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

客观题

1.进入现代以后,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在欧美国家地方制度安排中,_________成为主流。()

A.自治体地方政府

B.行政体地方政府

C.混合体地方政府

D.特殊性地方政府

2.我国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包括地方执行机关和()

A.地方军事机关

B.地方议决机关

C.地方人民法院

D.地方人民检察院

3.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包括()

A.自身组织要素管理

B.各类物质要素的管理

C.运转管理

D.地方安全管理

4.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

A.普遍选举原则

B.平等选举原则

C.直接选举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5.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

A.地方政府体制

B.地方行政建制

C.地方政府结构

D.地方政府管理

6.选举的实质是_________的过程。()

A.政党竞争

B.人民主权的委托

C.投票

D.选择国家领导人

7.下列属于地方政府的是()

A.联邦成员政府

B.联邦成员政府所属的地方政府

C.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府

D.地域性政府

8.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

A.双重性

B.差异性

C.局部性

D.服务性

9. _________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核心和基础。()

A. 地域划分

B.利益划分

C.财权划分

D. 权限划分

10.在地方政府关系内容上,_________最为突出。()

A.利益关系B .财政关系C.公共行政关系D.权力关系

11、中国的省长之名始于_________时期。()

A.清末预备立宪时期

B.北京政府时期

C.南京政府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2.评判地方政府活动是否有效益的基本依据是()

A.地方制度安排

B.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

C.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

D.地方政府的类型

13.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选民通过选举将本行政区域的权力委托和授予被选举人

B.全体选民通过法定的选举程序与规则,将分散在选民手中的权力转化为地方性公共权力

C.选民把选择更高层级地方政府议决机关代表的权力同时委托给直接选举的代表

D.将立法权力和行政权力赋予被选举人

14.目前世界各国的预算主要采用()

A.增量预算法B.零基预算法C. 混合法D.单式预算法

15.中国确认当选有效的机构是()

A.各级人大常委会

B.各级人大所设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C.中央政府

D. 选举委员会

16.地方政府职能的_________,产生于地方政府权力的双重来源。()

A.差异性

B.局部性

C.双重性D .服务性

17.地方议决机关通常拥有的权力包括()

A.地方立法权

B.财政权和人事权

C.重大事项决定权

D.监督权

18.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基本趋势是,___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

A.服务型政府

B.自治型政府

C.民主型政府

D.行政型政府

19.英国的市议会是()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既是立法机关又是执行机关

D.司法机关

20.地方财政收入的原则包括()

A.财政收入与事权相一致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便利原则

D.依法收入原则

21.地方政府研究必须以研究_________为核心。( )

A.地方政府权力结构安排

B.中央与地方关系

C.地方政府的未来发展

D.地方政府的外部环境

22.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最早出现于( )

A.明朝

B.元朝

C.宋朝

D.清朝.

23.美国的市政府由________批准设立。( )

A.联邦政府

B.州议会

C.市议会

D.国会

24. ________是决定地方政府关系形式和内涵的前提。( )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C.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D.斜向间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25.当代中国的基层地方政府有以下几种( )

A.乡

B.民族乡

C.镇

D.市辖区

26.影响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因素有( )

A.地域大小、人口多少

B.历史传统和政治体制

C.现实的政治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7.服务行政从观念上讲要求地方政府( )

A.以社会公众的意志为根本向度

B.对上级政府负责的态度

C.对中央政府负责的态度

D.对本部门负责的态度

28.国家权力的________属性要求在权力的配置上确立相应的权限。( )

A.有限性

B.无限性

C.强制性

D.社会性

29.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政府除享有一般地方政府的权限外,还享有( )

A.立法权

B.外交权

C.军事防卫权

D.民族自治权

30.中国地方选举制度包括( )

A.普遍选举原则

B.平等选举原则

C.直接选举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31._______是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核心组成部分。()

A.地方议决机关

B.地方行政机关

C.地方审判机关

D.地方司法机关

32.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主要是()

A.由中央政府直接以行政方式分配和配置,或以立法间接规定

B.通过选举以间接民主的方式实现

C.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

D.立法机关的授予

33. _______是地方政府存在的目的。()

