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设计编码规范标准[详]

软件设计编码规范标准[详]

软件设计编码规范标准[详]
软件设计编码规范标准[详]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文件软件设计编码过程

文件版本信息:

目录

1. 目的 (3)

2. 围 (3)

3. 术语 (3)

4. 角色与职责 (3)

5. 入口准则 (3)

6. 输入 (3)

7. 流程图 (3)

8. 主要活动 (4)

8.1.设计原则 (4)

8.2.设计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多方案选择 (4)

8.4.概要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1.概要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2.概要设计评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详细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1.详细设计 (5)

8.5.2.详细设计评审 (6)

8.6.编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7.单元测试 (7)

8.8.代码走查 (7)

8.9.制作用户文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0.变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输出 (8)

10. 出口准则 (8)

11. 引用文档 (8)

1.目的

设计编码的目的在于设计和实现关于需求的解决方案。保证《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要求在设计时都能够得到满足;对项目的编码实现进行质量控制,保证编码实现活动按计划顺利完成并与设计相一致。

2.围

适用于公司的各类软件项目的系统设计编码过程。

3.术语

4.角色与职责

5.入口准则

●《需求规格说明书》已通过评审。

6.输入

●《需求规格说明书》

7.流程图

图1: 系统设计编码过程

8.主要活动

系统设计编码过程包括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设计是指设计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模块等,在需求和代码之间建立桥梁,一般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系统实现是指开发人员按照系统设计去编码开发,并进行单元测试、代码走查;在设计编码过程中同时进行用户文档的编制。

8.1.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是分析各种设计方案和定义软件体系结构的过程。设计人员在充分了解需求的基础上,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选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分析与设计软件的结构、模块功能。通过系统分解,确定子系统的功能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模块的功能和模块之间的关系,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必须经过技术评审。

8.1.1.解决方案选择

系统设计时可能会涉及到多种解决方案的选择,如:

●系统实现路线;

●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产品架构;

●设计模式;

●模块的制作、购买或重用等。

当出现多种候选方案,难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判断出方案的优劣时,应按照《S_DAR00_决策分析和决定过程》进行决策。

8.1.2.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是建立整个软件的体系结构,包括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每一模

块的接口定义等。概要设计的主要步骤有:

?选择设计方法;

?识别解决方案的主要组件:根据解决方案的技术架构和分析方法(面向对象、面向

结构),相应确定解决方案的组件模块;

?对候选技术和工具、组件进行评估,确定是进行开发、购买还是复用已有技术(工

具或者组件)。评估开发、购买或复用方案时需要考虑的事项包括:业务方面:可

行性、产品成本、经验、投资回报、成熟度及其他因素;企业体系结构方面:解决

方案必须与当前状态和远景状态计划的约束相适应。包括与企业现有系统的集成

等;技术方面:安全、组件模块交互标准、数据访问、数据存储、系统服务、开发

工具、操作系统等。

?识别解决方案主要组件的重要属性和关键关系:在前一任务的基础上,对解决方案

主要组件的重要属性和关键关系进行识别;

?进行数据库设计,建立数据库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进行用户界面设计,确定整个系统的界面框架以及界面风格;

?形成《概要设计说明书》。

8.1.3.概要设计评审

概要设计的结果应进行技术评审。技术评审由设计人员提出,由项目经理组织召开。技术评审会议应邀请需求分析师、公司的技术专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参加。

关于技术评审会议的要求详见《评审过程》。

8.2.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可以和概要设计并行进行,但应考虑并行设计不会因概要设计而导致较大的详细设计返工。

8.2.1.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从开发需求的角度描述解决方案的组件、服务和技术的过程。详细设计定义了解决方案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这些组成部分的开发方法和交互方式。详细设计的步骤包括:

?选择用于开发解决方案的技术并完善设计模型: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开发解

决方案采用的技术,并且完善对应的设计模型。

?确定分发和打包策略:分发和打包策略决定了最终各模块功能服务在解决方案体系

结构中的位置以及模块功能服务在哪个组件的基本原理。设计时需要在理解客户业

务环境、业务架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考虑设计的可伸缩性、性能、可管理

性、重用性。此外,高聚性、低耦合性是优秀组件模块设计的特征之一,需要作为

设计参考。

?将组件和服务打包:根据解决方案的基础架构,将各功能组件模块分布到基础架构

的各个部分。

?将组件分发到网络拓扑中:将应用程序模块与网络、物理服务器拓扑联系起来构成

部署模型。

?确定编程模型:编程模型是一组特定的准则,提供了一致性的组件实现。编程模型

包含了:实现技术、状态对象和无状态对象、进程函数调用和进程外函数调用、聚

性和耦合性、连接模型和非连接模型、同步编程模型和异步编程模型、线程模型、错误处理、安全性和分发等方面的准则。

?指定详细的组件接口、属性和服务:包括了组件接口设计、用户详细界面设计。

?详细设计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

8.2.2.详细设计评审

详细设计根据设计需要确定是否进行评审。一般,以下情况应进行详细设计评审:

●新业务的设计;

●涉及3个及以上业务流程的设计;

●复杂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

●新设计人员设计的结果。

技术评审由详细设计人员提出和组织召开。技术评审会议应邀请概要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等参加。

关于技术评审会议的要求详见《评审过程》。

8.3.编码实现

8.3.1.开发环境准备

代码开发前应对开发环境进行规并搭建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搭建应考虑的容有:

●开发服务器环境(开发数据库、源代码管理、网络、项目组门户等);

●开发工具及版本;

●编码涉及的复用组件及版本;

●代码目录结构;

