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

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 个,区别形近字“导异” ,“代

化”;

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课文中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 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

“怎

么”来提问。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

明过程。

5 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

话。

确定左右和上下结构生字的部首。

在字典部首目录中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

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

么?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教师归纳

板书: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步骤:

定:定部首数:部首笔画找:检字表中找部首再数再找,数除部首外笔画,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教师举例说明,学生跟着试练。絮,且。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 (. 课件:生字学习 )

2、让学生确定生字的部首。绸

出字典页码,比一比哪组快。

体字一般查偏旁。

6、指名读生字,齐读词语。

1、听课文录音,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就把这种纸称为。

过程。

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3 分两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 每组各查 7 个生字并写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 1 题。 价异故薄错问

5、教师小结:确定字的部首, 独体字一般查起笔,合

2、交流。填空: 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后来人们

3、

给课后习题 1 的四幅图排顺序,并讲一讲纸的发明 4、 自由读课文, 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1、

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 3、 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课后第四题中的在纸发明

. 课件出示:竹片丝绸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5 自然段。

7、师生对读1-5 自然段。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3 遍。

3、完成作业本2、3 题。

第二课时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4、围绕“纸”的话题,结合所学的所感的,尝试写话

练习。

1、

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

的?

他们有什么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所以,人们就想要找到一种材料用来做书,那就是纸。

可纸又是怎么发明的呢?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学点什么?

1、你们想了解的正是课文中我与玲玲想问的。请大家

自由读课文第6 自然段。

2、了解“异口同声”的意思。

用部首查字法查“异” ,说说字意,理解词义。

设景说话,加深词义理解;什么情况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过些什么?

读好问句。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代的纸棉絮和麻做成的蔡伦蔡

侯纸无法考证具体的人树皮和破布为原料西汉时代的纸轻薄便宜比较粗厚价钱有点贵两千多年前

重点理解: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 课件

.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理解“又轻又薄” 。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理解“自豪” ,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小组讨论:听了妈妈的介绍,又经过你自己的学习,

你想说写什么?

. 课件:你能用“自豪”造句吗?

1 自由读。

2、理解“不禁” ,想想:为什么是“不禁齐声赞

叹”?

3、比较句子。我们的祖先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体现在哪

里?

5、板书:边板书边理解“轻薄” 棉絮和麻做纸—树

皮、

破布做纸

1、完成作业本上剩余部分。

2、把纸的发明过程回家说给父母听一听。

1、纸的故事

纸的发明过程:竹片做成—丝绸当纸—棉絮和麻做纸

—树皮、破布做纸

最新贝的故事教学设计资料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秀屿区平海山星小学林淑 芬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等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课前三分钟互动:汉字故事 武则天做了皇帝之后,想要取个新的名字,却又觉得现有的这些字都不足以表达她现在的光辉,于是她想要自己造一个字,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曌:拼音zhào,同"照",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贝壳) 你们喜欢贝壳吗?(喜欢)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漂亮的贝壳,我们一起来欣赏。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平时,你们有看到人们会用贝壳做什么呢?(饰品)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继续学习关于“贝”的故事。 二、复习旧知。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领读。 (2)一起朗读生字。 (3)出示本课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贝壳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容易损坏钱币参与钱财有关赚钱赔付购买贫困甲骨文 (4)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5)全班齐读词语二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同桌分段互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这一段告诉我们贝壳是什么呢? (贝壳是保护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3)理解“贝类”“甲骨文”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第一课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初中美术:我的故事 说课稿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 美术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美术教案 / 初中美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我的故事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想象力得到扩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美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是美术课堂的延伸,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漫画虽然在浙教版初中美术课本中没涉及到,但也于课本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通过漫画欣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漫画的欣赏,可以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增强是非观念。 本课准备了以下几个内容: (1)漫画的种类,如歌颂漫画、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等; (2)漫画作品,根据漫画的种类来选择漫画作品,以讽刺漫画、幽默漫画为主。 学习目标: (1)通过漫画欣赏,使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与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增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

丑的是非观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欣赏和讨论漫画的特点、意义及艺术性。 理由:初中美术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而不能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一个画家。所以本课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重点应该是了解漫画的特点、意义及其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难点:使学生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上进的思想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授课年级:七年级 二、说教法与学法 1. 本课为欣赏课。 2.整堂课以提问为主,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师生角色的互换,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回答,用学生的回答来教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某某作品的意义是什么?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呢?尽量挖掘学生的发光点,让举手的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贝”的故事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yǔcái qián jiǎgǔbèi kéhuài bìguān 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演讲方式品味作者通俗易懂又充满感情的语言,了解作者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观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体会细节,品悟语言,把握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 建立自己的梦想并拥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与毅力;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中国梦 2.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品悟法,讨论法等综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有着怎样的梦想呢?(学生回答) 我们伟大的国家也一直有一个关于强盛的梦想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任《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2008》等节目主持

