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蹊.(xī)跷天堑.(qiàn)豪奢.(shē)酹.(lèi)江月

B.贮.(chǔ)存凝噎.(yē) 纶.巾(guān) 狼居胥.(xū)

C.玉簪.(zān) 惬.(qiè)意觊觎

..(jì yú) 雨霖.(lín)铃

D.慰藉.(jiè) 暂.(zhàn)时缱绻

..(qiǎn quǎn) 佛狸祠.(cí) 解析:A项,“蹊跷”的“蹊”应读qī;B项,“贮存”的“贮”应读zhù;D项“暂时”的“暂”应读zàn。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樯橹塑象天堑无涯舞榭歌台

B.骤雨暮霭要言不烦乍暖还寒

C.吟啸诬蔑良辰好景浮想联篇

D.料峭追查鞭僻入里寻常巷陌

解析:A项,“塑象”应是“塑像”;C项,“浮想联篇”应是“浮想联翩”;D项,“鞭僻入里”应是“鞭辟入里”。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B.在这次调查中,前三个问题是:你的月生活费是多少,你平时的买衣标准是什么,你平时的吃饭标准是什么?

C.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优点。

D.时间膨胀不仅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它也是一种时间旅行(一种科学幻想活动,指人离开现在而置身于未来或过去——译者注)。

解析:A项中“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句号去掉;B 项,后三句均用问号;C项,将逗号移至后引号外。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

A.我真想告诉所有的人们,都来观看

..青海湖独特的美,都来领略这大自然的魅力。

B.尽管美国表面上称要通过外交途径迫使伊朗就范,但以副总统切尼为代表的鹰派已经迫不及待,认为“通过外交手段不能遏制伊朗的核野心”,因此美国媒体更频繁鼓吹对伊朗采取强硬

态度

..。

C.在反腐倡廉的行动中,要重点查处某些税务大员与社会名

流上下其手

....,瞒报收入,逃缴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D.在《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中,许三多这个年轻战士的形

象被塑造得楚楚动人

....,给人一种永不服输的印象。

解析:C项中“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符合句意。A项,“观看”,参观,观察;“观赏”,观看欣赏,强调通过视觉享受美好的事物。这里宜用“观赏”。B项,态度:名词,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从语境看一般的“态度”已不能解决问题,故应用“措施”。D项中“楚楚动人”,指娇弱动人,多用来形容女子,不合句意。

答案:C

5.从词的流派上看,下列词句和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解析:A项是苏轼的豪放词,其他的都是婉约词;B项是柳永词;C项是秦观词;D项是李清照词。

答案:A

6.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减字木兰花

己卯儋耳春词①

春牛春杖②,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②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杖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

解析:这首词写出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热爱和豁达的心胸。

答案:A

二、名句填充(6分)

7.(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2)执手相看泪眼,。(柳永《雨霖铃》)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苏轼《定风波》)

(4),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5)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醉花阴》)

(6),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1)重湖叠清嘉(2)竟无语凝噎(3)山头斜照却相迎

(4)休说鲈鱼堪脍(5)有暗香盈袖(6)梧桐更兼细雨

三、阅读理解题(3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秦娥·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

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8.请找出这首词中直接写作者“情怀”的一句并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4分)

答:

答案: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起贯穿全篇感情的作用。“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条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其二“又还寂寞”是直接抒情。突出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郁积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蕴深广)。

9.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愁绪一下子涌上心头。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踏莎行①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③去?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1097年春三月,其时,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被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②幸自:本自,本来是。③潇湘:潇水、湘江。

10.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4分)

答:

答案: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料峭的“春寒”、惨淡的“斜阳”等意象,表达了一个屡遭贬谪的词人失意的怅惘(惆怅)、内心的凄苦和对前途的渺茫。

11.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①采用了拟人手法,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②采用了象征手法,本应环绕郴山,而却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如答“比喻”“反问”(或“反诘”“诘问”)也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更漏子

毛文锡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飞燕。

12.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内容。(2分)

答:

答案:闺中少妇,思念远别的亲人,通宵不寐,直达天明。

13.请举例分析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3分)

答:

答案: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是这首词在表现情感方面的

最大特点。这首词中的景物,不只是作为一般春天的景物用以渲染春天的气氛,有些景物(如子规、孤灯、丁香、双燕等)还作为意象,用以表达离别情绪和春思春愁。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柯子

范成大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支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14.“香支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是怎样表达词中主人公的情感的?(3分)

答:

解析:这是一首写离愁别绪的作品。我们可以从“怅望”“凝情”,还有“离愁”可以感知。但作者写情大多数情况下写得却是含蓄而蕴藉,以不言而言之。本题也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写的。这个句子写了两个处所,一为高楼,一为木兰舟,而这两个处所却是由“可惜”与“不近”这两个带有浓厚情感的词串连在一起,那么这样整体一把握,词中主人公的情感也就不难感知了。

答案:高楼是女子的居所,而木兰舟则代喻男子出游。一个“不近”就表达了男女主人公渴望相见却又无法相见的痛苦而无奈的心理,表情于蕴藉之中。

15.本词最后一句是“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更喜欢谁的句子?请说明理由。(4分)

答:

答案:李煜的这一句子将无形的愁化为有形,以江之绵绵来形容愁之绵绵。而范成大的这一句不仅将无形的愁化为有形,更借一个拟人写出了人之有情而江之无情,在表情上更显曲折动人。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③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④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银花:元宵的花灯。

③辇下:京师。④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6.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城”之“愁”?(4分)

答:

答案: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17.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答案:“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或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也可);“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或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也可)

四、写作题(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文章。她认为人活在现代生活中,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毕淑敏用三间小屋作为自己的精神空间,那么,你有没有精神空间呢?你若给自己构建精神空间,又是怎样的呢?

请以“我的精神空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