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酒酿造实验报告

果酒酿造实验报告

果酒酿造实验报告
果酒酿造实验报告

果酒酵母的分离纯化和选育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1.学习掌握果酒酵母分离纯化的方法;

2.对分离纯化得到的酵母菌进行筛选使其适合果酒酿造。

二、实验原理

酿酒酵母细胞透明,呈圆形或椭圆形,形体比较大,一般为

7×12μm,含有转化酶能将葡萄汁中的糖转化成乙醇、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谢产物。优良纯种酵母应具备下列性能:(1)除酿酒水果本身的果香外,酵母也应产生良好的果香与酒香。(2)生长速度快,有较高的发酵能力,能将糖分全部发酵完。(3)具有较高的抗S02能力,有较好的凝集力和较快的沉降速度。(4)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温度,pH,离子强度,溶氧等环境因素不敏感。(5)能在低温或果酒适宜温度下发酵,以保持果香和新鲜清爽的口味。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样品:新鲜水果榨汁。

YEPD 培养基(富集培养基): 蛋白胨20g,葡萄糖20g,酵母膏10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PDA培养基(酿酒酵母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后再煮

30分钟,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定容至1000 ml。121℃灭菌30分钟。)

PYG培养基(菌种保藏培养基):蛋白胨3.5g,葡萄糖15g,酵母膏1.5g,KH2PO42.0 g,MgSO4·7H2O1.0 g,(NH4)2 SO41.0 g,琼脂20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试剂:亚硫酸钠、乙醇,碘液,无菌生理盐水等。

发酵培养基:蔗糖200克,磷酸氢二钾1克,酵母膏10克,硫酸铵1克,七水硫酸镁1克。

器具:三角烧瓶(250 mL)、无菌试管、无菌吸管(1 mL及5 mL)、无菌滴管、接种环、冰箱、酒精喷灯、冰箱、玻璃涂棒,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磁力搅拌器,台式离心机,震荡混合器等。

4、实验方法

(1)获得菌种配制YEPD培养基分装于100ml三角瓶内每瓶50ml 高温灭菌冷却,然后分别取适量样品好的苹果、腐果果皮若干,将腐果,好果部分皮装入将富集培养液,各三份接种,120r/min,28℃摇床培养4天。用接种环划线接种在PDA培养基上,每个样品接三个平板,28℃恒温培养。待菌种长出小菌落,镜检为酵母菌后,将其挑取于PDA平板划线并标号后28℃恒温培养。待再次长出单菌落后,挑取划线于PDA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菌种划线三到四次后基本纯化。

2.酵母菌种的复筛选择果酒生产中生产性能优良的新鲜果汁液

作为复筛培养基。将初选菌种接入保藏培养基。培养24 h后每支斜面接入三角瓶培养,置于23-25 ℃的培养箱中培养,测定其发酵水平及产香水平,选育出优良健壮、耐性强的适合果酒发酵的酵母菌种。

发酵力试验:采用CO2失重法,取100 mL 三角瓶(已经烘干、称重),各加入80 mL果汁,置于80℃的水浴杀菌5min,冷却到30℃后,按每升接种30 mL的比例分别接入酵母种子液,在20 ℃下发酵。发酵过程中每24h 测定1次CO2损失量,每次测定时,摇晃瓶子,以排出CO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续,瓶重逐渐减轻,直到减轻量不高于0.2 g,即表示发酵结束,以CO2失重量为纵坐标,发酵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发酵力曲线,并确定菌株发酵力的强弱。

3.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采用杜氏管发酵法测定所筛选的酵母菌对乙醇(8%、10%、12%、14%、16% 、18% 、20% )、二氧化硫(60、80、100、120、140、160、180、200 mg/L)的耐性。将酵母菌分别接入含不同浓度的乙醇和不同浓度SO2的果汁培养基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杜氏管中气泡产生情况,重复3 次。

活化条件:28 ℃条件下,将纯种分离的菌种接种在PDA培养基培养48h 发酵条件:28℃条件下,水果原汁培养基中静止发酵4 d;

接种量:1×107 cfu/mL。

(1)耐酒精度试验采用先分别量取无水酒精8、10、12、14、16ml,再以水果原汁为培养基,制成含酒精量为10%、12%、14%、16% 、18%系列的液体培养基。

按下表在试管中加入果汁。然后加入杜氏小管倒置使其充满果

汁,塞好棉塞,115℃20min灭菌。灭菌完后,待试管温度为常温后

按下表加入酒精,加完后摇匀。最后在每个编号试管中接入对数期酵

母1×107个,28℃静止培养。观察产气情况,选出耐酒度比较好的菌

种。将标签贴于各试管上,标10、12、14、16、18,按下表每管加

入果汁量:

试管编号0 10 12 14 16 18 20 95%酒精/mL 0 1.05 1.26 1.4 1.68 1.90 2.15 果汁/mL 10 8.95 8.74 8.60 8.32 8.10 7.85 培养液含酒精%

0 10 12 14 16 18 20 (v/v)

(2)耐SO2试验按亚硫酸含量为6% 计,计算出60、100、120、180、240 mg/L浓度所需的量,分别加入到果汁中制成SO 2 不同浓度

系列的液体培养基。

按下表加入果汁,然后加入杜氏小管倒置使其充满果汁,塞好

棉塞,115℃ 20min灭菌。灭菌完后,待试管温度常温后按上表加亚硫

酸(科密欧试剂SO2含量≥6%),加完后摇匀。最后在每发酵管中接入

对数期酵母1×107个,28℃静止培养。观察产气情况,选出耐SO 2比较

好的菌种。将标签贴于各试管上,标1、2、3、4、5,按下表每管加

入果汁量:

试管编号0 1 2 3 4 5

亚硫酸/uL 0 10 17 20 30 40 果汁/mL 10 10 10 10 10 10 培养液含SO2mg/L 0 60 100 120 180 240 发酵3-4天,观察记录发泡状况,用加号表示发泡多少,选择耐二氧

化硫和酒精度都较高的菌株做保藏,供以后利用。

5、技术指标

(1)随着菌种的发酵,质量会降低,降低的越快,发酵速率越高根

据它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了解它发酵速度的快慢

(2)酒精,二氧化硫对菌种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发泡少,综合比较

两种对发酵的抑制作用大小,选择耐受性较高的菌株做保藏。

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结果。

果酒酵母的发酵

1、实验目的、意义

1.掌握果酒酿造的原理并对筛选果酒酵母菌种进行发酵性能测定(起酵时间、产酒精度、耐受性能)。

2.用实验十三所筛选果酒酵母进行小型酿酒实验,掌握果酒酿造一般工艺流程,并对自酿果酒进行感官品评和理化分析检测(糖度、酸度、酒精度)。

2、实验原理

果酒发酵:果浆或果汁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最后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可用以下反应式来说明:

果酒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现象。在每一步反应过程中都有酶的参与,除了最后生成酒精、二氧化碳和少量的甘油、高级醇类、醛类物质之外,还会生成二磷酸己糖、磷酸甘油醛、丙酮酸、乙醛等许多中间产物。

果酒的发酵分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主发酵是将发酵液的糖分变成酒精,后发酵是继续分解残糖为酒精,加速酒的转化,使酒更加稳定。用人工培养的酵母发酵的称为人工发酵,利用天然酵母发酵

的称为自然发酵。按照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渣汁混合发酵和渣汁分离发酵两种形式。

