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1 教育学模拟卷

311 教育学模拟卷

A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B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C .凯洛夫《教育学》 D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C)。
A .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B .凯洛夫的《教育学》
C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D .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3 .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A)。
A .终身性B .国际性C .公共性D .民主性
4 . (A )影响和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与革新。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传统D .人口状况
5 . 1995 年5 月6 日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D)。
A .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B .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教育的突出战略位里
C .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D .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 .在教育中,坚持“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这是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D)提出的。
A .阶段性B .不平衡性C .个别差异性D .顺序性
7 .加德纳提出的(A)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许多西方国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A .多元智力理论B .智力三元理论 C .认知发展理论D .最近发展区理论
8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C)。
A .教育的方向B .教育为谁服务 C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D .教育怎样培养人
9 .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课程应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还是以(A) 为中心。
A .经验B .活动C .儿童D .社会
10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 .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D .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1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应该是(C)。
A .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 .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 .视具体情况,可多种选择
D .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12 .提出“要尽童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一思想的是教育家(D )
A .加里宁B .赞可夫C .苏霍姆林斯基D .马卡连柯
13 .在我国教育史上,被称为“六经”传人的教育家是(B)。
A .孟子B .荀子C .韩非D .朱熹
14 .在先秦诸子中,主张追求精神世界逍遥境界的思想家是(C)。
A .老子B .告子C .庄子D .尸子
15 .教师作为独立职业在社会上出现,是在(D)时代。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A .虞夏B .

殷商C .西周D .春秋
16 .在先秦百家中,明确提出“兼爱”思想的是(D)。
A .兵家B .医家C .农家D .墨家
17 . “崇宁兴学”是宋代三次兴学中最为彻底的一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宋代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超过了前两次,其发动者是(A)。
A .蔡京B .王安石C .范仲淹D .司马光
18 . ( B)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开端。
A . 1870 B . 1872 C . 1877 D . 1880
19 . (A )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
A .严复B .梁启超C .谭嗣同D .康有为
20 .我国最早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教育本质及教育起源问题做出正确阐述的是(D )。
A .李大钊B .毛泽东C .恽代英D .杨贤江
21 .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C)。
A .职官教育B .书吏教育C .科学教育D .文雅教育
22 . ( D)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问题。
A .智者派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
23 . ( C)在欧洲首创了中学的自由选修制度和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组织。
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
24 . (A )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量力性原则,主张教学不可使学生负担过重,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
A .夸美纽斯B .装斯泰洛齐C .赫尔巴特D .第斯多惠
25 .美国学者班克罗夫特认为(B)是普及义务教育之父,免费学校的创始人。
A .马丁.路德B .加尔文C .罗耀拉D .弥尔顿
26 . (B )是英国20 世纪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它的颁布标志着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
A .《费舍教育法》 B .《巴特勒法》 C .《富尔法案》 D .《巴尔福教育法案》
27 . 1916 年的(B) ,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A .《我的教育信条》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学校与社会》 D .《人的问题》
28 . ( A)提出了“平行教育影响”理论。
A .马卡连柯B .苏霍姆林斯基C .凯洛夫D .乌申斯基
29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是(A)。
A .布拉梅尔德B .巴格莱C .布贝尔D .马里坦
30 .《终身教育引论》的作者是(C)。
A .索尔蒂斯B .罗杰斯C .朗格郎D .布普纳
31 .桑代克于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又于1913 年扩展为三大卷,其内容共分三部分,其中不包括(C)。
A .人类的本性B .学习心理 C .创造性培养D .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32 .公认的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是(C)。
A .皮亚杰B .维果斯基C .柯尔伯格D .罗杰斯
33 .以下不属于榜样的基本类型的是(B)。
A .活的榜样B .典型性榜

