监控干群、官僚特权、一党专制、以党代政、控制选举、干部任命。具体表现在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低效的监督体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2)这种政治体制实质上是一种专制,完全背离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也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政治体制之下,必然造成最高决策层独断专行、权力滥用、践踏民主法治。因此,这种带有高压甚至恐怖色彩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背离,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扭曲——对敌人的专政变成了清除异己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专制统治都是一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而反动的体制是必然灭亡的,只是时间问题。 2. 经济上管得过死,经济成分过于单一,缺乏效率与效益。主要表现在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结构。(3)这种带有严重的官有制色彩的济体制最终的结果是必然违背经济规律,压抑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效率和效益低下,也就是发展缓慢或者停滞不前,也必然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 3. 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主要表现在文化团体国家化、领袖言论神圣化、公共舆论一律化。(4)大搞个人崇拜,钳制自由思想,破坏人民通信自由,文化团体和工作者变成了准国家机关和国家代言人,难以独立思考和自由创作。这种文化体制严重扼杀学术自由,阻碍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其实这种文化体制是严重背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也表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已经扭曲了马列主义。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被压抑的思想总有一天会像火山爆发一样,不可阻挡。这种单一的思想文化体质必然阻碍理论创新,而一个更缺乏创新的政党,必然会被抛在时代的后面。历史一再证明,没有生动活泼、独立自由思想的社会,很难找到前进的方向和进步的动力。 另外,苏联在对外关系上大党大国主义盛行,对外盛行大国沙文主义和输出革命,而且国内还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僚特权阶层,这个特权阶层,形式上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不了解人民所思、所想、所欲,本质上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解决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样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绝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构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扭曲和变形,正是由于这种僵化的体制存在着自身和无法克服的弊端,再加上它的执行者不愿意也没能力对它进行革新,因此苏联的解体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苏联解体尽管原因复杂,但不能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学院: 姓名 学号: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发展,需要有领导的正确引领,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之间瞬间崩溃。苏联的迅速解体轰动了全世界,给大部分国家敲醒了警钟,苏联的解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苏联解体是当代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史的一个重大事件,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学习。 苏联解体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苏联解体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对苏联解体的思考,要综合各种原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主观原因 (1)苏共的高度集权 一直以来,苏共在国家的日常管理工作上投入过多,以此形成了党政不分的一种情况,苏共将国家和社会事务纳入自己的权力之内,以党代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国家的政治领导能力下降。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尤其是在国家的政治领导方面,共产党必须对其履行职责,因为党是代表全国人民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用手中的政权去进行政治统治。像苏联共产党内这样个人专断的统治行为,严重的破坏了社会主义法治,使之与群众逐渐脱离,除此之外,他们也使党内的机关和组织变成了自己的组织,完全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僵化的理论思想 苏联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其体制,但凡发现错误的迹象及时修正,那么苏联的悲剧也不会发生了。思想理论是作为意识形态在国家内部进行传播,而意识形态决定了国家发展的趋势,但是苏共对马克思主义僵化的理论思想以及对其理论的教条看法,严重的影响了国家内部的发展。在列宁去世以后,苏共的领导人员把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这个过程简单化,从本本主义出发,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实现过程的阶段教条化,这种形而上学的做法完全摈弃了现在的生活。同时,斯大林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他只根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得出资本主义已经陷入“总的和根本的危机”,危机必然以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告终的“总危机”理论。 (3)党内民主的缺乏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也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留下了无可挽回的沉痛教训。认真分析研究苏联解体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无疑是有着直接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联;解体;原因;教训;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是一个有70多年社会主义历史的超级大国在20世纪末突然地四分五裂,由社会主义迅速蜕变为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高潮跌入低潮。认真分析研究苏联解体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无疑是有着直接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是多方面的。这种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内因、有外因;有长期的原因,也有短期的原因;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体制僵化、经济衰退。 第一,政治制度过分集权和僵化。 “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争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入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苏联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搞不好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终极原因。 第二,戈尔巴乔夫的错误领导。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内解体的,作为当时苏联党政最高领导人他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戈尔巴乔夫对国内的改革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坚定信念,导致改革在战略和策略上的严重失误。戈尔巴乔夫引进西方自由民主和多元意识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二、当前国内形势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统计局在全县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汇报发言