A.内部管理

B.外部管理

C.国家安全

D.军事控制

34.城镇型地方政府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_______的需要。()

A.政治

B.行政管理

C.城市社会公共管理

D.地方治安

35.在中世纪,_______的地方政府便具有突出的地方自治的特点。()

A.法国

B.日本

C.德国D英国

36.影响中层地方政府设置的主要因素有()

A.国土面积的大小

B.人口数量的多少

C.地方政府单位的数量

D.地方政府的区域位置

37.地方政府权限涉及的法定范围包括()

A.地域范围

B.事务范围

C.民众范围

D.民族范围

38.从行政区划单位设置的目的看,地方政府可分为()

A.一般地方政府

B.特殊性地方政府

C.自治体地方政府

D.行政体地方政府

39.在中国开展地方政府原理研究的目的可以归结为()

A.服务于当前的改革

B.寻求未来发展模式

C.提高地方政府活动的社会效益

D.维护中央集权体制

40.推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原因有()

A.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公共行政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D.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

41.地方议决机关一般以________做出决定。()

A.表决

B.行政命令

C.协商方式

D.议长裁决方式

42.地方政府在职责权限、管理方式、政治作用呈现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

A.地方政府的地理位置差异

B.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体系中所居位置的不同

C.地方政府的类型差异

D.地方政府所辖区域历史传统的差异

43. ________是国家设置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

A.维护国家统一

B.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国家安全

D.分地域治理

44.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存在的差别表现在()

A.管辖范围不同

B.履行的职能不同

C.与人民利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

D.目的不同

45.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包括()

A.政府职能不断膨胀B.经济全球化C.民主化与信息化的提升D.媒体影响力的扩大

46. ________一直是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实质内容。()

A.财政关系B.利益关系C.经济关系D.行政关系

47.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方式主要是()

A.由中央政府直接以行政方式分配和配置,或以立法间接规定

B.通过选举以间接民主的方式实现

C.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

D.立法机关的授予

48.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包括()

A.地方制度安排

B.地方政府设置目的

C.地方政府的地理位置

D.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

49.地方政府研究包括()

A.基础研究

B.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研究

C.行为研究

D.发展研究和比较研究

50.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目的在于()

A.提高行政效率

B.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C.提高各个行政系统活动的社会效益

D.管理的法制化

1.A

2.B

3.ABC

4.ABCD

5.B

6.B

7.BC

8.ABCD

9.D 10.D

11、B 12、C 13、A 14、A 15、B 16、C 17、ABCD 18、A 19、C 20、ABCD

21.A 22.B 23.B 24.A 25.ABCD 26. ABCD 27.A 28.A 29.D 30.ABD 31.A 32.B 33.B 34.C 35.D 36.ABCD 37.AB 38.AB 39.ABC 40.ABCD 41、A 42、B 43、D 44、ABC 45、ABCD 46、A 47、A 48、ABD 49、ABCD 50、C

(二)辨别改错题

1.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关系往往呈现出主动型模式。(×)

被动型

2.地方分权的模式中,地方政府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控制。(√)

3.地方政府层级多少是由国家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的。(×)

与国家行政效率高低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4混合体地方政府首长是由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

当地居民选举

5.我国的县、乡级政府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

县政府是有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

6.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间接选举产生的。(×)

县级、乡和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7.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地方政府管理没有组织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任务。(√)

8“相对议行合一”体制下,执行机关行使的权力并不来自于议决机关的授予,执行机关并不从属于议决机关。(×)

改为:相对议行分立体制

9.地方政府关系的性质与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

10.通常情况下,层级越高的政府,其政府职能中的社会职能更为凸显。(×)

政治

11.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地方自治就是由公民选举产生市议会和市行政首长。(×)

实际是地方精英或乡绅享有特权

12. 大陆法系模式国家的自治程度相对低一些,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

13.混合型地方政府地方议会的组成人员不能成为地方议会成员。(×)

地方议会常设机构的组成人员

14.同一国家地方议决机关的法定任期都是相同的。(×)

可能相同,但不同层级、同一层级不同地方政府单位的议决机关也可能是不同的。

15.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成员政府属于地方政府。(×)

