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条理般教案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教案

完整条理般教案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教案

完整条理般教案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教案
完整条理般教案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教案

实验室氨气的制备教案

杨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学习,获取氨气的制备原理及性质检验的机理,训练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a. 学生在知识的衔接和过渡中,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培养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b. 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设计能力;

c. 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观。

教学重点:探究氨气的制备原理,还有氨气性质检验,喷泉原理。培养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氨气制备装置的搭建及气密性检验,氨气的制备。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铵盐及其性质,大家还记得铵盐有哪些通性吗?[生]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共热放出氨气。

[师]那么实验室究竟用何种物质来制取氨气呢?我们能否用加热铵盐与碱的方式制取氨气呢?

[师]好,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氨的实验室制法。请大家翻到课本93页,阅读氨的实验室制法这一部分的内容,同时思考老师的几个问题:

实验室制氨的原理(反应方程式),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收集装置(生成物的密度和溶解度),验满方法以及尾气处理。

[板书]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生活动]自行阅读约一分钟

[师]好了,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把这一部分的内容看完了,那大家能告诉老师,实验室制氨的实验原理是什么了吗?

[生]铵盐与碱共热放出氨气(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

[板书]

(1)反应原理: 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2NH3↑

[提问]嗯,很好!那老师在这里还有三个小问题,该反应能否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呢?我们可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来代替氢氧化钙呢?能否用NH4HCO3来代替NH4Cl呢?请大家思考并讨论一分钟。

[生](讨论,各抒己见)

[师]不能,因为是固体之间的反应,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极容易吸湿,不容易产生氨气,而且高温会腐蚀试管;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使制得的氨气不纯。

[师]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一下,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一般有几部分构成呢?

[师生互动]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提问]好了,那么问题来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一般根据什么原则来选择呢?[师生互动]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溶解度。那么参照制备氨气的反应方程式,可知这是一个固固加热反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对于氨气这种易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我们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

[板书](2)发生装置固体+固体=====气体(同制氧气)

[板书](3)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再问]怎么才能知道收集的氨气已经满了呢?

[生]回答

[板书](4)验满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白烟)

[多媒体展示]下图即是实验室制备氨气的简易装置

[教师实验演示]下面老师就来带领大家制取一试管氨气

[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抓住教学和实验中的时机及时提问,如: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氨气会污染环境,怎么处理?该实验操作中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说你认为在操作中有失误的地方呢?

[讲解]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a.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组装仪器

b.组装好后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c.固体药品要混合均匀,平铺试管底部;

d.试管口(盛固体药品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e.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伸入试管底部;

f.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收集氨气的试管,在试管口轻轻塞一团棉花

g.加热时先预热再使用外焰加热

[实验完毕]思考,讨论

[设疑]实验到此就结束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该反应生产的氨气纯不纯呢?如果不纯净,要如何除去杂质呢?

[生1]不纯,含有水蒸气。

[生2]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就要除去水蒸气,可以用碱石灰。

[追问]能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呢?

[生]不能,因为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

[师]因此,我们为了使氨气更加纯净,可以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加一个净化装置,使用碱石灰来除去水蒸气。

[板书](4)净化装置:碱石灰(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混合物)

[师]氨气收集满了,多余的氨气能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里呢?

[生]不能,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多余的氨气排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追问]那该如何处理呢?

[生]根据氨气的性质,可以用水或者酸液来吸收

[板书](7)尾气处理:用水或者酸液吸收

[多媒体展示]演示装置图

A.用于加热反应物

B.用于收集氨气

C.用于检满

D.用于吸收多余的氨气

E.用于防止倒吸

a.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物

b.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教学小结:

本实验是高中实验中现象最为明显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氨气的印象,以及进一步学习氮族元素。实验的重点是讲解氨气制备原理及性质检验,实验的难点是氨气的制备,制备条件要求特殊:玻璃仪器及导气管要干燥!

