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税收概念和中国税收概况

第一章税收概念和中国税收概况

1税收基本概念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税收的概念,公共经济学和法学的税收概念,中外学者关于税收概念的不同表述;税收“三性”基本特征及对税收“三性”特征的基本认识,通过税收与财政收入其他形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税收的形式特征。熟悉税收术语,特别是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等税收要素术语和有关非税收要素术语。 建议本章的学时数为2课时。 二、本章知识点 1.税收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公共经济学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法学上的税概念是指,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主体的纳税者(公民),以自己的给付是用于宪法规定的其享有各项权利为前提,并在此范围内,依照遵从宪法制定的税法为依据,承担的物质性给付义务。古今中外的学者关于税收概念还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2.税收“三性”基本特征及对税收“三性”特征的基本认识。税收的“三性”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规定性。“三性”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正是这个统一体,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税收,才构成各种社会形态下国家税收的共同特征,即共性。 3.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主要包括税收与行政性收费的比较、税收与公债的比较、税收与罚没收入的比较、税收与财政发行的比较、税收与公共资产、公共资源收入的比较。 4.税源、税基、税本。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税基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征税的基础,二是指计税依据;税本,即税收收入的根本,是产生税源的事和物。 5.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或行为;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率是税法上对征税对象或税目从价或从量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 6.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即征税对象数额达到开始征税的起点;免征额即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7.偷税、骗税、抗税。偷税即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讯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抗税即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骗税:亦称骗取出口退税,指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税收的形式特征 本书对税收“三性”的表述不同于一般“三性”表述之处在于用“规定性”取代了“固定性”。虽然“固定性”与“规定性”内涵相同,但“规定性”表述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税收制度是取得收入的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从法律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从税收制度的形式来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结构简单的税制主要是指税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税收制度;而结构复杂的税制主要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多种税并存的复税制税收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或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税种,并规定每种税的征收和缴纳办法,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以及何时纳税、何地纳税、按什么手续纳税、不纳税如何处理等。 因此,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构成税种的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构成税收制度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法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销售税、遗产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 税种的设置及每种税的征税办法,一般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这些法律就是税法。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其中,“税法通则”规定一个国家的税种设置和每个税种的立法精神;各个税种的“税法(条例)”分别规定每种税的征税办法;“实施细则”是对各税税法(条例)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具体规定”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补充性法规。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单独制定税法通则,大多数国家都把税法通则的有关内容包含在各税税法(条例)之中,我国的税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国家税收制度的确立,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政治经济条件。所以,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尽相同,具体征税办法也千差万别。就一个国家而言,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条件和政治经济任务不同,税收制度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我国的现行税制就是建国后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逐步演变而来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税收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税收制度是取得收入的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从法律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从税收制度的形式来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结构简单的税制主要是指税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税收制度;而结构复杂的税制主要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多种税并存的复税制税收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或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税种,并规定每种税的征收和缴纳办法,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以及何时纳税、何地纳税、按什么手续纳税、不纳税如何处理等。

因此,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构成税种的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构成税收制度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法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销售税、遗产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 税种的设置及每种税的征税办法,一般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这些法律就是税法。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其中,“税法通则”规定一个国家的税种设置和每个税种的立法精神;各个税种的“税法(条例)”分别规定每种税的征税办法;“实施细则”是对各税税法(条例)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具体规定”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补充性法规。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单独制定税法通则,大多数国家都把税法通则的有关内容包含在各税税法(条例)之中,我国的税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国家税收制度的确立,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政治经济条件。所以,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税务管理基础知识概述

税务治理概述 本章属于考虑的重点章,在以往的考试中出过单选、多选,也不止一次的出过简答题,本章分值一般在15分左右,考点分散繁琐,考生要注意在本章第二节“税收征收治理程序及要求”中今年新增加了审核评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治理这两方面的新内容,一般新增内容出题机率比较大,应特不注意。 按考试大纲的要求: 一、了解我国分税制财税治理体制,熟悉我国现行国税、地税税务治理机构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 二、掌握税务治理的差不多规程,熟悉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的差不多方法,税务检查的差不多形式,掌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三、熟悉在征纳关系中税务机关的权利、义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义务 第一节税务治理体制 一、税务治理体制概述(了解)

