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历史事件 三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三国历史事件 三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三国历史事件 三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三国历史事件 三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三国历史事件三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三国历史事件黄巾起义(公元184年-186年)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之一,开始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重要人物东汉官军:皇甫嵩、徐璆(荆州刺史)、陶谦(徐州刺史)、郭典(钜鹿太守)、何进(大将军、京师守将)、朱儁(镇贼中郎将)、秦颉(南阳郡长)、孙坚(佐军司马)、郭勋(幽州刺史)(被杀)、刘卫(广阳太守)(被杀)、王允(汝南太守)、曹操(骑都尉)、卢植(被朝廷撤换)、董卓(被朝廷撤换后代替卢植)、邹靖、刘备、关羽、张飞太平道:张角、张梁(被杀)、张宝(被杀)、何仪(投降)、张曼成(被杀)、波才(被杀)、彭脱(被杀)、马元义(被杀)、赵弘(被杀)、韩忠(被杀)、孙夏(被杀)、卜己(被擒)、裴元绍五斗米道:张修、张鲁讨伐董卓(公元184年-186年)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刘备:宽厚仁爱,求贤若渴,忠义两全 关羽:武勇神威,忠贞守义,刚愎自用,骄傲自负 张飞:勇猛刚直,粗中有细,正义凛然,嫉恶如仇 诸葛亮:智者,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尽职。 赵云:骁勇善战,忠义侍主,处事谨慎 曹操:足智多谋,虚伪奸诈,富有韬略,自负多疑 司马懿:用兵谨慎,长于谋略,阴险奸诈 孙权:智勇兼备,知人善任 周瑜:雄才大略,智勇双全,气量狭小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三国演义》重点知识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明。主要描写三国时期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全书的立场是“拥刘反曹”)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有三绝:“奸绝”曹操,“智绝” 诸葛亮,“义绝”关羽。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描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三国演义》;关羽 2.“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出自《三_ 国演义》。这个英雄人物是关羽,他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了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关于他的事迹还有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物?他 们各自的性格是什么?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疾恶如仇。 4?《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

自的内心活动是什么?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心有大志、能够成就大业。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饰内心的惶恐。 5.“七擒孟获”是哪部小说中的情节?是谁七擒孟获?又是为什么要七擒孟获? 《三国演义》;诸葛亮七擒孟获;因为诸葛亮采取马谡____ 的建议,从心理上征服孟获,谋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6.“群英会蒋干中计”是哪部小说中的情节?是谁中谁的计?双方的性格是什么? 《三国演义》;蒋干中周瑜的计;蒋干:自作聪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周瑜:擅使谋略、聪明机智。 7.“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小说中的情节?主要人物是谁?为何要施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8?《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书中的 “借”的原因是什么?实际内容是什么? 诸葛亮向曹操借箭;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设计趁大 雾天扎草人,佯装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草船借箭”还涉及鲁肃)

(完整版)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1、姓名:刘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君”的代表。 精彩情节:A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 (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 (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 (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高三历史常识:三国著名历史人物庞统简介

高三历史常识:三国著名历史人物庞统简介 对于三国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三国的每一位帝王,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帝王身边的助手。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三国着名历史人物庞统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三国着名历史人物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庞统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时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却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庞统起身而退。刘备马上后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着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

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6.鲁肃: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7.张飞: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合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8.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9.郭嘉:曹操帐下第一谋士,才华横溢,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爱嗑药!在那个时代真正的属于离经叛道的典型了但其军事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10.贾诩: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深谙保身之道,三国局面的真正缔造者,军事才能卓着。

