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甘肃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2019甘肃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2019甘肃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2019甘肃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前言

随着热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甘肃丝绸之路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和为人向往的旅游热线,而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在新世纪亦倍受各方重视,旅游业对经济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甘肃省为例,从一个旅游专业学生的角度对甘肃旅游总体发展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论述了甘肃旅游业发展的设计方案,并构建了一个包括理念基础、形象设计、项目开发、资源评价等在内的甘肃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本文内容共分四大系统,十五章,并配以了一些简单的图件,但鉴于学生资料、专业知识、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加之时间仓促,本规划方案疏漏、不足之处,还请专家老师给予指正。

甘肃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第一编基础系统

第一章甘肃省旅游发展背景与基础条件分析

一、甘肃省旅游发展区域背景

1.历史沿革

甘肃建省约有700 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在古时为雍、梁二州地,春秋时属秦和西戎,秦置陇西部,西部属月氐,汉为凉州,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代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2.行政区划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之西,古代曾有陇西郡和陇右道的设置,故又称陇。现全省设六市(兰州、天水、嘉峪关、白银、金昌、武威)、六地区(酒泉、张掖、定西、陇南、平凉、庆阳)和两个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总计:12地级市2自治州17市辖区4县级市58县7自治县

3.地理位置

甘肃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省会兰州。

4.人类活动

古代的甘肃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历史非常久远,早在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活动地区显著扩大,周秦的先祖也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字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甘肃省旅游环境要素

(一)景观基础

1.生物状况

甘肃省有脊椎动物864种、植物4041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脊椎动物108种,

植物3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脊椎动物82种,植物62种。在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中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野生药材1270种,特别是甘草、当归、大黄、红(黄)芪等20多种大宗药材,是甘肃省药材行业了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森林资源,现有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92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天水、陇南、甘南三地。草地植物共计154科、691属、2054种。

2.气候要素

甘肃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可划分为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等气候类型。除高山阴湿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具有气候干燥,气温年、日差较大,大陆性气候显著,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水热条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气候特征,气候的地域差别大。

3.地貌结构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即六盘山、岷山、阿尔金山、马鬃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等)。

(二)开发条件

1.社会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5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4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758.18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519.35亿元,增长11.0%,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65.26亿元,增长2.0%,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58.92亿元,增长9.1%,房地产业增加值38.04亿元,增长9.5%。全省人均生产总值5970元。

2.历史文化

全省共有44个民族,约2345万人口,人口较多的民族有汉、回、满、藏、蒙古、撒拉、保安、东乡、裕固、哈萨克等。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就有1000多处,其中,8120-49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有中国最原始的彩陶、文字符号及地下大型建筑,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甘肃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相传黄帝生于上邦(天水)轩辕谷,并十九年令行天下;炎帝生于岐水,在渭河上游“始制,教民务农”;周人和秦人的祖先发端于甘肃,并创造了中国原始的农牧业文明。甘肃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成为古代民族战争的主战场,多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甘肃众多的民族和独特的陇原文化。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后,甘肃又成为古代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的桥梁。古代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600余公里,记载着中外友好往来,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朽历史。

3.基础设施

从2002年至2004年9月间,我省共投资建设旅游项目454个,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6个,占总数的51.98%;旅游资源开发项目145个,占总数的31.94%;旅游商品(纪

念品、工艺品)开发项目73个,占总数的16.08%。以上454个项目总投资规模41.36亿元。我省星级以上旅游宾馆、饭店增加到156个,其中5星级1个,4星级11个,3星级48个。全省旅行社发展到242家,其中国际社27家,国内社215家。导游队伍发展到2700人,景区讲解员队伍发展到3048人。

并预计今后五年内每年将投入五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此盘活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4.交通条件

省会城市兰州在中国西北处于连接陕西、青海、宁夏、新疆4省区的中心位置,并且地处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是西北最大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网络中心,四条铁路干线和六条同道在这里交汇,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甘肃省先公路通车里程达3.5万多公里,覆盖全省99%的城镇;铁路运营里程愈4,000公里,覆盖甘、青、宁三省(区);航空方面现在有兰州中川、嘉峪关、敦煌、庆阳四个民用机场;水运方面甘肃省现有等级航道1,305公里,并拥有11个水上码头。

三、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一)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旅游业以敦煌为依托发展,在经过不少的挫折后,终于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国内旅游势头强劲的阶段。以2004年为例,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973.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3%,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为55.2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4%,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为23.67万人次,增长133%,旅游外汇收入4378万美元,增长107%,达到和超过了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

甘肃旅游业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已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目前,甘肃旅游业发展状况正常,旅游总收入在GDP中所占比例正不断增加。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甘肃旅游业发展滞后,处在第三集团的末尾位置,基本处于初级旅游发展阶段。

(二)问题诊断

1.甘肃旅游开发总体水平低、产品档次低、接待能力差、没有市场知名度,很多需要进一步开发的优秀资源长期停留在原始状态,不具备旅游接待能力,不能更好地发挥效益。

2.资源整合难度大,规划滞后,产品单一,活动内容单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素配套不够完善,且旅游景点开发及其配套服务没有明显特色。

3.旅游人才匮乏,服务创新不够,旅游市场旅游管理滞后混乱。

4.旅游资本积累渠道单一,投入不足,观念保守,在招商引资、股份吸引、合作开发景点等方面缺乏高招、实招和胆略,旅游投入的市场机制至今尚未真正形成。

5.现有旅游企业规模小,制度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比较优势

传统的以敦煌旅游为主的发展基点,与甘肃多文化系列旅游资源结合发展,出现了强盛的态势,树立甘肃旅游业的主题形象,优良级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利于甘肃旅游开发实现多元化。国内国际潜在的客源市场庞大,基本客源市场多元,崭新的旅游战略意识逐步形成,基本设施的不断改善,这都为甘肃旅游业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甘肃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即有闻名世界的人文景观,又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很多资源是世界独有或者全国第一,加快旅游开发,有雄厚的资源基础,同时,我省也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通过多年的努力,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以兰州为枢纽,由空港、铁路、公路并举的综合交通网络正在形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交通支撑保障。以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重点,宾馆、饭店、旅游购物、餐饮及娱乐服务等接待设施不断改善,接待水平有较大提高,旅游景区公路不断完善,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已具备。我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已有360处,具有基本接待条件的旅游景区景点有185处,全省星级以上旅游宾馆、饭店增加到156个,全省旅行社发展到242家,导游队伍发展到2700人,景区讲解员队伍发展到3048人,全省旅游产业单位1745家,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7.58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28.7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169%和103.8%。兰州、天水、嘉峪关、敦煌已被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四)制约因素

1.甘肃省经济实力不足,总量偏小,没有太多的资金来用于旅游资源开发。这一问题是关键因素。

2.甘肃省重视不够,导致旅游管理机构不配套,工作机制不健全。目前,甘肃省旅游局是全国旅游系统仅有的几家不具有行政执法权限的省级旅游部门之一。

3.交通制约严重。甘肃许多景区无路可走,基础建设明显滞后。

4.是宣传严重滞后。据了解,仅浙江杭州市旅委去年的旅游促销费用就高达7000万元。而甘肃在2004年经过多方努力,宣传费用才达到150万元。

5.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第二章甘肃省旅游资源普查与评析

一、旅游资源类型

(一)甘肃省旅游资源分布

参看图1-1 和1-2

(二)旅游资源概述与资源特点

1.概况

反映古代文明的石窟、古建筑、古迹和古寺院与独特的自然地理,形成了甘肃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列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单位12处。甘肃旅游资源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政治文化为代表,文物古迹有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历史文物等多种类型。甘肃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有迷人的青山秀水、高山草原、大漠戈壁;还有雄浑的黄土高坡、丹霞奇观、冰川雪山。众多的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魅力独具。而且甘肃处在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

2.特点

甘肃旅游资源具有三大特色,一是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

长城文化、先秦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特色。文物古迹有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堡、古代墓葬、历史文物等多种类型。现代文明有大型黄河发电站、卫星基地航天城、引大入秦工程、景电高扬程提灌工程和大型军马场等,均具有很高的品位。二是以独具特色的西部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主要类型有高山草原、天池溶洞、丹霞地貌、冰川雪山、大漠戈壁、沙漠绿洲、黄河风光等。其中尤以具有原始特色的西部大漠戈壁、雅丹地貌、草原风光、冰川雪地和横贯甘肃近千公里的黄河景观对海内外游客吸引力最强。三是以藏、裕固、保安、东乡、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

总的来讲甘肃旅游资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种类多样;资源品位高,精品多;资源分布较广,但相对集中,景点多路线长加之交通条件差,旅游可进入性差,是甘肃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走向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旅游资源评价

