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面神经麻痹 (1)

论文面神经麻痹 (1)

论文面神经麻痹 (1)
论文面神经麻痹 (1)

论文

题目:有关面神经麻痹的探讨姓名:

医院:

有关面神经麻痹的探讨

摘要: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西医治疗方法有伽马刀治疗。在治疗上一般建议采用中医三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分型有:中枢型、周围型。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病因、类型、病例、治疗

引言

【病例1】患者男性,60岁。因生气后突然双眼闭合不全,伴头晕、言语欠流利,无头痛及二便障碍。查体:内科系统未见异常。双侧周围性面瘫,四肢腱反射活跃,左指鼻试验欠准,右巴彬斯基征阳性。血、尿常规、肝功、血糖、血沉均正常,心电图示,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头部CT扫描:未见异常。头部磁共振(MRI)检查:T1 加权象见双侧桥脑基底部有低信号,T2加权象则呈高信号,诊断为双侧桥脑梗塞。经用神经细胞活化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凝聚等药物治疗1个月,症状体征好转出院。

【病例2】患者男性,8岁。家人发现,双眼发呆,左右转动不动,次日发现口角左斜并流口水。第三天进食发呛,行走不稳呈蹒跚状,易跌倒,第五天检查发现双眼水平性和垂直性眼球震颤,双眼外展力弱,右侧面肌、斜方肌无力,双侧软腭提举力弱,吞咽发呛,构音困难,发音不清,伸舌偏右,无肌萎缩。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巴彬斯基氏征阳性,四肢主动运动困难,右侧为著,无感觉障碍和脑膜刺激

征。二个月后症状逐渐加重,双侧面瘫和四肢瘫更明显。无明显颅内压增高体征。头颅正侧位及颅底平片无异常。脑脊液正常,三月后死亡。本例后经尸检,病理诊断脑干髓内多形型胶质细胞瘤,病变以桥脑为主,累及两侧,延脑上部受累,并波及小脑上蚓部。

正文

一、面神经麻痹概述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

二、面神经麻痹的病因

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耳源性疾病;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约5.5%);神经源性:约13.5%;创伤性;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三、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型和周围型。

(一)中枢型

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二)周围型

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见面神经麻痹的分型)。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五、典型病例

患者男,54岁,于2009年12月以“左侧口眼歪斜”收住我科。自诉4天前,无名显诱因晨起刷牙时发现口角歪斜,不受意识支配,眼睛睁闭失控,喝水从口角漏出;当地卫生所给予口服维生素B1、肌注维生素B12,效果不佳,且病情加重,遂来我院,确诊为“面神经麻痹”。观其左侧眼裂增宽、流泪,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口角

歪向左侧,左耳后乳突处疼痛拒按,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腻,脉濡缓。通过针刺治疗7天后,患者诉耳后疼痛减轻,抬眉可见少许抬头纹,左侧眼帘可全闭,半月后患者在静态下面两侧基本对称,但说话及笑可见口角稍向右翘,自诉其耳后有轻痛,余无不适,要求出院(离院带药维生素B1并嘱咐患者加强功能锻炼)。3月后患者口眼歪斜彻底纠正,两侧面肌活动自如,口眼端正。

六、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注意事项

心理因素易引发面瘫。

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情,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面神经麻痹只是一种症状或体征,必须仔细寻找病因,如果能找出病因并及时进行处理,如重症肌无力、结节病、肿瘤或颞骨感染,可以改变原发病及面瘫的进程。面神经麻痹又可能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神经科疾患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或Guillian-Barre综合征,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挽救生命。下表显示面神经不同部位的体征及可能的病因。

七、现代中医治疗面瘫成果

(一)传统的治疗方法

针灸、局部注射、手术,但这三种属于损伤性治疗,如治疗不当,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和并发症,且针灸治疗对三个月以上的慢性期无

效。

(二)三位一体综合疗法特点

能够迅速地疏通经络、改善面部微循环,恢复肌肉组织活力弹性,定向矫正面肌痉挛和萎缩,全面修复受损神经、组织和血管,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且愈后不复发。从而使面神经细胞再生有了重大突破,解决了目前国内采用其它方法无法彻底治愈的一大难题。

八、面神经麻痹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体针

1、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2、治法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3、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共观察938例,结果痊愈767(81.7%),显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无效12例(1.4%),总有效率为98.6%[5~8]。

(二)电针

1、取穴

主穴:牵正、地仓、水沟、阳白、鱼腰、翳风、下关。

配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

牵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处。

2、治法

每次选2~3个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为后遗症,则宜取3~4穴。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数次。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大,宜针阳白向下透鱼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歪斜,针地仓透颊车;太阳穴深刺。症候明显部位,接负极;正极可接于太阳穴,如为面肌麻痹后遗症可接双下关穴。采用慢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度抽动为宜。电针治疗,据观察在发病后15天应用效果较好。如早期用电针,通电时间须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病程超过半月者,通电时间可延长至15分钟。亦可在得病后先针刺5~7次,再加用电针,以利恢复。电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3、疗效评价

共治疗948例,痊愈率为75.5~93.3%,总有效率为95.7~97.2%。其中,面神经麻痹后遗症18例,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44.4%[9~15]。

