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学史完整笔记

西方文学史完整笔记

西方文学史完整笔记
西方文学史完整笔记

西方文学史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与希伯来文学

一、古希腊神话

1 请简要分析古希腊神话的特征:

①希腊神话是“体系神话”(独尊的主神)

②希腊神话中神与人不仅同形,而且同性

③在审美仪式上,希腊神话崇拜“力”(力量,技艺,智慧)

④希腊神话偶像崇拜

2请写出古希腊神话中“俄林波斯圣山上的十二主神”的名字

神与人之父:宙斯

神后:赫拉

海神:波塞冬

冥王:哈德斯

智慧女神:雅典娜

太阳神:阿波罗

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

爱与美神:阿弗洛狄忒

火神:赫淮斯托斯

战神:阿瑞斯

神使:赫尔墨斯

炉灶女神:赫斯提亚

希伯来文化对欧洲文学影响:《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并成为基督教《圣经》的组成部分之后,和《新约》一起,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的书面源流之一。从文学上来讲,《圣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旧约》以及《新约》的宗教思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在欧洲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成为欧洲文学的一大特点:欧洲中世纪文学一直被教会所控制。

其次,《旧约》中,特别是《新约》中的“平等互助”、“爱人如己”、同情弱者的思想,对欧洲许多作家的创作倾向都产生了影响,体现了早期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形成。

《旧约》和《新约》中的不少作品善于把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了早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趋向。这种趋向对欧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形成,起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旧约》和《新约》中的情节、人物、典故等,对欧洲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

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荷马史诗》:“英雄主义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两部最早的文学作品,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

(一)《荷马史诗》的主要情节

《伊利昂纪》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描写了希腊各部落渡海攻打特

洛伊第十年里五十一天内发生的事情。战争进行了九年多,众神各助一方,但特洛伊城始终未能被攻破。(全诗共一五六九三行,二十四卷)。

《奥德修纪》以奥德修斯的海上历险为中心的另一部史诗 (全诗共一二一 五行,二十四卷)。奥德修斯的回乡之旅极为坎坷。

荷马史诗的特征

1.体裁特征: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

2.内容特点:史诗中描写的是人间事件,但人间与神界往往相通,诗中英雄既有一般勇士的特征,又具有超人的能力。

3.形成方式及美学品格:

——以口头创作形式在民间流传,后来经过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风格一般庄严、崇高。

(二)《伊利亚特》

1内容

战争的起因:

金苹果,要给最美的神,三个女神争执起来。巴里斯认定阿芙洛狄忒是最美的。阿芙洛狄忒帮助巴里斯,诱拐走了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与特洛亚人结下了冤仇。

2史诗的内容:

希腊人主帅阿加门农和主将阿喀琉斯为战利品发生争吵。阿喀琉斯愤怒地退出战斗。希腊人联军因此而屡屡遭败绩。

阿喀琉斯的副将帕特洛克罗斯出战被杀。

阿喀琉斯悲愤万分,重新武装出战,打死了对方主将赫克托尔。

双方各自举行隆重的葬礼。

3情节构成:

第一部分(一至十七卷):写阿喀琉斯因愤怒而退出战斗后的事;

第二部分(十八至二十二卷):写阿喀琉斯的再愤怒,为副将之死而出战;第三部分(二十三、二十四卷):阿喀琉斯的心态归于平静。

4关于主题

这是一首英雄的颂歌。歌颂了英雄、战争、攻城掠地的功绩和勇敢行为。全诗洋溢着一种英勇精神和勃勃生气。

当时的战争、掠夺,被看作一种光荣的事。史诗中看不出关于战争的道义观念。诗中平等地歌颂双方的英勇战斗,只是对希腊方面的残暴略略流露出一点不满的情绪。

5关于主要人物形象

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俊美高大、是神与人之子、骁勇善战、能言善辩、慷慨大方、武功盖世、重个人荣誉。

阿喀琉斯的愤怒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英雄意识同新兴的贵族强权的矛盾,以及英雄主义将成为过去的时代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喀琉斯是一个“过时的英雄”,但是他的性格的核心仍然是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

赫克托尔:更富于集体主义精神:作战勇猛,指挥英明,把保卫国家和为部落牺牲视为己任。尽社会义务的愿望比对家人的感情更强烈,荣誉比生命更可贵。崇高的悲剧色彩。富于阳刚之美、格调悲壮、节奏急促。塑造了英雄群像。勇敢坚决,胆识过人。更为顾及整个氏族的荣誉与利益。史诗的笔调对他略有同情,

对阿喀琉斯略有谴责

史诗是希腊民族思想感情的载体,希腊民族是史诗的真正主人公。展现民族意识是史诗的特性。

(二)《奥德赛》

1 内容

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希腊将领俄底修斯率部。途中漂泊了十年,历尽神异事件和艰难险阻。在阿尔基诺斯岛国王的宴会上回述经历。家中早有许多贵族有觊觎他的财产,争相向他的妻子求婚。俄底修斯和他儿子忒勒玛科斯等杀死了那些居心叵测的求婚者。

2情节构成:

全诗12000多行,24卷。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1- 4)奥德修在海上漂流时,他家里的情况。

二(5- 13)在阿尔基诺斯的岛上,回述漂流的经过。集中写了他的海上历险。这是全诗的主体。

三(14- 24)主人公回到故土,杀死了求婚者,同妻子重新团聚。

通过他对大自然的征服,对敌对者的战胜,将他的英雄性格和曲折命运的经历,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3关于主题和人物形象

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人战胜自然的力量。

通过一系列充满想象的神奇故事,反映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和勇气,人通过勇敢的斗争掌握自己的命运。

俄底修斯是一个被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的形象

又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具有机警、智慧的力量。

4 《奥德修斯》24卷,12110行,十年返乡之旅,只选取最后四十天。“一条绳子的结构”,

一个情节串起一系列事件,后来演变为“流浪汉小说结构”。

奥德修斯的历险记、独眼巨人、将人变成猪的神女、用歌声引诱和伤害人的人面鸟身女妖海怪、冥土。两条线索:海上历险,夫妻团聚。奥德修斯,佩涅洛佩,忒勒马科斯。奥德修斯以机智和刚毅为特色:见多识广、不屈不挠、精力旺盛、武艺高强、忠于自己部落血肉不离的感情、真正的力量在于睿智老练机敏灵活。奥德修斯性格缺陷:私心很重、个性狭隘、念念不忘个人财富的私有权、对求婚者赶尽杀绝。

奥德修斯的忍耐、强烈的求生欲望、镇定自若以及安然脱险的结局,嘲笑了海神的狭隘和徒劳。它显示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卓越的智慧之光。这些都是希腊民族所盛赞的人的理想和人格。

?阴柔之美。浪漫色彩、现实主义精神。徐缓肃穆。突出个人形象。

对自然险阻,对遭逢到的一切危险,斗争不息。

(四)《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艺术特点

A、剪裁、布局十分精当,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

对各自所面对的长达十年的事,只是挑出其中几十天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描述。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按照“头”启下,“身”、“尾”承上的剪裁,对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B、主要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以及环境的烘托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不多

作心理描写。

如:赫克托尔和他的妻子在城墙上告别的一段;又如:写阿喀琉斯与普里阿摩斯的谈话;

亚里士多德:荷马笔下的人物,“他们各有性格,没有一个不具有特殊性格。”

C、作品善于采取烘托的方法。通过其他人的口,来讲说事件,品评人物。

如写海伦之美;上城墙,特洛亚元老们对她的美的惊叹和议论。

D、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很多都是一种奇妙的修饰。

如:浓酒色的大海、红指甲的霞光、苍白的恐惧、紫色的死。

E、《伊利亚特》是层层平列,次序清晰,写战争绘声绘色,如雷霆暴雨,是一种阳刚之美;《奥德赛》象是一些美妙的幽梦,夏日浓荫下的絮语,侃侃而谈,情感深细。是一种阴柔之美;

(五)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1两部史诗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人在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

2 艺术价值

(1) 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对于两个10年中所发生的事,分别只表现了其中51天和40天中的内容。荷马史诗产生于古希腊文学史上神话传说与英雄故事繁荣兴盛的时期。整部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 人物塑造上,希腊主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体多元的。

(3) 史诗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借动植物来喻人。后人赞誉“荷马式的比喻”。

(六)、荷马史诗的精神共同点

?反映了从原始氏族公社制过渡到奴隶制的古希腊社会状况,表现了古希腊民族的生活、思想、情感和理想,充满了乐观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其共同思想表现为: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

