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1]

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1]

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1]
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1]

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

李丹阳

我国的远古历史,传说在盘古之后就是“三皇”时代。“三皇”之说有多种,最通行并为学界所认可的,是 春秋运斗枢 淮南子 和 路史 等著作里所谓的:“伏羲 女娲 神农为三皇”。“三皇”之中尤以伏羲 女娲功业显赫,被认为是创世的大神。 淮南子·原道训 在谈到天地万物起源时说:“泰古二皇,得到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服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始终。……其德化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把伏羲 女娲列为“泰古二皇”。根据文献资料和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来看,二氏的形象从产生到趋于成熟和模式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先秦时期伏羲的人首蛇身 女娲的蛙形 在二氏形成对偶神之前,各自的形象在学界一直存有较大争议 ,到秦汉以降的统一成人首蛇身的交尾像,再到后世根据帝王的政治需要演化成慈眉善目的神人形象,这中间折射出各个时代不同的社会 文化及历史背景和民间信仰的嬗变。另外,在不同时代 不同地域,伏羲 女娲形象也有一些差别,这也将在本文中涉及。二氏作为较有代表性的神话人物,其形象的演变也可以看作是整个上古神话演变的一个缩影。

一?伏羲、女娲分别作为独立大神时的形象

一 女娲形象探源

女娲这位创世大神,不仅补天,立地,息洪水,化育万物;而且是抟土造人,置人类婚姻之制的第一位“皋禖之神”,其功绩和光辉决定了其在我国神话中的始祖母地位。女娲之名较早见诸 楚

辞·天问 和 山海经·大荒西经 。 楚辞·天问 中有云:“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似乎有点没有来由。检索古代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女娲神话的角色多重转换及其中的衍生等现象: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1?

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2?

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3?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4?

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禖,因置婚姻。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禖之神。?5?

往古之时,四极度,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熏万物。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罗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逍遥,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6?。

当其 女娲 末年焉,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7?

女娲做笙簧。?8?

在以上文献中,除了 山海经 和 楚辞 之外,都属于汉以后的资料,而前两者所言女娲形象都是含糊不清的。另外, 山海经 的 南次三经 北次三经 等记有一些“龙身人面”或“人首蛇身”的神

?1? 山海经·大荒西经 ,见袁珂 山海经校注 ,巴蜀书社,1993年。

?2? 汉 王逸注: 楚辞·天问 ,见汉刘向辑 王逸章句 楚辞章句 ,长沙书画山馆刻本,光绪九年。

?3? 汉 刘安: 淮南子·说林 。

?4? 汉 应劭: 风俗通义 。

?5? 宋 罗泌: 路史·后记二 。

?6? 汉 刘安: 淮南子·览冥训 。

?7?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

?8? 清 张澍 世本 稡集补注本。

灵形象,但并无女娲有如此形象的肯定的记录。所以历来对女娲形象的争议都持续不断。除了通行的女娲也是人首蛇身的说法外,还有把女娲的形象看作是葫芦 鸟或巨大的女阴等。

清人赵翼认为:“女娲,古帝王之圣者,古无文字,但以音呼。”?1?按照

说文 的诠释,娲从女,呙声。段注娲之古音在十七部,案上古音第十七部歌部有呙声,而蛙字从属支部圭声,两者可以相互通转,所以娲即蛙,女娲氏图腾也应当是蛙。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在其中出土了很多蛙形纹陶器。在青海柳湾也采集到了一件属于马厂类型的人像彩陶壶,其腹部浑圆硕大,壶身有蛙形纹并有裸体人像。陶壶的背后也有非常醒目的蛙形纹?2?。在甘肃天水师赵村发现的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内发现的蛙形纹则具备很强了的写实性:“蛙首与身躯皆以圆形构图,前两肢向前划,后两肢向后蹬,蛙眼圆睁开,遨游于水 以点纹表示 中,颇富动感。”

?3? 图一 图二 类似的还有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的彩陶盘,内壁两条鱼一上一下以腹相对,旁边绘有一硕大浑圆之蛙,四肢微扬,背部斑点杂陈?4?。诸如此类的蛙纹皆表现了远古时期女

娲部之图腾形象。据考证,黄河中游和部分上游流域是女娲部活动的一个中心区域,而上述事例基本上都分布于这一地区或临近地域。

另外,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女神问题的美国汉学家E ·舍弗尔也从分析“蜗”字本身是由限定词“女”?1?

清 赵翼: 陔余丛考 卷一九 女娲或以为妇人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2?

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海柳湾 页116,文物出版社,1984年。?3?

吴诗池: 原始艺术 页 53,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4?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彩图插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图二〕 青海柳湾

〔图一〕 天水赵村彩陶

和语音部分“呙”组成出发,解释女娲其名的语源。E.舍弗尔认为“呙”的独立的意义是“变弯曲”,“歪斜的脸”,很明显,语音在这里没有加进补充的意义,但他又把复合词“女娲”中“娲”与同音字其中包括“蜗”作对比,“蜗”的偏旁为“虫”。这位美国汉学家援引了一系列同音或者近音字“洼” “蛙”等,提出女娲最初可能是水洼之神,居住在潮湿地带的湿淋淋的,全身光滑的生物,即女娲最可能是蛙女神?1?。

二 伏羲形象探源

伏羲的异名在上古的“三皇五帝”之中是最多的,有伏羲 伏牺 疱牺 炮牺 伏戏 虑戏 虑羲 伏犠等等。古史中最早记载伏羲的是出于战国中晚期的 庄子 , 庄子 一书最好谈伏羲,所言伏羲,亦虚亦实,亦神亦人。其中关于伏羲的记载有五处: 人间世 大宗师 胠箧 缮性 田子方 。书中伏羲名号有三种写法:“伏羲” “伏犠” “伏戏”,前后不统一,身份混乱,或人或神,在古帝王中序列不定,或在禹 舜 黄帝之后,或在其前,这说明在庄子时期,伏羲尚在传说 创造过程中,是一个不确定的 尚未定型的人物?2?。

在传世文献典籍中,关于伏羲的记载是在战国中晚期以后,春秋以前典籍未见伏羲。战国以至秦汉,时代越往后,关于伏羲的记载越详细,伏羲功业越卓勋,在古帝王世系中的地位越高。他的有关事迹在诸多文献中都有体现:

古者疱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做结绳而网罟,以佃以

渔,盖取诸离。?3?

古者封泰山 禅梁父者七十二家??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虑羲封泰山,禅云云;

神农封泰山,禅云云???4?

自理国虑戏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5?。

文武之道如伏戏?6?。

伏羲 神农教而不诛,黄帝 尧 舜诛而不怒?7?。

?1? 美 E·含费尔: 中国古代女神和女神崇拜 页26-2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2?过文英: 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 , 浙江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页21。

?3? 易·系辞下 ,采自 晋 张湛 列子注 ,中华书局,1954年。

?4? 管子·封禅篇 。

?5? 管子·轻重戊 。

?6? 荀子·成相 。

?7? 商君书·更法 。

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教人以猎。?1?

伏羲始画八卦,列八节而化天下。?2?

伏牺制以俪皮嫁娶之礼。

伏羲作琴。伏羲造琴瑟。

伏羲臣芒氏作罗。

芒作网。?3?

在可靠的先秦典籍中,太昊与伏羲并无任何瓜葛。西汉刘歆在 世经 (存录于 汉书·律历志下 )中,最早将太昊与伏羲并称为一体。西汉末年,刘歆从当时的政治需要出发,突破传统的以黄帝为历代帝王之首的体系,用比附 左传 与 周易 爻辞的办法以伏羲与太昊并称,推之于古代帝王世系之首,建立了一套新的上古帝王世系。他根据当时人们的古史观念,将古帝的代序从黄帝向上推,同时按照他的五行相生的五德终始理论,帝王应从木德始,推出最古的帝王应是伏羲。班固 汉书·郊祀志赞 和荀悦 汉纪·高祖纪 对刘歆创立五行相生的新五德终始说的过程均有记述,荀悦言:“及至刘向父子,乃推五行之运,以子承母,始自伏羲;以迄于汉,宜为火德·其序之也,以为 易 称‘帝出乎震’,故太昊始乎震,为木德,号曰伏羲氏。”从此以后,太昊伏羲开始出现于典籍之中,随着其地位的提升,关于伏羲出生的奇迹,及其作为圣王的异貌,也被不断创造出来。

伏羲的长像,历来说法较多: 列子·黄帝篇 曰:“庖牺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 路史·后纪 曰:“伏羲龙身。” 帝王世纪 曰:“蛇身人首。”从这些记载中我们知道伏羲是“人头蛇身”。这个形像与伏羲乃雷神之子的传说是一致的。 山海经·海内东经 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 淮南子·坠形篇 曰:“雷泽有神,龙身人首鼓其腹而熙。”所以笔者分析,伏羲应该是居住在雷泽附近的先民信仰的大神,以龙蛇为图腾的部族,其形象是人首蛇(龙)身。

三 楚帛书的释读

楚帛书是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地方的楚墓中被盗掘出土,后来此书流人美国,一度寄存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旋经古董商出售,现存放在华盛顿的赛克勒美术馆,成为该馆的“镇库之宝”。是一幅略近长方形(47×38.7厘米)的丝织物,东 南 西 北四边环绕绘有春 夏 秋 冬四季十二月的彩色神像,并附有“题记”,在四边所画神像的中心,写有两篇配合的文章,一篇是十三行,另一篇是八行,行款的排列相互颠倒 图三 。楚帛书中间是八行一段,讲的是创世神话:

?1? 尸子·君治 。

?2? 尸子·卷下 。

?3? 世本·作篇 ,载“世本八种”,商务印书馆,1957年。

〔图三〕 楚帛书

曰故 古 熊雹戏,出自□雨走 震 ,居于睢□。劂□亻鱼亻鱼,□□□女。梦

梦墨墨,亡章弼弼。□每 晦 水□,风雨是於。乃取 娶 □□子之子,曰女填出,

是生子四。□是襄而土戋,是各 格 参化法□ 度 。为禹为契,以司域襄,咎而步廷。乃上下朕 腾 传 转 ,山陵丕疏。乃命山川四海,□ 熏 阳 气百 魄 阴 气,以为其疏,以涉山陵 泷 汩 益 厉。未有日月,四神相戈 代 ,乃步以为岁,

是惟四时:长曰青干,二曰朱四单,三曰白大木然,四曰□墨干。

大意是说,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下之时,先有熊雹戏 女填二神,结为夫妇,生了

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木然,老四叫墨干。

目前学界比较通行的观点将首句释读为“熊雹戏”,认为“雹戏”即伏羲,因楚人以熊为氏,故称“熊”。问题的关键在于女填的释读仍存在很大争议。严一萍 饶宗颐等学者认为女填即是女娲,而李学勤 杨宽等学者则持审慎态度,以为女填为女娲并无确证,雹戏所娶是另一人,不是女蜗。但不管怎样,这八行文字被诸多学者看做是先秦时代中国完整创世神话的一个活标本,是楚地较早流传伏羲及其配偶神话的证据之一,被视做是楚人的传说系统。

在帛画中表现的“十二月神像”,其中的题纪“余”相当于巳位的神像,是上身呈怪兽 下身呈两条缠绕的蛇 龙 躯体的形象?1?。蛇身形象的出现,是最早的这一类图像,可以看作先秦伏羲及其配偶形象的蓝本?2?。

四 伏羲 女娲和龙形象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具有重要而特殊的象征意义。龙的原型是什么?诸说不一。东汉许慎在 说文 中的解释是:“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朱熹在 朱子语类 中释龙说:“ 易 说一个物,非真是一个物,如说龙,非真龙。”闻一多先生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他说:“龙是一种图腾 Totem ,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它乃以蛇为主体,嫁接上“兽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等。”?3?