(三)穴位敷贴

1、取穴

主穴:分3组。1、阳白、四白、牵正、地仓;2、下关、翳风;

3、阿是穴。

配穴:颊车、太阳、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个刺激点。第1点在患侧内颊膜部咬合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相对区,在此点前后0.5厘米处各为1刺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约0.5厘米的平行线上各选和前3点相对应的刺激点6个。

2、治法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疗时,第1组药物用于第1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捏起穴区皮肤,右手持经严密消毒之手术刀片,在穴位上轻割皮肤,成“X”型,并挤出少量血,然后将撒有药粉之小块伤湿止痛膏(或胶布)贴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划太深,每周1次,穴位轮换。

第2组穴采用第2组药物贴敷,每次取主穴1个,酌加配穴1个。贴时将膏药加温融化,5天一换,穴位轮用。

第3组穴为点刺加芥末贴敷。先将芥末粉10克(小儿及少女用5~7克),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面积约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盐水漱口,然后用消毒三棱针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个刺激点,迅速点刺10~20下,然后将芥末敷于面颊外侧相

应部位,约相当于下关、颊车、地仓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阳等穴。敷后12~24小时取下。局部红肿,起水泡,宜按烫伤治疗。敷药后如出现热痛或流泪等,系正常现象,多在4小时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单用一种,亦可轮用。一、二两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应用。

3、疗效评价

穴位贴敷法治疗本病患者869例,痊愈668例(76.9%),显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无效23例(2.6%),总有效率为97.4%[15~18]。

(四)针罐

1、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地仓、颊车、太阳。

配穴:睛明、承浆、听会、大迎、丝竹空。

阿是穴位置:颧髎穴下后方1寸许。

2、治法

主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配穴为透针所到之止穴,据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或30号毫针进3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针处拔火罐10~15分钟。第二组,在患侧地仓进2针,沿皮透刺至承浆;再从颊车进针2支沿皮透刺到听会和大迎穴;太阳进针2支,沿皮透刺至丝竹空和四白穴,留针20分钟。上述2组均为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平时嘱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3、疗效评价

以多针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结果痊愈783例(97.9%),显效12例(1.5%)有效5例(0.6%),有效率达到100%[19]。

(五)温针

1、取穴

主穴:下关。

配穴:颊车、地仓、颧髎、太阳、四白、迎香、阳白、水沟、承浆、牵正。

2、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轮用。下关穴取患侧,以28号毫针深剌得气后,针柄上置一1寸长之艾条段,距皮肤约1寸左右,点燃灸灼,以病人感温热为度,待艾段燃尽出针。备用穴采用针剌或透剌之法。下关穴温针,也可用95%酒精中浸过之棉球,燃着后烧针,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第一疗程每日一次,共针10次,停针3~5天,继续下一疗程,改为隔日1次。

3、疗效观察

共观察237例,结果痊愈196例(82.7%),显效21例(8.9%),有效18例(7.6%),无效2例(0.8%),总有效率99.2%[20~22]。

(六)电针加穴位红外线照射

1、取穴

主穴:阳白、下关、地仓、禾髎、鱼腰。

配穴:翳风、合谷。

2、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针刺,提插结合捻转手法持续1分钟后,即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宜,刺激15~20分钟。取针后,用红外线灯照射,灯与皮肤距离为31~40厘米左右,照射时间约15~20分钟。为防止红外线损伤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纱布数层将患者双眼盖住。在照射过程中,要调整灯距,以免灼伤皮肤。亦可电针后,留针照射。照射

完毕出针,再按摩10~15分钟。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再作下一疗程。

3、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观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间[23~25]。

九、辅助治疗

(一)枕额肌额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

(二)眼轮匝肌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弛所致。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三)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

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四)颧肌

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五)口轮匝肌

上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六)下唇方肌

十、饮食保健

(一)参芪乌鸡汤

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撤除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可以补虚扶正、祛痰,适宜规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利用。

(二)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成稀粥,温服。可祛风解表散寒,实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辛酸等。

(三)大枣粥

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可以补气养血,实用于气病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四)生地蝎子汤

以生地黄20克、枸杞子10克、全蝎3至5只、天麻10克、猪

肉100克及陈皮、生姜适量煲汤。此中全蝎为治风要药和知名的虫豸食物,与各药食料相配,能滋养阴血、祛风通络,得当中期和恢复期病人尤其是向来肝肾阴虚,伴头晕耳鸣肢麻,外风、内风兼见者饮用。十一、结语

通过认真研究面部神经麻痹的概念、病因、类型、病因,以及探讨面部神经麻痹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案,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从中医的角度,改进相关的治疗方案,提出相关的饮食注意事项及生活习惯,从而更好的处理并解决面部神经的防御、治疗及愈后保健。

参考文献:

【1】钱德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穴位和手法的筛选》,《江苏中医杂志》1986年第7期第31页;

【2】叶成鹄:《针灸为主治疗面瘫临床观察——附1014 疗效分析》,《针灸论文摘要选编(中国针灸学会)》1987年第35页;

【3】辛宣英:《针刺治疗面瘫413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4年第4版第38页;

【6】周志杰:《针刺透穴法治疗面神经麻痹280例》,《陕西中医》1984年第5期;

【7】翟兴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5例》,《广西中医药》1983年第6版第24页;