(一)税务治理体制的概念 税务治理体制是指在中央与地点,以及地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收治理权限的一种制度,是税收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治理权限包括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治理权两个方面。 1.税收立法权 税收立法权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据法定程序给予税收法律效力时所具有的权力。税收立法权包括:税法制定权、审议权、表决权和公布权。 2.税收治理权 税收治理权是指贯彻执行税法所拥有的权限,它实质上是一种行政权力,属于政府及其 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税收治理权包括:税种的开征与停征权;税法的解释权;税目的增减 与税率的调整权;减免税的审批权。 (二)分税制下的税务治理体制 1.分税制的概念 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点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治理体制。 2.分税制的内容

(1)合理划分中央和地点政府的事权范围。 (2)合理划分税种,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点收入。将国家开征的全部税种划分为中央税、 中央与地点共享税和地点税。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 属于与经济进展紧密相关的要紧税种划为中央与地点共享税;属于适合地点征管,有利于调 动地点积极性的税种划为地点税。 (3)分设国家税务局和地点税务局两套税务机构。国家税务局直属中央政府,负责中央税、中央与地点共享税的征收和治理;地点税务局隶属于地点各级政府,负责地点官税的征收和治理。 二、我国税务治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划分(熟悉) (一)税务治理机构的设置 国家按税种分设了国家税务局和地点税务局,分不负责中央税、中央与地点共享税和地点税的征收治理工作,从而形成了国家税务局和地点税务局相对独立的税收治理组织体系。国家税务总局是我国税务治理工作的最高职能机构,代表国家实施税务治理的职能。国家税务局系统实行国家税务总局垂直领导治理体制。国家税务总局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国家税务局;各省、自治

税收的概念与本质

【课题】第一章税收概述第一节税收的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一、税收的本质 【教材版本】 何珍芳,吴利群.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税收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何珍芳.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税收基础会计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掌握税收的定义 2. 理解税收的本质 能力目标:1.在理解和掌握税收的概念及本质后,能明确政府为什么征税和 纳税人为什么纳税。 2.联系目前税收实际,根据掌握的基本知识,能解释有关税收的 经济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税收概念、本质及税收与国家、经 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认识到依法纳税的必要 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税收的定义、税收的本质。 教学难点:税收的定义、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和使用配套教学光盘第一章第一、二节。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10分钟) 本门课程的启始课,介绍如何学习好税收,该课程本学期教学安排。 新授课(70分钟) 第一章:税收概述第一节税收的概念(板书)

提问:同学们是否交纳过某种税? 生:利息税、自行车税等。 师:纳税后国家是否还偿还该笔税款?同学回答:“不”。列宁曾给税收下过 定义“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收入。”那么什么是税收?作为公民我 们为什么应该纳税? 一、税收的定义:(板书) 税收定义是: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标 准,采用强制性手段,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板书) [讲解] (1)征税的主体是什么?国家 (2)国家为什么征税?实现其职能,征税的根本目的是无偿取得财政收入。 (3)什么是财政?财政是经济领域的主干课程,平时所说的财经是财政与经济的简称。 通俗说财政是是处理花钱和来钱的钱袋子,国家既要花钱,又要来钱,科技、教 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国家必须用资金发展,国家需要钱, 但国家本身没有钱,通过税收来收取。这是财政研究的内容。税收取之于民,用 之于民。我们纳税是支援国家建设。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4)实现税收凭借的权力是什么?政治权利。公民必须依法纳税,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分组讨论] 世界上有没有不征税的国家?为什么?(同学讨论) 二、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板书) 1.税收与国家的相互关系(板书) [讲解] (1)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 (2)税收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演示]