甘肃的藏传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等是甘肃发展旅游的优势。甘肃,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中国西北部。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自古以来的西北重镇地位。今天的甘肃省以省会兰州为中心,以丝绸之路为横轴,以黄河干道为纵轴,主要旅游线路连接着西部各省,是游历中国西部的必经之地。甘肃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表现在两大方面:一类是以丝绸之路、石窟艺术、宗教文化、历史遗迹为主的人文历史资源,另一类是以森林草原、沙漠戈壁、雪山冰川、雅丹地貌等为主的自然风光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甘肃旅游资源的几大“看点”。甘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样地之一,人类最早的活动足迹可追溯到10万年以前。公元1281年(元代)正式设省,省名由古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地首字组成,距今已有720年历史。全省已经发现的文物点达1.36万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04处。其中,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主要有,早于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素安大地湾文化遗址,敦蝗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窃、永靖炳灵寺石窟、夏河拉卜楞寺、嘉峪关城楼、道教名山崆峒山等,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也在天水市。武威出山的铜奔马被国家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古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是旅游的黄金地段。

甘肃地貌形态多样,自然风光独特。不仅有面积广大的戈壁沙漠、黄土地貌、草原森林、世界上距城市最近的冰川,而且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武都万象洞;丹霞地貌,如黄河三峡、景泰石林、兰州天斧沙官;雅丹地貌,如敦煌的魔鬼城。

甘肃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特别是甘南藏族风情,临夏回族和东乡、保安、撒拉族风情,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和阿克塞蒙古族、哈萨克族风情,最具代表性。

甘肃还是红军长征所经之地,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路军悲壮历史的见证,留下了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是回顾革命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腊子口战役纪念地,哈达铺会议纪念地,榜罗镇会议纪念地,会宁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地,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南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

甘肃现代文明和经济建设成就也颇具旅游参观价值。如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刘家峡,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酒泉航天基地,引大入秦水利工程等。有许多地方还适合开展兴趣旅游、体育旅游和探险旅游。如嘉峪关是世界三大最佳滑翔基地之一,河西走廊是理想的汽车和摩托车拉力赛场地。

三、开发与保护

(一)保护建议

1.针对甘肃省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情况

计划在10年内,生态环境建设总投资500亿元。完成宜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草)和封山(沙)育林533.3万公顷。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3. 6%,2015年达到15.94%,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42.43%。积极实施甘肃省有关部门已编制的《甘肃省林(草)业生态建设工程规划》、《甘肃省防沙治沙工程规划》及种苗工程建设、科技支撑、林木病虫防治、护林防火等专题规划。

首先,启动长江、黄河L中游生态林业建设工程,总任务421.5万公顷。这项工程覆盖全省10个地区(州、市)、68个县(市、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6.1%。

其次,积极实施防沙治沙和荒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这项工程涉及河西5地(市)、19个县(市、区),工程区总任务111.9万公顷。这是甘肃省林业生态建设又一大型主体工程。

第三,扎实有效地开展退耕还林试点工程,退田还林试点工程,采用以粮代赈、以苗代补,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以上“三大工程”的实施,逐步建没成全省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达到宜林荒山林草化,川塬农田林网化,道路水系林带化,城镇村庄园林化。特别是重点治理兰州市污染工程。

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和市场需求进行,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进行,加强景区资源保护,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针对旅游资源破坏严重情况

甘肃省自然及历史文化遗迹丰富,但是在开发中面临的受到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这种破坏包括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其中又以人为破坏最为严重。一方面,有因为地方政府管理不善导致乱挖、乱掘、乱拿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一些地方上在对旅游资源开发时,缺乏长远的、整体的开发设计,造成人为建筑破坏资源整体形象,甚至拆毁古迹,导致旅游资源开发不全面,浪费现象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的存在,建议甘肃省政府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及政策,加大惩处力度,督促地方政府进行有效合理的资源开发,并且各地方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二)优先区位

重点建设西、中、东三个旅游中心区:西部旅游中心区重点开发建设千里河西走廊——“丝路画廊”公路汽车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丝路画廊”将集中展示和体现丝绸之路整个旅游线路的特点和独特风光,把丰富的丝绸之路人文、民族风情、自然风光以画面景观形式展示给广大中外游客。中部旅游中心区重点开发建设黄河水上旅游(甘肃段)和雁儿湾度假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黄河水上旅游线”综合开发项目主要开发四个区域,即以玛曲草原风光和天下黄河第一弯自然风光和藏民族浓郁风情为主的“黄河首曲风光游”景区;以展现省会城市兰州现代都市风光为主的“黄河都市游”景区;以炳灵峡、刘家峡和盐锅峡为主的黄河三峡风光游景区;以腾格里沙漠边缘绿色明珠五佛川、四龙风光和龙湾石林自然景观为主的“黄河奇观游”景区。东部旅游中心区重点开发建设天水麦积山风景区和以野生动植物大熊猫、金丝猴、珍稀树种等为主的陇南生态环境旅游区。

(三)开发方向

甘肃旅游产品开发定位为以文化旅游为基础,以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宗教旅游为重点,以登山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探险旅游、度假旅游、科普考察旅游为特色,辅以开展购物美食旅游、保健旅游、会议旅游等。

第三章甘肃省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市场分析

(一)市场划分

1.入境游市场

2.国内游市场

3.本地游市场

(二)市场定位

总体思路: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市场和常规入境旅游市场,稳定本地旅游市场和本地居民出境旅游市场。

(三)市场现状

1.入境游市场:目前台湾赴甘肃旅游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年接待游客已经从1981年的4340人次上升到2004年的41496人次,增长近10倍,成为甘肃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中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客源市场。

2.国内游市场:从客源来看,我省国内旅游的最大客源市场是外省游客,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但以数量计,则主要集中在周边省区,以临省陕西为最多,位居省外市场之首,比例达到16.1%。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我省共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949.6万人,旅游总收入51.6亿元,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四)市场调查

调查主要涉及国内游客构成、出行目的、出游方式、停留时间、旅游花费,以及他们对我省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的评价等方面。

从游客的构成看,主要以25岁至44岁的男性游客为主,占来甘旅游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他们当中多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出游方式则以个人旅行者居多。

从国内游客对我省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来看,接受调查者对总体状况评价较好,尤其对宾馆服务、餐饮、交通、卫生、城市建设等方面比较满意,但相比之下,他们认为娱乐、购物、导游服务和邮电服务等方面比较滞后,满意度也较低,只有30%左右。

(五)吸引范围

1.以兰州市为主的本地游客

2.以陕西省为主的周边省区的外省游客

3.以日本、台湾为主的入境游客

(六)市场特征

1.旅游市场季节波动明显

2.入境游市场以日本、台湾为主

3.国内游市场以本省及陕西省为主

第四章甘肃省旅游投资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甘肃省旅游近期目标,至2010年随着各大景区的开发建设,预计接待国内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0亿元,而海外游客接待量达到60万人次,旅游创汇接近1.2.亿美元,使得全省旅游总收入为130亿元,旅游业效益显著。预计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360亿元,占全省第三产业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从而成为甘肃省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支柱产业,效益巨大。

二、社会效益分析

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沟通西北内陆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友好往来、科学文化交流,人才及资金的引进,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为社会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环境效益分析

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从环境效益出发,开展以自然观光、历史文化、探险娱乐旅游为主体的旅游活动项目,提倡“区内旅游区外住”,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维护自然本色和生态功能;对具有一定旅游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加以保护、利用。并对有旅游开发价值而遭到破坏的景象,将投资加以修复、整观,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编主体系统

第五章甘肃省旅游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与原则

(一)规划范围、性质、类型和期限

1.规划性质:旅游总体发展战略性规划

2.规划任务:明确旅游业在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地位与发展方向,提出旅游开发的优先项目,并进行形象策划、促销、项目设计等一系列创意方案制定。确定市场开发策略与支撑体系建设,做到“规划可操作,发展可持续”。

3.规划范围: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全省共有44个民族,约2,345万人口。

4.规划期限:

本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段:

1.近期:2005—2006年,甘肃省旅游业的启动和高投入期。旅游基本接待能力配

套,景区、景点建设和生态景观建设阶段。重点是旅游业产业定位和建设第一

期旅游发展项目。

2.中期:2007—2010年,旅游产品形成和旅游业快速发展期,也是产业化形成阶

段。重点是建设旅游业发展的中期产品。

3.远期:2011—2020年,旅游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完善期,旅游业发展成熟期。旅

游接待服务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趋于成熟。重点是旅游业发展长期目标。

(二)编制规划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对甘肃省现有的、经科学评价过的各类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安排,使之更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使潜在旅游资源转化为实际产品,确保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从而有利推动甘肃经济的发展。

