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关于作者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建筑师兼工程师
《建筑十书》书信体,成书于约BC.22-BC.32
二、《建筑十书》的理论来源
1、摹仿论
2、人本主义
3、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建筑十书》的意义
1、奠定了西方建筑科学基础,提出了“实用”、“坚固”、“美观”三原则
2、继承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和谐”的学说,具体分析了神庙的比例
3、将亚里士多德的类型法移植到建筑上,提出建筑的性格类型理论
四、关于拱券
1、维特鲁威时期,罗马拱券技术未发展到顶峰
2、《建筑十书》多处谈到了拱券
3、为了逢迎奥古斯都,维特鲁威未能如实介绍共和末期拱券新技术的成就



早期基督教建筑
一、定义
5-9世纪同拜占庭建筑同时发展起来的,包括罗马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后的帝国西部、分裂后的西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长达三百多年西欧封建割据混战时期的建筑,类型主要有基督教堂。
三、建筑特点
建筑:教堂、修道院
材料技术:罗马建筑废墟、石柱、木构架
型制: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型制形成
四、实例
圣彼得老教堂



罗马风建筑(9-12C)
一、定义
西欧9-12世纪封建割据时期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古罗马的砖石技术和拱券技术,建材大多来源于古罗马废墟,形式上略有古罗马风格,但规模远远不及。

三、罗马风建筑特征
1、继承了古罗马的砖石技术、圆券和早期基督教建筑的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型制
2、墙体厚实,很少开窗,有沉重感,体现防御性
3、对柱式一类古典要素不重视,艺术效果取决于骨架
4、将早期基督教时期的前院去掉,钟塔移至西立面,导致对教堂西立面的重视
5、艺术风格属于中世纪,沉重、启发信徒认罪
四、实例
比萨教堂建筑群
.教堂、洗礼堂、钟塔
.建筑群的对比与统一手法




米开朗基罗(1475-1564)
1、主要建筑活动
雕刻家、画家、建筑师,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2、历史地位与建筑风格
夸张的动态感
突出的体积感
强化光影变化
为表达某种情绪往往不顾结构逻辑
——巴洛克之父
3、代表作品
圣彼得大教堂主体部分
卡比多山广场
.梯形广场
.巨柱式加小柱式的分层次处理手法



伯拉孟特(1444-1514)
1、主要建筑活动
文艺复兴盛期奠基人
2、代表作品
圣彼得大教堂方案
坦比哀多
.16世纪的帕提农



帕拉弟奥(1508-1580)
1、主要建筑活动
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理论家
2、历史地位与建筑风格
著作《建筑四书》
风格严谨、冷漠、重理性、重结构逻辑性
3、代表作品
维琴察的巴西利卡
.帕拉弟奥母


维琴察的圆厅别墅
.内部功能
屈从于外部形式



巴洛克建筑的起源
定义:16世纪末17世纪初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思潮,后波及欧洲,巴洛克艺术起源于建筑,后波及雕刻、绘画、音乐、文学等
二、巴洛克建筑的特征
1、追求新奇,常用曲线、断山花和壁柱等新语汇
2、打破了文艺复兴建筑的和谐、平衡、适中,赋作品以矛盾、冲突、对抗等戏剧化效果
3、柱子排列不规则,增加了立面与空间的动态感
4、讲究凹凸对比、光影效果
5、室内运用曲线曲面和形体的不稳定感,形成虚幻的气氛
6、以建筑为中心,雕刻、绘画、装饰、园林、水景融为一体
第二节 巴洛克建筑实例
一、耶稣会教堂
二、伯尼尼及其作品
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
三、波洛米尼及其作品
圣卡罗教堂
.盛期巴洛克经典之作
.双层塔
四、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德国
典型德国巴洛克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
第一节 古典主义产生的背景和特征
一、古典主义的起源和传播
定义:17世纪起源于法国后波及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诗歌、文学、绘画、建筑均有涉及。
二、古典主义的特征
1、强调建筑表现王权和专制的国家力量,使得建筑宏大、严正、高贵,酷爱秩序,具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绪
2、崇尚古典,特别是古罗马文化
3、唯理主义为基础,强调理性,重视几何构图,主次分明,否认感性美
4、重视规律法则,发展出横三竖五构图法
5、内部装饰极其复杂华丽,常采用巴洛克、洛可可风格
第二节 古典主义建筑实例
一、维康府邸
.开古典主义建筑之先河
二、卢浮宫东廊
.东廊设计之争标志着古典主义建筑成为主流
.横三竖五
三、凡尔赛宫
.古典主义风格园林之典例
四、圣保罗教堂,英国
.雷恩设计
.风格妥协
五、冬宫,俄国
.不成功
六、海军部,俄国
.局部均衡中心
.杰作



