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 ,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 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A. 优裕浑浑噩噩清晰B。优越浑浑噩噩清醒

C. 优裕马马虎虎清醒?

D. 优越马马虎虎清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优裕:富裕,充足;重在物质。优越:优胜;优良。结合“精神”可知应选“优越"。浑浑噩噩: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结合“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可知应选“浑浑噩噩”。清晰:清楚明晰;一般形容思路。清醒:指(头脑)清楚,明白。结合“观众”可知应选“清醒”。故选B。

2。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 ,▲ 。

▲,▲ 。▲,▲。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①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

②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③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

④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⑤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

⑥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

A. ③①⑥②⑤④

B. ③①④⑥②⑤C. ⑥②③⑤①④?D. ⑥②①④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意思,“瞻前顾后",抓住一些关键词,如指示代词、关联词等.结合⑥的“不是"和②的“而是”可知⑥②顺序相连;结合①的“结论",可知①应在⑥②之后,因为观察所有句子,只有⑥②属于结论;④的“除非”与①的意思紧密相连,顺序为①④;⑤的“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对应的是③的“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顺序为③⑤;且⑤与后文的“但是”也能连接。整个排序为⑥②①④③⑤。故选D。

3。下列诗句中,与“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熟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记住例句,然后结合选项快速判断.题干中由“月徘徊"可知采用了“比拟"的修辞;

A项,由“鹤闲”“蜂懒”可知采用了“比拟”的修辞;

B项,由“花落知多少”可知采用了反问的修辞;

C项,由“明月"对“清泉”,“松间照”对“石上流”可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

D项,由“星垂”对“月涌”,“平野阔”对“大江流”可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

故选A.

【点睛】主要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

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

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4.根据下文,小静与同学参观路线顺序最合适的一项是

小静和同学前往文博馆参观展览,她们打算从入口进去后按顺时针方向开始参观。根据馆内的导览地图,从大门入口进去,右前方是国宝区,服务中心则位于馆内的正中央,服务中心的正北面是书画区,西北面是临时展区,临时展区的南面是雕刻艺术区,从雕刻艺术区走到大门的途中则会路过陶瓷区。

A。雕刻艺术区——书画区——临时展区——国宝区—-陶瓷区

B。临时展区——书画区——雕刻艺术区--陶瓷区——国宝区

C。国宝区—-书画区-—临时展区——雕刻艺术区——陶瓷区

D。陶瓷区-—雕刻艺术区-—临时展区——书画区--国宝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考查根据表达判断路线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阅读所给的提示,分析各个部分的方位及排列顺序,按照题干要求归纳出最合适的路线.本题可根据提示画出方位图。首先在纸上标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根据提示“服务中心则位于馆内的正中央”将服务中心放在最中间,以服务中心为圆心安排其他展区的位置;根据提示“服务中心的正北面是书画区”将书画区放在服

务中心北面;根据提示“西北面是临时展区”将临时展区放在服务中心西北面;根据提示“临时展区的南面是雕刻艺术区”,将雕刻艺术区放在服务中心西南面;根据提示“从雕刻艺术区走到大门的途中则会路过陶瓷区"将陶瓷区放在服务中心东南面;根据提示“从大门入口进去,右前方是国宝区”将国宝区放在服务中心东北面。由此可知大门在东面.根据提示“打算从入口进去后按顺时针方向开始参观",可知正确参观顺序是陶瓷区-—雕刻艺术区--临时展区—-书画区——国宝区。故选D。

二、课外名著阅读(10分)

5.填空题

《凤凰涅槃》分为《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______和______六个部分.

【答案】 (1)。《群鸟歌》 (2)。《凤凰更生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常考名家名篇进行梳理,分类记忆,识记内容要经常复习,记忆要准确.本题考《凤凰涅槃》分成几个部分,应填写《群鸟歌》和《凤凰更生歌》。

6.简答题

“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你不会缺乏做诗的动因。但是写出来的必须全是应景即兴的诗,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必须既提供诗的机缘,又提供诗的材料。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

