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单元 课时27 传染病与免疫

第八单元 课时27 传染病与免疫

第八单元 课时27 传染病与免疫
第八单元 课时27 传染病与免疫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一.选择题:

1.[2013·长沙模拟]下列常见病中都是传染病的一组是() A.先天性聋哑、手足口病、佝偻病

B.流感、甲肝、细菌性痢疾

C.糖尿病、色盲症、先天性智力障碍

D.近视眼、脚气病、贫血

2.[2013·南京]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

B.艾滋病患者不是唯一传染源

C.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

D.同桌进餐会传染艾滋病

3.[2012·东营]2011年9月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级世界级大奖。疟疾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疟疾的传播途径是() A.飞沫、空气B.饮水和食物

C.吸血的节肢动物D.接触

4.[2012·长沙模拟]图27-1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隔离病人B.打扫卫生

C.喷洒消毒液D.接种疫苗

图27-1

5.[2013·长沙模拟]长沙市创建安全卫生城市活动中,各部门和市民大力整顿环境,大搞卫生扫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创卫”活动主要起到了哪项预防措施()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是

6.[2013·荷泽]H7N9型禽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现传染病患者后,医院及时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其原来生活环境进行消毒,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A.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B.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7.[2013·临沂]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B.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不会再生水痘

C.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D.服过“糖丸”的儿童不再患脊髓灰质炎

8.[2013·南京]下列生理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体液的杀菌作用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D.免疫细胞产生抗体

9.[2013·黄石]儿童计划免疫中,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接种的卡介苗以及接种卡介苗的目的分别是() A.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B.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C.抗原控制传染源

D.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10.[2013·德州]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豆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以预防天花,其中豆浆和预防天花的方法分别属于()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二、非选择题

11.[2013·广州]某中学生物探究小组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流感高发的季节是_______季和______季。

(2)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

(3)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饮食传播B.空气传播

C.生物媒介传播D.血液传播

(4)流感高发季节时,学校通常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三项的综合措施

(5)将流感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从而提高人体对流

感的抵抗力。

12.[2013·福州]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

的慢性传染病。我国目前有5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接种卡介苗、积极参

.........

加.“.每天锻炼一小时

........②。.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①活动、不随地吐痰

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

(1)结核杆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分布有DNA。

(2)接种卡介苗后,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结核杆菌的特殊蛋白质,称为

________,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3)资料中的①和②,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

(4)链霉素等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结核病,它能杀死病毒吗?______。该药物

包装上没有“OTC”字样,能自行购买吗?__________。

(5)不规范的用药,会导致结核杆菌产生更多的耐药性个体。这些耐药细菌的

出现可以用达尔文的“________”学说来解释。

13.[2013·湘潭]材料一雅安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向灾区调拨了大批防疫物资,抽取了大批卫生防疫人员实施灾后防疫,以防止“大灾过后必有大疫”。

材料二至5月20日,中国内地共报告130例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36人,康复72人,目前病例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H7N9禽流感感染后典型症状,早期出现发热,体温38.6~40℃,咳嗽;5~7天出现呼吸困难和重症肺炎;病情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雅安地震后,国家卫生部第一时间提供了上百万支传染病疫苗,免费给灾

民注射,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__________。

(2)地震灾区,饮用水源中常滋生大量的大肠杆菌,影响到灾民的身体健康,

大肠杆菌与动植物细胞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__________。

(3)应对H7N9禽流感传染病疫情时,医院积极治疗病人,一般康复的病人对

该传染病有抵抗力,是因为体内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免疫。

(4)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请你对家人或同学从预防方面提出一个具

体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据农业部统计,自2005年初到2006年3月,我国共发生35起禽流感疫情。

已知该病的病原体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科学家已研制出相应的疫苗。疫苗在广泛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将未感染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27-2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27-2

(1)构成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化学成分是____。

(2)A组小鸡注射H5N1型疫苗后,小鸡体内的________细胞就会产生相应的

抗体,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示的动物实验中,设置B组小鸡的作用是__________。

(4)为了预防禽流感疫情蔓延,对疫区周围3 km2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

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3·益阳]2013年1月中旬,美国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流感疫情已蔓延到了47个州,造成流感疫苗告急……某科学家为检验新研制的流感疫苗的效能,进行了下面的动物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分组:将品种相同、大小一样的健康小白鼠40只,平均分为A、B两组。

②处理:A组:不注射流感疫苗,20天后注射流感病毒;

B组:______________,20天后注射流感病毒;