荷马式的比喻

三、《俄底浦斯王》主题及艺术特色

剧本通过俄底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悲剧,强调了人对命运的反抗,而不是服从,对命运的正义性提出了怀疑。

人物:俄底浦斯是作家笔下一个理想的人物。他意志坚定,力图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神谕”所定下的厄运。在他发现自己已逐步陷入命运的罗网中时,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精神,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履行诺言,惩罚了自己。

艺术特色: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作结构复杂,布局严谨巧妙,一环扣一环。运用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手法,解开了的疑团。在艺术手法上采用追溯法,充满了突转和发现。情节错综复杂而布局极为巧妙。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一)中世纪文学

在漫长的中世纪时代,因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基督教的影响、封建城市的繁荣而形成了三种极具特色的文学艺术,最初来自民间的口口相传,进而形成了固定的文学样式。这四类文学是: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作者是僧侣,又称僧侣文学。教会文学的内容是普及宗教教义,歌颂上帝创造一切。

1 教会文学:主要形式是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作者:教会僧吕,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主要手法:梦幻、寓言、象征。教会思想统治的主要武器是《圣经》

2 骑士文学(世俗封建主义文学) 兴盛地:法国

宣传骑士道“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反映大量骑士与贵妇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这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极大的冲击。

分为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根据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改写。著名的作品:《亚历山大传奇》

骑士叙事诗《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

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作品:《特里斯

和伊瑟》

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 英雄史诗(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的长篇史诗)。

主要内容是歌颂统一和鼓舞抵抗外侮。根据历史情况和民间传说,反映了人民的愿望、理想和生活,歌颂了英雄勇士们的功绩,体现了封建领主和封建臣仆的关系。

英雄史诗特点:

(1) 民族遭难、民族英雄拯救民族,脱离苦难。

(2) 风格庄严、激越。

谣曲:以描写生活的悲剧或历史题材为主,不少作品塑造下层人民喜爱的英雄,具有平民意识。最有名的:英国《罗宾汉谣曲》

4 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愿望)

以讥讽的笔调描写封建主和教会僧侣的欺诈、贪婪和放荡;赞扬民众人物的机智聪明,肯定他们的正常的生活和实际的才干。适应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赞扬市民的才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列那狐的故事》:以动物讽喻现实,通过动物间的斗争来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在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列那狐是市民的化身,在它身上体现市民阶级的二重性:

一方面: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狼、熊、等大动物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思想。另一方面:它又欺凌和残害象征贫苦人民的麻雀、乌鸦、鸡、兔等小动物,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斗争。诗中运用喜剧手法,通过动物的形象歌颂了市民阶级的机智讽刺和嘲弄了贵族、僧侣等统治阶级。

(2)简述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主要思想特点:①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②在各种文化的交融

中,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③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艺术特点:①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当代的、东

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

②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

长足的发展,中世纪欧洲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其中有史诗、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瑶曲③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寓意、象征、梦幻、哲理、显示描写、浪漫抒情乃至运用动物故事等都流行于一时。④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挖掘是当时出现的爱情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

(3)欧洲中世纪有哪两大英雄史诗?它们有何区别?

?早期英雄史诗、中后期英雄史诗

?区别:早期英雄史诗:1.是氏族社会末期各族人民的口头创作和集体智慧

的结晶。大多产生在氏族部落发展和大迁徙前后,主人公是氏族部落英雄。 2.

内容描写的是他们为氏族部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所进行的血亲复仇斗争以及同自然所进行的斗争,表现出了浓郁的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3.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和多神教成分。【带有神话色彩,参杂蛮族的多,具有神教文化和异族精神】

?中后期英雄史诗:1.是反映封建社会时代形成的史诗作品。都有一定的历

史事件为依据,也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封建制度确立后的产物。

2.主人公是封建国家的英雄,表现的是他们忠君爱国的观念和统一祖国、为

民族建功立业的封建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史诗中君王的形象往往是统一国家的理想象征 3.神话因素大大减少,只存在一些残留痕迹,但基督教义的内容却大大增加【兴盛于封建制上升时期;核心内容是对封建王国的赞扬

二、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意大利文学(人文主义发祥地)

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包括366首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抒发对妻子劳拉真挚的爱情。劳拉具有迷人的形体美、强烈的现实感。形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十四行诗的体裁。(一) 1文艺复兴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 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2 实质是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3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2 人文主义:

1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2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

(1) 用人权反对神权。

(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其中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

人文主义是人本精神与基督教精神的结合。

绝限性:反对封建思想而不反封建王权;反教会腐败、愚弄而不反对宗教本身。人文主义还迈出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第一步-肉体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状况(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

3 人文主义文学特点:

1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

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

3文学形式丰富多彩。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这些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4具有民族风格。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

人文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4 人文主义的内容

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它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个人主义。其斗争的锋芒指向中世纪封建神学、天主教会。

1)反对神权,宣扬人权;反对神性,宣扬人性。

2)反对禁欲主义,宣扬个性解放。

3)反对蒙昧主义,提倡理性。

4)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

5 (1)西班牙流浪汉小说:“消极抗议文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的一种新文学体裁,它是以描写城市下层的生活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小说。西班牙最早出现也是最好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小癞子》)。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由于家庭不幸,不得不给一个瞎子引路,从此开始流浪生涯。为了生存,小拉撒路先后换过不少主人,历尽世态炎凉。作者通过小癞子的生活遭遇,揭露封建社会中僧侣教士的贪婪自私、道德败坏与贵族绅士的虚伪无聊和假充阔气。小癞子从一个贫苦儿童经过生活的磨练最后成为一个老练狡猾的骗子手的过程,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2)英国人文主义: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6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具有哪些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文学品格:

1.)就文学的文化住址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

2.)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3.)由于文学精神的根本性变更和题材与主题的根本性转换,使人文主义文学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二法国文学

人文主义有两种倾向:

民主:拉伯雷《巨人传》(法国早期讽刺小说、欧洲第一部长篇小说)

33、果戈理俄国自然派的鼻祖,剧本《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死魂灵》中的主人公乞乞科夫是一个小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形象。他走访的五个地主是:(1)马尼罗夫,智能低下,自以为贵,变态。(2)女地主科罗皤契加,愚昧无知。(3)梭巴开维支,精神低下,顽固、残暴、野蛮、粗鲁。(4)罗士特莱夫,恶霸。(5)泼留希金,贪婪,守财奴。

戏剧方面:

维伽:民族戏剧之父

代表作《羊泉村》:直接描写农民对领主的反抗。主人公:劳伦霞、骑士队团长:费尔南

塞万提斯称维伽为“自然的奇迹”。

四英国文学(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高峰)

乔叟(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框形结构)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幻想小说)通过一位回到英国的水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

三、《神曲》

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分为《地狱》(三十四篇)、《炼狱》,三十三篇)、《天堂》(三十三篇)三部,共一百篇。它的主要情节是写诗人梦游三界,由他所敬仰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导引他游历地狱和净界,由他理想中的爱人贝亚特丽齐迎接他进入天堂。

1 情节内容:

“当人生的中路,我迷途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中。”前面突然出现三只猛兽,拦住了他的去路。它们是代表淫邪的豹、代表野心的狮、代表贪欲的母狼。(《地狱》一)

作为理性的代表和“人智”的象征维吉尔受了贝亚特丽齐的嘱托来营救但丁的。他跟随维吉尔走上了崎岖荒野的路途。(二)

他们来到地狱的入口处,其大门上写着:“进入者,把一切希望都抛掉。”维、但二人随同成群的鬼魂,渡过阴惨的黑河,在猛烈的震撼声中,走下了幽暗的地狱。(三)

2 地狱分层:地狱是上大下小分为九层的圆锥形陷井,罪恶越大者所处的层数越深。

一层,候判所顶部:伊甸园未受过洗礼的异教徒。荷马、柏拉图、贺拉斯等,叹息声。(四)

二层,贪色罪外部:贪色有罪的恋人们。海伦与巴里斯,法朗塞斯加和保罗,向狗头养官招供,飘荡在旋风中。(五)

三层,贪食罪贪食饕餮之徒。在冰雪泥泞中,受巨犬的嘶咬。(六)

四层,贪财罪贪财贪吝者和浪费者。两组各抱重物,互相冲撞。(七)