3、实验材料

样品:新鲜水果及压榨汁。

试剂:亚硫酸钠、乙醇、无菌水、化学纯液体石蜡、五氧化二磷、脱脂奶粉、10%HCl、干冰、95%乙醇、食盐、无水氯化钙、河沙、瘦黄土(有机物含量少的黄土)或者红土;

器皿:三角烧瓶(250 mL)、无菌试管、无菌吸管(1 mL及5 mL)、无菌滴管、接种环、40目及100目筛子、干燥器、安瓿管、冰箱、冷冻真空干燥装置、酒精喷灯、滤纸条(0.5×1.2 cm)冰箱,低温冰箱(-30 ℃),液氮冷冻保藏器,玻璃涂棒,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紫外线等(15W),磁力搅拌器,台式离心机,震荡混合器等。

4、实验方法

(1)果酒酿造的工艺流程

鲜果→分选→破碎、除梗→果浆→分离取汁→澄清→清汁→ 发酵→倒桶→贮酒→过滤→冷处理→调配→过滤→成品

(2)工艺简述

1)发酵前的处理

前处理包括水果的选别、破碎、压榨、果汁的澄清,果汁的改良等。

①破碎、除梗:破碎要求每粒种子破裂,但不能将种子和果梗破碎,否则种子内的油酯、糖苷类物质及果梗内的一些物质会增加酒的苦味。破碎后的果浆立即将果浆与果梗分离,防止果梗中的青草味和苦涩物质溶出。

②二氧化硫处理:二氧化硫在果酒中的作用有杀菌、澄清、抗氧化、增酸、使色素和单宁物质溶出、还原作用、使酒的风味变好等。使用二氧化硫有气体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前者可用管道直接通入,后者则需溶于水后加入。发酵基质中二氧化硫浓度为60-100mg/L。(以葡萄酒为例:二氧化硫添加量的计算:[葡萄果实×70%×60]/[0.06×1000]。)此外,尚需考虑下述因素:原料含糖高时,二氧化硫结合机会增加,用量略增;原料含酸量高时,活性二氧化硫含量高,用量略减;温度高,易被结合且易挥发,用量略减;微生物含量和活性越高、越杂,用量越高;霉变严重,用量增加。

2)果汁的调整:取汁测定果汁中糖度和酸度,根据发酵需要调整糖度和酸度。

①糖的调整:酿造酒精含量为10%-12%的酒,果汁的糖度需17-20°Bx。如果糖度达不到要求则需加糖,实际加工中常用蔗糖或浓缩汁。

②酸的调整:酸可抑制细菌繁殖,使发酵顺利进行;使酒颜色鲜明;使酒味清爽,并具有柔软感;与醇生成酯,增加酒的芳香;增加酒的贮藏性和稳定性。干酒易在0.6%-0.8%,甜酒0.8%-1%一般pH

大于3.6或可滴定酸低于0.65%时应该对果汁加酸。

发酵

调整后的果汁里加上酵母菌,于28度温度下培养一周,每天测含糖量,含酸量,分别制成曲线。

发酵结束后用蒸馏设备将酒蒸出,并用酒度计测量酒度。

另外:糖的滴定实验

1. 实验目的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原理,学习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

2. 实验原理斐林氏溶液与还原糖共沸,其中斐林氏溶液中的Cu2+被还原糖还原为Cu2O(砖红色)时,反应达到终点,过量的还原糖使次甲基蓝指示剂蓝色褪去,显露出Cu2O的红色即为终点。

3. 实验材料和用具

1)试剂

费林甲液:称取68.29g硫酸铜(CuSO4·5H2O),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到1000ml。

费林乙液:称取346g酒石酸钾钠及100g NaOH,溶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贮存于具橡皮塞玻璃瓶中。

0.25%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2.500g经98-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加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浓HCl(防止微生物生长),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

2)器具:电热恒温水浴锅,调温电炉,250ml锥形瓶,滴定管。

4. 操作步骤

1)标定预备试验:吸取费林溶液A、B各5.00 mL于250 mL三角瓶中,加50 mL水,摇匀,在电炉上加热至沸,在沸腾状态下用制备好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的蓝色将消失呈红色时,加2滴次甲基蓝指示液,继续滴至蓝色消失,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

2)标定正式试验:戏取费林溶液A、B各5.00 mL于250 mL三角瓶中,加50 mL水和比预备试验少 1 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 2 min,加2滴次甲基蓝指示液,在沸腾状态下于 1 min内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至终点,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

计算

式中:F——费林溶液A、B各 5 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g;m——称取葡萄糖的质量,g;V——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L。

3)苹果酒样品还原糖测定: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样品(V1)于100 mL容量瓶中,使之所含还原糖量为0.2~0.4g,加水定容至刻度。吸取费林溶液A、B 各5.00 mL于250 mL三角瓶中,加50 mL水和一定量的试样(试样所含还原糖量为0.2-0.4g),加热至沸,并保持 2 min,加2滴次甲基蓝指示液,在沸腾状态下于1 min内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至终点,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按式(5)计算。

式中:X——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g/L;F——费林溶液Ⅰ、Ⅱ各5 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g;V1——吸取的样品体积,mL;V2——样品稀释后或水解定容的体积,mL;V3——消耗试样的体积,mL;G——葡萄糖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g/mL;V——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滴定酸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1.实验目的和内容

(1)采用中和滴定法测定葡萄酒(果酒)中滴定酸的含量。(2)适用于各种类型葡萄酒(果酒)中滴定酸含量的测定。以g/L报告其结果,测定值保留一位小数。

2. 实验原理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葡萄酒(果

酒)样品中的滴定酸,用酚酞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由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葡萄酒(果酒)中滴定酸的含量。

3. 试剂酚酞指示剂溶液,10g/L :称取酚酞1.0g,溶于60mL乙醇中,用水稀释至100mL。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

(1)配制将氢氧化钠配成饱和溶液,注入塑料瓶(或桶)中,封闭放置至溶液清亮,使用前虹吸上层清液。量取5mL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注入1000mL 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混匀。

(2)标定称取0.6 g于105~110 ℃烘至恒量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精确至0.0001 g。溶于50 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溶液,以新制备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为其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3)计算按下式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C=m/(V1-V2) ×0.2042

式中: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m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V ——滴定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V1 ——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4. 操作步骤

(1)样品的测定取调温至20 ℃的样品2.00-5.00 mL(取样量可根据酒的颜色深浅而增减)置于250 mL三角瓶中,加入中性蒸馏水50 mL,同时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溶液,摇匀后,立即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滴定至溶液微红色为终点,并保持30s内不变色,记录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1。起泡葡萄酒和加气起泡葡萄酒需排除二氧化碳后,再进行测定。

(2)空白的测定吸取中性蒸馏水50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同时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溶液,其余操作同1。

(3)结果计算按下式计算滴定酸的量,以g/L表示:

式中:X ——样品中滴定酸的含量,g/L;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V1 ——样品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 ——空白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 ——吸取样品的体积,mL;Si ——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试样主体酸的质量。S酒石酸=0.075;S苹果酸=0.067;S柠檬酸=0.064;S草酸=0.045

酒度的测定

1. 实验目的和内容

(1)采用酒精计法测定葡萄酒(果酒)中酒精度。(2)适用于各种类型葡萄酒(果酒)中酒精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为体积百分数,即%(v/v),保留一位小数。

