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期中测试卷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期中测试卷

期中测试卷

对应学生用书P8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认为,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在“身体的我”之外拥有另一个“灵魂的我”。如果“‘身体的我’遇到挫折了,那个‘灵魂的我’”会开导他。这形象地说明了哲学()

①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变化②是帮助人们追求个人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③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④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灵魂的我”即“具有哲学思维的我”。“‘身体的我’遇到挫折了,那个‘灵魂的我’会开导他”,说明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③④符合题意。哲学具有不同性质,真正的哲学才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变化,①说法错误。哲学属于精神范畴,②说法错误。

2.“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

①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②只要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成为哲学家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④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④中“决定力量”的表述错误。“苦中作乐”的哲学观“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

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也说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①③入选。选A。

3.“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面……绘画中蕴涵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作品的。”说明()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具体科学为哲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不懂辩证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作品的”这表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符合题意;A、C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而不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排除D。

4.癌细胞是无情的,它拥有对当前治疗的耐药能力,从而使这种疾病具有巨大的挑战性。然而,一项最近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人类已经发现了癌症的弱点。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③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④世界上无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新研究表明,人类已经发现了癌症的弱点,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思维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思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思维对存在的反映而未涉及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应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

5.有人认为,带有4的数字不吉利。与此观点相吻合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形存神存,形谢神灭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答案 D

解析上述材料中的观点为主观唯心主义。A、C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属于主观唯心

主义观点,符合题意,入选。

6.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对漫画《猫儿眼》的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B.看到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讽刺了一些人不能实事求是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D.强调了人们的认识总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答案 C

解析通过漫画的标题《猫儿眼》以及对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缺点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出,漫画讽刺了一些人不能实事求是,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故C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7.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在梵蒂冈宣称:“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仔细思量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现深奥的道理——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这一观点属于()

①世界观,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②可知论,认为上帝可以创造宇宙,也可以认识宇宙

③客观唯心主义,否认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④辩证法,承认了自然界的产生是上帝智慧的产物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罗马教皇的观点回答了世界本原的问题,承认上帝的存在,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①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说法错误,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材料中的观点并没有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宇宙,排除;④说法错误,承认上帝是唯心主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8.下列说法与漫画《草包学者》所反映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答案 B

解析阅读漫画可知,漫画《草包学者》讽刺的是弄虚作假行为。弄虚作假行为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B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不符合题意,“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排除;C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排除;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9.《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题干中“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不符合题意,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③不符合题意,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①④符合题意,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B。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器”之用:无一技之长,而有万技之长;无一专之能,而有万专之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用、能用的,只有在用中才能显示其作用。上述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近代以来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②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④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用、能用,②④符合题意。①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看其正确性,与题意不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③说法错误,排除。

11.2018年8月13日至20日,以“学以成人”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5个分主题,自我、社群、自然、精神和传统,都关乎人类未来发展和全球命运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都充分表达了哲学的时代关注。哲学之所以要关注时代是因为()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支配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③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④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哲学之所以要关注时代是因为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③④符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是支配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夸大了哲学的作用,①错误;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②错误。故答案为D。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力求凝练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走向、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上述重大理论成果的正确认识是()

A.上述重大理论成果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中国哲学

B.上述重大理论成果的产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结

C.上述重大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上述重大理论成果改造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飞跃

答案 C

解析“力求凝练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走向、解答时代课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故答案选C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A、B、D三项观点错误。

13.上述重大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基本理论和哲学基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上述重大理论成果()

①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③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④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只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能提供物质基础,②观点错误,故含②的选项均应排除,答案选D项。

14.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词。下列对谚语和诗词所蕴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风定与花落、鸟鸣与山幽,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正确。当家与知柴米贵、养儿与知父母恩,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正确。②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④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均对应错误。本题选B。

15.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

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③“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④“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生无所息”强调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①的意思是冬天来临的时候,天子向上天祈福,以保佑来年有好年景,而辛苦的农夫此时则可以得到休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③的意思是人有认识的能力,物有可认识的性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6.2018年国庆长假7天,某省接待游客近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2亿元,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基本方略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③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④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答案 D

