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检测人民版必修三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检测人民版必修三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检测人民版必修三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检测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的竹简奏章需两个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便现象应首先得益于( )

A.活字印刷术B.雕版印刷术

C.造纸技术D.制墨技术

2.假如老师让你到图书馆查阅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你应该找哪个朝代( )

A.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3.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的是( )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4.四位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一项不合适( )

A.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B.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堡垒的致命武器D.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5.对下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由甲骨文到隶书B.秦统一文字为小篆

C.由小篆变为隶书D.汉字演变由繁到简

6.右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篆书“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篆体字在哪个时期曾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 )

A.战国B.秦朝

C.东晋D.东汉末年

7.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A.山水画B.写意画C.宗教画D.风俗画

8.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9.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的是( )

A.诸宫调B.散曲C.宋杂剧D.元杂剧

10.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

A.生B.旦C.净D.丑

11.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黑脸”表示( )

A.刚强骁勇B.阴险狡诈

C.凶狠残暴D.刚烈正直

12.每年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并且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备受世界人民隆重纪念,主要是因为( )

A.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B.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

C.他的抗秦事迹D.爱国爱民的精神

13.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映的是作者( )

A.忧国忧民的情怀B.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

C.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生活D.寄托自己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14.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苏轼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杰出代表②他拓展了词的内容③他通过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来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④苏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宋代著名诗(词)人陆游、辛弃疾的作品都渗透出浓厚的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国家危亡,民族矛盾尖锐B.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

C.政治腐败,经济崩溃D.战乱频繁,百姓苦难

16.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

A.反映了民间疾苦B.提出了民主思想

C.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D.把元杂剧推向顶峰

17.明朝统治者曾经把《水浒传》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 )

A.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B.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腐败

C.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D.在民间广泛传播

18.《拍案惊奇》总结的社会通则是:“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C.抑商传统仍然盛行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19.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20.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5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材料二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8分)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5分)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相会,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即右图。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观察几幅宋代绘画。

马远《山径春行图》《清明上河图》《货郎图》材料三马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的图前挂一个导游牌,对《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进行介绍。请你帮忙完成。(6分)

(2)透过材料二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时代特点?(10分)

(3)材料三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4分)

23.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覆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5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C [西汉书写材料为竹木简,非常笨重,造纸术发明后,纸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B [唐代868年的《金刚经》卷子,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B [打破世界各洲彼此隔绝的事件是新航路开辟,而对新航路开辟起作用最大的是指南针。]

4.A [本题考查的是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而A是对中国的影响,由此可知选A。]

5.B 6.B

7.B [从材料中“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可知画家追求的是一种意境。] 8.D [京剧是徽汉合流的产物,属于南北艺术的融合。]

9.D 10.B

11.D [本题考查了有关京剧脸谱的文化常识。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一般红色表现忠勇侠义;黑色表示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紫色表示刚正威武,不媚权贵;黄色表示勇猛而爆躁;金色表示神仙高人;银色表示神仙,妖怪;绿色表示勇猛,莽撞;蓝色表示刚强阴险;白色脸表示奸诈多疑。]

12.D

13.C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特别是安史之乱的内容,因此被称为“诗史”。]

14.B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苏轼以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凡是带①的选项都是不正确的。]

15.A 16.C 17.C

18.D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材料这句话反映出专制统治的腐败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19.B 20.A

21.(1)不同:中国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西方主要是集中于天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其成就在于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也为近代

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和八股取士制度,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和思想自由。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必要的动力。

(3)结论:16~17世纪中国科技从总体上已经落后于欧洲;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尤其是经济与政治制度。

解析通过材料归纳中西科技的差异,从中西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分析其差异出现的原因,结合中西差异及其出现的原因得出结论。

22.(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汉代儒学的反思,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王羲之在书法上继承汉代传统的同时,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成为继往开来的“书圣”,其《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信息:宋代文人画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山水画已经成为独立的画种;宋代描写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大量出现。

时代特点: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兴起,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南宋偏安江南,文人画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而且构图不追求对称。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不仅出现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百姓绘画也发展起来。