2. 实验原理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物质,利用酒精计和温度计直接读取酒精度和温度的示值,并加以温度校正,求得20℃时乙醇的体积百分数,即酒精度。

3. 实验材料全玻璃蒸馏器、酒精计、量筒。

4. 操作步骤

(1)用一洁净、干燥的 100 mL容量瓶准确量取 100 mL(具体取样量应按酒精计的要求增减)样品(液温 20℃)于500 mL蒸馏瓶中,用50蒸馏水连续三次冲洗容量瓶,连接酒精蒸馏装置,加热蒸馏,直到蒸出的液体大约100毫升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 2)将试样倒入洁净、干燥的100 mL量筒中,静置数分钟,待其中气泡消失后,放入洗净、干燥的酒精计,再轻轻按一下,不得接触量筒壁,同时插入温度计,平衡5 min,水平观测,读取与弯月面相切处的刻度示值,同时记录温度。根据测得的酒精计示值和温度,查附录,换算成20℃时酒精度。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5、技术指标

(1)还原糖能产生酒精,所以可以用苹果酿酒。

(2)二氧化硫有还原性,果汁里面放二氧化硫可以阻止果汁被氧化。(3)随着发酵进行,果汁当中的含糖量减少,含酸量增加,可以将其制成曲线,显示其随时间变化。

6、分析数据,讨论结果

苹果酒酿造实验报告

苹果酒的酿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苹果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2.了解苹果原料的预处理及苹果汁防氧化方法; 3.熟悉苹果榨汁的方法、亚硫酸的使用 4.掌握果酒活性干酵母的活化方法及酵母菌接种操作; 二、实验原理 果酒酿造是利用酵母菌将果汁中的糖分经酒精发酵转变为酒精等产物,再在陈酿、澄清过程中经醋化、氧化及沉淀等作用,使之变成酒质清晰、色泽美观、醇和芳香的产品。果酒酿造要经历酒精发酵和陈酿等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发生着不同的生物化学反应,对果汁的质量起着不同的作用。 1、果酒发酵期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①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是果酒酿造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它是果汁中的己糖经果酒酵母的作用,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果酒酵母细胞含有多种酶类。如转化酶能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酒精酶使己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蛋白酶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氧化促进果酒陈酿,并使单宁、色素和胶体物质沉淀;还原酶能使某些唔制与氢作用起还原作用,尤其是与含硫物质作用生成硫化氢而释放。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的其它产物 果汁经酵母菌的酒精发酵作用,除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外,还产生少量的甘油琥珀酸、醋酸和芳香成分及杂醇油等,这些都是有利于果酒的质量。 2.果酒在陈酿过程中的变化 刚发酵后的新酒,浑浊不清,味不醇和,缺乏芳香,不适引用,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陈酿,是不良物质消除或减少,同时生成新的芳香物质。陈酿期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酯化作用:果酒中醇类与酸类化合生成酯,如醋酸和乙醇化合生成清香型的醋酸乙酯,醋酸与戊醇化合生成果香型的醋酸戊酯。 ②氧化还原与沉淀作用:果酒中的单宁、色素等经氧化而沉淀,醋酸和醛类经氧化而减少,糖苷在酸性溶液中逐渐结晶下沉,以及有机酸盐、细小微粒等的

果酒实验报告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组长: 组员: 一、实验目的: 掌握果酒发酵技术、澄清处理技术及产品分析。 二、实验内容: 1、葡萄酒酵母的扩大培养; 2、掌握果酒发酵技术; 3、果酒的澄清处理技术。 三、实验材料:新鲜葡萄一斤,玻璃瓶4个,75%酒精 四、原理: (1)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它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 ①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②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 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五、实验步骤: 1、清洗消毒实验用具,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取葡萄一斤,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3、将1/4左右的葡萄放入榨汁机中,榨汁。其余3/4的葡萄用手挤碎(手上套塑料布,以防杂菌污染)。 4、将其装瓶(但注意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密封瓶口 六、对照实验: 七、实验记录: 实验起止日期:2013年5月7日~2013年5月17日

八、实验结果分析: 正常组酒精发酵大致于10月27日完成; 光照组酒精发酵大致与11月2日完成; 匀浆组酒精发酵未发现明显完成迹象; 小瓶组酒精发酵大致与10月23日完成。 九、品尝果酒: 小瓶组酒精含量最多 光照组酒精含量较多(第二),但味道比小瓶组要甜。 正常组酒精浓度较多(第三),味道是4组中最好的,颜色较深。 匀浆组虽有酒精味,但鉴于瓶内长毛,未品尝。 十、实验误差分析: 1、正常组及匀浆组的瓶子使用学校提供的瓶子,密封不严(如果将瓶子的玻璃盖换为胶塞盖效果会更好) 2、搅拌机里有杂菌 3、每次开瓶闻气味时,开口过大,导致杂菌进入。

新版葡萄酒的酿造实验报告-新版-精选.pdf

葡萄酒的酿造及其中酵母菌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实验设计方案 一、前言: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 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我们所要酿造的是红葡萄酒。 葡萄酒有增进食欲,滋补作用的作用。葡萄酒中含有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必 不可少的营养素。它可以不经过预先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非凡是对体弱者,经常饮用适量葡萄酒,对 恢复-健康有利。同时还有助于消化,葡萄酒能刺激胃酸分泌胃液,每60-100克葡萄酒能使胃液分泌增加120毫升。 自酿的葡萄酒,不用添加发酵剂,也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澄清剂。家酿的葡萄酒利用葡萄皮上的野生 酵母菌分解葡萄中的糖份转化为酒精,另加点糖提高酒精度。一般保质期不超过两年,所以成酒后应在两 年内喝光。 二、实验目的: 1、熟悉酿造葡萄酒的过程和原理。 2、学会葡萄酒中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3、熟悉酵母菌形态观察和菌落计数法 4、对比来说明,酵母菌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杀菌剂(SO2)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三、材料和仪器: (一)材料:葡萄3斤(因葡萄还未上市,可用提子代替,苏果超市有,但比较贵)。 白糖半斤 (二)仪器:1、主发酵器:玻璃罐(坛、瓶)、陶瓷坛、能耐受酒精又对人无害的塑料瓶罐等均可。 2、二次发酵容器及装酒的容器:可以用空酒瓶、饮料瓶、矿泉水瓶等都可 3、一根细塑料管。用来在发酵完成后利用虹吸法将葡萄酒从发酵容器中倒出。 4、木棒或筷子。用来在发酵过程中搅拌葡萄皮和葡萄汁。 5、丝袜或细纱布。用来过滤葡萄酒汁。 四、实验步骤: (一)葡萄酒的酿造 1、清洗:将主发酵器(即玻璃坛等)充分洗干净,控干。 2、浸泡:将葡萄摘除蒂,把剪好的葡萄冲洗干净后用淡盐水浸泡十分钟左右,这是为了去掉葡萄皮上 的农药和其他有害物质,再次冲洗,晾干至表面没有水珠。 3、装瓶:将葡萄捏破,葡萄肉连同葡萄皮挤到主发酵器中。当把葡萄装到发酵器容量的70%左右时,停止装葡萄,盖上盖子,但不要完全拧紧。