第一章 税法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税法概论 一、术语解释 1、税收制度 2、课税对象 3、税法 4、起征点 5、税制体系 二、填空题 1、以课税对象划分税种分为_____、收益额、______、资源和人身等五大类。 2、税率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______、累进税率和______。 3、税收法律关系包括______、客体和______三个要素。 4、按照税收能否转嫁,税收可分为_____和_____。 5、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_____并向国库_____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6、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手段和_____。 7、减免税规定是对特定的_____和特定的_____所作的某种程序的减征税款或免征税款的规定。 8、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增大而_____的税率。 9、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_____和_____。 10、比例税率在具体运用上又分为_____、差别比例税率、______和有起征点或免征额的比例税率。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罚措施。 2、税法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3、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即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4、我国现行流转税包括增值税、关税、车船使用税、营业税和消费税。 5、我国的税收诉讼法规仅在《税收征管法》中作了具体规定。 6、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税区别费的主要标志。 7、在处理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不一致的问题时,国内税法应处于优先地位,以不违反国内税法为准。 8、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与之相互配合的复合式税制体系。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讲义制度格式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讲义 制度格式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4分,2008年的分值为3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属于分值最低的一章。2009年考试大纲、辅导教材对本章内容基本未进行调整。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 第一节税收与税法概述 一、税收法律关系(P91) 1、主体 (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海关 (2)纳税主体 对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属地兼属人原则,即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员、无国籍人员,凡在中国境内有所得来源的,都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纳税主体。

2、客体 3、内容 【例题1】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有()。(2008年) A、税务部门 B、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国企业 C、海关部门 D、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个人 【答案】ABCD 【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征税主体(选项AC)和纳税主体(选项BD)。 【例题2】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 A、国籍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原则 D、属地兼属人原则 【答案】D 二、税法的制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税收法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仅拥有税收立法权,还可以授权国务院公布有关税收条例

3、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4、财政部:负责组织制定税法和税收条例、决定、规定及有关实施细则,制定税种的增减和税目、税率的调整 5、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征收管理制度 【例题3】国家税务总局有权根据税收法律制定税收行政法规。() 【答案】× 第二节税收制度 一、税种的分类(P93) 1、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房产税、契税 (4)行为税:印花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 【例题4】下列各项中,属于流转税的有()。(2004年)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答案】ABC

税收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1.1.1税收的概念税收不仅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活动或手段,而且也是国家用以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在税收经济学上,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凭借其政权力量,依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向纳税人征收货币或实物的活动。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实现公共财政职能,其权力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必然带有强制性,由此可能会使纳税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它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特定的征纳关系,因而税收的实现必须依法进行,实行税收法定原则,而依法征税必须相对明确、稳定的征收标准,并体现在税法的课税要素的规定之中,从而使税收具有标准法定性或称固定性的特征。 正因如此,有法学学者从法学的视角将税收概念界定为:税收是人民依法向征税机关缴纳一定的财产以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从而使国家得以具备满足人民对公共服务需要的能力的一种活动。 1.1.2税收的特征 税收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税收在征收上具有强制性。国家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直接向纳税人征税,法律的强制力是导致税收的强制性特征的最直接原因。即税收的征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纳税与否不以纳税人的意志为征税的要件,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力迫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并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税收在交纳性质上具有无偿性。即国家的征税过程,就是把纳税人所有的这部分财产转移给国家所有,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不再返还给原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 第三,税收在征税对象和标准上具有法定性。税收的法定性来源于税收法定原则,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税收的纳税主体、征收对象和税率等基本要素,即通过税法把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和征多少税预先固定下来,不仅纳税人必须严格依法按时足额申报纳税,而且国家也只能依法定程序和标准征税。 1.1.3 税收的分类 对于税收究竟应当如何分类,自亚当·斯密以来,许多学者就一直在研究,并形成了“税系理论”。在税收理论上,对于诸多税种,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多种分类:有按税收物质形式分类,有实物税、货币税;按计税依据分类,有从量税和从价税;有按课税环节分类,分生产环节课税、投资环节课税、流通环节课税、分配环节课税、消费环节课税;按课税对象分类,分为流转额课税、收益额课税、财产额课税和特定行为课税;按税收负担转嫁难易程度分类,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分;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来分类,有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按税率形式分类,有比例税、累进税和定额税;按纳税人分类,有法人税和自然人税;按课税对象与纳税人有无直接关系,有对人税和对物税等。可见,税收的分类是一个重要问题,它固然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但是税收如何分类,直接影响到一国税收实体法体系,影响到一国的税制建设,也影响到一国的税收立法、执法和税法学研究。现将其中较为重要的分类略述如下:1.直接税与间接税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概述知识分享