(选自《歌德谈话录》)这段话反映了歌德怎样的文艺观点?请结合杜甫的《兵车行》对这一文艺观点加以分析。

【答案】现实主义文艺观点;分析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出与现实主义的关系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抓住关键词语概括作者的文艺观,然后结合杜甫的《兵车行》分析这一观点,分析时要具体写出《兵车行》的内容,那些地方引证了歌德的观点。本题结合“现实生活必须既提供诗的机缘,又提供诗的材料”“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可知歌德的文艺观是“现实主义"文艺观。而杜甫的《兵车行》正符合歌德的观点。《兵车行》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困守长安时候所作,背景多数人认为是唐玄宗征讨南诏.清人钱谦益说:“天宝十载,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士卒死者六万。杨国忠掩其败状,反以捷闻,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钱注杜诗》卷一)。《兵车行》中杜甫以亲身见闻描绘了当时的惨状,揭示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苦难,揭露和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恶,表达了内心不可遏制的悲愤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同情。可见,《兵车行》正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

7.论述题

学者宋宝珍评价:“《雷雨》通过其悲剧结局,告诉我们很多‘不可以’。”这里的“不可以”是指人生中做任何事都不可随心所欲。请结合《雷雨》中的相关情节对宋宝珍所说的“不可以"加以分析。【答案】示例:

在欲望的追求上不可以恣意妄为,如周朴园不应该通过残害工人而发家;

在爱情的选择上不可以违背人伦,如周萍和繁漪不应该违背人伦偷情;

在责任的担当上不可以金钱至上,如周朴园不应该用金钱去弥补对侍萍的亏欠;

在个人的品质上不可以专制蛮横,如周朴园不应该逼迫繁漪吃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及作品情节的鉴赏概括能力以及综合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理解题干

中词语的含义,再结合作品具体情节进行分析.本题具体考查对宋宝珍“不可以"的含义的理解及《雷雨》的相关情节的概括。“不可以”的含义是是指人生中做任何事都不可随心所欲.《雷雨》中很多情节都违反了这一原则。可按照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他们哪里做的不对.比如周朴园,不应该通过残害工人而发家,不应该用金钱去弥补对侍萍的亏欠,不应该逼迫繁漪吃药。周萍和繁漪不应该违背人伦偷情等。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论

王安石

①甚哉,荀卿之好妄也!载周公之言曰:“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千有余人。"是诚周公之所为,则何周公之小也!

②夫圣人为政于天下也,初若无为于天下,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其法诚修也.故三代之制,立庠.于党,立序于遂,立学于国,以为养贤教士之法。是士之贤,虽未及用,而固无不见尊养者矣.此则周公待士之道也。

③诚若荀卿之言,则春申、孟尝之行,乱世之事也,岂足为周公乎?且圣世之士,各有其业,讲道习艺,患日之不足,岂暇游公卿之门哉?彼游公卿之门、求公卿之礼者,皆战国之奸民,而毛遂、侯嬴之徒也。荀卿生于乱世,不能考论先王之法,著之天下,而惑于乱世之俗,遂以为圣世之士亦若是而已,亦已过也。

④且周公之所礼者,大贤与?则周公岂唯执贽见之而已,固当荐之天子而共天位也.如其不贤,不足与共天位,则周公如何其与之为礼也?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或曰:“仰禄之士犹可骄,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夫君子之不骄,虽暗

室不敢自慢,岂为其人之仰禄而可以骄乎?

⑤呜呼,所谓君子者,贵其能不易.乎世也。荀卿生于乱世,而遂以乱世之事量圣人,后世之士尊荀卿,以为大儒而继孟子者,吾不信矣.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减)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贽:见面礼 B. 立庠.于党庠:学校

C. 子产听.郑国之政听:听任?

D. 贵其能不易.乎世也易:改变

9.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说周公通过忙于拜见和接见许多人这种方式来选拔人才,而王安石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周公的待士之道,是对周公的小视。

B。在王安石看来,春申君、孟尝君招贤纳士是乱世中才会有的行为,圣世中的贤士是不会有闲暇时间游走于公卿之门的。

C. 王安石引用孟子对子产听政的评价,是为了表明自己对孟子观点的不认同,从而论证于天下立善法对于执政的重要性。

D。王安石批评荀子被乱世的风气迷惑,而以乱世之事考量圣人的行为,并认为荀子配不上继孟子之后大儒的称号。

10。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游公卿之门、求公卿之礼者,皆战国之奸民,而毛遂、侯嬴之徒也.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11。王安石是从周公的哪些方面得出“甚哉,荀卿之好妄也”这一结论的?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答案】8。C 9。 C

10. (1)那些游走于公卿之家,希望得到公卿礼遇的人,都是战国时候的奸邪之人,是像毛遂、侯赢这一类的人.