高中历史古代史必备知识点:高中历史学习笔记—谈三国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观看这三国时期的整部历史,的确是意义深重。三国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历史,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我接触了许多与三国有关的游戏,但后来当我接触有关三国的书籍之后,我认为以游戏的角度去评判三国这一段严肃的历史就是对三国的最大侮辱。 起初,三国在我的眼里是一段杂乱而富有神秘感的文戏,但经过几次的浏览《三国演义》,我逐渐认为三国像一个即将被我揭开面纱的神秘人,其实三国的前曲是东汉末年,但它又是处于东汉末年的时期之间的,但许多人为了更好的区分这段历史,便将三国时期与东汉末年隔开。 实际上是这样的,三足鼎立是在赤壁在后形成的局势,但三国时魏国的皇帝是曹丕,刘姓的王朝已经过去了,也标志着东汉末年的彻底结束。 对于三国形成前与形成后的天下趋势,我的认识很简单,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打败了袁绍,天下的兵权他就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无疑地说天下已定,孙刘根本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在孙刘联盟大败曹操的时候,是胜得惊险。 之后,虽说刘备入西川,但顶多就是为自己挣得一份实力而已。三足鼎立形成之前,曹操可以打败刘备或孙权,三足鼎立形成之后,刘备得到了西蜀,但曹操还是可能打败刘备或孙权,而刘备则有能力打败孙权(被陆逊火烧连营那只是刘备太笨了)孙权是绝对不可能得到天下的,因为他的军队只能守住长江这道天险,且又全都是水军,所以孙权不可能夺得天下的,陆战不是他的强项。刘备也有一道天险,即西蜀环境。 曹操其实是受着这两道天险的阻隔才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的,还有就是受着西北地区的西凉军的制约,如马超,韩遂等人。 真正的三国形成之后,孙权还是保守原来的政策方针,所以他不可能大范围扩大领土,除非他打下南海或冲出太平洋,这样美洲就有可能是吴国人发现的了,但当时的航海技术不好,所以办不到。魏国的胜利的机率是最大的,蜀国完了,君主太烂。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全书简介 《三国演义》线装本(广陵书社)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及西晋初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军事政治冲突,在军事政治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以多个主人公做线索,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即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俩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三国时期地图《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关羽、刘备、赵云等人。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很善于使用诡计,是一个十分伟大政治家、阴谋家、军事家、诗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完全是胡编乱造。关羽“威猛刚毅”、“义薄云天”,纯属胡扯。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让人感觉极度恶心。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的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和演义中的差别是很多很大的。《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给读者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

《三国演义》知识梳理

《三国演义》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山西并州太原人,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和施耐庵的关系一直是一个谜,普遍被认可的是师徒关系。为了纪念师傅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的全称)之后,对施耐庵的《水浒传》进行了加工、增补。 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其一是关于三国史事的历史文献;其二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民间创作。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积累和深化的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历朝历代民间三国传说的不断演化丰富,它们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主题 《三国演义》以三国争雄为题材,其所展示的帝王将相都是历史上真实的英雄。而作者将他们的性格和功业夸张再现,把他们刻画成非现实的超人。 从儒家政治道德观出发,《三国演义》蕴涵着千百年来人民对明君贤臣的寄托。但历史发展进程恰恰与理想背道而驰——暴政能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全知全能的诸葛亮也无力回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 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着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

