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讲学稿背后的东西

讲学稿背后的东西

讲学稿背后的东西
讲学稿背后的东西

东庐中学讲学稿的背后有什么2009年4月10日,全国讲学稿研究会成立大会在讲学稿的发源地江苏省南京市东庐中学召开,这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几百所学校的近千名专家和老师参加,与会人员听了讲学稿的创立经过,听了数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参与了如何运用讲学稿进行教学的讨论。大家看到:东庐中学的学生积极向上、知识丰富、机智敏捷、文明礼貌,东庐中学的老师勤奋上劲、任劳任怨、主观能动性很强,讲学稿有效地联系起了教学的各个环节,讲学稿把教学这盘棋盘活了。但与会老师们都普遍感到有些困惑:讲学稿为什么像灵丹妙药能有效促进了教学?为什么东庐中学有如此让人羡慕的学生、有如此敬业的老师呢?讲学稿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是光环笼罩的精品打造、教育炒作呢?还是在讲学稿背后隐藏着题海战术?还是在教育信仰至上的理念下每个人都找到了理想的精神家园?

在讨论会上,与会的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东庐中学没有十分明确地说出讲学稿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但从他们的话语中隐隐地透露了一些信息,带着他们透露的信息,我们走进了东庐中学的校园,仔仔细细地参观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终于明白了东庐中学讲学稿背后的秘密。

1讲学稿的背后的秘密

1.1夹缝中生存,置于死地而后生

讲学稿产生的背景是什么?用东庐中学的校长陈康金的话说:讲学稿是被逼出来的。可见,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其背后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东庐中学在1999年前是一所将要被撤并的学校,此前东庐乡已被并到另一个镇,变成了一个行政村,东庐离县城近,只七公里路程,学生选择县城或其它学校就读的很多,学校由于学生少而面临撤并,即使不撤,由于学生数越来越少,教师队伍也不稳定,最终也要灭亡。在这种情况下,陈康金校长上任看守校长,要求维持学校基本运转等待撤并。在这种情况下,陈康金校长下定决心,要带领教师们闯出一条新路,让学校不能只在等待灭亡,而要发出光辉,照亮师生的心田。基于这种思想,教师们团结一心,在思考中不断前进,终于摸索出了讲学稿这条新路,经过几年的研究,反复的试验,讲学稿终于成形,讲学稿成了教学的载体、平台与抓手,而且在教学中越来越显出了其优越性,在各科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东庐中学的教学成绩一下子上去了,多年在中考中名列南京市前列。

东庐中学现象引起了教育界一次小小的地震,县、市、省纷纷到东庐中学调研,研究讲学稿这个教学新的形式,于是,在全国引发了对讲学稿的深入研究与推广,讲学稿走向了全国。

讲学稿的背后是什么?是夹缝中的成长,在死亡中求生存。面临死亡,如果自甘消失,讲学稿也就不会诞生了,陈康金校长和其它老师就会在撤并的大流中随波而去,各就其位,是危机感引发了东庐中学进行了教学创新,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精神在东庐中学又一次得

到了鲜明的体现,在教学摸索中,逐渐找到了讲学稿这个师生共用的载体,它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也让老师有了发挥教学才智的机会,两者紧密配合,自然迸发出了光芒的火焰,让东庐中学的教学红火起来。

试想:全国成千上百所中学,你们有危机感吗?我想,大多学校并没有危机感。面临撤并的学校,有不少人巴不求得并入大学校或县城学校,大家可能都会有更好的待遇;生源好的学校,会觉得自己是老牌学校,师、生都不愁,只是惯性前进着。这样一来,许许多多的学校都在自然的生长着,大树就是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各地各校自生自灭,毫无怨言。试问:全国成千上百的基础学校的校长、领导们,你们在研究中国教育的发展远景吗?你们在关注着学生的全面健康

地成长吗?你们在关注着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吗?你们关注着学校的

生存与发展吗?如果说没有,请看看东庐中学,看看东庐中学的今天吧。东庐讲学稿的背后其实是对中国教育的思索,是在危机中求得生存的创新历程,是教育教学的理性回归,是求得学生与老师共同发展的一个理想境界。这就是教育的实质。