2.规划原则

●本着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构造和整合开发的理念,进行甘肃省旅游总体发展规

●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合理开发,实现产品的供求平衡

●在规划中注重资源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区域联动开发,使甘肃省的旅游资源

能与周边省份的异质资源互补,推出大尺度跨区旅游线路和产品

●坚持六可原则(可进入、可停留、可享受、可回忆、可联动、可观赏)

二、发展战略

(一)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情况及历史机遇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把甘肃建成旅游大省”的宏伟目标。所以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1.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我省地处西部区域中心,旅游资源以其品位高、数量多、种类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发展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旅游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西部大开发中的先导作用,从组织领导、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各个方面,全面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2.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和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优势和丝绸之路旅游线的区位优势,

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使我省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线地区。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出境旅游,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形成行、游、食、住、购、娱相配套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

(二)市场战略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甘肃省委、省政府将重点开发建设甘肃段“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旅游景区大部分分布在这个经济带内,世界知名旅游品牌“丝绸之路”正好与这条经济带相重合。因此,甘肃旅游业将成为这条经济带中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优势产业。为了加大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力度,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甘肃的支柱产业,甘肃省委、省政府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办旅游”为指导思路,坚持“开放开发、招商引资,双赢互动、共同发展”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予以积极扶持,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鼓励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开发甘肃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参与各种旅游经营活动。全省各地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广开绿灯,简化办事手续,兑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旅行商和投资商前来考察踩线,投资兴业。甘肃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已昭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许多精品项目等待商家前来开发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发展15-20个国家级并且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拳头产品,形成6条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一个一级(兰州)、八个二级旅游接待组织中心。构建三大分区旅游协作网络。

2.阶段定性目标和定量指标

A 近期2006年该省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5亿

B 中期目标

——国际旅游:到2010年,全省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力争达到50万人次,在2004年23.67万人次的基础上年均递增7.78%。旅游外汇收入力争达到1.1亿万美元,在2000年4,378万美元基础上年均递增8.13%。

——国内旅游:到2010年,全省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800万人次,在2004年973.27万人次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递增19.36%。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0亿元,在2004年的51.24亿元的基础上年均递增9.9%。

——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到2010年力争达到90亿元,在2004年55.25亿元的基础上年均递增18.96%。

——上述目标实现,我省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可达到5%—7%,占我省第三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可达到10%以上,从而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C 长期目标

——国际旅游:到2020年,全省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力争达到100万人次,在2004年23.67万人次的基础上年均递增6.86%。旅游外汇收入力争达到3亿美元,在2004年4.378万美元的基础上年均递增9.2%。

——国内旅游:到2020年,全省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000万人次,在2004年973.27万人次的基础上年均递增9.3%。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5亿元,在2004年51.24亿元的基础上年均递增10.97%。

——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到2020年力争达到220亿元,在2004年55.25亿元的基础上年均递增9.22%。

——上述目标实现,我省旅游业以2020年接待国际游客100万人次,国内游客4000万人次,而成为全国旅游大省。同时,我省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8%以上,占我省第三产业总值的比重也将达到20%以上,从而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产业总体定位

拥有高品位、高质量旅游资源的全国著名旅游胜地。

各规划阶段的旅游产业定位

近期(2005—2006)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中期(2007—2010)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支柱产业。

远期(2011—2020)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四)规划的意义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利用我省旅游资源优势和丝绸之路旅游线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旅游业的产业化进程,努力把兰州建成西北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使我省在全国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线地区,旅游业发展速度要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使旅游业在促进我省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创汇、创收型产业之一,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形成产业规模。至2015年,发展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五)发展战略思路

总体战略: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走精品路线,强调区域协作和产业协作联动;巩固和提升传统文化旅游、传统旅游,大力发展民俗风情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旅游和专项旅游;逐步实现向观光和度假型并重的旅游目的地的转变。以旅游协作区为基础,依托二级旅游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点),形成以点串线、逐级扩散的战略布局。

第六章形象创意策划(CIS)

一、策划重要性

形象树立对于旅游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大多具有独特迷人的旅游形象。旅游业发达国家开发旅游的成功经验是塑造整体旅游形象,旅游开发追求一种将整体而非若干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动市场,依靠形象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新加坡和香港就是注重形象塑造使其旅游业长胜不衰的成功典范。

目前旅游市场最突出的变化是以单一形态出现的一般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仅愿意选择那些更独特、更奇异、更新颖的旅游景点,而且特别看好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项目,从而在一次确定的旅游过程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为一体的多重满足。面对这一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需要紧紧把握住其基本的发展趋势,科学地开展旅游促销和新产品包装工作。在旅游市场开拓和对外宣传促销上,主要是瞄准重点客源地和客源国市场,集中宣传甘肃知名度高的优势旅游资源。一是重点宣传推出甘肃敦煌莫高窟、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武威雷台汉墓景区、张掖大佛寺景区、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永靖黄河三峡、甘南草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平凉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十二大王牌旅游景点;二是推出文化甘肃、山水甘肃、民俗甘肃、现代甘肃系列旅游产品,树立甘肃多元化旅游系列新形象。在产品包装工作方面,突出展示甘肃旅游具有的“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四大特色。针对市场的多样性,在传统的以文物景点观光为主的大众产品向以名胜古迹带动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现代城乡风貌等多样化观光产品格局转变的同时,注意有计划地开发能够凸显个性化的产品,更加注重开发参与感和具有历史、文化、环境责任感的文化旅游及生态旅游的更高层产品,构筑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空间框架格局,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甘肃省旅游形象分析

甘肃旅游业至今尚处于后进状态,并非是甘肃缺乏旅游资源,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宣传。知名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但甘肃至今尚缺乏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宣传力度不够。加之对外交流不多,过去新闻媒体少有报道,即使有也把甘肃反映成一个戈壁沙漠,环境一般的旅游地,导致在全国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大,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很难将其纳入计划。甘肃的旅游资源与近邻的宁夏、青海、内蒙、陕西虽有较强的互补性,然而甘肃至今尚未能树立起区别于上述地方的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缺乏出游煽动性,各种宣传口号未能突出其能激发大众来甘肃旅游的理念和着力点,亟需有一个鲜明而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推介给大众,以在全国旅游地域大系统中形成特色独具、不可替代的旅游目的地。对甘肃而言,知名度小是劣势,但另一方面,反而增加了神秘感和新鲜感,这又是甘肃旅游业一个很大的潜在优势,一旦包装宣传好,则更容易激发游客出游。基于甘肃整体经济落后的现状,近期亦不可能在景点建设上进行象东部发达地区那样的旅游大投入,所以甘肃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走不同于其它地区旅游发展的模式——即实施旅游业发展的形象驱动模式,以大宣传来促进大旅游、大产业。为此,首先必须塑造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

三、甘肃省总体旅游形象定位

特色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中间,甘肃必须找准和突出自身的特色,形成鲜明的、富有个性的旅游形象,并加以精心包装,大力宣传,才可能成为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正由于甘肃旅游资源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资源类型丰富、文化内涵高并融合丝绸之路黄金段的优势,另以其他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为辅助而形成的大漠风情,故甘肃的旅游形象是多侧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结合体。

通过以上的分析,甘肃旅游形象的确定,就要紧紧抓住甘肃的主脉络和资源特色,并易于识别。由此,甘肃旅游形象定位为:丰富多彩的大漠戈壁。

四、甘肃旅游形象系统

(一)理念基础

一级理念:大漠戈壁奇甘肃,丝绸古境美名扬

二级理念:天下黄河美甘肃,甘南陇南好风光

(二)整体形象

丰富多彩的大漠戈壁(神秘的甘肃,迷人的风情)

(三)宣传口号

基于上述基础理念和整体形象,设计推出一套相关促销口号,以完善和强化旅游形象。形象往往是一种心理感知的抽象之物,与人们的感受有关,不同的人,由于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的看法会得出孑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形象的树立也是有针对性的,符合特定市场需要的形象,才会对该特定市场具有吸引力。甘肃旅游形象的树立,就是要探讨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并传播怎样的一种形象,使之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动力源泉。以下口号可因地适时推出(不同媒体,不同目标市场,不同阶段应推出不同口号):

1.国内宣传口号

(1)主打宣传口号

★甘肃——丝绸古道就在身边★甘肃——真感觉、真自我

(2)系列宣传口号

“甘肃——神秘大漠,神奇之旅”;“甘肃——浩翰、神秘、自然”;“甘肃——神奇而不遥远”;“大漠戈壁风情游”;“丝路古道好地方”;“领略西部风情感受甘肃古韵”;“神奇沙漠游、浪漫草原情”;“游甘肃石窟之多奇,品丝绸文化之神秘”;“让你同时实现穿越沙漠、漂流黄河的梦想”;“甘肃——寻找刺激与神奇的地方”等。

2. 区内宣传口号

“共建草原无际新甘肃”;“发展旅游、振兴甘肃”;“甘肃旅游在哪里?草原沙漠美丝路!”

