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试题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试题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试题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试题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判断

1、通货膨胀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F

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减通货膨胀率()F

3、用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来说明物价水平时,其数值是相同的。()F

4、工资上涨会导致消费增加,故工资推导型通货膨胀可看作是一种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F

5、发生通货膨胀时,人们更愿意把钱借给朋友(不收利息)()F

6、如果经济中实际通货膨胀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那么,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T

7、治理通货膨胀只能采用“双紧”的政策。()F

8、凡满足一定年龄范围(如16-65岁)的人都是劳动力。()F

9、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不能严格区分开来。()T

10、某人从学校毕业第一次寻找工作,在未找到工作之前,他属于摩擦性失业。()T

11、奥肯定律描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F

12、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总是正确的。()F

一、选择题

1、劳动力是由部门收集的。(D)

A、就业人员;

B、就业人员和所有没有工作的人;

C、从事于生产性工作的人;

D、就业人员和所有正在求职的人;

E、达到工作年龄的总人口。

2、在美国,如果是,那么他们将被算作是失业者。(C )

A、没有工作的人;

B、不符合失业救济条件的人;

C、正在求职的人;

D、至少有一个月没有工作的人;

E、适龄无业人员。

3、对于经济学家们来说,失业主要是指:( A )

A、部分资源闲置;

B、资源配置不当;

C、经济繁荣不可避免的结果;

D、降低通货膨胀所需要的代价;

E、低生活水平的结果。

4、(A)不属于失业者。

A、工假在家修养者;

B、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C、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者;

D、刚进入劳动队伍未找到工作的工作者。

5、失业率的计算是用( C )。

A、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工人数量;

B、劳动力总量除以失业工人数量;

C、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D、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6、自然失业率( D )。

A、恒为零;

B、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C、恒定不变;

D、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7、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自然失业率是经济周期自然产生的失业;

B、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C、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

D、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经济效率关系密切。

8、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失业。( D )

A、在衰退时期上升繁荣时期下降的;

B、当那些求职者放弃找到工作的希望是出现的;

C、当(比如说)失业者缺乏新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时出现的;

D、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

E、随季节变化的。

9、当大学生完成学业开始找工作时,在他们找到工作之前的这段短期失业阶段被称为:( E )

A、季节性失业;

B、自愿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E、摩擦性失业。

10、当(比如说)失业者缺乏新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时发生的失业被称为:( D )

A、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自愿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E、周期性失业。

11、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2、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A)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3、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B )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休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14、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不同是因为它们:(A )

A、使用不同的商品组合;

B、使用不同的价格测量方法;

C、是由不同的政府机构计算的;

D、使用不同的基年价格指数值;

E、使用不同的基年。

15、如果消费者价格指数在1992年是125,在1996年是150,那么从1992年到1996年价格上升的

幅度等于:( B )

A、20%;

B、25%;

C、50%;

D、125%;

E、150%。

16、生产者价格指数测量的是的商品平均价格水平。( E )

A、批发商卖给消费者;

B、消费者卖给生产者;

C、消费者卖给批发商;

D、批发商卖给生产者;

E、生产者卖给批发商。

17、当价格以不同比率变化时要测量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一般观察:( E )

A、相对价格;

B、机会成本;

C、每个人买的商品价格;

D、生产可能性;

E、价格指数。

18、假定名义利率是12%,通货膨胀为8%,实际利率是:。( A )

A、4%;

B、20%;

C、8%;

D、-4%;

E、不确定。

19、通货膨胀是(A)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得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量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20、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21、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看,上题中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A )

22、假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 1000亿美元,实际的国民收入为950亿美元,增加20亿美元的投

资(8.0

MPC),经济将发生( D )

A、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B、达到充分就业状况;

C、需求不足的失业;

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3、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C )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增加

24、两种情况不会同时产生。( D )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B、结构性失业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5、面对通货膨胀,消费者的合理行为应该是( C)。

A、保持原有的消费、储蓄比例;

B、减少消费,扩大储蓄比例;

C、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比例;

D、只购买生活必需品,不再购买耐用消费品。

26、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的影响是指( A )。

A、造成收入结构的变化;