1.2以学为主,教学相长

讲学稿的实质是什么?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界已经提倡了很多年了,但真正能够做到的老师并不多,在一般学校,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的不超过三分之一,多数老师还是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一言堂或满堂贯还是教学的主流。

东庐中学推出的讲学稿就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特点。讲学稿研制之初起因于教师备课,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着老师备课“基本抄袭,疲于应付”的现象,这样的备课效率极低,主观能动性很差,而且很多老师根本不按备课来上课,这样的备课就流于形式了。东庐中学在讲学稿形成以前也是如此,如何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如何在备课中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观念呢?东庐中学讲学稿解决了

这两个问题。在讲学稿中有这样三大块,一块是预习部分,一块是师生研讨部分,一块是巩固部分,在这三块中无处不体现出学生是主体,预习部分目前全国多数老师备课中都有这一块,但真正落实的有几个呢?只流于形式而已,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可能并没有布置预习,学生也并不能完成预习,这样的预习效果实在有限。在讲学稿中,预习是重中之重,是一堂课的基石,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的,因为预习有效性直接与上课关联,预习在讲学稿中有明确的要求,在课堂上也必须随时面对全体学生展示的,所以学生对预习很重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的长期锻炼,对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了很大促进,在讲学稿的引导下,学生深入到课本实际,自己能够质疑解惑,在课堂研讨中也会占据主动,课堂的展示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这与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个个拿着粉

笔在满教室黑板上展示应该是一个道理,所以在讲学稿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当然,老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讲学稿的研制过程无不体现了一个老师的教学艺术性,讲学稿就像是剧本,剧本编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结果,所以,讲学稿就是老师的舞台,这样一来,备课的重要性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备课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了。不过,讲学稿的研制也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可以说,如果让一般老师来选择,可能大家宁愿选择抄备课笔记,也不愿制讲学稿,这了解决这个问题,东庐中学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可能集体备课在许多地方也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但是是否会流于形式呢?是否有效呢?可能各地还在研究,可东庐中学的集体备课与讲学稿的结合非常到位。东庐中学同年级同科老师各有分工,制出讲学稿后,同组研究讨论后决定印制,在上课过程中再进行补充,最后存档以供以后使用,这样,全校只要制出一套讲学稿后,接下来就会省事许多,每一位老师都可以享受前人研制的成果,只要稍加变动,就能继续使用,这样一来,老师们的备课效率反而高起来,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也会很高,而且绝不流于形式,老师们也免去了抄备课笔记的痛苦。

在讲学稿的使用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将发挥巨大作用,当学生质疑问难后,老师要能引导学生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能在学生的质疑中不断提高,教学相长得到了很大体现,这样的课堂效率很高,学生的兴趣也极大提高了。

另外,用讲学稿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展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平时上课,学生不回答问题或很少回答问题,其实,每一个人都喜欢展示自己的,只不过我们平时的一言堂压抑了学生的展示,在东庐中学,班级中都有电子展示台,大多课上都有学生展示这一环节,多数是学生自由展示,也有老师“逼”着展示的,那是针对少数不敢展示的学生或不认真预习、不认真听课的学生,通过展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一旦成了主流,那课还不好上吗,学生还愁不懂吗?

难怪,全国各地的老师都觉得得好像东庐中学的学生天生聪明一样,什么都会。什么原因造就这样的学生?原来是缘于这样的一节课一节课的积累啊!

1.3优雅的环境,人文的气氛

我们常说:环境育人。实际上真是如此,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注意到,陈康金校长报告的总题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陈校长并没有解释这个题目,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我相信每一个搞教育的都会深刻领会到这句话的份量,都能领会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这句话告诉所有教育人士,要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一个优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走进东庐中学,我们看校园处处无不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文化长廊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块。还没进校门,我们就能看到长

长的两面墙上张贴着名人肖像与事迹介绍,近百米的墙上满是的,格调清雅,布置美观,值得任何一个人看上个一两天,当你与这么多名人对话后,我想你一定会有所触动的。请问,近百米的名人介绍,你有吗?

