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8月试题2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8月试题2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8月试题2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8月试题2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8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3页,第Ⅱ卷第3至第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问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白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

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

......................

上答题无效。

......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9年6月24日消息,大连市首届“工匠杯”职工技能竞赛决赛开赛,现场20名砌筑工展现出较高的技术水准。如图所示,竞赛工地上的建筑工人用砖夹搬运5块相同的砖(图中阴影部分相当于砖夹),当砖处于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砖夹对砖块的水平压力越大,1、5两块砖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B.3受到2施加的摩擦力大小等于自身重力的一半

C.4对3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1受到2施加的摩擦力与4受到5施加的摩擦力完全相同

2.如图所示,水平固定杆上套一物块甲,甲与小球乙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现用跟水平方向成α=30°角的力F=10N拉着乙并带动甲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在运动中两者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甲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已知甲、乙质量分别为2kg 和1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则

A.5

μ;30o θ= B.5μ=;30o

θ=

C.μ;22.5o θ=

D.μ22.5o

θ=

3.某篮球运动员将篮球竖直向上抛出,篮球在最高点离接球的手距离1.8m ,该运动员接球的整个过程时间约为0.1s ,(忽略空气阻力,B 取10m/s 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球时球的速度大小为3m/s B.篮球自由下落时间约为1.2s

C.手受到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是篮球重力大小的7倍

D.手接篮球的整个过程,篮球处于失重状态

4.如图所示,小球从O 点的正上方离地h 高处的P 点以v 1的速度水平抛出,同时在O 点右方地面上S 点以速度v 2斜向左上方斜抛一小球,两小球恰在O 、S 连线的中点正上方相遇。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两小球抛出后至相遇过程

A.斜抛球水平速度分量比平抛球水平速度分量小

B.两小球初速度大小关系为v 1=v 2

C.两小球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相同

D.两小球相遇点一定在距离地面

3

4

h 高度处 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静止的18个相同的木块排成一条直线接触但不粘连,每个木块的长度l =0.5m ,质量m =1.2kg ,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在右边第一个木块的右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小铅块(可视为质点),它与各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拼μ2=0.5,现突然给小铅块一个向左的初速度v 0=10m/s ,使其在木块上滑行。设木块与地面间及小铅块与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10m/s 2

。则

A.小铅块相对木块滑动时小铅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 2

B.小铅块最多能带动5个木块运动

C.第10个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1m/s

D.小铅块下的木块刚发生运动时小铅块的瞬时速度大小为5m/s

6.如图,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右端上方的挡板上固定着一轻弹簧。将小物块P 轻放在传送带左端,P 在接触弹簧前速度已达到v ,与弹簧接触后弹簧的最大形变旦为d ,P 的质量为m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从P 开始接触弹簧到弹簧第一次达到最大形变的过程中

A.P 的速度一直减小

B.传送带对P 做功的功率一直减小

C.传送带对P 做的功W<μngd

D.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量2

12

p E mv mgd μ?=

+ 7.我国第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轨道离地高度r 1=21500km 。美国GPS 导航卫星在轨的运行周期约为12小时,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高度约36000km ,地球的半径为6400km ,若北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美国GPS 导航卫星的质量相同,北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在轨运行时的动能为E k1,美国GPS 导航卫星在轨运行时的动能为E k2,两颗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可以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1.6),则

k1

k2

E E 约为 A.0.45 B.0.95 C.1.25 D.1.65

8.可视为质点的M 、N 两车在同地、同时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M 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N 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取出发点位置为x =0,如图所示为M 、N 两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x)-速度(v)图象,则

A.N的初速度大小为2m/s

B.M、N两车加速度大小之和为6m/s2

C.M车加速度大小是N车加速度大小的4倍

D.M车加速度大小为2m/s2

9.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展顺利,计划于2020年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5颗同步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则

A.同步卫星绕行方向和地球的绕行方向一致且位于赤道正上方

B.同步卫星的周期小于轨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卫星的周期

C.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

D.至少5颗同步卫星同时正常工作才能实现全球通讯

10.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滑雪轨道是由光滑的斜轨道和光滑的水平轨道组成,两轨道平滑连接,t=0时相距为10m的甲、乙两运动员(无动力,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均以v0=10m/s向左运动,随后两运动员相继滑上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直轨道,取g=10m/s2,则

A.甲运动员滑上斜轨道后加速度大小为2.5m/s2

B.乙运动员刚要滑上斜轨道时甲运动员在斜轨道上运动的位移为7.5m

C.乙运动员刚要滑上斜轨道时甲速度大小为4m/s

D.甲运动员滑上斜轨道后经过2.5s两运动员相遇

11.如图所示,小孩踏着滑板从静止开始从滑梯顶端P点下滑,滑梯的PE段倾角37°,EF段倾角30°,假设小孩和滑板可视为一个整体,并可视为质点。在PE段所受阻力为其对滑梯压

k E点时可以认为速率不力的k1=0.5倍,在EF段所受阻力为其对滑梯压力的

2

突变,已知EF段长1.8m,sin37°=0.6,cos37°=0.8,g取10m/s2,则

A.小孩和滑板在PE段的加速度为2m/s2,沿PE向下

B.小孩和滑板在EF段的加速度为2.5m/s 2,沿EF向下

C.为使小孩在到达F之前停下来,PE段的长度不能长于2.25m

D.某次一质量约为24kg的小孩(包括滑板质量)在PE段距离E点2.0m的某点被小伙伴猛然推出,到E点时速度约为3m/s,则小伙伴对他做功约为12J

12.如图所示,在水平的桌面上,有一光滑的弧形轨道,其底端恰好与光滑水平面相切。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弧轨道MNP,轨道半径R=0.8m,MN为其竖直直径,P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也是R,质量为M B=2.0kg的小物块B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A=2.0kg的小物块A从距离水平面某一高度h的S点沿轨道从静止开始下滑,经过弧形轨道的最低点Q滑上水平面与B 发生弹性碰撞,碰后两个物体交换速度,然后小物块B从桌面右边缘D点飞离桌面后,恰由P 点沿圆轨道切线落入圆轨道,g=10m/s2,则

