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论第7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概论第7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概论第7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概论第7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七章题库

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1.0分]

答案:错

2、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0分]

答案:对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时代特征。[1.0分]

答案:错

4、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1.0分]

答案:对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0分]

答案:对

6、科学发展观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1.0分]

答案:对

7、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的发展理念。[单选题][2.0分]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造、协调、生态、开放、共享

C、创新、统筹、绿色、开放、共享

D、创造、统筹、生态、开放、共享

答案:A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单选题][2.0分]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科学发展

答案:A

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单选题][2.0分]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D、以法治建设为中心

答案:A

10、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单选题][2.0分]

A、①科学发展、②和谐发展、③和平发展

B、①和谐发展、②科学发展、③自主发展

C、①科学发展、②有序发展、③和平发展

D、①和谐发展、②有序发展、③科学发展

答案:A

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单选题][2.0分]

A、人本主义

B、以人为本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D、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案:B

1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单选题][2.0分]

A、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D、当前我国社会的阶段性特征

答案:B

13、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单选题][2.0分]

A、人口多,底子薄

B、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当前社会

答案:C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单选题][2.0分]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答案:D

15、()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单选题][2.0分]

A、实践性

B、科学性

C、可持续性

答案:A

16、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提出来的。[单选题][2.0分]

A、发展条件

B、发展趋势

C、发展要求

D、发展前景

答案:C

17、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单选题][2.0分]

A、指导思想

B、战略方针

C、指导方针

D、坚实基础

答案:C

18、科学发展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单选题][2.0分]

A、根本要求

B、基本要求

C、重点要求

D、核心要义

答案:B

1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的文明发展道路。[单选题][2.0分]

A、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D、环境友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答案:B

20、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单选题]

[2.0分]

A、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党员的利益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

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领导干部的利益

答案:A

21、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单选题][2.0分]

A、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B、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D、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2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单选题][2.0分]

A、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B、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D、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答案:B

2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除坚持共同的指导思想外,还因为三者都()。[多选题][4.0分]

A、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

B、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

D、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案:A、B、C、D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所围绕的基本问题是()。[多选题][4.0分]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B、C、D

25、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指()。[多选题][4.0分]

A、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B、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C、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就观念

D、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答案:A、B、D

26、统筹兼顾指()[多选题][4.0分]

A、A统筹城乡发展

B、B统筹区域发展

C、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答案:A、B、C、D

27、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包括()。[多选题][4.0分]

A、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B、B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C、C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D、D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答案:A、B、C、D

28、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多选题][4.0分]

A、A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

B、B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C、C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D、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

答案:A、B、C

29、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多选题][4.0分]

A、A坚持解放思想

B、B突出实践特色

C、C贯彻群众路线

D、D正面教育为主

答案:A、B、C、D

30、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4.0分]

A、A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确回答为谁发展

B、B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正确回答为什么发展

C、C要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正确回答什么是发展

D、D要自觉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正确回答怎样发展

答案:A、B、C、D

3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我党几代领导人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多选题][4.0分]

A、毛泽东说过:"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丰富内容

C、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

D、江泽民同志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答案:A、B、C、D

32、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其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多选题][4.0分]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答案:A、B、C、D

33、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问题的著名论断,该些著名论包括()。[多选题][4.0分]

A、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B、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D、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答案:A、B、C、D

34、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适时地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多选题][4.0分]

A、统筹兼顾

B、经济效益在一切领域的首要地位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案:A、C、D

35、坚持科学发展就必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原因在于()。[多选题][4.0分]

A、要实现料学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日标

B、要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

C、要买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D、要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答案:B、C、D

3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多选题][4.0分]

A、文化建设

B、社会建设

C、生态文明建设

D、党的建设

答案:A、B、C、D

3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走共同富裕道路。[多选题][4.0分]

A、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完善社会管理

D、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答案:A、B、C、D

38、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简答题][5.0分]

答案: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与始终扭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39、为什么说坚持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简答题][5.0分]

答案: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40、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论述题][简答题][5.0分]

答案: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既艰苦奋斗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同时也艰辛探索积累了发展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正确判断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把总结历史经验同总结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作了大跨度的回顾总结,强调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十个结合”,生动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深刻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真谛,强调了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改革发展的保证作用,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一次集中概括,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中积累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丰富经验,也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实践基础。这十年,我们党领导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4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可特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摘自江泽民《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7月16日)

材料2

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越来越明确的共识,就是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

——摘自江泽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10臼j‘

材料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摘自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采取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2和材料3,为什么要重视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谈谈你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简答题][5.0分]

答案:(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第二,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第三,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要把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第四。合理利用资源,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第五,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2)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上,主要依靠投入的增加,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子。其特征主要是: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重单纯总量增加,轻资源合理配置;重短期增长,轻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也给国民经济带来:了资源浪费消耗大和生态环境恶化等消极影响。因此,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要重视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3)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

