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试题库

现代文学部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

1.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生于( )年于( )逝世,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赞赏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 )和伟大的( )”。

2.鲁迅的第三个短篇小说集《》收历史小说8篇,多是在“( )”基础上,“( ),”“( )”的古今融合之作。3.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多收在《》中,部分篇幅较长的文章则收在《》里。他前期的杂文集有《》、《》、《》和《》四本。

4.鲁迅后期杂文集有《》、《》、《》、《》、《》、《》、《》、《》、《》、《》等十本。

5.郭沫若原名( ),“沫若”是他( )年开始发表新诗时期的笔名。

6.五四以后郭沫若写了三个历史剧《》、《》和《》,合称《三个叛逆的女性》。

7.除《女神》外,郭沫若还出版了《》、《》、《》等诗集,1928年写的《》,显示了革命文学初期诗歌创作的实绩。

8.郭沫若除了诗歌集之外,还有自传体小说《》等小说绩。

9.“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创作了《》、《》、《》、《》和《》等五部大型历史剧,借历史题材,讽谕现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10.胡适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出版于( )年( )月。他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剧本。

11.叶绍均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面貌。( )称其为“扛鼎之作”。

12.许地山的《》等作品借异域写故土,表现了较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而他30年代以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和《》则标志着他走上了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著名散文《》是其性格的自我写照。

13.王统照早期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幻灭;后来的《》则写了血和泪,对黑暗现实进行暴露和控诉;30年代的长篇《》展显了3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广阔画面。

14.冰心著名的小诗集是《》和《》,作品以较少的诗行表现一种感情意境充满了对( )、( )和( )的歌颂。15.冰心的《》、《》散文集,洋溢着对祖国、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16.庐隐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女大学生生活的作品。她对人生意义探究的答案倾向于“( )”,而不是冰心式的爱。

17.郁达夫的处女作是《》。1921年10月结集出版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18.闻一多是“( )”的主要诗人之一,他提出了新格律理论,讲究诗的“三美,即( )、( )、( )。

19.徐志摩有《》、《》、《》和《》四个新诗集,其中《》和《》中的多数诗篇内容健康,格调清新,形式活泼自然。

20.茅盾原名( ),“茅盾”是他发表小说《》时用的笔名。

21.茅盾于1927、1928年间创作了《》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略带连续性中篇,反映“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和小资产节级知识分子的各种精神面貌。

22.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短篇,是反映30年代“丰收成灾”的不合理社会现实和农民反抗的过程。

23.茅盾的长篇小说《》以农民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仍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24.抗日战争时期,茅盾创作了“心理分析”长篇小说《》以及《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其他长篇小说、剧本《》等,其中以日记长篇小说《》影响最大。

25.茅盾抒写自己对在延安一段生活的美好感受和怀念的两篇散文是《》和《》。

26.老舍原名( )字(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 )族作家。

27.老舍的处女作是一篇速写式的短篇小说《》,他旅居英国时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是《》、《》和《二马》。以( )社会为观察视野,用( )兼备的笔调表现生活,是这三部作品的共同的特色。

28.1932年老舍创作了寓言体长篇小说《猫城记》。意在影射( ),对( )进行暴露。

29.《》以自叙式的形式,通过母女两代人先后沦为( )的同样的不幸遭遇,对罪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抨击。30.《四世同堂》包括《》、《》和《》三部小说,寄托着作者的家国之痛。

31.巴金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它塑造了一个病态革命家( )的形象,这个形象表明了巴金前期创作深受( )影响。32.巴金的《爱情三部曲》由《》、《》、《》组成。

33.《》是《灭亡》的续篇,着重刻画了杜大心的朋友( )的成长道路。

34.巴金反映工人生活的中篇小说有《》和《》。

35.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和《》三篇小说。

36.40年代巴金创作了中篇小说《》、《》,并完成了他解放之前的压卷之作《》。

37.曹禺原名( )。《》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多幕话剧。

38.曹禺的《》和《》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的成熟。

39.《》是曹禺的创作中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通过农民复仇的悲剧反映他们的挣扎和反抗。

40.抗日战争时期,曹禺创作了《》、《》、《》等积极配合当时政治任务的作品,其中《》在当时演出较有影响。

41.1927年至1937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 )个十年,一般认为这是现代文学的“( )”时期。

42.20年代蒋光慈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歌颂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对“黑暗萃集”的旧中国予以暴露和抨击。

43.蒋光慈称自己的小说《》是“粗暴的叫喊”,立意要使自己的小说《》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证据”,作品塑造了共产党人( )的光辉形象;标志着他小说创作趋于成熟的作品是《》。

44.柔石的《二月》塑造了一个“极想有为”而又“有所顾惜”的青年知识分子( )的形象。( )曾为其作《小引》。

45.殷夫曾以( )的笔名发表了不少诗歌作品,他把自己的早期作品辑为《》( )曾为之作叙。

46.丁玲参加“左联”后,创作了具有鲜明革命主题的小说《》和《》,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小说的诞生”。

47.张天翼描写小市民卑琐心理的作品中,以《》开拓得最深刻。抗战时期他发表了著名的短篇讽刺小说《》,作品突出地刻划了一个( )形象。

48.艾芜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是《》,抗战期间又写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

49.洪深30年代创作的《》、《》、《》总题为“农村三部曲”,是现代话剧中最早反映农民反抗地主的优秀剧本。50.田汉发表在《创造季刊》上的《》和发表在《南国半月刊》上的《》是我国初期话剧的重要收获。

51.田汉思想转变期创作丰富,其中社会剧的代表是《》,隐喻暗示的象征剧是《》,他抗战时期影响最大的剧本是《》和《》。

52.30年代各类散文都有了新的收获,杂文方面徐懋庸有《》、《》,唐韬有( )、( )等。此外杂文方面成就比较突出的还有( )、( )、( )等人。

53.30年代抒情散文的重要作品是丽尼的《》、《》,何其芳的《》、《》,陆蠡的《》。

54.丰子恺是30年代哲理性散文的代表作家,他有散文集《》和《》。

55.叶紫的《丰收》是30年代反映农村斗争生活的优秀作品,它成功地塑照了安分守己的( )和勇于斗争的( )的形象。56.( )是30年代的现代派代表诗人,他的主要诗集有《》、《》和《》等。

57.抗战初期最流行的短剧《》、《》和《》一起被当时戏剧界称为“好一计鞭子”。

58.黄谷柳的长篇小说《虾球传》分为《》、《》和《山长永远》三部。

59.艾青的成名诗作是《》,他抗战时期的诗集有《》、《》、《》等。

60.1937年底田间贡献给抗战的优秀诗篇是《》,在延安他是( )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这方面的优秀作品是《》。61.夏衍1936年发表了《》和《》两部历史剧,他把这种种借古讽今的剧作称之为( )。

62.1944年陈白尘创作了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1945年他又创作了讽刺喜剧《》。

63.沙汀抗战时期著名短篇讽刺小说是《》,1941年—1946年间他创作了《》、《》和《》三部长篇小说。64.路翎的《》是七月派在小说方面的重要收获;钱钟书的《》被人们称为“新儒林外史”。

65.张恨水通俗小说中最优秀的是《》;抗战期间他写了社会讽喻小说《》。

66.张爱玲是上海沦陷时最走红的作家,其代表作是《》。

67.抗战初期柯仲平的长篇叙事诗《》和《》描写了工农兵形象,这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68.1942年以前根据地解放区影响较大的报告文学有沙汀的《》、丁玲的《》和周立波的《》等。

69.1939年、1940年周而复发表了以大生产运动为背景的《》、《》和《秋收篇》描绘了边区人民在新型劳动中的精神面貌。

70.丁玲的《》和《》以目光的敏锐、视角的独特、挖掘的深刻,成为1942年以前十分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

71.反映土地改革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丁玲的《》和( )的《暴风骤雨》。

72.在解放区出现了一批新的英雄传奇作品,它们是空厥、袁静的《》、马烽、西戎的《》和( )的《洋铁桶的故事》。73.在解放区出现了柳青描写农民变工互助的长篇小说《》,欧阳山反映农村合作社经济的《》以及草明表现工业生产的中篇小说《》。

74.赵树理的成名作是《》,他的《》被誉为“解放区文艺代表之作”,《》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二、选择题(每题一分)

1 “五四”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李大钊

2 被称作“异写突起”的文学社团是()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语丝社

D.莽原社

3 文学革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

A.胡适和陈独秀

B.鲁迅和周作人

C.钱玄同和刘半农

D.沈尹默和叶绍钧

4 提倡新格律诗的文学社团是()

A.语丝社

B.莽原社

C.创造社

D.新月社

5 在“左联“成立大会上,以《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发表重要演说的是()

A.鲁迅

B.矛盾

C.郭沫若

D.蒋光慈

6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怀旧》

C.《伤逝》

D.《阿Q正传》

7 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那位作家的影响()

A.屠格涅夫

B.果戈理

C.高尔基

D.托尔斯泰

8 阿Q性格的核心是()

A.勤劳善良

B.敢于反抗斗争

C.精神胜利法

D.向往和追求革命

9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是()

A.战斗间歇的休闲之作

B.战斗、探索、苦闷、彷徨等内心感受之作

C.激烈凌厉的战斗呐喊

D.怀旧的抚今的消沉思想的反映

10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

A.异国生活的记录

B.思想发展的踪迹

C.友朋交往的文学

D.从童年到壮年时期某些生活片断的回忆

11 郭沫若开了一代诗风的诗集是()

A.《女神》

B.《星空》

C.《前矛》

D.《恢复》

12 《女神》的代表作是()

A.《女神之再生》

B.《匪徒颂》

C.《凤凰涅磐》

D.《炉中煤》

13 郭沫若在创作方法上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诗歌方面的表现是()