A.物块B离开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4m/s

B.物块B落到P点时其竖直速度大于物块B离开D点时的速度

C.S与Q竖直高度为0.8m

D.物块能沿轨道到达M点的速度大小约为2.2m/s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

......,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二、实验题(共15分)

13.(7分)

如图甲所示为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关系”的实验装置。他们调整长木板和滑轮,使长木板水平放置且细线平行于长木板;在托盘中放入适当的砝码,接通电源,释放物块,多次改变托盘中砝码的质量,记录传感器的读数F,求出加速度a。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根据纸带可求出物块的加速度为 m/s2。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以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如图丙所示,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横轴截距为F0,若传感器的质量为m0,则物块的质量为。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与长木板动摩擦因数为μ=。

(3)该实验需不需要满足钩码质量远远小于物块和传感器的总质量?。(填“需要”或“不需要”)

14.(8分)

某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测量出光电门到放在试管夹上质量为m=0.1kg的小铁球重心竖直的距离为x;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小球经过正下方的固定在铁架台上的光电门时,与光电门连接的传感器可以记录小铁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1)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小铁球直径如图乙所示,其直径D= mm。

(2)从与光电门连接的传感器上读出小铁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2ms,小铁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m/s;则小铁球经过光电门时的动能E k= J。(两空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测量出光电门到小铁球的重心竖直的距离x,并计算出小铁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通过描绘v2-x图象去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若实验中小铁球所受阻力不可忽略,且阻力大小保持不变,从理论上分析,合理的v2-x图象是下图中的。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m=3kg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θ=37°足够长的斜面,小物块上滑过程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滑块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

16.(12分)

如图所示,abcd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其中,ab倾斜、bc水平、cd为半径R=0.25m

的1

4

圆弧轨道三部分平滑连接,c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可视为质点的小球m1和、m2中间压缩

一轻质弹簧静止在水平轨道上(弹簧与两小球不拴接且被锁定),水平档板e与d点竖直距离h =0.15m。现解除对弹簧的锁定,小球m1脱离弹簧后恰能沿轨道运动到a处,ab的竖直高度差H=1.8m,小球m2沿轨道cd运动冲出轨道打在水平档板e上。已知m1=0.5kg,m2=1.0kg,在C点时小球m2对轨道压力的大小为46N,已知弹簧恢复原长时小球仍处于水平轨道,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1)弹簧最大的弹性势能;

(2)小球m2离开d点到打在水平档板e上的时间。

17.(15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M=4.0kg、长为L=8m的木板甲放在光滑的足够长的水平地面上,甲上表面的中点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0kg小物块乙,现对甲施加一水平向右的的恒力F=18N,F作用1s后撤去。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在恒力F作用0.5s时,小物块、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小物块相对木板滑动的整个过程中,系统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高三物理参考答案

1.B 【解析】只有滑动摩擦和最大静摩擦才和正压力成正比,A 错误。对3受力分析,B 正确,C 错误。1受到2施加的摩擦力与4受到5施加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错误。

2.A 【解析】以乙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于拉力F 与乙的重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故轻绳的拉力T 大小为10N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为θ=30°.以甲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得:T cos θ=μ(mg +T sin θ),得滑块甲与水平直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

5

,只有选项A 正确。

3.C 【解析】由运动规律可得,篮球下落到该运动员手处的速度,由v 2

=2gh 解得v =6m/s ,篮球的下落时间t 1=v/g =0.6s ,选项A 、B 错误;从接触该运动员手到停止运动,篮球的加速度a =v/t 2=60m/s 2,根据牛顿定律F -mg=ma 可得,F =7mg ,选项C 正确。运动员接篮球的整个过程,篮球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篮球处于超重状态,选项D 错误。

4.C 【解析】由于两小球恰在O 、S 连线的中点正上方相遇,说明它们的水平位移大小相等,又由于运动的时间相同,所以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相同,即v 2cos θ=v 1,所以v 2>v 1,故A 、B 错误;两小球都只受到重力,都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相同,C 正确;根据题意只能求出两小球运动时间相同,但不知道斜抛球竖直方向初速度的具体值,所以不能判断两小球相遇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故D 错误。

5.D 【解析】设小铅块相对木块滑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μ2Mg =Ma ,解得:a =5m/s 2,选项A 错误;设小铅块最多能带动x 个木块运动,对x 个木块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当小铅块下的x 个木块发生运动时,则有μ2Mg >μ1(mgx +Mg ),解得:x <3.33即小铅块最多只能带动3个木块运动,选项BC 错误;设当小铅块通过前面的15个木块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由动能定理可知:-μ2Mg ×15l =12M (v 2-v 2

0),解得:v =5m/s,选项D 正确。

6.C 【解析】P 与弹簧接触后在水平方向受弹簧力作用,P 受的静摩擦力向右,P 做匀速运动,运动到弹力与最大摩擦力相等时,P 物体由惯性P 继续压缩弹簧,P 接下来做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故A 错误;由公式可知,由于P 先做匀速后做减速,由于静摩擦力增大,速度不变,所以功率先增大,后滑动摩擦力不变,速度减小,所以功率减小,故B 错误;由于P 开始到弹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的过程中P 受的为静摩擦力,后来为滑动摩擦力,所以传送带对P 做的功小于μmgd ,故C 正确;对滑块由动能定理得:,由于