(2)老婆婆是去世的祖母的仆人,喂养了两代人,过世的母亲对待她非常好.

11.治国策略(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其法诚修也);待士之道(是士之贤,虽未及用,而固无不见尊养者矣/且周公之所礼者,大贤与?则周公岂唯执贽见之而已,固当荐之天子而共天位也。如其不贤,不足与共天位,则周公如何其与之为礼也?);个人品质(夫君子之不骄,虽暗室不敢自慢,岂为其人之仰禄而可以骄乎?)。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C项,“子产听郑国之政”意思是“子产管理郑国的政事”,“听”意思是“管理、治理"。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C项,“是为了表明自己对孟子观点的不认同”错误,从原文来看二人观点相同。原文孟子对子产的评价是“惠而不知为政”,意思是“仁惠但不懂得处理政务”;作者认为“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意思是“君子执政,在天下制订完备的法令制度,那么天下就得到治理,在一个国家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一个国家就得到治理.如果不能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想要人人都高兴,那么时间也不够用啊",可见作者也是认同孟子这一观点的。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游,游走;礼,名词作动词,礼遇;徒,一类人.(2)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乳,名词作动词,喂养;先妣,过世的母亲;抚,对待。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文言文,了解大意,根据题干要求找到文中相对应的部分,然后加以概括。本题问王安石是从周公的哪些方面得出“甚哉,荀卿之好妄也"这一结论的.从文中找到周公的做法即可.结合“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其法诚修也”“故三代之制,立庠于党,立序于遂,立学于国,以为养贤教士之法……此则周公待士之道也”,可知周公的做法是制定完备的法令,这是“治国策略”。结合“是士之贤,虽未及用,而固无不见尊养者矣。且周公之所礼者,大贤与?则周公岂唯执贽见之而已,固当荐之天子而共天位也。如其不贤,不足与共天位,则周公如何其与之为礼也?”,可见这是周公的“待士之道”。结合“夫君子之不骄,虽暗室不敢自慢,岂为其人之仰禄而可以骄乎?”,可见这是周公的“个人品质”。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周公做法与荀子完全不同,可得出“甚哉,荀卿之好妄也”这一结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荀卿喜欢妄言也太厉害了。他记载周公的话说:“我要拿着礼物去求见的有十人,还礼回见我的有三十人,我以礼相待的有一百多人, 想要向我进言而请我协助完成事情的有一千多人。"这果真是周公的所作所为的话,那么周公多么平庸啊!

圣人在天下施政,刚开始好像无所作为,最终天下没有不治理好的,(因为)他们的法令制度周密完

备呀。所以三代的制度是,从国家到地方,要建立三级学校,把它们作为养贤教士的方法.这种贤能的士人,即使在没有被任用的时候,本来就已受到尊奉侍养了。这才是周公对待士人的方法。

果真像荀卿说的,那么春申君、孟尝君的所作所为,是乱世才会有的事情,周公哪里会那样做呢?况且圣明时代的士人,各有各的事业,(每天)讲道德习技艺,还担心时间不够用呢,哪有闲暇游走于公卿之家?那些游走于公卿之家,希望得到公卿礼遇的人,都是战国时候的奸民,是像毛遂、侯赢这一类的人。荀卿生活在乱世,不能考查论证先王的法令制度,使之昭显于天下,却被乱世的风气迷惑,于是认为圣明时代的贤士也会这样,这也太错了呀!

况且周公所礼遇的(应该)是大贤吧?那么周公怎么会仅仅拿着礼物去见他就可以了呢,本来理当推荐给天子在朝廷共事.如果他没有才德,不值得和他在朝廷共事,那么周公又为什么待之以礼呢?子产治理郑国的政事,用他乘坐的车子帮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说:“仁惠但不懂得处理政务。”君子执政,在天下制订完备的法令制度,那么天下就得到治理,在一个国家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一个国家就得到治理。如果不能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想要人人都高兴,那么时间也不够用啊.如果周公懂得如何执政,那就应该在天下用广设学校的方法(培养人才),不懂得设立学校(培养人才),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去礼待天下的士人,那么不但体力精力不足,实际形势也是做不到的。有人说:“对于渴望俸禄的士人可以轻慢傲视,但对于正派正直的士人却不可以这样。”作为君子不会傲慢无礼,即使身处暗室也不敢轻慢自己,怎么能因为别人渴望得到俸禄就可以轻慢傲视他呢?

