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课堂训练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课堂训练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课堂训练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课堂训练

18 苏州园林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丘壑.()镂.空()池沼.()称.心()轩.榭()鉴.赏()嶙峋.()蔷.薇()重峦叠嶂.()

2.辨识形近字。

jiàn()赏luán山()cái()衣zǎi记()qiān书()l iàn留()zāi()树Zài装()3.解释下列词语。

(1)标本:

(2)败笔:

(3)嶙峋:

(4)斟酌:

(5)鉴赏:

(6)阅历:

(7)别具匠心:

(8)因地制宜:

(9)自出心裁:

(10)层峦叠嶂:

4.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有什么特征?

二、课上理解

1.苏州园林的四个分特征分别是

(1)

(2)

(3)

(4)

2.第三段说明建筑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泥沼是如何配合的?

4.为什么作者在说明树木的裁种时只以古藤为例?

5.除了四个主要的特征之外,本文还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征?

三、课后巩固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轩榭(xuān)池沼(zhāo)邱壑(hè)阑干(lán)

B嶙峋(lín)摄影(.shè)镂空(lòu)松柏(bó)

C琢磨(zhuó)广漆(qī)斟酌(zhēn)蔷薇(qiáng)

D盘曲(qǔ)鉴赏(jiàn)庸俗(yōng)玲珑(lóng)

2.下列短语中有4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相互映衬重孪叠嶂因地制宜俯仰生姿自出新裁

珠光宝气别匠俱心安静闲适盘曲嶙峋三翻五次()

3.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B.设计师们自出心裁

....,设计的服装异彩纷呈,很富有时代特色。

C.农民种庄稼也要因地制宜

....,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

D.校园里的松柏修剪得俯仰生姿

....、整齐划一,像一排排士兵坚守着阵地。

4.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

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

5.“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6.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的出现。

这段话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二)阅读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7.第七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8.“景致”中“致”的意思是________;你能再说出几个和“镂”同义的词吗?________ 9.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10.第二自然段中,“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句中“补”字用得准确吗?说说你的看法。

11.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这一特征(用原文回答)。

(三)拓展阅读

廊·亭·桥(2018·江西)

陈从周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

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罔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晕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

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云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13.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14.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四)中考体验

(2018·广东广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权威发布]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然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广州调查]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 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各抒己见]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

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2017 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

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16.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17.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一种创新。

D.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18.《新京报》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

19.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导学

1.hè lòu zhǎo chèn xuān jiàn xún qiáng wēi zhàng

2.鉴签峦恋裁栽载载

3.(1):原指具有影响作用的标准图样,文中是典范的意思。(2)写字、绘画中没写好、画好的地方,引申为写作等失败的地方。(3)突兀的样子。(4)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5)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6)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7)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8)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9)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10)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4、(1)苏州园林(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上理解

1、(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2)讲究假山泥沼的配合(3)讲究花草树林的映衬(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对比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的建筑与我国古代的建筑特点相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

3:用活水,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4、小中见大的写法,不起眼的藤萝都有神,别的就更有神了。

5、注意角落美,门窗设计精美,色彩淡雅突出主题。

课后巩固

1、C

2、峦心具番

3、D点拨:“俯仰生姿”意思是高树与低树相间,互相映衬,富有情致。与“整齐划一”正好相反,不符合语境以。

4.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5、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揭示了皮影戏的本质特征。

6、分类别列数字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7、第一句。

8、情趣;雕、刻、镌、锲、铭

9、有墙壁隔着墙上有镂空图案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10.“补”写出了匠师们的细心、匠心,说明他们注重图画美,善于将单调化为多彩。11.举例子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12.(1)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至于它们的“共同特点”,廊——“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亭——“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桥——“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可见共同特点是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廊的运用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13.【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示例二】在介绍桥时,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2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 组织材 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 ?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 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而且文字生动、 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 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 xu on xi e (轩榭) l in x m (嶙峋) ji cn sh O g (鉴赏) zh en zhu o (斟酌) 池沼 (zh O 丘壑 (h e) 镂空(1 ou ) 阑干 (l 印) 模样 (m u)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苏州园林》教案 本文是 优美,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字词拼音与解释