●编码规等。

系统界面设计规范

B/S 系统界面设计规范 1.引言 界面美观、操作易用性、维护成本低是评价B/S系统的关键。本规范参考了一些成熟产品科学的开发方法,将开发过程中的方式、规则等强行的约束。希望藉此来提高用户操作感受,提升B/S产品的质量。 1.1. 编写目的 广义的界面概念包含了除页面布局设计之外,交互性的设计,及人体工程学方面的研究。本规范制订的依据从广义概念出发,总结以往项目的成败经验,目的是从整体上提升公司B/S类产品的质量、开发效率。从以技术为中心发展为以客户为中心,将类似项目成功的经验继承和积累下来,将B/S系统与C/S系统开发过程上的区别降低到仅显示控制的极小的层面。新的开发方式强调分层,规范出界面设计人员做什么,服务器编程人员做什么,这样就把页面和控制代码两个层面清晰的分开。 1.2. 背景 B/S模式系统以其易部署、易扩展、能够高度集成各种技术的特点,在公司产品线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Net、J2ee等技术的发展更是将B/S系统的开发和桌面应用程序开发的工程方法统一起来,突出服务器端技术,这些变革要求界面设计人员和服务器端编程人员可以应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合作,团队的合作方式甚至决定了一个系统开发的成败。目前公司较多的服务器端编程人员仍然处于“后ASP 时代”的开发方式,表现为前台页面仍然与服务器代码高度的关联,带来的后果是重复建设、高昂的维护成本或失去控制的项目,没有充分的发挥出集成开发工具的优势。在以往的开发方式下界面设计侧重在静态页面的建设上,每个页面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来处理,在页面交互中则是程序员根据自己的习惯来控制,程序对个人的编程风格的依赖很强,这些在以往开发WEB站点的方式扩展到B/S系统有时是不正确的,甚至是背道而弛的,当然也不利于规模化的团队合作。 1.3. 定义 术语定义: 效果图:由界面设计人员设计的页面效果图,综合了概要设计的业务需要和整个站点的风格,它规定了页面布局上的每个细节。 容器:即HTML 标记的嵌套结构,如在表格->行->单元格内放置图片,那么可以认为单元格是放置图片的容器。 样式表:即级联式样式表CSS,它是W3C机构在HTML标记语言上扩展的格式语言。 非标准交互控件:是通过标准控件组合、扩展等方法以提高特定业务执行效率而进行封装的控件,或概括为用户根据以往的操作经验不能够直接领会出操作方式的交互控件。 2. 界面设计规范细则 总体目标 以规范作为基本原则,在此框架内进行合理的扩展和变化,将站点内的每个模块服从于整个站点,模块页面与“高内聚”的控制代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对应于应用程序基于系统的架构分析。 2.1. 通用原则 1 界面色彩要求:计算机屏幕的发光成像和普通视觉成像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注意这种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规范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规范 Version

目录

简介 读者对象 此文档说明书供开发部全体成员阅读。 目的 一个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是保证系统性能的基础。一个好的规范让新手容易进入状态且少犯错,保持团队支持顺畅,系统长久使用后不至于紊乱,让管理者易于在众多对象中,获取所需或理清问题。 同时,定义标准程序也需要团队合作,讨论出大家愿意遵循的规范。随着时间演进,还需要逐步校订与修改规范,让团队运行更为顺畅。 数据库命名规范 团队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讲究默契,而制定服务器、数据库对象、变量等命名规则是建立默契的基本。 命名规则是让所有的数据库用户,如数据库管理员、程序设计人员和程序开发人员,可以直观地辨识对象用途。而命名规则大都约定俗成,可以依照公司文化、团队习惯修改并落实。 规范总体要求 1.避免使用系统产品本身的惯例,让用户混淆自定义对象和系统对象或关键词。 例如,存储过程不要以sp_或xp_开头,因为SQL SERVER的系统存储过程以 sp_开头,扩展存储过程以xp_开头。 2.不要使用空白符号、运算符号、中文字、关键词来命名对象。 3.名称不宜过于简略,要让对象的用途直观易懂,但也不宜过长,造成使用不方 便。 4.不用为数据表内字段名称加上数据类型的缩写。 5.名称中最好不要包括中划线。

6.禁止使用[拼音]+[英语]的方式来命名数据库对象或变量。 数据库对象命名规范 我们约定,数据库对象包括表、视图(查询)、存储过程(参数查询)、函数、约束。对象名字由前缀和实际名字组成,长度不超过30。避免中文和保留关键字,做到简洁又有意义。前缀就是要求每种对象有固定的开头字符串,而开头字符串宜短且字数统一。可以讨论一下对各种对象的命名规范,通过后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例如:

软件系统页面设计规范

系统页面设计规范V1.0 柯建树2013/07/30

目录 一、基础规范 01、系统宽、高度 02、文本框设计规范 (1)基础规范 (2)应用场景 03、页码设计规范 (1)普通页码翻页 (2)小型页码翻页 04、文字的编排与设计 (1)文字大小 (2)文字颜色 (3)文字行距 (4)英文字体规范 (5)文字链接 05、整齐的概念和应用 06、模块化表现 二、参考指南 01、页面修饰 (1)简单的光影效果

(2)质感的表现 (3)透明效果的应用 02、个性皮肤的应用 03、图标的统一使用 04、图标表意 05、表格

基础规范 一、系统宽、高度 显示器分辨率比例 在软件系统的使用上,遵循以大多数为视觉标准,同时遵循其他分辨率的显示效果。 软件系统一般采用满屏显示内容,宽度为100%,高度100%,在设计网页时,应与使用量最大的分辨率作为参照,即1024px*768px。在这个尺寸上,系统应当具有全部显示的能力。 不同浏览器,不同分辨率下网页第一屏最大可视区域