统计局在全县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 汇报发言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发展目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力以赴保增长,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有所加强,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整体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工业经济效益提高速度滑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消费需求升势不减,财政,金融运行状况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具体表现在:

(一)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9月,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94元,同比增收431元,增长%。午秋两季农作物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到万吨,比上年增产万吨,增长%。 (二)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增速下滑明显。1—9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为近几年同期最低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但是,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持续改善。1—9月,产销率维持在98%以上的较好水平,9月份达到%,同比增长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4335万元,同比增长%;实现利税总额7036万元,同比增长%,企业获利能力增强。 (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1—9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城镇固定资产亿元,同比增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房地产投资亿

元,同比增长%。从项目个数上看,截止9月末,全县在建项目2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56个,同比增长%,计划投资3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35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5个;从资金来源看,以自筹资金为主,总计亿元,占总量的%;从产业分布看,一产完成投资6299万元,同比增长%;二产完成投资亿元,同比增长%;三产完成投资亿元,同比下降%。 (四)消费品市场活跃。年初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始终保持20%以上的较高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较为稳定、持久的动力。截止9月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20%。分销售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零售业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2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其他行业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1—9月,全县财政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一个拥有着2241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一个拥有2.8亿人口,一个拥有两千万共产党员的百年大党,一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苏联解体之后这20余年来,作为与之意识形态类似、国情社会构架相近的中共也以各种视角解读这场重大的政治变动。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一个当时世界第二强国忽然间就土崩瓦解了呢?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到了怎样的教训?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在网上的查阅学习,我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有多重因素的,但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窥探一二。 一、苏联东欧国家历史上长期积累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原因,为解体留下隐患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二、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他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 的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是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 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 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 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课程考试)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使整个世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亚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各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辉煌业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生命力。这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凯歌前进、蓬勃发展的时期。 然而,在1991年12月8日, 伴随着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明斯克协议”宣布成立独联体, 标志着苏联事实上解体。至此, 曾经尽领超级大国风骚的占世界1/3领土的联盟分裂为15个加盟共和国。具有近70余年历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短短几年就在政治剧变和独立 浪潮中于1991年宣告解体, 作为国家实体不复存在, 曾经领导俄国人民开启伟大十月革命的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苏共在执政中逐渐丧失了先进性,这是其亡党的重要原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表明: 共产党具有先进性,但并不等于它能够永远自然而然地保持先进性。什么时候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 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顺利, 就发展; 什么时候偏离甚至丢弃党的先进性, 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遇到挫折, 就停滞不前。苏共丧失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理论上的教条和思想上的僵化,丧失了思想上的先进性;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和党群关系恶化,丧失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意识形态领域背离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丧失了理论上的先进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失去了前进方向上的先进性;在改革过程中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搞多党制,失去了组织上的先进性。正是由于苏共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 2.大国沙文主义统治导致的民族矛盾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另一重要原因。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十月革命虽然打碎了沙俄统治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旧俄疆域上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及其民族问题却历史地遗留给了苏联。