联邦成员政府下设的地域性政府

16.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地方政府内部体制与机制。(×)

同中央政府的关系

17.在中国,地方政权与地方政府的含义是相同的。(×)

地方政权是指由同级地方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在县以上地方各级政权中,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地方政府则是指由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组成的一个政府单位

18.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标准化强调地方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在承担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严格按法律规范的要求来进行。(×)

改为:法制化

19.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不存在专设的地方政府首长。(√)

20、我国的地区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都是地方政府。(×)

是一级地方政府(省、县、市辖区)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

21、在一般情况下,一切国家活动都是通过完成社会管理,使社会处于统治阶级期望的秩序状态,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治统治。(√)

22.在议行分立型地方政府中,地方政府对自己内设组织机构管理权限较大,具有较大自权。(×)

需要依据相关法律严格执行,基本没有自由裁量权。

23、民族乡因其规模太小,不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利。(√)

24.我国古代的选拔,也是由人民自下而上进行选择统治者的过程。(×)

是统治者自上而下选择代理人

25.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不纳入国家公务员行列,而另列为地方公务员系列(√)

(三)填表题

例题:请按地方制度为以下地方政府分类,并把相应的序号填入表格内。

如:自治体地方政府 2.行政体地方政府 3.混合体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地方制度

上海市政府 3

英国伦敦市政府 1

沙特阿拉伯地方政府 2

1、按照地方制度对地方政府的分类P45~50

自治体地方政府:

欧美国家大部分地方政府

行政体地方政府:

沙特的地方政府;挪威、希腊、芬兰、葡萄牙、西班牙的部分高层地方政府;加拿大直属联邦的西北地区和育空地区;关岛;澳大利亚直属联邦的北部地区

混合体地方政府:

中国除港澳以外的地方政府;苏联;东欧

2、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体制分类P70~77

?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

? 英国议会委员会制

? 美国委员会制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

? 美国议会经理制

? 德国市行政主任制如哈默尔恩市

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

绝对议行分立体制?

? 美国强市长议会制

? 日本地方政府权力配置

相对议行分立体制?

? 法国市长议会制

双轨体制的地方政府?

法国的国家代表制?

?瑞典的行政并立制

3、地方政府职能与中央政府职能的分类

地方:建设职能、保障社会的职能、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中央:政治统治、社会管理

4、分税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各自的税收范围P185

中央:

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交利润及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地方:

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费,农牧业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或赠予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中央地方共享:

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等。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大部分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证券交易税,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97年调整为中央分享80%,地方分享20%.

5、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职能分类P154~165

内部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人事管理和机关事务管理(公文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

公共管理:政治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事务管理、公用性事务管理、公益性事务管理)

(四)论述题(仅为论述要点,只写这些只有要点分,必须展开论述,至少写够300字)

1、结合实际,阐述选举对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意义p67

在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中,选举是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必要条件。(要点2分,结合实际阐述2分)首先,选民通过选举将自己治理本行政区域的权力委托、授予他所选择的人,由他或他们代表自己来行使。(要点3分,结合实际阐述2分)

其次,全体选民通过法定的选举程序与规则,将分散在每个选民手中的权力,集中到经由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手中,转化为代表全体居民的一种地方性公共权力,即地方政府权力。(要点3分,结合实际阐述2分)2、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在经历转型期的职能转变后,将迈入政府职能现代化的阶段。(2分)

在职能内容方面,定位日趋明确。(要点2分,结合实际阐述2分)

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治型走向服务型。(要点2分,结合实际阐述2分)

在职能目标方面,将从追求效率、社会效益,进而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要点2分,结合实际阐述2分)3、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P241-243

1.结合实际,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参考答案:每个要点2分,结合实际阐述1-6分

首先,地方政府发展是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共同推动的过程。(要点2分)

其次,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

再次,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性改革工程。

最后,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负复杂过程。

4、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有哪些?(不少于300字)

每个要点2分,结合实际分析1-6分

第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要求地方政府在国内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要求地方政府改变其活动内容与方式。

第三,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精神的增强,要求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益,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

