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债券估值方法比较-市价法与摊余成本法

债券估值方法比较-市价法与摊余成本法

债券估值方法比较-市价法与摊余成本法
债券估值方法比较-市价法与摊余成本法

债券估值方法比较

——市价法与摊余成本法

目前债券估值方法主要有两种:市价法和摊余成本法。市价法能够及时反映损益,但是由于取得的估值价格可能不公允且波动频繁,该方法容易降低产品净值的稳定性,不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理性的投资。摊余成本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该方法能够平滑产品净值,但本身不能及时反映损益,可能会隐藏风险,不过目前在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时会配合“影子定价法”,通过偏离度控制可以让产品估值紧跟市场价格的主要趋势。

一、市价法

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采用“市价法”估值。针对此估值方法,通常产品合同规定“证券交易所上市实行净价交易的债券按估值日收盘价估值;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品种,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在持券期间,每个估值日从市场或者第三方取得债券的估值价格,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日损益。处置债券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市场波动对产品净值的影响,但是该方法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方面从市场或者第三方取得的估值价格可能不公允,从而导致反映的损益状况并不准确;另一方面估值价格波动频繁,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直接计入产品账面价值不符合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容易降低产品净值的稳定性,不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理性的投资,而且当市场下行时,在某一期间段产品收益率可能为负。

二、摊余成本法

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即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针对此估值方法,通常产品合同规定“本资产管理组合以持有到期作为债券的主要投资策略,因此估值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即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票面利率或协议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存续期内按照实际利率法每日计提损益”。

在持券期间,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当日损益。处置债券时,将所取得价款与债券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

摊余成本法反映了投资工具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保持投资账面净值和收益的稳定,能够平滑产品净值波动,而且采用摊余成本计价便于投资者理解,更有利于投资工具的发展,但是该方法有隐藏损益的风险,不能及时反映市场波动对产品净值的影响。

三、摊余成本法在货币市场基金核算中的应用

《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货币市场基金应当采取稳健、适当的会计核算和估值方法。在确保基金资产净值能够公允地反映基金投资组合价值的前提下,可采用摊余成本法对持有的投资组合进行会计核算,但应当在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披露该核算方法及其可能对基金净值波动带来的影响”,“对于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市场基金,应采用影子定价的风险控制手段,对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

摊余成本法配合影子价格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最优的货币市场基金会计核算原则,而使用公允的影子价格,并严格执行偏离度调整策略,是使用摊余成本估值方法的必要保障措施。一方面承认历史成本对债券资产估值的影响,考虑了时间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偏离度控制可以让基金估值紧跟市场价格的主要趋势。这一方法基本上做到了平衡各种因素对基金估值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金资产按照净值变现的能力。

四、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薪安理得-乾元”1号作为类货币市场基金的产品,显然采用摊余成本法更有利于产品估值,更符合投资者的利益。由于估值原理的差异,对于同一产品,两种估值方法下得到的产品净值有一定差异,从而在追加或者提取资金时,确认的份额不同。目前该产品合同规定债券估值采用市价法,因此建议尽量在实际追加或者提取资金之前签订补充协议,采用摊余成本法对债券估值。

(作者:范委玲)

应付债券知识

长期负债 二、应付债券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 1.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 2.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之间按照各自初始确认金额(相对公允价值)的相对比例进行分摊。 3.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可转换公司债券”明细科目核算。 【特别提示】“其他权益工具”的科目说明 ①本科目核算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归类为权益工具的各种金融工具。 ②本科目可按“优先股”“永续债”等所发行其他权益工具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4.相关分录

【例11—6】甲上市公司经批准于2×10年1月1日按每份面值100元发行了1000000份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共计100000000元(1亿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 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甲上市公司普通股股票,转股时每份债券可转10股,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 假定2×11年1月1日(过了一年)债券持有人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上市公司普通股股票。 甲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类似的没有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9%。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甲上市公司有关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10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 首先,确定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100000000×(P/F,9%,5)+100000000×6%×(P/A,9%,5)=100000000×0.6499+100000000×6%×3.8897=88328200(元)。 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为:100000000-88328200=11671800(元)。 (2)2×10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时:(第1年年末) 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88328200×9%=7949538(元)。 当期应付未付的利息费用=100000000×6%=6000000(元)。 借:财务费用7949538(88328200×9%) 贷:应付利息 600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949538 (3)2×11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利息单独支付) 转换的股份数=1000000×10=10000000(股)。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00000 其他权益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 11671800(权益成分) 贷:股本1000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9722262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91949538