第一章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概述 第一节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演变 世界各国税收征管的立法体系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综合立法”和“分税立法”两种形式。“综合立法”是指将各个税种之全部或共通的实体事项、稽征管理和救济程序都纳入一部法律中。“分税立法”是指个别税目单独制定税法,在各个税法中对实体事项、稽征管理等程序均进行规定。“分税立法”有助于单个税法的制定和修改,但在税法中容易形成对同一事项的重复规定,从而造成规定的分歧和矛盾,不利于纳税人纳税和征管的实施,因此各国大多采取“综合立法”的形式。 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制度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分到合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财政实行统收统支,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被忽视,税收法制极不健全。1950年1月,政务院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统一的税收法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该要则规定了高度统一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的立法权和税种的开征、停征、税目与税率增减调整的权力都归中央,税收的减免权大部分由中央政府掌握,各级税务机关受上级局和同级政府双重领导。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制定专门的税收征管法,有关税收征管的规定散见于各单行税收法规之中,原则性较强且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在这期间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实施的这种税收征管体系太过于分散。一直以来,我国没有一个专门的税收征管法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为了健全法制,改变税收征管制度分散和不规范的状况,国务院于1986年4月发布了《税收征管暂行条例》,并于同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税收管理制度开始单独立法,初步实现了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对分离,对于促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监督管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综合立法的基本雏形已经建立。 我国于1986年颁布的《税收征管暂行条例》在一段时期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的完善起到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该条例慢慢暴露出来一些缺陷,主要有:税收征管法律规范不统一、不规范;对纳税人的权利保护不足;立法层次低,征管手段软化;内外税分别适用两套征管制度,缺乏公平性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推进,《税收征管暂行条例》已经明显滞后于客观形势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宪法等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在原《税收征管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于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税收征管法》,并于199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税收的概念和特点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点 1 、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和任务,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 、税收的特点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相比,具有三个明显的基本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利,通过税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就是说,任何纳税人不管是否自愿,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其获取的收入就归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给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税收的无偿性体现了国家财政分配的本质,国家征收税收的方式之所以是强制的,正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决定的。 (3)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实施征税的标准,以便征纳双方遵守。 以上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通常称为税收“三性”,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也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由此可见,税收所体现的实际是一种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实现的特殊的分配关系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点 1 、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和任务,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 、税收的特点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相比,具有三个明显的基本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利,通过税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就是说,任何纳税人不管是否自愿,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其获取的收入就归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给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税收的无偿性体现了国家财政分配的本质,国家征收税收的方式之所以是强制的,正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决定的。 (3)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实施征税的标准,以便征纳双方遵守。 以上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通常称为税收“三性”,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也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由此可见,税收所体现的实际是一种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实现的特殊的分配关系。 二、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税收的职能是指税收所固有的内在的功能,是税收本质的具体体现。税收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四个职能。 (1)税收组织收入的职能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利,通过法律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将一部分社会产品从社会成员中转移为国家所有,形成国家

