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 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
杜树发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反映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的最好标志。我国儿童青少年约占全人口的1/3,其生长发育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身高、体重)进行了分析。
1 结果
1.1 体格发育水平
与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相比,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有了较大的改善,1992年城乡男女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值明显高于1982年的水平(见表7、表8)。增加最多的是12~14岁,男孩身高增长在6~8cm以上,体重增长在
5~8kg左右。到17岁时,城乡男孩分别比10年前高2.1cm和3.9cm、重1.8kg和3.4kg,城乡女孩分别比十年前高1.6cm和3.2cm,农村女孩比10年前重2.5kg。

表7 1992年与1982年学龄儿童青少年身高均值(c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 农村
年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岁) 男 女 男 女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992年 1982年 1992年 1982年 1992年 1982年 1992年 198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20.2 118.0 118.6 116.2 116.1 112.5 115.3 113.0
8- 125.3 123.5 124.7 121.7 121.2 116.4 120.3 116.3
9- 131.1 126.6 130.7 127.5 126.3 121.4 125.9 121.1
10- 136.4 131.5 136.0 131.1 130.9 126.9 130.5 125.6
11- 141.2 135.7 142.0 138.3 135.4 131.8 135.9 130.9
12- 146.8 140.7 148.1 144.0 140.9 135.0 141.7 136.8
13- 154.9 148.7 152.0 150.3 148.4 140.5 148.0 141.8
14- 160.2 154.6 154.9 153.7 153.2 145.3 151.1 145.8
15- 164.1 159.7 156.9 155.2 158.9 150.5 152.3 149.1
16- 167.0 163.7 157.0 156.4 161.7 155.9 154.6 151.1
17- 168.0 165.9 158.0 156.4 164.1 160.2 155.4 15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8 1992年与1982年学龄儿童青少年体重均值(kg)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 农村
年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岁) 男 女 男 女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992年 1982年 1992年 1982年 1992年 1982年 1992年 198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2.7 21.4 21.6 20.2 20.7 19.3 20.1 19.4
8- 25.4 23.2 24.7 22.3 22.7 21.2 21.9 20.5
9- 28.3 25.4 27.7 25.0 25.3 23.3 24.4 22.8
10- 31.2 27.9 30.7 26.5 27.4 25.4 26.8 24.7
11- 34.6 29.6 34.1 30.5 30.0 28.0 30.0 27.5
12- 38.3 32.7 40.2 34.9 33.2 30.6 34.0 30.7
13- 44.0 37.6 43.2 40.5 38.6 33.5 39.0 34.5
14- 48.6 42.3 46.6 43.5 42.3 36.8 42.9 38.4
15- 52.4 46.8 48.3 46.8 47.5 40.8 45.2 41.5
16- 54.3 51.5 49.9 49.0 50.8 45.9 48.5 43.8
17- 56.2 54.4 50.2 50.4 52.9 49.5 49.6 47.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学龄前儿童的评价常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WHO)参考标准,用年龄别身高Z评分(height-for-age Z
scores,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age Z
scores,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height,WHZ)等指标进行评价。本资料中,学前儿童的HAZ和WAZ男女之间的差别都不大,城乡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并都随收入的增加而有所改善。HAZ全国平均为-1.4,城乡分别为-0.8和-1.5。北京、山东等省城市的情况最好,HAZ在0以上,江西、广西、云南等省农村较差,HAZ在-2以下。生长迟缓率(HAZ<-2)男女分别为33.3%和32.2%,全国平均为32.8%(其中HAZ<-3的比例为13.1%),城乡分别为20.3%和35.8%。生长迟缓率较低的有上海(2.2%)、北京(3.0%)等省市,较高的有江西(54.8%)、云南(50.0%)、广西(49.5%)。
体重的情况比身高要好,各省WAZ的平均值均在-2以上,全国平均为-0.9,低体重率(WAZ<-2)男女分别为18.0%和18.2%,全国平均为18.0%(其中WAZ<-3的比例为3.8%),城乡分别为10.5%和19.8%。低体重率最低的省市为上海(0%)、北京(1.2%)、江苏(5.8%),最高的省份是陕西(34.8%)、海南(34.2%)、西藏(31.9%