如何简单和通俗地去理解摊余成本

如何简单和通俗地去理 解摊余成本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摊余成本—这样更好理解 首先要明确的是:摊余成本就是企业资产或负债确认计量的一种方式,其他有成本法等。就是说你手里这项资产或负债应该往报表计入多少才是合适的。举个例子:你花10块买个杯子,这个杯子入账10块钱,做分录借:杯子,贷:现金10块。假如你花110万买别人发行的债券,该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是5%,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入账呢按债券面值,还是你付出的钱入账呢 请往下继续看: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通俗易懂的理解方法: 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就拿“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那么借了多少钱呢就是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从字面来看比较难理解,但“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 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本”的实质。 涉及到摊余成本的还有“融资租赁、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发行债券、分期销售等”,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就可以了。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也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销售”也相当于借钱给对方;比如“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也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就是,把收到的钱和付出去的钱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份。本金冲帐面,利息确认投资收益或是利息的支出。 实际上,你把未来的折现到现在,就是摊余成本的初始计量。然后以摊余成本为基础,按照复利的思路,计算利息。实际上每期支付的票面金额,是包括利息和部分摊余成本(本金)的。实际利息作为利息的部分,每期支付的金额减去这部分利息,就是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至于是调+还是调-,你看是溢价还是折价,总之目的就是把摊余成本调整到未来值。也就是面值。那么溢价,肯定就是调减了,折价,就是调加。 摊余成本简单点就是不要以被人为基准,就以你自己为基准,该项资产或负债值多少钱,即未来还有多少价值在里面 我认为摊余成本就是资产的帐面价值,比如,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吧,一级科目的余额就是摊余成本。

2020年注会会计名师郭建华老师讲义第十四章第四讲

第04讲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知识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对金融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一般划分为以下三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同时,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对金融负债进行合理的分类。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1.关于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1)业务模式评估 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业务模式决定企业所管理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来源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出售金融资产还是两者兼有。 ①企业应当在金融资产组合的层次上确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而不必按照单个金融资产逐项确定业务模式。有些情况下,企业可能将金融资产组合分拆为更小的组合,以合理反映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层次。例如,企业购买一个抵押贷款组合,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管理该组合中的一部分贷款,以出售为目标管理该组合中的其他贷款。 ②—个企业可能会采用多个业务模式管理其金融资产。例如,企业持有一组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投资组合,同时还持有另一组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的投资组合。 ③企业应当以企业关键管理人员决定的对金融资产进行管理的特定业务目标为基础,确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④企业的业务模式并非企业自愿指定,而是一种客观事实,通常可以从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而开展的特定活动中得以反映。 ⑤企业不得以按照合理预期不会发生的情形为基础确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例如,对于某金融资产组合,如果企业预期仅会在压力情形下将其出售,且企业合理预期该压力情形不会发生,则该压力情形不得影响企业对该类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的评估。 (2)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 在此业务模式下,企业管理金融资产旨在通过在金融资产存续期内收取合同付款来实现现金流量,而不是通过持有并出售金融资产产生整体回报。注意以下问题: ①企业在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增加时为减少信用损失而将其出售,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仍然可能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 ②如果企业在金融资产到期日前出售金融资产,即使与信用风险管理活动无关,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仍然可能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③如果出售发生在金融资产临近到期时,且出售所得接近待收取的剩余合同现金流量,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仍然可能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思考题】甲银行购买了一个打包贷款组合,且该组合中包含源生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贷款。如果贷款不能按时偿付,甲企业将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实现合同现金流量,例如通过邮件、电话或其他方法与借款人联系催收。同时,甲银行签订了一项利率互换合同,将贷款组合的利率由浮动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甲银行管理该贷款组合的业务模式是什么? 『正确答案』甲银行管理该贷款组合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即使甲银行预期无法收取全部合同现金流量(部分贷款已发生信用减值),但并不影响其业务模式。此外,该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合同也不影响该贷款组合的业务模式。 该业务模式包括贷款、应收账款、债权投资等,准则规定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理解、例题、练习及答案