在IE下,宽度21表示17px的滚动条加上4px的浏览器边框,做到全部兼容,以小分辨率设计,目前我们系统的设计标准是1003*600。 即PS的设计文档1003px*600px,72dpi。 二、文本框设计规范 尺寸大小 (1)小型输入框应至少设置5个中文字符宽度,内边距(padding)上下3px,左右7px,单行不少于18px; (2)大型输入框应至少设置8个中文字符宽度,内边距(padding)上下3px,左右7px,单行不少于18px; (3)搜索框设计宽度至少设置8个中文字符宽度,内边距(padding)上下3px,左右7px,单行不少于18px,宽度不少于130px; 帮助信息 (1)帮助信息一般有二类,限定标签提示、标示性文字等; (2)“限定标签提示”一般放在搜索框的左面; (3)“标示性文字”可设置灰色(#CCCCCC)显示,点击输入框后提示文字消失。提示文字应简明扼要,文字一般用于内容、用途、搜索范围等对用户有真正帮助意义的提示,“请输入关键字”这样的提示不应出现。 1、2、

软件配置项标识编码规则设计方案解读

软件配置项标识编码规则设计方案 刘宏 2011-9-18 Mail:lh@https://www.doczj.com/doc/f1913229.html, 1.背景 1.1.服务外包中迁移 在服务外包中,难度较大的阶段为——服务外包的迁移工程。 服务迁移工程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实施迁移前准备标准和迁移后的验收标准。也就是在服务成熟到何种程度——包括管理与技术成熟度,服务才能够向外包方进行迁移,以便发包方有效控制服务外包中的风险,达到服务外包的目的。 服务外包迁移前应达到的准备标准——包括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管理标准的基础。技术标准是在服务外包迁移中的必要条件,管理标准是服务外包迁移中的充分条件。 不同服务业务在外包迁移中,具有不同的技术标准,但是具有相同的管理标准——ISO20000规定了管理相关的内容。 因为不同的服务业务具有不同的服务技术标准要求,因此正对IT服务外包业务应根据业务的特点编制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IT服务外包业务可以包括: ●IT系统基础平台维护服务外包 ●IT系统支撑环境维护服务外包 ●应用系统的维护服务外包 1.2.服务外包迁移标准内容 每类服务有可以分成:运营服务(一线服务)、支持性服务(二线服务)、变更性服务(三线服务)。 在IT服务外包中风险较大的是运营服务,因为运营服务一直是直接在客户的生产环境实施,一旦发生错误,有可能给客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一般风险较大的运营服务,有客户自己承担,不进行外包。 支持性服务也是在客户生产环境实施,但是一般需要进行策划与实施结果测试。由于支

持服务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因此这种服务外包迁移前应按照技术标准要求通过验收。只有通过技术标准验收的服务才能够实施服务外包的迁移。 变更性服务是在其他环境中测试完成后,在反映到生产环境中。因此变更性服务与系统建设期的系统开发存在不同的风险。在系统建设期,可以进行充分的测试与试运行测试。在变更性服务由于工期与成本的原因,可能不能充分进行测试与试运行。 1.3.服务外包迁移中标准需求 服务外包方为了及时提供服务需要将分包方的技术成果迁移到外包方处,因此分包方向服务外包方进行服务迁移时,在服务迁移时,迁移哪些内容,迁移的内容在迁移前应到技术标准要求应进行验证与确认。若是没有达到服务外包迁移技术标准,很显然是增加服务外包迁移的风险。 在服务外包迁移实施中,需要对服务外包迁移内容结果进行验证,因此需要服务外包迁移结果验证与确认的技术标准要求。 1.4.应用软件服务迁移标准需求分析 在应用软件系统维护服务外包的迁移中,技术标准主要是针对分包方迁移给外包方的所有技术成果物。对这些成果物需要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以便在服务外包迁移过程,分包方与外包方能够有效沟通与交接,确保服务能够连续,不因为服务外包迁移发生中断或服务水平下降。 为了确保分包方与外包方能够有效进行技术沟通,首先需要明确出工程成果物的标识标准——配置项标识编码标准。这一标准能够是双方能够正确地在配置管理库中找到所需要的配置项。 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交付过程中,使用错误的成果物。就需要双方共同承认的成果物的编码规则或标准。 由此得出结论:软件配置项标识编码规则,是IT应用系统维护服务外包的技术标准中的基础。 2.方案的目的与目标 2.1.目的 通过提供一般软件配置项编码规则,为企业的软件配置项的管理提供自动化处理的解决

ASTM标准的编号方法及其标准资料类型

ASTM标准的编号方法及其标准资料类型 ASTM标准编号形式为: 标准代号+字母分类代码+标准序号+制定年份+标准英文名称。 示例: 说明: 1. 标准序号后带字母M的为米制单位标准,不带字母M的为英制单位标准。 2. 制定年限后面括号内的年代为标准重新审定的年代。 3. a.b.c......表示修订版次。 4. 字母分类代码为: A ——黑色金属 B ——有色金属(铜,铝,粉末冶金材料,导线等) C ——水泥,陶瓷,混凝土与砖石材料 D ——其它各种材料(石油产品,燃料,低强塑料等) E ——杂类(金属化学分析,耐火试验,无损试验,统计方法等) F ——特殊用途材料(电子材料,防震材料,外科用材料等) G ——材料的腐蚀,变质与降级 ASTM标准的资料类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技术规范) Guidance (指南) Test Method (试验方法) Classification (分类法) Standard Practice (标准惯例) Terminology (术语) Definition (定义) 还包括:Test Report (试验报告)及试验方法可使用性

美国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美国钢铁产品的标准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ANSI美国国家标准 AISI 美国钢铁学会标准 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 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 AMS航天材料规格(美国航空工业最常用的一种材料规格,由SAE制定)API美国石油学会标准 AWS美国焊接协会标准 SAE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标准 MIL美国军用标准 QQ美国联邦政府标准

