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地的形成》(地理人教必修一)

《山地的形成》(地理人教必修一)

《山地的形成》(地理人教必修一)
《山地的形成》(地理人教必修一)

《山地的形成》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读下面区域图,已知左图中此时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

B. R地为地中海气候

C. S地为地中海气候

D. 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2.关于P地河谷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③A地为河谷西岸④ B地为河谷西岸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关于图中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七月份等温线②为一月份等温线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 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段地质构造适合储油

B. 图中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C. ④为该区域最高的山峰

D. b段因岩石被侵蚀而成谷地

5.④处最可能属于()

A. 冲积平原

B. 断陷盆地

C. 火山

D. 褶皱山

二、材料题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我国多地经历了自1961年以来最热的夏季,酷热难耐之际,一位正在南非桌山旅游的网友发出“来桌山避暑吧”的邀请,引起网络热议。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海拔1087米,多悬崖峭壁,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形象的把它称为“上帝的桌布”。桌山的奇特还在于这座由石灰岩构成的“餐桌”上,溪流几乎绝迹,呈现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而它中部的洼地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其植株密度仅次于热带雨林。下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

(1)从地理角度说明“来桌山避暑吧”的理论依据。

(2)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及依据。

(3)从大气环流人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帝的桌布”是如何形成的。

(4)导致桌山顶部荒芜的戈壁滩与植被茂密的洼地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试

从该要素入手分析桌山顶部景观差异的形成过程。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基伍湖位于卢旺达和刚果(金)两国交界处,湖区周边生活着约200万人口。该湖湖床坐落在东非大裂谷带内,周围群山环抱。基伍湖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越是往下,湖水密度越大,水深250m以下的湖水完全处于静止状态,湖底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目前,卢旺达与邻国刚果(金)合作开发湖中的甲烷气体。下图为基伍湖位置图。

(1)简述基伍湖的形成过程。

(2)与世界其他深湖相比,基伍湖深水区被称为“生物荒漠”,试分析其原因。

(3)科学家认为基伍湖看似平静,却杀机重重,如同一个可怕的恶魔,给在周边生活的

数百万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试说明原因。

(4)分析甲烷气体的开采对两国产生的有利影响。

8.读图,完成问题。贺兰山有宁夏平原的“守护神”之称,这里盛产水稻、小麦、枸

杞、瓜果,且品质优良,宁夏平原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1)根据据图示信息,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3)有人提出在宁夏平原播种作物时应该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左图可知,该区域位于30°附近的大陆西岸,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该地只能位于南半球,如果为北半球,30°N附近的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湖泊不会是雨水补给,D错误。读左图,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知P河流自南向北流,即由P流向Q,A错误。该地位于南半球,S位于30°S以南,为地中海气候,R位于30°S以北,为热带沙漠气候,C正确,B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根据岩层弯曲判断: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①错误,②正确;由上题判断可知,该地为南半球,河流由南向北流,河流左岸侵蚀,图中左岸为西岸,即西岸侵蚀。河谷剖面图中B河岸较陡,为侵蚀一侧的河岸,所以B为河流西岸,A侧河岸较平缓,为堆积河岸,所以为东岸,③错误,④正确。D正确,ABC 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图中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陆地气温低,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海洋气温高,判断此时为南半球冬季,图中等温线为7月份等温线,①正确,②错误。南半球冬季,地中海气候区降水较多,湖泊蓄水面积大,为b。④正确,③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a段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适合储水,A错误;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B错误;图中最高处位于④的西北方,海拔500~550米,C错误;b段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变得脆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类型的判断。读图可知,④处中间高、周围低,为山地,AB错误;

④处岩层最新,呈点状分布,故最可能为火山,C正确,D错误。故选C。

三、材料题

6.【答案】(1)桌山位于南半球,我国夏季时南半球正值冬季;桌山冬季受温暖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凉,适合避暑。

(2)桌山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首先经历了外力沉积作用;桌山海拔较高,经历了地壳抬升作用;桌山地表平坦,为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说明抬升后经历了强烈的风力侵蚀作用。

(3)桌山处于西风带,强劲的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携带大量水汽的西风沿陡峭的桌山爬升;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在山顶冷却凝结,形成浓密的云团。

(4)水分(水源)桌山顶部常年受强劲的西风吹拂,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导致蒸发旺盛,水源短缺,植被稀少,形成荒芜的戈壁滩景象;桌山顶部环绕的云团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山顶昼夜温差较大,这些水汽在植物的叶面上凝结成露珠;植物吸收这些露珠生长,多余的露珠渗入地下,并最终汇集到洼地,所以洼地水源充足,植物生长量大。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桌状山特殊的气候和天气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桌状山不同地区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此题综合性较高。