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 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加之苏联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 实践上的失误, 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为:俄罗斯民族同其他民族存在矛盾;加盟共和国民族内部存在民族矛盾;加盟共和国之间存在民族矛盾;加盟共和国与联盟中央存在矛盾。而在列宁之后的领导人纵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做法,严重破坏了民族平等原则,使得这些矛盾加剧,这样也就加速了其灭亡。 3.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这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外部原因。二战后, 西方国家为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社会主义国家阵营采取了扼杀、遏制)、超越遏制的和平演变战略; 同时, 由于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内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肆意干涉别国内政, 侵犯别国主权, 使得中苏间出现冷战, 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这些都是苏联解体的客观原因。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世界地缘政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

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主持词(精选多篇)

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主持词(精选多篇) 第一篇: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主持词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主持词同志们: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下午召开全县经济形势阐发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和分析全县一季度经济运行环境,部署和督促落实二季度工作使命,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今年上半年"双过半"目的使命的圆满完成。今天的会议,在县上设置了主会场,在各乡镇设置了分会场。出席主会场会议的有县四各人有关向导,参加会议的有:县法院、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县级各部门、经开区管委会、中省市驻邻单元重要负责人,县府办各副主任。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分担经济工作的向导。请大家将手机置于振动或静音状态,不要随意走动,不要交头接耳,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今天的会议只有一项议程:县委副书记、县长xxx讲话。下面,请xx 县长讲话,大家欢迎;刚才,xx县长客观全面地总结了一季 度全县经济运行环境,冷静分析了存在的题目和面对的形势,对二季度工作作了细致摆设摆设,并对当前工作举行了夸大,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强调三点: 一是要明确责任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刚才xx县长 的安排部署,对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二季度目的使命,结合自身实际,尽快拿出详细的措施,提出过硬的措施,并将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项详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具体日程和详细责任人,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工作有着落、件件事情有结果,确

保"双过半"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要强化督查抓落实。县委、县政府各分管领导要督促各相关部门、乡镇抓好工作落实,及时研究办理工作中的题目。县委县政府督查办要组织人员对二季度目标任务及安排的重点工作完成环境开展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各地贯彻落实环境,对工作进展不大,工作措施不力的单元和部分,要在全县通报。 三是要革新作风抓落实。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紧迫感,把所有心思会合到加速生长上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现实工作中去,全力推进xxx跨越发展。经济形势阐发会到此结束。请有关县级向导和部分负责人,以及乡镇相关人员,分别在县上及各乡镇会场留下来,继续参加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基层文明执法专项电视电话会议。 第二篇:公司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主持词2020年11月18日同志们:今天上午把各人会合在一起开会,主要是传达 一个紧急通知和集团公司总经理**同志在11月12日经济形势阐发的重要讲话精力。受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影响,集团公司的经济形势如今已变得非常严厉,张国建总经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必将对我们今后的各项工作起到非常紧张的指导意义,希望在座的同志能会合精力认真听,认真记,会后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贯彻。本次集会共有三项内容,下面首先请公司党委副书记**同志传达集团公司《关于应对市场变化强化经营管理 保障集团公司平稳发展的紧急通知》; ***************************下面,请公司总经理同志传达 集团公司总经理在11月12日集团公司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刚才**书记和**总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解体已近十五年了,但是关于“苏联解体经验教训”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只有找到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才能真正汲取其教训。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欧国家的剧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在经济上,苏联的经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二,改革失败。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第三,关于外部原因。首先是苏联方面的因素。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取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第一,关于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击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第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三,关于外部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其二,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只有从苏联解体中汲取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借鉴意义,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此,我认为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摘要: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举世震惊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影响所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朝气蓬勃的世界社会主义潮流。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曾经拥有 1800 万党员,执政 74 年的苏联共产党,在短期内丧失政权、自行解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崩离析。苏共的消亡和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如何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苏联解体距今已经二十年了,但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很多的启示。 一、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失民心者失天下 1. 