第四,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要求地方政府行为与国际接轨。

5、如何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p134

参考答案:每个要点2分,阐述1-4分

第一,必须界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必须坚持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权有机结合的原则

第三,必须明确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

第四,在事权与财权划分,应坚持事权相对分散,财权与事权基本一致的原则。

第五,必须加强法制化建设。

(五)案例分析题(仅为要点,只写这些只有要点分,必须展开论述,至少写够300字)

案例一、新丰案”探由

2003年,内蒙古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三个增速全国第一的"奇迹"。2006年上半年,内蒙古的GDP增速高达18.2%、工业增长率为29.8%,都居全国之首。然而在以经济为中心的当代中国,内蒙古近来却遭到了中央的严厉批评。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内蒙古新丰电厂项目违规建设和发生的重大施工事故做出严肃处理。并对全区违规建设电站规模高达860万千瓦的问题予以通报批评,所有违规电站项目一律停止建设。不仅如此,中央还要求负有领导责任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杨晶及两位副主席做出书面检查,对自治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省级政府因执行中央政令不力而被通报批评,这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很显然,这是一场很典型的"中国式"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案例。就事件本身来看,是中央处于上风并且很有力地解决了这一违反中央宏观调控的事件。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深层次的问题究竟解决了没有?

"新丰案"的解决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仅就本案而言,双方当事人显然实力悬殊。在地位、实力、政治资源、合法性等方面,中央政府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这是一场没有太多悬念的斗争。甫一开始,胜负即判。主动权一直掌控在国务院(中央)手中:中央可以派出七个部委的调查组调查内蒙古(地方),中央可以根据需要对地方展开调查,什么情况下可以调查、调查的权限、程序、范围、人员组成等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完全由中央根据局势来"便宜行事",地方并不享有对中央的调查权。因而中央一旦下定决心要解决"不服从大局"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败局就已经注定。

考核知识点: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1、我国当前中央与地方关系存在什么问题?

1.职责权限划分不科学

2.制度机构不健全

3.监督机制不健全

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应遵循业务同类和责权相称原则,尽可能将职权作整体划分。

2.必须坚持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权有机结合的原则,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现有的职权作双向调整。

3.必须明确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

4.在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上,应坚持事权相对分散,财权应与事权基本一致的原则。

5.必须加强法治化建设。

案例二、地税部门为何敢对抗国家税务总局

法令或政令是很严肃的事情。对一个国家而言,中央的政令和法律在地方得不到有效执行,这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在我们这儿,这确是一个问题。

我记得国家税务总局在新个税法通过后,曾经下文强调不管哪个月的工资,只要是在9月发,一律按新税法执行。而在媒体曝出一些地方两套执行标准后,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发文强调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某些地税部门不管总局两次发文,确实有对抗中央政令的勇气。那么,地方税务官的这种傲慢态度从何而来?

从他们中的一些人的解释来看,其实并非不知道中央的政令,虽然打着软件未能升级的理由,但这个原因是说不通的。因为新税法之所以在通过后不是立即而是拖后两月实施,就是考虑了一个新旧衔接,包括计算机的软件更新因素。两月的时间足以将影响新税法实施的一些技术问题解决。如果到9月软件还未升级更新,只能说是工作不得力,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才是,哪还敢对纳税人造次?现在事情反过来,只能讲原因在于,在纳税人与税务人员的关系上,或者更一般地说在普通公民与一些公职人员的关系上,我们长期存在的主仆错位。

上述地方税务局在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时,还有一个理由是没有接到上面的通知。显然,这里所说的“上面”不会是指税务总局,也可能不是指省税务局,而是直接管着他们的上级税务部门。这可能是他们不执行中央政令的真正原因,而所谓软件未能升级不过是一个借口。如果我的猜想没错,那么,这就说明地方政府部门或地方官员并非是一般地不执行上面的政令,他们只是不执行最上面即中央层级的命令和政令,对于直接的上司指令,则是不折不扣地执行。