五层,邪教罪易怒易怒罪易惰好勇斗狠之徒。浸没在黑水污泥之中。(八)六层,残暴者易娇不信教的异端邪说者。伊壁鸠鲁等。坟墓,跪于棺材中。(九、七层:教皇僧吕

1、暴君、不孝者、破坏人伦者。沉没在血勾中,人首马身怪兽以箭射之。

2、自杀者。变为果树,被女身怪鸟啄食。

3、侮辱上帝、残害自然、重利盘剥者。身处火雨和热砂之间。(十一-十八层:一切欺诈者:淫媒和奸诱者、阿谀者、买卖圣职者、虚伪的先知、贪官污吏、伪君子、窃贼、教唆作恶者、挑拨离间者。分置十深谷中,备尝苦刑。(十八-三十)

九层:叛逆卖国贼叛徒们:谋杀亲族、卖主负恩、背信弃义之人、叛国者。身冻冰潮中。其中心点是漏斗状的底部背叛上帝的天使路西勿罗-即撒旦-站在这里。三脸三口各咬一血肉模糊的叛徒:出卖耶苏的犹大、谋杀凯撒的柏鲁塔斯和卡息乌斯。(三十一-三十四)

3境界分层:

维吉尔背着但丁,踩着撒旦背后的毫毛,级级上攀,经过地球中心,出了地狱。半夜时分,露天繁星之下,来到一个被海洋包围着的岛上,那儿耸立着一座宝塔状高山,那就是净界山。有着相应的七种罪过的人分别在山上的七个圈层里忏悔罪衍。此外,山下还有因忏悔得晚了,而不得进入净界的灵魂在游荡。(《净界》一至九)

1层:骄横者背负大石,弯腰走路。(十-十二)

2层:妒忌者实铁丝网遮眼。(十三、十四)

3层:易怒者受着烟薰。(十五、十六)

4层:懒惰者在不停地奔跑。(十八)

5层:贪婪和浪费之徒在伏地哀泣。(十九-二十二)

6层:贪食者在忍饥耐渴。(二十二-二十四)

7层:好色之徒在烈火中行进。(二十五-二十七)

在备受折磨中忏悔精神与肉体上的罪过。

4 天堂

洗清罪衍的但丁来到了地上乐园,他见到了万花簇拥中身着红衣的贝亚特丽齐。“圣女”引导他到天堂。(二十八-三十三)

云层之中的天堂有九重。

1.月球天:银光四照,正人君子住于此。(《天堂》二-四)

2.水星天:光辉喜悦,力行善事者在此。(五-七)

3.金星天:光圈动荡,博爱仁慈者在此。(八、九)

4.太阳天:灵光环绕,先哲学者在此。(十-十四)

5.火星天:红光如带,殉道战死者在此。(十四-十八)

6.木星天:光亮耀眼,公正贤明的君主在此。(十八-二十二)

7.土星天:高梯入云,隐逸寡欲者居于此。(二十一、二十二)

8.恒星天:月色星空,耶苏圣灵居于此。(二十二-二十七)

9.水晶天:九圈飞动,众天使聚天此。(二十七-二十九)

九天之外是天府,圣洁灵魂共同居住。贝亚特丽齐归座,众灵如幸福的玫瑰,陶醉在上帝的光和爱中。诸天的运动源于此,自然界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也源于此。充满光明、和谐,达乎极乐境界。(三十-三十三)

5 思想上的矛盾性和意义

《神曲》的基本思想是中世纪神学的翻版,它阐说并力图光大基督教的精神教义——借助“天堂”、“地狱”之说,来惩恶扬善。并将对上帝的崇信作为最基本的人生准则。整部诗作中,宗教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在矛盾对立中统一在一起。前者给诗作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外纱,后者却透过前者的掩

盖而闪耀着光华。

作品的思想意义,来自于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具有批判性的表现。它在若干场景和情节中,对佛罗伦萨的现实生活,对激烈尖锐的社会矛盾作了描述。特别是,诗人以卓有文采之笔,赞美了自由,赞美了勇往直前的进取心,赞美了坚定不移的意志和个性解放的要求。作品充满了作者对信仰、希望和仁爱的探求。表现出作者心目中的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幸福,从罪恶到美善,从污浊到圣洁,一个向上的行程。

6 卓有特色的艺术表现

严密工整的结构

全诗的三大部分《地狱》、《净界》、《天堂》的篇幅大致相等(4720行;4755行;4758行),每部分末尾都以“群星”一词作结。

我们一步步向上走,他(维吉尔)在前,我在后,直走到我从一个圆洞口望见了天上美丽的东西;我们就从那里出去,再看见那灿烂的群星。(《地狱》结尾)我从那最神圣的水波回来,我已再生,象新树再生了新叶,我已清净而准备上升于群星。(《净界》结尾)

到达这想象的最高点,我的力量不够了;但是我的欲望和意志,象车轮运转均一,这都由于那爱的调节;正是爱,动太阳而移群星。(《天堂》结尾)

奇特诡异的想象

“地狱”、“净界”、“天堂”的构造和景象在诗人的想象中成形:

“地狱”上宽下窄的漏斗状,深入地下;分为九层,直插入地心。由北半球耶路撒冷的入口处下去,从底尖通过一条狭长的小路,由南半球的海中出来,登上海中的一座平顶山,这就是“净界”。从山顶部的地上乐园飞升而进入“天堂”。

7 三界中千奇百怪的景象:

“地狱”中罪恶的灵魂在受苦,或飘荡于旋风,或受冻于冰雪,或推负重物,或陷身于泥沼,或困于棺中,或变身为树木,或腾跳于热沙火球,或遭鞭打,或在自罚,或倒栽于石缝,或泡于沥青,或身负铅衣,或遭剖腹,或蒙恶疮,或泡于冰湖。

“净界”中有罪的灵魂在赎罪,或负石弯腰以压傲气,或身在烟雾中不停祈祷,或奔跑不体以消懒惰,或俯亲地面以克奢縻,或渴望清泉以去贪食,或行于火中以戒色欲。而山顶上乐园中,绿树芳草,天使翱翔;花雨缤纷,仙女嬉游。“天堂”中,一至七重天上,光明四布,祥云霭霭,有过失的灵魂在洗心革面;八重天上,明月如昼,圣灵(基督、圣母、圣彼得、圣约翰、圣雅各、亚当等)居于此,光辉夺目;九重天上,天使飞旋;天府之中,圣洁的灵魂如幸福的玫瑰,陶醉于上帝的光和爱中。

8 《神曲》的艺术特色:

(1)主要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

构思宏伟,想象丰富,结构富有严密性、均衡性与完整性。在描写故事时,但丁很注意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把虚构的未来世界描写得富有真实感。

(2)用意大利语写作,语言丰富、生动,写情写景充满诗情画意,

(3)人物性格鲜明。《神曲》中描写了各类型的人物,形成一座丰富多姿的人物画廊。在描写人物时,但丁能写出富有现实性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且注意到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用简洁的诗句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形象鲜明突出,栩栩如生。

(4)表现了现实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的特点。

现实性、象征性、抒情性的交织.在作者的梦幻的大框架中,对现实社会的多样的人和事作了动态式的描写.愤怒地揭发了教皇、暴君的野心和罪恶,对贪官污吏作了批判,对意大利纷乱的政局、佛罗伦萨的党派斗争加以揭示,等等。

诗作充满了象征性,一开始的黑暗森林象征着中世纪的黑暗政局。狮子象征残暴的封建统治,豹指淫邪的野心家,母狼是贪婪的教会。“净界”中的车子象征教堂,起舞于右侧的三位贵妇象征着神学上的三种美德:白者为信仰,绿者为希望,红者为慈爱;起舞于左侧的四位贵妇象征行为的四种美德:谨慎、正义、勇敢、节制。引导车子的有着三只眼睛的仙女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而拉车的半鹰半狮的怪兽象征着“是人也是神”的耶苏。

四:十日谈

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主题: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运用框形结构(来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2 请简要分析薄伽丘的《十日谈》的“框型结构”的特点:

采用故事会的形式,以框架结构把这些故事有机的组成一个严谨、和谐的叙述系统。大瘟疫作为一个引子,借以引出10名男女青年,并点明自然祸害导致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的堕落,为整部作品涂抹出时代底色。这段引子,坐着的开场白、跋,和10名男女方在别墅的活动,是一个大框架,巧妙地包容和串联了主人公们讲述的100个故事。这100个故事,除了第一天和第9天没有明明外,8天的故事各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展开,使这框架结构浑然一体。而故事中的任务也常常讲述故事。这样,大框架中套小框架,故事中套故事,既可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观念,又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庞大而活跃、复杂而有序。后世将这种形式称为框架式结构