软件界面设计要求规范_v0-视觉部分

软件界面设计规范 1概要 界面设计中一定要保持界面的一致性。 一致性既包括使用标准的控件,也指使用相同的信息表现方法,如在字体、标签风格、颜色、术语、显示错误信息等方面确保一致。 界面力求简洁明了,保证系统功能设计的合理与明确,布局明确、交互操作合理、协调统一。功能要表现清楚,分类清晰有条理,避免过多的控件嵌套导致的视觉混乱;单一功能的操作目的明确,符合易用性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显示而对用户造成视觉干扰;力求操作简单,简单的功能一步完成,比较复杂的功能三步之内,复杂的功能操作使用操作向导来辅助客户完成。 2色调风格 2.1色调: 软件界面设计中常用的主色调包括:蓝色、红色、绿色、黑色 蓝色:运用的行业较为广泛,如通讯、电子、房产、钢铁、生产管理等行业大部分以蓝色为主色调来设计软件。 红色:在政府单位运用比较多。 绿色:一般运用于教育、医疗、农林等行业。 黑色:能源、石油、房地产行业有时候会用中性的黑色作为主色调。

表现区:通常用浅色,如:白色、淡灰、或者淡蓝之类,因为大面积的文字信息在浅色上便于长时间阅读,不容易形成视觉疲劳。 2.2风格: 软件界面的风格通常比较简约。不同行业,使用的环境不同稍有差异。 3登录界面 基本元素:logo、系统名称、输入框、提交按钮。如下: 4页面逻辑结构 功能页面功能页面 弹出页面弹出页面弹出页面

软件界面通常是上面这样的逻辑结构 首页:宏观预览各项设备管理数据,快速访问期望的数据功能 功能页面:查看某一功能模块的全部数据,查看某一对象的各类相关数据 弹出页面:填写和提交表单,对功能中的某一单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查询/修改/审核/打印/导出等功能操作。 5页面的基本属性 页面宽度:属性值为auto,最小值1024像素。默认状况下无横向滚动条。 注意:宽度、位置、边距为不可变数据 背景:页面整体为白色背景#FFFFFF 或者浅灰、浅蓝等,总之是非常接近白色的颜色。 注:白色为常用色值,对于特殊个性化页面可根据特殊要求变更色彩;背景色彩尽量少用饱和度高的颜色, 页面位置:居中 页面边距:上 0px;下 0px;左 0 px;右 0 px; 注意:有时候会专门设置一定数值的边距,这时通常 与模块间的间距相同,如上下左右都是5px。

标准件编号技术规范

华泰汽车集团技术规范 YF-GF-A0—001 标 准 件 编 号 技 术 规 范 2010-07-01发布 2010-07-01实施 华泰汽车集团研发中心发布

标准件编号技术规范 1、概述 根据公司各项目实际运行情况,为规范所有项目产品零部件编号,为今后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采购、销售等提供规范性基础文件,特制定本规范。 2、参考标准 QCT326-1999 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 3、标准件编号规则 3.1 标准件和准标准件 3.1.1 标准件: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完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标准件称为标准件。 标准件的编号中不能表达性能等级的信息时,标准件性能等级在备注中注明。例:Q150B0680 8.8级。如标准件代号中已表达了性能等级、表面处理信息的,在备注栏不必再注明。 3.1.2 准标准件:可以用标准件进行表达的非标件称准标准件,准标准件编号为:在标准编号尾增加更改标识。但准标准件只限于: a)螺纹螺距规格的更改(P) 一个标准的螺母或螺栓没有所需的螺距: 例:Q1841025 六角法兰面螺栓标准规格为M10×1.5如设计需要M10×1.25的,表示方法如下:准标准件编号:Q1841025P1.25。 b)螺纹长度规格的更改(b)

标准件螺纹长度的变化: 如一个标准件Q1841280,其中螺杆的长度为80,螺纹长度为30。根据设计要求,螺纹长度要50,表示方法如下:准标准件编号:Q184128050b其中:b是螺纹的长度。标准名称不变。 c)螺栓长度规格的更改(L) 选用的标准螺栓没有需要的长度: 例:如果一个选用的标准螺栓,长度系列最长为60,而实际需要的长度为80,表示方法如下:准标准件编号:Q150B0680L;标准名称不变。 d)平垫圈规格的更改 组合标准件更改平垫圈规格: 例:Q1460820 六角头螺栓、弹簧垫圈和平垫圈组合件。其中垫圈为Q407是标准垫圈,因需要改为Q402大垫圈,表示方法如下: 准标准件编号:Q1460820Q402;标准名称不变。 e)标准件组合 几个单个标准件组合成一个组合件: 准标准中的组合件均不可拆分,各种垫圈和弹簧垫圈的内径应随主件变更,外径等其它参数按取选垫圈的规格确定。 例:一个标准六角法兰面螺栓Q1841080和一个标准垫圈Q402组合,表示方法如下: 准标准件编号:Q1841080Q402;准标准件名称:六角发兰面螺栓和平垫圈组合件。 f) 准标准件编号字符超过18位 例:一个标准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Q2100620、平垫圈Q401和弹簧垫圈Q403三个标准件组合,表示方法如下: 准标准件编号:Q2100620Q401403F32;

软件用户界面设计规范

软件用户界面设计规范 1.导言 1.1 目的 为开发人员提供界面设计和开发的指南,引导开发人员设计简洁美观的用户界面;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xxx。 2.软件界面设计的重要性 2.1 发展趋势 软件用户界面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用户界面在软件系统中的价值比重越来越高。 2.2 开发竞争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软件开发的技术门槛在不断下降,大部分软件企业的技术手段也趋向于雷同,“软件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大家都掌握了相似的技术和需求信息后,企业之间的开发竞争“比的就是设计”。 –软件用户界面设计要综合考虑“易用性设计”、“艺术设计”和“技术实现”,很有挑战性。 2.3 用户挑剔 用户界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软件的命运,因为广大用户对软件的评价主要来源于他们操作用户界面的感受。同类软件越多,选择余地越大,购买者对软件