进到校园,这种文化长廊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藤架两边,适当地布置了近百米长的磁性黑板,各班出的黑板报清晰可见,还有各个科目的宣传文字。请问:近百米的黑板报,你有吗?从教学楼到食堂到学生宿舍到图书室等,几乎所有的墙壁上都贴满了文学、艺术、科学等所有课程的知识,可以取名为“百科长廊”了。请问:百米以上的“百科长廊”,你有吗?

在东庐中学的每一个角角落落,不时出现一块块提示牌或标语,这不是口号,而是一句句温馨的提示。请问,遍及校园的温馨提示,你有吗?在教室,都不一个文化园地,展示着学生的作品、成果等,班级门口也都有一个展示班级的展示板,向大家展示着班级的风采,教室里都有图书角,教室里都有班级格言,学习目标,教学外的柱子上张贴着名言警句。请问,这么浓浓的班级文化,你有吗?

也许有人说,我们的硬件设施无法与东庐中学相比,我们没有他们那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没有在教室里普及投影仪,没有塑胶跑道,没有众多的功能教室,没有钱购买那么多宣传黑板,不错,我国现在许多地方教学设施落后,硬件无法跟经济发达的地区比,但是文化的氛围有时并不是与硬件成正比的,生活在茅草屋中的诸葛亮并不会因

为草屋而失去儒雅,人文气氛能感染人,能让学生时刻受到熏陶。参观过程中,不少老师感叹,在这样的环境中,随地吐痰随手扔废纸实在难为情,不读圣贤书是罪过。环境育人啊!

讲学稿的背后是什么,有一种优雅的环境和人文的气氛作支撑,在这种环境中形成了育人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会出成果的。

1.4规范的管理,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东庐中学,从班级管理到学校管理,能够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而且形成了制度化,什么事什么人做都有明确安排,学校管理规范有序。规范的管理是一个单位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缺乏规范管理就会和盘散沙。有些地方的有些学校,规范办学做得不行,随意性很大,工作安排不到位,事情做得乱七八糟,在这种情形下,还怎么谈教学?在这种管理下,什么东庐、杜郎口、洋思,一切的形式都不会起任何作用,结果有可能是邯郸学步,最后连自己的路都不会走了。

当然,在实施学校规范化管理中是否与经济利益挂钩,也是许多人所关心的,在目前的社会洪流中,经济利益在管理中起着很重要的平衡作用。走访过东庐中学后,东庐中学的一致结论是:为老师与学生创造一个精神家园。

创设精神家园,让老师不好意思不教,让学生不好意思不学,我想,东庐中学的人文环境无不体现着这个理念,这大约就是东庐中学讲学稿之所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原因了。

精神家园,需要一位亲合力很强的、事业心很强的、会管理的领导者,那就是校长,教育事业最终要人来实施,同时也是实施于人的,这些都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个关系的核心就是领导者。只有在合理的制度下,有会协调的核心领导者,才能把这个精神家园建得更加完善,才能把一切新的教学理念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办好一个学校。据东庐人介绍,陈康金校长就是这样一个校长。

东庐中学的师与师、师与生之间关系也是非常融洽的,老师之间经常沟通交流,师生之间也很随和,在心与心的交流中,矛盾化为乌有,有的是信任,有的是感动。老师面对学困生,经常私下里谈心、辅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学生感到老师没放弃他们,即使他们学不好,也会收敛,不致恶习不改或蔓延。

人际关系的融洽就靠着爱心在传递着,老师有,校长有,人人都有,陈康金校长说:“仅凭制度是管不了人的,没有一颗爱心,再严厉规范的管理都不起作用,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切的教育教学难题都会得到解决。”对此,讲学稿的成功就不难理解了。

讲学稿的背后是什么?是适应新形势、符合教育规律的创新形式,是一群敬业、博爱的老师群体,是良好的人文环境,是规范细致

的管理,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习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绝不能忽视讲学稿背后的这些,如果仅仅学习讲学稿这种形式,可能收效甚微,或者可能还会不如不学,如果你学到了讲学稿背后的这些,即使不用讲学稿也照样把教学办好,把学校办好。

2讲学稿背后的东西,你愿意学吗?你能学得来吗?