《苹果酒酿造工艺实验》实验报告

《苹果酒酿造工艺实验》实验报告 专业: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为了培养我们实验研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了解果酒酿制原理,学习苹果酒酿制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加深我们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用实验室的简单操作来模拟工厂里大批量的生产,有利于我们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快的适应生产。具体目的如下: 1、了解苹果原料的预处理及苹果汁防氧化方法,熟悉苹果榨汁 的方法、亚硫酸的使用及榨汁机的使用; 2、研究外加酶制剂辅助酶解对苹果酿造品质的影响; 3、掌握果酒活性干酵母的活化方法及接种方案,熟悉苹果酿造 工艺参数及检测方法; 4、通过发酵过程各种参数的变化,了解苹果酒酿造的动态变化 规律; 5、熟悉倒瓶的操作,明确倒瓶的作用,了解补加SO2的作用及 添加量的控制,了解后发酵及陈酿的工艺过程及作用等。 二、原理 苹果酒是以苹果为主要原料,经破碎,压榨,低温发酵,陈酿而成的水果酒。苹果酒为低度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适量饮用可舒筋活络,增进身体健康。苹果酒是一种低度含酒精果汁饮料,融合了啤

酒与果汁的优点,口感清醇,营养丰富。它采用上等苹果为原料,通过低温发酵,自然老熟的工艺酿造而成。它包含苹果与生物发酵所产生的双重营养成分,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以及苹果酒特有的果类酸;能够帮助人体代谢,维持平衡。苹果中还含有钙,镁等众多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能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 苹果酒酿造工艺流程: 新鲜苹果→分选→清洗→切片、破碎榨汁→果汁处理→静 ↑↑↑ 异Vc钠亚硫酸(苹果酸)果胶酶、白砂糖 置→分离→发酵→倒瓶→补加 SO2 →陈酿→调配→澄清 ↑↑↑ 皂土下胶酵母 16℃,约40天→过滤→催熟→过滤→装瓶→贮酒→成品 ↑ 70℃,10min 三、实验原料、仪器、药品 原料:苹果等 仪器:1000ml的锥形瓶2个、保鲜膜、移液管、电炉、250ml锥形瓶若干、玻璃棒、胶头滴管、榨汁机

果酒果醋实验报告

课程学号姓名分数 国产50L发酵罐的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发酵罐的使用方法以及调节控制参数 实验材料:国产50L发酵罐 实验1 发酵罐蒸汽灭菌系统及反应系统的使用(1)蒸汽灭菌系统的介绍 ①高温高压蒸汽对发酵罐的灭菌操作 ②高温高压蒸汽对发酵罐夹套的灭菌操作 (2)发酵罐罐体反应系统的介绍 ①发酵罐发酵参数的设定操作 ②发酵罐进样、接种和排污的操作 实验2 发酵罐使用前的清洗和各项参数的设定 ①发酵罐罐体发酵前先用5%的NaOH清洗,然后用蒸馏水清洗至中性 ②发酵罐发酵温度、时间、pH值、搅拌时的转速等参数的设定 芦柑果酒、果醋酿造条件的探讨 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芦柑汁的防褐变和澄清处理的原理及方法;了解果酒果醋的基本过程 实验3 芦柑汁的防褐变和澄清处理 一.材料与仪器:新鲜芦柑;偏重亚硫酸钠;果胶酶;柠檬酸C 6H 8 O 7 〃H 2 O;碳 酸氢钠NaHCO 3 ;JYZ-A560榨汁机;PL-203电子天平器等。 二.实验步骤:选取个头饱满,色泽均一的芦柑,剥开,分离果皮、肉、瓤,除籽、榨汁,向果汁中添加适量偏重亚硫酸钠静臵1h,然后再分别用 8、16、32层纱布过滤。 三.实验方案: (1)研究不同偏重亚硫酸钠添加量对芦柑汁褐变程度的影响,得出最适的偏重亚硫酸钠添加量。

课程学号姓名分数(2)分别研究果胶酶添加量、pH、温度、时间对芦柑汁澄清效果的影响,优化果胶酶的作用条件。 四.测定方法:(1)果汁澄清度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2)果汁可溶性固形含量(%)的测定采用折光法(3)果汁中果胶物质的定性检测采用酒精法(4)pH的调定 实验4 芦柑果酒发酵条件探讨 一.实验材料与试剂:新鲜芦柑;酿酒高活性干酵母;白砂糖;偏重亚硫酸钠 Na 2S 2 O 5 ;碳酸氢钠;柠檬酸C6H8O7〃H2O;果胶酶。 二.实验仪器:JYZ-A560榨汁机;烧杯;玻璃棒;纱布;PL-203电子天平;HH-4数显恒温水浴锅;温度计;量筒;广口瓶;液封管等。 三.测定方法:温度计;pH测定:pH计;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手持糖量计。四.工艺流程: 复合果胶酶 ↓ 芦柑→预处理→榨汁→添加偏重亚硫酸钠→过滤→酶解→静臵澄清→调整糖度→调整pH→酒精发酵→过滤→装罐→杀菌→成品 ↑ 安琪酵母 五.实验步骤 1原料处理 选用成熟度高、无腐烂、个头饱满、色泽均一的新鲜芦柑为原料,剥开,分离果皮、肉、瓤,尽量去除籽、白皮层和囊衣。 榨汁:采用榨汁机对处理后的芦柑进行榨汁。 防褐变处理:按照0.05g∕L的偏重亚硫酸钠添加量,将其加入榨得的芦柑果汁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防止芦柑汁发生褐变。 过滤:将芦柑汁分别经4层、8层、16层、32层纱布过滤。

果酒的制作实验报告

《果酒的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在生活中我们能享受的很多多美味的食物要归功于发酵这个了不起的技术。最常见的莫过于馒头了,蒸馒头时通常都会先把揉好的面团放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叫发面,实际就是一种传统的发酵过程。另外像国外传进来的面包不过是添加了各种佐料的烤馒头而已。有了美食,我们还要美酒相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葡萄美酒等果酒的一些基本知识。 据资料介绍,我们国家在黄帝时代就已开始酿酒了,之后在各种文献甚至医书中都有对酒的介绍。酒不仅可以作为人们宴会时助兴之用,还具有相当的养生保健功能,果酒在酿造过程中,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被很好地保存,大大提高了原果液的营养价值,而且黄冈地区各个区县都有自酿酒品的文化,且麻城木子店地区的老米酒在本地区小有名气。 二、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 (1)说明果酒的制作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的方案和装置 (3)学会果酒的制作过程 2.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 (2)发酵需要适宜的条件 在缺、℃左右(一般将温度控制在℃)、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大量繁殖,进行酒精发酵。而绝大多数其它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传统的葡萄酒酿造,都是采用自然发酵的工艺。所谓自然发酵,就是葡萄破碎入罐以后,不人为地添加任何菌种,靠葡萄本身携带的自然界的酵母菌,在葡萄浆或分离后的葡萄汁里自发地繁殖,最终发酵成葡萄酒。 3.材料用具 新鲜葡萄、新鲜梨等水果,学生自备的果酒发酵装置 附:学生自己设计果酒发酵装置图 4.方法步骤