用户界面就越挑剔。 3.软件界面设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1 不容乐观的现状 尽管国内有很多技术出色、聪明过人的软件工程师,但是不少人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却既难用又难看,客户很不满意。导致经常要修改软件的用户界面,造成极大的生产力浪费。 到处是用户界面设计缺陷: –界面措辞含糊,甚至有错别字。连简单的消息框都设计不好,可能存在文不对题的语病。 –界面布局混乱,缺乏逻辑,凡是能放的东西都堆集上去,让用户不知从何下手。–没有防错处理,不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检验,不根据用户的权限自动隐藏或者禁用某些功能。执行破坏性的操作之前,不提醒用户确认。 –不提供进度条、动画来反映正在进行的比较耗时间的过程,对于重要的操作也不返回结果,让用户干着急。 3.2 问题和原因之一 由于国内没有开设软件界面设计的课程,大家对这部分知识没有深刻的意识,只是在工作中凭着个人的经验与感觉设计软件的用户界面,这样产生的界面往往得不到大众用户的认可。 3.3 问题及原因之二 开发人员在设计用户界面方面不仅存在先天的教育缺陷,更加糟糕的是还常常“错位”的毛病。他以为只要自己感觉用户界面漂亮、使用起来方便,那么用户也一定会满意。 3.4 问题及原因之三

软件设计编码规范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文件 软件设计编码过程 文件版本信息:

目录 1.目的 设计编码的目的在于设计和实现关于需求的解决方案。保证《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要求在设计时都能够得到满足;对项目的编码实现进行质量控制,保证编码实现活动按计划顺利完成并与设计相一致。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各类软件项目的系统设计编码过程。 3.术语 无 4.角色与职责

5.入口准则 ●《需求规格说明书》已通过评审。 6.输入 ●《需求规格说明书》 7.流程图 图1: 系统设计编码过程 8.主要活动 系统设计编码过程包括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设计是指设计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模块等,在需求和代码之间建立桥梁,一般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系统实现是指开发人员按照系统设计去编码开发,并进行单元测试、代码走查;在设计编码过程中同时进行用户文档的编制。 8.1.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是分析各种设计方案和定义软件体系结构的过程。设计人员在充分了解需求的基础上,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选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分析与设计软件的结构、模块功能。通过系统分解,确定子系统的功能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模块的功能和模块之间的关系,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必须经过技术评审。 8.1.1.解决方案选择 系统设计时可能会涉及到多种解决方案的选择,如: ●系统实现路线; ●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产品架构; ●设计模式; ●模块的制作、购买或重用等。 当出现多种候选方案,难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判断出方案的优劣时,应按照《S_DAR00_决策分析和决定过程》进行决策。

8.1.2.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是建立整个软件的体系结构,包括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等。概要设计的主要步骤有: ?选择设计方法; ?识别解决方案的主要组件:根据解决方案的技术架构和分析方法(面向对象、面向结 构),相应确定解决方案的组件模块; ?对候选技术和工具、组件进行评估,确定是进行开发、购买还是复用已有技术(工具 或者组件)。评估开发、购买或复用方案时需要考虑的事项包括:业务方面:可行性、产品成本、经验、投资回报、成熟度及其他因素;企业体系结构方面:解决方案必须 与当前状态和远景状态计划的约束相适应。包括与企业现有系统的集成等;技术方面:安全、组件模块交互标准、数据访问、数据存储、系统服务、开发工具、操作系统等。 ?识别解决方案主要组件的重要属性和关键关系:在前一任务的基础上,对解决方案主 要组件的重要属性和关键关系进行识别; ?进行数据库设计,建立数据库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进行用户界面设计,确定整个系统的界面框架以及界面风格; ?形成《概要设计说明书》。 8.1.3.概要设计评审 概要设计的结果应进行技术评审。技术评审由设计人员提出,由项目经理组织召开。技术评审会议应邀请需求分析师、公司的技术专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参加。 关于技术评审会议的要求详见《评审过程》。 8.2.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可以和概要设计并行进行,但应考虑并行设计不会因概要设计而导致较大的详细设计返工。 8.2.1.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从开发需求的角度描述解决方案的组件、服务和技术的过程。详细设计定义了解决方案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这些组成部分的开发方法和交互方式。详细设计的步骤包括: ?选择用于开发解决方案的技术并完善设计模型: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开发解决 方案采用的技术,并且完善对应的设计模型。

软件界面设计规范_V1.0 - 视觉部分

软件界面设计规范_V1.0 1概要 界面设计中一定要保持界面的一致性。 一致性既包括使用标准的控件,也指使用相同的信息表现方法,如在字体、标签风格、颜色、术语、显示错误信息等方面确保一致。 界面力求简洁明了,保证系统功能设计的合理与明确,布局明确、交互操作合理、协调统一。功能要表现清楚,分类清晰有条理,避免过多的控件嵌套导致的视觉混乱;单一功能的操作目的明确,符合易用性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显示而对用户造成视觉干扰;力求操作简单,简单的功能一步完成,比较复杂的功能三步之内,复杂的功能操作使用操作向导来辅助客户完成。 2色调风格 2.1色调: 软件界面设计中常用的主色调包括:蓝色、红色、绿色、黑色 蓝色:运用的行业较为广泛,如通讯、电子、房产、钢铁、生产管理等行业大部分以蓝色为主色调来设计软件。 红色:在政府单位运用比较多。 绿色:一般运用于教育、医疗、农林等行业。 黑色:能源、石油、房地产行业有时候会用中性的黑色作为主色调。 表现区:通常用浅色,如:白色、淡灰、或者淡蓝之类,因为大面积的文字信息在浅色上便于长时间阅读,不容易形成视觉疲劳。

2.2风格: 软件界面的风格通常比较简约。不同行业,使用的环境不同稍有差异。 3登录界面 基本元素:logo、系统名称、输入框、提交按钮。如下: 4页面逻辑结构 软件界面通常是上面这样的逻辑结构 首页:宏观预览各项设备管理数据,快速访问期望的数据功能 功能页面:查看某一功能模块的全部数据,查看某一对象的各类相关数据 弹出页面:填写和提交表单,对功能中的某一单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查询/修改/审核/打印/导出等功能操作。