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第四单元第二节氧气(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和装置、操作,能总结出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 对物质的变化观有初步认识,知道物质是可以变化的,利用物质的变化来获得新物质。 4. 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5. 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 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 难点: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实验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 同学们,早上起床是不是都要刷牙,那你们见过“大象的牙膏”吗?今天,老师要把它变出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那么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在魔术中产生了一种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推进新课 1. 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解决哪些问题? 交流讨论: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2. 投影资料,思考:上述物质中最好选择哪一物质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并用文字表达 式表达。 +氧气 3. 展示一瓶过氧化氢溶液,溶液中有无气泡产生。

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过氧化氢反应的速率加快吗?出示图片,结合生活中双氧水在处理伤口时可产生大量气泡,引导学生思考。 4.实验探究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得出结论。 5.继续探究二氧化锰的作用——催化剂,通过自己录制的一段微课探究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 特点。 板书:催化剂:一变二不变 板书:反应原理 催化剂 过氧化氢水+氧气 6. 由微课中的装置加学生的预习,引导学生说出实验装置并展示实验装置图: 7. 组内讨论交流: 1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如何向装置中加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3 如何检验氧气? 4 如何利用排水法收集到一瓶氧气? 5 开始收集氧气的时间和收集满的标志是什么? 8、出示实验步骤 9. 学生合作实验: 10. 交流反思: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三、当堂达标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收获了什么?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

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了解什么是催化剂。 过程与方法:动手实验制得一瓶氧气,体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动手实验,乐于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前的准备】 1.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药品的准备。 2.学生复习常见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氧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都需要氧气,哪些方法可以得到氧气呢?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引入今天的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在实验室里我们如何来制取氧气? [问题一]:如何选择原料? 【学生自学】活动天地4——2,完成学案第一题 1、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1.水(H2O) 2.二氧化碳(CO2) 3.氯化钠(NaCl) 4.高锰酸钾(KMnO4) 5.过氧化氢(H2O2) 6.甲烷(CH4) 【小结】:氧气是可以在实验室里通过化学转化的方法获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含氧元素的物质转化成氧气。 [问题二]:如何选择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第2 题 2、你认为下列原理中哪一种最适宜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呢?你不选择其他方法的原因是什么?通电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水氢气+ 氧气 加热 2、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双氧水分解制氧气:二氧化锰 + 氧气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初)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初稿)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了解分解反应。 3. 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 3、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理解分解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理解物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题是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升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药品、仪器装备: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夹)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既然氧气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个节课我们就来实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二、新课学习 板书: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 生:还能够加热高锰酸钾。 教师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 生:高锰酸钾是一种黑紫色的固体。 师: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师: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节课再实行实验探究。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吐逊阿衣·艾买提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一 1、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木砖、试管、试管塞、三通管、橡胶管、止水夹、橡皮筋、玻璃导管、集气瓶、双孔橡皮塞、药匙、火柴。 药品:氯化铵、消石灰、红色石蕊试纸、蒸馏水。 2、实验装置图(如图1) 图1 A.用于加热反应物 B.用于收集氨气 C.用于检满 D.用于吸收多余的氨气 E.用于防止倒吸 a.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物 b.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①,②,③,④均为止水夹 3、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装好仪器,打开①、②、③、④,在D中装入水或稀硫酸,E中装入水。 (2)检查气密性:用酒精灯稍微加热试管A,若D中有气泡产生,则已密封好。 (3)用橡皮筋装好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b。