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量小于12

mv 2

+μmgd ,故D 错误。

7.B

r 1=21500km+6400km=27900km,由r

v m r

Mm G 2

2

=知,r

GMm mv E k 2212==,得95.01

221≈=r r E E k k ,B

项正确。

8.D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当x =0时,N 的速度为6m/s ,即N 的初速度v 0=6m/s.选项A 错

误;设M 、N 先后通过x =6m 处时的速度均为v ,则对M :v 2=2a 1x ,对N :v 2-v 02

=-2a 2x ,联

立以上两式解得a 1+a 2=3m/s 2

,选项B 错误;设当M 的速度v 1=8m/s 、N 的速度v 2=2m/s 时,

两车通过的位移均为x ′,则对M :v 12=2a 1x ′,对N :v 22-v 02

=-2a 2x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a 1=2a 2,解得a 1=2m/s 2,a 2=1m/s 2.选项C 错误,D 正确。

9.AC 【解析】同步卫星的绕行方向和地球的绕行方向一致,所有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位置均位于赤道正上方,A 项正确。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大于近地卫星的周期。B 项错误。由随地球自转物体

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同,由a =r ω2

,则半径大的向心加速度大,C 项正确。同步卫星离地高度较高,有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工作就可能实现全球通讯。D 项错误。

10.BD 【解析】设甲滑上斜坡后经过t 1时间乙再滑上斜坡,则有:1s ,甲滑上斜坡后

加速度m/s 2

,设此时甲向上运动的位移为,

m 此时甲速度

m/s ,选项B 正确,AC 错误;乙滑上斜坡时,加速度与甲相同,以甲为参考系,

乙相对于乙以m/s 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时间它们相遇,有:s ,

则相遇时间

s ,选项D 正确。

11.ACD 【解析】对小孩和滑板在PE 段分析知2

11/237cos 37sin s m g k g a =?-?=方向沿PE 向

下,故A 正确;对小孩和滑板在EF 段分析知2

22/5.230cos 30sin s m g k g a -=?-?=方向沿

EF 向上,故B 错误;对小孩和滑板在PE 段匀加速,在EF 段匀减速则:EF PE A L a L a v 212

2-2==,

m L PE 25.2=故

C 正确;对小孩和滑板由动能定理知

2

12

137cos 37sin E mv mgl k mgl W =

?-?+代入数据得W=12J ,故D 正确。 12.AC 【解析】A 、B 碰撞后,因二者交换速度,所以A 静止,物块B 由D 点以初速度v D 做平抛运动,落到P 点时其竖直速度为v y ,有v y 2

=2gR ,而

D

v v y =tan45°,解得v D =v y =4m/s,选项A

正确、B 错误;设A 与B 碰撞前的速度为0v ,A 与B 相碰交换速度,所以v 0=v D =4m/s,A 从S 滑到Q 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A gh =12m A v 02

,解得h =0.8m,选项C 正确;设物块能

沿轨道到达M 点,且到达时其速度为v M ,从D 到M 由动能定理得:-m B gR cos45°=12m B v M 2

12m B v D 2

,解得v M ≈2.2m/s

(1)2.00(1分)

(2)01

m m k =

-(2分) 0

kF g

(2分) (3)不需要(2分) 【

】(

1

2

x aT ?=,运用逐差法得

()2

22360327.109.1311.09 1.10 3.09 5.1210/ 2.00/990.01x x

a m s m s T -++---?-==

=?;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0+)F m m a (=

,则0+1a F m m =,a-F 图象的斜率0

+1

k m m =,所以

物块的质量为01

m m k =

-,

由图像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F 0,则F 0=μ(m+m 0)g ,即0

kF g

m =

。(3)由于传感器测得是真实拉力,不需要满足此条件。 14.(8分)

(1)8.478(8.476-8.479)(2分) (2)4.2(2分) 0.88(2分) (3)A (2分) 【解析】(1)如图乙所示,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8mm ,可动刻度读数为0.01×47.8mm=0.478mm .其直径D=8.478mm 。小铁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33

847810m/s=4.2m/s 210D .v t --?==?,所以小铁球经过光电门时的动能21

088J 2

k E mv .==。

(3)从理论上分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12

mg f x mv -=,得2

v 与x 成正比,选项A 正确。

15.(10分)

【解析】(1)由图象可知,滑块的加速度a 1=

t v 0=5

.05m/s 2=10m/s 2

(1分) 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1(1分) 代入数据解得μ=0.5(2分)

(2)滑块速度减小到零时,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能再下滑.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s =1

20

2a v =1.25m (1分)

滑块下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1分)

a 2=2m/s 2

(1分)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滑块返回底端的速度v =s a 22=5m/s (1分) 返回底端时动能大小J mv E k 5.72

12

==(2分)(也可以用动能定理求解) 16.(12分)

【解析】(1)对小球m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

m 1v 2

1=m 1gH ,(1分) 解得:v 1=6m/s (1分)

设在C 点时轨道对小球m 2压力的大小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 2g =m 2v 22

R

,(1分)

解得::v 2=3m/s (1分)

弹簧锁定时的弹性势能最大,由能量的转化及守恒定律得:

E P =1

2m 1v 21+12

m 2v 2

2,

(1分) 代入数值得:E P =13.5J 。(1分)

(2)小球m 2从c 点到d 点,由动能定理得: -m 2gR =12m 2v d 2

-12

m 2v 22(2分)

解得:v d =2m/s (1分)

小球m 2离开d 点做竖直上抛运动,到打在水平档板e 上的时间为t 。

h =v d t -12

gt 2,(2分)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值得:t 1=0.1s ,t 2=0.3s (舍去) 小球m 2离开d 点到打在水平档板e 上的时间为0.1s 。(1分) 17.(15分)