这也很好解释,因为尽管中央的政令最权威,法律效应最大,但奈何地方尤其是基层部门的官员不是由中央部门直接任命,因此,他们不执行中央政令并不会有什么代价,但对顶头上司的指令则不然,虽然也许不至于丢官,年终政绩考核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仕途或许会出现一些波折。这就造成了体制中一个常见的怪现象:所谓对上负责,不是指对政令和法律本身负责,也不是指对中央这个最大权威负责,而是指对负有直接人事任免权或管辖权的那个上级负责,只对他忠诚。此乃官员体制中的一个致命伤。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导致所谓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形发生。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后,放权分利的实施,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地方政府或部门在微观领域内获得了较大的配置资源的权力,并由此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地方和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各层级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也不是中央或上级部门的派出机构,而是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作者(:邓聿文,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https://www.doczj.com/doc/f61211896.html,/NewsInfo.asp?NewsID=214471)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以及地方制度

1、从该案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是什么?(8分)

除港澳外的地方政府权力来源都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机关和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同级地方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其权力来源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中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下级机关,另一部分权力则来自于上一级国家机关和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该案例反映出当前我国地方政治制度存在什么问题?(12分)

1、地方和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各层级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也不是中央或上级部门的派出机构,而是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

2、中央权威和法令权威不足,社会对政府权力的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能抽象化,监督实施的可操作性差;

3、干部选拔中的非制度化、非法律化,民众的意见在干部选拔中得不到切实反映和尊重,导致官员不是对制度和人民忠诚,而是对顶头上司忠诚。

案例三、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优化全区构建公共服务大厅

在各级政府中,基层政府是数量最多、网络最密集、渠道最直接的公共服务提供主体,街道作为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数量、网络和渠道上具有更大优势。鉴于此,北京西城区政府有针对性的选取街道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先导,2005年在辖区内德胜街道和月坛街道分别展开街道公共服务大厅试点工作,经过几年来不断的探索与总结,目前已经在全区构建起了统一的街道办公服务大厅模式。

早在公共服务大厅之前西城区已经就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行过探索。2004年10月,西城区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大规模调整,调整方向是使街道与功能街区的发展相承接,重点突出刹海、德胜和金融街的功能,经过调整,街道数量由原来的10个减少为7个,减幅达30%。但是,这次改革只注重了行政资源的重新排列组合,并未深入体制或机制层面,这为后来德胜街道等依托公共服务大厅进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埋下了伏笔。

西城区街道公共服务大厅并不是在街道进行机构增减的单纯行为,而是“大科制”改革背景下将原有21个部

门职能整合改设为“七部二室一厅”的产物。西城区在毫无借鉴的情况下,结合基层实际探索着进行了街道的“大科制”改革,解决了旧有街道管理体制下内部机构分工过细、部门交叉管理、工作各自为政等问题,是一项突破。这种行为为当前我国各个层级政府推进的大部制为突破口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

概括起来,西城区街道公共服务大厅的做法有:(1)重组公共服务大厅,明确其职能定位。(2)梳理服务项目,优化政务流程。德胜街道对街道各部室的对外服务项目进行全面细致梳理,将原有700余项事项中直接面对居民及驻区单位73项服务事项从各个科室剥离出来,明确承办部门、办理程序、受理条件、办理时限等,做到办事程序简化、办理流程规范。(3)制定各项制度,规范业务办理。制定大厅工作职责、服务管理规定、服务文明用语等规章,为大厅实现良好内部管理提供依据;协调机制上,在大科室内部实行日常工作、专项分工协作,重点工作、突发事件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监督机制上,重视办事过程的量化管理和实时监督。(4)结合各街道实际情况,推出特色服务事项。地处“中关村德胜科技园区”的德胜街道在公共服务大厅内专门设置“科技企业咨询代办”功能区,突出服务科技园区的特色,实现区经济服务大厅企业办事窗口的前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街道办事处逐渐演变成城市的一级“准政府”,其职能日渐涵盖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众多领域。北京市西城区建立街道公共服务大厅的做法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探索的。

通过西城区街道建立的统一实体和网络公共服务大厅模式,街道之间全部联网,使居民和单位在任意街道均可获得效率和质量一致的公共服务。通过改革,提高了办事效率,为驻区单位和居民提供了极大方便,优化了人力资本配置,节约了成本,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形象。(摘自:龙宁丽:基层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管理