关于龙的来历,有这样一则传说:当年太昊伏羲建都于宛丘 今河南淮阳 ,统领着九大部落。这九大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北方的两个部落以雄鹿 老虎为图腾,南方的三个部落以鳄鱼 巨蜥 红鲤为图腾,西方的部落以苍鹰为图腾,东方临海的两个部落以白鲨和长须鲸为图腾,居中的部落以蟒蛇为图腾。九大部落中,以蟒蛇为图腾的伏羲氏部落最为强大。起初,太昊伏羲氏首先征服了以雄鹿为图腾的部落,并在蟒蛇图腾上加上雄鹿的角,标志着雄鹿部落已归属蟒蛇部落。以后,太昊伏羲氏每征服一个部落,就在蟒蛇图腾上加上这个部落图腾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征服,他先后又加上了鳄鱼的头,老虎的眼,长须鲸的须,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红鲤的鳞,白鲨的尾。至此,一个新的图腾龙出现了。伏羲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成为中原大地的第一位帝王?4?。也就是说,?1? Noel Barnard,The Chu’ Silk Manuscript: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Department of Far Eastern History,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Studies Institute of Adwanced Studies, Camberra 1973。

?2?刘文锁: 伏羲女娲图考 , 艺术史研究 第八辑,页120,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闻一多: 闻一多全集·伏羲考 页217,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4?董素芝: 伟哉羲皇 页 22 ,中华书局,2004年。

龙是太昊伏羲部族联盟的一个图腾形象,这在文献资料中可以得到佐证。

一是 左传·昭公十七年 所载:“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以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以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以水师而水名。大昊氏以龙纪,故以龙师而龙名。我少祖少皞挚之立也,风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通鉴外纪 解释为:“太昊号曰龙师。命朱襄氏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太庭为居龙氏,造屋庐;浑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畴;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本,疏导泉源。又命五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二是 淮南子·天文篇 所载:“东方木也,其帝太昊,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至今,在河南淮阳当地仍流传着伏羲是大龙,女娲是小龙的说法。每年祭祀二氏的古庙会也被称之为“龙花会”。

二?伏羲、女娲形成对偶神后的形象

一 伏羲 女娲对偶神的形成

在传世先秦古书中,似乎没有伏羲女娲关系的明确记载,甚至最早出现伏羲的 易·系辞 却不及女娲,最早出现女娲的 天问 却不及伏羲,以至于使人怀疑二者初不相干。就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汉代之前,伏羲 女娲的联系还很微弱,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各自有独立的神绩;自汉代始,他们成为对偶神,有了夫妇的联系。在汉代文献中,首次将女娲与伏羲并列者,出自 淮南子·览冥训 :“伏戏 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虚无纯一,而不喋苛事也。”?1? 列子 卷二 黄帝篇 曰:“疱牺氏 女娲氏 神农氏 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2? 列子 一书著述年代不详,但普遍认为不晚于西汉末年,可见至迟在西汉,伏羲 女娲并列为古圣王的观念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同。至唐代,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繁衍人类故事已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唐李冗 独异志 卷下云:“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两个,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谴我兄妹二人为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唐代诗人卢仝 与马异结交诗 卷二引 春秋世谱 说:“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另外,随着山东嘉祥武梁祠 河南南阳 四川郫县等地汉石画像中大量人首蛇身 或龙身 交尾状伏羲女娲像的发现与考定,多数人会相信伏羲女娲的配偶关系来源颇古,但材料上限毕竟不出于汉。

对于二氏何以逐渐演变为对偶神,学者也有不同的主张。郭沫若认为,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以后,所以把原来是至高神的女娲降格到伏羲之妻的从属地位;森山树三郎认为,由于中国汉民

?1?刘文典撰,冯逸 乔华点校: 淮南鸿烈集解 ,中华书局,1989年。

?2? 晋 张湛注: 列子注 ,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

族不喜欢独立神,所以总是习惯把原来独立的神配以他神而成为对偶神;杨利慧从文化史的角度出发,认为形成对偶的主要原因是二氏都同时具有部落始祖和文化英雄的神格。

依据以上材料,笔者认为:伏羲 女娲两个独立的大神,在汉以前的神话传说中,女娲作为创世大神,其地位似乎更高。西汉后期以来,受当时社会流行的阴阳观念 日月神之崇奉以及神仙观念的影响,因为两者相似的神格和在当时神话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被汉代人附会为对偶神,女娲也随之被改造为人首蛇身的形象。

二 两汉墓葬艺术中的伏羲女娲形象 帛画 壁画 石刻画

秦代以降,墓葬中开始盛行绘画 壁画 石刻 模印砖等 的风习。除墓葬外,在纪念性建筑上,也采用雕刻画像的形制。汉墓的“画像爆炸”非惟墓壁的部分,棺槨之上的图画也在其中?1?。在汉代造像中,女娲和伏羲的形象不仅出现的频率极高,而且其造型别具一格,呈现出明显的程式化和对称性特点。两者在整体画面中的位置通常是对称的,一男一女,或交尾,或联袂,或接吻,或面面相视,常常是一左一右地对称排列;其形象特征 肢体动作和身体姿态通常也是对称的,两者皆作人首蛇 龙 身,通常除了面部特征和发式能够分辨出男女性别之外,其他几乎一模一样;两者手中所持之物,也往往恰成对照,伏羲手捧太阳,则女娲必手捧月亮,伏羲执规,则女娲必执矩。

西汉关于伏羲女娲的图像,有一批重要的墓葬资料。其首要者属长沙马王堆一 三号墓出土的“T”字形帛画 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等。这些西汉墓的资料,是考察伏羲女娲形象问题的关键所在。

“T”字形帛画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是我国已知画面最大 保存最完整 艺术性最强的彩绘帛画。帛画分为上 中 下三部。其上部为天上景象,绘有太阳 扶桑树新月 蟾蜍 玉兔等,一女子乘龙奔向弯月,中部有一人首蛇身像 图四 ,再往下有两只飞鸟相对,天门内,守门人拱手对坐。中部为墓主人在人间的景象。下部为地下景观。一巨人站立两龙之上,横跨一条大蛇,双手托举着可能象征大地的白色扁平物。

钟敬文 荣真 刘文锁等学者都认为帛画中的神人为三皇之首的伏羲。刘文锁还根据考古资料进一步指出,伏羲女娲在“三皇”中的地位,西汉初期尚处于不稳定状态,二氏合体的形式尚未定型,因此画面中月下 龙翼上的人像是女娲?2?。

洛阳卜千秋墓在今河南洛阳市烧沟村附近,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汉壁画墓。其建造年代约在西汉昭帝 宣帝时期(公元前86一前49年), 属于郡级官吏的墓葬。壁画绘于墓室顶部,描绘了墓主人夫妇在仙翁 仙女的迎送和神异怪兽的陪同下升入天界的情景。在天国世界有两个人首蛇身像 日 月及青龙 白虎 朱雀等神异动物。表现的是死人升天的幻想世界。值得注意的是,人首蛇

?1?前揭刘文锁文,页130。

?2?前揭刘文锁文,页133。

身像以日 月相配,应是伏羲 女娲二氏,而且布局在画面的首 尾位置,表明伏羲 女娲是主宰的神 图五 。这一造型格局所体现的是汉人的宇宙模式。

与西汉相比,考古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更多,内容也更丰富。位于山东省嘉祥武翟山北麓武家林的武氏墓群石刻俗称“武梁祠”,由于画像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在武梁祠的第一石第二层,雕刻的是一组面相对的男女人首,下身刻画成蛇形,做“X ”形结,二人中间夹以小人像,下体是怪异的鱼尾形状,男像右手持曲尺 图六 。在画面的左上方有榜题“伏戏”,并有题记:“伏戏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 此外,武梁祠左后两座石室各有一幅类似的画像,其一石室,男女二像表现为背相对的姿势,手中持曲尺,下体也是交尾下曳,并有云气;其二石室是男女相对,肩上生翼?1?。后世学者大多认为和伏羲交尾的女像即是女娲。根据武梁祠伏羲女娲石刻题材和表现形式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信仰中,伏羲 女娲是在墓上祠堂里崇祀的偶像,而且被排在首位;伏羲 女娲在形象上已是标准的人首蛇身 交尾, 完成了模式化。

伏羲 女蜗画像大量出现于石棺中主要集中于东汉中期以后,画像的基本内容和布局都具有模式化倾向。例如简阳三号画像石棺,出土于四川简阳县董家埂乡深洞村鬼头山,为东汉晚期的画像石棺。棺长2.12米,宽0.63米,高0.64米。头档上刻画一朱雀,足档上是伏羲 女娲画像。画像右侧一人,人首蛇身,头戴高冠,其右上方榜题“伏希”;左侧一人,人首蛇身,背上生羽,右上方榜题为“女娃”。伏羲 女蜗相对,两尾外翘呈“八”字形,手高举。伏羲 女蜗两尾之间有一龟,榜题“兹武”(玄武)。图像造型稚拙 内涵丰富。

汉画中的伏羲 女娲图像虽然具备一定的模式,但并非一成不变。如伏羲 女娲的蛇尾就经历了一个由相对至交尾的发展过程,就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西汉墓室壁画 画像石中的伏羲 女娲只是相对而立,基本不交尾,两尾相交的现象主要出现于东汉,尤其兴盛于东汉中后期。交尾现象又具