(3)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郁闷的心情。马致远的这首元曲刻画的是天涯孤旅的哀愁。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注意从三幅画提取信息,内容要全面;第(3)问结合材料内容和时代背景回答。

23.(1)娱乐演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根据问题依次作答。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 一、纸的发明 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概况 (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________的关系;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________的倾向。 答案: 一、1.竹木简牍 2.蔡伦 3.阿拉伯人 4.信息 二、1.(1)司南(2)指南针 2.欧洲 3.方向测定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练习题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练习题 1.清朝沿用的教育制度,学校以为教材,国家通过选拔人才。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明朝四书五经科举考试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改革 2.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建立起包括 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年宣布废除沿用了年的科举制度。2.奏定学堂章程初等、中等、高等1905 一千三百多 3.从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 3.五四运动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4.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 4.郭沫若 5.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作品,如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5.赵树理丁玲 例1.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哪所大学?它是现在哪所大学的前身?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产生、发展过程的掌握,因此学习历史,应学会追根溯源。答案: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1898年7月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它是戊戌变法“新政”措施之一。变法失败后,得以保留,后来逐渐增设新学科。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干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一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是指什么制度?(2)科举考试是在何时废除的? (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1.(1)隋朝;科举制度。(2)1905年。(3)①科举制度的废除,结束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③从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本质的区别。可见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点拨: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干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读书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做官,到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卖官爵,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废科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例2.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表现不包括() A.弘扬科学精神B.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C.批判封建愚昧D.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B点拨:五四运动后,在思想领域里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不是维新变法思想。2.阅读下列材料: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_5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人教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005年11月,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我国东汉末年为防治传染病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2.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宋应星 D.徐光启 3.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5.与右图相关的信息是( ) A.唐朝毕升雕版印刷术 B.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D.唐朝张仲景发明火药 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7.“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 8.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9.“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和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所属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墨家学派 10.某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展 现右图画面,该名人是( ) A.孔子 B.孙武 C.墨子 D.孟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2016·××市西××区一模)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 项正确。 答案:B 2.(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中“以版印日历”“满天下”等关键信息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B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 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A 3.(2016·安徽蚌埠三模)《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说明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福建宁德一模)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中的两道工序:“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这项发明( ) A.经毕升改进后得以推广 B.受益于古代道士的炼丹术 C.使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 D.为发现美洲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从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的“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两道工序可知是造纸的程序。C项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故C项正确。 答案:C 5.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 )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春秋核心思想礼和仁提出以和为贵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君舟民水知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性恶论) 道家老子(道德经无为而治道是万物本原)庄子(逍遥的人生态度)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韩非子商鞅的法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以法治国) 兵家(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重要思想家 董仲舒:汉武帝时期摆出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东汉万物由原气构成著有论衡一书 范缜:南朝无神论对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斗争神灭论 两宋理学周敦颐:理学创始人,二程继承他的思想,把理视为无所不在, 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 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明朝王学心学继承陆九渊心即使理 黄宗羲:梨洲先生认为君主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 顾炎武:明末清初强调经世致用提倡实学目的在于批评理学反对君主专制 王夫之: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一也和天下为器唯物主义 艺术 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大同武周山麓北魏 龙门石窟:龙门十二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精品 莫高窟::六七成是在隋唐开凿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 绘画 东晋顾恺之(人物画注意点睛传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刘宋陆探微(秀骨清像与顾并称顾陆) 萧梁张僧繇(人物画尤其是佛像相传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 唐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 宋元李公麟(五马图) 张择端(北宋东京汴梁) 书法 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秦小篆汉隶属曹魏钟繇楷书 王羲之(东汉末年行书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票若游云矫若惊龙书圣) 王献之(小圣) 初唐三大家书坛(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浩) 草圣(张旭)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沛蔡襄)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初年已有用于书写绘图的纸,人们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 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造纸术后来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印度、阿拉伯。唐朝时,阿拉伯人将造纸术经北非传入欧洲。 印刷术: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诗集雕版印刷品,868年印 刷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 明陶活字印刷术。元朝出现了锡、木、铅、铜活字印刷术。后来活 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 指南针:战国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造了用以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用 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朝《千金方》中记载了制火药的方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用来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 火炮等。明朝时采矿开始用火药爆破法。元朝时,火药和火器由阿 拉伯人传入欧洲。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带领民众在岷江修建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 4.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5.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6.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7.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1.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慧星并作了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多年。 2.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800个恒星以及五大行星运行情况。当时还测定了一年中的主要季节。 3.《周髀算经》是编写于公元1世纪的一部天文著作。 4.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世界最早。 5.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并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6.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表明我国历法体系成熟;实测得到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的测量。 7.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8.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实际观测;精密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编成《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他主持了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北观测点是北海(在今西伯利亚),最南的观测点是南海(在今西沙群岛)。 1.《皇帝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著名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也历经曲折。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一、四大发明 1 2.