第一部分:摊余成本概念的理解及实例 一、相关概念 (一)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即:某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二)实际利率法的产生的原因 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大多数的人都更愿意去购买此债券进行投资。如果大家都去争相购买,按照价值规律,债券发行商此时就会适当抬高价格(比如面值1000元的债券按1010元卖出),只要折算的实际利率仍不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购买者有利可图,则债券仍然可以顺利地溢价发行;反之,如果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大家都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或进行其它的投资,导致该项债券无人问津,债券发行商只能折价发行才会有人购买(比如面值1000元的债券按950元卖出)。正是由于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事实的存在,才导致债券发行后存续期内的实际利息与票面利息之间产生差异。 (三)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 (四)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 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举例说明: 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可以把“摊余成本”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应该按取得债券的面值(既1250元)记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的借方上,把实际支付的1000元记到“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等科目的贷方。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 取得该债券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 000

摊余成本-深度理解

摊余成本 深度理解(I) 触及了本质(权责发生制),但初学者无法理解。如果你有幸看到此答案,你将会对摊余成本这个概念,有一个完全感性认识。 首先,你对摊余成本理解的困难首先来源于这个词本身的中文表达。国内将amortization翻译成摊余成本造成了理解困难。你一看到成本两字肯定先想到利润表科目。如果我们换个表达---净负债,你就明白它属于负债类。 第二,净负债是哪个科目的负债呢实际来说,涉及好几个科目。为了从简,取“应付债券”这个科目单一说明。现在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交易:假设存在一个企业A,向市场卖100元的债券,B投资者有意购买,但考虑到A企业的债券收益偏低,希望以90元价格购买,A企业同意此项交易。第三,这项交易结束后,A企业应付债券100元,但实际收到只有90元。10元差价,我们称之为折价摊销。这里折价摊销的意思指的是,将10元分配在整个债券偿还期中。 第四,债券需要支付利息,a企业需要定期给b投资者利息。我们将a企业给b投资者的利息,称之为票面利息,其利率为票面利率。我们假定票面利率为1%。即每期应付利息为1元。现在,a企业向b投资者支付5期的利息,总共5元。5期债券满期后,a企业须向b投资者总共支付 100+5元。 第五,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b投资者总共收益为15元。从a企业方面来看这15元相当于90元的借贷成本。现在我们将这15元分配在5期内(这里15元并非平均分配在5期内)。每期分配额成为实际利息,这个实际利息5期内不固定,但对应实际利息固定。原因来自下面等式: 每期票面利息+每期折价摊销=每期净负债×实际利率=每期实际利息 每期票面利息即前面的1元,实际利率为计算得出(未来需偿还现金105元折现到期初90元的利率);其他未知变量为每期计算得出,但我们知道期初的净负债90元。 期初净负债90元是怎么回事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知道a企业开始只拿到了90元现金,这相当于开始时的负债,也就是说期初这张债券只值90元,净负债表示负债的账面净值。但是企业我们最后要给b投资者100元面值+5元票面利息。 因此,我们知道:面值-折价=净值 100-10=90