干红葡萄酒酿造实验报告

开放性实验报告干红葡萄酒的酿造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6年 11 月 12 日

学习葡萄酒的酿造原理,掌握干红葡萄酒的酿制工艺 二实验原理 葡萄酒+果糖→酒精+CO2(条件:人工酵母或天然酵母)(酒精发酵) 高级醇+脂肪酸+挥发酸+酯类(陈酿) 色素+单宁+有机酸+果香物质+无机盐(葡萄酒原料)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1)材料:新鲜葡萄、活性酵母、果胶酶、偏重亚硫酸钾、白砂糖、纱布、明胶; (2)仪器设备:分柄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称量纸、水浴锅、温度计、比重计、3L发酵瓶、纱布袋、漏斗、干净瓶子。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清洗容器或仪器,冷开水清洗。 (2)分选和清洗葡萄:剔除生的,有破损的,发霉的果实。清洗过后的葡萄自然晾干(为节约时间也可以用吹风机冷风吹干) (3)手工去梗,将葡萄的蒂部微微捏破,直接放入发酵瓶中。 (4)装瓶:装量不超过容量的75%,同时加入克的偏重亚硫酸钾搅匀,并加入克果胶酶,搅匀。 (5)酵母复水活化:称取7克冰糖溶解于少量冷开水定容100ml,加入2克酵母,混匀,放置于水浴锅30℃静置3小时活化,每10分钟搅拌一次,活化结束后直接加入葡萄醪中发酵。 (6)酒精发酵:酵母菌活化结束后取15ml加入发酵罐搅匀,当有酒帽形式时,加入25克白砂糖,每天测量一次比重、温度,并定期挥帽。 (7)当比重降至—时,酒精发酵结束。使用纱布袋与漏斗过滤皮渣,酒液用干净的瓶子装瓶,满瓶。 (8)陈酿:在装入干净的瓶子的同时加入克偏重亚硫酸钾摇匀,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

1 整理干红葡萄酒发酵实验过程中,每天测量发酵温度和比重的结果,作出发酵 第二天葡萄酒温度较高,可能是受室温影响,总的来看,发酵较为正常。 2整理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相片,从气泡产生的多少、葡萄皮的浮沉、葡萄汁和葡萄籽的位置等参数的变化进行描述。 气泡由一开始的无气泡,到后来发酵搅拌时产生气泡。 葡萄皮由一开始挤入时的分布不均,到最后的悬浮在上层。 葡萄汁由一开始的堆积在下层,到最后的中层,位于沉淀之上。

制作葡萄酒原创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选修一实验报告 高2016级实验小组 小组成员:胡多琪(组长),向奕谨,苏杏,雷梦真,程雍姸,蒋田沐苗 一、实验目的:以制作红葡萄酒为例学习果酒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最适温度20℃左右] 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最适温度18℃~25℃] 三、实验材料 500g新鲜巨峰葡萄、50g白砂糖、发酵瓶、脸盆、过滤盆、不锈钢饭勺一个、消毒纱布、剪刀、塑料手套 四、实验步骤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选择新鲜饱满、颜色较深且口感香甜的巨峰葡萄,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杂菌,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用剪刀去除枝梗和子粒。 2.对发酵瓶、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擦干待用。因实验条件限制,无法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而使用洗洁精洗涤。 3.将葡萄擦干,装入发酵瓶中用手挤压出汁水(实验条件限制使用榨汁),加入50g白砂糖用勺子搅拌均匀,留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盖好瓶盖(不密封—少量空气促进酵母菌繁殖)。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一周。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一周后用消毒纱布对葡萄酒进行过滤,密封发酵瓶进行二次发酵。 8.本学期第十五周发酵完毕。

四、实验现象 发酵瓶中有大量无色无味气泡冒出,酒味越来越浓,葡萄酒由紫红色逐渐变成澄清透明的橙红色溶液。 ⒈过滤前: 2.过滤发酵数周后: 注:实验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存在误差,仅供参考。 白砂糖放得多会增加所制葡萄酒的甜度,也会提高其度数。 五、实验结论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统称,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喜欢”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 发酵瓶密封前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放出大量能量进行繁殖; 发酵瓶密封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及少量能量,将白砂糖及葡萄中的葡萄糖转化成酒精以制成果酒。

2021年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实验材料:新鲜西瓜半个,新鲜的酵母,水果刀,榨汁机,矿泉水瓶,纱布 二、原理: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①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②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缺氧,呈酸性的溶液中,酵母液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三、实验步骤: 1、清洗消毒实验用具,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将西瓜表面洗净,在消过毒的环境下将西瓜切成块; 3、将切好的西瓜放入榨汁机中,榨汁。 4、用纱布将西瓜汁过滤除去渣滓,装入事先清洗消毒过的矿泉水瓶,再加入适量酵母菌,密封瓶口。装入的西瓜汁不宜超过瓶子体积的2/3; 5、将瓶子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发酵;

6、定期观察果酒的颜色,是否出现气泡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下来;果酒的瓶每天定时排放气体,以免产生的气体过多将瓶涨破; 7、大约10天左右,即可品尝果酒,从色泽,酒味,果香味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与讨论。 四、实验记录与结果 1、将西瓜汁静置一天后,发现矿泉水瓶膨胀,瓶内产生气泡。 2、放气时,大量气体逸出,带有果香味与酵母菌发酵的味道。 3、7天以后瓶内气体产量逐渐减少,放气频率下降。有酒味。 4、10天后,果酒基本酿好,有浓郁果味与酒味。 五、实验注意事项总结 1、榨汁机、发酵瓶、纱布等实验用具应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或出气口,不要完全揭开瓶盖或出气口。 2、应当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因为温度对酵母菌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酒精的消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3、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发酵液被对果酒有害的微生物污染,以至果酒变质。如充气和排气时不要完全拧松和拧紧排气口。

酿酒实验报告

、目的 全校任选实验课《白酒和葡萄酒酿造与酒评》,是食品、生物工程类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学过的机械、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来认识与解决各类酿造过程中的具体生产技术问题,熟悉原料的特点和生产菌种的特性,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控制要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米酒、黄酒、白酒、葡萄酒和白兰地的发酵工艺与新型白酒勾兑,以及培养学生通过用感官品评技术评价烈酒和葡萄酒酒质量,掌握品酒技能与评酒技术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在酿酒行业、风味食品和调味品行业以及相关的食品发酵、 酶制剂行业从事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等研究工作。 本任选实验课专门提供学生酿制米酒、黄酒、小曲白酒、葡萄酒、白兰地酿造实验条件,以及提供白酒与葡萄酒品评实践条件,把酿造学的基本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弘扬祖国古代酒文化瑰宝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酿酒工艺及科学调酒勾兑方法,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我国传统酿造工艺技术的博大精深,从而能利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我国酿造工艺技术水平的目的。 实验课共设7个实验项目和白酒香型分类实验,分别是:①米酒酿造②黄酒③小曲白酒酿造④葡萄酒酿造⑤白兰地酿造⑥新型白酒勾兑⑦烈酒和葡萄酒酒评与白酒香型分类。 二、原理与方案 1、米酒酿造原理 糯米(或者大米)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在根霉菌淀粉酶的作用下,先转化为麦芽糖,再转化为葡萄糖。受到酒曲里酒化酶的作用部分葡萄糖变为酒精。其味甘甜柔顺,所以称为甜酒。 2、小曲白酒酿造原理 用谷物、薯类或糖分等为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制成的酒精浓度大于20%(V/V)的一种蒸馏酒。 小曲白酒的生产分为固态发酵法和半固态发酵法两种,半固态发酵法又分为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和边糖化边发酵两种典型的传统工艺。广东主要的方法是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工艺。此工艺特点是采用药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前期固态培菌糖化,后期半固态发酵,再经蒸馏、陈酿和勾兑而成。 3、葡萄酒酿造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以带皮的红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后者以不含色素的葡萄汁为原料酿制而成。 4、烈酒和葡萄酒酒评与白酒香型分类 4.1白酒品评 白酒是一种味觉品,它的色、香、味、格的形成不仅决定于各种理化成分的数量,还决定于各种成分之间的协调平衡、微量成分衬托等关系,而人们对白酒的感官检验,正是对白酒的色、香、味、格的综合性反映。这种反映是很复杂的,仅靠对理化成分的分析不可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白酒的色、香、味、格的特点。因此,对白酒品质的鉴定,更多地是依靠感觉器官的尝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任何精密仪器都代替不了人的味觉和嗅觉,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白酒类微量香味成分对1/10万g含量的物质是可测定出来的,但超过这个极限则无法检测。而人的感官对1/100万g的含量的微量成分却能感觉出来,尤其有的感觉指标是不能用数据表示的。因此虽然现代的科学仪器能把白酒的微量成分分析出来,但是仍然不能准确地测定白酒内在质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doc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材料: 新鲜西瓜半个,新鲜的酵母,水果刀,榨汁机,矿泉水瓶,纱布 二、原理: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①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6HO6+6O2→6CO2+6H2O;②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O6→2CO2+2C2H5OH。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缺氧,呈酸性的溶液中,酵母液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三、实验步骤: 1、清洗消毒实验用具,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将西瓜表面洗净,在消过毒的环境下将西瓜切成块; 3、将切好的西瓜放入榨汁机中,榨汁。 4、用纱布将西瓜汁过滤除去渣滓,装入事先清洗消毒过的矿泉水瓶,再加入适量酵母菌,密封瓶口。装入的西瓜汁不宜超过瓶子体积的2/3; 5、将瓶子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发酵; 6、定期观察果酒的颜色,是否出现气泡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下