【解析】(1)设物块与木板在恒力F 作用0.5s 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和a 2,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甲有:1F mg Ma μ-=(1分) 对乙有:2mg ma μ=(1分)

联立上式解得:214m /s a =222m /s a =(1分) (2)假设系统向右运动过程中乙一直在甲上

在0-1s 内由甲的位移大小为21111

2m 2x a t ==(1分)

在0-1s 内由乙的位移大小为:22211

1m 2

x a t ==(1分)

1s 内甲、乙相对位移为:1121m x x x ?=-=(1分)

撤去F 至甲、乙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乙加速度大小不变,甲以加速度大小为a 3做减速运动 对甲有:3mg Ma μ=解得:230.5m /s a =(1分)

设甲、乙速度相等再经历的时间为t 2,2232=Q P v v a t v a t +=-共(1分) 解得:t 2=0.8s v 共=3.6m/s (1分)

此时甲运动的位移为:2

32321 3.04m 2P x v t a t =-=(1分)

乙在t 2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为:2

42221+ 2.24m 2

Q x v t a t ==(1分)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5月联考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5月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实践证明,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与文明教育,能够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供重要抓手。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虽然审美教育的概念出现较晚,但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西方,古希腊雅典的教育分为体操教育和缪斯教育,都包含着审美教育。 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象,他们一旦被艺术作品所表现也就成为艺术形象。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这些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的审美教育入手。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也是审美教育的肇始。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这就要求广大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家长应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 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审美教育应

2020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7级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皖江名校联盟2017级高三第一次联考 数学(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2页,第Ⅱ卷第2至第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用铅笔在答题卡... 规定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1,2,3,4},B {x 3}x ==<{,则A B =I A.1,2,3}{ B.1,2}{ C.1x 3}x ≤<{ D.1x 3}x <<{ 2.已知复数z 满足(1)z i -=,则z = A. 1+ B.1- C.i D.-i 3.某地甲、乙、丙三所学校举行高三联考,三所学校参加联考的人数分别为300,400,500,现为了调查联考数学学科的成绩,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这三所学校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20的样本,那么在乙学校中抽取的数学成绩的份数为 A. 30 B. 40 C.50 D. 80 4.已知m =1og 40.4,n =40.4,p =0.40.5,则 A.m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古人创作了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它们的 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像是一种符号,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 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 比较写实,整体造型十分高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 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洛阳北魏元邵墓骆驼,带鞍架,铺长毯,毯上有货展,袋的前后有扁壶、兽。这是一种崭新的形象,与货物的搭配,点明了骆驼用以载物的用途。从此,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它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 十六国时期符坚遣吕光大举进军西域,回师东归时,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 的驼队,数量达二千余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秋灭北凉,尽有河西之地以后,中原朝廷与两域诸国的交往日益密切,骆驼正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文献记载吐谷浑“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出使北齐。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出土的汉代和北朝时期的骆驼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献史学研究中, 被反复探讨的张赛通两城西域的事件,究竟对当时物质文化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考古发现的实物并不支持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如果从汉墓中井仓灶和大量器皿的组合对比北朝墓中包括骆驼在内的俑群组合,会明显发现汉代器物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北朝时期不仅外来物品增多,能够反映中西交通的骆驼六 起也是前代罕见。 隋唐墓葬中的骆驼更有时代新意。西安东郊出土的隋代骆驼,还继承了北 朝骆驼总体上质朴的风格(图一),但太原隋代斛律彻墓的两件相似的骆驼却不相同,追求骆驼体态高大健壮,突出昂首嘶鸣的状态,身上驮有丝绢、皮囊,囊端有虎头装饰,上面还坐了一个胡人(图二)。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 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试卷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试题 命题: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古人创作了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它们的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像是一种符号,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 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比较写实,整体造型十分高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 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洛阳北魏元邵墓骆驼,带鞍架,铺长毯,毯上有货展,袋的前后有扁壶、兽。这是一种崭新的形象,与货物的搭配,点明了骆驼用以载物的用途。从此,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它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 十六国时期符坚遣吕光大举进军西域,回师东归时,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的驼队,数量达二千余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秋灭北凉,尽有河西之地以后,中原朝廷与两域诸国的交往日益密切,骆驼正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文献记载吐谷浑“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出使北齐。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出土的汉代和北朝时期的骆驼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献史学研究中,被反复探讨的张赛通两城西域的事件,究竟对当时物质文化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考古发现的实物并不支持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如果从汉墓中井仓灶和大量器皿的组合对比北朝墓中包括骆驼在内的俑群组合,会明显发现汉代器物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北朝时期不仅外来物品增多,能够反映中西交通的骆驼六 起也是前代罕见。 隋唐墓葬中的骆驼更有时代新意。西安东郊出土的隋代骆驼,还继承了北朝骆驼总体上质朴的风格(图一),但太原隋代斛律彻墓的两件相似的骆驼却不相同,追求骆驼体态高大健壮,突出昂首嘶鸣的状态,身上驮有丝绢、皮囊,囊端有虎头装饰,上面还坐了一个胡人(图二)。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是开拓视野,引发了各国之间希望接触的强烈

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2020届高三数学10月联考试题文

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2020届高三数学10月联考试题文 本试卷共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范围: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约占30%,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约占60%,平面向量约占1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x≤0},则B={x|x已知集合A={x|logx<1},1.2B?5B A.C.A∩B=B D.A∪B=2- -1∈A B. =33?2??2?322??3 A. B. C. 0 2.tan705 D.????)(?0)f(x)?cos(x的最小正周期为已知函数3.π,则该函数图像6??,0)对称A.关于点( B.关于直线x=对称66??C.关于点(,0)对称 D.关于直线x=对称333|x| )e的图像大致是f(x)=2(x-x4.函数 的北偏东,灯塔A在观察站3km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分别为,5km5.两座灯塔o B的o20C 距离为A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40方向上,则灯塔与方向上,灯塔B3425km km C.7km D.A.6km B.3ba31)(mb3)a6.已知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为,则与的夹角为- 1 - 120或150 D.60A.30 B.60 C.30222为锐角三,则△ABC,AB,C的对边,命000000或 题p:若a+b>c7.已知a,b,c分别为△ABC内角。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角形,命题q:若a>b,则cosA