唉,所说的君子,贵在能不因世俗的改变而改变自己。荀卿生活在乱世,于是用乱世中发生的事情来考量圣人,后世的士人,推崇荀卿,认为他是继孟子之后的大儒,我不相信啊。

四、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

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①。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注:①不违,即不避,无忌讳。

12。诗人前两联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13. 请分析“鸡犬亦忘归"一句的表达效果。【答案】12.风花飞舞,汀烟轻升,日照静竹。13.选取了“鸡犬”等富有乡村生活气息的意象,借写鸡犬忘归,侧面表现诗人流连忘返,表达了

诗人对乡村和睦温馨的美好人情的喜爱,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恬静.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根据诗句描述想象画面,把画面中的意象罗列出

来,注意找全。本诗前两联是“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结合“风花高下

飞”可概括出“风花飞舞";结合“汀烟轻冉冉”可概括出“汀烟轻升”;结合“竹日静晖晖” 可概括出

“日照静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对诗歌情感主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其

次寻找用到的手法,再结合全诗,尤其是背景、注释以及表露诗人情感的词语全面解读诗句表达的情感。

“鸡犬亦忘归”意思是“鸡狗都被美景迷住,忘记了回家”。分析诗句的写法,这是一种衬托手法,既衬

托诗人对乡村美好生活的留恋,又侧面表现乡村景物人情的美好。结合“风花高下飞,汀烟轻冉冉,竹日

静晖晖",诗歌描绘了乡村特有的温馨美好的自然景色;结合“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诗歌也描写了邻

里之间和睦亲密的人情.这些都是作者喜爱的。结尾这句诗表面写鸡犬忘归,侧面表现诗人流连忘返;表

达了诗人对乡村和睦温馨的美好人情的喜爱,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恬静。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3)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__,是以见放。(《渔父》)

(4)水击三千里,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6)_________,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8)发愤忘食,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2). 疏林不做美(3). 众人皆醉我独醒(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齐彭殇为妄作(6)。鸿雁长飞光不度(7). 可堪孤馆闭春寒 (8). 乐以忘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

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抟”“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六、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野草莓

吉布鹰升

妈妈松土的时候,找到了一只雏野鸡!听到这个消息,我乐不可支,情不自禁地拍掌,惊喜地跳起来。

“雏野鸡要喂什么?”我问。

“当然是喂小小的、白白的蚂蚁蛋,小蚯蚓和麦粒也可以。”尔果说。

“要是我爸回来就好了。他可以帮我喂雏野鸡,也能编竹篓什么的,把雏野鸡放在里面多好.”我说.

“关雏野鸡的竹篓我倒是可以给你编,不过养雏野鸡很辛苦。再说,你不是要跟你爸到外地读书吗?”

“是啊……可是,我想这儿的家.”

“不过上学最重要。你看,像我这样的,想到县城读书都没有条件。你呀,还是听你爸的吧。”

“尔果,你说我奇怪不?我不想离开这里,但又想看看城市是什么样的。”

“瞧你,想这么多干什么,你又想你爸了。"

我的确很想念在远方工作的爸爸,望着渺茫的远方,我的眼里噙了幸福的泪。我说,“尔果,要是我真的到外面读书了,咱们要多长时间才能见面?要是那所学校里的孩子欺负我,咋办?”

“不会的,你怕什么!”