人,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获“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他的主持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 2009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央视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3月31日白岩松及摄制组从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白岩松向耶鲁师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白岩松的幽默向美国学生展现了中国人不一样的一面 2.思考一:这是一篇演讲稿,其演讲的思路是怎样的呢?请简要概述 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 思考二:(探讨)本文写了我的哪些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中国梦? 1968年,我出生;1978年,我十岁,生活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城,过着贫穷而缺乏梦想的生活;1988年,我二十岁,成为了首都的一名大学生,开始了解美国,拥有了改变生活、实现梦想的机会;1998年,我三十岁,成为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直播当年克林顿总统的演讲;2008年,我四十岁,目睹了中国梦想腾飞的几件大事——神七、奥运,感受到大地震带给国人的苦难,成为北京奥运会直播主持人 作者的故事,其实也是万千中国人的故事他梦想的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梦想实现的过程,是我们国家由贫穷、落后、闭塞向着富裕、进步、开放转变的过程 思考二:(探讨)本文在写我的故事的时候,穿插讲述了哪些发生在中外的大事件? 1968年,世界各地发生骚乱,马丁·路德·金遇刺,但他的“我有一个梦想”却影响世界;1978年,中美建交,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1988年,中美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2008年,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中国举办奥运会,神七上天,四川发生大地震 (三)深入探究 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从而影响启发听众本篇文章,作者要向听众传递怎样的观点与思想? 作者藉此告诉听众,中国在逐渐摆脱贫穷与闭塞,越来越开放、富裕,与美国的关系不再是敌对,而是唇齿相依他希望听众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与梦想的中国,能够以友好客观的态度去了解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10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这个成语比喻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从一到二年级已经学过不少成语故事,所以对成语故事不陌生。孩子们大都非常喜欢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关联词语“总是”、“不要… …而要… …”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复述故事。 (二)过程和方法 2.朗读课文,知道两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两则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二个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

我的故事 教学设计

我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题 我的故事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5-6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大胆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人文情感目标:通地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卡通艺术的表现魅力,并尝试用卡通画手法表现故事或某个故事情节,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 ,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综合表现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重

点 1、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2、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并尝试进行表演。 难 点 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教 具 常见的卡通人物或主角图片、人物表情图片、各种特殊场面(夜晚、紧张、热闹、冷清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问题:你们最喜欢的卡通画、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是什么? 2、教师: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卡通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我们很多人喜爱的卡通片,下面我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断。(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 VCD ) 4、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卡通画的造型方法,请同学们欣赏第六页的范画。 三、新课教学 1 、板书课题:有趣的卡通 引导学生欣赏(课件演示作品简介) 3 、结合作品欣赏讲解卡通的主要特点: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表现语言简洁、生动幽默。教师展示并简要点评补充范画。(启发学生在这些范画当中找出表现声音、运动、速度、音乐的画面。) 活动小结:除了本身形象的夸张外,多用辅助线条或文字配合表现。学生回答

贝的故事

3“贝”的故事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课的教案设计中,我重点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欣赏图片说话”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学”与“用”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贝”字的字理演变图,大海退潮视频,生字卡、词语卡;搜集 有关汉字的故事。(教师) 2.尝试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认读。查找资料,收集汉字小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了解“贝”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汉字秘密的 热情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汉字秘密的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过什么? 2.多媒体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并定格到贝壳图片。 3.你喜欢它们吗?说说你见过的贝壳都是什么样的,它带给你哪些快乐。4.揭题:这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贝壳不但漂亮,还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贝”的故事。教师板书:“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在海边的所见所感,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媒体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讲了什么内容?2.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字词。

成语故事教案教学文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 第一课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

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这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我的故事》教学设计

《我的故事》教学设计 关义春 教学内容:“我的故事”(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看卡通画、对卡通画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尝试运用这种表现形式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情感。让学生们对我国及世界上一些经典的卡通片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学习卡通、漫画的知识。让学生对我们中国及外国的卡通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学生发现卡通发展的变化。 教学教具:多媒体、卡通画符号等 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卡通片(概念) 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词是英语CARTOON的音译。在英语中“ANIMA TED CARTOON”意为“活动的连环画”动态的画面为卡通片,而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二、卡通片名接龙(游戏) 1 、让学生们回忆起自己的卡通片,进入教学。 2、卡通接龙游戏(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画片,及喜欢的卡通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三、猜一猜