(1)由题意可知,2017年我国多地经历了最热的夏季,而南非桌山地位于南半球,属于气温较低的冬季,受来自海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凉,适合避暑。

(2)桌山地貌的形成过程要根据地质过程来推断其经历的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由材料可知桌山的岩石主要有石灰岩构成,说明其是在低洼的环境下沉积形成;现在海拔较高,多悬崖峭壁,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抬升;桌山地表平坦,为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说明抬升后经历了强烈的风力侵蚀作用。

(3)“上帝的桌布”是指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因此应分析其水汽来源、云雾形成的原因。

(4)桌山顶部荒芜的戈壁滩为主,说明此地降水量稀少,主要是因其顶部平坦,虽有西风影响,但降水较少,风力侵蚀强烈,蒸发旺盛,植被稀少,形成戈壁。中部有植被茂密的洼地景观,说明此地有水资源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主要是因此地受西风影响水汽丰富,在昼夜温差大的影响导致水汽冷凝附着在植物叶面上,最终汇集在此地,植物生长旺盛。

7.【答案】(1)地处东非大裂谷带内,板块张裂运动强烈;岩层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势低洼,积水成湖。

(2)基伍湖湖水密度上小下大,阻碍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之间的交换,底层水体相对静止,不利于湖水的更新;水体流动性差,水体含氧少;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盐类物质集聚湖底,破坏湖底生物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生物无法生存。

(3)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气体聚集在湖底;湖区附近火山活动频繁,喷发的熔岩流可能造成湖底甲烷燃烧爆炸,导致湖水水位猛涨,淹没湖区周围的低地和城市;甲烷爆炸的同时将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对湖泊周边居民造成生命威胁(缺氧窒息或中毒) 。(4)缓解两国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増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减少湖底甲烷爆炸带来的安全隐患。

【解析】(1)本题考查基伍湖的形成过程。由材料“该湖湖床坐落在东非大裂谷带内”可知,该地板块张裂运动强烈,地壳下陷,积水而成湖泊。

(2)本题考查基伍湖深水区被称为“生物荒漠”的其原因。由材料“基伍湖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越是往下,湖水密度越大,水深250m以下的湖水完全处于静止状态,湖底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可知,该湖湖水密度上小下大,不利于水体的垂直运动,且底层湖水相对静止,影响湖水的更新;水体流动缓慢,水体溶解氧少,且由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生态环境较差。

(3)本题考查基伍湖对周边影响大的原因。由材料可知,大量的硫化氢等有毒气体集聚湖底;地处板块张裂带,地壳活动、岩浆活动频繁,可能引起湖底甲烷爆炸;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影响周围的大气构成,可能导致周边生物窒息等。

(4)本题考查甲烷开采对两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烷的开采,可缓解两国能源紧张状况;提高收入;促进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就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方面分析。故答案总结为缓解两国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増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减少湖底甲烷爆炸带来的安全隐患。

8.【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3)合理:地膜覆盖可以保温;保湿;保肥;防风;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等,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不合理: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危害作物根系生长。

【解析】(1)本题考查宁夏平原的成因。宁夏平原的形成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表形态。根据图中的信息,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本题考查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的原因。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较为干旱、沙漠广布,而银川平原却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因此分析贺兰山的“守护”就主要从阻挡沙漠入侵和增加水量入手。

(3)本题考查是否赞同在宁夏平原播种作物时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及理由。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但由于地膜所用的材料为塑料,如果处理不当,回收不利,就会形成“白色污染”;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 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 ·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 2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2.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动和生物活动·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 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 2.太阳活动类型: 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 3

在耀斑之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 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和速度)(a): 特 点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 意 图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①恒星日(真正周 期23时56分4秒 ②太阳日(昼夜更 替周期):24小时 恒星年,365日6 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5 时48分46秒 4

