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名词解释

国际法名词解释

国际法名词解释
国际法名词解释

第一章—第九章

1、国际法的地位与作用

(1)国际法是国家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2)国际法是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的需要

(3)国际法是个人生活和福祉的需要(4)国际法是法人经营活动的需要

国际法是辨别各种国际主体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国际正义的标志,它为建立国际秩序和开展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法律基础和框架,并未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机制、程序和方法。

2、国际法:或称国际公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

则和制度的总体。

3、“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首次使用“万民法”来阐述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1879年英国哲学

家和法学家边沁在其著作《道德与立法原理》中改用“国际法”

4、国际法是法,与“国际道德”或“国际礼让”是由区别的:国际法是一种必须遵守,否则要承担违反责

任的强制行为规范,而国际道德或国际礼让则是“通过舆论行成”并“依仗信仰及道义力量来维持”的行为规范。

5、国际法与国内法相比所具有的特征

6、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形成。

7、《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

8、《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将国际法的主要渊源归结为三种:条约;习惯国际法;为各国承认的一般法

律原则。此外,国际法的辅助资料还有:公法学家的学说和司法判例

9、国际条约:是国家间、国家与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所缔结的,以国际法为准的国际书面协定。

10、国际习惯:国际习惯法,是指被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或通例或做法。国际习惯的行成有两个因素:一是有一般的实践或通例存在;二是一般的实践或通例被各国接受为法律,即“法律确信”。

11、国际强行法:又称强制法或绝对法,与任意法相对称,是指国际法中普遍适用于所有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主体之间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不能以约定的方式予以损抑的法律规范。

12、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强行法概念。

13、国家法基本原则:是与国际法具体原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那些被各国公认或接受、具有普遍约束力、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并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14、《国家法原则宣言》明确地宣布七项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要求“所有国家在其国际行为上”予以“严格遵守”。这七项基本原则是:(1)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3)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4)各国依照宪章彼此合作;(5)各民族权利平等与自决;(6)各国主权平等;(7)善意履行宪章义务

15、《联合国宪章》明文规定了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的两种例外情况:一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对武力攻击的单独或集体自卫;二是联合国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42条所采取的执行行动,或者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3条规定授权区域组织采取执行行动;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而进行的武装斗争,使用武力实行民族自决权是合法的,不违反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

16、不干涉内政原则:又称禁止干涉原则,是指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干涉其他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一切内外事务,同时也指国际组织不得干涉成员国国内管辖的事项。

17、国际上的内政不是一个地理概念,一国在本国境内的行为可能是破坏国际法的行为,在境外的行为也可能是一国的内政,判断是否唯一过的内政标准是看该行为是否在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件以及该管辖和在管辖中的行为是否符合公认的国际法.

18、国家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义务有哪些?

(1)尊重义务是指国家必须避免干预或限制人人享有人权。(2)保护义务是指国家必须保护个人和群体的人权不受侵犯。(3)实现义务是指国家必须采取积极行动以便于人人享有基本人权。

19、人权通过条约、习惯国家法、一般原则和国际法的其他渊源,由法律加以明文规定和保护。

20、国际法的主体:指有能力行有国际法上权利和国际法上义务,有能力进行国际关系活动的实体。

21、国际法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1)具有权利能力,具有享有国际权利和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2)具有行为能力,具有参加国际关系活动的能力(3)是“实体”是指实际存在,起作用的组织或者机构。

22、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指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处于主要地位和起着主要作用的主体,国家是基本主体,而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民族等是非基本主体。

23、国际法上的国家:是指由定居的居民和特定的领土组成的、有一定的政府组织和对外独立交往能力的政治实体。

24、国家的要素: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一定的政权组织或政府;主权

25、单一国: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单一国的中央政府行使对外职能,是国际法主体的代表,其各行政区域一般没有对外职能,不是国际法主体。

26、复合国(复合制国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邦组合起来形成复合结构的国家或国家联合体。

27、联邦:是指由若干个成员单位根据联邦宪法组成的国家。它是复合国中最典型和最主要的形式。如美国、俄国、加拿大、瑞士、德国、印度等都是联邦国家。其特点是:有统一的宪法、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统一的联邦国籍。

28、邦联:是指有若主权国家根据条约组成的国家联合体。

29、联邦与邦联的区别:联邦国家本身是国际法主体,而其成员单位不是国际法主体;邦联没有统一的中央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没有统一的国籍,组成邦联的各成员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其公民各有本国国籍。在对外关系上,联邦国家的对外权力主要由联邦政府行使,各联邦国家的成员单位的对外交往权不尽相同;而邦联本身不是国际法主体,各成员国才是国际法主体。

30、永久中立国:是指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国家。(条件:第一,自愿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第二,永久中立地位是由国家条约加以认证的。)

31、永久中立国是国际法主体的原因:(1)永久中立国所放弃的权利是有限的,并非放弃全部国家主权。(2)这种放弃是自愿的。

32、附属国:是指对他国居于从属地位的国家,其对外交往权不同程度地受到他国的控制。主要有附庸国和被保护国两种类型。

附庸国:是指在对内事务上有主权,但对外关系完全或主要地由宗主国行使的国家;

被保护国:是指根据条约将自己重要的国际事务交由一个强国(保护国)处理而自己处于被保护地位的国家(如朝鲜、埃及)。附庸国不是国际法的主体,被保护国仍是国际法的主体。

33、《国际权利和义务宣言草案》将国家基本权利分为四项: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34、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和国际习惯法,自卫权行使的条件包括:

35、管辖权在国内的含义:是指国家行使管辖权通常采用制定、执行、适用国内法的方式。从国家职能上将其分为立法管辖权、执行管辖权和司法管辖权。在国际法上,一般将管辖权分为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最主要的)、保护性管辖权和普遍性管辖权。

36、保护性管辖权:是指国家对于外国人在该国领域外侵害该国的国家或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行使管辖权的权利。

37、普遍性管辖权:是指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于严重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全人类利益的某些特定的国际犯罪行为,各国均有管辖权,而不问这些犯罪行为的发生地点和罪犯的国籍。

38、属人管辖权:又称国籍管辖权,属人优越权或属人最高权,是指国家对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实行管辖的权利,而无论该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39、属地管辖权:又称领域管辖权、属地优越权或属地最高权,是指国家对本国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出国际法所公认的豁免者外,有行使管辖的权利。

40、国际法上的承认:是指国际法主体(如现存国家和国际组织等)对新国家、新政府或其他情势的出现表示接受,并表明愿意与有关实体发展正常关系的单方面行为。

41、国际承认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某一地区的居民组成为一个国家这一事实的确认;二是承认国表示愿意与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2、根据国际实践,一个新政府获得承认的必要条件是“有效统治”,也就是说,新政府已经在其国家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领土内有效地行使权力或进行了有效控制。