1、猜猜卡通人物 (多媒体演示《铁扇公主》。在这个环节里设置几部比较经典的动画片,让同学根据多媒体播放的画面猜猜卡通人物。) 2、猜猜亚洲第一部动画片《西游记》 (1)介绍中国著名动画片的开拓者万氏兄弟。 本片是根据《西游记》中有关铁扇公主的情节改编而成。是万氏兄弟带领70多名卡通班学员历时1年4个月绘制拍摄而成。是"孤岛电影"史上最灿烂的一页。如今看来,这部动画片的技艺水准或许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高超,若以历史眼光看,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则不能不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美妙的奇迹。这部影片在题材和风格的民族化探索和创造,则会让人油然而生爱心和敬意。这部电影也是当时亚洲第一部动画片。(设置这个环节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动画片的历史。) (2)播放动画片《西游记》 3、猜猜最早引进的动画片 (1)中国最早引进的动画片之一《米老鼠与唐老鸭》介绍 (2)播放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 4、猜猜老师小候看到的动画片 四、分析片中题材、现风格及现手法。 1、多媒体显示《超级肥皂》、《没头脑与不高兴》等这几部都是平面动画片。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贝”的故事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yǔcái qián jiǎgǔbèi kéhuài bìguān 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3、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导入,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甲骨文贝类珍贵漂亮装饰品佩戴 钱币购买偏旁钱财携带富贵货物 样子可以有关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2)第二自然段贝壳有什么特点在古代人们把它用作什么?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由于贝壳不容易损坏,所以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3)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书上例举了一些例子。 赚、赔、购、贫、货 3、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请同学们让字典帮忙) 三、细读课文,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再读课文,用横线勾出贝字的由来。 2、精读细读,用波浪线勾画出贝的作用及特点。 3、讲一讲贝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 1、根据“贝”的故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2、猜一猜:我还知道哪些字与什么有关。 如: (1)铜镜与什么有关?

小班社会活动:我的故事

小班社会活动《我的故事》 教材简解: 《我的故事》是在小班开展“娃娃家”主题背景下的一次集体活动。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一个内容,是因为在“娃娃家”环境布置及游戏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小时候的照片、物品、故事等都非常感兴趣,总是相互猜测照片中的孩子是哪位小朋友。家长们也经常饶有兴趣地相互间交流各自的育儿经验,彼此间分享着孩子成长中发生的趣事。所以开展这样一次教学活动,很适合小班的孩子。目标预设: 1、了解自己小时候用过的物品,感受其生活乐趣,知道自己在逐渐长大。 2、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3、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通过操作比较感受到自己的长大,并能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难点: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及本周活动目标,特制定了集体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逐渐长大,分享各自的成长故事。 设计思路: 小班孩子思维具体形象,学习带有情景性,生活经验也比较零散,对正在长大的自己的理解仅仅是依据外表的变化来感受的。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最好的合作伙伴”,让家长走进课堂,利用情景再现、演示操作、说说讲讲、看看玩玩、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在逐渐长大,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的意识,让家长、教师、幼儿都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教学过程: 一、猜猜这是谁——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一张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请幼儿猜猜这是谁?引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特别的照片,请你来猜一猜:这是谁? 照片上的这位宝宝,现在已经长大上幼儿园了,你觉得他哪里发生了变化? (引导幼儿从五官、身高进行观察) 二、幼儿说说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1、小组讨论,手拿照片介绍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师:每位小朋友也带来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照片上的你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生生互动)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跟所有的小朋友说一说,小时候的你是怎样的?发生过什么好玩的事情? 三、家长说说:宝贝小时候 1、个别家长讲述自己宝贝小时候的趣事。 师:小朋友,爸爸妈妈们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请他们来说说:宝宝

贝的故事说课稿

贝的故事说课稿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二年级语文《“贝”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贝类引入,讲述了古人对贝的喜爱,讲解了一些由“贝”衍生出的汉字,如:赚、赔、购、贫、货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刚开始是用具体的事物帮助记忆、交流思想,然后依靠集体的智慧,经过时间的锤炼,就形成了汉字。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汉字的起源不了解,但这一课形象生动地讲解了与“贝”相关的汉字,学生易于接受。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汉字知识,在课外拓展汉字知识,这样,学生对于汉字的起源及相关知识会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要求:知识技能1.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2.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3.教学重、难点: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况且本课为识字课,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借助图片,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导入。 出示复习字词大屏幕出示: 贝壳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容易损坏钱币参与钱财有关赚钱赔付购买贫困甲骨文(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 第一课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这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我的故事》教学设计