编码规范

一、类名命名规范及使用约定 类名命名规范 根据各种类的类型和用途,采用不同前缀+名词的命名方式。名词采用波浪法,必须使用可以明确表达变量意义的英文名词。 前缀 UE封装类 ?模板类以T 为前缀。 ?继承UObject 的类以U 为前缀。 ?继承AAtor 的类以A 为前缀。 ?继承SWidget 的类以S 为前缀。 ?抽象接口类以I 为前缀。 ?枚举类由E 为前缀 ?布尔变量必须以b 为前缀(比如“bPendingDestruction”,或 “bHasFadedIn”) ?大部分其他类都以F 为前缀, 但某些子系统使用其他字母。 ?Typedef 应该由相应的类型来前缀:F 则说明是struct 的typedef,U 则是UObject 的typedef,以此类推 o对于一个模板的特定化实例来做的typedef 则不再是模板,应该用相应的前缀来定义。比如: typedef TArray FArrayOfMyTypes; 普通类(C++) 一般类,采用C+名词的方式命名 例如: Class CPerson { Protected : String m_strName; String m_strNickName; };

接口类(I) 对于无任何实现的纯虚类,称为接口类,这些类的特点都是无任何成员变量,存在需要其他实现类实现的纯虚函数。 接口类必须采用I+名词的方式命名。 例如: class IDataInput { Public : virtual ~IDataInput() {}; virtual void read() = 0; } 结构体(T) Struct,结构体,必须以T+名词的方式命名。 例如: typedef struct _t_mystruct { Unsigned int number; Unsigned int value; Char name[255]; }TMyStruct,* TMyStructPtr; 模板类 模板类,必须以全小写命名。 例如: template class screen : public map { } 类成员的初始化(Member initialization lists) 成员的初始化必须在构造函数名的下一行开始 正确写法:

Web界面设计规范方案

Web应用界面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 ation for Web UI) 主讲人:ARay 目录: 一、软件界面规范的重要性及其目的 二、用户体验为何如此重要 三、Web规范体系介绍 四、界面设计开发流程 五、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六、界面设计规范 一、软件界面规范的重要性及其目的 ①使最终设计出来的界面风格一致化,开发编码人员相互之间开发更轻松,遵循统一的操作规范,以标准化的方式设计界面,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和改变责任不明,任务不清和由此产生的信息沟通不畅、反复修改、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的现象。 ②产品设计通过规范的方式来达到以用户为中心的目的。 二、用户体验为何如此重要 ①日常生活中的遭遇 X员工悲惨的一天: 早晨起来,发现闹钟没有按原先设定响起来。 一边烧水,一边穿衣服,临走前去喝水却发现水还没有烧开。 到了地铁站,发现公交卡没有钱了。 无奈之下只能去排队买票。 排了3趟地铁,终于到公司了,但是你却迟到了。 结果:尽管你已经非常努力,但是你还是迟到了。 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一连串 的倒霉事,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狼狈? ②什么是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强调的是过程,是软件对用户行为产生的反应与用户期待值要尽可能的一致。 糟糕的用户界面表现: 表现一:过分使用各种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控件。 表现二:界面元素比例失调。比如按钮巨大无比,其尺寸甚至超过显示重要内容的文本框的界面。 表现三:界面元素凌乱。比如说,按钮和文本框摆放地点随意,该对齐的控件对不齐。 表现四:违背使用习惯。你按F1,它没有弹出帮助,却执行了一件绝对出乎你意料的动作。表现五:消息框信息含糊、混乱。比如软件弹出一个消息框。把原本“确定”和“取消”写成为“是”和“否”,让用户不知道什么意思。 表现六:还有一种糟糕的用户界面,乍一看很厉害,实际上完全是缺乏规划的结果。这种

软件开发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管理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规范济南明湖建筑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总则 1.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目的 为保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预期交付的任务,让整个组织能清楚了解项目实施的目的、影响、进度,做到项目组所有成员都理解项目实施的原因、意义及客户的要求。通过制度化管理来合理组织安排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角色转换。 2.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规范适用对象 为了达到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本规范执行,同时要求公司业务人员引导合作单位和客户接受并适应公司本《软件项目开发管理规范》。 3.软件项目开发组织管理 根据软件开发的标准流程,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软件项目分三个主要阶段进行组织管理,分别为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验收总结阶段。 二、软件项目立项阶段 1.成立公司项目评估委员会负责公司的项目立项审批。 2.公司项目评估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或指定负责人召集,成员为公司管 理层人员、商务负责人、市场负责人、技术总监、技术研发经理、财务负责人组成。 3.公司业务部门按照公司发展要求或外部需求形成《软件项目需求说明 书》,确定项目需求管理人或项目申请人。 4.项目申请人填写《软件项目立项申请书》向项目评估委员会提出项目

立项申请,主要说明项目的背景、目的、效益、成本、需求等方面,并由技术部门提供支持和技术说明。 5.项目评估委员会收到《项目立项申请书》后三个工作日内,召开评估 会议。给出评估结果。如果批准立项交公司技术总监组织开发。如果不批准,给出理由后项目中止。中止后的项目可根据情况重新申请。 6.评估结果必须包括:建议项目启动日期,期望项目完成日期,项目等 级系数,项目优先级(高中低),资源冲突程度(1~9)。对于资源冲突程度大于5的项目技术总监有权拒绝接受。 三、软件项目实施阶段 1.公司批准立项的项目交由公司技术总监组织实施。 2.技术总监根据资源情况和项目需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初步需求讨 论会,确定项目的等级系数(如分大、中、小对应3、2、1)、指定项目开发负责人。在立项后五个工作日内技术总监和项目开发负责人共同制定《软件项目开发计划》,确定项目启动日并提交项目评估委员会做反馈确认。如果项目评估委员会二位成员以上对计划有异议,项目评估委员会应该召开项目计划协调会,协调《软件项目开发计划》的修改和通过。如果无异议授权技术总监按照《软件项目开发计划》执行。 3.项目启动日后,项目开发负责人根据《软件项目开发计划》的进度每 周进行一次分析汇报,形成《项目分析周报》确定项目的状态、分析