B、使收入普遍上升;

C、使债权人收入上升;

D、使收入普遍下降。

27、通货膨胀会( A )。

A、使国民收入上升;

B、使国民收入下降;

C、与国民收入没有必然联系;

D、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

28、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的水平,则( C )。

A、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损;

B、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益;

C、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

D、债权人受损,债务受益。

29、通货膨胀的主要负效应( D )

A、收入再分配;

B、破坏效率标准;

C、政治动荡;

D、A+B+C。

30、正确地预期到货币供给增长率增加,将引起( B )。

A、名义利率下降、实际利率下降;

B、名义利率下降、实际利率不变;

C、名义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上升;

D、名义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不变

31、如果经济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没有物价的上涨,则此时经济( B )。

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抑制性的通货膨胀;

C、存在恶性的通货膨胀;

D、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

32、某一经济在3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8%,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0%,货币流通速度不变,

这3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B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33、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被称为:( C )

A、负通货膨胀;

B、价格缓慢下降;

C、通货紧缩;

D、逆通货膨胀;

E、反通货膨胀。

34、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D )

A、出口减少;

B、进口增加;

C、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D、税收不变但政府支出扩大。

35、什么情况下,通货膨胀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C )

A、并非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B、每年少于100%;

C、未被预期到;

D、每年高于100%;

E、被预期到。

36、如果,通货膨胀率是正的。( B )

A、上升的价格多于下降的价格;

B、存在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

C、存在相对价格变化;

D、价格上升的部分大于价格下降的部分;

E、所有的价格都上升。

37、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C )

A、降低政府支出会使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

B、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会影响产量;

C、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产量。

38、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A)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税。

39、应付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的方法是( C )

A、人力政策;

B、收入政策;

C、财政政策;

D、三种政策都可以。

40、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B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以上各类型。

41、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C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4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A)。

A、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长期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在预期通货膨胀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

C、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仍然有效;

D、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变,所以通货膨胀与失业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43、“理性预期”是指( C )

A、智力超群者的预期;

B、经济学家的预期;

C、在现有信息下对经济变量作的符合经济模型推断的预期;

D、由过去信息的加权平均后的预期。

44、根据(D )观点,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所阐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不存在的。

A、凯恩斯主义;

B、货币主义;

C、供给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45、“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A)

A、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

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

D、一条不规则曲线。

三、分析讨论题

1、失业、就业和不在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答:在统计失业人口时,必须是针对那些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这些人具有劳动能力且在寻找工作,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找不到工作。所有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而引起的失业都不能计入失业范围。例如,退休人员,在校学习的学生、家庭主妇、病残者等,这些人并不在寻找工作,不算失业,只能称他们为不在工作。由于疾病、休假、劳资纠纷或天气恶劣而暂时脱离工作的人不能当作失业人口,也不能计入在工作的人中。

2、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

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些。

3、能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了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答:不能。因为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因为即使有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日的经济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可能做到有劳动力的人都拥有工作。只要有劳动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了工作就是充分就业。

4、高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区别是什么?

答:把一定时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交易量相乘后相加,可得到某一时期得价格总额。选一个时期为基期,购买同等量商品的本期价格总额除以基期价格总额就得到本期的一个价格指数,这个价格指数反映了本期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因此,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定数量的商品购买所需支付的货币数量的多少;或一定数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多少的指标。通货膨胀是价格水平的增长率,它衡量的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因而,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反映价格水平变动幅度大小的指标。

5、通货膨胀是否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

答:否。通货膨胀衡量的是平均价格水平的走向,如果说某国或地区在某一时期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了10%,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相同上升了10%,而只是平均价格水平上升了10%。这一“平均”指的是各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加权平均”,而非简单的“算术平均”。

6、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通货收缩和滞胀,这几个概念有何区别

答:通货膨胀是一般价格水平在某一时期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收缩指消除或减少通货膨胀的过程。通货紧缩指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下降。当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时,经济即陷入滞胀。

7、请解释一下通货膨胀是怎样实现财富再分配的?

8、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何影响?