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发展不只是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也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指导思想,是贯穿于科学发展观中的一根红线,即一切发展都是服务于、满足于人的发展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也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7月14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拟通过验收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第一批)名单,我省鹤壁市榜上有名。该市在经济发展中切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循环经济,把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适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走出了一条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切实做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利用,改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传统产业,形成工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这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一二产业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鹤壁市倡导的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2)以上材料启示我们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简答题][10.0分]

答案:(1)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鹤壁市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这一点。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循环经济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体现了这一点。(2)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3、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后发优势,但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表现在:第一、产业结构的比较效益差。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三、城市化进程缓慢,新农村建设遇到瓶颈问题。??第四、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总之,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西部发展的主要矛盾。

——摘自《学习时报》2006年12月8日人民网。

材料二:恩格斯于1876年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写下了生态危机观和科学发展观萌芽思想的哲学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

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材料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根本问题。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2)根据材料三,谈谈为什么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简答题][10.0分]

答案:(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要求,第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二:解决了发展的目的和实质问题;第三:发展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四: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具体展开分析)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1.宗教观观念的内容 各种宗教都有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了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它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宗教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基础性的作用。各种宗教观念无论在内容上有何区别,必须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宗教观念一旦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超出了个人的体验,具有社会意义,就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成了宗教传道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宗教的信条、教义、教理都是不同的,但既然是宗教,就有共同的东西,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灵魂观: 灵魂观是宗教最重要最直接的观念,形灭灵魂不灭的观念几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个宗教中。“灵魂”观点是整个宗教的发端,是全部宗教的核心问题。 1.“灵魂不灭,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是基督教的核心。 2.伊斯兰教也大体相同。 3早期佛教不讲灵魂不灭,但是讲“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其结果则是承认了灵魂的存在,并且以灵魂作为因果轮回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神不灭”则成为中国佛教的坚定信仰。 不相信灵魂存在宗教是不存在的,因此宗教与迷信是分不开的。 (二)神灵观: 1.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观念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但在宗教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人是宗教信仰和崇拜的主体,神是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没有神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样宗教就无从谈起。所谓无神的宗教是不存在的。如果某个宗教宣扬自己没有神灵,那他就不是货真价实的宗教。 2.关于人与神的关系。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并不全面。原始民族信仰崇拜的神并未“人格化”。所以,神的人格化并不限于同形,更重要的神与人“同性”。这就是说神与人在思想、情感、意欲方面与人有相同或相似的性格,从这一点上讲,可以说一切宗教崇拜的对象都是与人“同性”的。无论是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还是伊斯兰教无任何具体形象的真主,他们在其崇拜者的心中,都是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意欲,都是按照人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的。一切宗教的神圣对象性能,本质上都是人性,只不过这种人性,在神圣对象身上被进一步神圣化了而已。这样来讲,人格化的神,实质是人性的神格化。 3.总之,一切宗教中神的神性就是人的人性,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灵观念之所以产生,是人通过想象力把人的人性和本质异化或对象化为一个神圣对象的结果。因此,宗教中的这种神灵、创始祖或上帝,所有的一切都并没有客观

旅游概论第一章测试题

1、“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 A. 德国的《国家科学词典》 B. 1959 年的《现代汉语词典》 2、旅游的本质是 ( )。 A. 游览 B. 旅行 C. 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 具有 包容性 3、“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 。说明( )是一定社会 文化环境的化身。 A. 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 、旅游设施 D 、管理服务 4, 以下的情况中,属于旅游的是( ) A. 从四川迁到广州定居 B. 去云南做生意 C. 去九寨沟观光 D. 德国大使来中国居住了五年 5,以下的旅游不属于地方性旅游的是( )。 A. 去东莞樟木头观音山游览 B. 去深圳欢乐谷游玩 C. 参观东莞古典园林可园 D. 参观东莞石碣袁崇焕故居 )。 B. 1931 年的《辞源》 D. 1811 年的英国牛津字典

6,世界上最普遍、最主要的旅游形式是()。 A. 生态旅游 B. 商务旅游 C. 宗教旅游 D. 观光 旅游 7,最早出现的旅游形式是( ) A. 度假旅游 B. 科技文化交流旅游 C. 商务旅游 D. 团 体旅游 8,以下旅游不属于洲际旅游的是()