企业标准编号规则

Q/ZL 企业标准 Q/ZL 20101—2016 企业标准编号规则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企业标准编号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的编号规则、编号构成及表达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编制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编号及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3 术语和定义 职能标准 在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中为实现相同或相近的管理功能,而制定的系列标准的总称。如产品标准、标准化管理标准、通用工作标准等。 3.1 个性标准 在各职能标准中,为实现各种技术、管理、工作的功能而制定的各个特性标准。 4 职责 标准化工作小组负责编制和修订企业标准的编号规则,并负责各种企业标准的编号及管理工作。 5 企业标准的编号构成及表达形式 5.1 企业标准代号 企业标准代号用字母“Q”表示。 5.2 企业名称代号 企业名称代号“ZL”表示上海自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Q”与“ZL”之间用斜线“/”分开。 5.3 分类代号 技术标准用“1”表示,管理标准用“2”表示,工作标准用“3”标准。 5.4 完整的企业标准编号格式 注:”Q/ZL”和第1位分类代号间空1字节,,其余连续书写。 示例:职能标准标准化管理标准中的个性标准《企业标准的编号规则》,标准代号为Q/ZL 20101-2016 6 职能标准的编号 6.1 技术标准体系中的职能标准编号,如表1。

软件界面设计规范方案

软件界面设计规 1.界面规 1.1.总体原则以用户为中心。 设计由用户控制的界面,而不是界面控制用户。清楚一致的设计。所有界面的风格保持一致,所有具有相同含义的术语保持一致,且易于理解拥有良好的直觉特征。以用户所熟悉的现实世界事务的抽象来给用户暗示和隐喻,来帮助用户能迅速学会软件的使用。较快的响应速度。简单且美观。 1.2.原则详述 1.2.1.用户控制用户界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用户应该总是感觉在控制软件而不是感觉被软件所控制。操作上假设是用户--而不是计算机或软件--开始动作。用户扮演主动角色,而不是扮演被动角色。在需要自动执行任务时,要以允许用户进行选择或控制它的方式来实现该自动任务。提供用户自定义设置。因为用户的技能和喜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必须能够个性化界面的某些方面。Windows为用户提供了对许多这方面的访问。您的软件应该反应不同的系统属性--例如颜色、字体或其他选项的用户设置。采取交互式和易于感应的窗口,尽量避免使用模态对话框,而使用"非模式"辅助窗口。"模式"是一种状态,它排除一般的交互,或者限制用户只能进行特定的交互。当最好使用一个模式或该模式只是可替换的设计时--例如,用于在一个绘图程序中选定一个特定感觉--请确保该模式是显然的、可见的,是一个明确的用户选定的结果,并且容易取消。在后台运行长进程时,保持前台式交互。例如,当正在打印一个文档,即使该文档不能被改变,用户也应该可以最小化该窗口。谅解。用户喜欢探索一个界面,并经常从尝试和错误中学习。一个有效的界面允许交互式的发现,它只提供一组合适的选择,并在用户可能破坏系统或数据的情况时发出警告。如果可行,还应提供可逆转或可还原的操作。即使在设计得很好得界面中,用户也可能犯错误。这些错误既可以是物理上得(偶然地指向了错误的命令或数据),也可以是逻辑上的(对选定哪一个命令或哪些数据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有效的设计避免很可能导致错误的情况。它还包容潜在的用户错误,并且使用户易于还原。 1.2.2.清楚一致的设计一致允许用户将已有的知识传递到新的任务中,更快地学习新事物,并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这是因为他们不必花时间来尝

软件设计编码规范标准[详]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文件软件设计编码过程

文件版本信息:

目录 1.目的 (3) 2.围 (3) 3.术语 (3) 4.角色与职责 (3) 5.入口准则 (3) 6.输入 (3) 7.流程图 (3) 8.主要活动 (4) 8.1.设计原则 (4) 8.2.设计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多方案选择 (4) 8.4.概要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1.概要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2.概要设计评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1.详细设计 (5) 8.5.2.详细设计评审 (6) 8.6.编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8.7.单元测试 (7) 8.8.代码走查 (7) 8.9.制作用户文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0.变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输出 (8) 10.出口准则 (8) 11.引用文档 (8)

软件编码规范.doc

软件编码规范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 支付系统开发中心

注:变化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第一篇C/C++编码规范 (6) 第一章代码组织 (6) 第二章命名 (9) 2.1文件命名 (9) 2.2变量命名 (9) 2.3常量与宏命名 (10) 2.4类命名 (10) 2.5函数命名 (10) 2.6参数命名 (11) 第三章注释 (12) 3.1文档化注释 (12) 3.2语句块注释 (17) 3.3代码维护注释 (20) 第四章编码风格 (22) 4.1排版风格 (22) 4.2头文件 (26) 4.3宏定义 (27) 4.4变量与常量 (30) 4.5条件判断 (32) 4.6空间申请与释放 (33) 4.7函数编写 (33) 4.8类的编写 (37) 4.9异常处理 (40) 4.10特殊限制 (40) 第五章编译 (41) 第六章ESQL/C编码 (46) 第二篇JAVA编码规范 (47) 第一章代码组织 (48) 第二章命名 (51) 2.1包命名 (51) 2.2类命名 (51) 2.3接口命名 (51) 2.4方法命名 (51) 2.5变量命名 (51) 2.6类变量命名 (52) 2.7常量命名 (52) 2.8参数命名 (52) 第三章注释 (53) 3.1文档化注释 (53) 3.2语句块注释 (57) 3.3代码维护注释 (59) 第四章编码风格 (61) 4.1排版风格 (61) 4.2包与类引用 (66) 4.3变量与常量 (66) 4.4类编写 (67) 4.5方法编写 (68)