?1? 清 瞿中溶: 汉武梁祠画像考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图五〕 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之《伏曦女娲》

〔图四〕

马王堆l号墓帛画局部

有地域性,如河南 陕西地区较少交尾,而

四川地区基本交尾。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代墓葬中,伏羲

女娲画像在细节上也在不断变化之中,阴阳

五行思想和神仙思想为汉画像中的伏羲 女

娲形象注入了日月 嘉禾 灵芝 羽化等新元

素。另外,东汉中期以后,在西王母仙界形

成后,伏羲女娲的神性有逐渐削弱之势,成

了仙界西王母 东王公的陪侍 图七 。

总的来看,在两汉时期,人首蛇 龙

身,并且采取交尾合体的形式可以看作是伏

羲 女娲的标准像。武梁祠资料中没有明确题

记女娲,表明女娲为伏羲配偶的观念尚不固

定,但是汉代已形成女娲女性且蛇身的意象。

三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伏羲 女娲

形象的渐变和共生

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是伏羲 女娲信

仰大扩展 大传播的时期,与之相应的是,

伏羲女娲人首蛇 龙 身的形象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对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一方面,一些边远地区到了隋唐时期的伏羲 女娲形象还带有深深的汉代烙印;另一方面,由于佛教的传入和兴起,加快了伏羲 女娲世俗化的进程,二氏开始向着人化的方向渐变。在魏晋至唐代二氏图像中,在莫高窟285号窟 西魏壁画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及高句丽等边远地区,二氏还保留着传统的人首蛇 龙 身形象 图八 图九 ;而张僧繇 伏羲·神农 中,伏羲已基本趋于常人形象。这就形成了同一时期伏羲 女娲在内地和边远地区两中不同形象“共生”的现象,这也直接反映出二氏形象发展的进程?1?。

莫高窟285号窟建造于西魏时期,为莫高窟早期洞窟中唯一有纪年题记者,窟顶披壁摩尼珠两侧为伏羲 女娲,皆人面龙身,头饰三髻,穿大袖襦,其形象和以前相比有不小的变化。二氏面相对,头部似乎具有人形,一手各持规 矩,腹部各绘有日月圆轮,下身为带细长尾巴的兽形,较汉代形制似乎更缺少人的因素。

?1?这一时期伏羲 女娲的图像除了 莫高窟285号窟和张僧繇 伏羲·神农 外,余者均出自墓葬。但在考古发现上,这个时期的资料呈现锐减趋势,这与外来宗教的冲击 尤其是佛教 丧葬礼俗及死亡信仰的变化等有很大关联。

〔图七〕 山东大郭村西王母、牛羊车画像

〔图六〕 山东嘉祥武氏祠左石室画像石(拓片)

汉代对人首蛇 龙 身的伏羲 女娲信仰盛况,到了隋唐时期在偏远的新疆吐鲁番地区还呈现出十分盛行的复兴景象。如上世纪60年代前后在阿斯塔那北区出土的伏羲女娲绢画就有二三十幅,以哈拉和卓墓地出土数量最多,从年代上看,大致属于高昌至唐西州时期,从出土的伏羲 女娲的图像资料来看,大都是绢本彩绘,用木钉钉在墓室天顶上,二氏图像均属于合体形式,面相对,交尾,手中各持规 矩,并配置日月星象。此外,二氏在衣饰上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和地域特色,若干件画像上的伏羲 女娲已是深目高鼻 卷发络腮 胡服对襟 眉飞色舞的“胡人”形象。这些情况说明,它们都已转变为本地绘制模式了。对于这种现象,李福清认为:这是汉代汉族到新疆带过去的用伏羲 女娲肖像装饰陵墓的习惯,保存在遥远的新疆,并于七八世纪汉人又来到新疆的时候产生了独特的复苏现象?1?。

汉魏之际,由于中原战乱频发,大批内地汉人迁移至辽东地区,盛行于中原的墓葬文化随之流传过去。之后这股风气又继续向东传播到吉林及朝鲜半岛西部,推动了高句丽墓葬文化的发展。高句丽壁画墓位于吉林通化市吉林通化集安市,其中的“五盔坟”是五座巨大的封土墓,属于高句丽晚期的贵族墓葬,其四号墓中的壁画绚丽多彩,飘逸流畅,富丽堂皇,墓室的东南西北四壁上依此绘有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四方神,第一重顶石绘有人首龙身的伏羲女娲 飞天 冶轮人等。伏羲女娲位于北角二抹角石上,均披发。伏羲居左,双手捧日轮于头上,日中有三足乌;女娲居右,双手举月轮于头上,月中有蟾蜍。伏羲女娲中间及身后均绘有菩提树?2?。可以看得出,画中的伏羲女娲极

?1? 苏 李福清: 中国神话故事论集 页50,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

?2? 吉林省博物馆: 吉林集安五盔坟四号墓和五号墓清理略记 , 考古 1964年第2期

〔图九〕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出土

〔图八〕 吐鲁番出土伏羲女娲麻布画

具中原文化特征 图十 图十一 。

顾恺之传世作品 洛神赋图 ?1?

中,女娲和画卷中的诸多仙人一样“气若幽兰,华容婀娜”,宛然是一位神性十足的女性形象。 魏晋胜流画赞 一向被后世看作是顾恺之评画的文章,其中,他对魏晋时期包括 伏羲 在内的两幅作品进行了评价:“

伏羲 神农 虽不似今世人,有奇特而兼美好,神属冥芒,居然有得一之想。”意思是说,伏羲,神农的形象虽不像现在人的样子,但他们的眼神中闪射出远大的光芒,是一件成功的作品?2?。同样,张僧繇是梁朝时期的著名画家,从他流传下来的作品 伏羲·神农 中,可以看出二神虽面貌奇特,但身形已和世人无异,也正合了后世对其画作“奇形异貌,殊方夷夏,实参其妙”的评价。

伏羲女娲形象在表现在地域及年代上的差异 1 地域性差异

伏羲 女娲图像在各区域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是在伏羲 女娲的形象上,人首蛇(龙)身是汉画中伏羲 女娲的基本特征,而各地文化中对“蛇

龙)身”的理解却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山东地区的伏羲

女娲蛇尾大多是无足且蛇尾粗大;南阳地区蛇尾则大多有足;四川地区蛇尾之形状更接近于蜥蜴。实际上反映了各地对“蛇(龙)”形象的不同理解。此外,地域性的特征更明显地体现于二神的发式上。以女娲为例,山东地区的女娲所戴为华冠,表现为贵妇人模样。南阳地区女娲多梳高髻,与汉画中的奴婢在发式上并无二致。两地的伏羲在冠饰上则基本一致,多为进贤冠 通天冠,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地区伏羲又多带山字形

?1?

顾恺之现存的作品都是临摹版本,他的绘画的传世摹本有 女史箴图 卷 洛神赋图 卷 列女仁智图 卷等几种,以 洛神赋图 数量最多。?2?

由于无法看到画作本身,我们无法对之做过多评价,但根据顾的评价,我们可以推断出画中的伏羲已经接近于世人的

情况。〔图十一〕 高句丽古墓壁画——女娲图

〔图十〕 高句丽古墓壁画——伏羲图

冠,而这种冠在汉画中多为东王公所有。

二是在画像所在位置及细节刻画上,如山东地区的伏羲 女娲大多手持规矩,表明了伏羲女娲创始人类 规范世界的神绩。武氏祠中对于伏羲“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的赞颂表明其作为始祖神的神格。在河南画像石中,伏羲 女娲多被刻画于墓门中柱 侧柱,由于墓门的作用在于阻挡疫鬼的侵扰,伏羲 女娲担当了守护者的角色,手持芝草则又表明了与仙界的联系。西南地区汉画像中的伏羲 女娲接吻交尾图,直接体现了该地域生殖崇拜的文化特色。在时代较晚的陕北地区画像石中,由于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过于丰富,更由于神仙思想在此地画像石中占据主导地位,伏羲 女娲大多位于墓门的次要位置,并且大大缩小了画面的尺寸,形象上除了蛇尾,缺乏其他明显特征。

各地伏羲 女娲画像既有共同点,也有相异之处,表明各地对于伏羲 女娲神话的理解并不是单一的,其中或许是因为在当时流传有多个伏羲 女娲神话的版本,或许是因为各地对伏羲 女娲神话进行了地域文化的改造?1?。

2 年代性差异

汉代人吸取了阴阳五行学说和神仙思想,并附会上明显的时代烙印,大大丰富了伏羲女娲的形象。一是将伏羲 女娲形象“汉化”,在保留“蛇躯” “蛇尾”等神性标志的基础上,在二氏的衣冠及发饰上都保留着鲜明的汉代特点。二是利用规矩 日月 三足乌 蟾蜍 玉兔或芝草等对伏羲 女娲神话进行加工改造,这些都是汉代现实社会存在之物或是代表某种特殊意义的符号,它们在汉代社会意识中,都是具有反映特定内容或意义的典型事物。人们用这些特殊的符号传达了对伏羲女娲神话的理解。在诸多改造中,阴阳观念对汉代伏羲 女娲神话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丰富了二氏在神话中的内涵。

伏羲 女娲形象年代性的差异还体现在一些细小环节上。比如东汉中期以后,在一些墓葬中出现了身生羽翅的伏羲 女娲像。如河南南阳卧龙区麒麟岗汉墓 四川简阳董家埂乡深洞村鬼头山出土三号石棺以及陕西绥德墓门楣画像,所展现的伏羲 女娲在人首蛇身的同时,都是背上长满羽毛或羽翅。对于这种差异,学者认识并不统一,李福清解释为伏羲是崇奉鸟图腾的东夷族的始祖神,而伏羲形象的变化是神话人物的鸟类本性的残留现象,而女娲的翅膀则是因为她和伏羲是对偶神,适用于艺术的对称性,即把夫妻一方的特点转移给另一方有关系?2?。杨利慧等学者则认为伏羲女娲体生羽毛的现象并不是孤立的,羽化的现象同时也发生在西王母 东王公身上,这和汉代流行的神仙思想有关?3?。表明汉代人们受儒家神学和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渴求灵魂飞升 羽化登仙的观念。

?1?前揭过文英 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 ,页146-149。

?2?前揭李福清 中国神话故事论集 ,页41。

?3?杨利慧: 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 页7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三?伏羲女娲形象拟人化的完成及其他