样C .符号性榜样D .诫例性榜样
34 .把学习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B)。
A .认知内驱力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D .生理性内驱力
35 .下面说法代表内拉特征的是(C)。
A . “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 B . “我从来不管老师怎样评分”
C . “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 D . “我看过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36 .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双蔽进行,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判断其存在的技能是(B )。
A .操作技能B .心智技能C .脑力劳动D .体力劳动
37 .下列问题中属于有结构问题的是(A)。
A .地球的半径B .地球环境C .地球的保护D .地球未来
38 .关于惩罚在道德行为训练中的作用,正确的应该是(C)。
A .惩罚不利于道德行为的形成B .不能采取惩罚的办法
C .适当运用惩罚还是必要的D .惩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
39 .根据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将教育调查法分为(B)。
A .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B .普遥调查和抽样调查
C .常模调查和比较调查D .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40 .关于教育实验研究不正确的是(D)。
A .教育实验研究是条件严格控制的研究
B .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
C .教育实验的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D .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高低与研究的信度成正比
41 .实验研究变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
A .实验变量、效果变量和无关变量 B .实验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
C .效果变童、过程变量和有关变量 D .效果变量、目标变量和有关变量
42 .时间取样观察是(D)。
A .对行为或事件的持续时间的观察
B .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的观察
C .在任意选定的时间内进行的观察
D .在选定的有代表性的时间内进行的观察
43 .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C)。
A .索引B .论文C .手册D .文摘
44 .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中选择某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和描述的教育调查类型是(B)。
A .抽样调查B .个案调查C .访谈调查D .测量调查
45 .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书籍,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D)。
A .书名、作者姓名、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
B .出版单位与时间、作者姓名、书名、页数
C .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作者姓名、书名
D .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
二、辨析题:46-48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 .教育目的即教育

方针,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错误。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和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两者出发点不同、指向对象不同、实际功用不同、隶属范畴不同。
47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改革虽初衷良好,但由于不切合中国的实际,因而失误是必然的。 正确。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的共同观点。1922 年3 月,蔡元培发表《 教育独立议》 一文,主张采取大学区制;在1922 年9 月召开的全国学制会议上,蔡元培和李石曾提议以法国教育制度为蓝本,改教育部为大学院,以统辖全国学术和教育;将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区即为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单位。由于大学院制过于理想化,无法适应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实际,实行一年多即告失致。
48 .按照现代S-R 心理学家的观点,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到学生成绩。我们可以凭学生的行为来推断学生的动机。 错误。因为,严格按照现代S-R 心理学家的观点,人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尽管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到学生成绩,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仅凭学生的行为来推断学生的动机往往是困难的,因为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动机影响学生行为。
三、简答反:49-54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90 分。
49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2 )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3 )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4 )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5 )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6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5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课程变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即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其中,课程理念的演进是课程变迁的深层动因。跟以往的课程改革相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于:第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第二,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三,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等方面体现出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本质性突破。
51 .简述墨家的教育方法。 在先秦各家中,墨家的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

学派特色,与其他各家有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倡“上说下教”、“强聆不止”、“虽不扣必鸣”的主动精神;第二,主张“既述且作”,即既要继承,更应创造;第三,强调“合其志功而观焉”、“言必信,行必果”的实践意识;第四,重视量力而学、量力而教的童力原则。
52 .简述存在主义教育的基本观 存在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 l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 2 )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3 )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 4 )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 5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
53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l )发现问题。问题解决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只有在被发现时,才能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2 )明确问题。就是认清问题关键。只有认清问题关键,思维活动才会有明确目标,才能有条不紊围绕问题核心展开。( 3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没有假设,问题就无法解决,提出假设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4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54 .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4 种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1 )顺查法: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到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2 )逆查法:与顺查法正好相反,逆查法是按由新到旧的循序查找。( 3 )引文查找法:是以已经掌握的文献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4 )综合查找法。就是将各种方法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的目的。
四、分析论述题:55-57 小题,每小题30 分,共90 分。
55 .试论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教育影响着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增强。在2006 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提出要用15 年时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所谓的创新型国家,主要体现国家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通过劳动力要素以及资本要素来驱动,是要通过自主创新,具有综合性的生产要素来实行经济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无数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因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建