解析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基本方略的哲学依据是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需要和意志不能规定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②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④错误。故选D。

17.2018年12月,优酷等平台打造了一款选拔类综艺节目,通过人工智能选出了相关嘉宾。对用户来说,或许从选角那一刻起,背后就藏有新技术的“大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具有独立的意识,是新的实践主体

B.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的思维并具有主动创造性

C.人工智能体现了人类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D.科技进步让人工智能成为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答案 C

解析通过人工智能选出了相关嘉宾,体现了人类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C符合题意;人永远是实践的主体,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人工智能是对意识的模拟,不具有独立的意识,A错误;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的思维,本身不具有主动创造性,B错误;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器官,人工智能是对人脑生理机能

的模拟,不能成为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D错误;选C。

18.面对当前居高不下的房价,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则不惜借高利贷凑首付,房价就像一面多棱镜,映照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源泉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③人的意识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④生活实际是人的思想意识反映的内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人类社会活动是人的意识活动的源泉,①颠倒了二者的逻辑顺序,排除;“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则不惜借高利贷凑首付”这佐证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正确;人的意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不能说由社会环境决定,③不选;房价映照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选择,这佐证了生活实际是人的思想意识反映的内容,④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19.能精确掌握地震规律并趋利避害是人们长期追求的。2018年8月,我国发射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这为地震机理研究、空间环境监测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研究地震电磁电离层信息特征及机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③科技进步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④技术创新为人们开辟了新的认识对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借助电磁监测试验卫星这一先进的科技手段,有助于地震机理研究、空间环境监测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这表明科技进步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故③符合题意;为研究地震电磁电离层信息特征及机理提供了新的途径,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故①符合题意;②④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0.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含有有毒气体的厌氧海水间歇性上涌,会造成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甚至灭绝。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地球生命灭绝的认识,而且对研究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启示。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②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具有能动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答案 B

解析人们的研究活动不断深入,得出最新的结论,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①正确;该发现对研究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启示,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正确;②错误,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特点;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

21.月全食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中国古代民间认为月食是“蟾蜍食月”或“天狗吃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们早已能够给出月食的科学解释了。这说明()

①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科技的发展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④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古代民间对月食的认识受当时条件的制约,①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认识对科技发展的影响,②排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更新,人们能够给出月食的科学解释,说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能促进认识的发展,③正确。

④中“唯一”说法错误,排除。

22.十九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历史上第十七次修改党章。这体现了()

①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②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推翻固有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③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因主体实践经历的不同而不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推翻固有认识的过程”说法错误,并不是推翻固有认识而是超越原有认识,故②错误;“真理因主体实践经历的不同而不同”说法错误,真理只有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④错误。①③正确切题。故本题答案为C。

2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全新判断表明()

①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真理在不断推翻自身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故①排除;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全新判断说明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这一客观事实的认识的变化发展,故②符合题意;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全新判断是基于我国的国情所作出的正确的判断,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③符合题意;“真理在不断推翻自身的过程中向前发展”说法错误,真理在不断超越自身中发展,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24.人类初始,对自然存敬畏之心。发展到近代,人类认为可以主宰自然、征服自然。如今,人们发出了要在更高阶段上回归自然的呼声,这将会形成人与自然的“理性和谐”。这一认识过程()

①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①错误,认识过程应首先从实践开始。③错误,应该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

25.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

观点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①说法正确;该观点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表现出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④说法正确;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因为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说法错误;该观点不体现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说法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村一座盖好的农宅中先后有多人不明原因地死去,这家住户多次烧香拜佛,乞求神灵的保佑,但终不能制止死人现象的发生,从此再也无人敢住。村子里的人认为此地风水不好,于是便称之为“凶宅”。此事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派出科学考察小组进驻该村。经过认真考察和调研,最后得出结论:祸根就来自住宅地基中的一种放射性石料。在把这些放射性石料清理掉后,这座农宅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人现象。“凶宅”之谜终于真相大白。