税收管理与纳税检查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 【名词解释】 1、管理一般:管理是有关的职能部门或个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各种手段,对某一 领域的人、财、物、信息等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项活动,也就是管理者未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管理对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活动。 2、税收管理:就是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为了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 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3、税收立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颁布、实施、修正、废止税法的一系列活动。 4、税收司法:是国家的有关机关(如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对违反税法的案件,按照法律 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判决的一系列活动。 5、税收业务管理:是以税款征收入库为中心的管理活动。 6、税收计划管理:就是征收机关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税收法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以及客观经济情况,对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税收收入、税务经费、税收成本等进行测算、规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活动。 7、税收票证管理: 8、税收征收管理:主要是稽核税额和征收税款过程的管理活动,是征收机关行使征税与管 理税收权力的日常征收管理工作。 9、税收会计管理:是征收机关对税收计划执行和征收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系统地、连续地 进行核算,反映监督的活动。 10、税收统计管理:是征收机关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和法规制度的要求,对税收分配过程 中涉及的税源、税款和税政等方面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的活动。 11、税务机构管理 12、税收管理体制:是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税收收入和税收管理权限的一项制度。 13、税收管理权限 14、税收收入归宿 15、分税制:是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一种形式,也是税收管理体制的一种形式。它是在 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与地方的各级政府之间,格局各自的职权范围划分税种或税源,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各自的税收权限、税制体系、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支的一种制度。 16、分享税种式分税制:是全国所有开征的税种由中央统一制定,对既定的税种及其收 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不重复征收的前提下,确定中央与地方各自的管理权限和收入归属。 17、分享税源式分税制:是指中央与地方都有相对独立的税收管理权限,中央与地方可 以对同一税源课征相同性质的税收。或者说,对每一项课税,不论是隶属于中央或者地方,也不论纳税人的行政隶属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都可以从这一项税源中取得收入。 18、依法治税原则 19、效率原则:税收管理的效率原则是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20、税收成本:是指税收管理过程中的耗费。它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反映税收成 本的指标主要有税收成本率=税收成本/税收总收入额*100% 税收净收益率=(税收总收入额-税收成本)/税收总收入额*100% 【简答】 1、税收管理及其内容 税收管理就是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为了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1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税收制度是取得收入的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从法律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从税收制度的形式来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结构简单的税制主要是指税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税收制度;而结构复杂的税制主要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多种税并存的复税制税收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或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税种,并规定每种税的征收和缴纳办法,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以及何时纳税、何地纳税、按什么手续纳税、不纳税如何处理等。 因此,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构成税种的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 违章处理等;构成税收制度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法人所得税、 2

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销售税、遗产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 税种的设置及每种税的征税办法,一般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这些法律就是税法。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其中,”税法通则”规定一个国家的税种设置和每个税种的立法精神;各个税种的”税法(条例)”分别规定每种税的征税办法;”实施细则”是对各税税法(条例)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具体规定”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补充性法规。当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单独制定税法通则,大多数国家都把税法通则的有关内容包含在各税税法(条例)之中,中国的税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国家税收制度的确立,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政治经济条件。因此,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尽相同,具体征税办法也千差万别。就一个国家而言,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条件和政治经济任务不同,税收制度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中国的现行税制就是建国后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逐步演变而来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税收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收制度是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载体 税收是国家经过法律手段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分配形式。税收的多少决定着国民收入在纳税人和国家之 3

税收管理复习题.docx

简答题关于税收保全、权利义务第二章不重要 考点:时间期限、性质细节、方法程序、责任义务 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 ?税收管理就是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以法律为依据,为了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税收管理的内容:税收立法、计划、征收、行政、管理其他管理 ?税法国家税收分配活动的准则和规范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 ?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税务票证管理、税务信息管理/纳税申报、纳税评估、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反避税管理、税收分析 ?税收行政管理又称税务组织管理,是对税务机关内部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工作程序以及税务人员等进行的管理。 ?税收管理的原则:法治、公正、效率 ?税收管理的作用:保证税法的贯彻和执行,监督征纳双方的履行各自的义务,有利于 ?有利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得以实现 ?有利于税收调节经济的功能得以发挥 ?有利于保证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纳税意识 第二章税收立法与税收计划 ?税收立法即税法的制定,是国家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依照一定的程序,制定、修改、废止税法的一种专门性管理活动。 ?税收立法的原则:税收法定主义公平主义效率主义实质课税原则 ?税收法定主义:税收法律主义、法定性原则。所有税收活动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双向: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课税只能在法律的授权下进行,超越法律的课税是无效的、违法的 ?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依法稽征 ?税收公平主义:税收负担必须依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同的,税负相同(横向公平),税收负担不同的,税负不同(纵向公平) ?税收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原则——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管理费用最小化——行政费用最小化,奉行费用最小化 ?实质课税原则: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其实税负,而不能仅仅考核其表面上是否符合课税要求。实质重于形式 ?税法适用原则:法律优位、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现行税法体系的构成:税收实体法(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税收程序法;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以税收立法形式; ?我国现行税收法规的特点:税收规范性文件成为我国税收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中国税收立法程序:提议审议通过颁布 ?税收计划税务机关在现行的税收制度条件下,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财税政策的调整变化情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收入进行测算而编制的收入计划,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计划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各方完成税收目标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筹集资金保证国家建设资金的需要;有利于考核和检查税收管理的水平; 第三章税收管理基础(税务登记、账簿管理、发票管理、税收信息管理、税收票证管理) ?税务登记亦称纳税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业、变更、歇业等基本情况及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制度。《税务登记管理办法》2004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是税收征管的第一个环节 ?凡有应税收入、应税财产和应税行为的纳税人,都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除国家机关、个人(自然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扣缴义务人在发生扣缴义务的时候应到税务机关申报登记,领取扣缴税款凭证。