一 伏羲 女娲在统治者的支持下完成拟人化

神话传说在我国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这很早就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并利用神话传说实施教化,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早在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就把自己渲染成是龙所生,并编造了一个出生的神话?1?。从传世的资料来看,对伏羲 女娲的信仰在汉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趋于减弱,其实际的地位或者说其受崇奉程度不高,黄帝的地位相比之下要更崇高些,因此更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从唐朝开始,伏羲 女娲开始引起史家的关注。到了宋朝,通过官方的倡导,伏羲 女娲的地位开始缓慢回升。至明太祖朱元璋到高峰期,官方祭祀日隆。北宋对包括伏羲 女娲在内的三皇的祭祀已很重视,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 960 ,诏三年一祭,牲用太牢,制作专用的祭器,祭祀时间沿袭唐制。元朝时,每年三月三和九月九用太牢祭祀三皇,礼乐仿孔庙。明初,沿袭元制。洪武元年,朱元璋专门到河南淮阳的太昊伏羲陵祭拜。在统治者对伏羲 女娲重视的前提下,宋代以后的伏羲女娲像显示出完全的人形。如宋代马麟所绘伏羲图,画面上的伏羲表现为中年人的模样,面庞清秀,长着胡须,长发散开,身着翻毛兽皮长袍,脚上盖着虎皮,虎皮下露出光脚板,脚趾甲长似兽爪。明代王圻编撰的 历代神仙通鉴 中,伏羲身着树叶做的衣服,表现为普通人的模样。而女娲被画成美女的样子,以佛教菩萨的姿态坐着。宋代以后,统治者迎合了敬神畏神及想和神亲近等朴素的民间信仰思想,赋予二氏以全然人化的形象,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统治,伏羲女娲开始以人化的形象出现并相对固定了下来,宋以前频频出现的人首蛇身形象却鲜为民间信众所知了?2?。

二 女娲在神界地位的变化

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经过人们的崇拜及男权父系社会的演化,女娲的地位相比之下有些滑落,越来越退居到民间信仰的范围内。女娲按其功业 影响,理应列入“三皇”之位。然而女娲神位的升降,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思想的变化,也在变化之中。特别是长期封建意识的影响,作为女性部族首领的女娲,便遭到了冷遇?3?。至于到了道教信徒手里,女娲便一步一步退于非常次要的地位。直到后来,女娲在道家“一切诸神,咸所统摄”的神谱里,便完全被废除了?4?。比如在河

?1? 史记·高祖本纪 说:“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此外,还有资料记载刘邦在做亭长时,在押解犯人到骊山服劳役时,又借斩了路中的一条白蛇,便与人串通编造了赤帝子杀白帝子的神话。

?2?这种情况并非绝对。即使是现在,在一些艺术创作中,伏羲 女娲有时仍会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区分二氏与其他大神的区别,并且显示其独特神性的标志。

?3?顾颉刚 杨向奎: 三皇考 页158,吕思勉 董书业编著: 古史辨 第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4?顾颉刚 杨向奎: 三皇考 页175,吕思勉 董书业编著: 古史辨 第7册。

南淮阳的太昊伏羲陵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关于伏羲 人祖 的神话特别多,而女娲的神话反而大大减少。也由

于女娲的功绩和与伏羲的关系,在淮阳一带女娲虽被

尊为“人祖奶奶”,但在太昊陵大殿,却没有女娲的神

位,反而居于偏殿。可见,女娲的地位已受到大大的

降格,只不过是个陪衬的角色而已。

三 伏羲 女娲对偶神形象缺乏深层次的民间基础

这两个上古神话中具有旗帜意义的大神,在漫长

的历史岁月中先是经历了各自独立,之后又在神话粘

连等复杂的作用下,形成对偶神,到宋以后又逐渐趋

于独立化,这一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体现:各地的

伏羲 女娲祭祀场所 庙 阁 供 洞 山 陵寝等 相对独

立 各自的神绩独成系统,二氏分别享用各种祭祀香

火。女娲信仰比较集中的地区有以下几个:甘肃秦安县陇城乡 陕西临潼骊山地区 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侯村 河北涉县 河南淮阳县 西华县思都岗等。伏羲信仰比较集中的地区则是:甘肃天水市 河南淮阳县 新密县浮戏山 济宁微山县等。两者虽然存在交集,但独立的地方反而更多,如在河北涉县,当地人很多都没听说过伏羲,更不要说去祭祀崇奉,同样的情况往往也发生在伏羲信仰盛行的地域 图十二 。正如杨利慧所说:“二者由于种种原因,较早发生了粘合,结成了对偶或夫妻关系。但这一关系并未在以后的所有地区完全固定下来,所以尽管我们常看到二人 神 连在一起的文字记载或墓刻石像 帛画画像,但二者完全无关 单独传承的情形也不少见。”?1?

总之,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伏羲 女蜗的神话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凝固体,从形成之后,它就在不断变化。与之相应的是,二氏的形象也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本文依据各种文献资料,以楚帛书 汉代石刻画像 壁画 高句丽画像 唐代新疆帛画以及宋代画像为考察对象,探讨了伏羲女娲形象的变迁历史以及各种表现形式所产生的文化原因及其内在含义,阐释了在古代中国艺术中,伏羲女娲二位大神从兽形到人兽共体进而全然人化的发展过程。应该看到的是,伏羲女娲不仅仅存在于文献里,他们至今还广泛地活在人们的口头 行为上和情感 观念里。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机关服务局

责任编辑:张 露

?1? 杨利慧: 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 ,页128-129,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图十二〕 河北涉县女娲像

Si Tu Pan Chen’s Artistic Legacy in Yunnan [America] Karl Debreczeny

ABSTRACT: The author tries to demonstrate scholar and painter Situ Panchen’s engagement in Lijiang, especially his life and influence of the dPal spungs Monastery h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portraits of the eight Bodhisattvas by him that were preserved in Yufeng Monastery, his diaries, the biography of Guru Karma Kagyu by his own disciple ‘Be lo, and the local Chinese records such as contemporary gazetteers, royal genealogies, and temple records and so forth.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Situ owed his carrying forward the painting style of Kar bris school that is enriched with the Han people’s images and artistic compositions, and absorbing the style from the Han people’s inhabitation to his travels to Lijiang three times, which made him reach the top of his influence and artistic attainments as well.

Key words: Situ Panchen; Tibetan painting art; Kar bris school; Lijiang

An Explor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Fuxi and Nüwa’s Images

Li Danyang

ABSTRACT: Among the three sage “kings”, Fuxi and Nüwa who ascended to one of the three sage “kings” later have the most widely acknowledged standing. Ruled out of the authentic historical figures by Sima Qian, Fuxi and Nüwa have gradually underdone a total deification. The legends about them, in which they copulated and reproduced human beings, become the “Chinese Genesis” and the fountainhead of the spiritual life in the middle ancient times. This thesis, employing iconographical methods, intends to make an explor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Fuxi and Nüwa’s images on the basis of “triple proofs”, i.e. anthropological information collected during fieldwork, historical evidences found in verifiable documents and, moreover, tangible materials discovered in archaeological studies. Meanwhile, this thesis aims to clearly illustrat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Fuxi and Nüwa’s images – from their separate and distinctive images to an integrated whole with a human head and a snake’s body, and later to their images that were gradually becoming independent after they were fully humanized in Song Dynasty – and to reveal the inherent laws lying behind the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Fuxi; Nüwa; the image with a human head and a snake (or a dragon)’s body; stone reliefs

On the Gaochang Gravetone Split in Two

Wang Youmin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probe into the inscriptions and calligraphy styles on the two blocks of gravestone named Gaochang Zhuan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Palace Museum, drawing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gravestone inscription of Wang Shi Fu Ren Can Mu Biao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at of Qu Huai Ji Qi Wang Shi Mu Biao to form a complete one.

Key words: inscriptions on the gravestone; Gaochang; Qu Huaiji; Mrs. Qu, née Wang; the Palace Museum The article Chinese appears from page 101 to 139.

The article Chinese appears from page 140 to 155.

The article Chinese appears from page 156 to 157.

伏羲、女娲祖籍晋源风峪出生于蒲坂雷泽考略-2019年精选文档

伏羲、女娲祖籍晋源风峪出生于蒲坂雷泽考略 美国著名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社会自有人类以来分为野蛮、蒙昧和文明三个时代。在文明时代( 即奴隶社会)开始以前,人类社会的婚姻史,经历了乱婚、群婚、对 偶婚阶段。摩尔根称“在家庭组织上排除了父母与子女、姊妹与兄弟之间相互性交后的群婚”为“普那鲁亚婚”。郭沫若称之为 亚血缘群婚”。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才开始了一夫一妻制的 婚姻阶段。恩格斯对于对偶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转化,母权制十分自然地过渡到父权制曾有评价,认为这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 伏羲、女娲祖籍风峪出生于雷泽 女娲、伏羲所处的时代,是由母权制进入父权制,由对偶婚 向单偶婚转化的过渡时期。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楚帛书?乙篇》曰:“故风峪伏羲,出自雷泽大人迹”。宋罗泌《路史?太 吴纪》云:“伏羲母华胥氏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慝翔于渚之汾,巨足出焉,华胥决履铨之,意有新动,因生伏羲。”《山海经海内东经》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纬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伏羲盖雷神之子。王嘉《拾遗记》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华胥之洲”和“华胥之渚”,即九河神女华胥所在雷泽水入黄河之处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一块陆地。这与“《河图》一书所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相吻合。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为“蛇身人首,有圣德”(唐司马贞《?a史记?三皇本纪》)。《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清梁玉绳《汉书人考表》卷二引《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故世言女娲为伏羲之妹”,说明华胥履大人迹怀胎伏羲与女 娲于雷泽之华胥之洲,生伏羲与女娲于雷泽旁。

《女娲造人》图片素材(7张)

1. 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可是就是没有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美丽、善良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女娲。 2. 女娲神通广大,一天能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她在广阔的原野上独自行走,看着周围的美丽的景象,忽然觉得好孤单,她想:在天和地之间,好像还缺了点什么?应该再添一点东西进去,让它热闹一点才对。

3. 那添一点什么东西好呢?一路走一路想,女娲有点累了,就在一个小池子旁边蹲下来,忽然间清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美丽的面容,她发现:当她笑的时候,池子里的影子也跟着她笑,可要是她生气,池子里的影子就跟着也生气。于是她灵机一动,就想:这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了,却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东西呢? 4. 这么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成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她把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欢蹦乱跳,而且一开口就能喊:“妈妈!”。看着这个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小人儿,女娲开心极了。她给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5. 她想:有了这样可爱的小人儿,大地上从此就不会寂寞了。于是为了造更多的小人儿,她一天天不休息地工作着,用黄泥捏了许许多多能说会走的小人。看着这些小人在她身边跳跃欢呼,女娲开心极了。可是,一直这样没有休息地工作,女娲的身体也渐渐感觉到疲倦了。 6. 她想: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使这造人的工作更简单一些呢?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那就是:她先从树林里找来一根藤条,然后把它放入泥潭里,浸上泥浆,一会儿之后再拿出来,向四处挥动,这样,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模一样。