A.美国人到北京旅游 B. 中国人到长城参观 C、日本人来中国参加广东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D.你和父母去 罗马旅游 9、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说明旅游 具有()特点。 A.消费性 B.广泛性 C. 社会性 D. 综合性 10, 国际旅馆协会的总部设在( A.巴黎 B.西班牙 C.日内瓦D马德里 11、号称世界旅游王国的西班牙, 每年接待几千万的国际旅游者,大 多数属于游海滩、寻阳光和海水浴等旅游。 A、观光 B、度假 C、商务 D、专项 12、1998年6月25日一一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 事访问期间,游览了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长城、桂林七星岩等景点, 属于: A、观光旅游 B、专项旅游 C、新型旅游 D、跨国旅游 13、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最根本的差别在于( A.消费程度 B.逗留时间 C. 跨越国界 D.便利程度 14、以下属于旅游的是: A、远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途要饭 C、帝王巡游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 15、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2、国际旅游包括()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练习题有答案(最新整理)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旅游者 一、填空题 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它可以定义为,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为主要目的的人。 2、2007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定》,其中元旦、节、“五一”节、节和节各放假一天。 3、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 5、对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将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逗留时间的长短 二、单项选择题 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介。 A 体系 B 内容 C 要素 D 部门 2、闲暇时间是指()。 A 时间 B 可支配的时间 C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D 非自由支配时间 三、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可以成为旅游者的条件,可归纳为()。 A 社会条件 B 个别条件 C 个人条件 D 社会个别条件 2、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有()。 A 每日空闲 B 周末闲暇 C 病假休养 D 假日时间 3、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基本类型。 A 国内旅游者 B 国外旅游者 C 国际旅游者 D 来华旅游者 4、社会消费主要有()的预支等。 A 健康人寿保险 B 老年退休金 C 失业补贴 D 衣食住行开支 5、美国著名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有()的动机等几种类型。 A 身体方面 B 文化方面 C 社交方面 D 地位和声望方面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游览者。() 2、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旅游者的前提条件。() 3、旅游者个人条件中的有“钱”是指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收入”。() 4、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 24 小时并不过夜,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称为“当日游客”。 5、旅游者须排除非纯消遣性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 () 五、问答题 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某旅行社的广告: 丽星邮轮海上皇宫游(新加坡、槟城、普吉)(七日游) 7880 元 海南超豪华五星纯玩双飞五日游 3188 元北2489 元黄658 元京西安双飞五日游山精品四日游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研究潜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宗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世界宗教的基本知识。 2. 对宗教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和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和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清楚分析问题,具有较高宗教学知识素养和文字论述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名词、概念、人物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给出简要的解释。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宗教学名词5个,每个名词6分,总分30分。 II. 简答题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需回答3道简答题,每题20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宗教学理论和宗教思想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和个人的见解,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

该部分共有2道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宗教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旅游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旅游概论》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41分) 1._腓尼基人_是世界上最早的旅游者,其目的是_贸易_。 2.旅游具有_社会__、_文化__、_经济__、__消费__属性。 3.中国古代和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是_1840_年,现代旅游开始于_1949_年。 4.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__观光___、__度假_、_公务_和__专项_四大类型。其中,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是__观光__;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形式是_宗教__。 5.世界旅游组织下设六个地区性委员会,即_美洲_、_欧洲__、__东亚与太平洋__、_非洲_、_中东_、_南亚__。 6.中国的旅游日是_5.19__。中国旅游标志是__马踏飞燕__。 7.世界旅游日是_9.27__。 8.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是_旅游者__、__旅游资源_、__旅游业_。 9.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与_经济效益__、_生态效益__、_环境效益_相协调统一。 10.旅游交通的特点有_综合性_、__区域性_、_季节性__、__替代性_。 11.常见的旅游饭店等级划分标准有 星级制 和 级差制 。 12. 服务质量 是旅游饭店成功的基础,饭店的 设施设备水平 是衡量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13.旅游饭店的标准化、国际化的关键是 职业微笑 和 职业用语 。 14..旅游饭店的星级标志由 长城 和 五角星 图案构成。 班级: 姓名:

二、单项选择题(16分) 1.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B)。 A 旅游者 B 旅游资源 C社会富裕 D 社会闲暇 2.一个在清华大学求学的美国留学生,在节日里到西安、桂林等地旅游,从类别而言属于( A)。 A 国内旅游 B 跨国旅游 C 洲际旅游 D公务旅游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A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 B 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 C 国际旅游的范围扩大 D 社会闲暇的增多 4.辽宁的小李到深圳去打工属于( A )。 A 旅行 B 游览 C 乔迁 D 旅游 5.同时是三个宗教的圣城的是( C )。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巴格达 6.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旅行社”成立于(A)年。 A 1923 B 1925 C 1924 D 1927 7.旅游者选择旅游的目的地的首要依据是(A)。 A 吸引性 B 价值性 C 变化性 D可进入性 8.大连金石滩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C )。 A 遗迹遗址 B 水域风光 C 地文景观 D水工建筑 9.一步跨进历史,一天畅游中国是对(B)景区的写照。 A 中国民俗村 B 锦绣中华 C 世界之窗 D 故宫博物院 10.杭州西湖属于(B)类的旅游资源。 A 水域风光 B 建筑与设施 C 天气与气候 D 地文景观 11.我国的兵马俑体现了旅游资源的(C)特点。 A 季节性 B 变化性 C 垄断性 D 吸引性 12.旅游业发展的命脉是(B)。

