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媒体侵权行为特征的法学分析

自媒体侵权行为特征的法学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d2389951.html,

自媒体侵权行为特征的法学分析

作者:孙思可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前网络自媒体迅速发展,部分自媒体为了获得流量关注,会发布不实、虚假、篡改的信息,从法律角度看,此种违法行为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著作权和名誉权。本文基于法学角度,针对自媒体侵权行为的特征、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净化网络自媒体环境。

关键词:自媒体;侵权行为;法学分析

自媒体是网络环境下私人拥有的一种媒体形式,比如个人使用的微博、微信、QQ空间等,借助网络发布和传播信息,获得大量流量,并最终获益。作为新型传播媒介,自媒体一方面具有工具属性,同时也是现实生活的延伸,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又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同样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管。如此一来,部分自媒体发布不实、虚假、篡改的信息,就涉及对相关对象造成侵权。

一、网络自媒体侵权行为表现

1.隐私权侵犯

隐私权是我国公民一种基本的人格权,在网络空间环境下延伸和体现,不受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如在2006年“博客自杀第一案”中,张某在天涯博客曝光王某的婚外情,发动“人肉搜索”,此种行为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被法院认定为侵犯隐私权。王某的婚外情在道德上值得批评,但是公民的个人感情生活包括婚外男女关系均属个人隐私,网络自媒体在传播时应当注意保护隐私,对姓名、肖像等个人信息加以处理。

2.名誉权侵犯

自媒体故意杜撰出一些不实内容对他人诽谤,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并可能引发谩骂、侮辱等网络暴力,从而构成名誉权侵犯。2008年宋祖德、刘信达在博客发文宣称“谢晋嫖娼死”“谢晋在海外有私生子”,被谢晋遗孀起诉,法院认定其侵犯名誉权,判处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较高数额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特别是目前,网络上还出现了一些从事造谣、炒作、等活动的“网络公关”“网络水军”,使得侵权行为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组织性特征。

3.著作权侵犯

2001年《著作权法》修改后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明确了传统作品被上传至网络时著作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先许可,后使用”是《著作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不论是营利性还是公益性,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这项原则都没有例外。自媒体正成为当下的主流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