江苏溧水县东庐中学在短短几年内,由一所乡村薄弱初中一跃而起为先进示范性初中,就是凭借“讲学稿”减负增效发展起来的,学校坚持“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原则,让“讲学稿”成为东庐中学教学改革的一个良好载体,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讲学稿”找准了教学的“易”处和“细”处,并发挥其八面临风的作用,这是东庐中学教育教学突破的重要因素,但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校长陈康金对教育改革的勇于创新,学校人本化的管理,广大教师的精诚合作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等,都应该是东庐中学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江苏溧水县东庐中学曾是一所乡村薄弱初中,却凭借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在短短几年内连获殊荣:被江苏省确认为示范初中;获得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被评为南京市师德先进集体;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中小学学习的先进典型。

东庐中学在几年前只是一所普通乡中。学校没有轩昂的教学楼,连黑板都是老式的黑漆板,学校的电脑除了一部分是上级新给配置的,其余都是城市学校淘汰下来的……当初,东庐中学也曾跟在别的学校后面苦苦地追求过升学率。但师资水平差、生源质量差、硬件设施差、教育观念落后,东庐中学必然地每每败下阵来。在教育布局调整时,东庐中学一度成为撤并对象。在困境中,东庐中学积极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东庐中学在摸索过程中,让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先准备教案,然后拿出来经过集体讨论后大家共享,以促进所在备课组乃至教研组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阶段性测试中,最早试行这一办法的数学、化学组的整体成绩有了明显上升。此时,又有教师及时提出,这种供教师使用的文稿,可以略加变动后也发给学生一份,既可当作课堂作业,也可当作家庭作业,还可充当复习资料;既可明确学习目标,又可让学生少做笔记。于是,“讲学稿”诞生了。

从1999年起,东庐中学尝试进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校本课程实施,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生之路。“讲学稿”来自于新的备课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讲学稿”草稿拿出;组长初审后提前两天发给全体组员,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后交主管领导审定,制

成正式文本;这份“讲学稿”既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老师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让学生根据“讲学稿”的内容预习、自学,完成自我检测。第二天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即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讲;教师主要讲重难点,进行检查、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思考、提高、讨论。对每份“讲学稿”教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亦即教师要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学生填写“学后记”,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这样,教师由原来带着学生走进书本,转变为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走进教师,学生由题海战术转变为先思考后提问;教师由原来围绕本本转,转变为教师围绕学生转。

“讲学稿”不是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讲学稿”的实行,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学生可以不补课,不订资料,课后基本不留作业。“讲学稿”比较好地兼顾了学生的预习、学习和复习三个环节,兼顾了三类不同的学生,“讲学稿”本身还具有评价功能,可以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讲学稿”是东庐中学寻找教学质量突破的一个好的切入点,一个好的抓手,基本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功效。从2000年起,东庐中学开齐开足课程,停止了初一、初二的双休日补课,初三的周日补课以及寒暑假补课;“课内损失课外补”没了时间和空间。教师“穿新

鞋”不能走老路就得改变思路,就得研究如何在课内做文章;给学生松了绑,使许多课外活动得以全面开展起来。

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介绍说,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基于校本开发的课程,二是将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后的课程,“讲学稿”属第二类。它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不断将国家课程化为“教师理解的课程”和“学生经验的课程”,并使两者逐步融合。在此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由于参与主体多元、师生参与程度充分,因而其贴近学校实际、尊重师生独特性和差异性的程度就高,所以,教学效益自然显著。

东庐中学自从实施了“讲学稿”这一校本课程,已经实现了学校“六无”:一是基本无辍学,学校学区内学生100%进入学校;二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外流到县里上学的状况;三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四无不开课程;五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违规补课;六无是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而在这“六无”状态下,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几年来一直位居县、市前列。

3学习讲学稿模式还不够

我们已经和讲学稿模式一起走过了两个多春秋,她给我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无限生机,我校中考成绩跃居全县前茅。在喜庆之余,我在不禁问自己:我们只是学习讲学稿模式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更需学习讲学稿蕴含的理念和精神。