(4)取下A装入氯化铵和消石灰盖上试管塞将药品混匀,按图连接好A。 (5)关闭①。 (6)预热试管A,加热试管底部。 (7)检满:若试纸b变蓝,则B中已充满了氨气。 (8)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 (9)熄灭酒精灯。 (10)倒置试管B,取出双孔试管塞换上无孔试管塞。即试管B中装满氨气。 4、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检查气密性。 (2)一定要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才能保证不外泄氨气和试管B中充满氨气。 (3)试管B一定要干燥,且收集满后取下时,一定要先将试管B倒置,才能确保收集的氨气不外泄。 (4)氯化铵与消石灰的质量比稍小于5∶8较好,过量的消石灰,可起到除杂和干燥的作用,这样能得到较纯的氨气。 (二)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 1、实验原理 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加热条件下可与氯化铵反应产生氨气,同时又是良好的干燥剂,可及时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而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氨气的生成。有关反应如下: 2NH 4Cl+CaO △ CaCl 2 +2NH 3 ↑+H 2 O (1) CaO+H 2O = Ca(OH) 2 (2) 2NH 4Cl+Ca(OH) 2 △ CaCl 2 +2NH 3 ↑+2H 2 O (3) 2、实验用品及装置图(图2) 大试管(30 mm×200 mm)、酒精灯、铁架台、铝制烧瓶夹、双顶丝、圆底烧瓶(1000 mL)、烧杯(500 mL)、调节夹、三通管、玻璃管、玻璃导管、尖嘴玻璃管、乳胶管、橡胶塞。 氧化钙、氯化铵、酚酞试剂、红色石蕊试纸,其中氧化钙在使用前烘干。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有: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 2、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实验室制备氧气教案

实验室制备氧气 课题实验室制备氧气 科目化学班级初三(1)班人数30 教师陆雨婷时间周三上午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知道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铁架台、铁夹、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毛玻片、塑料瓶 药品:二氧化锰、双氧水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 【讲述】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 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 人、炼钢、潜水、气焊都需要较纯的氧气, 同学们有人知道氧气如何制取嘛? 在自然界中,植物“制造”氧气的方 式是通过光合作用;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 气法来制取氧气。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 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思考、回答】 氧气的性质 【讲述】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 前,我们首先来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 【展示】我手里这一瓶氧气是事先收 集好的,请大家自己观察,并请同学闻一 下气味,试着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演示】这个塑料瓶中也是老师课前 收集的氧气,现在我打开盖子,倒入一些 水,然后摇匀,请大家观察,是否有什么 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讲述】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可以得 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是:常温下是无色、 【观察】 【观察、讨论】 【记忆】

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为1.429g/L。 氧气的制备 【提问】刚刚我们一起探究了自然界 以及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又了解了氧 气的物理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实验 室制备氧气的方法。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 之前学过的一些方程式,讨论并回答,实 验室制备氧气可以用什么药品? 请同学回答一下。 2H 2 O 2 2H 2 O + O 2 2KClO 3 2KCl +3 O 2 2KMnO 4 K 2 MnO 4 +MnO 2 + O 2 【讲述】这节课,老师将为大家展示 用双氧水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 【提问】在PPT上的这几套装置, 请大家结合氧气的相关性质以及以往所 学知识,从中选取仪器,组合成一套完整 的实验装置。并给出你选择的理由。 【讨论、回答】 【思考、讨论】 演示实验【实验】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 2、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 末,旋紧胶塞,在分液漏斗中加入双氧水; 3、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 集; 4、等集气瓶中液面下降至瓶口,瓶 外有气泡产生时,实验结束。 【提问】 1、实验中分液漏斗的作用? 2、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 【观察】 【讨论】 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 应物的量,从而来控制 反应的速率。 2、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 作催化剂,能改变反应 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 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 变,对于生成物的量是 没有影响的。 MnO2 △ △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制取氧气教案