43、国际法上的继承:是指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44、条约的继承实质上是被继承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对继承国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一般认为:(1)“人身条约”不继承,与国际法主体人格有关的人身条约,随着被继承国的小妹而消灭,不予继承。(2)“政治性条约”诸如和平友好条约、同盟条约、共同防御条约等,由于情势变迁,一般不继承。(3)“非人身条约”要继承,如有关领土边界、河流使用、水利灌溉、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条约或协定。

45、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可以界定为:国家以及这些国家所认可的其他实体为实现特定合作目的,以条约或其他国际法文件而建立的具有国际法律人格的常设机构。换言之,只有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才是根据国际法建立的,从而必须受国际法调整。

46、国际组织法作为现代国际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泛指用以调整国际组织内部及其对外关系的各种特定性和共同性的法律规范(包括国际组织的建立、职权范围与活动程序等方面的一切由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47、联合国的宗旨载于《联合国宪章》第一条,分为四项:(1)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2)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3)促进国际合作(4)协调各国行动

48、联合国的活动原则:为了实现联合国的宗旨,宪章第2条规定了联合国本身及其成员国应遵循的七项原则:(1)主权平等原则(2)善意履行宪章义务原则(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4)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原则(5)集体协助原则(6)保证非成员国遵守宪章原则(7)不干涉内政原则(8)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

49、联合国为了实现其宗旨和履行其职责,设有6个主要机关: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50、联合国主要机关的职权:

51、个人的国籍:是指个人作为某一特定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一种法律资格或身份。(国籍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作为一国成员、隶属于该国的法律资格或身份)

52、国籍法:是规定个人国籍的取得、变更(包括国籍的恢复)、丧失以及处理国际冲突的规则和原则的法律规范的总体。

53、国籍的取得是指一人取得某一国家或公民的资格。

(一)因出生而取得一国国籍:(1)血统主义:根据血统关系取得国籍,即以父母的国籍来确定一个人的国籍(2)出生地主义:指一个人的国籍不依其父母的国籍而取决于其出生的地方。(3)混合主义:即依血统原则和出生地原则相结合的混合原则取得国籍(中国以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美国以出生地原则为主,血统原则为辅)

(二)因加入而取得国籍:(1)申请入籍:旧称归化,指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按照一国法律规定,通过本人自愿申请并经批准而取得该国国籍。(2)婚姻入籍:指一国公民因与另一国公民结婚而取得另一国国籍。(三)收养或认领非婚生子女入籍。是指一国国民收养无国籍或具有外国国籍的儿童为子女,或者认领非婚生子女,而使被收养认领的儿童取得收养、认领者国家的国籍。

(四)由于交换领土入籍。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依条约交换部分领土,该领土上的居民的国籍是否随领土的交换而变更,一般是依双方的协议解决的。

54、国籍抵触:也称国籍的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籍或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法律状态。

55、产生国籍积极抵触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出生、婚姻、收养、入籍、认领等。

56、在什么情况下某人具有三重国籍:若父母国籍不同,父母各国采取血统标准,他们在采取出生地标准的国家所生子女,一出生就具有三重国籍。

57、外国人待遇的一般原则:

(1)国民待遇:是指国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公民同等的待遇,即在同样的条件下,外国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与本国人相同。

(2)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另一国(受惠国)的国民或法人、商船等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或法人、商船等的待遇。

(3)互惠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外国国民某种权利、利益或优遇须以该外国给予本国国民同等的权利、利益或优遇为前提。

(4)差别待遇:是指国家在外国人与本国人之间或在不同国籍的外国人间给予不同的待遇。

58、外交保护:是指一国对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本国法人)的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非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或适当救济时,通过外交途径向加害国进行交涉和寻求补偿的行为。

59、引渡:是指一国的主管机关应其他国主管机关的请求,将在本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犯罪或判刑的人交给请求国审判或执行处罚的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60、引渡的条件:(1)政治犯例外原则。政治犯不引渡是各国公认的一项国际法原则,是指国家对由于政治原因而遭受外国追诉的外国人不予引渡。(2)双重犯罪原则,又称相同原则,是指被请求印度人的行为,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双方法律都认定是犯罪并可以起诉的行为,且此种罪行能达到判处若干年有期徒刑以上的程度。(3)罪名特定原则,又称同一原则指请求国在将被引渡人引渡回国后,只能以请求引渡时所主张的罪名进行审判和处罚,不得以不同于引渡罪名的其他罪名进行审判或惩处。此外,死刑犯也不引渡。

61、庇护:是指一国对因政治原因遭受追诉或迫害而来请求避难的外国人,给予保护并拒绝将其引渡给另外一国的行为。

62、难民:是指那些惧怕战争、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者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等原因而逃离到其本国之外,并由于这种迫害不能或者不愿受其本国保护的人,或者不具有任何国籍的人。

63、世界人权宪章: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一个决议,即《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通过的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即《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64、“二战”前的人权保护活动:(1)对少数者的保护(2)禁止奴隶贩运和废除奴隶制(3)国际劳工保护(4)国际人道法对人权的保护

65、国际人道法的渊源主要有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习惯法

66、国际人权法保护的对象:(1)个体权利与群体权利(2)个人与由个人组成的群体(3)禁止歧视

67、国际人权法保护的权利范围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涉及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68、国际人权法是指关于人权保护的国际法。

69、国际法的编纂:是指国际法的法典化,即把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编制成为系统化和成文化的条文

第十章国家领土法

1、国家领土:是指隶属于国家主权的地球的特定部分

2、领陆:是指国家疆域界内的所有陆地,包括岛屿。是国家领土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3、领水:是指位于陆地疆界以内或者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包括内水和领海。

4、内河:是指完全流经一国境内的河流,内河完全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

5、界河:是指分隔两个不同国家的河流。界河的法律地位是分属沿岸国家的内水。界河一般不对非沿岸国家开放。

6、多国河流:是指流经两个国家以上的河流。多国河流的沿岸国,对流经其领土的一段水域享有主权。

7、国际河流:是指流经数国可以通往海洋,并且根据国际条约的规定对一切国家船舶开放的河流。

8、通洋运河:运河是在一国领土内用人工开凿的可航水道,其地位与内河相同,完全受该国主权管辖。

9、湖泊:一般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湖泊如被一国领土所包围,则被认为是该国领土的组成部分,由该国对其行使主权管辖。

10、内水海:是指一国领海基线内的全部海域,包括海港、内海湾、内海峡、河口以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内海水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对其拥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

11、领海:是指沿着国家的海岸和内水或群岛水域的受国家支配和管辖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沿海国对领海享有主权。领海与内水的区别在于,外国船舶在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

12、先占:是指一国有意识地占有无主地并取得对它的主权的行为。

13、时效:是指一国原先不正当地或者非法的占有某块领土,并且已经在相当时期内不受干扰地加以占有,以致造成了一种信念,认为事物现状是符合国际秩序的,那么该国就取得该土地的主权。

14、添附:是指由于自然的因素或人为的原因而形成新的土地,从而使国家领土增加。

15、割让: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领土的一部分转移给另一个国家。

16、征服:是指一国以武力兼并他国的全部或部分领土。

17、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人和物所行使的最高的和排他的权力。

18、共管: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对某一特定领土共同行使主权。

19、租借: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领土的部分租借给另一国,在租借期内用于条约所规定的目的。