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

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 (2012-01-07 14:08:30)转载▼ 1、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那么借了多少钱呢?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实际付的钱。 2、“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元。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实际付的钱+ - 摊销掉的(朝面值方向调) 3、投资者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比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比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应收利息(实际利率计算)与实收利息(票面利率计算)差额 4、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也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也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5、摊余成本就是,把收到的钱和付出去的钱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份。本金冲帐面,利息确认投资收益或是利息的支出。 6、一个万能的公式解决所有跟实际利率有关的内容:摊余成本=实际支出+(实际应收利息-现金流入) 7、实际利率法讲白了就是把当时在贷方的那个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那个二级科目,一步步调整到借方,最后归0,当然如果一开始在借方,就调到贷方,那你每一期应该调整多少呢,这个就需要计算,根据实际利率(投资收益)跟票面利率(应收利息)来计算,这个算出来的差额就是你这一期调整理的数额。所以呢,其实摊余成本就好象是利滚利,好比是假如我们这个钱不是买对方的债券,而是用来投资其它的东西,我们一开始的10000,实际利率10%算到一年后我们有多少钱呢,然后对方支付给我们的利息就好比是我们在这一年中,收回的钱,所以最后,摊余成本又得把这部分扣除,算出来的就是真正的年末的本金和。 8、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9、债券折价,每年付的息不够还实际产生的利息,利息未还清的部分追加本金,下年计息基础增加;债券溢价,每年付的钱大于按照市场利率实际产生的利息,相当于将利息都还了,多余的部分还了本金,下一年的计息基础也减少。

《什么是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

《什么是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

《什么是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中的实际利率,是指使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方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面值+尚未摊销的溢价或-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实际利率法的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折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 ---------------------------------------------------------精品文档---------------------------------------------------------------------

应付债券业务理解及会计处理

应付债券业务理解及会计处理 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可按超过债券的面值发行,收到的金额高于票面价值总额,就是溢价发行;相反就是折价发行。 在应付债券的核算过程中,我们初学者经常会被以下几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是利息调整?为什么要用利息调整?摊余成本是怎么回事?又是如何得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所以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去看一看,怎么去理解、掌握应付债券的核算? 发行债券有三种情况:平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 1、企业发行了面值1000万元债券,期限5年,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票面利率为6%,发行时平价发行。 2、企业发行面值1000万元债券,期限5年,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票面利率为6%,实际取得发行价格为1043.27万元,假定其实际市场利率为5%。 3、企业发行面值1000万元债券,期限5年,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票面利率为6%,实际取得发行价格为956.73万元,假定其实际市场利率为7%。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平价发行企业没有多卖得钱,也没有少卖的钱,到期时企业就付给债权人1000万元的本金,期间应付出的利息就是以票面计算就可以。这没有问题的。 我们再看,溢价发行的情况,企业卖时高于了票面价值,这样就相当于多收了债权人的钱,而你到期时给债权人付的本金是1000万元,多卖了43.27万元。为什么高卖了还有人买,那是因为市场利率是5%,而票面约定付给债权人的利率是6%,是比市场利率高的,比市场的平均收益率高的,所以就有人买了。所以企业的应付债券的入账价值就高于其发行面值了,而到期后又还付的是值额,

所以就得将其高于面值发行的部分在期限内进行调整,直至到高于部分调整完,使账面价值最终于面值相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以票面利率计算并支付的利息,并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支付出去的利息费用。而是要比实际的利息费用要大。 对于折价发行,与溢价发行同理,只不过情形是相反而已。 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的核算过程: 应付债券以实际收到的款项为入账价值,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面值部分,另一部分为溢价或折价部分。以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以债券的面值部分贷记“应付债券—面值”,以溢部分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以折价部分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这个关于“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在债券期限内将其账户的余额逐期调整,最终到期日为O。 关于应付债券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的确定额,实际上就是发行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其发行的债券的票面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溢价发行时,这一差额应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的贷方;折价发行时,这一差额就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借方。 摊余成本就是企业实际收到的金额通过各期的调整(利息调整)后的余额。这一余额又会作为下一期调整的基数,再次进行调整。一直将企业溢价或折价(实际上是多收或是少收的金额)而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金额,调整完。到最后一期则是摊余成本等于债券的面值。即“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余额为0。那么,溢价时,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的利息调整数,将成本为下一期的摊余成本。以此类摊。折价时,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的利息调整数,将成本为下一期的摊余成本。以此类摊。(第一期的摊余成本就等于发行时收到