经济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并没有给人民带来生活水平上的相应的提高。苏联经济曾取得举世注目的成就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苏联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增长。1928年—1975年,苏联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此后,苏联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减缓,但截止到1985年,苏联GDP年均增长速度依然不低于美国。从工业化的成就看,1913年按苏联疆域计算,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时美国的69%,而到198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到美国的80%。从经济实力看,这时的苏联已从革命胜利初期的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然而,自斯大林开始的经济体制把主要精力集中发展重工业上,这在短期内促使苏联能够从工业实力上飞升,但是从长远来看,严重制约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反过来也制约了经济的良性发展。斯大林的继任者们虽然进行多种改革尝试,但是关于重工业的偏重一直没有很好的转变。经济改革的困境使得人民的生活情况恶化,人民群众逐渐消磨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其次,产权结构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加深了人民对政府合法性的质疑。1、劳动者不能真正占有生产资料,使公有制落空。恩格斯指出:并非“任何一种国有化”部是“社会主义”。只有当“国有”成为真正的“公有”,即劳动者占有、支配生产资料并参与分配,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 是一切形式的奴役, 即一切社会贫困、精神屈从和政治依附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姜胜基 【提要】苏联的解体,综合了苏联自身的制度、执政党的建设、民族、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美苏争霸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等问题。苏联的解体也给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深刻的教训。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要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方向改革方向,坚持理论与本实际相结合,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苏联改革解体原因教训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的解体,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仅仅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而是一个历史性的综合,有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性的经济政治制度问题 斯大林于30 年代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以斯大林体制或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虽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这种制度使得不管什么样的修补都无济于事。 在苏联成立到解体的69年历史上(如果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算起则为74年),除了短暂的列宁时期外,基本上是斯大林体制或者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统天下。尽管斯大林体制在苏联工业化、都市化和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它压制社会和压抑人性的本质,那种统治上的专权,已无法完成把俄国建设为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历史已经证明,斯大林体制不能与时俱进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它无法解决苏联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耗尽了所有的潜力而走到了尽头。 斯大林体制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经济方面,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管理体系,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它与世界经济是无法相通和相容的,因而它必然孤立于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之外。政治方面,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使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常态化,不断地在国内掀起各种政治运动和清洗运动,因而始终无法在国内给人民营造出真正安居乐业的和平稳定的环境。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书报检查和舆论统制,基本否定和排斥一切外来文化,将其视作资产阶级的东西加以批判,使民族文化不断地萎缩和衰弱。具有这些特征的斯大林体制是一种脱离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封闭式的半军事化体制,它与外部世界本能上是对立的。 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对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在斯大林时代成长起来的赫鲁晓夫,最终未能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他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应急性、随意性、矛盾性和局限性。最后,党内高层集团因不能容忍赫鲁晓夫改革而将其废黜。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在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期间除了个人独裁和专制演变为上层官僚集团统治外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到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陷入困境:政治上保守趋势增强,党、国家和军队部门的所谓精英集团成了新的权贵集团,他们完全脱离了普通的工人和农民,控制着苏联社会的各个领域;经济增长下降;玩世不恭和离心倾向增长;腐败和贿赂成风;民族运动难以控制;持不同政见现象无法根除。总之,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稳定已经变成了停滞,整个社会处于僵化状态。与西方的经济鸿沟和技术差距愈益加深和扩大。 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平均主义的心理和政治上的协调一致已经根深蒂固。社会的停滞使得社会遇到了产生严重后果的威胁,这些后果在各方面都已经暴露出来。在停滞和停顿年代,国家已经滑入悬崖。而对这种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就成了一场更替制度的革命。 (二)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出现严重失误。这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严重。这种情况下,苏联共产党没有搞好自身建设,在思想理论、政治路线、组织体制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有严重错误。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民主法制制度长期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个人迷信、家长制、终身制、特权现象比较普遍。苏联在二战前斯大林领导时期就存在着个人专断和家长制问题,以致党和国家政权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如肃反扩大化的发生等。二战后,赫鲁晓夫脱离国家建设实际,主观武断,随意发号施令;勃列日涅夫极力扩军备战,推行霸权主义。这些严重问题和错误的发生,又没有及时制止和纠正。到80年代末,苏共党内出现了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以利加乔夫为代表的“稳健派”(又称为传统派)和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主流派”的分裂格局[1](P390)。党内思想混乱,派别林立,组织涣散,争权夺利,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1](P397)。这样,党逐渐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