【8】王木琴:《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100例》,《中国针灸》1986年第6期;

【9】李枫:《针刺治疗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经验和体会》,《中级医刊》1983年第12期第45页;

【10】侯子荣:《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255例疗效观察》,《针灸论文摘要选编(中国针灸学会)》1987年第379页;

【11】张福临:《透穴针尾加电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6期第53页;

【12】杨火祥,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01,17(5);

【13】方美善,冯桂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J】,中医针灸,2001,21(7);405-406;

【14】孙月华,傅忠林,综合疗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31例【J】,江苏中医,2001,22(4),23;

【15】任玉娟,刺络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50例【J】,陕西中医,2006,27(4);480-481;

【16】王伟丽,针灸配合闪罐治疗面瘫60例【J】,吉林中医药,2001,21(3),46;

【17】李之霞,浮针治疗面瘫34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8),42;

【18】许燕华,杨焰,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面瘫60例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2,33(6),26;

【19】施文甫.从中风探讨络病与病络的关系[J].光明中医, 2006,21(3):11-12;

【20】孟昭蓉,马骏梅;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附:73例病例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1】于存娟,郝风玲,李聪智;中医药治疗面神经炎的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6期。

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

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 [摘要]分析了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的原因;提出了可能导致面瘫后遗症的因素。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双侧取穴,注重手法,刺激适度,慎用激素等方面,对防治面瘫后遗症进行了探讨。 [主题词]面瘫/针灸疗法 面瘫又称“ 僻”“口眼歪斜”,相当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针灸治疗面瘫临 床报道很多,疗效亦比较确切,但也有一部分面瘫患者,不能完全恢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笔者就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的原因及如何提高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作一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1无效病例的原因分析 1.1病程较长 通过680例面瘫患者的病程与疗效关系分析,提示病程愈短,痊愈的希望愈大;病程愈长,则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愈小。将无效病例与痊愈病例的病程进行对照,用“大数定律”进行计算后,痊愈率随着病程的增长单调下降;而无效率随着病程的增长单调上升,说明了发病后就诊时间愈早、痊愈率越高。无效病例多与病程较长,或早期治疗不当,贻误了治疗时机有关[1]。对病程较长,但尚未出现口眼联动等后 遗症的患者,可采用双侧取穴施治;患侧酌情选取地仓、颊车、颧 、下关等穴透穴深刺,采用“拽拉行气”手法[2],可加速病情恢复。 1.2病情较重 根据发病程度、面肌静止时的张力及主动运动情况,分为重型、中型、轻型三类,通过临床分析表明[3],病情愈重,痊愈的可能性愈小;病情愈轻,痊愈的可能性愈大。病情的轻重,与病变损害部位有密切联系: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和以上部位,临床体征明显,多属重型;损害在镫骨肌或鼓索部位,多属中型;病变在茎乳孔以下,较为单纯的面神经炎,多属轻型。我们认为面神经麻痹起病的轻重,标志着面神经变性的程度。在发病时,面神经呈水肿状态,髓鞘或轴突已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在茎乳孔和鼓索部位的神经最为显著,部分病人乳突部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面瘫\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 2009-03-04 22:23 面瘫又叫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瘫痪。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不能蹙额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及Bell现象。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中医称之为全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此三种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另外,还有慢性外中风,不属于周围性面瘫,面肌并不瘫痪,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现为头疼、头紧、耳后疼、耳后紧、颈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脚手发凉、背凉、半身凉、半身紧、面凉、面疼、面紧、面麻、面痒、面抽搐、面痉挛、怕凉、怕风等不适感。也属外中风范畴,要比急性面瘫好治的多,但如治疗不当会迁延多年不愈或导致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脑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 1)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叫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损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核上性面神经麻痹。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2)面瘫手术监测效果更佳 人必须具备正常的面神经,才能够拥有各种表达内心感受的丰富表情。而发生面瘫则会令人额纹消失,不能或无力抬眉、闭眼,嘴角歪向一侧,说话不清晰,丧失表现表情的能力。据介绍,一部分面瘫经过药物治疗可以恢复,而另一部分面瘫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面瘫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在进行治疗前先使用面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而通过面肌电图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可以较明确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术,哪些病人需要服药保守治疗,而且在手术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经监测来帮助施行相应的面神经手术。一般来说,如果早期经过正规治疗,几乎所有的面瘫病人均能够痊愈。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 面瘫通常是指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该侧面肌瘫痪。本病中医古代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歪嘴风”。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一取穴:合谷、下关、地仓、太阳、阳间、颊车、颧髎、外关。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次选4个穴,每个穴位注射0.5ml,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二取穴:患侧瞳子髎、地仓、颊车、下关及对侧合谷穴。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 (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1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1ml。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瞳子髎、地仓、颊车取斜刺法,下关、合谷直刺。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三取穴:患侧地仓、颊车、牵正、阳白、太阳及健侧合谷穴轮流。用药:复方牵正注射液(当归、全虫、白附子、僵蚕、蜈蚣)。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