《我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本课是第一课《我你他》的延续,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卡通知识入手,通过影像、视频等图画、故事,引导学生听、说、看、画、讲的具体活动,进一步深入了解卡通画夸张变形、生动幽默、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等特点,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同时在学习中,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设计卡通形象和用卡通故事表现自己生活的实践学习,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水平,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卡通画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协助学生提升观察生活的水平。 (2)加深对文化、美术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在欣赏与创作中对所学知识的渗透理解。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幽默与智慧,激发学生寻找生活的神奇与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互相联系,实行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师:同学们,喜欢看卡通动画片吗?那么,大家说说你都看过什么卡通动画片? 生:…… 师:你们看过的真多。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我们的身边像穿的衣服,背的书包,喝水的水怀……也有很多很多卡通朋友,你能找一找吗? 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引导学生熟悉生活中的“卡通”,从而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卡通”知识的兴趣,为教师进一步组织教学作以铺垫。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看过的卡通动画片,也从自己身边找了很多卡通画。这个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卡通相关的,我的故事》(出示课件:《我的故事》) (三)寻找“卡通” (以活动一的展开为重点,让学生通过看、找、说等形式,突破教学重难点。) 1、播放卡通片《猫和老鼠》 师: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这部卡通片?它的名字是?说说人喜欢的理由? 生:…… 师: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也认为卡通片中的猫和老鼠很可爱,它们的一言一行都给我们带来了欢笑,那你知道卡通画在表现这些“人物”的各种形态上用了什么特殊手法? 生:…… 师:同学们刚才回答的准确与否,我们不作评价,等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卡通片后再来告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及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认识图书,体会课外读书的乐趣. 2、学会分享有趣的故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书.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并能在生活中广泛有效地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人物形象——弗朗兹)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同学们想知道关于他的小故事吗? 老师截取课外书中的一段故事,讲给学生听. 2、简单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奥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 3、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像他这样的小男孩吗?(指名说一说) 4、(出示书本目录这一页图片)这个标题读什么?(目录)目录上有些什么内容?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目录上有小标题,有页码.目录告诉我们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在那一页.翻看目录可以更快的找到我们想要找的内容. 5、介绍目录的用法.先找到要读的内容,然后看到相对应的页码,翻到这一页,就是我们想找的内容.同学们,你学会了吗? 二、班级故事会 1、以小组为单元,轮流把自己读过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 2、每个组请一位代表把他的故事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下.老师对讲的精彩的同学提出表扬,给小组加上一颗星,星星最多的小组最后获得“故事大王”的称号. 3、每个组推荐一本故事书,简单的介绍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推荐书目:《绿野仙踪》《小猪变形记》《说说我有多爱你》等. 三、课堂小结 书中有各种各样的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书中有精彩绝伦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欣赏,书中还有很多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读过的故事,也一定能收获更大的快乐和更多的朋友. 板书设计: 有趣的儿童故事 《弗朗兹的故事》 目录的使用 分享我的故事

成语故事的教案

成语故事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教案,欢迎来参考! 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 生:听过或没有 师:有人听过。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 生回答 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 盾 楚 锐 戳” 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盾呢?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小马过河》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学设计 秦峰中心小学郑文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巩固本课14个词语,会写词语“愿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 3.理解故事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以读代讲,在朗读中理解故事起因。 2.表演法,以演代讲,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特点。 3.议论法,以议代讲,在议论中发表自己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 二、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一、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小马,播放小马说的话:小朋友们,你好?生活中,你们碰到过困难吗?请你们来读读我的故事《小马过河》,你就一定能找到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2.出示学生预习材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怎么过河的?)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4.借助词语概括课文。(从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引导。) 小马要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岸的磨坊去,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问老牛,它说河水很浅,小马问松鼠,它说河水很深。最后,小马回家问妈妈,在妈妈的鼓励下,小马终于过了河。 三、细读对话,感悟特点 (一)关注小马的心理活动 1.默读课文,概括小马先后遇到的两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①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②老牛和松鼠说的话不一样,小马不知道该听谁的? 2.读课文第3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了解小马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难”。 (二)小马与老马的第一次对话 1.出示小马与老马对话。生读完思考:小马愿意帮老马做事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安排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⑴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⑵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⑶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⑷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⑵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⑶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⑷指名读课文。 三、指名书写。 四、安排作业。 誊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填词。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张口结舌”的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3、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他人一样的俸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 4、朗读课文。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⑵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了? ⑶“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五、安排作业。 朗读课文,造句:不要……而要……。 板书设计 6、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夸口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得俸禄逃走了 画龙点睛点睛飞走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