A.《瓶》

B.《星空》

C.《前矛》

D.《恢复》

14 《这也是一个人?》提出了妇女的人格和社会地位问题。它的作者是()

A.鲁迅

B.周作人

C.冰心

D.叶绍钧

15 曾被评论家与《子夜》并提的30年代的长篇小说是()

A.叶绍钧的《倪焕之》

B.王统照的《山雨》

C.丁玲的《田家冲》

D.蒋光慈的《田野的风》

16 20年代“小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是()

A.冰心

B.汪静之

C.冯至

D.徐志摩

17 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向共产党人表示敬意的诗人是()

A.瞿秋白

B.蒋光慈

C.朱自清

D.李大钊

18 “五四”时期以“自序传”的写法进行小说创作的女作家是()

A.冰心

B.庐隐

C.石评梅

D.凌叔华

19 茅盾继《蚀》三部曲之后又一部塑造经过曲折磨练最终找到了革命道路的知识青年梅行素的长篇小说是()

A.《虹》

B.《腐蚀》

C.《路》

D.《三人行》

20 茅盾创作的唯一的剧本是()

A.《卖豆腐的哨子》

B.《清明时节》

C.《清明前后》

D.《林家铺子》

21 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的主人公是()

A.章秋柳

B.梅行素

C.孙舞阳

D.赵惠明

22 茅盾反映自己在延安生活感受的散文是()

A.《叩门》

B.《白杨礼赞》

C.《雷雨前》

D.《乡村杂景》

23 最初显示出老舍幽默讽刺才能的作品是()

A.《猫城记》

B.《月牙儿》

C.《老张的哲学》

D.《四世同堂》

24 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市侩哲学的老张出自于老舍的()

A.《赵子曰》

B.《上任》

C.《骆驼祥子》

D.《老张的哲学》

25 被老舍看作“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是我的重头戏”的作品是()

A.《赵子曰》

B.《小铃儿》

C.《骆驼祥子》

D.《黑白李》

26 表现北平人民被征服的痛史,恨史愤史的长篇小说是()

A.《四世同堂》

B.《火葬》

C.《柳家大院》

D.《断魂枪》

27 巴金借以顺利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是()

A.《家》

B.《寒夜》

C.《新生》

D.《灭亡》

28 使巴金跳出主观情绪化而以逼真的生活细节和真切的生活情感进行现实主义的描写的作品是()

A.《亲生》

B.《家》

C.《爱情三部曲》

D.《雪》

29 巴金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崩溃的作品是()

A.《寒夜》

B.《第四病室》

C.《急流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30 巴金以“小人小事”反映社会重大问题的优秀之作是()

A.《憩园》

B.《田世蕙》

C.《还魂草》

D.《寒夜》

31 既是一首旧社会旧秩序必然灭亡的葬歌,又是一曲投奔光明,向往社会生活的礼赞的剧本是()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32 周扑园是一个特点明显的典型的()

A.残酷的封建统治者

B.虚伪的资产阶级分子

C.追求真挚爱情的知识分子

D.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

33 《日出》所采取的结构是()

A.封闭式的结构

B.多线并进结构

C.横断面的描写

D.纵向结构

34 曹禺创作的剧本中,象征成分较重的是()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35 殷夫写了不少红色鼓动诗,其中表示与反动派彻底决裂的是()

A.《血字》

B.《议决》

C.《让死的死去吧》

D.《别了,哥哥》

36 柔石揭露野蛮残酷的典妻制度的小说是()

A.《二月》

B.《为奴隶的母亲》

C.《旧时代之死》

D.《疯人》

37 丁玲早期反映都市女青年时苦闷的小说是()

A.《字杀日记》

B.《围护》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梦珂》

38 张天翼托言阴间以鬼土影射现实的长篇小说是()

A.《清明时节》

B.《鬼土日记》

C.《速写三篇》

D.《找寻刺激的人》

39 标志着艾芜长篇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作品是()

A.《丰饶的原野》

B.《故乡》

C.《山野》

D.《黄昏》

40 在抗战初期的朗诵诗热潮中流传最广的是()

A.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

B.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C.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

D.藏克家的《宝贝儿》

41 抗战期间较早出现揭露国统区黑暗的多幕剧是()

A.郭沫若的《屈原》

B.阳翰笙的《天国春秋》

C.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

D.宋之地的《雾重庆》

42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是()

A.田间

B.何其芳

C.艾青

D.藏克家

43 把田间称为“时代鼓手”的人是()

A.朱自清

B.闻一多

C.刘西渭

D.郭沫若

44 陈白尘影响最大的讽刺喜剧是()

A.《结婚进行曲》

B.《升官图》

C.《乱世男女》

D.《石达开的末路》

45 40年代康濯反映解放区农民新的思想新的道德成长的小说是()

A.《我的两家房东》

B.《春种秋收》

C.《光荣》

D.《村歌》

46 借鉴并且创造性改造陕北民歌“信天游”而创作的叙事长诗是()

A.《王贵与李香香》

B.《漳河水》

C.《刘巧儿》

D.《白毛女》

47 最能反映出孙犁艺术境界追求的作品是()

A.《嘱咐》

B.《芦花荡》

C.《荷花淀》

D.《村歌》

三、解释题(每题5分)

1.五四文学革命2.革命文学3.“左联”

4.“文协”5.孤岛文学6.文学研究会

7.创造社8.新月社9.湖畔诗社

10.语丝社11.春柳社12.未名社

13.南国社14.浅草-沉钟社15.太阳社

16.学衡派17.甲寅派18.鸳鸯蝴蝶派

19.新潮作家群20.东北作家群21.京派作家群

22.新月诗派23.象征诗派24.现代诗派

25.七月诗派26.民歌体新诗27.九叶诗派

28.新感觉派29.问题小说30.乡土写实小说

31.浪漫抒情小说32.京派小说33.星社

34.文明戏35.中国诗歌会36.爱美剧

37.《新青年》38.民众戏剧社39.战国策派

40.民族主义文学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1.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2.五四文学革命期间,倡导文学革命者与哪些力量发生了论争?

3.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析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5.《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6.简析狂人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7.简析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

8.概述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塑造的类型及其特征。

9.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的作家构成及其创作特征。

10.二十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

11.以胡适的诗歌为例,简述初期白话新诗的特点。

12.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理想内涵和艺术特征。

13.结合作品,谈谈闻一多诗歌理论中“三美”的基本构成。

14.简述《女神》的基本内容。

15.简述田汉早期剧作有哪些特征?

16.《月牙儿》中“月牙儿”有什么作用?

17.简析虎妞的形象。

18.简述《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19.概述“左联”成立时期的主要文学活动。

20.简评3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革命的罗曼蒂克”现象。

21.新感觉派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22.概述京派小说的基本特征。

23.简析吴荪甫形象及意义。

24.《雷雨》和《日出》戏剧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25.简述沙汀讽刺小说的艺术特色。

26.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征。

27.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何特点?

28.简述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29.赵树理“评书体小说”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0.简析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每题20分)

1.试析五四文学革命与西方文艺资源的关系。

2.分析以文学研究会为主的“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特点和缺失。

3.《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4.从《沉沦》看郁达夫早期小说的思想倾向。

5.为什么说郭沫若的《女神》开了一代诗风?

6.试论朱自清散文的特色。

7.试论《子夜》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8.分析觉新的形象及其意义。

9.从《家》到《寒夜》,巴金的艺术风格有哪些变化?

10.论述老舍小说“市民世界”的构成、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11.分析《北京人》的艺术特点。

12.结合《华威先生》分析张翼天小说的讽刺艺术。

13.试述艾芜早期小说的独特风采。

14.沈从文的创作有哪两大类,试论述之。

现代文学部分(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

1周树人1881 1936 思想家革命家

2《故事新编》博考文献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3《热风》《坟》《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4《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

介亭杂文二集》《且介杂文末编》

5《郭开贞》1919

6《卓文君》《王昭君》《聂莹》

7《星空》《前茅》《瓶》《恢复》

8《漂流三部曲》

9《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10《尝试集》1920 3 《终身大事》

11《倪焕之》《矛盾》

12《命令鸟》《春桃》《铁鱼的腮》《落花生》

13《微笑》《沉思》《湖畔儿语》《山雨》

14《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美

15《寄小读者》《往事》

16《海滨故人》恨

17《银灰色的死》《沉沦》

18新月社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19《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志摩的诗》《翡冷翠的夜》20沈德鸿《幻灭》

21《烛》《幻灭》《动摇》《追求》

22《春蚕》《秋收》《残冬》

23《子夜》

24《腐蚀》《清明前后》《腐蚀》

25《白杨礼赞》《风景谈》

26舒庆春舍予满

27《小铃儿》《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北京市民社会讽刺与幽默

28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民族劣根性

29《月牙儿》暗娼

30《惶惑》《偷生》《饥荒》

31《灭亡》杜大心无政府主义

32《雾》《雨》《电》

33《新生》李冷

34《砂丁》《雪》

35《家》《春》《秋》

36《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37万家宝《雷雨》第一部

38《雷雨》《日出》

39《原野》

40《黑字二十八》《蜕变》《正在想》《蜕变》

41二成熟

42《新梦》《哀中国》

43《少年漂泊者》《短裤党》杨直夫《田野的风》

44萧涧秋鲁迅

45白莽《孩儿塔》鲁迅

46《田家冲》《水》

47《包氏父子》《华威先生》抗战官僚

48《南行记》《石青嫂子》《一个女人的悲剧》

49《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50《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

51《名优之死》《南归》《回春之曲》《丽人行》

52《打杂集》《不惊人集》《推背集》《海天集》聂绀弩柯灵王任叔

53《黄昏之歌》《鹰之歌》《画梦录》《还乡杂记》《囚绿记》

54《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55曹云甫立秋

56戴望舒《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57《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