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创新文化环境,深入开展机制和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长和持续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通行证。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主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我们把这种教育称为接受式教育;而创新教育是由接受教育发展来的,以继承为基拙,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把教育的核心追求从知识转向发展、从继承转向创新。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需要在宏观上进行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材体系、教育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大胆创新,既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又要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其次需要在微观上把创新意识带到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中,夯实基础,大胆质疑,突破定势,使人们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以此,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56 .分析下列材料并加以评论:
一项意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教学试验研究,开出了一节“找团心”的数学观摩课。执教老师先让每个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圆的图形,然后引导他们利用圆形物品在纸上画圈,并让学生把画好的圈剪下来。这样,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了一个不知道圆心的团纸片。怎样找圆心呢?老师用投影仪提示:“将手中的圆对折,展开,换个方向,再对折,两条折痕的交叉.奴就是圆心。”学生按提示操作,果然找到圆心。试从现代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角度评析这节数学课。 ( 1 )这位老师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与试验的意图是一致的;( 2 )教学中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用操作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值得肯定的;( 3 )但是,老师的“导”限制了学生的学,假如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己发现找圆心的办法,则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导发展。

57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A 、B 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 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A .如何看待学习的试误说、条件反射说、顿悟说对学习的解释? 从前的心理学家喜欢各抒己见、相互攻击,其实没有一家学说能说明全部学习过程。现在看来,各家各派的努力对整个心理学都有贡献。有的成为心理学的一部分,有的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有关学习理论的看法,由于观.汽不同、取样不同,以及实验情境难易程度差

别,因此有不同解释,实际上可以统一起来。
第一,从学习过程来看。试误与顿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苛勒所谓的顿悟,是突然解决问题的现象,这只是看到现象的结果,而没有看到顿悟之前大猩猩那些伸爪试探、玩弄竹竿的活动,其实这也是一种试误行为。由于多次试误,对整个情境的关系逐渐了解,最后能够豁然顿悟。顿悟学习是以先前尝试与错误为基础的。再看桑代克的猫,在初次进入迷笼时,叫、跳、碰、撞,表现出盲目动作。最后偶然触动杠杆,打开笼门,获得食物。猫的盲目动作是试误行为,而偶然触动杠杆打开笼门就是顿悟。这种尝试― 改正― 尝试― 成功的过程,是尝试与偶然成功,这种偶然成功与苛勒的顿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顿悟是学习的结果,试误是学习的过程,无论人和动物的学习,都包含顿悟与试误两种现象。在顿悟之前一定有试误,在试误之后有顿悟。
第二,从学习情境复杂程度来看。学习情境的难易,以经典条件反射最简单,动物没有试探,铃声之后就有食物。但是,桑代克的疑难笼比苛勒的实验情境复杂,猫必须触动杠杆,门才能打开。斯金纳箱的难易程度介乎经典条件反射和试误说中的疑难笼之间,箱内只有一个杠杆,老鼠只需要简单试探就能够发现按压杠杆与获得食物之间的关系。由于斯金纳的实验,就使过去认为完全不同的几种学习联系起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试误、顿悟、条件反射这几种学说可以统一起来。它们之所以相互攻击,是因为犯了“瞎子摸象”的毛病。其实,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解释学习的全部过程。学习情境简单,学习者智力水平高,必然迅速洞察全局,突然领悟,这就是顿悟的学习。学习情境复杂,学习者智力水平又低,当然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学习成功,这是试误学习。情境简单,由于连接而发现其顺序,这便是经典条件反射学习。情境复杂程度不同,其间要经过一些试探而开始发现其顺序,这是操纵条件反射和试误学习。这样看来,各学说之间没有必然冲突。
B .一项研究课题是“当前大学生消费水平的研究”,请您帮助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设计?课题研究的设计一般包括取样、确定研究方法和制定研究计划三个环节:
( 1 )选择研究对象(取样)。① 明确规定总体,也就是说研究中的大学生群体的范围是怎样的。研究中应做出明确的界定。②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取样。③ 取样应具有代表性。④ 合理的样本容童。样本的大小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
( 2 )确定研究方法。该研究的目的是现状调查,因而可以采用的方式是调查法、访谈

法等。研究中可以将这几种方法同时运用。
( 3 )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题目:当前大学生消费水平的研究
当前大学生消费水平的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消费水平的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当前大学生消费水平问题预计突破的难题;
明确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制订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明确本课题研究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