)。
学龄前儿童超重(WAZ>2)的发生率还不高,城乡分别为4.4%和2.2%。
我国学龄前儿童的体型都比较匀称,各省市儿童WHZ均值多在0左右,全国平均消瘦者(WHZ<-2)仅占3.6%,肥胖儿童(WHZ>2)的比例为5.2%。

学龄儿童青少年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评价标准,WHO专家委员会认为目前最好的指标是年龄别BMI,因为它能反映年龄特征,是评估体内总脂肪的一个很好的指标,与成年人的评价指标也有连贯性。本资料中,BMI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15岁时已基本接近成人的水平(见表9、表10)。城市BMI均值高于农村,15岁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5岁后差别没有显著性。11岁前男孩的BMI均值高于女孩,12岁以后女孩的BMI均值高于男孩,除7、10~12岁组外,男女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城乡男女BMI在百分位分布上有很明显的差异。

表9 儿童青少年BMI百分位分布(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岁) MEAN P3 P5 P10 P15 P50 P85 P90 P95 P9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5.5 12.5 12.9 13.6 13.9 15.3 16.80 17.20 8.30 19.2
7- 15.4 12.5 13.0 13.7 14.0 15.2 16.70 17.10 18.30 20.4
8- 15.6 13.0 13.3 13.7 14.1 15.3 17.00 17.70 19.10 20.3
9- 16.0 13.0 13.4 13.9 14.3 15.5 17.70 18.50 20.20 22.1
10- 16.1 13.3 13.6 14.2 14.5 15.8 17.70 18.40 19.90 21.4
11- 16.6 13.5 13.9 14.4 14.7 16.1 18.40 19.35 21.00 22.3
12- 17.0 13.5 13.9 14.8 15.1 16.7 18.90 19.80 21.20 22.5
13- 17.7 13.9 14.4 15.1 15.5 17.4 19.80 20.50 22.40 23.9
14- 18.2 14.5 15.0 15.5 16.0 17.9 20.25 21.00 22.65 23.6
15- 18.9 15.5 15.9 16.5 16.9 18.6 20.80 21.60 23.00 24.2
16- 19.5 16.1 16.4 16.8 17.4 19.3 21.40 22.10 23.60 24.5
17- 19.7 16.0 16.4 17.0 17.5 19.6 21.70 22.50 23.40 2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0 儿童青少年BMI百分位分布(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岁) MEAN P3 P5 P10 P15 P50 P85 P90 P95 P97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5.1 12.0 12.5 13.2 13.60 14.9 16.6 17.10 17.90 19.6
7- 15.2 12.4 12.8 13.3 13.65 14.9 16.6 17.10 18.65 20.5
8- 15.4 12.6 13.0 13.4 13.80 15.1 16.7 17.20 18.40 20.4
9- 15.6 12.4 13.1 13.5 13.90 15.2 17.2 18.10 20.40 21.8
10- 15.9 12.7 13.2 13.8 14.10 15.5 17.6 18.40 20.30 22.2
11- 16.4 12.7 13.4 14.2 14.40 16.1 18.2 19.20 20.40 21.5
12- 17.3 13.6 13.9 14.5 14.90 16.8 19.5 20.40 22.20 23.5
13- 18.1 14.4 14.8 15.3 15.70 17.8 20.5 21.35 22.20 23.0
14- 18.9 15.0 15.4 16.2 16.60 18.8 21.2 21.90 22.80 23.6
15- 19.5 15.1 15.8 16.4 17.10 19.5 21.8 22.20 22.80 23.7
16- 20.3 16.3 16.7 17.4 17.90 20.1 22.4 23.10 24.10 25.0
17- 20.4 16.4 17.0 17.7 18.20 20.3 22.5 23.00 23.80 2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9~17岁男孩的BMI均值低于美国的同龄儿童青少年,两者的差值随年龄的增加而拉大;女孩的BMI在15岁前低于同龄的美国人,差值在11岁后逐渐缩小,至16~17岁时已超过同龄的美国青少年。经U检验,除17岁女少年外,其余各年龄组男女之间BMI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百分位分布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15分位值与美国同龄人的5分位值接近,95分位值与美国的85分位值接近(见图3)。对于儿童青少年BMI值的评价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定义BMI小于NCHS/WHO值的5分位值为消瘦,大于或等于85分位值为超重,则我国男女消瘦率分别为16.0%和12.1%,超重率分别为5.2%和3.6%。消瘦率在11~13岁时最高,超重率则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见表11、表12)。9~11岁男女之间消瘦率的差异不大,平均分别为15.2%和17.9%,女生高于男生;男女的超重率分别为6.8%和4.7%,男生高于女生。12~17岁男女之间的消瘦率和超重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消瘦率分别为16.5%和9.0%,超重率分别为4.2%和2.9%。