58《春风秋雨》《白天珠海》

59《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旷野》《火把》

60《给战斗者》《街头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61《赛金花》《秋瑾传》历史讽喻剧

62《岁寒图》《升官图》

63《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64《财主的女儿们》《围城》

65《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66《金锁记》

67《边区自卫军》《平汗路工人破坏大队》

68《贺龙印象记》《彭得怀速写》《晋察冀边区印象记》

69《开荒篇》《播种篇》

70《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

71《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

72《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柯蓝

73《种谷记》《高干大》《原动力》

74《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二、选择题(每题一分)

1.A 2.B 3.C 4.D 5.A 6.A 7.B 8.C 9.B 10.D

11.A 12.C 13.D 14.D 15.B 16.A 17.C 18.B 19.A 20.C

21.D 22.B 23.C 24.D 25.D 26.A 27.D 28.B 29.C 30.D

31.C 32.D 33.C 34.D 35.D 36.B 37.C 38.B 39 C 40.A

41.D 42.C 43.A 44.B 45.A 46.A 47.C

三、解释题(每题5分)

1.从1917年开始,由胡适、陈独秀倡导,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人响应参加。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标志中国文学进入现代时期。

2.1928年,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成员提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论述了革命文学的性质、任务、作家的世界观转变等问题。因理论偏差,倡导者与鲁迅等人发生论争。革命文学的倡导标志着现代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鲁迅、冯雪峰与太阳社、创造社部分成员共40余人出席大会。会上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成立后,出版了十几种刊物,开展了众多的活动各,积

极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于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36年初自动解散。

4.全称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3月27日在成立。标志着第二个十年中各种成分的文艺运动汇合起来,形成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领导和推动了抗战时期文学的发展。

5.指从1937年11月上海四周沦陷至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四年零一个月时间里,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开展各种公开或隐蔽的抗日文艺活动。主要是杂文和戏剧活动,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

6.是现代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12人。以《小说月报》等为主要刊物,倡导写实的文学创作方法,强调文学应“为人生”,创作风貌以平实、客观为主,推动了当时“问题小说”的兴盛。

7.1921年7月成立,有前后期之分。前期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是《创造季刊》、《创造月刊》等。主要倾向于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想,强调文学“为艺术”,创作风貌以抒情、主观为主,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主流。后期主要成员有郭沫若、成仿吾、李初梨等,提倡革命文学,思想“左倾”。

8.1923年开始活动,1924年成立的一个文艺团体。最初以戏剧活动为主,其后以新诗创作产生巨大影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陈源等,以《新月》月刊出版时间最长。受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影响较深。

9.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他们以写爱情诗闻名,出版诗合集《湖畔》、《春的歌集》。10.因1924年11月创办的《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它以发表各种文体的散文为主,尤多杂文、小品、随笔。其主旨是进行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具有泼辣、幽默的文体特征。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1.是1906年由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等发起的一个综合性文艺团体,但以演出西方话剧活动为主。曾在日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剧。其活动推动了现代话剧的诞生,扩大了西方话剧的影响力。

12.1925年由鲁迅发起成立,出版《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等。主要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等。以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

13.是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1924年出《南国半月刊》,1927年在南国电影剧社基础上改组为南国社后,主要致力于现代话剧运动,多上演由田汉编写的剧本,以浪漫和感伤风格为主。南国社的戏剧运动为当时衰落的新剧注入了生命活力,成就与影响代表了现代话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14.是两个有连贯关系的文学社团。浅草社于1922年成立,主要成员有陈炜谟、陈翔鹤、冯至,沉钟社于1924年成立,由原浅草社成员加上杨晦、蔡仪等组成。刊物有《浅草》季刊、《沉钟》周刊。倡导为艺术而艺术,主要介绍西方浪漫派文学,创作上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15.是1928年在上海成立的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等,多为共产党员。出版《太阳月刊》。其创作被认为是普罗文学的典型代表。他们还与创造社成员共同倡导革命文学,虽有左的偏颇,但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仍有推动作用。

16.因1921年创办《学衡》杂志而得名,主要成员为20年代的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学衡同仁多受美国新人文主义思潮影响,思想倾向稳健保守,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中激进倡导者的偏颇,反对言文合一。其观点虽有合理之处,但因不合时宜而逐渐边缘化。

17.因《甲寅》杂志而得名。《甲寅》是章士钊于1914年在日本创办的,1925年复刊。该刊主要表达章士钊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白话,提倡文言的观点,代表了保守的复古主义力量。

18.是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张恨水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等。文学上主张以小说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主要创作小说,种类繁多,有社会、言情、历史、武侠、侦探等,以言情类影响最大。

19.是五四时期以新文学创作为主要活动的一些作家,多为当时北京大学学生。主要有罗家伦、傅斯年、叶绍钧、杨振声、汪敬熙等,他们创办了刊物《新潮》,并在《新青年》的支持下开展活动,扩大了新文学运动的影响。

20.指“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关内的一些东北作家,主要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等。他们的创作多以东北抗日活动为题材,传达出作家和东北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1.指30年代前后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主要刊物为《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等。文学上主张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审美功用和艺术的独立性,崇尚典雅、节制的艺术原则。各种文学体裁都有涉猎,以小说成就及影响最大,代表作家是沈从文、凌叔华、萧乾等。

22.又称新格律诗派。大约形成于1926年前后,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诗文刊物,主要人员有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孙大雨、朱湘等。30年代初移师上海,又创《诗刊》季刊,新增方令孺、邵洵美等人,被视为后期新月诗派。新月诗派主张理性和节制,要求新诗创作要有形式规范,以新格律作为新诗的标准,努力以创作实践实现新诗格律化主张,推动了现代新诗的规范化发展。

23.指以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代表人物是李金发,后期创造社诗人穆木天、冯乃超等也是较有影响的象征派诗人。象征诗派反对诗歌的散文化倾向,强调纯诗的观念,注重诗歌的意象组合和暗示功能,为新诗艺术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24.是以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文艺刊物《现代》为中心,在题材选择、审美趣味、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有近似之处的一个诗人群体。主要代表诗人是戴望舒、施蛰存、金克木、林庚、卞之琳、徐迟等。他们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又注重对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以自由体形式和富有诗情的意象组合表现情绪和对现代生活的感受,形成了30年代现代诗歌史上的现代主义潮流。

25.是以《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因《七月》杂志得名。主要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阿垅等。创作上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关注现实,富有时代激情,开拓自由诗的表现空间,是这一诗派的主要特征,为自由体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6.是40年代出现在解放区的一种诗体,以长篇叙事诗成就最高。它是新诗在解放区创作普遍追求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的氛围下,新诗歌谣化的结果。创作这类诗歌的诗人有李季、阮章竞、张志民等,这类诗歌的最大特点是充分靠近民间文艺传统,较多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较大影响。

27.指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郑敏等九人。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融汇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技巧,致力于新诗的探索和创造,使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诗歌进入了成熟阶段。28.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上海的一个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代表作家为穆时英、刘呐鸥、施蜇存等。主要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侧重表现都市社会病态生活,追求瞬间印象与感受,长于描写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

29.是由新潮作家群开启、后经文学研究会作家创作形成的20年代初的一种小说创作风尚。它由周作人作理论倡导,主题鲜明,题材广泛,虽然艺术性较显粗糙,但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物,是现代小说经历的一环。

30.是20年代中期,在鲁迅的影响下,由文学研究会、未名社和语丝社的一些作家创作的小说。主要作家有许杰、王鲁彦、许钦文、徐玉诺、台静农、彭家煌等。乡土小说以“为人生”为前提,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为主要视角,关注“乡间的死生”,乡情民俗的描写,使他们的创作富有鲜明地方色彩。艺术上亦比较成熟。

31.又称情调小说、情绪小说、身边小说。主是指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的创作。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把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调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侧重抒发感伤苦闷的心理波澜、忧郁浪漫的情怀,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的倾向,体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代表作家有郁达夫、郭沫若、陶晶荪、冯沅君、陈翔鹤、王以仁等。

32.主要指30年代一些身居北京、天津大学校园的作家及学生的创作。他们崇尚艺术的纯正和典雅,多在乡村和都市的对照中建构审美天地,多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审视和剖析人生和人性,创作具有突出的地域性和抒情性。主要代表作家是沈从文、萧乾、凌叔华、靳以等。

33.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固守着通俗小说样式创作,在文学观念新上有别于新文学小说创作的文学社团。它于1922年8月在苏州成立,发起人有范烟桥、郑逸梅、赵眠云等九人,开始没有正式宣言书,但日后逐渐扩大,至1937年成员达68人。周瘦鹃、包天笑、程小青、等都是它的成员。星社基本固守“游戏”、“消闲”的文学观念,创作以言情为主的通俗小说,许多作家名噪一时,在市民阶层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34.又称新剧,是中国话剧运动萌芽阶段的产物。它由留日学生的演剧活动开始,多演出翻译的西方话剧和自编的以时事内容的新戏,因为没有唱腔和做工而被称作文明戏。至辛亥革命前后,文明戏演出达到高潮。至1916年,由于堕落为少数人赚钱的工具而衰落。35.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年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任钧等,出版会刊《新诗歌》,诗歌主张要求以现实为主要内容,注重诗歌形式的大众化,是一个与革命同步、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36.是现代话剧运动由初期萌芽阶段转向发展阶段时的产物。它是英语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或“非营利的戏剧”,是针对话剧早期形式文明戏堕落为营业的工具提出的新的话剧要求。它注重现代话剧的艺术性,反对商业化,经民众戏剧社大力提倡,对现代话剧的建设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37.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刊物。1915年创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胡适、周作人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新青年》提倡科学和民主,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对我国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38.1921年3月成立,主要发起人为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创办了新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月刊,倡导“写实的社会剧”,强调戏剧必须反映时代与人生,剧作以反映社会问题的写实剧为主。