【黄冈零距离】备战2011年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目的: 1.、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掌握氨气的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 2、进一步练习使用固固加热制取气体的操作。 实验原理: 1、实验室用消石灰与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氨气:Ca(OH)2+2NH4Cl=CaCl2+H2O+2NH3↑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氨气。 2、由于氨气溶于水后溶液变成碱性,所以可以用无色酚酞指示剂验证其碱性。 3、氨气呈碱性,所以可以利用或者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收集是否已满。 4 、氨气遇到浓盐酸产生大量白色的烟,也可以利用其性质来检验是否气体已满。NH3+HCl→NH4Cl 5、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可以利用其性质来进行倒扣实验。NH3+H2O→NH3·H2O 实验药品: 镊子、试管、导气管、硬质试管、铁架台、药匙、天平、酒精灯、水槽、火柴 固体粉末消石灰、氯化铵粉末、酚酞试剂、红色石蕊试纸 实验装置: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并检查气密性。 2、称取适量消石灰和氯化 铵粉末,混合,将混合 好的固体有纸槽送入试 管底部,连接好装置, 加热。 3、用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 纸放入试管口,进行验 满。 4、将收集满的试管的气体 移出用大拇指堵住,移 入事先加入无色酚酞的 的水槽中将大拇指移 开,观察现象。1、用酒精灯稍稍给大试管 加热,可以观察到水槽中 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 去酒精灯观察到导气管 口有倒吸。 观察到大试管中有大量水珠 生成。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 色,表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已经收集满了。 可以看到水嗤一下很快的充 满试管,水溶液由无色变成 红色,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且溶于水之后,溶液呈碱性。 Ca(OH02+2NH4Cl=CaCl2+H2O+2NH3 ↑ NH3+H2O NH3·H2O 讨论: (1)不能用NH4NO3跟Ca(OH)2反应制氨气 硝酸铵受撞击、加热易爆炸,且产物与温度有关,可能产生NH3、N2、N2O、NO (2)实验室制NH3不能用NaOH、KOH代替Ca(OH)2

实验室制备氧气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室制备氧气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天星中学杨志国 【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本实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内容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核心,穿插了—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把描述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联系起来,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情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对学生来讲是进入实验室的开始,学生通过课题 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 瓶纯净的氧气,并对氧气性质验证的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在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可以说不是很难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 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重点】(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 本节实验课“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教学方式。方法主线是“注重实验操作”,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疑问,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结果,然后上升到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答。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该反 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 取氧气的区别。 认识催化剂概念的要点,能说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 学会区别和判断这些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 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设疑--思考--总结--应用(动手实验)。根据目标设 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材料】 (1)实验药品: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 (2)实验仪器: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小木条、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体验游戏)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 多久? 全体同学 参与并谈 感受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 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观后谈感 受 让学生明确 本课的学习

引导发现(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 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 否改变了呢?让我们一起做。 先预测,后 实验并认真 观察,做好 实验记录 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的 探究欲望。 (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 过氧化氢→水+氧气 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 词加以领悟 分析归纳出 科学的结 论。 (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 (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思考 内容,激发 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图片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 用分离液态空气法。 观看 利用直观教 学,让学生 了解氧气工 业制法。(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思考回答 明确学习导 向。 (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 问题。 实验编号 现 象 原 因 快 慢 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单独加热二氧 化锰 ③过氧化氢溶液 中加入少量的二 氧化锰 参照教材P 37 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 用途,观察药品颜色。组内交流 学生按表 格 内容做好 实验并观 察、记录、 分析。 与已学知识 相衔接,为 探究新知识 作准备。培 养学生实验 观察能力和 操作能力, 提高小组的 团结协作精 神。 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 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 锰? 小组讨论 交流。 培养合作意 识,养成实 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 鼓励,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 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学生相互 评价。 增强学生的 成就感和愉 悦感。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讲课稿

