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复习

语言学概论复习

语言学概论复习
语言学概论复习

语言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语言是什么

第一节语言是一种声音

一、语言是一种声音

二、这种声音是人有意识地从发音器官发出的

三、这种声音能代表一定的客观现象

四、这种声音能分解和组合,这些分解和组合是有规律可寻的

第二节语言与说话

一、语言不等于说话

二、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语言是抽象的,是全社会一致的

三、说话也叫“言语”。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具体运用,是可感知的,是因人而异的

四、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可感知形式来传递一定信息的符号系统

┌听觉语符——音符(语音)

┌可感知形式——语符┤

│└视觉语符——文字(?)

语言┤

│┌语汇(词汇)

└信息(内容)——语义┤

└语法

传统上语音、词汇、语法合称语言三要素。

第三节语言的功能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人类有多种交际工具:

(二)这些都比不上语言重要。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一)人类左半脑掌管与语言有关的抽象思维;右半脑掌管与语言无关的形象思维(二)抽象思维是否一定要语言参与

(三)语言只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替代品,人们能利用语言进行思维,也应该可以利用其它的替代品进行思维。

(四)人类有了语言之后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思维

第四节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什么是符号

(一)符号就是用一种东西(甲)来代替另外一种东西(乙),通常是用具体的、浅显的、通俗的来代替抽象的、深奥的、孤僻的。

(二)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是听觉符号

(三)语言符号的特点

1.约定俗成(任意性)

2.线性

(四)符号与客观

二、语言的层级体系

(一)层级体系的构成

(二)语言层级体系的特点: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一)组合关系

(二)聚合关系

第五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生理条件:一定的大脑容量,使之具备抽象、概括能力和发音器官(二)心理条件:听觉系统

(三)社会条件:即到了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二、其它动物不具备语言条件

第二章语言学

第一节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语言学的简要历史

一、人类早期关于语言的神话传说

二、语言学问题的哲学探讨

三、语言研究的语文学阶段

(一)中国的语文学研究

(二)印度的语文学研究

(三)古希腊罗马的语文学研究

四、传统语言学

五、现代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转换-生成语言学

第三节语言学的分类

一、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一)微观语言学研究语言本身。

(二)宏观语言学研究语言与其他客观现象相结合而产生的现象。

┌语音学

│语义学

┌普通语言学┤

││语法学

│└语汇学(词汇学)

┌理论语言学┤

│(微观)└个别语言学

│┌语言教学

语言学┤│语言规划

│┌一般应用语言学┼辞书编撰

│││翻译

││└旁涉学科

└应用语言学┤

(宏观)│┌实验语音学

││机器翻译

└机器应用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

│文字信息处理

└言语统计

二、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

(一)历时语言学

(二)共时语言学

第四节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属于理论语言学中的普通语言学,探讨人类共同的语言规律。概括地介绍普通语言学理论。

第三章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语言的产生(略)

第二节语言的发展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外因)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促进语言的发展(内因)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渐变性(二)不平衡性

三、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二)语法的发展(三)词汇的发展

第三节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社会方言

三、地域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二)方言的分类标准

(三)次方言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一)语言与方言

(二)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203页)

(三)主要语系(204页)

(四)世界主要语言及所属语系语族

(五)我国各民族使用的语系(205-206页)

五、语言的功能分化

(一)口头语体(二)书面语体(三)网络语体(四)三种语体的比较

第四节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二、语言统一的类别

(一)多种方言合并为一种共同语

(二)多种语言合并为一种语言

第五节语言的接触

一、语言接触的原因与类别

(一)社会的接触造成语言的接触

(二)语言接触的类别包括:

二、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一)借词

1.音译词

1.1全音译

1.2音译加注

1.3半截音译半截意译

2.意译词

2.1整体意译

2.2仿译词

3.借形词

3.1来自日语的借形词

3.2借自外语字母

3.3字母加汉字

第四章语音和音系

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

一、语音的属性

(一)自然属性

1.物理属性2.生理属性

(二)社会属性

1.语音的产生与发送是人为的,不同的社会会选择不同的音。

2.语音的接收和辨别与人的心理感觉有关,不同的社会对语音有不同的认识。

3.语音负载信息,它是由可离散的单位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这些规则是人为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规则。

