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菌肽的结构特点_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_岳昌武

抗菌肽的结构特点_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_岳昌武

抗菌肽的结构特点_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_岳昌武
抗菌肽的结构特点_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_岳昌武

基金项目遵义医学院硕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F-276)。

作者简介岳昌武(1975-),男,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从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07!10!15

传统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造成耐药菌株不断产生,使得许多曾经高度有效的抗生素药物失效,因此寻求新的抗生素越来越重要。人们发现,生物受到微生物感染后,迅速、大量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即抗菌肽)参与机体免疫,抗菌肽几乎是所有生命物种都有的重要免疫分子,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目前已从微生物、植物、昆虫、节肢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甚至人体内鉴定出上千种抗菌肽,这类抗菌肽在合成机制、氨基酸组成和作用机制等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微生物(包括细菌、

真菌和链霉菌等)产生的多肽类抗生素[1-3]。抗菌肽的作用与其2级结构有密切的联系(表1)[2],抗菌肽通过与膜相互作用改变了脂双层的构造,增加了膜的通透性,导致膜去极化,从而发挥抗菌作用。尽管多数抗菌肽表现出很低的1级结构同源性,但对某些抗菌肽氨基酸序列比对后发现,在某些特定的位点,不同来源的抗菌肽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从2级结构水平上看,抗菌肽分子同时具有α!helix、β!sheet和s!s!bridge以及无规则结构等几种类型,这为设计新的抗菌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抗菌肽的发现为发展新型肽类抗生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独特的作用方式使其有望解决传统抗生素长期使用带来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在医药卫生、农业生产、食品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对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结构特点认识的深入,人们除了利用生物化学方法从生物体内分离出天然抗菌肽外,还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抗菌肽,基因工程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获得大量廉价抗菌肽的新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用基因工程的办法获得重组抗菌肽。

1抗菌肽的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1.1

抗菌肽的生物活性

现有的绝大多数抗菌肽都具有

抗G+、G!细菌的活性,有些抗菌肽还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活性,有些则偏好其中1种,如andropin和昆虫抗菌肽偏好于杀死G+细菌;apodaecin、drosocin和cecropinP1偏好于杀死G!细菌;drosomycin和植物抗菌肽偏好于杀死真菌。某些抗菌肽具有体外抗病毒活性,例如防御素能使单纯疱疹病毒(HSV)、水泡性口膜炎病毒(VSV)、流感病毒(IV)失活;鲎肽(polyphemusins)具有抗VSV、IV!A和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毒(HIV)的活性;天蚕素具有抗HIV活性。部分抗菌肽具有抑制或者杀灭肿瘤作用,如magainins能溶解造血肿瘤细胞和实体瘤细胞,中国鲎肽能够抑制肿瘤细胞,从欧洲林蛙(Ranatemporaia)体内分离的temporinL(含有13个氨基酸残基)能诱导肿瘤细胞坏死,其他的抗菌肽如防御素、天蚕素、乳铁蛋白素和乳铁蛋白也具有抗肿瘤活性。也有一些抗菌肽如蜜蜂的蜂毒素(melittin)、黄蜂毒素(scor-pions)、蝎子的蝎毒素(charybdotoxin)等对正常人体细胞具有溶血毒性[3-7]。

1.2抗菌肽的作用机制[2]人们对抗菌肽的作用机理有多

种不同的看法。很多学者认为,抗菌肽通过与细胞膜作用,使膜蛋白凝聚、失活,形成离子通道,引起膜通透性改变,最后导致细菌死亡,即细胞膜损伤机理。也有人认为,抗菌肽是通过与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受体及其他因子协同作用而导致细菌死亡的,即胞内损伤机理。图1描述了抗菌肽的

抗菌肽的结构特点?

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岳昌武,莫宁萍,刘坤祥,凌锌,曾霓

(遵义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御分子,是生物先天免疫的重要防御物质,不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还具有随物种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结构多样性以及区别于传统抗生素杀菌机理的独特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肽类抗生素。抗菌肽对靶细胞表现出选择性,有助于设计出活性更高的新型肽类抗生素。从抗菌肽的作用机制、结构特点、新型抗菌肽分子设计、抗菌肽基因工程等方面阐述了抗菌肽研究的新进展。关键词抗菌肽;作用机制;基因工程;分子设计;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Q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8)05-01736-04

StructureCharacteristic,EffectMechanismandApplicationProspectofAntimicrobialPeptidesYUEChang!wuetal(CentralLabofZunyiMedicalCollege,Zunyi,Guizhou563000)

AbstractAntimicrobialpeptides(AMPs)areimportantdefensemoleculewhichexistswidelyinlivingnatureandcankeepfrompathogenymicrobe.AMPsarekeycomponentsoftheinnateimmunesystemofmostmulticellularorganisms.AMPshavethebroadspectrumantibacterialactivityandarethepotentantimicrobialactivitiesagainstviruses,cancer,bacteria,fungiandprotozoawithoutdrugtolerance.AMPshaveselectivitytotargetcell,whichcanhelptodesignnewpeptideantibioticswithhigheractivity.TheresearchprogressofAMPsissummarizedfromtheeffectmechanism,structurecharacteristicandgeneticengineeringofAMPsandsoon.

KeywordsAntimicrobialpeptides;Mechanism;Geneengineering;Moleculardesign;Potentialapplications

名称

Name结构特征

Structurecharacteris-

tics来源Origin作用机制

Actionmechanism

Magainin

α!螺旋蛙穿透细菌细胞壁CecropinAα!螺旋丝蛾破坏细胞膜稳定性Mellitinα!螺旋蜜蜂破坏细胞膜稳定性

LL!37α!螺旋人类破坏细胞膜稳定性,离子外流BuforinIIα!螺旋/松散蟾蜍结合核酸防御素

β!折叠哺乳类

离子外流、破坏细胞膜,抑制大分子合成

Protegrinβ!折叠人类,猪穿透细胞膜Polyphemusinβ!折叠马蹄蟹穿透细胞膜Indolicidin松散结构牛抑制大分子合成,钙离子相互作用PR!39松散结构

猪抑制DNA/RNA/蛋白质合成

表1部分天然抗菌肽来源、结构及作用机制

Table1Origin,structureandactionmechanismofsomenatural

antibacterialpeptides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8,36(5):1736-1739责任编辑金琼琼责任校对王淼

作用机制。前一种观点认为,带正电荷的抗菌肽能够结合负电性细胞膜(A)并插入膜内导致膜穿孔形成离子或溶质通道,引发细胞内水溶性物质大量渗出,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下降,细胞呼吸受阻并导致细菌死亡。抗菌肽首先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到细菌的表面,分别作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表面LPS的阴离子磷脂和磷酸基团以及革兰氏阳性细菌表面的LTA,进而穿过细胞壁与细胞膜结合。一旦结合到细胞膜,两亲性的抗菌肽就可以通过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与脂双层相互作用,导致脂双层弹性改变,当达到某种能量阈值时,质膜的屏障作用丧失,从而导致细胞受损或死亡。