女娲与夏娃

女娲与夏娃的相遇 金融一班李倩倩 100401026 一天清晨,在伊甸园内,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夏娃悠闲地坐在薰衣草花藤上,吃着火锅,唱着歌。薰衣草的花香荡漾在空中,夏娃好不惬意的享受着美好的一天。 突然,天际划出了一道耀眼的彩虹,从天上掉下来一位可爱的妹妹,宛若天仙,夏娃惊呆了,她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奇女子,心想:“这是哪家的妹子,长的竟然如此的标志?这岂不是威胁到了我的地位。”正在夏娃心里犯嘀咕是,这位女子开了口。 “在下姓女,名娲。敢问您的大名?” 夏娃异常兴奋,“哎呦,原来是来自东土大唐的啊?幸会幸会。我叫夏娃,是这里的行政总监。请问你来有什么事情?” “我也不知道怎么来了这,早上一个不小心撞到了一棵树,结果醒来就到这里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穿越。” “呵呵,也许吧,既然我们这么有缘,那我们就拜个姐妹呗” 就这样,以黄土为证,女娲和夏娃结拜成姐妹。这两姐妹特别投缘,开始诉说他们的故事…… 女娲、夏娃,一个是东方传说中共同的女性始祖,一个是西方传说中共同的女性始祖,巧合的是,两者发音几乎相同。不过,西方传说中的夏娃是上帝从亚当身上取出的肋骨,是男人的“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东方传说中的女娲,是人类的直接创造者,还是人类初期守护者,她为人类炼石补天,重建了美好的生存繁衍空间。

说着说着,两个好姐妹居然感伤了起来,纷纷拿着心心相印的纸巾,原来她们是同病相连的难兄难弟。她们同被受罚。 女娲的故事与洪水故事有着联系,因为人间百姓得罪了玉帝,故降大雨把百姓都淹死,只因天上一位神仙见伏羲女娲兄妹人品好,便赐一个竹篮或葫芦作为避水工具。洪水后,兄妹成婚,百日之后,女娲生下一个肉团,伏羲看后生气,便拿刀乱砍,砍下的肉陀一个个变成了人,恰好一百个,每人一个姓,恰好就是百家姓的由来。 夏娃的命运也是一波三折。 在耶和华上帝创造天地的日子,地上还没有草木和菜蔬。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上帝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耶和华将亚当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并吩咐他说不要吃善恶树上的种子。耶和华就用亚当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耶和华上帝用土所造的走兽中,惟有蛇最狡猾。蛇诱骗夏娃说吃了果子眼睛可以变明亮,于是夏娃和亚当都吃了禁果,耶和华发现后要将他们赶出伊甸园,到外面去耕种。 于是,女娲问,那你们出去后都发生了什么呢?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终生屈从丈夫管辖,承受生儿育女的苦难与艰辛。而且在这里女性被认定为是人类堕落的源薮,并认为男人被永远连累。夏娃说:“我又何尝不是呢?我仅以伏羲的妹妹和妻子的身份大家知道,这显然是涂抹

女娲与伏羲的故事

女娲与伏羲的故事 伏羲与女娲都位列三皇之位,在神话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更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繁衍发展了中华文明。关于伏羲和女娲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伏羲和女娲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故事一 从前,天地是相连的,东过了东洋大海,西过了昆仑山,就到了天河的两头,曰南方和北方,各有一座关卡,叫作南天门和北天门。谁要是过了天河,或者进了南尧北天门,就到了天神们的世界里去了。有一天,玉皇身子不太舒服。王母急忙离了瑶池,到玉皇宫里去探病。只见玉皇双眉蹙成了个野八字,唉声叹气不止,便问玉皇哪里不爽快。玉皇说“唉! 你看凡人越来越灵泛(聪明) 了,总有一天我这天帝位子会坐不成!”王母安慰玉皇“你不要多心过虑,凡人东渡不过大海,西翻不过高山,南有司天圣帝守关,北有真武大帝把卡,他们如何上得天?“我的十盏天灯(太阳),被他们射黑了九盏,说不定哪天,他们会将箭射到我灵霄殿来的。”“凡人五百年要遭一次劫,天神五百年要临一次凡。我替你到凡间去一趟吧!”王母告辞了玉皇来到人间,变成一个叫化婆婆,要试试凡人的善恶,看看玉皇是不是自寻烦恼瞎操心。 她讨到东家,东家骂,讨到西家,西家嫌。上屋里老倌子拿拐棍赶她,下屋里细伢子使恶狗咬她。她叹了一口气说“凡间世上果然没

有一个好人,凡人真的要遭劫了!”她走到河边,遇到两个没有父母没有家的兄妹,哥哥叫伏羲,妹妹叫女娲。他们住在船上,靠叉鱼为生。伏羲见叫化婆婆可怜,要留她做自己兄妹的姆妈,女娲见叫化婆婆可怜,拿米饭和鲜鱼款待她。她又叹了一口气说“凡间还是有好人,人应该遭劫,但是不应该绝种。”她告诉兄妹两个说“天要降灾了,你们快把柴米准备足,躲在船上莫下来。天灾来了的时候,你们只能救畜牲,不能救人,记住,记住!”嘱咐完了,她就离开了伏羲女娲兄妹,来到困龙山。困龙山洞里睡了一条大黑龙,它一觉要睡五百年,一醒就要闯大祸。王母叫醒了它,命令它快去收尽世上的人,再回来睡觉。黑龙被吵醒了瞌睡,一肚子脾气当面不敢发,等王母走了,一下冲出洞来,驾起乌云,来到天河边上洗了个澡。一尾巴把天河打缺了一个口子,憋着口气,又回山洞里睡觉去了。 伏羲和女娲刚装满一船柴米,大雨就接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洪水淹齐了天河缺口。小船在洪水中漂荡,有一个人漂到船边,兄妹两个见他可怜,不顾王母的嘱咐,把他救上船来了。后来还救了一只乌龟和一条狗。小船漂到了困龙山下,兄妹两个叫救出的那个人守船,自己带着乌龟和狗,上山去找个安身的地方。那个守船的人是个没良心的家伙,等伏羲尧女娲上了山,就偷偷地把船开走了。兄妹俩拿着鱼叉,东寻西找,找到了困龙山洞,认为是个安身的好地方,正打算下去把柴米搬进洞来。狗的鼻子灵,闻到了洞里有股怪味,就低声向兄妹说“进去除妖怪吧,不杀了它,莫说我们住山洞,就连活也活不成。”兄妹转身进了洞,见黑龙睡得鼾鼾的。两把鱼叉一齐下,女娲

伏羲和女娲的女儿到底是谁

伏羲和女娲的女儿到底是谁 传说女娲和伏羲通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那女娲的女儿是谁?有哪些孩子?下面是为你搜集伏羲和女娲的女儿,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女娲和伏羲的后人,在民间故事中比较少,甚至没有,所以我们都不知道,不过只要看一些影视作品、游戏的人物设定就可以略知一二。 在《仙剑》系列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女娲来到人间后和人间男子通婚繁衍出的种族叫女娲族,而且女娲族人都是世代单传,并且代代都是女子,女娲族人一旦结婚生子之后便会死亡,其灵力被下一代完全继承。女娲之所以有这样的宿命,是否因为神、人通婚的关系,没有人能解释。除了伏羲之外,女娲族人是唯一保有盘古血统的正神。 所以女娲女儿也是女娲族人的第一个,也是纯正的女娲血统。然而对于女娲的女儿我们现在也无从追溯了,因为无论是典籍还是影视作品都很难见到。唯独在《仙剑》系列影视中有一些关于女娲族人的描述。 仙剑中紫萱就是女娲后人,但是并不知道她是女娲之后的第几代,继紫萱之后还有林青儿,赵灵儿。他们都是女娲族人,也是女娲的后人。 传说女娲族人在感情方面都会历经坎坷,毕竟神人不能相恋,而

女娲破坏了这个规矩所以就要受到惩罚,因此注定爱途坎坷,而且要拿生命来换。所以女娲族人一点与凡人通婚就会死去,而生下的孩子也注定是女儿不会是儿子,在女儿出生之后,女娲族人会把自己身上的仙灵全部转移给孩子,这样一代传一代,始终保持了纯正的女娲血统。 女娲和伏羲的孩子女娲和伏羲的孩子呢?在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是一对兄妹,他们的父母有十二个子女,但是在一场大水中,只有伏羲和女娲活了下来。他二人来到了昆仑山,他二人想要为人类传承后代,但是又觉得兄妹之间结婚有违礼制。 于是伏羲和女娲向上天祈祷,如果上天允许他们成婚,就将两堆篝火的烟合到一起。伏羲和女娲点燃了各自的篝火,过了一会儿,两道烟居然合在了一起。伏羲和女娲得到了上天的旨意,就成婚了。 女娲和伏羲生育了四个孩子,其中一人名为少典,少典生育了两个儿子,分别是炎帝和黄帝。在神话传说中,他们的几个儿子都是神灵,管理着大地上的一切。有的管理江河湖泊,有的管理四时季节变化。 女娲和伏羲的孩子是兄妹结婚生育的,在神话传说中,有一些是兄妹结婚孕育子女,这种神话传说与当时的人类生活状况有关。在早期的人类中,社会中没有具体的婚姻制度,父母子女结婚、长辈幼辈结婚都是被允许的。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婚姻制度开始正规化,一些婚姻模式被禁止,兄妹结婚也在被禁止之列。娲羲二神是中国神话中的创

龙的真实来历

龙的真实来历 有一个传说:据说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打败了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各个部落,准备建立一个统一的没有互相征战的理想王国,当时各原始部落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图腾,飞鸟禽鱼,不一而足,黄帝为了统一各族的认识和信仰,取各个部落的图腾的一部分,最终拼成了“龙”,这是各个部落图腾的融合,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方式下,最终各部落统一到了这个旗帜下面,互相融合依存,一起开创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论及华夏文明,其渊源必须上溯到三皇五帝,西方人也许认为这些根本不存在,但是古人却一直坚信这些人物的存在,我们首先要感激先人的智慧,因为早早有了文字,从《史记》到《春秋》,历代史书都会记载或涉及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并详细记载保存了下来,所以说,我们的历史基本上是“信史”。 而三皇五帝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伏羲皇。并且只有伏羲的形象,是人首龙身,被尊为“中华祖龙”。 相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足迹"而孕生的。因为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