2019年12月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数学(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 2020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12月联考 数学(理)试题 2019年12月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第2页,第II 卷第2至第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 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已知公式:台体体积公式121(3V S S h = +其中S 1,S 2,h 分别表示台体的上底面积,下底面积,高。 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z 满足(1-2i)z =4+3i(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 的模等于 C. D.2.已知全集为R,集合A ={-2,-1,0,1,2},102x B x x -??=

安徽江淮名校高三联考试卷及答案

安徽江淮名校201 3届高三联考试卷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4分,选择题的答案请填涂到答题卡上。) 我国某城市(210°34′N)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太阳高度角观测,操作方法:在操场上选择一点A处,垂直立一个竹杆(杆长2米),画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的部分杆端点在地面所投影的变化记录在操场上。读图1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出现立杆无影的奇观,其中一次发生在6月8日前后,另一次发生的时间为( ) A.4月4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7月5日前后D。9月9日前后2.图示时期( ) ①该地太阳升起的方位东偏南的角度最小②意大利处于干燥季节 ③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④当地的经度为122.50 E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2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2完成3~4题。 3.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 4.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l O°C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 2012年7月27日第三十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上一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据此回答5—6 题。 5.对伦敦气候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 ) A.盛行西风带地形B.盛行西风带洋流 C.海陆分布洋流D.下垫面盛行西风带 6.比较伦敦和北京两地气候,说法错误的是( ) A.北京年温差比伦敦大B.北京降水季节变化大 C.伦敦夏季气温比北京高D.伦敦气候海洋性强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3(左)和城市水循环示意图3

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语文12月份联考卷附答案解析

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语文12月份联考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常听到对历史研究“碎片化”的批评。这种批评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只研究历史碎片,缺乏宏观的视野与认识,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记得早些年,一位漫画家画过一幅漫画,上面一位红学家正在细数曹雪芹有多少根白头发,似乎这就能解决红学上的大问题。这幅漫画讽刺的是繁琐考证,用来讽刺“碎片化”的历史研究倒也合适。 的确,过于沉溺于“碎片化”的研究无益于历史研究的发展,无益于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过,历史研究又常常是从某些碎片开始的,这就犹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局部也就无所谓整体。人们研究历史常常会从局部开始,这符合认识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历史研究不应走向“碎片化”,但研究历史碎片不可避免,如何研究历史碎片确实值得深入思考。 选择的历史碎片应是经过漫长时间筛选而存留下来的吉光片羽,是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种历史碎片的研究、对个案的探讨,可以找到阐释历史的新角度。比如长期关注我国中古时代佛教寺院经济的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就整理研究了向来不为世人所重的寺院账簿、僧尼私产记录这些可谓历史碎片中的碎片,揭示出我国中古时代遍布南北方的佛教寺院不单单是一个宗教组织,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实体”。通过对这些历史碎片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寺院经济及封建关系,了解寺院经团与官府的关系,是研究魏晋社会形态问题的一个重要参考。可见,一些历史碎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捕捉这些信息,认真研究它,就会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研究历史碎片虽然必须,但不能只作繁琐考据,只关注琐细的小问题,却忽略了对大问题的研究。看待一个个的小碎片、小问题,需要从大处着眼。例如,作为人类历史社会形态研究一部分的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正方兴未艾。看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应当有世界通史的视野。人类历史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要经历从原始共产主义时代经由文明时代、再到高级共产主义时代的历程。走向高级共产主义时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共同目标。孔子的理想社会就是行“大道”的、“天下为公”的“大同”时代,孔子采用“天下”(而不是用周王朝或是鲁国)的概念来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时代,在今天看来非常高瞻远瞩,可以说孔子所说的“天下”就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谓的世界通史视野。之所以要以世界通史的视野来看待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是因为惟有如此才可以看清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特色,看清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如果我们研究历史碎片时都有这样的全局眼光,历史碎片的意义就会大不一样。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提供历史鉴戒,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正如古人所谓“丽丽巨巨,日走千里,有必走之势也。虎豹熊罴,鸷而无敌,有必胜之理也。”历史碎片就像认识历史发展必由之路上一颗颗的铺路石子,用好这些小石子,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大作用。 (摘编自晁福林《发挥好历史碎片的大作用》,2019年7月2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历史碎片必然导致缺乏宏现的视野与认识,因而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B.厉史碎片与历史研究类似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历史研究往往从历史碎片开始。 C.通过研究经过漫长时间筛选而存留下来的历史碎片,可找到阐释历史的新角度。 D.研究厉史碎片无须关注琐细的小问题,而应从大处着眼,注重时大问题的研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巧妙借用红学家细数曹雪芹有多少根白头发的漫画,形象地批评了“碎片化”历史研究。 B.文章辩证看待历史碎片,既反对过于沉溺于历史研究“碎片化”,又肯定研究历史碎片的重要性。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12月联考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 2019 届高三 12 月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 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 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吴伏美部族的围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公认。炎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 弃了自己的羊图腾与牛围腾,改信龙图腾。黄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炎黄后 裔在龙图腾引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融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 至汉时,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并斩白蛇起又建立汉朝,龙成为汉兴的重要力量与灵魂旗帜, 也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图腾,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被称为龙的传人。 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 血缘纽带。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就是和合向心、归宗炎黄的过程:一是华夏民族向外兼并扩张的 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一是外围民族认类黄为租宗归依华夏的内向认同,夷变为夏,于是匈奴、鲜 卑、苗族、瑶族等都成了黄帝炎帝的后裔,成了华夏民族的一分子,炎黄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华夏 民族不断壮大。 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 祖地位的认同。是中国神话的胜利。正如德国思想家谢林所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 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核心神话只有两个一龙和黄帝。” 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盘古开天 辟地、女娲造人置媒、罐人取火、有巢造屋、伏羲画封结网、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 精神;女娲补天治洪、舜耕历山、鯀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蕴含着伟大 的奋斗精神:盘古化物、神农尝草、鲧死化禹、夸父手杖化邓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奉献精神; 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大神们的复合形象、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这些 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着华夏民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奋斗篇章,引吭 出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弹奏出团结向心的动听旋律。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华夏民族团 结奋丰.牺牲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华夏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 使华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闫德亮《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古代神话对于华夏民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滋养了华夏民族的精神。 B.上古时代,每个部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腾.例如龙是太吴伏義部族的图腾。 C.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有两条途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与内向认同,夷变为夏。 D.古代神话中蕴含的创造.奋斗、奉献、团结等精神.促进了华夏民族发展壮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神话在华夏民族凝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B.文章按历史时代顺序.清晰地揭示了龙如何一步步成为华夏民族统一图腾的过程。 C.文章引用德国思想家谢林的盲论,有力论证了龙图腾旗帜对于中华民族的引领作用。 D,文章较为具体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神话中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018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 文综地理试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时期葡萄牙附近大西洋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气压中心位于大西洋中脊的亚速尔群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如图所示天气系统最常出现在 A. 10月 B. 7月 C. 4月 D. 1月 2. 若该图为某一时刻的气压分布状况,那么一艘往北航行的货轮,经过甲岛时 A. 顺风逆流,速度快 B. 顺风顺流,速度快 C. 逆风顺流,谏度慢 D. 逆风逆流,速度慢 3. 关于亚速尔群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B. 位于暖寒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 C. 地处副热带海区,常受台风影响 D. 位于大西洋中部,全年温和多雨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和洋流,学生要熟悉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风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 读图可知,大西洋为高气压,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来看,夏季海洋温度低,气压高,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选择B。 2. 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部的甲岛为自北向南的寒流,此纬度为东北信风带,那么一艘往北航行的货轮,经过甲岛时逆风逆流,速度慢,选择D。 3. 从题中材料可知亚速尔群岛位于大西洋中脊,大西洋中脊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A对;此