9、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你的房租。”这属于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人多着哩!”这属于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

答:理论上,把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归属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而把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归属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样,问题中的前一问就应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后一问则属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以美国经济在60年代和70年代所出现的通货膨胀为例,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在1963-1969年期间,美国的财政政策高度扩张,同时伴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结果,由于经济政策所所刺激的高的总需求带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在1973年和1979年,价格水平上涨的原因却是来自于供给方面的冲击,石油价格上涨,因而前者属需求拉上的,后者属成本推动的。

10、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而不愿坐公交车?答案:尹十九单元P291

答:一般说来,坐公交车比较费时间,坐出租车比较省时。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相对价格变的极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极大的加快。人们手中的货币象烫手的山芋必须越快越好地把它使用出去,否则很快贬值。人们坐公交汽车所节省的钱,也许远比因坐公交汽车所耗费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而坐出租车虽多费钱,但可以少受自己所拥有的货币贬值的损失。这样,从机会成本角度考虑,人们就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费时的公交车。

11、对付通货膨胀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12、说明经济学家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同观点以及各自的依据。

答:共有三种观点,凯恩斯的论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情况,主要认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都存在交替关系,从而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是适用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20世纪50-60年代的情况,认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换取低失业率,高失业率换取低通货膨胀率;货币主义和合理预期派的论述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情况,货币主义认为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从而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合理预期派认为,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没有交替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是无用的。

13、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答:菲利普斯曲线时西方经济学家用来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的变动率之间干系的曲线。1958年,当时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工作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整理英国1861-1957年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曲线形式表现出来。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斜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对于这种负相关的关系,英国经济学家利普赛的解释是:货币工资变动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程度的函数,劳动市场上失业率越低,即劳动市场上有超额需求,雇主间竞争会驱使货币工资率上升,反之,失业率越高,劳动市场上越是供过于求,货币工资率上升就越少。

菲利普斯曲线本来只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变动之间的关系,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越高,通涨率就低,失业率低,通涨率就高,并认为二者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涨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涨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涨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14、简述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答: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现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作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不太

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而且对应于不变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水平就有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越高,相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也就越高。在长期,人们开始调整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在理性预期的假定下,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与现实的通货膨胀率保持一致,在每一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都有一点,在这点上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同,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它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在长期不存在替代关系,因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一条垂直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发行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的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们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一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说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菲利普斯需求不断运动,在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下形成的。

四、计算题

1、假定某国某时期有1.9亿工作年龄的人口,其中有1.2亿人有工作,1千万人在寻找工作,1千5百万人放弃寻求工作,4千5百万人不要工作,试求:(尹P308)

(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官方统计的失业率。(4)如果所有泄气的人也看作失业者时的失业率。

解:(1)就业人数加失业人数为劳动力人数,故劳动力人数为:

1.2+0.1=1.3(亿)

(2)劳动力占可工作年龄人口数的百分比为劳动力参与率,

故劳动力参与率为:1.3/1.9=68.4%

(3)官方统计的失业率为:失业者(不包括泄气而放弃寻找工作的工人)占劳动力的百分比,故

失业率为:0.1/1.9=5.26%

(4)如果把气馁而放弃工作的人算作失业者,则失业率为:

(0.1+0.15)/1.9=13.15%

2、已知劳动需求函数P W N D ?

-=5.020,劳动供给函数P W N S ?=5.0,寻找工作的人数供给 P W

J S ?=2.0,试求:

(1)均衡的实际工资;

(2)均衡的就业水平;

(3)寻找工作的人数;

(4)失业人数;

(5)劳动力总人数。

解:(1)均衡的实际工资为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的实际工资,

P W

?-5.020P W

?=5.0,解得:20=P W

(2)均衡的就业水平为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的就业人数,

当20=P W 时,10205.0205.020=?-=?-==P W N N D S

(3)寻找工作的人数可根据均衡实际工资计算得出,

P W J S ?=2.0=0.2×20=4

(4)失业人数为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所以U =4;

(5)劳动力总人数为:14410=+=N

3、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试问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解:5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50π

50π=%8.27545460%100195019501960=-=?-P P P

同理类推:

%

5.93%1009292178%3.33%10069

69927060=?-==?-=ππ 4、若某国价格水平在2001年为107.9,2002年为111.5,2003年为144.5,试问2002年和2003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则2004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应该为多少?如果2004年利率为5%,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解:2002π=%34.39.1079.1075.111%100200120012002=-=?-P P P

同理可得2003π=2.69%

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为前两年的平均值,在2004年预期通货膨胀率为

2004π=(3.34%+2.69%)/2=3.015%

根据费雪效应中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可得

实际利率2004=名义利率2004-2004π=5%-3.015%=1.985%

5、假设测定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一篮子商品只包括三种,且有下列数据:

求:从第一年到第二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率。

6、如果失业率与GDP 之间满足奥肯定律:)(3/)(*

u u Y Y Y f f --=-,其中u 是失业率,*u 是自然失业率,Y 是GDP ,f Y 是潜在GDP 。又假定2001、2002、2003、2004年的失业率分别是8%、

4%、5%、6%。求:

(1)当自然失业率为6%时,2001-2004年各年失业率所对应的GDP 缺口;

(2)比较四年实际GDP 和潜在GDP 的关系;

(3)若2003年的实际GDP 为2500万亿元,计算当年的潜在GDP 水平。

解:(1)按照奥肯定律,在自然失业率为6%的水平下,各年GDP 缺口分别为:

2001年:%6%)6%8(3/)(2001-=-?-=-f f Y Y Y

同理可计算2002年、2003年、2004年GDP 缺口分别为6%、3%、0%。

(2)由(1)可知,在2001年实际GDP 低于潜在GDP 水平,2002、2003年实际GDP 高于潜在GDP 水平,2004年缺口消除。

(3)如果2003年实际GDP 为2500万亿元,由已知条件和奥肯定律可得:

03.0%)6%5(32500=-?-=-f f

Y Y 解得f Y =2427.18,即2003年潜在GDP 水平为2427.18万亿元。

7、已知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 =850-25r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Y =-500+5Ms +10r ,经济在Y =650时达到充分就业,如果名义货币供给Ms=200、物价水平P =l ,试求:

(1)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压力?

(2)当物价水平为何值时,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

8、假设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量(国民收入)分别为5和1000万美元不变,在货币供给从4000万美元减少到3000万美元时,计算价格水平的变化。

解:当40001=M 万美元时,2010005400011=?==Y V M P 当30002=M 万美元时,1510005300022=?==

Y V M P 因此价格的变化为:%25%100202015%100112-=?-=?-=

P P P π

即价格水平下降25%。

一、判断

二、选择

1-5题:DCAAC;6-10题:DBDED;11-15题:CABAB;16-20题:EEAAB;21-25题:ADCDC;26-30题:AACDB;31-35题:BBCDC;36-40题:BCACB;41-45题:CACDA。

失业与通货膨胀练习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失业率是指(d)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2、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就业B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 3、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4、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磨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5、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失业人员的是(b) A调动工作的时间歇在家休养者B半日工C季节工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6、奥肯定理说明了(a)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7、通货膨胀是(a)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8、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在加剧的趋势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处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D通货膨胀率每年50%以上 9、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0、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12、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 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13、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b) A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通货膨胀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 14、在下列通货膨胀的原因中,(c)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 15、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都不是16、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b)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7、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线D垂线 18、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1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定经济正遭受通货膨胀,可以由下列哪一种方法部分地或全部地消除()。 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个人收入税 C.以同样数量减少政府购买和税收D.增加同样数量的购买和税收 2.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在短期与长期都不存在的根据是()。 A.完全预期B.静态预期C.适应性预期D.理性预期 3.通货是指:() A.纸币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B.纸币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 C.纸币和铸币 D.纸币.铸币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4.在以下四种情况中,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物价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 D.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二年 5.生活费用指数是指:() A.消费物价指数 B. 批发物价指数 C.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 D.都不是 6.可以称为爬行的(或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A.通货膨胀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 D.通货膨胀在10%以上 7.凯恩斯所说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发生的条件是:() A.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总需求仍然在增加 B.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总需求并不增加 C.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仍然在增加 D.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但总需求并不增加 8.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 A.债务人 B. 债权人 C. 工人 D.无法判断 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的办法是:()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 降低失业率