旅游概论试卷 及答案 (2)

泉州工商旅游学校 14年秋14级旅游管理《旅游学概论》期中阶段试卷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 时停留所产生的审美、社交、求知等综合性休闲活动的总和。 2、入境一日游游客。是指入境游客中,为在我国旅游设施内过 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旅游资源。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使其产生旅游行 动,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一定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 益的任何自然和方法因素。 4、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5、旅游饭店。是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场所和各种服务,借以取得 收入的旅游企业。 二、单选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旅游资源的易损性表现在()C A.有形旅游资源上 B.无形旅游资源上 C.有形无形旅游资源上 D.有形旅游资源强于无形旅游资源。 2.中国现代旅游的特点,以下哪项不是()。C A.旅游者的大众性 B.发展的广泛性 C.地理的分散性 D.旅游的季节性 3.旅游的基本特征哪项不是?()B A.异地性 B.长久性 C.综合性 D.暂时性

4._________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目的地的定居和就业。C A.旅游者 B.短程游览者 C.旅游 D.游客 5.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扣除什么内容,以下哪项不是?()D A.全部纳税 B.健康人寿保险 C.老年退休金 D.生育险 6.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的需求层次是什么()D A.生理需要 B.社交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7.旅游资源的特点以下哪些是错误的()D A.综合性 B.地域性 C.时限性 D.暂时性 8.客人抵达目的地后有关预订房间,租雇车辆,提供翻译导游等服务项目的委托,被称为_________。D A.联程委托 B.单项委托 C.代办业务 D.当地委托 9.以下()客房属于中型饭店。B A.100-200间 B.300-600间 C.600-700间 D.700-1000间 10.按七大国际旅游地区划分,在产生客源方面居于第三位的是___________。D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11.人类的旅游活动主要起源于()C A.宗教 B.修学 C.经商 D.休闲 12.中国历史沿陆路所设的馆舍机构可统称为( )B

旅游学概论试题AB试卷及答案

卷号:3246 座位号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 《旅游学概论》试题 A卷 2013年5月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旅游: 2、旅行社: 3、旅游资源: 4、旅游市场: 5、旅游业: 二、填空题(1×30=30分) 1、旅游概论是以( )作为特定的研究领域,以( )过程中特有的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2、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 ( )、精神上的( )和特定需求( )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3、近代旅游创始人托马斯·库克于( )年举办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于( )年开办旅游代理业务;于

( )年正式成立托马斯·库克父子旅游公司。 4、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 到( )旅游、( ) 旅游和 ( )旅游三者共同发展阶段。 5、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 、( )、 得分评卷人 分校(工作站) ( )。

6、旅游者必须具备许多条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可归纳为( )和( )。 7、人们对旅游的各种意义所取得的共识,是因为他们大都反映 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 性和( )性。 8、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作为旅游者进行实地观察的 对象,共同特点是( )性、( ) 性、( )性。 9、旅游产品的特性是连续性、( )性、( )性、( )性。 10、从客观上划分,根据国际旅游者产生的地理区域划分,可把世界划分为七大旅游市场( )、( )、( )、( )、( )、( )、( ) 。 三、单项选择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10×1'=10分) 1、旅游活动的媒介是()。 A、旅游资源 B、旅游交通 C、旅游宣传 D、旅游业 2、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几十个弟子周游列国,这属于中国古代旅游形式中的() A、帝王巡游 B、政治旅行 C、士人漫游 D、学术考查 3、1927年中国当代最早的旅游组织中国旅行社,其创始人是() A、陈光甫 B、黄光培 C、柳亚子 D、章士钊

旅游概论期末试题

选择题(每题2分,一共40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旅游基础设施___________? A、桥梁 B、机场 C、旅游班机 D、车站 2、旅游业要真正发挥作用,“软件”的核心,即__________,更为重要。 A、服务人才 B、管理人才 C、旅游人才 D、导游人才 3、四川海螺沟冰川属于哪一类旅游资源__________? A、地文景观 B、水域风光 C、遗址遗迹 D、建筑与设施 4、___________是旅游业的生命线? A、旅游资源 B、客源 C、旅游交通 D、服务 5、在我国,现代主题公园兴起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A、世界之窗 B、欢乐谷 C、迪斯尼乐园 D、锦绣中华 6、小型旅游饭店的客房数是多少()? A、200间以下 B、300间以下 C、300至600 D、600以上 7、星级的有效期和标志的使用权为多少年()? A、2年 B、3年 C、5年 D、7年 8、下列哪类不属于文化类的娱乐设施()? A、博物馆 B、音乐厅 C、歌剧院 D、电影院 9、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 A、销售业务 B、计调业务 C、导游业务 D、财会业务 10、经营入境,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需缴纳质量保证金()? A、10万元 B、160万 C、80万元 D、100万元 11、市场质量是指()。 A、市场的可进入性 B、市场的规模大小 C、市场的销售潜力 D、市场的占有率 12、()是旅游市场形成的首要条件,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供给 D、旅游需求