一。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当然是龙。于是,伏羲便生就一副"龙颜"。古籍里称其"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他"受龙图,画八卦","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然后结网罟、造甲历、作乐章。 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功绩而著名的女娲氏,也是龙,是一条女龙。 古人言女娲氏"蛇身人首","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说女娲"蛇身"、"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形"。难怪人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身像"。 龙的原始图形是什么? 最早记载龙的书籍《山海经.海外西经》载:"龙鱼陵居,其状如狸,一曰鰕"。据《尔雅》:"鲵之大者谓之鰕"。现在天水东南部林区曲溪,尚有成群生长俗称娃娃鱼的鲵,正是四足龙的创作原型,也是伏羲族的图腾神。鲵,古人视之神圣。《史记.始皇本纪》载:"始皇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据称鲵鱼脂肪,所做之烛,能将空气中氧耗尽,以保尸身不腐。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故事.doc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故事 伏羲和女娲是中国的神话人物,布依族、瑶族均有"伏羲兄妹"传说。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从前,天地是相连的,东过了东洋大海,西过了昆仑山,就到了天河的两头,曰南方和北方,各有一座关卡,叫作南天门和北天门。谁要是过了天河,或者进了南尧北天门,就到了天神们的世界里去了。 有一天,玉皇身子不太舒服。王母急忙离了瑶池,到玉皇宫里去探病。只见玉皇双眉蹙成了个野八字,唉声叹气不止,便问玉皇哪里不爽快。 玉皇说"唉! 你看凡人越来越灵泛(聪明) 了,总有一天我这天帝位子会坐不成!" 王母安慰玉皇"你不要多心过虑,凡人东渡不过大海,西翻不过高山,南有司天圣帝守关,北有真武大帝把卡,他们如何上得天? "我的十盏天灯(太阳),被他们射黑了九盏,说不定哪天,他们会将箭射到我灵霄殿来的。" "凡人五百年要遭一次劫,天神五百年要临一次凡。我替你到凡间去一趟吧!" 王母告辞了玉皇来到人间,变成一个叫化婆婆,要试试凡人的善恶,看看玉皇是不是自寻烦恼瞎操心。她讨到东家,东家骂,讨到西家,西家嫌。上屋里老倌子拿拐棍赶她,下屋里细伢子使恶狗咬她。她叹了一口气说"凡间世上果然没有一个好人,凡人真的要遭劫了!"

她走到河边,遇到两个没有父母没有家的兄妹,哥哥叫伏羲,妹妹叫女娲。他们住在船上,靠叉鱼为生。伏羲见叫化婆婆可怜,要留她做自己兄妹的姆妈,女娲见叫化婆婆可怜,拿米饭和鲜鱼款待她。她又叹了一口气说"凡间还是有好人,人应该遭劫,但是不应该绝种。" 她告诉兄妹两个说"天要降灾了,你们快把柴米准备足,躲在船上莫下来。天灾来了的时候,你们只能救畜牲,不能救人,记住,记住!"嘱咐完了,她就离开了伏羲女娲兄妹,来到困龙山。 困龙山洞里睡了一条大黑龙,它一觉要睡五百年,一醒就要闯大祸。王母叫醒了它,命令它快去收尽世上的人,再回来睡觉。黑龙被吵醒了瞌睡,一肚子脾气当面不敢发,等王母走了, 一下冲出洞来,驾起乌云,来到天河边上洗了个澡。一尾巴把天河打缺了一个口子,憋着口气,又回山洞里睡觉去了。伏羲和女娲刚装满一船柴米,大雨就接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洪水淹齐了天河缺口。小船在洪水中漂荡,有一个人漂到船边,兄妹两个见他可怜,不顾王母的嘱咐,把他救上船来了。后来还救了一只乌龟和一条狗。小船漂到了困龙山下,兄妹两个叫救出的那个人守船,自己带着乌龟和狗,上山去找个安身的地方。那个守船的人是个没良心的家伙,等伏羲尧女娲上了山,就偷偷地把船开走了。 兄妹俩拿着鱼叉,东寻西找,找到了困龙山洞,认为是个安身的好地方,正打算下去把柴米搬进洞来。狗的鼻子灵,闻到了洞里有股怪味,就低声向兄妹说"进去除妖怪吧,不杀了它,莫说我们住山洞,就连活也活不成。"

神秘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神秘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我们都知道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实际上代表着人的理性层面,因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维的,有头脑的。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而蛇身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还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这张图非常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娲分别拿了什么。左边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规矩的“矩”。右边女娲手中拿的是“规”。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会不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顺带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钱币,从钱币的形状上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钱道”。用钱之道在外要圆融,内要方正。人的内心要方正,不可以歪着、斜着,这就是钱道。古代人在制作钱

币这么一个小问题上,都要守“外圆内方”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注意人性的规范。 1953年,现代科学家发现了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是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而这种双螺旋的结构形式竟然与人类始祖形象——“伏羲女娲交尾图”非常相似。这是个世界之谜。 下面主要分帛画和画像砖两大类来解析伏羲女娲交尾图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一、帛画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像页,唐,绢本,设色,纵左199.6cm,右175cm,横上82cm,下53.7cm。吐鲁番遗画。 195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历代艺术馆,此件《伏羲女娲像》作为历代艺术珍品在基本陈列中展出。《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陈列图目》收录. 此图上彩画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均着大袖裙襦汉装,二人腰相连,共穿一条白裙,白裙角饰云头纹。男子居左,微髭,高髻,张左手执矩,右手执剪刀状物搭于女子肩部。女子

女蜗补天

一、神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几幅神话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神话故事。 2.从词语的结构形式上,你还发现什么?小朋友真是善于发现,大多数神话故事都在题目上交代了人物和他所干的事情。 读读,说说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神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盘古开天地》,知道神话有什么特点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板书题目(提醒女娲的“娲”,补天的“补”) 4.齐读课题,你从哪个词读出了神奇?再齐读,你可以提什么问题?(为什么补天?怎么补天?结果如何?) 过渡:那就根据这几个问题请你在文中提取关键词,扩充题目,概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自读提示,自己读课文。 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题目来扩充课文主要内容。 (),女娲(五彩石),()。 为什么补天?(提取两个动词)怎么补天?结果如何? 3.学生自读完,交流扩充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先同桌交流说,指名两位说,自己说) 过渡:大家真厉害,根据自己提的问题,在文中提取关键词,就把题目扩充成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学习其他神话时,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概括内容。4.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女娲寻找五彩石很辛苦,我们也来帮帮她吧。 5.学习生字词 可是五彩石上有好多生字,只有读会了它,才能拾取啊!你们愿不愿意帮女娲?自己先试试。(课件出示生字词) (1)三位小老师分别领读一行词语。有小朋友肯定发现有个词语颜色不同,你在这个词上发现了什么?(偏旁相同)这些词语中还有个同偏旁的词——“燃烧”,你还能说出这类的词吗? (2)大家齐心合力帮女娲找到了那么多五彩石,女娲要感谢你们呢!谁又能根据上面的生字找出有关火的红色石(“燃、熄、炼、熊”,图片引出“熊” 四点底也是火变来的。)你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3)我们知道最难找的是纯青石,它上面的字也是最难的,哪位小朋友可以来说说这些字的注意点(“隆”字一横不要忘,“冶”与“治”要区分)(4)那就用我们整齐响亮的一遍朗读,把这些五彩石快快送给女娲吧。 三、细读第一段,感受神话语言特点 1.出示图片,感受可怕 过渡:可是在送五彩石的路上,你听,你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答)你感到怎么样?(太可怕了)板书:可怕 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天哪,太可怕了!) 2.是啊,太可怕了!课文第一自然段里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可怕”呢?请你自己读一读,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学生回答相关句子,概括,师板书) 板书:天空地山冈田野 3.这些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先来看看天空。

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 (一)羲皇故里说伏羲 天水是羲皇故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学术界已经证实伏羲最初活动在以天水为中心的陇山以西地区,北起平凉静宁县,南至西和县仇池山。 伏羲生成纪,徙治陈仓。 仇池山,四壁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 人皇起于刑马山提地之国。 上三则材料可看出,伏羲生地有成纪、仇池山、刑马山三处。但第三则材料说人皇起于刑马山,不一定是说生处,好像是记述一次行动或人生事业成功的起点。西晋大学士皇普甫谧《帝王本纪》所载伏羲“长于成纪”,有长大成人之意,所以伏羲生于仇池山之说脱颖而出。“徙治成仓”则可以更好的解释伏羲氏族从产生后,在发展过程中活动区域不断发生变化,并且留下了引起后人争论的足迹。 汉晋古籍不仅记载了伏羲生地,还记载了伏羲得以兆孕的传说。记载也有好几则: 华胥履迹,怪生皇牺。 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陇人王符的名著《潜夫论》中,也有类似记载: 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伏羲生地的记载者,汉有王符,晋有皇普谧、王嘉。他们都是甘肃东部人。可见当时就有伏羲生地的热议,可能来自口头相授的民间传说。 说怪生皇牺,应是对华胥履迹生伏羲此事的评价。《太平御览》本不是正史,记载者对此事就以之为怪。确实,此事也够荒诞,但细细思索,并不见荒诞,倒像是实记,只是个人认识上的差异。上古时期虽然蛮荒,但已有高低贵贱等级之分,并不是混乱不堪。华胥履迹,是当时原始婚配生育仪式。就像现在举行仪式封建迷信,问神求子。 王符《潜夫论》“大人迹出雷泽”,“大人迹”可理解为“大人之迹”或“大的人迹”。“大人”是和周易“利见大人”句中同意同用。伏羲在安定临泾(甘肃镇原)附近传说已久,尊伏羲为人祖,此说较为符合王符心声。伏羲所出之事难免神秘,“大的人迹”是大多后读者所理解的意思。其实,“大迹”变“大人迹”文本怪诞色彩没有变化,但内涵变小,

关于伏羲的优秀神话故事

关于伏羲的优秀神话故事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那么关于伏羲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呢?下文是为大家列举的关于伏羲的优秀神话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伏羲出世 传说在我国遥远的西北,有一个极乐的国家,叫“华胥氏国”。 这个国家是那么遥远,无论你是走路、乘船,还是坐车,都很难到达那儿。这个国家没有政府,也没有首领,而且一般人也没有什么欲望和嗜好,所以这里的人们不仅生活美满而幸福,而且寿命奇高。他们落在水里淹不死、掉在火里烧不化、在天空如履平地。这里的人们,可以说是生活在地上的神仙。 在这个极乐的国土上,有个名叫“华胥”的姑娘。 有一次,她到东方的一个非常美丽的大沼泽“雷泽”去游玩,偶然看到沼泽边有一个巨人的大脚印,她觉得这个脚印又奇怪又好玩,想用自己的脚比较一下脚印的大小,便去踩这巨人的脚印,这一踩不要紧,她顿时有了某种奇特的感觉,后来她就怀了孕,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伏羲”。 雷泽的主神是雷神,在这里留下脚印的就是他,所以人们都说伏羲是雷神的儿子。他长的确实有些像雷神,是人面蛇身。说他是雷神的儿子,还因为他能沿着一道天梯,自由自在地到天上去。