表11 学龄儿童青少年消瘦率(NCHS/WHO参考标准,%)
--------------------------------------------------------
城市 农村 城乡合
年龄 ------------- ------------ --------------
(岁)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

-----------
9- 14.22 14.85 12.12 16.94 12.65 16.38
10- 10.90 15.21 15.83 20.31 14.48 18.83
11- 17.97 16.94 18.84 18.86 18.61 18.35
12- 16.67 10.05 20.38 20.68 19.35 17.54
13- 16.67 7.54 19.59 13.84 18.81 12.17
14- 16.67 2.29 19.13 9.21 18.44 7.04
15- 10.30 6.40 13.01 7.96 12.30 7.55
16- 14.21 4.12 12.88 4.38 13.26 4.31
17- 16.77 6.84 14.07 2.93 14.84 4.11
合计 14.84 9.56 16.34 13.10 15.96 12.10
---------------------------------------------------------


表12 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NCHS/WHO参考标准,%)
--------------------------------------------------------
城市 农村 城乡合
年龄 ------------- ------------ --------------
(岁)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
9- 13.74 9.90 6.86 4.37 8.59 5.86
10- 11.65 9.89 3.28 2.95 5.58 4.96
11- 11.06 3.83 4.79 2.95 6.45 3.18
12- 9.01 9.09 3.83 3.21 5.28 4.95
13- 12.96 4.52 3.21 1.82 5.82 2.54
14- 8.82 5.50 2.84 1.05 4.51 2.44
15- 6.67 2.91 2.99 2.04 3.94 2.27
16- 5.26 4.71 2.15 2.92 3.05 3.38
17- 3.73 1.05 0.49 1.58 1.41 1.42
合计 9.59 6.00 3.57 2.60 5.21 3.56
--------------------------------------------------------

采用BMI评价学龄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时必须注意,这个时期的BMI除了受到年龄的影响外,还受性别、种族、发育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1.2 年龄特征
本文资料显示儿童的生长可随年龄分为四个阶段:
1.2.1
快速增长阶段(出生~2岁):这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1岁以内身高增长平均在20cm以上,体重增长约6~7kg;1~2岁身高增长约10cm,体重增长2~3kg。本阶段没有性别差异。
1.2.2
匀速增长阶段(2~9岁或10岁):各年龄段的男女儿童身高和体重仍保持较大的增长,但增长幅度和增长率比较稳定,男童、农村女童身高平均每年增长5~8cm,城市女童平均每年增高6

~10cm,各组儿童体重平均每年增加约1~3kg。
1.2.3
加速增长阶段(9~13岁):前二个阶段的特点是增长幅度和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稳中渐降,本阶段的特点是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男童每年增高5~8cm,增重3~6kg;女童分别为5~6cm和3~6kg。本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各组的差异很大,身高在9岁左右即开始加速增长,体重约在11岁;城市加速增长略早于农村,但农村的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到15岁。
1.2.4 缓慢增长阶段(13岁以后):城市青少年在13岁后、农村青少年在15岁后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增长。
各阶段身高、体重增长情况见图4、图5。
1.3 性别特征

11岁前,城乡男孩的身高均高于女孩,但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10岁时出现第一次交叉,11~12岁时女孩高于男孩,差别也没有显著性意义。12岁后出现第二次交叉,以后男孩的身高再次超过女孩,至14岁时(农村15岁)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7岁时男女差别达到了9~10cm。体重的趋势与身高基本相同,但农村女孩的体重超过男孩出现时间较晚(12岁),持续时间较长(到14岁后)。
1.4 城乡差别