三国历史知识竞赛

三国历史知识竞赛 18.《三国演义》中两次救下刘阿斗的人物是()。 A.延熙 B.景耀 C.炎兴 D.赤乌 注意: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上 A.张飞 B.赵云 C.黄忠 D.马超 34.《三国演义》中有些事情与正史不符,下列事件:①关羽过关斩将②张 19.“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是对()的评价。飞怒鞭督邮③关羽温酒斩华雄④曹冲称象。其中是小说杜撰的有()个。 一、(30×2=60分)。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A.0 B.1 C.2 D.3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时期我国北 20.有一人曾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这个人是()。 35.“临终言壮志,千古共蹉咨。”是对东吴名将()的评价。 方的历史情况。 A.许褚 B.许攸 C.吕布 D.刘璋 A.太史慈 B.凌统 C.程普 D.黄盖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 21.此人跟随曹操三十年,曹操为丞相时曾多次为他出谋划策,曹操称魏 36.除了诸葛亮之外谁还用过“草船借箭”之计?()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王后因为心存汉室,见曹操有称帝之心而竭力反对,最后自刎而死,这个 A.孙坚 B.孙策 C.曹操 D.关羽 A.吴承恩 B.罗贯中 C.施耐庵 D.曹雪芹人是()。 37.张温出使蜀汉,与张温互相辩难,折服张温的蜀汉大臣是()。 3.下列不属于三国各国国号的一项是()。 A.许褚 B.郭嘉 C.荀彧 D.程昱 A.诸葛亮 B.秦宓 C.费祎 D.邓芝 A.魏 B.蜀 C.吴 D.汉 22.诸葛亮南征,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后()。 38.吴的创立历经坎坷,吴军击败的()奠定了吴国经济的基础。 4.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曹丕病亡 B.关羽失荆州 C.刘备称帝 D.曹操病亡 A.豫章刘繇 B.长沙区星 C.山越士燮 D.会稽王朗 A.巨鹿之战 B.肥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3.关于名将关羽的生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9.“静对含章树,闲思共有时。”为唐代的徐锴所作,是对三国时期谋士 5.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①杀死了汉献帝。()的评价。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②曾水淹于禁率领的七军。 A.徐庶 B.郭嘉 C.荀彧 D.张昭 6.三国各国的创立者按创立时间从早到晚排列是()。③曾被曹操奏请汉献帝,封为“益寿亭侯”。 40.建业是吴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下列别称中不是它三国时期别名的 A.曹丕,刘备,孙权 B.曹丕,孙权,刘备④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一项是()。 C.曹操,刘备,孙权 D.曹操,孙权,刘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秣陵 B.建康 C.建邺 D.石头城 7.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各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 24.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那一年发生了()。 41.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首领张角的《太平要术》其实就是()。 价?() A.官渡之战 B.张绣投降曹操 C.曹操平定青州 D.刘备入川 A.《庄子》 B.《道德经》 C.《易经》 D.《论语》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诸葛亮 25.“事后诸葛亮”说的是()中诸葛亮在事发后才醒悟。 42.“建安七子”不包括()。 8.《三国演义》全书共有()个回合。 A.彝陵之战 B.赤壁之战 C.火烧新野 D.七擒孟获 A.孔融 B.王粲 C.顾雍 D.应玚 A.九十 B.一百 C.一百二十 D.一百五十 26.《三国演义》中“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是()的武器。 43.“竹林七贤”不包括()。 9.刘备字()。 A.张飞 B.关羽 C.徐晃 D.张辽 A.嵇康 B.山涛 C.王戎 D.虞翻 A.玄德 B.孟德 C.仲谋 D.孔明 27.关羽英雄,义勇堪绝。但其性格中有以些缺点,致使他最终兵败人亡。 44.“荀氏八龙”不包括()。 10.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属于()之交。“‘虎女焉能配犬子!’时吴使派其亲信于羽听,闻此言大惊,报于吴使。” A.荀彧 B.荀爽 C.荀肃 D.荀俭 A.刎颈 B.道义 C.生死 D.肺腑概括这个缺点最准确的一项是()。 45.“斗大孤城,经几度、英雄血战。都付与、边沙拥戟,野花缠箭。”是 11.《三国演义》中王允用()巧施连环计,董卓被杀。 A.冲动 B.骄傲 C.耐性差 D.好胜描写三国时期哪位人物的词?() A.貂蝉 B.王美人 C.蔡琰 D.邹氏 28.夏侯惇曾被谁射伤了左眼?() A.吕布 B.赵云 C.姜维 D.满宠 12.诸葛亮在一场大败后想起先主的一句话“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A.关羽 B.曹性 C.华雄 D.黄祖 46.张翼是蜀汉后期的大将,也是名门之后,他是()。 他评价的这个人是()。 29.下列人物属于东吴的一项是()。 A.张衡的后代 B.张良的后代 C.张骞的后代 D.张扬的后代 A.马超 B.王平 C.马良 D.马谡 A.李儒 B.虞翻 C.沙摩柯 D.廖化 47.陈泰是曹魏司空陈群之子,立下赫赫战功的他因()而死。 13.下列人物不属于曹魏的一项是()。 30.“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是对() A.与蜀汉的战争 B.与东吴的战争 C.司马氏篡位 D.旧病复发 A.郭嘉 B.夏侯惇 C.太史慈 D.许褚的评价。 48.司马懿起兵讨魏时,()劝曹爽挟魏帝到许昌。 14.“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为()所言。 A.曹操 B.曹丕 C.孙权 D.刘备 A.郭淮 B.徐质 C.吕虔 D.桓范 A.曹操 B.刘备 C.关羽 D.司马懿 49.薛综、程秉、严畯、与()并称江东四大儒。 15.下列人物不属于蜀汉的一项是()。二、(20×3=60分)。 A.张纮 B.阚泽 C.陆绩 D.吾粲 A.关羽 B.周仓 C.刘禅 D.张辽 31.“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是对()的评价。 50.下列人物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16.樊城之战的主要人物是()。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赵云 A.孙皓是孙和子,和是孙虑弟,虑是孙登子,登是孙权子。 A.诸葛亮 B.关羽 C.曹操 D.刘备 32.刘备的首任谋士是()。 B.曹操是曹干父,干是曹上兄,上是曹纯甥,纯是曹仁弟。 17.曹操病亡于()。 A.徐庶 B.孙乾 C.诸葛亮 D.糜竺 C.敬哀是刘禅妻,禅是刘恂父,询是刘瓒父,瓒是刘虔弟。