《金史》中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什么?开始用于军事是在何时?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成就:火药。时间:唐朝末年。作用:有助于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二、其他成就 1.数学 (1)先秦: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了筹算计数法。 (2)东汉:应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成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3)魏晋南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大约1000年。 2.天文历法 (1)天象观测 ①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 ②《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天体观测仪器:郭守敬创制简仪。 (3)历法: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3 其中《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为什么中国古代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成就突出? 提示: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在古代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1.(经典再现)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 答案:C 2.(经典再现)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

古代科技与文化(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上课时间: 主备人:陆小平 总第8课时 第8、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在印度的佛教,公元1世纪,产生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公元7世纪,产生在阿拉伯半岛的伊 斯兰教。掌握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 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了解著名建筑麦加大清真寺 和巴黎圣母院。掌握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有关插图,例如:《罗塞塔石碑》、《罗林生发现铭文的岩壁》、《字母演进图》,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 感知古老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 过本课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鉴赏世界古代科技与思 想文化的能力;指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见闻,领略古代科技、 文学、戏剧与建筑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 的、历史的产物。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象形文字对世界 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科学需要探索,探索离不开思考,善于思考是 阿基米德成为一位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这种优秀品质是当代中学生应当 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教学重点: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阿基米德及主要贡献、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教学难点: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与传播;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 课标要求: 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2.了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3.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在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的考查比重逐 渐增大。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 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 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 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1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 1.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我 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 志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 和条件。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 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发生巨变,新旧势力的 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 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辉煌。2.大一统的秦汉文化秦汉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 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促成了文化的发达。秦汉文化博 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在科技领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等,成就辉煌;在思想领域,儒学居于统治地位,王充的唯物思想与之尖锐对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 同的哲学观点;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古代宗教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史学和 文学艺术方面,史学巨着《史记》、汉赋和乐府等,气势恢宏,气度不凡。3.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文 化发展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例如圆周

高考历史专题提升训练五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培优点五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 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典例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6,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 一、选择题 1.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 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已经出现 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 2.《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3.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4.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由此可知,此时中国()科学家论述方法 伽利略 没有它们(数学),人们就会在黑暗 的迷宫中徒劳的徘徊 在比萨斜塔演示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文 朱载堉凡天地造化,莫能远其数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 徐光启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于度数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 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D.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 5.下图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某一成就,与图片对应的文字材料应为() (第4题) A.“竹火鹞,编竹为疏眼笼,形微修长,外糊纸数重,刷令黄色” B.“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C.“水浮多荡摇,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D.“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6.图4是古代中国某时期形势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文学诗句是()

中国古代史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史 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认真分析儒、道、法、佛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深刻认识文化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了解各时期教育、史学方面的成就及其与阶级统治的关系。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特色。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专题知识归纳 (一)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1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4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1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一课一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一、选择题 1.元曲名家马致远写的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2.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3.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4.清人梁嵫《评书帖》认为要对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整体审美把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 5.《韩束五行志》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发生过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

居日中”。到明末,中国共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常将天象附会于人事B.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 C.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D.重视科技的理论研究 6.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 A.《论语集注》B.《道德经真义》 C.《孟子集注》D.《本草纲目》 7.下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8.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 9.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10.据《东都事略》,“(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这说明宋代()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B.丝帛 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 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7·海口调研)《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仅仅用《三国演义》作为依据是不充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所以“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 项正确。