4个月内没有城乡差别,10个月后城乡差别逐渐显现出来,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加大身高在15岁时、体重在13岁时差别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岁后各年龄组身高、体重(除农村16、17岁组外)城乡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17岁时,城乡男孩身高和体重的差距分别为3.9cm和3.4kg。此外,农村学龄前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均明显高于城市,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消瘦率也是农村高于城市,但各年龄段超重率农村较低,约为同年龄城市儿童青少年的50%左右。
1.5 影响因素分析

从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每日热能摄入量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和0.59,其次为每日蛋白质、糖类的摄入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均与身高、体重存在不同的相关性(见表13)。除脂肪、钙、维生素A、B2外,其余各营养素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到中学阶段,单一的营养素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都很低。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了热能、三大营养素及维生素、矿物质共20个变量进行了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正交旋转矩阵,提取出6个公因子(见表14),这6个公因子能解释总方差的83.35%。第一公因子中作用较大的有碳水化合物、热能、蛋白质、及营养素铁、锌、锰、镁、磷、硫胺素,能解释总方差的56.35%;第二公因子主要是硒、脂肪,能解释总方差的8.15%;第三

~六公因子分别为钙、视黄醇当量、维生素E、钠,分别解释总方差的6.17%、4.92%、4.38%和3.38%。



表13 身高、体重与各营养素每日摄入量的相关性(按年龄分层)
-----------------------------------------------------------------------------------------------
身 高 体 重
--------------------------------------
-----------------------------------------
0岁~ 6岁~ 12岁~ 合计 0岁~ 6岁~ 12岁~ 合计
-----------------------------------------------------------------------------------------------
热能 0.41 0.27 0.20 0.63 0.36 0.26 0.20 0.59
蛋白质 0.35 0.27 0.23 0.56 0.31 0.27 0.21 0.53
脂肪 0.21 0.23 0.23 0.34 0.20 0.22 0.20 0.32
糖类 0.40 0.17 0.10 0.60 0.34 0.17 0.12 0.56
钙 0.11 0.15 0.10 0.30 0.09 0.13 0.08 0.28
铁 0.33 0.19 0.15 0.49 0.29 0.19 0.15 0.46
锌 0.31 0.22 0.16 0.53 0.27 0.21 0.14 0.49
硒 0.24 0.21 0.19 0.38 0.21 0.20 0.15 0.35
铜 0.27 0.13 0.08 0.42 0.22 0.12 0.08 0.39
钾 0.29 0.16 0.09 0.45 0.25 0.15 0.10 0.41
镁 0.31 0.17 0.09 0.48 0.26 0.16 0.10 0.45
锰 0.31 0.12 0.06 0.49 0.26 0.11 0.08 0.45
钠 0.17 0.11 0.07 0.31 0.15 0.10 0.08 0.29
磷 0.33 0.23 0.16 0.54 0.30 0.23 0.16 0.51
视黄醇当量 0.12 0.09 0.04 0.21 0.09 0.08 0.02 0.18
维生素A 0.01 0.13 0.14 0.07 0.02 0.12 0.10 0.07
硫胺素 0.35 0.20 0.13 0.51 0.32 0.21 0.15 0.48
核黄素 0.15 0.26 0.21 0.42 0.14 0.25 0.18 0.40
维生素C 0.22 0.06 0.01 0.32 0.18 0.05 0.03 0.29
维生素E 0.18 0.13 0.14 0.26 0.18 0.13 0.14 0.26
维生素E1 0.28 0.21 0.19 0.39 0.25 0.20 0.16 0.36
维生素E2 0.19 0.19 0.16 0.29 0.20 0.18 0.15 0.28
维生素E3 0.19 0.19 0.14 0.28 0.22

0.19 0.15 0.28
烟酸 0.33 0.21 0.16 0.51 0.28 0.20 0.14 0.47
------------------------------------------------------------------------------------------------


表14 最大正交旋转因子结构矩阵

---------------------------------------------------------------------
公因子1 公因子2 公因子3 公因子4 公因子5 公因子6