20、势力范围:凡缔约国互相承认各所占有的地理范围,各国再起势力范围内有取得殖民地或设立保护地的完全权利,他方缔约国不得加以侵害。

21、国际地役:是指根据条约对一个国家的属地最高权所加的特殊的限制,根据这种限制,一国领土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永远地为另一个国家的某种目的或利益服务。

22、边境制度:是指国家为了边境的安全、边界线的维护、边境居民生活便利以及交通和经济利益等,通过双边条约和国内立法的方式而确立的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国际海洋法

1、现代海洋法:又称国际海洋法,是指有关各种海悦的法律地位以及在各种海域中从事航行、资源开发利

用、海洋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2、领海:是指内水以外并连接内水的一带海域。

3、领海基线:是国家内水与领海的分界线,又称领海的内部界限。是指沿海国测算其领海、毗连区、专属

经济区和大陆架宽度的起算线。

4、毗连区:是沿海国领海以外但又毗连其领海的一定宽度的特定海区。

5、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实行特定法律制度的国家管辖海域。

6、大陆架:是指沿海国陆地领土在领海外部界限水下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

7、公海:是指“不包括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水域在内的全部海域。

8、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第十二章空间法

1、外层空间法:即有关确立外层空间、月球和各种天体及空间物体的法律地位,规范人类空间活动的各类

原则、规则和制度。

2、航空法:即规制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航空器的法律地位、航空运输责任及航空安全等问题的各类原则、

规则和制度。

第十三章条约法

1、条约: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缔结的受国际法支配的书面国际协议。

2、条约:规定政治、经济、边界、法律等重大事项通常须经缔约各方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正式的法律程序予

以确认的双边或多边条约的名称。

3、公约:规定重大国际问题通常须经各项缔结程序的多边条约的名称。

4、协定:规定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专门事项的双边或多边条约的常用名称。

5、议定书:通常作为主条约的附属条约用来细化、变更、补充主条约的双边或多边条约的名称。

6、换文:缔约双方的外交机构或外交代表通过交换外交照会就有关事项达成的协议,也就是一方就某一事

项以明确的表述发出要约照会,另一方以同样明确的表述发回承诺照会所缔结的条约。

7、备忘录或谅解书:有时用于通常条约之外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操作性或技术性事项的双边协议,实施框架

条约的协议的名称。

8、宣言、声明:有时用作双边或多边条约的名称。

9、缔约能力:是指国际法主体作为国际人格者依照国际法所享有的缔结条约的权利能力或法律资格。

10、缔约权:是指国际法主体的特定机关或其授权的人代表该主体缔结条约的权限。

11、签署:通常是指缔约代表正式代表其所代表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在条约文本上签署姓名,表示认证约文和有同意受条约拘束意向的缔约行为。

12、加入:是指未签署条约的国家同意受已签署或已生效的开放性的多边条约的拘束的国际法律行为。

13、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或以国际组织在签署、批准、正式确认、接受、核准或加入条约,或一国发出继承条约的通知时所作的单方面声明,不论其措词或名称如何,该国或该组织意图借此排除或更改条约中某些规定对该国或该组织适用时的法律效果。

14、条约的生效:是指一个条约正式开始对各当事方产生法律拘束力,个当事方自此承担条约义务和享有条约权利。

15、条约的暂时适用:通常涉及的是须经批准或核准的条约。

16、条约的解释:是指条约当事方或其授权解释机关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有分歧的条约条款或其他条约的适

用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说明。

17、条约的修订:是指条约当事方在缔结条约后于该条约有效期内改变其鬼嘀咕的行为。

18、条约的终止:是指条约生效以后,由于国际法所承认的原因的出现,条约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再拘

束原有的当事方。

19、条约的暂停施行:条约的中止,指一个或数个当事方在一定期间内暂停施行条约的一部或全部,在停

止施行期间中止条约的效力。

第十四章外交与领事关系法

1、外交:是指国家通过其外交机关或授权代表与其他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所进行的职业化对外交往行为。

2、国际法上的外交关系是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或授权代表与其他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和平方式进行

交往所形成的关系。

3、外交关系法:是指适用于外交关系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4、特别使团是指一国经另一国同意,为了就特别问题同该另一国进行交涉,或为了执行同该另一国有关的

特别任务,而派往该国的、代表其本国的临时使团。

5、外交团:包括驻在一国首都的所有使馆馆长和这些使馆的所有外交职员。

6、外交特权与豁免:是外交代表机关及其人员根据国际法或有关协议在接受国所享有的特别权利和优惠待

遇的总称。

7、使馆馆舍:是指供使馆使用及供使馆馆长寓邸使用之建筑物或建筑物之各部分,以及其所附属之之土地。

8、领事:或领事官员,一般是指一国派驻在他国承办领事职务的人员。

9、领事关系:是指国家间根据协议,相互在对方境内派驻领事官员执行领事职务所形成的

国家间关系。

10、领事裁判权:是指西方列强在一些亚非国家的领事根据不平等条约享有的依照本国法律对其本国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的片面特权。

11、领馆馆舍:是指专供领馆使用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各部分及其所附属的土地。

第十五章国际责任法

1、国际责任:又称国际不法行为,是国际责任主体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或损害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国际不法行为:是指国际法主体所做的违背国际义务的行为

3、同意:受害方事前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加害方实行某项与所负义务不符的特定行为时,则可以免除加害

方因其行为不符合国际义务而承担的国际责任。

4、不可抗力:是指由于无力控制、无法预料的外界事件而使义务不可能履行或不可能知道其行为不符合义

务规定的情况。

5、对抗措施:是指国际责任主体针对其他国际法主体的国际不法行为而采取的相应的对抗措施。

6、危难:是指行为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拯救其生命或受其监护者的生命,仅能做违背义务的行为,

别无他法

第十六章国际争端解决法

1、国际争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认的国际法主体之间,并且主要使国家之间,由于法律权利或政治利

益的冲突所产生的争执和对立。

2、反报:是一国针对另一国的不礼貌、不友好、不公平的行为还以同样或类似的行为。

3、报复:是指一国为制止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或寻求补救而采取的强制措施。

4、平时封锁:是指在和平时期,一国或数国以武封锁他国的港口或海岸,迫使被封锁国蛮族其有关争端解

决的要求。

5、干涉:是指一国用强制性的方法,特别是以武力手段介入或干预他国内部事务的处理。如果是针对一国

内政,因其与不干涉内政原则相抵触,属于非法和被禁止的,如果被视为合法,干涉就是国际法所承认的种种强制行为的总称。

6、谈判与协商: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有关冲突、矛盾和争端得到谅解或解决而进行的直接交

涉或接触,包括澄清事实,阐明观点,消除隔阂和矛盾,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7、斡旋:是指第三方u介入具体的争端,主要运用外部手段促成当事国从事谈判以解决争端。