五、莎士比亚

(一)莎士比亚三个时期

莎士比亚的创作,按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他的戏剧创作按体裁又可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四类)。

(1)第一时期(1590~1600):这一时期,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治稳定,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无事生非》等。还创作了一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2)第二时期(1601~1608):又称悲剧时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高峰时期。

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社会的各种矛盾开始尖锐化,往日的繁荣稳定变成了普遍的动荡不安。描写了人文主义者的斗争生活及其美好理想的破灭。《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为“四大悲剧”,是公认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精华。

(3)第三时期(1909~1612):又称浪漫主义或传奇剧时期。

这一时期,封建王朝更加暴露其专制的本来面目,清教徒力量壮大,他们同王权的冲突越来越尖锐,人文主义者所抱有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更难愈合。

专横的王权和清教徒控制的议会都极力压制言论自由。《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

(二)十四行诗:

1 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组成,每行11个音节,韵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另一种类型称为“莎士比亚体”(Shakespearean)或“伊丽莎白体”,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每行10个音节,韵式为ABAB,CDCD,EFEF,GG。

154首十四行诗:按照广泛流行的解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从第1首到第126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美貌的贵族男青年的。从第127首到第152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黑肤女郎的。最后两首及中间个别几首,与故事无关。

2主题:歌颂爱情和友谊,赞美真善美的统一,人文主义。

3风格:最后两行成了一对押韵的警句,画龙点睛。既长于抒情,也善于说理。形象生动,比喻恰当。韵律优美,富于节奏感。

(三)《罗密欧与朱丽叶》

艺术特色:

1)悲剧中的喜剧性

一对情侣主人公双死去,这是极大的悲剧;而两个家族冰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显示了理想爱情的胜利和巨大的感人力量。另外,两家仆人们的对话和见面时的争吵和茂丘西奥的恢谐调侃的言谈等,也带来了一种喜剧的调剂。

2)美仑美焕的戏剧语言

剧中的关于爱情的对话,写得美妙动人,显得“处处是青春与春天”。特别是第二幕第二场罗与朱在花园窗下与窗前的“阳台场景”的对白,是最美丽的抒情诗篇。

3)剪裁有致的戏剧结构

开始阶段的切入点:从两个家族的矛盾已激化后切入,将其矛盾的起因和此后的一些发展统统舍去;从罗与朱两人爱情的高潮到来时切入等。

(四)《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王子

克劳狄斯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

霍拉旭王子挚友

小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

1.哈姆莱特形象: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3强调智慧和理性。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

加深沉。

2.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

●主观原因: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3.哈姆莱特形象的意义

●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起到了唤起民众,奋起反抗封建势力的作用。(快乐\忧郁\延宕\行动王子)

4.《哈姆莱特》艺术成就

●情节具有鲜明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反映了莎士比亚戏剧的独特风格

●语言上的丰富性、形象性、个性化。

5《哈姆莱特》的思想

思想:1.通过哈的遭遇和斗争,通过环绕着烘托着他的巨大、完整、丰富的社会背景,展示出了处于十六、七世纪之交的转折点上的英国社会。他的憎恨和这种憎恨的扩大,烛照了整个虚伪的颠倒的社会。“整个时代脱节了”,“丹麦是一所监狱”。莎士比亚把整个英国社会环绕着哈表现出来了。

2.哈的复杂丰富的思想和行动,他的改造社会,重整乾坤的理想,他的疾恶如仇,坚定的斗争精神,与他的犹豫延宕,上下求索的思想波动,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巨人性格,社会理想和思想上的动荡、分化、精神危机和危机的克服。 3.哈的悲剧结局,以及道义上的胜利,说明了不是什么命运,而是代表人民的先进思想和脱离人民的斗争行动产生了哈的悲剧,也是整整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6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在莎士比亚第一时期的《亨利四世》中作者塑造了个最成功的喜剧形象:福斯塔夫,他是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

2作品通过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六、《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西班牙)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1形象分析: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矛盾的人物。

(1)、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现实、耽于幻想法。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有魔法、巨人、妖怪。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如他憎恨奴役压迫,特别看重自由,他把锄奸救苦、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社会正义而忘我斗争。

(2)、他性格了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盲目行为。他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3)、因此,堂吉诃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典型之一。

2 《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

《堂吉诃德》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又为近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欧洲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堂吉诃德》摧毁了骑士文学,同时它又继承了骑士文学的成就,吸收了流浪汉小说、英雄史诗等其他方面的成就,创造了新型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2、《堂吉诃德》描写生活极其广泛,但它不像流浪汉小说那样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到一个地方写一个地方,而是注意环境的选择和典型概括。

3、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4.《堂吉诃德》的主题:采用讽刺性的夸张手法,模仿骑士小说里种种荒唐情节讽刺骑士小说;揭示了西班牙王国的破绽百出和它的必然衰落的趋势;小说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还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作品许多地方还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5.堂吉诃德形象的分析:

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他是一个耽于骑士幻想的人文主义者,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性格十分复杂矛盾。

A、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可笑的、道德高尚的疯子)

B、学识渊博,富于理想,甘于献身(可爱的、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

C、目的是崇高的,方式是可笑的(可悲)

6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

A.通过堂吉诃德的游侠冒险,广泛地反映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B.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既具有人文主义理想又找不到实现理想的道路的矛盾;

C.批判了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塞万提斯说:“这是对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要把骑士文学万恶的地场完全捣毁。”

第三章: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和十八世纪启蒙主义

一、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歌颂贤明的君主。 2)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 3)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 4)要求语言准确、精练、明晰;描写人物的某特点。

二、启蒙主义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1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2术语解释

正剧(严肃的喜剧):

1 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2 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哲理小说:

1 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三各国

(一)英国文学

1、笛福:《鲁宾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宾逊的形象:第一,恩格斯称他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夏洛克、阿巴贡),而且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的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

第二,他是一个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自强者,体现新的人生观。

第三,对财富的追求导致人的物化,带来了剥削、掠夺、自私、残忍,这是鲁宾逊性格中的另一方面,也是资产阶级的本性。

2、斯威夫特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通过幻想旅行的方式来影射和讽刺英国社会,抨击英国社会的专制制度,呼唤民主、自由。

(二)法国文学

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的矛盾最为尖锐,因此法国是封建王权占统治的国家,所以法国18世纪的文学主要表现为启蒙文学,早期:孟德斯鸠、伏尔泰。后期:狄德罗、卢梭。

1,孟德斯鸠:代表作《波斯人信札》。

2,伏尔泰:

(1)地位: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4)中篇小说《老实人》:

3、狄德罗:(1)地位: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最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与无神论者。(2)主要作品:主编《百科全书》。小说:《拉摩的侄儿》被恩格斯称为“辩证法的杰作”。

4、博马舍(戏剧家)代表作:《费加罗的婚姻》,反对贵族阶级和和初夜权。(三)德国文学启蒙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德国。

1 、“狂飙突进”: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发生了一次全国性的强调文学的民族性,以此消除封建割据。反对专制,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所谓“天才”,与暴君对立的文学运动

2、狂飙突进的局限:第一、带有个人自发反抗的性质(不满现实不知如何改变)。第二、提不出明确的政治纲领,只停留在思想领域、没有能引向政治斗争。

3、代表作家

席勒:代表作《强盗》、《阴谋与爱情》

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和《少年维特的烦恼》,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是代表作。

四、卢梭:《社会契约论》代表作——自传性作品《忏悔录》《新爱洛伊丝》:C,艺术特点:这部作品以情感人,真切凄婉,以引起读者对封建等级制的仇恨。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受了感伤主义文学的影响。

(4)卢梭的影响:他的思想是复杂的,他既是启蒙思想家,又是“浪漫主义文学之父”;既关注道德理想国的建构,又重视情感的解放与自由。

五、歌德《浮士德》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

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 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1 浮士德的形象分析:

欧洲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人格化的、象征性的形象,是对上升时资产阶级先知的形象的艺术概括和象征。

(1)他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所具有的进步精神

(2)他的形象贯穿着辨证精神。

(3)歌德体现了康德“二律背反”精神

(4)浮士德局限,

A,他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劳动建立的乐园,其实质是通过压榨工人,摧毁宗法制的私有别者和海外掠夺而建立的。