赞同胞内损伤机理的学者认为,抗菌肽主要作用于胞内,积聚在膜外的抗菌肽首先必须穿过细胞膜,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机制。这类抗菌肽通常富含脯氨酸或精氨酸,类似于穿膜肽(TAT),可有效地穿越细胞膜。例如,线性α螺旋的BuforinⅡ具有1个脯氨酸铰链区,它不改变膜的通透性,但可以穿过质膜在胞浆内积累。magainin#2没有穿膜功能,将BuforinⅡ脯氨酸铰链与magainin#2的螺旋区融合形成的杂合肽能有效地穿过质膜在胞浆内积累。抗菌肽一旦穿过质膜,它可能通过结合DNA阻断DNA复制、抑制RNA合成(图1#E)、影响或阻止蛋白质翻译(图1#F),抑制正常蛋白质折叠或促使蛋白质错误折叠(图1#G),抑制与隔膜形成相关的膜蛋白合成而抑制细菌隔膜形成,干扰转糖基作用(图1#H),抑制肽聚糖生物合成,阻断细胞壁形成(图1#I),阻断细菌吸收胸腺嘧啶、

尿嘧啶、亮氨酸等方式影响细胞正常生理活动,最终导致胞内损伤或死亡。

一般认为,抗病毒抗菌肽如(蜂毒素和天蚕素)能直接与病毒外壳作用,导致病毒外壳的通透性增加,最终裂解病毒颗粒,或是阻断病毒与细胞融合(polyphemusinⅡ),或是抑制病毒核酸复制。此外,某些抗菌肽还能作用于真菌、肿瘤等真核细胞,这可能是因为抗菌肽攻击细胞,在细胞表面形成孔洞,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线粒体出现空泡化,使细胞能量枯竭或者诱导细胞凋亡。

2抗菌肽的结构

2.1

抗菌肽结构的一般特征

对已有抗菌肽的统计结果

表明,具有α#helix结构的占抗菌肽总数的14.63%,具有β结构的占0.76%,同时具有α#helix和β结构的占2.28%,富含稀有氨基酸的抗菌肽占10.07%,而具有二硫桥的抗菌肽占32.31%,其余(39.92%)为未知结构的抗菌肽。植物和动物的内源性抗菌肽大多是由12~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带正电荷的两亲性分子,一般含有较多的赖氨酸残基和精氨酸残基,当放入极性溶液如三氟乙醇或阴离子膜溶液中呈α螺旋结构(图2#E),一些抗菌肽通过分子间的二硫键形成稳定的β#折叠结构(图2#C)或者loop结构(图2#B),也有一些抗菌肽富含脯氨酸、色氨酸或组氨酸残基,形成不规则结构(图2#D)或松散结构(图2#F),以及由上述几种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图2#A)。不同来源的抗菌肽序列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其1级结构具有共同的相似性:一端为N端,富含亲水性的碱性氨基酸残基加赖氨酸、精氨酸;另一端为富含疏水性氨基酸的c端,c末端均酞胺化。碱性带正电荷的部分有利于抗菌肽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使抗菌肽易于吸附到细胞膜上,疏水端有利于抗菌肽进入膜的脂质双层和形成两性α螺旋结构。抗菌肽的2级结构形成两亲螺旋,属于碱性肽,带正电荷,水溶性好,能耐高温,有研究表明,抗菌肽的杀菌能力与螺旋的程度和所带电荷有关,而且多肽的c末端酞胺化会增强杀菌能力。

2.2抗菌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抗病毒抗菌肽对除了无

囊膜腺病毒、猫科动物病毒和肠道孤病毒以外的所有病毒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杀灭或抑制感染作用[8],其抗病毒活性和病毒的吸附与入侵细胞过程有关或者直接作用于病毒的囊膜,但这种作用似乎和抗菌肽的2级结构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la#helical肽Cecropins、clavanins和cathelicidinLL#37h表现出无或很低的抗HSV活性,而α#helical肽magainins、

dermaseptin和melittin却表现出很强的抗HSV活性。相反

地,β#sheet肽defensins、tachyplesin和protegrins及β#turn肽lactoferricinhave都表现出很强的抗HSV活性。不同结构抗菌肽的病毒活性变化很大。抗病毒抗菌肽往往是带正电荷的两亲性分子,其中带正电荷的芳香族氨基酸具有重要意义,而电荷的氨基酸的空间位点却具有比电荷数更重要的作用,这说明正电荷和疏水氨基酸是抗病毒活性的重要但非充分条件[9-10]。

3抗菌肽的人工进化、分子设计与人工合成

随着人们对抗菌肽构效关系和杀菌机理认识的深入,

图1抗菌肽作用机制

Fig.1Actionmechanismofantibacterialpeptide

图2

抗菌肽结构类型

Fig.2Structuretypesofantibacterialpeptide

岳昌武等抗菌肽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36卷5期1737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希望设计出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性的抗菌肽,改造主要集中在Cecropins、Magainins和Defensins家族,其中尤以对Cecropin类抗菌肽的改造研究最为活跃,新型抗菌肽分子设计也大多以该类抗菌肽为基础[11-12],该类抗菌肽的结构已很明确,其长度为33~3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4kDa,肽链N端富含亲水性氨基酸,特别是碱性氨基酸Lys、Arg等,C端富含疏水性氨基酸Leu、Ile、Val等,C末端是酞胺化的。在疏水环境中,肽链N端形成两亲性螺旋,C端形成疏水性α螺旋,2段螺旋间由Ala"Gly"Pro组成的铰链区连接,Cecropin类抗菌肽的螺旋-卷曲-螺旋结构特点对保持高抗菌活性具有特殊重要性。早期出于对抗菌肽构效关系研究的需要,人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抗菌肽类似物。在比较了这些类似物与CecropinD和CecropinA的抗菌活性及结构特点后,人们认为强碱性的N端在抗菌活性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氨基酸替换的方法,设计合成了由正电荷较高的CecropinA(1"11)片段和螺旋度较高、疏水性较强的CecropinD(12"37)C端片段构成的杂合肽CecropinA,对6种受试菌测试的结果表明,其抗菌活性比CecropinD提高了5~55倍,也高于CecropinA,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比CecropinA提高了6倍。Jaynes等为了研究抗菌肽杀菌作用对序列的依赖性,以CecropinB为蓝本设计了抗菌肽ShivaI,用Arg、Leu、Asp、Lys、Gln、Val分别取代CecropinB序列中相应位置上的Lys、Val、Glu、Arg、Asn、Leu,保持原有电荷分布不变,结果意外地发现Shivat的抗菌活性强于CecropinB且对肿瘤细胞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蔡敏莺等对Shiva1进行进一步改造,以Lys取代Shiva1中的Pro24,增强肽链的电荷性,去掉C末端Gly,以酸胺化的Val3s作为C末端,设计的新肽命名为Shiva2A,经合成后进行检测,抗菌活性强于Shiva1,可能是由于肽链极性增加,增加了肽与膜的结合机会,从而提高了抗菌效果。用Chou"Fasman及神经网络法预测Shiva2A的2级结构,结果表明:尽管Lys取代了Pro,但N端两亲螺旋与C端疏水螺旋之间仍存在无规卷曲趋势。陆莹瑾等以CecropinB为蓝本设计的WHD,在N端两亲螺旋的疏水面上,用Leu代替Val、Ile和Met,对14种受试菌的测试结果表明,WHD对大肠杆菌Ki2D31野生型大肠杆菌、产气杆菌、4个青枯病菌株、临床致病型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硝酸盐杆菌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对白血病细胞Kstio、肺癌细胞A549也有杀伤作用,并对CecropinB不能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也有抑制作用。通过分子剪裁的方法对抗菌肽进行改造,设计杂合抗菌肽,是新型抗菌肽设计的一条有效途径。Fink等设计的CecropinAD由CecropinA的N端1~11片段和CecropinD的C端12~37片段构成;Boman等设计合成的CAM,是由CecropinA的N端1~13片段和Melitin的N端1~13片段构成的26肽,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而对真核细胞无害;Andreu等设计合成了一系列CecropinA"Melitin杂合肽,发现15个氨基酸残基的CA(1"7)M(2"9)、CA(1"7)M(4"11)和CA(1"7)M(5"12)具有与CecropinA相似或更强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根据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选用寄主偏爱的密码,设计合成抗菌肽基因,也是获得抗菌肽基因的一个有效途径。