处不是暖寒流交汇处,B错;大洋东部不受台风影响,C错;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热、冬季温湿,D错。据澳洲网2017年报道,澳大利亚某州一群妈妈决定在图中甲地建立该州第一所森林学校。在学校里,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尽情享受森林户外活动,学校将于2018年正式招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 该森林学校所在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阔叶混交林 5. 多年来,澳大利亚南部地区频繁爆发山火。该地山火多发季节及原因是 A. 1月受信风影响炎热干燥 B. 1月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炎热干燥 C. 7月受信风、寒流影响干燥少雨 D. 7月受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的影响干燥少雨 6. 某些年份,该大陆东岸乙地会爆发森林火灾,与此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 A. 秘鲁河流洪水泛滥 B. 印尼火山喷发频繁 C. 火地岛紫外线增强 D. 青藏高原冰川消融 【答案】4. C 5. B 6.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的地理知识和厄尔尼诺,学生要熟悉澳大利亚气候和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气候的影响。 4. 甲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选择C。 5. 澳大利亚南部地区主要为地中海气候, 1月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炎热干燥,容易爆发山火,选择B。 桥隧比是指公路和铁路建设中,桥梁和随道占总里程的比例。2017年12月6日,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西成高铁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区、汉中平原和大巴山区,桥隧比高达92.100。读西成高铁线路图,完成下列各题。

安徽省各大名校高三数学联考试卷及答案

2012届安徽名校高三第五次联考卷 数学(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明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以a=( ) A. 1-i B. 1 +i C. 2-2i D. 2 + 2i 2. 双曲线的实轴长是() A. 2 B. C. 4 D. 3. 己知集合I、A、B的关系如图,则I、A、B的关系为() A. B. C. D. 4. 已知函数,则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 B. C. D. 5. 若正项数列满足,如,则=( ) A. B. 1 C. D. 2 6. 曲线与直线的交点个数逛() A. 0 B. 1 C. 2 D. 3 7. 右图是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