3. 海外宣传口号

Gansu:;A Dazzling Pearl on the Ancient Silk Road of North west Part of China(中国大西北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A expansive, mysterious, naturalGansu(浩瀚、神秘、自然的甘肃)。

(四)旅游产品形象

浩瀚的大漠风光、无际的草原风光、古朴的文化遗存、浓郁的民俗风情交融一体,为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特色旅游活动提供了基础,由此甘肃可推衍出“神奇甘肃十二大游”:(1)黄河水上游;(2)沙漠探险游;(3)丝路访古游;(4)远祖寻根游;(5)石窟秘境游;(6)麦积生态游;(7)甘南风情游;(8)雪山探奇游;(9)陇南消夏游;(10)兰州购物游;

(11)红色旅游;(12)沙漠神舟—航天游。

第七章功能分区与项目设计

一、功能分区方案

(一)功能分区原则

1.资源条件是否有吸引力。

2.市场是否有厚度。

3.交通如何。

4.是否具有开发潜力。

5.开发基础如何。

6.对我省国民经济贡献如何。

(二)空间布局

1.总体布局

甘肃省初步有了各具特色、覆盖全省的旅游景区网络,基本形成了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南、东三大旅游线路格局,可将此格局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工程。(1)一个旅游中心区:以兰州为接待中心。

(2)二个旅游增长极:甘南和天水。

(3)三大旅游区:以敦煌为依托的西部旅游区;以兰州市为依托的中部旅游区;以天水市为依托的东部旅游区。

(4)四个旅游品牌:丝绸之路为顶级品牌,甘肃省形象载体

敦煌为特级品牌,甘肃省旅游形象代表

陇南自然风光、麦积森林生态为重要品牌

甘南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普通品牌

(5)五大旅游精品工程:兰州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系统工程、丝路文化精品项目开发及沙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黄河甘肃段旅游开发与保护工程、麦积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国家冰川雪山探险旅游基地工程。

(6)六条线路:西线—丝绸之路大漠风情游;南线—回、藏风情草原风光游;东线—丝路胜迹寻根朝觐游;北线—黄河奇观石林风光游;东北线—道教圣地黄土风情游;东南线—自然风光天池溶洞游。

2.分区开发的空间布局规划

①甘肃省现阶段旅游分区开发规划重点:

一:抓好点、区、群、带发展战略。把在省内各地零星分布的景点逐步做大,连成景区,再把若干个景区以交通线连通,形成景区群,再由众多的景区群构成旅游黄金带。

二:突出X型骨架重点开发战略。即以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和沿黄河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线相交叉形成X型构架,作为近中期旅游开发的重点。

三:空间布局调整战略。重点培育敦煌景区、酒泉嘉峪关景区、张掖武威景区、兰州景区、临夏甘南景区、天水陇南景区和平凉庆阳景区7个重点景区。

四:产品结构调整战略。变过去只打人文景观一张牌为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特色旅游四张牌一齐打。

五:实施精品战略。包括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和最佳旅游城市,发展A级景点景区,评定星级饭店,打造明星企业,组装精品旅游线路等。

②分区开发空间布局

A以兰州为中心

以兰州为接待中心,建设以敦煌市为依托的西部旅游区,以兰州为依托的中部旅游区,以天水市为依托的东部旅游区。形成六条线路:西线—丝绸之路大漠风情游、南线—回藏风情草原风光游、东线—丝绸胜迹寻根朝觐游、北线—黄河奇观石林风光游、东北线—道教圣地黄土风情游、东南线—自然风光天池溶洞游。

B以敦煌为依托的西部旅游区

该区包括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金昌五个地级市。依托的城市是交通便利、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嘉峪关。从资源特色、地域分布、交通区位和传统联系等因素综合分析,本区可分为两个旅游分区。

敦煌、嘉峪关、酒泉旅游分区,即河西走廊的西段。以敦煌市为中心,是甘肃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龙头,以石窟艺术大漠风情为特色。

张掖、武威、金昌旅游分区,即河西走廊东段。该段以张掖市甘州区和武威市凉州区为双核心,是连接甘肃旅游龙头和中心的颈项,以祁连风光沙漠绿洲和铜奔马文化为特色。

C以兰州为依托的中部旅游区

该区包括:兰州、白银、临夏、甘南、定西五个州市。依托城市是省会城市兰州。本区可分为两个旅游分区:兰州、白银、定西旅游分区,该分区以兰州市为中心,是甘肃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中心,以黄河风情为特色。

临夏、甘南旅游分区,是甘肃省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发展的资源库,以黄河、草原及回、藏民族风情为特色。

D以天水为依托的东部旅游区

该区包括天水、平凉、陇南、庆阳四个地、市,依托的城市是风光秀美、气候宜人、交通方便,位于甘肃东大门的天水市。本区可分为两个旅游分区:天水、陇南旅游分区,该分区以天水市为中心,是甘肃省旅游业未来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以麦积胜境、始祖文化为特色。平凉、庆阳旅游分区,该分区以平凉市为中心,该区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但区位条件较佳,是甘肃省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增长极之一,以道教名山、王母神话、周祖文化为特色

(三).功能区的发展与项目规划

(一)中部综合旅游区(门户旅游区)

1、兰州市旅游亚区(兰州市核心枢纽)

兰州市处于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坐中四连”,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基地、商贸中心、交通枢纽地和科教、旅游中心。应塑造城市的独特功能和别具一格的城市形象与特色,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窗口、支撑”的四大功能和作用。

定位:旅游中心枢纽;宗教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为主题

目标: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具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成为黄土高原旅游门户;西部最具魁力的旅游城市;中国慈悲地区旅游购物中心。

形象:黄河风情度假城,会展新天地

重点规划项目:

(l)兰州在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基础上,实施绿化、美化、洁化、亮化和文明化“五化”工程。

(2)兰州市区旅游发展布局与项目策划

A.市区游憩综合服务区。以城关区、七里河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丝路文化大剧院,建设好甘肃省博物馆等文化旅游设施;加大环境改造力度,近期改善好黄河四十里风情、主题公园和东方红广场、政府广场等城市广场2—3个的建设。规划兰州特色小吃一条街、花鸟虫鱼一条街、旅游商品一条街。

B.郊区现代避暑度假娱乐旅游区。规划进行兴隆山三期工程,形成以兴隆山为龙头的郊区现代避暑度假旅游区。

C.徐家山珍稀动植物旅游区。近期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植物的品种和数量,建成野生植物观光园。规划将动物园迁址徐家山,建成山地森林野生动物园。

D.五泉山古迹游览区。规划在五泉山半山腰处建一座木结构古建筑飞天楼,完善配套设施,改建五泉山公园。

E.市郊农业观光旅游区。在安宁区依托甘肃农大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带有观光性质的农业观光园。

F.仁寿山自然风光旅游区。以安宁区安宁堡仁寿山的桃花会和十里桃园为基础,兼与九州太、天斧沙宫相结合发展的多功能的休闲度假观光区。

(4)以兰州—甘南州各县市的快速路和兰宁、天宝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加速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属三县间的道路建设,为扇形旅游区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完善景点之间的道路建设,形成畅捷的旅游网络。加快国道主干线的改造,形成以兰州为中心,为主骨架,辐射全省的公路通道网。开设市区至周边地区旅游区的旅游专线车。需要旅游汽车公司4—5家,并具一定规模。

(5)强化和完善旅游管理机构。

2.甘南州旅游亚区

定位:民俗宗教文化和古文化为主脉,自然生态为依托的重点旅游区。

目标:甘肃旅游的新极点,集民俗文化、古文化、宗教文化和草原生态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形象: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错带,多种文化形态集聚的结合部。

规划重点:构筑以夏河拉卜楞寺、桑科草原为基础的观光旅游带,以互助民俗、伊斯兰文化、炳灵寺为北翼结点;以郎木寺、则岔石林、河曲马场为南翼结点,组成形态多样、功能齐全的点轴结合的大型旅游区。宗教文化观光旅游带由西向东串联桑科草原、拉卜楞寺、太子自然保护区、莲花山等;北翼结点包括伊斯兰民俗风情园、炳灵寺、刘家峡水库等;南翼结点则以郎木寺、尕海候鸟类自然保护区、河曲马场、冶力关森林公园、则岔石林为重点。

规划项目:

(1)安多南藏区文化形态样板恢复与藏传佛教博物馆建设。

(2)甘南州主要宗寺维修与周边环境整治工程。

(3)兴建伊斯兰民俗文化村,展示临夏世代相传的生活习俗。

(4)提高互助县城至景点的公路等级,绿化寺院周围山体。

(5)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开发前提,对草原生态旅游进行专项规划。

(6)完善夏河拉卜楞寺宗教文化旅游区:以拉卜楞寺为宗教旅游切入点和藏传佛教的龙头,综合整治拉卜楞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的环境和完善旅游设施。搬移走影响整体形象的建筑物,多种植树木,改善视觉效果;在拉卜楞寺外围200米范围内建立一个空旷的隔离带,不允许商店、娱乐设施进入,宜建休闲广场和集散地;改善入口处的讲解标牌和信息栏。

(7)加大临夏民俗风情旅游区的建设力度:开展临夏旅游环境的专项整治工作;建设伊斯兰民俗博物馆;回民英雄纪念碑;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临夏古街进行修葺,完善沿街建筑的参观游览功能。

(二)西部丝路观光旅游区(龙头旅游区)

定位:以高档次观光、度假、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王牌旅游区

目标:国际性文化观光旅游天堂;世界丝绸之路黄金观赏地

形象:华夏第一窟、航天城、天下雄关

主打口号:神秘浪漫丝路行、探秘华夏航天城

规划重点:明确“统一规划、保护第一、整体开发、突出特色、东西协同”的原则。针对甘肃西部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环境质量下降,必须加强管理,严格保护。全面深化景区建设内涵,完善配套设施,明确功能分区,丰富游览内容,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使之成为更迷人的“戈壁沙漠绿洲”。可以考虑围绕敦煌、酒泉和嘉峪关建立观光度假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生态教育基地、丝路文化、探险旅游基地。

重点规划项目:

(1)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保护工程。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是制定敦煌综合整治保护规划和整治工程,对莫高窟、月牙泉进行整体的环境整治和保护。

(2)规划五个主要旅游景区:莫高窟景区、山丹军马场景区、航天城景区、张掖、武威景区、嘉峪关景区

A.莫高窟景区

● 包装策划好“莫高窟”这个绝品项目,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绿洲、月牙泉环境不受干扰,建设贮水系统,维持月牙泉蓄水能力,并对一些洞窟进行有效保护。

● 以敦煌为基地,开发成一个“石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村落,建筑要有古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 积极开发、生产、销售各种丝路文化相关的工艺品、艺术品和纪念品,建设“石窟文化博览馆”。

● 开发阳关、玉门关及附近的古城遗迹,对莫高窟客游分流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B.山丹军马场草原景区

总体以观光、休闲娱乐和度假为主,实行立体空间布局,把观光度假和休闲运动娱乐游

有机结合起来,并开展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 开展滑草、滑翔、骑马等活动项目。

● 在军马场扩大接待设施规模。

● 中期,向疗养基地和体育训练基地方向发展。

C.航天城景区

航天城景区重点放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基础接待设施上。

● 航天城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高科技教育基地三个基地为主题,围绕三主题恢复原址、设计线路、举办纪念活动。在中远期可以考虑建成高科技旅游区。

D.张掖、武威景区

围绕张掖、武威的古汉墓群,结合石窟艺术、民俗文化有机发展。

E.嘉峪关景区

在以嘉峪关关城为中心塑造天下雄关形象的基础上,发展西域长城文化,做好悬壁长城、天下第一墩等景点开发,并发展冰川探险、滑翔运动等专项旅游项目。

(三)东部绿色生态旅游区(潜在王牌旅游区)

定位:甘肃旅游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所在,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探险旅游、宗教朝觐、始祖寻根、风情旅游、红色旅游为主题

目标:全国知名的特色生态旅游区

形象:三神之地(神秘、神奇、神圣)、中华文明之根、华夏寻祖地

规划重点:严格遵循“保护第一,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无需大规模的旅游设施建设,应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汁原味,积极创意。

重点规划区及项目:

(l)建设小陇山生态旅游示范工程

(2)麦积生态旅游优先项目

近期可以天水地区为优先区域,组织麦积山、伏羲庙、大地湾遗址、曲溪观光等多样化的游览活动。在严格的指导下,可以开展曲溪国际狩猎场高档次、高消费的控制性的狩猎旅游。

(3)平凉道教文化旅游项目

依据道教神话传说,将崆峒山塑造成“中华仙山”。修建崆峒文化碑林、崆峒文化博物馆。开发崆峒道教寻祖旅游建设项目。修建太和宫至崆峒山门、舍身崖、仙人峰的旅游道路,在崆峒山门修建一涉外食宿接待站。

开发机制:1.组建崆峒文化委员会及开发股份公司;2.设置崆峒文化基金委员会;3.组建崆峒文化研究院;4.充分发挥崆峒神话开发协会的先导作用;5.省政府拨出专项启动资金。

(4)陇南风光旅游区

规划重点: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需加强政府主导,做好前期规划和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期在重点于宣传万象洞、宕昌官鹅沟,维修文县、礼县的周秦文化遗迹,建设哈达铺、腊子口等红色旅游基地,开辟几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成一条多样化的立体景观走廊。

第八章甘肃省旅游产业规划

一、资源评价与环境分析

(一)区位条件分析

区位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从甘肃范围内来看:敦煌市是甘肃省旅游业的龙头,兰州处于三大旅游区的中心地位,天水、嘉峪关等城市是重要的景区、景点所在地。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的话,甘肃省的旅游区位状况不容乐观,甘肃深处内陆,地域狭长,交通条件一般,导致很多旅游地可进入性不强,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给人一在哄遥远的感觉。那么针对这对情况,我们要做的是对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支撑城市敦煌应重点开发;对具有国家级影响的旅游支撑城镇,天水、酒泉等城市应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对于具有省级影响的旅游支撑城镇,应立足于省内外市场,利用地方特色吸引客源。

(二)旅游资源贮存状况

甘肃省已有著名景点349处,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已查明的文物遗存共有3.37万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收藏单位近百家,其中各类博物馆58个,馆藏文物40多万件,一级文物1750多件,在全国居于前列。

(四)旅游基础设施状况

从2002年至2004年9月间,我省共投资建设旅游项目454个,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6个,占总数的51.98%;旅游资源开发项目145个,占总数的31.94%;旅游商品(纪念品、工艺品)开发项目73个,占总数的16.08%。以上454个项目总投资规模41.36亿元。我省星级以上旅游宾馆、饭店增加到156个,其中5星级1个,4星级11个,3星级48个。全省旅行社发展到242家,其中国际社27家,国内社215家。导游队伍发展到2700人,景区讲解员队伍发展到3048人。

二、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和线路设计

(一)旅游商品开发设计

1、旅游商品开发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形象为理念核心,突出甘肃独特的始祖文化和民俗文化;

2、以多民族文化为主调,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旅游工艺品;

3、以甘肃省地方特色为基调,以中草药材、地方土特产品为开发的主体产品--绿色旅游食品、药用保健品等;

4、以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理念开发、包装传统的旅游商品。集中力量开发出一批“新、奇、特”富有甘肃特色的名牌旅游商品;

5、突破传统“旅游商品”的概念局限,进行独特的文化包装设计、化普通商品为旅游商品。

甘肃主要旅游景区与旅游商品系列

2019年旅行社年度工作总结

2019年旅行社年度工作总结 xx市xx旅行社是~年10月成立的,真正的做业务是从~年4月15日开始至今已有一年半有余,在各位领导的关怀鼓励下,不断学习,自己加压,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旅游发展新路。 旅行社成立之初,我们便确立了一切从游客利益出发,“无投诉、零缺陷,打造xx旅游绿色通道”的理念。起点高、严要求,要做到让游客全程满意,树立xx旅游形象,需要从房、餐、门、车、导服各个环节入手,首先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立足长远,把工作落到实处,从细节上做文章。 保证高标准严要求,从根本上做到让游客满意为宗旨的服务理念,“无投诉,零缺陷,打造旅游绿色通道”不是空洞的,是每一个游客都能感受到的,不把“游客是上帝”作为,而是真正的让游客找到做上帝的感觉,进而树立品牌,树形象,扩大影响。回顾一年半的历程,截至目前接待游客23247人,组团700人次,达到了无投诉,零缺陷,收到游客500多封,锦旗四面,固定客源及友好协作单位不断增加,发展趋势良好,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目前,我社有业务人员8名。计调2名,固定团队导游员14名,散客导游10名,职责分工明细,全体人员牢固树立不给xx旅游摸黑,不给xx丢脸的思想,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每人上岗之初先交质量保证金xx—5000元不等,保证其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为避免各部门利用职务方便,做出损害游客利益的事件发生,游览过程分段负责,