1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世界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国际旅游者及其支出的()左右产生并流向这一区域。 A、60% B、70% C、80% D、90% 14、旅游市场的基本矛盾是() A、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B、旅游产品的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矛盾 C、食、住、行、游、购、娱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D、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源之间的矛盾 15、()是目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 A、公务旅游者 B、休闲旅游者 C、观光旅游者 D、度假旅游者 16、生态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可追溯到() A、1995 B、1965 C、1975 D、1985 17、世界环境日是() A、5月5日 B、6月5日 C、7月5日 D、8月5 日 18、旅游经济的细胞是() A、旅游产品 B、旅游企业 C、旅游市场 D、旅游需求 1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预测,到______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A、2020 B、2005 C、2010 D、2015 20、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目的,就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旅游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_______ A、优势 B、职能 C、功能 D、特点 判断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般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结构中,劳务消费已占个人消费支出的60%左右 () 2、凡是旅游者可以亲聆其境者,说明旅游资源地已具有可进入性()

旅游概论复习总结试题1

《旅游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40*0.5=20分) 1.旅游的内容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旅游具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_属性。 3.旅游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 和 _________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5.旅游的参与性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6.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四大类型。 7.早在3000年就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进行通商贸易的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8.19世纪中期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______________,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9.旅游的社会条件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___。 10.国际旅游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旅游资源的特点吸引性、______________ 垄断性______________。 13.旅行社的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协调职能____________和经济利益的分配职能。 1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是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 15.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____________、带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产生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17.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是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19.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20.旅游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是人类最早的旅游形式,也是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 23.公务旅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4.乡村旅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以寻求乐趣为目的的大众性旅游活动。 26.____________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27.成为一名旅游者具备的条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 / 8

旅游学概论试题(A、B)试卷及答案

卷号:3246 座位号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考 试 《旅游学概论》试题A卷 2013年5月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旅游: 2、旅行社: 3、旅游资源: 4、旅游市场: 5、旅游业: 二、填空题(1×30=30分) 1、旅游概论是以( )作为特定的研究领域,以( )过程中特有的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2、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 )、精神上的( )和特定需求( )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3、近代旅游创始人托马斯·库克于( )年举 办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于( )年开办旅 游代理业务;于( )年正式成立托马斯·库克父子 旅游公司。 4、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到( )旅游、( ) 旅游和( )旅游三者共同发展阶段。 5、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 、( )、( )。 6、旅游者必须具备许多条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可归纳为( )和( )。 7、人们对旅游的各种意义所取得的共识,是因为他们大都反映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 性和( )性。 8、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作为旅游者进行实地观察的对象,共同特点是( )性、( ) 性、( )性。 9、旅游产品的特性是连续性、( )性、( )性、( )性。 10、从客观上划分,根据国际旅游者产生的地理区域划分,可把世界划分为七大旅游市场( )、( )、( )、( )、( )、( )、( ) 。 三、单项选择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10×1’=10分) 1、旅游活动的媒介是()。 A、旅游资源 B、旅游交通 C、旅游宣传 D、旅游业 2、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几十个弟子周游列国,这属于中国古代旅游形式中的() A、帝王巡游 B、政治旅行 C、士人漫游 D、学术考查 3、1927年中国当代最早的旅游组织中国旅行社,其创始人是() A、陈光甫 B、黄光培 C、柳亚子 D、章士钊 4、早在商代就已经设立,古代中国最早的住宿设施是() A、馆 B、驿站 C、亭 D、邮 5、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地点为:() A、美洲 B、非洲 C、中东 D、欧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历史专业任选课。本课程大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原则,结合宗教学前沿科研成果,使本课程讲授能帮助学生了解宗教学的一般原理;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能够使学生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进而能科学地认识宗教的特性、本质和规律,掌握宗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宗教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要素以及宗教的类型,以及对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起源、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重点阐释宗教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宗教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一、二次课堂讨论。 (六)选用教材: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二、本文 第一讲宗教学概述 教学要点: 什么是宗教学;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学的分支学科。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宗教学。(1) 第二节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1) 第三节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1) 第四节宗教学的分支学科。(1) 第二讲宗教的本质、要素及类型 教学要点: 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分类。 教学时数: 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宗教概念的界定。(1) 第二节宗教的本质。(1) 第三节宗教的基本要素。(4)