高中化学达标课 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教 案 2013年12月24日

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2、巩固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观察思维能力; 2、学生在知识的衔接和过渡中,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培养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 3、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设计思路: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实验探究—师生互动—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提问、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构建,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本节较复杂的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结论,疑难解答通过多媒体展示,快速形象地展示了“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先进的信息科技也不能完全代替实际操作,所以本节课的实验最后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样通过多媒体实验展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视具体教学情境而定) 五、教学用品 实验药品: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 实验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药匙,两个大试管,棉花等;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 姓名:汪祎晨学号:39班级:09化本1班,2012年3月19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 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 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实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 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三、教学课时安排10分钟 四、教学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氯酸钾二氧化锰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 五、板书版面安排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氧化锰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比空气重的气体),向下排空气 法(比空气轻的气体) 实验现象:①排空气法:收集满时,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会复 燃。 ②排水法:有气泡生成,集气瓶内水逐渐下降直至没有。 六、教学过程设计

时序教师活动(教学技能指令和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1分30秒【上课】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氧气及其性 质,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在实验室里怎样制 取氧气。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下实验室制取 氧气有哪些方法?板书,写出课题名称。 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取氧 气的方法有三种,分别 是:高锰酸钾制氧法;氯 酸钾制氧法;过氧化氢制 氧法。 2分【讲解】非常正确,今天我们就利用氯酸 钾制氧法。板书,写出反应方程式。所要 用的实验器具及药品已经在桌面上了。由 于时间关系,仪器的组装及药品的放置我 们已经准备好了。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 3分【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实验室收集气体 的方法有哪几种呢?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收集氧气可以使用 什么方法呢?板书,写出收集方法。 学生回答:排上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收集氧气可以使用排水 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4分【讲解】好,看来大家之前学的知识掌握 的挺好的,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用这两 种方法来收集氧气。首先我们用排空气法 收集,这就是我们的实验装置了。 学生观看老师操作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上课讲义

第二节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硝酸与金属反应 【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其他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习重点】 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 反应原理: (固体+固体――→△ 气体) 反应方程式: 装置: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 收集: 验满:用湿润的 或蘸有 的玻璃棒。 防止多余氨气污染空气的方法:收集NH 3后的导管口处塞一团湿棉花或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 干燥:NH 3通过盛有 的干燥管。 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加热浓氨水、氧化钙与浓氨水反应等。 二、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HNO 3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除金、铂、钛以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a.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时,浓硝酸生成NO 2,稀硝酸生成NO 。 b.常温下浓硝酸使Fe 、Al________。 特别提示: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概念辨析 酸的氧化性:实质上指氢离子的氧化性,任何酸都有不同程度电离出H +的能力,H +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电子生成H 2。因此在某些反应中酸作氧化剂其实质上是H +作氧化剂,如:锌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都可以用Zn +2H +===Zn 2++H 2↑离子

方程式表示此类反应的实质。 氧化性酸:是酸根离子获得电子的能力,酸根离子获得电子后,化合价降低,形 成相应的低价含氧化合物甚至是单质。如浓硫酸与Cu反应:Cu+2H 2SO 4 (浓)===== △ CuSO 4+SO 2 ↑+2H 2 O,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 2 SO 4 (浓)===== △ CO 2 ↑+2SO 2 ↑+ 2H 2O,硝酸与锌反应:4Zn+10HNO 3 (稀)===4Zn(NO 3 ) 2 +N 2 O↑+5H 2 O,5Zn+ 12HNO 3(很稀)===5Zn(NO 3 ) 2 +N 2 ↑+6H 2 O,浓硝酸与木炭、单质硫、磷的反应等等。 作为氧化性酸,不仅能氧化金属而且还能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而酸的氧化性即H+的氧化能力较弱,只能氧化较活泼的金属(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金属)。 【课堂探究】 一、氨气的制法和氨水 1.氨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 2NH 4Cl+Ca(OH) 2 ===== △ CaCl 2 +2NH 3 ↑+2H 2 O ②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如下图: ③收集: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产生白烟)。 ⑤棉花团的作用:在收集NH 3 的试管口放置一团松软的干棉花,是为了防止试管 内的NH 3 与试管外的空气形成对流,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氨气。 特别提示:(1)制取NH 3宜用NH 4 Cl,不宜用(NH 4 ) 2 SO 4 、NH 4 HCO 3 、NH 4 NO 3 等。 (2)消石灰不能用KOH或NaOH代替,因后两者易吸湿、结块,不利于产生NH 3 ,且在高温下易腐蚀试管。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 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 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 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实验】 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对比。 【实验】 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讨论】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实验室制取氧气(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 验操作 2. 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初步学会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 操作 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7.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⑦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课堂讨论(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 (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拓展⑴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可巧记为“白加黑,制氧气”)。高锰酸钾为暗紫色(或紫红色)固体。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①微热法: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可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中的液面会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②降温法:如果气温较高,先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沾有冷水的毛巾或将容器浸于冷水中,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探究点二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用以上方法制取两集气瓶氧气,将木炭和铁丝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讨论交流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了解氧气的性质。