8、调停:是指竟有第三方介入以解决争端的方法,不过调停中第三方的介入比较深,调停人的作用不仅限

于促成争端当事国开始谈判,而且更以积极姿态参与谈判,提出其认为适当的争端解决方案作为谈判基础,帮助解决争端。

9、和解:又称调解,是把争端提交一个中立的国际和解委员会,由其查明事实并提出报告和建议,促使当

事国达成协议,以解决争端。

10、仲裁:又称公断,是指争端当事国把争端交付给它们自行选择的仲裁者处理,并相约服从其裁决的争端解决方式。

11、司法解决:是一种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是指争端当事国把它们之间的争端提交给一个事先成立的、由独立的法官组成的国际法院或国际法庭,根据国际法对争端当事国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决。第十八章国际人道法

1、国际人道法:是保护战争及武装冲突受害者和适用战争与武装冲突行为的法律规范,是出于人道方面的

考虑,限制武装冲突造成后果的规则的总称。

2、国家诉诸战争权:是指国家具有诉诸战争的权力,因而也是关于战争或武装冲突的性质,即某一场战争

或武装冲突应该不应该被发现的问题。

3、战俘:是指战争或武装冲突中落入地方权力之下的合法交战者。

国际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国际法: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具有 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2.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和使国际法的规范具有合法性的 法律形式。它的渊源有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以及国际组织的决定和决议。其中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一般法律原则是补充渊源。还有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的学说是辅助性资料。国际组织的决定和决议是重要渊源。3.国际法的编纂是指国际法的法典化,即把国际法的规则以类似法典的形式使之明确化 和系统化。严格来说,是指对现有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明确化和系统化;广义上说,还包括对正在形成中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明确化和系统化,即国际法的逐渐发展。 4.国际法的主体:即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指能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并依国际法直 接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行为者 5.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社会公认,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并构成国际 法的基础的法律原则。 6.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社会公认,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并构成国际法 基础的法律原则。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这是现在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8.独立权:是指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外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外来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9.平等权: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平等,而不问其大小强弱,也不问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和 发展水平如何 10.自卫权:是指国家以武力反击外来武力攻击的权利。 11.管辖权:是指国家国家依据国家,对其领域内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其在 领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权的权利。 12.单一国:又称单一制国家,是指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单一国拥有统一代表国家处理 对内对外事务的中央机关和在该中央机关领导下行使地方性职权的地方机关。在单一制形式下,国家只有一部宪法,公民有统一的国籍,它在国际交往中是单一的主体。国家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3.联邦是由两个以上的成员邦(国或州)组成的国家,即联邦国 14.国家承认:是指一个既存国家确认特定领土范围内居民已组成一个国家并具有国际法上 的人格,同时表示愿意与其交往。 15.国家豁免:又称国家主权豁免、国家管辖豁免或国家司法豁免,通常指国家及其财产不 受他国管辖的特权。 16.国家继承:是指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资格或者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在国际法上的权利 和义务转移给他国(一国或数国)的情况。 17.政府继承:是指因革命或者政导致政权更迭,旧政府在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由新政 府取代。与国家继承政府承认:只是对既存国家内部通过政变或革命所产生的新政府的承认。 18.对交战团体的承认:是指其他国家将一国内战中反抗政府的一方承认为享有 国际法上交战者资格的叛乱团体的行为。 19.对叛乱团体的承认:是指其他国家将一国内反抗政府的叛乱者承认为叛乱团 体的行为。 20.明示承认:是一种直接的、明文表示的承认。

国际法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 ★1、国际法:是与国内法相对应的法律体系,主要高速国家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2、国际习惯: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实践逐渐形成惯例,惯例经过一段时期的前后一致的反复实践,被各国认为具有拘束力,即成为国际习惯。 6、一般法制原则:指各个法律体系所共同采用的原则。如时效、善意等。 ★10、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应是国家之间的协议。 ★11、契约性条约:专为缔约国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条约。 ★12、造法性条约:专为确立或修改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条约。 第二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那些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的一切效力范围,构成国际法基础并具有强行法性质的法律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各平共处。是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 ★3、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也是国家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是不可侵害的、不可让与的,是国家统治的权力,它具体体现为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 ★4、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原则 ★5、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6、不干涉内政原则 ★7、国际合作原则 ★8、民族自决原则 ★9、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第三章国际法的主体 ★1、国际法主体:指具有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2、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指国家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处于一种主要的基本的地位。 ★12、国家的独立权 ★13、国家的平等权 ★14、国家的自卫权 ★15、管辖权 ★16、领域管辖:又称属地管辖,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 ★17、国籍管辖:又称属人优越权,指国家对一切在国内和国外的本国人,有行使管辖的权利。 ★18、保护性管辖:指国家对于外国人在该国领域之外,侵害该国的国家和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有行使管辖的权利。 ★19、普遍管辖:指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普遍地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人类的利益的某些特定的国际犯罪行为,各国均有权实行管辖。如贩毒、奴隶贩买等。 ★20、承认:是指既存国家以一定的方式对新的国家或政策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的国家行为。 21、承认的宣告说:认为承认只是对新国家这一既成事实的宣告,并不具有创设国际不主体的作用。该说现已获普遍支持,其代表人物有里维尔、布赖尔利等。 22、承认的构成说:认为新国家只有经过承认,才能成为国际法的主体。此说盛行于19世纪的欧洲,代表人物有奥本海,斯特鲁普等。 ★23、国家承认,是对新国家的承认,分为四种,即合并、分离、分立、独立 ★25、政府承认:指对新政府的承认,即承认新政府为国家的正式代表,并表明愿意同它发生或继续保护正常关系。 ★26、有效统治原则:指新政府必须能在其控制下的领土上有效地行使权力的条件下,各国才能予以承认。★28、法律上的承认:又称正式承认,指承认国给予新国家或新政府以一种完全的、永久的正式承认。这种承认表示承认者愿意与被承认者建立全面的正式关系,而且是永久的、不可撤销的。 ★29、国际法上的继承:指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到另一个承爱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30、国家继承:指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一国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另一国家的法律关系。 ★36、政府继承:指由于革命或政变而引起的政权更迭,旧政权的权利和义务为新政权所取代。 第四章国际法上的居民