旅游概论期末考试题

旅游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唯一答案,每题1.5分,共计30分) 1、享有“铁路之父”之称的是(A) A、乔治·史蒂文森 B、托马斯·库克 C、斯塔特勒 D、以上都不对 2、关于旅游的季节性,错误的是(C) A、在我国国际旅游接待中还不算特别明显 B、在商务旅行者中表现不明显 C、一个国家出中旅游市场规模越大,表现越不明显 D、自然旅游目的地比人文旅游目的地明显 3、在我国的旅游统计中(C) A、香港同胞属于国内游客 B、凡是在我国境内旅游的外国人都是国际旅游者 C、将在亲友家中过夜的来华旅游者排除于国际旅游者之外 D、国内一日游游客最少应离开长住地50公里以外 4、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游客普遍认为,尽管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由于导游人员服务非常周到,因此仍然很满意。这反映了游客知觉的( C)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误差效应 5、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很难解释旅游动机的是(D)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6、关于旅行社,正确的是(C) A、欧美国家的旅行社可分为包价和散客经销商两类 B、我国旅行社可分为一类社、二类社和三类社三类。 C、我国旅行社在代理旅游零售预定业务中,往往向游客收取手续费。 D、国内旅行社可经营长期居住国内的外国人的旅游业务。 7、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中(C) A、以帝王巡游为主 B、以官吏宦游为主 C、以商务旅行为主 D、以士人漫游为主 8、下列旅游资源中,哪一项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A) A.阳光 B.古战场遗址 C.江南园林 D.昆明世博会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业三大支柱的是( A) A.旅游景点 B.旅游饭店 C.旅游交通 D.旅行社 10、1841年,( C )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这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A、斯塔特勒 B、史蒂文森 C、托马斯.库克 D、以上都不对 11、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游客普遍认为,尽管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由于导游人员服务非常周到,因此仍然很满意。这反映了游客知觉的( B )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误差效应 D、从众效应 12、来华旅游的外国人中,旅游人次和旅游消费经常居于首位的是(C) A、美国 B、韩国 C、日本 D、俄罗斯 13、旅游活动的媒介是(D )

旅游概论第五章测试题

《旅游概论》第五章测试题(共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 1.旅游需求市场是由( )构成的。 A.旅游经营者 B.旅游消费者 C.旅游接待国 D.旅游产品 2.( )既是世界最大的旅游需求市场,又是世界最大的旅游供应市场。 A.欧洲市场 B.美洲市场 C.东亚、太平洋市场 D.南亚市场 3.( )是影响客源的重要因素。 A.旅游动机 B.旅游政策 C.旅游法规 D.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增多或减少 4我国最大、最稳定的一个传统市场是( )。 A.日本 B.韩国 C.港、澳、台 D.俄罗斯 5.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居旅游区之首的是( )。 A.欧洲旅游区 B.美洲旅游区 C.东亚太旅游区 D.非洲旅游区 6.根据我国具体的历史状况,凡到港、澳、台旅游的只属于( )。 A.出境旅游 B入境旅游 C.国内旅游 D.跨国旅游 7.( )是我国入境旅游人次数最多的欧洲国家 A.英国 B.俄罗斯 C.德国 D.法国 8.国际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一个传统的中转站是( )。 A.新加坡 B.中国香港 C.中国台湾 D.中国澳门 9.( )世界上人次数最多的国内旅游市场.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法国 10.边境贸易旅游特别活跃的是( )。 A.东南亚市场 B.日、韩市场 C.北美市场 D.俄、蒙市场 11.()的来华旅游人数不到其出国总人数的20%,是我国必须挖掘、富有潜力的入境旅游市场。 A. 韩国 B. 日本 C.新加坡 D.泰国 12.旅游市场形成的首要条件和主要条件分别是( ) A.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 B.旅游政策经济的发展 C. 旅游资源旅游政策 D.旅游资源经济的发展 13.根据( )细分市场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A.旅游市场规模 B.人口地理分布 C.人口特点 D.旅游心理 1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 )旅游者不断增多,并有形成主流市场的趋势。A.观光 B.娱乐休闲 C.度假保健 D.公务 15.( )旅游者是目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 A.观光 B 娱乐休闲 C. 度假保健 D.公务 二、填空题(共13分 ) 1、根据市场营销学的一般原理,可以用()、()、()和