抗菌肽作为一种多功能分子,其抗细菌、抗真菌以及抗肿瘤细胞等活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天然抗菌肽由于活性较低或是存在对宿主哺乳动物的细胞毒性等,并不能直接用作抗生素药物。因此,设计出活性更高、更有针对性而对宿主细胞无毒的肽类抗生素成为热点。抗菌肽与靶细胞的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抗菌肽选择性作用的阐明将大大推动高效、低毒肽类抗生素药物的研发设计。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相当活跃,相信不久将迎来大量新型肽类抗生素成功应用的崭新阶段[13]。

4抗菌肽应用前景

与传统抗菌药物相比,抗菌肽具有以下优点[14-16]:①在100℃加热10min条件下仍能保持一定活力,且对较大的离子强度和较低或较高的pH值都有较强的抗性;②它对正常真核细胞几乎没有作用,仅作用于原核细胞和发生病变的真核细胞,以CecropinB为蓝本合成速度非常快(假定核糖体上肽键合成速率不变,抗菌肽的产生比IgM要快100多倍),而且小肽的扩散比大的蛋白质和免疫细胞更加迅速;③抗菌谱更广,除了抗细菌外,有的抗菌肽还能作用于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同时能加速免疫和伤口愈合过程;④病原菌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至今尚未发现对抗菌肽产生耐受的现象)。因而极有希望将抗菌肽开发成为一类新型的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可以预见,抗菌肽及其基因工程产品在医药卫生、食品工业、畜牧业及农业等方面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4.1药用前景随着人们对抗菌肽结构与活性的关系、抗菌肽作用机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将抗菌肽与病原体表面特异受体结合的配体连接,完全有可能设计出一批能够特异作用于肿瘤、真菌或病毒的高效肽类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使人类摆脱此类疾病的折磨,给医药卫生的发展和疾病治疗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17]。

4.2食品工业应用前景抗菌肽对食品中的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18],能快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人、畜食后易被体内蛋白酶水解消化且无毒副作用,在酸性条件下活性很强,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食品防腐剂。抗菌肽还能在发酵过程中定向培养或杀死某些菌种,或在食物中定向保存有益菌群(如乳酸菌)和防止有害菌群异常发酵。大多数活性肽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以及在高浓度状态下呈低黏度等加工特性,如大豆多肽、菜籽多肽等,可添加到食品中,制作各种功能食品,且仍能保持原有的生理活性;也可以直接制成口服剂型药品、保健品、营养品等。4.3农业工程应用前景利用昆虫抗菌肽培育具有抗病菌品种的作物,可大大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指数,生产出绿色农产品。昆虫抗菌肽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抗菌肽可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抗病能力,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此外,结合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动物也是动物养殖的一种新途径。通过微生物介导,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菌肽基因转入植物和动物,产生抗菌肽转基因植物和动物。抗菌肽的转基因动植物将明显增强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这在作物培育和动物养殖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抗菌肽转基因工程技术,把特异的抗菌肽基因转入畜禽特定细胞让其表达,从而产生抗病新品种,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38

祁连县Qiliancounty0.6491.0000.3890.3330.6050.4100.9021.0000.549同德县Tongdecounty0.6620.5591.0000.3340.6610.3771.0000.8870.481玛沁县Maqincounty0.8120.521

0.3451.0001.0001.0000.7260.9011.000

亚油酸Linoleic

acid

水菖蒲酮Shy-obunone3,5!豆甾二烯

Stigmasra!3,5!diene乙酸!桥环萜酯

Aceticacid!ringbridgedterpeneesters十六烷酸Hexade-canoicacid三甲基!环戊烷基甲苯Trimethyl!cyclopentanecyclopentane芹菜脑

Apiol

α

!生育酚α!

tocopherol产地

Producingareas关联度

Correlation

degree

关联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

表2

评价序列相对于参考序列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Table2Relationcoefficientandcorrelationdegreeofevaluationsequencecomparedwithreferencesequence

3结论与讨论

目前,已知羌活药材脂溶性成分数60余种,主要为饱

和及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大的有油酸、亚油酸及十六烷酸等,其余成分含量甚微。因此,通过对青海省祁连县、同德县及玛沁县等不同产地羌活药材脂溶性成分的测定,由其相对含量可比较出不同产地羌活的质量。该文选择其中药效确切的,且为3个产地样品共有的8种脂溶性成分,即亚油酸、水菖蒲酮、3,5!豆甾二烯、乙酸!桥环萜酯、十六烷酸、三甲基!环戊烷基甲苯、芹菜脑、α!生育酚等,其相对含量之和平均占脂溶性成分的68.24%,作为灰色模式识别的指标,是有代表意义的。

该文建立的灰色模式识别模型,是以关联度为测度来综合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结果客观、科学。与建立在多元统

计分析基础上的统计模式识别比,灰色模式识别因所需样本少,且数据不要求服从经典统计分布,因而具有计算简便、适应面广等特点。因此,适合于对多组分多指标的中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植物志:第二卷[M].西宁:青

海人民出版社,1999:418.

[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

社,1991:203.

[3]杨仕兵,刘德铭,彭敏,等.青海省不同地区羌活脂溶性化学成分的

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2):259-264.

[4]徐惠波,孙晓波,赵全成.羌活的药理学研究[J].中草药,1991,22(1):28-30.

[5]吴启勋,梁永欣,卢永昌,等.灰色理论与均匀设计在化工过程优化

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19(3):270-273.