1、西城区地方政府改革,体现了地方政府管理的哪些特点?(10分)

1、地方政府内部管理具有相对封闭性,目的在于提高整个行政系统的工作效率。目标是建成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运作程序科学规范,人员行为科学有序的行政系统。管理科学化是其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和推动力。

2、地方政府的外部管理具有开放性,目的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目标是建成安定、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外部管理要求提高整个行政系统活动的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追求效率。更重视管理法制化和以民为本。

2、西城区地方政府的改革,对于地方政府管理改革具有哪些借鉴意义?(10分)

第一,公共服务大厅以街道为落脚点,推动街道“大科制”改革。

第二,服务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三,妥善解决了公共服务大厅的定位问题

第四,建立和健全办理机制、协作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提高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监督。

案例四、银杏居委会换届选举

2003年,上海市政府的民政部门和地方街道办事处有选择地在其下辖的居民区推动居委会换届直选。地处上海南面的银杏居委会成为其所属的D 街道所选择的第一个直选试点。银杏居委会上级部门试图通过该试点的选举来探索新式商品房社区中民主直选。银杏社区所在地是中高档的商品房住宅区,属于“陌生人社区”。治理框架采取了L区政府推行了居民区的“议行分设”:居委会主要作为议事机构,而由街道聘任的社区工作者组成“社工站”,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配合居委会承接自上而下的行政事务,并协助居委会委员通过各种会议制度来处理社区内部的问题,社工站主任由本届居委会陆主任兼任。选举程序如下:(1)选举委员会的成立:在银杏居委会,选举委员会采用“先多方推选、再征求本人意见、再建议名单公示、后默认通过”的做法得以产生。选委会的构成除了主任由D 街道基层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社区党总

支书记吴书记兼任外,其他委员都直接来自本社区,大多拥有重要单位工作经历和党员身份。通过多次选委会工作会议,确定了选举动员的基调和工作方针:在居民层面演绎国家政治层面所提出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大家取得共识,要把真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因此不必刻意强调党的作用。

(2)登记选民的产生:鉴于很多居民对选举不太了解,为了保证参选率,按照D 街道的部署,银杏居委会试点换届选举采取户代表登记的方法。选民登记面广量大,这个过程主要是由选委会的延伸工作网络:社工站来完成的。鉴于很多居民缺乏参与选举的积极性,社工站进行了积极动员,最终居民都登记为选民。在此过程中物业公司在社工站的带动之下,也积极地参与了选民登记工作,积极协助社工收集信息、配合其上门登记工作。物业公司希望通过选举,把一些“讲道理、有威信”的居民代表挖掘出来,加强沟通解决因为物业管理质量和管理费缴纳问题与居民处于不友好关系的问题。

(3)居民代表和候选人的动员。居民代表除了选举委员会的成员之外,还有居住在本社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区政府官员等,共计85人。一大部分是楼组联络人,还有一部分是居委会根据掌握的信息、特别去上门动员出来的。候选人通过居民代表会议和选委会推荐这个方法来确定。按照规定,在选举日的前一周,居委会把候选人的简介做成宣传版面在五个社区轮流展出。

(4)选举投票。投票定于9月的第一个周六举行。投票采用选举大会与投票站相结合的方式,即一个主会场加四个投票站,还设立一个流动票箱,以方便选民投票。早上8:30开始到4点,工作人员开始进行计票、唱票。最后,主持人吴书记宣布选举结果:本次选举,应参加投票的登记选民共4514名,实际参加投票选民共4126名,参加数超过应参加数半数。居民的投票率令选委会感到欣慰。毋庸讳言,选举中包含着诸多非正式规则,值得另行研究。比如,许多田野观察都报告了选举投票阶段的“代投票现象”。

考核知识点:地方自治

1、当前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中存在哪些问题?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重而且繁多;

工作条件差、待遇低;

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无法实行居民的自治;

干部结构不合理。

一些城市基层政权组织把本来不属于居民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都交给居民委员会办理,有的甚至将居民委员会当成其下属机构来对待。