此时,我们的羊群已经迈着细碎的步子从山冈下来。葱绿的山冈,湛蓝的天空挂了几朵雪白的云。山冈下广袤的坡地上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燕麦已经抽出了穗子,在风中如波浪起伏。不一会儿,夕阳西斜,羊群从山冈归来.每天这个时候,羊儿们都知道该回家了。

风轻轻吹,送来一阵阵草木清香。山地岩石和树林投下的阴影越来越长。归鸟的叫声渐渐沉寂。“嘟霍——嘟霍-—”的声音传来时,我想到了妈逮住的那只雏野鸡。

我们赶着各家的羊儿往村子方向走去.羊道上,羊儿们迈着细碎的步子,腾起了一阵阵细细的尘灰。村子里,木板房疏疏落落,一缕缕炊烟升腾。房子附近,广袤的土地里紫色和雪白的洋芋花如星星密布。

牧羊人吆喝着羊往山下走去.不一会儿,羊儿们回到了棚舍里。

“哥,你回来了?”阿依高兴地说,“妈带回了一只漂亮的小鸟。"

“你说的那只小鸟不是雏野鸡吗?"我问。

“不是。”阿依回答。

“那是什么呢?"我问。

“我不知道,但小鸟很漂亮。妈说它叫‘兹兹瓦沙’。”

“你吃的野草莓是妈采来的吗?”

“当然是了。"

妈是没有时间去采野草莓的。再说,妈劳作的地方是没有野草莓的。

我进了屋,妈正在烧火煮饭,我问她:“妈,你不是逮了一只雏野鸡吗?”

“是啊!可是被伍萨要走了。”

妈说的伍萨是个会养野鸡的孩子,他家和我家隔了一条小河。我没想到妈逮住雏野鸡的事一下子被全村人知道了。

妈往火塘里加柴,说:“伍萨是专门拿这只‘兹兹瓦沙’来换雏野鸡的.你看,这只‘兹兹瓦沙'多漂亮!”

“我才不管,我要雏野鸡.雏野鸡养大了,可以用来逮其它的野鸡。”

“孩子,你养不活雏野鸡。与其这样,不如让别人去养.”

“我不干,谁说我养不活!”我几乎哭了出来。

“伍萨怕你伤心。为了逮住这只‘兹兹瓦沙',他差点儿从悬崖上摔下来。"

“妈,这怎么说?”

“‘兹兹瓦沙’把巢筑在陡峭的悬崖上.伍萨爬上悬崖,用帽子扣住那只小鸟,下来的时候脚滑,幸好他

抓住了崖上的一根树枝。"妈说,不时“噗噗”地吹着火塘,然后抬眼望着我,“那些野草莓也是长在悬崖斜坡上的。他去采来这一竹篓的野草莓花了好几个小时,多不容易呀。”

我看了看竹篓里的草莓,一颗颗色鲜而饱满。

“人家拿野草莓和小鸟来换,你还哭,亏你还是个小伙子,就这么小气,叫人笑话。”妈注视着我,“再说,你爸要带你上学了,你哪有时间养雏野鸡呢?"

“城里是没有野草莓的。孩子,你快吃吧。"

那只“兹兹瓦沙”扑棱棱振翅飞起来,却被困在竹篓里。阿依手指着竹篓,说:“哥,我们把它放了吧,它好可怜!”

我望了望阿依说:“好吧!"

“兹兹瓦沙”扑棱棱从我手里飞走,高兴地飞过我家上空,飞向远方。阿依吃着野草莓,望着小鸟消失的远方说:“小鸟多高兴,它会感激我们的。"

我也从竹篓里抓了一把野草莓放进嘴里吃了起来,甜甜的,很是舒心.

(节选自《小溪流》,有改动) 1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几个乡村孩童的形象,尓果的多知多能,伍萨的勇敢善良,阿依的憨态可掬,都跃然纸上。

B. 文章中有多处对乡村环境的细致描写,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表现小说主旨不可或缺。

C.小说开始部分写“我”与尓果的交谈,交代了“我”即将离开农村到城里上学,这是下文“我”放掉小鸟的主要原因.

D.“我的眼里噙了幸福的泪”,这里的“幸福”是因为“我”即将到城里上学,能够学到知识,还能看到在远方工作的爸爸。

16.请结合全文情节,简要分析“我"在雏野鸡、小鸟事情上的心理变化过程。

17. 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野草莓”为题的妙处。

【答案】15. C 16.①得知妈妈逮住雏野鸡时欣喜;②当知道雏野鸡被伍萨用小鸟换走后伤心(失望);③得知伍萨抓鸟和采野草莓经过时愧疚(感动);④放掉小鸟后舒心.