失业与通货膨胀_习题

《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 一、单选题 1.判断某人是否处在失业状态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A、处于劳动年龄而且有劳动能力 B、没有参加工作 C、目前正在积极寻找工作 D、以上都是 2.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的比率 A、全部人口数 B、全部处于劳动年龄而且有劳动能力人数 C、全部劳动力人数 D、就业人数 3.具备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特点的失业是()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4.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5.如果某人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而失业,属于 (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6.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属于 (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7. 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经济结构的调整 8.奥肯定律可表述为() A、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B、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下降2个百分点 A、实际GDP每低于潜在GDP1个百分点,失业率将高于自然失业率2个百分点 B、实际GDP每提高1个百分点,失业率将下降2个百分点 9.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A 需求拉上型 B 成本推进型 C 结构型 D 以上均正确 10.某人由于工作转换而失去工作,属于() A 摩擦性事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1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 ) A 进口增加 B 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 出口减少 D 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12.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 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 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0.8,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 ) A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 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D 需求不足的失业 13.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 2007年04月20日 一、名词解释题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2.失业人数,是指一定劳动者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 3.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4.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 5.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6.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7.通货膨胀率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计算公式: 8.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10.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通货膨胀。 11.菲得普斯曲线,又称价格调整曲线,是指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12.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B 6.A 7.A 8.C 9.D 10.C 11.B 12.A 13.B 14.A 15.C 16.D 17.B 18.C 19.C 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 3.ABC 4.ABC 5.ABE 6.CD 7.ABD 8.CDE 9.ACD 10.BCE 四、判断分析题 1.×2.√3.×4.√5.√6.√7.√8.× 9.√10.×11.×12.√13.√14.×15.√ 五、问答题 1.简述失业的含义及其类型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种类: (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与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流动过程包括劳动者的新老交替、人们出于资源配置优化和判断的原因而转移就业职位等。它是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代价。 磨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劳动力流动性是由制度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决定的;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则主要取决于获取工作的信息难易程度和速度,以及失业的代价和失业者承受这种代价的能力。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其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结构性失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和代价,结构性失业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而这又恰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标志。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了解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和降低失业率的对策,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与政策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反通货膨胀的对策,失业的类型与降低失业率的对策,菲利普斯曲线。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1.失业与失业率 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适龄劳动者。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其公式: 失业率 以美国为例: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 (1)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周以上的人。 (2)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 (3)第三,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七天未得到工资的人。 (4)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2.充分就业的含义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说达到的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的失业率,又称为长期均衡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自然失业率由各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失业的分类 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市场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都把这类失业归为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现代经济学家按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成这样一些类型:

6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

6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2、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结构性通货膨胀的。 3、失业率是指没有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4、高价格就是高通胀。 5、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答: 1、错。这是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 2、错。对付的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错。是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4、错。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的增长率,而不是物价水平本身。 5、错。货币学派的观点是,在长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存在替代关系。 二、单选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以下那种现象不伴随通货紧缩发生()。 A 有效需求不足 B 经济衰退 C 失业率下降 D 物价下跌 3、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不可以采取()。 A 冻结工资水平 B 增税 C 降低法定准备率 D 增加有效供给 4、关于菲利浦斯曲线的形状,货币主义认为()。 A 向右下倾斜 B 一条水平线 C 一条垂直线 D 短期内由下倾斜,长期内为一垂直线 5、以下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 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B 等于0 C 大于0 D 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6、通货膨胀会使得下列哪些群体受益()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工资 收入者 D 退休人员 7、根据菲利普斯的研究,在英国,失业率下降,则工资增长率()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8、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9、某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属于下列哪一类型()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自愿 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10、奔腾的通货膨胀,其通货膨胀率为() A 10%以内 B 10%以上和100%以内 C 100%以上 D 1000%以上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11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及失业率 (一)失业 1、定义:失业(unemployment)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所有那此未曾受雇以及正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是失业者。失业人口与就业人口的和就是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即为失业率。 2、理解: (1)劳动力:在法定年龄范围内(如16--60岁),有劳动能力,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 (二)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100% 二、失业的种类及原因 (一)自愿意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1、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