税收管理教学大纲

《税收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时数:50学时 学分:2.5学分 教学对象:税收专业学生 《税务管理》是税务专业与财政专业的主要专业业务课。本课程以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法学理论为基础,介绍和阐述了税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税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税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税务管理的基本形式、税务管理机构的设置、税务管理人员的配备与职责界定、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税务登记管理、会计账簿与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纳税检查管理、税收行政处罚、税务行政纠纷处理——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等。税务管理课程必须是学生在学习了《财政学》、《中国税制》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后续课程是《纳税检查》,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既是满足学生掌握我国税务管理制度的需要,同时也将为后续的《纳税检查》课程教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描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税收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税务管理也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税务管理的技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因而税务管理也显得日益复杂,税务管理的技能也日益增强。这就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税务代理人员、企业的办税人员的税务管理技能相应提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税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税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和业务规程,能较为熟练地运用税务管理的基本技能方法,能胜任未来涉税管理工作。 教学要求是组织实施教学、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守则。依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正反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根据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上下游课程的关系, 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内容是本课程的起步与入门环节性的基础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税务管理的概念,理解税务管理在整个税收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税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现行税务管理体系的构成,理解税务管理的原则。 [本章主要内容] (1)税收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2)税收管理的内容 (3)税收管理体制 (4)税收管理的原则 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税务管理概念的不同层次的含义,初步掌握税务管理体系(程序)中有哪些环节的内容构成,研究现行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完善的途径。 教学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观察发现现行税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探讨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教学方法:讲授 学生自学要求: 在学习本章过程中,学生应学习相关的其他课程的知识,如管理学的一般原理,财政学中的关于财政收入管理体制等内容,以作为理解本章内容的学科基础。

《中国税制》第一章税收的本质特征习题(含答案)

第一编税收基本知识 第一章税收的本质特征 一、概念 1、税收 2、税收强制性 3、税收无偿性 4、税收固定性 二、单项选择题 1、税收是凭借( B )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A、财产权力 B、政治权力 C、人权 D、产品经营权 2、国家征税的目的在于(A)。 A、为实现国家职能而筹集资金 B、为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C、减少货币发行 D、减少纳税人的收入 3、税收三性的核心是( C )。 A、固定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相对稳定性 4、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是( B )。 A、国债 B、税收 C、货币发行 D、费 5、税收的三性包括( A )。 A、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B、自愿性、固定性、无偿性 C、强制性、无偿性、绝对静止性 D、无偿性、自愿性、绝对静止性 三、多项选择题 1、税收具有(BCD )的基本特征。 A、自愿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强制性 2、下列(ABCD)属于财政收入形式。 A、税收 B、国债 C、货币发行 D、国家资产的出让收入 3、税收概念包括以下含义(ABC )。 A、政府征税是为了实现职能而筹集资金 B、征税凭借的是政府的政治权力 C、税收在绝大多数国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D、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 4、下列表述税收的强制性含义正确的是(ABCD)。 A、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B、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的非自愿性 C、税收的强制性是非惩罚性的 D、税收的强制性缘于税收的无偿性 5、下列表述税收固定性含义正确的是(ABD )。 A、税收固定性意味着税收制度的实施及其日常管理具有规范性 B、税收固定性意味着税收制度的相对稳定性

税收的定义习题(精)