后来伏羲成了东方的上帝,辅佐他的是手里拿着一个矩尺的木神句芒,他和伏羲共同管理春天。 伏羲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曾经画出了八卦,这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的种种情况,于是那时候人类就用它来记载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 伏羲又把绳子编织起来,做成渔网,用来捕捞江河里的鱼。他看到人们都是手拿木棍到江河里去打鱼,他便教给人们编织渔网的技术,使人们能够捕到许许多多的鱼。他手下的句芒从他的渔网得到了启发,仿照他的办法编织出了鸟网,教人们去捕鸟。这都对人类改善生活条件提供了良好而适用的工具。 要说伏羲对人类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是什么?那恐怕就是他将火种带给了人类。在这之前,人们吃的全都是生冷食物。吃肉食时,腥膻的生肉常常使人们得胃病、坏肚子;吃生的野菜、野果,使人们消化不良。伏羲看到这一切,很怜惜人们的痛苦。 一次,他来到天山,恰好遇到了大雷雨,霎时间雷电交加,十分恐怖。突然,山林里燃起了熊熊的大火,原来是雷电把干枯的树木引燃了。有许多小动物被烧死,大火过后,伏羲拾来这些小动物一尝,味道非常可口。于是,伏羲便把火种留了下来。 他把这火种传给每一个人,教人们用火烤熟食物来吃。 人们吃了烤熟的食物,一个个身强体壮,无论捕鱼、打猎都非常有气力。而且,人们因为吃生食引起的疾病也越来越少了。 伏羲教人打鱼

莽荒纪页游答题活动答案大全

莽荒纪页游答题活动答案大全 莽荒纪页游答题活动答案大全 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莽荒纪页游答题活动的相关答案大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纪宁的初恋是谁? 答案:九莲 2、纪宁在黑白学宫考核时最后一关的镇守者是谁? 答案:饮血问剑 3、真神下第一神通是? 答案:八九玄功 4、菩提老祖的大弟子是? 答案:后羿 5、菩提老祖的二弟子是? 答案:济癫 6、菩提老祖的六弟子是? 答案:孙悟空 7、菩提老祖所在的世界名字是? 答案:斜月大世界 8、纪宁出生所在的世界是? 答案:大夏世界 9、纪宁继承了三寿的神通叫什么名字? 答案:摘星手 10、纪宁闯过战神殿第1层选的法宝是? 答案:冥龙锁天阵 11、纪宁闯过战神殿第2层选的法宝是? 答案:九阳剑阵 12、纪宁闯过战神殿第3层选的法宝是? 答案:寒冥剑阵 13、纪宁闯过战神殿第4层选的法宝是?

答案:灭神圈 14、纪宁闯过战神殿第5层选的法宝是? 答案:辟水神鲨剑 15、纪宁闯过战神殿第7层选的法宝是? 答案:三才圈 16、纪宁闯过战神殿第8层选的法宝是? 答案:梨天剑阵 17、纪宁闯过战神殿第9层选的法宝是? 答案:一气九元珠 18、纪宁闯过战神殿第10层选的法宝是? 答案:阿难普世剑 19、用神魔的血液来炼制神兵的法门叫什么?答案:神魔血炼之术 20、东山泽速度最快的大妖是? 答案:雪蟾老妖 21、狱山大荒泽中的古老魔神曾被谁追杀?答案:北行 22、那个不是雪龙山元神道人? 答案:毒鸠 23、白叔什么时候能化形? 答案:紫府 24、以下哪个不是追杀纪宁父母的? 答案:冬一 25、赤明九天图的创造着是谁? 答案:赤明道祖 26、翼蛇水府的第五任主人是谁? 答案:纪宁 27、燕山城在大夏世界哪个郡?

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

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 导读:提起女娲,我们就想到另一传说中的伏羲。伏羲又叫“宓羲”,或叫“庖羲”,此外还有“伏戏”、“包羲”、“包犠”、“伏犠”、“炮犠”、“犠戏”……等,都是古史上所记载的伏羲一名的不同写法。这伏羲也是我们祖宗里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传说他和女娲本是兄妹,或者竟是夫妇,这种传说,可说是“由来已古”,徵之于汉代的石刻画像与砖画和西南地区苗瑶侗彝等少数民族民间流行的传说,更足相信。 汉代的石刻画像与墙画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这些画像里的伏羲和女娲,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躯的),两条尾巴紧紧地亲密地缠绕着。两人的脸面,或正向、或背向。男的手里拿了曲尺,女的手里拿了圆规。或者是男的手捧太阳,太阳里面有一只金鸟;女的手捧月亮,月亮里面有一只蟾蜍。有的画像还饰以云景,空中有生翅膀的人首蛇身的天使们翱翔。有的画像更在中间着一天真烂漫的小儿,双足卷走,手拉两人的衣袖,给我们呈现了一幅非常美妙的家庭行乐图。 从这些图像看来,伏羲女娲在古代传说里是一对夫妇那是毫无疑问的了。根据这些画像和史传上的记载,我们相信人类的确就是由这一对半人半兽的天神滋生繁衍下来的。正因为他们是始祖神,所以又成了保护神,古人祠墓多刻绘伏羲女娲画像者,就是取其保护死者,使他安享地下快乐的意思。 说到西南地区苗瑶等少数民族民间流行的传说,那就更是有趣了。

伏羲女娲,在这些民间传说中,不但是夫妇,而且是亲兄妹成为夫妇的。这些传说,各地大同小异;现在将广西融县罗城瑶民中的一段传说记述在这里。 ……天快要下大雨了,云密风急,雷声隆隆地吼过高空,小孩们都很惊怕,可是一般劳动者却还在外面工作,和平视一样,因为夏天总是常多雷雨,并不足怪,他们都是知道。 那时有一个男子,也正在屋子外面工作。他把平时积蓄在那里的晒干的溪沟里的青苔,去铺在树皮盖在屋顶上,这样就是大雨来了,也不怕把屋顶冲坏。 男子在屋顶上铺青苔,他的一对小儿女,都不过才十多岁,天真烂漫地在屋子外面玩耍,看他们的爸爸做工作。男子把屋顶铺好了,便下来带着他的孩子们进屋子去。这时大雨陡然降下来了,爷们三个关上门窗,在温暖的小屋里享受家庭的快乐。 雨越下越大,风越吹越急,轰隆的雷声也越响越猛,好像时天上的雷公发了怒,威胁人间,要降给人们以大灾祸似的。 这时屋里的男子仿佛预先知道大祸将要临头,便把早上做好的一只铁笼子抬了出来,放在屋檐下面,打开铁笼,自己手里拿了一只猎虎的叉子,勇壮地站在那里等候着。 天上的浓云墨黑,霹雳的暴雷一个接着一个,可是站在屋檐下面的那个勇士,却非常地沉着,一点也不惧怕。 随着闪电和一声山崩也似的巨响,青脸雷公果然手拿板斧,很快的从屋顶上飞落下来,背上的肉翅扑扑扇动,眼睛里射出闪闪的凶光。

伏羲女娲图腾与民族精神

伏羲女娲图腾与民族精神伏羲女娲的传说,一方面包含了初民最初朴素的对人类起源的探求;另一方面则源自于人类对龙图腾的崇拜。是以龙为感情纽带而转化的一种“媒介”,并作为联络人类感情的“工具”。通过龙的崇拜,还可以发现我国从远古至今形成的深刻影响与龙的情结。 远古时期,人神杂糅,神话传说充斥于世界。然而某些传说中虽然掺杂着神话,但是它与单纯的神话有着根本的区别;因其系口耳相传,失实之处在所难免,却包含了一定真实历史的痕迹。 伏羲女娲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并受到崇祀。有关他们的传说,流传的地域极为广泛。毕竟这段历史太遥远,史书中对此的记载极其匮乏;传说来源的途径也很多,让人扑朔迷离。汉墓绘画中却出现了大量的伏羲女娲图像,为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个传说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人认为他们是人,有人说是神;有人推想该传说起源于北方,有人认为源自南方。然而传说的产生,不过是古人借助使用的一种工具,究其传说背后的实质,却蕴含着一段深厚的

难以割舍的民族情结。至此,不能不提到国学大师、著名书画家冯其庸先生。冯老曾嘱咐笔者说:我看到新疆阿斯塔那墓中伏羲的帽子、胡子都是一副少数民族的模样,说明不仅汉族、苗族,就连新疆少数民族也认同伏羲是他们的始祖了,这是我们民族团结、和谐的证明,你要认真研究一下伏羲女娲。因为受到冯老的教诲和指导,笔者才仔细思考并撰写此文。 一、伏羲女娲传说是人类社会原始宗教性质的产物 中国的创世神话很多,分别来自于远古初民对宇宙中万物的初步认识,并产生的对人、植物、动物等起源的解释;有些被崇拜的对象还成为氏族的图腾。人是万物之灵,人的起源当然会首先受到关注。传说伏羲女娲是创造人类的二位主神和始祖,初民就利用这个传说解释了人类的起源与繁衍问题。 1、女娲的传说 女娲的记载初见于《楚辞·天问》,曰:“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女娲对人类的功绩有:许慎《说文解字》曰:“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

有关女娲的上古神话故事

有关女娲的上古神话故事 上古神话 女娲,据考古出土的文物遗址、遗迹和彩陶纹饰提供的史前人类 与洪水抗争及对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信息,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 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点的遗传。 称号亦有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史记女娲氏,风(或为凤、女)姓,是古 代传说中的大地之母。 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对 万物救助巨大的一位上古女神。相传她是华夏族的母亲,创造了生命,又勇敢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 母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 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 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 极天柱,平整天地。另外传说女娲制造了叫一些叫笙簧、瑟、埙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记载中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所以也被传为婚姻女神。 在古代宗法制下:父权、夫权、男权成为三座牢牢压抑着女娲神 话发展的大山枷锁,使得其拆分为三类性质: 一、作为上古贤王,人族先灵,圣母祭祀的女娲:肯定其作为人 类之母与地母三皇的身份; 二、作为福佑社稷、补天之神,得以祭拜的女娲,确认其作为伏 羲之妹(兼下任继任者)与补天圣女的身份;