二、语音学和音系学

(一)语音学(二)音系学

三、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和音位

(一)音素

(二)音位

(三)记音符号

1.国际音标

2.拼音字母

第二节音素

一、音素的类别

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二、元音

(一)最主要特点: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不受阻碍。

(二)舌面元音舌位图(55页)

(三)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

三、辅音

(一)最主要特点: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多或少要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其它附带条件

四、乐音与噪音

(一)乐音与元音

(二)噪音与辅音

(三)乐音+噪音

(四)噪音+乐音

┌元音—————乐音

语音┤┌清辅音—噪音

└辅音┼浊辅音—噪音+乐音

└半元音—乐音+噪音

第三节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二、音位的确定

(一)对立与互补(二)音位的内涵(三)音位变体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一)音质音位

(二)非音质音位

(三)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

第四节音位的聚合

一、区别特征

二、聚合群

(一)音位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形成不同的聚合群,如元音、辅音,或塞音、擦音;双唇音、舌尖前音等。

(二)平行、对称是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五节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二、语流音变

(一)定义

(二)语流音变现象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与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规则

三、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单位

(二)语法单位

第二节语法单位的组合

一、组合的类型

(一)语素的组合

1.语素的分类

2.语素组合的类别

2.1复合词(词根+词根)

2.2派生词(词根+词缀;词缀+词根)

2.3词干与词尾

(二)词的组合

1.基本组合

基本组合也就是“词+词”的组合。词与词组合构成词组。

2.一般组合

2.1基本词组+基本词组

2.2含有助词的组合

2.3含有语气词的组合

2.4含有形态变化的组合

(三)词组的组合归根到底也是词的组合

(四)句子的构成

二、组合的手段

(一)词语的排列顺序

(二)虚词的使用

(三)语气、语调的使用,尤其是语气副词和语气词的使用

(四)形态变化

三、组合的层次性

(一)客观现象本身具有层次性

(二)立体变线条所造成的问题

(三)套合造成的层次

(四)词组充当句子成分

四、组合的递归性

第三节语法单位的聚合

一、聚合群的分类标准

(一)意义标准(二)形式标准(三)分布标准

(四)词一般应该包括:语义特征、语法特征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

二、定类与兼类

(一)定类

(二)兼类

三、类别系统

词类系统可以是一个从大到小,层层相叠的系统。目前对词类的系统研究还很粗糙,系统的构架还很简单,研究得最多的可能是动词,所以动词的系统相比之下是比较详细的。

┌受事宾语

┌体词性宾语┼施事宾语

│└当事宾语

┌带单宾语动词┼谓词性宾语

││

┌及物动词┤└体词谓词宾语

││

动词┤└带双宾语动词

│┌普通动词

└不及物动词┼趋向动词

└能愿动词

第四节变换

一、什么是变换

二、变换的方式

三、变换的作用

(一)识别形异而实同的结构。

(二)弄清词义的细微差别,使语法规则更精细。

(三)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

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言的结构类型

(一)按词的结构划分的结构类型

(二)按句子的表达方式划分的结构类型

(三)按句子结构划分的结构类型

(四)语言结构的优劣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六章语义和语用

第一节词和词汇

一、词

二、词汇

三、词汇的分类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常用词汇与非常用词汇

(三)通用词汇与专用词汇

(四)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五)同音词与同形词

(六)单义词与多义词

(七)单纯词与合成词

(八)“语”

第二节词的词汇意义

一、词义的含义

二、词的词汇意义

(一)概念意义(理性意义)

(二)附加意义

三、词的词汇意义的性质和特点

(一)概括性(二)模糊性(三)民族性

第三节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一词多义

(一)单义与多义

(二)多义词各个义项的关系

┌本义(自:鼻也,像鼻形《说文》)

┌基础意义┤

│└基本义(自:自己)

词义┤

│┌引申义(自己——自然——自从)

└派生意义┤

└修辞义:比喻义(隐喻)(比喻的用法固定化)(绿帽、包袱)