39.也称战国派,是出现于抗战中期国统区的一个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相统一的综合性社团和流派,得名于他们创编的《战国策》和《战国》刊物。主要成员为陈铨、林同济等。宣扬以反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主观唯心论,提倡超阶级的民族文学运动,在文学上主张

以恐怖、狂欢和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主要代表作是陈铨的剧作《野玫瑰》。

40.为30年代初期由国民党政权发动的官办文学运动,主要成员有潘公展、王平陵、黄震遐等,出版过《前锋月刊》,要求以“民族意识代替阶级意识”,反对当时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上有《陇海线上》《黄人之血》等作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1.①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个性解放、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的表达,人物形象的更替等。②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语言和文体的重大变革。③建立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

2.①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保守力量的论争。②与以《学衡》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力量的论争。③与以《甲寅》派为代表的反对力量的论争。

3.①理性精神的张扬。②感伤的精神标记。③个性化的追求。④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4.A主要内容:①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对陈陈相因的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②犀利的政治批评。

B艺术特点:①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的统一。②类型形象体系的塑造。③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

5.①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标志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②全面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做了最深层的揭露和批判。③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形象——狂人。④“格式的特别”,富有创新性的短篇小说新形式。6.①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独特艺术形象。②狂言狂语包含着真理和正义。

7.①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贫苦,狭隘保守,妄自尊大,革命观念的幼稚与糊涂。②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点。

③国民性的最劣表现。④其病态精神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性内涵,具有超越性。

8.①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迂腐、不失善良、丧失自我,悲剧的承担者。②封建卫道士形象。虚伪、陈腐、可笑,也是封建伦理道德的牺牲品。③觉醒的现代知识分子形象。从觉醒、奋斗、反抗到消沉、退守甚至死亡是他们共同的人生道路,孤独、痛苦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特征。

9.A作家构成①主要由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构成,他们来自乡村、寓居京沪,身历两种文化的差异。②他们以鲁迅为楷模,以故乡和童年的回忆为创作题材,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

B创作特征①坚持“为人生”的文学观,关注民生疾苦,客观写实的基本倾向。②比较鲜明的人物性格。③注重地方风物、风俗画的描绘。④较为突出的创作个性

10.①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②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以此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的倾向。③浪漫主义为主的创作方法,兼用现代主义的某些技巧。

11.①实现了“诗体大解放”,“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②诗行较短,采用自然音节,句式长短不一。③多用托物寓意或寓情于景手法,偏于说理,平实,有散文化倾向。

12.①在政治方面,是英美式的民族政治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混合物;在艺术方面,追求爱与美的完美。②构思精巧,意象新颖。③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④章法整饬,灵活多样。⑤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13.①音乐美:要求音节和韵脚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组排列组合有规律。②绘画美:即诗的词藻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③建筑美:要求诗形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14.①表达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②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③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15.①感应个性解放时代的节拍,关注社会问题,表现人们的苦闷和对光明的追求。②抒情性和戏剧性有机结合。

16.①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②渲染气氛,烘托意境。③组织素材,含蓄点题。

17.①好逸恶劳,善玩心计,缺乏教养,粗俗刁泼。②受压抑,受剥夺,心理变态。

18.①结构上,以祥子遭遇为中心,不枝不蔓、紧凑集中。②用丰富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③鲜明突出的京味。独有的北京地方色彩,提炼过的北京口语,构成浓郁的京味。

19.①译介、传播与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②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③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④提倡和发展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0.①是30年代初期左翼文坛上流行的一种小说创作模式,以蒋光慈为代表,包括洪灵菲、华汉、胡也频等人的创作皆具有这一特征。

②创作上一般具有“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特征。③是当时现实的一种反映,一定程度上有存在的合理性。④是青年作家艺术思维简单化的体现。

21.①在题材上,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②引进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③在人物刻画上,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潜意识和变态心理。

22.①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②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③注重小说艺术性追求。

23.①吴荪甫是三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②作为民族资本家,他信心十足,果断、刚愎自用,有发展民族工业、爬上垄断资本家地位的野心,这是其性格的出发点和归宿。③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存在先天不足,软弱、惶惑,色厉内茬,其性格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④具有反对农民运动、镇压工人运动的反动性,表现了狠毒、凶残、冷酷的性格。⑤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形象地说明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性质,即“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24.A①《雷雨》采用了“锁闭式”结构。②《雷雨》将戏剧所反映的长达三十年的社会生活集中于一天加以表现。③以过去的戏推动现在的戏,用现在的戏深化过去的戏,戏剧冲突紧张尖锐,戏剧结构集中严谨。

B①《日出》则改变了《雷雨》“太象戏”的写法,采用“片断的方法”,即人像展览式的结构方法。②作品以主要人物陈白露联系剧情(或答以陈白露作为串线人物也对),展现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复杂的横剖面。

25.①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让生活场景自身发言,用人物自己的言行完成性格塑造,是严谨的客观现实主义手法。

②善于在构思精巧的戏剧性的情节中运用生动的细节,刻画众多的喜剧形象。

26.①创作主体深深介入古人古事,透过古人古事与现实对话、交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②遵循“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适当改动历史事实,虚构人物和事件。③抒情主体突出,抒发强烈激越的感情,富有浓郁的诗情。④描绘英雄人物,创造英雄悲剧。27.A在人物形象塑造上,①以简洁传神的动作和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突出性格的主要特征。②以“黄梅时节”的阴晦气氛,象征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环境,展示人物复杂的心境。

B在结构上,全剧以发生在林志成、匡复、杨彩玉三人之间的家庭悲剧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其它四户居民的悲喜剧,主线与副线交织,波澜起伏,紧凑自然,展示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C在语言上,平易朴素,富于抒情色彩。

28.①服务于时代政治任务的功利性。②艺术追求的乡村化。③作家心态的“工农兵”化。

29.①故事相缀:以人物带出故事,以小故事构成情节,形成故事连环套。②单线结构: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不枝不蔓,有头有尾,结构完整。③白描叙述:抓住特征,简约干练。④语言通俗:平实的口语,质朴明快。

30.①独创的审美意象世界。土地、太阳构成两大意象系统。②自由奔放、具有散文美的诗形。

五、论述题(每题20分)

1.①倡导者从西方文艺思潮中汲取理论源泉。欧美意象派、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西方的社会进化思想等都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础。②借鉴外国文艺运动经验和文艺理论。各种文艺思潮相继有其中国的继承者。③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直接吸收文学创作经验。西方各种创作方法,成为参与五四文学革命作家创作的直接创作资源。

2.A原因:①周作人在理论上的倡导。②为人生的文学观念的普遍接受。③借鉴外国文学的结果。B特点:①题材广泛。②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③哲理色彩。C缺失:①社会功得性强,观念化、概念化突出。②艺术形象苍白的。

3.《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卓越开端。这两个短篇小说集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极重要的地位,是因为①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这表现在,第一,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毫无讳饰,深入地描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揭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了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第二,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对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的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期望人民群众觉醒起来争得做人的资格;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追求,表现出与人民大众及其解放事业血肉相连的重要特点。第三,《呐喊》、《彷徨》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呐喊》和《彷徨》开创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②它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和创新精神,给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学习榜样和丰富经验。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在丰厚的中外文学修养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不墨守成规,不模拟仿造,而是根据艺术创作的需要,大胆革新,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使其服从于性格刻划和主题表现。

4.郁达夫的《沉沦》既反应了他早期小说思想内容上的进步,也反映了复杂的矛盾。①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短篇小说《沉沦》是对“青年忧郁病的解剖”。他不仅描写了主人翁“忧郁病”的种种表现,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忧郁病”的社会根源。小说把主人公的忧郁病同盛行于日本社会的民族歧视联系起来,反映出主人公强烈的反帝爱国情绪。他面对着日本女学生的冷落,期望祖国富强起来。直到他一切追求都归于幻灭,决定跳海自杀时,还望着大海彼岸的祖国发出令人心碎的呼喊:“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在现代文学创作中《沉沦》是较早地反映反帝爱国思想的作品。②对旧礼教旧道德的叛逆精神。《沉沦》对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的强烈憎恶,鲜明地表现在对性爱的大胆描写。这是对旧礼教的禁区的强烈冲击。小说主人公对爱情的大胆表白,以及性苦闷心理的自我暴露,都反映了作家的叛逆精神,对那些假道学,“是一种暴风雨的闪击”,也

引起了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③深厚的感伤颓废情绪。郁达夫的《沉沦》等早期小说产生于苦闷寂寞的时代。当时作家的思想是复杂的。他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充满了仇恨,但又缺乏与他们正面冲突的勇气。他愤世嫉俗,却只采取放浪形骸的消极对抗方式。因而他《沉沦》等早期的小说写的多是有过觉悟但找不到出路的人,他们耽于幻想,怯于行动;有追求的愿望,无追求的勇气,这就形成了这些人惯有的消沉、感伤、颓唐等情绪。小说在描写人物的性变态心理时,有常常流露出浓重的颓废情调。这些都给小说蒙上一层灰暗的色彩,具有消极的作用。

