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心理学第十章章节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心理学第十章章节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心理学第十章章节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心理学第十章章节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心理学第十章章节试题及答

一、选择题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什么作了的诠释(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1937年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的人是 ( )

A.卡特尔

B.塔佩斯

C.奥尔波特

D.霍兰德

3.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 )

A.罗复克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4.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实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 )

A.研究型

B.艺术型

C.现实型

D.社会型

5.谁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 )

A.阿德勒

B.弗洛伊德

C.斯普兰格

D.荣格

二、辨析题

1.性格是指由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

2.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3.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4.一般来说,气质与性格都受生理影响大。

三、简答题

1.简述弗洛伊斯的人格理论。

2.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3.简述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4.简要说明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5.简要说明“大五”人格理论。

6.简要说明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一、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二、辨析题

1.错误。性格是指由人对现实的稳定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

格特性。

2.错误。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粘液质。

3.准确。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他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

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涵义。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劣之分,能最直接的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4.错误。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三、简答题

1.(1)无意识假说。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最初他把人

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2)个性结构的三种成分。弗洛伊德

分个性结构为本我、自我和超我。(3)本能和紧张的缓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受一种本能的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这种本能分为两大

类: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这两者相互交融,使我们的很多行为同时

与性欲和攻击性动机交织在一起。(4)性心理发展阶段。①口欲期②肛

欲期③性蕾期④潜伏期⑤生殖器期。(5)肪御机制。包括压抑、生化、

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智化和投射。

2.(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

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3.在巴甫洛看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人的气质关系是:弱型相

当于抑郁质;不可遏止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

型相当于粘液质。

4.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认方,人格特质是个体反应环

境刺激时的一种内在倾向。它是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形成的,

对个体行为具有动机的作用。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种,即共同

特质和个别特质。①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绝大部分人

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②个别特质揭个体身上所独具的

特质。个别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

特质和次要特质。③在奥尔波特后期的工作中,他将人格特质分为两

个极端,如端正一畸形;活泼一呆滞;支配一服从等等。根据具有两

个极端的特质,能够制成测量人格的量表,用它来确定人的人格特质。

5.“大五”人格理论。塔佩斯等使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

质变量实行了再分析,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五个因素就是

神经质性,外向性,求新性,随和性和尽责性。①神经质性纬度依据

人们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情况而将其置于一个连续统一体的某处。②

外向性纬度一端是极端外向,一端是极端内向。③求新性是指对经验

持开放、探求态度,而不但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④在随和性

纬度上得分高的人是乐于助人的、可信赖的和富有同情心的,而那些

低分者多报有敌意、为人多疑。⑤尽责性是指我们如何控制自己、如

何自律。

6.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利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

质实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为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水平特质和气质特质。①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

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

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是人格层次中最重

要的一层。②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所

决定。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决定。③动力特质、水平特质

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他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水平特质指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

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

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护理心理学试题+答案

护理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焦虑 3.心身疾病 二、填空题 1.记忆心理过程包括_____识记_______、_____保持______,____再现_______三个阶段。2.思维的两大特征是_____间接性_______、___概括性________ 3.情绪心理现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因素组成。 4.系统脱敏疗法包含___放松训练_________、____建立焦虑恐怖事件等级_______和___脱敏治疗_________三个步骤。 5.对病人来讲,最基本的需要是____安全感________。 6.病人焦虑可分出三类:___期待性_____、____分离性_______、____阉割性焦虑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确认叫做( b ) A.再现 B.再认 C.识记 D.保持 2、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a ) A.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记忆、想象、能力、自我意识、情感意志等 3、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属于特殊能力的是( d ) A.记忆能力 B.想象能力 C.观察能力 D.数学能力 4、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c ) A.人际和谐 B.情绪稳定 C.身体强壮 D.人格完整 5、同样的应激源对于不同的个体会产生( b ) A.相同的反应 B.不同的反应 C.类同的反应 D.积极的反应 6、短时记忆指在感觉记忆基础上信息能保持( d )左右的记忆。 A.1/4秒 B.2~4秒 C.半分钟 D.一分钟 7、用于人格测验的问卷是( c ) A.SAS B.SCL-90 C.EPQ D.LES 8、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心理咨询的方式( d ) A.门诊咨询 B.信函咨询 C.电话咨询 D.电报咨询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 70----84 B 75----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心理学》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 ) 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 ( ) 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 ) 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 ) 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 ( ) A.关键期B.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 ( ) A.感知觉 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 ( ) 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 A.心境B.激情 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 第一信号系统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