第十一章负债及借款费用-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中级会计实务 第十一章 负债及借款费用 知识点: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 详细描述: 对于归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无论其名称中是否包含“债”,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都应当作为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其回购、注销等作为权益的变动处理;对于归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无论其名称中是否包含“股”,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原则上按照借款费用进行处理,其回购或赎回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等计入当期损益。 1.发行方的账务处理 (1)发行方发行的金融工具归类为债务工具并以摊余成本计量的 与应付债券核算相同。 (2)发行方发行的金融工具归类为权益工具的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 在存续期间分派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应付永续债利息等 贷:应付股利——优先股股利、永续债利息等 (3)权益工具与金融负债重分类 ①权益工具重分类为金融负债 借: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账面价值)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应付债券公允价值与面值的差额) (或借方)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重分类后公允价值与应付债券账面价值的差额)(或借方) 【提示】如果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下同

②金融负债重分类为权益工具 借: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利息调整余额)(或贷方) 贷: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 (4)发行方按合同条款约定将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金融工具转换为普通股 借:应付债券(账面价值) 其他权益工具(账面价值)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面值)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差额) 银行存款(支付现金) 2.投资方的账务处理 如果投资方因持有发行方发行的金融工具而对发行方拥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进行确认和计量;投资方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例题: 1.某公司于2011年1月1日对外发行5年期、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公司债券 ,债券票面年利率为3%,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实际收到发行价款2094.21万元。该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利息费用,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为2%。2012年12月31日,该公司该项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 ()万元。(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A.2120 B.2057.62 C.2178.81 D.2136.09 正确答案:C 解析:2011年应摊销的利息调整=2000×3%-2094.21×2%=18.12(万元 ),2012年应摊销的利息调整 =2000×3%-(2094.21+60-18.12)×2%=17.28(万元),2012年12月31日

关于调整债券应收利息计算方法20080201终稿

中国证券业协会 中证协发[2008]9号 关于调整债券应收利息计算方法等问题的通知 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银行: 为了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会计核算业务,保证2007年7月基金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2007年5月,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业务指引》。近期,我会对基金实施新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反映目前基金在债券应收利息计算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经与业界沟通、研究,并报经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备案,现就调整债券应收利息计算方法等问题通知如下: 一、基金在计提银行间市场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的应收利息时,应参照《》(银发〔2007〕200号)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调整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债券应计利息计算公式的通知》的有关内容,改用“实际天数”计算应收利息,具体公式见附件1。 二、基金在计提交易所贴现债券的应收利息时,应参照《财

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关于贴现国债实行净价交易的通知》(财库[2007]21号)的有关内容,改用“实际天数”计算应收利息;基金在计提其他的交易所市场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的应收利息时,应参照《关于试行国债净价交易有关事宜的通知》(财库[2001]年12号)的有关内容,仍保留现有方法,采用“实际天数/365”计算应收利息,具体公式见附件2。 三、为了更合理地反映货币市场基金所持债券每日产生的收益,货币市场基金在采用实际利率法下的摊余成本计量债券时,应参考附件3第四条所述的计算方法。 四、本通知自2008年3月17日起实施。2008年3月17日,按以下顺序进行处理: (一)对于改用“实际天数”计算应收利息的债券,新旧方法之间的差异于3月17日确认,即将截止3月16日债券应收利息的差异,借记“应收利息”,贷记“利息收入-债券利息收入”。 (二)对于改按附件3第四条所述的方法计量债券的货币市场基金,以3月17日摊销前的摊余成本(定义见附件3第四条)计算新实际日利率,再使用新实际日利率计算3月17日的利息收入,借记“应收利息”(按附件1、附件2所述方法计算3月17日当日应计提的应收利息),借记“债券投资-折溢价”(轧差),贷记“利息收入-债券利息收入”(3月17日摊销前的摊余成本×实际日利率)。 货币市场基金在改用“实际天数”计算债券应收利息之后,