3.1为师生减负

师生是讲学稿的实践者,也是讲学稿的受益者。我们使用讲学稿的最大实惠就是备课负担轻,学生作业量减轻。讲学稿旨在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师生共用讲学稿”是课堂上供教师讲和学生学共用的文稿。使用讲学稿的基本模式之一是轮流主备,精心设计。主备教师要翻阅参考多种复习资料和各种教学参考书上的好思路、好方法、好习题精心归纳、整理和筛选,充实到讲学稿中。精华荟萃,减轻负担。讲学稿是任课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吸纳了各种参考书、辅导资料的好思路、好方法、典型题。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讲学稿使教师告别了手写教案的劳苦之役,学生脱离了题海之苦。讲学稿的电子文档给予教师极大的自由空间。备课可以网络化、合作化、精细化。学生课后没有作业,学生不用抄题做题。“讲学稿”完全替代了学生的课辅资料,减轻了书包,却提高了效率。讲学稿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正如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说: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课改也要解放生产力,促进效益的提高。我们的课改就是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减负提质。面对教师神圣的职业,面对教师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对考试成绩的压力,我们要学会为自己减负,为自己减去不必要的无效劳动。所以,我们学习讲学稿首先是学习怎样为师生减负。搞教改就是搞教改就是追求高效的课堂。

3.2适合自己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东庐中学教改的成功,是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的得以完善。我们也要找

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我们凭借三苦精神积累了丰富的适合学情的教学经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学习讲学稿模式,并不是丢掉优良传统。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东庐中学模式,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适合自己的讲学稿有以下特点:(1)适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水平制作适合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的讲学稿。(2)适量。(3)有学科特点。学科不同,讲学稿的制作也不同。(4)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制作的讲学稿也不同。

总之,教改的目的是求变求优,而不是求新求奇。教改意味着跨越,而不是超越,更不是脱离实际,脱离常规。如果不顾自身实际,不顾客观规律,一味效仿别人,追求所谓新“模式”,或者好高鹜远,别出心裁,那将与课改目标背道而驰,任何改革举措都不能奏效。3.3要创新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喜欢一般化,追求新颖、独特、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不僵化、呆板,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教育要发展,必须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溧水教育系统敢于打破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是东庐中学乃至任何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我所知,东庐中学原先是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

后才创出“讲学稿”教学模式。

我们在使用讲学稿过程中,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精心备课,敢于创新,大胆改进讲学稿,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展现个人才华,将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变成具有马渠中学特色的新模式。

4“讲学稿”引进、设计和使用

4.1探索引进

孟坝初中是镇原县1995年新建的一所农村独立初中,现占地30亩,教职工94人,28个班,1640名学生。由于历史的现实的诸多主客观原因,学校教学质量近几年一直处全县后进,办学声誉扫地,生源恶化,学校发展处于恶性循环中。2004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从此,学校走上了抢抓课改机遇,探索校本教研,寻求学校发展之路。

4.2零距离培训学习

2005年10月10日至13日,孟坝初中一行35 人,到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进行了为期3天的新课改教师培训学习。在那里我们找到了探索的答案:“讲学稿”。学习中,我们采用了随机听课、参与集体备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听取学校领导学术和经验介绍、与东庐中学师生座谈交流和调阅教改资料等零距离杰出的形式。本次培训学习共听课334节次,亲身上“讲学稿”操作见习课16节,听“讲学稿”操作及运用专题报告1场次,组织两校教研组座谈会5场次,举行篮球联谊赛一场,举办两校教师联谊活动2场次。3天来,孟坝初中教师对东庐中学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全程跟踪学习,从

上课、“讲学稿”备写、课堂操作、学生日常管理、课外活动、班会、家长会、学校管理、后勤社会化服务、团委工作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流程,进行了细心认真的观摩体验学习交流,如此学习,来东庐学习的绝无仅有。

2006年8月份,我校和东庐初中共同组织的暑期“讲学稿”学术交流夏令营活动。江苏省溧水县东庐初中26名骨干教师及校长来到我校,上展示课18节,我校教师上交流课36节;举行教研组诊断交流座谈会6场次,又一次提升了我校“讲学稿”教学模式的实施水平。全县初中各学科教师200余人参加了观摩和研讨。我们两校决定结为“友好学校”。