(上接第1725页)

是一种发展畜牧生产的新思路,前景广阔。

5抗菌肽研究存在的问题

要想将抗菌肽应用于生产中还面临以下问题:天然抗

菌肽资源有限,且提取工艺复杂,成本昂贵;化学合成法成本太高,产业化困难,同时难以保证合成肽类的生物活性;基因工程方法虽然使获得大量、廉价抗菌肽成为可能,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抗菌、抗病毒能力弱导致受体细胞“自杀”而难以用常用的细菌、病毒作表达体系,抗菌肽分子量较小且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分离纯化工艺复杂,基因表达产量还不高;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抗菌肽虽然在1级结构上与天然抗菌肽一致,却无法保证其在空间结构上的一致,很难保证重组抗菌肽的生物活性。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终究会找到适当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参考文献

[1]BULETP,STOCHKLINR,MENINL.Anti!microbialpeptides:from

invertevtatestovertevrates[J].ImmunolRev,2004

(198):169-184.[2]HAVARDJENSSEN,PAMELAHAMILL,ROBERTEW

HANCOCK.Peptideantimicrobialagentsclinmicrobiol[J].REV,

2006

(19):491-511.[3]ALBEROLAJ,RODRIGUEZA,FRANCINOO,etal.Safetyand

efficacyofantimicrobialpeptidesagainstnaturallyacquiredeishmaniasis[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4,48:641-643.[4]HANCOCKREW,ROZEKA.Roleofmembranesintheactivities

ofantimicrobialcationicpeptides[J].FEMSMicrobiolLett,2002

(206):143-149.

[5]HANCOCKREW,DIAMONDG.Theroleofcationicantimicrobialpep!

tideininnatehostdefences[J].TrendsMicrobiol,2000

(8):402-410.[6]BONOMORA.Multipleantibiotic!resistantbacteriainlong!term!care

facilities:anemergingprobleminthepracticeofinfectiousdiseases

[J].ClinInfectDis,2003

(31):1414-1422.[7]MATSUZAKIK,YONEYAMAS.Membranepermeabilizationmecha!

nismsofacyclicantimicrobialpeptide,tachyplesinI,anditslinear

analog[J].Biochem,1997

(36):9799-9806.[8]ANDERSENJH,JENSSENH,SANDVIKK,etal.Anti!HSVactivity

oflactoferrinandlactoferricinisdependentonthepresenceofheparansulphateatthecellsurface[J].JMedVirol,2004,74:262-271.

[9]ARGYRISEG,ACHEAMPONGE,NUNNARIG,etal.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entersprimaryhuman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byamechanisminstabilization[J].Virol,2003,77:12140-12151.

[10]ALBIOLMATANICVC,CASTILLAV.Antiviralactivityof

antimicrobialcationicpeptidesagainstJuninvirusandherpessimplexvirus[J].JAntimicrobAgents,2004,23:382-389.

[11]BULETP,URGEL,OHRESSERS,etal.Enlargedscalechemical

synthesisandrangeofactivityofdrosocin,anO!glycosylated!

antibacterialpeptideofDrosophila[J].EurJBiochem,1996

(238):64-69.

[12]ABOUDYY,MENDELSONE,SHALITI,etal.Activityoftwo

syntheticamphiphilicpeptidesandmagainin!2againstherpessimplexvirustypes1and2[J].IntJPeptProteinRes,1994,43:573-582.

[13]HANCOCKREW,SCOTTMG.Theroleofantimicrobial

peptidesinanimaldefences[J].ProcNatlAcadSciUSA,2000

(97):8856-8861.

[14]ANDERSENJH,JENSSENH,GUTTEBERGTJ.Lactoferrinand

lactoferricininhibitherpessimplex1and2infectionandexhibitsynergywhencombinedwithacyclovir[J].AntiviralRes,2003,58:209-215.

[15]MEISTERM,LEMAITREB,HOFFMANNJA.Antimicrobial

peptidedefenseinDrosophila[J].BioEssays,1997

(19):1019-1026.[16]ANDERSENJH,OSBAKKSA,VORLANDLH,etal.Lactoferrin

andcycliclactoferricininhibittheentryofhumancytomegalovirusintohumanfibroblasts[J].AntiviralRes,2001,51:141-149.

[17]ANDERSSONE,RYDENGARDV,SONESSONA,etal.Antimicrobial

activitiesofheparin!bindingpeptides[J].EurJBiochem,2004,271:1219-1226.

[18]TAILORRH,ACLANDDP,ATTENBOROUGHS,etal.Anovel

familyofsmallcysteine!richantimicrobialpeptidesfromseedsofimpatiensbalsaminaisderivedfromasingleprecursorprotein

[J].JBiolChem,1997

(272):24480-24487.!!!!!!!!!!!!!!!!!!!!!!!!!!!!!!!!!!!!!!!!!!!!!!!

岳昌武等抗菌肽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36卷5期1739

抗菌肽研究及进展

一、抗菌肽概念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蛋白,氨基酸数目小于100,常带正电荷,并具广谱抗菌性的一类小肽,是生物体免疫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多肽活性物质,是生物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干扰素、补体等组成了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这类生物活性小分子是非专一性的免疫应答产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它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均有抑杀作用,还可以抗原虫、病毒,杀伤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却不破坏动物体内的正常细胞。抗菌肽抗菌时一般没有特殊受体,直接通过物理作用造成细胞膜的穿孔而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因而不会诱导抗药株的产生,它属于小分子多肽,在动物体内容易降解,并且无毒副作用及药物残留问题,因而是绿色环保型药物。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性,包括抗革兰氏阴性菌(G -)和阳性菌(G +)、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尤其对耐药性细菌有杀灭作用。 二、抗菌肽分类 抗菌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来源不一,种类繁多,分类也多种多样。抗菌肽除了具有广谱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功能外,还具有抑制一些肿 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一)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分类 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可将其分为五 类:(1)单链无半胱氨酸残基的α-螺旋,或由无规卷曲连接的两段α-螺旋组成的肽。(2)富含某些氨基酸残基但不含半胱氨酸残基的抗菌肽。(3)含1个二硫键的抗菌多肽。(4)有2个或2个以上二硫键、具有β-折叠结构的抗菌肽。(5)由其它已知功能的较大的多肽衍生而来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 (二)根据抗菌肽的来源分 类 根据来源分类可分为4类: (1)昆虫抗菌肽包括天蚕素类和昆虫防御素。天蚕素是从美洲天蚕的蛹中分离到的抗菌多肽。此后,人们相继从家蚕、柞蚕、果蝇、麻蝇中分离到了此类多肽抗生素。第1种昆虫防御素(M-asturyama)于1988年在一种双翅目昆虫肉蝇中发现,至今昆虫纲中已有15大类30多种防御素被报道。杀菌肽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对真菌和真核细胞没有毒性。(2)植物源抗菌肽是植物自身合成的能够防御环境中微生物侵害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包括硫素、 植物防御素、脂转移蛋白、橡胶蛋白类、打结素类、凤仙花素、蜕皮素等。(3)鱼类抗菌肽是鱼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小分子蛋白质,其结构与组成复杂多样。鱼类抗菌肤的分布范围相对比较广,在鱼类体表黏液、皮肤、鳃、血液、血清、小肠和肝脏组织等均有过分离得到抗菌肽的报道。成熟肽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制浓度多在毫摩尔水平。(4)哺乳动物中,抗菌肽在吞噬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表达。主要有3类,分别是防御素、cathelicidins 和histatins。 三、抗菌肽作用机制 抗菌肽的结构影响其生物学活性,因为抗菌肽存在着多种结构所以其生物学活性也多种多样。 (一)抗菌肽的抗菌作用 抗 菌肽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细菌均有高效广谱的杀伤作用。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细菌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国内外已报道至少有113种以上的不同细菌能被抗菌肽所杀灭。目前对于其作用机制并不是很清晰,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很多,但在认 抗菌肽研究及进展 王 涛,常维山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系,山东泰安 271018) 胺一类药物时, 以间隔8 h 为佳。 2.中毒时注意停药和补充饮水。出现中毒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加0.50%~1.00%的碳酸氢钠或5%的葡萄糖液。中毒严重的鸡可肌注V B121~2μg 或叶酸50~100μg。 3.产蛋鸡禁用。蛋鸡如果用了此类药物,此药物就会与碳酸酐酶 结合,使其降低活性,从而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物减少,使鸡产软蛋和薄壳蛋。从而影响产蛋量。 4.配伍禁忌。磺胺类药物忌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钙等) 配伍,用药期间,禁用普鲁卡因等含对氨苯甲酸的制剂。不能与拉沙菌素、莫能菌素、盐霉素配伍 5.肾受损伤及3周龄以内的雏 鸡应慎用。磺胺类药物体内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而出壳不久的雏鸡肝脏中的代谢酶系统不健全, 解毒功能低,容易发生中毒。 6.勿在免疫接种时使用。畜禽在接种活菌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磺胺类药物,否则会导致免疫效果差甚至失效。■