实际利率法摊销详解

实际利率法摊销 时间:2015-01-19作者:会计知识网 一、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认识实际利率法 通俗的讲,实际利率法主要是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就是折现率,入账的其实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债务人等,关注的都是自己实际得到的投资收益是多少,自己实际付出的费用是多少,所以要有一个折现率的概念来确定每期的实际收益或者实际费用支出。比如根据票面(名义)利率得到了部分利息,那么实际的收益是多少,这就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来计算实际的投资收益,至于差额就是对于之前的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 实际利率就是让未来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现在付出的成本,由此计算出来的实际利率就是能获得的收益率,拿这个收益率和一般的收益率比较,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 一般情况下,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时候,由于票面(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总是会存在差异,那么购入时候的价格和面值总是会有出入,所以就会存在利息调整额,这部分差额填补了购买双方心理的不平衡并在以后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这就是利息调整的摊销。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公式:i=(1+r/m)m-1.(实际利率I,名义利率r,年限m) 二、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分析实际利率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这两项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原则是一样的,即都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这是新准则的一个重大变化。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使用的利率。企业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考虑未来信用损失。 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关键是对摊余成本的计算。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采用的实际利率摊销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这个价值应该值多少钱,也就是所谓的摊余成本;对于发行债券的一方来说,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的债务。而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的时候,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也就是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者是应付利息,本身并不能准确说明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因此这里的实际利率法摊销解决了这个问题。

应付债券实际利率法巧妙讲解“三部曲”

应付债券实际利率法巧妙讲解“三部曲” 2014-08-13 06:09:01来源:财会月刊作者:【大中小】添加收藏实际利率法是会计实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计政策,广泛应用于债券溢折价的摊销、分期购置长期资产等会计处理中。目前在讲授实际利率法的过程中,老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按照公式去分析整个摊销表的计算过程及各个数据间的逻辑关系,不仅讲起来费劲,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也难以理解,这一部分名副其实成为会计实务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以应付债券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实际利率法的教学难点,进而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实际利率法教学难点分析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实际利率法之所以难理解,一方面是因为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原则性规定(或解释),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法失当。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规定: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因为本摊余成本的计算是实际利率法应用的核心内容,所以准则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然而,就是这种原则性规定即使在准则应用指南中也没有解释其采用摊余成本的实质及摊销表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出于严谨性考虑,包括会计职称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市面教材对实际利率法的解释都遵循了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一般也还是沿用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如果不解释摊余成本的实质,只是一味地讲计算公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听起来还是一头雾水,而且授课老师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这种按部就班的讲授方法,表面上看似可以节省时间,但由于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及学习规律,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实际利率法巧妙讲解“三部曲” 对于应付债券核算实际利率法难点的讲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三部曲”讲解法:即首先讲解债券溢折价发行所引起的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的原因,然后讲解债券摊余成本的实质,最后讲解实际利率摊销表格数据间的逻辑关系。

期初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上期期末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收入(按实际利率计算)-现金流入(按票面利率计算)。 实际利率的算法,就是要根据票面利率、面值和实际支付款算。 比如1000块买了面值1250的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4.72%,那么假设实际利率r,我们列出等式(括号后面的-1-2-3-4-5是次方,不是减一。。。): 59*(1+r)-1+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然后用插值法带,试试那个是就行了。 插值法,就是把一个一个值往里面插,试着来,看哪个是正确的,说白了就是试算法,但是有一定技巧,一般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会给一个,实际支付款与面值都会给,这时候看实际支付价款比面值低还是高,比如给了票面利率,求实际利率,要是实际支付比面值高,说明是溢价发行,那么实际利率肯定比票面利率低,那么插值的时候就找比票面利率低的往里试,能省一半时间 一般在利率、年数、年金或复利系数三者中已知两个求第三个。假设求利率i,则根据利率i下的系数,找出其临近的大小系数各一个,用这两系数对应的利率求出i的方法。 给你道例题看看吧 59*(P/A,I,5)+1250*(P/F,I,5)=1000 第一个(P/A,I,5)是年金现值系数 第二个(P/F,I,5)是复利现值系数 一般是通过插值测出来 比如:设I=9%(查表可知它所对应的系数)会得一个答案A,大于1000;设I=11%(查表可知它所对应的系数)会得另一个答案B,小于1000 则会有(1000-A)/(B-A)=(X-9%)/(11%-9%) 解方程可得X(A、B都以求出),即为所求的实际利率 当然这种方法求出来的数值是一个近似值 插值法的意思是求近似值。 在一条曲线上描出两个点,连接这两个点的是一条曲线。这时,假设这条曲线是一条线段。比如地球是圆的,则地面肯定是有弧度的,但量取10米时,你可以