18、苏州园林 竿gān: (1)竹子的主干; (2)特指 '“钓鱼 竿”。映衬 yìngchèn:互相映照、衬托。 败笔 bàibǐ:字、诗词、文章、绘画、设计等多方面的缺点和疏漏。泛指某件事中或某 件物品不完美的部分。 丘壑 qiūhè:丘壑,指山陵与溪谷;山野幽僻的地方; 比喻深远的意境。 雷同 léitóng:指随声附和,与他人的一样;也指一些事物不该相同而相同。 嶙峋 línxún:枯瘦的样子。 依傍 yībàng:是指艺术、学术等方面模仿别人或者依赖;依靠。 蔓延 mànyán: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延伸,扩展。 蔷薇 qiángwēi:双子叶植物,蔷薇科。落叶或常绿灌木。茎直立、攀援或蔓延,枝上常有刺。花有白、黄、粉红等色,有芳香。果为蔷薇果。除供观赏外,可提取芳香油和供药用。 芭蕉 bāji āo:又称“甘蕉”。单子叶植物,芭蕉科。多年生草本。叶长圆形,很大, 翠绿色,有光泽。花红褐或紫色。果实像香蕉。原产日本和中国台湾。叶纤维可织布。根、 茎、叶、花可供药用。 雕镂 diāolòu:雕刻,刻镂。 斟酌 zhēnzhuó: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明艳 míngy àn:鲜艳 ,明丽 ,颜色十分光泽。 因地制宜 yīndìzhìyí: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根据;宜, 适当。 自出心裁 zìchūxīncái: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诗文、 美术、建筑等的)。 重峦叠嶂 chónglu ándi ézhàng:重重叠叠的山峰。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俯仰生姿 f ǔyǎngshēngzī: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 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姿,姿态。句中 '俯仰生姿 '一词,写出了 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既有动感,又有层次感。 第十八课《苏州园林》 一、重点字词注音 竿【 gān】映衬【 yìng chèn】败笔【 bài bǐ】丘壑【 qiūhè】雷同【 léi tóng】嶙峋 【l ín xún】依傍【 yībàng】蔓延【 màn yán】蔷薇【 qiáng wēi】芭蕉【 bāji āo】雕镂【 di āo lòu】斟酌【 zhēn zhuó】明艳【 míng y àn】因地制宜【 yīn dìzhìyí】自出 心裁【 zìchūxīn cái】重峦叠嶂【 chóng luán di ézhàng】俯仰生姿【 f ǔyǎng shēng zī】 轩榭【 xuān xi è】 二、重点词语解释 竿: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 2.特指“钓鱼竿” :垂~。投~。~钓。 映衬: 1.互相映照、衬托使显现。2.修辞方式,并列相反的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败笔: 1.书法或绘画中不好的一笔。2.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丘壑:指山峰与河谷;山野幽僻的地方;比喻深远的意境。 雷同:雷一发声,万物同时响应。今泛指事物与人相同者。 嶙峋: 1.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2.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 依傍: 1.依赖 ;依靠。 2.指艺术、学术等方面模仿别人。

18.苏州园林

17.《苏州园林》教学稿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学情分析: 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导学: 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 1、对对子 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总结:第一联,盛赞了苏州园林的美丽,第二、三联,写出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二、预习导学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 轩榭(xuān xia)池沼(zhǎo) 丘壑(ha) 嶙峋(lín xún) 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重峦叠嶂(zhàng) 斟酌(zhēnzhuó)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习题(含答案)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池沼()嶙峋()着眼()琢磨()丘壑() 镂空()轩榭()斟酌()对称()阑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 B.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 C.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 D.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 3.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是()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A.尽管但是只要就B.尽管那么只有才 C.如果那么只有才D.如果但是只要就 4.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1)湿沙层的水分足够()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 (2)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 (3)那么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A.供给必需预告B.供应必须预告 C.供应必须预兆D.供给必需预兆 5.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6.下面的文字,先提出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作分析。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段话,内容自定。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这也为修造石拱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池沼和河道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这两段文字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部编版八上第十八课《苏州园林》教案新编

部编版八上第十八课《苏州园林》教案新编 文本研读 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的说明文。是作者为介绍《苏州园林》写的序文。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在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这样先总后分抓住特征条理清晰的介绍了《苏州园林》从而显示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佳作。 一、导入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69处。 (欣赏一组图片)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给人以“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趣,自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享受。苏州园林众多,风格不同,“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不同的园林风格。 【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沧浪亭:现存的苏州园林中历史最悠久的园林,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留园: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除此以外,像网师园、怡园等也是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园内有园,景外有景,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被认为是苏州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建筑最晚,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以一个游览者的身份,用鉴赏家的眼光,去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去体味其中的诗情画意。 二、简介作者及相关背景 1、叶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小说有《倪焕之》、《夜》、《多收了三五斗》,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州园林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州园林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18苏州园林解读

《苏州园林》语言积累与运用 1.重要词语: 嶙峋(lín xún):一般形容山势峻峭、重叠、突兀的样子,也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如瘦骨嶙峋。 雕镂(diāo lòu):雕刻。 斟酌(zhēn zhuó):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 重峦叠嶂: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俯仰生姿,意思是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2.重要句子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解析】“绝大部分”的意思是大多数的,一般情况下的,在这里是说我国的建筑大多数都是对称的,很少有不对称的,使表达更加的形象、准确。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解析】“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⑶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解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⑷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解析】园林建筑色彩的谐和,文章则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页1 第 建筑颜色与北京园林建筑的颜色进行比较,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 ⑸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解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对称的建筑比作图画,园林比作美术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特点。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考点精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文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文 苏州园林 作者:叶圣陶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

18苏州园林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 2.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重点) 3.掌握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重难点 ) 4.品味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 要点,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 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 研讨解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 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第1课时 1.初读课文,概括说明特征。(重点) 2.再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重难点) 3.研读课文,理解文章难点。 一、导入新课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概括说明特征 提问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明确:标本。“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提问2: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第二自然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 提问3: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明确:四层内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三、讲究花草