来;果酒的瓶每天定时排放气体,以免产生的气体过多将瓶涨破; 7、大约10天左右,即可品尝果酒,从色泽,酒味,果香味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与讨论。 四、实验记录与结果 1、将西瓜汁静置一天后,发现矿泉水瓶膨胀,瓶内产生气泡。 2、放气时,大量气体逸出,带有果香味与酵母菌发酵的味道。 3、7天以后瓶内气体产量逐渐减少,放气频率下降。有酒味。 4、10天后,果酒基本酿好,有浓郁果味与酒味。 五、实验注意事项总结 1、榨汁机、发酵瓶、纱布等实验用具应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或出气口,不要完全揭开瓶盖或出气口。 2、应当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因为温度对酵母菌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酒精的消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3、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发酵液被对果酒有害的微生物污染,以至果酒变质。如充气和排气时不要完全拧松和拧紧排气口。

糯米甜酒发酵实验报告

发酵工艺实验—— 糯米甜酒发酵 xxxxxxxx xxx xxxxxxx 指导老师:xxx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制作糯米甜酒。 2、学习糯米甜酒发酵的原理和方法。 3、学习糯米甜酒的鉴定、品评。 二、实验原理 糯米甜酒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其产热量高,酒度低,风味独特,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由于酵母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因此大多数的甜酒酿是将糯米或大米经过蒸煮糊化,利用酒药中的根霉和米曲霉等微生物将糊化后的淀粉糖化,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然后酒药中的酵母菌利用糖化产物进行生长和繁殖,并通过糖酵解途径将糖转化成酒精,经长时间酿制而成的产品。 三、实验材料 糯米1斤,酒曲酵母,蒸锅1个,多空蒸盘1个,托盘1个,纱布,筷子1双,试管1支,恒温箱,带盖玻璃瓶,pH试纸,酒精计,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流程: 洗米,浸泡→蒸饭→摊冷→拌酒曲→落缸搭窝→培养成熟→检测 1、洗米,浸泡:称米、洗米至水清、泡米水高出水面10cm以上,浸泡12到16小时, 至可以用手碾碎即可,沥干水分。 2、蒸饭: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白布,烧水沸腾至有蒸汽。将沥干的糯米 放在布上蒸熟,中间掏窝方便蒸汽上行,约1小时。自己尝一下就知道了。没有这层布,糯米会将蒸屉的孔堵死,蒸不熟。尝一尝糯米的口感,如果饭粒偏硬,就洒些水拌一下再蒸一会。 3、摊冷:将蒸好的糯米端离蒸锅,倒在托盘中冷却至室温。间或用筷子翻翻以加快 冷却。在冷却好的糯米上洒少许水,将酒曲均匀的拌在糯米中,用手将糯米弄散摊匀,用水要尽量少。 4、落缸搭窝:转入容器,压实,中间扒一个小窝,然后密封。 5、培养成熟:置于30℃的恒温箱中培养,如果米饭变软,表示已糖化好;有水有酒 香味,表示已有酒精和乳酸,即可停止保温。扭松盖子放在约80℃热水中烫10min,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和酶,停止其活动。这样,甜酒酿就制作成功。 6、检测:测定酒精度,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评。 五、实验结果 (1)实测温度:21.0℃; (2)酒精度:10.0; (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5.1; (4)pH:3.6; (5)品评结果: 有黄酒应有的香气,有醇香,但不浓郁(22分); 甜美尚爽口,酒味较淡薄(36分); 具有本类黄酒的风格,成分较为协调(12分); 品评总分:70分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材料:新鲜西瓜半个,新鲜的酵母,水果刀,榨汁机,矿泉水瓶,纱布 二、原理: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①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 C6H12O6+6O2→6CO2+6H2O;②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缺氧,呈酸性的溶液中,酵母液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三、实验步骤: 1、清洗消毒实验用具,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将西瓜表面洗净,在消过毒的环境下将西瓜切成块; 3、将切好的西瓜放入榨汁机中,榨汁。 4、用纱布将西瓜汁过滤除去渣滓,装入事先清洗消毒过的矿泉水瓶,再加入适量酵母菌,密封瓶口。装入的西瓜汁不宜超过瓶子体积的2/3; 5、将瓶子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发酵; 6、定期观察果酒的颜色,是否出现气泡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下来;果酒的瓶每天定时排放气体,以免产生的气体过多将瓶涨破;

7、大约10天左右,即可品尝果酒,从色泽,酒味,果香味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与讨论。 四、实验记录与结果 1、将西瓜汁静置一天后,发现矿泉水瓶膨胀,瓶内产生气泡。 2、放气时,大量气体逸出,带有果香味与酵母菌发酵的味道。 3、7天以后瓶内气体产量逐渐减少,放气频率下降。有酒味。 4、10天后,果酒基本酿好,有浓郁果味与酒味。 五、实验注意事项总结 1、榨汁机、发酵瓶、纱布等实验用具应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或出气口,不要完全揭开瓶盖或出气口。 2、应当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因为温度对酵母菌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酒精的消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3、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发酵液被对果酒有害的微生物污染,以至果酒变质。如充气和排气时不要完全拧松和拧紧排气口。

苹果蒸馏酒酿造工艺研究

苹果蒸馏酒酿造工艺研究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果业,目前,苹果总产量已达到2200 多万吨,约占世界苹果产量的4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但总体上我国苹果加工水平还是很低,苹果相对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仍未改变,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状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为更好地解 决三农问题,大力发展苹果加工业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苹果加工产品除果汁外主要是苹果酒,苹果酒也是除葡萄酒外全球贸易量最大的果酒。其中苹果白兰地属于中低度型的水果蒸馏酒,是居国际市场第二位的白兰地品种。目前我国尚无苹果白兰地成熟产品类型。所以,苹果白兰地系列产品的开发对于丰富我国白兰地产品的类型,增加国产白兰地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国产白兰地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苦开麦、瑞林、澳青、富士、国光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品种酿酒特性对比研究各品种或混合品种榨汁后,依次添加 300mg/L 活性干酵母