旅游学概论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旅游,是指()以后,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A.工业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上世纪50年代 2.()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A. 休闲旅行 B.享乐旅行 C.自助旅行 D.野外旅行 3.()一书将旅游定义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A.《普通旅游学纲要》 B.《国家科学词典》 C.《现代观光论》 D.《旅游是现代人的特殊生活方式》 4. 关于古代旅游,中国的传统看法是()。 A.是一种外交活动; B.宗教朝圣 C.经商 D.旅游是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风雅韵事; 5.下列对旅游本质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B.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C. 旅游是一种自然现象 D.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6.下列对旅游六要素表述正确的为()。 A.吃、穿、行、游、购、娱 B.吃、穿、住、用、行、游 C.住、穿、用、行、游、购 D.吃、住、行、游、购、娱 7.下列对旅游资源表述正确的是()。 A.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B. 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资源统称为旅游资源。 C.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D.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 A.2025年 B.2020年 C.2018年 D.2022年 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A. 2012年 B.2015年 C. 2020年 D.2025年 10.按()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适用专业:历史学 四、开课班级:16级历史教育班, 五、学分:3分 六、总学时:45学时 七、基本教材:赖永海著:《宗教学概论》,人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八、课程简介: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无论就时间的绵延或空间的广袤来看,都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特征。宗教在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美好前景,但人类在认识自我及协调人际关系上并没有真正成熟,宗教在这些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宗教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介绍宗教学基本理论和宗教基本知识,包括宗

教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宗教的本质与特征、宗教的要素与类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与文化已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等内容。 九、教学目的: 宗教学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对世界诸宗教的起源、发展过程、普遍本质、发展规律作出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阐述,对宗教世俗化和宗教对话这些当代宗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出必要的介绍,使学生通过学习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对复杂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选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由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负责向学生讲授主要概念、理论和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中一些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可采取学生讨论。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各组最后选择一个专题发言,其余同学可在每次发言后点评。最后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做概括和总结。采用多媒体教学,旨在将大量信息以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这样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完整版)中职旅游概论期末试题.docx

中职旅游专业《旅游概论》期末考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 1、我国于 _________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该组织现有个成员国,我国成为该组织的第_________个正式成员国。 2、世界环境日是每年 ______月______日。 3、广义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在______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赏、休闲、度假,在此过程中_________、增加 ______及相关知识。 4、旅游是人们为寻求而进行的 旅行和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5、旅游区(点)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旅游娱乐设施可划分为 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7、从 50 年代至今, _______地区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 源地和目的地。 8、旅游业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文化教育、社会和_______、 等方面的影响。 9、旅游业属于第 _______产业。 10、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前的答题卡内。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题号 1 2345678910答案 1、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A. 旅游饭店 B.旅游景点 C.旅行社 D.旅游交通 2、下面哪个是属我国的亚洲客源国市场() A. 美国市场 B. 俄罗斯市场 C.日本、韩国市场 D.澳大利亚市场 3、“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而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该定义被 称为() A. 罗马定义 B.艾斯特定义 C.马尼拉定义 D.兰沙罗特定义 4、."罗马定义 "将在某国暂时逗留至少 24 小时的游客称为() A、短期游览者 B、旅游者 C、游览者 D、短程游览者 5、决定一个人能否定实现旅游的家庭收入水平,主要指其() A、消费水平 B、经济状况 C、可支配收入 D、可随意支配收入 6、最具有可靠信誉度的是下面哪种旅游商场()A、旅游商店 B、旅游涉外定点商场 C、旅游购物品交易会 D、购货亭 7、旅游活动的媒介是() A.旅游资源B.旅游业C、旅游宣传 D.旅游交通8、申请设立经营入出境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要合并缴纳人民币 ()

旅游概论试题

. 1 、乔治、史蒂文森曾被称为() A、旅游之父 B、飞机之父 C、铁路之父 D、轮船之父 2."罗马定义"将在某国逗留不足24小时的游客称为() A、短期游览者 B、游览者 C、过境游览者 D、短程游览者 3.决定一个人能否定实现旅游的家庭收入水平,主要指其() A、消费水平 B、经济状况 C、可支配收入 D、可随意支配收入 4.____________为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A、大众性 B、经济性 C、广泛性 D、多样性 5.现实的旅游资源也需根据情况进行____________开发。() A、恢复性 B、再生性 C、功能性 D、基础性 6."旅游业"与"旅游事业"的涵义() A、相同 B、完全不同 C、前者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 D、后者是前者的一个组成部分 7.从根本上说,旅游业是一项具有____________的产业。() A、文化性 B、经济性 C、政治性 D、包括A、B、C 8.著名的____________彼得·杜拉克说过:"顾客就是生意"。() A、经济学家 B、管理学家 C、市场营销学家 D、心理学家 9.如果没有___________生产或投资无异于是一种浪费。() A、促销 B、营销 C、顾客