5.此题从《女神》的思想内容、艺术创新和意义等方面理解和把握。①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个性主义是郭沫若前期的主导思想,在文学上表现为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体。这代表了当时觉醒的青年一代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呼声。这种呼声,往往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显得强烈、热切、无所畏惧。②反抗、叛逆与创新精神的歌唱。《凤凰涅盘》中,凤凰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反抗行动,正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尚自然界的一切象征热、力、雄伟、崇高、创造与生命的事物,用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藐视。6.①最能传达朱自请散文风神韵致的,多取材于作者一己生活的那些抒情、叙事,写景之作。这类“美文”数量虽然不多,而精品却不少。这些“美文”的成就和特色奠定了朱自清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②真挚深厚的感情。在他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温厚、或感伤,或幽默的传达人伦之情,尤为动人。《背影》中的父爱,《给亡妇》中悼妻与自忏之情,《儿女》中不乏幽默的情遐与温馨的气氛,无不真诚、亲切。而《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袒露出一个为生计所累的现代青年仪态迷惘、无心逗留而强作应付的窘态与心境,也真实无饰。《河塘月色》以景物之“静”反衬心情之不静使读者似乎可以触到作者的心音。③情景交融的意境。朱自清是个诗人,所写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华园的一个平常河塘,一到朱自清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春雾、蓊翁郁郁的树以及树上的蝉声、水里的蛙声……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工笔画。梅雨潭醉人的绿、扬州诚的风流与古朴……往往都能招人入内,生身临其境之感。④缜密精巧的构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全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结构作品,出奇制胜。《荷塘月色》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但一路写来,却处处见“静”。《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极在于春”至于叙述之中,毫无斧凿痕迹。⑤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美,有口皆碑。《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的绘画美。写境状物都用各种色彩的词语,形容细致选词十分精当。爱用叠词,使朱自清的散文获得节奏感和韵律美。《荷塘月色》用了二十六个叠词,《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则多达七十二处。节奏感来自作者善用长短句的巧妙搭配,读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颇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他还有意避用习见的“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打破句式的沉闷,使语言在洗练中见出多样。

7.《子夜》的成功,不但由于它主题的深刻,同时也在于他杰出的艺术成就。这表现在:①宏大严谨的结构艺术。庞大而复杂的艺术结构,这是《子夜》结构的首要特征。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中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从几条线索(如公司、公债市场、工厂、农村、家庭)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主体。②其次,在写法上主次分明,各条线索主线交错着向前推进,疏密相间,穿插得当。③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而人物众多,但作者采用了开门见山、和盘托出的手法,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吊唁仪式上把几乎全部重要的人物都推向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以及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④《子夜》通过以上的精心经营,经纬交错地建成了“网络结构”,显示独特的结构艺术。⑤成功的典型艺术形象。《子夜》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艺术形象,其中,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最为生动丰满。屠维岳、赵伯韬等也都性格鲜明。⑥多姿多彩的心理描写。茅盾是极善于心理描写的作家,《子夜》也突出了他这方面的才能。一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如吴荪甫在“成功”时的兴奋,失败时的沮丧,多是通过直接、冷静的描写表现出来;二是通过一些细节来描写。作品中几次写吴少奶奶林佩瑶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枯萎了的白玫瑰,以此来体现这位少妇的孤寂惆怅的心理;三是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这种手法可以说或隐或显地从作品的开头贯穿至小说终结。尤其是吴老太爷,他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象《太上感应篇》的奇妙作用;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面前闭起双眼,全身发抖,对丰满的乳房、赤裸裸的白腿的恐惧等等,都显示出这具“古老社会的僵尸”的特殊心理特征。⑦个性鲜明的语言。《子夜》中人物语言个性鲜明。象吴荪甫的语言总是命令式的、肯定式的,杜竹斋的语言是犹疑的;赵伯韬的语言是粗野下流的,周仲伟的语言近乎流氓式的。这一切都与人物的地位、教养、个性相一致。《子夜》的成功,确立了矛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它的成功,可以看作是革命文学阵营粉碎国民党反革命围剿的重大收获,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不可战胜的强大生命力。而且,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对中国现代社会从经济到政治、文化、心理各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有力的描绘,即注重复合的、立体的典型概括,又注重感情、感情因素的渲染,使其成为文学革命以来第一部表现社会的长篇小说,“第一部写实的长篇小说”,推动和影响着其后的长篇创作走向成熟和繁荣。

8.觉新是巴金在《家》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典型形象,是个充满着深刻矛盾的人物。①觉新在“五四”时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新思想,有新的追求,有是非观,他清楚的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同时,他又受旧礼教的影响较深,他习惯于顺应旧的环境生活着,显现出温良忠厚、优柔寡断、忍让退却、委曲求全的性格特点;由于觉新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房长孙”的地位又使他担负着中兴这个家庭的历史责任,许多矛盾——新与旧的冲突,各种利益的争夺,都集中到他的身上,然而,他又缺乏斗争的勇气,

于是只得奉行“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一次次向恶势力退让,并以牺牲别人来换取暂时的安宁,同时自已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封建势力一次比一次沉重的打击下,觉新终于在绝望中开始觉醒,特别是他的两个心上人钱梅芬和瑞珏的死,使他明白了“真正夺去了”他的亲人的,是“整个社会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然而同时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够抵抗这一切的”,他感到这个大家庭“需要一个叛徒”,于是他支持三弟觉慧出走。②觉新的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遭遇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对健康人的戕害,同时也揭示了“无抵抗主义”、“作揖哲学”的危害,也预示了高公馆——这个封建大家庭无可挽救的崩溃命运。

9.①由热到冷:从单线的热情渲泄到冷静深刻的剖析。②题材主题嬗变:由表现青年人的命运,父与子的冲突,到反映普通小人物的命运,批判现实社会。③刻画重点由外部转入内心。

10.①老派市民,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很旧派,保守、封闭、自足,映射着老中国儿女落后的国民性,批判了北京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成分。②新派市民,集中西文化的劣根因素于一身,道德沦丧,批判了西方文化中糟粕成分。③理想市民,见义勇为,热情,侠义,表达了对传统优秀文化如何吸收的思考。

11.《北京人》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如下:①把人物活动放在古都北平特有的典型环境里进行考察,生动地描绘了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②把剧中人物的兴趣、癖好、心态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对人物性格进行了细腻地刻划,使之鲜明生动。如曾皓,吝啬、自私、非常怕死;曾思懿,笑里藏刀,阴险泼悍、自私自利;曾文清,懒到“他自己不想感觉自己还有感觉”的废物。等等。

③不借重事故的大起大落,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人们之间勾心斗角、唇枪舌战的紧张气氛和尖锐冲突。如曾皓和曾思懿以及曾思懿与曾文清、愫方之间的尖锐冲突就是这样表现的。而“争棺材”的情节却是虚写的。④感情深沉而外露,平淡而隽永,自然而不加雕琢,饶有诗情又富哲理。作品中多以潜在的内心冲突来反映人物的深沉感情,象曾文清、愫方,他们同思懿的冲突是很尖锐的,但却没有正面交锋过。

12.张天翼认为:“笑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刀子”,他的小说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轻快、谐噱的讽刺笔调进行讽刺。①他善于用单纯的色调、大胆的夸张、鲜明的对比,构成漫画式的讽刺画面。所谓单纯,是指主题单纯,情节单纯,人物单纯。作家往往抓住人物或事件最富于特征的部分,加以强调,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突出集中。所谓夸张,既是大笔勾勒,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表面来看似乎改变了事物的面貌,事实上更本质的反映了这一事心口不一的对比。以上艺术手法的交互运用,使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取得了讽刺漫画的特点,具备了尖锐、泼辣,意图明确,线条简单明快的特点。②《华威先生》就是张天翼的讽刺名篇。它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众多的人物,而只选取了主人公一天的生活、几个场面,围绕“包而不办”的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抓住他“忙”和“假”的特点,加以夸张对比,就把这个国民党抗战工作上层分子的形象勾画得栩栩如生。③张天翼的讽刺是轻快的,谐噱的。《华威先生》就是一幅明快的速写,以喜剧的手法写下了华威在华美的外衣掩盖下的愚妄和可笑,用笑声来戳破他的虚伪和丑恶。

13.艾芜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南行记》、《南国之夜》、《夜景》等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芭蕉谷》等。这些小说具有独特的风采:①描绘了浓郁的异国风光和边远地区的异地风习。这些作品多写我国西南边疆和南亚地区的乡土人情和生活风貌,把内地人所不熟悉的生活和人物引入现代文学作品中来;②刻划了一系列生动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在这些作品中,描写了农夫、士兵、流浪汉、赶马人,滑竿夫等下层人民的形象,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苦难生活和顽强求生意志,具有昂扬的格调和浪漫的色彩。③强烈的主观色彩。作家不采取静观的态度和第三者的立场来描绘他的主人公,而是跟他们一起经受着坎坷生活和残酷命运的磨练,代他们倾诉内心的激情,也从他们褴褛和粗野的外表下挖掘出他们的精神美。

14.沈从文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还有散文和传记等,共有六十多个集子。他的创作反映生活面很广,大致分两类:①揭露都市绅士的道德沦丧:沈从文不满于丑恶现实,不满于都市生活,又不肯走以革命变革现实的道路。他用作品冷隽的描写都市中所谓的上层人的精神与道德的堕落。象《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有学问的人》等都是以冷隽写实的笔调揭露都市社会生活中一些所谓有学问的上层人的虚伪、狡诈乃至于道德沦丧。沈从文这种单纯的道德批判,限制了他从社会发展的总体上去认识和把握人生现实,使他的美学评价有时失去了正确的准绳,以致于对现代文明和都市生活的看法有时失之于偏颇。②表现村野间耕夫船户的纯朴人性的:沈从文所有的题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湘西地区人情风俗的精制的描绘,沈从文对他“最熟悉的”“延长千里的沅水”怀着深挚的感情,对于不受“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淳朴的人性及怀着这种本性的农夫野老、船夫、水手、渔民、猎户,乃至于妓女,都怀者“不可言说的温爱”,作者以深沉的感情描绘他们敬神守法舍己为人等古道热肠,表现伦理的善与道德的美,寄托自己对美的“人性”的追求。象《边城》、《柏子》、《三三》等,作者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致,写美的景,美的人、美的歌、美的情,展示古朴环境中淳朴善良的人们身上的民族传统美德,这是沈氏这类作品的深层主旨。

当代文学部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第一次文代会确定以《》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2.第二次文代会把( )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3.1951年开展的对电影《》的讨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4.对《》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5.胡风文艺思想的主体是强调作家的“( )”和表现描写对象的“精神奴役的创伤”。