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日1次,每次3穴,每穴位注射0.6ml。面瘫穴位注射疗法四取穴:臼间穴(位于口腔内上下大臼齿间的后壁黏膜处)。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并据症加用:患侧乳突后自发性疼痛或压痛者发作期加入山茛菪碱注射液10mg,静止期加入加兰他敏注射液1~2mg;面肌抽搐连动者加入辅酶A100U。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针尖与耳垂平行,于“臼间”穴处刺入,深约1寸,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之后用乙醇棉球压迫,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继续第2疗程,隔日1次。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五取穴:穴位第一组阳白、攒竹、印堂、四白、太阳;第二组四白、迎香、颧髎;第三组地仓、颊车、大迎、承浆、人中。用药:地塞米松注射液1ml+维生素B12注射液1OOμg。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

面瘫最佳治疗时间

面瘫最佳治疗时间 面瘫疾病在生活中属于多发病,面瘫的发病人群也是很广泛的。很多人也容易患上轻度面瘫,但是人们往往会认为轻度面瘫没什么大的危害,因此会忽视它的治疗。其实,轻度面瘫的治疗是必须的,否则会扩大化的。 面瘫最佳治疗时间 真实案例: 大风天气易引发面瘫年轻患者居多近日来,大风降温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生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其中30至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30%—40%,而且他们的病症表现都是头痛,疑似感冒,实为面瘫。今年刚过30岁的小郑,平时身体素质很好,但前几日大风天气,出去跑业务后,就感到头后颈部酸痛,他以为是患上了感冒,过两天就会好。哪知越来越严重,最后影响了正常工作,他才来院就诊。医生却告知:他患的不是什么感冒,而是受风引发的面瘫。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延长了治疗时间。【【乾正康】】治疗面瘫远离痛苦治疗面瘫,让患者远离面瘫困扰。采用新型优质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具有载药量大、恒定释放治疗成份等特性,药物吸收快,效力持久;药物经深层磁化处理,其与

病变细胞的亲和性大增,强力渗透直达病灶迅速起效,组方含有营养神经的特别因子,能在短期内滋养、修复、再生面部神经。三个疗程彻底康复!冬季是面瘫的高发期,之所以年轻人频发面瘫,除了天气原因,与不规律生活,精神压力大也有较大关系。由于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好,一般面瘫不像老年人一样嘴歪眼斜,症状以头痛为主,会与初期感冒症状混淆,由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留下面瘫后遗症:面部痉挛,眼角、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等。因此,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治疗,不要因为工作而拖延。 面瘫最佳治疗时间 【小贴士】:1、面瘫病人勿用冷水洗脸,注意头面部保暖、应该注意功能性锻炼,如张大嘴、努嘴、示齿耸鼾、抬眉、双眼紧闭、鼓气,有主意面瘫预防。 2、夏季避免电扇、空调直吹身体,如果患者感到有点凉了就要调整风向或关掉电器,不可贪图凉爽。 3、面瘫病人应该多食:甜瓜、香蕉、桑棋、山楂、紫匣、海带、大枣、新鲜蔬菜、粗粮如豆类、黄豆制品、丝瓜、冬瓜、黄瓜、南瓜、玉米、洋葱、瘦肉、苦瓜。 4、患病期间应该进行适当的活动,同时保持情绪乐观、足够的睡眠时间、加强身体锻炼、常听轻快音乐。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地仓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印堂穴 阳白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 四白穴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 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 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 承浆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髎穴 10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11合谷穴 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 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 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 合谷穴。 1、参芪乌鸡汤 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撤除 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本汤可以补虚扶正、祛痰纠中医彩信偏,适宜规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利用。 2、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成稀粥,温服。本方功 可祛风解表散寒,实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辛酸等。 3、姜糖苏叶饮 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滚水浸泡5—10分钟。本方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效用。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4、川芎白芷水炖鱼头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本方功 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5、大枣粥 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效 补气养血,实用于气病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面神经麻痹治疗总结