(完整版)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梳理

地理必修一 1.最基本的天体包括:恒星、星云 2.天体系统的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常见的天体系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天体系统的层次可分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的特征。 5.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等条件。6.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原子的核聚变反应。 7.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8.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和耀斑(色球层),它们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 黑子多的年份和区域耀斑也多,耀斑随黑子同步起落。 9.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地磁场)、与地球降水成一定的相关性、产生极光(带电粒子流与高空大气碰撞)。10.地球自转运动: (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小时(人们的基本时间单位) (3)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处都相等,大约15° 每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上线速 度最大。 11.地球公转运动: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恒星年,时间长度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时间长度365日5时48分46 秒。-(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 (4)速度:一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速度大; 七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速度小; 12.晨昏线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 入夜为昏线 13.地方时:东早西晚。 1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纬度变化(1)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1)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2)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15.北半球夏半年(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 晨 昏 线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整理概要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广东省广宁县广宁中学 王天亮 第一章 行星地球 识记: 1、恒星与行星的区别 2、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带的位置分布清况。 3、天体与天体系统的概念并区分。 4、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2、液态水的存在。3、质量体积适中,能吸附人类生存的大气。4、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和耀斑)、周期(11年为一个周期)以及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磁暴”现象、“极光”、影响天气和气候)。 7、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为赤道。 8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为20°W ,160°E 。 . 9、东西经的划分界限为0°,180°。 理解掌握: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h),自转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南极上空来 看顺时针,北极上空为逆时针)。 2、晨昏线的判读(随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3、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这两天才与经线重合。 4、时间计算: a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b 、“东加西减”原则。若所求的地方在已知地点的东侧,则用已知地点的地方时加时间差。若所求的地方在已知地点的西侧,则用已知地点的地方时减时间差。 所得结果如果大于24小时,则日期加一天,时间减24小时。如结果小于24小时,则日期减一天,时间加24小时。 c 、时间计算的隐含条件: 晨线 与 赤道交点以及该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6:00。昏线与赤道交点以及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8:00。赤道全年6:00日出,18:00日落。 d 、无论何时,东边的地方时要比西边的地方时早,时间数值东边要大于西侧、 e 、一天之中,12:00为白天的分界点(小于12:00为上午,大于12:00为下午),夜晚的分界点为24:00/0:00.。 20°W 20°W 160°E 160°E 东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 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 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类型绕转中心方向 速度 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递减,南北极点为 零(同一纬度海拔 越高,线速度越大) 恒星日(23时56分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 期太阳日(24小时) 日常作息时间 公转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备注: 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赤道(1670km/h),30度1447km/h, 60度837km/h 4.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概况: 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公转运动: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地球——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存在生命的条件:①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温度; ②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生命的大气;③液态水。 4、★太阳辐射: 光、热;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5、★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②磁暴:扰乱地球磁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极光;④引发自然灾害。 6、★A自转: 1)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 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的周期 2)速度:①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②角速度:15°/h ③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南、北两极点 3)方向:自西向东。①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②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B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 4)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5)二分二至的判断:①地轴北极倾向太阳时,夏至; ②地轴南极倾向太阳时,冬至。 7、★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晨昏线的画法(与南北极圈相切,经过圆心) 2)时差:24时区;国际日界线;时差的算法(例如下:)。 +8-(+9)=-1 → 北京比东京晚(少) 1小时 +9-(-5)=+14 → 东京比纽约早(多)14小时 3)地转偏向力:①南半球(左手):向左;②北半球(右手):向右;③赤道:无偏转 8、★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 23°26′→决定着回归线的纬度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N 0° S ①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上; ③直射0次: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赤道:昼夜差距最小,12-12= 0; ——永远为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 两极:昼夜差距最大,24- 0=24。 ——极昼时,昼长24小时,夜长0小时。 ——极夜时,夜长24小时,昼长0小时。 冬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必背版(完整版)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活动(P4)1.(1)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不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3)相同,都接近正圆。 (4)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与其他几大行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2. (1)类地行星体积河质量比较小,如水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5.6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5%,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木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远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冥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最小的。 (2)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第二节 活动(P9)(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问题(1)的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由相关性。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此可以

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4)和(5)略活动P11 (1)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1986年为极小值,后逐年增多,到1989年达到极大值。之后又逐年减少,1996年又达到极小值。之后到2000年再逐年增多。两个极小值之间历经11年。 (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虽然起伏程度不同,但起伏周期接近。从1705年峰值,到1980年峰值,其间275年间,出现了26个峰值,也就是25个周期,可以算出太阳黑子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1年,与(1)大致相同。 (3)从太阳黑子数量长期变化情况来看,规律明显,可以确认其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 活动P12 (1)分析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但是变化幅度在不同纬度不完全相同,同一个纬度在不同的年代也不尽相同;第三,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大约有11年的变化周期。 (2)分析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太阳黑子相对数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太阳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学案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1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中的天体包括 、 、 、 、 、 等。 2、运动中的天体 、 ,形成天体系统。 3、读p3图1.2,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 ,填写下面的框图,并在右侧绘制太阳系示意图。 其中, 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练习: 1、 图1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2、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 A. 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 C. 既有自传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3、关于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存在生命物质的特殊行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不断变化 B. 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 C. 地球体积大小合适,使水以液态形态存在 D.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表具有适宜的温度 4、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是 A. 最高一级 B. 最低一级 C. 次于银河系 D. 并列于河外星系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概念辨析: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来自核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 练习: 1、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 重力势能 B. 生物能 C. 太阳辐射能 D.风能 2、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A. 诱发地震和潮汐现象 B. 产生“磁暴”和“极光” C. 诱发潮汐现象和降水量变化 D.干扰电离层和无线电广播通讯 3、我国史书曾记载有汉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公元前28年)“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中心核层 4、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 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的周期为11年 B. 1989年3月发生短波通信15次中断 C. 产生“磁暴”现象 D. 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变化 1.3 地球的运动(一) 1、地球的运动包括运动和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 作业要求:以高中地理教材某一册书为例,梳理该册书中的核心概念,并绘制概念框架图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势向四周传播。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气压去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大气环流:全球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广义上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综合(带答案)