研究的范围。 2、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二)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可以分为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2、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原因: 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与此同时,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劳动技能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不适当的政府政策(如政府为保护某种行业的政策,在短期内有利于减少失业,但从长期看,这种经济政策会降低受保护的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失去同国外竞争者相抗衡的能力最终加重结构性失业)。 3、季节性失业: 4、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三)隐蔽性失业 所谓隐藏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也就是说,这些工作人员的边际生产力为零。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出水平没有下降时,即存在着隐藏性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曾指出,发展中国

通货膨胀对失业的影响(1)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一、失业的种类及其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效应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失业的种类及其影响 1、失业的含义及其衡量 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有劳动能力的人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 规定标准并且正在寻找有报酬工作时所处的状态。 衡量失业有两个指标:失业人数和失业率。 失业率一般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 失业率= 就业人数 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2、失业的种类 按照失业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分为以下主要几类: ①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 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上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可称为自然失业率。 ③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产生的失业。 3、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克服了周期性失业的一种就业状态,此时还存在着自然失业。 4、失业的影响:奥肯定理 奥肯定理是描述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的定理。奥肯定理的内容如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便比潜在GDP低2.5%。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效应 1、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通货膨胀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2、通货膨胀的成因 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在社会总需求中,无论是消费、投资增加,还是政府支出或净出口的增加,都能使需求增加,都能引起通货膨胀。如下图: 价格P AS P2

5失业与通胀习题

失业和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的、显著的上涨。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4.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趋向衰落的部门和非开放部门以“公平”为由,在价格上向生产率高、迅速发展和开放的部门看齐,结果导致了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5.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工人人数。 6.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7.充分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人数为零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 8.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9.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或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10.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11.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是指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 12.奥肯定律是反映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反方向变化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13.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曲线。 14.工资提高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种现象称作“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二、单项选择题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B)。 A.通常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来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2.抑制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应该(A)。 A.控制货币供给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税 3. 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4. 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B)。

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试题

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判断 1、通货膨胀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F 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减通货膨胀率()F 3、用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来说明物价水平时,其数值是相同的。()F 4、工资上涨会导致消费增加,故工资推导型通货膨胀可看作是一种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F 5、发生通货膨胀时,人们更愿意把钱借给朋友(不收利息)()F 6、如果经济中实际通货膨胀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那么,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T 7、治理通货膨胀只能采用“双紧”的政策。()F 8、凡满足一定年龄范围(如16-65岁)的人都是劳动力。()F 9、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不能严格区分开来。()T 10、某人从学校毕业第一次寻找工作,在未找到工作之前,他属于摩擦性失业。()T 11、奥肯定律描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F 12、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总是正确的。()F 一、选择题 1、劳动力是由部门收集的。(D) A、就业人员; B、就业人员和所有没有工作的人; C、从事于生产性工作的人; D、就业人员和所有正在求职的人; E、达到工作年龄的总人口。 2、在美国,如果是,那么他们将被算作是失业者。(C ) A、没有工作的人; B、不符合失业救济条件的人; C、正在求职的人; D、至少有一个月没有工作的人; E、适龄无业人员。 3、对于经济学家们来说,失业主要是指:( A ) A、部分资源闲置; B、资源配置不当; C、经济繁荣不可避免的结果; D、降低通货膨胀所需要的代价; E、低生活水平的结果。 4、(A )不属于失业者。 A、工假在家修养者; B、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C、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者; D、刚进入劳动队伍未找到工作的工作者。 5、失业率的计算是用( C )。 A、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工人数量; B、劳动力总量除以失业工人数量; C、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D、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6、自然失业率( D )。 A、恒为零; B、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6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练习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2、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结构性通货膨胀的。 3、失业率是指没有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4、高价格就是高通胀。 5、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答: 1、错。这是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 2、错。对付的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错。是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4、错。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的增长率,而不是物价水平本身。 5、错。货币学派的观点是,在长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存在替代关系。 二、单选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以下那种现象不伴随通货紧缩发生()。 A 有效需求不足 B 经济衰退 C 失业率下降 D 物价下跌 3、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不可以采取()。 A 冻结工资水平 B 增税 C 降低法定准备率 D 增加有效供给 4、关于菲利浦斯曲线的形状,货币主义认为()。 A 向右下倾斜 B 一条水平线 C 一条垂直线 D 短期内由下倾斜,长期内为一垂直线 5、以下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 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B 等于0 C 大于0 D 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6、通货膨胀会使得下列哪些群体受益()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工资收入者 D 退休人员 7、根据菲利普斯的研究,在英国,失业率下降,则工资增长率()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8、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2015年西方经济学(本)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综合练习题满分答案