DV10,发酵结束后经塔式二次蒸馏得到酒身。测定各品种发酵曲线和二次蒸馏后酒身的非酒精挥发物(高级醇、醛类物质)、甲醇、乙酸乙脂含量及感官品质。 1.2.2 不同酵母酿酒特性对比研究瑞林及澳青的混合品种榨汁后,添加 30mg/L 的果胶酶,分别经自然发酵、添加300mg/L 活性干酵母DV10发酵及300mg/L 活性干酵母3079 发酵。测定各自发酵曲线、发酵酒理化指标和二次蒸馏后酒身的非酒精挥发物(高级醇、醛类物质)、甲醇、乙酸乙脂含量及感官品质。 1.2.3 不同蒸馏方式酿酒特性对比研究 富士发酵酒添加1.5g/L 的酒石酸,分别经壶式蒸馏及塔式蒸馏,测定酒身的非酒精挥发物(高级醇、醛类物质)、甲醇、乙酸乙脂含量及感官品质。 1.2.4 添加酒石酸对苹果蒸馏酒品质的影响富士发酵酒及添加1.5g/L 酒石酸的富士发酵酒经塔式蒸馏,测定酒身的非酒精挥发物(高级醇、醛类物质)、甲醇、乙酸乙脂含量及感官品质。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酿酒特性对比研究 2.1.1 各品种发酵曲线对比

果酒与果醋制作实验报告

果酒与果醋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中,酵母液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的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果酒与果醋,并掌握其原理。

实验器材: 新鲜水果苹果、葡萄、梨等,白糖,酵母液,白醋,水果刀,榨汁机,矿泉水瓶或者是罐头瓶,注射器,纱布,记号笔等 实验步骤: 1、选取新鲜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称量,冲洗,除去腐烂、坏 死部位及其枝梗,榨汁; 2、将果汁转至容器瓶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按每一千克水果中加入大约 100ml的酵母液的比例,往容器中加入酵母液并迅速盖好瓶盖(果酒的制作);榨取的汁液与白醋以1:1的比例混合,并用2~3层纱布盖住瓶口(果醋的制作); 3、果酒放在室温下即可,果醋放在32℃左右恒温培养箱中,以保持发酵 菌的最适发酵温度; 4、定期观察果酒与果醋瓶中颜色,是否出现气泡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 下来;果酒的瓶每天定时排放气体,以免产生的气体过多将瓶涨破; 5、大约10天左右,即可品尝果酒与果醋,从色泽,酒味,果香味等各方 面进行评价与讨论,同时对果酒中酒精浓度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 1、我们组的果酒与果醋做得都挺成功的,果酒的味道很浓,其中未榨汁的梨酒的酒味最浓,喝了两三口后脑袋就有了发热的感觉;果醋的醋香味也很好,品尝了的组员

葡萄酒酿造实验报告

葡萄酒酿造实验报告 一.实验过程 1.葡萄挑选,发酵 1.1 原理概述 葡萄酒是指用纯葡萄汁发酵,经陈酿处理后生成的低酒精度饮料。根据颜色分为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而按照酒内糖分的不同可以分为干葡萄酒(含糖量4g/L以下)、半干葡萄酒(含糖量在4~12g/L)、半甜葡萄酒(含糖量在12~45g/L)、甜葡萄酒(含糖量大于45g/L)。另外根据是否含二氧化碳分为静酒或气酒。 红葡萄酒的成分相当复杂,它是经自然发酵酿造出来的果酒,它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果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次是经葡萄里面的糖份自然发酵而成的酒精,一般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三,剩余的物质超过1000种,比较重要的有300多种。红葡萄酒其他重要的成分如酒酸,果性,矿物质和单宁酸等。虽然这些物质所占的比例不高,却是酒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质优味美的红葡萄酒,是因为它们能呈现一种组织结构的平衡,使人在味觉上有无穷的享受。另外葡萄的营养很高,而以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也蕴藏了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必须补充和吸收的营养品。 1.2 实验步骤 1.2.1葡萄挑选 挑选成熟完整没有伤口的葡萄,剔除烂掉的葡萄。

1.2.2 葡萄清洗 逐颗清洗,注意不要过分冲洗,因为发酵所需的酵母,来源于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过分冲洗会大量减少酵母的数量,不利于发酵。 1.2.3 压榨 把葡萄捏碎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使葡萄汁流出,挑出葡萄籽,不需要去皮。 1.2.4 葡萄汁改良 根据自己所用葡萄的量添加适量的糖,五斤葡萄加一斤糖。 1.3 思考题 葡萄酒中的酒精度,糖度如何检测? 答:酒精度测定,经过蒸馏后用酒度计温度计读数,查表得准确酒精度,糖度用糖度计测定。 2.葡萄酒的二次发酵 2.1 目的 葡萄酒酒精发酵之后进行的苹果酸-乳酸发酵,降低酸度让葡萄酒柔和,使葡萄酒澄清。 2.2 原理 残糖发酵:酒中的残糖继续发酵可以提高酒精度。后发酵期间必须将容器装满,并且严格密闭。由于残糖低发酵速度缓慢,发酵期较长,约需在1个月内完成。 降酸作用:后发酵把苹果酸变成乳酸和二氧化碳,二元酸向一元酸转化,从而使葡萄酒的总酸下降、尖酸生涩感降低,葡萄酒变得协

酿酒实验报告

《白酒和葡萄酒酿造与酒评》实验报告 一、目的 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在酿造米酒、小曲白酒和与白酒品评的不同环节中,开展一项或多项既有探索性、又有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实验设计。 1、实验项目⑴:米酒酿造。 2、实验项目⑵:小曲白酒酿造。 3、实验项目⑶:新型白酒勾兑。 4、实验项目⑷:白酒品评。 5、实验项目⑸:葡萄酒酿造。 6、实验项目⑹:白兰地酿造。 7、实验项目⑺:葡萄酒品尝与酒评。 8、实验项目⑻:白酒香型分类根据白酒样品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品酒杯中,先轻轻摇动酒杯,然后用鼻进行闻嗅,记录其香气特征,分类其酒香型。 二、原理与方案 1、米酒酿造原理 糯米(或者大米)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在根霉菌淀粉酶的作用下,先转化为麦芽糖,再转化为葡萄糖。受到酒曲里酒化酶的作用部分葡萄糖变为酒精。其味甘甜柔顺,所以称为甜酒。 2.小曲白酒酿造原理 用谷物、薯类或糖分等为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制成的酒精浓度大于20%(v /v)的一种蒸馏酒。 小曲白酒的生产分为固态发酵法和半固态发酵法两种,半固态发酵法又分为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和边糖化边发酵两种典型的传统工艺。广东主要的方法是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工艺。此工艺特点是采用药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前期固态培菌糖化,后期半固态发酵,再经蒸馏、陈酿和勾兑而成。 3、新型白酒勾兑 新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原理,以固态法白酒生产的增香调味物、食品添加剂或其它增香方法进行调香,得到含一定酒精份,口味适中的新型白酒。根据基酒及各种调酒的体验,添加各种调味液,酒用香精勾兑成优质新型白酒。这种酒也曾经提议是将固态法白酒(不少于10%)与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适当比例进行勾兑而成的白酒。 4、白酒品评 白酒是一种味觉品,它的色、香、味、格的形成不仅决定于各种理化成分的数量,还决定于各种成分之间的协调平衡、微量成分衬托等关系,而人们对白酒的感官检验,正是对白酒的色、香、味、格的综合性反映。这种反映是很复杂的,仅靠对理化成分的分析不可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白酒的色、香、味、格的特点。因此,对白酒品质的鉴定,更多地是依靠感觉器官的尝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任何精密仪器都代替不了人的味觉和嗅觉,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白酒类微量香味成分对1/10万g含量的物质是可测定出来的,但超过这个极限则无法检测。而人的感官对1/100万g的含量的微量成分却能感觉出来,尤其有的感觉指标是不能用数据表示的。因此虽然现代的科学仪器能把白酒的微量成分分析出来,但是仍然不能准确地测定白酒内在质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 5、葡萄酒酿造。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以带皮的红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后者以不含色素的葡萄汁为原料酿制而成。 6、白兰地酿造 白兰地是以水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成的酒。通常所称的白兰地专指以葡萄为原料,通过发酵后再蒸馏制成的酒。而以其他水果为原料,通过同样的方法制成的酒,常在白兰地酒前面加上水果原料的名称以区别其种类。 7、葡萄酒品尝与酒评。