国际法名词解释

国际法名词解释汇总 一、国际公法名词解释 1.Archipelagic sea lane passage群岛海道通过 baseline直线基线 economic zone专署经济区 clause 5.jus cogens强行法 7.neutralized states中立国 p.77/ sector principle扇形原则 9.attaches附属国/添附 10.natural prolongation principles自然延长原则 11.pacta sunt servanda约定必须遵守批 of effectiveness有效原则 13.par in parem non habet jurisdictionem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 14.accretion添附 sanguinis血统主义 sic stantibus 17.retortion报复 18.extra territorial asylum领事庇护、域外庇护 19.a delict jure genetium 20.treaty-contracts 21.international comity国际法院 22.Drago Doctrine 23.trust territories 24.cession割让 26.signature ad referendum暂签 shelf大陆架 Congress维斯特法利亚国会/立法会 29.Diplomatic Corps外交团 legation premises使馆(外交人员的经营场所) 31.nuncios 32.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principle和平共处原则 34.Full Power全权证书 35.change's daffaires 36.exequatur 37.letter of Credence国书 ;LiHaopei;ShiJiuyong;He Qizhi;Zhaolihai 39.Caonnally https://www.doczj.com/doc/f2813230.html,w-making contract造法性条约 41.Super-national Law超国法 42.the right of collective self-defence集体自卫权 43.jus non scriptum 44.the nation's penal obligation国家刑事责任 Usage/ International Custom国际习惯/国际惯例 46.Instant International Customary Law

国际法名词解释

By 俞振翰 几点说明: 1.本资料综合金哲老师课件、师兄师姐往年的复习资料等整理而成,是目前国际法名词解释中最完整的版本。 2.本资料覆盖率高达99.5%,个别过于简单的条目没有涵盖在里面。但至少在突击的时候翻过一遍书或上课听过课的同学不会有问题。 3.加粗体字部分是金哲老师课件中没有的或者不完善的名词解释,至于其中人权和国际刑法的部分看看就好,应该不会考。。。 4.纯为攒RP而发,祝各位好运。 国际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国际法: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规则、原则和制度的总体。除了国家以外,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也是国际法的主体,而个人在某些领域内、一定条件下可以享有国际法所给予的权利和承担义务 第二节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和约是近代国际法17世纪从欧洲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为结束“三十年战争”所签订。初步确立了领土主权和主权平等的原则,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际联盟:第一个普遍的国际政治组织。基本宗旨是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巴黎非战公约》:1928年签订。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地废弃了战争的合法性。 第三节国际法的主体 国际法主体:即国际人格者,是指国际法上的法律关系的当事者,即直接拥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人格者。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也是国际法的主体,而个人在某些领域内、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主体。 第四节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产生、出现、得以确立并获得法律效力的地方或事实。而其历史渊源是国际法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或事实。国际法渊源包括条约、国际习惯及文明各国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 国际条约: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根据国际法签订的书面协议。

国际法名词解释

International Custom国际习惯 指经接受成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惯例或做法。由两个因素构成: ①客观因素:是各国的重复类似行为,是“常例”; ②主观因素:是被各国认为有法律约束力,是“法律确信”。 Opinio Juris法律确信 是惯例形成习惯的一种心理因素,指各国认为该惯例是国际法所必要的,因而相约共同接受其约束,承认其具有法律拘束力。 Jus Gentium, the law of nation万民法★★★ 2002 ①古代罗马法有市民法和万民法之分。市民法(jus civile)适用于罗马市民之间,而万民法即“各民族的法”,是罗马帝国时期调整罗马市民和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是现代国际法和国际私法的早期渊源; ②万民法并不是国际法,只是有涉外因素,即涉及外国人的罗马法律,而且属于私法性质;③但是,后来万民法被理解为所有与罗马有交往关系的国家所一致同意的正义原则,与以自然为依据的自然法相区别; ④格老秀斯继续维持了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分类,1625年,在其著作《战争与和平法》中他所称的万民法是指其拘束力来自所有或许多国家的意志的法律,此时的万民法已不是原来罗马国内法意义上的万民法,而是国际法。 The Peace of Westphalia威斯特伐利亚和会2004,2008 是1643-1648年间为结束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所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及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的总称。主要调整了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及神圣罗马帝国内等诸侯邦国之间的关系,确立了法国欧洲霸主地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国际法发展的新阶段,为近代国际法形成奠定了基础。意义: ①威斯特伐利亚公会承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为独立主权国家,罗马帝国所体现“世界国家”观念被主权国家观念替代,国际法与神权脱离; ②和约开创了以多边会议方式解决争端的国际先例,要求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③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领土与独立原则和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 ④规定了和约必须遵守原则,由此奠定了初步的国际法强制力,外交关系法和武力自卫原则也由此开始。

国际公法名词解释

国际公法名词解释 1.国际法: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确定国家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他们是通过国际程序而形成的。 2.国际法的主体: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实体。 3、国际法基本原则:不仅有大量的国际文件规定,而且有许多学者著作进行研究,它们都对国际法基本原则作了阐述。 4、国际法编纂:是指国际法的法典化,即把国际习惯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制定为系统的条文,并且把正在形成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以法典的形式作出规定,以促进国际法的发展。 5、国家:是指一定范围的领土之上的居民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政府之下组织的社会。国家必须具备有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四个要素,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的主体。 6、单一国:又称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地方行政区域组成的拥有统一主权的国家。 7、复合国: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州、邦、或共和国组成的国家。 8、永久中立国:是指从19世纪初期开始,一些国家先后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而在对外关系中承担了永久中立的义务,从而使其主权受到了特殊限制。 9、附属国:是主权受他国限制并因而对他国处于从属地位的国家,实践中分为附属国和被保护国等两种类型。 10、独立权:是指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外理本国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干涉的权利。 11、平等权: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住并承受国际权利义务的权利。 12、自卫权:是指国家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的权利。 13、管辖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臵的权利。 14、国家承认:是指既有国家对新国家产生的事实给予确认,表示愿意与该新国家进行交往,并接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 15.国家管辖豁免:是指一个国家不受他国立法、司法、行政管辖,主要是指不受他国的司法管辖,即非经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或该国的行为和财产提起的诉讼,也不得对该国的财产提起诉讼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16、政府承认:是指一国确认他国的新政府具有代表其本国的正式资格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17、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18、政府继承:是指某一政府代表国家的资格被新政府所取代。 19、国家责任:是指国家对其国际不当行为(或称国际不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国际法律责任。 20、国家领土:是指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 21、国家责任的执行:是指从事国际不当行为的国家履行因其不当行为而对受害国所负担的有关义务,其目的和作用在于消除国际不当行为的后果,从而有效地维护受害国的权利。22.领陆:是国家疆域以内的全部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领陆是一个国家领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领陆的其他部分都是附属于领陆而存在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领陆的国家。23.领水:领水是国家陆地疆域以内的水域(称内陆水)和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带海域。24.领空:领空是国家领陆和领水以上一定高度的空气空间。 25.领陆和领水的底土:是国家领陆和领水之下的部分,底土包括领陆的地层土、内水和领海的水床和地层土。 26.先占:亦称占领,是指国家通过对无主土地的占领而取得对该土地的主权的行为。先占的主体是国