面神经麻痹治疗总结 发表时间:2015-01-23T15:59:43.7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5期供稿作者:潘千里雷少云 [导读] 针刺治疗面瘫,疗效一般较好,但也有一部份患者疗效欠佳,迁延不愈。余在临证中,也曾走过弯路。 潘千里雷少云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人民医院 663400)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386-0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中医称“ 僻”。多年来,笔者对本病的证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略陈心得如下: 一、远道取穴,避其锐气 针刺治疗面瘫,疗效一般较好,但也有一部份患者疗效欠佳,迁延不愈。余在临证中,也曾走过弯路。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探索,体会到面瘫初期的治疗则是关键,涉及到疗效的好坏和预后的善恶。 面瘫初期的临床症状,除有患侧面部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患眼闭合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歪斜等临床表现外,尚有相当一部份患者,患侧面部板滞,紧迫,甚至拘急。有的表现以患者面颊为甚;有的以患侧眼部和额部明显;也有少数患者两侧同时有板滞、拘急等感觉。但感觉程度有差异(患侧较重)。根据临床实践,面瘫初期大部份患者有上述症状,只是表现程度的轻重和部位不同。此时若急于求成,只顾调整偏斜,局部针刺,可能导致部分患者病情迁延不愈。(特别是风邪旺盛的患者)。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面瘫后遗症的患者,绝大部分都留有患部板滞,拘挛不消。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感受风寒或风热以风邪为主,风邪旺盛时,如行局部刺激,可起反跳作用,邪气不去反助邪。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神经受压,产生面神经炎。故初期也不宜局部刺激。两者的治则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面瘫初期,风邪旺盛,邪气方刚,此刻需急治其标,以祛风邪,风邪去,板滞拘急消。再图缓治,调整偏斜,可起事半功倍之效。故采用避峰之法,远道取穴,避其锐气,疏通手足阳明经气,引邪外出,待邪气稍瘥时,再引局部取穴。运用此法,明显提高治愈率,对周围性面瘫基本都能治愈,收到满意的疗效。 二、具体治法 先行远道取穴,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局部取穴。 (一)远道取穴: 1、风寒型:列缺患侧,太冲患侧、合谷健侧、曲池双侧、足三里双侧。均针刺泻法,每日针刺一次。 2、风热型:外关患侧,足临泣或内庭均患侧、合谷健侧、曲池双侧,足三里双侧。均针刺泻法,每天针刺一次。按上法,一般针刺三至五次,最多一周,患部板滞拘急等感觉便消失,此刻病情已趋稳定,可行局部取穴。 (二)局部取穴: 局部取穴以透穴为主,此刻病情稳定,针刺需浅而轻,以免损伤营气,故以卧针刺入。临床实践,透穴比常规取穴,明显提高疗效。选穴如下:口角歪斜者取地仓透颊车,或人中透禾髎,或夹承浆透地仓;患眼闭合不全者,取阳白鱼腰,或巨髎透四白;额纹消失者,取攒竹透阳白或四竹空透阳白;不能皱眉者,取攒竹透鱼腰;迎风流泪者,取迎香透睛明或攒竹透睛明;露齿患唇乏力者,可用皮肤针轻如患唇,患侧头维,下关、翳风、风池等穴均可同时选用针刺,足三里、外关或列缺合谷仍可选用。以上穴位,根据病情侧重,酌情选配。均行针刺补法,隔天针刺一次。 三、病案举例 雍XX,女,42岁,工人,患者于2013年8月5日突然发病,右侧面部发麻,口角歪向左侧,右眼闭合不全。发病后,即去他院治疗,并服用维生素B1、B12、地塞米松等药物。共针五次,症状有增无减。至8月15日,来本院门诊。检查:蹙额、皱眉不能、流泪、额纹消失、彭腮漏气、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左侧,伴头痛,全身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按风寒型,首先采用远道取穴,疏通阳明经气。患者当时就感到面部轻松舒适。针刺三次后,(每天一次)患侧面部板滞拘急消失。第四次来诊,去左曲池,太冲,加患侧地仓透颊车,攒竹透鱼腰,迎香透睛明,左合谷、双足三里均针刺补法,隔天一次,前后共计六次,未用任何药物,诸证悉平。随访二年余,无任何不良后遗症。 四、讨论与体会 笔者提出“避峰”的观点,是针对面瘫初期风邪旺盛时,采用远道取穴,可起立竿见影之效,明显提高治愈率,对周围性面瘫均能基本治愈,收到满意的疗效。有的患者,辗转几经,久治不愈超过半年或一年以上的,仍有板滞拘急不消,此时仍应远道取穴为主,但远道和局部可同时治疗,攻补兼施。 针刺治疗面瘫,把握好时间是关键,风邪稳定后,要不失时机,辩别侧重,有的患者病变偏重于颜面上半部,如若单独调整口角歪斜,就会延误病情。

面瘫的针灸治疗

面瘫的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针灸治疗面瘫要选取哪些穴位呢? 方法/步骤 1.1 地仓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2.颊车穴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4.阳白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5.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6.四白穴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7.迎香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8.承浆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9.颧髎穴 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10.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面瘫之生活小常识

1、面瘫生活常识之饮食宜吃:面瘫患者可多吃新鲜蔬菜,粗粮。比如豆类、黄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葱、瘦肉、山楂、紫匣、海带、大枣、苦瓜、丝瓜、冬瓜、黄瓜、甜瓜、香蕉。忌吃: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酒、羊肉、狗肉、动物肉、带鱼、辣椒。 2、面瘫生活常识之泡脚: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10-20分左右后足底按摩。 3、面瘫生活常识之光源刺激:面瘫患者应注意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视、电脑,紫外线等。 4、面瘫生活常识之锻炼:面瘫患患者平时还可做一些功能性锻炼,如抬眉,双眼紧闭,鼓气,张大嘴,努嘴,示齿耸鼾,湿热毛巾热脖,每晚1-2次以上,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 5、有关面瘫生活常识方面,患者在面部抽搐时,应双眼紧闭,嘴紧闭(痉挛患者禁食酸性食物)。上述对面瘫生活常识的一些问题我们就为您介绍到这里,此外,面瘫患者还可进行适当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常听轻快音乐,心情平和也是很重要的面瘫简易自我按摩方法1.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中药煎汤(桂枝9克,防风9克,苏叶9克)浸湿毛巾热敷。谨防药液误入眼内。2.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3.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香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旁开0.5公分)。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4. 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

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5.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 5公分),往返50次。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的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 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 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食疗1、防风粥: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温服。该方可祛风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酸楚等。2、薄荷糖: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将白糖放入锅内,加水少许, 文火炼稠,后加入薄荷粉,调勺,再继续炼于不粘手时,即成该方具有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的功效,对于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咽干微渴等症有效。3、川芎白芷水炖鱼头: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该方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4、姜糖苏叶饮: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