许多地方的居民委员会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固定的办公用房、无必需的办公设备、无必要的活动经费,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委员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大多数居民委员会都是靠出租办公场地或者是街道办事处的拨款来勉强维持日常开支。目前居民委员会的干部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轻人由于不愿意做居民委员会日常事务中那些婆婆妈妈的繁琐事情,一旦有年轻人来居民委员会工作,便立刻成了新闻媒体追逐的对象。

2、如何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1)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我。

(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4)发挥社会顺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和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案例五、乌兰察布市采取“三推荐两票决”方式选定旗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干部

近两年来,乌兰察布市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树立和坚持了“五个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品行的导向、围绕科学发展选人用人的导向、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面向基层选人用人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坚持了“四个多数”原则(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多数人推荐和认可的原则、本地区本

部门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多数人赞同的原则、在多数人中选拔干部的原则、让多数人参与选拔干部的原则),并在坚持相对多数的基础上,对“多数”进行了量化,进一步增强了民主推荐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刚性制约和可操作性。初始提名实行民主推荐制,考察干部实行差额制,任用干部实行无记名表决制。

2009年初,乌兰察布市对部分旗县(市区)10名党政正职和市直部门单位15名主要领导人选进行了补充调整,其中在初始提名工作中采取了三个层次的民主推荐。

首先在年度实绩考核中进行民主推荐。以无计名投票方式和谈话推荐方式,每个旗县(市区)推荐3名近期能够提拔任用的正处级后备干部,共推荐产生了33名;每个市直部门推荐1名近期能够提拔任用的正处级后备干部,共推荐产生了65名。全市共有5288人参加了大会民主推荐,1873人参与了谈话推荐。根据大会民主推荐和谈话推荐得票情况,把两次得票百分比相加后确定排名顺序。整个推荐过程,程序规范,方法严密,突出公平。

第二次在市委全委扩大会上进行民主推荐。为了解决旗县和市直部门县处级领导干部信息不对称导致推荐结果不均衡的问题,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在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中,293名参会人员以有参考人选和无计名投票方式,从上一轮推荐出的33名旗县(市区)正处级后备干部名单中重点推荐产生了10名正处级后备干部;从65名市直部门正处级后备干部名单中重点推荐产生了10名正处级后备干部。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年轻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优先。

第三次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进行署名民主推荐。在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人大和政协党组书记、副书记中进行有参考人选的署名推荐,在前两轮民主推荐产生出的10名旗县(市区)工作的正处级后备干部、10名市直部门工作的正处级后备干部以及现任的正处级领导干部中,25位参会领导以署名推荐方式,推荐5名旗县(市区)委书记、5名旗县(市区)长和10名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建议人选。为了解决好民族干部的结构问题,在推荐时要求10名旗县(市区)党政正职人选中至少有3名蒙族干部。

最后, 以三次民主推荐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考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等,通过市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和全委会票决,分别确定了部分旗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人选。初步形成了广大干部群众“选”干部、党组织研究决定“用”干部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三推荐两票决”方式在乌兰察布市历史上是第一次,在扩大民主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案例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考核知识点:地方选举

1、结合地方选举理论,探讨乌兰察布市地方干部选举机制的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①由民主到集中,自下而上运用“三推法”选任正处级领导干部

三次民主推荐,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前面环节是后面环节的条件和基础,后面环节是前面环节的延续。在每年集中进行的干部民主推荐中,有5000多人次参加大会民主推荐,近2000人次参与个别谈话推荐,较大程度地让多数人参与选干部,在多数中人中选干部,使初始提名人选的确定完全建立在三个层面的民主推荐基础之上,实现了党委决定与群众意愿的统一。初步形成了广大干部群众“选”干部,党组织在群众推荐的基础上研究决定“用”干部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效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②由优秀到突出,运用“三优法”选任副处级领导干部

“三优法”实质上是对干部进行了三次择优遴选,从群众基础、综合能力、德才素质、廉洁自律、发展潜力等不同方面对干部进行了选拔,从而保证了干部选任质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优法”环节产生副处级干部资格人选;“二优法”环节产生副处级干部竞争人选;“三优法”环节产生差额考察人选。整个运行程序有效地把民意基础、考试选拔、组织考察紧密结合,实现了“德”与“才”、“备”与“用”的高度统一,较好地发挥了导向作用。