二、同义关系

(一)等义词。词义完全相等。

(二)近义词。词义大同小异。

三、反义关系

(一)必须有相同的论域(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二)同义词、反义词都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三)语言中的词大多为多义词,一个词有可能有多个同义词,这也就意味着有可能有多个反义词。如:

四、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五、语义特征和语义场

(一)语义特征(二)语义场

第四节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组合

(一)语义条件的制约(二)语义系统分配制约

(三)约定俗成习惯的制约(四)语义环境的制约

二、句义

(一)词汇意义

(二)词汇意义+关系意义

1.语法关系

2.语义关系

(三)(词汇意义+关系意义)+语气意义

(四)[(词汇意义+关系意义)+语气意义]+语境

第七章文字

第一节文字与语言

一、文字的作用

(一)文字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二)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

(三)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三、文字与书面语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二、文字的发展与类型

(一)文字的发展顺序

一般认为世界上的文字的发展顺序是:象形→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二)文字的类型

1.

┏象形文字

┏纯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表意文字

┃┗表意兼表音文字——汉字

文字┨┏音节文字——日文

┗表音文字┫┏辅音音位文字

┗音位文字┫

┗元音辅音音位文字

2.方块字和拼音字母

3.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

4.文字与民族语言有关,也与宗教信仰有关。

5.拉丁字母被越来越多的民族所接受。

试题格式:

一、单项选择题

二、双项选择题

三、分析题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普通语言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二、选择题10%?????? 1、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文字的前身是( C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派生词中包含( B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C、人D、民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 三、名词解释20%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范围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 1. diachronic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also known as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tud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ince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up to the present. 2. arbitrariness Language is arbitrary for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semblance to their meaning. The link between the linguistic signs and their meanings is a matter of convention, and conventions differ radically across languages. 3. langue According to Saussure,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s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It can be thought of as the generalized rules of the language that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seem to abide by. 4. competence 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abstract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According to him, anyone who knows a language has internalized a set of rules about the sequences permitted in his language. This internalized set of rules is termed as a person's competence. 5. morpheme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meaning is traditionally called morpheme. The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unit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and content, a unit which can not be divided without destroying or drastically altering the meaning. 6. Morphology Morphology studies morphemes and their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y they combine in word formation. So it refers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7. Semantic triangle According to Ogden and Richard's semantic triangle, there is no direct link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 or between the symbol ( the linguistic elements, the word, the sentence) and referent ( the object in the world of experience). The link is via thought or reference, the concepts of our minds. 8. Lingua franca Lingua franca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a language that serves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of speakers. 9. componential analysis Componential analysis is a way to analyze lexical meaning, and i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a lexical element in terms of semantic components. 10. Cooperative Principl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 was proposed by Paul Grice, under which there are four maxims: the maxim of quantity, the maxim of quality, the maxim of relation and the