B,他回避政治斗争、妄图以德道完善和改造自然代替社会革命。C,轻视人民、害怕革命。浮士德的局限也是《浮士德》的局限、也是歌德的局限,同时也是整个欧洲资产阶级的局限。

2 《浮士德》艺术成就

《浮士德》具有庞大的结构,宏伟的构思,包括古往今来的种种人物各种场面,构成一幅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历史画卷。①显著特点是现实因素和幻想因素互相交织,现实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结合。②丰富多样、变化多端的诗歌艺术手段。③善于运用矛盾对比的方法来配置人物,安排场面。浮士德与靡非斯特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是贯穿全剧。在各种场面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光明与黑暗,崇高与卑劣等等,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得诗中描写的美好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第四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

(1)德国文学(发源地)

1 德国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发源地的原因:

(1)与狂飙突进运动有关:因为狂飙突进运动重视个性的解放,重视情感的抒发。

(2)与古典主义有关:因为德国古典主义运动妄图通过人性的完善来改变不合理的现实。

(3)与19世纪的德国现实有关

2、作表作家:(1)歌德、席勒

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黑夜与死亡诗人“诺伐里斯”——《夜的颂歌》:(2)第二带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与拜伦。

雪莱:《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创作过程,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

(2)法国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产生在法国大革命失败、封建的波旁王朝复辟之后,因此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代表人物为夏多布里昂与雨果。

四,思想进步的雨果(青年),还有些具有自由思想的通俗文学作家,比如大仲马《基督教伯督》、小仲马《茶花女》等。

二、《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拜伦

1诗中有二个主人公,一个是恰尔德·哈罗尔德——代表诗人消极一面。一个是抒情主人公,代表诗人积极的一方面。

2局限性:(1)轻视人民。拜伦同情人民,号召人民起来反侵略、反暴政、争民主、自由,但却将希望寄托于少数的英雄。他在回顾历史中,强调英雄在历史中的作用。(2)没有明确的目标:他号召人民为解放而战,但又没有指出具体的方法。因此流露出反抗现实但又看不见前途的悲观、忧郁的思想。

(3)主观色彩浓,情节不集中

三《巴黎圣母院》雨果——浪漫主义的杰作

1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法国路易十一时期一个天真少女惨遭封建王朝和教会迫害而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反对邪恶的宗教势力。1.揭露教会的黑暗腐败;2.批判王权的专制反动;3.颂赞下层人民的美德与抗争精神。爱斯梅拉达是被这两条绳索联合绞杀的。

2人物塑造

(1)爱斯梅拉尔达——雨果理想化的艺术形象,真善美的化身,她不仅外表美,而且善良、真诚,是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典型。作者首先描写她的美:

美:美丽绝伦

善:她为了救助无辜的人,她能挺身而出。

真:她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对爱情有执着的信念。

局限:由于幼稚、无知、单纯,不懂人世间的虚伪和复杂,她只认识到弗罗洛的邪恶,却看不了费比斯的邪恶,在反抗弗罗洛时表现得异常勇敢,而却无法认识费比斯这个道德败坏的无情无义的公子哥的真正面目,把他的爱当作真诚的爱。

(2)克洛德·弗罗洛神父:双重性格的人物,应予以否定。尽管他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但不能抹杀他是个罪人。每次出场都带来阴郁的色彩。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态度。性格变态。小说中最有深度的人物。

(3)加西莫多:单纯,内心善良,与克既象父子又如仇人。克收养了他但又从精神上奴役他,令人同情。雨果运用美丑对比原则精心塑造,一个受尽凌辱、摧残的人物。

(4)弗比斯:英俊风流、寻欢作乐的情场高手,放浪不拘、逢场作戏的假情人,国王的卫队长、统治阶级的卫道士。

《悲惨世界》

以宏伟的篇幅、磅礴的气势、深刻的内涵,探讨了一系列社会内容,雨果称其为“社会史诗”。

1(1)通过男女主人公(冉阿让、芳汀、珂塞特)的悲惨世界,对资产阶级的法律,道德提出了严正抗议。体现了雨果战斗的民主主义思想,对人民起义热烈赞赏,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

(3)雨果在《悲惨世界》充分表现了贯穿在他整个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用爱、善良、仁慈去改造社会和人的乌托帮思想。

(4)局限性:他相信爱、善良、仁慈是万能的,能拯救人类、能创造奇迹,是铲除社会邪恶的根本力量。这是一种过份强调人性力量,脱离阶级性的抽象人性论。

2、冉阿让形象:小说的整本情节就是他的悲惨史,在现实层面上:他是一个受尽苦难而向社会复仇的劳动者;在精神层面上,他是雨果理想化的道德形象。他的悲剧命运与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心灵的上升而堕落的矛盾阶段

(2)人性的复苏

(3)人性的复苏与发展和道德升化阶段

四《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国文学的始祖”、“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人们称他为“俄国文学之父”、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奠基人。

1、“多余人”

(1)达吉雅娜的形象——俄罗斯文学中的圣母: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主人公,俄国文学中最优美的妇女形象之一,被诗人称为“俄罗斯的灵魂”。她是19世纪20年代俄国优秀的贵族妇女的典型,普希金比较集中地揭示了她在精神与道德上的美。通过她的形象塑造,体现出普希金的两面性。

首先是人民性;其次是表现出普希金寄托于贵族阶级的理想。普希金充分展现了达吉雅娜丰满的性格,善良、纯朴、聪明、坚强、有明确的生活理想,但这种理想却是不能实现的。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莱蒙托夫——塑造了第二个多余人形象:

27岁的莱蒙托夫是俄罗斯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尽管他只活了27岁,但他用自己的诗赞美自由,谴责暴政,反映生活,发展了俄罗斯文学中的民主主义思想与爱国主义传统,发展了俄罗斯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

第五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

一《红与黑》

?“红”象征充满英雄业绩的拿破仑时代。

?“黑”象征教会恶势力猖獗的复辟时期。

1.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及两次爱情经历的描写,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的波澜的阶级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会腐败,贵族反动和资产阶级利欲熏心的广阔生活画面。于连的两次爱情动机都是以爱情占有为出发点最终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2.于连:于连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个人奋斗者的形象,在他身上,既体现了大革命后英雄主义尚存的法国社会的时代精神,特别是表现了受压抑的一代年轻人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想,同时也投射出司汤达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心理欲望。于连身上表现的反压迫、求自由,坚定地追寻自我生命价值的精神,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需求,因而具有积极意义,而他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则成了这一形象历来难以为读者完全肯定和接受的根本原因。

造成于连悲剧的原因:于连是复辟时期无权和受压迫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敢于反抗现存制度,但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动摇和妥协也是必然的。他虽然具有反抗的意识和行动,但并不是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他身上兼具反抗性、动摇性和妥协性。然而他最终还是一个为统治阶级所不容的平民青年。

3.小说艺术特色

A.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于连奋斗过程中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在维立叶尔城(市长家)贝尚松(神学院)巴黎(木尔侯爵府)三个典型环境中被展示出。

B.杰出的心理描写:环境的重压和向上爬的野心,于连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为自尊与自卑,虚伪与正直,野心与警觉,激情的冲动与理性的束缚,欢乐与痛苦,反抗与妥协多重矛盾心理。(引领现代小说注重心理的发展方向)

C.善于运用戏剧冲突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D.小说情节结构完整、严谨,富有戏剧性。

二《高老头》

巴尔扎克在《 <人间喜剧> 前言》中说:“《人间喜剧》这个基本意思,在我的脑海里,最初像一个美梦,像一种不能实现的计划,我对它反复思量,又让它飘然远引;又像一个幻想,它微笑着,露出一张女性的脸庞,但马上又展翼振翅,飞回奇幻的太空。可是这个幻想,也如许多幻想一样,却化为现实,它发号施令,它有束缚力量,非听从它不可。”

《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欧

也妮。葛郎台》《高老头》

1.《高老头》的主题

通过高老头、拉斯蒂涅和伏脱冷等人物形象,表现金钱摧残、腐蚀人性的事实。

?通过鲍赛昂夫人的情感失意,表现贵族阶级在资产阶级金钱打击下,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表现人性的多元异化:高老头被金钱和父爱异化;拉斯蒂涅、伏脱冷、阿瞿达被野心和金钱异化;鲍赛昂夫人被虚荣异化。

2.《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1)两类资产阶级父亲 :