4.3一年实践反思

“讲学稿”教学模式确实是有效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极好平台;是实现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是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困惑的有效办法;是克服教师旧观念、老教法的有效方法;是解决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形式主义的极好方式;是医治学生心理障碍、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有效载体;是解决学生厌学、辍学的好办法;是解决师资水平不平衡的有效办法;是减负增效的良方。

5“讲学稿”教学理念的形成

5.1传统授课流程

传统授课流程一般是:教师单独备课、布置学生预习、课前教师准备、课堂授课板书、学生听课笔记、下课布置作业

5.2传统授课问题分析

5.2.1用的器材多。

上课过程中教师所用的器材有教材、各种教辅资料、备课笔记、小黑板(或多媒体)等;学生所用的器材有教材、教辅资料、听课笔记、课堂作业本、课后作业本或什么同步练习等。

5.2.2集体备课形式化。

传统的备课模式是“重写轻备”,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是脱节的,所谓备课就是抄教案,看谁抄的认真,因为学校在阶段性检查时,就是看谁写的认真,而上课的教案根本就没有,就是在上课前想一下过程,如讲哪几个知识点,用哪几个例题,布置什么地方的作业等。更别说什么集体备课,只是到时候应付学校的检查组长写几条。因为学校的考核制度使他们根本无法合作,只能形同虚设。因为一般的学校的考核制度是让他们的利益对立的。校内排名使得他们相互保守。

5.2.3预习形式化。

教师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作业是口头的,没有一个具体的载体,所以学生在预习时,有这么几个问题:一是不知道预习什么,目的不明确。其次是每个学生的能力不一样,在看书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看懂,因为教材是全国通用的,面向全体学生,所举的例子或所选的题目针对性小,教师若不对他进行再加工的化,其实用性不好。即学生预习时的难度太大。其三是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家长都是很关

心的。但苦于传统的预习家长无法督促,老师也无法检查,因为它是隐性的不是显性的,缺少可实际操作的抓手。

5.2.4课堂效率低。

因为课前预习是虚设的,学生上课前的状态是白纸一张,所以学生进入状态较慢,教师为了赶进度,给学生的合作讨论的时间少,基本上是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要抄题,学生一边要忙于听课一边又要忙于记笔记。绝大多数同学是录音机,没有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多少同学能听懂,故课堂容量小,听课效率低下。

5.2.5作业信度和区分度低。

首先作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忽略了学生是有差异的客观事实,在量上和质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对后进生来说,作业量太大,难度太大,在加上自觉性差,所以在课后完成作业时,只有抄袭,看视做了很多的作业,实质上他一题也没有做.而对好生来说,会有吃不饱的现象. 5.3大胆猜想

能否把老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小黑板的例题、素质教育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要的素材、学生的笔记、评价练习通过一种载体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教辅资料减少,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成为显性的、可能的、家长可以督促的、教师可以检查的,使学生的作业成为可分层的、课堂完成的、实用性更强的、效果更好的。

1.使教师的课堂内容和流程对学生透明化,从而学生在课堂上是有准备的,有目的性的。

2.从记笔记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理解知识、参与活动。

3.使教师从孤军作战中解放出来,从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重备轻写”讲究实效。

.4把老师从上课面面俱到变成讨论学生提出的看不懂的几个问题,这样节约时间,学生参与多,课比较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5.使教师从如山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于是“讲学稿”应运而生5.4方案设计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讲学稿应该如何设计呢?

下面就我们化学讲学稿的设计思路作详尽的介绍:作为化学讲学稿,它的主体框架有探究目标、探索导航、课堂评价练习、课后拓展活动四大版块,

5.4.1探究目标

因为在人的认知中,有意识观察和无意识观察有着显著的差异。学习目的明确,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时,注意力集中,就如同用凸透镜聚焦使木柴燃烧,使有限的智力和精力能最大限度地击发出知识的火花。而学习目的不明确,无意识的观察时,使精力和智力分散,就算智力很好,也会因为漫无目的的学习而收效甚微。故此在讲稿的一开始就开宗明意。就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以后的道路。

5.4.2探索导航

它也是讲学稿中最最灵魂的部分。使学生对课前预习的理解不再是空的无法操作的,而是有了具体的可实际操作的依据。因为在传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