2015年西方经济学(本)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综合练习题 满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2.失业人数,是指一定劳动者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 3.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4.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 5.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6.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7.通货膨胀率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计算公式: 8.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10.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通货膨胀。 11.菲得普斯曲线,又称价格调整曲线,是指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12.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D2.B3.B4.C5.B6.A7.A8.C9.D10.C 11.B12.A13.B14.A15.C16.D17.B18.C19.C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3.ABC4.ABC5.ABE 6.CD7.ABD8.CDE9.ACD10.BCE 四、判断分析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五、问答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失业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第1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答:一般来说,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更严重些。分析如下: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当某些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间供求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由于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因而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或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且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答: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分析如下: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的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消

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因此,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3.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答:(1)对于什么是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可简单地认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这时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2)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即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以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 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工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③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的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

5 通货膨胀与失业 答案

习题答案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 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状态被称为通货膨胀。以价格水平的概念进行衡量,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单个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通货膨胀,价格水平偶然的上涨也不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由通货膨胀率衡量。其公式为=t π1 1---t t t P P P ,其中t π为t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 和P t-1分别为t 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2、价格水平 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是用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作为总量指标,价格水平主要是由价格指数来衡量的。常用的价格指数包括GDP 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价格指数越高,价格水平就越高。 3、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整个经济的价格水平的指标。常用的价格指数有GDP 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4、消费价格指数(CPI) 用来衡量最终消费品的价格平均水平的价格指数。其具体含义是一篮子消费品以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和以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的比。用公式表示为 CPI=100?计算的价值 一篮子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篮子商品按当期价格 1、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 用来衡量生产原料和中间投入品等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其具体含义是一篮子商品以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和以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的比。与CPI 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原料和中间产品,能够衡量销售过程开始阶段的价格水平,成为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信号和经济周期的指示型指标之一。 6、通货膨胀率 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的指标。其具体含义是价格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t π1 1---t t t P P P ,其中t π为t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 和P t-1分别为t 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7、温和的通货膨胀 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的通货膨胀。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对经济和收入的增长有积极的刺激作用。 8、奔腾的通货膨胀 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的通货膨胀。这种经济状态中,货币流通提高的速度和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速度均较快。 9、超级通货膨胀 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使货币完全失去信任,破坏正常的经济联系,并可能导致货币体系和价格体系完全崩溃,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9、平衡的通货膨胀:包括生产要素以及各类劳动的价格在内的各种商品的价格按同比例上升的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

《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 一、单选题 1.判断某人是否处在失业状态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A、处于劳动年龄而且有劳动能力 B、没有 参加工作 C、目前正在积极寻找工作 D、以 上都是 2.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的比率 A、全部人口数 B、全部处于劳动 年龄而且有劳动能力人数 C、全部劳动力人数 D、就业人数3.具备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特点的失业是()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4.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5.如果某人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而失业,属于

(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6.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属于(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7. 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经济结构的调整 8.奥肯定律可表述为() A、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 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B、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 下降2个百分点 A、实际GDP每低于潜在GDP1个百分点,

失业率将高于自然失业率2个百分点 B、实际GDP每提高1个百分点,失业率将 下降2个百分点 9.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A 需求拉上型 B 成本推进型 C 结构型 D 以上均正确 10.某人由于工作转换而失去工作,属于() A 摩擦性事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1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 A 进口增加 B 工资不 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 出口减少 D 政府支出 不变,但税收减少 12.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 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 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0.8,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