必修一综合测试 2019 年春节档硬核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 2500 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 1~2 题。 1.影片中地球之所以要逃离太阳系是由于() A.日心与地心距离发生变化 B.地球的体积、质量发生变化 C.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发生变化 D.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发生变化 2.在地球流浪经历的 A—B—C 三个过程中,地球所属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A.行星—行星—行星 B. 行星—卫星—卫星 C.行星—卫星—行星 D. 行星—卫星—恒星 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主要是向高空发射一颗热气球,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进而在冷却地球的同时能修复臭氧层。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热气球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发生在左图中的()A.a 层 B. b 层 C. c 层 D. d 层4.“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右图中的() A. ① B. ② C.③ D. ④ 读表,回答5~6题。 5.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B.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C.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 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6.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 三叶虫→鱼类→恐龙 C. 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2019年6月8日5时40分(当地时间),某摄影爱好者在新吾尔自治区巴音布鲁克草 原一河道附近柏摄了向河道中有九个大阳倒影的美。据此完成7~8题。 7. 拍摄此美景时,拍摄者的朝向应为() A. 东偏北方向 B. 西偏北方向 C. 东偏南方向 D. 西偏南方向 8. 再次在同一地点以相同角度拍摄此美景的日期最可能是 A. 4月5日 B. 7月6日 C. 9月11日 D. 12月10日 2017年8月,日本在口之岛外海成功利用“黑潮”发电。“黑湖”发电不易受季节与气候变化 影响,但开发前期需投入庞大资金。下图为日本附近海域“黑潮”及北太平洋洋流示意图。据此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中心天体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卫星地月系(地球和月球)银河系其它行星、卫星总星系彗星、流星体等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②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③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 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

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 (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地球外围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形成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化,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2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中心天体 太阳系 八大行星及卫星 地月系(地球和月球) 银河系 其它行星、卫星 总星系 彗星、流星体等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②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③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 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梳理】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22亿分之一。 2、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影响获得某地获得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①纬度: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反之获得就少; ②地势高低:地势高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能就多。且地势越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和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③天气和气候:降水多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④昼长:白昼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能量越多。 典型区域分析: ①世界上太阳辐射最强地区—撒哈拉沙漠。成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沙漠地区少云雨,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少。②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青藏高原。成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少。③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成因:地形闭塞,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高中地理_必修一_教案__人教版

地理Ⅰ(必修·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 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 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 “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 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论火星 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 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 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 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 【篇一: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全集】 30前言走进地理学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理学的内容和意义。? 2.引导学生懂得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怎样做?为 学好地理课程指出正确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地理是一门什 么样的学科,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通过什么方法和技术来进行研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培养学 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2.了解地理学是什么、做什么和怎样做。?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或论文精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板书)。以后就叫我盛老 二、师生互动 我首先提第一个问题。 …1、2、3。。。。 ……哦,是这样。(我继续点乙同学)你好象也没有举手,我一边听,一边点头附和… …其实你们说的都很正常,地理二字告诉我们地理学是围绕“地”和“理”两个字展开,初中以“地”为主,即是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 和中国地理4本书;高中以“理”为主,又分为系统地理(必修模块)和应用地理(选修模块),初中——因为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 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故而你们的初中地理老师基本不

“讲”“理”。就知道要你们背诵。而高中老师则既会“讲”“理”,也爱说“地”的,所以地理学就变得有血有肉了,学习地理便成了一种理性的享受。不过提醒你们高中地理可不像初中那样简单了,尤其是我们的自然地理,不可小视之,要做好思想准备哟! 我再提一个问题: 什么是地理?你知道地理是研究什么东西的吗? 板书:? (一)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生(学生自主探究后,回答)我们的地球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它由2000多亿颗恒星和很多由尘埃、气体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即星云组成。? 包括了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 银河系中有2000板书:? (二)太阳系和地月系 师 问题1? 问题2:太阳系由哪几大行星组成?它们有何共同特征?如何正确区分内地行星、地外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及所包括的行星?? 问题3: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哪个位置?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有何不同?其周期为多少年?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 问题4:地月系是一个怎样的天体系统?导致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集中解决一个问题。?生阅读教材p8“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自主探究后,合作小组内各成员讨论解决本组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 【篇二: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30前言走进地理学 教学目的 1. 2. 引导学生懂得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怎样做?为学好地理课程指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