A. B. C. D.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上的区域D由不等式给定。则区域D的面积等于() A. 2 B. 4 C. D. 8 9. 的展开式中合并同类项后共有() A. 28项 B. 35项 C. 42项 D. 56项 10. 已知集合J= {直线},集合万={平面},集合,若,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1. 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则=________ 12. 极坐标系下,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 是________. 13. 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的值是________. 14设F1、F2分别为双曲线C:(a,b>0)的左右焦点,A为双 曲线的左顶点,以F1F2为直径的圆交双曲线某条渐近线于M、N两点, 且满足,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 15. 实数x,y满足,且 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017年皖江名校联盟大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 1.D(“不去营造表达情感的环境、气氛和载体”不正确。) 2.B(“反映了功利心的增长以及人伦情的消失”不正确,原文说的“消长”是指减少和增长,“消”不能理解为“消失”。) 3.C(“使年轻人放弃洋节”不准确。原文只是说增加传统节日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4.C(A.科利亚的高兴主要不是因为得到书籍;B.强加因果,“因而”错;D.对科利亚妻子的性格分析不恰当,说她“唯利是图”错;“当成废品”也不准确,原文中有“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之语。) 5.①没有文化。没有读过多少书,藏的书只记着名字而不记得内容。 ②很想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想让人看着有文化,想把姑母的书保存下来。 ③健忘麻木,妥协迁就。生活中的痛苦、烦恼,过一阵就忘记,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 (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5分) 6.①人们只追求物质享受,改善住房条件、购买床、沙发、电视等生活用品,而缺少了对文化的需求; ②受现代新型传播方式的冲击,电视,电子书、ipad等现代化的工具方便迅捷,书籍不再是唯一的获取知识的渠道; ③一些人读书少,没有文化,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缺少读书的迫切要求。(每点2分,共6分。) 7.A(“从此”的说法不准确。根据原文,“造座结实的大桥”的宏伟誓言是茅以升少年时立下的。) 8.BE(A.“夜以继日苦读”不准确,白天的实习不能算是苦读。C. 茅以升的学习成绩优异体现其“爱国精神”在文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D.“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张”不准确。) 9.①少年桥梁梦。儿时就对建桥有兴趣,立下建桥的宏伟誓言。 ②青年学桥梁专业。为实现建桥梦,国内外求学,努力学习。 ③修建钱塘江大桥。学成归国后,为我国建成了钱塘江大桥。 ④建设教育工程之桥。为国家培养了桥梁建设人才。 ⑤架设知识之桥。毕生致力于科普,在科学和人民之间架设知识桥梁。(每点1分,共5分) 10.A(正确标点:堑成,深沟高垒,不可近,存孝遂窘。城中食尽,登城呼曰:“儿蒙王恩,位至将相,岂欲舍父子而附仇雠,乃存信构陷之耳。愿生见王一言而死。” ) 11.C(“用来表彰功劳卓著的功臣或百姓”错。) 12.C(“驱使士兵修筑堑壕”错,应是“纵容晋王的士兵修筑堑壕”。) 13.(1)第二年,赵和幽州发生矛盾,因为害怕就与晋讲和,反而派兵三万帮助晋攻击存孝,存孝环城自守。 (“明年”“有隙”“反”“婴”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康君立平时和存信友好,正当二人关系恶化的时候,康君立常常帮助存信来排挤存孝。(“相善” “交恶”“左右”“倾”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李存孝,代州飞狐人。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扩大地盘在代北得到他,留在帐下,赐姓名,收为养子, 常常跟随太祖当骑将。出兵山东,与孟方立争邢、洺、磁三州,存孝一直在行军作战。方立死,晋攻占三 州,存孝立功最多。存孝长臂善射,身穿重铠,背着长弓带着长矛,手舞铁棍,出入阵中,用两匹马跟从 自己,战斗激烈时换坐骑,上下如飞。以前存孝取潞州功劳最多,然而太祖用大将康君立当潞州留后,存 孝当汾州刺史,存孝自恃有功,气得几天不吃饭。存孝平时和存信有矛盾,存信诬告说:“存孝有二心, 常常回避不肯进攻赵。”存孝心内不安,于是归附梁,私下与赵通好,自己归附唐,并请求会合诸镇兵伐 晋。第二年,赵和幽州发生矛盾,因为害怕就与晋讲和,反而派兵三万帮助晋攻击存孝,存孝环城自守。 太祖亲自率兵逼近城,挖沟包围,存孝出兵冲击,壕沟挖不成。裨将袁奉韬派人对存孝说:“你害怕的是 晋王!晋王等壕沟挖成,将留下军队离开,诸将都不是你的对手,虽有濠沟又有什么作用?”存孝认为说 得对,放任晋兵挖了濠沟。深沟高垒,无法接近,存孝被困。城中粮尽,登城大喊:“儿蒙受王恩,位至 将相,哪里想舍去父子之情而归附仇敌,是存信诬陷我罢了。但愿活着见王说一句话再死。”太祖可怜他,

安徽省名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数学

安徽省名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复数 ai i -=-112 ,则实数a =( ) A.1 B. - 1 C. 2 D.2- 2.设全集U =Z ,集合{1,2}M =与{|2,}P x x x =<∈Z 关系的 韦恩()venn 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为( ). A. {2,1,0}-- B. {0,1,2} C. {1,0}- D. {0,1} 3.命题“2 ,0x R x x ?∈-<”的否定是( ) A. 2 ,0x R x x ?∈-≥ B. 2 ,0x R x x ?∈-> C. 2 ,0x R x x ?∈-≥ D. 2 ,0x R x x ?∈-< 4.等差数列{}n a 中,前项和为n S ,若75a =,721S =,那么10S 等于( ) A. 35 B. 40 C. 55 D. 70 5.某市电视台为调查节目收视率,想从全市3个区按人口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已知3个区人口数之比为2:3:5,如果最多的一个区抽出的个体数是60,则这个样本的容量等于( ) A.96 B. 120 C.. 180 D.240 6.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3123x y x y x y +≥?? -≥-??-≤? ,则32z x y =-的最小值是( ) A. 1- B. C. D. 1 2 - 7.函数x y 2sin =的图像可以由3 22sin(π + =x y 的图像经过怎样的平移变换得到 ( ) A .向左平移32π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3π 个单位长度 C .向右平移6π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3 π 个单位长度 8.平面与平面β相交,直线m α⊥,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β内必存在直线与平行,且存在直线与垂直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1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1月教学质量 测评试题 24.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作用下,君主专制制度自身也会发育成长出某种调节机制、某种“解 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弥补君主在能力上的不足。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史实是 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B.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 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5.汉代察举孝廉起初为分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 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汉代对察举制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公平公正的原则 B.保障人民参政的权利 C.促进国家政权的开放 D.缓和地域之间的矛盾 26.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以思想力求真理,不赖官能之辅助,日求进益,则终有一日 得见永久不变之真理。”与之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A. “格物致知” B. “心外无物” C. “天道有常” D. “经世致用” 27.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 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 其强调的主旨是 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28.学者傅国涌认为,无论是革命派的孙中山、北洋派的袁世凯,还是立宪派的张謇、梁启超,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就是要改良、要改革。该“起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29.余英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指出。“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 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地位 B.失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C.采取左右逢源的文化态度 D.缺乏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知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数学试题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数 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已知全集,集合,,则如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A.B.C.D. 2. 命题“,”的否定为() A.,B., C.,D., 3. 定积分() C.D. A.B. 4. 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A.B.C.D.