国际法 名词解释

国际法名词解释: 1、主权:主权是指对内的最高权利,对外独立自主的权利,是不受其他任何国家控 制的。 2、国家承认:一般指既存国家表示对新国家产生的事实给予确认,接受由此产生的 法律后果和愿意与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3、国际法上的继承:是指由于某种具有国际法律意义的事实或情势出现,使国际法 上有关的权利和义务从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引起的法律关系的改变。 4、自卫权:自卫权是指当国家遭到外来的武力攻击时,有权实施单独的或集体武装 自己以打击侵略者,保卫国家。 5、管辖权:指各国对行使主权,治理自己国家所涉及的事项,在国际法许可的范围 内,由本国的国家机关按照本国法律进行管理或处理的权利。 6、国家豁免:泛指一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立法、司法和行政方面的管辖,但 通常是指一国的国家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司法管辖。 7、最惠国待遇:就个人待遇而言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待遇不低于 它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8、引渡:引渡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 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9、庇护:国际法上的庇护一般是指对于因政治或科学研究原因,被追溯或受迫害而 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给予保护的行为。 10、共管:共管即国际共管,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某一领土共同行使主权。这被 认为是有关国家对领土的主权的相互限制。 11、先占:指国家占有无主地并取得对它的领土主权 12、航班飞行:国际航班飞行,非经一缔约国特准或给予其他许可并可遵守此项特准 或许可的条件不得在该国领土上空飞行或飞入该国领土。 13、低潮高地:是指在海平面低潮时四面环水,但在高潮时没入水中的自然形成 的陆地。 14、领海:领海是指沿海国陆地领土和内水以外邻接的,处于其主权之下的一带海域; 对于群岛国而言,是指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处于群岛国主权之下的一带海域。 15、正常基线:领海基线,是测算领海宽度的起始线,在早期的国际实践中,一般都

国际公法英文名解汇总纲目版

国际公法英文名解汇总纲目版 第一章国际法导论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 Jus civile 市民法 Jus gentium 万民法 Jus inter gentes = law of nations 万国法/万国公法 Positive morality 实在道德 International comity 国际礼让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 Treaty of Maastricht 《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Naturalists 自然法学派 Solidarists 社会连带法学派 Normativists 规范法学派 Positivists 实在法学派 Sources of law = sources du droit = fontes juris 法律渊源 Monism 一元论 Dualism 二元论 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 Jus cogens 强行法/强制法/绝对法 Sovereignty 主权 The Right of People to Self-determination 民族自决权 第三章国际法主体 Single State 单一国 Federation 联邦 Confederation 邦联 Protected State 被保护国 Permanent Ueutralized State 永久中立国Fundamental Right 基本权利 Secondary Rights 派生权利Right of Independence 独立权 Right of Equality 平等权 Right of Self-preservation 自保权 Right of Jurisdiction 国家管辖权 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属地管辖权/属地优越权 Personal Jurisdiction = nationality jurisdiction = active personality principle 属人管辖权/国籍管辖/积极国籍管辖 Protective Jurisdiction = passive personality principle 保护性管辖权/消极国籍管辖 Universal Jurisdiction 普遍性管辖权 Judicial immunities 外国国家的司法豁免权Recognition 国际法上的承认 Effective control 有效统治 Succession 国际法上的继承 第四章国际法上的居民 Nationality 国籍 Inhabitant 居民 Original nationality 原始国籍/出生国籍 Jus sanguinis 血统主义 Jus soli 出生地主义 Acquired nationality 因加入而取得国籍Naturalization 入籍/归化 Release 放弃(国籍) Deprive 剥夺(国籍) Dual nationality 双重国籍 Active conflicts 国籍的积极抵触 Stateless person 无国籍人 Passive conflicts 国籍的消极抵触 Alien 外国人 Deportation 驱逐出境

国际法名词解释

国际法知识整理 1、主权: 即国家主权,是指国家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具体表现为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 2、国家承认: 指既存国家以一定方式确认某一地区的居民已组成了新国家,并表明愿意与其正常交往的政治法律行为。 3、国际法上的继承: 指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4、自卫权: 指国家为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发展,进行国防建设以自卫的权利。 5、管辖权: 指各国对行使主权、治理自己国家所涉及的事项,在国际法许可范围内,由本国的国家机关按照本国法律进行管理或处理的权利。 6、国家豁免: 指国家不接受他国管辖的特权。即一国的国家行为和国家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面的管辖。 7、最惠国待遇: 指在国际条约的基础上,施惠国给予受惠国公民或法人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第三国公民或法人的待遇。 8、引渡: 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把在其境内被外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移交给请求国审理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9、庇护: 也称领土庇护,指国家对于遭受追诉或迫害而来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和居留,给以保护,并拒绝将他引渡给另一国的行为。 10、共管: 即国际共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某一特定领土共同行使主权。 11、领空先占: 是指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占据不属于任何国家主权所有的空间范围,将其作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的国家法律行为。(先占的客体必须是无主空间,即指不属于任何国家主权管辖之下的空间。先占必须是实行有效的占领,即必须对占有空间进行实际控制和实施管理。)

12、领海: 指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 13、正常基线: 低潮线,即海水退潮时退到距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 14、无害通过权: 指无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它的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他国领海的权利。 15、专属经济区: 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自领海基线量起宽度不超过200海里的海洋区域。 16、领土主权: 国家对其领土本身及领土内的人、物和事所具有的最高权力。包括领土所有权和领土管辖权。 17、毗连区: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沿海国在其中对特定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一带海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18、领事关系: 指一国根据与他国达成的协议,相互在对方一定地区设立领事馆和执行领事职务所形成的国家间的关系。 19、国际组织: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其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基于特定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而建立的各种机构。 20、国际习惯: 各国在国际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21、互不侵犯原则: 也称禁止使用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是指各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其他办法,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侵犯另一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完整,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22、内政: 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具体表现,是一国在不违反国际法及其承担的国际义务的条件下所从事的、本质上属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对内和对外事项。 23、民族自决权: 各民族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并追求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权利。

国际法简答题名词解释

名称解释 1.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或称国际公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 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2.国际法的编纂(广义和狭义):狭义一般是指把现有的国际法规则,特别是习惯法 规则,加以准确表述和条文化、系统化;广义则一般还包括修订、补充原有规则或提出新的规则,将它们编成条款草案,有一个有权确定的机构,通常是外交会以,予以认可,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形成国际公约。现在的编纂通常用于广义。 3.主权:是指对内的最高权力,包括属地最高权和属人最高权;对外独立自主的权利, 是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控制的,即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部和外部事物,而不受任何国家和其他权利的干涉。 4.干涉:狭义上来说是指是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事物的强制或专横的干预,旨 在对该另一个国家强加某种行为或后果。相对宽泛的解释认为如果把干涉局限于胁迫性措施,结果就会将干涉的适用主要地限制在一些例外情况,那显然不可能是原来的用意。 5.属地管辖权:也称领土管辖权,是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内容。以领土内的一切属于领 土之规则,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包括领土本身)和事有管理和支配的权利。 6.属人管辖权:也称国籍管辖权,一般是指国家对具有本国国籍的人的管辖, 不论本国人的行为发生在何处。 7.保护性管辖权:般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其安全、独立和利益(包括本国人的饿 生命、财产和利益),而对外国人在该国领域之外对该国国家或国民之犯罪行为实行的管辖。 8.普遍管辖权:是指所有国家有权对国际法上规定的严重危害国际社会普遍利 益的行为实行管辖,而不论罪行发生在何处。 9.国家豁免:泛指一国在外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方 面的管辖,但通常是指不受另一国的司法管辖,即非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法院的审判和强制措施的支配。 10.国家的承认:是指既存国家对新产生的国家给予的认可并接受由此产生的法 律后果,与新国家建立关系的行为。 11.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也就是说, 由于出现了国家领土变更的事实,而使与变更的领土相关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从被继承国转移给继承国。 12.国籍:表示个人(自然人)具有某个国家公民或国民资格或身份,与该国保 持着长久的法律联系,处于其属人优越权之下。 13.国民待遇:是指国家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 待遇。这就意味着在在相同条件下,外国人可享有不低于所在国国民的待遇,而外国人也不应要求高于国民的特权。 14.最惠国待遇: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的待 遇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包括特权、优惠、免除、不禁止或不限制等。 15.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 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16.引渡:是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有关国家 请求,移交给请求国进行审判或处罚,包括诉讼引渡和执行引渡。