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

认知语言学参考资料 Aitchison, J. 1987.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 Anderson, J. R. 1983. 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Cambridge, MA: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Anderson, J. R. 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New York: W. H. Feeman and Company. Bach, K. 1987. Thought and Reference.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Barsalou, L. W. 1982. Context-independent information and context-dependent information in concepts.Memory & Cognition 10: 82-93. Barsalou, L. W. 1983. Ad hoc categories.Memory & Cognition 11: 211-227. Barsalou, L. W. 1987. The instability of graded structure: Implications for the nature of concepts. In U. Neisser (ed.), Concepts and Conceptu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nd Intellectual Factors in Categorization.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01-140. Barsalou, L. W. & B. H.Ross. 1986. The roles of automatic and strategic processing in sensitivity to superordinate and property frequenc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2: 116-134. Barsalou, L. W. & J. W.Hutchinson. 1987. Schema-based planning of events in consumer contexts. In P. F. Anderson & M. Wallendorf (ed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V ol. 14. Provo, UT: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114-118. Blakemore, D. 1987.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Oxford: Blackwell. Blake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Carston, R. 1988.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F. J. Newmeyer (ed.), Linguistics: The Cambridge Survey, V ol. 3.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38-68. Croft, W. & A. D.Cruse. 2004.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1994.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1997.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合作原则—— 基本点: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够顺利下去,双方必须合作。 具体内容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其认为交际双方的合作,必须遵循四项准则: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要与交际的目的相适应,不超出不少于交际目的需要(2)质的准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3)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同对方的话题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简明清楚 问多答少、言语晦涩、含混啰嗦等都不利于交际的进行。 变异概说——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绝对划一的统一体,语言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处于一种缓变的状态中。 语言在共时层面的差异称为语言的差异。 语言的变异受到三种情况的影响: (1)说话者的地区背景和社会背景(母语、教育程度、职业等) (2)产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景,需要采取什么言语表达方式和超语言特征 (3)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语言的变异分为三类: (1)地域变异:形成地域方言,即属于某一地域的群体使用的语言 (2社会变异:指不同社会地位、职业、行帮、种族、性别的区别在语言使用上产生的差异(3)功能变异:指说话人为了某一目的使受话人受到影响、产生反应而使用的言语方式 地域变异—— 语言的地域变异表现为地域方言,包括次方言,与之相对的有共同语和规范语言。 (方言—次方言—土语) 方言变异的表现(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 1、语音方面 闽方言、粤方言的变异较大,吴方言次之,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又次之。 2、词汇方面 主要表现为同一意义用不同词语表现。 3、语法方面 主要表现在词序、虚词方面。粤方言中这种双音节词中修饰性词素位于被修饰性词素之后,是语法上的一个特点。例如:客人—人客、干菜—菜干 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汉语言发源地:黄河流域。秦汉以前,楚国南迁,吴方言、湘方言可能在东南部地区形成方言的形成除了由于移民、山川阻隔、政治经济的原因外,与异民族语言的接触和土著语言的混合也有一定的关系。 语言的分化和产生变异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力。 方言发展的前途: 1、在社会封闭,甚至分裂的情况下,共同约束力减弱,语言分化的结果导致差别扩大,有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 2、继续保持已有的地域差异状态,在地域范围内,优势扩大或者缩小自己的覆盖范围。 3、由于共同语的强大影响、社会的统一和发展,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或者方言本身逐渐向共同语靠拢。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8. 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10. 解释“传统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1.( 单选题 ) 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D )(本题 2.0 分)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 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 D、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 单选题 ) 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 ( B)(本题 2.0 分) A、[u, ε] B、[α, Λ] C、[α,y] D、[o, a] 3.( 单选题 ) 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 ( B)(本题 2.0 分) A、[k, 1] B、[p, k] C、[p, n] D、[t, v] 4.( 单选题 )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A)(本题 2.0 分) 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渡 5.( 单选题 ) 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 ,“我的”发音是 [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 A)(本题 2.0 分)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6.( 单选题 )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C )(本题 2.0 分)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心理属性 7. ( 单选题) 英语“ students”中的“ -s”是 ( C)(本题 2.0 分)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8. ( 单选题) 从词的构造方式看, 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D)(本题 2.0 分) A、木头 B、念头 C、苦头 D、山头 9.( 单选题 ) 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 (A )(本题 2.0 分) A、分布标准 B、意义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0.( 单选题 ) 下面词组中 ,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 D)(本题 2.0 分)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 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第一章总论 本章思考题: 1.“在现代科学体系中语言学是领先和关键的学科。”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你怎样理解应用语言学这一术语? 3.有人说转换生成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革命,有人则说它是“毒蛇蛋”;有人说它不断改变看法是理论上的不一贯,有人则说它是理论上的发展。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转换生成语言学? 4.张三和李幺妹刚给2岁的孩子过完两周岁的生日,两人就为小孩的培养问题争吵了起来。张三说:“应该教儿子识字了。”李幺妹说:“应该教儿子学音乐。”请从语言学的角度给他们一点建议。 练习题 名词解 1.语言学 2.小学 3.专语语言学 4.共时语言学 5.历时语言学 二、填空题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传统的语文学统称“小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4.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阶段。 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向研究语言,分别被称为______语言学和______语言学。 6.______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龙菲尔德的代表性著作______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8.______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问答题 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之处? 2.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说明。(可结合分析任举一个句子作说明.) 3.“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实际加以说明。(结合实际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举例) 5.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 C.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说明语言不具有社会性。 2.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汉语的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B.语言中的轻重音是由音重变化形成的。 C.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I).音素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3.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 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 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D.反义词“冷”和“热”具有相对性。 4.下列说法只有____正确。 A.意译词如“激光”、“电话”都是借词。 B.仿译词如“机关枪”、“铁路”都是借词。 C.“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D.“爱神”、“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 5.下列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缩小。 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 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 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 1.C 2.D 3.D 4.C 5.A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I).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ji【j头沿吉中 5.单纯阋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词缀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本课程通过介绍国外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使硕士研究生了解当代语言研究中功能学派的基本语言观,学会在句法、语义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心理认知角度来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在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教学上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每次课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答疑并进行课堂讨论。 二、基本教学内容 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1)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2)认知语言学的特征 (3)认知语言学的观念 2、范畴化问题(上) (1)概念范畴的本质属性 (2)范畴化的原型理论 (3)基本层次概念 3、范畴化问题(下) (1)认知模式与范畴化 (2)词语的多义范畴 (3)语言客体的范畴化 4、概念隐喻和隐喻概念系统(上) (1)Lakoff的“隐喻认知观” (2)概念隐喻的典型实例分析 5、概念隐喻和隐喻概念系统(下) (1)结构隐喻 (2)方位隐喻 (3)本体隐喻 6、意象和意象图式(上) (1)Langacker的“意象” (2)“意象”的典型实例分析 7、意象和意象图式(下) (1)Johnson和Lakoff的“意象图式” (2)“意象图式”的界定 8、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1)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