5. 已知命题:表示焦点在轴的正半轴上的抛物线,命题: 表示椭圆,若命题“”为真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 C.且D.且 6. 围棋棋盘共19行19列,361个格点,每个格点上可能出现黑、白、空三种情况,因此有种不同的情况,我国北宋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分析得出一局围棋不同的变化大约有“连书万字五十 二”种,即,下列最接近的是()(注:)A.B.C.D. 7. 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且当时, ,则满足的值() A.恒小于0 B.恒等于0 C.恒大于0 D.无法判断 8. 对,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9. 已知,,,则() A.B.C.D. 10. 函数在上不单调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B. C.D.

11. 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对任意,都有 ,且当时,,若函数 在区间上恰有3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 C.D. 12. 已知函数,,若对任意,总存在 ,使得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B. C.D. 二、填空题 13. 已知函数,则的值为_______. 14. 已知:,:,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5. 已知定义在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当时, ,所以在上关于的方程恰有 ________个不同的实数根. 16. 已知函数有三个极值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英语1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英语1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本试题卷共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 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 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 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7.5分) 听下面5 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5. C. £9.18. 答案是C。 1. When will they meet each other? A. Tomorrow. B. At lunchtime. C. Next weekend. 2. How will the woman go there? A. By car. B. By bus. C. By Bike. 3. Why does Mike speak English well? A. He is clever. B. He’s from England. C. He often practices it. 4. What is the man worried about? A. Leaving the place. B. Reading the paper. C. Finding a job. 5. Who will provide an apartment for the man? A. ABC. B. GM. C. The Sales Manag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 分, 满分22. 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 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 每小题5 秒钟;听完后, 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化学试题Word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化 学试题 7·《本草纲目》记载:“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甚获利也"||。下列有关石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灰”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有机物、富集金属元素 B.“淋汁”是浸取过程||,主要涉及溶解和过滤操作 C.“发面”是利用石碱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C02 D “浣衣”是石碱溶液溶解污垢||,属于物理变化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 A 将Fe (N03)2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能氧化Fe 2十 B 将镁条置于FeS04溶液中||,再用磁铁于管外检验 镁条被吸引 镁置换铁 C 向CuS04溶液中通人H 2S 黑色沉淀 酸性:F -12 S>H 2 S04 D 将BaS04置于饱和Na 2C0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人盐酸 有气泡产生 Ksp (BaS04)>Ksp (BaC03) A. 标准状况下||,5.6 L NO 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B. 1.0 L 0.1 mol/LNa 2S 溶液中含有的S 2一数为0.1NA C. Al 跟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 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 16 g CH 4与C12反应生成的HCI 分子数为4NA 10.x 、Y 、Z 、W 是前四周期的常见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Z W 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非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 与Y 同族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8列 42c.共价键Y—X 比Z—X 的极性弱 D. w 单质与Cl 2反应生成WCl 2 11||,水杨酸微溶于水||,水溶液具有很强的去角质、清理毛孔的能力||。下列有关水杨酸的说法 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 7H 803 B.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c.含苯环的酯类同分异构体有3种 D.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12.下图是汞电解槽电解食盐水||,制取高纯度、高浓度氢氧化钠溶液装置示意图||。在直流电作用下||,钠离子在汞电极反应形成钠汞齐(液态钠汞合金)||,再在解汞器中与纯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下列有关说 NaOH 精制盐水

安徽皖江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五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带答案解析)

安徽皖江名校联盟2019-2020 学年高三第五次联考 文综-地理试题 第I 卷(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粉垄技术是人类继人力、畜力、机械(拖拉机)耕作之后的第四代农耕文明。粉垄机械螺旋型钻头垂直入土深旋耕,一次性可根据作物种植需求进行深度深垦深松, 耕 作层比拖拉机耕作可加深1 倍或1 倍以上, 且不扰乱土层。 据此完成下列小 题。

1.相对于传统耕作模式, 粉垄技术 A .作物产量低 C.破坏性更大 2.粉垄技术可以加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A .增加区域降水量 C.提高水分下渗率 B.适用生产地区少 D.能减少化肥使用, 主要是因为其能够 B.减少土壤蒸发 3.粉垄技术应用能够改良盐碱地, 主要是因为其能够 A .消除水盐运动 C.减少土壤盐分B.改善土壤性状 D.增加植被覆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原名留镇,历史上种满柳树, 又称为“柳村”。柳村曾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局面, 故改名“河田”。下图为河田镇等高线地 形图。 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C .土地盐碱化 5.为解决河田镇的生态问题 , 当地政府可以 在南极附近存在着一个沃斯托克湖 ,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湖 , 面积达 平方米 ,其中储存的地下水达到了 5400 立方千米。湖底被一个山脊分成两部分 深 400 米, 南部约深 800 米,最大深度可达 1000 米。科学家们经过探察更是发现 至 少与外界隔离了 1500 万年之久。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A .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 岸 C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 B .禁止在东部地区进行耕 作 D .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 D .不合理放牧 14000 , 北部约 , 这个湖 4.柳村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局面的原因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