A “父性基督”高里奥他既是一个精通敛财之道的商人,又是金钱社会的牺牲品,同时他又因爱的偏执导致最终的悲剧。

B“父性撒旦”泰伊番通过这个人物,体现了作者对金钱和人性的双重批判。

(2)两类资产阶级女儿 :

A娜齐和但斐纳:她们的区别只在容貌上,性格缺陷却惊人的相似:爱慕虚荣、幼稚低能、自私冷酷。

B维多莉维多莉就象生活在真空中,父亲认钱不认女儿的冷酷性格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纯洁的天性。虽然父亲把她赶出家门,但她仍然定期去看父亲,她是小说中唯一无辜的羔羊。

(3)两类冒险家 :

A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初出茅庐的青年、于连式的野心家、于连式的野心家。

B冷血动物伏脱冷这是世俗社会中的梅非斯特。是邪恶人性与否定精神的化身。他嘲笑人性的善、道德、法律,对社会深怀仇恨,同时又深刻地洞察到当时社会的罪恶本质。

(4)两类没落贵族 :

A 生不逢时的鲍赛昂夫人

B重利轻情的阿瞿达侯爵

如果说鲍赛昂夫人的隐退是迫于无奈。那么,阿瞿达侯爵向洛希斐特小姐 20 万法郎利息的陪嫁投降,则是贵族阶级拜倒在资产阶级脚下的明确表态,体现了贵族阶级的彻底失败。

以上所有人物的共性特征是狂热拜金;扭曲他们性格的外在力量是金钱。

三《双城记》狄更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领袖:

他的作品注重描写下层人民,尤其是孤儿的生活。作品中具有人道主义、改良主义色彩,不幸的主人公往往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而有远大的前程,大团圆收场。他的作品带有黑色幽默的风格,往往叫人露出含泪的微笑。

四《罪与罚》

1、小说的内容:《罪与罚》描写了一个彼得堡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在社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笔记资料

明代文学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 二:文人思想的禁锢(程朱理学,八股文,文字狱) 三:明代文学的发展: 前期:衰微冷落,短期繁荣 诗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台阁体(三杨:杨浦,杨士奇,杨荣)茶陵派:李东阳 散文: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章回体小说) 戏曲:宫廷派杂剧,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曲纶《太和正音谱》 朱有燉的喜庆剧,神仙剧,苍义道德剧 传奇:邱睿《五伦金备记》邵璨《香囊记》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中期:沉寂,肃杀,小说空白,诗歌粉绝现实,戏曲宣扬礼教 诗文:吴中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微明,周文宾) 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 杂剧:王九思、康海的《中山狼》——东郭先生和狼 三大传奇:《宝剑记》(李开先),《浣纱记》(梁辰鱼)《鸣凤记》(王世贞) 后期:高度繁荣 诗文:李贽童心说,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小品文的兴盛,张岱《西游七月半》 小说:长篇《西游记》、《金瓶梅》 白话短篇“三言,二拍”: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戏剧;杂剧徐渭的“四声猿”:《渔阳三弄》、《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 沈汤之争: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他们之间,在戏曲创作及其有关理论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后人称之为“汤沈之争”。因为汤显祖籍属临川,沈璟乃吴江人氏,各自拥有一批遵奉者,所以戏曲史上又名之为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 四、明代文学的特点: 1文人世俗化,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2作品内容的市民化,文学作品塑造商人新形象。 3艺术审美趋向,世俗之趣。 4文学创作商业化,文人以谋生而写作;书肆为牟利而刊行。 5“心学‘的兴起,自我意识的觉醒;离经叛道,张扬个性。 6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流不息明代小说。 一、明代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瞿佑《剪灯新话》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其中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2.赫西俄德的《神谱》是用长诗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是关于宇宙起源后人物种谱系的描述,他给后人留下的另一首长诗为《工作与时日》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史上称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萨福,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发展得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这是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柏拉图文艺理论的核心是“理念论”,理论著作《理想国》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是希腊文明由盛而衰的阶段。 3.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其中表现战争主题的史诗是《伊利亚特》 4.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5.古希腊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代表作《云》、《鸟》、《骑士》 6.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史诗《埃涅阿斯纪》,该作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史诗。 7.欧洲中世纪文学按照性质分类,包括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8.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 骑士抒情诗,发源于普罗旺斯,代表作《破晓歌》 骑士叙事诗,源于法国北方,又称骑士传奇 9.前期英雄史诗代表作: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它是流传迄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 中期英雄史诗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法国的《列那狐传奇》是欧洲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作品。 10.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称之为《人曲》。 11.但丁的《神曲》分为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天堂》各33歌,加上长诗的序曲,共100歌。 1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3.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启蒙作家,作品《法的精神》。 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 14.狄德罗的自由体小说《修女》猛烈抨击了摧残人性的宗教主义制度,为维护人权和个性解放而呐喊。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以及《宿命论者雅客和他的主人》。 15.博马舍是法国18世纪最后一名著名的启蒙作家。 16.卢梭的《新爱洛依丝》是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 17.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第一部引起广泛反响的文学作品。 18.歌德的作品《浮士德》是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发展者的诗剧故事。 19.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对原始积累十七资本主义的颂歌,其主人公形象是殖民者形象,鲁滨孙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创举,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精品】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 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2、学科发展历程:早期,法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伽列,注重影响研究。 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IA)诞生。 1955年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威尼斯召开。 1958年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美国教堂山召开。标志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指出未明确课题与方法。

明代文学史论述题(汇编)

●论述题: 简述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展与演变,并举例。 一、概况: 复古是明代文学的主流和总体特色,从明朝初年的宋濂到中期的前后七子,再到明末的张溥、陈子龙等人,均是鼓吹复古的。文学复古经历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第一个复古浪潮,然后是以谢榛、李潘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的第二个复古浪潮,以及明末“言志”“崇道”思潮复兴的第三个复古浪潮。自前七子明确提出复古此命题后,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即形成了明代文学发展的一条明显的主线。 复古文学的兴起既是对明初“台阁体”歌吟升平、文风萎靡的反拨,又是明初王学盛行、思想异动的情势之下,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对宋元以来文学审美理性化而出现的“道学体”的逆转。同时宋朝严羽的复古思想对明朝诗学家影响很大,不仅明初的高棅、李东阳深受影响,而且对明中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有很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对严羽复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复古实质与目的: 复古运动实质上就是一场力图恢复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的文学运动,目的是荡涤宋元诗歌之流弊,矫正台阁体之陋态,振兴儒家文化之正统,复兴汉魏高古之人品。 三、复古的动因: 1.诗歌式微:从明朝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被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形式所取代,明代的诗学家们希望探寻诗歌复兴之途。 2.社会氛围:前七子之前的弘治时期,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歌、散文有复兴的倾向,社会上学古之风日盛,为复古运动的蓬勃开展营造了氛围。 3.发展趋势:明初文坛在“台阁体”的笼罩下,创作大多以程朱理学为基础,道学气浓厚,追求雅正平和的风格,内容贫乏,文风萎靡,而代之而起的“茶陵派”并未彻底纠正台阁体的偏颇。 四、复古运动的发展过程: ◆明初自洪武至宣德、正统的近百年间,文学思想上以明道宗经为主导倾向,诗歌创作上推崇汉魏盛唐。其代表人 模拟,借拟古而振起元末纤秾柔丽之风。 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 。 以盛唐为法。高棅专门编撰《唐诗品汇》,提出“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中唐 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当时的台阁重臣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占据文坛主导地位,三杨是指杨士奇、 诗文以欧、曾为师。他们所写的诗文内容大都比较平乏,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大多为应制、颂圣或应酬、南朝宫体诗一脉相承却又有所区别。) 李 诗学汉唐的 。他的这些复古论点成为前、后七子拟古派的先 1465—1572),文坛上流派众多,互相间有融合,也有冲突,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掀起了第一和第二次文学复古革新思潮。这期间的主要流派有前后七子和唐宋派。 1.郎署文学: 在成化、弘治时期,郎署文学逐渐兴起,代表人物是邵宝、储巏。二人被视为复古运动“开启门户”的人物。 在诗文复古方面,储巏重视“法律”、“典则”,他还非常反感当时靡弱的文风,竭力倡导刚健向上的诗风。他的许多文学主张与活动,为后来的李梦阳发动诗文复古运动奠定了基础。邵宝是茶陵诗派李东阳的门生,他有着较为明确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总汇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两希文化: 古希腊文化(“原欲”文化→世欲人本意识)↘ (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来文化(“理性”文化→宗教人本意识)→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学的成就: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 的东方文化。 3、古希腊文学史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4、赫西俄德是继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5、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女文艺女 神”。 6、品达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 格庄重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的影响。 7、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英雄时代(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又称“荷马时代”“黑暗时代”“黑铁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起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 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2 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3 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西西弗斯的故事、代达罗斯的故事、爱泰尔斯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在同时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 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材料。2 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德维《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 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个时期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城邦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P19 抒情诗源于民歌,是伴着音乐唱歌的。体裁多样,主要有哀歌、琴歌、牧歌。讽刺诗等,以琴歌成就最大。琴歌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代表性的独唱抒情诗人有女诗人萨福、贵族诗人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里翁。 《伊索寓言》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到前4世纪初(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1.1 复习笔记 一、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化化 (一)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 从根本上说,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来自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消解。 1.文学观念的发生和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长期以来,无论中外,文学的涵盖面都是非常宽泛的。 (2)文学这一相对独立的领域像别的领域一样,近几十年来受到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巨大冲击。一种情形是从对语言本身的怀疑导致对文学的否定。 (3)语言是有缺陷的,它不足以表达人类最精妙、最深沉的感情,甚至无法说明一朵花的神秘,因此,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也就是虚幻的。 (4)文学自身的失落,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丧失,导致文学研究也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于是种种“超批评”大量涌现。 2.文学的非文学化 (1)文学自身本质特征的丧失; (2)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3.文学的“泛文化化” (1)文学的“泛文化化”的含义“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2)文学泛文化化的原因 ①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相关的符号学、叙事学把文学研究变成语言学研究 它们过分注重语言本身的问题,而往往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把文学文本等同于任何一种文本,这样,文学文本就有了文化文本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研究被语言学研究取代。 ②新历史主义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历史主义是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但在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却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后结构主义的影响。新历史主义不仅颠覆旧历史主义关于历史真实、确定性等观念,而且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整个人类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新历史主义的创造者是葛林伯雷。 ③女性主义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的一种理论 女性主义早期阶段较多关注文学,但后期则逐渐转向文化的各个领域。新马克思主义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其关注的焦点始终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因此二者对文学的巨大影响也必然导致文学研究向文化领域转移。 (二)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 1.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的原因 (1)比较文学本来就是一门跨民族文学、跨学科、跨文化的学问,其研究领域似乎比任何一门人文学科都要大。由于比较文学自身理论的不完善,加上解构大潮的冲击,它的研究近年来迅速向更大的领域扩展,研究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文化的层面。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影响研究,六七十年代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平行研究,八九十年代的比较文学则主要是文化研究了。