(2)结果预测:若B组比A组发病率________,则说明该流感疫苗具有免疫效

能。

(3)回答问题:

①上述实验中,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该实验还要进行______

实验。为了测定该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________的方法。再观察接种不同浓度疫苗小白鼠患病的情况。

②接种疫苗能引起生物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的类型属于

____________免疫;

③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是预防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针对爆发性的流感,请为学校怎样预防流感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对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

1.B 2.D 3.C 4.D 5.B 6.C7.C

8.D9.D10.B

11.(1)春冬(2)流感病毒(3)B(4)B(5)抗体

12.(1)细胞核(2)抗体(3)②(4)不能不能(5)自然选择

13.(1)保护易感人群(2)细胞核(3)抗体特异性

(4)开放性答案,答案合理亦可,主要是从预防消化道传染病,如勤洗手,注

意食品卫生等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等预防措施的角度14.(1)蛋白质和核酸(2)淋巴抵抗某种病原体,使人和动物不得病(3)对照使结果更科学(4)控制传染源

【解析】资料显示,H5N1型病毒能使家禽染病死亡,H5N1型疫苗能使家禽体内产生抵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从而不得病,已得病的禽类带有H5N1型病毒,必须进行严格的处理才能确保不传染出去。

15.(1)②注射流感疫苗(2)低(3)①重复实验组数②计划(特异性)③保护易感人群④如室内外消毒、加强体育锻炼、减少大型聚会等(答对一点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 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 a. 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 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教学目标: 1.认识传染病,掌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学会预防传染病,了解免疫计划; 3.识记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4.了解免疫的过程,掌握免疫的功能; 5.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 难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艾滋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设置: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我们要正确认识传染病,学会预防传染病,了解我们人体的免疫对我们自身的影响。 一、什么是传染病 1.图片展示:近视眼与结膜炎 近视眼是眼球变化引起的视觉成像模糊,不会传染;结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结膜组织炎症,会传染。 2定义:像病毒性结膜炎这样,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3疑问:真菌是病原体吗? 解答:医学上把真菌引起的称之为感染性疾病,部分真菌感染的疾病是会传染的,如脚气。2.图片展示: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蛔虫 设问:分别属于哪种病原体,能引起什么传染性疾病? 参考:结核杆菌引起各种类型的结核病,如肺结核,肠结核等;艾滋病病毒引起艾滋病;蛔虫和蛔虫卵会引起蛔虫病。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过渡:传染病的传播称之为传染病流行,那么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怎样的呢? 1.组合图片展示:流感的传播组合图片展示:甲肝的传播 设问: ①患流感的病人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参考:流感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很多的流感病毒,散入空气中,当周围的人吸入这种含有流感病毒的空气则可能被传染上流感,用手帕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把流感传染给别人。) ②甲肝患者的碗筷与家人的分开。 (参考:目的是将甲肝患者留在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 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沙蚕、蛭