教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教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总 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一、授课学时:1学时 二、教学目的: 1、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 2、熟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了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病理 三、重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四、难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五、教具或电教设备:多媒体。 六、自学内容:面神经的解剖生理;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七、相关学科知识:神经解剖学、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 八、教学法:启发式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 九、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一)课前组织和导入(3分钟) 1、自我介绍有关个人的简历; 2、说明本次课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 3、给学生看一个面神经麻痹的病例图,让学生思考,观察该病例的特点,考虑为什么病?并且要对该 病例的特点进行点评,给学生有一定的印象。 (二)面神经的解剖(5分钟)(启发式和结合图谱讲授教学法) 1、面神经核的部位。 2、支配面神经核的中枢结构。 3、面神经的径路。 4、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 5、面神经各节段损害的表现 (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义、病因和病理(5分钟)(启发式讲授教学法) 1、定义。 2、病因:未完全明确。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 3、病理:面神经水肿,脱髓鞘,严重者轴索变性 (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10分钟)(启发式和结合图谱讲授教学法) 1、年龄、性别。 2、起病方式:急性起病 3、前驱症状 4、主要症状:患侧表情肌瘫痪 5、感觉异常 6、Hunt综合征

治疗面瘫最好的办法

治疗面瘫最好的办法 【导读】: 压力过大是出现特发性面瘫的常见原因,所以,特发性面瘫的诊断预防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学会缓解心理压力,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学会自我调节,保持愉悦的心情,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荤素搭配,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应季的水果,比如苹果、葡萄、梨、茄子、青椒,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因为饮食对特发性面瘫的诊断预防也很重要。 治疗面瘫最好的办法 我已经四十多岁了,患上三神经痛是在五、六年前,那种滋味真是痛苦不堪。我六年前毫无原因右侧面部开始疼痛,每天疼起来像被电击一般过十几秒后可以慢慢缓解,到医院确诊是三叉神经痛后,我每天吃上3片卡马西平起初效果还行每天疼痛时间和次数都有所减少,但是过了一阵子就不太管用了,慢慢的疼痛开始加剧,每天右边的脸也不敢洗,饭也不敢吃。吃起饭来,头几口还行!多吃上几口那就疼的张

不嘴了,每天只能吃点稀饭,太痛苦了!乾正康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真的吗?看着我每天这个样子,儿子女儿也心疼的不得了,一个个眉头紧锁,到处打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去过几家医院,也试过很多的方法但是效果都不太明显,后来儿子上网时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了【乾正康】,就给我买了两个疗程,他说网上卖的很火,患者评价也很高,让我试试看,没想到用完后,疼痛的次数明显减少,,洗脸时也没那么痛了,感觉效果真的很好,儿子又买了一个疗程,说是咨询了专家,专家嘱咐让巩固一下效果,用完这一个疗程,疼痛消失了,面部恢复了正常,看着儿女们一个个笑逐颜开的模样,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以后再也不用受疼痛的折磨了。 幸福很近,带着淡淡地色彩染满整片天空,幸福很远,带着洁白的云彩消失在整个世界里。面瘫一定要选对正规的产品治疗,这样质量才有保证,效果才会更好。 治疗面瘫最好的办法 健康小常识: 一、对于面瘫的治疗患者要注意多食新鲜蔬菜、粗粮如黄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葱,瘦肉,山楂,海带,大枣,

面瘫的护理查房

面瘫的护理查查房 时间:2011 地点:***科 参加人员:全科护士 主讲人: 一、概论 (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2)耳源性疾病(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4)肿瘤(约 5.5%):5)神经源性:约13.5%,(6)创伤性:(7)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8)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9)血管机能不全;(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11)心理因素

(三)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1.中枢型 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 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 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 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2.周围型 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 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 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 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 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见面神经麻痹的分型)。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二、简要病史,辨病辩证及专科情况 (一)、2床,王汉文,男,70岁,于4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睑,口唇闭合不良遂于巴中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3天后右耳道出现疱疹,经诊断为“面神经炎”,予以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针灸治疗,40天后症状略好转。于2011.05.23.09:00入我科治疗。步入病房,来时神情,语晰,发育正常,营养可,面色红黄隐隐,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二便调和。患者右侧眼睑,口唇闭合不良,右侧鼻唇沟,额纹消失,不能皱鼻,皱额。测, T36.5℃,P68次/分,R18次/分BP140/80mmhg (二)、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为老年男性,急性起病,右侧.眼睑,口唇闭合不良,右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据其症状,体征诊断为“口僻”。 患者,老年男性,急性起病,感受外邪,外邪侵袭经络以致面部经络气血不畅则致面部肌肉失濡。故见肌肉迟缓不收,而久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部神经的疾病中,面瘫的出现是最多发的了,我们在生活中多去了解到面瘫的症状表现也是很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了解下这方面的面瘫知识吧。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真实案例: 大风天气易引发面瘫年轻患者居多近日来,大风降温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生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其中30至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30%—40%,而且他们的病症表现都是头痛,疑似感冒,实为面瘫。今年刚过30岁的小郑,平时身体素质很好,但前几日大风天气,出去跑业务后,就感到头后颈部酸痛,他以为是患上了感冒,过两天就会好。哪知越来越严重,最后影响了正常工作,他才来院就诊。医生却告知:他患的不是什么感冒,而是受风引发的面瘫。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延长了治疗时间。【【乾正康】】治疗面瘫远离痛苦治疗面瘫,让患者远离面瘫困扰。采用新型优质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具有载药量大、恒定释放治疗成份等特性,药物吸收快,效力持久;药物经深层磁化处理,其与病变细胞的亲和性大增,强力渗透直达病灶迅速起效,组方