三国演义简介最新版

《三国演义简介》 总结归纳精选(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总结归纳精选(2):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 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总结归纳精选(3):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总结归纳精选(4): 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资料;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 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他的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不仅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爱的人物。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 距今50万年的周口店 “北京猿人” (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说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类 ?伏羲——画八卦 ?燧人——钻木取火 ?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 ?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造律吕 ?大挠——作甲子 ?尧、舜、禹——禅让制“禅始不禅终” (二)先秦时期--奴隶社会 1、夏:(前2070年至1600年) 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前1600年至前1046年) 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文字 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3、周:(前1046至前771年西周--前771年221年东周)

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 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 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 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的冶炼和 铸造技术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 司母戊大方鼎 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二、封建社会 ?(一)确立和初步发展?a?a春秋战国、秦、 ?1、春秋战国(前771年至前476年、前475至前221年) ?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前221年至前206年) 秦始皇的主要事迹: 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 和地方行政机构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人物形象

艺术成就

名著练习

《三国演义》。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3. “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15. 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7.《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 18.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9. 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20.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

三国历史故事

三国历史故事 篇一:三国历史故事 篇二:三国历史故事 2014-06-20 2014-06-20 说起郭图,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可能不怎么深刻,他只是袁绍帐前的一个谋士,至于他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作者从未着墨,算是小人物一个。 2014-06-20 2014-06-20 2014-06-20 提起袁绍,一般都会以为他是典型的无能者+野心家。演义中描写他: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而事实上的袁绍,是什么形象呢, 记得曹操攻陷邺城后,亲往祭拜袁绍,不能否认这确实有收买人心的一面,但问闲认为,此时作为一个诗人的曹孟德,更多的是在悼念自己年少时的挚友,壮年时的伙伴,以及一个壮志未酬的英雄。 1 2014-06-20 2014-06-20 2014-05-30 2014-05-30 2014-05-30 共有129条信息1/101 ... 篇三:三国历史故事

楚天都市报讯叶尔西 作为断代史的《三国志》,其知名度远远比不上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因为治史是学者的事,说史是民间的事。人们并不关心真实的孔明是否借了东风,摆了空城,也不在意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往往会歪解历史的原貌,正如《三个火枪手》中讨人厌的红衣主教黎塞留却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小说里的道德观过于浓重,而道德观,说到底,终究还是见仁见智。中国的历史典籍蔚为大观,对普通人而言,不必说通读《二十四史》,即便一部《资治通鉴》,能有将之翻完的勇气,也属可嘉。因此,长久以来,我们,这些普通人,看待历史事件时,往往是本着读小说,看故事的心态。时下流行的和历史人物事件稍有涉及的电视剧,对好多入迷于其中的人来说,那就是历史的”本源”。要纠正这个自宋代“平话”体以来的心态,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2 写中国史的学者们,似乎不得不从新的角度来揭示历史的冰山一角了。 所以这部新的华夏版五卷本《中国通史》有几个让我深感兴趣之处,也正可纠正如我之辈的凡夫看待历史的角度。 其一,它不单单只讲述本国一己的历史,而是从当时世界的发展走向,再关注于对本国历史的影响。例如秦国崛起,就强调了当时欧亚大陆游牧民族的大迁徙使古秦人的生存状态险恶,最终形成了秦人好勇尚武的精神。 其二,它从地缘结构的角度解说了华夏文明产生的原因。通过此书,我们得知因气候原因、地理结构所造成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转变对夏商文明的促进,更像是个伟大的幕后推手,全然不再是从前那种从禅让到家天下内部制度变化的单纯解读。 篇四:三国历史故事 [] 日期:2016-06-13 点击:1696 好评:0[] 日期:2016-05-28 点击:3583 好评:2[] 日期:2016-05-28 点击:4450 好评:-6[] 日期:2016-05-28 点击:276 好