4.6异常处理 (71) 4.7特殊限制 (71) 第五章编译 (73) 第六章JSP编码 (74) 6.1文件命名及存放位置 (74) 6.2内容组织 (74) 6.3编码风格 (76) 6.4注释 (78) 6.5缩进与对齐 (78) 6.6表达式 (79) 6.7JavaScript (79) 第三篇POWERBUILDER编码规范 (80) 第一章代码组织 (81) 第二章命名 (82) 2.1文件命名 (82) 2.2对象命名 (82) 2.3变量命名 (84) 2.4常量命名 (85) 2.5函数与事件命名 (85) 2.6参数命名 (85) 第三章注释 (85) 3.1文档化注释 (85) 3.2语句块注释 (88) 3.3代码维护注释 (88) 第四章编码风格 (89) 4.1界面风格 (89) 4.2排版风格 (93) 4.3变量与常量 (95) 4.4条件判断 (96) 4.5空间申请与释放 (97) 4.6函数编写 (97) 4.7特殊限制 (97) 第五章SQL编码 (98)

软件界面设计规范

软件界面设计规范 1.界面规范 .总体原则以用户为中心。 设计由用户控制的界面,而不是界面控制用户。清楚一致的设计。所有界面的风格保持一致,所有具有相同含义的术语保持一致,且易于理解拥有良好的直觉特征。以用户所熟悉的现实世界事务的抽象来给用户暗示和隐喻,来帮助用户能迅速学会软件的使用。较快的响应速度。简单且美观。 .原则详述 1.2.1.用户控制用户界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用户应该总是感觉在控制软件而不是感觉被软件所控制。操作上假设是用户--而不是计算机或软件--开始动作。用户扮演主动角色,而不是扮演被动角色。在需要自动执行任务时,要以允许用户进行选择或控制它的方式来实现该自动任务。提供用户自定义设置。因为用户的技能和喜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必须能够个性化界面的某些方面。Windows为用户提供了对许多这方面的访问。您的软件应该反应不同的系统属性--例如颜色、字体或其他选项的用户设置。采取交互式和易于感应的窗口,尽量避免使用模态对话框,而使用"非模式"辅助窗口。"模式"是一种状态,它排除一般的交互,或者限制用户只能进行特定的交互。当最好使用一个模式或该模式只是可替换的设计时--例如,用于在一个绘图程序中选定一个特定感觉--请确保该模式是显然的、可见的,是一个明确的用户选定的结果,并且容易取消。在后台运行长进程时,保持前台式交互。例如,当正在打印一个文档,即使该文档不能被改变,用户也应该可以最小化该窗口。谅解。用户喜欢探索一个界面,并经常从尝试和错误中学习。一个有效的界面允许交互式的发现,它只提供一组合适的选择,并在用户可能破坏系统或数据的情况时发出警告。如果可行,还应提供可逆转或可还原的操作。即使在设计得很好得界面中,用户也可能犯错误。这些错误既可以是物理上得(偶然地指向了错误的命令或数据),也可以是逻辑上的(对选定哪一个命令或哪些数据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有效的设计避免很可能导致错误的情况。它还包容潜在的用户错误,并且使用户易于还原。 1.2.2.清楚一致的设计一致允许用户将已有的知识传递到新的任务中,更快地学习新事物,并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这是因为他们不必花时间来尝

ERP编码原则(范例)

ERP编码方案 一目的: 为了适应公司网络化的发展,使物料分类、编码标准统一,使ERP管理软件的实施运用有一个必备的基础,特制定此物料编码规则。 二适用范围及定义: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 所包含如下的内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客供料、外协料、辅料、其它 定义: 成品:在生产车间已包装的产品; 半成品:在公司生产车间或外协工厂至少经过一道加工工序后,需要入库登记帐的零件总称; 原材料:直接从外供应商购买且用于加工生产成品的主要生产材料; 外协件:1.在本公司没有加工工艺而需外协厂商配合第二次以上加工; 2.当外协件与原材料冲突时, 以外协件编码方式编码; 3.当原材料和外协料有冲突时,依原材料为准。 客供料:1)在满足客户订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用到客户提供的原材料; 2)为满足客户的供货运输需要,需要将客户所订其它公司的货品暂存公司仓库的成品或物料; 辅料:直接或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实施过程上,包括包装贮运过程,但用量不可定量的物料; 其它:在无法定义所属类别属性时的一个范围。 三权责: 3.1 推行小组:负责物料编码规则的制定、解释以及增补修订; 3.2 开发中心:a. 负责按编码规则对新物料编号并建立BOM及资料文档; b. 对编码有统一的行使操作权; 3.3 其它部门:严格按技术部的物料编码管理、使用物料,给出建议性意见; 四编码总则: 4.1 坚持一种物料对应一个编码; 4.2 编码有章可循,不会重复,便于实施; 4.3 编码应留有足够的可扩充空间,且有必要加以增加新规定时,被规定种类的物料已由原规则给定编码的,仍 然给用,新规定只适用于该种类新物料的编码; 4.4 编码应具有最大程度的直观性,便于查找、识别; 4.5 编码规则作修改时,应不影响以往的编码体系,避免同一物料重复编码; 4.6 编码由开发中心专人统一编码,同一物料只能有唯一的编码; 4.7 五成品编码说明:(A:表示字母;N:表示数字) 5.1针对止退片类: (1)编码第一位为产品大类码,对照表如下: (2)编码第二位为产品性质码,当编码第一位的编号是(1~2)成品的时候, 对照表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