西方文学史 考研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章第3节,希腊戏剧和三大悲剧家 古代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代希腊的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它们的希腊文原文分别是“山羊之歌”和“狂欢之歌”,二者皆源于古老的民间酒神祭典。具体说来,悲剧的前身是“酒神颂歌”,而喜剧的前身则是祭神的歌舞和滑稽戏。 古代希腊戏剧的政治功能 ?希腊戏剧的兴衰是与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发展相一致的 ?戏剧是当时雅典公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雅典政府提倡和支持戏剧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以此来弘扬民主政治的思想,反对暴政,激发人们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和战胜敌人的豪情。 悲剧和喜剧的界限(1) ?在古希腊的戏剧艺术中,悲剧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更适合奴隶主贵族的审美口味和教育民众的现实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树立起正统的地位。 ?多取材于神话传说,表现人与命运的抗争或涉及重大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 ?风格崇高、悲壮。 ?悲剧结构上多遵守时间、地点和情节的统一性,比较严谨; ?语言则追求高雅和规范。 悲剧和喜剧的界限(2) ?喜剧多取材于现实, ?风格夸张、滑稽、怪诞,生活气息浓郁, ?重在揭露丑恶的人与事或讽刺人性的弱点。 ?结构布局比较松散随意,时有插科打诨和荒诞的情节, ?语言比较粗俗。 悲剧演出 ?悲剧的演出在当时以雅典最为发达,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在卫城上修建了可容纳三万人的巨大的露天圆形剧场。每年春季,城邦当局还组织盛大的戏剧比赛,获奖者得到不菲的奖励和民众的欢呼赞誉,同时还向观剧者发放观剧津贴,以鼓励民众看戏。 歌队与面具 三大悲剧家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悲剧的鼎盛时期,在雅典活跃着许多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是其中最杰出的三位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前525?a前456):生平 ?雅典人埃斯库罗斯,欧福里翁之子 ?躺在这里,杰拉的麦波翻腾,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史 文艺学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1、文学史:是一门历史的、具体的,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概念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2、文学史三个含义:A:从文学实际出发,并按照一定的历史线索,树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B:分析、比较、评价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 C:分析比较和评价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学现象,文学运动,文学思潮 3、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另一分支,他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和相关的人 文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对各种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 科学认识活动 4、文学批评的三个含义:A:文学批评的指导思想是:文学理论、美学理论、哲学以及其他一切人文社会科学 B: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家、作品为主的一切文学现象 C: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比较和评价具体作品的审美价值,总结作家创作的优劣长短,判断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引导并帮助读者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培养读者健康的审美观5、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 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规律,从中发现并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 命题框架、和研究方法 6、文学理论的的含义:A:文学理论以整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B:是对文学理论的把握 C:文学理论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理论 7、学习文学理论的三种境界: A:第一种境界:不仅仅限于一两种文学理论书籍的阅读,而是对文学理论史做了纵向扫描,对相关文学理论 史原著做了精细的研读。 B:第二种境界:不仅研究文学理论,你还把文学理论作为人类人文思想库的一部分来看待,同时关注哲学、 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等。通过文学理论试图达到的是整体性的理解人类精神生 活的丰富性和可解释性。 C:第三种境界:文学理论成就了你的世界观,,使之学会了为信仰、理想而活,为意义、价值而活。 第二章本质论 ◆本质论是从⑴文学的审美性,⑵文学和文学观念,⑶文学的艺术性三方面来谈的。 一、文学的审美性 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三者关系的理解文学具有感性色彩 ⑴审美:是一个体验和飞鸟影美的现象共性的宽泛概念,是人的心里在感知社会的基础上达到的完善状态,他是意识的社 会心理。 ⑵意识形态:抽象化的思想是以各种理想的方式,无论虚假或真实,来表达支配性的物质关系。 ⑶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与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达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想的一 种艺术样式。 二、文学和文学观念 1、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文学亚里士多德——《诗学》 理论刘勰——《文心雕龙》 2、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作品是作家的自然流露。 A:文学本质上是作家的外化 B: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 C:作家也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 3、实用说:强调作品和读者的利用关系 中方:文以载道西方:寓教于乐 4、独立说: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 5、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和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的考研笔记 飞氘有话说:本笔记适用于所有以《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陈惇刘象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为比较文学考试部分指定参考书的考试,根据我的猜测,师大今年考试明显涉及此部分的内容应该还是以名词解释为主吧,这个笔记应该能满足所有的名词解释吧。 内容可靠,可以放心使用,免费发放,吐血推荐,不求真情回报,但求看贴回复……(BK)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 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前期诗文)【圣才出品】

第3章明代前期诗文 3.1 复习笔记 一、明初诗歌与散文 明初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 1.高启: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 (1)高启是明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不少作品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生活,如《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 (2)他有着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他会在诗中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生活志趣,因而使此诗散发出浓烈的个性化气息,如他在元末时所作的《青丘子歌》,就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重塑个体精神世界的意向,体现出较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 (3)高启还有不少涉及登览怀古的题材,这些诗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缅古与思今自然交织,结构跌宕有致,雄豪奔放的气势中交杂着几分苍凉的意味,如《登阳山绝顶》《雨中登白莲阁望故园》《吴城感旧》《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 2.杨基、袁凯诗中的乱世悲音 (1)杨基的一些诗作对自己在当时环境中坎坷的生活遭际有所反映,如《忆昔行赠杨仲亨》。 (2)杨基不少作品还保留着元季诗风艳丽纤巧的痕迹,如《新柳》。 (3)袁凯诗学杜甫,少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袁白燕”。有些诗涉及个人身世遭遇,较有真情实感,如《江上早秋》《秋日海上书怀》等。