干红葡萄酒酿造实验报告

干红葡萄酒酿造实验报 告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开放性实验报告 干红葡萄酒的酿造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6年11月12日 一实验目的 学习葡萄酒的酿造原理,掌握干红葡萄酒的酿制工艺 二实验原理 葡萄酒+果糖→酒精+CO2(条件:人工酵母或天然酵母)(酒精发酵) 高级醇+脂肪酸+挥发酸+酯类(陈酿) 色素+单宁+有机酸+果香物质+无机盐(葡萄酒原料)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1)材料:新鲜葡萄、活性酵母、果胶酶、偏重亚硫酸钾、白砂糖、纱布、明胶; (2)仪器设备:分柄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称量纸、水浴锅、温度计、比重计、3L发酵瓶、纱布袋、漏斗、干净瓶子。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清洗容器或仪器,冷开水清洗。 (2)分选和清洗葡萄:剔除生的,有破损的,发霉的果实。清洗过后的葡萄自然晾干(为节约时间也可以用吹风机冷风吹干) (3)手工去梗,将葡萄的蒂部微微捏破,直接放入发酵瓶中。

(4)装瓶:装量不超过容量的75%,同时加入0.15克的偏重亚硫酸钾搅匀,并加入0.05克果胶酶,搅匀。 (5)酵母复水活化:称取7克冰糖溶解于少量冷开水定容100ml,加入2克酵母,混匀,放置于水浴锅30℃静置3小时活化,每10分钟搅拌一次,活化结束后直接加入葡萄醪中发酵。 (6)酒精发酵:酵母菌活化结束后取15ml加入发酵罐搅匀,当有酒帽形式时,加入25克白砂糖,每天测量一次比重、温度,并定期挥帽。 (7)当比重降至0.993—0.996时,酒精发酵结束。使用纱布袋与漏斗过滤皮渣,酒液用干净的瓶子装瓶,满瓶。 (8)陈酿:在装入干净的瓶子的同时加入0.054克偏重亚硫酸钾摇匀,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 五实验结果 1整理干红葡萄酒发酵实验过程中,每天测量发酵温度和比重的结果,作出发酵 曲线图。并讨论发酵是否正常?分析不正常的可能原因是哪些? 第二天葡萄酒温度较高,可能是受室温影响,总的来看,发酵较为正常。 2整理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相片,从气泡产生的多少、葡萄皮的浮沉、葡萄汁和葡萄籽的位置等参数的变化进行描述。 气泡由一开始的无气泡,到后来发酵搅拌时产生气泡。 葡萄皮由一开始挤入时的分布不均,到最后的悬浮在上层。 葡萄汁由一开始的堆积在下层,到最后的中层,位于沉淀之上。 3品尝自己和它组酿制的干红葡萄酒的品质,从色泽、澄清度、香气和口感等方面进行描述,并对两组葡萄酒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测定两组葡萄酒的酒度值。 色泽:自己组的酿制的葡萄酒色泽较红,而上半年酿造的葡萄酒色泽更深,呈紫红状。 澄清度:自己组的较透明,非常澄清,透光。而上半年的澄清度较低,透光度也较低。 香气:自己组的香味较淡,酒精味较浓。而上半年的葡萄酒的味道更加浓郁。口感:自己组的酒精味道比较明显,较涩。而上半年的更有葡萄酒的回味。

葡萄酒发酵实验报告

干红葡萄酒酿造实验报告 工程学院1102班学号1130040203 姓名:王佳明 原料:赤霞珠、龙眼、黑鸡心 产地:山西清徐 品质:冷库储藏的赤霞珠葡萄。果穗小,颗粒小呈圆形,颜色呈紫黑色或紫红色,半数以上颗粒掉落,且有不同程度腐烂霉变;闻 起来有一定臭味。捏开后,皮较厚,呈紫黑色或紫红色;总体 来说果肉多汁;籽粒较多。大部分果实饱满,水分含量高,少 部分表现出瘪型,失水。口感方面,有强烈的酸味和涩感,甜 味略显不足。但是,捏破后,手指相互接触,会感到非常的黏,两手指接触后会粘在一块儿,且不太容易分开,说明含糖量高。 果实发软,易于捏碎。 鲜果龙眼。果穗大,颗粒大呈圆形椭圆形,果皮颜色发红;无 掉粒现象,且基本上没有腐烂的和霉变的颗粒,闻起来有葡萄 香味。果皮中等厚,果肉多汁,味道酸甜可口,含糖量高。果 实瓷实,捏起来较费力,不易捏碎。 鲜果黑鸡心。果穗中等大小,果粒小呈鸡心形,果皮为黑紫色,无掉粒现象,没有腐烂和霉变等现象发生。过皮较厚,果肉多 汁,有强烈的酸味,且味道发甜;籽粒较大,含糖量高;果实 发软,易于捏碎。 葡萄前处理:把腐烂的和霉变的葡萄挑出去,用清水将剩下的好的、没有腐烂的和没有霉变的葡萄清洗干净;再用一定浓度的食盐

水将表面污垢清洗干净;然后用流动水将表面的盐分冲洗干 净,直到从葡萄上流下的水没有咸味为止。最后将葡萄捞出放 在干净的纱布上自然晾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干红葡萄酒的酿造方法以及相关计算; 注:葡萄酒的分类 按含糖量的多少分可分为: 干型:小于4g/L 半干型:4~12g/L 半甜型:12~50g/L 甜型:大于50g/L (2)了解不同品种葡萄的酿造效果。 二、实验原理: 1、酒精发酵 (1)纯化、培养酿酒酵母(本次实验未进行活化),而是直接购买的活性安琪酵母。 (2)发酵的本质: C6H1206(葡萄糖)→2CO2+2C2H5OH(酒精)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会使葡萄中的葡萄糖发生上述反应而生成酒精。 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它会大量繁殖,使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在无氧条件下,它又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2、苹果酸、乳酸发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