17。①“野草莓”是伍萨冒着危险采来换雏野鸡的,这是“我”转变态度的原因之一,以它为题突出了“野草莓"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②“野草莓”生长在野外,甜甜的,象征着山村孩童淳朴善良勇敢的天性,以它为题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③“野草莓"是我留恋乡村生活的情感载体,这与全文的主题密切相关,以它为题更能表达文章的主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C项,“‘我’即将离开农村到城里上学,这是下文‘我’放掉小鸟的主要原因”错,结合“那只‘兹兹瓦沙’扑棱棱振翅飞起来,却被困在竹篓里。阿依手指着竹篓,说:‘哥,我们把它放了吧,它好可怜!'”,可知“我”放掉小鸟是因为不忍心看它被困在竹篓里,表现“我”的善良。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情节的能力.具体考查人物的心理变化。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梳理出情节,然后找出人物在情节各个阶段的表现,如语言、动作等各种描写,然后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结合“妈妈松土的时候,找到了一只雏野鸡!听到这个消息,我乐不可支,情不自禁地拍掌,惊喜地跳起来”可知,我的心理是得知妈妈逮住雏野鸡时欣喜。结合语言描写“我才不管,我要雏野鸡。雏野鸡养大了,可以用来逮其它的野鸡”以及神态描写“‘我不干,谁说我养不活!'我几乎哭了出来”可知,当知道雏野鸡被伍萨用小鸟换走后“我”很伤心。结合妈妈述说伍萨抓小鸟采野草莓的过程“‘兹兹瓦沙’把巢筑在陡峭的悬崖上.伍萨爬上悬崖,用帽子扣住那只小鸟,下来的时候脚滑,幸好他抓住了崖上的一根树

枝” “那些野草莓也是长在悬崖斜坡上的。他去采来这一竹篓的野草莓花了好几个小时,多不容易呀",再看“我"的表现“我看了看竹篓里的草莓,一颗颗色鲜而饱满”,可知得知伍萨抓鸟和采野草莓经过时“我”有愧疚和感动。结合“我也从竹篓里抓了一把野草莓放进嘴里吃了起来,甜甜的,很是舒心”可知,放掉小鸟后“我”感到舒心。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的妙处。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标题与情节、人物、主旨的关系的角度分别探讨分析。本题标题是“野草莓”.从情节方面看,“野草莓”再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得知妈妈抓到雏野鸡,“我乐不可支,情不自禁地拍掌,惊喜地跳起来”,可是伍萨却换走了雏野鸡,伤心的“我几乎哭了出来",再得知伍萨抓小鸟和采野草莓的过程,“我”感到愧疚和感动,最后在阿依的提议下放走了小鸟。可见是“野草莓"促使“我”转变了态度,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人物塑造方面,结合“我也从竹篓里抓了一把野草莓放进嘴里吃了起来,甜甜的"“那些野草莓也是长在悬崖斜坡上的.他去采来这一竹篓的野草莓花了好几个小时,多不容易呀”,伍萨要换雏野鸡,宁可冒着危险去采野草莓,可见酸酸甜甜的野草莓象征着山村孩童淳朴善良勇敢的天性,以它为题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主旨方面,文章以“我"要去外地上学为背景,结合“尔果,你说我奇怪不?我不想离开这里,但又想看看城市是什么样的",可见“我”留恋这里的乡村生活,而“野草莓”恰恰代表了乡村美好的人情与生活,是情感的载体,以它为题更能表达文章的主旨。

【点睛】标题意蕴答题模式及步骤 :

模式:标题自身意﹢文中意﹢主旨义(含情感)

步骤:第一步:析标题字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第二步:析标题修辞,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第三步:析背景、情感,联系作者情感,文章主题,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七、现代文阅读(二)(1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读屏时代”更需要深读静思

张砥

2019年秋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北京市教委日前透露了本市普通高中新教材编写修订情况,其中古诗文背诵篇目将由原先的14篇增加至72篇。面对这一新变化,点赞者颇多,而学生“头大”、家长“焦虑”者,也不乏其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是一项基本学习方法,背诵名篇更是代代相传的实践经验。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篇目,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之举,更是在树立一种价值导向,那就是经典永远不会褪色,阅读永不会过时。

毋庸讳言,在习惯了刷屏浏览点点戳戳的生活之后,对于很多人而言,千余字的文章已是不能承受之长,3分钟已是最大阅读续航。有人感慨“书太难读”,似乎以前甘之如饴的小说,如今大家都读不下去,更不必说品读那些大部头的传统经典了.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数字阅读"却在极大削弱人们阅读复杂深奥内容的能力。以色列学者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让一群工科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分别用电脑和纸质图书阅读同一材料,然后回答问题。这些在“读屏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想当然地认为用电脑比读纸书更快更有效,然而答案恰恰相反。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当代人的阅读取向,让深读与静思成为奢侈品?