含有营养神经的特别因子,能在短期内滋养、修复、再生面部神经。三个疗程彻底康复!冬季是面瘫的高发期,之所以年轻人频发面瘫,除了天气原因,与不规律生活,精神压力大也有较大关系。由于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好,一般面瘫不像老年人一样嘴歪眼斜,症状以头痛为主,会与初期感冒症状混淆,由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留下面瘫后遗症:面部痉挛,眼角、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等。因此,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治疗,不要因为工作而拖延。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小贴士】:面瘫患者的饮食禁忌10不宜 1、忌:生冷油腻刺激性食 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酒,浓茶,绿豆,羊、狗肉,动物内脏。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如玉米,瘦肉,洋葱,山楂,海带,大枣,苦瓜,冬瓜,黄瓜,香蕉,紫茄,丝瓜,南瓜,甜瓜,桑椹等等。尤其季节转换的时候,可以多吃些韭菜、芹菜、春笋、芥菜等,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 3、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 4、适当活动,加强身体煅炼,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

谈治疗面瘫的方法选择

谈治疗面瘫的方法选择 发表时间:2011-11-08T14:00:31.6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5期供稿作者:王绪立 [导读] 目的分析治疗面瘫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最佳选择。 王绪立(山东省临沭县医疗保险中心 276700) 【中图分类号】R6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5-0140-02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面瘫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最佳选择。方法根据临床经验,参考了10篇相关文献内容,从中西医不同角度研究分析面瘫的病因病症、面神经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辩证分型、治疗时机、治疗方法。结果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能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结论对临床治疗面瘫和科研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辩证分型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面神经麻痹/中西医结合疗法水针 SDUDY ON THE CHOICES OF METHODS TO TREAT THE FACIAL PARALYSIS AROUN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relevant influence factors of treating the facial paralysis,study the treatment method,offer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According to clinical experience,consulting the content of 10 relevant documents,I research and analyse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m medicine with different angles,degree of position and damage the facial nerve damaged,the dialectical dividing types,the treating opportunities,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Results In different periods,facing different kinds of damage,choosing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we can shorte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cure rate. Conclusion There i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search work. 【Key words】Facial Paralysis/Dialectical dividing type Facial Paralysis/Acupuncture therapy Facial Paralysis/Chinese-Westem medical therapy hydro-acupuncture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选择治疗本病的方法不同,加之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临床效果产生一定差异,或延长病程,或导致不愈。近年来,这种状况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谈谈治疗面瘫的方法选择。 1 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辩证分型 1.1 影响面瘫治疗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面瘫的症状轻重与面神经损害的部位、损伤程度是重要的内在因素。有研究表明[1],在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缺血、水肿、受压明显,以致髓鞘或轴突变性,因而病情多属重型,恢复慢、预后差、后遗症多。而茎乳孔以外的面神经水肿、变性坏死多不明显,病情较轻,恢复快,预后好。现代医学将此病分为Bell氏和Hunt氏面瘫[2]。Bell氏面瘫表现为一侧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Hunt氏面瘫因膝状神经节受损,除以上症状外,还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患侧乳突疼痛,耳道可出现疱疹。 1.2 中医学认为,面瘫的病因有内外之分[3],内因为正气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致卫表不固;外因为外感风邪、挟寒挟热挟湿,这两方面均会影响面瘫的恢复。外因风、寒、热而致病者,恢复较快;若挟湿明显,舌苔厚腻者,其病程较长,但预后尚可;内因正气不足、卫表不固,无力迅除外邪,致风、寒、湿、热,久滞经络者,恢复缓慢,中、后期如不加强扶正补虚,日久可能导致不愈。目前,有关证型的划分尚无统一认识。有报道,李氏[4]将面瘫划分为外邪壅络、肝胆湿热、瘀血阻络3个证型;何氏[5]等将面瘫分为风寒痹阻、风寒侵胃、肝胆湿热、肝肾亏虚4个证型;另有李氏[6]将面瘫归纳成为6个证型,即风寒阻络、内热侵袭、阳明热盛、肝胆火逆、气血亏虚、中气不足。吴氏[7]临床中将面瘫只分为寒症(患侧面部拘紧,眼睑闭合不全,流泪,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热证(患侧面部松驰,眼睑不能睁开,或眼睛干湿,耳后或耳内、耳廓疼痛,或外耳道、耳廓有疮疹,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紧或弦滑)。 1.3 面瘫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肿瘤、血管病变、外伤等)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治疗不当、年老体弱、未听从医嘱等因素,也都会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笔者临床工作中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深浅,临床表现症状轻重,全面考虑其它相关影响因素,将面瘫分为两个类型来治疗。即:一般型(面神经损伤在茎乳孔以外,症状较轻,无其它伴有病者);顽固型(面神经损伤在面神经管内的,症状重,病程长,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疾病者)。