关于摊余成本的通俗解释

关于摊余成本的通俗解释 有人问摊余成本,我一般都会发这个—— 拿“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那么借了多少钱呢?就是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从字面来看比较难理解,但“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 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比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比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本”

的实质。 涉及到摊余成本的还有 “融资租赁、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发行债券、分期销售等”,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就可以了。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也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销售”也相当于借钱给对方;比如“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也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https://www.doczj.com/doc/f06098235.html,/forum-2-5/topic-1079747 .html 16#摊余成本就是,把收到的钱和付出去的钱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份。本金冲帐面,利息确认投资收益或是利息的支出。24#实际上,你把未来的折现到现在,就是摊余成本的初始计量。然后以摊余成本为基础,按照复利的思路,计算利息。实际上每期支付的票面金额,是包括利息和部分摊余成本(本金)的。实际利息作为利息的部分,每期支付的金额减去这部分利息,就是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至于是调+还是调-,

如何简单和通俗地去理解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这样更好理解 首先要明确的是:摊余成本就是企业资产或负债确认计量的一种方式,其他有成本法等。就是说你手里这项资产或负债应该往报表计入多少才是合适的。举个例子:你花10块买个杯子,这个杯子入账10块钱,做分录借:杯子,贷:现金10块。假如你花110万买别人发行的债券,该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是5%,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入账呢?按债券面值,还是你付出的钱入账呢? 请往下继续看: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通俗易懂的理解方法: 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就拿“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那么借了多少钱呢?就是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从字面来看比较难理解,但“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 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本”的实质。 涉及到摊余成本的还有“融资租赁、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发行债券、分期销售等”,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就可以了。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也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销售”也相当于借钱给对方;比如“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也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就是,把收到的钱和付出去的钱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份。本金冲帐面,利息确认投资收益或是利息的支出。

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的理解

奇客小屋09CPA《会计》“系列总结”(新考生版)[02-03]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的理解 实际利率法基本上贯串了整本教材,在多个章节中都有用到,比如第三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六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第十章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十二章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第二十二章承租人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出租人融资租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利率法的原理是用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出题人在设计一道题目时,首先会将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出现值,这个现值就是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

【例题·计算题】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中原公司发行的2年期债券,支付价款41 486万元,债券面值40 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中原公司在遇到特定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利率8%,实际利率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09年6月30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40764.50 B.41130.58 C.40387.43 D.41600 【答案】C 【解析】 利息调整分摊表 (1)2008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4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486 贷:银行存款41 486 2008年6月30日: 借:应收利息1600(40 000×8%/2) 贷:投资收益 1 244.58(41 1486×6%/2)

摊余成本系列之应付债券

摊余成本系列之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核算的是企业发行的超过一年期以上的债券,属于企业的长期负债。 一、溢折价发行的理解 公司债券的发行分三种方式: 面值发行——当债券票面利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 折价发行——当债券票面利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折价是企业以后少付利息而事先给投资者的补偿; 溢价发行——当债券票面利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溢价是企业以后多付利息事先得到的补偿。 这个怎么记呢?很简单,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如果你有一笔钱,你愿意把它存到银行还是买此债券呢?当然是买债券,因为买债券得到的利息会高于存到银行的利息。现在的人都很有头脑,除了你这样想之外,还有很多和你一样有这样想法的人,所以大家都争相购买,债券的发行商此时适当抬高价格,只要抬高的部分不超过按实际利率利率计算得到的收益,买家还是有得赚,债券仍然可以顺利发行,此时债券就是溢价发行;反之,折价发行是因为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大家都愿意把钱存入银行,而

不愿购买债券,导致债券无人问津,债券发行商只有折价发行才会有人买。 二、应付债券的账务处理 1.一般应付债券 (1)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贷记) 贷:应付债券——面值(债券票面金额) 注意:发行债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计入负债的初始入账金额,体现在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溢、折价也是包含在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的。 (2)资产负债表日,利息调整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应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应付利息-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清偿的本金。 ①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研发支出、财务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贷记) 贷:应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