---------------------------------------------------------------------
热能 0.82562 0.35757 0.11662 0.17832 0.19613 0.14288
蛋白质 0.68531 0.62552 0.18928 0.15220 0.05393 0.03609
脂肪 0.11275 0.70827 -0.06739 0.23447 0.40062 0.24073
糖类 0.91459 0.01611 0.15721 0.10070 0.05816 0.05967
钙 0.27426 0.36311 0.76835 0.08450 -0.02231 0.12845
铁 0.70045 0.30596 0.31807 0.06702 0.07463 0.17680
锌 0.72421 0.46755 0.18557 0.24055 0.02839 0.15067
硒 0.25636 0.83135 0.16235 0.02686 -0.04799 -0.00039
铜 0.74046 0.16774 0.20965 -0.01746 0.10518 0.11521
钾 0.64312 0.17679 0.63052 0.12302 0.13789 0.07840
镁 0.76924 0.14851 0.44743 -0.02284 0.08753 0.11659
锰 0.85991 0.06106 0.10449 0.08781 0.01473 0.16029
钠 0.21124 0.11343 0.12884 0.04003 0.03396 0.93764
磷 0.78697 0.41182 0.34026 0.05245 0.05059 0.04988
视黄醇当量 0.08303 0.21727 0.19925 0.89045 -0.04853 0.03515
硫胺素 0.81059 0.18877 0.22751 0.01430 0.14026 -0.06730
核黄素 0.41722 0.53773 0.44119 0.35669 0.08548 0.05694
维生素C 0.39196 -0.15891 0.68871 0.35164 0.13081 0.05188
维生素E 0.18257 0.09097 0.09396 -0.04807 0.93369 0.01749
烟酸 0.66041 0.44617 0.17004 0.31854 0.04599 0.05962

--------------------------------------------------------------------
特征根 11.2696 1.6304 1.2336 0.9830 0.8760 0.6768
贡献率 0.5635 0.0815 0.0617 0.0492 0.0438 0.0338
累积贡献率 0.5635 0.6450 0.7067 0.7558 0.7996 0.8335

-------------------------------------------------------------------

2 讨论
2.1 生长发育现状

生长发育评价是衡量儿童青少年健康和营养状况简单而有效的手段,评价生长发育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是儿童

的身高和体重。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较10年前有了较大的改善。“90年代儿童发展纲要”指出,到2000年时,0~4岁儿童的低体重率应控制在10%以下,2~4岁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应在20%以下。本资料中城乡0~4岁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8.2%和37.0%,2~4岁低体重率城乡分别为9.3%和20.2%,城市和部分农村地区儿童的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已达到了2000年全球儿童保健的战略目标,表明我国政府和卫生工作者为履行对儿童的承诺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明显成绩。

但是,我国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营养良好的群体在HAZ±2或WAZ±2范围内均应包括95%的个体,本资料中,没有一个年龄段达到这个标准。在广大农村地区,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仍很高,全国近1/3的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江西、广西、贵州等地区农村的生长迟缓率在50%以上,海南、云南、陕西等地区低体重率在1/3以上。有研究报道,生长发育迟缓对儿童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和心理发育等都有不良影响。生长迟缓儿童成年后易于发生功能性损伤,进而影响其工作能力。

学龄儿童青少年由于没有公认的评价标准,很难对其现状进行准确的评价。从与NCHS/WHO参考BMI值比较的结果来看,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没有学龄前儿童的严重,但超重的比例较高,特别是城市儿童青少年,男女超重的比例分别占9.6%和6.0%。同时还可以看出,11~14岁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这时不仅身高、体重的年增长值较高,而且消瘦率是整个学龄期最高的。同时,男孩在12~13岁、女孩在11~12岁超重率都有一个增加的趋势,因此,11~14岁可能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脆弱环节,应特别注意这个时期的营养状况。
2.2 体格发育的长期趋势(secular change of growth)