填料塔计算部分

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填料吸收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原料气处理量:5000m3/h。 2、原料气组成:98%空气+%的氨气。 3、操作温度:20℃。 4、氢氟酸回收率:98%。 5、操作压强:常压。 6、吸收剂:清水。 7、填料选择:拉西环。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2.填料吸收塔的塔径,填料层的高度,填料层的压降的计算。 3.填料吸收塔的附属机构及辅助设备的选型与设计计算。 4.吸收塔的工艺流程图。 5.填料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

目录 第一章设计方案的简介 (4) 第一节塔设备的选型 (4) 第二节填料吸收塔方案的确定 (6) 第三节吸收剂的选择 (6) 第四节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7) 第二章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7) 第一节填料的类型 (7) 第二节填料的选择 (9) 第三章填料塔工艺尺寸 (10) 第一节基础物性数据 (10) 第二节物料衡算 (11) 第三节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2) 第四节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6) 第四章辅助设备的设计与计算 (16) 第一节液体分布器的简要设计 (16) 第二节支承板的选用 (17) 第三节管子、泵及风机的选用 (18) 第五章塔体附件设计 (20) 第一节塔的支座 (20) 第二节其他附件 (20)

第一章设计方案的简介 第一节塔设备的选型 塔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气液传质设备。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 1、板式塔 板式塔为逐级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是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传质机理如下所述:塔内液体依靠重力作用,由上层塔板的降液管流到下层塔板的受液盘,然后横向流过塔板,从另一侧的降液管流至下一层塔板。溢流堰的作用是使塔板上保持一定厚度的液层。气体则在压力差的推动下,自下而上穿过各层塔板的气体通道(泡罩、筛孔或浮阀等),分散成小股气流,鼓泡通过各层塔板的液层。在塔板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热量和质量的交换。在板式塔中,气液两相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在正常操作下,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 一般而论,板式塔的空塔速度较高,因而生产能力较大,塔板效率稳定,操作弹性大,且造价低,检修、清洗方便,故工业上应用较为广泛。 2、填料塔 填料塔是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它广泛应用于蒸馏、吸收、解吸、汽提、萃取、化学交换、洗涤和热交换等过程。几年来,由于填料塔研究工作已日益深入,填料结构的形式不断更新,填料性能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金属鞍环,改型鲍尔环及波纹填料等大通量、低压力降、高效率填料的开发,使大型填料塔不断地出现,并已推广到大型汽—液系统操作中,尤其是孔板波纹填料,由于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使其不仅在大规模生产中被采用,且由于其在许多方面优于各种塔盘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某些领域中,有取代板式塔的趋势。近年来,在蒸馏和吸收领域中,最突出的变化是新型填料,特别是规整填料在大直径

填料塔结构示意图

填料塔结构示意图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填料塔的作用是起到吸收作用,是化工、石油化工和炼油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以下讲一下填料塔的结构特点: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填料的分类 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 1.散装填料 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现介绍几种较为典型的散装填料: 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填料矩鞍填料金属环矩鞍填料球形填料 (1)拉西环填料于1914年由拉西(F. Rashching)发明,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拉西环填料的气液分布较差,传质效率低,阻力大,通量小,目前工业上已较少应用。 (2)鲍尔环填料是对拉西环的改进,在拉西环的侧壁上开出两排长方形的窗孔,被切开的环壁的一侧仍与壁面相连,另一侧向环内弯曲,形成内伸的舌叶,诸舌叶的侧边在环中心相搭。鲍尔环由于环壁开孔,大大提高了环内空间及环内表面的利用率,气流阻力小,液体分布均匀。与拉西环相比,鲍尔环的气体通量可增加50%以上,传质效率提高30%左右。鲍尔环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填料。 (3)阶梯环填料是对鲍尔环的改进,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阶梯环的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成为目前所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种。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填料塔的作用是起到吸收作用,是化工、石油化工和炼油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以下讲一下填料塔的结构特点: 填料塔是以塔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填料的分类 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 1.散装填料 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现介绍几种较为典型的散装填料: 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填料矩鞍填料金属环矩鞍填料球形填料 (1)拉西环填料于1914年由拉西(F. Rashching)发明,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拉西环填料的气液分布较差,传质效率低,阻力大,通量小,目前工业上已较少应用。

抗菌肽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抗菌肽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4.1 抗菌肽的作用范围 抗菌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某些抗菌肽对部分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强有力的杀伤作用。 4.1.1 抗菌肽对细菌的杀伤作用 抗菌肽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细菌均有高效广谱的杀伤作用。国内外已报道至少有113种以上的不同细菌均能被抗菌肽所杀灭。 4.1.2 抗菌肽对真菌的杀伤作用 最先发现具有抗真菌作用的抗菌肽是从两栖动物蛙的皮肤中分离到的蛙皮素(Magainins),它不仅作用于C+、C-,对真菌及原虫亦有杀伤作用。Defensins 是一种动物细胞内源性杀菌多肽,是从吞噬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很宽的抗菌谱,对G+的杀伤作用大于对G-的杀伤作用,它也作用于真菌和部分真核细胞。Cecropin A及其类似物如天蚕素——蜂毒素杂合肽对感染昆虫的真菌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4.1.3 抗菌肽对原虫的杀伤作用 抗菌肽Magainins对原虫有杀伤作用。实验证明抗菌肽可以杀死草履虫、变形虫和四膜虫。柞蚕抗菌肽D对阴道毛滴虫亦有杀伤作用。 4.1.4 抗菌肽对病毒的杀伤作用 Melitiin和Cecropins在亚毒性浓度下通过阻遏基因表达来抑制HIV-1病毒的增殖。Magainin-2及合成肽Modelin1 和Moderln-5对疱疹病毒HSV-1和HSV-2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这些肽对病毒被膜直接起作用,而不是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或基因表达。