答案:D 3.(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模拟)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阅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材料的理解是片面的;B项说法错误,蔡伦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D项“唯一”说法错误,故选择C项。 答案:C 4.(2017·福建泉州质检)“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矣。”对此,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书坊把考试的内容印刷成“夹袋册”高价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考纲要求】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课程标准】1、以四大发明为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2、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是 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3、京剧等发展的影响。 ◇【知识整合】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重点) (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西传)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唐朝、宋朝、西传)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 (4)、指南针:(战国、北宋、西传)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 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天文学:(1)、天文学著作: (2)、天体测量:东汉——唐代——元代 3、数学:(1)、计算方法:(2)、数学著作:(3)、圆周率: 4、医学:(1)、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华佗。 (2)、药物学:李时珍。 5、农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6、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7、明清科技落后的原因: (1)、对中国而言:A、中国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B、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清代的“文字狱”更 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些文化政策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客观 条件。 (2)对西方而言:A、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

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文化特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和理论缺陷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成果,明显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显示出自身的科技文化特质。 (一)实用理性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因是为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统治的目的,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特质。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 如天文学、地学、农学、医学等莫不遵循这一规律。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 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历法的准确与否, 被看作一姓王朝是否顺应天意的标志。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敬授民时”, 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再次, 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 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 而发达起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二)工匠传统 在古代科学活动中, 存在着两种传统: 一种是偏重理论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学者传统。一种是偏重工艺技术和经验知识的工匠传统。工匠传统, 又称工艺传统,即是由工匠保持的文化传统。工匠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获得了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 以口授方式保存了这些经验性知识。这种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现。 (三)整体关照 西方科学注重具体分析或局部分析, 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注重综合和整体观照, 即重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包括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联系。例如,在医学方面, 传统的中医理论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 而且也始终把人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辩证论治。素朴的整体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独特的理论模式。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对世界科技和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受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古代科技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曾经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科学技术 1、青铜艺术 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是司母戊鼎(商朝),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医学成就 ① 东汉 时期的 华佗 : ①擅长外科手术 ②制成麻醉药剂“ 麻沸散 ”, 是世界医 学史上的创举。③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制医学体操“ 五禽戏 ” ② 东汉 时期的 张仲景: 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介绍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称为“ 医圣 ”。 ③ 明朝 时期的李时珍: 著《 本草纲目 》是一部总结性的 药物学 巨著,被译成多国文字。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 3、科技成就 ①地动仪: 东汉 时期 张衡 制造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 ②《 齐民要术 》:北朝农学家 贾思勰 所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③《 水经注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 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④《 天工开物 》: 明 朝 宋应星 著,被誉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30多个生产部门,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4、建筑成就 ① 都江堰: 战国 时秦国的李冰所修,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②赵州桥: 隋 朝工匠李春设计,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 700 多年。 突火枪 、 二、思想文化 1、汉字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小篆 → 隶书 商朝 商周 西周晚期 秦朝 秦朝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史学和文学成就

2018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十五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课时作业32

课时作业32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5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B.丝帛 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 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7·海口调研)《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仅仅用《三国演义》作为依据是不充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所以“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模拟)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阅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 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 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 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 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 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doc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初年已有用于书写绘图的纸,人们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造纸术后来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印度、阿拉伯。唐朝时,阿拉伯人将造纸术经北非传入欧洲。 印刷术: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诗集雕版印刷品,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陶活字印刷术。元朝出现了锡、木、铅、铜活字印刷术。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 指南针:战国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造了用以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朝《千金方》中记载了制火药的方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用来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明朝时采矿开始用火药爆破法。元朝时,火药和火器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带领民众在岷江修建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 4.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5.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6.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7.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古代的天文历法 1.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慧星并作了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多年。 2.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800个恒星以及五大行星运行情况。当时还测定了一年中的主要季节。 3.《周髀算经》是编写于公元1世纪的一部天文著作。 4.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世界最早。 5.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并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6.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表明我国历法体系成熟;实测得到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的测量。 7.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8.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实际观测;精密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编成《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他主持了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北观测点是北海(在今西伯利亚),最南的观测点是南海(在今西沙群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