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简称为“( )”方针。

7.1957年下半年,文艺界以批判丁玲、陈企霞等,揭开了文艺界( )的序幕。

8.1962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社论,指出文艺的服务对象,应由为工农兵服务,扩展到“( )”。9.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在《文汇报》发表《》,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0.林彪委托江青于1966年2月2日至20日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了《》。

11.《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通常被简称为“( )”。

12.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被称做蛤蟆滩的“( )”。

13.“为朋友两肋插刀”和“出水才看两腿泥”是( )的口头禅。

14.《青春之歌》是一部( )小说。

15.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指出要注意搜集民歌,并说:“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的,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

16.五、六十年代,诗歌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流派,一种是属于人民大众的进步的诗风,是主流;一种是属于( )的反动的诗风,是逆流。

17.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你是否还记得六十年代一首著名的诗歌《雷锋之歌》,它的作者是( )。

18.第一次戏曲变革发生在1949年至( )年间。

19.被称为“远东戏剧的奇迹”的剧本是《》。

20.1959年,杨朔明确地提出了( )的艺术主张。

21.“文革”期间,江青等把《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8个剧目,封为革命“( )”。

22.《第二次握手》属于“文革”期间的( )。

23.《山乡巨变》的作者是( )。

24.《我的第一个上级》的作者是( )。

25.《林海雪原》的作者是( )。

26.诗歌《时间开始了》的作者是( )。

27.()这是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支点。

28.王蒙的处女作是《》,成名作是《》。

29.贯穿王蒙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创作主线是()。

30.倪吾诚是王蒙的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

31.王蒙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由《》、《》、《》、《》所组成。

32.()的短篇小说《》被誉为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33.刘心武塑造的被称之为时代畸形儿的形象是()、()。

34.刘心武的长篇小说《》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35.被称之为擅长写“小巷文学”的作家是(),《美食家》中塑造了一位吃客()的形象。

36.在80年代文学中,蒋子龙的名字与()密不可分,擅长塑造()的形象。

37.开改革文学先河的作品是()的《》。

38.张洁进入文坛的开篇之作是《》。

39.新时期文坛上第一部反映工业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是()的《》。

40.“马列主义老太太”()是《》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41.冯骥才从()开始进行“文化小说”的创作。

42.馒头上的箩纹这一细节出自()的小说《》。

43.贾平凹的中篇小说《》塑造了一个与时代思想相悖逆的人物()。

44.高晓声在新时期创作的第一篇引人注目的小说是《》,此后,他又发表了(“系列小说”),并以编年的形式将作品陆续出版。

45.阿城的小说“三王”除《棋王》外,还有《》和《》。

46.王安忆的《》是寻根文学中的力作,剖析了我们民族世代相袭的以()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

47.王安忆展示一位女子与一座城市关系的长篇小说是《》,荣获()茅盾文学奖。

48.丙崽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于()的小说《》。

49.擅长设置叙事圈套的作家是()。

50.余华小说最为明显的先锋性在于其(),如《》。

51.“矮凳桥”系列小说的作者是()。

52.陆文夫的小说显示出浓郁的幽默感,作者戏称为()。

53.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的小说《》改编的。

54.汪曾祺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特征的小说是《》和《》。

55.描绘清代落魄贵族弟子生活遭际的小说是()的《》,其风俗画小说的上乘之作是《》。

56.标志着新时期军事文学第一次突破的小说是()的《》。

57.擅长写大墙文学的作家是(),坚持写乡土文学的作家是()。

58.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的方式,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矛盾和历史进程。

59.(“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这是古华《》的创作构思。

60.“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

61.池莉的“人生三部曲”是指《》、《》、《》。

62.以“亡婴”的视角展示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小说是()的《》。

63.《一地鸡毛》的作者是(),主人公是()。

64.电影《菊豆》是根据()的小说《》改编的。

65.“三驾马车”所指的作家是()、()、()。

66.以自传体的方式书写女性个人成长历程的长篇小说是林白的《》。

67.《厨房》的作者是()。

68.《白鹿原》扉页上的题记是()。

69.以“小草”这一形象贯穿全诗的是()的《》。

70.“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句诗出自于()的《》。

71.“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句诗出自()的《》。

72.擅长抒写“美丽的忧伤”的诗人是(),被称为“童话诗人”的是()。

73.“卑鄙有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有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句话出自于()的《》。

74.在朦胧诗的争议中,被称为“三个崛起”的文章是谢冕的《》.孙绍振的《》徐敬亚的《》。

75.崛起于上海舞台,勇闯禁区,为“四五”英雄平反发出第一声呐喊的话剧是()的《》。

76.新时期最早引起社会关注的探索戏剧是哲理剧《》。

77.()的话剧《陈毅市长》采取了()的结构。

78.高行健的无场次话剧是《》,被称为“多声部现代史话剧”的是《》,受荒诞剧《等待戈多》影响的是《》。79.以散文形式在自己的文学道路上竖起又一座丰碑的是()的《》。

80.以“文化散文”引起广泛影响的是《》。

81.体现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风格的散文是()的《》。

82.寻根文学的首倡者是(),其代表作是《》。

83.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的()与现代主义的引进.融合.创新等演变过程。

84.()年召开的第()次全国文代会,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85.第四次文代会后,明确提出了把()作为我国文艺发展的总方向。

86.表现“人还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生思想的小说是()的《》。

87.黑孩是()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88.第一部反映工业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是()的《》。

89.孙少平是()的长篇小说《》中的人物。

90.《北方的河》的作者是()。

91.对新时期作家影响较大的是哥伦比亚作家()的长篇小说《》。

92.1985年刘索拉的《》徐星的《》的发表,标志着“现代派”小说的出现。

93.谌容以荒诞手法结构全篇的小说是《》,《人到中年》提出的社会问题是()。

94.张贤亮的“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有《》、《》、《》、《》。

95.王安忆的“三恋”是指《》、《》、《》。

96.铁凝的“三垛”是指《》、《》、《》。

97.电影《活着》的根据()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98.田小娥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于()的小说《》。

99.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是意象化、()和()。

100.舒婷的《致橡树》以()和()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人格独立与尊严的肯定。

二、选择题(每空1分)

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官僚主义者形象是()

A.刘世吾B.林震C.赵慧文D.韩常新

2.“漏斗户主”是()

A.吴楚B.陈奂生C.鲁鲁D.王一生

3.裁缝老婆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鲁鲁》B.《丁香结》C.《班主任》D.《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4.《拣麦穗》的作者是()

A.张洁B.舒婷C.徐琨D.刘心武

5.《双桅船》的作者是()

A.曾卓B.流沙河C.舒婷D.艾青

6.《茶馆》是()

A.三幕戏B.四幕戏C.五幕戏D.独幕剧

7.《关汉卿》围绕什么为中心()

A.《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B.关汉卿C.窦娥D.朱廉秀8.建国后第一部以知识分子的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A.《受戒》B.《锻炼锻炼》C.《春天》D.《青春之歌》

9.“吃不饱”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李有才板话》B.《锻炼锻炼》C.《三里湾》D.《赖大嫂》10.《灵与肉》的作者是()

A.汪曾祺B.陈翔鹤C.张贤亮D.陈映真

11.《黑骏马》的作者是()

A.汪曾祺B.陈翔鹤C.张承志D.莫言

12.下列作家的散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是()

A.巴金B.秦牧C.杨朔D.孙犁

13.《怀念萧珊》的作者是()

A.老舍B.巴金C.余秋雨D.余光中

14.卖灶糖老汉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沉重的翅膀》B.《爱,是不能忘记的》

C.《拣麦穗》D.《小鲍庄》

15.《草木篇》创作于20世纪()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50年代中期16.《茶馆》中的掌柜形象是()

A.刘麻子B.王利发C.秦仲义D.常四爷17.《关汉卿》的结构方式是()

A.冰糖葫芦式B.人像展览式C.戏中戏D.闭锁式

18.下列哪位作者是七月诗派的成员之一()

A.牛汉B.海子C.雷抒雁D.余光中

19.被称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的是()

A.《红日》B.《红旗谱》C.《百合花》D.《林海雪原》

20.《百合花》最后部分集中刻画的人物是()

A.小通讯员B.新媳妇C.“我”D.卫生员

21.表现“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方叫活着”的人生思想的小说是()

A《树王》B.《棋王》C.《孩子王》D.《春天》

22.《“锻炼锻炼”》是赵树理反映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

A.纪实小说B.问题小说C.伤痕小说D.改革小说

23.《大淖记事》.《受戒》的作者是()

A.汪曾祺B.张贤亮C.张承志D.莫言

24.文中描写到一位普之仁即“普通之人”的劳动者的散文是

A.《拣麦穗》B.《童年二题》C.《茶花赋》D.《社稷坛抒情》

25.“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这一句诗出自()

A.《中国,我的钥匙丢了》B.《麦地》

C.《双桅船》D.《山民》

26.《哦,香雪》中的“香雪”指的是()

A.一处自然景观B.一个打工妹C.一种名茶D.一位乡村少女

27.《茶馆》众多人物中,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是()

A.王利发B.秦仲义C.常四爷D.松二爷

28.《关汉卿》的作者是( )

A.老舍B.田汉C.沙叶新D.高行健

29 .下列哪一首诗是对美好爱情的讴歌()

A.《哎,大森林》B.《大雁塔》C.《苹果树下》D.《小草在歌唱》

30.下列哪一作品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散文名篇()

A.《我与地坛》B.《拣麦穗》C.《秦腔》D.《社稷坛抒情》

31.“糊涂涂”和“常有理”的形象出自小说()

A.《“锻炼锻炼”》B.《小二黑结婚》C.《三里湾》D.《登记》

32.长篇小说《浮躁》的作者是()