国际法试卷(2)

2014年7月国际公法 一、单选题 1、18世纪末首次将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称为国际法的学者是( B)。B.边沁 2、联邦国家属于(B)。B.复合制国家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对于因为(C )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经中国政府主管机关批准,准许在中国居留。C. 政治 4、一国依条约同意为另一国的利益而不在其国境上的特定地点建立军事要塞,这种对领土主权的限制称为(B)。B.国际地役 5、最早把大陆架作为法律概念提出的是(C )。C. 美国总统杜鲁门 6、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及船长或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事项,由(C)专属管辖。C.船旗国或有关人员所属国 7、派遣国正式任命食馆(B)需征得接受国的同意。B.武官 8、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C)。C.51个 9、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首要的机关是(D)。D.安理会 10、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国际法院法官是( D)。D.倪征(日十奥)(yu三声)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排除一国国际行为不当的情况有(ABD)。A.同意 B.不可抗力 D.自卫 2、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A.居民B.领土C.政府D.主权 3、国际法上引渡的程序一般包括(ABC)。A.提出引渡请求 B.被请求国的审查 C.引渡的执行 4、下列选项哪些是个人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ABCD)A.财产权 B.休息权 C.社会保障权 D.受教育权 5、国际法中合法的领土添附有(ABD)。A.自然形成的新生岛屿 B.河口形成的三角州 D.围海造田或建立人工岛 6、沿海国在其领海内对外国船舶行使刑事管辖权时,可以(ABCD)。A.罪行后果及于沿海国时,逮捕船上所犯罪行的有关人员 B.罪行后果及于沿海国时,进行相关调查 C.经外交代表请求地方当局予以协助 D.经船长请求地方当局予以协助 7、毗连区是沿海国对(ABC)。A.海关 B.财政 C.移民 8、各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AB)。A.航行自由 B.飞越自由 9、关于《联合国宪章》,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BC)A.于1945年通过并生效 B.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最重要的一个国际条约 C.截止2001年它有189个缔约国 10、国际组织的主要机关有(BCD)B.决策机关 C.执行机关 D.行政机关 三、填空题 1、当代国际人权法确认的人权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两大类:(个人权利)和(人民自决权)。 2、领土主权所包含的(领土所有权)和(领土管辖区)是统一不可分的。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划定大陆架的外交界限时,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架的外缘距离如果超过200海里的,其划定的大陆架宽度不应超过从领海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应超过连接2500米深度各点的等深线(100)海里。 4、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使馆馆长分为如下等级:大使或教廷大使级馆长、(公使或教廷公使级馆长)以及(代办及馆长)。 5、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分为(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两种。 四、名词解释 1、政府承认:是指一国通过某种方式表示认可另一国产生的新政府有代表其国家地位或资格。政府的承认发生在一个国家的内部出现社会革命或叛乱,导致该国发生非宪法程序的政权更迭,建立了新政府。改变了旧政府对外关系的方针、政策和国际关系。因而发生即存国家承

国际法术语名词解释

一、国际公法名词解释 1.Archipelagic sea lane passage群岛海道通过p.332 2.straight baseline直线基线p.307 3.exclusive economic zone专属经济区p.319 4.Martens clause 5.jus cogens强行法p.41 6.condominium共同管辖权 7.neutralized states中立国p.77/p.700 8.the sector principle扇形原则 9.attaches附属国/添附 10.natural prolongation principles自然延长原则 11.pacta sunt servanda约定必须遵守批p.209

12.principle of effectiveness有效原则 13.par in parem non habet jurisdictionem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 14.accretion添附p.286 15.jus sanguinis血统主义p.117 16.rebus sic stantibus 17.retortion报复 18.extra territorial asylum领事庇护、域外庇护 19.a delict jure genetium 20.treaty-contracts 21.international comity国际法院 22.Drago Doctrine

23.trust territories 24.cession割让p.287 25.jussoli 26.signature ad referendum暂签p.198 27.continental shelf大陆架p.321 28.Westphalia Congress维斯特法利亚国会/立法会 29.Diplomatic Corps外交团p.243 30.the legation premises使馆(外交人员的经营场所) 31.nuncios 32.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principle和平共处原则p.50 33.non-belligerents不交战者、中立者

国际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指为摆脱殖民国家或其他国家的统治或奴役,争取建立独立国家而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组织。 一贯反对:是指以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它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之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 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领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国家债务:国家债务又称公共债务,是指一个国家按照国际法而对另一个国家、某一国际组织或任何其他国际主体所负的任何财政义务。 政府承认:政府承认是指一国通过某种方式表示认可另一国产生的新政府有代表其国家的地位或资格。? 边界:国家边界是确定国家领土范围的界限,是划分一国领土与他国领土,一国领土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以及一国领空与外层空间的界线。 国际地役:是指一国根据条约承担的对其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别国的需求或者为别国的利益服务。 租借:?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领土出租给另一国。? 登临权:?是指军舰在公海上有合理根据认为外国船舶(享有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且军舰的船旗国对此种广播有管辖权),没有国籍、悬挂外国旗帜、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检查的权利。? 大陆架?:是指由海岸向海自然平缓延伸的部分,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的大陆边超过200海里,连接2500米深度各点的等深线100海里。 发射国:是指发射或促使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和从其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 恢复原状:是指不法行为的责任国采取措施将其侵害的事物恢复到实施不法行为以前所存在的状态。 引渡:?是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的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有关国家请求,移交给请求国进行审判或处罚。 最惠国待遇国籍: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一国给予另一国民的待遇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包括特权、优惠、免除、不禁止或不限制等。 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条约的解释:条约生效后,往往出现当事国在履行中对条约规定之意义的不同理解而产生歧义而做出的合理解释。??? 联合国专门机构:?是根据政府间缔结的协定或联合国的决定建立的,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及其它有关领域负有广泛国际责任,并根据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缔结的协定,与联合国发生联系的专门性国际组织。? 区域性国际组织:是国际组织的一种类型,除具有国际组织的全部特征外,最显着地特征是它的区域性。 和解:和解又称调解,是当事国将争端提交一个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委员会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报告,阐明事实并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以设法使争端当事国达成协议。? 斡旋?:是指由第三方为争端当事国提供有利于它们接触和谈判的便利条件,转达各方的信息和意见,从而促使当事国开始谈判或者重开业已停止的谈判。 战时中立:是指国家在交战国之间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 简答题 1、简述国际习惯形成的两个要素。