(2)功能学派关于“句法象似性”的观念 9、复杂性象似动因 (1)形容词的“级” (2)名词的“数” (3)偏正结构 10、独立性象似动因 (1)关于“名词融合”的问题 (2)关于“独立事件编码为独立子句”的倾向 11、次序象似动因 (1)时间顺序原则(PTS) (2)时间范围原则(PTSC) 12、对称象似动因 (1)语言的线性原则和对称表达 (2)对称象似动因的实例分析 13、重叠象似动因 (1)词语重叠的象似动因 (2)动词拷贝的象似动因 14、动因的竞争及象似性的减损 (1)象似原则和经济原则的竞争 (2)动因竞争的典型实例分析 15、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上) (1)常规关系与认知化 (2)词类范畴的家属相似性 16、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下) (1)“有界”与“无界” (2)空间范畴与空间关系 三、主要教学参考书 F.Ungerer and H.J.Schmid著,陈治安、文旭导读《认知语言学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刘润清、胡壮麟《认知语言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四、授课教师:吴为善 五、总学时:54学时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有,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差别的,这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差异方面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要注意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三大要点。 主要名词概念:符号、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

《语言学概论》期末B卷 答案解析

丽水学院 —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试卷答案(B卷)课程语言学概论使用班级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空格,每空格1分,共14分) 1.在中国,早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汉字的字义、字音、字形进行的,产生了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三个分支,统称为“小学”。 2.被尊称为“19世纪的亚里土多德”的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预设的概念,他的理论被公认为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3.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唇与否3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4.语言的变异可以分为地域变异、社会变异和功能变异等3类。 5.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道德哲学家奥斯汀,他认为,语句有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两层意义。 二、判断是非题:对的写“√”,错的写“×”(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肺是人类发音的动力站,声带是发音体。 (×)3.元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辅音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4.超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或“非音质音位”。 (×)5.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b]和[p]是两个音位。 (√)6.福建“沙县县”简称为“沙县”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机制。