其实分几种类型不重要,关键是要客观地分析、认识临床资料的属性,研究、遴选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才是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 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复杂多变的[8],治疗方法的选择过程,是一个在充分考虑机体生理、病理学变量的基础上,把握不同机能状态下所反应出的不同特征,并将其有序组合的辩证思维过程。面瘫患者也是如此,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2.1 面瘫急性期的治疗很关键。由于面瘫初起[9],面神经正处于炎症水肿期,其损伤尚未终止,此时病情本身出现逐渐加重的趋势,应及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尽快消退,以减少对面神经的进一步损伤。这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为最佳,在针灸的基础上,并恰当地使用抗生素、激素、神经营养剂或血管扩张剂。①针刺采用浅刺、平刺,轻刺激手法。②中药用马钱子切片外敷。③西药可选用甲钴胺、地巴唑、VitB1等口服;或静脉注射无环鸟苷、病毒唑等;如乳突疼痛者可加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经过短期治疗,一般型患者即可较快恢复。 2.2 中、后期治疗的患者多是面神经损伤程度较深,临床表现症状较重者,其恢复迟缓。此时应首选针灸疗法:针刺应在辩证取穴配伍、正确运用补泻手法的基础上,加大刺激量,多用直刺或透刺,并灵活选用远端穴(如:合谷、曲池、足三里、太冲等)和健侧穴;也可选用远部温针灸、近部隔姜艾炷灸或艾条悬灸;针对具体情况用三棱针点刺、梅花针叩刺等方法也会收到良好效果。同时运用中药辩证施治:以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加当归、川芎、赤芍以养血行瘀,挟热加菊花、夏枯草;瘀阻加红花、桃仁;气虚加灸黄芪;肌肉牵痛加地龙干。另外加强物理疗法如TDP、低频穴位电疗仪、面部按摩、面肌功能锻炼,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暖、忌食辛辣食物等也都会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有积极作用。 2.3 有研究表明[10],对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变已经形成,治疗较为困难的面瘫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加传统针灸太阳、颊车、地仓、翳风、四白、下关等穴,可以给面神经一个良性刺激,使受压的面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加速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这种疗法能增强针感,使针药穴协同发挥作用,疗效优于单纯传统针灸治疗。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1961年6月国际医学协会称“面神经麻痹称”为“面瘫”“歪嘴巴”、“歪歪嘴”、 “吊线风”,通常是指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是 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 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 法完成。 简介 面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发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凉、物理性损伤或病毒入侵所致,面神经的发病之初表现为面神经发炎,此时还未形成明显的面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眼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典型的症状表现。因此,对于面神经的症状一定要加以了解,便于及时地发现这种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因治疗不及时而使病情加深。 发病原因⒈感染:约42.5% 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L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 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⒉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 .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⒊肿瘤:约 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⒋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 ⒌创伤性:约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⒍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⒎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⒏血管机能不全 ⒐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唾液分泌障碍 就是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一侧会呈现唾液分泌量很少的病症,很多人都不太在意,理论上这是面神经病症,如果没有引起你的注意,那么就有可能使面神经的病情加深,对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 泪腺分泌障碍 在面神经麻痹发病期间,患者在平常常有不自主流泪的情况发作,同时还有眼睛干涩不能正常分泌眼泪的病症,这带给患者的危害是很严重的。面神经患者会呈现泪腺分泌障碍,主要是指面部神经麻木的那一只眼睛的泪腺会分泌量过少,以致有干涩的病症,但是另外的一侧却可以正常的分泌眼泪的面神经病症。因此,当出现这种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被诊断出面神经之后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 后遗症面瘫后遗症一般是指病程超过半年,因治疗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或者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的情况。面瘫后遗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患侧麻痹的神经没有完全激活,功能未完全恢复所遗留的部分病症;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病情过重而形成的不可逆的损伤。具体表现:无抬眉运动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睑松弛,抬眉时嘴角上错、闭眼时牵动嘴角、鼓嘴时眼小,鼻唇沟浅,面部僵硬、滞食、流泪等。

(完整版)面瘫诊疗方案的优化、评估(2014-2016)

面瘫2014—2016年

目录 2014年 (3) 诊断 (3) 治疗 (3) 难点及解决措施 (4) 中医药特色 (4) 分析评估 (5) 2015年 (6) 诊断 (6) 治疗 (6) 难点及解决措施 (9) 中医药特色 (9) 分析评估 (9) 2016年 (11) 诊断 (11) 治疗 (13) 中医药特色 (17) 优化总结 (18)

面瘫(2014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

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4天; 2.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 (1)风寒证 治法:疏风散寒,舒筋通络。 针灸处方:①急性期:风池、翳风、太阳、阳白、颊车、合谷、太冲,面部浅刺,针用泻法,留针15分钟。 ②恢复期:阳白、四白、下关、人中、头维、地仓、颊车、风池、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③联动期和痉挛期:阳白、四白、承浆、迎香、地仓、颊车、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长针透刺,留针30分钟,针用平补平泻法。 (2)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舒筋通络。 针灸处方:①急性期:风池、太阳、颊车、阳白、曲池、外关、合谷、太冲,面部浅刺,留针15分钟,针用泻法。 ②恢复期:阳白、太阳、四白、头维、地仓、颊车、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