③从程序到措施,运用“全程监督法”保障选人用人公信度

实行“全程监督法”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逐步把党的组织优势和党管干部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对干部的监督优势,有效地防止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2、该市地方干部选举机制具有哪些优点?(10分)

一、干部选拔任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一)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

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二)树立围绕发展选人用人的导向。要大力选拔那些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干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三)树立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要崇尚实干,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四)树立面向基层选人用人的导向。“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把是否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之一,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既要尊重民意,又要注意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五)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选人用人更应顺乎民心、体现民意,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同不赞同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为群众办实事、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

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在初始提名中始终坚持“四个多数”

(一)坚持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多数人推荐和认可。按照坚持多数的要求,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民主推荐和个别谈话范围,在旗县市区,群众民主推荐得票数必须超过参加推荐人数的三分之一、谈话推荐得票数必须超过谈话人数的五分之三方可确定为考察人选;在市直部门(单位),群众民主推荐得票数必须超过参加推荐人数的二分之一、谈话推荐得票数必须超过谈话人数的五分之三方可确定为考察人选。

(二)坚持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多数人赞同。按照坚持多数的要求,旗县市区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中赞同票数必须超过成员数的五分之三方可确定为考察人选;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赞同票数必须超过班子成员数的三分之二方可确定为考察人选。

在符合前两项的基础上,还要坚持相对多数和在后备干部中选拔干部,除特殊专业岗位外,初始提名人选必须是得票排名处于前列的人员,按照职位数量和差额比例,根据得票数量依次确定初始提名人选。

(三)坚持在多数人中选拔干部。凡是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均可以列为被推荐对象。为了选准干部配强班子,旗县市区、市直属重要部门的正职和一些特殊岗位,提名对象不仅包括符合条件的同级副职,还要包括同级正职。

(四)坚持让多数人参与选拔干部。旗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正职人选,必须经市委全委会或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并在市党政领导干部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干部范围内征求意见。其他职位人选也必须坚持在《条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推荐提名,除等额定向推荐外,也可分为有参考人选和无参考人选推荐两种方式进行。全委会成员推荐提名干部要逐步采取署名方式进行,增强委员的责任意识,保证推荐结果的准确性。

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一)推荐干部要实行“公开”制度。即在干部调整选拔任用中,公开干部调整的原则,明确选人用人的政策导向;公开干部调整的范围,增强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公开提名任用的程序,全程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公开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明确干部推荐条件。努力扩大选人范围,坚持有条件不唯条件。

(二)考察干部要实行“差额”制度。即差额推荐干部、差额确定考察对象、差额考察干部、差额提名重要岗位拟任人选。差额比例不低于30%。

(三)任用干部要实行“表决”制度。即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提拔、转任和交流任用的干部,按照《乌兰察布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任免干部表决办法》进行表决。重要领导职务实行全委会票决制度。

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全程监督

(一)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程监督。把监督贯穿于干部推荐、酝酿、考察、决定等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

(二)对被考察对象实行纪检(监察)、检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联审”制。凡是提任干部都要及时征求纪检(监察)、检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意见。

(三)加大对干部工作的督查力度。市委干部工作督查员列席旗县市区党委研究干部的常委会和市直部门、单位党组(党委)研究干部的党组(党委)会。

(四)严格实行干部任用报备制度。旗县市区和市直党政群机关在对科级干部调整时,要严格实行向市委组织部的任前请示、任职备案、任后全程报告等三项报备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加强对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五)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12380”举报电话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12380”举报电话的宣传力度,规范举报工作,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对群众反映出的问题要认真受理、查核,并将查核受理情况及时向有关地区或部门通报。要严肃追究违规用人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人员的责任。

(六)继续把好“三关”,切实防止和纠正考察失真、“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等问题。在考核中凡有群众反映的,都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凡经调查存在问题的一律不提交或不提名;凡发现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必须严肃纠正和查处,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真正做到用好的制度和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