第一章税收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凭借(),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A 、经济权力 B、财产权力 C、政治权力 D、以上三者都有 2、我国农业税在()以前还是采取实物交纳的形式。 A. 、1978年 B.、1980年 C.、1985年 D、 1990年 3、目前,税收收入在我国国家财政收入中已占了()以上。 A 、85% B、 88% C、 91% D 、95% 4、我国历史上“税”字最早出现在() A 、《史记》中、 B、《战国策》中、 C、《春秋》中、 D、《汉书》中。 5、“税”字是由“禾”、“兑”两字组成,其中“禾”字是指() A 、禾苗 B 、农产品 C、粮食 D 、土地 6、国家收取上缴利润所凭借的身份是() A 、生产资料管理者、 B、生产资料所有者、 C、生产资料经营者、 D、国家权力行使者 7、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这是税收的() A 、无偿性特征、 B、固定性特征、 C、强制性特征、 D、法没性特征 8、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的行为,是()

A 、货币的经济发行 B 、货币的财政发行 C 、货币的正常发行 D 、货币的超规发行 9、罚没收入不具有() A 、无偿性 B、强制性 C、固定性 D 、原则性 10、石油部门收取的矿区使用费,属于( A 、乱收费 B、事业收费 C 、规费 D 、资源管理费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 C 3.D 4.C 5.B 6.B 7.A 8.B 9.C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税收的名称除“税”这个词外,还有() A 、赋 B、租 C、捐 D、课 E、调 2、社会产品价值按最终用途划分,可分为() A 、生产发展基金 B、补偿基金 C、积累基金 D、消费基金 E、储备基金 3、税收分配是() A 、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 B、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分配 C 、凭借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 D、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分配 E 、一种特殊的分配 4、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表现在()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讲义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4分,2008年的分值为3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属于分值最低的一章。2009年考试大纲、辅导教材对本章内容基本未进行调整。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 第一节税收与税法概述 一、税收法律关系(P91) 1、主体 (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海关 (2)纳税主体 对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属地兼属人原则,即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员、无国籍人员,凡在中国境内有所得来源的,都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纳税主体。

2、客体 3、内容 【例题1】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有()。(2008年) A、税务部门 B、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国企业 C、海关部门 D、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个人 【答案】ABCD 【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征税主体(选项AC)和纳税主体(选项BD)。 【例题2】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 A、国籍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原则 D、属地兼属人原则 【答案】D 二、税法的制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税收法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仅拥有税收立法权,还可以授权国务院公布有关税收条例 3、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4、财政部:负责组织制定税法和税收条例、决定、规定及有关实施细则,制定税种的增减和税目、税率的调整 5、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征收管理制度 【例题3】国家税务总局有权根据税收法律制定税收行政法规。() 【答案】× 第二节税收制度 一、税种的分类(P93) 1、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房产税、契税 (4)行为税:印花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 【例题4】下列各项中,属于流转税的有()。(2004年)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答案】ABC 2、按管理和使用权限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税收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 1.税收管理就是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为了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一句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税收管理的作用 (1)保证税收财政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 (2)保证税收调节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 (3)保证税收监督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 3.税收管理的内容 (1)税收法制管理 (2)税收业务管理:税收计划管理、税收征收管理、税收票证管理、发票管理、税收会计管理、税收统计管理 (3)税收行政管理 (4)税收管理其他: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管理方法、税收代理与咨询 4.现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1)属于中央的税种和收入有消费税、关税、海关代征进口商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以及铁道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 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总行和保险总公司缴纳的营业税(包括城市维 护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包括信用 社)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等。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除1993年地方已经负担的20% 部分列入地方上交中央技术外,以后发生的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2)属于地方的税种和收入有营业税(不包括铁道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总行和保险总公司缴纳的营业税)、土地 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 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 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 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与税、土地增值税、 地方企业所得税还有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3)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税种和收入有增值税、资源税和证券交易税。其中,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证券交易税有中央和地方五五分享;资源 税暂按品种分享,其中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他资源税归地方。 第二章税收法制管理 1.税收法制管理包括税收立法管理(基础)、税收执法管理(关键)、税收司法管理(保障)等内容。 第三章税收基础管理 1.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设立、变更、歇业以及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纳税人已经纳入税务机关监督管理的一项证明。 2.税务登记的种类及管理规程(P42~P52) 设立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其他税务登记(包括税款扣缴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停业、副业登记) 登记:先工商、后税务注销:先税务、后工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