A.史铁生B.贾平凹C.张贤亮D.王蒙

33.红旗谱中的反面人物是()

A.朱老忠B.朱老巩C.冯老兰D.严志和

34.从不与人说话,对疼痛似乎没有感觉,却有另一种超乎常人的视、听能力的人物是()A.《绝对信号》中的黑子B.《棋王》中的王一生

C.《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C.《爸爸爸》中的丙崽

35.《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和小通信员之间的关系是()

A.同乡关系B.姐弟关系C.夫妻关系D.军民关系

36.《下放记别》中的“默存”指的是()

A.巴金B.钱钟书C.沈从文D.茅盾

37.下列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的是()

A.《秦腔》B.《雪浪花》C.《茶花赋》D.《社稷坛抒情》38.巴金著名的散文集是()

A.《家》B.《寒夜》C.《春》D.《随想录》

39.《花城》的作者是()

A.孙犁B.秦牧C.杨朔D.刘白羽

40.《我与地坛》的作者是()

A.余秋雨B.巴金C.张洁D.史铁生

4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年轻人指的是()

A.刘世吾B.林震C.赵慧文D.韩常新

42.《百合花》的背景是()

A.第一次国内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对越自卫反击战43.马烽是()

A.荷花淀派作家B.山药蛋派作家C.伤痕文学作家D.寻根文学作家44.《绿化树》是()

A.长篇小说B.中篇小说C.短篇小说D.散文45.林道静这一人物出自于()

A.《青春万岁》B.《青春之歌》C.《春天》D.《女房东》46.《平凡的世界》荣获()

A.第一届茅盾文学奖B.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C.第三届茅盾文学奖D.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47.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

A.《将军吟》B.《钟鼓楼》C.《白鹿原》D.《长恨歌》48.《陈毅市长》的结构形式是()

A.开放式B.锁闭式C.人像展览式D.冰糖葫芦式

49.岳之峰这一人物出自于()

A.《春之声》B.《海的梦》C.《深的湖》D.《夜的眼》50.《小鲍庄》属于()

A.伤痕文学B.反思文学C.改革文学D.寻根文学

三、解释题(每题5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之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卷之一 一、填空题 1、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文学旬刊》和。 2、1921年7月在日本成立的是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伯奇等人发起的。 3、发起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的主要社团是后期的创造社和。 4、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正式成立,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 5、《讲话》特别强调了的关系,指出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惟一源泉。 6、贺敬之的《回》采用了的形式并加之改造,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 7、《枯木逢春》的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这一艺术形象。 8、邵荃麟在1962年“会议”上,指出应该注意写的人物。 9、《黑骏马》最突出的艺术品格是它的。 10、贾平凹的散文从容上看,可分为商州系列、城市系列和。 二、单项选择题 11、最早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的第一批诗人是() A、胡适、鲁迅、郭沫若、钱玄同 B、胡适、默、半农、周作人 C、胡适、默、周作人、郭沫若 D、胡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 12、选出不是五四时期的诗歌流派的一项是() A、爱情诗派 B、格律诗派 C、象征诗派 D、街头诗派 13、茅盾早期的散文主要有() A、《叩门》、《卖豆腐的哨子》、《樱花》 B、《风景谈》、《白礼赞》、《樱花》

C、《见闻杂记》、《白礼赞》、《叩门》 D、《风景谈》、《见闻杂记》、《卖豆腐的哨子》 14、“汉园三诗人”指的是() A、何其芳、金克木、广田 B、何其芳、卞之琳、广田 C、卞之琳、徐迟、金克木 D、金克木、徐迟、路易士 15、下列哪一部作品是徐志摩诗集的名字() A、《再别康桥》 B、《红烛》 C、《雪花的快乐》 D、《翡冷翠的一夜》 16、短篇小说《樊家铺》的作者是() A、艾芜 B、柔石 C、吴组缃 D、从文 17、抗战以前,田间的主要诗集有() A、《未名集》、《中国牧歌》 B、《中国牧歌》、《义勇军》 C、《给战斗者》、《戎冠秀》 D、《未名集》、《义勇军》 18、禺的代表作《雷雨》是一部()长剧 A、三幕 B、四幕 C、五幕 D、六幕 19、抗战时期沦陷区小说的主要作家有() A、爱玲、艾芜、沙汀 B、师陀、萧红、巴金 C、钱钟书、巴金、天翼 D、爱玲、钱钟书、师陀 20、抗战以后,国统区报告文学作家主要有() A、丘东平、骆宾基、白 B、沙汀、骆宾基、似 C、丘东平、周立波、聂绀弩 D、周立波、白、吴伯萧 21、田汉艺术探索转变期中最优秀的重要代表作品是() A、《夜话》 B、《名优之死》 C、《丽人行》 D、《芦沟桥》 22、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2012—2013(上)金堂中学高2014级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务必用2B 铅笔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超出范围;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1.要更全面、深入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需要查阅的典籍是A .《道德经》 B .《论语》 C .《孟子》 D .《韩非子》 2.为服务于汉代 “大一统”政治局面,右图人物主张 A .天人感应 B .儒学独尊 C .焚书坑儒 D .格物致知 3.“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出 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不耻下问 D .当仁不让 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5.宋明儒学思想家对如何约束个人行为,有不同回答。一个主张“主人在外面”,一个主张“主人在里头”。下列反映了“主人在里头”的主张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制天命而用之。”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6.右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②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④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 .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 .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 .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 .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西汉董仲舒

初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下) 初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15分) 1.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电影《甲午风云》中,可以看到以下哪位英雄人物的形象()A.林则徐 B.邓世昌 C.李宗仁 D.张学良 3.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D.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4.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这段花鼓词是改革开放后我党在农村实行的哪一具体政策的成果:()A.土地改革 B.农村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它孕育于法国大革命的烽火之中,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它成为封建制度的“死亡证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生证明”,它是:()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1787年宪法 D.《土地法令》 7.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英国宪章运动 B.马克思、恩格斯相会于巴黎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马克思、恩格斯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9.下列不能表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是()A.中国加入WTO B.中国电影《无极》在全球上映 C.沃尔玛超市落户长春 D.中国收回香港、澳门 10.这是一枚北约在科索沃投下的集束炸弹。这种炸弹是国际法中严格禁止使用的。它说明() A.美国所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人权 B.北约的军力强大可以不受国际法约束 C.集束炸弹符合现代战争的需要应该被允许使用 D.美国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11. 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段材料说明: A.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任何作用 B.英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约束,只能依法行事 C.英国不再保留国王 D.英国国王没有人身自由 12.电影《乱世佳人》中有一个“许多黑人行进在北方军队的行列中”的镜头,这主要是因为林肯政府颁布了: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宅地法》 D.《权利法案》 13.“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们”是指下列哪国人? A.德国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奥地利 14.关于第二次世界战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B.是反对殖民压迫的战争 C.是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D.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5.“中国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本地化……”这一现象反映了: A.政治多极化趋势 B.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 非选择题(45分) 16.现代生活中有一些节日是源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事件。请写出下列节日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3分)(1)五四青年节—— (2)八一建军节—— (3)十一国庆节—— 17.请根据下列提示举出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3分)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者—— (3)“东方魔稻”良种的培育者—— 18.请举出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三例。(3分) 19.请写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3分) 史实辨析题(共8分) 20.1900年夏,美国人罗杰准备带全家前往欧洲旅游,在下面的一段相关的叙述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此次旅游路途遥远,所以罗杰决定全家搭乘飞机。但罗杰先生的儿子对旅游毫无兴趣。他更喜欢上网聊天,而罗杰太太的女儿正忙于对国际联盟的建立进行采访,根本无法抽出时间。更让罗杰发愁的是,不久前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可能使旅游无法实现。 错误:说明: 错误:说明: 错误:说明: 错误:说明: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二:“这个寒假过后,台湾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将在新学期开始使用新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中 国史》。在新教科书中,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改为‘中国’,书中甚至加进了有关‘台独’的论述。” ——摘自《环球时报》 请回答: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D、封建主阶级衰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由于 A、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C、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 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C、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4、雅各宾派上台后,为扭转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项是 A、惩治嫌疑犯法令 B、限价法令 C、土地法令 D、总动员令 5、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 A、是英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的战争 B、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C、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 D、目的之一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 C、两大对立的阶级已经诞生 D、工厂制已取代手工工场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常学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下来。这次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各国的争霸战争 D、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18世纪后期,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又爆发了内战。导致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独立后形成的旧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英国殖民势力保留大量残余 C、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争夺领导权 D、受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的影响 10、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 A、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 C、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 D、促使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能够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2、英国完全占有印度是在 A、18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7春在线作业2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7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3 道试题,共26 分。)V 1.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 杨朔 B. 秦牧 C. 史铁生 D. 周涛 满分:2 分 2. 茹志鹃的创作风格是A A. 清新俊逸 B. 古朴典雅 C. 冷峻深沉 D. 晦涩深奥 满分:2 分 3. 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的是A A. 艾青 B. 徐志摩 C. 闻一多 D. 穆旦 满分:2 分 4. 成立标志着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是B A. 左联 B.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C. 中国诗歌会 D.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满分:2 分 5. 喜剧《三块钱国币》的作者是A A. 丁西林 B. 宋之的 C. 夏衍 D. 陈白尘 满分:2 分 6. 蒋光慈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是B A. 《短裤党》 B. 《少年漂泊者》 C. 《咆哮了的土地》 D. 《冲出云围的月亮》 满分:2 分 7. 在朦胧诗人中,最早得到大家认同的诗人是D A. 顾城 B. 江河 C. 北岛 D. 舒婷