什么特性?( ) A.理解性B. 选择性C.整体性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 ) A.习得B.延迟 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 ) A.卡特尔B.比奈C.推孟 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 ) A.去个性化现象 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 ( ) 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 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 ) A. 胆汁质B.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 ) A.125 B.120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 () 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 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 ) A. 费希纳定律B.韦伯定律C. 格拉斯曼定律D. 韦伯-费希 纳定律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护理心理学》试题 层次__高升本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15分) 1..心理学 2.焦虑 3.心身疾病 二.填空题(15分) 1.记忆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2.思维的两大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情绪心理现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因素组成. 4.系统脱敏疗法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步骤. 5.对病人来讲,最基本的需要是____________. 6.病人焦虑可分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30分) 1.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确认叫做( ) A.再现 B.再认 C.识记 D.保持 2.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 A.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记忆,想象,能力,自我意识,情感意志等3.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属于特殊能力的是( ) A.记忆能力 B.想象能力 C.观察能力 D.数学能力4.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 A.人际和谐 B.情绪稳定 C.身体强壮 D.人格完整 5,同样的应激源对于不同的个体会产生( ) A.相同的反应 B.不同的反应 C.类同的反应 D.积极的反应6.短时记忆指在感觉记忆基础上信息能保持( )左右的记忆. A.1/4秒 B.2~4秒 C.半分钟 D.一分钟7.用于人格测验的问卷是( ) A.SAS B.SCL-90 C.EPQ D.LES 8.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心理咨询的方式( ) A.门诊咨询 B.信函咨询 C.电话咨询 D.电报咨询9.对同一个病人( ) A 医患关系模式永远不变 B 医患关系模式随时在变 C 依年龄变化改变医患关系模式 D 依病情变化改变医患关系模式 10.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 ) A 恰当的自我评价 B 稳定的生活环境 C 良好的人际关系 D 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11.A型性格的人与以下列哪一种疾病有关( ) A,冠心病 B,脑出血 C,肿瘤 D,湿疹 12.当一个人真的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危胁时,典型的反应是 ( ) A,感到抑郁 B,感到异常愤怒

变态心理学试题

三、智力障碍 名词解释 1. 智力 2. 智力障碍 3. 智力迟滞 4. 痴呆 5. 唐氏综合症 单选题 1. 现在一般认为治理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其中( )是智力 的核心。 A 观察力 B 想象力 C 记忆力 D 思维能力 2. ( )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最严重的社会、医学、教育和心理问题。 A 认知障碍 B 智力迟滞 C 性行为障碍 D人格障碍 3. 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为( )。 A 痴呆 B 智力迟滞 C 白痴 D 智力障碍 4. ( )衡量智力的重要标志。记忆力 抽象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观察力 5. 智商在35—49之间者,大致相当于“能训练者”,是属于( )智力迟滞。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6.智商在20—34之间者,人数约占智力迟滞者的7%,是属于()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7. 现在已知的遗传性疾病就有三千多种,其中凡是与( )有关的遗传性疾病都会严重损害儿童的智力发展。 A 运动系统 B 中枢神经系统 C 内分泌系统 D 周围神经系统 8. 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智力迟滞最具代表性的是( ) A 唐氏综合症 B 呆小症 C 先天性畸形 D 苯丙酮酸尿症 9. ( )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发育不全,是以智力低下和适应能力欠缺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A 智力障碍 B白痴 C 痴呆 D 智力迟滞 10.智商分数在50—69之间者,是智力迟滞众人苏最多的一类,约占智力迟滞总数的80%,大致相当于“能教育者”,是属于()智力迟滞。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 A.笛卡尔B.谢切诺夫C.巴甫洛夫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 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 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尊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关于动物心理的发展过程,以下哪项正确 A.感觉是神经系统对事物反映,是低等脊椎动物的基本反映形式 B.知觉是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高等脊椎动物阶段的基本反映形式 C.知觉是脑对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是低等脊椎动物阶段的基本反映形式 D.高等脊椎动物所进行的复杂的行为的反映形式属于思维萌芽阶段 E.以上都不对 2.心理现象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 A.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时,就产生了心理现象 B.生物体对于外界反映具有感应性,表明出现了心理现象 C.生物体对于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能作出反应时,表明发生了心理现象 D.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具有心理现象 E.以上都不对 3.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A.理解性 B.对比性 C.整体性 D.组织性 E.恒常性 4.先吃糖,后吃西瓜,会感到西瓜不甜。这是因为人感觉具有 A.对比性 B.感受性 C.适应性 D.发展性 E.选择性 5.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遗传因素 B.孕妇情绪状态 C.社会环境 D.孕妇营养状况 E.胎教 6.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E.记忆、想象、兴趣、能力、思维、情感意志等 7.“草木皆兵”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 A.感觉神经发生病变 B.幻觉 C.想象性错觉 D.感受性错觉 E.情绪型错觉 8.短时记忆的时间是 A.0.25~2秒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1.变态心理学就是精神病学。 ( ×)2.思维奔逸现象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 √)3.思维破裂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词语杂拌。 ( √)4.神经症患者无器质性病变、自知力完整。 ( ×)5.神经症起病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没什么关系。 ( √)6.精神疾病导致自杀死亡的患者中以心境障碍最多见。 ( √)7.冻火鸡法脱毒是指强制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 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的一种戒毒方法。 名题解释: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这种感知异常现象称为"不识症". 3、错觉: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4、幻觉: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题却简直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5、遗忘症:对既往经验过的重大事件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出现完全性的遗忘,称为遗忘症. 6、虚构症:病人在回忆中把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