互相监督,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开展外联活动,参加全国大中小旅游促销会议10余次,发放各类旅游宣传品xx0余份。业务的良性开展为形成合力,巩固公司品牌效应,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二、抓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经常化。 导游是旅游的灵魂。导游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经过培训考核确立自己的固定导游队伍。从思想上业务上严格要求,使大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谁也不愿成为第一个被投诉的导游员,设立委屈奖,鼓励优质服务标兵,奖罚分明,例如:凡我社导游员获得客人表扬信者,免除此导游员所带旅游团的全部人头费,以此作为奖励,让导游和旅行社利益双收、风险共担。每年抓淡季组织导游员进行政策法规,景点的讲解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大量的引用我社导游员旺季带团中所遇到的大大小小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并本着合理合法的原则,结合客人当时的心理变化分析出最周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供大家分享,从而使得每个导游员可以在别人实战带团中,汲取工作经验,为今后更好的为客人服务、巩固与组团社间互信的关系,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导游业务培训过程中,不光要突出讲解内容精彩,更要强调对《旅游心理学》、《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概论》、《公关礼仪》相关知识的培训,因为做为一名合格导游员在带领好客人进行观光游览的同时,还要合理的适当的激发客人的消费动机,从而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拉动我市绿色gdp增长。针对组团社,导游员更是代表着地接社的形象与接待能力,强化导游员对《旅行社管理概论》的学习其意义在于使导游员了解旅行社经营过程中各部门工作内容,充分认清地接社、宾馆、酒店、以及组团社之间的利害关系及利益分配,使得导游员在工作过程中,在满足对客人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2019年旅游公司工作总结与计划

旅游公司工作总结与计划 篇一:旅游公司工作总结及计划 旅游公司工作总结及计划是旅游分公司的成立、起步之年,在集团公司各领导的关怀和引领下,在吴总和王执总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旅游分公司外勤组、生态餐厅、办公室各版块员工精诚团结、扎实肯干、克服困难,以“提升企业形象、宣传公司文化,促进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为工作方针,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旅游工作,较好的实现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计划,为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今年以来旅游分公司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及财务状况: (一)、开拓西安、咸阳、渭南地区市场。截止12月15日,旅游分公司共完成接待游客36286人,715车次,汇集了西安、咸阳、渭南地区的大量客源,从服务到接待,全方位的做好了我们的服务工作,旅游分公司零距离面对的是客户,打造了终端的消费群体,西安、咸阳旗舰店已开设,渭南地区还在大力开拓当中。 (二)、截止12月初“一日游外勤组”支出、收入费用明细。大巴车过路过桥费195870元;车辆加油费用464312。27元;大巴车辆保养维修费用11532元;导游司机出差住宿费用156754。8元;导游司机餐补费用13130元;广告宣传费用(送出礼品)23736。6元;车载移动手机及固定电话支出费用988元;4——11月份面粉厂返点为6299元;4——11月份旗舰店返点为50436。9元;4——11月份粮食银行返点为6210元。

(三)、截止12月初“生态餐厅”支出、收入费用明细。1、产品、酒水、卤制品类本年累计销售收入970363。1元,累计销售成本737541。34元,本年实现的产品毛利为232821。76元,具体明细如下:(1)产品类:收入669558元、成本524433。76元、毛利145124。24元;(2)酒水饮料:收入19711元、成本14144。32元、毛利5566。68元;(3)卤制品:收入258637。56元、成本180624。64元、毛利78012。92元;(4)生肉类:收入22401。54元、成本18312。64元、毛利4088。9元;(5)其他类(扑克):收入55元、成本25。98元、毛利29。02元;2、其他业务收入(餐费收入)487442。5元,其他业务支出705464。05元;3、游客就餐3602桌,后厨原材料支出每十日基本平均18000元左右,()销售部、卤房包装费用累计16680元,餐厅其他支出累计37628元。(四)、旅游分公司各项费用汇总。管理费用为:171252。91元,销售费用为:1813427。92元(其中包括游客就餐),财务费用为:38162。45元;整体亏损845。07元。二、回顾旅游分公司工作亮点旅游分公司在集团总部的指导下,在各个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旅游分公司的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应。在大荔周边、渭南、西安和咸阳地区取得了社会口碑宣传效应,基本完成了旅游分公司发展方向第一阶段:撒式宣传,进行第二阶段:重点集结阶段。“重点集结阶段”分为两方面进行:第一方面,为各个片区开设分店展开一对一的服务,做好开店及开店后的宣传工作。做出游客的档案建设,从中找出重点优质顾客,与各自的片区领导沟通,重点客户重点培养,为开设分店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导读 “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 ——作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发力点,全域旅游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全域旅游再掀热潮。《标准》制定了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各地在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 绿维文旅基于多年经验与研究,提出了四大关键思维、六大要点与五大规划体系,可为各地提供全域旅游规划与创建辅导全程全链服务。 01 全域旅游规划要体现验收文件要求 从2015 年原国家旅游局出台《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到近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新发布的《标准》制定了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涵盖了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面对 1000 基础分和200 创新分,如何准确理解评分标准?如何正确利用验收标准?这就需要从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绿维全域旅游与景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王志联认为,要抓住全域旅游验收文件的要点,根据各地发展现状补短板,然后基于验收标准进行科学规划与创建辅导。 在《标准》中,公共服务(230 分)和供给体系(240 分)是验收的两大要点,二者的分值和占总分值比例接近50%:一,要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平台、安全救援、自驾游、自助游等设施完

善,运行有效;重点通过交通体系的完善,带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提质升级。 二,要求旅游供给要素齐全,布局合理,结构良好,假日高峰弹性供给组织调控有效。在旅游供给体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分值均排名前列,尤其是旅游吸引物和融合产业,所占分值远超其他。在旅游吸引物体系中,城市与特色村镇的分值超过了景区与度假区的分值,要重点拓展景区以外的城乡旅游发展空间,提高全域旅游供给水平。 02 全域旅游规划四大关键思维 自主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是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全域旅游规划非传统规划, 需要规划宽度与深度,需要以“打破边界”的思维,提出适当的解决路径与方案。即,运用简化降维思考,辨析错综复杂的资源信息,形成条理清晰、严密扎实的规划,并实现规划的落地。 王志联院长认为应重点关注四个关键思维角度——“解构”“整顿”“降维”“贯穿”。 在历时一年完成的《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中,绿维文旅专家及项目团队正是从上述四个思维角度,形成了厦门独特的全域旅游模式。 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对厦门市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与解构,融合生态红线、城市总规、土地利用等情况,探索实施战略及路线,围绕发展限制条件与空间突破,最终解决当地特有的问题,形成“重点发展城市、海洋与山乡三个层次”的厦门市旅游新格局。 绿维文旅《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获得了魏小安教授和专家组的高度好评,认为规划基础工作扎实,资料丰富翔实,成果体系完整,符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规划的技术规范要求。厦门市旅游委杨琪主任表示,这是她多年主持编制的几十个规划中最好的规划、是一个创新性的规划!这个规划的创新性在全国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示范性样板规划,要求绿维文旅继续深入项目之中,持续辅导,深入设

云南旅游发展简介

云南省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云南省旅游局 二〇〇九年九月 一、云南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立体分布的气候特点形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接壤和纵贯全省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构成了良好的区位条件。在云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北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川,南有广袤的热带雨林和珍稀动植物,西有蜿蜒奔腾的“三江并流”奇观,东有壮观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中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和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云南旅游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云南旅游发展历程回顾 云南旅游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起步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性特征。

1、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的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省正式筹建成立了云南省旅行游览事业局,开始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省也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旅游开发地区。当时全省仅有一家旅行社和8家宾馆,并且大部分是政府招待所,标准客房不足300间。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到1988年,我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99人次发展到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发展到13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从13万人次发展到129万人次。这一阶段,我省的旅游业基本以单纯的事业型接待服务为主要内容,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旅游部门还属于“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 2、旅游经济产业建设阶段。1988年至1995年七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阶段。1988年,省政府在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搞好规划,全面开发,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导下,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199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1994年省政府分别在大理、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到199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万人次增加到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300万美元增加到1.6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5.8 0%和43.8%,并分别跃居全国第7位和第8位;接待国内旅游者从129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DB52∕T 1507-2020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工作程序 (2) 6 规划要点 (3) 7 规划成果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 (8) 参考文献 (10)