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报告经典版

合成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演示合成氨实验的成败关键和操作技能。 2、探讨、研究提高该实验成功率和演示效果的具体方法。(2) 实验用品 铁架台(附铁夹),Y形试管,附导管橡皮塞,反应管,直角导管,橡皮管,烧杯,酒精灯,锥形瓶,研钵,镊子,角匙。锌粒,亚硝酸钠,饱和氯化铵,1:4稀硫酸,石棉,还原铁粉,酚酞。 石棉和铁粉夯实在一起,要使得双通管中间是被全部充满的。因为这样N2和NH3才可以在Fe的催化下充分接触反应,使反应有效面积增大。

NaNO2和NH4Cl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十分剧烈。这里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让反应达到启动点。相当于给反应一个活化能。 此处酒精灯要先于下方的酒精灯加热,作用让催化剂活性激发,让反应温度达到,然后才制取反应物进行反应。 酚酞溶液用于检测是否产生NH3。 ②纯锌和稀硫酸反应快还是含有少量杂质的锌和稀硫酸反应更快呢?解答:根据标准电极电位,锌很容易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因为氧化剂(H+离子)的标准电极电位大于还原剂(单质锌)的标准电极电位,即0.00伏)>-0.76伏,所以锌是可以置换稀硫酸中的氢放出氢气的。但实验证明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是很慢的,几乎不起反应。这主要是因为氢在锌上的超电压较大,超电压越大,氢气则越难以析出,附着在金属锌的表面上,这样就阻止了H+离子进一步从锌的表面上获得电子,因而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减慢。 ③为什么盛有铁粉和石棉的双通管内会有水汽?会有什么潜在的危险? 解答:因为NaNO2+NH4Cl反应是放热的,这是一个固液反应,所以说,水会受热变为水蒸气跑到上方双通管中。而双通管下方使用酒精灯

在加热,右方石棉堵住,一旦温度过高,整个装置接近密闭,容易发生爆炸。可以考虑在双通管和Y形管之间装置一个除水装置。可以降低安全隐患。 ④合成氨除了可以用铁做催化剂,还可以使用哪些催化剂? 解答:有文献中提到①Al2O3—K2O—CaO,反应压力1.51MPa,反应温度425℃,空速30000h-1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合成氨铁基催化剂活性与其母体相组成的关系,发现催化剂的活性随母体相呈双峰形曲线变化。 ②1979年,英国 ICI 公司率先添加氧化钴助进剂,成功研制出 Fe2Co催化剂,使活性有一定提高。 ③1992 年第一个无铁的氨合成催化剂由凯洛格公司(现KBR 公司)应用于其 KAAP(Kellogg 氨合成生产工艺)工艺中。这种钌催化剂以一种石墨化的碳作为载体,据称其活性是传统熔铁催化剂的10~20 倍。 (三)有关反应 NaNO2+NH4Cl=NaCl+2H2O+N2↑ N2 + 3H2 =2NH3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流程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怀安县左卫中学:李媛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学生能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组对比实验,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中获得新知识,感受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更优化的选择,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的高贵品质; 2.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合理、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装置优缺点的比较。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装置的优缺点。 教学器材:仪器:试管、药匙、火柴等。药品:5%的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教学过程:

除了试管,还可用 活动探究 通过学生提出的观点,教师归纳总结 思考:使用这套装置需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体中,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必须液封

那么在实验室氧气的收集装置该怎样确定教师拿出下列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其特

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5.(1)仪器⑤的名称是;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填序号)。 (2)如果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应选仪器(填序号)。 (3)如果用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填序号); (4)比较(2)和(3)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3)的原因是。 6.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1)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____; 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者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觉得其中相对比较好的方法是:_____ _____ __ __ ,其理由是________ _ ; (3)装置A中反应十分剧烈,据此提出该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新屯子镇中学 姓名:张玉美 初中化学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的实验,这一课题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策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将演示实验变为随堂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的探究 【难点】 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该课内容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教学图片和仪器 【仪器与药品】 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砖粉、香、火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屏住呼吸,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观后谈感受】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一 1、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木砖、试管、试管塞、三通管、橡胶管、止水夹、橡皮筋、玻璃导管、集气瓶、双孔橡皮塞、药匙、火柴。 药品:氯化铵、消石灰、红色石蕊试纸、蒸馏水。 2、实验装置图(如图1) 图1 A.用于加热反应物 B.用于收集氨气 C.用于检满 D.用于吸收多余的氨气 E.用于防止倒吸 a.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物 b.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①,②,③,④均为止水夹 3、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装好仪器,打开①、②、③、④,在D中装入水或稀硫酸,E中装入水。 (2)检查气密性:用酒精灯稍微加热试管A,若D中有气泡产生,则已密封好。 (3)用橡皮筋装好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b。 (4)取下A装入氯化铵和消石灰盖上试管塞将药品混匀,按图连接好A。 (5)关闭①。 (6)预热试管A,加热试管底部。 (7)检满:若试纸b变蓝,则B中已充满了氨气。 (8)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 (9)熄灭酒精灯。 (10)倒置试管B,取出双孔试管塞换上无孔试管塞。即试管B中装满氨气。 4、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检查气密性。 (2)一定要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才能保证不外泄氨气和试管B中充满氨气。

(3)试管B一定要干燥,且收集满后取下时,一定要先将试管B倒置,才能确保收集的氨气不外泄。 (4)氯化铵与消石灰的质量比稍小于5∶8较好,过量的消石灰,可起到除杂和干燥的作用,这样能得到较纯的氨气。 (二)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 1、实验原理 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加热条件下可与氯化铵反应产生氨气,同时又是良好的干燥剂,可及时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而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氨气的生成。有关反应如下: 2NH4Cl+CaO CaCl2+2NH3↑+H2O (1) CaO+H2O = Ca(OH)2 (2)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3) 2、实验用品及装置图(图2) 大试管(30 mm×200 mm)、酒精灯、铁架台、铝制烧瓶夹、双顶丝、圆底烧瓶(1000 mL)、烧杯(500 mL)、调节夹、三通管、玻璃管、玻璃导管、尖嘴玻璃管、乳胶管、橡胶塞。 氧化钙、氯化铵、酚酞试剂、红色石蕊试纸,其中氧化钙在使用前烘干。 图2 3、实验操作及现象 (1)按图2所示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打开调节夹B,用小橡胶塞塞住T型三通管的A管口,使长颈圆底烧瓶密闭。 (2)检查气密性:用酒精灯加热大试管,若盛适量水的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取下大试管,按一定质量比装入经研细、混合均匀的氧化钙和氯化铵,在试管底部铺开,塞紧橡胶塞,固定好装置。 (4)从T型三通管的A管口取下橡胶塞,关闭调节夹B,使圆底烧瓶经T型三通管的A管口与大气相通。 (5)点燃酒精灯,给大试管加热,立即有大量的氨气产生,并通过导管进入圆底烧瓶,圆底烧瓶中的空气经A管排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