(×)7.词序和虚词是俄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8.语法手段中的“零形式”也表示语法意义。 (√)9.就其实质而言,语法规则表现的就是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10.湖南江永的“女书”体现了语言的性别变异。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②)1.语言符号的符号是: ①声音②文字③它所代表的事物④发音器官(④)2.我国青海五屯话是一种: ①皮钦语②洋泾浜③新美拉尼西亚语④克里奥尔语(③)3.合作原则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①奥斯汀②利奇③格赖斯④莫里斯(④)4.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异根式②重音③词缀④内部屈折(③)5.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正确的描述是: ①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②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③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④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④)6.俄语、汉语、日语3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①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②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 ③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④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③)7.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 ①阳光的温暖②马上开始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作者简介:曾杭丽,在读硕士,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08级,浙江·金华。邮政编码:321004 文章编号:1672-6758(2010)04-0094-2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曾杭丽 摘要: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隐喻;认知语言学;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隐喻一直作为修辞学研究的内容,被当作是一种文 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它是以人们熟知或实际感知到的事物来表达未知的或抽象的事物。现代语言学,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研究呈现出了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和多学科的多元化态势。隐喻不仅仅被看成是作为修辞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现代隐喻研究是从一种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研究,它对传统隐喻 研究提出了挑战, 以Richards ,Lakoff 和Johnson 为典型代表,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一隐喻和认知语言学 隐喻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隐喻的。美国著名的语言哲学家John R.Searle 曾经说:当我们谈到隐喻意义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推测语言使用者通过表面的语言表达所传递的真正含义。这说明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在词义表面的基础上揣摩对方的意图,即不断地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寻求相似、共鸣的东 西, 以求双方的交际能够顺利进行。20世纪80年代,La-koff 和Johnson 合著了一本名为《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书中指出语言是受控于整个隐喻思维系统的。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修辞和认知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域被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即隐喻中常被提到的目标域和来源域。Lakoff 认为我们对抽象事 物的理解和认知是建立在具体的经验或物质之上的, 几乎所有的人类的思维和语言都是隐喻形的。隐喻是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手段。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对一事物具体认识来理解和感知另一事物。例如:Love is a journey.这是一个典型的隐喻。Love (爱情)作为隐喻中的目标域是一个完全抽象的事物,我们把它比 喻成可以亲身经历的一次journey (旅行), 即来源域。人们利用诸如此类的,在两个认知域中对相似事物的想象 以达到对客观世界中的抽象事物的真实理解、 感受和认识的目的。Slobin 也认为 :“语言通常是一具体的经历,通过隐喻的扩展来表达抽象的意义。 ”隐喻的本质决定了隐喻认知的思维方式必然是两个 不同语义互动。具体表现在隐喻是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投射和映现的认知方式过程。隐喻起源于对世界 已知信息的共鸣。隐喻的生成依靠背景和经验知识, 通过把不同的认知领域相互联系起来,刺激、引导认知主体 采取有效的认知策略,唤醒记忆储存与知觉表象,展开敏锐的对比和推理,将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投射映现到另 一个领域, 用熟悉具体的经验结构去说明阐释陌生抽象的经验域,最终达到对要认知的目标域做出正确的识别和认识。 二隐喻翻译中的一些策略关于隐喻的翻译,国内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谭卫国(1991)、柯平(1993)、丁树德(1996)、毛荣贵(2001)、谭震华(2002)、魏平(2003)、宋德生(2005)、袁礼,彭卓丽(2007)等。柯平先生指出在任何情况下,喻义都是应当保证传译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是说形象就不重要,只要有可能,译者就应设法传递原语的形象,或者 代之以译语读者较能接受的另一个形象, 作为补偿,在喻义和形象不能两全时, 应舍形象,保喻义。柯平先生提出了五种具体的翻泽方法:直译法;归化法;明喻法;直译加注法;概略或释义法。国外对隐喻翻释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当属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纽马克,他提出了七种翻译方法:直译法、套用法、明喻替换法、明喻加注法、意 译法、 删略法、直译加注法。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观点都很有代表性和实用性,但笔者将从直译、意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隐喻的翻译。 1.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把出发语的独特的隐喻概念域映射方式直接移植到目的语中的翻译方法。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 家Eugene A Nida 主张“功能对等” 和“动态对等”,因为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却拥有诸多共同的因素,这些东西决定了在语言文学中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少相同的意境,因此,同一形象在使用不同语言的读者心目中能够引起相同的联想。所以对那些能引起同样感受的隐喻都可采用直译法翻译。 例1:Over the next six years ,the assailant would go on to rape five more women before unassailable DNA detectives would finally peg him as the perpetrator. 译文:在后来的6年内,他又强奸了另外5名妇女,直到无懈可击的DNA 侦探确认它就是罪犯。 例2: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 ,so she can get what she wants. 译文:她是含着银匙生的,想要的都能得到。 例3: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 59·第10卷第4期2010年8月 鸡西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Vol.10No.4Aug.20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