引 言 贵州省是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之一,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示范省。为规范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编制工作,提升全域旅游规划编制的引领性、创新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适应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要求,促进地方全域旅游发展,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是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规范性文件。 本文件的制定,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合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实际,在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创新和规范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工作程序、规划要点、规划成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308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8971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6354 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GB/T 26356 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GB/T 26358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 GB/T 26362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GB/T 31380 旅行社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3138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GB/T 31382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LB/T 024 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要求 LB/T 025 风景旅游道路及其游憩服务设施要求 LB/T 035 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 LB/T 064 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 LB/T 065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019年旅游景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旅游景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州、县旅游局具体业务指导及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和帮助下,XX景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不断完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大景区宣传力度,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和任务。景区上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各项工作较去年均取得有效增长,突破完成了各项考核指标,得到了领导和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好评。现将2018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景区经营情况 2018年,XX景区共接待游客54.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亿元,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长69.46%、61.65%。其中天鹅湖景点接待游客12.93万人次,XX公司营业收入609.4万元,其中门票收入461.2万元,其他收入(含区间车管理费、承包费以及旅游纪念品销售)148.2万元,由于受稳定因素对新疆旅游市场的影响,天鹅湖景点(核心景点)旅游人次及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6.97%,7.07%。预缴税金140余万元,预计返还自然保护区管理费43余万元。抛除管理成本及各项支出,预计实现利润280.71万元。 区间车营业收入786.1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67%。观光车营业收入147.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82%。观光车经营项目预计分红给XX镇XX村XX县汗家乐牧家乐专业合作社14.7万元(年收益率达45.17%)。XX景区从事旅游服务经营的直接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预计将突破2万人,其中当地牧民占90%。旅游季节人均收入预计近1万元。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一)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234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4%,其中过夜游客174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一日游游客1491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5%。从各月接待情况看,1至12月云南省每个月平均接待国内旅客达2695.33万人次,与2014年相比增长15.03%。 2、国内旅游者客源结构合理。一是省外游客仍是云南省主要的客源市场。2015年,省外游客占全省接待总量的57.57%,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32个百分点。云南周边地区、沿海及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仍是云南省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居云南省国内市场的前三位,接待量分别占所有游客的7.20%、4.05%和3.28%,四川游客增幅最大,增长1.52个百分点。同时,山西、陕西和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入滇游客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说明随着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省外游客的来源地更加趋于多样化,进而推动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结构更加的多元化。二是省内客源市场进一步壮大。2015年本省居民占国内游客总量的42.43%,其中经济较发达的昆明游客最多,占所有游客的11.27%。同时,曲靖、红河、玉溪等7个州市占全省国内市场的比重均超过1.7%,进一步增强了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后劲,其中曲靖游客比重达4.84%,居省内客源市场的第二位,红河、玉溪市游客分别占4.57%、4.43%,紧随其后。三是非城镇居民游客比重进一步提高。伴随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非城镇居民开始由物质提高转变为精神层面的提高,2015年非城镇居民游客所占比重提升了8.12个百分点,达27.58%。 3、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云南省各州市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良好。昆明、大理、丽江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接待国内旅客均超过了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昆明接待国内游客6796.91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丽江增长15.07%。西双版纳、迪庆、红河、德宏、保山等热点旅游地区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红河接待国内游客居全省第四位,达2563.99万人次,同比增长21.45%。此外,玉溪凭借位于滇中经济圈和良好的交通优势,接待游客达230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7%,居全省第五位。与此同时,楚雄、昭通、普洱、怒江、临沧、文山等新兴的温热旅游地区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临沧市接待国内游客781.3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36.4%。 (二)节假日旅游继续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1、“黄金周”假日旅游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265.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40.27%;“国庆”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163.01万人次,同比增长9.34%,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37.90%。 2、小长假短线游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增长的拉动点。2015年“元旦节”小长假接待旅客298.47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5.04%;“清明节”小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323.13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2.25%;“五一”小长假接待旅客469.32万人次,

2019年旅游销售计划书范文

2019年旅游销售计划书范文旅游销售计划书篇一 一、努力完成预定旅游经济指标 根据20XX年我县旅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20XX年国内经济运行趋势预测,我局计划今年完成的旅游经济指标是: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42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实现旅游总收入18000万元,同比增长20.2%;实现景区门票收200万元,同比增长23.4%。 二、进一步做好景区景点的规划工作。规划是做好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的基础,以规划为根本,按照规划逐步实施,将景区景点规范 化、标准化。我局年内将完成《XX景区详细性规划》、《XX旅游小镇规划》、《XX旅游小镇详细性规划》、《XX三腊风景区详细性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编制《XX镇XX村总体规划》和《马路旅游特色村详细规划》。 三、努力做好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争完成州、县政府下达的XX万元投资任务。 (一)加强项目申报及储备。首先是根据中央扩大内需会议精神要求,组织好相关材料,力争争取XX景区综合开发得到上级旅游基金、国债资金补助,或争取列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其次是尽量收集资料,重点在XX风景名胜区景点,做好景点项目建议书作为项目储备,便于今后项目申报。 (二)抓好景区项目建设。一是实施XX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大门、旅游公厕(2座)、桃花谷绿化、休闲广场、风雨桥、云水船吧、民居改造(10户)、马车路、XX景区绿化等十大项目;二是实施出水洞大坝码头续建、XX三腊景区景观桥续建、三腊环瀑游路续建等项目。

(三)加强旅游资源调查。今年力争完成XX龙潭溶洞、堂上农业观光、旧莫红石岩里纪等项目的资源调查,为培育我县新的旅游资源奠定基础。 四、继续加大旅游促销力度,不断提升XX旅游新形 一是做好中国XX国际旅游节XX分会场各景区的民族文化旅游活动,加大对花街节活动的的宣传促销工作。二是组织参加国内各种旅游交易会,不断扩大我县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三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扩展我县旅游客源市场。四是加强与广西XX市的旅游区域合作,推动XX两省结合部的无障碍旅游发展。 五、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和行业管理,抓好旅游服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一)今年将举办1次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班。主要 采取理论与实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聘请职业教育教师或高级宾馆资 深人员对我县宾馆饭店服务员进行礼仪礼节、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现有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增强旅游行业新员工的服务意识,为我县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二)组织开展旅游服务人员争先创优活动,营造旅游服务人员学 技能、比服务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我县旅游服务质量,实现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今年要力争在第三季度举办1次旅游服务技能方面的竞赛,以掀起各宾馆饭店学习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的热潮。 (三)今年将对景区农家乐进行1次旅游服务技能培训,重点是进行卫生、食品、消防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以及烹饪技能培训,提高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班级:工商132 姓名:杨俊皓 学号:13071227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摘要:运用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的定量指标及产业集群分类特点/波特钻石模型的定性指标分析云南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为云南“意义大、动力大、市场大、效能大、关联度大、包容度大”的“大旅游”产业目标,及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转变做简单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旅游产业增长 在总体的社会经济中,某一经济活动能否被界定为具有产业性质,主要应视该经济活动是否能形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如果某项经济活动只是有一两项经济活动构成,一般是不能称之为产业的。因而产业具有三个特点:(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2)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旅游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被经营,具备成为产业的条件,它由旅游资源、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文化活动、旅游贸易活动以及旅游自身派生的旅游交通、旅游信息等构成,这些活动不能单独的抽离出来形成一项产业,但这些业务的集合,构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就形成了旅游产业,即旅游产业是一种由与旅游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多重业务构成,主要以非物质生产性的经济活动向旅游需求者提供服务的部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和关联作用也日益突出。中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在 21 世纪初已经居世界第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中国在2020 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出境旅游国,入境旅游收入可能达到635 亿美元,占 GDP 约 8%。作为中国旅游大省,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从 2005年到2015年,云南省旅游业增加值由203.1亿元上升到3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的比重从5.87%上升到6.4%。云南正在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方向跨进。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动力的旅游