最新国际法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依据是 A.善意原则 B.国际道义 C.条约必须遵守 D.主权平等[C] 2.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被称为 A.领域管辖 B.国籍管辖 C.保护性管辖 D.普遍管辖[A] 3.1907年,厄瓜多尔的外长提出以宪法程序为承认新政府的条件,这被称为B A.有效统治原则 B.托巴主义 C.威尔逊主义 D.艾斯特拉达主义 4.《南极条约》规定,缔约国此前对南极地区提出的领土要求应予C A.确认 B.放弃 C.冻结 D.重申 5.空间物体发射国应将其发射的物体报告给C A.联合国外空委员会 B.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C.联合国秘书长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6.在我国,外交代表开始执行职务的日期为B A.外交代表到达接受国的日期 B.外交代表正式呈递国书的日期 C.外交代表经接受国同意的日期 D.外交代表经派遣国正式任命日期 7.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相关规定,外国航空器在一国领空B A.享有无害通过权 B.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C.享有“两项自由” D.享有“五项自由” 8.根据1969年修订的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的规定,禁排区是D A.距海岸50海里以内海域 B.距海岸100海里以内海域 C.距海岸150海里以内海域 D.所有海域 9.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A A.国家之间的关系 B.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D.国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 10.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国际条约是A A.1966年的《外层空间条约》 B.1968年的《营救协定》 C.1972年的《责任公约》 D.1979年的《月球协定》 11.下列选项中,不可归因于国家的不当行为的情况是B

国际法期末考试英文名词解释

国际法 1国家主权 "National sovereignty" is a legal expression of the right to self-government by a state or nation. It entails the declaration by a political system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of foreign rule or control. IT is the country's most important attribute of the country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law to deal with the inherent independenc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affairs power. 2领海Territorial Waters National or internal waters consist of lakes, canals, rivers and their mouths, ports, harbors, sometimes waters landward of fringing islands, and some of its gulfs and bays. These different kinds of national water must be distinguished from territorial sea. Internal waters are legally equivalent to a state’s land, and are entirely subject to its territorial

国际法试题及问题详解

导读:1.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依据是,A.善意原则B.国际道义C.条约必须遵守D.主权平等[C],7.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相关规定,8.根据1969年修订的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的规定,9.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A,A.国家之间的关系B.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C.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D.国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10.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国际条约是A,12.国际法效力的根 一、单项选择题 1.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依据是 A.善意原则 B.国际道义 C.条约必须遵守 D.主权平等[C] 2.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被称为 A.领域管辖 B.国籍管辖 C.保护性管辖 D.普遍管辖[A] 3.1907年,厄瓜多尔的外长提出以宪法程序为承认新政府的条件,这被称为B A.有效统治原则 B.托巴主义 C.威尔逊主义 D.艾斯特拉达主义 4.《南极条约》规定,缔约国此前对南极地区提出的领土要求应予C A.确认 B.放弃 C.冻结 D.重申 5.空间物体发射国应将其发射的物体报告给C A.联合国外空委员会 B.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C.联合国秘书长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6.在我国,外交代表开始执行职务的日期为B

A.外交代表到达接受国的日期 B.外交代表正式呈递国书的日期 C.外交代表经接受国同意的日期 D.外交代表经派遣国正式任命日期 7.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相关规定,外国航空器在一国领空B A.享有无害通过权 B.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C.享有“两项自由” D.享有“五项自由” 8.根据1969年修订的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的规定,禁排区是D A.距海岸50海里以内海域 B.距海岸100海里以内海域 C.距海岸150海里以内海域 D.所有海域 9.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A A.国家之间的关系 B.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D.国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 10.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国际条约是A A.1966年的《外层空间条约》 B.1968年的《营救协定》 C.1972年的《责任公约》 D.1979年的《月球协定》 11.下列选项中,不可归因于国家的不当行为的情况是B A.国家机关的行为 B.非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 C.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

国际法名词解释(全)

《国际法》名词解释 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际法主体:是指具有直接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和国际法律关系的独立参加者。 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那些被国际公认和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国际法的渊源:一般认为,国际法渊源是指其原则,规则和制度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也有人认为指其表现形式。它的渊源主要是条约和习惯。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法的次要渊源。司法判例和学者学说是法律原则的辅助资料。 国际法编纂:是指国际法的法典化,即把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制定为系统的条文,并且把正在形成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以法典的形式作出规定,以促进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习惯:是各国在其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强行法:也称绝对法、强制法,是必须遵守和执行的法律规范。 国际法上的国家:他是指由定居在一定范围的领土之上的居民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政府之下组成的社会。国家必须具备有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四个要素,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的主体。 永中立国:是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在对外关系中承担了永久中立义务,从而使其主权受到了特殊限制的国家。 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确认某一实体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政府承认:即对政府的承认,指一国确认他国的新政府具有代表其本国的正式资格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国家继承: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政府继承:政府继承是指某一政府代表国家的资格被新政府所取代,亦即国家政府的更迭。 国家责任:国家责任是指国家对其国际不当行为所应负担的国际法律责任。 国家责任的执行:国家责任的执行是指从事国际不当行为的国家履行因其不当行为而对受害国所负担的有关义务,其目的和作用在于消除国际不当行为的后果,从而有效地维护受害国的权利。 国家债务:国家债务是指被继承国对另一国家、某一国际组织或其他国际法主体所负担的任何的财政义务。管辖权:是一个国家通过立法、司法或行政等手段对本国领土范围之内和/或之外的一定的人、事、物进行支配和处理的权利。 保护性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在本国领土以外的、对本国公民的重大利益犯罪的外国人具有的管辖权。 普遍性管辖权:是指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于某些普遍性地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全人类利益的国际犯罪行为,任何国家均可以行使的管辖权,而不受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的限制。 国家管辖豁免:指已过不受他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管辖,非经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或该国行为和财产的诉讼,也不得对该国的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 有限豁免原则:它是相对于绝对豁免原则而言的。在绝对豁免的情况下,国家行为不分主权行为与非主权行为,一律享有豁免。而在有限豁免的情况下,国家行为分为主权行为与非主权行为,只有主权行为可享有豁免,非主权行为不能享有豁免。 国家领土:国家领土是指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陆地与水域的上空和底土等部分。 领陆:是国家疆域以内的全部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领陆是一个国家领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领陆的其他部分都是附属于领陆而存在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领陆的国家。 领水:领水是国家陆地疆域以内的水域(称内陆水)和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带海域。 领空:领空是国家领陆和领水以上一定高度的空气空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