首先是“数字阅读”的特性使然。阅读本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行为,而“数字阅读”的最大问题,就是极易将注意力分散.满屏的“超链接”像一双双充满诱惑的手,将人不断拽入各种阅读场景,透支着本就稀缺的专注.与此同时,一旦适应了这种虚幻的阅读假象,人们的心态就开始悄然改变,“灯下展卷"的悠然不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境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与时间赛跑"的浮躁与焦虑.这种不假思索的浅阅读,无形中消解着学理逻辑的价值,加剧着思维的浅薄,君不见,一看标题就开骂者大有人在,“标题党”“键盘侠”争锋,俨然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阅读,绝不仅仅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更关乎人的精神趣味。正如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

得过”,未经筛选的信息同样不值得读。而这,恐怕就是读屏与读书的区别所在.换而言之,虽然数字化浪潮带来了阅读场景的深刻改变,但通过读书沉淀思想进而形成系统思维的人生成长规律不会变。曾几何时,电视的到来引发了人们对“肢体萎缩"的深刻担忧,而身处“读屏时代”,比蜷缩沙发带来的“肢体萎缩”更危险的,无疑是“大脑萎缩”:思维在光怪陆离中变得僵化,在众声喧哗中变得无知。习惯了“数字阅读”的跳跃、零碎和浮光掠影,我们或许更需要回归传统阅读的节奏、系统与静心思考,找寻那些日渐退化的思维能力.

在数字世界中流浪,还是在传统图书中安居,这既是习惯,也是选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经历了不少反思后,改变也正在发生:实体书店逐渐告别负增长,一些“高颜值”特色书店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文化景观。事实说明,回归“深阅读"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加以多措并举、因势利导,全民阅读的潜力就能被激发出来。

书的分量,在思想亦在品格。“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我们就不会在网络信息中迷失方向。

(选自《北京日报》2018年8月31日)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秋学期起,北京普通高中新教材的显著变化是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篇目,这一举措确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之举。

B。在“数字阅读”的今天,很多人越来越依赖于网络阅读,千余字的文章是其阅读的上限,3分钟阅读已是他们最大的阅读续航。

C. “数字阅读"中满屏的“超链接”将人拽入各种阅读场景,透支专注,一旦适应后,人们就可能会变得浮躁与焦虑,阅读走向浅显化。

D.目前,实体书店经营效益良好,部分特色书店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文化景观,这表明只要举措有力,全民阅读的潜力会被激发出来。

1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从热点新闻事件入手,点出增加古诗文背诵篇目旨在引导人们回归深度阅读,这为下文的论

述做了有力地铺垫.

B.文章深入剖析了数字时代浅阅读替代深读静思的原因,忧虑浅阅读会导致人们思维能力日渐退化,

呼吁数字时代更需要回归传统深阅读。

C。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具有很强的

说服力。

D.文章最后以事实证据指出放弃数字阅读回归传统深阅读可能是未来的趋势,继而将回归深阅读上升

到阅读品格的高度。

20. 结合全文,请概括“读屏时代”回归深度阅读的意义。

【答案】18. D 19. D

20。①深度阅读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之举,能树立一种价值导向;②深度阅读可以让我们摆脱诱

惑、浮躁和焦虑,更加专注;③深度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形成系统思维;④深度阅读可以激发全

民的阅读潜能;⑤深度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品格,使我们辨明方向。

【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

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D项,“实体书店经营效益良好”错误,原文说“实体书店逐渐告别

负增长”,仅仅是告别负增长,远远未达到“经营效益良好”的程度.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

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D项,“放弃数

字阅读”无中生有,也不现实,文章说“在数字世界中流浪,还是在传统图书中安居,这既是习惯,也是选

择”“‘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我们就不会在网络信息中迷失方向”,可见并未说要“放弃数字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