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新古典主义
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法国后波及欧美的文艺思潮。
1、背景:
(1)启蒙运动
(2)美术考古运动:温克尔曼
(3)对古典主义的反抗
2、特征:
(1)借助古典的建筑语汇来表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在建筑中,追求雄伟、宏大、较少神学气息
(2)摒弃了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特别是横三竖五的构图法,作品较接近于希腊罗马的原貌
(3)在古典继承上,法国较多借鉴了拉丁古典,英国、德国则较多借鉴了希腊古典,美国则均有借鉴
(4)注重理性与科学性
3、作品:
(1)巴黎万神庙(法1755~1792)
.苏夫洛设计,高71m
.希腊十字 + 坦比衰多 + 门厅,纯净、清灵
(2)星形广场凯旋门(法)
.第

度凯旋门的翻版
.49.4m×44m
(3)美国国会大厦
.渥尔特设计
.型制:万神
庙 + 坦比衰多





工艺美术运动
1、概况
定义:19世纪下半叶在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一小批建筑家与艺术家为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艺的威胁,为了复兴以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与设计作品体现民主思想而发起的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起源于英国,后波及法国。
理论指导:约翰 ? 拉斯金

3、主张与表现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建筑就地取材
(2)哥特风格、“田园化”风格
(3)推崇自然主义和东方装饰
(4)功能第一原则,实用美观相结合
(5)强调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设计为大众服务
4、代表人物与作品
(1)威廉 ? 莫里斯
(2)菲利普 ? 魏布
红屋 1859-1860,英国肯特郡
强调功能
没有表面装饰
自然主义装饰
哥特细节
5、评价(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 )
可贵的探索,非主流风格,自身局限性与矛盾性




新艺术运动
1、概况
定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后波及欧、美、亚的一次影响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
领袖:凡 ? 德 ? 费尔德

3、主张与表现
(1)建筑上特征主要表现为装饰细部
(2)强调创新
(3)致力于复兴手工艺,但并不排斥机器,寻找机器工业与手工艺的结合点
4、代表人物与作品
(1)维克多 ? 霍塔
都灵路12号宅
5、评价
本质上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运动




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
1、概况
定义:
19世纪90年代,奥地利受到新艺术运动影响而产生的现代建筑组织,创始人为维也纳学院教授瓦格纳。口号:只有新工学,才有新建筑。
分离派是从维也纳学派部分成员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更为激进的组织,宣称与过去的传统决裂,但其基本主张与维也纳学派一致,代表人物奥布里奇、霍夫曼。

3、主张与表现
(1)工业时代的建筑观
(2)装饰简洁,主张集中装饰,甚至不装饰
(3)反对重复历史样式
4、代表人物与作品
(1)约瑟夫?奥布里奇,分离派展览馆
? 具有强烈理性结构
5、评价
(1)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筑符合工业时代精神
(2)建筑设计上表现出理性主义倾向





芝加哥学派与高层建筑(19c末-20c初)
1、概况
定义: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现代建筑流派,是一群美国建筑家围绕高层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松散集体。其设计方式、思想、风格影响了美国与欧洲的设计家们。
3、主张与表现:
(1)基于“形式追随功能”理论,对高层

建筑的形式与功能作了深入分析
(2)创造了高层建筑框架结构和箱型基础
(3)造型上趋向于简洁和独
特风格
4、建筑师与作品:
(1)詹尼(W.L.B.Jenney,1822-1907)
生平:芝加哥学派和现代框架结构奠基者
作品: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1883-1888
? 第一座现代框架结构建筑(钢框架)
? 立面沉重
(2)沙利文(L.H.Sallivan,1856-1924)
生平:芝加哥学派中坚,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理论
作品:芝加哥百货公司(CPS),1899
? 转角处理
? 底层大面积玻璃
? 芝加哥窗
(3)其他建筑作品
马癸特大厦,1894
? 芝加哥学派代表作
? 立面简洁
? 内部无固定隔断,自由划分
? 电梯厅出现
5、评价:
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
(1)提出了新的形式原则,“形式追随功能”
(2)对高层建筑的技术和表现力上作了探索
(3)缺点:未能彻底抛弃复古主义的形式