传染病免疫测试题

初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测试题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评价等级:______ 一、选择题: 1、既是传染病传染源又是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是() A、患乙型肝炎的人 B、体内带疟原虫的文字 C、消化道传染病人用的水杯 D、家里的狗和猫 2、某健康人感染了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以后,该病人可称为() A、易感人群 B、传播途径 C传染源 D、体质较差的人 3、一切人员入境时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计划免疫 4、某地曾一度流行丙型肝炎,经查实,是由于输入不洁净的血液所致,这些不洁净的血液属于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寄生物 5、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隔离,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 B、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C、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抵抗能力 D、对患者早诊断,早治疗 6、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了下列措施,这些措施中属于 控制传染源的一项是() A、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 B、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 C、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 D给附近居民进行预防注射 7、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停止进口一切血液制品,这是为了() A、消灭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 C、控制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 8、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抓住主要环节。对麻 疹和脊髓灰质炎预防的重点是() A、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人群 C、控制传染源 D、A和C 9、20XX年上半年发生在一些国家的高治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人禽共患的传染病,危害极大。 为控制其流行性,在发现禽流感的地区处死所有家禽,这一措施属于() A、消灭病原体 B、保护易感者 C、控制传染源 D、切断传播途径 10、以下方式中不可能引起艾滋病传染的是() A、握手 B、输血 C、毒品注射 D、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 11引起下列传染病的病原体,错误的是() A、艾滋病,HIV B、SARS,“非典”病毒 C、禽流感,鸡、鸭等家禽 D、淋病,林球菌 12、人体保卫自身的第三道防线是()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B、皮肤和黏膜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D、胸腺、脾脏和淋巴结 1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的作用 B、溶菌霉的作用 C、皮肤的保护作用 D、打预防针预防疾病 14、与其他几项免疫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泪液、唾液中溶菌霉的杀菌作用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15、人体的各种消化液中既有免疫作用又有消化作用的是() A 、胰液 B、胆汁 C、、唾液 D、肠液 1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 B、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C、它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长有短 D、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所有病原体 17、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婴儿从母体内获得抗体 B、甲肝患者愈后不再感染该病 C、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泪液和唾液中溶菌霉的杀菌作用 18、麻疹病毒对人体来说是()①抗原②抗体③传染源④病原体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9、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一般是一种() A、天然抗原 B、经处理的抗体 C、天然抗体 D、经处理的抗原 20、下列对免疫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是生来就有的 B、人体对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 C、免疫是后天得到的 D、计划免疫是获得免疫力的唯一一种途径 21、下列哪种情况不是免疫?() A、不能给A型血的人输入B型血 B、注射抗生素消灭病原体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除异物 D、移植眼球不能成功 22、当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异常细胞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使人() A、患流行性传染病 B、患某种遗传病 C、发生肿瘤 D、以上都有可能 23、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患过腮腺炎的人以后不再患腮腺炎 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C、给肠炎患者注射青霉素 D、给山区人民供应碘盐预防甲状腺肿 24、药物过敏属于() A、抵抗抗原入侵的功能过高 B、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的功能异常 C、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异常 D、A和C两项 25、被移植入体内的他人器官相当于() A、抗体 B、抗原 C、计划免疫 D、特异性免疫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6、人体某部位出现炎症时,白细胞增多,这种现象在免疫类型上属于_________免疫,在免疫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中考生物真题大全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

中考生物真题大全人类的 传染病和免疫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010生物中考试题汇编三十六——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 1.(2010十堰)75.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 .巨人症 B 。心脏病 C 。蛔虫病 D 。近视眼 答案:C 2.(2010十堰)98.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有抵抗力,这是因为他(她)的体 内有抵抗天花病毒的 A .传染源 B 。病原件 C 。抗原 D.抗体 答案:D 3.(2010济南)15.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 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 D.生吃瓜果要洗净 答案:C 4.(2010济南)21.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比如通过接 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C .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D.接种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答案:A 5.(2010盐城)24.大灾之后要防大疫。玉树地震后,防化部队在灾区喷洒了 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应属于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预防接种 答案:B 6.(2010烟台)13.在甲型HIN1流感爆发期间,同学们都分期分批免费注射了 甲流疫苗,注射的药物和 预防措施分别是 A.抗体控制传染源 B .抗体保护易感者 C .抗原控制传染源 D .抗原保护易感者 答案:D 7.(2010保定)8.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 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蓣舫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是 A .自然免疫 B .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 .计 划免疫 答案:D 8.(2010莱芜)5.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其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和吞噬的过程。 此过程

人教版 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知识点归纳 完美版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姓名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 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雨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 鲸、海豚、海豹为哺乳动物, 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 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二)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 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设计 池上镇中心学校刘延香 一、课标分析 从课标中可读出以下主要内容: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③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能力目标: 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建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 ②了解自己接种疫苗情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关心。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学习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所以本章教材的学习是对后面学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做了一很好的只是铺垫,让学生真正做到健康的生活。

三、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1.本章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免疫与计划免疫 2.重点: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②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3.难点: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②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四、学情分析: 传染病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较多,但初中生了解的较少,价值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习惯死记硬背。不会灵活的运用到具体事例中。所以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利用学生身边熟知的传染病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新的认知水平。 五、教材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⑴从生活引入 ⑵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丰富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有助于形成概念。 ⑶小组合作 ⑷学生展示 ⑸精讲点拨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 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 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T种子中的胚T新一代植株。)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T传粉T受精T结实T种子T新一代植株。 2.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3. 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使其长成一个新个体。 4.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 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成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5. 植物的扦插(如薄荷的扦插P.7 ) a. 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 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 掉,减少水分散失。保留部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6. 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7.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意义 (1)无性生殖新个体内所含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后代在性状上与亲代保持一致。优点:后代能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 (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备两个亲代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于生物的进化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T幼虫T蛹T成虫四个时期举例:家蚕、蜜蜂、菜粉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 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轻型感染