三、祭祀供奉女娲所有神职业位:才是完整一体的创世始先神形象。 华夏传说 1、女娲时代母系农耕文明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社会发展规律叙说人们,女娲和伏羲时代的 民族,正好处于母亲氏(部)族社会,向父系氏(部)族社会过渡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华夏民族,基本上是按母亲的世系实行传承的,所以 就在汉文古籍中便说她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仅仅当时民族,也正在逐步向父系社会过渡。于是他们才会推举 出像伏羲那样,被后世敬奉的男性始祖来,并且将这位男姓始祖描绘成,是“神”和女性结合后降生的,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 按《云芨七签》卷100辑《轩辕本纪》所云:“黄帝游华胥国, 此国神仙国也。”注:“伏羲生于此国。”可见,传说中的华胥,不 但是生伏羲的“伏羲之母”,而且还是传说时代华夏的一个国名,或 者说是一个氏族、部族名。所以,诞生伏羲的华胥国,实际上就是现 在民族学家们说的,实行氏族(部族)内通婚的母系氏族(部族)社会。 在这样的母系氏族(部族)社会里,流行的是氏族(部族)内,辈份 不同的男女,自相婚配、繁衍后代。所以,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彼 此既是血亲、又是连为一体的夫妇。当时的华夏,不但清晰地知道其 母华胥氏;同时也因为社会的发展,促使他们能够推测,或者说杜撰出 其之父,乃是留下“大迹”,却又无可追溯的“神”。 2、母系农耕时的早期治水 在华夏的传说中,女娲除了抟黄土作人,繁衍人类之外,还有一 项功绩就是补天。[30]从文字记载来看,女娲补天的最后目的,主要 乃是“积芦灰”、“止淫水”。

龙文化与装饰纹样

Forum of Arts 艺 苑 龙文化与装饰纹样 L O N G W E N H U A Y U Z H U A N G S H I W E N Y A N G 文/ 曹林娣 中国人都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中国龙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民族魂的标志。龙的文化在我国已经有八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伏羲、女娲是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出土于吐鲁番的伏羲女娲图形象地演绎了这个传说。轩辕黄帝最后也是骑龙升了天,汉武帝曾不无羡慕地慨叹道:“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1) 一 龙,是先民基于自然崇拜而假想的动物,体现了“被神秘化了的客观历史前进的进程的超人的力量”和“原始宗教神秘观念”。(2) 在世界文明史上,人类原始宗教中祭拜的神灵雏形亦以怪禽异兽为多。在自然灾害频发、野兽肆虐的狩猎和采集时代,人们对某种动物或植物产生了依赖、害怕到信仰、崇拜的心理,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或植物有血缘和命运的关系,于是就将那种动物或植物奉为该氏族的图腾。图腾说创自西方学者,原是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或曰奥日贝人)的方言,具有“彼之血族”、“种族”、“家庭”、“我的亲属”等意思。王大有等则以为,“图腾”一语源于上古中华,美洲印第安人的“图腾”一语乃由中华传入,图者,文也;腾者,媵也,婚媾也,因此,图腾是“联姻双方的氏族标志的整合

夏是禹的后代,所以龙又变为夏的图腾,故夏人的器物多以龙为饰。后来,随着历史的向前推进,各部落间因战争、迁徙、杂居、通婚等因素,彼此间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就逐渐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广泛的龙图腾崇拜。 夏、商、周(西周)三代近一千五百年间,是中华文明走向初步综合的雏型期,也是民族融合的古代国家雏型期,这一时期,正是原始雏形龙存在的时期,从考古挖掘出来的各式龙形物,有花冠象鼻龙、鳄头凤冠龙、鸟头虎头龙、鹰头象鼻龙、象鼻蛇尾龙、蛇头双角双身龙、牛马头蛇身龙、猪头鹰爪蛇身双角龙、象鼻蛇身鱼鳍龙、鲵头双角蛇身龙、牛头蜴龙、虎头牛角龙等,因此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华龙主体原形的争论,有蛇图腾的演变说、鳄鱼说、蜥蜴说、海马说、雷电说、恐龙说、穿 山甲说、金鱼子幼虫蛴螬说、青蛙说等。 (8) 龙以蛇为最初原形比较合乎实际,闻一多先生早已在《伏羲考》中作过系统论述,我们今天判断该物“似龙”的主要标志是似蛇之身。今天可见的殷商后期周初时期的各种青铜器彝器上的夔龙、相柳、肥遗等这些具有神性的动物,都有蛇的身躯。蛇至今仍被人们称为“小龙”。 草龙(拙政园) 图符”,(3)  具有联姻或血缘关系的标志化等意义。约?弗?麦克 伦南《动植物的崇拜》说“图腾制是拜物教加外婚制和女系的血缘关系”,图腾的亲属观念是最早最基本的观念。在一种图腾符号下是一家人,进而把原始个体合成氏族,吉祥图腾符号成为一个民族最初凝聚力的标志,借此寻觅“亲族”、“先祖”的踪迹,以便求得心灵的庇护,这样,图腾成为恩神、保护神。图腾祖先的某一部分、某一特征,往往成为原始人超自然的力量 化身。(4) 可以帮助人类面对严酷的大自然,所以是一种信心、力 量和希望的人类最初的特殊吉祥物。 图腾制是建立在狩猎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由于地域的固定,狩猎范围乃专门化而形成猎取一定动物的生产集团,生 产集团与动物名称相连结,即产生图腾的名称,(5) 故不同的地 域也就有了不同的图腾。 龙最早为东方“夷族”的太 落视为图腾。《左传?昭公十七年》记郯子所言:“太 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居江淮流域的太 部落,以龙命官。传说舜命鲧治洪水,不成, “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是用出禹”。(6) 《括地志》:“禹平天下,二龙降之,禹御龙行域外,既周而还。” (7)

难解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图

难解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图 从文化源流上说,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蛇通常是灵异魔力的象征。在中国远古神话中,诸神的手臂、耳朵或其他一些部位经常盘绕着某种蛇形,这恐怕也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例如,印度最高的创造神梵天的坐骑就是一条巨大的蟒蛇;此外,其他一些印度神也与蛇有关。 《易经》曰:“尺蠖之屈,以求信(神)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对我们祖先来说,蛇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神秘符咒。古代文献《山海经》、《诗经》、《竹书纪年》、《周易》、《尚书》、《左传》、《楚辞》、《史记》等中,都有关于蛇的记述。根据《山海经》的描绘:疆良口里叼蛇,蓐收左耳露蛇,雨师妾手中耍蛇,神于儿身缠两蛇,洞庭怪神头上顶蛇等等。古代传说中许多赫赫有名的天神还是人与蛇的混合体。汉代艺术作品中,伏曦与女娲是人首蛇身,共工是赤

发人面蛇身,其手下相柳也是九首人面蛇身。此外,还有不少神同样是人首蛇身。《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人面蛇身。”教化万民统一华夏的黄帝,就出于人面蛇身的轩辕之国。 神农伏羲和炼石补天搏土作人的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伪列子·黄帝篇》称:“庖慷氏、女嫡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后来人们还把伏羲和女娲氏连在一起说成是人类的始祖。《山海经·大荒北经》提及:“赤水之北,有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谓烛龙。”说明烛龙氏族的图腾是赤色的人面蛇身。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我们都知道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实际上代表着人的理性层面,因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维的,有头脑的。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而蛇身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还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这张图非常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娲分别拿了什么。左边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规矩的“矩”。右边女娲手中拿的是“规”。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会不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顺带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钱币,从钱币的形状上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钱道”。用钱之道在外要圆融,内要方正。人的内心要方正,不可以歪着、斜着,这就是钱道。古代人在制作钱币这么一个小问题上,都要守“外圆内方”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注意人性的规范。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故事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故事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故事从前,天地是相连的,东过了东洋大海,西过了昆仑山,就到了天河的两头,曰南方和北方,各有一座关卡,叫作南天门和北天门。 谁要是过了天河,或者进了南尧北天门,就到了天神们的世界里去了。 有一天,玉皇身子不太舒服。 王母急忙离了瑶池,到玉皇宫里去探病。 只见玉皇双眉蹙成了个野八字,唉声叹气不止,便问玉皇哪里不爽快。 玉皇说“唉! 你看凡人越来越灵泛(聪明) 了,总有一天我这天帝位子会坐不成!王母安慰玉皇“你不要多心过虑,凡人东渡不过大海,西翻不过高山,南有司天圣帝守关,北有真武大帝把卡,他们如何上得天?“我的十盏天灯(太阳),被他们射黑了九盏,说不定哪天,他们会将箭射到我灵霄殿来的。 “凡人五百年要遭一次劫,天神五百年要临一次凡。 我替你到凡间去一趟吧!王母告辞了玉皇来到人间,变成一个叫化婆婆,要试试凡人的善恶,看看玉皇是不是自寻烦恼瞎操心。 她讨到东家,东家骂,讨到西家,西家嫌。 上屋里老倌子拿拐棍赶她,下屋里细伢子使恶狗咬她。 她叹了一口气说“凡间世上果然没有一个好人,凡人真的要遭劫了!

她走到河边,遇到两个没有父母没有家的兄妹,哥哥叫伏羲,妹妹叫女娲。 他们住在船上,靠叉鱼为生。 伏羲见叫化婆婆可怜,要留她做自己兄妹的姆妈,女娲见叫化婆婆可怜,拿米饭和鲜鱼款待她。 她又叹了一口气说“凡间还是有好人,人应该遭劫,但是不应该绝种。 她告诉兄妹两个说“天要降灾了,你们快把柴米准备足,躲在船上莫下来。 天灾来了的时候,你们只能救畜牲,不能救人,记住,记住!嘱咐完了,她就离开了伏羲女娲兄妹,来到困龙山。 困龙山洞里睡了一条大黑龙,它一觉要睡五百年,一醒就要闯大祸。 王母叫醒了它,命令它快去收尽世上的人,再回来睡觉。 黑龙被吵醒了瞌睡,一肚子脾气当面不敢发,等王母走了,一下冲出洞来,驾起乌云,来到天河边上洗了个澡。 一尾巴把天河打缺了一个口子,憋着口气,又回山洞里睡觉去了。 伏羲和女娲刚装满一船柴米,大雨就接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洪水淹齐了天河缺口。 小船在洪水中漂荡,有一个人漂到船边,兄妹两个见他可怜,不顾王母的嘱咐,把他救上船来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