正常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儿童的体格发育遵循加快、减慢、停滞的三阶段规律。我国儿童青少年可能仍然处在加速增长阶段,与10年前相比,7~17岁城乡男孩平均长高了6.3cm和5.4cm,女孩分别长高了4.2cm和4.3cm,体重也都有较大的增长。在发达国家,近一个世纪以来,儿童平均每10年增长1cm,我国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这个水平。
2.3 体格发育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有下列三个趋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2.3.1 体格发育有提前的趋势
本资料中,身高、体重的第二次突增约在9~10岁就开始了,比1975年的报道提前了1~2年,突增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PHV)在12岁(城市女孩在11岁)

,比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早了1年。PHV常被作为研究青春期发育各种征象的一个标志。因此,对儿童青少年青春期的教育,特别是营养学知识的普及要及时跟上。这是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对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反应也最敏锐。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青春前期(9~14岁)蛋白质、钙、锌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占RDA的比例都较低,营养不良和超重的患病率都较高。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和生长发育状况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学龄儿童青少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这个时期的营养不良表现不明显,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最低。这个时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身体、心理逐渐成熟,思维模式逐渐成人化,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将影响成年后的心理和生产能力。
2.3.2 城乡差别有拉大的趋势

本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的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甚至有拉大的趋势,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以6~14岁男生为例,1982年身高的城乡差别平均为4.4cm,1992年为5.2cm,差别最大的是11岁,1982年城乡差别为3.0cm,1992年相差达6.2cm。

城乡差别很大程度上与营养素的摄入有关。农村居民的膳食质量与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别,通过比较城乡每日营养素的摄入量可以发现,农村除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C的摄入量比城市多,其余各营养素的摄入量均低于城市。另外,农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都较低。这些差距比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时还要大。
2.3.3 青少年超重有增加的趋势

我国儿童青少年体重的增长较快,身高的增长相对的显得较慢。这种现象在农村可能是良性的,以前农村儿童青少年的体型显得单薄,体重相对较快的增长可以使身体更结实、匀称;在城市,体重过快的增长有可能出现更多的肥胖儿,本资料中,4.4%的城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这个比例已经很高。城市中小学生超重的比例可能更高。
3 建议
3.1 制定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学龄前儿童虽然有NCHS/WHO标准可资参考,但该标准有其局限性,它的研究样本是美国中产阶层的白人,大部分0~岁儿童是人工喂养而不是母乳喂养,不一定能很好地满足我国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的需要。WHO专家委员会已提出了对该标准的修改,我们应积极参与WHO标准的修订。学龄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还没有评价标准,这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制定这样的标准也有很大的难度。学龄儿童青少年是学习、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有了评价标准以后,就能掌握其发育状

况,及时发现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引导其更加健康地发展。
3.2 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公共营养的投入和工作力度

尽管体格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营养应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食物短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多见,人们缺乏的是营养知识。从因子分析可以看出,生长发育受多种营养素的共同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膳食指南,提倡摄入平衡膳食,引导人们形成合理的膳食模式。膳食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我们不仅要对成年人进行膳食指导,更主要的要从儿童青少年着手,使他们具有平衡膳食的思想,避免养成不良的膳食习惯。
3.3 在农村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工作

这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工作,应该将其列入农村日常卫生工作中。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儿童青少年的比例可能会更高,只有努力提高这部分人口的身体素质,才有可能全面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我国城乡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存在较大的差距,应当加强农村的营养监测和干预工作。
3.4 积极研制营养全面而价格低廉的婴儿辅助食品,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的需要

从Z评分可以看出,我国6个月前的婴儿身高、体重值均接近甚至超出NCHS推荐的标准值,4个月后的婴儿身高、体重才出现城乡差别,这正是开始添加辅食的年龄。农村婴儿的辅食很局限,多为稀饭、少量蔬菜,提供的营养素不能充分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缺乏适宜的婴儿辅食和断乳食品是我国急待解决的问题。
3.5 关注学生营养,增加课余活动时间

有资料报道,我国约有20%的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早餐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素不足很难通过其他餐次来补充。在农村,很多中学生吃、住在学校,但学校不能保证提供合理的膳食。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营养素摄入不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必然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发育。
超重和肥胖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我国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城市,超重学生的比例已不低,除营养因素外,缺乏锻炼是超重的一个重要因素。繁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很少有时间锻炼,部分学生也不愿意从事体力活动。因此,应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课余活动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