的事件,当作亲身的经历,并坚信确有其事. 7、似曾相识症:病人在接触到新的环境,事物或人的时候,好象过去曾经见到过或经历过,因而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一种早就体验过的熟悉的感觉. 8、病理性激情: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9、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10、情感淡漠:情感淡漠的病人对慰藉的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在生离死别或久别重逢的情况下病人表现得无动于衷. 11、违拗症: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 12、刻板动作:病人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持久地,机械地重复做着一种单调的动作,称为刻板动作. 13、作态:病人做出一写古怪的,愚蠢的和做作的幼雅动作,姿势,步态或表情,使人感到好象故意装出来似的. 14易性症: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身份相违背.强烈希望借助医学手段改变自己的性器官外形和体态,向异性转化。 15易装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恋物症,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的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 16双相心境障碍;即有抑郁与狂躁期的心理障碍.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 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问卷)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诱因)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编

《护理心理学》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2分/题,共50分 1、世界上首创心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C ) A.华生 B.艾宾浩斯 C.冯特 D.弗洛伊德 2、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是 (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是( A ) A.弗洛伊德 B.巴浦洛夫 C.马斯洛 D.华生 4、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分为几个信息单位( A ) A.5-9 B. 3-7 C. 7-11 D.9-13 5、从情感的范畴来看,求知欲是一种( B ) A.责任感 B.理智感 C.集体感 D.道德感 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 A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的趋避冲突 7、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A.遗传因素 B.教育因素 C.实践作用 D.主观努力 8、一外地患者住院,思念亲人,泪流不止,表现出患者哪一需要未满足( C)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需要 9、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是( C ) A.反向 B.否认 C.升华 D.幽默 10、青少年什么心理最多见( C ) A.紧张 B.恐惧 C.矛盾 D.快乐 11、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有( C ) A.心态好 B.智商高 C.善于调控情绪 D.道德品质高尚 12、文化性应激源不包括( D ) A.生活方式 B.语言 C.风俗习惯 D.结婚或离婚 13、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和以下哪种疾病混淆( A ) A.甲亢 B.糖尿病 C.肺结核 D.胃溃疡 14、患者对刚做过或早已过去的事情要反复地进行回忆,是指( B ) A.强迫怀疑 B.强迫回忆 C.强迫联想 D.强迫行为 15、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中不包括( C ) A.确立生存意义 B.适度锻炼运动 C.加强学习能力 D.加强人际交往 16、患者总是严肃认真、固执、猜疑,属于下列哪种人格障碍( A )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 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C ) A 70 - 84 B 75 ------ 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1 / 37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 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二.多选(每小 题1分,共5分) 1.吸毒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 A 超剂量中毒 B 戒断反应 C 自杀 D 多种物质混杂滥用中毒 2.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 A 相关研究方法 B 实验方法 C 病史与临床方法 D 跨文化研究法 3.致依赖性物质包括( ) A 中枢神经抑制剂 B 中枢神经兴奋剂 C 致幻剂 D 挥发性溶剂 4.在自杀的治疗和预防中,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有( ) A 社区调查 B 心理治疗 C 学校教育 D 热线电话 5.可以用来治疗单项抑郁症的药物包括( ) A 阿密替林 B 氟哌啶醇 C 氯丙嗪 D 丙咪嗪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细胞疾病--( ).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9.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 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11. 知识迁移: 12. 学习策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填空题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 指向)和集中。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概括性)。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 效价)乘期望值。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布鲁纳)。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 行动)的内部动力。 诱因可分为( 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 能力。 