18 苏州园林

18 苏州园林 课题苏州园林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实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实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 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 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 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 文。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 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 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水平。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 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 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 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 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百科知

识》 1979年第4期。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略有删节。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读准字音轩榭 ..(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 相间.(jiàn)嶙峋 ..(lín xún)庸.俗(yōnɡ)镂.空(lòu) 蔷.薇(qiánɡ)斟酌 ..(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相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苏州园林》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 1、积累掌握“轩榭、丘壑、嶙峋、镂空、重峦叠嶂”等词语。 2、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以及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3、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品味文章的语言。 4、初步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以及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2、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配乐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 老师解说: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园林是指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可以说是“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苏州园林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其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和拙政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的布局以水为中心,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狮子林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古人以回归自然的大智慧,在那亭榭楼阁、荷塘山石、古树奇花、楹联匾额之中蕴藏了丰富的人文信息。而那园林之中的,幽长古巷、弯弯小桥、静静流水,一切与园林融为一体的景色,又何尝不值得人们流连忘返,细细品味? 今天就让我们在大师叶圣陶先生的引领下一起走进那秀美典雅的苏州园林。 1、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拓展阅读新人教版

第18课《苏州园林》拓展阅读 苏州园林曾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唤起我们的欣赏欲望。那么,你留意过作为园林组成部分的建筑小品吗?知道它们有哪些功能吗? 园林建筑小品 ①园林建筑小品是指园林中体量小巧、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有情趣的精美构筑物。在我国,园林建筑小品源远流长。从最早的上古园林时代的灵台、龙、龟,到明清时代园林中的景墙、长廊、园桥、石刻、灯柱等等,再到现代都市园林中的各类座椅、标牌、园灯等等都是园林建筑小品。 ②园林建筑小品作为艺术品,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由于其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辅以成功的布置,其自身往往就是园林的一景。有时我们甚至可能忘了去过的景区的名称,而它里面经典的壁画、雕塑、石刻等却久久地印在脑海里。 ③有些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空间中起着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而且具有组织空间画面的构图功能,为步移景异的空间增添了无穷的意趣。如园林景墙穿插园中,主要功能就是造景,或者分隔大空间,或者将小空间串通迂回,使园林景观的层次更显深邃。 ④除具有观赏、组景作用外,如果能够把桌椅、地坪、园灯等实用功能作用比较明显的园林建筑小品艺术化、景致化,可以渲染周围的气氛,增强空间的感染力。即使只是一块标示牌,如果设计新颖,处理得宜,做成富有一定艺术情趣的形式,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且读我思】 下面材料介绍的园林建筑小品起到了什么作用,结合上文作简要说明。 【材料】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景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才豁然开朗。 北京园林 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多是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棱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棱、柱,过于庄重,而幽雅显得欠缺了一点。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都是灰暗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这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北京的园林吧! 【且读我思】 作者认为北京园林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园林建筑小品》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

18 苏州园林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3.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感受园林文化的艺术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 3.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2.背景资料 叶圣陶先生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邀请叶圣陶为其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欣然允诺。序文即此篇(略有删

节)。后来图册因故未能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3.知识链接 中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轩榭 ..(xuānxiè)池沼.(zhǎo) 丘壑.(hè) 嶙峋 ....(línxún)蔷薇(qiángwēi)镂.空(lòu) 斟酌 ..(zhēnzhuó)重峦叠嶂. (zhàng)屈曲 ..(qūqū) 鉴.赏(jiàn)栏.杆(lán)相间.(jiàn) 依傍.(bàng)单调.(diào)

初二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1课苏州园林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3分) 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 A、任其自然B、错落有致C、精心安排D、别具匠心 ⑵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就一座一个样,决不()。 A、相仿B、相似C、雷同D、相同 ⑶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A、依赖B、依靠C、依傍D、依附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3分) 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鉴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列词语在句中的作用。(2分) 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极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足取的。”有人认为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是()(2分)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会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A、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B、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 C、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D、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在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7、根据文意填空: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___,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____ ,池沼的相同点是____ ,不同点是____。(3分) 8、用简明的话概括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的侧重点(每处不超过八个字):(3分)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文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文苏州园林 作者:叶圣陶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 苏州园林

18 苏州园林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说 课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展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2.重点突破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提示】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①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②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③花草树木的映衬具有图画美。④近景远景的层次具有景致美。⑤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⑥门和窗具有高度的图案美。⑦极少用彩绘,却具有独特的色彩美。 3.难点攻克 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提示】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或建筑物那样,按照空间顺序来进行说明,而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采用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介绍说明。 4.考点链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 【定义】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想要说明的事物更清晰。如第⑦段在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时,就列举了阶砌旁边的书带草,墙上的爬山虎、蔷薇木香,墙边的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等例子。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12(2),“拓展阅读”T15。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zhǎo) 映衬.(chèn) 依傍.(bànɡ) màn(蔓)延 斟.酌(zhēn) q iánɡ(蔷)薇bā(芭)蕉檐lòu(漏) 2.文学常识填空。 《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举例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