三国演义知识点

一、《三国演义》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这部小说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成就最高的。描写了公元184—280之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它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的种种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灾难和痛苦,也表现了他们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二、名著的开篇语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出自本书的成语:三顾茅庐、初出茅庐、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明眸善睐、偃旗息鼓、敝帚千金、妄自菲薄。 四、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情节: 曹操(奸绝)(奸雄)阴险,多疑,奸诈,不过有大志大略,爱惜人才,求贤若渴,军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创出自己的事业,是实干家,在《三国演义》中是奸雄,在历史上是英雄!相关情节:屠杀吕伯一家,伐董卓、斩蔡冒张允,青梅煮酒论英雄,挟天子令诸侯,杨修之死 刘备(枭雄)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感情用事,军事上并不出众,但收得民心。主要情节:出师伐吴,桃园结义,三顾茅庐。 关羽(义绝):忠勇义的化身,忠肝义胆、武艺绝伦、一身正气,但也很傲。相关情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诸葛亮(智绝):智慧的化身,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神机妙算,几乎到了未卜先知的地步。相关情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 赵云:三国中一流的武将,长板坡一战成名,汉水一战获得“一身是胆”的美誉,老了仍然力斩五将,武力勿庸置疑。自追随刘备后与刘备出生入死,而且为人刚正耿直,主要情节:长板坡救主,力斩五将。 孙权:明主,在他治下的江东,人才济济,最后更是越来越强盛。曹操对这位后辈的评价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周瑜:《三国演义》中他心胸狭窄,嫉恨贤能,瑜雄姿英发,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主要情节:苦肉计。 张飞:勇猛却莽撞、粗暴,但是偶尔细心就会让人刮目相看,对义兄向来一条心,主要情节:大闹长板坡,鞭打督邮。 五、出自《三国演义》的对联: 1、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徐庶赞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 3、孔融抒怀联: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下空 4、诸葛亮赞大小乔: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完整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 年-约1400 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 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人物形象 刘备: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 关羽: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张飞: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但又鲁莽 曹操: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 赵云: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介绍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介绍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一 曹真——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族子。其父曹邵为曹操募兵时遇害,曹真遂被曹操收为养子。因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参与虎豹骑。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并参与汉中之战。曹丕袭封魏王后,拜曹真为 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期间表现突出。于黄初二年221年,督众将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黄初三年222年,率军包围江陵,击破吴将孙盛。 回师后,转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曹丕病重时,曹真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 拜大将军,进爵邵陵侯。太和二年228年,曹真率军抵御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太和四 年230年,代曹休为大司马。次年因病去世,谥号“元侯”。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太 祖庙庭。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来与曹操相善。兴平末年,袁术部曲与曹操在豫州交战,曹操一次外出时侦察时,遭遇袁术部曲追杀,幸得曹真之父冒名顶替,袁术部曲误以为他 就是曹操,遂杀之而去,使曹操躲过一劫。由此曹操想到秦邵恩德,因此曹操收养曹真, 变易其姓,才转姓曹。 两种说法莫衷一是。曹操收养曹真后,让他与曹丕等一起生活。曹真力大勇猛, 有一次射猎时被虎在后面追逐,曹真回马射虎,虎应声而倒。曹操壮其鸷勇,让他成为虎 豹骑中的将领,讨伐灵丘黄巾军后被封为灵寿亭侯。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二 鲍勋人物生平介绍 因父萌职:鲍勋是汉朝司隶校尉鲍宣九世孙,其父鲍信曾任济北国相。鲍信是曹操的 好友,初平三年192年,时任济北相的鲍信与兖州牧曹操共同抵御青州黄巾军的进攻。在 战斗中,曹操陷入重围,鲍信殊死力战,最终掩护曹操突围成功,但自身却战死疆场,连 尸体也无法找到。曹操当时十分悲痛,用木刻鲍信之像,哭着祭奠他。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追录鲍信的功绩,封其兄鲍邵为骑都尉、新都亭侯,并辟命 鲍勋为丞相府掾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为魏国王太子,鲍勋任太子中庶子。后转任黄门侍郎,不久又出任魏郡的西部都尉。当时曹丕郭夫人弟弟任曲周县吏,被揭发盗窃官布,按法应 该行死刑弃市。曹操当时在谯县未归,留守邺城的曹丕于是多次写亲笔信给鲍勋,希望他 私底下能高抬贵手。但鲍勋不敢纵容罪犯,还是将所有罪证上呈朝廷。当初鲍勋在任太子 中庶子时就已经因守正不挠而令曹丕不满,此事更加深了曹丕对他的怨恨,于是趁著魏郡 在边境士兵轮休上有延误的现象,密令中尉参奏罢免了鲍勋。过了很久后,鲍勋方才被任 命为侍御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