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6“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7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6“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7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6“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7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6“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时作业46“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岳阳市质检一)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本题关键要理解透材料中人物的言论,结合材料,荀子批名家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再结合荀子和韩愈作为儒家学者,他们反对名家和佛教的不切实际,主张儒学为社会现实服务,C正确。A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B说法太绝对化。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

答案:C

2.(2016·潍坊市模拟考)“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材料体现的治国理念属于()

A.儒家B.道家

C.墨家D.法家

解析:本题考查荀子的思想。从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重法爱民而霸”可以看出,该学派认为成就一方霸业应该礼法并施,这符合荀子的思想,A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与“隆礼尊贤而王”不符合,排除D项。

答案:A

3.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符合儒家积极“入世”和要求德治的思想主张;“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符合道家思想主张,故A项为正确答案。法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并不符合材料所述内容,故其他三项均可排除。

答案:A

4.(2016·南昌市调研卷)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虽然在战国时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统治者大多推崇法家思想并进行变法活动,调用所学知识中三家不同的思想主张可知,法家主张的加强中央集权、法不阿贵、严刑酷法适应了当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政治或军事需要,故答案为C。

答案:C

5.“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后世与尧思想相似的是()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尚贤”思想

C.道家“无为”思想D.法家“法治”思想

答案:B

6.(2016·湖南十校模拟考)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百家争鸣时期诸子思想。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变革,不是历史的倒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充分说明当时社会

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先秦诸子思想复古性,不是复杂性,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分析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第(2)问根据材料二,围绕着财富与道德来概括孔子的主要观点。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回忆教材知识,结合思想解放对政治的影响回答“影响”。

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

(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