传染病及免疫

生物练习八——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 1.(2010济南)15.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 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 D.生吃瓜果要洗净 2.(2010济南)21.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比如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C.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D.接种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3.(2010盐城)24.大灾之后要防大疫。玉树地震后,防化部队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应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预防接种 4.(2010烟台)13.在甲型HIN1流感爆发期间,同学们都分期分批免费注射了甲流疫苗,注射的药物和 预防措施分别是 A.抗体控制传染源 B.抗体保护易感者 C.抗原控制传染源 D.抗原保护易感者 5.(2010莱芜)11.从去年开始,我市各学校相继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抗体 B.从传染病防治措施讲,注射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C.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D.有严重过敏反应的同学,也可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6.(2010浙江台州)9.今年我省发生了较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截止到4月15日,全省共报告19223个病例,其中重症32例,死亡4例,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以下事实中,与该病疫情的大范围传播无关的是 A.病原体为多种肠道病毒B.儿童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弱 C.可通过食物、飞沫和接触等传播D.大多数患者及时治疗即可康复 7.(2010绍兴)17.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预防狂犬病的措施之一是注射狂犬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狂犬病毒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的基本结构 B.注射到人体的狂犬疫苗属于抗体 C.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D.注射狂犬疫苗让人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8.(2010苏州)16.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 A.血吸虫 B.钉螺 C .正常的人 D.血吸虫病患者 9.(2010苏州)30.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体是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B.感染SARS康复后的患者体内可能存在SARS病毒的抗体 C.一种抗体可以针对多种抗原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 D.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

八下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填空(含答案)

八下人教版生物知识点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与花粉中的结合成→→) 2: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4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常用的方法。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很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发育。→→。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3、若虫: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很相似,仅具有翅芽,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很相似。 2、特点:,。 3、蝌蚪用呼吸,内鳃——外鳃——肺,先长出再长出,最后退化。幼蛙和成蛙用呼吸,成蛙用做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是向过渡的类群。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 3鸟卵的结构:,,,构成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卵壳膜——,卵白——和作用, ——含有重要的营养物质,—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小鼠的受精卵内巨型转基因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即基因。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结构。 3: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染色体的组成是和。 5基因经或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的和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存在的,基因也是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传染病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 A、乙型脑炎 B、麻疹 C、流得性脑脊髓膜炎 D、白喉 E、脊髓灰质炎 8.传染病的防治原则()A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 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 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 9.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 A.具有传染性 B.具有流行性 C.具有地区性 D.具有周期性 E.具有季节性 10.病源携带者指:()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传染病学》试题和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A1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 , B ,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 最佳答案。 (共50题,每题1分) 1、 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 、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 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 、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F 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3、 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灭螺 B 、普治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 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乙胺嘧啶25mg 每周1次 B 、氯喹0.3g ,每周1次 C 、 哌喹0.6g , 2?4周1次 5、 6、 7、 甲氟喹0.25g ,每周1次 E 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内毒素 ttv 肠毒素 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潜伏期 B 前驱期 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周效磺胺0.5g ,每周 神经毒素 D 症状明显期 D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细胞毒素 、侵袭作用 恢复期 E D 、弧菌属 以上都不是 弯曲菌属 9、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受感染的动物 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迟发型变态反应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 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E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传染病护理试题与答案

传染病病人护理(答案在最后) A型题 (1) .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 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地方性 D ?有季节性巳有 感染免疫 (2)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 甲类1种、乙类23 种、丙类11种 B. 甲类2种、乙类24 种、丙类9种 C. 甲类3种、乙类28 种、丙类9种 D. 甲类3种、乙类24 种、丙类9种 E. 甲类 2种、乙类22 种、丙类11种 (3) .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B. 工作人员密 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 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 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 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4)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A.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治疗带菌者 C.疫苗 预防接种 D.切断传播途径 E.接触者预防服药 (5)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有助于诊断 B.预测疫情 C.确定检疫期 D. 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E.推测预后 (6) .传染病在发病前岀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 A. 潜伏期 B.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A. 最短潜伏期 B.平均潜伏期 C.最长潜伏期 D.传染期 E.前驱期 (8)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 A. 该病传染性的大小 B.病程的长短 C.病情严重程度 D.潜伏期的长短 E.以上都不是 (9) .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 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 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 施 E. 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10) .传染病在较小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 A.流行 B. 大流行 C.散发 D.暴发流行 E.以上都不是 (1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 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 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 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12) .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时限是 A.甲类传染病在城市 6h内,农村12h内 B.甲类传染 病在城市、农村均应在 12h以内 C.甲类传染病在城市12h内,农村24h内 D.乙类传染病在城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