4.1.5 抗菌肽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抗菌肽对正常哺乳动物细胞及昆虫细胞无不良影响,但对癌细胞株则有明显杀伤作用。这种选择性机理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已有有关抗菌肽对宫颈癌细胞、直肠癌细胞及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与剂量相关的效应的报道。 4.2 抗菌肽的临床应用 4.2.1 在医药领域 …此处省略,详情请见六鉴网(https://www.doczj.com/doc/f09453337.html,)《抗菌肽市场调研报告》 4.2.2 在转基因领域 天然抗菌肽由于分子量小,直接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时,分离提纯存在一定的困难,合成肽价格昂贵。因此将抗菌肽基因利用基因工程转化进微生物表达系统或导入动植物体内,不仅可获得量丰的抗菌肽,而且为改造物种获得优良抗病品种提供了有效途径。 4.2.2.1 转抗菌肽基因动物 转抗菌肽基因昆虫:DURVASULA等成功地获得一个转天蚕素A基因共生菌。此天蚕素A转入昆虫长红猎蝽(Rhodniusprolixus)中。昆虫携带了此转基因的共生菌后,感染昆虫的锥虫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 转抗菌肽基因鼠:REED等将Shiva1a基因与小鼠IL- 2基因的5c端从- 593到+110区域以及SV40的多聚腺苷酸,剪接信号肽基因片段一起以微注射法转入小鼠中,结果表明转基因鼠对布鲁氏杆菌病抵抗力明显增加,而且这个重组基因对其他哺乳动物也同样起作用。 转抗菌肽基因蚊子:在Cecropin B基础上构建成杂合肽Shiva-3,以蚊肠道特异性胰蛋白酶基因5c端区域作启动子、融合基因GST-Shiva-3作报告基因构建质粒导入蚊子产生一种转基因蚊。此蚊子肠道内可合成并分泌的融合蛋白GST-Shiva-3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综述与专论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年第3 期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 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宫晓静 1, 2 吴燕燕 八、、八、、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州510300; 2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201306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抑菌广谱, 稳定性高, 且对生物体本身无害, 其应用日益引起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抗菌肽的几种类型、抑菌机理, 介绍了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 抑菌机理

结构 活性 食品保鲜 Review on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Preserv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Gong Xiaojing 1, Wu Yanyan 1 (1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 Guangzhou 510300;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 Shanghai , 201306 Abstrac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are wide bacteriostatic , high stability and harmless to organism.So their applications have attractedlarge researchers ' attention day.bRyedvaieyws on the several types , mechanism of antimicrobial , the updated research progress , actual problem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were elu- cidated. Key words :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Bacteriostatic mechanism Structure Activity Food preservation

消化道止血良药——奥曲肽

消化道止血良药——奥曲肽 2004.05.27 8版用药咨询张昀 前不久,我院外科一术后病人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考虑由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请内科医生插三腔管。建议应用奥曲肽后,患者的出血很快就止住了。三腔管压迫止血效果肯定,但缺点是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且再出血率高,由于有了像奥曲肽这样的药物,目前已不推荐三腔管作为首选止血措施了,但很多非消化科医生对此了解却较少。 奥曲肽(octreotide)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8肽,其商品名为善宁,或善得定。是20世纪90年代临床应用最具成效的激素类药物之一。奥曲肽与天然生长抑素的药理作用相同,但半衰期延长了30倍,价格相对低廉,因此得到广泛应用。该类药物可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被用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用方法是首剂0.1mg加入5%葡萄糖20ml中静脉推注,继而0.3~0.6mg加入5%葡萄糖中以25~50μg/h速度静脉缓注,如能用微量泵匀速给予则效果更佳。一般维持24~48小时,多能止血,个别病程稍长者可用至血止后24小时。联合应用抑酸类药物,如洛赛克,疗效更好。 奥曲肽还广泛应用于非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应激性溃疡等引起的出血。由于该药能抑制多种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因此还广泛用于各型胰腺炎、胰腺瘘管、肠瘘、严重腹泻和肢端肥大症;并有望用于治疗消化道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胰岛素瘤等。其中以治疗各种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最为肯定,是临床首选药物。 奥曲肽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以来未发现有任何严重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是引起胃肠道反应,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胀、稀便、腹泻等。给药前后若避免进食(即在两餐之间或卧床休息时注射),则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一般能耐受,不影响治疗。长期应用则要注意胆结石、胃炎的发生。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就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与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就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与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瞧作就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与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大优点就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与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法与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就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与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与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就是利用结构物(尤其就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就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与阻尼比,但其缺点就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多的设备与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就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脉动卓越周期,反应了不同地区地质土壤的动力特性);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过桥车辆的随机振动。

化工设备填料塔结构

化工设备填料塔结构 10.2.1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结构特性 1. 填料塔的结构 如图所示为填料塔的结构示意图,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样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间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紧密接触进行传质。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淌时,有逐步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邻近的液流量逐步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截了当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2. 填料特性的评判 (1)比表面积a (2)间隙率

塔内单位体积填料层具有的间隙体积,m 2/m 3。ε为一分数。ε值大则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小,故ε值以高为宜。 关于乱堆填料,当塔径D 与填料尺寸d 之比大于8时,因每个填料在塔内的方位是随机的,填料层的平均性较好,这时填料层可视为各向同性,填料层的间隙率ε确实是填料层内任一横截面的间隙截面分率。 当气体以一定流量过填料层时,按塔横截面积计的气速u 称为“空塔气速”(简称空速),而气体在填料层孔隙内流淌的真正气速为1u 。二者关系为:ε/1u u =。 (3)塔内单位体积具有的填料个数n 依照运算出的塔径与填料层高度,再依照所选填料的n 值,即可确定塔内需要的填料数量。一样要求塔径与填料尺寸之比8/>d D (此比值在8~15之间为宜),以便气、液分布平均。若8/