旅游公司2019年工作总结范文

回顾即将过去的****年公司全年工作情况,概括起来说: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奋发努力,使旅游事业更加繁荣兴旺,硕果累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全面提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深受鼓舞。****年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实现利税均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创新思维结硕果 ****年公司董事会以创新思想为指导,以景区发展为目标,开始从一个单纯的观光型景区向度假景区逐步转变,开启了新的游线,新的产品和项目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进一步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增强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年建设的项目有:莲花度假酒店、万平米仙会仙殿、第三条跨罕台川拖挂式索道以及上下四车道高速路连通景区的旅游专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 二、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旅游景区在2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被国家文化部批准为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年度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景区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势头。 1、****年元月1日到5日,****年7月10日到15日,我公司与中国摄影家杂志社合作,举办了两届国际摄影周。每一届活动都吸引数百名中外摄影人踊跃参予。今后国际摄影周活动将继续举办下去,争取经过数年努力,将这一文化活动打造成旅游文化品牌而走向世界。 2、在文化产业发展发面,****年景区也有了较快发展,取得较好成绩。沙漠艺术宫作为景区的文化艺术殿堂投入使用, ****年景区共演出传统剧目“鄂尔多斯婚礼”多场次,接待游客近万人。 三、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增强企业凝聚力 为适应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大好形势,公司董事会高度重视职工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1、由于景区服务项目增多,活动范围扩大,企业对用人数量有了较大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年公司新增职工多人。其中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达多人,从兴安盟招工多人。经过培养锻炼,有些职工已走上了公司部门负责人的领导岗位。 2、****年公司根据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情况,大幅度提高了公司职工工资待遇和生活福利水平,平均每人每月增加元。为此,公司全年员工工资增加支出万元,公司又另外投入资金万元用于职工奖励、福利、交纳医疗保险、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公司发展成果汇集到每一个职工,极大的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3、加强职工素质培训,提高职工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公司利用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思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高铁开通为云南旅游注入强心剂 高铁时代,不仅改变了游客的出行方式,更将对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从高铁开通联网全国到高铁旅游促旅游强省跨越,这无疑将为云南旅游注入一剂强心剂。 (二)工商旅游警察市场监督体系日趋完善 按省级有关部门要求,已建立旅游警察的云南7州市(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迪庆、瑞丽、腾冲),将相继建立工商旅游警察队伍,这必将开创云南旅游市场整治的新局面,不断完善和成熟云南旅游市场监督体系,有望在全国充当示范者角色。 (三)定制旅游引领自由半自由游市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云南拥有绚丽多姿的山水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随着云南财沃散客旅游服务平台的成立,云南针对散客旅游的服务体系将逐渐完善,定制旅游有了更多资源整合优势,将引领自由半自由游市场。 (四)旅游扶贫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 云南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如何结合旅游强省跨越的机遇与扶贫攻坚的挑战,将是云南旅游2017年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也将持续影响云南在“十三五”期间如何谱写旅游扶贫云南样本的关键要素。

(五)导游自由执业落地检验受热捧 导游自由执业虽还是试点,但早已有人这么做了,他们中既有持有证书的职业导游,也有单纯的旅游爱好者。在2017年,导游自由执业获奖者迎来关键的市场检验期,处于全国旅游市场末端的云南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六)旅游央企大企入滇将加速整合云南旅游 2016年,在云南出镜率最高的旅游央企要算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目前,多个在滇项目已开始落地,加速了布局云南旅游的步伐。除央企外,携程、同程等线上旅游服务商也加速了云南旅游资源等整合。从控股旅游百事通到涉足旅游地产等,无论是强强联合谋发展还是忍痛割爱甚至互相伤害,大家都在讨论下一家被整合的会是谁。 (七)滇中城市旅游圈景区旅游发展将迎较大增长空间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2017年,景区旅游发展将迎来较大增长空间。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滇中城市旅游圈建设将加速,景区近郊游发展成趋势,养老养生旅游、乡村自驾游、房车露营项目将受更多消费者关注。更多旅游特色村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将有所提升,更多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品农庄、精品客栈、农家乐、乡村休闲小景区将出现,景区公共服务体系、景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都会有创新,推动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向包括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在内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转型升级,形成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营销模式,扩大景区客源市场。 (八)餐饮业面临提质增效的跨越挑战 产品个性化、服务人性化、品牌全国化,将成为云南餐饮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餐饮行业将加强客户内在化、企业升级化、数据作用化、行业产业化促进转型升级。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设计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

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充分重视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的规划工作,同时对已有建设成果进行有效继承,有效整合进来。坚持规划、继承发展,避免出现偏离规划方向或重复建设的情况。 三、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总体建设目标 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1 3 5”工程,即“一个平台、三大对象、五类应用”。 一大平台:乡村旅游云服务平台 三大对象:

旅游景区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要点

旅游景区2019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要点 xx旅游区2018年工作总结暨 2019年工作计划要点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

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xx旅游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景区管委会的精心组织下,以党的xx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为抓手,按照“做强文旅产业,建设特色小镇,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目标要求,全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优化接待服务质量,有效实施旅游品牌宣传,荣获了国家级5A景区,实现了预期的社会与经济目标。概括起来讲:办成了一件大事,实现了四大提升,推进了六项重点工作的开展。 (一)成功创建了国家5A级景区。 在xx省旅游局、xx市委市政府、xx镇和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xx景区管委会推动各相关责任单位,各参创景区,全力以赴,积极开展各项创建工作。按国家5A级景区的验收标准的要求,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景区的旅游环境,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xx旅游区在完成创建工作的同时,紧抓经济效益,整体运行稳中向好,突破了年初制定了增长15%的经济目标,实现了30%增长。 (三)实现了四大提升 通过5A持续创建和标准化服务推进,xx旅游区实现了三大提升。环境质量重大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1.强化宣传营销,xx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 5A景区创建成功后,景区加大了宣传营销,实施了组织了“郑州、徐

埠、百公里圈”三大营销战役,举办了一系列具有显著影响力的营销宣传活动,举办了“一带一路”中智文化交流活动、吉尼斯世界记录xx行、xx小镇国际摄影季、傩舞巡演等,特别是在省会郑州,我们建立了自己的营销中心,采取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比如在公交车体、出租车车体、火车站上进行平面宣传,在公交车、地铁上借助语音报站系统宣传,深入社区宣传等。传播速度非常快,使xx,xx,成为网络热词。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公众对xx的关注度较2017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景区的游客量在快速增长,较2017年同期提升了40%,同业对景区的关注在增加,2018年上半年前来xx学习的同行达30余家。 2.加大智慧旅游投资,景区智慧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xx智慧旅游建设已成为xx省旅游景区的一面旗帜。2018年xx旅游区再次投入资金对xx的智慧旅游项目进行提升。目前xx旅游区已能全面实施“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管理”三大板块。在国内同行业已属于领先水平。 一是人员管理。员工实现一部手机搞定,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进行操作,如实记录员工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轨迹。其中的导游轨迹、观光车轨迹、安检轨迹非常实用清晰。景区24小时巡逻巡查,以保障游客和景区的安全。巡逻人员到达规定的巡逻点后,自动上传巡检时间和线路。如有遗漏,管理人员察觉后会进行记录并对巡逻人员进行提醒。 二是智能停车场系统。景区的智能停车场系统自动显示出剩余车位,并自动检测、提取车牌信息进行处理,根据车牌的归属地自动生成客源地 - 3 -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中国网 全域旅游是广西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是新时期广西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全新发展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 (征求意见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年1月 目录 一、背景分析 (1) (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5) (二)国内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7) (三)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与实践 (8) 二、总体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5) (三)发展目标 (17) (四)发展思路 (20) 三、主要任务 (22) (一)双创融合,同步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2 (二)党政主导,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22) (三)产业互融,促进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发展 (24) (四)补齐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 (34)

(五)破除壁垒,促进旅游消费提升 (38) (六)强化监管,促进市场规范有序 (41) (七)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富民 (43) (八)全域整合,构建开放的旅游营销体系 (46) (九)外引内联,培育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 (48) (十)全面开放,实现旅游外交突破 (49) 四、保障措施 (51) (一)加强组织领导 (51) (二)完善利益机制 (51) (三)部门协调推进 (52) (四)推动多规合一 (52) (五)加大财政投入 (52) (六)强化政策扶持 (53) (七)加强队伍建设 (55) (八)强化监督考核 (55) 一、全域旅游概念 (一)全域旅游基本内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专栏1 全域旅游的内涵特征 五个鲜明特征: ◆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2019旅游公司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精品文档==== 2019旅游公司个人工作总结 XX年即将过去,回顾在公司一年来的工作,即有成绩也有不足。 西双版纳xx县xx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3月31日,我于XX年1月23日进入公司,2月2日被分配到接待中心成为正式公司职员,在依主管的带领下我也履行了本职工作。XX年3月7日被调到了办公室当文秘。在公司x主任、x副总、x经理的引导下,这一年以来,凭着敬业、勤奋、学习的心态,虽然平时偶尔有些懒惰,眼中无事,但这并不代表我内心贪婪,我也想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办公室文秘。在这期间我也不断学习有关知识,也谢谢领导们能给我这样一个发展平台,我也想利用这样一个平台不断突破自己,以提高自己内心的素质。现将这一年来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情况总结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工作需要,提高自己的水平,我注重加强自身学习。这一年当中,我也利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到xx县旅游局实习,也领悟到了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知识的匮乏。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坚持“工作学习两不误”的指导原则,挤时间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公司的各类文件、邮件、收发传真等。通过学习,增强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自身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工作思路更加开阔。 二、虚心请教,履行工作职责 网上的知识与实际工作所接触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于我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文秘工作的新手来说,工作中常常在细心、认真、专业上做的不够,时刻感觉到有巨大的工作压力。 欢迎下载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