西方经济学(本)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综合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2.失业人数,是指一定劳动者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 3.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4.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 5.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6.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7.通货膨胀率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计算公式: 8.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

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10.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通货膨胀。 11.菲得普斯曲线,又称价格调整曲线,是指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12.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D2.B3.B4.C5.B6.A7.A8.C9.D10.C 11.B12.A13.B14.A15.C16.D17.B18.C19.C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3.ABC4.ABC5.ABE 6.CD7.ABD8.CDE9.ACD10.BCE 四、判断分析题 1.×2.√3.×4.√5.√6.√7.√8.× 9.√10.×11.×12.√13.√14.×15.√ 五、问答题 1.简述失业的含义及其类型

论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的

论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的 分析,比较与综合 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各派经济家对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解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的确令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由此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是为什么会存在多种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究竟哪一种理论是正确的理论?如何正确地评判各学派的经济理论显然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复杂性如果缺乏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我们将难以真正把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也很难做到尽可能客观地恰如其分地评判各学派的经济理论甚至还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和看法并就此请教于学界的各位同仁。 一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的发展是对西方经济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合理解释 首先我们有必要对四种有代表性的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本人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展开分析和评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指出经济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演变式的科学它改变自己以便反映社会上和经济上的风向的改变实际上我们所面对的经济社会正如萨缪尔森教授所说的那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自然造成了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或过程的不同认识观点和态度现在看来仅就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理论而言从凯恩斯提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能并存的观点到菲利普斯发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的交互替代关系再到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可以说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对西方国家经济现实的反映熟悉或深入了解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没有对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引发的通货膨胀产生适应性或理性预期因此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能够扩大经济社会的有效总需求的从而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然保持所谓的此消彼长的交互替代关系这也是货币学派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频繁地干预国民经济的运行而人们对此也已经司空见惯了这样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实施就会影响人们的心理使人们产生适应性预期从而改变其经济行为模式更进一步讲政府从无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导致了人们从无到有的对宏观经济政策逐渐理性的预期另外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传播与普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形成理性预期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讲卢卡斯等人的理性预期理论就是对政府当局与社会公众间的经济博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个客观反映总之经济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的成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经济学家必须对这种变化提出与时俱进的经济学解释可以说这就是各派经济学家先后提出各种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并各领风骚于一时的主要原因。 二各种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的片面性或局限性

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 摘要: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一对即是紧密相关又是各自独立的重要经济问题---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关乎民生的问题,,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的失业率逐年走高,越来越高的失业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于它的讨论。同样,在经济危机之后,通货膨胀问题也逐渐突出。人们对于二者联系的认识也越来越多。那么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使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关键字:失业通货膨胀经济现象…… 在2013~2014学年的对于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学习让我对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与互相影响的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 而在我的论文中将阐述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失业和通货膨胀: 一、失业: 对于我们的教材《宏观经济学原理》【中】高鸿业)中第十六章失业中有关失业的解释,书中把失业分为三类1、摩擦性失业:z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但因为摩擦性失业被认为任何时候存在,却对任何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过渡

性的,所以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2、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需求方。3、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的失业。在本书中,还描述了除上述三种失业类型外的,在宏观经济学中还存在的一种失业的分类,即所谓的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指个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后者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另外,在(《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美】曼昆)中第28章失业中有关失业的解释,书中把失业分为两类长期失业与短期失业。书中把失业者规定为能够工作且在4周的时间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还包括被解雇正在等待重新被召回工作岗位的人。 让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看看我国2006~2008年失业的具体情况:

7通货膨胀练习题

第七章通货膨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指的是()。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2、以下四种情况下,属于通货膨胀的是()。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 3、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是()。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 D、通货膨胀每月都在50%以上 4、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这种情况属于()。 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 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5、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是()。 A、对债权人有利,对债务人不利 B、对债权人不利,对债务人有利 C、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均不利 D、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均有利 6、下面有关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7、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提高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D、关税 8、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 9、一般而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变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均不是 10、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则此时的通货膨胀是()。 A、结构型的 B、需求拉动型的 C、成本推动型的 D、混合型的 1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一条()。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