抗菌肽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

抗菌肽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 【摘要】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抗细菌、真菌、霉菌、病毒、原虫、癌细胞等多种活性,对多种癌细胞及动物实体瘤有明显杀伤作用。并具有抗菌广谱、作用强而迅速,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易产生耐药等众多优点。随着患者多耐药菌临床感染的日趋加重,抗菌肽成为一类潜力巨大的新型抗感染制剂。 【关键词】抗菌肽;药物开发;临床应用 抗菌肽(antimicmbia1 peptide,AMPs)是生物体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植物、昆虫及哺乳动物中,不仅能够直接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活性,在宿主抵抗病原体的侵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抗菌肽主要包括抗菌素(cathe1icidins)和防御素(defensins)两大家族,具有广谱抗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及有包膜病毒的作用,并对某些耐药菌(如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具有杀菌活性[1]。这些抗菌肽除了具有病原体溶解活性以外,还具有抗肿瘤、促进细胞分裂以及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抗生物肽由于分子量较小,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广谱抗菌活性等特点,同时具有与抗生素完全不同的抗菌机理,已成为动植物的基因来源和新型抗菌、抗癌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候选者,其研究和应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抗菌肽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抗细菌、抗真菌、病毒和抗癌药物,其具有高效的抗菌活性和极低的耐药性。 1抗菌肽的结构特点 1.1抗菌肽的早期发现:早在几个世纪以前,人类就知道蛙皮有药用价值。直到1962年Kiss和Michl在铃蟾皮肤分泌物中发现一些能抗菌而且具血溶性(能破坏正常人体红血细胞)的肽类,并从中分离出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铃蟾抗菌肽(bombinin),人们才了解蛙皮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功效,是由于含有抗菌肽之类的活性物质。1972年,有人从蜜蜂的毒液中分离到蜂毒素(melittin)之后,人们开始对抗菌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 在植物界中,抗菌肽的发现更早。大约50多年前,人类已从植物中分离到硫素(thionin),实验表明,它们在体外能抑制细菌及真菌的生长,但直到1972年才第一次证实硫素可以杀死许多种病原菌,对植物具有保护功能。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发现分离了2 000多个抗菌肽。有的种类分布极广,如防御素(defensin)在植物、昆虫及哺乳动物体内都有分布。近年来,还从猪小肠中分离到与抗菌肽相似的肽(cecp)[3]。 1.2抗菌肽的分子结构:抗菌肽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天然的抗菌肽通常由3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碱性,含有4个或4个以上带正电荷的氨基酸,N端亲水,C端疏水.水溶性好,分子量约为4KD。大部分抗菌肽具有热稳定性,在100℃加热

昆虫抗菌肽研究现状

《生物工程进展》1999,V ol.19,No.5 综 述 昆虫抗菌肽研究现状 陈留存 王金星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 济南 250100) 摘要 近年来鉴定了的化学结构的昆虫抗菌肽的数目有迅速上升的趋势,一些新型昆虫抗菌肽相继被分离纯化。不同结构的抗菌肽其抗菌特性及其抗菌谱存在着巨大差异,抗菌机制也不同。昆虫免疫与动物免疫机制既存在着区别也存在着某些相似性。 关键词 昆虫免疫 抗菌肽 天蚕素 防御素 1 引言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血淋巴中产生的一类小分子肽,当昆虫受到外界微生物的刺激时,可大量迅速地合成。它具有热稳定性强,强碱性,抗菌谱广的特点,可以抗革兰氏阳性菌,也可以抗革兰氏阴性菌,有些甚至对病毒和肿瘤细胞均具有抗性[1]。因此,自从1980年Baman发现第一种抗菌肽——天蚕素(cecropin)以来,许多昆虫抗菌肽相继被分离、纯化,氨基酸一级结构被确定,有些抗菌肽的基因结构也已确定。但80年代人们主要集中研究鳞翅目、鞘翅目等大型经济昆虫,进入90年代以来,除继续研究大型昆虫外,一些小型种类日益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如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等,而且除昆虫外,在其他许多无脊椎和某些脊椎动物中也发现了抗菌肽。因此抗菌肽逐渐成为昆虫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一些昆虫抗菌肽已有专文论述[2,3],但关于抗菌肽的分类及抗菌机制却很少涉及,本文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昆虫抗菌肽,就其结构、性质及抗菌机制分类作一介绍。 2 昆虫抗菌肽的类型 迄今为止,仅在昆虫中发现的抗菌肽已达100多种[4],根据结构及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4类,即天蚕素类(cecropins),昆虫防御素(insect defensins),富含脯氨酸(Pro)的抗菌肽(proline-rich peptides),富含甘氨酸(Gly)的抗菌肽(gly sine-rich piptides)。 2.1 天蚕素类(Cecropins) 天蚕素是最早发现的抗菌肽。1980年, Bom an等成功地把天蚕素与天蚕的溶菌酶在生化性质及功能上区分开,同年分离到纯的天蚕素A和B。1981年,Boman与Bennic合作测定了天蚕素A和B的一级结构,随后在柞蚕、肉蝇、烟草天蛾中都发现了天蚕素或类似天蚕素的抗菌肽。由表1可以看出,这类抗菌肽分子结构相似,都有31-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4kD左右,半胱氨酸(Cys)含量少,不能形成分子内二硫键,有强碱性的N端和缩水性强的C端,在肽的许多特定位置有较保守的残基,如2位的色氨酸(T ry),5、8、9位具1个或1对赖氨酸(Lys),11位具天冬氨酸(Asn),12位具精氨酸(A rg),有些位置尽管残基不同,但仍是保守替换。 1988年,Halak等人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天蚕素A的三级结构,其分子结构含有两段 -螺旋,N端1-4位4个氨基酸是非螺旋化的,5-21位为第一个 -螺旋,该螺旋中极性与非极性氨基酸含量相当,因此该螺旋对水和脂都具有亲和性,称为双亲的 -螺旋,22-24 55

填料塔结构设计

17.2填料塔结构设计 一、液体分布器 (喷林装置) 1、典型结构: (1)管式喷洒器 (2)莲蓬式喷洒器 (3)多孔直管分配器 (4)多孔盘管分配器 (5)溢流管式分配器 (6)筛孔盘式分配器 (7)槽式分配器 (8)排管式分配器 2、各结构特点 二、填料 自学 三、填料支承 1、支承要求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而且有足够的自由截面 使支承处不发生液泛 2、类型 栅板 气体喷射式支承板 ???梁型钟罩型 四、液体再分配器 1.填料层的分段原因 P341 倒二行~~P 342 第一行 2.再分配器的作用: 收集上段填料层的液体,并使其在下段填料层重新均匀分布。 3.再分配器的类型 (1)分配锥 (2)边圈槽形分配器 (3)升气管式分配器 (4)斜板复合式分配器 五、除沫器 1.作用: 减少液体夹带,确保气体纯度,保证后续设备正常工作。 2.使用条件: 在空塔气速较大,塔顶溅液现象严重时,以及工艺过程不允许出塔气体夹带雾滴的情况下设置 3.除沫器的类型 (1)折板除沫器 (2)涤网除沫器 六、裙座结构 1.裙座的组成 座体、排净孔、基础环、筛板、盖板、人孔、管线引出孔、排气孔、保温支承圈 2.裙座与壳体的连接 (1)对接焊缝 座体外径与壳体外径相同 适用于一般情况下