8. 《狂人日记》出自鲁迅的哪一部作品集A A. 《呐喊》 B. 《彷徨》 C. 《故事新编》 D. 《朝花夕拾》 满分:2 分 9. 铁凝表现中国妇女畸形人格和恋爱命运的小说是C A. 《哦,香雪》 B. 《孕妇和牛》 C. 《玫瑰门》 D. 《棉花垛》 满分:2 分 10. 出现在郁达夫小说的人物类型是D A. 民族资本家 B. 交际花 C. 革命家 D. 零余者 满分:2 分 11. 张洁书写理想爱情悲歌的作品是A A. 《爱,是不能忘记的》 B. 《沉重的翅膀》 C.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D. 《祖母绿》 满分:2 分 12. 下列哪位诗人被称为“童话诗人”B A. 舒婷 B. 顾城 C. 杨炼 D. 海子 满分:2 分 13. 小说《受戒》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名叫C A. 香雪 B. 鲁鲁 C. 小英子 D. 小兰子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12 道试题,共48 分。)V 1. 下列那些主张是由胡适提出的ACD A. “八事” B. “三大主义” C.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D.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5×2=5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秦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大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10题。 1、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商朝占卜的记录 B、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C、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 D、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2、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 A、形制雄伟 B、工艺精湛 C、开始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D、有大量青铜铭文 3、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 A、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B、杠杆和浮力原理 C、“《墨经》光学八条”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4、春秋时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情况的有() ①最早记录我国的日食和月食②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③首次记录哈雷慧星④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韩非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②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③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④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6、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由民歌加工而成②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③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④《两都赋》是乐府名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文物图集中说明了() A、两汉国力强盛 B、两汉艺术丰富多彩 C、两汉建筑技术先进 D、两汉对外交流频繁 9、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但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文化上也取得许多突出成绩。据此回答11-17题。

高中历史 必修一 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 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A.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翻阅下面这部着作,你不可能看到的论述是( ) A.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城邦是具有共同地域的公民团体 C.城邦的狭小阻碍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D.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4.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 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字的人数超过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被写名字的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该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则? ( ) ①人民主权②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③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④轮番而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12届广东梅岗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这说明( )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6.(2012届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月考)中国当代着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 ) A.戏剧情节 B.等级观念 C.人文素养 D.民主精神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试题库 现代文学部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 1.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生于( )年于( )逝世,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赞赏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 )和伟大的( )”。 2.鲁迅的第三个短篇小说集《》收历史小说8篇,多是在“( )”基础上,“( ),”“( )”的古今融合之作。3.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多收在《》中,部分篇幅较长的文章则收在《》里。他前期的杂文集有《》、《》、《》和《》四本。 4.鲁迅后期杂文集有《》、《》、《》、《》、《》、《》、《》、《》、《》、《》等十本。 5.郭沫若原名( ),“沫若”是他( )年开始发表新诗时期的笔名。 6.五四以后郭沫若写了三个历史剧《》、《》和《》,合称《三个叛逆的女性》。 7.除《女神》外,郭沫若还出版了《》、《》、《》等诗集,1928年写的《》,显示了革命文学初期诗歌创作的实绩。 8.郭沫若除了诗歌集之外,还有自传体小说《》等小说绩。 9.“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创作了《》、《》、《》、《》和《》等五部大型历史剧,借历史题材,讽谕现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10.胡适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出版于( )年( )月。他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剧本。 11.叶绍均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面貌。( )称其为“扛鼎之作”。 12.许地山的《》等作品借异域写故土,表现了较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而他30年代以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和《》则标志着他走上了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著名散文《》是其性格的自我写照。 13.王统照早期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幻灭;后来的《》则写了血和泪,对黑暗现实进行暴露和控诉;30年代的长篇《》展显了3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广阔画面。 14.冰心著名的小诗集是《》和《》,作品以较少的诗行表现一种感情意境充满了对( )、( )和( )的歌颂。15.冰心的《》、《》散文集,洋溢着对祖国、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16.庐隐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女大学生生活的作品。她对人生意义探究的答案倾向于“( )”,而不是冰心式的爱。 17.郁达夫的处女作是《》。1921年10月结集出版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18.闻一多是“( )”的主要诗人之一,他提出了新格律理论,讲究诗的“三美,即( )、( )、( )。 19.徐志摩有《》、《》、《》和《》四个新诗集,其中《》和《》中的多数诗篇内容健康,格调清新,形式活泼自然。 20.茅盾原名( ),“茅盾”是他发表小说《》时用的笔名。 21.茅盾于1927、1928年间创作了《》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略带连续性中篇,反映“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和小资产节级知识分子的各种精神面貌。 22.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短篇,是反映30年代“丰收成灾”的不合理社会现实和农民反抗的过程。 23.茅盾的长篇小说《》以农民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仍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24.抗日战争时期,茅盾创作了“心理分析”长篇小说《》以及《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其他长篇小说、剧本《》等,其中以日记长篇小说《》影响最大。 25.茅盾抒写自己对在延安一段生活的美好感受和怀念的两篇散文是《》和《》。 26.老舍原名( )字(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 )族作家。 27.老舍的处女作是一篇速写式的短篇小说《》,他旅居英国时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是《》、《》和《二马》。以( )社会为观察视野,用( )兼备的笔调表现生活,是这三部作品的共同的特色。

【2019年整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B卷) 问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②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 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 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

2019年焦作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

2019年焦作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5分,共45分) 1.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 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2. 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机务;五年后,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 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说明 A.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B.君权和军权的矛盾 C.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D.清朝中央集权逐渐走向衰落 3.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 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4.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深刻的印记。如钱文革、孙 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孙建国、周跃进、钱文革、刘援朝 B.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5.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能看到 A.集美大桥通车 B.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金龙汽车投入运输 D.鹰厦铁路通车 6.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 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 B.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

2014年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 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2、“创造社” 3、鸳鸯蝴蝶派 4、京派作家 5、七月派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新月派”诗歌的创作特色 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 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 5.“延安文学”的得失 三、论述题(25分) 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思想。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期末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后迁京,并从1918年1月号起改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等轮流编辑,周作人、鲁迅也给该刊撰稿,实际上就形成了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战线。由于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新旧思潮在北大讲坛竞争的结果,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也就借北大的学术自由空气而推波助澜,并终于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二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立场。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钱玄同是语言文字学家,他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角度说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势在必行,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态度甚为激烈。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2.“创造社” 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个社团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都是当时的留日学生,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为核心,包括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等,他们先后在上海创办有《创造季刊》、《创造月报》《创造日》《洪水》等十余种月刊。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以及田汉的戏剧,都典型地代表了创造社这种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精神上的孤独、愤懑和反抗;表现上的主观、抒情。)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盛行 C.专制王权出现D.中央集权建立 2.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公元前 771 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这反映了 A.诸侯争霸残酷而激烈B.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C.王位世袭制面临崩溃D.宗法观念仍居社会思想主流 3.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B.男权至上的社会观念 C.脱胎父权的文官制度D.自下而上的权力体制 4.史载,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 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桓公成就霸业B.传统秩序遭受冲击 C.周王室众叛亲离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5.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河南省邓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邓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 1 . 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播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D.中原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 (★★) 2 . 在《史记》中记载了秦二世是通过甚改秦始皇遗诏而登蕋的,但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简牍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说明对秦朝的历史研究 A.《史记》记载不可靠 B.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完全可靠 D.应注重二者的相互印证 (★★) 3 . 1781-1790年间,流人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1800-1810年更达2600万两。但1831-1833年间约有1000万两从中国流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输入 C.鸦片战争 D.被动开放

(★★) 4 .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这主要反映了 ( ) A.西方人普遍身体素质优于清朝国民 B.洋务派未认识到西方国家强大的根源 C.洋务派应注重改善国民的身体素质 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毫无意义 (★★) 5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美元,1914年已增至9.6亿美元。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密切关系的是 A.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B.开放通商口岸 C.巨额赔款 D.协定关税 (★★) 6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他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毫不停息的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这一“宝鉴”促使中国发生的变化是 A.从民主革命的民族革命 B.从旧民生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C.从向西方盲目学习到立足国情 D.从学习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 7 .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人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皖江高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C.依法治国D.君主集权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王道之纲 D.无为而治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2020年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doc

2011年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 1.2011年一号文件是以水利建设为核心的关注三农问题的文件,目的是在十二五计划时期建设惠及农业的基础设施,确保农业稳定。下列有关水利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江堰是春秋时秦朝李冰修建的至今还在发挥防洪灌溉作用的伟大工程。 B。春秋战国时修建的郑国渠除了用于农业生产,还用于军事斗争。 C。元世祖为了发展农业治理了黄河 D。三峡水利工程是新中国修建的最大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2.现代的选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下列有关科举制度说法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隋炀帝首创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它打破了门第限制,为统治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 B唐朝时,该制度得到完善与发展,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都推动了该制度的完善。 C。明清两朝时科举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考试内容及考试形式都较僵化。 D。辛亥革命后科举制度由于不适合时代的需要而被废止。 3. 2011年5月23日拉萨各界人士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下列有关西藏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 A。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理始于元朝设立宣政院。

B。六十年前的今天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协议书,西藏正式成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机构。 C西藏和平解放后进行了民主改革,国家在西藏实施了西部大开发,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国在西藏实行一国两制,藏族与其他民族一律平等。 4.上海世博会在2010年完美谢幕,近代历史中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一个“洋”字很好的说明上海具有得风气之先的特点,列出的最早在上海发生的四个重要事件与历史不相符的是 A。上海开港,大量洋人开始入驻上海。 B。近代工业与西方投资在上海兴起。银行、商会、洋买办、洋顾问大量出现 C。。租借兴起,带动了商业和娱乐业的繁荣,尤其是法租界的兴起。 D。五四运动解放了上海人的思想,使得他们成为弄潮儿。 5. 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推出最高级的文化遗产类别“文化线路”,界定“古丝绸之路”有四条: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通常的丝绸之路即是绿洲丝绸之路,但起点在西安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泉州市。回顾历史,以下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可达中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 B。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