D、管理 10.以___________因素为标准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分是一种侧重于战术上的划分。() A、微观 B、宏观 C、效益 D、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可划分为()等多种类型。 A、空暇时间方面 B、收入水平方面 C、身体状况方面 D、经济方面 E、人际交往方面 2. ()为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A、面对群众 B、面对多数 C、面对市场 D、经济 E、综合开发 3.产业革命对旅游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包括()。 A、人们工作生活地点转向城市 B、人们开始从繁忙紧张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C、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D、劳动者收入明显增加 E、喷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民航得到大发展 4. ()为现代旅游的特点。 A、商务旅行所占比重最大 B、季节性 C、只有少数人有能力参与 D、每年规模都超过前一年 E、地理上相对集中 5.国内旅游消费将()。 A、使国家财富总量增加 B、形成国家财富在国内流动 C、形成国家财富在有关地区流动 D、形成国家财富在有关地区重新分配 E、不能使国家财富总量增加 6.我国旅游业所处的区域性国际环境为()。 A、东亚 B、太平洋地区 C、西亚

最新《旅游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B卷

《旅游概论》考试试题(B)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分) 1、1964年12月成立的是国家旅游局的前身,一直到1982年才更名为国家旅游局。 2、生态旅游资源划分成型生态旅游资源和型生态旅游资源。 3、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活动。 4、国际性旅游组织PATA是的缩写。 5、我国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和国内旅游业务。 6、旅游创汇与传统的商品出口创汇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表现在:、、。 7、旅游产品主要由、、和等组成。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的第一家国营旅行社于1949年11月诞生。 9、旅游具有调剂生活的现实作用其现实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10、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游客消耗掉的,如参观展览、泛舟、滑冰、海水浴、太阳浴,这是旅游资源 的特点。 11、按旅游组织形式划分旅游市场可分为和。 12、开发生态旅游的意义是:、和。 13、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旅游资源可分为和。 14、造成旅游资源衰败和被破坏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和两个方面。 15、旅游景点按照景点的性质或设置目的划分可分为两大类:和。 二、选择题(20分) 1.世界旅游日为。 A 9月27日 B 10月5日 C 11月5日D12月27日 2、旅游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主要原因是。 A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B投资小而雇用的人员多 C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中占据较高比重D对普通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要求不高3、“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的一首诗中。 A《悲哉行》B《全唐诗》C《周易正义》D《诗经》 4、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阳光海滩B流泉飞瀑C奇洞异石D民族风情 5、旅游零售商主要以为典型代表。 A旅游批发商B旅游经营商C旅行代理商D旅行社 6、古代探险旅行的代表人物是。 A麦哲伦B李白C徐霞客D鉴真 7、五台山属于。 A世界文化遗产B世界自然遗产 C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D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8、早在商代就已经设立,古代中国最早的住宿设施是。 A馆B驿站C亭D邮 9、.我国第一家旅行社是。 A中国旅行总社B中国国际旅行社 C华侨旅行社D中国旅行社 10、CHA是指的简称。 A中国旅游协会B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 C中国饭店协会D中国旅游报刊协会 三、判断题(20分) ()1.利物浦之行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2.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是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不属于我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4.在我国涉外饭店星级评定工作中,三星级饭店的评定是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评定。 ()5.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目之一就是要体验异乡风情、了解异乡社会文化是涉及旅游活动的文化现象。 ()6.经济性为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7.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往往造成旅游产品促销和销售的困难。 ()8.世界旅行社联合会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旅游概论试题

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试题1 适用班级: 注意事项:1.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2.考试时间共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旅游流: 2.六字七标准法: 3.旅游业: 4.旅游产品开发:

5.旅游市场细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5分) 1.旅游的六要素包括吃、、行、游、购、。 2.古罗马时期最着名的当属史学家希罗多德的着作是。 3.旅游体验的特点包括、高参与性和亲历性、价值性和。 4.三三六评价法中三大效益指旅游开发后的、社会效益、。 5.在我国通常将旅行社、旅游交通和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6.旅游商品的类型有旅游纪念品、土特产、。 7.整体旅游产品构成的主要有旅游资源、、旅游线路、旅游服务四个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共10个小题,共10分) 1.()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A. 休闲旅行 B.享乐旅行 C.自助旅行 D.野外旅行 2.按()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A.旅游目的地 B.游览地域 C.组织形式 D.旅游活动的内容 3.美国学者斯坦里·帕洛格将人类的心理进行分类,其中()特征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险,喜好安逸轻松,活动量小,喜欢熟悉的环境和气氛。 A.自我中心型 B.多中心型 C.中间型 D.近自我中心型 4.旅游体验的核心是()。 A.情感性 B.娱乐性 C.综合性 D. 参与性 5. 下列不属于旅游产品的促销方式的是()。 A.宣传资料 B.营销公关 C.销售推广 D.旅游线路设计 6.大饭店出现的时间是()。 A.18世纪末以前 B.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 C. 20世纪初期 D.二次世界大战后 7.旅游产品的()是旅游目的地形成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A.形式 B.质量 C.内容 D. 特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