草原式住宅
1、概况:
定义:
20世纪初赖特结合美国西部建筑特点,融入其浪漫主义思想所创造的一种建筑风格,,是其“有机建筑”思想的发端。
时间上从1901-1909,赖特第一黄金期。

3、草原式住宅的建筑语汇与作品
语汇:
(1)非对称十字形平面
(2)缓坡四坡屋顶及一系列水平线
(3)低层高,不同层高,大出檐
(4)横向长窗
(5)大部分直线构图,采用多种材料组合
作品:
罗伯茨住宅(1907,伊利诺州河谷森林区)
? 典型赖特建筑语汇
? 十字形平面,壁炉在中央,起居室通高二层
4、评价:
(1)有机建筑思想的发端
(2)新的建筑构图手法和设计风格影响了大批建筑师,
为现代建筑发展做出了探索



立体主义
1、概况
1907~1920年,法国出现的现代美术流派,后波及文学、建筑、音乐等领域
创始人:毕加索、布拉格
2、主要特点:
强调时间,三度空间+时间=四度空间
主张用纯几何图形构成画面
打破古典透视法则,多重视点表现于同一画面
作品具有原始的粗犷
3、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1)启发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
(2)给现代建筑提供了新的语汇,使建筑师以纯表面和纯体积构图
(3)揭示了简单几何形体及其组合的审美价值
(4)影响了一些建筑师



表现主义
1、概况
1905年德国出现的现代美术团体,受到欧洲社会改革的感召
2、主要特点:
强调主观情感,常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
反对客观表现自然与社会,反对摹仿论
将表现主义看成运动,看成社会改革的组成部分
3、建筑中的表现主义:
将玻璃作为一种幻觉材料,应用到建筑中
实例:密斯二座玻璃摩天楼方案
奇特的形体(曲线)
实例:门德尔松

爱因斯坦天文台


未来主义
1、概况

1909年起源于意大利现代文艺流派,其领域包括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并波及政治与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诗人马里内蒂
雕刻家、画家波丘尼
建筑家圣伊利亚
起源:马里内蒂——《未来主义宣言》
2、主要特点
(1)大胆地对传统文化提出挑战,对工业文明出现的工厂、火车站、机器、汽车、飞机大加赞美,为包括现代建筑在内的现代文化进入意大利打开了思想上的大门
(2)引入了一种全新的美学观。动态美、力度美、速度美、鲁莽美
(3)批判和发展了立体主义,丰富了现代艺术的形式语汇,强调躯体的活动的构成
3、建筑中的表现
(1)立体架空
(2)道路立体主义
(3)建筑转角成圆
4、作品
圣伊利亚,“新城”主题想象图


风格派
1、概况
1917年荷兰出现的现代艺术流派,20年代后波及其他国家
核心人物:画家杜斯堡、蒙德里安
家俱设计师里德维尔德
2、主要特点:
(1)激进的反传统态度,促进了现代运动发展
(2)对形式的研究,丰富了现代艺术语汇:
绘画中强调工整、明确,排除一切表现成份,强调简化
建筑上强调要素性、经济性、功能、非纪念性、动态性
3、作品
乌德勒支,施罗德住宅
里德维尔德



构成主义
1、概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国出现的一种现代艺术流派。
代表人物:塔特林、维斯宁兄弟
2、主要特点
主张:立体的艺术不是塑造的,而是构造的
表现:由钢材与玻璃来构造立体的形式与雕刻
3、作品
第三国际纪念碑
塔特林
红场列宁墓
舒舍夫


新建筑五特点是勒?柯布西耶在机器美学观及其实践时期(1926-1946)思想
?底层独立支柱
?屋顶花园
?自由平面
?自由立面
?横向长窗
实践作品:萨伏伊别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