(2)搭接焊缝 座体内径与壳体外径相同 由于受力较差对小塔或受力较小的情况下用 3.裙座的材料 采用普通碳钢考虑操作条件载荷封头材料等的因素取 七、管口结构及其他 1.进气管口 2.液体出口管 D大小取人、手孔倾斜安装 3.填料出口按N 4.其他结构同一般的容器相同 填料塔结构原理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 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如上图所示), 塔身 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生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综述?生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周义文综述 尹一兵 涂植光审校 【摘要】 生物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广泛存在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有非特异性抗 细菌、真菌、病毒和肿瘤细胞的作用,又称为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抗菌肽是通过其两亲性正 电荷与细菌细胞膜磷脂分子负电荷的静电吸引而结合在细菌膜上,疏水端插入细胞膜中,最终通过膜 内分子间的位移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离子通道,使细菌失去膜电势,不能维持正常渗透压而死亡。抗菌 肽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将会给临床医学、临床药学、食品防腐、动植物转基因等领域带来 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抗菌,肽; 抗菌机制; 分子结构 自从青霉素被发现以来,人们对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不再束手无策,特别是β2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现,对病原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飞跃,抗生素已成为临床治疗病原菌感染的强有力武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滥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抗感染治疗陷入耐药菌危机之中。为了应对耐药菌感染,人们一方面对传统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另一方面正在不断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近年来出现的抗菌肽(antibacte2 rial peptides)就是一类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抗菌药物,它是宿主产生的一类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阳离子肽[1,2] ,广泛存在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除有非特异性抗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作用外[3,4],还有抗肿瘤细胞作用,因此又称为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抗菌肽抗菌谱广,对多重耐药菌、肿瘤细胞、艾滋病毒有杀伤作用,甚至还可能有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kespiratory syn2 drome,SARS)病毒的作用。因此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是目前国际学术研究的活跃领域之一。 抗菌肽的分类及功能特征 抗菌肽最早由瑞典科学家Boman等从惜古比天蚕(hyatophora cecropia)蛹中诱导分离出来,被称为天蚕素(cecropin)。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又陆续发现cecropin A、B、C、D等亚型,并相继在其他昆虫、哺乳动物、两栖动物以及植物中分离到了cecropin类似物。抗菌肽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来自不同物种的抗菌肽分子结构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生物学功能及活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其分子构型不论是α2螺旋或是β2折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都具有两亲性。按分子结构及功能特征可将其分为4类。 11α2螺旋结构类:此类抗菌肽分子量约4kD,不含半胱氨酸,不形成分子内二硫键,N2末端区域富含亲水性碱性氨基酸残基,如赖氨酸和精氨酸,所带正电荷有利于与细菌膜上的酸性磷脂头负电荷作用而吸附到细菌膜上;C末端含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疏水性的尾部有利于抗菌肽插入细菌膜的双层脂质膜中。分子的两端各形成一个两亲性α2螺旋,两个α2螺旋之间有甘氨酸和脯氨酸形成的铰链区,这种α螺旋是破坏、裂解细菌的主要结构,当抗菌肽结合到细菌细胞膜上时,α螺旋相互聚集使细胞膜形成孔洞,细胞质外溢而致细菌死亡。若减少抗菌肽的α螺旋,其破坏细胞膜的能力降低,用圆二色谱法研究抗菌肽的高级结构发现,cecropin A的第1~11位氨基酸残基有很强的形成α螺旋倾向。抗菌肽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呈自由卷曲的构象,加入六氟丙醇降低溶液的极性以模拟细胞膜的疏水环境时,抗菌肽的α螺旋数量明显增多,这说明抗菌肽只是在结合或接近细胞膜时才形成发挥功能的高级结构。 天蚕素是α2螺旋结构,广泛存在于昆虫体内,如家蚕、柞蚕、果蝇、麻蝇、伊蚊等,目前已从昆虫体内发现20多种cecropin类似物,如从果蝇分离出的an2 dropin,从麻蝇分离出的sarcotoxinⅠ和Ⅱ等,还有从猪小肠、双卷螺等分离出的cecropin的报道。cecropin 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均具有杀伤力[5]。爪蟾抗菌肽(magainins)也是一类具有两亲性α2螺旋的抗菌肽,存在于蛙的皮肤和胃中。 21伸展性螺旋结构类:该类抗菌肽不含半胱氨酸,但富含脯氨酸和/或精氨酸或色氨酸等,由15~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两性分子内部形成分子内的α螺旋。如从蜜蜂体内分离到的apidaecins中脯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高达33%和17%。从果蝇分离到的dorsocin在分子结构上与apidaecin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昆虫防御素首先从肉蝇(phormia terranovae)中分离得到,当时认为与哺乳动物的防御素具有高度同源性而命名为昆虫防御素(insect defensin)。但研究 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的临床应用区别

(临床药师网)生长抑素与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兰瑞肽、善龙)垂体、加压素区别联系 参照说明书整理得,多就是理论得东西。 1、分类 根据作用时长,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分为 (1)生长抑素,代表药物思她宁。静脉注射后半衰期一般在1-3分钟之间,以75μg/h静滴后,半衰期约为2、7分钟。 (2)奥曲肽,代表药物善宁。皮下给药清除半衰期为100min,静脉注射后其消除呈双相,半衰期分别为10min与90min。 (3)兰瑞肽,通常可以每二周给药一次。 (4)奥曲肽微球,代表药物善龙。通常可以每四周给药一次。 根据结构可分为: (1)生长抑素:人工合成14个氨基酸组成得环状活性多肽 (2)奥曲肽,人工合成得8肽生长抑素类似物 2、思她宁与奥曲肽不同点 (1)作用 奥曲肽作用时间相对于生长抑素长,在动物体内,奥曲肽在抑制生长激素、胰高糖素与胰岛素释放方面比生长抑素更强,而且对生长激素与胰高糖素选择性更高。与生长抑素相比,奥曲肽对生长激素分泌得抑制比对胰岛素分泌得抑制更强,而且不引起激素得反弹性高分泌(例如:肢端肥大症中得生长激素)。 (2)适应症 思她宁(生长抑素)适应症为严重急性食道静脉曲张出血;严重急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并发急性糜烂性胃炎或出血性胃炎;胰、胆与肠瘘得辅助治疗;胰腺术后并发症得预防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得辅助治疗。 善宁(奥曲肽)适应症为1、肢端肥大症(对手术治疗或放疗失败,或不能、不愿接受手术以及放射治疗尚未生效得间歇期患者,奥曲肽可以控制症状并降低生长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得水平); 2、缓解与功能性胃肠胰内分泌瘤有关得症状与体征、有充分证据显示,本品对以下肿瘤有效:具有类癌综合征表现得类癌肿瘤;VIP瘤(血管活性肠肽瘤);胰高糖素瘤;胃泌素瘤(通常与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断剂联用);胰岛素瘤(术前预防低血糖症与维持正常血糖);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3、预防胰腺手术后并发症4、与内窥镜硬化剂等特殊手段联合用于肝硬化所致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得紧急治疗。 兰瑞肽适应症为肢端肥大症:外科手术与/或放射治疗之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时;类癌临床症状得治疗:试验性注射之后。 (3)相同适应症时用法用量 治疗静脉曲张出血。思她宁建议负荷剂量250μg而后立即每小时250μg静脉点滴给药,当两次输液给药间隔大于3-5分钟时,重新给予负荷剂量。通常疗程为120小时。 (可就是为毛我们医院用得就是6mg配成50ml,4。2ml微泵泵入,算下来就是500不对啊) 奥曲肽用法为0.025mg/h,最多治疗5天、 (4)给药方式 思她宁用法用量中只提到了静脉给药,善宁在治疗肢端肥大症与胃肠内分泌肿瘤及预防胰腺手术后并发症予以皮下注射。善龙只能通过臀部肌肉深部注射给药,而决不能静脉注射。(5)规格 思她宁规格为250μg,750μg与3mg,善宁规格为1ml:0.1mg,善龙规格为10mgx 1瓶;20mgx 1 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