心理学(Psychology ) 是以(科学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 近景性)动机。 )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问卷)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 社会)。 )相互作用形成的。 外在动机)。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 诱因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 提出者是( 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 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护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护理心理学》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 ) 1.常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心理测验法 E.比较法 2.下列不属于空间知觉的有:() A.距离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深度知觉 E.主位知觉 3.气质类型通常被描述为:() A.混合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 E.胆汁质 4.对于吃、喝、呼吸空气、性生活等的需要,属于() A.爱的需要 B.生理性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5.以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属于()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冲动型人格障碍 C.表演型人格障碍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E.强迫型人格障碍 6.“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典型表现? () A.压抑 B.否认 C.幻想 D.投射 E.推诿 7.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有() A.抽象性 B.逻辑性 C.间接性 D.形象性 E.概括性 8.医护人员缺乏同情心很可能会使病人产生() A.焦虑 B.恐惧 C.抑郁 D.孤独感 E.遵医行为问题 9.确定低水平目标的护理措施对下列哪种病人最合适?() A.焦虑反应的病人 B.抑郁反应的病人 C.否定的病人 D.无动机的病人 E.不合作的病人 10.在疾病早期出现的角色适应不良多为() A.病人角色缺如 B.病人角色强化 C.病人角色消退 D.病人角色恐惧 E.角色认同差异 11.“草木皆兵”是什么引起的反应() A.感觉 B.知觉 C.幻觉 D.错觉 E.美感 12.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发展的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无差别 D.不快不慢 E.速记速忘 13.脑外伤、醉酒者常见的记忆障碍是() A.错构 B.虚构 C.似曾相识感 D.顺行性遗忘 E.逆行性遗忘 14.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有_____个记忆单位() A.11±2 B.9±2 C.7±2 D.5±2 E.3±2

变态心理学测试题一百道答案版.docx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测试题 1、对心理健康评价时,不合理的判断是(A )。P284—286 A、注意力集中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B、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 C、易受暗示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D、能动地适应环境者,心理健康水平高 2、从统计学角度,对心理异常的错误理解(A )。P258 A、智商在130以上偏离常模,属于异常心理现象。 B、心理异常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C、智商在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 D、智商在70~130,属于正态分布。 3、在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心理学原则中不包括(D )。P260 A、心理活动是否有内在一致性 B、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C、人格是否保持相对稳定 D、待人是否诚实、守信 4、(A )是指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P260 A、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 B、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 C、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 D、能正确认识现在和适应环境 5、(B )是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破坏的解释。P255 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 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 C、个体早期发展受挫 D、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6、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D )区分法。P257 A、常识性 B、非标准化 C、标准化 D、半标准化 7、幻觉是指(D )。P262 A、由过去经验引发的联想 B、反复出现并非病理现象 C、外界存在某一种事物,但个体感知到的是另一事物 D、个体感知到外界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 8、对强制性思维,错误的是(B )。P265 A、大量思维内容 B、并非是外力强加给自己的 C、患者不主动控制 D、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对妄想,不正确的是(D )。P266 A、是病态推断和判断结果 B、无事实根据 C、意识清晰下发生 D、有事实根据 10、超价观念是指(D )。P268 A、一般无事实根据 B、逻辑上荒谬 C、内容往往与切身利益无关 D、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11、(C )不属于常见的注意障碍。P268 A、注意狭窄 B、注意增强 C、注意缺失 D、注意减弱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

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浙江省2002年4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 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 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