(1)结合材料,运用“世界观与方法论”知识,分析面对“凶宅”为何村民和科学小组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6分)

(2)“凶宅之谜”真相大白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6分)

答案(1)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不同的人做事的不同方式体现他对这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3分)②村子里的人和住户认为农宅风水不好,这是有神论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决定了村子里的人及住户在对待“凶宅”时,采取烧香拜佛、乞求神灵保佑的做法,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科学考察小组面对“凶宅”之谜,坚持唯物主义,采取调研和分析的工作方法,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揭开了“凶宅”之谜,是坚持科学、相信科学的体现。(3分)

(2)①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科学修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客观事物。(2分)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

(2分)③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2分) 解析第(1)问属于原因类试题。由材料可知,村民们认为“凶宅之谜”在于风水不好,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在这种世界观指导下,他们烧香拜佛、乞求神灵;科学小组面对“凶宅”,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调研分析的工作方法,得出了科学结论。以上表现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第(2)问属于启示类试题,可以在第(1)问的作答基础上总结:要坚持唯物主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要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等。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和难题也发生了变化。我党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材料二习近平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

(1)结合材料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角度,说明我党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知识,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的哲学依据。(4分)

答案(1)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有利于正确认识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到从变化的实际出发。(3分)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更好地提高我们分析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能力。(3分)

(2)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需要哲学理论的指导。(2分)②哲学产生于社会实践,哲学是一定社会生活在精神上的反映。我国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为哲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实践基础。因此,这是一个能够产生哲学理论的时代。(2

分)

解析第(1)问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党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看家本领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是其基本特征,要首先明确这一知识,再结合材料,说明以上特征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第(2)问要求运用“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相关知识,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的哲学依据。亦可以作为一个原因类试题作答。可以从哲学的产生、哲学的作用、哲学与时代的角度思考作答。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探月工程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的“绕”“落”和“回”三步走战略。2018年12月8日,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历时26天,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L2点对地对月中继通信,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获得了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并将为深空探测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累重要经验。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举——月球背面软着陆,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探月工程取得开创性突破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探月工程,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探月三步走战略及其每步具体目标,为工程有序顺利推进,提供正确指导。(3分)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态度,发扬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3分)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

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3分)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类试题。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本题的知识范围为“唯物论”的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中有关中国探月工程取得开创性突破的相关信息分别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2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8年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果。

材料一2018年10月23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为了加强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香港特区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大桥建设中,建设者们克服了气象水文、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责任体系等一系列的困难。同时为不影响白海豚的生长环境,施工前以及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观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材料二2018年5月,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顺利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将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大口径伞状天线是“鹊桥”最关键的部分,为了让其能够克服-200 ℃左右的严酷环境,设计者们做了不计其数的试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终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将大口径伞状天线应用于深空探测的成功案例。“鹊桥”的升空迈出了我国月球背面着陆与探测的第一步,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又一有力尝试。

(1)结合材料一和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启示。(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鹊桥”是如何实现顺利升空目标的。(7分)

答案(1)①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地缘交通状况和各种环境条件,这启示我们科技创新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分)②大桥建设者们克服了自然、社会、生态等多重困难,从而成功建设,这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3分)③大桥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白海豚的生

活环境以及复杂的地质和水文条件,这启示我们进行科技创新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3分)

(2)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鹊桥”的研发与升空是根据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克服困难,反复实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3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鹊桥”的顺利升空为月球探测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进步。(2分)③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国科研人员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分)

解析(1)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知识,属于启示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一中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的有效信息并转化为唯物论的知识组织答案: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地缘交通状况和各种环境条件,这启示我们科技创新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桥建设者们克服了自然、社会、生态等多重困难,从而成功建设,这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大桥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白海豚的生活环境以及复杂的地质和水文条件,这启示我们进行科技创新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二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等方面来回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