3.宋濂、刘基的散文创作 (1)宋濂 ①宋濂,其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主张“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强调“文”要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这实质上将表现作家对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在体道之“文”以外,从而使他的文学观念散发出浓烈的卫道和经世致用之气。 ②宋濂散文创作,有不少道学气。不过也有一些作品,特别是人物传记和记事写景之作,注意生活基础和艺术技巧,富有文学性。如《秦士录》刻画人物性格鲜明,富有生气,给人印象深刻。 ③宋濂的记叙散文简朴明洁,不落俗套,特别是有些局部的描绘颇具艺术欣赏价值,如《环翠亭记》。 (2)刘基 ①刘基,“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刘基传》),其作品中的寓言散文颇有特点,刘基往往通过寓言故事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这些作品吸收了先秦历史与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传统,将所要论说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故事反映出来,夹叙夹议,既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又能恰当地说明问题、深化主题,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质朴,如《郁离子》。 ②刘基的一些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常能表现出作者的艺术匠心。如《活水源记》,抓住自然界中不同的景物特征,以细腻而自然的笔触表现出来,使所描绘的艺术图景生趣盎然,自然逼真,不落俗套。 二、台阁体与茶陵派

比较文学通论笔记(孟昭毅版)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仅供参考)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 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 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 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 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笔记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明代诗歌 名词解释台阁体 1.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代表作家个文学流派,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2.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童心说 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 3.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 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 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明代散文 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第三章《三国演义》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二.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 1.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2.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3.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4.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5.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试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模板。《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单一性。作品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质量的典范。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2.稳定性。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 3.和谐性。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以曹操式的两面派形象为例,诈中风诬陷叔叔、梦中杀近侍等情节,其奸伪的本质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明戏曲的主体是传奇。 第一节明初传奇概述 一.“传奇”。 (一)最早特指唐代短篇文言小说。 (二)宋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类。 (三)元末明初学者也有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大部分杂剧也都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四)宋元南戏在明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后,传奇便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二.明传奇: (一)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和宋词等诸多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在音乐和表演上有较大随意性;因此早期南戏一般格律不甚讲究,宫调组织不严密。 (二)经元末明初“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后,尤其经《琵琶记》后,南戏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渐渐严密。 1.《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间承前启后的作品,其“不寻宫数调”论表现出南戏向传奇转型间关于音乐规格化的普遍追求。 2.从《琵琶记》始,传奇多系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创作,文词朝着典雅甚至骈俪方向发展;随着四大声腔的成熟与流播,源于南方的传奇成为明戏曲主体。

三.明初传奇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这与统治集团对程朱理学的推行息息相关: (一)邱 《五伦全备记》等传奇,是明初道学戏剧的发轫之作。(二)邵璨《香囊记》写宋张九成与贞娘故事。 1.可说是封建礼教集大成者。 2.结构上对《琵琶记》、《拜月亭》承袭多,语言素材上大量采用《诗经》和杜甫诗句,典故对句层出不穷,连宾白亦多用文言,开辟明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化源头。 四.《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较少受道学气、八股味污染。 (一)姚茂良《精忠记》讴歌岳飞爱国精神,渲染悲剧氛围;《双忠记》讴歌张巡、许远守城不降的英雄气概。 (二)苏复之《金印记》写苏秦拜相前后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三)沈采《千金记》以韩信为主线,描摹楚汉相争的大场面。(四)王济《连环记》演王允施连环计诛董卓。 五.“《精》、《金》、《千》、《连》”四大剧目不乏粗糙处,因袭部分多;但人物形象丰满,反映出民族与历史本身的魁力。 第二节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一.明传奇在嘉靖时更盛行,成为剧坛主流艺术:作家创作更自觉,更能直面现实,更具战斗精神。 二.李开先《宝剑记》—抒心内愤懑、化解胸中垒块的有感之作。(一)共52出,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落草故事,系李开先及其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全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选择/: 1.古希腊、古罗马是全部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2古希腊神话由神的故事、英雄传说构成。 3.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以人为本)。 4古希腊文学中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工作与日子》(《田工农时》)(赫西俄德)。古希腊文学第二时期成就:戏剧。第二时期抒情诗:萨福(女诗人)。 5.埃斯库罗斯:流传作品7部,代表作《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普》和《波斯人》在流传下的七部作品中成就较高。他把演员增加到二人。 6. 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作家,被誉为希腊戏剧艺术中的荷马。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主题:悲剧表现了人和命运抗争不可战胜的主题。 7.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美狄亚》,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宣扬“女性主义”的一部作品,是为妇女地位低下和命运悲惨鸣不平的作品。《特洛亚妇女》是以反侵略为主题的。 8.古希腊“喜剧之父”是阿里斯托芬,一共写了44部作品,现存11部,代表作是反战喜剧《阿卡奈人》。《鸟》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这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表现。对作家如:拉伯雷、斯威夫特影响颇大。 9.《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西方长篇小说的源头(叙事文学的源头)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作品)。《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0. 中世纪欧洲文学四种样式: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教会文学。 11. 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是欧洲文学史上与荷马,莎士比亚,歌德齐名的诗人。第一部作品《新生》是献给他所钟爱的女子贝阿特丽采(贝亚德)的爱情抒情诗集,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步直剖心迹的自传性作品。《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但丁三部学术:政治著作《飨宴》《论俗语》《帝制纪》。 12.欧洲近代文学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人文主义文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即封建制度的衰落期(14世纪初到17世纪末)。/欧洲近代文学产生并发展于西欧各国,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其后在(法国)、(英国)、(西班牙)得到了迅速发展。最杰出的代表:乔万尼*薄伽丘。杰弗雷.乔叟:英国诗歌之父。 13.《堂吉诃德》属于(西班牙)的作品,揭示西班牙必然衰落的趋势,揭示(骑士传奇)的荒唐和危害,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还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洛佩.德.维加:西班牙民族戏剧奠基人,代表作《羊泉村》,最难能可贵的是农民的集体反抗精神。 14.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他被认为是古往今来少数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一起被公认为是西方三大里程碑式的作家。著名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王》。《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以金钱为杠杆的炎凉世态,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做了深刻揭露。(马克思)对泰门找到了黄金时的一段独自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在《资本论》中引用过。这段独白来说明(货币)的本质。) 15.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主导体裁是(戏剧),代表作家:悲剧家(高乃依)、(拉辛)、喜剧家(莫里哀)。《熙德》是高乃依的第一部获得成

中国古代小说史笔记整理

汉代小说 (一)《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1、近史之书《周考》、《青史子》 2、似子之书《伊尹说》、《师旷》 3、方士之书《皇帝说》、《封禅方说》 (二)汉代其他小说 《燕丹子》、《列仙传》(西汉刘向) (三)汉代托名小说 《神异经》、《十洲记》、《汉武故事》、《洞冥记》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一)兴盛原因及其题材内容 1,长期分裂与黑暗的社会现实。 2,巫风、方术的兴盛和传播。 3,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的翻译。 (二)志怪小说代表作——《搜神记》 材料来源:1承于前载 2广收遗逸 3采访近世之事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赞扬神仙方士的幻异之术 2、写神灵感应,怪物变形之事 3、写精怪妖魅的故事 4、神的传说,历史故事 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

1、揭露统治阶级的凶残,表现人民反抗强暴,反抗迫害的斗争精神。如《干将莫邪》、《东海孝妇》。 2、表现人民群众的优良品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李寄》、《董永》。 3、反应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婚姻的自由幸福而斗争。如《紫玉》、《河间郡男女》。 4、个别不怕鬼怪的故事。如《张助砍树》、《宋定伯》。 其他志怪小说 1、记怪类《搜神后记》、《列异传》、《异苑》。 2、博物类《博物志》、《外国图》、《玄中记》。 3、神仙类《神仙传》、《拾遗记》、《幽冥录》。 《幽冥录》主要思想内容: 1、宣扬佛法,鼓吹轮回报应。 2、关于街头巷语,鬼怪异物的传闻。 3、爱情题材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轶事小说 (一)兴起及发展概况 一、笑话类 《笑林》邯郸淳撰 内容广泛,主题鲜明,以夸张的漫画式笔法写人,充满滑稽和幽默的情趣,浓厚的生活气息。 是我国的笑话之祖,它开创的笑话文体,为后世人所继承,从魏晋一直到明清绵延不绝。 《解颐》杨松玢《启颜录》侯白 二、琐言类 《语林》东晋裴启《郭子》郭澄之《俗说》梁代沈约 三、轶事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